text
stringlengths 69
109k
| id
stringlengths 2
7
| metadata
dict |
---|---|---|
河北起事指的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昌元年起事,兩支起事的軍隊所向披靡,北魏官軍節節敗退。但此後起事軍內部出現了爭權奪利;528年,葛榮殺害了杜洛周,吞併了其部隊,但不久後敗亡,起事軍的戰力也因此削弱。529年,起事最終失敗。這次起事歷時長達五年,給北魏以沉重打擊,北魏政權由此而分崩離析。 | 612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河北起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20"
} |
永樂為明朝第三個皇帝明成祖的年號,共二十二年。永樂年間,明朝國勢強盛,經濟持續發展,史稱永樂盛世。明成祖原為燕王,建文四年在靖難之役中奪取了皇位,改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最初原擬定翌年年號為「永清」,後來改年號為「永樂」。永樂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明仁宗即位時沿用永樂年號,翌年改元洪熙。。 | 612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永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22"
} |
E, e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5個字母。它是一個與它形狀和功能相像的希臘字母Epsilon。 閃族語單詞 --可能是第一個用來表示起到或稱呼人的單詞。在閃含語中,這個字母發作/h/,在希臘語中 --變成 --發作/e/。伊特魯里亞人和羅馬人都這樣使用它。由於母音大推移,英語的用法比較特殊,英語me或bee中把它發作/i:/,而在bed中的用法則相當接近拉丁美洲和歐洲的用法。與其他拉丁字母母音一樣,E有長母音來區分它們。在電腦中,這個字母大寫形式的ASCII碼為69,小寫為101。這個字母是英語中最常用的字母,而很多的相關語言中,這個字母可以作為密碼學的提示字母。字母E的含意.在一些醫學檢驗報告中,參考值標示的E為可能為陽性或陰性的意思。參看.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 613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E",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31"
} |
數學常數是指數值不變的常量,與之相反的是變數。跟大多數物理常數不一樣的地方是,數學常數的定義是獨立於所有物理測量。數學常數通常是實數或複數域的元素。數學常數可稱為是可定義的數字。其他可選的表示方法可以在數學常數找到。 | 613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數學常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33"
} |
河流是自然匯入海洋、湖泊的流水,通常為淡水。在少數情況下,河流流入地下或者在匯入另一水體之前便乾涸。河流有時會匯入另一條河流。較小的河流可能會被稱作溪流、支流等。河流是水迴圈的一環。河流中的水主要來自其流域降水形成的地表徑流和其他諸如地下水補給、泉以及自然積雪存水融化。河流水文學是研究河流的科學,湖沼學則是研究內陸水體的科學。地球外星球上尚未發現河流,儘管在土衛六上有大量烴形成的類河流。其他行星上的峽谷可能是曾經有過河流的證據,特別是火星,理論上推理認為在適居帶的行星或衛星上也可能存在。河流和水的迴圈.地球上的水資源有97%為海水,淡水僅有3%,其中約以三分之二集中在南北極,以冰雪形式存在,人類可使用的淡水僅佔全球水資源的0.8%,其中河水更僅佔淡水中的0.0001%。在水迴圈中不斷迴圈下,地球中的地表水得到源源不絕的補給。河流的補給源自於源頭的降水或融雪,然而除了直接流入地表外,也有一部分的水滲入土壤成為地下水。雨和雪,只是暫時性的水源補給,主要還是以地下水持續河流水源。大部分的地表水最終將流入海或湖泊。而其餘的,就在大氣中透過從地表蒸發成水汽或滲透為地下水。河流的形成.淡水的主要降水及高山融雪。然而河流的源頭通常源自於高地,經由高山融雪的侵蝕作用逐漸形成湖泊或河川;河流通常是沿地勢,從源頭往下流並在流逕過程發生侵蝕作用,一直流至侵蝕基準面為止。侵蝕基準面分為兩種。其一是「暫時侵蝕基準面」:通常為湖泊或人工湖,河流來到這就會被迫發生沉積作用,但經由河川的侵蝕或地殼的回春與其他因素,可造成改變,因此對於河流的影響範圍較小,存在時間較短;另外是「最終侵蝕基準面」:所有在海平面之上的陸地,都會有產生侵蝕,但是最後河流在注入海洋之後,都會在海平面上停止侵蝕作用隨後在海底下發生沉積作用,而因為海平面存在時間長,影響範圍很廣,變化性小,故海平面就為大部分河流的「最終侵蝕基準面」。河流與地形.河道並不是永久性的結構,在自然狀態下,經過水的每一個動作,造成侵蝕、搬運經歷過長久時間後,河川形狀終將改變。尤其是達到老年期時準平原的侵蝕更是顯著。然而河流往往不只一脈,而是呈現樹枝狀結構,通常包括支流和幹流,此外有很多河流不止兩個支流河道口。種類.從河流終點來看,河流可分為內流河和外流河。內流河所在流域稱為內流區,外流河所在流域稱為外流區,既不屬於內流區也不屬於外流區的陸地區域則稱為無流區。內流河.內流河又稱內陸河,指不能流入海洋、只能流入內陸湖或在內陸消失的河流。這類河流的年平均流量一般較小,但因暴雨、融雪引發的洪峰卻很大。內流河成因主要是河流流經的區域高溫乾旱,兩岸不但沒有支流匯入,而且河水因大量的蒸發、滲漏而消失在內陸。如塔里木河。外流河.外流河是指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在流程中由於有支流的匯入,流量通常會越來越大,流程也較長。在河流入海口處會形成三角洲。地球上大部分河流屬於此類。季節性河流.季節性河流又稱間歇性河流、時令河,指河流在枯水季節,河水斷流、河床裸露;豐水季節,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騰。這類河流通常流經高溫乾旱的區域,而且年平均流量較小,但因暴雨、融雪引發的洪峰卻很大。現時因人類對河流的過度引水、截流會使常年河流變成季節性河流。河流長度與源頭.河流長度的計算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它與起點位置的認定,以及兩者之間總長度的量測方法與精度皆有關係。也因為如此,世界大河的排名每每爭論不休。典型的河流是由許多支流彙集而成,而每條支流本身可能也是許多其他更小支流彙集而成,如此本流及所有支流的總合稱為水系。雖然本流及每條支條都有其源頭,但國際慣例係以離終點最遠的源頭當作整個水系的源頭,由此處作為起點量得的河流長度最長,就當作整個水系的河長。一般而言,水系的源頭會在本流的起點或是其上游處,此時若無特別指定,河流河長與水系河長同義。例如尼羅河本流的起點為白尼羅河、青尼羅河合流處,而整個水系的源頭在其上游,若無特別指定,「尼羅河長」即指「尼羅河水系河長」,而非指本流河長。若是水系的源頭與本流的源頭分義開來,就很容易產生誤解。例如密西西比河水系的最遠源頭是在其支流密蘇裡河的上源傑弗遜河上,與密西西比河本流的源頭並不一致,因此「密西西比河長」與「密西西比河水系河長」並不相等。若要精確地表達量出整個水系河長的河道,最好寫成「密西西比-密蘇裡河」。若是河流的起點是隨季節變化的溪流、沼澤或湖泊,則極難決定正確的源頭。當河流的出口是個逐漸擴大的河口灣時,終點的決定也極為困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與北美洲的聖勞倫斯河。此外,某些河流並沒有明確的終點,例如流入沙漠逐漸蒸發、流入地下水層、分散流入農田間的灌溉渠道等。起點與終點確定後,傳統的方法是在地圖上分段量測河長,因此地圖的精確度會連帶影響量測結果。一般而言,地圖的比例尺愈大,愈能忠實反映河流的彎曲情形,量測出來的河長也就愈長。大比例尺地圖往往不易取得,即使有了,也還有許多等待克服的問題,例如河流可能有多條分支、流經湖泊如何計算、季節性變化等,都會使量測結果產生相當程度的誤差。河流用詞.上古中國,「河」及「江」二字並非今意:「河」字指黃河,而「江」字指長江,而古人以「水」字作河,稱黃河為「河水」,稱長江為「江水」;而至南北朝後因「河水」其水色偏黃而稱「黃河」,而「江水」因為中國最長河而稱「長江」,此後北方河川常稱「河」,南方河川常稱「江」。水流.流向.研究河流的水流是水文學的一個課題,河流由於重力的原因從高處流往低處,並沒有特定的方向。如由於地勢原因,東亞河流多呈從西向東的流向。河流從源頭向地勢低處流動,直到河口,其流動路徑並不一定是最短路徑。流速.河川體積流率,可視為水流流經一地的平均流速,然而河流的流速基本上取決於源頭至河流終點的高度差。河水流速由下面的等式表示。formula_1 .降水量與流量.河川流量的變化取決於降水量・流域面積・流域。河水流量由下面的等式表示。formula_2formula_3河流與生態.棲息在河流生態繫有著各式各樣特定的生物群,其中初級消費者,以昆蟲的數量佔了很大的比重,並且已經成為了河川的一大特色。關於水質是否營養與汙染程度的收集與識別是較為簡單,也可從物種組成的變化顯示,所以在環境研究方面對於國家環境研究有著相當重大的影響。上游.上游有比較多的大石頭分佈。河川上游地區由於河道起伏幅度甚大,河川流速過快與溶氧強烈加上水溫偏低,造成河川養分缺乏,由於這些緣故使得大型水生植物無法生存,僅有一些矽藻附著在岩石表面上;而在動物方面有著如魚狗和河烏的鳥類,櫻花鉤吻鮭等鮭科魚類便是此生態系的代表魚,此外石蠅和蜉蝣幼蟲此類的水生昆蟲也都非常豐富。上游河床佈滿了大石塊,因而讓水流速度較快。中游.中游有較多的鵝卵石分部。河川中游地區,河道較寬流速較緩,有著大量中大型鵝卵石暴露。河底附著矽藻等水藻類,河道旁也有如岸柳等特定植物群聚,在動物有翠鳥香魚和鰱魚,也是大量石蠅和蜉蝣水生昆蟲棲息地。中游的河床堆積了很多鵝卵石,所以這裡的水流速度較緩。下游.河川下游地區,這裡流域最廣、流速最緩,河床堆滿了沙泥質 。經過多年的水流變化,便形成了沙礫。河邊有著蘆葦和野生稻等植物最為豐富。動物方面鷺鷥、野鴨﹑鷸以及候鳥,此外也有鯽魚、鯉魚等淡水魚,及銀魚和鯔魚此類河口魚類。凸岸.凸岸,這裡的水流速度較慢,所以泥沙會逐漸堆積。住在這裡的人,在河漲時,會被受到洪水的影響。河流用途與開發.河流一直以來都被用作灌溉、飲食、交通、防禦、洗浴、驅動機器的水力資源及傾倒處理過廢物的場所。民生.自遠古時期以來,就是人類的一大食物人們靠著漁撈及引用河流水源從事農業活動。河流提供了多種魚類和其他水中生物供給人類食用,同時還提供了淡水水源,用以飲用和灌溉,因此大部分的古文明起源都位於河流的兩岸。快速流動的河流和普物常常透過水力磨坊和水力發電站作為能源水力磨坊的使用已經有數百年曆史,例如奧克尼群島的Dounby Click Mill。早在蒸汽能源發明之前,在歐洲使用水力磨坊磨製麥片和處理羊毛及其他紡織品就十分常見。1890年代,第一臺透過河水發電的機器出現,在近幾十年來,水力發電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像挪威等多山的地區。居住.河流沉積物礫石和沙被大量用於建築當中,然而河流的形狀與型態往往還決定了城市佈局。河流也是重要的政治分界線以及防禦工事。多瑙河曾經是羅馬帝國長期的邊界,如今是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分界線。航運.河流用作航運的功能已經歷經千年。最早有關河運的證據是公元前3300年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河流航運提供了一種廉價的交通方式,而且至今仍然在大多數主要河流上大量開展,例如亞馬孫河、恆河、密西西比河、印度河以及長江等。由於河流上的船隻往往不受管制,因此他們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以及懸浮粒子,造成健康問題。娛樂.在一些河流上游,河流湍急,常常出現瀑布與急流,這些急流往往被用於漂流等娛樂專案,如溯溪及泛舟。災害與防治.人類為生存與發展,常與山爭地、與水爭地,以至於產生洪災、山崩、土石流等環境災害。其危害層面甚廣,造成人命傷亡與財產損失難以其數,因此瞭解洪災的成因與特性,有助於安排減災、應變與災後重建等調整對策。洪災.降水經過截留、蒸發、入滲或漥蓄後,其餘留置地表的將形成逕流,但如果逕流流量過大到河道或水渠無法容納時,水流即會形成洪水,而若造成人命傷亡或財產損失,則就稱之為「洪災」。然而發生洪災的先決條件諸多,並非一時一人一事件即可形成,其形成層面主要包含:強降水、地形、土地開發不當等因素。強降水.瞬間雨量或累積雨量,超過河道的排放能力。一般來說,如果一地有持續的大雨,發生洪災的可能性便會增加。熱帶與亞熱帶國家,經常受到熱帶氣旋的襲擊,其帶來的強降水,將會引起持續的傾盆大雨,尤其在山區的雨勢更大,並且可能引起河水氾濫,土石流及山泥傾瀉。而受季風影響的國家,氣候變化很大。夏季時,潮濕的季風會為當地帶來大量雨水。當大雨持續,而河道又未能容納所有水時,洪水便會溢位河道,造成水災。暴風亦會造成沿海地區氾濫一個。它暴風把海水推向沿海地區,造成風暴大浪,沿海地區會因此而被水淹沒。土地與開發不當.高聳的山脈將水氣攔截成地形雨,使迎風面出現大量降水,也造成沿海低窪地區嚴重淹水。由於樹木可以固定水土,伐林會導致土壤的吸水能力減弱、土表因失去植被保護而加速侵蝕,因此每逢下雨,雨水、砂土便迅速流往下坡,流入河道,造成淤積,不利於洪水流通,造成洪水大量氾濫。除了伐林外,不良的耕作方式和在山坡上過量放牧,也使土地失去植被的保護,加速斜坡土壤侵蝕的現象,與水文歷線左移。高度都市化也可能造成洪災,地表被瀝青或水泥所覆蓋,導致雨水無法經由滲透方式流入地底,因此增加排水系統與河川排放雨水的負擔,導致內澇。預防.湖泊能調節河流的流量,因此,增加湖泊的儲水容量便可減少洪災發生的可能。可是,湖泊的儲水量仍然有限,為了調節河流流量,可以在河流修築水壩,並在水壩前面興建人工湖。就好像在中國的長江流域內,就有超過4萬個人工湖,儲水量逾1,370億立方米。河水外溢的控制亦非常重要。可以在河流的兩旁建築堤壩,防止河水外溢,保護陸地的城市免受氾濫的破壞。除此之外,增加河水流動的速度亦可以避免洪災的發生。如果河水流動的速度增加,河水外溢的可能便會減少。有很多地方均有在常造成水災的河道進行拉直的工程,疏導河水,增加流速,以防洪災的發生。要根治洪災,就必須儲存河流上游的自然植被,立例管制伐林,並種植更多樹木,可以抓緊土壤,防止淤積物被沖往下游,避免河流下游有過多沉積物。洪水預報.能夠預測洪災的發生可以及時做出防洪措施和釋出。這使得,農民可將家畜自低窪地移走。公用事業也可以預備緊急備用裝置。緊急服務也可以提前儲備足夠的緊急援救物資。為了給航道做出最精確的洪水預報,對與過去降雨事件相關的徑流最好是有一個長期的歷史資料。這個歷史資料資訊還要和集水區容量即時資料相結合才可能得到最精確的洪水預報。雷達估測的降雨和普通天氣預報技術也是提高洪水預報精確度的重要要素。在資料品質高的地方,洪水的高度和強度可以被比較精確的預報出來,並留有大量的提前期做準備。洪水預報的結果一般包括最高預期水位和洪峰預期到達航道沿線重要地點的時間。預報也可能給出洪災的統計的可能重現期。在許多發達國家,城市區域按照百年一遇洪災的標準來防止洪災風險。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指導會告訴,在段時間內要有多大的降雨量才可能造成或大流域性洪水。 | 613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河流",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34"
} |
印度國旗,印度當地稱之為三色旗,由橙、白、綠三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旗面中心有一個含24根軸條的紫藍色法輪。它於1947年7月22日被採納為印度聯邦的國旗,印度共和國成立後將其沿用。橙色象徵了勇氣、獻身與無私,也是印度教士法衣的顏色,白色代表了真理與和平,而綠色則代表繁榮、信心與人類的生產力。法輪是印度孔雀王朝鼎盛的阿育王時代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神聖的法輪象徵著真理與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法輪的24根軸條則可代表一天的24小時,象徵國家時時都向前進。1931年,全印國大黨委員會任命7人委員會負責國旗的起草,1947年7月22日印度制憲會議批准這面旗幟為印度共和國的國旗。 | 616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印度國旗",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66"
}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旗為長方形,旗面中間是一條紅色的寬頻,上下各有一藍邊,在紅色和藍色之間是白色的細條。紅色寬頻靠旗杆的一側有一個紅色五角星鑲嵌在一個白色圓地內。名稱.朝鮮官方稱之為藍紅色共和國旗。金正恩時期恢復了先前軍旗的口號。空軍旗的先前版本,羽翼狀圖案原在軍徽上方。金正恩時期將該圖案調整至軍徽下方。朝鮮人民軍海軍艦艇的船旗中心繪製有五星、光芒和白頭山的圓形圖案,早先版本的船旗中圓形圖案為和國旗類似的白圈五角星。行政區.2002年,新義州特別行政區成立,新義州仿照香港和澳門的做法,製作自己的特別行政區區旗。旗地為青藍色,中間繪有一朵白色木蘭花,縱橫比例為1:1.5。《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新義州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六章規定了區旗的設計與懸掛方法。但因為新義州特區虛有其名,因此新義州特區境內僅懸掛朝鮮國旗,在網路上亦難看到新義州特區區旗實際懸掛飄揚的照片。除了新義州特別行政區有區旗之外,由於朝鮮實行中央集權制度,朝鮮各行政區沒有自己的地方旗幟,與中國大陸、寮國、不丹、蘇丹、尼日、厄利垂亞等國的各行政區沒有地方旗幟的狀況非常類似。 | 616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旗",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68"
} |
中國大陸和香港稱作地幔;zh-hk:臺灣稱作地函,位於地殼之下,地核之上,和地殼以莫氏不連續面為界,和地核間則以古氏不連續面為界。厚度約2900公里。化學成分主要是含鐵、鎂的矽酸鹽,平均密度是3.3–5.5 g/cm3。地函含石榴子石、輝石、橄欖石及其他型別的岩石。佔地球體積的83%,總質量的68%。由於P波及S波皆可透過地函,故推測地函主要為固體構成。地函可分成上部地函、過渡帶及下部地函。結構.上部地函.上部地函約為地殼以下至深度400公里處,包含部分岩石圈及軟流圈,岩石圈部分厚約100公里。古登堡認為上部地函有一震波低速帶,此帶的P波及S波的波速皆越深越慢,其頂端約在地面以下70至100公里,底部則約200至250公里深處,震波低速帶的上方為岩石圈,此帶相當於軟流圈。P波及S波的波速減慢表示岩石的剛性降低,岩石部分融熔為較具有塑性的岩石,可能是巖漿出現或是有極熱的岩石存在。於低速帶以下的波速又會開始增加。上部地函的組成方式有兩種說法,一說為由雙輝橄欖巖所組成,礦物以輝石及橄欖石為主,並含有少量尖晶石及石榴子石,相當於澳洲地球內部學家所創立的玄橄巖成分,為玄武岩及橄欖巖以1:3所組成的結合體。另一說為由榴輝石所組成,含有約等量的石榴子石及輝石。過渡帶.過渡帶頂部約地表以下360至400公里,底部約深650至700公里處,P波及S波的波速在此帶突然增加,此帶也是最深震源所存在之處。此帶的形成和主要化學成分的變化無關,而是和結晶構造或相的變化有關。於過渡帶的下部因壓力增加使橄欖石分解為密度較大的簡單氧化物,如氧化鐵、氧化矽、氧化鎂等,但詳細的礦物組成仍在研究中。此處的礦物因高壓而變得較有彈性,密度加大,進而增加了波速。下部地函.下部地函,氧化鐵佔約10至12%,另含有少量的氧化鈣、氧化鋁及氧化鈉等。 | 617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地幔",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74"
} |
丁汝昌,原名先達,字禹廷,亦作雨亭,號次章。生於安徽廬江縣,後舉家遷居巢縣,定居巢湖南岸龍骨山下高林鎮,今屬巢湖市散兵鎮,現村名山西丁。清朝北洋水師提督。甲午戰爭時期的1895年2月,丁在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前,拒絕投降日軍而服鴉片自殺。生平.1836年11月18日,清軍攻打安慶,丁汝昌隨程學啟投入湘軍,1861年隨程學啟改入淮軍。1862年,丁汝昌即參加劉銘傳的銘軍水師營並參與攻克常州、廣德等戰役。1864年太平天國敗亡,丁汝昌隨劉銘傳北上與捻軍作戰,原水師營改編為馬隊,丁汝昌即為馬隊軍官。1866年,丁汝昌取得壽光大捷。1868年,東捻軍失敗,丁汝昌授總兵,加提督銜,賜協勇巴圖魯勇號。1877年,朝廷擬調任丁汝昌往甘肅,途經天津時,因傷病復發而滯留。後為李鴻章看中,調往新購的蚊子船“飛霆”號熟悉海軍知識。籌建水師.1879年,丁汝昌在李鴻章的舉薦下,先留用北洋海防,後出任北洋海防兵船督操。翌年,李鴻章推舉丁汝昌帶團前往英國,接收向英國訂購的“超勇”“揚威”號巡洋艦。在英期間,丁汝昌獲得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接見,同時與英國海軍部及艦船設計師交流。期間,丁汝昌親自研讀海圖,制定航線。整個活動期間,丁汝昌率領的接艦團受到英國各界的好評。1880年,丁汝昌率林泰曾、鄧世昌等官兵赴英國接收“超勇”、“揚威”巡洋艦回國。1882年,朝鮮爆發壬午兵變,丁汝昌率北洋水師艦船開赴朝鮮,擒獲朝鮮大院君李昰應,使日本干涉朝鮮計劃落空,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獲奏賞。北洋水師成軍.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建軍,丁汝昌出任提督。負責全域性人事、後勤與艦隊活動的方針。具體事務由旗下總兵負責,期間受到留外海軍軍事學校正科班出身的劉步蟾等人為主的中高階官員的排擠,無視提督軍令,軍紀失控不振,後得李鴻章惜才力挺,以及中下級軍官和外籍顧問的歡迎。黃海海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在朝廷內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煽動下,光緒帝下令要尋戰。李鴻章因北洋數年未添一艦,同時後勤彈藥補給嚴重缺乏的情況下,要求丁汝昌儘量“棄戰保船”。7月26日,丁汝昌率軍出巡,意圖尋求日軍主力以報豐島海戰之仇。後無所獲,遂返回威海衛,同時佈置海軍基地內水雷,以防日軍魚雷艇偷襲威海衛軍港。但8月2日,清廷嚴厲申飭李鴻章,指責丁汝昌怯懦所以未能尋獲敵軍。丁汝昌因此再度率軍出洋,但仍未所獲。言官攻擊更甚,禮部滿侍郎志銳甚至要求處死丁汝昌。8月9日,丁汝昌再次進行出洋巡邏,但第二天日軍軍艦即出現在渤海灣內。由此,引發光緒帝和言官的巨大震動和憤怒。8月23日,清廷繞過李鴻章,直接指揮丁汝昌。在不瞭解前方形勢的情況下,清廷嚴令丁汝昌不得離開旅順威海一線,直接將北洋艦隊困於渤海灣內。兩天後,清流言官上疏彈劾丁汝昌,翁同龢親自上陣,要求革去丁汝昌的提督職務。光緒帝在26日即刻下旨,革去丁汝昌的提督職務。8月29日,李鴻章終於上奏朝廷,指出北洋艦隊補給存在的重大問題,以及海軍作戰的苦衷。最終,丁汝昌一事驚動慈禧太后。9月1日,清廷收回成命,暫免處分丁汝昌。9月,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師主力護送陸軍增援朝鮮駐軍,18日返航時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附近海域遭遇日本艦隊,雙方發生黃海海戰。海戰中,丁汝昌在旗艦“定遠”艦飛橋上指揮,被炮火所傷。經過5個小時鏖戰,北洋水師在缺乏大量彈藥的情況下惜敗,致遠、經遠、超勇三艘巡洋艦被擊沉,揚威艦被濟遠撞沉,廣甲號逃逸擱淺自毀,共計損失5艘巡洋艦,餘艦均受傷嚴重,而日本聯合艦隊有5艘軍艦被重傷。戰役結束,北洋艦隊返回旅順修理廠修理,但船塢工人大部分逃跑,以致維修程序極度緩慢。11月13日,由於日軍從陸路逼近旅順,在未修復的情況下,北洋艦隊被迫離開旅順港,返回無修理廠的威海衛基地。11月16日,清廷卻下令指責丁汝昌避戰,革去其頂戴。北洋水師覆滅.丁汝昌返回威海衛以後,便全力佈置威海衛海防。但11月26日,清廷卻下令革去丁汝昌職務。11月27日,御史言官在翁同龢授意下,聯名上奏要求處死丁汝昌。12月12日,日後坐視日軍登陸榮成灣合圍威海衛的山東巡撫李秉衡,也上奏清廷,要求處死丁汝昌。12月17日,清廷下旨將丁汝昌交刑部治罪。他對陸軍的戰力表示擔心,建議做好炸燬陸路海岸炮臺的準備,結果反成了“通敵誤國”的罪證,清廷下令將其交刑部治罪。在劉步蟾等將領的通電請願,李鴻章的極力申辯下,清廷命令,待丁汝昌手頭事務結束後,解送刑部。1895年1月20日,日軍在山東半島榮成登陸,隨後,日軍從陸路攻克威海陸上炮臺,海陸合圍北洋水師,丁汝昌與北洋水師殘部固守劉公島待援。定遠艦中日軍魚雷失去行動能力,北洋水師被迫炸燬旗艦“定遠”以免資敵,2月11日在威海英國海軍顧問鼓動投降獻艦,部份水師叛軍持械要脅丁汝昌向日軍投降,後丁汝昌服鴉片自殺,享年59歲。同名電視劇考証與演出不一樣是,室外水兵譁變,丁退回室內無路可走只好傳出槍響自盡,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軍人應以武器自裁較為可能,丁汝昌自盡符合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贏得了日本軍人的敬重,伊東佑亨以商船將丁汝昌遺體送回中國。另一說法是丁汝昌拒絕投降而自殺,後事託與英國人副提督,馬格祿、浩威等人以丁汝昌的名義起草了投降書,向日軍投降。據孫建軍研究,筆跡鑑定與史實證據支援丁汝昌拒絕投降遂決定自盡的說法。身後.日本政治人物勝海舟曾為丁汝昌作祭文,並非傳說中丁汝昌是明治維新志士日軍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的同學,而是因為丁汝昌在1886年和1891年曾經兩次率領北洋艦隊訪問日本。平反.清廷將甲午戰爭之敗,歸因於丁汝昌缺乏海軍經驗,因而下旨“籍沒家產”,清廷命丁汝昌死後穿上黑色囚衣,棺材漆成黑色,外加三道銅箍捆綁,意為枷鎖,昭示棺主有罪,用磚封在其原籍村頭,不許埋葬,直至宣統二年,靈柩始歸葬於安徽無為縣西鄉小雞山梅花地,入土為安。評價.丁汝昌是淮軍出身,缺乏海軍經驗。在海上訓練期間,劉步蟾等軍官一直不服丁汝昌。1890年,琅威理因「升旗事件」後心生不滿離職,新聘任的總教習漢納根原為陸軍尉官,對指揮海戰同樣一竅不通;唯北洋艦隊日益為暮氣所籠罩。甲午海戰的慘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丁汝昌指揮不力,但丁汝昌僅將海戰失利完全歸罪於濟遠艦管帶方伯謙。戰後方伯謙被丁汝昌處以極刑,其結果就是北洋艦隊軍心渙散,紀律更加鬆弛,指揮更加不靈。旅順失守後,僅存威海衛,北洋海軍面臨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丁並未積極主動措施打破敵人的海上封鎖,反是坐以待斃。身陷絕境,指揮不靈,最後只有自殺明志一途。 | 617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丁汝昌",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76"
} |
西班牙國旗,又稱為“血與金”,旗面由三個平行的長方形組成,中間的黃色,佔旗面的一半,上下兩邊有兩個面積相等的紅色長方形,黃色部分偏左繪有西班牙國徽。涵義.紅、黃兩色是西班牙的傳統顏色。這兩種顏色的來歷有多種不同說法,其中最流行的一種傳說來自鬥牛場:紅色是鬥牛士的鮮血,而黃色則是鬥牛場泥土的顏色。兩色分別代表組成西班牙的四個古老王國。這面旗幟的基本圖案最早在1785年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選出作為戰爭中的軍旗,此後就一直是國家的象徵。1938年,佛朗哥上臺後,西班牙國旗上放置了頭帶聖圈紅嘴黑鷹,一般被認為指代聖胡安,紋章配有自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國雙頭鷹。而將西班牙紋章置於國旗中間一直是西班牙紋章設計的主流。後期應該是基於國家主義者的立場重新啟用這一設計,但由於缺乏神聖羅馬帝國的血統,故將後面的雙頭鷹改為西班牙的守護聖徒聖胡安。該設計一直使用至至佛朗哥死後的1981年。1981年,卡洛斯國王全面掌權後,西班牙國旗上刪除了黑鷹圖案,並將紋章圖案簡化,將象徵王權的王冠用以替換無王權象徵的城市冠,在中心部分加入了象徵波旁血統的紋章。相關法律.設計.第1511/1977號皇家法令第3條規定了國旗的規格設計;第33/1981號法律規定了西班牙國徽的官方樣式;第2964/1981號皇家法令規定了國徽在國旗上的佈局。根據上述規定,西班牙國旗的特徵如下:顏色.1931年至1939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時期,國旗一度更改為紅、黃、紫三色。1981年2月27日第441/1981號皇家法令規定了國旗顏色:注:最接近的PANTONE色調為7628 C。 | 617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西班牙國旗",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79"
} |
董建華,大紫荊勳賢他卸任行政長官後,董建華曾連續擔任第10至第13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任命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再繼續連任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因腳痛問題向國務院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董建華為沒有連續5年內,結束8年的任期生涯,由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接任,他獲政協全國委員會推薦並當選第10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2023年3月10日。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階官員問責下臺。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副國級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行政長官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2023年9月28日,董建華卸任團結香港基金會主席後並轉為榮譽主席,由陳智思接任基金會主席,同時一直到留守至今。生平.早年.董建華是香港已故航業巨頭董浩雲,但在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透過霍英東注資使其渡過難關,同時也使董建華傾向北京。董建華於東方海外工作,直至出任香港行政長官。出任香港行政長官,雖然需要辭任東方海外的一切職務,其弟董建成亦接任董建華於東方海外、星島集團等公司的董事職位,但董建華、董建成其實一直透過信託基金擁有東方海外,直至董家於2017年出售東方海外予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為止。踏足政界.董建華於1992年10月被當時的香港總督彭定康委任為香港行政局非官守議員,踏足政界。香港行政長官.1996年1月26日,香港特區籌委會在北京成立,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走進150多個籌委的人群裡,僅與董建華一人握手,普遍被喻為「眾裡尋他千百度」或「欽點」,英國和香港的政界和傳媒界由此知道江澤民在當年12月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裡中意董建華。最終1996年12月11日董建華勝出,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及李福善。同年12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鵬簽署國務院令,任命董建華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早期推出多項長遠計劃,涵蓋經濟、教育、醫療、房屋、公務員體制等領域,但成效不明顯,更挑動各個層面不滿,加上隨後的政治失誤及對政治改革的保守及不積極態度,使董建華支援度進一步滑落。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有效對手下自動當選成為第二任行政長官,3月7日獲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委任為第二任香港行政長官,於2002年7月1日再次就任行政長官。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約50萬人上街反對23條立法,最終在自由黨改變立場後,草案被迫撤回,推廣草案的保安局長葉劉淑儀下臺。雖然中央多次表明支援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但一年後的7月1日,53萬人再舉行反政府遊行,此後的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派議席有所增加,董建華民望進一步下降。爭議事件.西九文娛藝術區.董建華於1998年施政報告宣佈的大型發展計劃:在位於西九龍填海區臨海地段興建一系列世界級文化設施,惹來市民不同意見及反對聲音,結果被推倒重來。惟直至2009年完結該計劃仍未落實動工。居屋短樁事件.1999年1月,居屋短樁事件首次曝光。廉政公署調查發現,東湧新市鎮第30區第四期工程商場和停車場工地出現嚴重偷工減料,10多根樁柱比合約規定長度短了近半,達10多米,建築物有潛在倒塌危險。到了3月,第一期和第三期居屋地基也發現短樁。香港房屋委員會指示房屋署調查,先後再發現天水圍天頌苑、沙田圓洲角愉翠苑、葵涌石蔭邨第二期商場都出現嚴重短樁和偷工減料。當中愉翠苑兩棟居屋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拆卸重建,天頌苑也需要進行修補。此乃香港公營房屋史上最嚴重醜聞,過百人在連串事件中被捕。房屋署內部調查中,18名疏於職守的職員被處分。議員和市民認為房委會和房屋署官員要為監管不力負上政治責任而辭職,矛頭指向房屋署署長苗學禮和房委會主席王䓪鳴。董建華力保兩人,指王、苗二人一旦呈辭,會引起「行政和法律真空」。當時香港未實行高官問責制,主要官員都是公務員,他們需要政治中立,不需負上政治責任。民主黨在立法會提出對苗學禮和王䓪鳴的不信任動議,在泛民主派、自由黨、民建聯支援,港進聯棄權。以39票贊成、9票反對、6票棄權、4人缺席投票下獲透過。王䓪鳴在議案表決前辭職,苗學禮則拒絕請辭,續任房屋署署長,王䓪鳴之後就出任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這次是香港主權移交以來首次有對官員的不信任動議被透過,雖然動議沒有任何約束力,但使政府承受龐大政治壓力,特別是「保皇黨」民建聯、自由黨因不同原因「背叛」政府,加深行政立法間關係僵化。居港權問題.1999年1月29日,香港終審法院對吳嘉玲案的判決引起居港權爭議。這判決令香港人在中國內地所生的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居港權,包括私生子女在內。根據終審法院對《基本法》第24條的理解,當時的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引用抽樣調查數字指未來10年內會有167萬人可從中國內地移居到香港,將會為香港社會帶來沉重的人口壓力。5月6日,行政長官董建華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說:「167萬人十年之內全部來港,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社會顯然很難承受因終審法院的裁決而帶來的人口壓力」,表達了大量新移民來港極有可能會加重政府負擔、拖慢香港發展以知識型經濟為本的轉型和令香港的生活質素倒退。同日,政府向立法會提交資料,仔細地描述了167萬新移民為香港所帶來的鉅大衝擊,包括:香港未來10年因此需要興建數目龐大的學校、公屋和醫院等基建設施和負擔福利開支,涉及額外7100億港幣財政預算,並且每年需要330億額外經常性開支運作。因此,葉劉淑儀聯同當時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到北京尋求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基本法。有法律界人士認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應修改《基本法》以平息爭議。然而,香港特區政府選擇向人大尋求釋法。1999年6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22條和24條作出解釋,規定只有香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婚生子女才享有居港權,非婚生子女及出生時父或母仍未成為香港居民的則沒有居港權,而使有權來香港的人數減至20萬。雖然全國人大常委會擁有《基本法》最終解釋權,但香港大律師公會認為人大釋法有損香港的法治及司法獨立。當時一批大律師佩戴黑紗,從終審法院遊行到政府總部,抗議人大釋法。港大民調風波.1998年,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佈的民調顯示董建華的民望以及政府支援度不斷下滑。1999年1月,行政長官辦公室高階特別助理路祥安,會晤當時香港大學校長鄭耀宗傳達不滿民調的訊息,鄭耀宗透過副校長黃紹倫再向民意調查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施壓,要求對方停止發表對特首施政不利的訊息,否則會逐漸收緊民意研究計劃的發展。此舉乃嚴重幹預了香港的學術自由,在《基本法》下可能已屬違法。2000年7月,鍾庭耀在報章撰文公開事件,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獨立調查小組查明事情屬實,鄭耀宗及黃紹倫並因此事辭職,路祥安則在董建華的力保下得以留任。董建華雖然沒被證實事件和他有直接關連,但他及特區政府的聲譽亦因此受損。數碼港事件.在2000年,政府在未經公開招標下,把鋼綫灣臨海優質地皮免地價批與李澤楷的盈科拓展,意圖發展成類似美國矽谷的高科技中心,引起官商勾結指控,當時各大地產商強烈不滿,指政府偏袒李嘉誠家族,數十名在商政界有一定地位的地產商人到政府總部與董建華會面抗議。事後數碼港變成地產專案,盈科獲得豐厚利潤。強制性公積金.2000年12月1日正式實行的一項政策,強制香港所有僱員成立投資基金以作退休之用。有批評認為強積金剝奪僱員自行選擇投資意向的自由,管理費過高及欠缺透明度。2008年立法會選舉,甚至有候選人以「取消強積金」為政綱。亦有部份僱主為減少支出,強迫僱員轉為「自僱人士」;亦有僱主拖欠供款,使僱員得不到應有保障。僱員不能自由選擇投資信託機構,以至僱主可以用強積金的僱主供款部份來抵銷長期服務金或遣散費,一直為人詬病。鬥委會頭目楊光授勳.董建華於2001年向六七暴動期間的鬥委會主任楊光頒發大紫荊勳章,由於楊光領導的鬥委會在六七暴動期間曾經發動連串炸彈襲擊,1967年5月至12月間在香港各區街頭有8,074個真假炸彈被放置或投擲,當中有1,167枚真炸彈,炸彈擺放的位置不止於政府機構,尚有電車站、碼頭、兒童遊樂場、戲院、郵局及銀行等,導致香港警察及多名無辜市民死傷,清華街慘案及商業電臺播音員林彬被燒殺的兇案,更讓全香港市民深感悲憤,雖然沒有證據指楊光有直接參與清華街慘案及殺害林彬,亦有指楊光領導的鬥委會背後是由工委及新華社香港分社指揮,然而當時由楊光領導的鬥委會,不但發動街頭炸彈襲擊浪潮,還鼓勵中小學生組成學生鬥委會,促使年輕學生參與製造土製炸彈及進行放置真假炸彈的恐怖活動,所以楊光在六七暴動發生的恐怖活動及所造成的死傷,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楊光授勳被認為是對恐怖主義的肯定,必定引起香港社會非議及不滿。然而由於董建華及時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都曾經在左派學校中華中學就讀,六七暴動時期中華中學成為左派暴徒製造土製炸彈的兵工廠,更因為有學生製造炸彈時發生意外受傷而被政府勒令關閉,雖然董梁兩人與此事無關,但2001年董建華向當年發起暴動的楊光頒發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同時又向當年反對暴動的商業電臺創辦人何佐芝頒發低一級的金紫荊星章,董建華的做法被認為帶有為六七暴動平反之意。報導指時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審閱授勳名單時為維持勳章的正面形象而曾經將鬥委會的核心成員剔除,如在1998年將鬥委會成員吳康民及李澤添從推薦名單中移除,但董建華為了討好香港左派團體便加回去,2001年董建華要向鬥委會主任楊光頒發大紫荊勳章,陳方安生表示反對,董建華卻為了討好工聯會而堅持要向楊光頒發勳章,致使勳銜制度陷入極大爭議,此事也被認為加深了董建華和陳方安生的嫌隙,成為陳方安生離任政務司司長的原因之一。陳方安生提早辭職.陳方安生在1993年11月29日獲港督彭定康任命為布政司,成為香港公務員之首,地位僅次於總督。在主權移交前,中英雙方在政制發展等問題上出現重大分歧,彭定康被中方指責為「千古罪人」,政府高層華人官員在主權移交後被左派視為「港英餘孽」,陳方安生首當其衝。主權移交後,陳方安生過渡成為香港特區首任政務司司長,坊間傳言指董建華和陳方安生不和,又與北京政府在治港政策上不咬弦,結果她在2001年被時任副總理錢其琛「邀請」上北京述職,期間被要求好好支援行政長官。很多人認為陳方安生是被錢其琛召見「問話」和「訓話」,當時陳方安生向錢其琛解釋公務員制度運作。這次述職後,陳方安生宣佈以「私人理由」,提早在2001年4月30日退休,結束長達三十八年又七個月公職生涯。媒體普遍報道指她的辭職與錢其琛「訓話」有關,但她否認,她和董建華亦否認二人不和。2007年6月,陳方安生接受有線新聞訪問時透露,她是無法說服董建華放棄推行高官問責制而辭職。陳方安生辭職後,政務司司長由曾蔭權接替。陳方安生其後加入泛民主派,成為泛民主派精神領袖,並於2007年參加立法會補選,成為立法會議員。推行高官問責制.2002年,董建華鑑於第一屆任期中,公務員系統對管治起了很大阻力。故於第二屆任期開始前,宣佈在7月1日開始,推行仿照美國部長制度的「高官問責制」,將原來由公務員體系政務官出任的司長和局長職位改為由行政長官直接委任。政務司司長統領所有公務員的角色被削,由行政長官統攬大權,問責政策局長直接向董建華負責。前中央政策組顧問練乙錚認為董建華是因為與陳方安生不和,以至中央人民政府不希望政務司司長有太大權力有關。政策推行至今,政務司司長統領各局職能消失,局長間各自為政為人詬病,部份政策局權力劃分未如理想,出現權責過重或過輕。政策推行不足三個月,即發生仙股事件,事緣當時的財金官員提議把港交所中股價過低的股份除牌,引發不足一元而請辭的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等。公務員減薪及七七大遊行.2002年3月,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發表任內首份財政預算案,當中建議公務員減薪,最高減4.75%,以紓緩政府赤字。同年7月7日,董建華65歲壽辰當天,數萬名公務員上街示威,抗議立法減薪。基本法第23條立法爭議.2002年,政府推出諮詢檔案,建議履行香港基本法第23條規定,立法禁止任何叛國罪、分裂國家行為、煽動叛亂罪、顛覆國家罪及竊取國家機密等涉及國家安全的罪行。當中很多地方引起市民憂慮,擔心出現以言入罪、因知情不報而被定罪等問題,影響到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保障,市民應有的權利被剝削。當中由於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的態度問題,引起市民強烈反感,最後更引起市民自主權移交以來對政府的最大不滿情緒,導致2003年七一大遊行有超過50萬人上街示威。最終自由黨在自身政治利益的考慮下,決定改變立場反對立法,使法案無法得到足夠票數透過,政府被逼在7月7日宣佈押後提交表決。在9月5日,董建華宣佈撤回《國家安全條例草案》。七一大遊行.自1997年香港回歸後,每年的7月1日均有人上街遊行。2003年及2004年,香港前後兩次約有五十萬人走上街頭遊行。2003年7月1日,很多參加者均穿著黑色衣服,帶同標語、貼紙,高叫反對23條立法的口號及其他不同訴求,如要求董建華下臺、財政司長梁錦松、保安局長葉劉淑儀辭職、加快民主步伐等。2003年七一大遊行後,因自由黨改變立場反對立法,最終迫使《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擱置。2004年7月1日的遊行,示威主題為爭取2007年普選特首、2008年立法會全面直選。維港巨星匯.2003年春季至夏季的SARS使香港經濟跌至谷底,失業率升至多年高位,通縮升至歷史新高,創下全球有紀錄以來最低通貨膨脹率,列入健力氏世界紀錄大全。政府為重振經濟,於2003年5月向立法會申請10億港元撥款,在秋季舉辦「維港巨星匯」大型音樂會,邀請世界各地重量級明星來港表演,並拍攝成電視節目,在世界各地播出,希望重建形象,吸引遊客來港旅遊。為了讓音樂會順利舉行,政府為活動資助最多1億港元,並由美商會及美商會主席詹康信的私人公司承辦,投資推廣署協辦。然而,政府和美商會監管不力,導致活動舉辦期間出現混亂,負面新聞不斷,政府付出1億元,但活動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否決07和08年雙普選.2004年1月7日,董建華宣佈成立香港政制發展專責小組,主要是深入研究有關政制發展的原則和程式,並徵詢各界的意見。2004年4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作出解釋,當中涉及修改「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和法案議案表決程式」的規定。4月15日,香港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發表了《第二號報告》。報告交代在過去兩個多月收集公眾意見。同年4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否決了於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08年立法會選舉中實行普選。三次人大釋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曾先後三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其中發生在董建華任內1999年的第一次釋法由特區政府主動提請。社會輿論對人大釋法意見不一。泛民主派及法律界人士批評人大釋法破壞法治,損害香港司法獨立。而內地官員及親北京陣營則認同釋法有助釐清爭議。辭職.董建華連任以來,政府推出多項政策引發爭議。2004年2月,政府把私人參建的原居屋專案紅灣半島以低補地價賣斷予發展商新建立集團,事件使政府招來官商勾結的指控。2004年12月,領匯上市事件鬧大,有公屋居民申請司法覆核指上市違反《房屋條例》,儘管有人認為政府應該堅持如期上市,由於領匯的招股書沒有宣告有關風險,促使領匯擱置上市。同年12月20日,董建華在澳門出席澳門回歸五週年活動,向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述職,被胡錦濤當著香港高官以及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之面訓話,希望各人「認真回顧香港回歸七年來走過的歷程,總結經驗、查詢不足、不斷提高施政能力和管治水平」。董回港後堅持「正面地看待」胡主席這番話,並謂:「香港也過了不簡單的七年,大家從金融危機、泡沫經濟爆破、沙士等挑戰中走出來,經濟正在持續發展,我們自己都應該覺得值得驕傲!」。董在壓力下,2005年1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承認錯誤,指「政府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令市民痛苦和不安。未能確立『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制訂政策的時候,未做到凡事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未能充分顧及社會的承受能力和政策的爭議,過急推出太多改革措施;缺乏危機意識和政治意識,缺乏應付政經轉變的經驗和才能,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顯得進退失據,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管治能力。」董在施政報告發表這段時間,承認有官商勾結。結果招來行政會議中有意角逐下屆特首者的角力。2005年初審計署發表《審計報告》,指70年代的殖民地政府將愉景灣違規轉變成為地產專案,引來人們對數碼港事件中「官商勾結」的猜測。2005年2月中傳出董建華將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並辭去行政長官一職,報章傳出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最有機會接任。3月2日,除《大公報》、《文匯報》及《香港商報》外,全港報章均大篇幅報道董建華將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之後會辭任特區行政長官。3月10日下午,董建華召開記者會,宣佈以身體不適為由向中央呈辭。董建華對記者說他的腳痛令其十分困擾。3月12日,國務院接納其辭職。同日,他獲第十屆全國政協第三次會議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署任行政長官,直至新任行政長官選出為止。董建華辭職帶來新一波政治爭論,《香港基本法》沒有明確寫出若行政長官中途出缺,經選舉產生的繼任人任期長度,法律界根據普通法制度,指出新產生的行政長官任期應為5年。初時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承認根據普通法制度,補選行政長官任期應為5年,其後她指出與「內地法律專家」商討後,根據「立法原意」以及中央政府的「一貫做法」,繼任人只能執行餘下任期,她亦接納了這個觀點,所以補選的行政長官任期到2007年止,此舉不會將內地法律制度引入香港。董先生的辭職被當時的香港市民笑言他為「老懵懂」。梁愛詩言論惹來法律界嘩然,部分法律人士如45條關注組梁家傑、湯家驊等公開批評梁愛詩朝秦暮楚的立場。最後有關「新的行政長官」的任期,要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第53條,並透過補選的行政長官任期為餘下任期。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辭任特首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參與中美關係外交事務,並成立中美關係交流基金會,代表中國到美國演講。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稱其外交活動令民望回升,開啟港人以「次主權外交」身份參與國際事務新模式。重返香港政壇及成立團結香港基金.2014年9月3日,董建華在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召開記者會,表態支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本港政制的決定。他認為,現時為政改關鍵時刻,而全港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是「是貨真價實的民主」,形容有好多市民支援決定,更指2017年本港的民主不只跨前一步,是開拓全新的歷史。董建華說,明白泛民的情緒感受、對決定的失望和不滿,但認為2017年政改並非終極方案,《基本法》有機制及空間,完善本港民主制度,呼籲市民將負面情緒化為正面力量,在此基礎上商討落實普選執行細節,否則民主程序依然原地踏步的話,不知何時可再開始。董建華指改革開放至今,國家發展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外面大國都對中國看法有變,但泛民的立場就一直無變,呼籲他們要對中國的看法改變,瞭解國家面對的挑戰,思量如何可以幫助國家,在憲制之下工作,解決問題。2014年10月25日,董建華當日專門在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召開記者會,他在記者會上表示,呼籲參與佔中人士儘快停止非法集會,以對話解決相關爭議。他強調,香港多年的成就一直依賴法治,堅守法治是我們的底線。他還說佔中是違法行為,還說“民主最重要的基礎就是法治,怎麼可以在爭取民主的過程中做違法的事?”2014年11月,董建華牽頭成立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透過集結各地精英,為特區政府、公共服務機構及市民提供公共政策分析及建議,這亦代表董建華在離開香港政壇十年後,重新回到香港政壇。阿里巴巴獨立董事.2014年6月16日,董建華應邀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明報》報道稱,阿里巴巴主要是“看中董氏的策略眼光、作為商界及政府領袖的資深經驗與觸角,以及他長期與中國及美國建立和強化關係具備經驗”。被揭持有大量離岸資產.2021年10月,據立場新聞參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揭秘的「潘朵拉檔案」,董建華與妻子董趙洪娉、長子董立均、幼子董立新、胞弟董建成、胞妹彭董小萍、侄女周董立茂及金昌玲於1997年至2019年開設了至少72間離岸公司,多數為處理家族航運公司東方海外的業務開設,董建華本人持有其中7間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董建華幼子董立新透過其中一間離岸公司設立中國銀行賬戶,胞弟董建成則用其中四間離岸公司設立滙豐及摩根大通銀行帳戶,其中由他擔任董事的離岸公司Toma Rosources Ltd、以他公司名義持有的Galician Company Limited分別於1993年及2003年斥巨資購入山頂紅梅閣及淺水灣明慧園的豪宅物業,擔任業主至今。退休.2023年3月10日,85歲的董建華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後卸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退休,結束了其在全國政協十八年的副主席生涯。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轉榮譽主席.2023年9月28日,董建華宣佈卸任團結香港基金會主席後並獲轉到任命為基金會榮譽主席,由陳智思接任基金會主席,本人董建華則轉任榮譽主席,目前董建華一直留在至今。言論及觀點.2014年12月1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表示,他對「佔中」結束感到鬆了一口氣,但強調是次「佔領行動」對香港造成很大傷害,損害復甦中的香港經濟,對大家不單得不到任何好處,最終更要香港人自己來「埋單」。他亦狠批香港一小撮「極端本土化人士」借本土之名,走香港獨立和香港自決之路,是絕對錯誤的想法,將會把香港經濟發展推上絕路,亦只會令香港失去國際地位,無法生存下去。2018年7月香港民族黨面臨被取締,董建華支援警方做法,認為警方基於國家安全及公共安全因素,其鼓吹的行為危害香港發展和市民生計,考慮禁止民族黨運作屬合情合理。他亦希望泛民主派能做「有建設性的反對派」,透過理性、妥協的手段解決問題,增加與政府合作,減少對抗,因為民生問題是很迫切的。2017年6月,董建華接受中國中央電視臺和新華社訪問時,說香港離開了中國156年,人心回歸需要一段時間,要一步一步的去做,他回顧香港回歸20年以來發展,指「一國兩制」取得巨大成功,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等都沒變,經濟繼續繁榮穩定,並說「一國兩制為香港帶來的優勢令外國人羨慕,要謝謝國家、謝謝內地人民」,但同時指香港仍有深層次矛盾需要解決。同年10月中共十九大後董建華在團結香港基金成立三週年晚宴致辭,呼籲香港人要多瞭解中共,多瞭解國家和香港未來的發展道路,寄語港人不要故步自封,指國家取得空前成功,是基於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共產黨領導。2018年3月全國政協會議在北京舉行,董建華以政協主席團常務主席身份出席分組會議,他指中國經歷了很多苦難,但擁有今天的成就和看到光明的明天,是全靠中共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年3月11日立法會補選舉行,董建華早上在香港公園體育館票站投過票後回應說:「吵吵鬧鬧的時代應該結束」,他呼籲選民行使投票權,選出「有建設性、做事實幹、真心為港服務的人」成為議員。但曾為是董建華任特首時期班子一員的陳方安生反駁指民主派候選人區諾軒就是「可守護香港核心價值和法治的一人」,而且香港市民有智慧並懂得挑選一個守護到香港法治的人。2019年7月,董建華指任內推行的通識教育「失敗」,導致年輕人問題,間接引起逃犯條例修訂一系列的示威活動。評價.批評.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階導師蔡子強稱董建華為了快速增加大專學歷人口而造成副學士泡沫,當他獲頒大紫荊勳章、科大和中大榮譽博士時,都有人因不滿其任內施政而抗議。2007年12月6日,董建華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典禮上獲授予博士學位時,中大學生會成員曾用高音喇叭打斷其演講,招致保安阻止。並在港鐵大學站和百萬大道等處掛條幅抗議:“董建華禍港殃民有博士,劉遵義賣校求榮無廉恥。”2003年4月2日,當時正值沙士疫情爆發高峰,香港著名專欄作家陶傑在明報《黃金冒險號》專欄撰文〈下臺吧,董建華〉,嚴厲抨擊董建華施政,指其的「唯一貢獻」,是證明瞭「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做不到」。文章又質疑「沙士疫症流行,特區根本沒有人在管治」,指董建華「一直不知道、或不肯相信香港人對其深切厭惡……是基於事實的理性結論」,文章指董建華的「八萬五」房屋政策災難政策蒸發掉香港人的血汗,包庇一個個操守有問題的高官,令人質疑其智商和基本判斷力」,指董建華「永遠不承認你的智商缺陷,反而賴」,指董建華「摧毀了香港人的尊嚴,葬送了一個繁榮的城市,為香港帶來怨憤,以及對你的言行的種種笑料,為中國帶來全新的國恥」。文章最後引用了毛澤東的詩詞《送瘟神》「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指董建華是「最根本的災難。請你勇於面對自己,面對你的家庭,面對歷史。像西方反戰人士對布殊講的一句話﹕Shame On You。下臺吧,董建華。」,文章引起頗大迴響,當時特首辦主任林煥光甚至罕有地致函報館回應。該篇文章多次被引用,亦被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及「非常林奕華」於舞臺劇《東宮西宮》內引述,成為當時社會責罵董建華文章中的一篇經典之作。2003年7月,董建華執政期間,次文化堂推出《老懵董》、《建華之亂》系列的漫畫,諷刺董建華的失敗統治,部份政治評論員稱為「建華八年」建華之亂。讚揚.蔡子強另一方面認為,董建華政績之一是不讓傳統左派人士弄權,否則香港局面可能更惡劣。香港民間對他的評語大致可以總結為「好心做壞事」,只是怪他沒有能力罷了,沒有質疑出於好意的本心。榮譽.董建華於2006年7月1日獲頒大紫荊勳章,以表揚他出任行政長官期間,使香港主權移交後保持安定繁榮,成功落實「一國兩制」。1997年獲利物浦大學法學榮譽博士。2006年11月1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董建華,獲香港科技大學頒授社會科學榮譽博士,以表彰他為祖國的一國兩制的建設作出的貢獻。2007年12月6日,前行政長官暨前中大監督董建華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以表揚他在行政長官任內竭力盡心地服務香港,並對中文大學的發展鼎力支援。2014年3月29日,在鳳凰衛視舉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3-2014”上,董建華獲得了“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董建華獲獎後表示“振興中華的中國夢離我們越來越近”,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對此次頒獎表示“董建華先生有對國家深沉的愛和智慧”,晚會主持人陳魯豫稱:“董建華先生教我們始終要‘笑著迎接大時代’”。2019年9月17日,習近平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的決定釋出主席令,授予董建華「『一國兩制』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家庭及興趣.董建華信奉佛教,喜愛閱讀,尤愛讀傳記、歷史、經濟與國際時事書刊;也喜愛遠足、太極和游泳等運動。他早年居於英美兩地,加深對足球、籃球和美式足球的認識,亦培養起濃厚興趣,亦是英格蘭老牌足球勁旅利物浦的球迷。他也是香港舟山同鄉會第十二屆理事會成員及永遠榮譽會長。董建華與趙洪娉育有三名子女,立均、立新、立筠,和九名孫兒。其中,董立新於東方海外賣盤前夕,仍是執行董事之一。另外,董建華家族早在1971年斥資約47.68萬元購入中半山老牌豪宅嘉慧園單位,到董建華在1997年出任特首時,他表示拒絕入住禮賓府,留居嘉慧園。政府一直租用該單位,月租為12萬元。到2021年8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他以1.6億元購入低層C室的單位和車位,單位實用面積3335方呎、實呎47,976元。發言人指單位在他擔任特首時,由政府租入供特首使用。董建華2005年卸任後,繼續租用作私人用途。語錄.董建華在任行政長官期間,多次説了:「香港好,中國好;中國好,香港更好。」,深入民心。於2000年接受無線電視新聞專訪時表示,不再提起之前其推岀的八萬五房屋政策,即政策「已經不存在」。又在立法會上回應泛民主派議員的提問時説:「咁膚淺嘅?」等經典對白。2001年6月14日他在香港立法會上發言時,就法輪功議題上聲稱“毫無疑問,法輪功是一個邪教,它的組織很嚴密,財源很豐富,以及是一個有政治性的組織。它在內地傷害了很多家庭,我們在香港的確要密切注意法輪功,不要讓它危害香港社會的安定,亦更加不可以讓它危害內地社會的安寧。……香港的法輪功和內地的法輪功是一個教主,一樣教條,所以我們要密切注意的。”“我也想強調一下,其實法輪功不是一個宗教,它自己也這樣說,所以其實不涉及宗教自由的任何方面問題。”引發很大爭議。在立法會上,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說董建華抨擊法輪功「毫無疑問是邪教」僅代表個人意見,有議員認為他的言論代表政府,不能視為他的個人意見。在2003年的答問大會當時被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司徒華請教他膚淺和naive有何分別,董建華就回應時說出:「我唔知係你嘅中文好過我,定我嘅英文好過你,naive同膚淺唔係相同喎!」,「教你就唔敢當...一個天真嘅人呢就好naive架下,一個膚淺嘅人就好膚淺。」董建華2015年1月20日召開記者會,一如以往要求傳媒於發問前介紹自己所屬機構以及名字。有記者發問之初沒有自我介紹,被在場新聞官提點,當他自我介紹是《中國日報》陳某某、並繼續提問後,董建華問:「貴姓呀?陳生。」惹起在場人士發笑。有媒體指出董建華的原話是:「貴姓呀,陳生?」是確認之意,而非詢問。但由於「係嘛」二字聲音低沉,聽來就像惹人發笑的「貴姓呀陳生?」。 | 618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董建華",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81"
} |
李自成,原名鴻基,陝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繼遷寨,#重定向原是陝北驛卒。崇禎帝採信大臣裁撤驛卒的建議,造成失業驛卒武夫起義,李自成參與起義軍。高迎祥被明朝處死後,李自成稱闖王,成為明末民變領袖之一,率起義軍於河南殲滅明軍主力。1644年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後進攻明都北京,與崇禎帝談判破裂後,攻入北京城,崇禎自縊,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生平.相貌.《明史》卷三○九《李自成傳》「自成為人高顴深,鴟目曷鼻」。早年.李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裡懷遠堡李繼遷寨。人們所說李自成“生在李繼遷寨,長在長峁村”,即指的是這段事。《米脂縣·李自成族裔考》中記載:“自成籍本縣太安裡二甲,世居北鄉,距城七十里海會寺溝之李家站。”《米脂縣誌》記載:“米脂李姓,分太安裡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樓李氏。一支是太安裡二甲,李自成家庭屬太安裡二甲,明代前由甘肅太安裡遷徙來。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樓縣遷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屬於同宗同室。太安裡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鄉各處。”李自成家庭屬太安裡二甲,明代前由甘肅太安裡遷徙來到李家站。而這個李家站正是當年党項拓跋平夏部從甘肅東遷後居住的地方。李自成出生時,父親夢見一黃衣人進入土窯,故取小名黃娃子。李自成少年喜好槍馬棍棒。其父死後他於明朝負責傳遞朝廷公文的驛站擔任驛卒一職,負責照看馬匹。兵變.明朝末年的驛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崇禎年間,給事中劉懋建議之下,全國三分之一的驛站被裁撤,李自成也被裁員,主要是曾經遺失公文,失業回家,並欠了債。同年冬季,李自成因欠舉人艾詔的債,又無力償還,被艾舉人告到米脂縣衙。縣令晏子賓將他“械而遊於市,將置至死”,後由親友救出後,年底,殺死債主艾詔,接著,因妻子韓金兒和村上名叫蓋虎的通姦,李自成又殺了妻子。兩條人命在身,於是就與侄兒李過於崇禎二年因欠餉問題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發動兵變。征戰.崇禎二年,為隊長。1631年4月,張存孟在陝北戰敗,也降於官府。十月,洪承疇正式接任三邊總督,逐漸剿滅陝西境內民變。1633年李自成率餘部東渡黃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闖王”高迎祥,稱“闖將”。同年,曹文詔率千人關寧鐵騎擊敗山西境內的民變,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均逃到河南被曹文詔、左良玉等多路明軍包圍。然而次年崇禎七年車箱峽。峽谷之中為古棧道,四面山勢險峻,易入難出,唯一出口為明軍所截,“馬乏芻多死,弓矢皆脫”,情勢危殆,李自成用顧君恩之計,賄賂陳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詐降。此時陳奇瑜釋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撫官將叛軍遣送回籍,甫出棧道,自成立刻殺安撫官復叛。崇禎八年洪承疇任五省總督後圍剿民變,叛軍敗退至河南洛陽一帶。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裡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軍在河南滎陽召開滎陽大會,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會後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南直隸鳳陽,掘明皇室的祖墳,焚燬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殺宦官六十多人,斬中都守將朱國相。因爭奪鳳陽皇宮的俘虜小太監和鼓吹樂器,李自成與張獻忠結怨,李自成分軍西走甘肅。崇禎九年高迎祥在南直隸被新任五省總督盧象昇擊敗包圍在鄖陽山區。同年四月後金建國改清,六月清軍第三次入塞,盧象昇調任宣大總督抗清。由兵部侍郎王家楨繼任五省總督,高迎祥等突圍。高迎祥從子午谷進攻西安時兵敗被新任陝西巡撫孫傳庭所殺。高迎祥殘部投奔李自成,這時李自成被推為“闖王”,繼續征戰四川、甘肅、陝西一帶。《明史》稱其為「闖賊」。崇禎十年、房縣、竹山、竹谿、南漳、保康等地,與農民「錯壤而居」,暗中則和張獻忠來往。此時,明末民變暫時平息。崇禎十一年兩路毀牆入關,發動了第四次入關作戰。楊嗣昌為貫徹其「安內方可攘外」的戰略,力主與清議和,但遭到宣大總督、勤王兵總指揮盧象昇等人的激烈反對。崇禎和戰不定,盧象昇在河北鉅鹿戰死。清兵撤退後,孫傳庭、洪承疇等人均被調往遼東防範清軍,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冬天李駐紮在富水關南的生龍寨,並娶妻生子。十二月,李自成由漢南至穀城與張獻忠、羅汝才秘密見面商討事情。臨別時張獻忠送給李自成騾馬、衣甲等物。稱王稱帝.崇禎十二年十二月張獻忠所部逃出四川,偷襲襄陽,殺死襄王朱翊銘,楊嗣昌去世。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攻克洛陽,殺萬曆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從後園弄出幾頭鹿,與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為“福祿宴”,與將士們共享,“發藩邸及巨室米數萬石、金錢數十萬賑饑民”。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崇禎十四年四月,李自成第三次包圍開封,使得開封形成了一座孤城。九月十五日黃河決口,十六日洪水首先衝開曹門,然後四門皆被衝開,城中平民遇難者甚眾。日後李自成部先後殺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李自成部隊日益壯大。李自成刻苦簡樸,史載“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所為闖王者,躬步拜如常卒,衣帽不異人,故軍中亦無識之者”。與此同時明朝對清朝戰事不利,崇禎十三年清軍圍困錦州,洪承疇增援對峙,十四年洪承疇兵敗松山,據守松山城,並派出副將吳三桂返京求援吳卻未回。崇禎十五年三月,清軍破城,洪承疇降清。11月,清軍第五次入塞,深入山東,掠走36萬人。崇禎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招撫流亡的貧苦農民,“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生,務農桑”,又“募民墾田,收其籽粒以餉軍”。5月,張獻忠克武昌,稱“大西王”。10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督師孫傳庭,佔領陝西全省。崇禎十七年、封留守長安的田見秀為澤侯、封袁宗第為綿侯、封李錦為滋侯、封劉宗敏為汝侯、封劉芳亮為左營制將軍、封劉希堯為淮侯、封劉體純為左果毅將軍。11月,張獻忠在成都稱大西皇帝。大順永昌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順農民政權後,曾創立了一些禮儀制,主要是結合歷代朝廷和自身党項民族的生活禮節,使其禮儀大氣而莊重大方。李自成修改明朝禮儀制度。《明季北略》:李自成改制度 “明朝制度,任意紛更 又四月初一日,改大明門為大順門,頒發冠服,大僚則加雉尾於冠服,方領,又收各牙牌,自務明光安令成字”《甲申紀事》:“衣服尚藍,故軍中俱穿藍,官帽亦用藍。《定思小紀》“然明代官制大半更革,……服色尚深藍,俱刊定成。”李自成結合唐制,制定一系列制度。《爝火錄》: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諡號,以李繼遷為太祖。設天佑殿大學士,牛金星為之。更六部為六政府,設尚書、侍郎等官。改文選司為文諭院,主事曰從政。改翰林院曰弘文館,裁革詹事府。改中書曰書寫房。國子監設三堂,革去祭酒,以司業為學正,學錄博士為左右。改御史曰直指、給事中曰給諫、通政司曰知政司、尚寶司曰尚契司。大常、鴻臚,俱屬禮政府。太僕寺曰驗馬寺,布政司曰統會可。巡撫曰節度使,按察曰防禦使。府曰尹,州曰牧,縣曰令。守備曰守領,把總曰守旅。改印曰契,一雲大篆曰符、小篆曰契)。公服領尚方,以云為級,一品雲一、九品雲九。大僚冠加雉羽,帶用犀銀黑角三等。入京.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克寧武關,前後死將士七萬餘人,傷亡慘重,《罪惟錄》記“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 。當晚,大同總兵姜瓖投降,宣府總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連下居庸關、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陽和。十一日,大順軍開進宣府,“舉城譁然皆喜,結綵焚香以迎”。崇禎急調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昌平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入衛京城,並號召在京勳戚官僚捐助餉銀。三月十五日。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據《小腆紀年附考》卷四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雙方談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開啟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軍,中午,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此時崇禎帶著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宮,大臣皆己逃散,最後崇禎前往景山自縊,史稱甲申之變。李自成下令將崇禎“禮葬”,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後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貴妃墓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順軍入燕京之初,兵不滿二萬,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京城秩序尚好,店舖營業如常,“有二賊掠緞鋪,立剮於棋盤街。民間大喜,安堵如故”。但從二十七日起,叛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牽魏藻德、方岳貢、邱瑜、陳演、李遇知等,勳戚冉興讓、張國紀、徐允楨、張世澤等八百人追贓助餉。”談遷《棗林雜俎》稱死者有1,600餘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重定向據說李自成入燕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但依據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內地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西班牙銀元與其他外籍銀元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亦有人估計明末時,全國流通的銀兩總數不可能超過7.5億兩。覆滅.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兵六萬,與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在一片石展開戰鬥。戰至四月二十二日,吳軍漸漸不支。吳三桂乃降於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將劉宗敏受傷,急令撤退。二十六日多爾袞軍入主北京城,立即派出兩路大軍,一路由多鐸率領南下攻打南明,一路由阿濟格率領攻打李自成軍。阿濟格和吳三桂部從保德州渡河,突破叛軍的北部防線,經綏德、延安,直逼西安,七月李自成軍渡黃河敗歸西安,不久,棄西安,經藍田,商州,走武關。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李自成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順治元年,再竄於九宮山掠食,招致百姓圍殺。在他死後,大順軍餘部稱李自成為先帝,其妻高氏為太后,李過推舉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為首領。清康熙四年《通山縣誌》記載,大順軍對通山縣亦進行了三個月的報復性濫殺侵擾。死亡爭議.湖北九宮山被殺說.湖北省東南的通城縣和通山縣各有一座九宮山。《明史》、《乾隆御批網鑑》、《綏寇紀略》皆記載李自成死於通城縣。1955年,通城縣重修李自成墓,郭沫若題寫墓碑。通山縣一名教師引當地程氏族譜,得出李自成死於通山縣九宮山的說法。此說,得到郭沫若在內的眾多學者支援。郭沫若宣告登出原題詞,遷移墓碑。在通山縣九宮山牛跡嶺的一處清代無名墓葬,被認為是李自成墓或李自成部將墓地。1988年,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家說.另說李自成兵敗後脫逃,在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寺削髮為僧,名奉天玉和尚,至康熙十三年調任澧州知州,因修澧志,得九溪衛教授孫某所告,謂石門夾山寺已故和尚奉天玉即李自成,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和考證,撰寫《書李自成傳後》一篇,以糾正《明史》李傳所記。根據湖南常德人周新國、周波所著《武陵藏珍-沅澧流域歷史文化圖說》一書及書中收集到的流散在澧水流域的文物說明,何璘所記“李自成禪隱夾山寺”應是可信的。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石門夾山風景區夾山寺清理了奉天玉大和尚墓,經專家考證奉天玉大和尚即為李自成,並在墓葬的基礎上修建了一座陵園。1993年10月28日全國李自成學術研討會在石門召開,#重定向但後來也有文章指稱,1979年後通山與石門兩地相互爭奪李自成安葬地,是經濟利益所致,其論據也是以此為目的編造而成。另有一說是奉天玉和尚比較可能是李自成的弟弟李自敬。湖南歸隱說.《明季北略》持此說法。自稱李自成後人的丁玲也持此說法。神格化.位於臺南市仁德區的新田村池王宮宣稱該廟供奉的三曹元帥在世時乃李自成。 | 618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李自成",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82"
} |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五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紀傳體體例編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捨其書”。而朝鮮的《三國史記》《高麗史》以及日本的《大日本史》是以紀傳體寫成的。體例.本紀.本紀簡稱紀,記一國大事,詳述帝王興廢,為全書的總綱,為帝王的傳記。始於司馬遷的《史記》。在《史記》中,歷代的帝王傳記稱為「本紀」,不過也有例外,如呂雉不是皇帝,但其傳記也稱本紀。另外項羽也是無皇帝之實,卻列本紀者,主要是因為司馬遷認為,其在當時有如同皇帝般的領導力,為實質的國家元首。之後的史書從陳壽《三國志》開始,開國皇帝的先祖及後來即位為皇帝,但其父為藩王的人物也被列入本紀,少數如《魏書》、《金史》、《秦史》,敘述帝王稱帝前的先祖時,取古《尚書》世紀名,稱「世紀」。列傳.列傳簡稱傳,為該朝大臣與其他知名人物生平之傳記。《史記》在一般的列傳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列傳稱「類傳」,即同一類的人物放在一起作傳,如〈刺客列傳〉、〈循吏列傳〉、〈儒林列傳〉、〈酷吏列傳〉、〈遊俠列傳〉、〈佞幸列傳〉、〈滑稽列傳〉、〈日者列傳〉、〈龜策列傳〉、〈貨殖列傳〉,範曄《後漢書》體例新增了七篇類傳,即〈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其中〈文苑傳〉是獨立自〈儒林傳〉之外,代表文學與經學的區別,後來的正史如《明史》皆沿用之。其餘如〈風教傳〉為謝承《後漢書》所獨創,〈清介〉、〈純固〉、〈勇俠〉、〈知足〉、〈遊說〉等類傳為魚豢《魏略》所新增。歐陽修撰《新五代史》亦廣立類傳,且最具特色,例如〈家人傳〉、〈臣傳〉、〈死節傳〉、〈死事傳〉、〈一行傳〉、〈唐六臣傳〉、〈義兒傳〉、〈伶官傳〉、〈雜傳〉等等。世家.世家始見於《史記》,內容記載了自西周至西漢初各主要諸侯國的興衰歷史。其敘事方法,大體與本紀相同,即以編年之體記載列國諸侯之事。因為「王侯開國,子孫世襲」而名。後人總結為「公侯傳國則為世家」。不過《史記》也有例外,如孔子不是諸侯,但其傳記也稱世家,主要是因為司馬遷認為孔子有諸侯般的影響力。《漢書》之後多數史著取消《世家》改為《列傳》,遭到了趙翼等一些學者的批評:「《傳》者,傳一人之生平也;王侯開國,子孫世襲,故稱《世家》。今改作《傳》,而其子孫嗣爵者,又不能不附其後,究非體矣。」所以《世家》一體,後代史書也屢屢採用,有歐陽修《新五代史》撰有《世家》10卷,《宋史》有《世家》6卷。有的雖改名目,其體例依然,如《東觀漢記》、《晉書》、《西魏書》、《十國春秋》、《西夏書》之“載記”、《遼史》之“外記”,《西夏書》敘其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先祖之“世記”。清代王鳴盛曾言:「考《世家》之名,《晉書》改稱《載記》,要皆不過小小立異,大指總在司馬氏牢籠中」。可見《世家》一體的重要影響。志.志又作書,其記載重點是記錄社會、經濟、交通、天文與學術的事物演變。類別方面,有禮、儀、樂、律、曆、刑法、釋老、兵、選舉、朝會、交通、邦交等20餘類。表.表,一作譜,與本、傳、志不同,以紀年為主,把重要的歷史大事或歷史人物,按年代或時期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目的在指示史實的體年,以簡馭繁,一目瞭然,以使人易於理解,可補其他體例的不足。優點.優點是「〈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細事,〈表〉以序其年爵,〈志〉以總括遺漏。逮於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纖靡失。」。缺點.紀傳體也有缺點,像是記事重複互見,例如《史記》寫「鴻門宴」事,此一事件在《項羽本紀》描寫最為詳盡,但《高祖本記》、《留侯世家》、《樊噲滕灌列傳》中又一再出現。劉知幾說:「同為一事,分在數篇,斷續相離,前後屢出。」、「編次同類,不求年月,後生而擢居首帙,先輩而抑歸末章。」。 | 618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紀傳體",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85"
} |
梵蒂岡國旗由兩個面積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靠旗杆側為黃色,另一側則為白色。白色上還繪有羅馬教區的教區牧徽:兩把交叉的聖伯多祿的鑰匙和一頂教宗的三重冕。黃白兩色是耶穌十二宗徒之長聖伯多祿的兩把鑰匙的顏色,代表了兩種最珍貴的金屬:金與銀。教宗的牧徽則是至高無上地位的象徵。旗上的金黃和銀白色是自1808年2月以來宗座瑞士近衛隊帽徽的顏色。教宗良十二世於1825年訂定這面旗幟。1929年2月11日,義大利與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拉特朗條約》。教宗正式承認教宗國的滅亡,另建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國旗是以早期的教宗國國旗為藍本。國旗格式.國旗以兩條豎條組成,旗桿側是金色或黃色,另一側是白色,白色中央有呈交叉狀的聖彼得的與三重冕。交叉的鑰匙是由金色與銀色的鑰匙組成,銀色鑰匙以右上至左下的方式斜放。此國旗是世界上唯二的正方形國旗,另一面為瑞士國旗。白色部分上的梵蒂岡國徽的組成有:國旗的黃色與白色也是參考鑰匙的顏色——在紋章學術語中,黃色與金色,銀色與白色是沒有區別的。用途.國旗在世界各地的羅馬天主教教會與機構都有使用,通常是在教會或機構所在地之國旗旁。梵蒂岡駐各國及國際組織的大使館也會懸掛。歷史.教宗國傳統上使用黃色與紅色的帽徽,這是羅馬元老院與羅馬人民的傳統代表色。然而,這些顏色沒有使用在國旗上。1808年,教宗庇護七世下令及其他部隊把紅色換成白色,以區分其他已被併入拿破崙軍隊的部隊。1803年教宗國開始使用以白色為底,中央有教宗國徽的商用旗。這種旗幟在1815年6月7日成為正式。在1825年9月17日,被黃白旗取代,黃色取自金鑰匙,白色取自銀鑰匙。這些顏色可能是來自1808年的禁衛兵旗的顏色。這是教宗國使用的第一面雙色旗,也是現代梵蒂岡國旗的始祖。商用旗也是在陸地上的國旗。1831年開始,教宗國步兵開始使用黃白的正方形旗幟。一開始是對角線劃分,但自1849年開始改成垂直劃分,如同商旗一樣。最終的步兵旗幟,於1862年採用,就是簡單的黃白方形旗。1849年2月8日,當教宗庇護九世在加埃塔逃亡中時,羅馬共和國宣告成立。新政府的國旗是義大利三色旗並在中央條紋加上格言「Dio e Popolo」。教宗國政府以及旗幟在1849年7月2日復闢。1870年9月20日教宗國被義大利佔領,而黃白旗也不再做為正式使用。在1929年《拉特朗條約》簽訂後,教宗當局決定使用1825年的商用旗作為即將獨立的梵蒂岡城國的國旗。然而,在憲法中使用的正式圖樣卻採用了1862年的步兵旗作為樣本。條約在1929年6月7日生效,新的梵蒂岡方形旗也隨之生效。 | 619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梵蒂岡國旗",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92"
} |
B或者b為的第二個字母。它在英語中的名稱為"bee",複數為"bees"。B在英文中表示濁雙唇塞音,但在一些其他語言中表示另外的雙唇音。歷史.古英語最初使用書寫,B在其中的對應字母為 ⟨⟩,意為“樺樹”。beorc至少可追溯至二世紀的,目前認為其源自古義大利字母'⟨⟩並直接由之派生或經由拉丁字母⟨⟩間接派生。安色爾體⟨⟩和半安色爾體 ⟨⟩由和愛爾蘭傳教運動引入並逐漸發展為⟨⟩。這些取代了在11世紀初於克努特大帝的統治下被完全禁止的早期盧恩文。諾曼征服使卡洛林半安色爾體被推廣並發展為哥特體⟨ ⟩。1300年左右,字母大小寫的區分逐漸明顯,和小寫B具有不同含義。隨著印刷術在15世紀的出現,神聖羅馬帝國,但英格蘭最終採用了文藝復興時期從義大利由羅馬銘文和加洛林文字的結合發展出的和字母。現代的英文手寫體B在17世紀被髮展出。羅馬⟨B⟩源自希臘字母大寫beta ⟨⟩且經由其伊特拉斯坎字母與庫邁變體產生。而此希臘字母修改自腓尼基字母bēt ⟨⟩.埃及聖書體中的子音/b/的影象,但bēt為原始西奈字母字形的修改形式 ⟨ ⟩,並且可能改寫自意為“房子”的 。希伯來字母beth ⟨⟩ 是這一腓尼基字母的另一獨立演化。拜占庭時期,希臘字母 ⟨⟩的讀音變為/v/,因此其在現代希臘語中讀作"víta"。西裡爾字母ve ⟨⟩ 表示的發音與之相同,因此寫作be ⟨⟩的修改形式被髮展出以代表斯拉夫語族中的/b/.(現代希臘語仍缺少表示濁雙唇塞音的字母並且使用二合字母/複子音⟨⟩,"mp"從其他語言中音譯這些聲音。)現代的小寫b源自於羅馬草寫體發展晚期,為抄寫員捨去大寫B較上面一圈後的產物。在書寫系統中的使用.英語.於英語中,#重定向 表示濁雙唇塞音 /b/,例如在"bib"中。它有時也不發音。這一現象在以⟨mb⟩結尾的單詞中發生得尤其多,例如在"lamb"和"bomb"中;它們其中的一些單詞原本含有/b/音,但另一些則是被類推添加了字母⟨b⟩。因為/b/為服從格林定律的音之一,英語及其它日耳曼語族中具有⟨b⟩的單詞在其他印歐語系的同源詞可能會發現讀作#重定向 , #重定向 , #重定向 或#重定向 。一個例子是"brother"的不同同源詞間的對比。它是英語中使用頻率第七低的字母,使用頻率約為1.5%。其他語言.許多除英語外的其它語言用#重定向 表示濁雙唇塞音。在愛沙尼亞語、丹麥語、法羅語、冰島語, 蘇格蘭蓋爾語以及官話拼音中,#重定向 不代表濁子音。與之相反,它代表清子音/b/。芬蘭語只在外來語中使用#重定向 。芬蘭語只在外來語使用B。在塔塔爾語舊拉丁字母中,若B小寫則寫成ʙ,以避免與 Ь ь 混淆。音標系統.在國際音標中,[b]被用於代表濁雙唇塞音語音。在特定語言的語音轉錄系統中,/b/可能被用於代表弱子音音位,而不一定是濁音,這與強子音/p/形成了鮮明對比。其他用法.B也是一個音符。在英語世界中,它代表Si,以及建立在C之上的第十二個半音音階。在中歐和斯堪的納維亞,“B”被用於表示B-flat (B♭),而建立在C之上的第十二個半音音階則被命名為“H”。“b”的古老形式"b quadratum"於中被分別用於表示"還原號"和"降號"。在簡約。在計算機科學中,B代表位元組,一種資訊儲存單位。在工程學中,B代表分貝,一種。在化學中,B代表硼,一種化學元素。B血型表情符號在2010年被加入Unicode6.0並在2018年字母被替換成表情符號時成為一個流行網路模因。中國網路用語中表達“傢伙”,“……的人”“女性生殖器官”的意思,前接形容詞搭配使用,通常含貶義#重定向1 也適用於基於ASCII的編碼,例如DOS、Windows、ISO-8859及Macintosh家族編碼。 | 619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B",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98"
} |
I, i 是拉丁字母的第9個字母,源於希臘字母 Ι, ι。在閃族語,/j/是 --的普遍發音,/i/只用於外來語。在英語表示不同發音,包括長音和短音。拉丁Ɩ, ɩ,非洲語言。在土耳其語字母,有點的“--”與沒有點的“--”是兩個不同字母。在北約音標字母,I表示為"India",或更少見的,表示為"Indigo"。參看.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 619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I",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199"
} |
忠字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用於廣場或遊行的佇列行進間的歌頌性群眾舞蹈,以《大海航行靠舵手》、《敬愛的毛主席》、《北京的金山上》、《滿懷豪情迎九大》、《長江滾滾向東方》和語錄歌等歌曲為伴唱、伴奏。流行於文革高潮期,時間在1966年至1968年間;中共九大以後漸趨衰微。其功能、形式特徵與“毛主席語錄操”相似。忠字舞是當年主要活動的一種,是文革時期“毛澤東崇拜”的組成部分。「1968年各地“三忠於”活動形成高潮,廣泛開展唱樣板戲,跳忠字舞和『早請示、晚彙報』」。 | 620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忠字舞",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07"
} |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分支學科。它主要描寫微觀的事物,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其為基礎。19世紀末,人們發現舊有的經典理論並沒有辦法解釋微觀系統,於是經由物理學家的努力,在20世紀初創立量子力學,解釋了這些現象。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透過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量子理論的重要應用包括宇宙學、量子化學、量子光學、量子計算、超導磁體、發光二極體、鐳射器、電晶體和半導體如微處理器等。愛因斯坦可能是在科學最先給出術語「量子力學」的物理學者。:86關鍵現象、歷史背景.黑體輻射.理想黑體可以吸收所有照射到它表面的電磁輻射,並將這些輻射轉化為熱輻射,其光譜特徵僅與該黑體的溫度有關,與黑體的材質無關。從古典物理學出發推導出的維恩定律在低頻區域與實驗資料不相符,而在高頻區域,從古典物理學的能量均分定理推匯出瑞利-金斯定律又與實驗資料不相符,在輻射頻率趨向無窮大時,能量也會變得無窮大,這結果被稱作“紫外災變”。然而在那時,普朗克並未注意到紫外災變的嚴重性。1900年12月14日,後來被定為量子力學的誕辰,馬克斯·普朗克在柏林科學院發表報告,透過將維恩定律加以改良,又將波茲曼熵公式重新詮釋,他得出了一個與實驗資料完全吻合的普朗克公式來描述黑體輻射,但是在詮釋這個公式時,他將在物體裡發射與吸收輻射的原子視為微小的量子諧振子,並且假設這些量子諧振子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離散的數值,並且單獨量子諧振子吸收和發射的輻射能是量子化的。:第2章:58-66:364-372光電效應.海因裡希·赫茲於1887年實驗發現,如果照射紫外光於金屬表面,則電子會從金屬表面被發射出來,他因此發現了光電效應。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理論來解釋這個現象。他認為,光束是由一群離散的光量子所組成,而不是連續性波動。這些光量子現今被稱為光子,其能量formula_1為formula_2這裡,formula_3 是頻率,formula_4 為普朗克常數。愛因斯坦大膽地預言,假若光子的頻率高於金屬的極限頻率,則這光子可以給予足夠能量來使得金屬表面的一個電子逃逸,造成光電效應。電子獲得的能量中,一部分被用來將金屬中的電子射出,這部分能量叫逸出功,,另一部分成為了逃逸電子的動能:formula_6這裡 formula_7 是電子的質量,formula_8 是其速度。假若光的頻率低於金屬的極限頻率,那麼它無法使得電子獲得足夠的逸出功。這時,不論輻照度有多大,照射時間有多長,都不會發生光電效應。而當入射光的頻率高於極限頻率時,即使光不夠強,當它射到金屬表面時也會觀察到光電子發射。羅伯特·密立根後來的實驗證明這些理論與預言屬實。愛因斯坦將普朗克的量子理論加以延伸擴充套件,他提出不僅僅物質與電磁輻射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量子化的,而且量子化是一個基本物理特性的理論。透過這個新理論,他得以解釋光電效應。:1060-1063:67-68原子結構.20世紀初,盧瑟福模型被公認為正確的原子模型。這個模型假設帶負電荷的電子,像行星圍繞太陽運轉一樣,圍繞帶正電荷的原子核運轉。在這個過程中庫侖力與離心力必須平衡。但是這個模型有兩個問題無法解決。首先,按照經典電磁學,這個模型不穩定,由於電子不斷地在它的運轉過程中被加速,它應該會透過發射電磁波喪失能量,這樣它很快就會墜入原子核。其次,實驗結果顯示,原子的發射光譜是由一系列離散的發射線組成,比如氫原子的發射光譜是由一個紫外線系列和其它的紅外線系列組成;而按照經典理論原子的發射譜應該是連續的。1913年,尼爾斯·玻爾提出了玻爾模型,這個模型引入量子化的概念來解釋原子結構和光譜線。玻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對應某些特定能量值formula_9的軌道上運動。假如一個電子,從一個能量比較高的軌道上時,它發射的光的頻率為formula_12反之,透過吸收同樣頻率的光子,電子可以從低能的軌道,躍遷到高能的軌道上。玻爾模型可以解釋氫原子的結構。改善的玻爾模型,還可以解釋類氫原子的結構,即 He+, Li2+, Be3+ 等。但它還不夠完善,仍然無法準確地解釋其它原子的物理現象。:53-57:24-29物質波.1924年,路易·德布羅意發表博士論文提出,粒子擁有波動性,其波長formula_13與動量formula_14成反比,以方程式表示為formula_15。這理論稱為德布羅意假說,又稱為物質波假說。這意味著電子不但具有粒子性,還具有波動性。1927年,克林頓·戴維森與雷斯特·革末做實驗將低能量電子入射於鎳晶體,然後測量對於每一個角度的散射強度。從分析實驗資料,他們發現,假設加速電勢為5.4eV,則在50°之處會出現強勁反射,符合威廉·布拉格於1913年所提出的 X射線繞射性質。這驚人的結果證實電子是一種物質波,也證實了物質波假說。這實驗就是著名的戴維森-革末實驗。:64-68電子的雙縫實驗可以非常生動地展示出多種不同的量子力學現象。如右圖所示,在圖中的實驗裡,電子源的強度非常低,所發射出的電子與電子之間的距離約為150km,任意兩個電子同時存在於電子發射器與探測屏之間的機率微乎其微。顯然可以推斷,單獨電子同時通過了兩條狹縫,自己與自己發生干涉,從而出現這個干涉圖樣。對於經典物理學來說,這個解釋非常奇怪。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看,電子的分佈機率可以用兩個分別透過兩條狹縫的量子態疊加在一起來解釋。這個實驗非常具有信服力地展示出電子的波動性。數學基礎.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出現了兩種量子物理的理論,即維爾納·海森堡的矩陣力學和埃爾溫·薛定諤的波動力學。海森堡主張,只有在實驗裡能夠觀察到的物理量傅立葉係數的矩陣給出。海森堡還發現,這些矩陣互不對易。這些論述後來發展成為矩陣力學。:161-163從德布羅意論文的相對論性理論,薛定諤推匯出一種波動方程式,稱為薛定諤方程式;用這方程式可以計算出氫原子的譜線,得到與波耳模型完全相同的答案。波動力學的基礎方程式就是薛定諤方程式:163-164薛定諤率先於1926年證明了這兩種理論的等價性。稍後,和沃爾夫岡·包立也給出類似證明,:166約翰·馮·諾伊曼嚴格地證明了波動力學和矩陣力學的等價性。基礎公設.整個量子力學的數學理論可以建立於五個基礎公設。這些公設不能被嚴格推匯出來,而是從實驗結果仔細分析歸納總結而得到的。從這五個公設,可以推匯出整個量子力學。假若量子力學的理論結果不符合實驗結果,則必須將這些基礎公設加以修改,直到沒有任何不符合之處。至今為止,量子力學已被實驗核對至極高準確度,還沒有找到任何與理論不符合的實驗結果,雖然有些理論很難直覺地用經典物理的概念來理解,例如,波粒二象性、量子糾纏等等。:211ff:165-167量子態與量子算符.量子態指的是量子系統的狀態,態向量可以用來抽象地表現量子態。採用狄拉克標記,態向量表示為右矢formula_48;其中,在符號內部的希臘字母formula_49可以是任何符號,字母,數字,或單字。例如,沿著磁場方向測量電子的自旋,得到的結果可以是上旋或是下旋,分別標記為formula_50或formula_51。:93-96對量子態做操作定義,量子態可以從一系列製備程式來辨認,即這程式所製成的量子系統擁有這量子態。:15-16例如,使用斯特恩-革拉赫實驗儀器,設定磁場朝著z-軸方向,如右圖所示,可以將入射的銀原子束,依照自旋的z-分量分裂成兩道,一道為上旋,量子態為formula_50,另一道為下旋,量子態為formula_51,這樣,可以製備成量子態為formula_50的銀原子束,或量子態為formula_51的銀原子束。原本銀原子束的態向量可以按照態疊加原理表示為:1-4formula_56;其中,formula_57、formula_58是複值係數,formula_59、formula_60分別為入射銀原子束處於上旋、下旋的機率,formula_61。在斯特恩-革拉赫實驗裡,可以透過測量而得到自旋的z-分量,這種物理量稱為可觀察量,透過做實驗測量可以得到其測值。每一個可觀察量都有一個對應的量子算符;將算符作用於量子態,會使得量子態線性變換成另一個量子態。假若變換前的量子態與變換後的量子態,除了乘法數值以外,兩個量子態相同,則稱此量子態為此算符的本徵態,稱此乘法數值為此算符的本徵值。:11-12可觀察量的算符也許會有很多本徵值與本徵態。根據統計詮釋,每一次測量所得到的測值只能是其中的一個本徵值,而且,測得這本徵值的機會呈機率性,量子系統的量子態也會改變為對應於本徵值的本徵態。:106-109例如,自旋的z-分量是個可觀察量formula_62,做實驗可以得到的測值為formula_63或formula_64。對應於可觀察量formula_62的量子算符formula_66有兩個本徵值分別為formula_63、formula_64的本徵態formula_50、formula_51,所以將量子算符formula_66分別作用於這兩個本徵態,會得到:11-12formula_72、formula_73。將量子算符formula_66作用於量子態formula_56,會得到本徵值formula_63、formula_64的機率分別為formula_59、formula_60。假若本徵值為formula_63,則量子態formula_48會塌縮為量子態formula_50;假若本徵值為formula_64,則量子態formula_48會塌縮為量子態formula_51。動力學演化.在量子力學公設裡,第二項直接提到量子系統的動力學演化,其遵守含時薛丁格方程式,因此,量子態的演化在任意時刻可以被完全預測,具有連續性、命定性與可逆性。第四項提到,當對於量子系統作測量時,其量子態會塌縮至幾個本徵態中的一個本徵態,具有不連續性、機率性與不可逆性。怎樣調和這兩種不同的行為,一種是關於量子態的自然演化,另一種是關於測量引發的演化,這仍舊是未解決的物理學問題。:7-11量子系統的動力學演化可以用不同的繪景來表現。透過重新定義,這些不同的繪景可以互相變換,它們實際上是等價的。假若要專注分析量子態怎樣隨著時間的流易而演化,時間演化算符怎樣影響量子態,則可採用薛丁格繪景。假若要專注瞭解對應於可觀察量的算符怎樣隨著時間的流易而演化、時間演化算符怎樣影響這些算符,則可採用海森堡繪景。:80-89主要論題.測量過程.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的一個主要區別,在於怎樣理論論述測量過程。在經典力學裡,一個物理系統的位置和動量,可以同時被無限精確地確定和預測。在理論上,測量過程對物理系統本身,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並可以無限精確地進行。在量子力學中則不然,測量過程本身會對系統造成影響。怎樣才能正確地理論描述對於一個可觀察量的測量?設定一個量子系統的量子態,首先,將量子態分解為該可觀察量的一組本徵態的線性組合。測量過程可以視為對於本徵態的一個投影,測量結果是被投影的本徵態的本徵值。假設,按照某種程式製備出一個系綜,在這系綜裡,每一個量子態都與這量子態相同,現在對於這系綜裡的每一個量子態都進行一次測量,則可以獲得所有可能的測量值的機率分佈,每個測量值的機率等於量子態處於對應的本徵態的機率幅的絕對值平方。:36-37, 96-100因此,假設對於兩個不同的可觀察量 formula_35 和 formula_87做測量,改變測量順序,例如從formula_88改變為formula_89,則可能直接影響測量結果。假若測量結果有所不同,則稱這兩個可觀察量為不相容可觀察量;否則,稱這兩個可觀察量為相容可觀察量。以數學術語表達,兩個不相容可觀察量formula_35 和 formula_87的對易算符不等於零::110-112formula_92。不確定性原理.不確定性原理表明,越能準確地設定粒子的位置,則越不能準確地設定粒子的動量,反之亦然,:引言以方程式表示為:110-114formula_93;其中,formula_94、formula_95分別為位置、動量的不確定性。設想一個定域性的波包,假設波包的尺寸為formula_96 .從計數波包的週期數formula_97,可以知道其波數formula_98:formula_99。假若,計數formula_97的不確定性為formula_101,那麼,波數的不確定性是formula_102。根據德布羅意假說,formula_103。因此,動量的不確定性是formula_104。由於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是formula_105,所以,這兩個不相容可觀察量的不確定性為:5-6formula_106。全同粒子.粒子具有很多種物理性質,例如質量、電荷、自旋等等。假若兩個粒子具有不同的性質,則可以藉著測量這些不同的性質來區分這兩個粒子。根據許多實驗獲得的結果,同種類的粒子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例如,宇宙裡所有的電子都帶有相等數量的電荷。因此,無法依靠物理性質來區分同種類的粒子,必須使用另一種區分法,即跟蹤每一個粒子的軌道。只要能夠無限精確地測量出每一個粒子的位置,就不會搞不清楚哪一個粒子在哪裡。這個適用於經典力學的方法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與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相矛盾。根據量子理論,在位置測量期間,粒子並不會保持明確的位置。粒子的位置具有機率性。隨著時間的流易,幾個粒子的量子態可能會移動蔓延,因此某些部分會互相重疊在一起。假若發生重疊事件,給每個粒子“掛上一個標籤”的方法立刻就失去了意義,就無法區分在重疊區域的兩個粒子。:201ff全同粒子所呈現出的不可區分性,對量子態的對稱性,以及多粒子系統的統計力學,有深遠的影響。比如說,一個由全同粒子組成的多粒子系統量子態,在交換兩個粒子“1”和粒子“2”時,可以證明,不是對稱的 formula_107 ,就是反對稱的 formula_108 。具有對稱性的粒子被稱為玻色子,具有反對稱性的粒子被稱為費米子。此外自旋的對換也形成對稱:自旋為半數的粒子是對稱的,因此是玻色子。由於費米子系統具有反對稱性,費米子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即兩個費米子無法佔據同一狀態:451。這個原理擁有極大的實用意義。它表明,在由原子組成的物質世界裡,電子無法同時佔據同一狀態,因此在最低狀態被佔據後,下一個電子必須佔據次低的狀態,直到所有的狀態均被滿足為止。這個現象決定了物質的物理和化學特性:204,214,218-221。費米子與玻色子的狀態的熱分佈也相差很大:玻色子遵循玻色-愛因斯坦統計,而費米子則遵循費米-狄拉克統計:450。量子糾纏.假設兩個粒子在經過短暫時間彼此耦合之後,單獨攪擾其中任意一個粒子,儘管兩個粒子之間可能相隔很長一段距離,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的性質,這種關聯現象稱為量子糾纏。往往由多個粒子組成的量子系統,其狀態無法被分離為其組成的單個粒子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單個粒子的狀態被稱為是糾纏的。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這些特性違背一般的直覺。比如說,對一個粒子的測量,可以導致整個系統的波包立刻塌縮,因此也影響到另一個、遙遠的、與被測量的粒子糾纏的粒子。這個現象並不違背狹義相對論,因為在量子力學的層面上,在測量粒子前,它們不能被單獨各自定義,實際上它們仍是一個整體。不過在測量它們之後,它們就會脫離量子糾纏的狀態。:27-31:120ff量子退相干.作為一個基本理論,量子力學原則上,應該適用於任何大小的物理系統,也就是說不僅限於微觀系統,那麼,它應該提供一個過渡到宏觀經典物理的方法。量子現象的存在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怎樣從量子力學的觀點,解釋宏觀系統的經典現象。尤其無法直接看出的是,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疊加,在宏觀世界怎樣呈現出來。1954年,愛因斯坦在給馬克斯·玻恩的信中,就提出了怎樣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解釋宏觀世界的物理現象的問題,他指出僅僅量子力學現象太“小”無法解釋這個問題。:62-63這個問題的另一個例子是由薛定諤提出的薛定諤貓的思想實驗。:2後來,物理學者領會到,上述的思想實驗,實際而言並不合乎現實,因為它們忽略了不可避免地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量子系統會因為這相互作用與環境關聯在一起。處於疊加態的量子系統非常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且隨著時間流逝,這量子系統會與環境永無休止地越加深入糾纏,這現象稱為「馮紐曼無窮鏈」。在疊加態裡,幾個相互正交的量子態疊加在一起,彼此相干。量子退相干是一種過程,能夠將量子系統的約化密度矩陣對角化,而相干性質就是表示於這約化密度矩陣的非對角元素,所以,疊加態的相干性質會快速消失,無法再被探測到,從而呈現出經典的統計性質。雖然量子系統的疊加態不再具有相干性質,整個量子系統與環境共同組成的聯合態仍舊具有相干性質。:19-21, 136-138對於量子計算機來說,量子退相干也有實際意義。在一臺量子計算機中,需要多個量子狀態儘可能地長時間保持疊加。退相干時間短是一個非常大的技術問題,因為它會削弱量子疊加效應,但它也是一個必需的因素,因為儲存在計算機內的資料必需經過量子測量被讀出來。與其它物理理論的關係.經典物理.}-量子力學的預測已被實驗核對至極高準確度,是在科學領域中,最為準確的理論之一。對應原理實現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之間的對應關係,根據對應原理,假若量子系統已達到某「經典極限」,則其物理行為可以很精確地用經典理論來描述;這經典極限可以是大量子數極限,也可以是普朗克常數趨零極限。實際而言,許多宏觀系統都是用經典理論來做精確描述。因此在非常“大”的系統中,量子力學的特性應該會逐漸與經典物理的特性相近似,兩者必須相互符合。:190-191對應原理對於建立一個有效的量子力學模型是很重要的輔助工具。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相當廣泛寬鬆,它僅只要求量子系統的態向量屬於希爾伯特空間,其可觀察量是線性的厄米算符,它並沒有規定在實際情況下,應該選擇哪一種希爾伯特空間、哪些厄米算符。因此,在實際情況下,必須選擇相應的希爾伯特空間和算符來描寫一個特定的量子系統。而對應原理則是做出這個選擇的一個重要輔助工具。這個原理要求量子力學所做出的預言,在越來越大的系統中,逐漸近似經典理論的預言。這個大系統的極限,被稱為“經典極限”或者“對應極限”。因此可以使用啟發法的手段,來建立一個量子力學的模型,而這個模型的極限,就是相應的經典物理學的模型。:190-191:3ff在經典系統與量子系統之間,量子相干是一種很明顯可以用來區分的性質,具有量子相干性的電子、光子等等微觀粒子可以處於量子疊加態,不具有量子相干性的棒球、老虎等等宏觀系統不可以處於量子疊加態。量子退相干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行為。一種應用這性質來區分的工具是貝爾不等式,遭到量子糾纏的系統不遵守貝爾不等式,而量子退相干能夠將量子糾纏性質變換為經典統計性質,系統的物理行為因此可以用隱變數理論解釋,不再不遵守貝爾不等式。:80-82簡略而言,量子干涉是將幾個量子態的量子幅總和在一起,而經典干涉則是將幾個經典波動的波強總和在一起。對於微觀物體,整個系統的延伸尺寸超小於相干長度,因此會產生長程量子糾纏與其它非定域現象,一些量子系統的特徵行為。通常,量子相干不會出現於宏觀系統。狹義相對論.原本量子力學的表述所針對的模型,其對應極限為非相對論性古典力學。例如,眾所皆知的量子諧振子模型使用了非相對論性表示式來表達其動能,因此,這模型是古典諧振子的量子版本。:40-59早期,對於合併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的試圖,涉及到使用協變方程式,例如,克萊因-戈爾登方程或狄拉克方程式,來取代薛定諤方程。這些方程雖然能夠很成功地描述許多量子現象,但它們目有某些不滿意的問題,它們無法描述在相對論性狀況下,粒子的生成和湮滅。完整的相對論性量子理論需要量子場論的關鍵發展。量子場論能夠將場量子化。第一個量子場論是量子電動力學,它可以精確地描寫電磁相互作用。:486-514量子電動力學其對於某些原子性質的理論預測,已被證實準確至108分之一。:7對於描述電磁系統,時常不需要使用到量子場論的全部功能。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將帶電粒子當作處於經典電磁場中的量子力學物體。這個手段從量子力學的初期,就已經被使用了。比如說,氫原子的電子狀態,可以近似地使用經典的 formula_109 庫侖勢來計算。這就是所謂的半經典方法。但是,在電磁場中的量子起伏起一個重要作用的情況下這個近似方法就失效了。:145-160粒子物理學.專門描述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量子場論已發展成功。強相互作用的量子場論稱為量子色動力學,這個理論描述亞原子粒子,例如夸克、膠子,它們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與電磁相互作用也被統一為單獨量子場論,稱為電弱相互作用。:1234-1236廣義相對論.量子引力是對引力場進行量子化描述的理論,屬於萬有理論之一。物理學者發覺,建造引力的量子模型是一件非常艱難的研究。半經典近似是一種可行方法,推匯出一些很有意思的預測,例如,霍金輻射等等。可是,由於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一些基礎假說相互矛盾,表述出一個完整的量子引力理論遭到了嚴峻阻礙。嘗試結合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熱門研究方向,為當前的物理學尚未解決的問題。當前主流嘗試理論有:超弦理論、迴圈量子重力理論等等。哲學觀點.量子力學是經歷最嚴格驗證的物理理論之一。至今為止,尚未找到任何能夠推翻量子力學的實驗資料。大多數物理學者認為,“幾乎”在所有情況下,它正確地描寫能量和物質的物理性質。雖然如此,量子力學中,依然存在著概念上的弱點和缺陷,除前面所述關於萬有引力的量子理論的缺乏以外,現今,對於量子力學的詮釋依然存在著嚴重爭議。:4-5從初始到現今,量子力學的各種反直覺論述與結果一直不停地引起在哲學、詮釋方面的強烈辯論。甚至一些基礎論點,例如,馬克斯·玻恩關於機率幅與機率分佈的基本定則,也需要經過數十年的嚴格思考論證,才被學術界接受。理察·費曼曾經說過一句銘言:「我認為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史蒂文·溫伯格承認:「依照我現在的看法,完全令人滿意的量子力學詮釋並不存在。」雖然在發表後已經過七十幾年光陰,哥本哈根詮釋仍舊是最為物理學者接受的對於量子力學的一種詮釋。它的主要貢獻者是尼爾斯·玻爾與沃納·海森堡。根據這種詮釋,量子力學的機率性論述不是一種暫時補丁,並且最終將會被一種命定性理論取代,它必須被視為一種最終拋棄經典因果論思維的動作。在這裡,任何量子力學形式論的良好定義的應用必須將實驗設定納入考量,這是因為不同實驗狀況獲得的結果所具有的互補性。:15-16身為量子理論的創始者之一的愛因斯坦很不滿意這種非命定性的論述。他認為量子力學不具有完備性,他提出一系列反駁論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這佯謬建立於定域實在論。假設局區域實在論成立,則量子力學不具有完備性。接近三十年以後,約翰·貝爾釋出論文表示,對於這個佯謬稍加理論延伸,就會導致對於量子力學與定域實在論出現不同的預言,因此可以做實驗檢試量子世界到底與哪種預言一致。為此,完成了很多相關實驗,這些實驗確定量子力學的預言正確無誤,定域實在論無法描述量子世界。休·艾弗雷特三世提出的多世界詮釋認為,量子理論所做出的可能性的預言,全部會同步實現,這些現實成為彼此之間毫無關聯的平行宇宙。在這種詮釋裡,波函式不塌縮,它的發展是決定性的。但是由於隻身觀察者無法存在於所有的平行宇宙裡,只能觀察在身處的宇宙內發生的事件,而無法觀察到其它平行宇宙內發生的事件。這種詮釋不需要特殊處理測量動作。在這理論裡,薛定諤方程無論何處無論何時都成立。對於任何測量動作,必須將整個系統,測量儀器與被測量物體,全部納入薛定諤方程的運算。測量儀器與被測量物體所有可能的量子態都存在於一種真實的量子疊加,形成了糾纏態。雖然平行宇宙具有命定性,觀察者意識到由機率主導的非命定行為,因為觀察者只能觀察到自身所在的宇宙。多世界詮釋能夠透過貝爾的檢試實驗。近期研究發展將多世界詮釋與量子退相干理論合併在一起來解釋主觀的波函式塌縮。由於量子退相干機制,糾纏態會快速地演化為經典混合態。戴維·玻姆提出了一種非定域性的隱變數理論,稱為導航波理論。在這種詮釋裡,波函式被理解為粒子的一個導航波。從結果上,這個理論預言的實驗結果,與非相對論哥本哈根詮釋的預言完全一樣,因此,使用實驗手段無法鑑別這兩個解釋。雖然這個理論的預言是命定性的,但是由於不確定原理無法推測出隱變數的精確狀態,其結果跟哥本哈根詮釋的結果一樣,使用導航波理論來解釋,實驗的結果具有機率性。至今為止,還不能確定這個解釋是否能夠擴充套件到相對論量子力學上去。路易·德布羅意和其他人也提出過類似的隱變數解釋。應用.在許多現代技術裝備中,量子效應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鐳射的工作機制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受激發射、電子顯微鏡利用電子的波粒二象性來增加解析度、原子鐘使用束縛於原子的電子從一個能級躍遷至另一個能級時所發射出的微波訊號的頻率來計算與維持時間的準確性、核磁共振成像倚賴核磁共振機制來探測物體內部的結構。對半導體的研究導致了二極體和三極體的發明,這些都是現代電子系統與電子器件不可或缺的元件。:5-10以下列出了一些量子力學的應用,但實際上其應用並不限於這些領域。電子器件.量子力學在電子器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發光二極體在日常照明中應用中越來越廣泛。現代計算機的基礎,微處理器,由上億個半導體電晶體整合,且隨著電晶體數量的增加,電晶體中的量子效應越來越明顯。量子力學對於解釋和模擬半導體器件中的電學、光學、熱學性質等尤其重要。:382-386量子力學還是量子隧穿器件工作的基礎。比如USB非易失性快閃記憶體中,資訊的儲存和讀取都透過量子隧穿實現。超導電子器件也與量子力學有著密切的關係。計算機.相比於電晶體等電子器件,量子計算機的研製則更為前沿。在一些特定演算法下,量子計算機的速度會比經典架構的計算機快成千上萬倍。經典計算機使用0和1作為位元,而量子計算機則使用量子位作為基本單位。量子位由不同的電子態疊加形成。:91-100宇宙學.量子力學能夠用來解釋很多奇異的宇宙現象,例如,宇宙微波背景的頻譜可以用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來解釋。宇宙微波背景證實了大爆炸理論的正確無誤,自此,穩態理論開始式微。從宇宙微波背景可以推論,早期宇宙非常炙熱、對於電磁輻射不透明、具有均質性與各向同性,是標準的黑體。:273:152在恆星的生命終點,當所有核燃料都已用盡,恆星會開始引力坍縮的過程,最終可能變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這是因為包立不相容原理的作用。由於電子遵守包立不相容原理,因此在坍縮時,假若電子簡併壓力能夠克服引力,就會形成白矮星,否則會繼續坍縮,由於中子也遵守包立不相容原理,這時假若中子簡併壓力能夠克服引力,則會形成中子星,否則就會坍縮成黑洞。:286-287化學.任何物質的化學性質,均是由其原子或分子的電子結構所決定的。透過解析包括了所有相關的原子核和電子的多粒子薛定諤方程,可以計算出該原子或分子的電子結構。在實踐中,人們認識到,要計算這樣的方程實在太複雜,對於許多案例,必需使用簡化的模型,找到可行的數學計算方法,才能夠找到近似的電子結構,從而確定物質的化學性質。:193-195實際上,量子電動力學是化學的基礎原理。量子力學可以詳細描述原子的電子結構與化學性質。對於只擁有一個束縛電子的氫原子,薛丁格方程式有解析解,可以計算出相關的能級與氫原子軌域,而且能級符合氫原子光譜實驗的資料,從每一種氫原子軌域可以得到對應的電子機率分佈。對於其它種原子,薛丁格方程式沒有解析解,只能得到近似解,可以計算出近似氫原子軌域的哈特里原子軌域,形狀相同,但尺寸與能級模式不一樣。使用哈特里原子軌域,可以解釋原子的電子結構與化學性質,週期表的元素排列。:193-195量子力學能夠解釋,在分子裡的束縛電子怎樣將分子內部的原子綑綁在一起。對於最為簡單,只擁有一個束縛電子的氫分子離子H2+,應用玻恩–奧本海默近似,薛丁格方程式有解析解,可以計算出它的分子軌域。但是對於其它更為複雜的分子,薛丁格方程式沒有解析解,只能得到近似解,只能計算出近似的分子軌域。理論化學中的分支,量子化學和計算化學,專注於使用近似的薛定諤方程,來計算複雜的分子的結構及其化學性質。:235ff資訊學.目前的研究聚焦於找到可靠與能夠直接處理量子態的方法。量子系統擁有一種特性,即對於量子資料的測量會不可避免地改變資料,這種特性可以用來偵測出任何竊聽動作。倚賴這特性,量子密碼學能夠保證通訊安全性,使得通訊雙方能夠產生並分享一個隨機的,安全的金鑰,來加密和解密資訊。比較遙遠的目標是發展出量子電腦。由於量子態具有量子疊加的特性,理論而言,量子電腦可以達成高度平行計算,其計算速度有可能以指數函式快過普通電腦。另外,應用量子纏結特性與經典通訊理論,量子遙傳能夠將物體的量子態從某個位置傳送至另一個位置。這是正在積極進行的一門學術領域。 | 621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量子力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17"
} |
熱力學,全稱熱動力學,描述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熱力學描述數量非常多的微觀粒子的平均行為,其定律可以用統計力學推導而得。熱力學可以總結為四條定律:熱力學可以應用在許多科學及工程的領域中,例如:引擎、相變化、化學反應、輸運現象甚至是黑洞。熱力學計算的結果不但對物理的其他領域很重要,對航空工程、航海工程、車輛工程、機械工程、細胞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化學、化學工程及材料科學等科學技術領域也很重要,甚至也可以應用在經濟學中,另見「熱經濟學」。熱力學是從18世紀末期發展起來的理論,主要是研究功與熱量之間的能量轉換;在此功定義為力與位移的內積;而熱則定義為在熱力系統邊界中,由溫度之差所造成的能量傳遞。兩者都不是存在於熱力系統內的性質,而是在熱力過程中所產生的。熱力學的研究一開始是為了提昇蒸汽引擎的效率,早期尼古拉·卡諾有許多的貢獻,他認為若引擎效率提昇,法國有可能贏得拿破崙戰爭。出生於愛爾蘭的英國科學家開爾文在1854年首次提出了熱力學明確的定義:一開始熱力學研究關注在熱機中工質的熱力學性質,後來延伸到化學過程中的能量轉移,例如在1840年科學家傑邁因·亨利·蓋斯提出,有關化學反應的能量轉移的研究。化學熱力學中研究熵對化學反應的影響 。統計熱力學也稱為統計力學,利用根據微觀粒子力學性質的統計學預測來解釋巨觀的熱力學性質。簡介.熱力學一詞一般是指物體和過程的巨觀描述:「古典熱力學和個別原子的性質無關」。「統計熱力學」會用個別原子的性質來描述物體和過程,主要是將其描述為一群有類似特性的粒子,彼此的機率都相同。熱力學最早是在研究能量的轉移,藉由巨觀變數可以將能量轉移分為二類:熱和。熱力學平衡是熱力學中幾個最重要概念中的一個。一個熱力學平衡系統的溫度可以明確定義,可能也是熱力學中最有代表性的物理量。若系統及過程不在熱力學平衡的狀態,就很難進行精確的熱力學研究。不過在工程的應用中,往往會透過簡單的近似計算,用平衡熱力學中的物理量,得到較實用的數值。在許多實際的系統中,系統會包括數個有不同溫度和壓強的子系統,若這些子系統的熱力學變數已足夠接近明確定義的情形,就可以用較有效的方法來求解熱力學系統的變數。熱力學最基礎的概念是系統和環境。一個熱力學系統的環境是與之相互作用的其他熱力學系統。熱力學環境的一個典型例子是熱浴,使系統的溫度維持在某特定值,具體的相互作用形式可不去關心。熱力學最基本的實體是熱力學狀態和熱力學過程。熱力學中的推理可基於熱力學狀態或熱力學迴圈過程。熱力學系統可由其狀態來描述,熱力學系統是個宏觀物理物件,由描述宏觀性質的物理和化學變數描述。所需的宏觀態變數視具體的實驗而定。熱力學系統可由其所經歷的過程來描述,尤其是迴圈過程,這也是熱力學創立者所採用的方法。熱力學和統計熱力學應用於研究某一體系的過程,過程中分子的運動可分為兩類:如果宏觀過程中,分子運動介於快速運動和慢速運動之間,在所研究的過程的時間尺度上,系統一般處於非平衡態。分離分子運動的時間尺度是熱力學中經常考慮的問題。例如,經典熱力學主要是研究物質的狀態方程,宏觀力學量和溫度比環境的變化要快很多,實際上是研究熱力學平衡下的狀態變數。狀態方程表述的是系統的本構特性。狀態方程常寫為壓強是體積和溫度的函式。本條目以由淺入深的方式介紹熱力學,先介紹迴圈過程和熱力學平衡態,最後介紹熱力學非平衡態。熱力學史.可追溯到1650年格里克設計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真空泵,並用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真空的存在,推翻了亞里士多德提出的“”的假說。1656年,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借鑑格里克的設計,與羅伯特·胡克發明了抽氣機。利用抽氣機,波義耳和胡克證明了壓強、溫度和體積之間有一定的關係,波義耳給出了波義耳定律,對於一定溫度下的一定量的氣體,壓強與體積成反比。1679年,波義耳的助手丹尼斯·帕潘發明了蒸汽蒸煮器,這是一個嚴密封蓋的容器,裡面會產生高壓氣體。帕潘後來對他發明的蒸煮器做了改進,加裝了放氣閥門,避免爆炸。帕潘觀察到了閥門的週期性的運動,構想出活塞和汽缸蒸汽機,但是他沒有去實現自己的想法。1697年,工程師托馬斯·塞維利在帕潘的設計的基礎上,發明了第一個蒸汽機。隨後,1712年,湯瑪斯·紐科門也發明了一種蒸汽機。這些早期的蒸汽機非常粗糙,效率很低,但吸引了當時頂尖的科學家的注意。1759年,詹姆斯·瓦特開始設計蒸汽機,屢經失敗。瓦特向格拉斯哥大學的教授約瑟夫·布拉克求教。布拉克向其講解了自己提出的熱容和潛熱的概念,瓦特還想出了分離冷凝器的想法,終於顯著提高了蒸汽機的效率。尼古拉·卡諾總結前人工作,在1824年發表著作《》。這部著作論述了卡諾熱機和卡諾迴圈的關係。這部著作是熱力學成為現代科學的標誌,卡諾也被稱作熱力學之父。19世紀50年代,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同時形成,主要完成者是威廉·約翰·麥誇恩·蘭金、魯道夫·克勞修斯和威廉·湯姆森。1859年,史上第一部熱力學教科書出版,作者是蘭金。統計熱力學的創立者包括:馬克士威、玻爾茲曼、普朗克、克勞修斯、吉布斯。分支學科.熱力學系統是理論上構建出來,以熱力學定律研究有物質和能量交換的物理系統。熱力學系統的研究可分為幾個分支學科,各自有不同的基本模型,或採用不同的原理。經典熱力學.經典熱力學用不隨時間改變的平衡態或者連續的迴圈過程描述和研究熱力學系統。應用的物理量是不隨時間改變的實驗可測量的宏觀平衡態的物理量,即物理量的長時間平均的量不隨時間改變,比如迴圈過程的流。系統模型.熱力學系統是熱力學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指一塊有明確定義的區域,所有不在熱力學系統內的區域合稱為環境,系統和環境之間是由邊界隔開,系統和環境透過邊界才能交換物質、或熱。邊界就是包圍系統外圍的表面,任何透過表面,會影響系統內能的都需要在能量平衡方程式中考慮。像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時的研究就將系統定義為單一原子周圍有共振能量的區域,薩迪·卡諾在1824年將系統定義為蒸汽機中的蒸氣,克里·伊曼紐爾在1986年有關大氣熱力學的研究中將系統定義為熱帶氣旋的本體。在中會將核素定義為一個系統。邊界可分為四種:固定、活動、真實、虛構。在引擎中的固定邊界是指活塞固定在某特定位置,因此在等容過程中,不會產生功。而在引擎中的活動邊界是指允許活塞移動位置,因此可以產生功。在封閉系統中,邊界是真實的,而在開放系統中,邊界多半是虛構的。系統可以依邊界允許的質量或能量交換方式來分類,簡單分類可以分為以下三類:但若將能量再細分為功和熱,封閉系統可以再多區分出二類,其性質介於封閉系統和孤立系統之間:若系統不允許外界交換熱,只能有功的交換,稱為絕熱封閉系統或,若系統不允許外界交換功,只能有能的交換,稱為Adynamically封閉系統,也稱作力學孤立系統。熱力學裝置.可分為二種,分為是儀表。熱力學儀表是指任何可以量測熱力學系統中引數的裝置。有時熱力學的引數是用理想的量測儀表來定義,例如熱力學第零定律說明若二個物體分別和一個物體達到熱平衡,這二個物體之間也達到了熱平衡。馬克士威在1872年時提出熱力學第零定律,也提到可以量測溫度的方式。理想的溫度計是在定壓下定量的理想氣體,根據理想氣體定律formula_3,氣體的體積即可用來表示壓強,雖然壓強是用力學的方式定義,也可以用定溫下定量的理想氣體的體積來當作理想的氣壓表。熱量計則是量測系統內能及能量變化的裝置。熱力學源是指一個很大的系統,和測試系統接觸時其特定狀態幾乎不會變化。熱力學源一般是用來將系統的狀態施加到某一特定數值。像壓強源是在特定壓強下的系統,和其他系統連線後,會使其他系統的壓強等於該特定值。地球的大氣常作為壓強源。熱力學中常見的熱力學源是熱庫,是特定溫度下的系統,像卡諾迴圈中就用到了高溫熱庫及低溫熱庫。共軛變數.能量是熱力學的中心概念之一。熱力學第一定律說明系統和環境的總能量守恆。若要加入能量到系統中,可以透過加熱、壓縮、加入物質的方式。若要從系統中提出能量,則可以透過冷卻、膨脹、移出物質的方式。例如在力學的能量轉移等於對一物體的施力及物體的位移。共軛變數是成對的熱力學概念,其中第一個表示施加在熱力學系統中的某種「力」,第二個則表示熱力學系統上的某種「位移」,二者的乘積即為轉移的能量。常見的共軛變數有:侷限性.熱力學由於發展較早,也有其自身的侷限性,主要表現在:統計物理學與熱力學結合起來研究熱現象常常可以彌補以上侷限性。 | 621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熱力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18"
} |
J,j,是拉丁字母中的第10個字母。它最初只作為一個大寫字母#重定向人文主義學者Pierre de la Ramée,使得它們分別用 I 和 J 來表示。因此,英語中的 I 和 J 的發音很不同。在其它一些日耳曼語言中,J 表示/j/。在現代標準義大利語中,只有外來語或拉丁語單詞含有 J。直到19世紀,J 在雙母音中代替 I,作為結尾形式“-ii”的替代寫法,或者在一組母音字母中。這個規則在政府公文中有很嚴格的要求。J 也用來書寫方言的發音,表示/j/,例如羅馬式的“ajo”代替標準式的“aglio”。在土耳其語、亞塞拜然語和韃靼語中,J 發作[ʒ]。在西班牙語、部分美洲原住民語言和美國南方英語部分使用者用J表示/x/。而在牛津英語中J的音值為/dʒ/。 | 622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J",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25"
} |
公園是供公眾消遣遊憩的場所。公園可以指下列場所:起源.早期的公園出現於波斯國的苑囿,原目的為供騎射的馳道和遮蔽風雨的處所,美化後成為公園。公園在古希臘時期,是露天集會場地,希臘人在露天場所從事運動、社交活動,其後更結合了藝術與宗教的功能。到文藝復興後期,樹林、浮雕長廊、鳥舍和野生動物成為此時期公園的特點。而中國的公園,則最早記載於南北朝時期《北史》景穆十二王傳:「任城王澄表減公園之地,以給無業。」而從宋朝起,就有私家園林對公眾開放的習俗,並沿襲至明清。不過中國真正具備現代意義上的是屬分享共用的公園,直到1865年在廣州沙面租界才初見,是由分屬英方的女王公園與法方的法國公園共同組成的一片島內的公共綠地。功能.公園主要可以承擔自然元素的供給,為民眾消遣提供場所,擁有成為地域性中心的潛質。 | 623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公園",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34"
} |
和諧式客機往返於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跨大西洋定期航線。飛機能夠在18,000米的高空以2.02倍音速巡航,從巴黎飛到紐約只需約3小時20分鐘,比普通民航客機節省超過一半時間,所以雖然票價昂貴但仍然深受商務旅客的歡迎。1996年2月7日,協和飛機從倫敦飛抵紐約僅耗時2小時52分鐘59秒,創下了航班飛行的最快紀錄。協和飛機共生產了20架,其中僅有16架投入營運。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漫長的研發過程使英法兩國政府蒙受了不小的經濟損失,而且兩國政府還不得不撥款資助英航和法航購買協和飛機。2000年,協和飛機發生了其營運生涯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災難性事故——法國航空4590號班機空難,旅客對其信心大減,之後的911事件又使國際民航業陷入危機。受種種因素影響,英航和法航決定協和飛機執行完2003年10月23日的最後一次商業飛行後終止服務,並於同年11月26日完成「退役」航班後結束其27年的商業飛行生涯。協和飛機代表著航空技術史上的技術進步,因此即使退役後,協和式客機仍然是航空歷史上的重要象徵,而英法聯合研製的經驗更為後來歐洲多國共同組建空中巴士鋪路。發展歷史.背景.1950年代開始,隨著亞音速噴氣式客機的普及,以及第一種實用化的超音速軍用飛機——F100“超佩刀”戰鬥機的出現,超音速客機在當時被普遍視為未來的發展路向,英國、法國、美國都相繼計劃研發超音速客機。1956年,英國政府成立了超音速運輸飛機委員會進行研究,開始探討開發世界上第一種超音速客機的可行性。到了1959年,委員會得出了初步結論,認為超音速客機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並建議研究試製兩種超音速客機,分別為1.2馬赫的短程客機和2.0馬赫的中程客機。當時英國的布里斯托飛機公司獲得了英國政府巨額資助,並根據委員會的建議,提出了布里斯托198,設計是一種採用三角翼、裝備4具發動機、巡航速度為2馬赫、可載客約100人並能夠進行跨大西洋飛行的超音速客機。與此同時,法國也有類似的計劃,而且進度與英國相若。法國南方飛機公司的設計方案,這也是一種採用三角翼、巡航速度為2.2馬赫、可載客約70人的中程超音速客機,同樣地以戴高樂總統為首的法國政府也大力支弳度,亂流亦很少出現。超音速巡航期間,雖然飛機外部大氣溫度低至零下60 °C,但機身前部的表面加熱會令機體加熱至120 °C,窗戶亦會變得溫暖,前艙室溫亦較後艙為高。三角翼亦令協和飛機能夠達到較傳統客機更大的攻角,此時機翼上表面會產生大量低壓渦流,以維持升力。在潮濕的天氣環境下,協和式客機甚至會被低壓渦流產生的霧氣包圍。但這些情況只會於起飛和著陸的低速飛行時出現,這時協和式客機或會遇到一些亂流和振動。協和式客機的飛行速度加上地球自轉速度所產生的離心力,令飛機由西向東飛行時能令機上人員的體重暫時減少1%,而由東向西行時抵消了正常的離心力,體重則增加0.3%。但另一方面由於協和飛機的飛行高度很高,離地心較遠,重量還要進一步下降 0.6%。由於協和式客機的巡航速度比晨昏線。協和式客機列表.協和式客機共製造了20架,其中6架作開發測試之用。*包括:影響.環境衝擊.在協和飛機出現之前,民用航空工業普遍被各國政府和選民接受。但大眾對協和飛機噪音的激烈反對代表著政治上的轉折點,自此之後很多企業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都開始認真對待環境和社會衝擊的問題。雖然協和飛機直接導致美國提出對使用肯尼迪國際機場的民航機進行噪音消減計劃,但實際上協和飛機的噪音比預期中更低,而飛行員在協和飛機飛臨居民區時主動減少發動機推力以減輕噪音也是一個因素。早在協和飛機開始商業飛行之前,已經有人發現協和飛機其實比當時一些主流噴氣客機更安靜。科學研究證實,協和飛機在平流層飛行時會產生大量含有氮氧化物的廢氣,這些廢氣在高空產生化學反應並會一定程度上破壞臭氧層;而其他在較低高度的對流層飛行的民航機反而會在飛行時製造出臭氧,但平流層和對流層之間的垂直氣流交換是十分困難的,因此這對在平流層中被破壞的臭氧層並無補救作用。然而,由於超音速客機的數量很少,所以協和飛機對臭氧層的破壞在整個大氣環境中實際上是十分輕微的。協和飛機的燃油消耗也是十分巨大的。協和飛機一次可滿載95.6噸的燃油,但每小時卻要消耗20.5噸。相較之下,僅能載客百多人的協和飛機僅相當於波音747客機運載能力的四分之一,但耗油量卻比波音747高近一倍。所以協和飛機的燃油效率不論在環保角度或經濟角度來看都不能讓人滿意。協和飛機作為當時一項高新科技產物,也引起了民眾對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衝突的關注。例如在法國,法國高速列車系統。大眾形象.由於高昂的票價卻可換來節省超過一半的時間,協和飛機更能吸引對票價不敏感卻更在乎時間的政府高官、企業高層和影視藝人樂於搭乘。因此乘坐協和飛機通常被大眾視為一種身分象徵,但一些特殊安排的包機服務令一些遊客也有機會體驗協和飛機。而協和飛機的先進科技和獨特外型,一直令它成為航空界的重要象徵。法航的一名總裁曾對協和飛機有過一句評價:“協和飛機是人類設計並製造出來的最漂亮的物體。”很多英國人和法國人都認為它是國家的驕傲,法國人認為它是法國的飛機,英國人則認為它是英國的飛機。英國人通常簡單地稱呼協和飛機為“--”,但法國人則會在“Concorde”之前加上法語定冠詞“le”,即以“--”稱呼,將協和飛機的名稱作為一個專有名詞看待,以與在法語中相同拼寫的普通名詞區分,因為在法語中“--”亦可作普通名詞使用,意指協議、和諧、協調,而這也是英法兩國政府以此作為超音速飛機名稱的原因。作為國家的象徵之一,英航的協和飛機機隊經常會在舉行重要的皇室活動、主要航空展時進行表演,亦會有機會與紅箭飛行表演隊同場演出。20多年來,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撒切爾夫人、託尼·布萊爾、戴安娜王妃、“披頭士”成員保羅·麥卡特尼、搖滾歌手斯汀、菲爾·柯林斯等名人均曾經多次成為協和飛機的座上客。1977年11月2日,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訪問巴貝多之後首次乘坐了英航的協和飛機。而王室成員首次接觸協和飛機其實是在1972年,當時菲利普親王曾親自參與了協和飛機的一次試飛。而麥卡特尼更曾在聖誕節之夜在協和飛機上彈吉他,同機的許多名人、企業高層歌以和之,更是傳為美談。1985年7月13日,英國和美國兩地同日舉辦史上最為著名的“Live Aid”巨星義助非洲慈善演唱會,搖滾歌手菲爾·柯林斯乘坐協和飛機、利用兩地的時差,成為當時唯一一個同日在倫敦溫布利球場和費城肯尼迪體育館參與活動並獻唱“天下一家”的歌手。因此英國人一直對協和飛機具有特別的感情,在協和飛機進行最後一次商業營運時,數以千計的民眾來到倫敦希思羅機場,希望一睹協和飛機最後的降落。在協和飛機首飛的三十多年之後,協和飛機在2006年由英國廣播公司和設計博物館中獲勝,它在投票中以多達212,000票擊敗迷你汽車、迷你裙、捷豹E型汽車、噴火式戰鬥機等經典英國產品。紀錄.協和飛機最快的跨大西洋飛行紀錄由英航的G-BOAD在1996年2月7日創造,飛機由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起飛到倫敦希思羅機場降落,僅僅用了2小時52分59秒。除此之外,協和飛機也重新整理了國際航空聯合會的美國組織包下了法國航空一家註冊編號為F-BTSD的協和飛機,由葡萄牙里斯本出發,先後在多明尼加的聖多明各、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夏威夷的火奴魯魯、關島、曼谷和巴林落地加油,最後以32小時49分3秒的時間,創造了西向環球飛行的速度記錄。而東向的環球飛行紀錄也是由“協和精神之旅”的包機所創造。1995年8月15日至16日,同一架協和飛機、火奴魯魯和阿卡普爾科加油,以31小時27分49秒完成東向的環球飛行。到1999年3月2日協和飛機首飛30週年紀念日為止,協和飛機的飛行時數已經超過92萬小時,其中60多萬小時為超音速飛行,遠遠超過所有西方飛機的超音速飛行總時數。空中巴士的成功.協和式客機是由英國和法國共同研發的計畫,空中巴士就參照協和式客機的研發方式,由德國、英國、法國、荷蘭和西班牙共同研發出A300客機,成功成為世界上唯二的寬體客機製作商。大眾文化.協和飛機也曾經多次出現在虛構小說和電影之中。天文觀測.觀測日全食.協和飛機也曾用於觀測日全食。日食發生期間,日全食陰影移動的速度超過3,000公里/小時,月球陰影的移動速度雖然高於協和飛機正常的巡航速度,但相比陸地上觀測已經能大大延長觀測時間。1973年6月30日,非洲出現了持續時間長達7分4秒的日全食,由當時法國恆星和行星物理學實驗室的皮埃爾·萊納發起,一組科學家首次使用協和飛機進行日全食的科學研究。雖然許多戰鬥機都能達到這個速度,但因為戰鬥機航程、荷載有限,無法攜帶大量試驗裝置,協和飛機是當時的最佳選擇。當日上午,協和飛機原型機載著5名機組人員、7名天文學家、2名助理以及1位攝影師,從非洲西岸的加那利群島拉斯帕爾馬斯的機場起飛。按計劃飛機將先飛往會合點,直徑250公里的日全食陰影會以2,500公里/小時的速度追上協和飛機,接著以2,145公里/小時的時速繼續東行。為了保證會合時間準確,飛機提前20秒起飛,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透過採取空中減速來延遲到達時間。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點53分30秒,協和飛機以2.03倍音速的飛行速度飛到了西經9°、北緯20.6°、海拔16,057米的茅利塔尼亞上空,與預訂時間僅相差一秒的時間接觸到了陰影區。由於協和飛機窗戶較小,乘客的視角受到較大的限制,而這次為了方便日全食的觀測,飛機機身頂部也安裝了一個直徑5英寸的觀測窗,由高強度石英玻璃和特種塑膠製成。協和飛機隨陰影飛行,經過茅利塔尼亞、馬裡、阿爾及利亞、尼日和查德。在此期間,來自巴黎大學的天文學家透過陀螺穩定望遠鏡拍攝到長時間的日食。其他法國和美國科學家也使用了不同的技術來研究日冕。在進入本影約74分鐘後,即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時7分24秒,日全食結束。45分鐘之後協和飛機降落在查德的恩賈梅納機場。觀測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每隔76年就接近地球一次,1985年10月至1986年6月期間又再次“迴歸”地球,1986年2月9日透過近日點,1986年4月中旬是其中一個最佳觀測時間。追蹤哈雷彗星的最佳途徑不外乎是透過航天器進行觀測,但協和飛機的出現又帶來一個新選擇。這次觀測計劃由美國天文學家霍克·海姆到達奧克蘭時,其觸目程度甚至比哈雷彗星更甚。協和飛機觀測彗星的正式計劃在1986年4月13日至16日的晚上進行,這時是哈雷彗星最光亮的時段。兩架法國航空的協和飛機由紐約出發,而另外兩架英航的協和飛機由邁阿密出發。在飛行途中,協和飛機需要在某段時間儘可能接近赤道,以滿足最理想的天文觀測條件。 | 623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協和式客機",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36"
} |
中印邊界,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共和國之間的邊界,是中印關係中的敏感議題。中印邊界總長近2000公里,有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區域存在領土糾紛,涉及西段、中段和東段三個部分。中印邊界錫金段為已定邊境,但附近的中不邊界存在爭議,因不丹的外交和國防被印度控制,中不邊界爭議也受印度關注。中印原則上都同意和平解決爭議。歷史背景.中國和印度之間存在了一條傳統習慣的邊界線:東段大體上沿喜馬拉雅山南麓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線而行,中段大體沿喜馬拉雅山分水嶺走向。拉達克王國原本向西藏進貢。1834年,錫克帝國派左拉瓦爾·辛格侵佔拉達克。1846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贏得第一次英國錫克戰爭,建立了查漠-克什米爾土邦,佔領拉達克地區。1865年印度測量局官員繪製了一條“約翰遜線”,私自將包括阿克賽欽在內的近三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了英屬印度,使阿克賽欽變成英印克什米爾的一部分,但英國政府並未知會當時的中國清朝政府。據榮赫鵬爵士描述,1880年代末的賽圖拉鎮無人定居,只有一座可能是由克什米爾人廢棄的城堡。1892年,中國派官員李源鋼在喀喇崑崙山口樹立了界碑。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爆發,主張“驅逐韃虜”,引發駐藏清軍譁變。流亡印度的十三世達賴喇嘛藉機策動事變,釋出《告民眾書》,宣稱要將漢人“驅除淨盡”。1914年3月24日,西藏噶廈與英屬印度政府劃定“麥克馬洪線”,將面積達9萬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劃歸印度。但參與西姆拉會議的北洋政府代表陳貽範未簽署《西姆拉條約》,歷屆中國政府也都不承認“麥克馬洪線”。印度1937年版官方地圖以“麥克馬洪線”顯示其“邊界”,但註明“邊界未經標定”。1947年印度宣佈獨立,1950年印度共和國正式成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在1949年正式成立。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建交初期,中國和印度經歷了一段蜜月期,印度總理尼赫魯推廣了泰戈爾提出的“中印是親兄弟”口號。但隨著中國政府接管西藏,中印之間的矛盾開始顯現。印度不斷越過藏印傳統習慣線,並建立據點。1951年,印軍佔領達旺並強迫西藏噶廈政府撤出,而達旺是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出生地。到1953年印度全部控制藏南9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後並建立行政區。1954年印度在控制區設立“東北邊境特區”。至1959年,印度將東段實際控制範圍從傳統習慣線逐步向北推進到“麥克馬洪線”附近,並在西段建立據點43處。1959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出走印度,更使中印關係進一步惡化。其後,中國政府在西藏開始實行直接管轄,更為有力的控制西藏地區。而印度政府至今仍是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及西藏獨立運動的庇護者。1960年4月,兩國政府為尋求解決領土爭端,由中國總理周恩來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在新德里會談,謀求和平解決爭端的辦法,但未取得共識。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戰爭之後,中印外交關係發生較大轉變,在冷戰期間,印度一直堅定地站在蘇聯陣營,與中蘇分裂之後的中國對立,而中國則與其宿敵巴基斯坦關係密切,並在冷戰後期與美國合作站在蘇聯及其盟友的對立面。雖然冷戰結束之後兩國關係恢復友好,至今印度軍方內部仍將中國視作最大假想敵。1982年,印度將實際佔領的“東北邊境特區”升為中央直轄區,1987年成立“阿魯納恰爾邦”。1987年兩國在邊境發生一次邊境衝突,並差點導致兩國再次開戰。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對中國進行訪問後,中印關係得到改善。中國正式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雙方首次順利議定疆界並簽署,中方的西藏邊境段獲得印度承認,從此西藏屬於中國一事再無爭議,同時兩國開始著手解決東西部分的邊界爭端。2005年雙方簽署了《》。2006年7月6日,中印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這是古代貿易路線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通道。兩國官員表示邊界貿易的重新開放將幫助緩和該地區的經濟孤立。2007年5月,中國拒絕了一名來自阿魯納恰爾邦的印度行政官員的簽證申請。2013年4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印西段邊界實控線附近鬥拉特別奧裡地東南部約30公里的天南河谷建了一個營地。印度軍隊隨即在中國軍隊營地約300米外建立了自己的營地。中印雙方進行了長達3個星期的對峙,被稱為2013年鬥拉特別奧裡地事件。自2014年起印度對這類的問題以「一個印度」政策來敘述,認為中方應該對印方的國界採取承認的態度。這樣的觀點至2017年逐漸影響到印度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態度與承諾。2017年6月18日至8月28日,中印軍隊在洞朗地區發生長達71天的緊張對峙。2020年5月,中印雙方在邊境問題上,雙方緊張氣氛日益增高,中印於錫金北部發生衝突。2020年6月16日,中印在拉達克的加勒萬河谷爆發軍事衝突,造成至少20名印度軍官死亡,之後雙方也不時傳出增派兵力與軍事武器。;該年9月,中國指責印度軍隊非法越過有爭議的喜馬拉雅山一處邊界,並對中方巡邏士兵「鳴槍威脅」,印度方面對此予以否認,並反指中國軍隊先鳴槍。爭議地區.西段.克什米爾的地理範圍覆蓋由印度控制的查謨-克什米爾及拉達克、由巴基斯坦控制的阿扎德克什米爾和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以及由中國控制的阿克賽欽和喀喇崑崙走廊。阿克塞欽地區總面積4萬2685平方公里,其中爭議地區約3萬平方公里,佔中印西段邊境爭議地區總面積的3萬3500平方公里的絕大部分。中國認為阿克塞欽作為固有領土存在,並不屬於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對此存在異議,認為歸屬其管轄的拉達克。目前,阿克塞欽絕大部分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和田地區管轄,南部很小一部分屬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管轄。喀喇崑崙走廊約5800平方公里,主要是沙克思幹谷地。根據196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達成的《中巴關於中國新疆和由巴實際控制其防務的各個地區相接壤的邊界的協定》,巴方承認喀喇崑崙走廊屬於中國。巴里加斯地區總面積約19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巴里加斯西南角,位於典角村以西即獅泉河與卓普河以西大約450平方公里。中國認為該區域位於傳統習慣線中方一側,屬於阿里地區噶爾縣扎西崗鄉。印度方則將其劃歸拉達克列城縣。印度對中國控制的兩片地區聲稱擁有主權。1962年,中印在阿克賽欽爆發了一場小規模戰爭。在1993年和1996年,兩個國家簽訂協議表示尊重實際控制線。中段.中印邊界中段爭端共有四塊,共約2000餘平方公里,現主要由印度控制,中國亦控制小部分。東段.中印東段邊界問題源自英屬印度時期。1914年,英國政府和西藏噶廈進行西姆拉會議,雙方同意劃定“麥克馬洪線”將喜馬拉雅山麓以南地區劃入印度,但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拒絕承認。這個地域,中方稱之為藏南,中國藏南邊界線最東點,在;最西端,在。在印度獨立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雙方就這個地區的主權歸屬未能達到共識。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更爆發中印戰爭。有關地區在1972年被編為印度的“東北邊境特區”,後來又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6年,印度議會兩院透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聯邦屬地升格為邦。1987年,印度正式宣佈成立阿魯納恰爾邦。但中國政府則認為阿魯納恰爾邦是中國領土。印度在邊界附近有駐軍。錫金段.1887年,英國強佔錫金王國,次年出兵西藏。清政府派駐藏幫辦大臣昇泰前去議和。1890年3月17日,昇泰與英國駐印度總督蘭斯頓在加爾各答簽訂了《中英藏印條約》。主要內容為:清政府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以及劃定了中國西藏和錫金的邊界。雙方在1893年12月5日又簽訂了《中英藏印續約》,解決遊牧、通商等問題。1950年印度建國後,錫金王國成為印度的保護國。1975年被印度吞併,成為印度的一個邦。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同時印度亦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西藏的主權。中國在2005年版的地圖上已不再把錫金標示為“主權國家”。由於不丹的外交和國防受印度控制,中不邊界爭議也受印度關注。中國與不丹之間有爭議的洞朗地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位於西藏亞東縣下亞東鄉,與印度錫金邦交界。2017年6月18日,印軍稱“接不丹政府求助”,進入本來中印之間並無爭議的洞朗地區,並和中國邊防部隊形成長達71天的緊張對峙,雙方至8月28日撤軍。腳註. | 623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中印邊界問題",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39"
} |
喬治·比才#重定向 ,是浪漫主義時期的法國作曲家。他是一個早逝的歌劇作曲家,生前的作曲生涯並不順利。他逝世後,其最後一部作品《卡門》成為整個歌劇劇目中最受歡迎和最常上演的作品之一。比才在巴黎音樂學院的輝煌學生生涯中獲得了許多獎項,包括1857 年享有盛譽的羅馬大獎。雖然他並不以彈鋼琴為生,也很少在公眾場合演奏,但他仍然是公認的傑出鋼琴家。在義大利留學近三年後,他回到巴黎,發現巴黎歌劇院偏愛古典劇目而非創新劇目。因此,他的大部分鍵盤和管絃樂作品都被當時的歌劇院所忽視。他的事業停滯不前,他主要靠編曲和改編別人的音樂謀生。仍然渴望成功,他在1860 年代寫了很多劇本,其中大部分都被廢棄了。他這段時間創作的兩部歌劇—— 《》和《》 均未能首演。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期間,比才在國民警衛隊服役,戰後他的單幕歌劇《》並不成功。可是,他為阿爾封斯·都德的戲劇——《阿萊城的姑娘》——寫的附帶音樂被改編成管絃樂組曲後,深受大眾的喜愛。比才擔心《卡門》背叛和謀殺的主題會冒犯觀眾,所以他延遲了《卡門》的製作。1875年3月3日首映後,比才確信這部作品是失敗的。三個月後,他死於心臟病發。比才與他的妻子的婚姻美滿,並育有一個兒子。他去世後,除《卡門》外,他的作品普遍被大眾忽視。他的著作手稿流傳失傳,所創作的著作經常被他人改寫改編。他沒有創辦學校,沒有培養弟子,也沒有繼承者。他的作品被忽視多年以後,從20世紀開始受大眾青睞,更頻繁地演出。他逝世後,評論家皆稱讚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獨具匠心的作曲家,並認為他的早逝是法國歌劇界的重大損失。生平.早年.家庭背景與童年.1838年10月25日,喬治·比才出生於巴黎。他出生時被命名為亞歷山大·塞薩爾·萊奧波德是一位音樂神童,13歲時已在巴黎音樂學院擔任唱名助理教授。多位學者認為他的母親來自一個猶太家庭,但這未在任何被認證的傳記中被證實。喬治是家中的獨生子,年紀輕輕就表現出對音樂的天賦。他的母親教他基本的音樂符號,也可能曾教授他如何彈鋼琴。喬治在他的父親教歌唱課的房間門口聆聽後,學會了憑記憶準確地唱出複雜的歌曲,和識別並分析複雜的和絃結構。他的天賦使他的父母相信,即使他只有9歲,他也能被巴黎音樂學院錄取。比才進行面試後,他的音樂天賦讓巴黎音樂學院研究委員會成員、圓號演奏家十分震驚,他濶免比才的年齡限制,並告訴其父母,一旦音樂學院有學位,就會錄取他。就讀巴黎音樂學院.1848年10月9日,比才10歲生日前兩週,他被音樂學院錄取。他入讀六個月後,獲得了唱名比賽的一等獎,並在音樂學院前鋼琴教授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齊默爾曼私下教授比才上對位法和賦格,直至1853年齊默爾曼逝世。比才還認識了齊默爾曼的女婿,作曲家夏爾·古諾。古諾對比才的音樂風格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可是後來他們的關係頗為緊張。他還遇到了古諾的另一個年輕學生,13歲的卡米耶·聖桑,並和他成為了朋友。在音樂學院鋼琴教授安託萬·弗朗索瓦·馬蒙泰爾的指導下,比才的鋼琴技術進步神速;1851年,他獲得了音樂學院的鋼琴二等獎,次年獲得一等獎。比才後來寫信給馬蒙特爾:“在你的鋼琴課上,能學到的除了鋼琴之外還有更多;一個人能成為一名音樂家”。比才被儲存下來的作品當中,最早的作品是1850年左右兩首無詞的女高音歌曲。1853年,他加入雅克·弗洛蒙塔爾·阿萊維的作曲班,作品的複雜性和質量逐漸提高。他的兩首歌曲《小雛菊》""於1854年出版。1855年,他為一個大型管絃樂隊寫了一個首序曲,併為古諾的兩部作品:歌劇《》和D大調交響曲編寫了四手鋼琴版本。古諾的交響曲啟發了比才,在比才十七歲生日之後,他寫了自己的交響曲,它與古諾的交響曲非常相似,甚至有完全相同的部分。比才從未出版過這部交響曲,直到1933年才為人所知,並最終在1935年首演。1856年,比才參加了著名的羅馬大獎賽。他和其他任何人都沒有獲獎,因為那一年沒有頒獎。後來,比才參加了雅克·奧芬巴赫為年輕作曲家籌辦的歌劇比賽,獎金為1,200法郎。比賽是為里昂·巴圖和的《》編寫單幕劇本。比才和共獲比賽第一位獎項。多年後,勒科克批評此比賽的陪審團因被弗洛門塔爾·哈雷維操縱而有失公正。#重定向 比才獲獎後成為了奧芬巴赫的週五晚會的常客。他在晚會認識了年邁的焦阿基諾·羅西尼,他向比才贈送了一張簽名照片。#重定向 比才非常欣賞羅西尼的音樂,並在他們第一次見面後不久寫道:“羅西尼是他們中最偉大的,因為他和莫扎特一樣,擁有所有的美德”。比才在古諾踴躍的支援下,選擇了阿梅代·比裡翁作為他1857年羅馬大獎賽的參賽作品。在法蘭西藝術院的成員投票推翻了有利於雙簧管演奏家查爾斯·科林的判決後,比才贏得了該獎項。根據該獎項的條款,比才獲得了為期五年的獎學金,前兩年需到羅馬,第三年到德國,最後兩年到巴黎。另外一個要求是每年提交一份“作業”,作業為一件令學院滿意的原創作品。在他於1857年12月啟程前往羅馬之前,比才獲獎的康塔塔在學院演出,並受到贊賞。羅馬,1858–1860.1858年1月27日,比才抵達美第奇別墅。這是一座16世紀的宮殿,1803年成為法國羅馬學院。比才感到沮喪,他發誓不再寫宗教音樂,而《讚美頌》一直被比才遺忘,直到其死後的1971年才出版。在1858-59年的冬天,比才編寫了他的第一份“作業”——《》的歌劇劇本的喜歌劇版本。根據獲獎後的條款,比才的第一份“作業”應該是一個彌撒,但經歷《讚美頌》慘痛的經歷之後,他不願意寫宗教音樂。他正擔心學院會否懲罰其違反條款的行為,但學院對《唐·普羅科皮奧》的第一反應是正面的,並稱讚其“輕鬆而出色的觸感”和“年輕而大膽的風格”。關於第二份“作業”,比才並不希望過分挑戰學院。他構思以賀拉斯的文字為基礎,編寫一份非宗教彌撒作為半宗教作品。這部名為《"紀元詩》"的作品原本是一首獻給阿波羅和狄阿娜的歌曲。可是,沒有人能找到任何有關這個作品的資料,因此比才很有可能從未著手編寫《"紀元詩》"。比才在羅馬的一個特徵就是傾向於構思,但很快就會放棄編寫。除了《"紀元詩》之外",他還考慮並放棄了至少五個歌劇專案,兩個交響樂,以及一個以尤利西斯和瑟西斯為主題的交響頌。在《唐·普羅科皮奧》之後,比才在羅馬只完成了另一部作品,那是一首交響詩,名為"瓦斯科·達伽馬"。這最後成為他的第二份“作業”,並受到了學院的好評。但是,此作品很快就被人所遺忘。1859年夏天,比才和幾個同伴在阿納尼和弗羅西諾內周圍的山林中旅行。他們還參觀了安齊奧一個罪犯定居點;比才給馬蒙泰爾寫了一封的信,講述了他的經歷。8月,他向南長途跋涉到那不勒斯和龐貝,他對那不勒斯不以為意,但很喜歡龐貝,他認為:“在這裡你和古人住在一起;你看到他們的廟宇、他們的劇院、他們的房子,你可以在其中找到他們的傢俱,他們的廚房用具……” 比才開始根據他遊歷義大利的經驗草擬一部交響曲,但在當時只有一點進展。這交響曲成為他的《》。1860年9月,比才和他的朋友兼羅馬大獎賽獲獎者訪問威尼斯時,收到訊息說他的母親在巴黎病重,於是回家了。嶄露頭角.巴黎,1860–1863.回到巴黎後,比才還有兩年的獎學金保障,暫時可以忽略其他在巴黎的年輕作曲家所面臨的經濟困難。兩個國家資助的歌劇院,國立巴黎歌劇團和喜歌劇院,#重定向 都傾向使用不利於新一派年輕本土作曲家的傳統劇目;1830年至1860年間的54位羅馬大獎得主中,只有8位曾在歌劇院上演過作品。儘管法國作曲家在喜歌劇院的表現更好,但自1830年代以來,在喜歌劇院表演的作品風格和特點基本保持不變,這極度不利於年輕、新一代的作曲家。一些較小的劇院迎合了輕歌劇,雅克·奧芬巴赫就是當時當時輕歌劇界最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而在法國的義大利劇院,以及柏遼茲的《特洛伊人》的縮短版。1861年3月13日,比才在巴黎出席了瓦格納的歌劇《坦豪瑟》的首映。可是這場演出受到被有影響力的操縱的觀眾的騷亂。儘管如此,比才對瓦格納的音樂徹底改觀。他以前認為瓦格納的音樂是古怪的,現在改口宣稱瓦格納“超越所有在世的作曲家”。此後,在比才的作曲生涯中,經常有人指責比才的“瓦格納主義”。作為一名鋼琴家,比才早年就表現出高超精湛的技巧。他的同行聲稱他本可以成為鋼琴家,保障自己的未來,但他選擇隱藏自己的才華,“就像這個才華是一種惡習”。1861年5月,比才罕有地展示了他的精湛琴技,在一次有李斯特出席的晚宴上,他完美無瑕地演奏了李斯特最困難的作品之一,令所有人大吃一驚。李斯特評論道:“我以為只有兩個人能夠克服這曲的困難之處……原來有三個,並且……最年輕的也許是最大膽和最聰明的。”由於比才的母親長期患病和在1861年9月的離世,比才的第三份“作業”被推遲了近一年。他最終提交了三首管絃樂作品:序曲《"奧西恩的狩獵"》。作為國家資助的劇院,喜歌劇院必須每隔一段時間上演羅馬大獎得主的作品,而《埃米爾的古茲拉》於1863年正式進入排練階段。然而,在四月,邀請比才為一部三幕歌劇作曲。這是根據和的劇本改編的《》。這個邀請的條件是這部歌劇需要是作曲家的第一部公開上演的作品,於是比才匆忙停止了《埃米爾的古茲拉》的製作,並將其部分音樂融入了新的歌劇中。由抒情歌劇院公司演出的《採珠者》於1863年9月30日上映。儘管柏遼茲讚揚了這部作品,並寫道它“給了比才先生最大的榮譽”,但觀眾大多都批評這部作品。公眾的反應不冷不熱,《採珠者》上演18場後停止演出,直到1886年才再次演出。1862年,比才與家中的管家瑪麗·賴特的孩子。直到 1913年賴特臨終前,她才向他透露了他真正的身世。多年掙扎與奮鬥.當他羅馬大獎賽的五年資助到期時,比才發現他無法靠寫音樂謀生。他成為了一名鋼琴老師和作曲老師,收了一些學生,其中埃德蒙·加拉伯特和成為了他的密友。他還在各種舞臺作品的排練和試鏡中擔任伴奏,包括柏遼茲的清唱劇《基督的童年》和古諾的歌劇《》。然而,他在這段時間的主要工作還是為他人的作品改編、編曲。他把數百部歌劇和其他作品改編成鋼琴曲,併為把多種音樂改編成聲樂樂譜和管絃樂編曲。他還曾短暫地以“加斯頓·德·貝齊”這個媒體的音樂評論家。1867年8月3日,比才以這個身份發表了一篇文章,之後他與雜誌的新編輯發生爭執並辭職。自1862年以來,比才一直在間歇性地創作一部以伊凡雷帝生平為題材的歌劇《伊凡四世》。由於卡瓦略未能兌現上演歌劇的承諾,因此在1865年12月,比才將其首映機會提供給國立巴黎歌劇院,可是歌劇院拒絕將其上映。直到1946年,這個歌劇從未被上演。1866年7月,比才與卡瓦略簽訂了另一份合同,內容是為改編自沃爾特·斯科特爵士的小説,由編寫《》的劇本"公司的評論家稱讚第二幕是“從頭到尾的傑作”。儘管歌劇取得了成功,卡瓦略的經濟困難導致歌劇只能上映18場。當《伯斯的美麗少女》的演員排練時,比才與其他三位作曲家合作,他們每人都為四幕輕歌劇"《》沒有進入比賽前五名。從這歌劇倖存下來的樂譜片段中,分析家們已經看出了與《卡門》有關的片段。1869年2月28日,《羅馬交響曲》在拿破崙馬戲團上演,由指揮。之後,比才告訴加拉伯特,在掌聲和噓聲之下,交響曲的演出取得了成功。#重定向婚姻.比才的老導師阿萊維於1862年去世後不久,他的夫人曾派人接洽比才,希望他能完成阿萊維未完成的歌劇《》。雖然比才當時並沒有為他完成歌劇,但他仍然與阿萊維家族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阿萊維有兩個女兒。較年長的女兒以斯帖於1864年去世,這一事件使夫人深受創傷。由於夫人說她不能忍受與她的小女兒在一起,她從15歲起就與其他家庭成員住在一起。沒有人清楚吉納維芙和比才何時產生感情,但在1867年10月,他告訴加拉貝爾:“我遇到了一個我愛的可愛女孩!兩年後,她將成為我的妻子!”兩人訂婚了,可是阿萊維家族最初反對這場婚姻。根據比才的說法,他們認為比才不是一個合適的人選:“身無分文、左翼、反宗教和放蕩不羈”,迪恩認為“一個充滿藝術家和怪人的家庭”提出這些反對的理由十分奇怪。到1869年夏天,這對男女剋服了這些的理由,婚禮於1869年6月3日舉行。盧多維克·阿萊維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比才有一股精神和才華。他"應該"成功”。作為對已故岳父的遲來的敬意,比才完成了《諾埃》的手稿。他乏人問津的兩個歌劇《瓦斯科·達伽馬》和《伊凡四世》的部分片段被納入了《諾埃》的配樂。他未能在抒情歌劇院首演《諾埃》,因為卡瓦略的公司破產了,《諾埃》直到1885年才首演。比才的婚姻最初是幸福的,但他妻子的情緒波動、她與她母親的緊張關係以及她母親的干涉影響著他們的感情。儘管如此,比才與岳母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並與她保持著通訊往來。在結婚後的一年裡,他構思了至少六部新歌劇,並開始為其中兩部草擬音樂:改編自塞繆爾·理查森的小說《克拉麗莎》的《克拉麗莎·哈洛威》,以及由維克托裡安·薩爾杜創作的歌劇劇本的《格里斯里迪斯》。然而,隨著在1870年7月普法戰爭的爆發,他停止了草擬音樂。戰爭與動蕩.在普魯士一系列明顯的挑釁之下,以及西班牙新政府邀請普魯士的霍亨索倫親王利奧波德入繼西班牙王位後,法國與普魯士的緊張關係達到了頂峰。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於1870年7月15日向普魯士宣戰。最初,這因國民的愛國熱情和對勝利的期望而得到支援。比才與其他作曲家和藝術家一起加入了國民警衛隊並開始接受訓練。比才批評了他應該使用的陳舊裝備。他說,他所在部隊的槍支對自己比對敵人更危險。國民很快就因接連被普軍逆轉的訊息而感到沮喪。 在9月2日,法軍在色當大敗。拿破崙被俘並廢黜,第二帝國戛然而止。比才在巴黎熱烈歡迎第三共和國。新政府沒有求和,到9月17日,普魯士軍隊包圍巴黎。與逃往英國的古諾不同,比才拒絕了離開被圍城的機會,他説:“我不能離開巴黎!不可能!這完全是一種懦弱的行為”,他寫信給阿萊維夫人。他在巴黎的生活變得節儉而艱苦,#重定向 儘管到了10月,人們努力地恢復正常的生活。帕斯德盧普恢復了他的常規週日音樂會,11月5日,歌劇院中心開放,上映了格魯克、羅西尼和邁耶比爾的作品節選。1871年1月26日雙方簽署了停戰協議,但普魯士軍隊於3月從巴黎撤離,開始了一段混亂和內亂的時期。在一場起義後,該市的市政當局被建立巴黎公社的反政府人員接管。比才決定在巴黎裡不再安全,於是他和吉納維芙逃到貢比涅。後來,他們搬到了勒韋西內,在哪裡他們等待著巴黎公社的統治的完結,聽著政府軍逐漸鎮壓起義時響起的槍聲。比才於5月12日寫信給他的丈母孃道:“炮聲轟轟作響,暴力得不可置信”。職業生涯後期.迪亞米雷,阿萊城的姑娘和唐·羅德里格.隨著巴黎恢復正常,1871年6月,比才被任命為國立巴黎歌劇院的合唱指揮。這看似得到了歌劇院的董事埃米爾·佩蘭的確認。比才原定於10月上任,但在11月1日,該職位由赫克託·所羅門 。比才的下一個主要任務來自卡瓦略,他現在正在管理巴黎的雜耍劇場,並希望為阿爾封斯·都德的戲劇《》配樂。當該劇於10月1日開幕時,評論家認為該音樂過於複雜,不適合大眾口味。然而,在雷耶和儒勒·馬斯內的鼓勵下,比才從音樂中製作了一套四樂章組曲,該組曲於11月10日在居樂·巴德路的帶領下演出,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重定向 在 1872-73 年的冬天,比才監督了在歌劇院重演古諾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準備工作。多年來,兩人的關係一直很冷淡,但比才積極回應了他前任導師的請求,寫道:“你是我作為藝術家生活的開始。我從你身上跳出來”。1872年6月,比才通知加拉貝爾:“我剛剛受命為歌劇院創作三幕歌劇。和[盧多維克·]阿萊維正在為我的作品填詞。”該歌劇的主題是普羅斯佩·梅里美的短篇小說《卡門》。比才於1873年夏天開始為歌劇作曲,但喜劇歌劇院的管理層擔心這個有傷風化的故事是否適合持續在老少咸宜的劇院上演,因此比才暫停為卡門編曲。比才開始為改編自路易斯·加萊和愛德華·布勞的熙德的《唐·羅德里格》作曲。他向包括歌劇院首席男中音讓-巴蒂斯特·福雷在內的選定觀眾演奏了鋼琴版本,希望觀眾能認可這部音樂,影響歌劇院的董事來上演這部作品。然而,在10月28日至29日晚上,歌劇院被燒燬了。在其他緊迫的問題中,董事們將唐·羅德里格放在一邊。它從未完成;比才後來改編了最後一幕的一個主題,作為他1875年序曲《祖國》的基礎。卡門.阿道夫·德·魯汶受邀擔任主角。據迪恩說,她對這個角色感到很高興,就像比才對她和這個角色十分相似而感到高興一樣。有傳言說他和這位歌手有過一段短暫的戀情。此時他與吉納維芙的關係緊張,他們分居了幾個月。1874年10月開始排練時,樂團遇到了困難,發現有些部分無法演奏。合唱團同樣宣佈他們的一些音樂不可能唱出來,並對因需要在舞臺上吸菸和戰鬥而不僅是排隊唱歌而感到沮喪。比才還需要停止喜劇歌劇院管理層嘗試修改他們認為不適當的部分。只有當卡門主唱威脅要退出卡門時,管理層才作出讓步。因為要解決這些問題,首映推遲到1875年3月3日,偶然地,比才在當天早上被任命為榮譽軍團騎士。首映式上有幾位音樂名人現身,包括儒勒·馬斯內、卡米爾·聖桑和查爾斯·古諾。吉納維芙因右眼膿腫而無法出席。歌劇的首場演出延長至四個半小時;最後一幕直到午夜之後才開始。之後,馬斯奈和聖桑表示祝賀,而古諾則沒那麼熱烈的祝賀。根據一個說法,他指責比才抄襲:“喬治搶劫了我!除去西班牙的裝腔作勢和我的配樂,比才的功勞只剩下掩蓋魚的醬汁”。#重定向 媒體的大部分評論都是負面的,對女主角是一個不道德的誘惑者而不是一個有德行的女人感到驚愕。加利-瑪麗的表演被一位評論家描述為“邪惡的化身”。 其他人則抱怨卡門缺乏旋律,並與奧伯和布瓦迪厄編寫上映於喜劇歌劇院的傳統歌劇負面地比較。《音樂藝術》稱音樂“沉悶而晦澀……耳朵厭倦了等待永遠不會到來的終結式”。然而,詩人西奧多·龐維勒讚賞這劇歌劇,他稱讚比才以真實的男人和女人而不是以平常的歌劇院的“木偶”來呈現戲劇。公眾的反應不冷不熱,比才很快就認為他失敗了:“我預見到一個明確而無希望的失敗”。病逝.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比才一直有反覆出現的喉嚨不適。作為一個重度吸菸者,他可能在1860年代中期因過度工作而進一步損害了他的健康,當時他每天為出版商改編,編曲,辛勤工作長達16小時。1868年,他告訴加拉伯特他的氣管膿腫,病得很厲害:“我像狗一樣受苦”。1871年和在完成《卡門》的1874年,他因嚴重的「咽喉心絞痛」而引致其成了殘廢,並於1875年3月底再次發作。當時,比才由於《卡門》的失敗感到沮喪,使康復進度緩慢,於5月再次病倒。月底,他去了他在布日瓦勒的度假屋,感覺好多了,也去塞納河游泳。翌日凌晨,他再一次遭受心臟病發作,與世長辭。其時,他年僅36歲。比才突然的逝世,以及人們知道他長期抑鬱,助長了關於他自殺的謠言。儘管死亡的確切原因從未被確定,但醫師最終認定原因為“急性關節風溼病的心臟併發症”。#重定向 比才死亡的訊息震驚了巴黎音樂界,由於加利-馬麗感到極度沮喪而無法表演,當晚的《卡門》演出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布瓦迪厄的《》。6月5日,超過4,000人參加了比才的葬禮,葬禮在歌劇院以北的聖三一教堂舉行。阿道夫·比才帶領著哀悼者,其中包括古諾、托馬斯、、和馬斯內。由居樂·巴德路指揮的管絃樂隊演奏了《祖國序曲》,管風琴家還即興創作了以《卡門》為主題的幻想曲。在拉雪茲神父公墓隨後舉行的葬禮上,古諾發表了悼詞。他說比才在他被公認為真正的藝術家時被病魔打倒了。在他的悼詞快結束時,古諾淚崩,無法完成結語。諷刺的是,喜劇歌劇院於當晚特別演出了《卡門》之後,三個月前幾乎普遍譴責該作品的媒體現在宣佈比才為大師,從此,《卡門》成為世界級歌劇之一。音樂作品.早期作品.比才最早的作品,主要是編寫成練習曲的歌曲和鍵盤樂曲,證明瞭他作為作曲家的天賦。 迪恩在比才1854年之前寫的鋼琴作品《無言的浪漫》將他轉向歌劇領域。管絃樂、鋼琴和聲樂作品.比才在創作C大調交響曲之後,便甚少再創作新的純管絃樂作品。在迪恩眼中,他為之努力了八年多的《羅馬交響曲》,與其年輕時創作的早期作品相比遜色不少。迪恩說,這部作品歸功於古諾,其中的段落也讓人想起韋伯和門德爾松。然而,迪恩認為該作品組織不善,而且有過多過於花俏的音樂;他稱之為「失敗」一個關於『將藝術和愛國主義混為一談會招來風險』的可怕鑑戒」。音樂學家認為,比才最好的管絃樂作品有二,分別是12樂章的四手鋼琴曲《兒童遊戲》。根據休·麥克唐納的說法,比才在所有三部作品中都表現出成熟的風格,如果他活得更長,可能會成為未來偉大管絃樂作品的基礎。比才的鋼琴作品並非鋼琴演奏家的演奏曲目,而業餘愛好者若要嘗試演奏這些曲目,通常難度甚高。一個例外是上面所述的《兒童遊戲》鋼琴二重奏組曲;在這裡,比才避開了主導他的獨奏音樂的大師級難度的樂段。其早期的獨奏作品受到肖邦的影響;後來的作品,如《半音階變奏曲》,則更多受李斯特影響。比才創作的歌曲大多於1866-68年間創作。迪恩將這些歌曲的主要弱點定義為缺乏想象力地於每一節不斷重複相同的音樂,以及傾向於使用管絃樂隊的特點,被迪恩斥為「一部拙劣的作品,僅僅說明瞭比才不適合創作宗教音樂」。戲劇作品.比才早期的單幕歌劇《奇蹟醫生》證明瞭他是一個極具天賦的歌劇作曲家。根據迪恩的說法,其音樂包括“許多歡快的戲仿、配樂和喜劇特徵”。紐曼在他的許多早期作品中看到了比才後來成功的作品的特點:“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發現只有在具戲劇性觸感和天賦的音樂家才能實現的其中的一些裝點潤色。”然而,在《卡門》之前,比才本質上並不是在音樂劇界的創新作曲家。他的大部分歌劇都是模仿多尼采蒂、羅西尼、柏遼茲、古諾和托馬斯等人建立的義大利和法國傳統歌劇所創作的。麥克唐納認為,從技術層面上講,比才超越了他所模仿的歌劇,而且,比才對人聲的感覺可以與莫扎特相媲美。在《唐·普羅科皮奧》中,比才沿用了以歌劇作曲家多尼采蒂的《堂·帕斯誇萊》為代表的義大利傳統歌劇技巧,而《唐·普羅科皮奧》也非常的相似《堂·帕斯誇萊》。然而,這些歌劇技巧穿插著比才清晰的原始風格。在他的生涯中第一部公開的歌劇《採珠者》中,其乏味的歌詞和沉悶的情節拖累了比才的作曲表現。儘管如此,在迪恩看來,比才的音樂有時會“遠遠超過當代法國歌劇的水平”。它的許多原創花樣包括引入由兩個法國號在大提琴背景下演奏的抒情短歌《"Comme autrefois dans la nuit sombre"》,用分析者的話來說,這種效果“在記憶中產生共鳴,就像在遙遠的森林中迷失的號角”。雖然《採珠者》的音樂大氣且深刻地喚起了歌劇的東方背景,但在《伯斯的美麗少女》中,比才並沒有嘗試引入蘇格蘭的色彩或情緒, 配樂還是包括了高度富有想象力的元素,例如第三幕色誘場景中的獨立木管樂器和絃樂樂隊。從比才的未完成作品中,麥克唐納強調《圖勒王之杯》預示著比才的風格和對音樂的觸感將於《卡門》達到頂峰並發揮至極緻,並認為如果比才完成了"克拉麗莎·哈洛威"和"格里斯里迪斯",比才死後留下的音樂將會“無限豐富”。當比才遠離公認的法國歌劇音樂慣例時,他遇到了批評性的敵意。在"迪亞米雷"的案例中,人們再次批評他的“瓦格納主義”,因為觀眾難以理解配樂的獨創性;許多人認為比才的音樂自命不凡,單調乏味,缺乏節奏和旋律。相比之下,麥克唐納發現現代人對迪亞米雷的評語是“一件真正迷人的作品,充滿了創意,尤其是半音階的運用。”拉爾夫·洛克在他的《西方音樂史》中讚揚了比才的音樂中非凡的節奏和旋律活力,以及比才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獲得最大戲劇效果的能力。早期擁護卡門的作曲家包括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尤其是瓦格納。瓦格納評論說:“感謝上帝,終於換了一個頭腦裡有想法的人。”該作品的另一位擁護者是弗里德里希·尼采,他聲稱自己熟記卡門於心。 “這是一種不標榜深度的音樂,但它的簡單令人愉悅,如此不受影響和真誠”。人們廣泛同意,《卡門》代表了比才作為音樂戲劇大師的發展和喜劇歌劇流派的頂峰。軼事.比才死後,還留下了一些未完成的作品,當中包括修改了11年的《》。雖然這首交響曲早已寫好,每一樂章都已首演,但比才始終對作品不滿意,並不斷的修改,直至他去世時仍未正式出版。比才死後,他的許多手稿都丟失了。他的作品被他人修改,未經授權的版本也被出版,因此現今很難確定什麼才是是出自比才的手筆。例如《卡門》也被改成大歌劇,將對話換成由吉羅編寫的宣敘調,樂譜也做了其他修改。比才在生時不被音樂界賞識,除了《卡門》和《阿萊城的姑娘》組曲外,他的作品甚少在他死後的幾年上演。 然而,在20世紀時,人們對比才的作品的興趣增加了。《唐·普羅科皮奧》於1906年在蒙特卡洛再次上演;義大利版的《採珠者》於1916年11月13日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上演,由卡魯索擔任男高音,從此成為許多歌劇院的主打歌。1935年在瑞士首次演出,並由托馬斯·比徹姆爵士等人錄製後,C大調交響曲成為了管絃樂的常奏曲目。由溫頓·迪安演出後卻獲得了國際認可。它被譽為真實主義歌劇派的第一部歌劇,強調骯髒和殘酷的主題,藝術反映生活——“不是理想化的生活,而是真實的生活”。音樂評論家哈羅德·勳伯格推測,如果比才活得更久,他可能會徹底改變法國歌劇。事實上,真實主義的歌劇主要由義大利人編寫,尤其是普契尼,據迪恩說,普契尼不斷的發展真實主義的歌劇,“直到它變得陳舊”。#重定向 儘管比才沒有創立學校,迪恩認為他影響了夏布裡埃和拉威爾這些作曲家。迪恩還表示,柴可夫斯基晚期的交響曲,尤其是B小調《悲愴》中,反映了其對比才筆下的悲劇英雄——《阿萊城的姑娘》中的費德里——的迷戀。麥克唐納寫道,比才對音樂界的影響受限於他短暫的生命,以及在直至其逝世五年前其未能成功完成作品和對每份作品缺乏專注。 “無論是因為比才分心,還是因為沒有人要求他寫,或者因為他早逝,其未完成的偉大作品的景象是無限令人沮喪的,但他的代表作的輝煌和個性是不能否認的。這些音樂極大地豐富了法國音樂界中一段富有才華和傑出作曲家的時期。”比才的父親阿道夫於1886年去世。比才的兒子雅克在一段不和諧的戀情後於1922年自殺。比才的長子讓·賴特,一個富有的律師。她成為了著名的巴黎社會女主人和馬塞爾·普魯斯特等人的密友。她對第一任丈夫的音樂遺產沒有興趣,沒有把比才的手稿編進記錄,並將許多手稿作為紀念品贈送予人。她於1926年去世;在她的遺囑中,她設立了一個基金,為了每年頒發喬治·比才獎給一位“在過去五年內創作了傑出作品”的40歲以下的作曲家。該獎項的獲得者包括、、亨利·杜替耶和。註釋. | 624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喬治·比才",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41"
} |
陳荒煤,原名陳光美,筆名瀘生,男,湖北襄陽人,生於上海,中國作家、文藝評論家。生平.陳荒煤於1927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和左翼作家聯盟,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秋到延安,先後在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文學系任教。1949年後,擔任中南軍區文化部部長、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副部長。1953年後,歷任中央電影事業管理局副局長、局長。1963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兼文化部電影局局長;“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撤職。1978年後,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文藝報》副主編、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文化部副部長、文化部顧問兼電影委員會主任等職。主要作品.小說《苦難中的人群》、短篇小說《憂鬱的歌》、《長江上》、《在教學裡唱歌》;報告文學集《劉伯承將軍印象記》、《陳賡將軍印象記》;文學評論集《為創造新英雄人物的典型而努力》、《解放集》、《回顧與探索》、《探索與創新》;散文集《荒野中的地火》、《夢之歌》和《荒煤短篇小說集》等。 | 624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陳荒煤",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43"
} |
大陸漂移學說是解釋大陸和海洋的分佈以及大陸之間存在的構造、地質和物理相似性的假說,認為各大陸是由一個巨大的陸塊漂移、分開而形成的。最初由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後來德國科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1912年加以闡述,中文中“大陸漂移說”、“大陸漂移假說”均指同一概念。這個大膽的學說一直被學界忽視,直至1960年代海洋擴張說出現,令大陸飄移說得以發展,後來更闡述為板塊構造理論。大陸漂移的想法已經被板塊構造理論納入,解釋大陸如何移動。而大陸漂移學說也是學術界上少數成功由邊緣科學學說翻身成為主流理論的例子。主要內容為遠古時代的地球只有一塊“泛古陸”或稱盤古大陸的龐大陸地,被稱為“泛大洋”的水域包圍,大約於2億年以前“泛大陸”開始破裂,到距今約二、三百萬年以前,漂移的大陸形成現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值得一提的是大陸漂移學說與板塊構造學說有些根本的不同,前者假設推動力是潮汐,後者假想推動力是由於地幔出現對流,拖動板塊。但在魏格納1929年第四版的《大陸和海洋的形成》中,他已經接受了地幔對流提供動力的思想。由來.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在他的地理百科全書中提及美洲是「因地震與潮汐而從歐洲及非洲分裂開去」及「如果有人拿出世界地圖,然後仔細觀測三大洲的海岸線,就會發現分裂的痕跡」。爭論紛紛.來自南非的地質學家和英國的都支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的假說。到了1950年代,大陸飄移學說仍然得不到普遍接受。在1960年代前,終於出現轉機。、和哈利·哈蒙德·赫斯得出一份地質研究報告,這就是海底擴張學說,得出實在的地質證據,解釋了三大洲為何分裂,令大陸漂移學說更具說服力。理論.首先,假設地球內部是玄武岩質,而地表則是花崗巖質,而大陸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一樣,浮在融熔狀的玄武岩上。大陸因為潮汐的推動而移動分離。發展.此學說在韋格納因北極考察中,遭遇暴風雪而喪生之後就沉寂一時,到了六十年代,海底擴張學說中的地質報告證明瞭大西洋正在擴張,而三大洲就漸漸分離,令學界重新研究大陸漂移學說,後來更有人提出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亦是現今地質學根基。 | 624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大陸漂移學說",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48"
} |
物質具有科學上和哲學上的雙重含義,儘管哲學對物質的解釋早於科學,一般均以科學含義解釋。在經典物理學和化學中,物質是任何有質量且透過體積來佔據空間,而由原子及分子依某規則或形式組合的物體。根據狹義相對論中的質能等價,物質不滅、物質與能量可互換、質能不滅,是解釋物質變化的重要規律。根據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時間與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既沒有脫離物質的時空,也沒有脫離時空的物質。科學上的“物質”.物質是一個科學上沒有明確定義的詞,一般是指靜止質量不為零的東西。物質也常用來泛稱所有組成可觀測物體的成分。物質的物理定義通常是:由夸克和輕子組成的物體,光子、玻色子在物理定義中通常不被認為是物質。所有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物體都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是由互相作用的次原子粒子所組成,其中包括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以及許多電子組成的電子雲一般而言科學上會把上述的複合粒子視為物質,因為他們具有靜止質量及體積。相對的,像光子等無質量粒子一般不視為物質。不過不是所有具有靜止質量的粒子都有古典定義下的體積,像夸克及輕子等粒子一般會視為質點,不具有大小及體積。而夸克和輕子之間的互動作用才使得質子和中子有所謂的體積,也使得一般物體有體積。物質常見的物質狀態有四種:固體、液體、氣體及等離子體。不過實驗技術的進步產生了許多新的物質狀態,像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及費米子凝聚態。對於基本粒子的研究也產生了新的物質狀態,像是夸克-膠子漿。在自然科學的歷史中,許多人都在研究物質的確切性質,物質是由許多離散元件組合而成的概念,即所謂的「物質粒子論」,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及德謨克利特提出。愛因斯坦證明所有物質都可以視為能量卻不會改變。哲學上的“物質”.哲學上,物質被用於指與精神相對的東西,在定義最廣的情況下,哲學上的物質包括了粒子、光、聲、波、場、力、能量、時空等。 | 624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物質",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49"
} |
《卡勒瓦拉》收集了大量的民歌,編成一部完整的史詩。在1835年初版,1849年出版了最後定本,包括五十支歌曲,二萬二千七百九十五行詩句。《卡勒瓦拉》是芬蘭語文學中意義最重大的著作。《卡勒瓦拉》被認為鼓舞了民族主義,並最終於1917年從俄羅斯的統治之下獨立。卡勒瓦拉名字的意義是“卡勒瓦的國家”。故事.《卡勒瓦拉》從傳統的芬蘭創世神話開始,講述了大地、天空、動植物等是怎樣形成的。創世、治病、搏鬥和內部的故事講敘是透過主人公歌唱他們的功績或願望來實現的。故事中的很多部分包括人物透過搜尋或請求歌詞來獲得某個如造船或鐵匠的能力。除了施法魔咒和歌唱之外,也還有很多講述慾望、浪漫、綁架和誘惑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經常必須完成一些不可思議或不可能實現的任務,而在失敗之後他們卻要遭遇悲劇和恥辱。整個史詩中的一個關鍵物品是三寶磨。很多事蹟及其後果都是由三寶磨本身或人物與三寶磨的互動造成的。三寶磨被描敘為一個給其擁有者帶來巨大財富和運氣的魔幻法寶或器皿。但其確切的特性至今還在爭論。《卡勒瓦拉》同其它文化中的神話和民謠相比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庫勒沃角色及其故事跟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有點相像。處女瑪麗雅達跟基督教中的處女瑪利亞相似處也非常驚人。在最後一首詩歌中瑪麗雅達的兒子的到來標誌著維納莫寧對卡勒瓦拉統治的結束,這跟基督教的到來標誌著異教在芬蘭及在歐洲大範圍內的結束也非常相似。故事梗概.第一段維納莫寧的故事.第一至二部詩篇:史詩透過歌唱家的導引開始。世界是由一個鴨蛋打碎後的碎片而形成。女神伊爾瑪達爾生下了第一個人類維納莫寧。維納莫寧給荒蕪的世界帶來了樹木和生命。第三至五部詩篇:維納莫寧遇到了嫉妒心強的尤卡海寧,他們倆進行了決鬥。尤卡海寧在決鬥中失敗,他拉著他妹妹愛諾的手,讓她嫁給維納莫寧來換取他的生命。愛諾對要嫁給年老的維納莫寧這樁婚姻不滿,於是不久後投水自盡。第六至十部詩篇:維納莫寧於是啟程去波赫尤拉向北國的少女求婚。尤卡海寧又襲擊維納莫寧。維納莫寧在海上漂流了數天之後騎在老鷹上到達波赫尤拉。他跟婁希達成協議去讓伊爾瑪利寧鍛造三寶磨。伊爾瑪利寧拒絕去波赫尤拉,但是維納莫寧強迫他去。最後三寶磨鍛造成功。伊爾瑪利寧也沒有得到新娘而返回。第一段勒明蓋寧的故事.第十一至十五部詩篇:勒明蓋寧啟程去薩里尋找新娘。他和少女吉里基互訂終生。她以為勒明蓋寧毀約就收回自己的誓言,勒明蓋寧也收回他的誓言。於是他決定去向北方的少女求婚。他母親試圖通情達理地說服他不要去,但是勒明蓋寧沒有理會她的警告。他發誓如果他深陷危境的話,他的頭梳就會開始流血。經過長途跋涉到達北國之後,他向婁希請求把她女兒嫁給他。婁希給他派遣了任務。當他在多訥拉“亡靈之河”上嘗試捕獵在河上的天鵝時,他被激怒了的北國牧人刺殺身亡而摔入亡靈之河。此時他母親在家裡發現勒明蓋寧留在家裡的梳子在流血。回想起她兒子說過的話,她決定去尋找兒子。她用伊爾瑪利寧給她的耙子把勒明蓋寧散佈在河裡軀幹各部位撈起並重新拼起。蜜蜂也給她帶來了必要的藥材成分使他復活。第二段維納莫寧的故事.第十六至十八部詩篇:維納莫寧想建造一艘船再次前往波赫尤拉去尋找新娘。他造訪了多訥拉,並淪為囚犯。維納莫寧透過施行他的魔咒才得以逃脫,他並警告正在多訥拉的他的同族有關當地的危險。之後他尋找安德洛·維布寧收集一些魔咒。然而維納莫寧卻被吞掉了。他對安德洛·維布寧施以酷刑後得到魔咒並得以逃脫。他的船隻終於造好了,並開船前往波赫尤拉。當伊爾瑪利寧聽到這事後,他也決定去波赫尤拉向北國少女求婚。北國少女最終選擇了伊爾瑪利寧。伊爾瑪利寧的婚禮.第十九至二十五部詩篇:為了得到北國少女的芳心,伊爾瑪利寧被安排去執行各種危險和不可思議的任務。在北國少女少許幫助下他完成了這些任務。大家為準備婚禮張羅著,釀造啤酒,宰殺牲畜和發出請帖。但是沒有向勒明蓋寧發出請帖。婚禮開始了,大家都非常高興。維納莫寧歌唱和讚美波赫尤拉的人民。新娘和新郎為婚姻中的角色準備著。新婚夫婦到達家裡並受到酒食款待。第二段勒明蓋寧的故事.第二十六至三十部詩篇:勒明蓋寧對沒有收到婚禮邀請感到氣憤,並立即啟程前往波赫尤拉。到達後,他被要求接受同北國主人的決鬥,他贏得了決鬥。然而,一支軍隊卻像變戲法一般出現向勒明蓋寧報復。勒明蓋寧逃回他母親的住處,她建議勒明蓋寧前往薩里去避難。他回來後發現他的房子被燒為灰燼。他和他的同伴蒂耶拉決意駕船前往波赫尤拉復仇去,但是婁希使用巫術變化了一個“霜”使海面結冰並凍結了他們的船隻,勒明蓋寧面對“霜”的人型化身講述了他的來歷和目的,遂說退了“霜”對他們一行敵意和攻擊,這才使勒明蓋寧返回家裡。回家後和母親重逢時他發誓要建一幢比以前燒掉的那幢更大的房子。庫勒沃的故事.第三十一至三十六部詩篇:溫塔莫把他兄弟卡勒沃的家族全部殺掉,只剩下卡勒沃已懷孕的妻子,她後來生下了庫勒沃。溫塔莫視庫勒沃為眼中釘和威脅,甚至幾次試圖殺害他。企圖不成就把他賣給伊爾瑪利寧作為奴隸。伊爾瑪利寧的妻子總是刁難欺凌庫勒沃。於是他設計讓她被一群狼和熊咬死。在交完稅返回家的路上他跟一位少女調情,可是發覺她是他的妹妹。少女自盡身亡,庫勒沃沮喪地回到家裡。他決定向溫塔莫發洩憎恨,並出發去尋找他。他向溫塔莫及他的家族發起戰爭並把他們斬淨殺絕。然而當他回到家時,發現自己的莊園荒蕪了。他感到懊悔和難過,於是他選擇在勾引他妹妹的地方自盡。第二段伊爾瑪利寧的故事.第三十七至三十八部詩篇:對喪妻後感到悲痛,伊爾瑪利寧用金銀鍛造出一個新娘,但他覺得她冰冷,於是將她拋棄。他又啟程前往波赫尤拉且綁架了婁希的女兒。她感到非常憤怒並對他惡語相向,於是他施法魔咒把她變成一隻小鳥。他回到卡勒瓦拉,並告訴維納莫寧三寶磨給波赫尤拉的人們帶來了繁榮和財富。掠奪三寶磨.第三十九至四十四部詩篇:維納莫寧、伊爾瑪利寧和勒明蓋寧駕船前往波赫尤拉去要回三寶磨。在路上他們獵殺了一隻巨大的狗魚,並用它的頜骨製作了第一把康特勒琴。英雄們抵達波赫尤拉並要求分享三寶磨所帶來的財富的一部分,否則的話他們將用武力帶走三寶磨。婁希召集軍隊來反抗,然而維納莫寧用他的音樂讓波赫尤拉的人們昏沉欲睡。他們從石洞裡帶走三寶磨,並啟程回家。婁希又施法變出一隻軍隊,並親自變身為一隻老鷹來保護三寶磨。在爭奪中三寶磨沉入海底並被摧毀。婁希對卡勒瓦拉的報復.第四十五至四十九部詩篇:對三寶磨的搶走感到極其憤怒,婁希給卡勒瓦拉的人們帶去了瘟疫,並派了一隻大熊去咬殺了他們的牲畜。她把太陽和月亮藏了起來並從卡勒瓦拉偷走了火種。維納莫寧治癒了所有的疾病,並同伊爾瑪利寧一道恢復了火種。維納莫寧強迫婁希把太陽和月亮放回天空。瑪麗雅達的故事.第五十部詩篇:年輕害羞的處女瑪麗雅達在放牧時吃下了一粒越橘後就懷孕了。她生下了一個兒子。維納莫寧命令要殺死這個男孩,但是男孩開始說話並責備維納莫寧做出了錯誤判斷。這個男孩於是被洗禮為卡累利阿的國王。維納莫寧揚帆離開,只給後世留下了他的詩篇和康特勒琴。整篇史詩就此結束,歌唱者唱出告別的歌詞並感謝他們的聽眾。 | 625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卡勒瓦拉",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50"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列表收錄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與之建立、中止和恢復外交關係的主權國家。截至2023年3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已與182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總計有179個聯合國會員國以及巴勒斯坦國、庫克群島、紐埃3個非聯合國會員國。基於一箇中國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與任何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建交。在所有的聯合國會員國當中,只有不丹既沒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也沒有與中華民國建交。但不丹始終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不承認中華民國。亞洲.南亞.南亞國家中,目前只有不丹尚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不丹亦沒有與中華民國建交。非洲.非洲國家中,目前僅有史瓦濟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外交關係。歐洲.歐洲國家中,目前僅有梵蒂岡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美洲.北美洲.中美洲國家瓜地馬拉、貝里斯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海地、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目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外交關係。南美洲.南美洲國家中,目前只有巴拉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外交關係。大洋洲.大洋洲的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吐瓦魯目前沒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曾經斷交而後復交的國家.除印尼、迦納和蒲隆地外,其餘國家在斷交期間皆與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處於斷交狀態的國家.以下幾個國家在以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但後來轉而與中華民國建交。因一箇中國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這些國家斷交。目前這些國家皆與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從未建交的國家或主權實體.以下這些國家在獨立之後只與中華民國建交,並至今未曾中斷雙邊關係。但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綜合國力上升,加上這些國家幾乎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經貿往來,為今後兩岸外交關係的角力增添了不確定的因素。已經消失的建交國.共8個,這些國家均為冷戰時期的共產主義國家及第三世界國家。 | 626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列表",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62"
} |
奧地利共和國,是一個位於中歐的內陸國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主權國家。奧地利與多國接壤,東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義大利和斯洛維尼亞,西面是列支敦斯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國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約900萬。國土面積,同時由於阿爾卑斯山的存在,奧地利成為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議會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於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均屬於德語區,在歷史上是日耳曼民族的文化發源地之一,其首都維也納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帝都,也是統治中歐1300餘年有緊密的關聯。名稱.奧地利的德文名稱"Österreich"源自古高地德語"Ostarrîchi",即是“東方的邊藩”,首見於996年一個記錄。該名可能是中世紀拉丁語同義詞"Marchia orientalis"在當地(巴伐利亞)德語方言的轉譯。另一個可能是該名源自一座山的當地稱呼,斯洛維尼亞語“Ostravica”(意即“尖峰”),因為山脈兩面都十分陡峭。奧地利的中文譯名就是由德文名稱音譯過來。奧地利的拉丁名稱"Austria"由德語名稱轉譯而來,首見於12世紀。當時奧地利地區(僅上下奧地利)屬於巴伐利亞的最東端。歷史.根據考古發現,奧地利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羅馬以前,有多個凱爾特人的部落在此地區活動。其後羅馬帝國佔領了凱爾特王國諾裡庫姆並設立為行省。羅馬帝國衰落後奧地利曾先後被匈人、倫巴第人、東哥德人、巴伐利亞人和法蘭克人佔據。一支斯拉夫部落向阿爾卑斯地區遷移,佔據了現今奧地利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建立了卡蘭塔尼亞王國。公元788年查理曼征服了該地區,鼓勵拓殖,並引進了基督教。查理曼之後,法蘭克帝國分裂,奧地利地區成為獨立的東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當時該地區被稱為“"marchia Orientalis"”管理。976年被封予巴本堡王朝的利奧波德,作為對抗南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前線基地。奧地利這個名字最早見諸記錄是在996年,當時寫作"Ostarrîchi",亦即“東方邊疆領”的古德語翻譯。1156年的小特權將奧地利升格為公國;1192年巴本堡王朝又獲得了施蒂利亞公國。1246年奧地利的腓特烈二世在萊塔河戰役中戰死後,巴本堡王朝絕嗣,奧地利遂落入波希米亞的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之手。但1278年在邊疆領之戰中奧託卡二世敗於德意志的魯道夫一世,從此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止,奧地利一直受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哈布斯堡家族在14、15世紀積極擴張領土。1526年奧地利取得了波希米亞和鄂圖曼帝國未有佔領的匈牙利,兩大帝國之間的摩擦日益增多。1683年9月12日的維也納之戰中奧地利聯合來自波蘭的援軍將圍困維也納兩個月之久的鄂圖曼帝國軍隊擊敗。這場戰役阻止了鄂圖曼帝國向歐洲中西部擴張的行動,並維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歐的霸權;隨後的一連串軍事行動,導致1699年卡爾洛夫奇條約的簽訂,奧地利獲取匈牙利全境。從此至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覆亡之前,哈布斯堡家族便等同神聖羅馬帝國。隨著普魯士的崛起,奧地利開始了與普魯士之間長期的爭奪德意志地區霸權的鬥爭。同時奧地利也先後夥同普魯士及俄羅斯兩次參與瓜分波蘭。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而在此兩年前,弗蘭茨一世合併。1938年,納粹德國實現了德奧合併,奧地利到二戰結束前的7年都受其統治。納粹德國於1945年戰敗後,奧地利進入盟軍統治時期,直到1955年奧地利國家條約簽訂為止。在奧地利宣佈成為永久中立國之後,佔領奧地利的各同盟國軍隊陸續撤離,奧地利最終獲得獨立並成為今天的奧地利第二共和國後,奧地利逐漸參與歐洲一體化程序,並於1995年加入歐盟,又於1999年加入歐元區。政治.總統是奧地利的國家元首,由每6年一次的全民選舉直接選出。總統負責提名總理,總理通常是議會中最大黨派的領袖。奧地利國會由兩院組成,分別是由64名州代表構成的聯邦院。國民院負責制定法律,主持新政府的就職儀式,透過不信任表決罷免聯邦政府及其成員。聯邦院則代表各州的利益,有權將國民院透過的法案駁回,但如果國民院堅持原法案,聯邦院則無權再次否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和中間偏右人民黨長期組成大聯合政府,這與其他歐洲國家的聯合政府相比極為少見。在社會民主黨作為議會第一大黨及佔有總理職位30年之後,1999年大選,右翼民粹主義的自由黨成為第二大黨,因此人民黨結束與社民黨多年的大聯合政府關係,與自由黨合作組成右翼聯盟。這在奧地利國內外都引起強烈反應。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浪潮;歐盟就對新的右翼政府採取政治制裁措施,奧地利外交陷入孤立。當自由黨被認為不會對奧地利的民主構成威脅,9月歐盟取消了制裁,國內政局和對外關係逐步恢復正常。2002年9月,由於執政兩黨在關於政策和領導權的爭執加劇,人民黨總理沃爾夫岡·許塞爾宣佈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在當年11月的選舉中人民黨的地位獲得鞏固,取得79席和42.3%選票,取回第一大黨地位,而自由黨得票率大幅下降,議席大減至18席,只得到10.1%的選票。在2006年10月1日的大選中,社民黨以微弱優勢獲勝,重新獲得了對政府的主導權並最終與人民黨再次組成“大聯合政府”。2008年人民黨因為預算爭議,宣佈退出持續一年半的大聯合政府,奧地利於當年9月28日提前舉行國民議會選舉。雖然在選舉中社民黨和人民黨的得票率皆創歷來新低,社民黨大幅度下降至不足30%並失去了11個議席,但仍以約3.3個百分點的優勢超過了人民黨的得票率。在經過艱苦談判之後,最終兩黨於當年12月2日達成妥協並重新組建大聯合政府,維爾納·法伊曼成為新任總理。在2013年9月29日的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中,社民黨和人民黨的得票率自2008年選舉以來繼續創新低,分別祗得到了26.8%和24.0%的選票,在總得票勉強超過半數議席之後得以繼續聯合執政,成為奧地利第二共和國史上得票優勢最微弱的聯合政府。歷史遺留問題,歐洲經濟危機帶來的對歐洲一體化的不信任感,東歐劇變及歐盟東擴後大量東歐移民帶來的社會和治安問題等是進入21世紀以來奧地利選民趨嚮保守及極右黨派在選舉中不斷擴大勢力的根本原因,而右翼的奧地利自由黨更是2013年選舉中的最大贏家,其21%的得票率與議會傳統的兩大黨派之一人民黨的得票率已經相差無幾。此外,由旅加拿大的奧地利富翁Frank Stronach組建的對歐盟及歐元持抵制態度、但持自由主義的施特羅那赫團隊,在成立剛滿一年之後就獲得了5.7%的支援率並在大選中一舉拿下了10個議會席位,也可以說明當前的經濟及政治背景下奧地利選民的消極保守態度。在2017年10月15日舉行的奧地利議會選舉中,奧地利人民黨取得國民議會183個議席中的62席,上屆選舉第一大黨奧地利社會民主黨則取得52席居次位,奧地利自由黨取得51席。奧地利人民黨第一次進入議會,排在第五位,擁有8個席位。上屆取得24個席位的綠黨則未能跨越4%的門檻,沒有得到席位。人民黨領導人庫爾茨隨後與自由黨組建聯合政府,庫爾茨成為奧地利最年輕的總理。但僅兩年便因自由黨與俄羅斯的醜聞,聯合政府解散,庫爾茨亦因不信任動議而短暫下臺。同年大選,人民黨成為第一大黨,隨後與綠黨組成聯合政府。行政區劃.奧地利由9個聯邦州和市鎮(--地理.奧地利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地勢西高東低,阿爾卑斯山貫穿奧地利的西部和南部,這使得奧地利成為著名的冬季運動勝地。山地佔國土面積的70%。山脈南北兩側是石灰岩帶,中央是結晶巖帶。最高峰為大格洛克納山,海拔3798米。東北部是維也納盆地,東南部和北部為丘陵地型及高原。多瑙河流經東北部,在境內長350公里。南部有穆爾河和德拉瓦河,西部則有因河和薩爾察赫河等。奧地利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過渡區內,氣候溫和,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奧地利的森林覆蓋率約為46.7%。首都為座落於多瑙河邊的維也納。其它主要城市包括薩爾茨堡、因斯布魯克、格拉茨和林茨等。總面積約83879平方公里。經濟.奧地利的市場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準較高。同時奧地利的工農業都比較發達。工業主要有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電器、紡織、木材加工、水力發電等;畜牧業以養牛、豬為主。農作物有馬鈴薯、甜菜、小麥、玉米等。奧地利的經濟與其它歐盟國家聯絡緊密,特別是與德國。加入歐盟使奧地利直接進入統一的歐盟市場,由此帶來了更多的外資。2006年奧地利的GDP增長率為3.3%。人口.奧地利有92%的人口稱自己的族系為奧地利人之交匯處,奧地利人主要由屬於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亞人、法蘭克人結合而成,並吸收有馬扎兒人、匈奴人、斯拉夫人以及羅馬化的土著居民的成分。他們雖與德意志人在族源和語言上有不少近似的地方,但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形成過程。超過74%的奧地利人信奉基督宗教,,59.9%為羅馬天主教,6%為正教會,3.5%為新教路德宗,4%為其他新教。其他宗教包括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等。猶太人曾大量居住在奧地利,1930年時猶太人數量超過十萬,但後來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數量劇減。1900年全國人口只有大約6,003,845人,之後全國人口逐漸回升,據2017年3月14日全國人口統計奧地利共有8,598,375人。語言.奧地利的官方語言是德語,口語使用上德語的多種方言,與書面語差別較大。奧地利的德語標準與德國使用的德語標準也有一些區別。教育.1774年,奧地利當時還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女大公爵瑪麗亞·特蕾西亞開先河為當時的奧地利訂定教育制度的基礎。奧地利的教育體制由聯邦政府控制,對6-15歲的兒童實行9年義務教育,其教育體制大體上可以分為4個部分,亦即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學前教育.大部分滿3歲的兒童會進入幼稚園學習,但非強迫性。初等教育.迄兒童滿6歲時 接受為期4年的教育。期間,學齡兒童的學費、書費和上學交通費用由國家負擔。可就讀的學校除了一般國家設立的學校之外,在特定條件下尚可前往當地的私立學校就讀,甚至在家中學習。中等教育.繼國民小學後,學童約10歲,可以選擇進入普通中學。高等教育.奧地利的高等院校主要分兩種,分別為大學。工學碩士至今仍然使用Diplom-Ingenieur的傳統名稱。奧地利公立大學採分工制,各校水準平均,學生是以希望修習科目及交通便利與否作為選校依據。與私立院校相比,公立大學文憑極受重視。私立大學,前三所由奧地利機構成立的以外,後兩校僅在美製工商管理碩士等企業管理系所受到重視。文化.奧地利產生過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例如海頓、莫扎特、舒伯特、布魯克納、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馬勒、荀貝克、維博恩、博格等。其他著名的奧地利人包括物理學家玻爾茲曼、薛定諤,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天文學家喬治範派爾巴赫和畫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等。觀光.觀光業是奧地利經濟的重要產業,佔奧地利GDP總量的約9%。奧地利的遊客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峰值是二月和七月至八月。2007年,奧地利是世界國際旅遊收入排名第八位的國家,達189億美元。在世界入境遊客數排名中,奧地利排名第12位,達2080萬人。除了薩爾茨堡、維也納等城市之外,阿爾卑斯山的山地景觀也是奧地利重要的旅遊資源。奧地利主要國際遊客如下:體育.由於奧地利為多山的地形,所以高山滑雪是一項突出的運動。足球是奧地利的第一運動,國內的足球聯賽亦是奧地利最受歡迎的體育聯盟,維也納快速隊和奧地利維也納足球俱樂部是國內最為成功的兩隻球會,亦多次參與歐洲冠軍聯賽。奧地利的職業運動,除了足球還有奧地利冰球聯賽和奧地利籃球聯賽。外交.中奧關係.在清朝舊譯名為奧斯馬加清朝又與奧斯馬加簽訂了《辛丑條約》。馬來西亞.奧地利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維也納設有大使館。馬來西亞是奧地利在東南亞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在2003年,奧地利出口至馬來西亞的產品有機械、電子元件和醫療藥品下降了10.8%,總貿易額為8260萬。馬來西亞主要進口至奧地利的產品為,即電子和電氣產品,尤其是半導體,減半至2億3640萬。在吉隆坡,奧地利貿易辦公室為奧地利和馬來西亞公司提供支援,以幫助他們建立新的夥伴關係。奧地利總統海因茨·菲舍爾於2010年11月7日至9日對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時,訪問了吉隆坡和馬六甲市。 | 627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奧地利",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70"
} |
北京官話,又稱北平官話,是中國北方的官話方言。它有四個聲調:陰平;古清入聲分別派入這四個聲調,但入上聲的字較東北官話少很多。歷史.北京原有元大都語音,明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南京北調40萬人入北京,使得北京方音與《中原音韻》、《洪武正韻》混合,舊北平話逐漸演變形成了北京話。1728年,雍正設“正音書館”,以北京官話為準,以後北京官話逐漸與南京官話分庭抗禮,成為中國官場的標準語。有人也稱之為北方官話,和被稱為南方官話的南京官話相對應。1913年,出現基於華中韻白的老國音與基於華北北京京白的新國音,經歷「京國之爭」,北京官話成為現代漢語標準語的藍本。劃分與特徵.北京官話共分兩片,其中京承片又可再分成兩小片:此外,若從創制源頭來講,現代標準漢語均以北京官話為底。 | 628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北京官話",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283"
} |
L, l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12個字母。L閃族語Lamed,表示音值/l/,與希臘語字母Lambda Λ是一樣l的,與伊特魯里亞語和拉丁語字母相同 。在L.考書中,它也可以拼作el或ell。l字母L的含意.在Minecraft potpvp中,“L”常被用於勝利者嘲諷失敗者。參看.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 631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L",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315"
} |
zh:鈇;鈇=>zh-tw:鈇;鈇=>zh-hk:鈇;鈇=>zh-mo:鈇鐽,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為,原子序數為110。鐽是一種放射性極強的超重元素及錒系後元素,所有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很短,非常不穩定,其最重也最長壽的同位素為281Ds,半衰期約為11秒。鐽是10族中最重的元素,但由於沒有足夠穩定的同位素,因此目前未能透過化學實驗來驗證鐽的性質是否符合元素週期律。有證據顯示存在著另一個更長壽的同核異構體281mDs,其半衰期為3.71分鐘。德國達姆施塔特重離子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1994年首次合成出鐽元素,並以發現地達姆施塔特命名此元素。歷史.發現.鐽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元素,由德國達姆施塔特重離子研究所的等人於1994年11月9日,線上性加速器內利用鎳-62和鎳-64轟擊鉛-208而合成的。製成的同位素有鐽-269和鐽-271,其中鐽-271比較穩定。formula_1formula_2命名.根據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鐽的舊稱是"Ununnilium",源自110的拉丁文寫法。2003年8月16日,IUPAC正式將其命名為"Darmstadtium",以紀念發現這元素的重離子研究所所在地達姆施塔特。2003年12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無機化學名片語和放射化學名片語及有關專家,討論了110號元素的中文名稱的定名問題,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審定名稱為“鐽”。其定名使用的漢字已徵得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同意,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批准予以公佈使用。同位素與核特性.目前已知的鐽同位素共有11個,質量數分別為267、269-271、273、275-277和279-281,還有三個已知的亞穩態,鐽-270m、鐽-271m和鐽-281m。鐽的同位素全部都具有極高的放射性,半衰期極短,非常不穩定,且較重的同位素大多比較輕的同位素來的穩定,其中最長壽的同位素為鐽-281,半衰期約12.7秒,也是目前發現最重的鐽同位素。其餘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在1秒以下,大部分半衰期在1微秒至70毫秒之間。大多數鐽同位素主要發生α衰變,有些則會進行自發裂變。化學屬性.推算的化學屬性.氧化態.鐽預計將是6d系的第8個過渡金屬,是元素週期表中10族最重的成員,位於鎳、鈀和鉑的下面。鉑的最高氧化態為+6,但鎳和鈀則具有穩定的+4和+2態。因此鐽的氧化態預計將會是+6、+4和+2。化學特性.鐽的同族元素從上到下高價態越來越穩定,因此鐽可能會形成穩定的六氟化物DsF6以及DsF5和DsF4和三氧化物DsO3。鹵素應該能夠與鐽形成四鹵化物,DsCl4、DsBr4和DsI4。和其他10族元素一樣,鐽預計可以有較高的硬度和催化性。 | 633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鐽",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333"
} |
克勞德·艾爾伍德·夏農,美國數學家、電子工程師和密碼學家,被譽為資訊理論的創始人。夏農是密西根大學學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1948年,夏農發表了劃時代的論文——《》,奠定了現代資訊理論的基礎。不僅如此,夏農還被認為是數字計算機理論和數位電路設計理論的創始人。1937年,21歲的夏農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研究生,他在其碩士論文中提出,將布林代數應用於電子領域,能夠構建並解決任何邏輯和數值關係,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具水平的碩士論文之一。二戰期間,夏農為軍事領域的密碼分析——密碼破譯和保密通訊——做出了很大貢獻。生平.夏農出生於密歇根州佩託斯基 。父親克勞德是德國移民的女兒,職業是語言學教師,曾長期擔任密歇根州蓋洛德高中的校長。夏農人生的前16年都是在蓋洛德度過,他在那兒接受了公立學校教育,並於1932年從蓋洛德高中畢業。夏農對機械和電氣電子錶現出了極大愛好。他最優秀的學科就是科學和數學,並在家中製作了模型飛機、無線電控制的模型船和一個可與半英里內的朋友家聯絡的無線電報系統。大一點的時候,他做過西聯匯款的投遞員。布林理論和二戰前研究.1932夏農進入密歇根大學學習,在大學的一門課程中接觸到了喬治·布林的理論。1936年大學畢業時,夏農獲得了兩個學士學位:電子工程學士和數學學士。不久,夏農進入麻省理工學院開始研究生學習,參與了萬尼瓦爾·布什的微分分析機的相關工作。微分分析機是一種模擬計算機,是現代電腦的鼻祖。在研究微分分析機的自組織電路時,夏農發現引入布林理論的概念會帶有很大的好處。在1937年碩士論文的基礎上,夏農在1938年發行的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上發表了著名論文“A Symbolic Analysis of Relay and Switching Circuits”。由於這篇論文,夏農於1940年被授予美國Alfred Noble協會美國工程師獎。哈佛大學的哈沃德·加德納稱夏農的碩士論文“可能是本世紀最重要、最著名的碩士學位論文”。在這篇論文中,夏農證明了布林代數和二進位制算術可以簡化當時在電話交換系統中廣泛應用的機電繼電器的設計。然後,夏農擴充套件了這個概念,證明了基於機電繼電器的電路能用於模擬和解決布林代數問題。用電子開關模擬布林邏輯運算是現代電子計算機的基本思路,夏農的工作成為數位電路設計的理論基石,完全取代了之前盛行的ad hoc方法。Vannevar Bush建議夏農將類似的數學方法應用於孟德爾遺傳學,夏農接受了這個建議,寫出了An Algebra for Theoretical Genetics。憑此論文,夏農於1940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40年,夏農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在那裡夏農有很多機會與當時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和數學家交流,比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赫爾曼·外爾和約翰·馮·諾伊曼,現代資訊理論的思想逐漸在他腦海中成型。二戰期間的研究.二戰期間,夏農加入貝爾實驗室,研究火力控制系統和密碼學,相關課題直屬國防研究委員會領導。在貝爾實驗室,夏農遇到了擔任數值分析員的Betty。兩人於1949年結婚。1943年,夏農有機會和英國數學家和密碼學家艾倫·圖靈合作。圖靈被派到華盛頓和美國海軍交流破譯德國的北大西洋潛艇艦隊密碼的成果,並在貝爾實驗室待了一段時間。夏農和圖靈在一個自助餐廳見面。圖靈向夏農介紹了現在被稱為“通用圖靈機”的概念。夏農對此很感興趣,因為圖靈機的概念和夏農自己的很多想法相吻合。1945年,戰爭進入尾聲,國防研究委員會NDRC的使命即將結束。在正式解散之間,NDRC決定將重要研究成果整理成冊,其中有一篇論文“火力控制系統的資料平滑和資料預測”是夏農和、亨德里克·韋德·波德一起寫的,它的思路和“通訊系統中將訊號和噪聲相分離”是類似的,也就是說,夏農在火力控制系統研究中已經發現了後來成為資訊理論的基本概念和框架體系。戰時夏農在密碼學領域的研究與通訊領域的關係更加密切。1945年,夏農向貝爾實驗室提交了一份備忘錄,題目是“密碼學的一個數學理論”,之後在1949年以“保密系統的通訊理論”的標題在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正式發表,包含了很多在“通訊的一個數學理論”出現的概念和數學公式。夏農說,戰時對通訊理論和密碼學的研究使他認識到“兩者密不可分”。還是在貝爾實驗室,夏農證明了一次性金鑰是無法被破譯的。夏農同時證明了一個無法被破譯的密碼系統的金鑰必須有以下特徵:完全隨機;不能重複使用;保密;和明文一樣長。戰後的貢獻.1948年,劃時代的“通訊的一個數學理論”分成兩部分,在7月和10月的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發表。文章系統論述了資訊的定義,怎樣數量化資訊,怎樣更好地對資訊進行編碼。在這些研究中,機率理論是夏農使用的重要工具。夏農同時提出了資訊熵的概念,用於衡量訊息的不確定性。1949年,夏農和沃倫·韋弗合著了“通訊的數學理論”,包含了夏農1948年的論文“通訊的一個數學理論”和韋弗為非專業人士寫的介紹通訊理論的內容。韋弗指出,在資訊理論中"information"這個詞不是指“你說了什麼”,而是指“你能夠說什麼”,也就是說,資訊表示人們可有多少選擇。之後,約翰·羅賓森·皮爾斯在“Symbols, Signals, and Noise”這本書中也對夏農的概念作了通俗的介紹。1951年,夏農寫了"Prediction and Entropy of Printed English",說明資訊基礎理論能夠應用於自然語言和計算機語言,計算了英語這門語言的熵,從而為從統計的角度分析語言打下了基礎。而且,夏農認為如果把空格當作英語字母表上的第27個字母,能夠降低提取英語處理的不確定性。數字通訊的基礎理論——抽樣分析理論——的提出也有夏農的貢獻。抽樣分析理論將連續的模擬訊號抽樣成離散的數字訊號,為20世紀60年代之後數字通訊的興起奠定了基礎。1956年,夏農返回MIT。愛好和發明.除了學術研究,夏農愛好雜耍、騎獨輪腳踏車和下棋。夏農發明了很多用於科學展覽的裝置,比如火箭動力飛行光碟、一個電動彈簧高蹺和一個噴射小號。夏農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個他稱之為“終極機器”的盒子,這是夏農眾多好玩的發明之一,是根據人工智慧研究的先驅、數學家馬文·閔斯基提出的想法而做出來的。這個盒子外表平淡無奇,只是在一側有一個開關,彈一下開關,盒蓋就會開啟,一個機械手會伸出來;將開關復原,機械手就縮回盒子。夏農還做了一個裝置能夠復原魔方。夏農還被認為和愛德華·索普一起發明了第一個佩戴式計算機,這個佩戴式計算機用於提高輪盤賭的獲勝機率。 | 633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克勞德·夏農",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337"
} |
黑海是歐亞大陸的一個陸間海,被歐洲、高加索和安那託利亞半島所包圍。黑海透過土耳其海峽之後進入另一個陸間海—馬摩拉海,透過達達尼爾海峽後與地中海的愛琴海區域相聯。西亞和東歐被這一系列水體分隔開來。黑海在北面透過刻赤海峽與亞速海相連。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聶伯河。沿海國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俄羅斯和喬治亞。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林、布林加斯、瓦爾納、康斯坦察、圖爾恰、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巴統等。黑海的面積有,最大深度為,體積為。黑海形成一個東西向的橢圓形凹陷。黑海的南面是本廷山脈,東面是高加索山脈,西北面是寬闊的低地。黑海東西向最寬有大約。名稱.「黑海」這個名字,是源自古希臘的航海家,因為他們認為黑海海水的顏色比較地中海的海水深黑而得名。黑海、紅海、白海和黃海也是少數幾個用顏色來命名的海域。現代各語言對於該地的稱呼都採用同義,包括圍繞著海域的諸地域:, "shavi zghva" ], ], "Sea"以上稱呼據考並未早於13世紀之前出現。而在希臘,歷史性稱呼攸克辛海具有不同意義,也延續著廣泛使用:)", ] ,字面義為“黑海”,這一名稱也有使用,但不太常見。地質.黑海是世界最深的內海之一。黑海從河流和地中海流入的水含鹽度比較小,因此比較輕,它們浮在含鹽度高的海水上。這樣深水和淺水之間得不到交流。兩層水的交界處位於100到150米深處之間。兩層水之間徹底交流一次需要上千年之久。海底的生物屍體腐化分解時消耗的氧氣得不到補充。在這個嚴重缺氧的環境中只有厭氧微生物可以生存。牠們的新陳代謝釋放二氧化碳和有毒的硫化氫。其他生物實際上只能生存在深度小於200米的水裡。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個殘留海盆,古新世末期小亞細亞發生隆起,黑海與地中海分開,逐漸形成內海。2,500萬年前,黑海還與地中海相連。隨著地殼運動和冰期,黑海與地中海反覆隔絕和連線,6,000~8,000年前的大冰期後形成相連。歷史.由於黑海是連線東歐內陸和中亞、高加索地區出地中海的主要海路,故此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黑海航道是古代絲綢之路由中亞往羅馬帝國的北線必經之路。蒙古帝國和鄂圖曼帝國均曾經完全控制黑海沿岸,籍此侵略歐洲。尤其是對自17世紀開始崛起的俄羅斯帝國,黑海和波羅的海均是影響該國對歐洲聯絡的命脈。近代史中亦有因為搶奪黑海的控制權而引發的戰爭和軍事行動,例如克里米亞戰爭。英國和法國在19世紀和土耳其結盟,土耳其一直控制進出伊斯坦堡海峽,使俄羅斯黑海艦隊進出黑海均須經過土耳其。2020年8月22日,土耳其宣稱在黑海發現有史以來儲量最大的天然氣,為3,200億立方米。水文學.黑海屬於陸緣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湖的上層會因為和空氣接觸而有氧氣融入,但湖的上層和下層的水不會互相混合,因此黑海中90%的水都是缺氧水。黑海的環流主要受盆地地形及河流作用控制,因此會有強烈的垂直分層結構,黑海也被分類為有鹽楔的三角灣,也就是高鹽度海水會沿著海底,呈現楔狀鑽入黑海中。黑海和地中海透過土耳其海峽進行水輸送。由地中海流進的水,其鹽度和密度都較流到地中海的水要高,因此會出現經典的河水迴圈:下層是鹽度和密度較高的水,由土耳其海峽中的馬摩拉海流進黑海,上層是鹽度和密度較低的水,由黑海流進馬摩拉海。表面較淡的水是由河流作用所產生,黑海流出的淡水約為流進的二倍。每年蒸發和降水的水量約為300 km3。由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既淺又窄,到地中海時的鹽度為34psu。由地中海流進的深層水鹽度約38.5 psu,到黑海時會降到34psu。水文化學.黑海中的有機物質,包括沉船船體等,都完整儲存。淺層水會有一段時間有生命期短的藻類繁殖,形成有大量有機物體的水層。科學家已發現每年會固定有許多浮游植物繁殖,在NASA拍攝黑海的圖片中也可以看出。由於這些因素,黑海越來受到的關注。,在黑海海底發現許多儲存得相當好的古船骸,例如拜占庭帝國的古船骸就位在土耳其錫諾普海岸下的缺氧海域中。建模顯示若黑海發生彗星或小行星的撞擊事件,其產生的硫化氫雲會影響黑海海岸居民的健康,甚至威脅居民的性命。 | 635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黑海",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356"
} |
北周武帝滅佛,即建德毀佛,是三武滅佛之一,指的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武帝建德年間,在經過多次辯論,周武帝下令罷斥佛教,在全境內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滅佛運動。在這次運動中,佛像全都被毀,寺廟被收為國有,寺僧均被勒令還俗,還俗僧人達三百萬。簡介.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更重視儒學。天和二年因寺僧日多,滋生是非,國庫收入驟減,還俗沙門改宗道教的衛元嵩上書請刪寺減僧,此論深合帝心。武帝為製造輿論,從天和至建德年間,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門、道士等辯論儒釋道三教先後;甄鸞、道安等屢上書駁斥道教,紛紜不息。天和三年,武帝御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門、道士,親講《禮記》,欲以儒術治天下。建德三年五月始議禁佛,詔僧人、道人大集京師,斥佛教不淨,下詔禁佛道二教:經像悉毀,並令沙門、道士還俗,三寶福財散給臣下,寺觀塔廟賜予王公。其他奉祀崇拜,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當年六月,設定通道觀,選佛、道名士120人,普著衣冠,為“通道觀學士”,並置官吏統管。建德六年,北周滅北齊,周武帝入鄴城,在原齊境內推行禁佛之令,沙門慧遠與帝爭論不果。禁佛後,北方寺像幾乎滅絕,僧眾多逃奔江南。武帝死後,宣帝、靜帝先後繼位,佛法又興。影響.武帝這次滅佛較為徹底,華北佛教勢力幾乎禁絕,在中國文化史上有重要的意義。南北朝時代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蓬勃發展的同時,造成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各大寺院積累了大量銀錢、田地,逐漸形成與朝廷分庭抗議的新政治力量。出家人依仗寺廟的權勢胡作非為,苛扣農民,不受平常法規約束。大量土地和稅捐被宗教組織控制,嚴重侵蝕國力。在這種背景下,北周武帝決心禁佛。經過滅佛運動,一方面迫使源自印度佛教積極漢化,在儒教的思想基礎上發展出中土佛教,使原先以講究因果報應和以寺廟財產為基礎的早期佛教,轉化為一種開放平和的教派,使得佛教在中國得到新生,發展轉變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不干預政治力的大宗教。北周武帝滅佛運動還確立了沙門必須尊重皇權的政治原則,斷絕了寺院與政府分權抗儀,發展成為政教合一政權的可能,確立了中國皇朝政教分離的傳統。 | 636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北周武帝滅佛",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363"
} |
語音轉錄,是指以符號來標示語音的方式,亦可稱為標音。語音轉錄通常會使用一套標音符號,亦可稱為音標,一般嚴格記錄語音的符號為國際音標。亦有如使用影象化記錄的可視語言系統。與書寫的差異.所有語言的語音均會隨時間而有所變化。寫然書寫形式往往不會配合音變而修改,也因此無法直接呈現實際發音。來自其他語言的借詞有時會保留原文的拼字,而其中書寫符號與語音對應的系統可能也不盡相同。單一語言中,跨方言的發音亦可能有很大的差異,但書寫通常會維持一致的形式。比較書寫符號,語音轉錄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可以更有效地在語音與符號之間進行一對一的對應。由於不受書寫符號的幹擾,語音轉錄可以用來檢視一個語言中跨方言的發音比較,進一步確認當中可能發生的音變。 | 638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語音轉錄",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389"
} |
注音符號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則一直使用至1958年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前夕。歷史.前身.清朝末年,自1892年起出現漢語發音教育的革命,許多知識份子研擬漢字的拼音符號系統,稱為「切音字運動」,此運動出現許多套改造漢字的方案。其中,章太炎的「紐文」與「韻文」方案後來成為注音符號的前身。章太炎在1906年6月之後,第3次避難日本,他成為當時日本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的主編。在1908年6月10日出版的《民報》第21號,刊登章太炎的〈〉一文,文中發表他創造的36個「紐文」,22個「韻文」,是為今日注音符號的前身。因為當時的中國漢字仍是用二千年以來的「反切」方法,用漢字為漢字注音,相當不便。章太炎模仿日語假名「簡化偏旁」的辦法,利用漢字小篆的結構,創造一套記音字母。名稱由來.「注音」二字意謂註譯漢字的發音。清末時期的「切音字」到中華民國初年公佈時,名稱變成「注音字母」的原因,據時任教育部「讀音統一會」議長的吳稚暉的解釋,是為了避開造字的嫌疑,表示此一方案是專門為了「注譯讀音」而設計。當時參加會議的切音字家王照則表示:「…專為白話教育計,絕非為讀古書注音…。」「讀音」的意思,即讀舊書之音註也。制訂.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召開臨時教育會議,透過「採用注音字母案」。1913年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透過馬裕藻、朱希祖、錢稻孫、許壽裳、周樹人等人的提案,以他們的老師章太炎所創造的「紐文」、「韻文」為基礎,從該方案中選取15個字母:「ㄇㄈㄅㄌㄏㄕㄊㄙㄧㄩㄛㄟㄠㄥㄢ」,再改造部分漢字得出23個字母,另外造一字母「ㄦ」,共計39個。演變過程.在191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正式公佈注音字母,初次公告的注音字母及其順序大致依三十六字母的傳統,以「見溪」開始,「來日」結束。字母的順序規定如下:重新排定注音字母,廢棄原本36字母的次序,以語音歸類的方式,依發音部位排列並分組,即:1920年,官方正式公佈增字母「ㄜ」排列於「ㄛ」之後,注音字母共計達40個。注音字母的聲調符號原為舊式的四聲點法,在字母的左下、左上、右上、右下四角加點,以標示四聲符號改標在注音字母右方。將「ㄧ、ㄨ、ㄩ」的位置改列在「ㄦ」的後面。1930年1月,吳稚暉到北平召開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年會並擔任主席,建議將「注音字母」的名稱改為「注音符號」。同年4月21日,吳稚暉在中國國民黨中央第88次常會發表〈改定注音字母名稱為注音符號及推行辦法案〉,提案指出:「教育部前頒注音字母……其於音理之整齊畫一,實勝於假名。惟其功用,亦不過或注字音,或注語音,足當音注而已;與假名相同,僅適注音,不合造字,稱為字母,名不副實,……日本稱為假名者,名即謂獨體之簡單初文,假則謂其代音而已,不作文字論。猶言此為傳音之記號也。可以注音字母,亦宜改稱為注音符號,以昭核實。」此案於當日透過。教育部於同年5月19日以483號訓令,令各級教育機關將注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1932年5月7日,教育部正式以新國音取代老國音,即以北京音為標準,本來的三個注音符號「ㄪ不再使用,後標註為只作拼寫方言之用。注音符號表成為現在使用的形式:1932年教育部在「編定《國音常用字彙》特組會議」時決定,為了便利說明,添補一個注音符號「ㄭ時使用。「ㄤ」解作「ㄚ+ㆭ」、「ㄥ」解成「ㄜ+ㆭ」、「ㄢ」為「ㄚ+ㄯ」、「ㄣ」是「ㄜ+ㄯ」;同理,複韻母「ㄞ」解為「ㄚ+ㄧ」、「ㄠ」是「ㄚ+ㄨ」。「ㆭ、ㆬ、ㄯ」絕少單獨使用,「嗯」常唸作「˙ㄣ」,也有人唸成「˙ㄯ」。但以上符號只作為發音輔助說明用,未列入正式符號表中。1986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佈羅馬字拼寫的「注音符號第二式」,注音符號因此又稱為「第一式」。使用現況.在臺灣,小學生學習漢字前,必須上十週的注音符號教學課,也有不少幼兒園亦已經教授。日常生活中,注音符號既用來標注生僻字,亦是臺灣最普遍的漢字輸入法,多數電腦使用者均熟練使用。在閩南話、客家話的教學上,也有使用增加符號的方音拼寫方案。在中國大陸,學校一般不教、民間也不使用注音符號,但是一些字典、詞典會以漢語拼音、注音符號並列使用的方式為字詞注音,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2021年中國大陸網易公司推出的手機遊戲《天諭》,將注音符號當成遊戲中「汐族」使用的精靈語,還引起中國玩家翻譯研究與破解。至於香港和澳門地區,絕大多數人口以粵語為母語,即使學校課程裡有普通話,教的也是漢語拼音,學生常用的字典未必會標上注音符號,民眾對它就更陌生。注音符號系統.注音符號表.中華民國國民小學教育所使用的注音符號表為傳統中文的直排。順序由上而下、由右而左。聲調.注音聲調採用黎錦暉的提案:四聲調號標在韻母右上角,而輕聲在直寫時則是標在整個字音上頭,橫寫時標在整個字音前頭。輕聲只是將字輕讀,一般而言不列入四聲。輕聲點號原為老國音的入聲。1922年教育部公佈《注音字母書法體式》三種,遇到拼音相同的字且有分別五聲之必要時,可將聲調符號標示在韻母上。因北京語無入聲,其聲調律動另有表示法。1935年教育部透過並公佈黎錦熙草擬的《注音符號印刷體式》,保留了四聲符號,除了陰平聲不標示,陽平聲、上聲及去聲皆標示於注音右上角空白處。寫法.依照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35年規定,注音符號的「ㄧ」在直寫時要寫成〈一〉、而橫寫時寫成〈丨〉。臺灣國語教育一般使用直寫,故在臺灣一般人並沒學過〈丨〉,在橫寫時亦寫成〈一〉。但為因應電腦化,要輸入直的〈丨〉較為困難,故2000年,橫式以寫成〈一〉為原則,亦可寫成〈丨〉。中國大陸由於提倡橫寫,故字典等採用的注音符號字型,都固定造成〈丨〉的形狀。下為瓶子兩字的排列方法:系統特徵及對應.注音符號訴求系統性採用底層形式標音,而非實際唸法的表層形式。故某些特殊符號組合時會有音變現象,一般人不注意並不會發覺,代表腦中已有一個。注音符號中的音變現象及與漢語拼音、威妥瑪拼音有差異的音節表列如下:注音與拼音系統其他相異之處還有:擴充套件符號.注音符號主方案為國語而設計。基於漢語族下各種漢語的注音需求,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四月出版了《注音符號總表》,由趙元任擔任主編,以注音符號為基礎修改,增加40個符號,稱作「閏音符號」,用來為各種漢語注音。委員會並為各個漢語族語言設立其分表,例如在「廣州閏音分表」上所載的,就是專門拼寫粵語的粵語注音符號方案。見下表「閏音符號」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各地人民政府在1950年代頒佈了多種漢語的新注音方案,用於農民速成識字課本。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了《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記錄各區的方音注音符號。與注音符號總表相比,此方案修改了一些符號,一些無須對立、可視作同一音位的符號被取消。例如粵語聲母「、、」被取消,改為標記作「ㄐ、ㄑ、ㄒ」,以節省閏音符號。有些複音韻母的符號也被取消,改用兩個或多個符號組合出來。見下表「方音符號」欄。此外,在閩南話、客家話的教學上,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另外增添新符號以能拼讀這些「鄉土語言」,稱之為「臺灣方音符號」。當中有不少發音雖早已有適用的閏音符號,但添製者並沒有沿用,而是另行新造。見下表「臺灣方音」欄。此外,中華民國的連江縣政府也在教育部指導下推出馬祖閩東(福州)話注音符號,亦見下表「臺灣方音」欄。人們還把注音符號運用到漢語以外。澳大利亞內地會傳教士胡致中於1920年代在爐山縣旁海為當地的黑苗創製的文字,借用了注音字母、並添加了三個輔助子音字母,來直接拼寫旁海苗語的發音,稱為「注音字母苗文」。電腦支援.編碼與Unicode.臺灣和中國大陸的流行電腦編碼,均有收錄現代標準漢語的37個注音符號。臺灣的Big5把注音符號收錄在A3區段。在Unicode方面,自1.0版即收錄了40個注音符號在 U+3105-U+312C。「ㄭ」在過往各版本的Unicode均未收錄。在2008年4月發行的Unicode5.1 版,把「ㄭ」放到U+312D。後來再陸續加上「ㄮ」和「ㄯ」。1999年9月釋出的Unicode 3.0版,加入U+31A0至U+31BF的注音符號擴充套件區,增加了臺語方音符號及注音字母苗文,比如閩南話音節的「ㆭ、ㆬ」被正式訂為閩南話方音符號,載入Unicode注音符號擴充套件區用字:Unicode的注音符號照顧了臺語方音符號,但早在1932年已公佈的閏音符號卻沒有收錄。這導致其他漢語語言的使用者,無法以電腦直接處理其語言的注音。好像粵語注音符號中使用到的好些符號,都無法電腦編碼化錄入,反而有個別發音相同的臺灣方音符號卻遲來先上岸。有些民間使用者只好借臺語方音符號來代替Unicode缺收的閏音符號,例如借用〈ㆲ〉來表示「」,借用〈ㆰ〉來表示「」。有時其他漢語語言的使用者還要借用其他形近符號,來標示該漢語語言的注音。例如「」得借用形似的日語片假名〈ハ〉,「」更要借用形似的貨幣符號〈¥〉。直至2020年公佈的Unicode 13.0版,才收進粵語注音符號。而閩東語注音符號、蘇州注音符號等,至今仍未收進Unicode中。Unicode 3.0也在佔位修飾符號區段裡加上了 U+02EA字元。由Unicode6.0起,它們被視為注音符號字元。鍵盤及輸入法.注音符號的電腦鍵盤排列共分為大千式、倚天式、精業式、IBM式等。當中大千式在Microsoft Windows稱為標準式,是臺灣使用最廣的排列方式。而行動電話另採另外的編排法,大致是將注音依序分散各鍵,因各家而異故無一定標準。臺灣市面上的鍵盤多數為大千式。其特點是直接將注音符號表放在鍵盤上,由上至下、由左而右把注音符號依序排列。由於注音符號一定按照「聲母→介母→韻母」的順序出現,注音符號表也有如此的順序。故使用大千式鍵盤時,一定是從左邊向右邊輸入。另外,初學者學習的時候,也比較有跡可循找到注音的位置,不需要大海撈針。 | 639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注音符號",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390"
} |
西貢區是香港十八區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部,面積12,680公頃,當中包括東面水域內的70多個島嶼,傳統的市鎮中心為西貢市,不過自198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於西貢區南部的將軍澳開發新市鎮後,西貢區的城市化和商業活動都集中在將軍澳新市鎮,而西貢市維持較低程度的開發狀態。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西貢區人口有461,864人,絕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南面的將軍澳新市鎮。自西貢區西南部大上託的安達臣道石礦場於2013年底停止營運後,政府啟動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在石礦場原址進行城市發展。由於西貢區大部份地方都未開發,維持原來的自然郊野狀態,多年前開始已被譽為「香港後花園」,成為市民日常郊遊的好去處;而除了西貢市、將軍澳和即將開發的安達臣道石礦場以外,西貢區較為集中的居住區還包括蠔湧和清水灣半島東岸。地理.西貢區於地理上可分為「西貢及西貢鄉郊」和「將軍澳及清水灣半島」兩部份。由於香港歷史分割槽的原因,位於半島上的西貢北地區,為大埔區管轄的外飛地。西貢區西南部分的大上託及其西坡上的安達臣道石礦場本來為西貢區與觀塘區之間接壤的邊緣地區,與西貢市和將軍澳均有山巒阻隔,大上託的西坡與觀塘區的四順和秀茂坪在地理上和交通上實為一體,而與屬觀塘區安達臣道發展區的公營房屋區更是隻有一街之隔,故此隨著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的啟動,當地將來有可能會被改劃至觀塘區。歷史.西貢區內的黃地峒曾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古蹟,兩漢時期,區內的滘西洲已有居民;宋時西貢有海關,佛堂門有南宋刻石。清朝初期遷界時,西貢這個地域範圍曾短暫歸併入東莞縣,但不久重設新安縣,此地亦重歸新安縣官富司的管轄。1850年代起,西方傳教士因為西貢地理方便,能取道大鵬灣進入昔日的寶安縣內陸,同時可以協助零散村落對抗大族,而沿山路到區內不同鄉村傳教。過程中興建了不少天主教小堂,部份已有過百年歷史,並且評級為歷史建築。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並設南約、北約兩個理民府管理新界。1942年日佔香港,實行分割槽管治,才有西貢區的設立,當時的西貢區包括今日西貢北約鄉事委員會、西貢區鄉事委員會及坑口鄉事委員會所屬的範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理民府制度恢復。在1960年至1963年間,香港政府曾將新界民政署屬內的南約區,分為離島與西貢兩區,但不久又重新合併。到1969年確定在西貢區興建萬宜水庫後,才再次劃分西貢區,範圍包括由新九龍界起,至東面的清水灣半島及西貢半島南部;再加上牛尾海及糧船灣海內及附近各島嶼,初步確立現有西貢區的範圍。西貢區南部的將軍澳原本是一個海灣,1980年代經過大型填海和城市發展後才形成今天的將軍澳新市鎮。行政區劃.民政事務專員.現任西貢區民政事務專員為曾俊文先生,於2023年1月16日接替趙燕驊出任該區專員。區議會.西貢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群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第六屆西貢區議會有29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現任西貢區議會主席是周賢明先生,而副主席為蔡明禧先生。西貢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西貢區的事務,共有31名議員,現屆西貢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8名議員當中3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有5名議員,包括3名中間偏建制派議員。分割槽委員會.西貢分割槽委員會分為三區,分別是西貢一區,以及將軍澳南北兩區。主要職能包括推動公眾參與地區事務,就籌辦社群活動及推行政府贊助計劃提供意見並加以協助,並就影響該分割槽的地方問題提供意見,是社群與民政事務總署之間的橋樑。分割槽委員會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全部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統計資料.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資料,西貢區的人口資料如下:社群環境.以下所列的是西貢區內將軍澳以外的社群環境,而區內大部分住宅都位於將軍澳新市鎮,詳情請軍澳新市鎮。公共屋邨.其餘請軍澳新市鎮。私人屋苑.西貢鄉郊多以村屋或別墅式洋房為主。比較知名的,有不少明星居住的匡湖居、新世界發展傲瀧、西貢苑等。將軍澳地區聚集眾多私人屋苑,比較大型的有日出康城、天晉等,詳情請軍澳新市鎮。其餘請軍澳新市鎮。其餘請軍澳新市鎮。交通.道路.駕車前往北潭坳、黃石碼頭、海下灣、萬宜水庫等地,必須得到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批准。公眾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親自到位於北潭湧的西貢郊野公園訪客中心辦理手續。若非當地村民、探訪當地村民的人士、公務需要或學校團體參觀,申請通常不獲批准。 | 639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西貢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392"
} |
胡志明市。全市有數百家印刷廠和出版社,大量的書店和一家被廣泛接入的公共和校園網路。胡志明市電視臺。多數主流國際電影片道透過SCTV和HTVC兩個有線電視網路接入,有數百萬的收視率。胡志明市之聲是越南南部最大的廣播電臺。網際網路,尤其是ADSL連結發展迅速。有超過2,200,000名訂閱使用者和大約550萬活躍使用者。胡志明市有超過200萬固定電話使用者及5000萬行動手機使用者。體育和娛樂.有91個足球場,86個游泳池,256個健身房座落胡志明市。市裡最大的體育場是有25000個座位的統一體育場,位於第10郡第6坊陶維慈街。第二大的是第七軍區體育場,位於新平郡新山一機場附近,2007年曾為亞足聯亞洲杯決賽場地。除了作為一個體育場館,它也是一音樂學校的位址。富壽馬場,是另一個殖民時代建立的運動場地,也是在越南唯一的賽馬場。市體育運動部還管理一些俱樂部,包括潘廷逢、清多、歇驕等。胡志明市有一些足球俱樂部。最大的俱樂部是胡志明市足球會,主場地在統一體育場。他們贏得四次越南足球甲級聯賽的冠軍。胡志明市公安足球俱樂部在1995年贏得了聯賽冠軍。胡志明市承載了一些國際體育賽事,一年四季如AFF室內五人足球錦標賽和越南垂直競跑。也有其他一些體育代表隊,如排球、籃球、象棋、田徑、乒乓球。 | 639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胡志明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393"
} |
天球,是在天文學和導航上想出的一個與地球同球心,並有相同的自轉軸,半徑無限大的球。天空中所有的物體都可以當成投影在天球上的物件。地球的赤道和地理極點投射到天球上,就是天球赤道和天極。天球是位置天文學上很實用的工具。在亞里斯多德和托勒密的模型,天球想像成實際的物體,而不僅僅是一個幾何的投影。視差效應.天球可以使用地心為中心,也可以使用地表為中心的體系。前者的作法是假設觀察者位於地球的中心,因此不需要考慮視差的影響。後者的中心是觀測者位於的地球表面,因此地平視差的影響是不能忽略的,特別是月球的位置。天半球.天球被赤道的投影分為兩個空間,分別為南天球和北天球。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在天球上找到北迴歸線、南迴歸線、天北極和天南極,可以量化天球上各種物體的方向,建構出各種的天球坐標系統。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旋轉,所以我們就把天球看成是自東向西旋轉。太陽在天球上每天移動約1度,一年則移動一週,這稱之為太陽週年視運動,太陽中心在天球上視運動的軌跡則是黃道。恆星時.隨著地球繞著軸心以23小時56分的週期由西向東自轉,天球和所有的天體都以天球極點為中心,以相同的時間由東向西移轉動,這就是週日運動。因此恆星會由東方升起,透過南北向的子午線過中天,然後在西方沒入。第二天晚上,天體在特定的時間會再東升,但是因為我們的鐘表時間是24小時整,因此會提早4分鐘升起;再過一晚早8分鐘升起,也就是說每天都會提早4分鐘。這種與鐘表時間明顯的不一致是因為太陽不是固定在天球上的天體,每天會在天球上的黃道,一個大圓,向東移動約1°。因此,一般的時鐘顯示的是太陽時,天文學家研究恆星運動使用的是恆星時,等同於太陽時的23小時56分。恆星球.天球也可以引用到天球的物理模型,就是所謂的恆星球,這種天球可以顯示出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可以看見的部分星座。相關條目. | 639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天球",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397"
} |
卡地夫的卡拉漢男爵倫納德·詹姆斯·卡拉漢,KG,PC等綽號。此外,卡拉漢是唯一一位曾出任四大內閣重臣職位,即英國首相、財政大臣、內政大臣和外交大臣的人。卡拉漢於1964年至1967年出任財政大臣,當時英國經濟陷入混亂,他除了應付財政赤字,又要阻止投機者狙擊英鎊。但到了1967年11月,英國政府仍無可奈何地將英鎊貶值,卡拉漢因此辭職,但得到挽留,與羅伊·詹金斯對調職位,自1967年至1970年出掌內政大臣。任內,卡拉漢諮詢北愛爾蘭政府後,決定將英軍撤出北愛爾蘭。卡拉漢1974年3月重返政府,出任外務大臣,負責重新就是否加入共同市場展開談判,並在1975年全民投票中,表態支援英國留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當哈羅德·威爾遜1976年辭任首相後,卡拉漢繼任首相和黨魁。在卡拉漢任內,工黨於下議院只佔少數,被迫與細小黨派如阿爾斯特統一黨合作,日後備受批評的「自由黨-工黨協議」也是因此而生。後來,卡拉漢嘗試以公投方式下放權力到蘇格蘭,但失敗而回。在1978年至1979年爆發的「不滿的冬天」,更使工黨政府陷於癱瘓,當時,無數的工業糾紛、大罷工和高失業率,使卡拉漢政府聲望急挫。國會於1979年3月28日透過對卡拉漢的不信任動議,從而舉行1979年大選,最終卡拉漢敗於保守黨的戴卓爾夫人,結束工黨執政。早年生涯.卡拉漢的父親是一位英國皇家海軍士官長,家族具有愛爾蘭人血統,父親在他9歲時逝世。卡拉漢早年入讀北樸次茅斯文法學校後,卡拉漢擔任過該聯盟的全職助理秘書。工會的工作使卡拉漢結識哈羅德·拉斯基,拉斯基是工黨全國行政委員會主席,也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知名學者。他曾鼓勵卡拉漢競選國會議席。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卡拉漢於1943年決定參加皇家海軍,並得到了海軍上尉軍階。退役後,卡拉漢曾出選南加地夫選區,後來轉到東南加地夫選區,並在1945年大選贏得該議席。一直到1987年,卡拉漢都在加地夫的選區中擁有國會議席。國會生涯.卡拉漢在1947年獲任命為交通部的國會秘書,見證了斑馬線的引入和貓眼的廣泛使用。他在1950年轉任海軍部的國會及財務秘書,在歐洲評議會代表英方,反對成立一支歐洲軍隊。作為一位在工黨中受歡迎的人物,當工黨自1951年到1964年成為反對黨的時候,卡拉漢每年都獲聘任到影子內閣。自1955年至1960年,卡拉漢又擔任警察聯盟的國會顧問,負責就增加警務人員薪酬一事展開談判。在1960年,卡拉漢出選工黨副黨魁一職,主張反對單方面裁減核武,雖然這點政綱得到右翼的候選人喬治·布朗支援,但由於卡拉漢資歷尚淺,副黨魁一位最後仍由布朗奪得。在1961年,卡拉漢成為了影子內閣的財政大臣,到了1963年,由於工黨黨魁曉治·蓋茨克因病去世,卡拉漢遂競逐黨魁一職,但結果在選舉屈居第三。當工黨贏得1964年大選後,卡拉漢正式被任命為財政大臣,依照政府制定的政策,著手應付財政赤字,及阻止投機者對英鎊的狙擊。為了避免英鎊貶值,卡拉漢又努力向其他中央銀行貸款和提出加稅,企圖穩定經濟。然而,六日戰爭的爆發和連串的港口罷工,加速了投機炒賣,促使英國政府在1967年11月18日,將英鎊由每英鎊兌換2.80美元貶值到每英鎊兌換2.40美元。事後,卡拉漢立即請辭,但得到首相哈羅德·威爾遜挽留留任多兩星期,再與羅伊·詹金斯對調職位,改任內政大臣。任內,基於他的工會背景,卡拉漢在1969年對另一位閣僚,芭芭拉·卡素爾提出的就業法表示大力反對,事件中,卡拉漢一直佔有上風,最終使卡素爾的《免於衝突》。與此同時,工黨內一些反對威爾遜的人士亦開始動搖威爾遜的管治,並寄望以卡拉漢取而代之。卡拉漢則負責與北愛爾蘭的阿爾斯特統一黨政府談判,促使英軍撤出北愛爾蘭。威爾遜在1970年大選中,出乎意料地被保守黨的愛德華·希思擊敗下臺。但卡拉漢未有趁機挑戰威爾遜的黨魁地位,從而進一步取得威爾遜的信任。在1972年,卡拉漢負責重新制定工黨的政策方針,並提倡政府和工會間要有「社交契約」,此外,卡拉漢又帶頭撓過威爾遜,反對希思政府將英國成為歐洲共同體的一員。威爾遜在1974年3月重新當選首相後,卡拉漢獲委任為外務大臣,負責重新就英國加入共同市場的會籍條款作出談判。經過一連串的談判後,卡拉漢和內閣均同意英國在新的條款下留在歐洲共同體,並呼籲國民在1975年的公投中投下贊成票。首相.在1976年3月16日,威爾遜突然宣佈辭職,並非正式地支援卡拉漢成為他的繼任人。隨後,卡拉漢在1976年工黨黨魁選舉中順利當選黨魁,並出掌首相一職。至此,卡拉漢是唯一一位出任過四大國務大臣,即財政大臣、內政大臣、外務大臣和英國首相的人。雖然卡拉漢支援工會運動,又得到工會支援,但相比起威爾遜,他並不是一位左翼份子。卡拉漢在1950年代一直支援曉治·蓋茨克,出任黨魁後更把左翼的芭芭拉·卡素爾趕出內閣。然而,卡拉漢仍跟隨威爾遜的方針,讓內閣做到均衡參與,當中,曾是黨魁競爭對手,又是左翼的邁克爾·富特,更得到卡拉漢重用。富特獲卡拉漢任命為下議院領袖外,又讓他主理政府的立法事務。不久以後,工黨因為補選而失去多數優勢,工黨政府都是依靠卡拉漢和富特的讓步和合作,才得以維持。在1977年,卡拉漢捲入了用人唯親的醜聞。他的女婿,彼得·傑伊是一位有名記者,卻從無參政經驗,但仍被任命為駐美國大使,結果引來了一番爭論。由於工黨在下議院只佔小數,卡拉漢被迫與其他小黨派合作,當中,工黨和自由黨更簽署了「自由黨-工黨協議」。另一方面,卡拉漢企圖以公投方式下放權力到蘇格蘭和威爾斯,可是前者未能獲得所需的票數,後者更換來了激烈反響。然而,到1978年的秋天,普遍的民意調查仍顯示工黨的支援率領先保守黨,結果輿論一致認為卡拉漢將會召開大選,而卡拉漢的反應成為了他下臺的主因。卡拉漢一直哄騙反對黨,使外界以為他將在1978年9月初,透過電視宣佈即將舉行選舉,而他隨後的舉動更令人誤以為工黨仍然佔有優勢。他在一次工會會議中,模仿了老牌音樂廳歌手瑪莉·勞埃,唱出了《Waiting at the Church》一曲嘲諷保守黨,儘管卡拉漢暗示自己沒有承諾舉行大選,但事件卻使評論員誤解了他的意思,認為他將舉行大選,並斷言保守黨一定毫無準備應戰。在經濟方面,卡拉漢自上任4年以來,一直主要以控制勞工階層的薪金加幅來解決長期的通貨膨脹問題,而且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因此,他認為維持控制薪金加幅的政策,將能繼續促進經濟繁榮,並有利他在1979年成功連任,結果,卡拉漢在1978年決定繼續限制薪金加幅在5%或以下。可是,這次工會卻不再妥協,反而對政策作出了強烈的反對,以期望得到更高的加薪幅度,在1978年至1979年間的冬天,國內出現了一連串的工業糾紛和大罷工,使市政服務陷於停頓,經濟處於混亂狀態,史稱「不滿的冬天」。「不滿的冬天」使工黨政府的聲望急挫,而在1979年初,卡拉漢從瓜德羅普的高峰會返回英國途中,向記者表示世界上的其他人並不認為英國存在所謂日益嚴重的混亂狀態,更使情況有火上加油之勢:當時記者問:「面對全國現在日益嚴重的混亂狀態,你會有甚麼行動?」卡拉漢回答道:「對,我想這只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我保證若你以局外人的眼光看這件事,而非你現在狹隘的眼光看,我很難相信世界的其他人會同樣認為,現在有所謂日益嚴重的混亂狀態。」有關報導結果以頭版篇幅刊登在《太陽報》,並配以下列的標題:「危機?甚麼危機?」下議院在1979年3月28日透過了對卡拉漢的不信任動議,迫使卡拉漢舉行大選。最後,以戴卓爾夫人為首的保守黨,在上奇廣告的協助下,以「工黨沒有效用」為口號,順利贏得大選。晚年.卡拉漢在1980年9月辭任工黨黨魁,由邁克爾·富特接任。1983年,卡拉漢得到「下院之父」的稱號,這稱號為在下院任議員時間最長者獨得,他和富特也是曾參與1945年大選而仍在世的人。1987年,卡拉漢獲授嘉德勳章,同年放棄競逐1987年大選,告別長達42年下議院議員生涯。不久,他被冊封為加地夫的卡拉漢男爵,晉身上議院。卡拉漢的妻子奧黛麗·卡拉漢曾於1969年至1982年出任大奧蒙德街醫院主席,醫院也是彼得潘的版權持有者。奧黛麗·卡拉漢在1988年去信報社,指出彼得潘的版權快將過期。卡拉漢在上議院就《版權法》提出修正案,希望大奧蒙德街醫院能永久擁有《彼得潘》的版權,最終修正案獲得透過,但其永久性只適用於英國本土。卡拉漢夫婦育有一名兒子和兩名女兒,其中女兒瑪格麗特在1992年晉爵為帕丁頓的傑伊女男爵,曾於1998年至2001年出任上議院領袖。2005年2月14日,卡拉漢超越麥美倫,成為最長壽的英國首相。2005年3月26日,卡拉漢於他93歲生日前夕和妻子死後11日,逝世於東薩塞克斯郡惠靈瑪農場,享年92歲又364日,比麥美倫多42日。 | 640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詹姆斯·卡拉漢",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03"
} |
HTML於1991年面世,但一直要到1997年推出4.0版本以後,才對國際化這題目有一個較好的回應。在此之前,為了保證所有人都能夠正常閱讀內容,當要對所有用到ASCII字集以外字元的規範。這是為了兩個目的:利用codice_1命令.在codice_2裡面加入這段內容:HTML5則加入這段即可:或者將UTF-8改成所使用的編碼。 | 640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HTML字元編碼",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07"
} |
平湖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嘉興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東端,南臨杭州灣,東北與上海市金山區交界,西與嘉興市南湖區接壤,西南與海鹽縣為鄰,西北與嘉善縣相接。歷史.明宣德五年自海鹽縣析置“平湖縣”,1991年撤平湖縣設平湖市至今。地理.平湖地處杭嘉湖平原,東北部與上海市相接,南瀕杭州灣,境內地勢低平、河網密佈。平湖屬江南古陸外緣杭州灣凹陷,為一沖積平原。境內地勢平坦,平均海拔2.8米,除東南沿海有呈帶狀分佈的20座低丘和11座島礁共4.89平方公里外,餘為大片平原。陸域面積55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07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7公里;耕地面積47萬畝。氣候.平湖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度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170毫米左右,全年無霜期225天左右。行政區劃.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其中:獨山港鎮。人口.2021年,平湖市常住人口68.35萬人,比上年增長1.8%。人口城鎮化率67.6%,比上年提升0.6個百分點。戶籍總戶數173248戶,戶籍總人口51.30萬人,增長1.0%。經濟.平湖市經濟較為發達,為全國最具實力的縣市之一,2021年GDP總量達到907.5億元。綜合實力位居中小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院釋出的《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59位。由於靠近上海,平湖也因此吸引500餘家跨國企業前來投資,其中主要集中在日本光機電企業和德國精密製造企業。傳統優勢工業有服裝、箱包、機電、造紙等門類,其中服裝製造業產值極高,出口額位居中國第一。農業盛產糧油和水產品,有“金平湖”之稱。主產水稻、小麥、油菜、對蝦、禽蛋等,特產糟蛋和西瓜。位於市境西南部的嘉興港是杭州灣畔重要的深水港,歷史悠久,唐代即設港務機構,目前以貨物轉運為主。其旁建有裝機容量達512萬千瓦的嘉興發電廠,為中國巨型火力發電廠之一。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省級經濟開發區國際產業合作園教育.平湖市共有中小學、幼兒園等全日制學校83所,在職教職工6665人。其中:幼兒園40所、小學18所、初中1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普通高中4所、完全中學1所、特殊教育1所、中職學校3所,在校生74945人。 | 641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平湖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12"
} |
細胞。細胞可分為兩大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細菌界和古菌界的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動物均由真核細胞構成。生物可分為單細胞生物。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大小在1μm到100μm之間,所以在顯微鏡下可見。細胞生物學,舊稱細胞學是研究細胞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發育、生活史,以及各種胞器及訊息傳遞路徑的學科,可根據研究的尺度來分類,包括顯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層次研究細胞的結構、功能及生命活動。解剖學.生物界由兩種細胞構成: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生命最先演化成原核細胞;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最初的15億年間,原核細胞是唯一的生存形式。化石證據可推斷出生命演化成真核細胞是在大約21億年以前。真核細胞最大的特點是其內部包含了以膜封圍的細胞核來儲存DNA。真核的意思,映射了原核細胞是在真核細胞之前出現的事實。原核細胞.原核細胞比真核細胞更簡單因此也更小,它沒有真核細胞中的細胞核和各種的細胞器。原核細胞分兩種:細菌和古菌;他們擁有相似的結構。構成原核細胞的核物質的是直接與細胞質接觸的單條染色體。這片未與細胞質完全隔離的區域稱為擬核。從結構上看,原核細胞分三區:雖然原核細胞沒有細胞核,但是緊縮後的DNA會形成擬核。原核細胞擬核外可攜帶環形的,稱為質粒;質粒可提供額外的功能,如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真核細胞.植物,動物,真菌,黏菌,原生動物,及藻類均屬於真核生物。這類細胞,其寬度可達典型原核細胞寬度的15倍,而體積可達原核細胞的1000倍。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最大不同點在於真核細胞內包含有以膜邊界的隔間,這些隔間是進行特定的新陳代謝活動的場所。其中最重要的是細胞核,這隔間正是遺傳物質DNA的所在地。細胞核是真核細胞命名的由來,它的意思是“真正帶細胞核的細胞”。其他的不同點包括:}-亞細胞成分.細胞是生物體的構造和生理的基本單位,卻不能因此認為所有的生物細胞都相同,即使在同一粒粒體內,也有因為分化而產生各式各樣外觀與功能不同的細胞,即使相同種類的細胞,也可能正在執行的生理工作也有差異,但是基本上彼此都有共同的基本構造。細胞膜.細胞膜為細胞與環境之間以及胞器與細胞質之間的分界,能夠調節物質的進出,而膜上的蛋白質有許多種類,有的可以適時協助物質進出,有的能夠傳遞訊息,有的則負責防禦為細胞結構中分隔細胞內、外不同介質和組成成份的介面。原生質膜普遍認為由磷脂質雙層分子作為基本單位重複而成,其上鑲嵌有各種型別的膜蛋白以及與膜蛋白結合的糖和糖脂。原生質膜是細胞與周圍環境和細胞與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和資訊傳遞的重要通道。原生質膜透過其上的孔隙和跨膜蛋白的某些性質,達到有選擇性的,可調控的物質運輸作用。細胞質.細胞膜就像半透膜一樣,裝著滿滿的液狀、膠體狀的細胞質,可粗略分為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細胞質含有維持生命現象所需要的基本物質,例如醣類、脂質、蛋白質、與蛋白質合成有關的核糖核酸,因此也是整粒細胞運作的主要場所,透過細胞膜外接收的訊息、細胞內部的物質,共同調節基因的表現,影響生理活動。另外,細胞質內部也有多種網狀構造,稱為細胞骨架,可以協助維持細胞形狀,也能引導內部物質的移動,一些細胞骨架會於細胞分裂時,形成可以透過染色而觀察的紡錘絲,有一些骨架更能幫助細胞運動。細胞膜之外的結構.細胞壁.分類在細菌、真菌、植物的生物,其組成的細胞都具有細胞壁,而原生生物則有一部分的生物體具有此構造,但是動物沒有。細胞壁是由細胞質的分泌物構成,在電子顯微鏡的發明之後,有許多的研究因此可以讓人們知道,其成分與組成。而細胞壁可以保護細胞減少外界傷害、維持形狀,並且避免因為水分過多而脹破。原核生物.莢膜.部分細菌,在細胞膜和細胞壁外還有著膠狀莢膜。莢膜可以是多糖的,例如在肺炎球菌與腦膜炎雙球菌中,或是多肽的,例如在炭疽芽孢桿菌,或是玻尿酸的,例如在鏈球菌屬中。莢膜沒有被正常的染色方案標記,並且可以被或甲基藍檢測到;這允許用於觀察的細胞之間的較高對比度:87。鞭毛.鞭毛是讓細胞移動的細胞器。細菌鞭毛從細胞質延伸,穿過細胞膜,並透過細胞壁擠出。它們是長而粗的線狀附屬物,亦是天然蛋白質。一種不同型別的鞭毛在古菌中被發現,在真核生物中亦發現了另一種不同型別的鞭毛。菌毛.菌毛,也被稱為性菌毛,是在細菌表面上發現的短而薄的頭髮狀細絲。菌毛或性菌毛由稱為。有特定型別的特定菌毛會進行細菌接合。細胞過程.增殖及調控.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不是繁殖就是死亡。細胞分裂後產生的新細胞生長增大,隨後又平均地分裂成兩粒和原來母細胞“一樣”的子細胞,細胞這種生長與分裂的迴圈稱為細胞週期或有絲分裂週期。較為普遍的細胞分裂方式為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在生物的個體發育中,這兩種分裂方式交替發生,以保證生物種族的延續。分化與基因表達.細胞分化是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之間產生穩定差異的過程。所以,細胞分化是指同源細胞透過分裂,發生形態、結構與功能特徵穩定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基因按照一定程式相繼活化的現象,稱為基因的差次表達。即在同一時間內不是所有的基因都具活性,而是有的有活性,有的無活性,有些細胞是這部分基因有活性,有些細胞則是另外一些基因有活性。組織特異性基因和管家基因一類是維持細胞最基本生命活動的基因,是所有一切細胞都需具備的,由此譯製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結構和功能蛋白。這類基因稱“House-keeping gene”,譯為“管家基因”,它們與細胞分化關係不大。如編碼與細胞分裂、能量代謝、細胞基本建成有關的蛋白質的基因屬此類。另一類是譯製特異蛋白質的基因,與細胞的基本生存無直接關係,但與細胞分化關係密切,被稱為“Luxury gene”,譯為奢侈基因。組合調控引發組織特異性基因的表達弄清了細胞分化的實質,研究者們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基因選擇表達的控制機理方面。除細胞核與細胞質的相互作用對細胞分化的影響外,包括環境在內的諸多因素均對細胞分化有重要的影響。細胞衰老與凋亡.細胞衰老的研究只是整門衰老生物學的壽命。多細胞有機體細胞,依壽命長短不同可劃分為兩類,即幹細胞和功能細胞。幹細胞在一生都保持分裂能力,直到達到最高分裂次數便衰老死亡。如表皮生髮層細胞,生血幹細胞等。細胞死亡是細胞衰老的結果,是細胞生命現象的終止。包括急性死亡。細胞死亡最顯著的現象,是原生質的凝固。事實上細胞死亡是漸進過程,要決定細胞何時已死亡頗為困難。除非用固定液等人為因素瞬間使其死亡。那麼,怎樣鑑定細胞是否死亡了呢?通常採用活體染色法來鑑定。如用中性紅染色時,生活細胞只有液泡系染成紅色,如果染料擴散,細胞質和細胞核都染成紅色,則標誌這細胞已死亡。細胞凋亡是主動由基因決定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所以也常稱為程式化細胞死亡。凋亡細胞將被吞噬細胞吞噬。這一假說是基於Hayflick界限提出的:1961年Hayflick根據人胚胎細胞的傳代培養實驗提出。指細胞在發育的一定階段出現正常的自然死亡,它與細胞的病理死亡有根本的區別。細胞凋亡對於多細胞生物個體發育的正常進行,自穩平衡的保持以及抵禦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方面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例如:蝌蚪尾的消失,骨髓和腸的細胞凋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的發育,發育過程中手和足的成形過程。細胞的研究歷史.細胞是由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於1665年發現的。當時他透過顯微鏡觀察軟木塞時看到一格一格的細胞壁,命名為細胞(cell),這粒名詞就此誕生。當時羅伯特·胡克所看到的細胞只是細胞壁,還不是現在所定義的細胞。細胞學說最早由馬蒂亞斯·雅各布·施萊登和泰奧多爾·施旺提出。現代細胞理論的內容包括:所有生物均由一粒或以上細胞組成,細胞由原已存在的細胞分裂而來,生物最重要的功能在細胞內完成,所有細胞均包含有控制功能和傳遞繁殖資訊所必須的遺傳物質。細胞後世的科學家仍認為其功不可沒,一般而言還是將他當作發現細胞的第一人。而事實上真正首先發現活細胞的,還是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1858)第二捲開篇首次把“cell”翻譯為「細胞」。此掃描檔的原書藏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帶有日本的音注。 | 642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細胞",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27"
} |
晉文公位列戰國七雄奠定了基礎。出生.前671年,晉獻公與戎族通婚,娶狐季姬,生下重耳。流亡生涯.前665年,繼母驪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齊,驪姬與優施通姦,淫亂後宮,兩人開始排擠陷害申生、重耳、夷吾。在前665年,晉獻公派重耳守護蒲城。前655年,重耳之兄申生被驪姬害死,重耳也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鞮謀殺重耳,勃鞮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牆僥倖逃走。重耳的母親是戎族,他決定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跑,至翟國,在翟國被晉國攻打後,又逃往其他國家,自此流亡19年,經歷狄、衛、齊、曹、宋、鄭、楚、秦八國。至狄.前651年,晉獻公逝世,荀息當國相,繼母驪姬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國君,裡克砍死奚齊,又活活鞭殺了驪姬,荀息自殺,裡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國即位,重耳辭謝。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自立,是為晉惠公。重耳在狄國住了十二年。前644年,晉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殺重耳,重耳沒死,決定不能在狄國多留。至衛.重耳逃到衛國。衛國看他是個倒運的公子,不肯接待他。他們一路走去。走到五鹿地方,實在餓得厲害,正瞧見幾個莊稼人在田邊吃飯。重耳他們看得更加口饞,就叫人向他們討點吃的。莊稼人懶得理他們,其中有一個人跟他們開個玩笑,拿起一塊泥巴給他們。重耳冒了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動手揍人了。重耳的舅舅狐偃連忙攔住,接過泥巴,安慰重耳說:“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給我們送土地來啦,這不是一個好兆頭嗎?”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臺階,苦笑著向前走去。至齊.重耳聽說齊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決定去齊國給齊桓公效勞,他同時希望得到齊國的幫助和保護。重耳在齊國過安逸的生活,放棄了恢復君位的願望。齊桓公贈送他20輛車馬,並且主持了將宗室女齊姜嫁給重耳。前639年,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趙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樹下商量如何離開齊國,一個宮女在桑樹上聽到他們的對話,回宮以後偷偷的告訴了重耳的妻子齊姜。齊姜因為怕宮女洩露秘密,不但沒有給宮女獎賞,而且馬上把她殺了。齊姜也勸告重耳趕快離開齊國,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趙衰等人讓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馬車上離開齊國國都臨淄。重耳醒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感到非常憤怒,拿了戈追殺狐偃,幸虧沒有成功。至曹.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國。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所以趁重耳洗澡的時候,偷看了他的裸體。曹共公如此無禮,重耳頗生怨心。至宋.前638年,楚國打敗宋襄公軍隊不久以後,重耳到了宋國。宋襄公熱情地款待了他,並贈送了20輛車馬給他。至鄭.前637年。至楚.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接待他,並問他以後打算如何報答楚國。重耳回答“萬一晉國和楚國之間發生了戰爭,我願意命令軍隊撤退三舍建議楚成王馬上殺死重耳,以免給自己留下後患,但是楚成王沒有采納他的意見。至秦.最後,重耳到了秦國,秦穆公熱烈地接待了他,並主持將宗室女子五人許配與他,其中就有秦穆公的親生女兒懷嬴。返國即位.晉惠公因治國無方,韓原之戰戰敗,使晉國內外交困。國人怨聲載道。前637年秋,晉惠公亡,其子晉懷公立。晉大夫欒氏暗中遣使赴秦,勸說重耳歸國稱君。據《左傳》,周襄王十六年,被文公派人殺死。重耳即位後,在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晉惠公的舊臣呂省和郤芮害怕遭到晉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謀殺他。他們計劃放火燒他的宮室。勃鞮聽聞了他們的陰謀,想告訴晉文公,但是文公拒絕見他,因為他曾試圖刺殺文公兩次。勃鞮說他當時純屬奉命行事,提醒他“過去齊桓公沒有記恨管仲向他射箭”,晉文公聽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呂省和郤芮的陰謀。呂省和郤芮逃走,晉文公向秦穆公求助。秦穆公將呂省、郤芮二人誘殺於黃河岸邊。夏,秦穆公派三千秦軍入晉,助其加強防務。至此,晉文公在歷經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後,開始了在晉國的統治。《公羊傳》的記載有所不同。據《公羊傳》,前636年底,懷公死後重耳才篡奪了晉國。孔子為晉文公重耳避諱篡位,並未在《春秋》正文中提及晉文公即位細節。稱霸.尊王.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發起動亂,周襄王逃到鄭國並向晉文公緊急請求援助。同時,秦國正準備去救周王。晉文公想當霸主,他趁這個機會顯示了他的權力和威望,所以不顧晉國剛剛才安定,決定在行動之前拯救天子,不讓秦國得到功勞。因此,他答應了周襄王,打敗了王子帶,並護送周襄王返京。為了感謝晉文公的恩惠,周王將河內、等地賜與晉。攘夷.當時齊桓公已卒,中原群龍無首,楚國乘勢堀興。晉文公先翦除楚國的羽翼,擊敗曹國、衛國,使二國與楚國絕交。前633年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晉文公繼而聯合秦國,攻打親楚的鄭國,阻止日後楚國的北進。執政.晉文公在位期間,執政為:郤縠、郤溱、先軫、趙衰、狐毛、狐偃、欒枝、胥臣、先且居、箕鄭、胥嬰、先都。逝世.前628年冬,晉文公去世,其子晉襄公即位。年齡.史書並未明確記載晉文公的出生時間,對於他流亡時的年齡有兩種說法。 | 642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晉文公",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29"
} |
程硯秋,官章名承麟,藝名菊儂,後改豔秋,字玉霜,後改御霜,男,滿洲正黃旗人,原姓氏有李氏、索綽絡氏兩種說法:5—6,生於北京,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之一,青衣程派創始人。曾任北平中國戲曲音樂學院副院長。藝名.旗人習俗稱名不稱姓。程硯秋最早的官名是承麟:10。恩師羅癭公把“承”改為漢姓“程”。最初藝名是程菊儂。1918年,改為程豔秋,字玉霜,後改御霜:5,取意於“豔於秋者厥為菊”,後改藝名為程硯秋,取意“硯田勤耕秋為收”。生平.光緒二十九年農曆十一月十四日。妻子果素瑛轉述其母託氏的說法,程硯秋家族原姓李,祖籍在吉林長白山。張次溪等人則考證,程硯秋為乾隆朝英和五世孫,即姓索綽絡氏。妻子果素瑛提及其父榮壽與榮福、榮祿同輩:5—6。或稱,其家族與晚清重臣榮祿同族同根。光緒三十一年,父親榮壽逝世:6。家庭逐漸陷入貧困。經過十幾次搬家後,母親託氏帶著年幼的程硯秋和三子承海,定居於南城的天橋東大市:10,已進入赤貧狀態:6。程硯秋僅在五、六時上過一年私塾,因家貧被迫輟學:9。當時,人們認為成為戲曲演員能掙錢,“唱紅了成了‘角兒’,更能掙大錢”,故程硯秋“賣身學戲”,簽定九年的契約,投入武旦榮蝶仙門下學京劇:10。時年6歲。程硯秋登臺後受到羅癭公賞識。少年發育時,因變嗓“倒了倉”。羅癭公為此向張嘉璈借600塊現洋,為程硯秋贖身提前出師,離開榮蝶仙門下:10。羅癭公安排下,喬蕙蘭教其崑曲,九陣風閻嵐秋教武工和大小五套刀槍把子:9。又分別拜師梅蘭芳及梅蘭芳的老師王瑤卿學習京劇:10。程嗓音條件並不好,但是在王瑤卿的指點下,發展成了婉轉深沉的程派唱腔。1922年18歲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轟動。1924年,金仲蓀開始從事編劇工作,專為程硯秋作劇。1930年,延聘名畫家邵逸軒君,教授繪畫,用功極勤,曾一日而書五福,畫三幅。同年,創辦中華戲曲專科學校。1932年1月,程硯秋與焦菊隱赴法國考察戲劇。程硯秋是一位愛國藝術家,他曾演愛國戲劇《亡蜀鑑》,但很快遭到國民政府禁演。抗日戰爭期間,他在北京透過義演為抗日捐款,並且拒絕為日本人唱戲,但最終由於被迫害,無法繼續演出,所以程硯秋回鄉務農直到戰爭結束。1953年,程硯秋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1954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3月9日20時20分,程硯秋因患心肌梗塞於北京逝世。程硯秋所演的戲,大多數為悲劇,如《荒山淚》《春閨夢》《文姬歸漢》等,只有《鎖麟囊》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程硯秋晚年最後一部戲是《英臺抗婚》。中年後兼致力於戲曲理論研究,對舞臺藝術和劇種源流等有所論述,編為《程硯秋文集》。劇目.程硯秋所演的劇目有《梨花記》、《花舫緣》、《紅拂傳》、《玉鏡臺》、《風流棒》、《鴛鴦冢》、《賺文娟》、《玉獅墜》、《青霜劍》、《亡蜀鑑》、《金鎖記》、《碧玉簪》、《聶隱娘》、《梅妃》、《沈雲英》、《文姬歸漢》、《斟情記》、《朱痕記》、《荒山淚》、《春閨夢》、《費宮人》、《鎖麟囊》、《女兒心》、《馬昭儀》等。其中《荒山淚》被拍成電影。軼事.程硯秋在1930年代,除日常工作外,每星期有三天與夫人一起學習法文,另平日常以書畫創作自娛。其演唱的《文姬歸漢》唱段曾在文革期間「琴箏瑟改革小組」下的京劇唱腔器樂化工作中,由項斯華移植為古箏曲。程硯秋曾收藏一床明代的仲尼式古琴「浣塵」,該琴現藏於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家庭.1920年,梅蘭芳妻子王明華,即是程硯秋的師孃,向程硯秋介紹京劇青衣果湘琳和餘素霞的長女:12—13。餘素霞是餘叔巖的姐姐:15,與王明華有親戚關係。果湘琳夫婦看過程硯秋後。王明華又將提親物件改為二女兒果秀英,餘素霞沒有同意:12—13。1921年2月,羅癭公與梅家再次撮合程硯秋與果秀英。那時提親,並不讓提親物件相見。程硯秋被帶到一家列有果家全家福照片的照相館,程硯秋看了照片覺得很好。餘素霞提出若兩人成婚,小夫婦、程母託氏與程家兄弟分家單過。程硯秋答應餘素霞要求後,與果秀英的婚事才成:13—14。1923年4月9日,梅蘭芳、王明華夫婦為媒,舉行訂婚儀式。1923年4月26日,程、果二人舉行結婚典禮:4,18,羅癭公為秀英更名作果素瑛。程硯秋有三子一女,長子程永光,次子程永源,幼子程永江,女兒程慧貞。程硯秋因自身經歷,不許子孫後代學戲。女婿陶漢祥學生、程派傳人孟憲鎔所述,陶漢祥父親和程硯秋是好友,由於程硯秋未讓兒子學戲,於是就招陶漢祥為婿。程慧貞與陶漢祥在1953年離婚:104。 | 643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程硯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30"
} |
丁肇中,男,祖籍中國山東日照,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娜堡,美籍華裔實驗物理學家,中央研究院、美國科學院院士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曾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發現一種新的次原子粒子,並把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生平.入學之前.1936年,丁肇中出生在美國密歇根州的安娜堡,他的父母原本希望他出生在中國,不過當他父母在美國進行學術訪問的時候,他提早出生了,因為這個小意外,丁肇中具有了美國公民的身分。在出生的兩個月後,丁肇中隨父母回國。由於中華民國正與日本交戰,丁肇中的童年直到他12歲之前都未接受傳統教育,而主要由他的父母在家裡教育他。求學階段.1949年,因為國共內戰,丁肇中全家輾轉遷入臺灣,進入竹南國小就讀,小學畢業於臺中市大同國小。當年後來考入了臺北市立成功中學初中部。隔年轉入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初中部,1952至1954年就讀高中部。初中時,他在數理領域已有卓越表現。高中畢業徵試時,被保送進入臺灣省立工學院。畢業之後.畢業後,他立志要從事研究工作,於是選擇了在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一份薪金較低的工作。一年後到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擔任講師,1967年起轉到麻省理工學院擔任教授。他研究的方向主要是高能實驗粒子物理學,包括量子電動力學 (quantum electrodynamics)、電弱統一理論 (Electroweak theory)、量子色動力學 (quantum chromodynamics) 的研究。1966年開始,丁肇中領導的實驗小組進行了一連串關於量子電動力學和向量介子 (vector meson) 的實驗工作,不但加深了人類對向量介子的認識,還證實了量子電動力學的正確性。1972-74年,小組在美國布魯海文國家實驗室進行實驗,發現了第四種夸克 (quark)。1979年他與中科院高能所唐孝威等科學家合作,發現用來傳播夸克之間的力的膠子 (gluon)。1974年,丁肇中與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教授伯頓·里克特幾乎同時各自發現新的複合粒子-J/ψ介子。1976年,兩位教授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及美國政府的。他是首位用中文在頒獎典禮發表演講的科學家。他在演講中強調實驗和理論工作同樣重要。阿爾法磁譜儀是一個安裝於國際空間站上的粒子物理試驗裝置,由丁肇中博士於1995年首次倡導開始。目前計畫由CERN等機構合作進行。職位與榮譽.丁肇中為美國物理學會、義大利物理學會、歐洲物理學會會員,中央研究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院士以及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並且獲得密西根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波隆那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校的名譽博士,並為上海交通大學的名譽教授。此外他也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資深校董以及榮譽教授,曲阜師範大學名譽校長以及山東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的名譽院長與山東省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名譽校長,以及前身為臺灣省立工學院的國立成功大學傑出校友。J粒子的命名.曾經流傳一種說法,因為他自己中文姓氏“丁”和英文字母“J”類似,所以命名為J粒子,其實這是一個誤會。真正的意思“J”在量子力學上代表電流、光,而J粒子和光、電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就命名為J粒子。家庭.丁肇中的父親丁觀海早年求學於光華大學和交通大學,因國共內戰,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入臺灣,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工程學教授。母親王雋英是心理學教授。丁肇中是家中長子,有一弟一妹,分別取名為丁肇華及丁肇民,全家皆擁有中華民國國籍。丁肇中接受中國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曲向東採訪時,在被問到如果有第四個兄弟姊妹,是否取名為「丁肇族」時,他爽快說:「不,叫丁肇國,因為沒有這個國,所以就到臺灣去了!」取名「中華民國」是要紀念為中華民國起義而殉國的外祖父王以成。丁肇中和他的第一位妻子凱伊·庫尼。祖居與舊居.山東.丁肇中在山東日照的祖居“五宅”由曾祖父丁惟堦,於清光緒二十四年所建,分別由“種德堂”、“古梅軒”、“花山天井”……等五個庭院組成,有各種不同型別的功能房140間,建築面積,原為1,818平方米,總佔地約14,000多平方米,為清代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建築群落,2009年12月15日由日照市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並設有丁肇中科技展覽館。臺灣.丁肇中在臺灣的舊居,為丁肇中青少年時期與其父臺大教授丁觀海在臺灣住處。 | 643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丁肇中",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31"
} |
蘇軾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復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其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傑出的大家。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操之過急的政策及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因此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蘇軾反對元祐更化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由於蘇軾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在元祐更化時一度官至尚書;紹聖年間因新黨的章惇為相,又加貶謫至儋州;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郟縣。生平.家世.祖父蘇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父蘇洵,母程氏。宋仁宗景祐三年,兩兄弟從小到大一起讀書遊玩,後來也同一年中進士。蘇軾年幼時父親出遊在外,母親將其養大,並教他讀書,曾令其以範滂為榜樣。蘇軾生性放達,好交友。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蘇洵修編族譜,自稱是初唐相國蘇味道後裔。然而蘇洵自己也承認蘇味道的後人與自己的高祖之間世系不可考證,蘇洵的高祖才是信史的上限。蘇洵的尋根方法,在當時就有人不以為然。柳立言認為蘇洵修撰族譜編寫世系,將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宰相蘇味道當做自己家族的始遷祖,是看中蘇味道的知名度,蘇洵編訂族譜的目的是不問親疏,團結蘇姓人士,爭取共享政治和社會資源,以虛構始祖來聯宗。履歷.慶曆二年,蘇軾入小學,拜道士張易簡為師,當時居住在眉州一處叫紗縠行的地方。三年,蘇軾入鄉校,以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人為榜樣、楷模。慶曆五年,父親蘇洵因公在外,他的教育都由母親程夫人負責。至和元年,娶妻王氏,為青神人王方之女。二年,前往成都遊覽,拜訪了張方平。嘉祐二年,蘇軾才20歲,與弟弟蘇轍一同進京參加會考,之後兩人皆中進士。當時蘇軾在禮部論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且將該文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而歐陽修亦十分讚賞,原本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而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之後在殿試中乙科。同年四月,蘇軾母親程氏去世,他不得不按禮法丁憂回鄉。嘉佑四年,服喪完後的蘇軾跟隨父親蘇洵與弟弟蘇轍一起沿著長江下溯,前往荊楚之地。有《南行集》。五年,授河南府福昌縣主簿,但蘇軾並未就任。嘉佑六年,參加制科考試,位列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第三等。當時韓琦說:“今歲制科,唯蘇軾、蘇轍最有聲望。”授大理評事,除簽書鳳翔判官。十一月十九日,與蘇轍在鄭州西門外告別,當年十二月到任。當時鳳翔府主政者陳希亮,與蘇軾個人關係極差,兩人互相看不起,但卻與希亮四子陳慥相得甚歡。治平二年,罷任鳳翔簽判,還朝直史館。治平三年,父蘇洵過世,蘇軾回蜀守喪,英宗憐之,同意以官船載運蘇軾一家。熙寧二年,最後神宗放棄這個任命。熙寧三年,因為蘇軾一直反對王安石,王安石門下的御史謝景溫又誣陷蘇軾販賣私鹽,范鎮極辯蘇軾販鹽之誣,並願意退休負責。熙寧三年,因發現上官均的策論有詆毀王安石變法的情況,便改上官均為第二名。熙寧四年蘇軾遷太常博士攝開封推官,因不堪新黨的迫害,求外職,神宗本欲予以知州,但王安石只願予之潁州通判,神宗最後折衷,讓蘇軾擔任相對較好的杭州通判。起先在熙寧三年,王安石的姻親謝景溫彈劾蘇軾居喪往返途中順道做買賣生意,但查無實證。滯留京城至熙寧四年夏末,神宗批示“改通判杭州”,遂經由陳州赴杭,十一月到任。神宗當時對司馬光說:“蘇軾非佳士,卿誤識之。”司馬光則不以為然,為蘇軾做了辯解,而蘇軾本人則迫於壓力,並沒有對此處置發表任何意見。初到杭州時,前任刺史沈立尚未卸任,於是蘇軾便受命監考,得閒二十餘日,其間亦多有唱酬。熙寧五年,陳堯佐之子陳襄接任杭州刺史。蘇軾被派往湖州勘察堤壩情況,期間與湖州太守孫覺相遇並作詩。熙寧六年正月二十七日及八月,兩度遊覽雲泉山風水洞,作詩並留下題名,題名今存。冬,蘇軾沿運河往返於常州、潤州、蘇州、秀州之間,賑濟災民。官職不變。至熙寧七年夏回到杭州。過了幾個月接到詔命前往密州,九月二十日告別杭州道友,十月啟程。熙寧八年除夕,蘇軾在潤州度過。熙寧十年受命知河中府,後改知徐州。二月與其弟蘇轍會面,四月二十一日,到徐州。是年七月七日,黃河決口,水困徐州,蘇軾參加救災。元豐元年,改築徐州外小城,立東門黃樓。蘇軾作《黃樓賦》。元豐二年三月,移知湖州。四月二十九日,到湖州任。七月,監察御史何正臣、舒亶、諫議大夫李定、國子博士李宜之等上疏彈劾蘇軾,說他謗訕朝政、愚弄朝廷、妄尊自大云云。二十八日,朝廷派遣中使皇甫遵至湖州將蘇軾逮捕。八月十八日,下獄。十一月三十日結案。此次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幾死,並寫文章向朝廷訣別,蘇轍、張方平、章惇、吳充、王安石、王安石之弟王安禮等人出面力挽,尤其太皇太后曹氏勸諫,神宗動心,蘇軾終免一死,貶謫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由御史臺專人押送前往。蘇轍也因為其兄求情而遭貶為監筠州鹽酒務。司馬光、黃庭堅、乃至王安石之弟王安上皆罰銅二十斤。蘇軾在黃州“深自閉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間,與漁樵雜處”,與張懷民交遊,也結交禪門人士,當時佛印擔任廬山歸宗寺住持,與蘇軾時有往來。有〈戲答佛印偈〉曰:“百千燈作一燈光,盡是恆沙妙法王,是故東坡不敢借,借君四大作禪床。”元豐四年,朋友馬正卿為蘇軾請到了黃州營地以東一塊地,蘇軾躬耕其中,命名為“東坡”,復於元豐五年營造雪堂,自號東坡居士。。元豐五年,蘇軾先後兩次遊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前赤壁賦》寫於首次遊覽黃州赤壁時。十月,作《後赤壁賦》。元豐七年離開黃州,將雪堂留給當地人潘邠老,赴任汝州團練。途經江州,遊廬山,作詩有《題西林壁》等。經過筠州,留蘇轍處十日。經金陵,於泗州度過除夕,因沒有繼續旅行的盤纏而上書請求允許在常州宜興縣居住,獲得允許。八月十七日,得命知登州,到任才五天,蘇軾又被召為禮部郎官,上京後半月,除起居舍人,入侍延和殿。元祐元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任禮部郎中、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同年,司馬光去世,大臣們正舉行明堂祭拜大典,趕不及奠祭,儀式一完成,大臣們希望趕去弔喪,程頤卻攔住大家說:“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豈可賀赦才了,即往弔喪?”大家覺得這不近人情,反駁說:“孔子言哭則不歌,即不言歌則不哭。”蘇軾則嘲笑程頤說:“此乃枉死市叔孫通所制禮也。”兩人因此結怨。元祐二年,除翰林侍讀。蘇軾與程頤的關係進一步惡化,兩人黨徒互相攻訐。十一月,拜戶部侍郎。三年,蘇軾以翰林學士知貢舉,負責取士。蘇軾改革了宋代取士的特奏名制度,當時但凡是禮部特別上奏的都濫賜出身,蘇軾和孔文仲以為不可,遂上《論特奏名人恩澤太濫劄子》。此後朝廷接納其建議,設定了特奏名進士、諸科取士的限額及品階。元祐四年。到杭州之日,上表雲:“江山故國,所至如歸,父老遺民,與臣相問。”元祐五年,蘇軾聽取錢塘縣尉許敦仁的建議開拓西湖,取淤泥作堤壩,在其上築橋,是為蘇堤。五月,拜御史中丞。元祐六年三月九日,罷杭州,召還朝,除翰林承旨,入侍邇英殿。八月,以龍圖閣學士知潁州。此次還朝後出知潁州,其實是由於賈易彈劾蘇軾,即蜀洛黨爭之事。蘇軾曾說:“賈易為程頤之死黨,怨臣兄弟最深,志在必報”。宰相呂大防、劉摯和高太后都覺得賈易言過其實,“排擊人太深,須與責降”。為了平息黨爭,高太后採用呂大防的建議,將蘇軾與賈易都外放為地方官。元祐七年正月二十八日,移知揚州。九月召還朝,以兵部尚書兼翰林侍讀學士,至十一月,又除端明殿學士兼侍讀。元祐八年,言官黃慶基、董敦逸彈劾蘇軾。八九月間,蘇軾出知定州。紹聖元年,章惇、安燾執政,蘇軾遭來之邵彈劾,遂被哲宗貶謫至惠州,十月三日,到貶所,住在僧舍中。二年三月,遷居合江亭。三年,惠州修新橋,蘇軾典賣了自己的腰帶以資助建設。四年,二月十四日,營建白鶴峰新居。五月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至四月十七日,蘇軾接到命令,遂貶儋州。沿途路經梁金山南麓,在此宿一晚後上渡船。當時蘇轍也被貶謫至雷州,兩兄弟恰好相遇於藤州,便同行前往雷州半島。六月十一日,蘇軾告別弟弟,出航渡海。七月十三日,到儋州。初到時無地可住,蘇軾就在官舍暫住。不久,當地人為他建了三間房屋,蘇軾將其命名為桄榔庵。元符元年,蘇軾在儋州,遊天慶觀。吳子野來訪。蔡京派遣呂升卿、董必等去嶺南謀害蘇軾兄弟,曾布向皇帝進言不可,救兩人免於大難。二年,瓊州進士姜唐佐來到蘇軾處學習。三年。宋徽宗即位,向太后垂簾聽政,下詔讓蘇軾北還。建中靖國元年。南宋孝宗追贈諡號“文忠”。蘇軾疲於應付新舊黨爭,遇事“如食內有蠅,吐之乃已”,蘇軾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變法作為,也不同意舊黨司馬光盡廢新法的守舊之舉。儘管新黨一直稱蘇軾為舊黨而藉故追究,但實際上蘇軾亦和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時有衝突,導致他在新舊兩黨之間均受排斥,仕途坎坷,時常遠貶外方。不過他在各地居官清正,為民興利除弊,政績頗善,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實證。性格.好美食,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遊山林,黃庭堅稱他“真神仙中人”。風格.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曾自謂:“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一時文人如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張耒、陳師道,舉世未之識,軾待之如朋儔,未嘗以師資自予也。黃州詞,是蘇詞的奇觀;黃州文,則是蘇文的高峰;《赤壁賦》是其高峰之巔。黃庭堅曾批評蘇軾說:“東坡文章妙天下,其短處在好罵,慎勿襲其軌也”。陳巖肖說:“坡為人慷慨疾惡,亦時見於詩,有古人規諷體”。陳師道說:“蘇詩始學劉禹錫,故多怨刺,學不可不慎也”。詩風.蘇軾工詩,與黃庭堅合稱“蘇黃”。現存約二千七百多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對後人影響最大的也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徵。〈飲湖上初晴後雨〉寫西湖之美:“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元豐四年暮春三月,東坡寫下〈黃州寒食詩帖〉。此帖為兩首五言古風,詩句沉鬱蒼勁,低迴長歎,極富感染力。其書法不拘小節,字形章法佈局俱佳,頗有右軍遺意,唯用筆失之草率,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二十世紀末更被譽為〈蘭亭序〉、〈祭姪帖〉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在此帖後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朱弁《曲洧舊聞》:「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後,人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晚年過海,則魯直亦瞠乎其後矣。」白稱詩仙,古體絕倫;杜詩律聖,拓宇七言;東坡晚出,各體皆能,無題不作,比配詩神。詞風.現存三百四十多首《》、《》、《》傳誦甚廣。蘇軾擴大詞的內容,抒情寫景、說理懷古、感事等題材,無一不可入詞。蘇軾提高詞的意境,擴大和開拓詞境,提高格調,豪放詞以外,也有清曠飄逸、空靈雋永、以至纏綿嫵媚之作。蘇軾詞風豪放,將詞「詩化」,筆力雄健,個性鮮明,展現出作者曠達、爽朗的個性,多豪情壯語,意氣昂揚,感情奔放,想像豐富奇特。體裁和音律上,蘇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詞的文學生命重於音樂的生命。蘇詞作品往往有序,闡明詞的內容,或作詞的原委、時間、地點,事實分明。相傳蘇軾官翰林學士時,曾問幕下士:“我詞何如柳七?”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蘇軾的詞風被歸類在「豪放派」,所以與周邦彥的「格律派」大相逕庭。南宋時知名的詞人辛棄疾也是豪放派的詞人,後世將蘇東坡與辛棄疾並稱為「蘇辛」。賦風.前赤壁賦,後赤壁賦,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書風.蘇軾晚年用筆沉著,早期書法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其代表作有〈黃州寒食詩帖〉、〈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詞〉、〈愛酒詩〉、〈寒食詩〉、〈蜀中詩〉、〈人來得書帖〉、〈答謝民師論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詩帖〉、〈次韻秦太虛詩帖〉、〈渡海帖〉、〈祭黃幾道文卷〉、〈梅花詩帖〉、〈前赤壁賦〉、〈東武帖〉、〈北遊帖〉、〈新歲展慶帖〉、〈寶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辯才韻詩〉、〈一夜帖〉、〈宸奎閣碑〉、〈致若虛總管尺牘〉、〈懷素自序〉等。蘇軾的書法,後人讚譽頗高。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他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為第一”。畫風.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存世畫跡有〈枯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等。著作.蘇軾現存於世的文學著作共有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以及大量散文作品。最早的詞則寫於熙寧五年。詩文有《東坡七集》《東坡集》《東坡詞》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瀟湘竹石圖〉等。題畫作品有〈淨因院畫記〉、〈提憩寂圖詩〉等。因南宋皇帝宋高宗、宋孝宗等對其人其作的推崇,有宋一朝整理出版了《蘇文忠公詩合注》《蘇文忠公全集》等多部集作。《蘇文忠公全集》又稱《東坡全集》,傳世的,至今所見,可分兩大類。一類為分集編訂,號稱東坡七集本,亦標東坡全集,即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內製集十卷,外製集三卷,和陶詩四卷,應詔集十卷,其出自蘇軾原本原目,後人稍加增益,為之善本,風行海內;一類為分類合編,號稱東坡大全集,《四庫提要辨證》雲:“分類合編者,疑即始於居世英本,宋時所謂大全集者類用此例,”又云:“宋時所刊大全集者,乃麻沙書坊所刻。”《艾子雜説》據傳為蘇軾所撰。家庭.祖父:父親:母親:兄弟姐妹:蘇洵與程氏共生有三男三女,然長子景先與三名女兒皆卒於程氏去世之前。雖然傳說的「蘇小妹三難新郎」故事中,蘇東坡有個嫁與秦觀的妹妹,但根據考證,蘇東坡筆記著作中從未曾提到有妹妹,而且秦觀在二十九歲並且已經娶妻之後,才初遇蘇東坡,蘇小妹應為虛構人物。妻妾:子女:堂妹:後人:評價.現代.注本.從宋代開始,蘇軾作品的注本不斷出現,例如:按唐宋時的占星學,二十八宿的鬥宿正好對應黃道十二宮的摩羯宮,月亮所在的星宮為身宮,可知韓愈的身宮正是摩羯。而蘇軾則是以摩羯為命宮,「僕乃以磨蠍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蘇軾對星座的感嘆,讓後世掀起一股「摩羯情節」。南宋方大琮寫信給朋友說:「惟磨蠍所蒞之宮,有子卯相刑之說,昌黎值之而掇謗,坡老遇此以招讒。而況晩生,敢攀前哲?」南宋理宗時期的牟巘致友人的書信:「生磨蠍之宮,人皆憐於奇分。」於石寫詩:「顧予命亦坐磨蠍,碌碌浪隨二公後」元代尹廷高〈挽尹曉山〉「清苦一生磨蠍命,淒涼千古耒陽墳。」趙汸「謾灼膏肓驅二豎,懶從磨蠍問三星。」明代張萱「磨蠍誰憐留瘴海,痴仙只合在人間。」清代趙翼「書生不過稻粱謀,磨蠍身偏願莫酬。」黃均「漸知世運多摩羯,頗覺胸懷貯古春。」袁枚:「莫嘆遭逢磨蠍重,世間風浪幾曾平。」曾國藩:「諸君運命頗磨蠍,可憐顛頓愁眉腮。」參看.紀錄片.《蘇東坡》,該片為中國央視所拍攝紀錄片,2017入選中國優秀國產紀錄片。 | 643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蘇軾",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33"
} |
一般上古時代是指文字記載以前的時代。在兩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歷史時代。因為上古時代沒有當時直接的文字記載,那個時候發生的事件或人物通常無法直接考證,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帶有神話色彩。根據上述定義,中國上古時代傳說的帝王有: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摯、堯和舜。近代以來,中國史學界常統稱先秦史為上古史,而將夏代以前的傳疑時代概稱為「遠古」,因此目前一般提到中國上古時代,多指整個先秦時期。註釋.中國新石器時代至上古時代考古文化年表本表會因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而需要更新。本表會因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而需要更新。 | 643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上古時代",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39"
} |
公曆,是當前國際通用的曆法,也叫格里曆的修改和替代。主要的變化是對閏年的加入進行了不同的劃分,使平均行事曆年長365.2425天,更接近由地球繞太陽公轉決定的365.2422天的回歸或太陽年。閏年的規則是:每一個可以被4整除的年份都是閏年,但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份,必須也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因此,1700年、1800年、和1900年都不是閏年,而2000年是閏年。建立格勒哥里曆取代儒略曆有兩個原因。首先,儒略曆錯誤地假設平均太陽年正好是365.25天,進而令每四年皆設定一個閏年。這種曆法每世紀與太陽年的偏差達到將近一天。格勒哥里曆的改革將平均發生在計算日期的四天前,還改變了教會用於計算復活節日期的農曆週期。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改革帶來了微小的變化,但行事曆基本上仍然基於與其前身相同的地心理論。這項改革最初是由歐洲的天主教會國家及其海外屬地採取的。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裡,新教和東正教國家也轉向了他們所稱的“改良行事曆”。在1923年,希臘是最後一個採用格勒哥里曆,兩種日期都會記載,酌情標示為舊式與新式日期。在20世紀,大多數非西方國家也採用了格勒哥里曆,至少是出於。描述.與儒略曆一樣,格勒哥里曆是一種太陽曆,每年12個月,每個月28至31天。這兩種曆法中的年都由365天組成,在閏年的2月份加上一個閏日;格勒戈裡曆的月份和月長也都與儒略曆相同。唯一的不同是格勒哥里每400年比儒略曆少三個閏日,即逢世紀年時需要是400的倍數才置閏。閏年通常每四年發生一次,歷史上閏日曾經以2月24日置閏,即閏年有兩天2月24日。然而,現在習慣於按順序對2月的日期進行編號,沒有間隔與重複,以增加2月29日做為閏日。在羅馬天主教聖人曆的之前,天主教會在閏年將23日之後的二月的節慶推遲了一天;根據舊的聖人曆舉行的彌撒仍然反映了這種以24日置閏的延遲。格勒哥里曆的年份由連續的年份數字標示。 曆日的日期完全由年份。曆法週期每400年重複一次,相當於146,097天。在這400年中,303年是365天的正常年份,97年是366天的閏年。平均日曆年為天 = 365.2425 天,或 365 天 5 小時 49 分鐘 12 秒。在不包含任何世紀平年的間隔期間的間隔期間,日曆每 28 年重複一次,在此期間2月29日將落在一週七天中的每一天,而且只有一次。一年中的所有其它日期每天正好落四次,一週中的每一天的間隔依次為6年、5年、6年和11年。中文稱謂的演變.清朝時,多用西曆稱呼公曆,自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之後,對外條約中普遍使用“公曆”一詞,在聯合國公約與宣言中,也使用公曆。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採納了高魯的建議,當日釋出《改用陽曆令》,將公曆推為“國曆”。1月13日,釋出《臨時大總統關於頒佈曆書令》,“新舊兩曆並存”。1919年11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雜誌卷6第6號發表了《論中國當用世界公曆紀年》,把「約定俗成」的世界通用的紀年,稱為「世界公曆」。1930年7月31日國民政府公佈《革命紀念日史略及宣傳要點》,其中的民國紀年都給出了對應的公曆。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透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紀年採用公元。格里曆.格里曆又譯格里高利曆、格列高利曆、格列高曆、國瑞曆、額我略曆、葛瑞格里曆,也稱基督紀年,教宗額我略十三世於1582年頒行,故稱格里曆。格里曆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裡利烏斯及耶穌會神父兼天文學家克里斯托佛·克拉烏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曆法,是一個被當今世界最廣泛地使用的歷法。格里曆是陽曆的一種,於1912年在中國引進採用,因農曆這一中國傳統曆法是陰陽曆,故格里曆在中文又稱陽曆或新曆。格里曆與儒略曆一樣,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一閏日。但格里曆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都不設閏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曆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曆減少3個閏年。格里曆的曆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近平均迴歸年的365.242199074日,即每3300年誤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點回歸年的365.24237日,即每8000年誤差一日;而儒略曆的曆年為365.25日,每128年就誤差一日。到1582年時,儒略曆的春分日,稱為「公元」。調整.由於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即一回歸年,格里曆沿用儒略曆主體做法把一年定為365天,多出時間每四年於二月裡閏一天,平年每年365天、二月28日天;閏年366天、二月29天,同時亦沿用伊希格斯提案的紀元點,即以耶穌誕生年為公元,但有以下微調以減去多出時間:應用歷史.歐美.格里曆1582年10月15日,合儒略曆1582年10月5日,只有義大利、波蘭、西班牙、葡萄牙開始用格里曆,日期跳過10日。由於格里曆是教宗頒佈的,新教國家予以抵制。直到1752年,大英帝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以及現在美國的一部份才採納格里曆,也就是儒略曆1752年9月2日星期三的次日是格里曆1752年9月14日星期四,日期跳過11日。值得注意的是,1582年,羅馬教廷減去的是10天,而到1752年修改曆法的時候卻減去了11天的原因是1582年到1752年之間的1700年,格里曆不閏而儒略曆閏,二曆相差了1天。瑞典在1699年計劃從儒略曆改成格里曆,預定的辦法是取消自1700年至1740年原有的11閏日,以期求漸進在最後將日期與格里曆接軌。在此四十年間,瑞典曆與儒略曆以及格里曆日期將完全不同。更糟糕的是,受大北方戰爭的影響,此制度施行不佳,1704年及1708年應已排除的閏日仍被使用。此時瑞典曆日期應比格里曆慢8日,但事實上慢了10日。卡爾十二世國王承認漸進改曆沒有見效而拋棄之,但不是直接改用格里曆,而是決定改回儒略曆,方法是1712年2月29日的次日加上2月30日,日期再度比格里曆慢11日。瑞典最後在1753年採用格里曆,就是說,當年儒略曆 2月17日星期三的次日是格里曆3月1日星期四。在阿拉斯加,儒略曆1867年10月6日星期五的次日是格里曆10月18日星期五。之所以連續二日星期五是因為美國從沙俄買入阿拉斯加,“阿拉斯加時刻”須從“莫斯科時刻”改成“北美時刻”,使得國際換日線從阿拉斯加之東移往其西。俄羅斯在1917年發生的十月革命後,以1918年1月24日的命令接受格里曆,也就是儒略曆1918年1月31日 星期三的次日是格里曆1918年2月14日星期四。最後採用格里曆的國家是土耳其,在1926年。各地啟用公曆之日期對照.各地啟用公曆之日期對照伊斯蘭教國家仍然使用伊斯蘭曆;佛教國家採納佛教曆,紀元使用佛教紀元,即公元2023年為佛教紀元釋迦牟尼涅槃年。東亞.日本在1873年1月1日,以公曆取代傳統天保曆,但年份不使用公元紀年,而使用日本天皇年號紀年:明治元年等於1868年,大正元年等於1912年,昭和元年等於1926年,平成元年等於1989年,令和元年等於2019年,一直至今。日本民間常使用公元紀年,政府單位則遲至近年才開始廣泛使用,如2019年日本駕照開始使用公元紀年。臺灣於1895年的對比。朝鮮半島受到日本影響,在1896年1月1日採用公曆。中國大陸在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時,以格里曆取代傳統的農曆,定格里曆為國曆,年份同時採用公元紀年以及民國紀年。民國紀年以中華民國成立的1912年為首年,即民國元年等於1912年、民國二年等於1913年等,「中華民國×年」一般簡稱為「民國×年」、「民×」。但中國不久後進入不同軍閥使用不同曆法的軍閥割據時期。1928年10月國民黨北伐統一中國,中華民國政府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使用格里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取代中華民國統治中國大陸,繼續使用格里曆,但僅使用公元紀年。而中華民國退守臺灣後,仍在臺灣地區同時使用公元以及民國紀年。外推格里曆.為了某些目的,格里曆能向啟用前的日期延伸而製作外推格里曆,但應謹慎使用。為了一般目的,1582年10月15日之前發生的事件日期仍應以當時採用的儒略曆日期表示,而不應“溯及既往”轉換成外推格里曆。然而,在格里曆1582年10月15日以後才啟用格里曆的國家的事件較有爭議。因為改變啟用格里曆前的歷史紀錄將會荒謬,所以為避免爭議,應註明是哪一種曆法的日期。例如,喬治·華盛頓出生於儒略曆1732年2月11日,合格裡曆1732年2月22日,而當時大英帝國用儒略曆。微軟公司的程式設計基礎庫ATL的類COleDateTime,能處理日期從公元100年1月1日到公元9999年12月31日,但不支援儒略曆,而是使用外推格里曆代替。格里曆一年每月天數.格里曆每月天數為人為規定,不像中國農曆是根據月球的運動確定的。最早,格里曆的前身——儒略曆規定1、3、5、7、9、11月為大月,31日,2、4、6、8、10、12月為小月,30日,這樣每年有366日,由於2月是當時羅馬帝國處決犯人的月份,於是,在平年中2月減少1日,為29日。使得平年為365日,閏年為366日。凱撒時,將其出生的七月改用其名字命名。此後,奧古斯都當政後,將八月改用其名字命名,並將八月改為大月,此後的9、11月改為小月,10、12月改為大月,這樣一年平年就有366日,閏年有367日,為了扣掉一日,與天象相符,再從2月中扣去1日。月份設定遂與今日相同。數值.當格里曆考慮到平年和閏年時,總共有14種可能的組合。如果再將復活節的日期變動加入,格里曆總共有70種的組合變化。一年的平均長度是365.2425天= 52.1775 星期,8,765.82 時 = 525,949.2 分 = 31,556,952 秒。除了閏秒之外,這些數值都是準確的。平年是365天 = 8,760時 = 525,600分 = 31,536,000秒。閏年是366天 = 8,784 時 = 527,040分 = 31,622,400秒。從1971年開始,有些年份會因為地球自轉不規則的增長,進行一次或多次的閏秒調整,到目前為止這些都是正閏秒的調整,平均是每18個月一次。由於閏日是在一年之中多插入的一天,所以某一天是一年中的第幾天不是很容易計算的。但日曆在3月到7月和8月到12月是重複的模式,日數分別是31、30、31、30、31,各別的總天數都是153天。事實上,不包含2月在內,連續5個月的日數和都是153天。相關條目有以星期天開始的平年和主日字母。格里曆在400年的週期中有146,097天,恰好是20,871 星期。所以,例如,格里曆七年、407年、807年、1207年、1607年、2007年的日期與星期是完全相同的。這也造成以星期天開始的月份是從星期六開始,後面對此會有詳細的說明。在中間沒有遇到世紀數而減除閏年的情況下,較小的迴圈週期是28年。星期與日期重現的關係是6、11、12、28、或40年,6與11年的間隔只可能出現在平年,28年則只出現在閏年,而12與40年的間隔則出現在含有刪除閏年的世紀年的時段。容易記住的概略秒數是一年有formula_1×107秒。主日字母可以幫你分辨在格里高利改革以後,14種不同的形式應該用在哪一年中,他所依據的是2月最後一天是星期幾。格里高利的日期序列,也稱為,是開始於西元元年1月1日的日期序列,今天的格里曆日期序列是,比簡化儒略日多678576日,比儒略日少1721425天,而儒略日是。準確性.格里曆比儒略曆每400年少3次閏日,平均太陽日是365.2425日,比起平均回歸年的365.2422日,每3300年誤差1日。比起儒略曆平均一年365.25日的128年誤差1日而言,格里曆更精確。不過相比起伊朗曆每141,000年內背離太陽迴圈一天仍有所誤差。 | 644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公曆",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40"
} |
陰陽合曆,又稱太陰太陽曆,是許多文化採用的曆法,其日期採朔望月以指示月球的相位,年則與太陽相關,利用天文學觀察兼顧月相週期和太陽週期運動所安排,且一年的月數必須是整數。採用陰陽合曆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季節,因此需要安排閏月來調整,大多數年份有12個朔望月,閏年就會有13個月。連續十九年為一章,其中安置七個閏月置閏,使曆年的平均值大約與「地球公轉一年」相當,可名為陰陽蔀曆。俗稱農民曆的夏曆就是陰陽合曆之一種。陰陽合曆制中單一一曆年,其月數、日數不定。含義.純「陽曆」是指曆法中只保證一年的時間與地球繞日執行週期基本一致,不考慮月份,例如華夏24節氣;純「陰曆」是指曆法中只保證一個月的時間與月亮執行週期基本一致,不考慮年長;而陰陽曆則既保證“多年的平均值”與地球繞日週期的一致,又保證“月”與月亮週期的一致。以華夏曆法為例,大小月分別為30日和29日,平均每月為29.53日,與月亮執行週期一致。例子.希伯來曆、佛曆、印度曆(不是印度國定曆)、庫德曆、孟加拉曆、藏曆,還有傳統的中國農曆、日本和曆、越南曆、蒙古曆,再加上古代希臘、科利尼、和巴比倫曆都是陰陽曆。也有些在南阿拉伯的古老前伊斯蘭曆是陰陽曆的系統。中國、科利尼和希伯來的陰陽曆或多或少的是追隨著回歸年;而佛曆和印度曆追隨的是恆星年。因此,前三種曆法有季節的想法在內,而後二者則以某個滿月所在的星座來定年,藏曆則受到中國和印度曆的影響。現代學者發現在皈依基督教之前日耳曼民族也使用陰陽合曆。全陽曆與陰曆.伊斯蘭曆的日期與太陽無關,所以是陰曆,而不是陰陽曆。民用版的儒略曆和格里曆都是陽曆,因為它們的日期與月相無關。閏月的推定.當要確認是否要插入閏月時,一些曆法依賴直接的觀察,一些則比較太陽和月球的黃經度數。夏威夷人則是觀察特定的幾顆恆星和月球的關係。另一方面,計算的陰陽曆,要累積幾個月才需要插入閏月是有一個固定規則。要建構如此一個曆法原則,回歸年的長度除以朔望月的平均長度是:12.368266……轉此個十進位值為連分數的最佳近似值為,所以在下面的清單中列出了朔望月在分子,回歸年在分母的整數的比值:注意:沒有計算的曆法的年平均長度正好等於真實回歸年的長度。使用不同的曆法有不同的年平均長度和平均的每月長度,所以曆法的月和月球朔望月之間的差距並不等於上面給出的值。8年的迴圈是古雅典曆法使用的八年法的年平均值。羅馬從第三世紀至457年,採用84年的週期計算復活節的日期。島嶼基督教一直沿用至768年,當時的Bangor主教Bishop Elfodd說服他們採用St Augustine's mission改良的曆法。84年的週期相當4 × 19年的卡利巴斯週期。這給出的年平均為12.3690476…個月,一個週期為30,681日。但比1,039個朔望月短少1.28日,比84個回歸年超出0.66日,比84個恆星年短少0.55日。繼默冬章之後的下一個近似值有非常好的近似。計算閏月.在所有的陰陽曆,都可以透過以下的計算方法,用近似長度的月和年的日數,獲得插入閏月的粗略頻率:一個代表平常月分和閏月的序列是ccLccLcLccLccLccLcL,這就是經典的默冬章。這使得兩個閏月之間的正常月數通常大於34個月,而同時較少的月數大約是29個月。與時間無關的陰陽曆.太陽年不能包含整數月數的另一種處理方法是在一年當中透過若干不屬於任何月份的日子。一些海岸薩利希人就是用這樣的曆法。例如,奇黑利斯開始計算10個月,然後留下不定的日數,直到下一次奇努克鮭魚的返回。各種陰陽曆.格里曆的陰陽曆.格里曆中的陰陽曆適用於計算復活節的日期,它的規則目:復活節計算表冊。中國陰陽曆.中國歷代之曆法,隨朝代而有不同。見歷代之曆法。日本陰陽曆.在中國南北朝,中國及日本都曾使用元嘉曆。後來日本有自己的曆法。 | 644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陰陽曆",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43"
} |
陰曆又稱太陰曆,在天文學中與陽曆對應,指主要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曆法;不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位置。它的一年有12個朔望月,約354或355日。主要根據月亮繞地球執行一週時間為一個月,稱為朔望月,大約29.530588日,分為大月30日、小月29日。純粹的陰曆有伊斯蘭曆,這種曆法與季節無關。而大部分通常說的陰曆實際上根據現代學者來說都是陰陽曆,例如大中華地區和全世界所有華人及朝鮮半島、越南及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均有使用的農曆。在農業氣象學中,陰曆略微不同於農曆、殷曆、古曆、舊曆,是指中國傳統上使用的農曆。而在天文學中認為農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曆。在古代農業經濟中,春天播種、秋天收耕,本來陽曆應更能反映農業週期,但不少古代曆法都是由月亮算起,一個推測是黑夜中的月亮特別容易觀察,月亮盈虧一目瞭然,直至天文技術成熟後,他們才能觀察到太陽在曆法中的作用。 | 644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陰曆",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44"
} |
紀年法,也稱為紀元法、計年法,是指曆法中的年份命名體系,例如儒略曆與格里曆使用的基督紀年,中國農曆使用的干支紀年等。世界各地曾存在過各種不同的紀年方法,其中一些至今仍在使用。停用紀年.奧林匹克紀年.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和學者常使用參照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屆次來紀年,如公元70年可以記作“”。這項始於公元前776年的泛希臘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為各個獨立城邦提供了可以相互識別的紀年體系。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並不使用奧林匹克紀年。:769尤西比烏的《編年史》從亞伯拉罕第1241年,古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廢止了這項運動,奧林匹克紀年不再適用。塞琉古紀年.塞琉古紀年是塞琉古帝國以及受其影響的國家所採用的一種紀年方式,很多中東國家公元在前4世紀到公元6世紀間都曾使用該紀年,而東方基督徒直到10世紀仍有使用。該紀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2年:當年8月,塞琉古一世重返巴比倫,在亞歷山大帝國的亞洲疆土上建立了塞琉古帝國。但根據所用曆法歲首的不同,塞琉古紀年元年開始於公元前312年或313年:猶太國曆歲首為提斯利月,塞琉古紀年元年相當於公元前313年10月到前312年9月;和猶太教歷歲首為尼散月,塞琉古紀年元年相當於公元前312年4月到前311年3月。執政官紀年.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都曾使用執政官的名字來紀年。在雅典有九名執政官。這種紀年方法一直沿用到公元541年,執政官職務被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撤銷。羅馬建城紀年.羅馬建城紀年。羅馬佔領紀年.羅馬佔領紀年是羅馬佔領的一些地區作用的紀年方法,既用該地區已經被羅馬佔領了多少年或羅馬在該地區建立統治多少年來紀年。就是其中的一種,西班牙紀年的元年為公元前38年,這一年羅馬開始對伊比利亞半島上被征服的人們徵收新的稅賦,這標誌著羅馬統治在西班牙的建立。葡萄牙、阿拉貢、瓦倫西亞和卡斯蒂利亞的官方檔案中都曾使用這一紀年,直至公元1381年被公元紀年取代。在整個羅馬和拜占庭時期,德卡波利斯等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的希臘化城市都使用,其元年是羅馬將軍龐培佔領該地區的公元前63年。小紀紀年.也在其編年史中採用了小紀紀年。公元2023年大致等同於第小紀。已廢止的基督教紀年.凱撒利亞的尤西比烏所著的《編年史》中,使用亞伯拉罕紀年貫穿整書,亞伯拉罕紀年即亞伯拉罕出生以來多少年,根據尤西比烏的說法亞伯拉罕紀年元年為公元前2017年,如公元70年被他記作“,亞伯拉罕第2086年”。普洛斯佩魯發明了耶穌受難紀年,其元年是耶穌受難的公元33年。他在其著述中同時採用耶穌受難紀年和執政官紀年,如將公元455年記作“受難第428年,瓦倫提尼第八次和安提米翁第一次任執政官”。創世紀年是一種根據舊約聖經對於世界創造觀點的紀年方式。在希伯來曆與中都使用這個紀年法。拜占庭歷中創世元年為公元前5509年,歲首在公曆九月。拜占庭歷已知最早記錄是公元7世紀的,而其雛形早在公元400年左右就已形成。大韓民國紀年.大韓民國紀年並是從1919年開始。所以,建國的時候已經是大韓民國30年。這個年號於1948年9月25日被檀君紀元取代。1962年新憲法修改時候,檀紀被公元取代。現存紀年.戴克裡先紀年.為紀念戴克裡先迫害,在基督教紀年中還有一種名為“”的紀年方法,其元年為戴克裡先執政的第一年284年。但這並不是羅馬的帝王紀年,而是埃及所用的一種紀年方法,最初它的歲首按照埃及當地曆法確定的。戴克裡先取消埃及的特殊地位之後,之後就遵循執政官紀年的歲首1月1日。雖然戴克裡先以迫害基督徒而著名於世,但亞歷山大編制的復活節表中曾長期使用這一紀年。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所用的科普特歷仍使用戴克裡先紀年,不過已經在643年改稱“殉道紀年”。:766–7帝王紀年/年號紀年.帝王紀年,或稱王位紀年、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是根據君主即位年次來表示年份的紀年方法,曾被廣泛應用於歐洲和亞洲的多個地區。蘇美爾王表、等使用的都是這種紀年方式。羅馬帝國時期,也曾使用羅馬皇帝的帝王紀年,但起初他的遠不及執政官紀年常用。最初奧古斯都用他已經當執政官多少年和羅馬元老院已經任命他為護民官第多少年來記述他在位時的年份。奧古斯都的繼任者們延續了他的做法,直到公元20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的記憶已經所剩無幾了,他們才公開的使用帝王紀年。在東亞,除有多數國家直到20世紀仍使用由帝王紀年發展而來的年號紀年,但多已廢止,唯日本現在仍在使用年號紀年,今年是西元2023年,即令和5年。干支紀年.干支紀年認為興自東漢。東漢四分曆以前,用歲星紀年和太歲紀年。到現在來用干支紀年。民國紀年.中華民國官方的紀年,以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今年為民國年。主體紀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官方的紀年,以1912年為主體元年,今年為主體年。 | 644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紀年",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49"
} |
!style=" 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DCF0FF; font-size: 90%;"|線性空間與線性變換線性空間 · 線性變換 · 線性子空間 · 線性生成空間 · 基 · 線性對映 · 線性投影 · 線性無關 · 線性組合 · 線性泛函 · 行空間與列空間 · 對偶空間 · 正交 · 特徵向量 · 最小二乘法 · 格拉姆-施密特正交化數學上,一個formula_1的矩陣是一個有formula_2列記錄了從formula_370轉移到formula_375各種狀態的可能性。所以formula_364叫做formula_362時刻的轉移矩陣。如果馬爾可夫鏈的轉移矩陣不隨時刻變化,則稱為齊次馬爾可夫鏈。這時馬爾可夫鏈的吸引態可以透過計算轉移矩陣的特徵向量得到。統計學中也會用到各種不同的矩陣。描述統計學中常常需要用矩陣的形式來描述資料樣本,顯得更為緊湊。幾個隨機變數的協方差矩陣表示它們之間的協方差關係,在某種程度上表示了它們相互間的關聯程度。統計學中用到矩陣的另一個地方是線性迴歸中的最小二乘法分析。當觀測到隨機樣本formula_378時,線性迴歸法的目標是希望找到以下的線性關係:formula_379即將變數formula_380表示成formula_381的分量的線性組合與一個已知的隨機誤差的和。這個表示可以寫成矩陣的形式,並利用矩陣的奇異值分解來分析。另一種隨機矩陣是指每個元素都是隨機變數的矩陣,這些隨機變數可以都遵循同一個分佈,或各自遵循不同的分佈。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全部元素都是相互獨立的標準正態分佈隨機變數的隨機矩陣。這種隨機矩陣在數論和物理中也有應用。物理學上的對稱性及線性變換.線性變換及其所對應的對稱,在現代物理學中有著重要的角色。例如,在量子場論中,基本粒子是由狹義相對論的洛倫茲群所表示,具體來說,即它們在旋量群下的表現。內含泡利矩陣及更通用的狄拉克矩陣的具體表示,在費米子的物理描述中,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而費米子的表現可以用旋量來表述。描述最輕的三種夸克時,需要用到一種內含特殊酉群SU(3)的群論表示;物理學家在計算時會用一種更簡便的矩陣表示,叫蓋爾曼矩陣,這種矩陣也被用作SU(3)規範群,而強核力的現代描述──量子色動力學的基礎正是SU(3)。還有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陣:在弱相互作用中重要的基本夸克態,與指定粒子間不同質量的夸克態不一樣,但兩者卻是成線性關係,而CKM矩陣所表達的就是這一點。量子態的線性組合.1925年海森堡提出第一個量子力學模型時,使用了無限維矩陣來表示理論中作用在量子態上的運算元。這種做法在矩陣力學中也能見到。例如密度矩陣就是用來刻畫量子系統中“純”量子態的線性組合表示的“混合”量子態。另一種矩陣是用來描述構成實驗粒子物理基石的散射實驗的重要工具。當粒子在加速器中發生碰撞,原本沒有相互作用的粒子在高速運動中進入其它粒子的作用區,動量改變,形成一系列新的粒子。這種碰撞可以解釋為結果粒子狀態和入射粒子狀態線性組合的標量積。其中的線性組合可以表達為一個矩陣,稱為S矩陣,其中記錄了所有可能的粒子間相互作用。簡正模式.矩陣在物理學中的另一類泛應用是描述線性耦合調和系統。這類系統的運動方程可以用矩陣的形式來表示,即用一個質量矩陣乘以一個廣義速度來給出運動項,用力矩陣乘以位移向量來刻畫相互作用。求系統的解的最優方法是將矩陣的特徵向量求出,稱為系統的簡正模式。這種求解方式在研究分子內部動力學模式時十分重要:系統內部由化學鍵結合的原子的振動可以表示成簡正振動模式的疊加。描述力學振動或電路振盪時,也需要使用簡正模式求解。幾何光學.在幾何光學裡,可以找到很多需要用到矩陣的地方。幾何光學是一種忽略了光波波動性的近似理論,這理論的模型將光線視為幾何射線。採用近軸近似,假若光線與光軸之間的夾角很小,則透鏡或反射元件對於光線的作用,可以表達為2×2矩陣與向量的乘積。這向量的兩個分量是光線的幾何性質。這矩陣稱為光線傳輸矩陣,內中元素編碼了光學元件的性質。對於折射,這矩陣又細分為兩種:「折射矩陣」與「平移矩陣」。折射矩陣描述光線遇到透鏡的折射行為。平移矩陣描述光線從一個主平面傳播到另一個主平面的平移行為。由一系列透鏡或反射元件組成的光學系統,可以很簡單地以對應的矩陣組合來描述其光線傳播路徑。電子學.在電子學裡,傳統的或節點分析會獲得一個線性方程組,這可以以矩陣來表示與計算。很多種電子元件的電路行為可以用矩陣來描述。設定formula_10為輸入向量,其兩個分量為輸入電壓formula_383與輸入電流formula_384。設定formula_385為輸出向量,其兩個分量為輸出電壓formula_386與輸出電流formula_387。這電子元件的電路行為可以描述為formula_388;其中,formula_389是2×2矩陣,內有一個阻抗元素formula_390、一個導納元素formula_391、兩個無量綱元素formula_392與formula_393。這樣,電路的計算可以約化為矩陣計算。註釋與參考. | 645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矩陣",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50"
} |
公曆紀元或公元,也稱西元,是當今國際社會最為廣泛使用的紀年標準,源於西方國家使用的基督紀年,以當時認定的耶穌出生年為紀年的開始。第一年被稱作公元元年。歷史.公元紀年起源於基督教的影響。公元525年,基督教神學家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建議將耶穌生年定為紀元元年,以取代當時羅馬教廷所採用的「戴克裡先曆」。伊希格斯並推算耶穌是生於古羅馬建國後754年,但後來的歷史學家發現他的計算有誤,因耶穌出生時大希律王仍在位,但大希律王於公元前4年已駕崩。故此推定並非出生於公元1年,現在一般以耶穌誕生在約公元前7年至前4年左右的說法最可靠。英語用法.在英語裡,傳統上「紀元前」是用「BC」來代表,「紀元後」是用「AD」代表;「BC」是「Before Christ」的縮寫。採用.聯合國採用公元。本身信仰基督新教的前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也支援使用公元做為紀年,他也指基督教人士可以將 CE 理解為「Christian Era」。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決定採用國際通用的公元曆法做為國曆,但紀元部分沿用中國獨自的紀年傳統,稱民國紀年。清朝時,多用西曆稱呼公曆,自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之後,對外條約中普遍使用"公曆"一詞。如現今臺灣官方及民間仍普遍沿用「西曆」或「西元」作為習慣翻譯。在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同年10月1日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使用民國紀年,改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制度;中國大陸改稱「公元」,以昭明其是「國際共同」,避免「西方獨用」的歧義。 | 645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公元",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53"
} |
年代,也稱為十年紀,中國古代亦稱「秩」,1個年代一般為連續的10年,通常適用於用公元紀年。由於公元紀年中缺少0年,因此,有且僅有的兩個只有9年的年代為前0年代和0年代。年代的劃分為依照公元紀年,如果某一年能被10整除,那麼當年及此後9年共10年稱為1個年代,即XXX0年到XXX9年為一個年代。表達法.0至9法.最廣泛使用的年代命名方法是根據年份的共同十位數字分組,從以0結尾的年份到以9結尾的年分為一組。例如,從1960年到1969年的時期是1960年代,而時期從1970年到1979年是1970年代。有時會只提到十位數部分,一般這種提法均指20世紀的年代。但是,這種對十年進行分組的方法不能應用於西元前後的兩個年代,按照這種定義,0年代和前0年代均只有9年,10年離前10年只差18年而非20年。以這種方式將十年稱為年代的方法實際上直到19世紀後期才變得普遍。1至0法.一種更罕見的方法是將公元曆紀元開始的年份分組,以產生從以1結尾的年份到以0結尾的年份的連續年代,其中1-10年被描述為“第一個年代”,11-20年為“第二個年代”,以此類推,保證了每個年代均為10年。1-0法還是支援2001年為千禧年的群體所使用的方法,這種分組法將2000年視為20世紀的最後一年,並且2000年雖然屬於2000年代但不屬於21世紀。民調.YouGov於2019年12月2日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向美國13,582名成年人提問,“您認為下一個十年何時開始和結束?” 結果顯示,64%的人回答“下一個十年”將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到2029年12月31日結束;19% 的人回答說他們不知道。問題點.漢語中XXX0年代指XXX0年-XXX9年的連續10年,如1760年代指1760年至1769年這連續10年,這種表達方式與英語1760s類似。XX世紀X0年代:指XX世紀X0-X9的連續10年,如18世紀60年代,等同於1760年代,即1760年至1769年這連續10年。中國大陸《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規定要用這種表達方式。但是這種表達方式有缺陷:XX00年代和XX10年代無法用該方式表達,必須說成“XX世紀第一個十年/XX世紀頭十年”、“XX世紀第二個十年”。也可以用“XX世紀初”表達“XX世紀第一個十年”,如:18世紀初,指1700年至1709年這段時間的連續10年。此外,該方式的缺陷還有年代的起止年份與世紀的起止年份有矛盾,以及年代的名稱與它是一個世紀的第幾個10年不一致。雖然中國大陸有如上規定,但在中國大陸,這兩種表達方式實際上無論是民間還是學術界都有使用,甚至還一度引起爭議。目前日常所說“50年代”、“60年代”……一般都指20世紀的50年代、60年代……,這是因為20世紀剛過,而21世紀50年代……還沒到來,所以目前習慣上用這種簡稱。此外,公元紀年中,1至0法分組的年代由於與世紀存在錯位,並不能完全歸入某個世紀,例如2000年代並不完全屬於21世紀,因為1至0法將2000年歸入20世紀。然而0至9法分組則不存在任何歸類錯位問題,除了特殊的±1世紀和±0年代以外,每個世紀均有10個年代,每個年代均有10個年份。 | 645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年代",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58"
} |
基督紀年的說法。該紀年方法是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於525年發明,但是直到800年左右才開始廣泛使用。概論.是中世紀拉丁語,意思是「主的年份」,基督徒用以來標誌耶穌誕生的年份。其他語言縮寫.西班牙語:紀元後,d.C/D.C.,「Despues de Cristo」。法語:紀元後,ap.J-C,「Après Jésus-Christ」。德語:紀元後,n. Chr.,「nach Christus」。 | 646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基督紀年",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65"
} |
元好問人,世稱遺山先生。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著作有《中州集》《南冠錄》《壬辰雜編》《續夷堅志》等等。生平.家世背景.元好問自稱是唐朝詩人元結的後裔,父親元德明隱居不仕,以詩文著稱於世,著有《東巖集》三卷。少年聰慧.元好問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七月初八日。元好問七歲能詩,被稱為神童。十一歲時,元格移官冀州,元好問隨叔父移居。元格延聘學士路澤教導元好問。十四歲時,元格再次移官陵川,元好問師事陵川著名學者郝天挺。元好問十六歲時往幷州赴試,途中遇到一個捕雁的人對他說,今天捕到一隻大雁,另一隻脫網。但脫網之雁悲鳴不去,最終撞地而死。元好問聽後買下這兩隻雁,將其葬於江邊,並有感寫下《雁丘詞》。其中首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至今仍膾炙人口。十八歲時,元好問返鄉完婚,後又回到陵川。科舉長路.元好問在追隨郝天挺學習六年以後,從二十歲起,“下太行、渡大河”,開始了各處遊歷的“覓官”生涯。他從十六歲開始赴試起,應舉做官的思想一直不斷。二十一歲時,他的叔父元格病逝於隴城任所,元好問自此結束了遊居的生活,扶柩回到忻州原籍。金宣宗貞祐二年已經表露了這樣的情懷。1218年春,二十九歲時的元好問移居嵩山。這時元好問感到理想難以實現,在思想上處於低潮,但這也為他提供了一個開闊視野的契機。他將注意力集中到更為現實的事情中去,開始經營生計,關注農民生活,寫出了一系列貼近農民,反映農民情感的作品。同時,他的作品中開始出現對時政的影射。元好問一生的作品中較少這種題材的詩歌,它們也比較集中出現在這個時期。仕隱十年.三十二歲至四十二歲的十年是元好問人生的第二階段。艱難的時勢使得充滿愛國情懷的元好問無法徹底放棄做官的理想。在這種矛盾的困擾下,興定五年,元好問進士及第,但當時主考官趙秉文因濫放及第被貶官,元好問憤而不就選。三年後,元好問在趙秉文及楊雲翼著力勸說下應選宏辭科,中選後召任國史院編修。在之後的幾年中,元好問實際上處於時仕時隱的狀態。一方面渴求出仕以改變時局,成就一番事業,另一方面又逐漸認識到官場黑暗,厭倦於複雜的政治鬥爭,使得元好問思想上的矛盾不斷加深。元好問任國史院編修不久便辭官出京。後來曾經擔任鎮平縣令才是多事之秋。三月、十二月蒙古軍兩次圍困汴京,這時元好問又升至尚書省左司都事。同是天興元年三月,他的三女兒也早夭。五月,賞識提攜他的趙秉文逝世。蒙古軍第二次圍城時,金哀宗率兵棄城突圍。汴京城內糧食已絕,米價暴漲,百姓多有餓死,已經發展到食屍甚至食人的地步。1233年正月,守城西面元帥崔立以汴京城投降蒙古軍,自封鄭王。蒙古軍佔領汴京後,崔立自認為救活了京城百萬民眾,曾要求元好問等文人為其立碑頌德。元好問等文臣視崔立為叛賊,不願落筆,另一方面又恐為崔立所害,於是找到未有官職的文士劉祁來撰碑文。劉祁在後來回憶中記載他起初也堅辭不就,後來元好問等人多次逼迫,只好代為起草碑文,由元好問修改後,刻為碑文。之後元好問又向耶律楚材上書,舉薦一批知名文士,請求後者予以保護。此兩件事令元好問被質疑其“氣節”問題,在以後一直困擾著他。四月二十九日,元好問作為金朝官員被押解出汴京。五月,元好問在亂離中攜友人幼子白樸,北渡黃河。國破歸隱.金哀宗天興二年住了四年。金朝的滅亡與人民的慘狀對未能將國家於危難中挽救的元好問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此外崔立功德碑之事也令他悔恨自責,由此招來的毀謗更令他積鬱難排。這個時期元好問常常沉醉酒中以求解脫。然而這種悲痛沉鬱的心情也造就了元好問在詩歌方面的成功。代表了他思想和藝術的最高成就的“喪亂詩”大都產生於這個時期。五十歲時,元好問回到故鄉忻州。這時的他思想消沉,心生厭世之感,甚至認為“讀書誤人多”,要後代學耕耘種樹,也不要學讀書。他開始信奉及時行樂的人生哲學,流露出宿命論的思想。然而,元好問在行動上也表現出積極的一面。回到故鄉後,元好問開始四處奔走,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以大毅力編寫亡金野史。他首先編成《中州集》,以詩志史,同時收集散佚的詩歌。他還編寫了《南冠錄》,記載元氏列祖列宗言行錄以及金朝君臣的事蹟。這兩本書元好問在聊城時便開始撰寫,對後來的《金史》有很大影響。後來又編有《金源君臣言行錄》《壬辰雜編》。元好問在故鄉築起“野史亭”,可見其著史之志。此外他也注重保護文學作品與使金朝的文學源流不因國亡而中斷。他編有《東坡樂府集選》《唐詩鼓吹》,並致力於儲存金朝文化。元好問晚年一方面致力於金朝歷史和文化的保護,另一方面也開始立館講學。他在封龍山與張德輝、李冶一道講學,學生眾多,並稱為“龍山三老”。六十三歲時,元好問與張德輝北上覲見忽必烈,說服忽必烈接納尊信儒學的成功,並請忽必烈為“儒教大宗師”,促使忽必烈任用儒士治國。元憲宗七年九月初四日。詩文.元好問輯有《中州集》,儲存了大量金代文學作品。此外著有《遺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續夷堅志》四卷、《遺山樂府》三卷、《遺山先生新樂府》五卷等。現有清光緒讀書山房重刊本《元遺山先生全集》。其詩剛健、其文弘肆、其詞清雋,缺點是「往往自蹈窠臼」。元好問的詩詞可以說是金元兩代詩詞的代表。今存詩1361首,內容豐富。清代劉熙載評論:“金元遺山詩兼杜、韓、蘇、黃之勝,儼有集大成之意。以詞而論,疏快之中,自饒深婉,亦可謂集兩宋之大成者矣。”元好問的詩,依其風格變化,大致可劃分成早年、金亡前後和晚年三個時期。早期的詩作中保留了濃厚的宋詩色彩。隨著元好問生活閱歷的豐富,隨著國家危難深化,他開始逐步形成獨有的剛健、質樸、沉鬱、悲慨的詩風。金亡前後的詩,融唐入宋,風格醇厚天然,既講求意境,又不避議論。他的喪亂詩最能體現他激越而悲慨的風格。詩篇內容生動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動亂和百姓苦難,如《岐陽》《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沉鬱悲涼,直追老杜,堪稱一代「詩史」。而晚年的元好問詩風趨於老成,語言更樸素,感情更深沉,消去了憤怒和激動。其寫景詩,表現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膾炙人口。他的詩歌風格的變化和他的生活經歷是密不可分的。元好問之文繼承唐宋八大家傳統,清新雄健,長短隨意,眾體悉備,為金代文學批評之鉅子,仿杜甫《戲為六絕句》體例所寫《論詩絕句三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上影響頗大。其詩學上承東坡,好取具有風骨、摒除兒女之情的凌雲健筆。對於華豔的南方文學較多貶抑、對北方文學則頗有表彰。特別是受到禪學的影響,力主「天成、自得、超然」的風格。今存詞377首,藝術上以蘇、辛為典範,兼有豪放、婉約諸種風格,當為金代詞壇第一人。散曲僅9首,用俗為雅,變故作新,具有開創性。《續夷堅志》是現存為數不多的金代筆記小說。所編《中州集》及《壬辰雜編》,在今本《金史》中多採其說法。 | 648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元好問",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83"
} |
認識論,是與知識有關的哲學分支。認識論者研究知識的性質、起源和範圍、認識論的正當性、信念的合理性以及各種相關問題。認識論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主要子領域,其他主要子領域則有倫理學、邏輯學和形而上學等。認識論研究知識的性質、起源和範圍,以及、理性或信念等相關問題。認識論中的論辯大多集中在四個核心領域:在這些論辯和其他論辯中,認識論旨在回答諸如“我們知道什麼?”、“知道是什麼意思?”、“是什麼使被證明的信念被證明是正當的?”和“我們如何知道?我們知道嗎?”等。知識的定義.被證實的真實的信念.關於知識的著作中,最有影響力的著作是柏拉圖的《泰阿泰德篇》,書中他發展了知識的定義。我們知道,想要被定義為知識,它必須是被證實的,並且必須被我們相信是真的。蘇格拉底認為這還不夠,人們還必須為之找到理由或證明。柏拉圖將知識定義為被證實真實的信念。這個定義暗示我們不能因為「相信一件事並且那件事是真實的」便說我們知道這件事。一個沒有任何醫學知識的病人相信他很快會康復,即便日後事實如此,我們不能說這個病人「知道」他會好,因為他的相信在當時缺乏證實。因此知識由於證實而區別於人們所相信並且真實的事。認識論所解決的問題就是怎樣恰當地證實真實的相信。人們有時將這稱為實證理論。《泰阿泰德篇》中的定義認為我們可以相信一件事而不去知道它。它暗示我們可以相信一切我們所知道的事。這樣,我們可以知道的事是我們可以相信的事的子集。#重定向定義知識的困難.在哲學史上大部分時間,知識意味著被證實有絕對真實性的相信。任何缺乏絕對真實的都叫做「可能的觀點」。這種觀點至少在伯特蘭·羅素在20世紀早期的作品《》中還很流行。在隨後的幾十年中,這種觀點開始失去了人們的關注。在二十世紀中葉,多數哲學家接受一種類似於《泰阿泰德篇》中對知識的定義,該定義認為,一個人S知道一件事P,若且唯若:但愛德蒙德·葛梯爾於西元1963年發表的論文中批評上述對知識的定義。他指出,只要接受兩個條件,那麼在某些情況下,即使一個人所相信的事是得到證實的,而且他所相信的事也是真實的,但他對他所相信的事依然沒有知識。而他提出的兩個條件分別是:而他所提出的批評,就被稱為葛梯爾問題。先驗與後驗知識.先驗知識之間的區別是認識論中最重要的區別之一。這些術語源自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的分析方法,可以粗略地定義如下:認識論的核心問題之一為是否存在先驗綜合知識。概括地講,理性主義者認為其存在,因而就要面對“先驗綜合知識如何可能”的問題。相反的,經驗主義者認為所有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外界經驗的體現,並不存在先驗綜合知識。經常被認為有著先驗地位(priori status)的知識領域是邏輯和數學,他們探討的主要是抽象的、形式上的物件。經驗主義者否認這些領域有先驗知識。兩個較著名的反駁是這些知識都是透過經驗得來的及這些領域不構成真正的知識(如休謨)。知識相信與信仰相信.在詳細考慮知識的定義之前,區分「相信」的具有輕微不同意義的兩個含義是很必要的。第一個含義是在某事缺乏足夠證據時仍相信它的真實性。在此意義上,一個人可以在意識到自己找不到足夠證據的情況下相信 幽靈或一些類似的現象。一個人可能會說“我知道行公路沒有坐飛機安全,但我就是不相信”這是一種非理性的恐懼。第二個含意中,相信某事就意味著認為其是正確的。相信一件事就是單純透過思考。哲學家們在探討知識時運用的就是這種相信。這裡的邏輯是,一個人想了解一件事物,就必須相信它是真的。如果有人說「我知道A,但我不相信它是真的。」再假設「甲知道A」代表「甲認為A是知識」之下,依認識論對知識的定義,此陳述是矛盾的。知識與信仰及觀點不同。某人聲稱他相信一件事是事實,當然他有可能犯錯誤。對於知識卻不是這樣的。例如,小明認為一座橋是安全的並試圖透過它,不幸的是,小明的重量使橋坍塌了,我們可以說小明「相信」橋是安全的,但他錯了。但我們不能說他「知道」橋是安全的,因為橋並不安全。如果一件事想成為知識,它必須是真的。這裡也就觸及另一思辨哲學領域本體論的部分,並必須確認橋每一次都安全或不安全,實際上,也是不可能完全"有效"確知的,原因是人類尚無法"測得"宇宙所有不可見粒子(因子)。故而信仰不同,信仰是即使普遍經驗顯示是錯的,但憑著信仰與累積的「特殊經驗」或「個人經驗」等「超自然經驗」,卻「繼續相信」下次會轉變為對的,顯示出「偶發狀況」或一連串持續性地「偶發狀況」。同樣的,兩個人可以「相信」相互矛盾的兩件事,但他們不能「知道」相互矛盾的兩件事。例如,小明可以「相信」橋是安全的,而同時小剛相信它不安全。但他們不能同時知道兩件相互矛盾的事,而持定信仰的人卻能同時知道兩件相互"矛盾反合"的事,為「反合性」,簡單理解即是既「反常識性」又「合理則性」,因為小明可能體重較輕,小剛可能體重較重,或是小明過橋時可能「剛好」有強烈上升氣流,小剛過橋時可能「剛好」有強烈下降氣流...。這種現象往往具備無法重複性,無法做第二次驗證,因為,橋已經斷了、或是快斷了...,所以都只能是「剛好」或「偶發狀況」,顯出人類認知的極限或有限,若是在物理界方面的現象則例如:波粒二象性。在基督教神學中,觀察人認識的四個向度區塊分類:區分知道與能不能做.若小麗說:“自由式”是最快的游泳姿勢。遊法是擺動雙腿,及手臂向前面劃出近圓狀。”依小麗的說話來看,小麗可能具有相關自由式的知識並真的會遊自由式。若小麗的知識單是從百科全書中得來,她就沒有遊自由式的技能。換句話說她有命題性知識,卻沒有任何過程性知識;也就是知道理論,但不會做。所謂過程性知識有各種稱法:程式性知識、知道如何、實踐知識、踐行知識、行動知識。關於實踐知識的一個哲學討論是:知道如何的一種嗎?證實的理論.反理性主義.有些試圖證實知識的方法是非理性的,他們拒絕承認證實必須遵從邏輯或推理。虛無主義開始是一種唯心主義政治哲學,但有時會被重定義為知識不可證實這一明顯荒謬的理論,這一論調的荒謬之處在於它自相矛盾地聲稱人「知道」知識不可能,但也許對於虛無主義者來說,自相矛盾也許並不重要。#重定向神秘論利用非理性的手段來到達相信,並認為相信的事物就是知識。例如,根據自己的情感而認定某事的真實性被認為是認識論神秘主義,而透過推論邏輯和科學實驗得出結論則不是。一個人相信某事存在只憑個人的願望就是一個例子。撕著菊花花瓣並念著:“他愛我/他不愛我”也是一個例子。此例中的神秘主義體現在女孩首先假設了撕花瓣的方法有預言的能力而不需要理性的證據。在這兩個例子中,人們的相信不透過理性的手段證實。神秘主義並不一定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人們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神秘主義。理性.如果一個人不拒絕理性,但仍認為知識不能被證實,他就被叫做懷疑論者。懷疑論者認可推理,因此他們可以用邏輯論證他們的觀點,因此他們有更堅實的哲學基礎。例如,根據後推理論,我們可以要求任何陳述的證實。如果證實以陳述形式存在,我們可以再要求這個陳述被證實,如此下去。這似乎導致了無止境的後推。想驗證每一步的論證是否令人滿意是不可能的,這樣一連串的論證就導致了懷疑主義。另外,我們可以聲稱有些陳述不需證實。認識論的歷史大半部分演繹著針鋒相對的哲學觀點爭論某一種知識有著特殊地位的故事。這種觀點叫做基礎主義。我們也可以認為一陳述必須被另一陳述支援這一假設是誤導的,這樣就可以避免走入後推的怪圈。融貫主義認為一陳述不可以被其他知識的一個小小子集而證實,而應該被整個集合證實。也就是說,一個命題如果與這個系統中所有知識相統一,就可以說它被證實了。這既避免了後推的怪圈,也不用特別指出某一陳述的特殊地位。分析及綜合陳述.有些陳述看起來只要人們理解了它的含義就不需要任何證實。例如“我父親的弟弟是我的叔叔”。哲學家將這樣的陳述叫做「分析式」,更確切地講,就是賓語的概念包含在主語裡。如上面的例子,叔叔(賓語)的概念包含在我父親的弟弟(主語)中。數學陳述通常是分析式的。為了將分析性概念擴充套件到關係命題以適應數理邏輯的要求,規定如一命題的分析性僅來自其形式,則此命題為句法分析命題。如:所有的單身漢是單身漢。如一命題的分析性不僅來自其形式,也來自非邏輯詞項的意義,則該命題是語義分析命題。如:所有的單身漢都是未婚的。語義分析命題可以透過定義替代轉變為句法分析命題。如將單身漢定義為“未婚成年男子”,替代得到句法分析命題“所有的未婚成年男子都是未婚的。”綜合陳述,主語與謂語相互獨立。如:“我父親的弟弟超重”。由於自然語言的模糊性,有學者否認語義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之間存在明確劃分,或乾脆否認存在語句分析命題。另有學者認為應當以連續的命題序列代替傳統對分析與綜合的截然兩分。休謨已意識到這樣的分別,但這種分別是康德清楚地提出的,後來由弗雷格給出了更明確的形式。維特根斯坦在他的《邏輯哲學論》中指出「分析式」陳述沒有表達任何觀點,也就是沒有告訴人們新的東西。雖然他們不需要證實,他們也不具有知識性。認識論流派.經驗主義.經驗主義注重經驗的作用,認為知識是人類經驗的產物,特別是感官所感知的經驗。一些流派排除了數學和邏輯等一些學科,認為這些學科無需滿足這種條件。經驗主義與科學有密切關係。雖然科學的效力毋庸置疑,在哲學上科學怎樣和為什麼起作用引起了爭論。科學方法一度因為其保證科學實驗的成功而被人所鍾愛,但現在科學哲學所遇到的問題使人們更加偏向於融貫主義。經驗主義經常與實證主義相混淆,但後者更強調人對現實的看法,而不是人在現實中的經驗本身。觀念主義.觀念主義認為我們感知到的世界只是我們的觀念構造。喬治·貝克萊、康德及黑格爾持不同的觀念主義觀點。三個世界理論.波普爾的三個世界認為知識世界與物質世界和心靈世界一樣真實,波普爾認為知識之所以為客觀實體,在於其可以影響世界一.樸素實在論.樸素實在論屬於直接實在論的分支,認為知覺能夠直接提供關於客體真實存在的覺知。客體遵從物理法則,且在無論是否有觀察者時都保有他們的所有屬性。客體由物質構成,佔據著空間且具有如大小,形狀,材質,氣味,味道,顏色等屬性,且這些屬性通常能被正確地感知。現象論.現象論從喬治·貝克萊的觀點“感知到的便是存在的”中發展而來。根據他的觀點,我們不能認為我們看到的事是獨立於我們感官存在的個體。他認為真正存在的只有感官本身。理性主義.理性主義者相信有並不來自感官經驗的前知或先天思想。這一點可從很多經驗中看出。這些思想可能來自於人類腦的結構,或者它們獨立於大腦存在。如果它們獨立存在,當它們達到一個必要的複雜程度時就能夠被人類所理解。理性主義者的觀點可以被濃縮在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在這裡懷疑論者可以看到他們懷疑這一單純的行為暗示著有懷疑者存在。斯賓諾莎建立了其中只有上帝一件事物的理性體系。萊布尼茲建立了一個有無限多他的「單子」的體系。具象主義.具象主義或表象實在論,與樸素實在論不同,只可以感知到它的表現。換言之,我們看到的世界及事物並不是它們本身,只是內在的虛擬現實的複製品。所謂的感官之紗使我們不能直接感知世界。客觀主義.客觀主義,是艾茵·蘭德的認知理論,與樸素實在論相類似。她也認為我們透過感官從外在世界獲得知識。客觀主義未經加工的感覺資訊會自動地被大腦融入感知的物件,這時意識去感知資訊,而不是以任何方式創造或發明。一旦我們意識到兩個實體彼此相像,而與其他不同,我們就可以將它們看作一個種類,這個種類可以將同種類的所有實體囊括,這樣我們的意識就可用一個詞將本無限的實體包含。客觀主義拒絕純粹的經驗主義,它認為我們可以藉助客觀的概念而超越感官的層次。它也不承認純粹的 具象主義和理想主義,它認為我們感知到的才是現實,談論感知不到的知識是沒有意義的。當前的理論.現在的認識論理論以基礎主義及融貫主義做基礎。蘇珊·哈克一書中。依靠主義包括依靠經常發生的事來做預測。。這裡有兩種可靠證實的方法。外在的(可靠,如:醫生替我檢查)內在的(不可靠,如:依靠我內在器官的感覺)。 | 648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認識論",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84"
} |
兩湖平原指跨越湖北和湖南二省為主,包括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廣大平原區域,位於長江中游,長江三峽以東、大別山以南。有荊江、漢江、湘江、沅江、資水、澧水等大小河流穿過。因大部分處在湖北和湖南而得名。兩湖平原湖泊眾多,著名的有洞庭湖、洪湖等。河網密集,土地肥沃。重要城市有武漢市、長沙市、荊州市、岳陽市、株洲市、湘潭市、宜昌市、益陽市、常德市、仙桃市等等。京廣線、漢丹線、焦柳線、滬昆線等數條鐵路在此透過。兩湖平原盛產棉花、油菜、水稻等作物,武漢是該地區最大城市。 | 648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兩湖平原",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487"
} |
渤海灣是渤海西部的一個海灣,位於河北省唐山,天津,河北省滄州和山東省黃河口之間。海河注入渤海灣。渤海灣盆地形成於中生代和新生代。原稱“直隸灣”。1928年直隸省改名為河北省時隨之改名。但《1935年最新中華新形勢一覽圖》仍然沿用舊名。渤海灣中有豐富的石油儲藏。其北部是旅遊和度假區,西部天津是重要港口。1975年,位於渤海灣的中國首個海上鑽油臺-海四油田投產。2023年5月26日,渤海灣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中心平臺建造完成。 | 650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渤海灣",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07"
} |
威妥瑪拼音與威妥瑪拼音組合的半意譯縣市名稱。郵政式拼音.中國大陸省市曾經使用以威妥瑪拼音為基礎、依地區方言及古代發音修改而成的郵政式拼音拼寫地名。例如:廣州,但注意青島、北京的官方拉丁字母城市名則未刻意保留,而是已改為拼音的Qingdao以及Beijing,導致一詞多拼情況的出現。拼音字母表.聲母.按照聲母所對應子音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分佈,列表如下:拼音系統特色.子音.此係統不同於其它系統,使用ʻ符號來表示送氣字音用來表示不送氣字音。因此大部份人名地名的英譯皆是送氣不送氣混合,只有少數如國家地理世界地圖,將送氣符號完整保留。在此係統內將捲舌塞擦音與齦顎塞擦音使用相同的符號標示。這兩組聲母為互補關係,合併並不會造成辨義上的困難。母音.空韻.與其它系統不同,威妥瑪拼音能準確地標示出空韻,但書寫較複雜,且ŭ難以用一般輸入法輸入。而漢語拼音將空韻作為i的音位變體處理,這麼做導致初學者不容易分辨空韻與i,容易讓人誤讀。 | 651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威妥瑪拼音",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14"
} |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是於1932年由伊本·沙特成立,他由1902年奪回沙特王朝歷史領地利雅得開始,相繼以征服統一了以上的四個區域,該國從此便一直以根據伊斯蘭主義原則、以君主專制的形式統治。瓦哈比派這一被定為國教的極端保守伊斯蘭教派別亦被稱為「沙特文化的首要特徵」,並隨著其政策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沙地阿拉伯有時被稱為「兩聖寺之地」,因為它的範圍包括了伊斯蘭教中兩個最神聖的聖地:麥加的禁寺及麥地那的先知寺。作為一個政治上極端保守,並採用政教合一體制的獨裁政權,沙烏地阿拉伯對女性權利的限制極多,現任國王即位後,近年來不平等現象已經較為緩和,但仍採用酷刑和斬首、石刑等死刑行刑方法。沙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生產量及輸出量最高的國家,它同時控制了全球第二大的烴儲藏量。由於石化燃料產業支援經濟發展,沙地阿拉伯被列為高收入經濟體之一,人類發展指數亦極高,且是唯一在二十國集團中的阿拉伯國家。但是,它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中擁有最單一的經濟。沙地阿拉伯的國防開支在世界排行第四,在2010至2014年曾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列為世界第二大軍備進口者。它常被視為地域大國和中等強國。除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它亦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成員。歷史.沙烏地阿拉伯始於1750年阿拉伯半島中部地區,名為穆罕默德·本·沙特的當地國王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家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哈卜共同建立了新政權。在之後的150多年中,沙烏地阿拉伯家族的勢力時起時落,為爭奪半島的控制權不斷地與埃及兩部分領土。1926年1月8日,阿卜杜勒·阿齊茲成為其統治的領土上的國王。1927年5月20日簽署的《吉達條約》使得沙烏地阿拉伯正式脫離英國而獨立。1932年9月22日,沙烏地阿拉伯正式宣佈統一。1938年3月3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地底下所發現的石油徹底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政治.沙烏地阿拉伯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專制國家,國王擁有絕對權力,大臣會議為輔助國王施政的最高行政機關,首相由國王或王儲兼任。沙烏地阿拉伯是目前保留君主制度的國家中少數國王仍擁有絕對權力的國家,1992年開始施行的《治國基本法》規定,沙烏地阿拉伯是由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後代子孫所統治的君主制國家,而《古蘭經》則是國家的最高憲法。國家根據沙裡亞法行事。沙烏地阿拉伯被自由之家列為「最不自由」的國家之一。沙烏地阿拉伯國內沒有合法的政黨,至今僅在2005年舉行過一次地方選舉,投票權僅限於男性公民。理論上,國王的權力受到伊斯蘭教法以及其他沙特傳統的約束。在作出重大決定時國王也必須取得其他王室成員、宗教領袖烏裡瑪以及其他沙特社會中有影響人士的共識。遜尼派支脈的瓦哈比派是國家所奉行的官方意識形態。該伊斯蘭教派透過在全球各地建造清真寺與伊斯蘭學校來向全世界推廣自己的教義。歷代國王和王位繼承.沙烏地阿拉伯王位繼承按兄終弟及的傳統在開國君主伊本·沙特的兒子間傳承。2005年8月1日,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法赫德在首都利雅得的醫院,以84歲的高齡逝世後,其同父異母弟、原王儲阿卜杜拉親王和同父同母弟、原第二副首相蘇爾坦親王分別獲王室支援繼位新國王和受封為王儲。此時,伊本·沙特的兒子均已老邁,最年幼的兒子穆克林親王也已60歲。2006年頒布的《效忠委員會法》,由伊本·沙特國王的所有獲承認的兒子或其繼承人組成效忠委員會,負責王位繼承人的選舉並監督國王和王儲的繼立。2011年,王儲蘇爾坦親王逝世。8個月後的2012年6月,繼任王儲納伊夫親王逝世。同月,77歲高齡的薩勒曼親王成為繼任王儲。2015年1月,薩勒曼親王繼位,是為沙烏地阿拉伯第七任國王。他的弟弟——70歲的穆克林親王成為王儲。4月29日,穆克林親王被免除王儲和第一副首相職務,這是薩勒曼國王第一次廢儲。其後,伊本·沙特的孫子、納伊夫親王的兒子、他的侄子——副王儲穆罕默德·本·納伊夫接任王儲,標誌沙特王位繼承從第二代向第三代過渡。2017年,薩勒曼國王再度廢儲,立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為王儲。沙特王位最終能否平穩傳至王室第三代,確立父死子繼的繼承順序仍未可知。相信如第三代的權位相爭情況嚴重,王室紛爭問題未能解決,將會在王室第二代相繼離世後引發。司法與人權.針對沙烏地阿拉伯的法令及人權紀錄,人權觀察、國際特赦組織及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等組織曾批判,尤其是針對女權問題,例如沙烏地阿拉伯曾是禁止女性駕車的國家之一,官方聲稱這樣是為了將女人「像寶貝一樣小心呵護」。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於2018年6月起允許女性駕車,並希望藉此決策改善國家形象,同時促進經濟發展。同年1月和2月,沙特女性獲准進入足球場看比賽和女性無須經男性親屬同意可以開創自己的事業。2019年8月2日,沙烏地阿拉伯頒布一系列有利婦女的法令,包括允許成年女性無須男性監護人同意下能取得護照及自由旅行;女性有權為新生兒登記出生日期,有資格成為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女性可以自己登記結婚或離婚;領取家庭關係證明;女性工作機會相應增加;稍後又允許女性可以憑身份證單獨入住酒店。沙烏地阿拉伯政府通常將其它疑似侵犯人權的報導斥責為謊言,或以沙裡亞法規證明其合法。2000年,沙特政府透過了十月立法,宣佈將履行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下的部份義務。基本法第五章第26條載明:“國家按照沙裡亞法規保護人權”。2002年,聯合國反酷刑委員會批評了沙烏地阿拉伯的鞭刑和截肢刑罰。沙烏地阿拉伯代表團則以伊斯蘭教傳統為由,拒絕了外人幹預它的法律系統。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在國內實施網路審查。沙烏地阿拉伯的一名部落格作者Fouad al-Farhan因為批評沙烏地阿拉伯的政治、經濟和媒體人物,從2007年12月起遭到監禁。新聞工作者兼異議人士賈邁勒·卡舒吉甚至被沙特政府殺死。地理.沙烏地阿拉伯擁有阿拉伯半島80%的領土。該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和葉門接壤的大部分地區沒有明確的邊界,所以沙特的實際面積不詳。沙烏地阿拉伯政府估計的面積是2,217,949平方公里,而其他可信的估計都介於213萬9千7百平方公里至224萬平方公里之間。全國只有少於1%的土地是適合耕種的。地形.沙特大部分是高原,地勢由西向東成階梯狀傾斜,西部除了紅海沿岸有狹窄平原外為高原高山區,西南希賈茲山脈海拔3000米以上,多火山錐;中部為納季德高原;東部有平原,東部沿海灣有珊瑚礁。沙漠約佔全國面積的一半,北部內夫得沙漠,多涸谷、水井、綠洲,南部魯卜哈利沙漠多流動性沙丘,為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沙漠。氣候.沙特西部高原屬地中海氣候。其他廣大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氣溫日差較大,除了沿海地區溼度較高外,一般炎熱乾燥。北部年降水量100-200毫米,南部在100毫米以下。行政區劃.沙烏地阿拉伯全國劃分為13個省:主要城市.沙特人口最多的10個城市如下:經濟.沙烏地阿拉伯的經濟以石油為支柱,政府控制著國家主要的經濟活動。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繼加拿大之後第二大的已探明石油的儲備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主要成員國。石油產業的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大約75%,GDP的40%,以及出口收入的90%。GDP的大約40%來自於私有經濟。在1999年OPEC與其他石油輸出國調漲油價期間,沙烏地阿拉伯是主要的推動者,在這期間OPEC的成員成功地透過減少石油產量將石油價格推高到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最高水平。但自從2014年原油價格暴跌,沙烏地阿拉伯首次出現預算赤字,沙國決定讓一直以來的國營石油公司在2018年上市。2016年4月,時任副王儲的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在沙特願景2030計畫中提出開放教育、醫療等私有產業,鼓勵旅遊業發展與發展娛樂產業,這當中交通專案就包含755項措施,像是要求在聖地麥加及第二大聖地麥地那之間興建鐵路和機場。吸引外商投資目前沙特政府正不斷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沙烏地阿拉伯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並預計在2030年將10%的主要電力移到可再生能源,從2004年到2014年間,增加了100萬個工作機會,但大多為聘請國外人才或便宜勞工。水資源的短缺與迅速增長的人口有可能限制該國實現農產品自足的目標。沙烏地阿拉伯也進用大量移住勞工。根據菲律賓政府統計,沙烏地阿拉伯是海外菲律賓人之中最多人就業的目的地。旅遊業.沙地阿拉伯擁有遼闊沙漠、翠綠山脈和原始海灘、豐富的文化及歷史遺蹟,國內擁有5個世界遺產,但因為是極端保守的穆斯林國家,對於開放大批遊客造訪的討論一直被保守派與官僚封殺。為了擺脫對原油的依賴,讓經濟走向多元化發展,沙地阿拉伯花大筆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和開發景點。2019年9月27日,沙地阿拉伯宣佈開放旅遊業,將首次開放旅遊簽證給49個國家。外國女性可以單獨到訪,且不用穿全黑長罩袍,遊客可在沙地阿拉伯官網上申請電子簽證,不必前往領事館簽證。但觀光客必須穿著得體和遵守當地禁酒令。此外,持電子簽證的遊客不得進入聖城麥加與麥地那。人口.沙烏地阿拉伯人口3,500萬。直到1960年代,全國大多數人口為遊牧或半遊牧人口,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城市化的加快,目前超過95%的人口已經定居下來。一些城市與綠洲中的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超過1,000人。在1990年代早期,沙烏地阿拉伯的人口分佈十分不均,東西部沿海與內陸綠洲地區人口稠密,而內陸其他大片的沙漠地區則幾乎無人居住。沙烏地阿拉伯的公民中,九成為阿拉伯人,餘多為鄰近的非裔或亞太裔移民。這些移民主要來自於紅海沿岸地區,他們受僱至沙烏地阿拉伯工作。另有一定數量的亞太裔人口,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此外,境內也有不到10萬西方人士。文化.至2018年,沙特全國才有對公眾開放的電影院。沙烏地阿拉伯於2017年12月11日宣佈解除對電影院長達35年的禁令,從2018年初開始允許電影院開放。體育.足球是全國最受歡迎的運動,沙特國家足球隊乃是亞洲強旅之一,並在94年開始屢入世界盃決賽周。宗教.法律規定所有國民必須是穆斯林。約85-90%的沙特人是遜尼派,而什葉派穆斯林人口約10-15%左右。官方和佔主導地位的遜尼派穆斯林在沙烏地阿拉伯就是俗稱的瓦哈比教派,屬近代伊斯蘭教復古主義派別,在18世紀阿拉伯半島的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比創立,他常常被形容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清教徒式的”、“不寬容的”或“超保守”。然而支持者認為其教義尋求淨化,任何創新或做法卻偏離7世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同伴們的教義。佔少數的什葉派面臨就業和宗教儀式的迫害。沙烏地阿拉伯是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內極端保守派別瓦哈比派為國教,沙烏地阿拉伯外交政策以在世界各地傳播瓦哈比信仰為重心。沙特管理著伊斯蘭教最重要的兩大聖地:第一聖地麥加和第二聖地麥地那。同時沙特國王的正式頭銜是兩聖地監護人。軍事.沙烏地阿拉伯武裝部隊建於1964年,最高國防會議為國防最高決策機關。國王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為穆罕默德·薩利赫·哈馬迪上將。軍隊分正規軍和國民部隊。正規軍平時實行志願兵役制,戰時實行義務兵役制,一般兵種服役期兩年,特殊兵種服役三年。武裝部隊總兵力約10.6萬人,其中陸軍約7.3萬人,編3個裝甲旅、1個空降旅、1個步兵旅、1個王室警衛團、23個炮兵營;海軍約1.1萬人,組成紅海和波斯灣兩支艦隊;空軍約1.8萬人,編攻擊機中隊、截擊機中隊等。此外還有國民警衛隊、邊防部隊、特種安全部隊和海上警衛隊等。交通.沙烏地阿拉伯公路長達221,372公里,但柏油路的部分僅有47,5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的部分亦只有3,891公里的長度。大多數高速公路從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向外延伸,由於位於炎熱的地區,所以道路不僅要能夠抵擋高溫,也要避免將強烈的陽光反射到駕駛者的視線。由於沙烏地阿拉伯過度依賴陸運與空運,鐵路方面的投資相對較少。另一項捷運系統在麥加,一條長約18公里的輕軌,營運始於2010年。截至2014年,沙烏地阿拉伯鐵路總長1,378公里,全都是1.435公尺軌距的標準軌,鐵路長度位居世界第81位。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港口是主要用於運輸石油產品,由沙烏地阿拉伯港務局負責海運業務。主要的港口在波斯灣的達曼、紅海的吉達;其中,吉達是全國最大港口,每年有4,010,448的貨櫃量。沙烏地阿拉伯在空運方面,截至2013年,共有214座機場,其中82座機場已完成跑道的鋪設,剩餘的132座則尚未鋪設。另外,在這214座機場之中只有10座設有提供直昇機升降的停機坪。 | 652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沙烏地阿拉伯",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20"
} |
威妥瑪爵士是19世紀的英國外交家與漢學家,曾在中國生活四十餘年。1869年至1882年任英國駐華全權公使。1888年,任劍橋大學首位漢學教授。曾榮獲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及巴斯勳章。威妥瑪與翟理斯創造了一套用於拼寫北京官話的羅馬拼音系統,即威妥瑪拼音。生平.威妥瑪出生在英國倫敦,其父親韋德少校是黑衛士兵團成員,其母親Anne Smythe是來自愛爾蘭韋斯特米斯郡的新移民。他在哈羅公學和劍橋三一學院受過教育。他曾在愛奧尼亞群島的團隊中服役,將休閒放在對義大利語和現代希臘語的學習中。威妥瑪自1842年鎮江之戰跟隨英軍到中國後,留居中國長達43年之久。威妥瑪在華期間根據漢語的特點,製作一種基於拉丁字母的漢語拼讀方法,日後被稱為威妥瑪拼音。威妥瑪於1845年任香港最高法院廣東話翻譯。1852年年任上海副領事。1854年太平天國期間,清政府未能有效管理江海關。1866年2月,時任英國駐華公使館參贊的威妥瑪拜託公使阿禮國上呈總理衙門《新議略論》,希望清政府改革弊制,實行新政。否則完全可能受到各強富之國的幹預制裁。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擔任額爾金的中文秘書即翻譯。1869年至1882年任英國駐華全權公使。1874年介入調停牡丹社事件。1875年談判,同年9月13日,雙方簽訂《中英煙臺條約》。英國則取得從北京進入、經過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到進入印度的特權。1883年,威妥瑪返回英國,三年後將他的4,304冊中文藏書捐贈予劍橋大學。1888年,任劍橋大學首任漢學教授。家庭.威妥瑪的妻子是知名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的女兒阿米利婭·赫歇爾。 | 652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威妥瑪",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26"
} |
同位素,但中子數目不同,故質量數不同。由於這些核種屬於同一種化學元素,在化學元素週期表佔有同一個位置,因此得名。例如自然界的氫元素由氕三種核種組成,它們原子核中都有1個質子,但是它們的原子核中分別有0個中子、1個中子及2個中子,質量數分別為1、2、3,所以它們三者互為同位素。同一元素的所有同位素之化學性質幾乎相同,但它們彼此的核穩定性各不相同,物理性質也有些微差異。同位素的英文isotope是由希臘文詞根isos組成,意思是“同一個地方”。該詞由蘇格蘭醫生兼作家於1913年創造並在與英國化學家弗雷德裡克·索迪談話時提出。同位素與核種.核種是指原子的種類,由原子核內質子及中子的數量及核的能態作區分,例如碳-13是具有6個質子和7個中子的核種。核種在概念上較強調原子的核性質而非化學性質,而同位素的概念則是將所有原子依其所屬元素進行分類,因此更加強調原子的化學性質。中子數對原子的核性質有很大的影響,但對大多數原子的化學性質之影響可忽略不計。儘管對於較輕的元素,其核內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在同位素之間變化較大,對其化學性質的影響通常也十分微小。同位素一詞最初主要用於比較,概念上較強調質子數相同而質量數/中子數不同的原子類別,例如、、的質子數皆為6,彼此互為同位素,而、、的質量數皆為40,互為同量素。至於核種一詞則可用於稱呼任何原子核構造或所處能態不同的原子種類,如質子數或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皆視為不同的核種。然而,由於同位素一詞在學界中使用歷史較為悠久,比核種一詞更廣為人知,如今在核技術和核醫學等許多領域中仍常用「同位素」指代任何具有特定質子數及中子數的原子種類,儘管在概念及語意上使用「核種」更為合適。命名法及符號.同位素/核種的名稱通常以其所屬元素加上其質量數來表示,例如氦-3、氦-4、碳-12、碳-14、鈾-235、鈾-238等。當使用化學符號表示同位素時,通常使用formula_1的形式,其中E為該同位素所屬元素的化學符號等。穩定性.每一種元素都有著多種同位素,由於原子核中不同數目的質子和中子的組合會影響其穩定性,因此每種同位素的核穩定性各不相同。目前已知的大多數同位素原子核皆不穩定,具有放射性,會自發性地放出遊離輻射並衰變成其他核種,稱為放射性同位素,例如氚、碳-14、鉀-40、鈷-60和碘-131等。若某元素的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則該元素會被稱為放射性元素,如鈾、鐳和氡等。每種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穩定性各不相同,因此發生衰變的半衰期也有長有短,原子核越不穩定的同位素半衰期越短,放射性越強。目前已發現的放射性同位素超過3000種,其中大部分不存在於自然界,只能藉由人工合成的方式生成,稱為人造放射性同位素。至於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則包括半衰期極長的、原始放射性核種衰變生成的次生天然放射性核種以及天然核反應產生的及放射性核種。原子核穩定、不會發生放射性衰變的同位素則稱為穩定同位素,共有251種,皆自然存在於地球上。原子序小於83雖然有著穩定同位素,但其豐度最高的同位素卻是壽命極長的放射性同位素。理論計算顯示,許多表面上為“穩定”的同位素實際上應具有放射性,但半衰期極長。理論上,一些穩定的同位素在能量上容易受到一些已知衰變形式的影響,例如α衰變或雙β衰變,然而目前尚未觀察到任何它們發生衰變的現象,因此這些同位素被認為是“觀測上穩定”的同位素。這些同位素的預測半衰期往往遠超宇宙的估計年齡。質子數的奇偶性.質子數為偶數是唯一一個只有1種穩定同位素的偶數質子數目,故鈹是所有單一同位素元素中唯一原子序數為偶數的元素。質子數<83且為奇數的同位素中所含的穩定核種數量大多隻有1種,且最多不超過2種,故大多數原子序數<83且為奇數的元素都是單一同位素元素。沒有穩定核種的質子數目為43以上的數目。至於沒有穩定核種的中子數目包括19、21、35、39、45、61、89、115、123和127以上的數目。存在及地球上大約有339種自然存在的同位素,分屬於94種化學元素,其中有251種為穩定同位素,其餘則是不穩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在這339種天然同位素中,有286種是自太陽系形成以來便已經存在的。原始同位素包括251種穩定同位素,以及35種半衰期極長等。除了286種原始同位素外,自然界中還存在著50餘種半衰期較短的放射性同位素。這些壽命較短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中,氚、碳-14等質量數較小者大多是由宇宙射線散裂產生的,氡-222、釙-210和鐳-226等質量數超過200的同位素則大多是釷和鈾的衰變產物。還有約3000種放射性同位素不存在於現今的自然界中,只能藉由核反應爐和粒子加速器人工合成,這些人造同位素大多半衰期極短,即使在地球形成的初期曾經存在,也早已全部衰變殆盡。不過許多在地球上不天然存在的短壽命同位素卻可在宇宙的光譜中觀測到,它們是在恆星或超新星中自然產生的,例如在自然界中極為罕見,僅有宇宙射線作用產生的痕量存在,但其在宇宙中的含量卻達到天文規模。現時普遍接受的宇宙學理論認為只有幾種最輕元素的同位素。太陽系中不同行星的同位素組成略有不同。可依此追蹤隕石的起源。同位素與原子量.同位素的原子量決定,再根據原子核的結合能、質子和中子間質量的微小差異以及原子之電子質量做微調。質量數是無因次量,而原子量則是以碳-12的原子量作為基準計量的,單位為道爾頓。元素週期表中各元素的原子量是平均值,說明瞭自然界的元素存在多種質量不同的同位素。在發現同位素之前,元素的原子量是由科學家們憑實驗結果所估計,其非整數值讓當時的人們感到困惑。例如,氯樣品含有75.8%的氯-35和24.2%的,故自然界中氯元素的平均原子量為35.5原子質量單位。元素的是由該元素各天然同位素的豐度比例所決定。當一元素含有N個天然同位素時,其標準原子量以下式表示:formula_3其中"m"1、"m"2、...、"m""N"是該元素每個天然同位素的原子量,"x"1、...、"x""N"是這些同位素的相對豐度。例如碳元素有三種天然同位素:碳-12:12 × 98.93% + 13.0034 × 1.07% = 12.01amu由於人造元素的同位素完全由人工合成產生,天然同位素的豐度對其沒有任何意義,故它們的標準原子量使用其最穩定的同位素之質量數來表示。歷史.放射性同位素.1912年,弗雷德裡克·索迪基於對放射性重元素衰變鏈的研究,首次提出同位素的存在。該研究發現,鉛和鈾之間存在著約40種核性質不同的放射性元素,但週期表中鉛和鈾之間只存在11個元素的位置。當時許多科學家嘗試使用化學方法分離鈾、釷等重元素衰變產生的新放射性元素,但都以失敗告終。1910年,索迪證明新釷這三種放射性元素是無法分離的。在嘗試將這些放射性元素放入元素週期表後,索迪和卡西米爾·法揚斯在1913年各自獨立提出了,其大意為:元素發生α衰變後會形成其在週期表中左側二格位置的元素,而β衰變則會產生其在週期表中右側一格位置的元素。索迪意識到,當元素先發射一個α粒子,接著發射兩個β粒子後,會導致形成一種化學性質與初始元素相同的元素,但其質量輕了四個單位,並且具有不同的核衰變性質。索迪提出,幾種放射性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相同的原子應可以填入週期表中的同一位置。例如,鈾-235 α衰變形成的釷-231和錒-230 β衰變形成的釷-230,儘管核衰變性質和半衰期不同,但應屬於同一元素。“同位素”一詞是索迪的世交、蘇格蘭醫生在一次談話中向他提出的,在希臘文中意為“在同一地點”。索迪因在同位素方面的研究成果而獲得192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1914年,西奧多·理查茲發現來自不同礦物的鉛之原子量存在差異,這是由於三大衰變鏈的最終產物皆為鉛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礦物中放射性元素的組成不同會導致其所含鉛同位素的比例有所差異。穩定同位素.約瑟夫·湯姆森在1913年首次發現穩定元素存在同位素的證據。湯姆森透過平行的磁場和電場引導氖離子流,透過在路徑中放置感光底片來測量這些離子的偏轉,並使用下述方法計算它們的荷質比:每股離子流撞擊的地方都會在底片上形成一個發光的斑塊,湯姆森在感光底片上觀察到兩個獨立的拋物線光斑,這表明存在兩種荷質比不同的原子核。該方法後來被稱作湯姆森拋物線法。弗朗西斯·阿斯頓隨後使用質譜儀發現了許多元素的多種穩定同位素。1919年,阿斯頓以高研究氖,發現兩個氖同位素的質量非常接近整數20和22,且都不同於氖的已知莫耳質量20.2。這是的一個例子,該法則指出部分元素的莫耳質量與整數呈現較大偏差,主要是由於該元素是多種同位素的混合物所致。同樣地,阿斯頓在1920年證明氯的莫耳質量35.45是由兩種同位素和的近乎整數的原子量加權平均後得來。用途.同位素純化.核技術等領域需要使用到某些元素的特定同位素的特性,例如鈾或鈽等重元素的同位素。同位素分離是一項重大的技術挑戰。鋰、碳、氮和氧等較輕的元素通常是藉由其化合物等物理方法進行批次分離。 | 653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同位素",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31"
} |
澳大利亞國旗是藍船旗的變異:即藍色旗面,靠旗杆側上角有英國國旗,靠旗杆側下部有一顆大型白色七角星——澳大利亞聯邦之星;其餘部分有四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與一顆較小的白色五角星,代表的是太平洋上空的南十字星座。這面旗幟是從1901年發起的國旗設計比賽中獲勝,再經修改由英國君主愛德華七世在1903年批准的。最初這面旗幟與類似設計的紅船旗皆被使用,而米字旗才是正式的國家象徵,1940年代政府開始鼓勵使用藍船旗版本。1953年澳大利亞議會透過《1953年旗幟法案》確定這面旗幟為國旗,次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澳大利亞時對此予以授權,1980年代,這面旗幟取代米字旗,成為國家的象徵。設計.澳洲國旗上有三個突出的圖案:英國國旗和未來的領地。而南十字星則是在南半球看到的星座之一。 | 656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澳大利亞國旗",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64"
} |
母音。母音並非在所有的語言中都與母音字母一一對應,一些母音字母的組合也可以表示特殊的母音,比如漢語中的某些複韻母;某些語言中一些母音字母在某些情況下不發音,如法語中母音字母“e”在詞末。母音分兩大類:舌面母音和舌尖母音。大多數母音都是舌面母音,如國際音標的[a]、[e]、[i]、[o]、[u]等等,而漢語很多方言中有一類在其它語言中很少見的舌尖母音,發音時舌尖緊張,包括平舌音如漢語拼音zhi、chi、shi、ri的韻母。在母音四角圖中,橫軸代表是母音舌位,縱軸代表的是母音高度。舌尖母音.舌尖母音與舌面母音的主要區別是,舌尖母音的主動調音部位是舌尖。標準國際音標並不包括舌尖母音的符號,而是將其視作母音化的近音,分別表示為⟨ɻ̍ʷ⟩。出現語言.舌尖母音廣泛出現於漢語方言之中,此外,日本宮古語中也有這個音。 | 656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母音",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69"
} |
音節。音節通常被認為是詞語在音系學層面上的“建築材料”,它會對所屬語言的節奏、韻律、詩律以及語言的輕重音模式產生影響。只由一個音節構成的詞可以指由一個以上音節構成的詞。現代漢語中則稱為複音詞。結構.在大多數音系學理論中,一個音節從結構上一般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由子音充當。在部分語言中是必有成分,而在另一些語言中則是可能出現或是限制出現的成分。由響音充當,在大多數語言中是必有成分。由子音充當,在部分語言中是可有成分,而在另一些語言中的出現受到嚴格限制,甚至不得出現。人們通常認為音節是右分叉:“右分叉結構”術語,與音節首相區別,可再分為音節核和音節尾。“左分叉結構”術語,與音節尾相區別,可再分為音節首和音節核。在一些理論中,音節首單指子音部分,因而有必要在音節核之前再增加一個成分:與“音節首”基本同義,但不包含半母音。介於首位。與首位相區別,是韻基的延伸。儘管每個音節都有一定的超音段特徵,但是除非這一特徵與不同的語義相關聯,否則這一特徵就可以忽略。可能負載於整個音節上或是音節中的韻基部分之上在若干語音學理論中,上述音節結構可用樹形圖持懷疑態度。音節核通常是指音節中部的母音,音節核之前的音段稱為音節首,而其後的音段稱為音節尾,對構成音節首、音節核和音節尾的語音類別有互不相同且差異頗大的限制條件。音節首.多數音節都含有一個音節首。有些語種將音節首限定為只能是單一的子音,而其他語種則允許複子音充任音節首,但其規則也各不相同。例如,英語的音節首可能為pr-、pl- 或是tr-等情形,但不能是tl-;可能是sk-,但一定不會是ks-。然而在希臘語中,tl-和ks-都是可能存在的音節首。另外,古典阿拉伯語中則完全不允許複子音充當音節首。有些語種要求每個音節都必須有一個音節首,在這些語言中,類似於英語單詞“at”這種零音節首。這就意味著,“含有零音節首的音節”和“含有聲門塞音的單詞”這兩者的區別,通常而言只是純粹在音系分析。某一語言所使用的文字形式並不一定是與該語言的音系分析相對應的,這一點體現在文字對。該諺文字讀作yeok,這一音節的音節核是雙母音yeo,音節尾是k。音節核.一般來說,每個音節都要有一個音節核作音節核。然而,隨著語言學家從不同方面對於這些語言現象的分析,一些語言學家認為這類音節根本就不存在音節核,而另一些語言學家則稱,“音節”這一概念無法在每一種語言中都明確地加以使用。具體內容可述與 無音節語言有關的爭論。音節尾.音節尾之後的子音部分。韻基是音節尾與音節核二者的合稱。某些音節只由音節核構成,而不含音節尾。另外,一些語言的音位配列規則將音節尾限定為只能是某幾個或某一個子音,而另一些語言允許所有的子音音素甚至是子音群作音節尾。開音節及閉音節.一個不含音節尾的音節,這樣則上古漢語中沒有開音節,但這樣的語言是否存在還需要語言型別學相關研究的支援。以下是一些含有音節核和音節尾的單音節英語單詞,即閉音節:以下是一些以音節核結尾,而不含音節尾的單音節英語單詞,即開音節:韻基.音節的韻基部分包括了音節核和可有成分音節尾。這一術語常用於研究詩韻,而在言語活動中,當說話者需要延長或強調某個詞時,其延長或強調的部分也是音節韻基部分。韻基通常是指一個音節中從第一個母音音素起到音節結尾為止的這一部分。例如at、sat和flat三個詞的韻基都是/l/。“rime”和“rhyme”是一個詞的兩種不同的拼寫形式,不過二者中較為罕用的“rime”這種形式有時也可用來特指“音節的韻基”這一概念相區別。但有些語言學家不採用這種區分方法,也未見於大多數的詞典中。音節結構模型.最簡單的音節結構分析模型將每個音節分為可有的音節首、必有的音節核以及可有的音節尾三部分。然而,相比於線性關係,這一區分也可用於音系變化過程的研究,例如古英語詞scipu和wordu的歷時語音變化。正如韻基可分叉為音節核和音節尾一樣,音節核和音節尾二者自身也可再分叉為多個音素。中間位及尾位.在一些東亞語言的音系學。一部分語言學家會將術語“尾位”和“韻基”混用,尤其是當他們討論現代漢語的語言變體時更是如此。然而,在漢語音韻學中,明確“尾位”,因此大多數作者仍會依照上述的定義區別這兩個術語的用法。聲調.在大多數語言中,音節發音時的音高和音高曲拱變化同樣也有區別意義的功能。音重.重音節是指含有分叉韻基,其根據是:樹狀圖中的音節核或音節尾之下有分叉線條。在一些語言中,重音節可以包括“母音—母音或是兩者兼屬。在莫拉理論,而輕音節有一個莫拉,超重音節有三個莫拉。日語音系學主要就是用這種方法描寫日語音節的。許多語言中不允許出現超重音節,還有相當一部分語言甚至不允許出現重音節。有一部分的語言會刻意保持各音節音重的相同,比方說,在義大利語中,在重讀且沒有尾位的音節中,若出現了短母音,它會與閉音節同現,而長母音則會與開音節同現,以使每一個這樣的音節都是重音節,而不會是輕音節或是超重音節。音節的音重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哪個音節是重讀音節,這一現象存在於諸如拉丁語和阿拉伯語等一些語言中。許多古代語言。古代的音節定義.世界上最早的文學院——蓋伊·薩伯維持會。以下是《愛的法則》一書中關於音節定義的一段詩,從左至右分別為奧克語原文、英語譯文和漢語譯文。超音段成分.超音段。有時音節長度中,長母音只能與短輔音同現,反之亦然。然而,儘管這些語言的音節成分可分析為長短兩類音素的組合,但其中的子音雙音化和母音音長實際上是相互獨立的,例如芬蘭語和日語等一些語言便有此種現象。音位配列的限制.音位配列的,因為日語音節的音節首最多隻允許一個子音充當。在希伯來語、阿拉伯語等一些語言中,是不允許空音節首式的。音節的標記.國際音標中的點號時,可用一個連線線表示聯誦。音節劃分.音節劃分,也稱音節組構,而非根據其發音規則來進行。因此,英語“書面上”的音節和真實言語中的口語音節並非一一對應。“音節劃分”這個術語也可用以指子音音素充當音節核的過程。音節區分和音節兩棲性.通常情況下,處於母音之間的單子音常歸入後一音節。相反的情況也存在,在某些語言中,歸入後一音節的都是那些能夠出現在詞尾的子音。在英語中,對於出現在母音之間的子音應當歸入前一音節還是後一音節,是存有爭議的。例如單詞better,有時分析為/ˈCVC(C).V/。在英語中,子音可同時被分析為一個音節的音節尾和下一個音節的音節首,正如bellow可分析為bel-low一樣,這稱作“音節兩棲現象”之前,那麼這個子音或子音群就是音節尾,而在其他的語音環境下則是音節首。重音.音節結構常常與重音發生聯絡。例如在拉丁語中,重音通常就是由音重所決定的,如果一個音節至少含有下列三個條件中的一項,則可歸為重音節:在以上三種情況下,我們都認為該音節含有兩個莫拉。母音的鬆緊.在日耳曼語族的多數語言中,鬆母音,因為這些母音也可以出現在開音節中。無音節核的音節.一些語言在中間不插入任何母音或響音的情況下,允許一長串子音出現,因此“音節”這一概念也受到了挑戰。即便在英語中也存在著少數幾個不含母音的副言語。北美洲西北海岸地區的語言即聞名於此,例如薩利希語系和瓦卡希語系。[ɬχʷtɬtsxʷ] “你朝我吐口水了”[tsʼktskʷtsʼ] “他到達了”[xɬpʼχʷɬtɬpɬɬs] “他擁有了一株御膳橘”[sxs] “密封鯨油”布魯斯·巴哲米爾當作是可以充當音節核的成分,而第三種分析方法可能僅僅只是全然否認音節的存在。據報道,這類情形也同樣出現在了柏柏爾語族當中此外,日語存在著不少不含母音的詞彙,不過會因應後接濁音時把最後的母音重新加插,而且當整句皆不含母音的時候,最後的母音通常會重新加插。舉例:[tftktst tfktstt] “你把它扭傷了”[rkkm] “腐爛”[kckmrʔɛːc] “粗短的手臂”[skʲ] --“喜歡”[tskʲ] --“月亮”[tskɕ] --“問荊”[kʲtsk ktɕkʲkʲɕ tsks] --“緊張地說完”推薦閱讀材料. | 657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音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71"
} |
《九章算術》九卷,是現存最早的中國古代數學著作之一,《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天文演演算法算書類。《九章算術》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共九章,分為二百四十六題二百零二術,不但是漢代重要的數學著作,在中國和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作為中國古代數學的系統總結,對中國傳統數學的發展有了深遠的影響。歷史.根據研究,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但是其基本內容在西漢後期已經基本定型。九章算術將書中的所有數學問題分為九大類,就是“九章”。1984年,在湖北出土了《算數書》書簡。據考證,它比《九章算術》要早一個半世紀以上,書中有些內容和《九章算術》非常相似,一些內容的文句也基本相同。有人推測兩書具有某些繼承關係,但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九章算術》沒有直接受到《算數書》影響。由於《九章算術》中只是列出了例子及一般的演算法,卻很少有任何解釋和說明,所以有很多人曾為《九章算術》作注,提出了簡括的證明,證明瞭一些演算法的正確性。較為著名的有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算經十書》之一,也是國子監算學館的教材和明算科的考試專案。體例.《九章算術》共收有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大類,在一個或幾個問題之後,列出這個問題的解法。內容.實數系統.《九章算術》對自然數即正整數及其運算沒有給予論述,但卻加以廣泛應用,以自然數的基礎上編寫。雖然不是論述分數的專書,但是對於分數的意義、性質、四則運算論述完備。例如:合分術。《九章算術》出現負數概念,方程章為了配合方程術的演算法,給出正負數的加、減法則。減法為「同名相除,異名相益,正無入負之,負無入正之」。加法為「異名相除,同名相益,正無入正之,負無入負之」。其中「除」是減,「益」是加,「無入」是指沒有對方,不過乘除法並未記載。《九章算術》對自然數、分數、正負數以及一些特殊無理數給予一定的論述,基本上具備實數系統的雛形。比例與盈虧演算法.粟米章所述今有術,即是四項比例演算法,按術文「以所有數乘所求率為實,以所有率為法,實如法而一」。今有術在《九章算術》應用非常廣泛,為一種解題的基本演算法。另一種常用的演算法是衰分章的衰分術,為配分比例演算法。其術文為:「各置列衰,副併為法,以所分乘未併者各自為實,實如法而一」。《九章算術》以列衰的倒數為列衰,稱為反衰術。反衰術就是衰分術與反比例相結合的算分。而衰分術與反衰術相結合的演算法,就是均輸章的均輸術。《九章算術》不但有正比例演算法、而且還有反比例演算法、複比例演算法、連比例演算法以及配分比例演算法。這些演算法都是以今有術為基礎,發展而匯集起來的各種演算法。盈不足術是中國古代一種解算術難題的演算法。一般算術應用題,都有確切答案。盈不足術為了推算答案,預先設立一個數字作為答案,依題目核算,若結果合問題,所設之數就是答案;若不合問,非盈即不足;透過兩次假設,即可利用盈不足術求出答案。這類問題共有五種,即一盈一不足,兩盈、兩不足、一盈一適足、一不足一適足。《九章算術》則匯集這五種問題,並給出演算法。盈不足章除了擁有算術應用問題外,還包括一些初等超越方程問題,用這種模式演算法解出前一類問題得到確切解,用以解後一類問題則得近似解。求積與勾股.《九章算術》論述的幾何圖形,多為直線型和圓型的圖形,根據算田畝的需要,《九章算術》論述方田、圭田、邪田、箕田、圓田、弧田、環田及宛圓的面積演算法。另外由於土木建築的需要,《九章算術》還有論述直線型立體和圓型立體圖形的體積演算法,這些體積演算法的編排,由簡單到複雜,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勾股計算,《九章算術》分為四類問題。有勾股互求、勾股整數、勾股兩容、勾股相似。勾股互求,即是已知勾股的一般線段,推求其他線段。勾股整數,即是《九章算術》給出推求勾、股、弦,都是整數的演算法。勾股兩容,為推求勾股形內接正方形及內切圓的演算法。勾股相似,為利用相似勾股形性質,進行簡單測遠、測高的演算法。《九章算術》對幾何問題的處理,分為三部分,有體積演算法、面積演算法、線段演算法,分別隸屬於商功、方田、勾股三章。開方與方程.《九章算術》列出的平方術、開立方術以及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可以看作中國古代代數學的主要內容。《九章算術》記載的這些演算法非常詳盡,經由這些論述,可以瞭解中國古代代數學發展的成果。開平方術、開立方術,不但可以解出二項二次方程、二項三次方程,而且可以解出一般的二次數值方程和三次數值方程。它是中國古代解出高次數值方程的基礎,在數學的發展也有重要地位。方程章所論「方程」,地位相當於今天線性方程組。所論「方程術」,為所謂「直除法」。「直除」是連續相減的意思或累減的意思,「直除法」為連續相減消元法,在理論上、演算法上與今天加減消元完全一樣。在方程章所列十八題中,有的相當於二元一次方程組,有的相當於三元一次方程組,也有的相當於五元一次方程組。其中第十三題為:「今有五家共井,甲二綆不足,如乙一綆;乙三綆不足,如丙一綆;丙四綆不足,如丁一綆;丁五綆不足,如戊一綆;戊六綆不足,如甲一綆。如各得所不足一綆,皆逮。問井深,綆長各幾何」。所問是六個未知數之值,依題意只能列出五個一次方程,可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不定方程組。影響.《九章算術》總結了自先秦以來的中國古代數學,它既包含了以前已經解決了的數學問題,又有漢朝時新發現的數學成就。一般認為,它在數學史上,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是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初期代表作。《九章算術》問世之前的中國先秦典籍中,記錄了不少數學知識,但是卻沒有《九章算術》的系統論述,尤其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簡單到複雜的編排體例,從而形成中國傳統數學的理論體系。因而後世的中國數學家,都是從此開始學習和研究,唐、宋時,為國家明令規定的教科書,北宋時由政府刊刻,又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數學書。《九章算術》中有許多數學問題都是世界上記載最早的。例如,關於比例演算法的問題,它和後來在16世紀西歐出現的三分律的演算法一樣。關於雙設法的問題,在阿拉伯曾稱為契丹演算法,13世紀以後的歐洲數學著作中也有如此稱呼的,這也是中國古代數學知識向西方傳播的一個證據。《九章算術》對中國古代的數學發展有很大影響,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了清朝中葉。《九章算術》的敘述方式以歸納為主,先給出若干例題,再給出解法,不同於西方以演繹為主的敘述方式,中國後來的數學著作也都是採用敘述方式為主。歷代數學家有不少人曾經註釋過這本書,其中以劉徽和李淳風的註釋最有名。《九章算術》隋、唐時,流傳到了日本和朝鮮,對其古代的數學發展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之後更遠傳到印度、阿拉伯和歐洲,現已譯成日、俄、英、法和德等多種文字版本。 | 657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九章算術",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78"
} |
李瑜,原籍安徽巢縣,生於重慶,中國當代詩人。生平.1939年生於重慶,1964年從武漢志願遷徙新疆,時任《烏魯木齊晚報》副總編輯,烏魯木齊市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作家協會新疆分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新邊塞詩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李瑜著有《準葛爾詩草》、《啊,伊犁河水漂白了我的軍衣》、《戰爭與城》、《為了愛情,巴格達不嫌遠》、《汗血馬》、《黑罌粟》等詩歌集,同時寫有《小巷系列》等小說作品集。 | 658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李瑜 (詩人)",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80"
} |
混合語是指多種語言融合產生的語言。目前已知的混合語都是兩種語言的混合。雖然語言間的相互借用和影響非常普遍,但是真正的混合語並不多。混合語的產生有可能標誌著新的民族或文化群體的產生。混合語之區別.混合語、克里奧爾語和皮欽語的區別是:範例.混合語有誒話、協和語、五屯話、倒話、瓦鄉話、貓家話等。 | 658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混合語",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84"
} |
蓋天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學說。認為天像一個圓鍋蓋在大地之上,故名“蓋天說”,與渾天說和宣夜說並稱為「論天三家」。據《晉書·天文志》記載:“其言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極之下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三光隱映,以為晝夜。天中高於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萬裡。北極下地高於外衡下地亦六萬裡,外衡高於北極下地二萬里。天地隆高相從,日去地恆八萬裡。”蓋天說最早在西周時期已經出現,當時認為天尊地卑,天圓地方,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穹隆狀的天覆蓋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這是蓋天說的雛形。後來在發展過程中也有幾種不同的見解。由於圓蓋形的天與正方形的大地邊緣無法吻合。於是又有人提出,天並不與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傘一樣高高懸在大地之上,地的周邊有八根柱子支撐著,天和地的形狀猶如一座頂部為圓穹形的涼亭。共工怒觸不周山和女媧補天的神話正是以此為依據的。到戰國時期,對上述的蓋天說開始發生懷疑,於是修改成“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就是說天好像斗笠那樣是圓形的,地像是覆蓋著倒放的盤子那樣,並且認為北極位於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繞之旋轉不息。到了西漢,仍然有人堅持這種說法。當時成書的《周髀算經》就是蓋天說的代表作。蓋天說通常把日月星辰的出沒解釋為它們執行時遠近距離變化所致,離遠了就看不見,離近了就看見它們照耀。這種解釋比較牽強。蓋天說被越來越多的天文觀測事實所否定。西漢的揚雄提出了難蓋天八事,否定了蓋天說。但是,蓋天說在中國古代仍然有一定影響力。晉朝的虞聳提出的穹天論是蓋天說的沿襲和發展。南北朝時還出現了渾蓋合一說。還有一種觀點:天道曰圓,地道曰方。天圓地方,指的是道,不是形狀。用“化圓為方”這種觀點看,天地根本就不在一個緯度上。 | 659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蓋天說",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95"
} |
金元四大家或稱金元四家,是指中國古代金元時期的四大醫學流派。即劉完素的火熱說、張從正的攻邪說、李東垣的脾胃說和朱震亨的養陰說。宋金元時期是中醫理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稱為“新學肇興”。這一時期由於長期的戰亂,人民生活貧苦,疾病流行,奠定了產生金元四大家的社會基礎。由於實踐的豐富,不少醫家深入研究古代的醫學經典,結合各自的臨床經驗,自成一說,來解釋前人的理論,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劉主寒涼,張主攻下,朱主養陰,大大豐富了中醫理論。金元四大家的學說標誌著中醫發展的一個新階段,而且對後來的中醫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參考.梁其姿:《面對疾病:傳統中國社會的醫療觀念與組織》。 | 659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金元四大家",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96"
} |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古代中國的四種發明,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演變.“三大發明”最早由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提出,後來被麥都思、馬克思等學者認同。培根在《新工具》裡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並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來: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國、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影響都無過於這些機械性的發現了。”我們現在很清楚地知道發明是來自中國的。後來馬克思承襲了培根的說法,提到:“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但是馬克思並沒有將這三個發明歸於中國。英國漢學家麥都思也沿襲培根的說法,指出:“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 ( 指日本 ) 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那種卓越的發明。”美國學者托馬斯·弗朗西斯·卡特在1925年出版的《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一書序言中首次明確提出“四大發明”的說法:“四大發明在文藝復興之初之歐洲的流播,對近代世界的形成起過重大作用。……這四大發明以及其他的發明,大都源自中國。”一說蔣介石抗戰時為振奮軍心,邀李約瑟提出“四大發明”。而李約瑟對這四大發明的讚美和強調,使得這一說法獲得了中國的很大認同,並被寫進了教科書。造紙術.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相傳是由東漢時代的宦官蔡倫所發明,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證明,造紙術在更早時期就存在,而蔡倫只是一位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並且大規模投入商業使用。造紙術對知識的儲存及資訊的流通有巨大影響。雖然照古書記載,東漢發明了造紙過程,並建立了造紙新材料的使用,不過在中國發現的古老填充及包裝紙製品 — 如天水放馬灘紙地圖 — 可追溯至前2世紀; 時至3世紀,做為書寫媒介的紙已廣泛為大眾所使用,它取代了傳統但更昂貴的媒介如竹簡、帛書、木板、以及可後來入窯燒硬的溼黏土板等。 目前所知最早、上書文字的紙片是在阿拉善盟查科爾帖的一處烽火臺遺蹟裡發現。當時正值110年,漢朝軍旅在一次匈奴南侵後放棄駐防該地。 在105年由蔡倫確立的造紙過程中,將桑樹樹皮、麻纖維、舊亞麻布、與漁網混合物加水煮爛,均勻攪拌成泥;然後置入帶蘆葦織成底墊的木製平板木篩以撈起紙漿,這可在稍後抖掉水分並攤在陽光下曬乾;P.S.湯姆表示該製程後來以壓制過濾、精煉、拋光方式逐漸改進,得以生產出表面光滑、質地強韌的紙張。指南針.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前身為中國古代的司南。是一種用於指示方向的工具,廣泛應用於航海、野外探險等領域。早在古代已對貿易、戰爭和文化交流造成深遠影響。在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聖羅倫索特諾奇提特蘭,一件來自奧爾梅克時代的古老赤鐵礦手工藝品可追溯到大約前1000年,顯示在當時中美洲有可能使用天然磁石的指南針,遠較在中國所發明者年代更為久遠。然而奧爾梅克文明中並不懂得如何提煉生鐵,中國老祖先當時已發現如何提煉生鐵,並將之與天然磁石接觸以進行磁化。 古天然磁石吸引鐵以製備磁鐵的描述於《管子》、《呂氏春秋》、 和《淮南子》 中提及。 到了漢朝認為那是天然磁石,並指出,《論衡》中並沒有明確提及磁鐵。1044年出版的北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五描述了用人造磁鐵片製作指南魚:將鐵片或者鋼片剪裁成魚狀,放入炭火燒紅,尾指北方斜放入水,便形成熱剩磁的指南針,可放在盛水的碗內,透過剩磁與地磁感應作用指南。《武經總要》記載該裝置與純機械的指南車並用於導航。宋朝在其1119年發表的《萍洲可談》中是第一位具體提到利用指南針在海上航行的人。1123年宋朝派遣使臣取海路出使朝鮮,《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載用水浮指南針導航:“是夜洋中不可住,維觀星斗前邁。 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 以揆南北”宋代的航海指南針,除“南北”,還未見有其他方位。四十八方位羅盤用於航海的錄,最早見於元代周達觀《真臘風土記》:“自溫州開洋,行丁未針。歷閩、廣海外諸州港口,過七洲洋,經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順風可半月到真蒲。又自真蒲行坤申針,過崑崙洋入港”。明朝永樂年間隨鄭和下西洋的鞏珍在《西洋番國志》的《自序》中敘述應用水浮羅盤的情況:“往還三年,經濟大海,綿邈彌茫,水天連線,四望迥然,絕無纖翳之隱蔽。惟日月升墜,以辨西東,星頭高低,度量遠近。斫木為盤,書刻干支之字,浮針於水,指向行舟”。到了元代,指南針一躍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儀器了。不論晝夜晴陰都用指南針導航了。而且還編制出使用羅盤導航,在不同航行地點指南針針位的連線圖,叫做“針路”。船行到某處,採用何針位方向,一路航線都一一標識明白,作為航行的依據。火藥.四大發明中的火藥除了可製作煙花和炮仗等,亦是一種炸藥,被運用到戰爭上成為軍事用途。據載起源於唐朝甚至秦朝。宋朝時期,約12世紀中期已經發展出具有一定殺傷力的單兵火器用於彌補當時宋人戰鬥力不及金人的劣勢。中國在實用性火器的使用上早於歐洲五個世紀左右。而歐洲人約在13世紀時才懂得黑火藥的作用,而經過數個世紀的發展與改良,主要是粒狀火藥和火帽等發明,黑火藥兵器乃逐步取代冷兵器,在陸地戰爭戰術、攻城築城技術以及海軍戰列艦的發展和戰術等各方面,造成革命性的影響,而黑火藥作為爆炸藥和推進劑,一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逐漸被無煙火藥、三硝基甲苯、苦味酸、季戊炸藥、旋風炸藥等新發明的炸藥所取代,這些新炸藥則不是中國人的發明。雖然有證可查的首次火藥使用是在五代十國軍事著作《火龍經》中充分體現,書中記述鐵鑄轟天猛火火炮、攻城噴火器、地煞神機炮〔地雷〕、毒火藥配方等軍火。該書於劉基死後不久完成並由焦玉作序於1412年在南陽出版。印刷術.據載是北宋時期畢昇發明瞭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但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並非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而據李約瑟所論北宋制的膠泥活字印刷術有許多劣勢的地方。它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儲存和流通造成影響。另外,印刷術的發展與早期的印章無直接關係,古代印章在古埃及、古希臘、兩河流域都有使用。美國考古學家在中亞土庫曼安納烏曾於2000年10月發掘出距今4300年的中亞印章,其文字仍有待考證。雕版印刷: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 1966年,考古學家在韓國發現了一本微型《陀羅尼佛經》,該經內含唐朝女皇武則天寫道,某些最早期印刷品為曆書的發現並不出人意料,因為中國老祖先認為計算並標下哪天是否為黃道吉日有其必要。活字印刷:宋朝山東泰安的學者徐志定於1718年發展出瓷版印刷。學界爭論.中國西傳說.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於1550年最早提出磁羅盤、印刷術和火藥是中國的三大發明,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在此之後,讓·博丹重申了同樣的論斷。19世界法國漢學家雷暮沙認為中國人發明的火藥指南針鈔票紙牌算盤和活字印刷都由蒙古傳入歐洲。指南針:宋沈括《夢溪筆談》明確記載,中國宋代已有水羅盤和旱羅盤:歷史上最早記載到指南針用於航海的是在中國北宋時期。朱彧一些外國學者在翻譯這段文字時,誤將其中的“甲令”(南宋政府的命令)一詞翻譯成了往來海上的阿拉伯船長的名字,因此就一錯再錯,得出了最早裝備指南針的不是中國海船,而是阿拉伯海船的錯誤結論。實際上,中世紀時阿拉伯人海船船體狹小,根本無法容納百餘人。當時往來南中國海、印度洋和波斯灣之間的商船,能夠容納上百人的只有中國海船,連阿拉伯商人也經常搭乘中國海船。宋代與阿拉伯的海上貿易十分頻繁,中國開往阿拉伯的大型船隊有指南針導航,阿拉伯人是很容易從中國商船上學到指南針的用法的。指南針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之際,傳到阿拉伯,然後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後來歐洲演變出旱羅盤,再於明代時經日本傳回中國。1584年西班牙歷史學家傳教士岡薩雷斯· 德·門多薩在所著《中華大帝國史》中提出,古騰堡受到中國印刷技術影響;中國的印刷術,透過兩條途徑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經俄羅斯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透過阿拉伯商人攜帶書籍傳入德國。中世紀歐洲書寫都用羊皮紙卷,並無“書籍”和“印刷”的概念。古騰堡以這些中國書籍,作為他的印刷的藍本。門多薩的書很快被翻譯成法文、英文、義大利文,在歐洲產生很大影響。法國曆史學家路易·勒·羅伊,文學家米歇爾·德·蒙田等,都同意門多薩的論點。漢學家安田樸曾以“歐洲中心論欺騙行為的代表作:所謂古登堡可能是印刷術的發明人”為題,論證歐洲的活字印刷術中國。。1240年前後,阿拉伯人從中國獲得到火藥的知識,稱來自東方的硝石為“中國雪”,他們還知道煙花爆竹,稱之為“中國花”,又稱火箭為“中國箭”恩格斯在《德國農民戰爭》一文中明確指出:“…一系列的發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義,其中具有光輝的歷史意義的就是火藥。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藥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藥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指出:“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指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藥那種卓越的發明。西方獨立發明說.現代有西方學者認為:除造紙有明確的證據是由中國傳到西方的外、精於改進,後世使用的火藥、指南針和活字印刷直接是從西方發展而來的。沈括早在宋朝就記載中國的磁針既有指南的也有指北的,但有人卻認為中國的指南針一直是指南的,所以叫指南針。而西方的compass從一開始就是指向北方,因此叫指北針。另外,歐洲最初期的羅盤,只有十六個方位標示,少於同時期中國的二十四個。這表明中西方應當是獨立發明指南針的。而現在使用的指南針都指向北方,明顯是由西方發展而來的。雖然中國在活字印刷的時間上可能稍早於西方,但沒有證據表明活字印刷從中國傳入西方,中西方交通的必經之地——沿途的阿拉伯國家並未發現活字印刷的相關文物,甚至還一度阻礙了中西交往。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在中國本土因單個漢字數目龐大必須製造大量活字,不如拼音字母活字簡單,應用不太廣泛,出土活字文物不多。1965年在浙江溫州發現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活字殘本。十三世紀末出現木刻活字和陶瓷活字。1490年有華隧的銅活字本。1733年清世宗雍正,詔令制木刻活字,二十五萬餘枚木刻活字,在一年內全部完成。 一直到19世紀的晚清之前,中國的印刷多用雕版印刷。處罰.2019年,電子科技大學教師鄭文鋒因在QQ群質疑「四大發明在世界上都不領先,也沒有形成事實上的生產力」被學校暫停2年的教學工作。中國的其他發明.有人認為中國有不少發明創造,根本不止四大發明,亦有中國學者認為李約瑟對中國的發明過分拔高。在《全球通史》 一書中曾列出古代中國傳播給西方並對其造成影響的諸多發明,當中包括:方板鏈泵、輪式碾磨機、水力輪式碾磨機、水力冶金鼓風機械、葉片式旋轉風選機、活塞風箱、拉式紡機、手搖紡絲機械、獨輪小車、火車掛鉤、航海運輸、車式碾磨機、耕畜輓具、馬蹬、胸帶輓具、軛、石弓、風箏、直升飛機螺旋漿、活動連環畫轉筒、深鑽孔法、鑄鐵、卡丹式懸架、平圓拱橋、鐵索橋、運河船閘閘門、航海製圖法、船尾舵、火藥、火藥用於戰爭技術、磁羅盤、磁針羅盤、磁羅盤用於航海、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金屬活字印刷、瓷器由於四大發明的說法來自於西方,因此近來有不少中國學者如餘秋雨、王渝生等認為四大發明並不能代表古代中國的最高科技成就,並提出了新四大發明的說法。此外,羅伯特·坦普爾基於李約瑟而提出中國一百發明之說,著 "The Genius of China" 一書,獲得李約瑟肯定,作長達三頁的序言,稱之為自己《中國科學技術史》叢書的光輝縮寫。 | 659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四大發明",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599"
} |
緬甸文學有始於蒲甘碑銘的說法,蒲甘時期著名的碑銘有《妙齊提碑》等。有一千年歷史的緬甸文學,其內容主要是詩歌。這是因為緬甸語言的獨特性,使它的韻律感很強。這對詩歌的創作很有幫助。此外,由於受到佛教文化影響,民眾普遍傾向說實話而不是創作一個虛構的故事,所以,緬甸文學在過去的小說型別題材相對較少。 | 662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緬甸文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627"
} |
蒙古是亞洲大陸中部一個草原和沙漠遍佈的高原地區的泛稱。蒙古國之外、廣義上的蒙古還包括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部分,以及俄羅斯聯邦的南西伯利亞的部分割槽域,如圖瓦共和國、布里亞特共和國、外貝加爾邊疆區等。在大蒙古國建立之前的數千年,其他民族,如匈奴、漢族、鮮卑、柔然、突厥、回紇、黠嘎斯、阻卜、契丹等都曾在此活動。史前時期.大約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進入今天的蒙古地區,其代表為戈壁以南的鄂爾多斯文化和漠北的。然而直到前3世紀之前這個地區和周邊發生的關係很少。上古.匈奴時期.早期的亞洲大陸腹地的蒙古地區有四大以遊牧為生的部落:丁零、月氏、匈奴、東胡。前209年,匈奴的冒頓單于建立了今蒙古地區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匈奴成為強大的遊牧部落,並與秦朝、漢朝長期對立。然而,強大的遊牧帝國並沒有長久。經過激烈的內部紛爭和外來的軍事打擊後逐步走向衰落,雖然在新朝時期,由於赤眉、綠林起義而統一併連年入侵,但是後來在48年匈奴分成南北兩個匈奴,155年在鮮卑人征伐下北匈奴崩潰,最終在158年被丁零人打敗;在216年南匈奴被曹操一分為五。秦、漢帝國在漠南地區南部設定郡縣。鮮卑汗國時期.鮮卑的淵源尚無定論,一說認為其屬於漢文史料上所謂的東胡部落之一。在2世紀中期,鮮卑在檀石槐的領導下崛起,並而建立了鮮卑國,佔領了蒙古地區和中國漢朝北部的一些地區。並進一步滲入魏晉時期的中國北部邊疆,到五胡十六國時期。分別有有慕容鮮卑、禿髮鮮卑、乞伏鮮卑、段氏鮮卑、宇文鮮卑、拓跋鮮卑建立的國家;386年,鮮卑的一支拓跋建立北魏,統一了五胡十六國之後的中國北部,維持統治直到581年。這個時期在蒙古地區活躍的民族還有敕勒。中古.柔然汗國時期.402年,拓跋鮮卑的別支柔然的首領社侖稱可汗。在之後的一百年中柔然稱雄蒙古草原。北魏和柔然之間發生了多次戰爭。552年,柔然人在蒙古高原被突厥土門可汗擊敗,柔然汗國崩潰。突厥汗國時期.552年突厥擊敗柔然汗國成為蒙古地區的新興王國。583年突厥分裂為東西兩汗國。並在屢次與隋朝的戰爭戰敗而走向衰落(當時漠北勢力最大的是薛延陀部),但681年東突厥復國,並對武則天的武周連年入侵,對武周的邊疆造成不同程度的摧毀。回紇汗國時期.回紇是敕勒的一小部分,原是突厥下屬的部落。唐天寶三年,以骨力裴羅為領袖的回紇聯盟在唐帝國軍隊的協助下,推翻了突厥汗國,殺突厥白眉可汗 。一開始唐和回紇的關係以和平為主。不過也在762年趁機敲詐混亂中的唐朝,並以掠奪洛陽城為條件收復洛陽從而對剿滅安史之亂起到一定作用。9世紀時,因為長期對吐蕃的戰爭造成內亂,加上統治無道而最終被黠戛斯在840年出動十萬重兵滅亡。黠嘎斯和阻卜時期.黠嘎斯滅亡回紇後,一部分回紇人因亡國而南遷契丹,大部分回紇人西遷中亞的塔里木盆地的綠洲城邦。少部分留在原地,期間大漠南北都被黠嘎斯佔領,其東部有突厥語族的阻卜部落,一直到924年被耶律阿保機打敗。黠戛斯人打敗回紇也結束了突厥人在蒙古草原上的優勢。契丹時期.契丹最早見於史籍是405年,淵源尚無定論,根據《遼史》的記錄契丹人自稱“青牛白馬之後”,一說淵於段氏鮮卑部。907年,耶律阿保機稱可汗。916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947年遼太宗改國號大遼,到1125年為女真人所滅。契丹國盛時疆域包括蒙古地區的大部,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日本海,北至今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和北宋、西夏接壤,成吉思汗的先祖曾受遼朝“詳穩”官號。蒙古帝國.蒙古人的淵源尚無定論,一說認為蒙古人的祖先是以蒼狼和白鹿為綽號的人的室韋人後裔,1127年,以尼倫和迭列斤兩大部落為主體組成的蒙兀國建立。蒙兀國在12世紀時從今俄羅斯聯邦布里亞特共和國和外貝加爾邊疆區一帶遷徙到蒙古高原斡難河上游的。1146年其首領孛兒只斤·合不勒可汗擊退金兵,金乃承認西平河以北之地為蒙兀王國領土,並歲以牛羊等。但這時的漠北草原的這些說突厥語的塔塔兒部、蔑兒乞、乃蠻部、克烈部、汪古部等突厥人部落互不隸屬,合不勒孫也速該於1170年遭塔塔爾部首領殺害而導致蒙兀王國滅亡。後來發動了數次侵略戰爭,在1211年—1216年重創金國,並在1217年—1229年繼續侵攻金國,在1205年—1227年間七次入侵西夏而最終徹底滅亡西夏、1218年滅西遼之後,在1219年底—1223年侵滅花剌子模帝國和高加索諸國和基輔羅斯諸國、後返回滅西夏,在1231年入侵高麗,在1234年3月9日徹底滅亡金國。元朝.1259年蒙古帝國第四代大汗蒙哥汗逝世,其胞弟忽必烈爭奪汗位未獲普遍承認,於1271年在中原地區建立元朝,蒙古語稱為“大元大蒙古國”,並最終滅亡南宋,使元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繼唐以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期間,蒙古帝國分裂成若干互不隸屬的四大汗國、以及後來忽必烈在蒙古滅金基礎上建立的元朝;直到元成宗時期,經過與四大汗國協商,才再一次取得了“大蒙古國”名義上的統一,確立了元朝為名義上宗主、元朝皇帝稱“蒙古大汗”。蒙古高原地區自元朝建立後,隸屬於元朝治下嶺北行省。北元及都沁·都爾本時期.明朝建立後,元朝在順帝的帶領下退回塞外,被稱為北元,活動範圍在蒙古高原,長城是明軍與北元對峙的前線。1388年,北元覆亡之後,東西蒙古分裂,大致分韃靼和瓦剌兩大部,合稱為「都沁·都爾本」。1453年瓦剌太師也先統一蒙古諸部,在短暫稱蒙古大汗後迅速敗亡。15世紀末,東蒙古達延汗統一除科爾沁外的蒙古高原東部實現“中興”。1572年,達延汗的孫子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入駐河套地區,建“庫庫和屯”城,並吸引明朝的白蓮教徒定居土默川。阿勒坦汗在封貢後訂立的藩屬關係而被奉為“順義王”。明政府於萬曆年間賜漢名“歸化”,意思是令少數民族歸順、化一,服從明朝廷的統治。蒙古高原南部一帶蒙古部落在明朝初年都暫時歸附了明朝,明朝廷先後設定了羈縻衛所20多處,各衛所長官由原蒙古領主擔任並憑證世襲。在大興安嶺以東地區,明初沿襲元朝設定了三個衛所,被稱為“兀良哈三衛”;然而由於利益分配問題,三衛在明成祖時期歸附東蒙古,攻擊明朝,並最終於明英宗時期徹底脫離明朝、投向西蒙古瓦剌部。17世紀中葉,漠南蒙古歸附清朝以後,蒙古的政治中心轉移到了四衛拉特聯盟和外喀爾喀地區。為了反對俄羅斯沙皇國的入侵和抵制滿洲勢力的吞併,衛拉特、喀爾喀蒙古統治者們,於1640年在塔爾巴哈臺製定了《喀爾喀-衛拉特法典》,調解內部關係和矛盾。近世.清朝.1618年。其間塞外的蒙古諸部有的與清朝統治者聯盟、聯姻,如科爾沁部;有的則被清朝征服,如喀爾喀部、和碩特部、察哈爾部、準噶爾部。最終清朝在1757年征服了衛拉特的準噶爾汗國,當時整個東亞地區的蒙古部落隸屬於清朝的治下,並對準噶爾滅族。清代將蒙古分為設官治理的內屬蒙古和由札薩克世襲統治的外藩蒙古。外藩蒙古又稱之為內札薩克蒙古。清朝蒙古地區實行盟旗制度。盟由各部定期會盟而形成的機構,旗是分解原來的部落而組成。盟旗中地位最高是各旗札薩克與藏傳佛教的呼圖克圖。近代.蒙古獨立運動.1916年的蒙古地圖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的同時,蒙古民族革命興起,以庫倫為首都的大蒙古國成立,然而只能控制外蒙古地區,俄羅斯與外蒙古與中國簽署《中俄蒙協約》,同意在北洋政府「宗主權」下實施「自治」,而內蒙古繼續留在中華民國之內。一戰後的俄國內戰也波及了蒙古,煽動“泛蒙古主義”的格里戈裡·米哈伊洛維奇·謝苗諾夫失敗後,外蒙古成為以恩琴男爵為首的白軍和布林什維克爭奪的目標,最終蒙古人民黨在蘇俄的支援下取得了蒙古人民革命的勝利,1921年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建立“人民革命政權”。在蘇聯的影響下內蒙古也成立了追求民族解放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內蒙古東部主張獨立運動的民主人士如郭道甫等發動起義,但被奉系軍閥鎮壓。布里亞特、卡爾梅克等地則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蘇俄境內獲得自治。現代.蒙古國.1924年蒙古君主博克多汗圓寂後,蒙古政府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改城名為烏蘭巴托,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社會主義國家。在霍爾洛·喬巴山的領導下,蒙古人民黨追隨蘇聯,奉行“集體化”政策。1937年,蒙古爆發了大鎮壓,黨和政府、軍隊、僧人當中有兩到三萬人被殺,佔當時外蒙古人口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1939年,蘇軍和蒙古人民軍在哈拉哈河擊敗日軍,1945年,蘇蒙聯軍又在蘇日戰爭時從大日本帝國手中解放了內蒙古和中國東北。二戰結束後蒙古的主權國家地位開始被廣泛承認。冷戰期間蒙古參與“經互會”等組織,併成為“華沙條約組織”觀察員。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蘇聯解體以後,蒙古國於1992年2月12日放棄社會主義,推行多黨制和總統制民主選舉,實行議會制。新憲法當日生效,國名改稱為“蒙古國”。中國內蒙古.在外蒙古獨立的過程中,內蒙古一直在中華民國的統治下,被分為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等若干個省,其餘地區分屬東北的遼寧省和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現轄9地級市,3盟,共計21市轄區,11縣級市,17縣,49旗,3自治旗,首府呼和浩特。 | 663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蒙古歷史",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635"
} |
公曆中沒有閏日的年份叫平年。平年一年365天,閏年366天於置閏只是共有731天不等。在公曆紀年中,平年2月為28天,閏年的2月為29天,合共只有57天。因此,1979年、2021年為平年,1980年、2020年逢4的倍數為閏年,平年365日就是52周又1日,閏年366日就是52周又2日合共只有731天。農曆的閏年因為有閏月的存在一般是385天,而平年則有354或355天合共只有,例如720、721或751天不等;1900年逢100的倍數但非400的倍數故為平年,2000年逢400的倍數又為閏年。 | 664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平年",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646"
} |
《本草綱目》是一部集中國16世紀以前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明代萬曆六年在南京正式刊行,作者為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李時珍。此著收錄於《四庫全書》,為子部醫家類。《本草綱目》從完稿至刻印歷十餘年。李時珍到過蘄州、黃州和武昌,但沒書商願意承印。1579年,他前去南京六部直隸尋求出版,但未獲成功。1590年,在獲得南京藏書家兼出版商胡承龍的贊助,得以刻印。然而,李時珍未及三年便卒於家,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問世。題解.李時珍花費27年時間完成《本草綱目》,歷經三次改寫,至萬曆六年定本。為了編纂《本草綱目》,李時珍參考800多種書籍,多次去各地實地考察,採集樣本,耗費大量心血。《本草綱目》以宋朝唐慎微的《證類本草》為資料。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用意在拾遺補正《本草綱目》,其中新增716種藥材,補充161種藥物內容,糾舉錯誤34條。體例.《本草綱目》共52卷,載藥1892種等項。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穀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影響.《本草綱目》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一,敍述也比較有條理和精密,例如:把廣義的“蟲”藥擴充到106種,其中昆蟲藥為73種,分為“卵生”、“化生”和“濕生”三類。對動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有很大意義。《本草綱目》糾正了前人許多錯誤之處,如南星與虎掌,本是同一種藥物,過去卻誤認為是兩種藥物;以前葳蕤、女萎認為是同藥,李氏經過鑑別則確認為不同藥物;蘇頌在《圖經本草》將天花、括樓分為兩處,其實是同一種植物;前人誤認“馬精入地變為鎖陽”、“草子可以變魚”,李時珍亦一一予以糾正之。並且在本書中還加入了許多新藥物。李時珍還透過自己經驗補充某些藥物的療效。本書還載敘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除大量附方、驗方及治驗病案外,還有醫學史料。另外李時珍駁斥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認為吃人肉療羸瘵有誤。《本草綱目》也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如對於藥物的形態、產地等部分的記載還很簡單,繪圖也較粗糙。甚至記錄“寡婦床頭塵土”、“孝子衫”等都能治病。又說魚網“可治魚骨哽喉,用其覆頸,或者煮汁飲之,或者燒灰水服,魚骨自下。”又說不孕的夫妻於上元節“盜取富家燈盞,置於床下,可令人有子。”。書中記載螢火蟲是從腐草化生,這是沿續《禮記.月令》以降二千多年來的謬論。書中又取唐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說法:“日縊死繩主顛狂。”主張上吊死後的繩子拿來燒成灰,水服能治狂癲。對此,李時珍還表示:“觀此則古書所載冷僻之物,無不可用者,在遇圓機之士耳。”這些說法在科學上都是站不住腳的。該書不能算是一部嚴謹的藥物學著作,勉強可說是一部博物學著作,書中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有一定程度貢獻。傳播.《本草綱目》版本眾多,有“一祖三系”之稱。一祖即最早的金陵本,日後又有江西本、錢本、張本三個系統。《本草綱目》先後流傳到日本,在歐洲維也納出版。1676年米蘭出版了義大利文譯本,1735年以後又被翻譯成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多種文字。 | 665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本草綱目",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651"
} |
紹興市,簡稱越,古稱越州、會稽、山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浙江省中北部,位於浙江省杭州灣南岸。市境西北臨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東鄰寧波市,西南接金華市,東南接台州市。地處浙東盆地丘陵北部與寧紹平原西部,地勢南高北低,會稽山縱貫市境,以西為諸暨盆地,以東為新嵊盆地。曹娥江流貫市境北流入錢塘江,西部有浦陽江、杭甬運河。錢塘江南岸平原水網密佈,湖泊眾多,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全市總面積8,274.79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越城區洋江西路589號。紹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越文化中心,出產的黃酒聞名遐邇。紹興紡織業、小電機、節能照明、生物釀造業發達,紡織業出口產品佔世界紡織面料交易額的60%,紹興中國輕紡城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交易市場。歷史.紹興已經有超過兩千五百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春秋為越國都城,是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秦初為會稽郡的屬地,秦王政二十五年東巡至會稽南部屬地,更名大越曰山陰,東漢時期,會稽郡分治,錢塘江以東地區均為會稽郡,治山陰。東晉南朝為東揚州,治山陰,隋唐置越州總管府,唐末置浙江東道節度使,轄越、睦、衢、婺、臺、明、括、溫八州。五代時期至北宋,紹興屬於兩浙十三州的兩浙東路,為兩浙東路首府,轄明州、越州、台州、處州、溫州、婺州,治理範圍大約為浙江省錢塘江以南的地區。南宋紹興年間改越州為紹興,取“紹祚中興”之義,後升紹興府,是兩浙東路首府和南宋陪都。宣統三年,裁山、會兩縣,嗣以展緩至八月裁併,兩縣將印信檔案繳府。民國元年廢紹興府,原山陰、會稽兩縣,改為紹興縣,隸屬浙江軍政府。三年,設會稽道於省縣間,紹興縣隸屬之。十六年,廢道,紹興縣區屬省。二十四年,設紹興行政督察區於省縣間,紹興縣隸屬之。翌年,以數名區,紹興縣隸屬第三行政督察區。三十年四月,日軍陷紹興,縣政府先後遷至王壇,蔣村、裘村,政令僅及龍會、稽東兩鄉。6月,紹興城區設偽鄉鎮聯合會,次年6月,設汪偽紹興縣政府,屬偽第五專署。三十四年8月,偽政權垮臺。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區改編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紹興縣隸屬之。1949年5月7日,解放軍進駐紹興,6月6日,紹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浙江省第十專署。10月,析紹興縣,置會稽縣。城區設紹興市(縣級),11月,改第十專置為紹興專員公署,兩縣一市俱隸屬之。1950年設市,1953年2月,改屬寧波地區專員公署,1962年1月,析城區,復置紹興市,並將蕭山縣劃歸杭州管轄。以後變更為紹興專區和紹興地區,1983年7月建立為省轄市。2013年10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紹興縣和縣級上虞市,設立紹興市柯橋區和上虞區。原紹興縣孫端鎮、陶堰鎮、富盛鎮劃歸紹興市越城區管轄。地理.位於浙江省中北部,錢塘江南岸,蕭甬鐵路線和杭甬高速公路上。位於杭州、寧波之間,西北距杭州67公里,東距寧波108公里。處浙東丘陵北部,寧紹平原中部,有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之說。水網密佈,有水城越都,“東方威尼斯”之譽。紹興市區以灘塗沖擊平原地形為主,市區內河網密集,偶有沖擊小山。上虞,諸暨市以丘陵地貌為主,而新昌,嵊州地區為典型的浙東南山區地貌,風光秀麗。自然,歷史,人文旅遊資源極為豐富,著名旅遊勝地,名士之鄉,自古有“東南山水越為首,天下風光數會稽”的美譽。氣候.紹興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17℃,1月最低,4-5℃,7月最高,28-29℃。極端最高氣溫42.5℃。年降水量1400毫米,年日照時數1800小時。政治.行政區劃.紹興市現轄3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除正式行政區劃外,紹興市還設立以下經濟管理區:鏡湖新區、國家級紹興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紹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口.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5,270,977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912,23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58,738人,增長7.3%,年平均增長率為0.71%。其中,男性人口為2,696,152人,佔總人口的51.15%;女性人口為2,574,825人,佔總人口的48.85%。總人口性別比為104.71。0-14歲的人口為626,699人,佔總人口的11.89%;15-59歲的人口為3,453,347人,佔總人口的65.5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190,931人,佔總人口的22.59%,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54,178人,佔總人口的16.2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743,366人,佔總人口的71.0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527,611人,佔總人口的28.98%。截至2021年末,紹興常住人口53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萬人。城鎮化率71.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出生率5.9‰,死亡率6.4‰。戶籍總戶數165.58萬戶,比上年增加1.57萬戶。戶籍人口446.85萬人,比上年減少0.79萬人。其中,男性221.91萬人,女性224.94萬人。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114,289人,佔97.0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56,688人,佔2.9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92,925人,增長6.08%,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1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65,813人,增長72.4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12個百分點。外來人口問題.和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眾多外來投資型移民、技術性流動人口不同,紹興的外來流動人口絕大多數為務工人員,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眾多的外來人口為紹興市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本地勞動密集型佔主導的經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但另一方面,紹興的高技術企業、貿易研發型企業層次依舊不高,本市人口的高等教育受教育程度比例亦不高,難以吸引足夠數量高素質、高層次、投資型外來人口進入,存在外來人口的層次偏低、流動率偏大問題,也帶來了一定社會問題。紹興的外來人口數量自2009年起,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2010年統計,紹興市外來人口數量已由2008年的175萬人降至2010年末的134萬人,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重慶市外來人口,在最近2年內已離開接近1/3,但是除來自重慶市外來人口下降外,其他省份人口如安徽、河南、貴州、吉林外來人口持續上升。2010年-2011年,紹興出現了更加嚴重的缺少外來務工人員問題,一方面由於紹興經濟轉型,工資收入出現瓶頸,另一方面內陸地區,尤其是成渝地區為代表的西部經濟發展速度超過紹興,與浙北地區差距縮小,導致重慶、四川兩省人口趨向迴流。紹興市暫住人口數量位於前三位的為:重慶市。文化.語言.紹興方言屬於漢語族吳語太湖片區臨紹小片,距離杭州只有70公里,方言差異雖不大但區別明顯,亦帶來交流障礙,紹興話同上海話、蘇州話、湖州話、杭州話、寧波話同屬北部吳語,彼此間互通度較高,可大致進行交流。而與相近台州地區台州話以及溫州話等南部吳語則基本無法互相溝通。紹興話同大多吳語一樣有全濁聲母,無舌尖後音;不分尖團,也不兒化;韻尾有n、但無辨字作用;聲調保留中古四聲,各分陰陽;凡此形成紹興話的發音響亮、清晰;吐字質樸、沉實;連讀和諧、協律;聲、韻、調排列嚴整等諸多特色。紹興方言的文白異讀情況符合吳語的特徵,讀書音上和白話音差別大,而在白話音中保留著不少中原古音。紹興吳方言是現代語言學上吳語四大傳統方言基準點之一:蘇州紹興境內地理條件南山北海,俗謂“十里不同音”,城鄉差別大。初到紹興聽人講話好似“聽歌”,滿耳的“越劇曲調”煞是好聽。經濟.紹興紡織業、小電機、節能照明、生物釀造業極發達,紡織業出口產品佔世界紡織面料交易額的60%,紹興中國輕紡城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交易市場。全市有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260家,是浙江省唯一的“全國技術創新工程示範城市”,目前紹興開始轉戰新興產業,著力經濟結構調整。紹興商人群體深諳“大名之下,難以久居”的道理,和久負盛名的溫州商人形成強烈對比,紹興人自古以來遵從“不宣傳,不誇大,不張揚”的傳統。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紹興商人的不務虛名,才造就了紹興企業的集體實力。紹興市以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6件、“中國名牌產品”51個、“中國行業標誌性品牌”5個。全國目前僅有6個城市獲此殊榮。紹興商人低調行事既避免分心勞神,長期上來講也比較安全。而且,淡化法人與法人代表的等號關係,也有利於紹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接班換代。在宏觀上,紹興經濟以私營工業為主,有部分國營電信,化工和機械製造業。在2002年之後的幾年中,紹興的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逐步進展,三次產業比例由2000年的10.5:58.8:30.7調整為2005年的6.6:61:32.4。糧食生產保持穩定,新型高科技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高科技生態農業與出口經濟農業龍頭企業超過1000家,建成“萬字號”特色出口農產品基地89個,省,市外投資建農業工業化基地650萬畝,成為出口高利潤高科技農產品的典範。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紮實推進,工業性投資年均增長41.6%,累計達到1966億元,是“九五”期間的3.5倍,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5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42只,榮獲“中國品牌經濟城市”稱號。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九五”期末的215億元增加到462億元,旅遊總收入由56億元增加到208億元。專業市場建設繼續推進,房地產業迅速發展,交通、通訊、資訊、物流業不斷壯大。2007年紹興市GDP在浙江省位居第4位,僅次於杭州,寧波,與溫州接近。GDP在國內城市中居28位,地級市中居7位。在全國千強鎮中,柯橋區楊汛橋鎮位於全國第五位,浙江第二位,僅次於溫州樂清市柳市鎮。與省內競爭對手金華,溫州相比,紹興的特點是企業規模大,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與浙江大多數城市生產企業多,創新企業少的情況相反,紹興近幾年崛起的企業大都涉及光電、生物醫藥、精密儀器,電信等高新領域。與杭州、寧波相比,紹興企業的依靠自生力量自主創新能力更佔優勢。紹興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品牌意識較差,很多有實力的紹興企業社會影響力很小,不善於宣傳其公眾形象,導致紹興在普通大眾的意識中並不是一個工業和經濟發達的地方。工業以紡織、機械、食品三大門類為主。紹興的紡織業尤其發達,柯橋,諸暨均有全國規模最大的中國輕紡城交易市場,出口的商品壟斷了國際紡織原料市場75%以上的份額。為紹興縣,諸暨市創造了巨額財富。柯橋鎮所在的紹興縣。紹興共有15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與江蘇不同的是,在紹興入駐的500強企業大都選擇與本地企業合資建立機構,並在外地設廠的運作方式進行投資,保證投入的可持續發展與生命力。商業銀行.紹興模式.在歷史上,紹興屬於山地丘陵較多的浙江東道,與錢塘江對岸的杭州、蘇州、無錫、湖州所屬的浙江西道不同,浙東地區山多地少,不少居民不得不外出從商,浙江東道的道府會稽在唐宋時曾盛極一時,來自寧波、溫州、台州的商人均在紹興有眾多的商號,而越州府亦成為當時浙東第一大城市。從鴉片戰爭起隨著寧波開埠,紹興在浙東的商業中心地位逐漸被寧波取代。在20世紀80年代,以溫州、台州為代表的浙南城市亦開始活躍起來,紹興在80年代末期成為了浙東經濟發展最緩慢的地區。進入90年中期後,浙南地區粗放的經濟模式開始遭遇瓶頸,而紹興在吸取浙南和蘇南的經驗教訓後開始既溫州、蘇錫常地區之後成為長三角第三經濟模式的發祥地,其最顯著的特點在於貧富差距較採用溫州模式的浙南地區小,而又較採用蘇南模式的蘇錫常地區高收入人群比例大。因成為國內第一個提出“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城市而得名。與溫州採取個人家庭作坊單打獨鬥發展的方式和蘇錫常地區集體經濟發展方式相左,紹興以內資民營股份制和國企轉型股份制與外資私有制為主的新私有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低調發展,在2005年後GDP在國內迅速上升,經濟總量逼近浙江省私營經濟發達的溫州。其模式因與浙江東南與浙西義烏地區多發展的溫州模式有較大區別,在美國專業經濟評論雜誌Fobes中《紹興的奇蹟》一文中,被稱為紹興模式。紹興市擁有21個國家級工業產業基地:截止2008年上半年,紹興還擁有47箇中國馳名商標,33箇中國名牌,224個國家免檢產品,位列中國的六大品牌之都。知名企業.紹興市知名企業十五強名單:交通.公路.高速公路.擁有6條高速公路國道.紹興境內有 104國道和 329國道。跨海大橋.嘉紹大橋北起嘉興海寧,南接紹興上虞,是繼杭州灣跨海大橋後,又一座橫跨杭州灣的大橋。嘉紹大橋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多塔斜拉橋。 截至2005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為4397.5公里,按行政等級分:國道519.9公里,縣道1885.8公里,鄉道1679.6公里,專用道38.7公里。按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278.8公里,一級公路124.4公里,二級公路727.8公里,三級公路291.1公里,四級公路2696.8公里,等外公路278.6公里,二級以上公路佔公路總里程的25.7%。全市公路密度為53.2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階、次高階路面里程為3809.7公里,佔公路總里程的86.6%。公路通鄉率達100%,通村率達92.8%。橋樑1952座,90619.6延米,隧道29道,23942.2延米。客、貨運站場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擁有一級客運站1個,二級客運站9個,農村客運站64個,港灣式停靠站157個,貨運站26個,其中三級站達22個。全市擁有客車111743輛,載客量達689036客位,共開通客運班線538條,日發班次3347次;公路貨運車輛由小噸位向大噸位、由輕型車向重型車、箱式貨車發展,同時物流行業也迅速成長,截至2005年底,全市擁有貨車31322輛,載重量達81557噸位。航空.機場與杭州共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距離僅45公里,航班通往國內外67個地區,行車可由杭甬高速與機場高速半小時內直達。鐵路.鐵路有蕭甬鐵路、滬昆鐵路、杭甬客運專線,擁有紹興、紹興北、上虞、紹興東、諸暨5個客運站,錢清,皋埠,上虞,諸暨等大中型貨運站場。另外,杭甬客運專線也設有紹興北站,紹興到寧波只需要25分鐘,到杭州只需16分鐘,到上海1小時,到溫州只需要1.5小時。公共交通.紹興現擁有數百條公交線路及BRT線路,以及與杭州地鐵相連線的紹興軌道交通。公共自行車系統自2011年7月在市區全面鋪開。教育.紹興自古出文人,教育在古代即很發達。在近代湧現出蔡元培等中國現代教育的元老人物。在現代紹興,受客觀條件的影響,教育的發展相比明清時期甚至民國較為緩慢,尤其是高等教育數量上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但紹興中學教育水平依然保留很高水準,仍湧現出了一些很具特色的高等學校。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省一級重點中學:省二級重點中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人.紹興歷代人才輩出,被稱為“名士鄉”。明朝文學家袁宏道初至紹興,第一印象是“士比鯽魚多”。 | 665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紹興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652"
} |
月是一個時間單位,在陽曆中是月球的自然軌道週期,一般指朔望月,約等於29.53日。研究人員從出土的符木中推斷,人類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根據月相來計算日期。朔望月仍然是當今許多曆法的基礎,並且是年的劃分方式。中國的農曆一年通常細分為12個月,閏年為13個月,多出的那個月稱為閏月。天文學中月的型別.以下的“月”在天文學中都有重要意義,其中很多早在《巴比倫對月球的天文研究》中就已得到認可。朔望月比恆星月長,是因為地月系統圍繞太陽的軌道與月球圍繞地球的軌道方向相同。太陽相對於恆星向東移動。近點月比恆星月長,是因為近地點的運動方向與月球繞地球執行的方向相同,每九年旋轉一圈。因此,月球返回近地點的時間比返回同一恆星的時間稍長。交點月比恆星月短,是因為當月球繞地球軌道執行時,交點會朝相反的方向移動,18.6年內旋轉一圈。因此,月球返回同一個交點的時間略早於返回同一恆星的時間。月的長度.下面是天文學上各種不同定義下的月的平均長度,。這些數值都不是常數,所以列出線性的長期變化項供參考:選擇的曆元是J2000.0:"註:"時間採用曆書時的修正。在2006年,ΔT = 65秒,即TT = UT + 65。曆法的結果.在最簡單的層面上,大多數著名的陰曆都是基於2個月曆持續59個太陽日的初始近似值:一個30天的整月的事實。然而,隨著季節變遷,默冬章每200年漂移約一天。大約2,000年前的安提基特拉機械和希伯來曆都使用默冬章來編曆。準確的陰陽曆所需的複雜性可以解釋為什麼陽曆中,每年都有不同的日期。各種曆中的月份.陰曆月初.、希伯來陰陽曆和伊斯蘭陰曆都以新月。然而,月球在其軌道內的運動非常複雜,其週期不是恆定的。這種實際觀測的日期和時間取決於確切的地理經度以及緯度、大氣條件,和觀察者的視力等。因此,無法準確預測觀測值所定義的月份的開始和長度。雖然有些人,像正統的伊斯蘭教和猶太人的卡拉教派仍然依賴於實際的月球觀測,但依賴天文計算和在實踐中已經越來越普遍。是一種來自密克羅尼西亞的語言,也使用陰曆。它們的日曆有12個相關聯的月。月亮第一次出現是March,他們把這個月命名為“Kahlek”。這個系統已經使用了數百年,並且已經使用了很多代。他們的曆是迴圈的,依賴於月亮的位置和形狀。羅馬曆.羅馬曆經過多次改革,歷史上至少有三次重大的改革。最後三次改革的羅馬曆被稱為「儒略曆」、「奧古斯都曆」和「格里曆」。西元前46年,古羅馬儒略·凱撒依亞歷山大天文家建議修訂古羅馬曆而制定儒略曆時,將一年365天分為十二個月,並規定單數月為31天,雙數月為30天。但是這樣一來,一年變成366天,所以就從二月份扣掉一天,於是,平年時二月只有29天,閏年則有30天。也就是說,一開始二月的天數就比別的月份少。那是因為在古羅馬時代,二月份是處決人犯的月份,所以就從較不吉利的月份扣除。後來到了西元前八年,羅馬議會將八月改成奧古斯都皇帝天數相同。而八月以後的大、小月全都反過來,於是九月和十一月變成30天,而十月和十二月則變成31天。但是這樣一來,一年又變成366天了,於是又從二月扣掉一天。從此,二月在平年時只有28天,閏年時則是29天,並沿用至今。格里曆,如同之前的羅馬曆法,有十二個月,其英國化的名稱是:著名的助記詞“”是英語世界中教授月份長度的常用方法。每一個人手的四個手指的指關節和它們之間的空間可以用來記住月份的長度。透過握拳,每個月都會被列為一個手牌。所有落在指關節上的月份都是31天,而落在它們之間凹陷的月份是30天,只有會改變的2月是記憶中的例外。當達到食指的指關節時,然後繼續八月。這種教給小學生的物理助記詞,即使沒有幾個世紀,也有幾十年了。這種週期性的月份長度模式與寬白鍵的音樂鍵盤交替相匹配。註記的“F”對應於“一月”,註釋“F#重定向 對應於“二月”,即特殊的 28-29 日月份,依此類推。格勒哥里曆.格勒哥里曆是世界上大多數地方使用的曆法,是教宗格勒哥里十三世的修改和替代。主要的變化是對閏年的加入進行了不同的劃分,使平均行事曆年長365.2425天,更接近由地球繞太陽公轉決定的365.2422天的回歸或太陽年。數值關係.格勒哥里曆中的平均月長為30.436875天。不包括2月份在內的任何連續五個月都包含153天。calends、nones、和ides.儒略曆之前的羅馬曆月份包括:羅馬人將月分為三個部分,他們稱之為"calends"、"nones"和 "ides";他們的系統有些複雜。是八個月中的第13天,但在三月、五月、七月和十月,它們是第15天。 nones 總是出現在 ides 之前的 8 天。格勒哥里曆中日期、工作日和月份之間的關係.在一個月內,以下日期落在一星期的同一天:有些月份具有相同的日期/工作日結構。在平年:在閏年:希伯來曆.希伯來曆又稱猶太曆,一年有12或13個月,是由猶太教創造的古老曆法,也是以色列目前使用的國曆。這是一種陰陽合曆,每月以月相為準,並設定閏月,使曆年和太陽年週期一致。近代,該曆法規則脫離天文曆法,詳細資訊請文版維基百科。Adar 1在19年內只會插入7次。通常情況下,Adar 2簡稱為Adar。伊斯蘭曆.伊斯蘭曆或回曆,為目前伊斯蘭教國家通用的曆法,正式名稱為哈吉來/希吉來曆。伊斯蘭曆是一種純陰曆,也是現今仍在使用的曆法中唯一的陰曆,一年中只有十二個月。它們的名稱如下:有關伊斯蘭曆的更多資訊,請斯蘭曆。印度教曆.有各種月份命名系統。農曆的月份是:這些也是印度國定曆中重新定義的月份名稱。Purushottam Maas或Adhik Maas是中的一個額外月份,插入該月份以保持陰曆和陽曆對齊。「Purushottam」是毗濕奴的暱稱,這個月是獻給毗濕奴的。陽曆中的名字只是太陽行經的黃道十二宮的星座名字。它們是巴哈伊曆.巴哈伊曆是巴哈伊信仰使用的日曆。它是一種陽曆,常規年。月份以上帝的屬性命名。一年中的日子在日落時分開始和結束。伊朗曆.伊朗/波斯曆法,目前在伊朗和阿富汗使用,一年也有12個月。波斯語的名稱包含在括弧中。它始於北半球的春分。改革後的孟加拉曆法.孟加拉國使用的遵循太陽月,一年有六個季節。日曆中的月份和季節是:相關條目. | 665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月",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655"
} |
韓禮德,英國當代語言學家、語言學教授,是世界兩大主要語言學派之一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創始人。生平.他於英國生長,在倫敦大學中文系獲現代漢語文學士學位後,到中國留學,在北京大學師承羅常培,學習語音、詞彙和比較語言學,在嶺南大學隨王力學習方言、語法。中國留學三年後,回英國劍橋大學繼續研究漢語語法,以論文《分析中國元朝秘史的語言》取得博士學位。教了數年中文後,他改變了學術的方向,成為語言學家,於1958年搬到愛丁堡居住,並至63年擔任愛丁堡大學語言學教授。1965年獲聘為倫敦大學教授;1976年到澳洲,成為悉尼大學語言學系創系教授,在悉尼任教直至退休。他的工作包括許多不同領域的語言理論和應用研究,他特別關心如何把對語言基本原則的瞭解應用到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上。他曾任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客座教授。韓禮德從倫敦學派、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學習,研習索緒爾、馬林諾斯基等人學說,發展了對語言教與學上影響甚巨的系統功能語言學,提出了有別於喬姆斯基等形式語言學學家的語言觀,認為語言有三個互相緊扣的特色:其一是語言是社會過程;其二是語言是一個系統;其三是語言是具功能的。 | 666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韓禮德",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662"
} |
文水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緣,是呂梁市下轄的一個縣,因境內有文峪河而得名,是唐武則天的故鄉,因其古縣城形似鳳凰,故又名鳳城。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歷史沿革.據從該縣上賢、西峪口出土的石器及穴居房屋等考證,遠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裡定居。隨著人類生產勞動的發展,上賢人逐漸向文汾流域遷移並定居,在這個時期,畜牧業逐漸發展,由原始群進入了氏族社會。隋,開皇十年始名為文水縣。唐,武德三年中宗複位,復原名文水縣。宋,元符年間因避水患,將城遷於章多里之南,即後來的文水城,仍屬太原郡。金、元時屬太原路。明、清至屬太原府。民國初屬太原府。1939年晉西事變後,文水縣完全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區,屬晉西區第八專員公署。1949年後歸汾陽專區。1951年3月至1954年5月屬榆次專區。1954年5月至1958年屬晉中專區。1958年11月汾陽、文水、交城三縣合併為汾陽縣,因此改稱文水鎮,設汾陽縣文水鎮辦事處。1959年9月,三縣分置,恢復文水縣建制,屬晉中行政專員公署。1971年5月1日,呂梁地區革委會成立,文水縣為其管轄。2004年3月,文水歸屬新成立的呂梁市。行政區劃.下轄7個鎮、5個鄉:人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文水縣常住人口372580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文水縣常住人口421200人。 | 668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文水縣",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680"
} |
黃菊,原名黃德鈺,男,祖籍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魏塘鎮,出生於上海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電機制造專業畢業,工程師。曾任中共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去世前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十四屆四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黃菊長期在上海工作。1987年被作為上海市市長候選人而推薦為中共中央委員候選人,而中共中央決定由朱鎔基出任上海市市長。1991年黃菊接替晉升副總理的朱鎔基出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1994年晉升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並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長期執掌中國第一經濟中心上海市的大權。2002年,黃菊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03年起擔任國務院副總理、黨組副書記。2007年6月2日2時03分,黃菊於任內病逝,享年69歲,成為繼1992年李先念在全國政協主席任內病逝後又一位在任期內去世的最高級別領導人。當日,新華社在釋出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訃告中稱其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生平.早年.早年就讀於家鄉嘉善的益善小學、啟東小學、嘉善二中。黃菊曾於1991年10月為母校嘉善二中題寫校名。黃菊18歲以前都在家鄉嘉興度過。1956年至1963年,黃菊在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電機制造專業學習。畢業後,黃菊一直在國有企業工作。196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任職.歷任上海人造板機器廠動力車間、鑄鋼車間技術員,廠長秘書;上海中華冶金廠動力車間技術員、車間黨支部副書記,廠革委會副主任、副廠長、工程師;上海市石化通用機械製造公司副經理等職。1982年黃菊出任上海市第一機電工業局副局長,次年升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工業工作黨委書記,1984年兼任市委秘書長。自1985年起,黃菊出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1986年起兼任上海市副市長,1991年當選市長。1994年黃菊出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並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黃菊主政上海期間,第一機電工業局出身的幹部受到黃菊的特別栽培,其中就有他的接班人陳良宇。2002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宣佈黃菊調往中央工作,陳良宇出任上海市委書記。至此,黃菊擔任上海市主要領導職務長達十一年。中央任職.升任中央.2002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宣佈黃菊調往中央工作。半個多月後,在11月16日召開的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上,黃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為正國級領導人。2003年3月17日,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名,國家主席胡錦濤釋出第二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黃菊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排名第一位。患病.2006年2月22日,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黃菊於該年1月下旬後,因患上胰腺癌而需入院治療。全國政協發言人吳建民證實黃菊住院,但並未說明其所患是何疾病。有認為外間報道把胰腺炎誤傳為胰腺癌。在「失蹤」期間,他偶有給某些活動「發賀信」。2006年6月5日,黃菊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會上再次露面,但至11月在上海會見以任志剛為團長的香港銀行公會訪問團以後,黃菊再度沒有公開露面。2007年3月7日,黃菊出席兩會上海代表團會議,這是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重定向逝世.2007年6月2日早上6時30分,新華社公佈:“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6月2日02時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黃菊是自1976年毛澤東及周恩來、朱德等去世以來,第一位在任上病逝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當天《新聞和報紙摘要》首播時中斷正常節目插播訃告;隨後在當天早晨重播的版本中,在播發的訃告之後播出了《哀樂》;央視則滾動播出播音員羅京口播的訃告。新華社配發其側面照片作為“黃菊同志遺像”;新華社還播發《黃菊同志生平》以示哀悼,但《訃告》、《生平》和官方媒體新聞報道中均未公佈黃菊的具體病情。2007年6月5日9時,黃菊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按照黃菊生前意願,其遺體被捐獻。其他在世的中共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均到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此外,前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尉健行、李嵐清等人亦出席了告別儀式。2015年,黃菊墓從八寶山革命公墓遷至上海市青浦區福壽園公墓。評價.正面評價.官方訃告給予黃菊較高的評價,稱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在黃菊主政上海期間,上海經歷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快的發展速度,尤以浦東的開發最令人矚目。外界認為,上海的迅速發展除得到中央的政策支援外,也得益於黃菊等人的設計和規劃。2012年12月,由中國共產黨前領導人江澤民題寫書名的紀實畫冊《黃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座談會於同年12月24日在上海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出席會議。畫冊分為“早年求學、基層工作”;“致力上海改革開放”;“獻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熱愛生活、樸素情懷”四部分,收錄430餘幅照片並配以文字說明,記錄了黃菊的生平和從政經歷。黃菊出生在上海,又在上海工作了40多年,對上海這座城市和上海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在上海擔任市長和市委書記期間,也正是上海改革開放、大發展、大變化的時期,他嘔心瀝血,帶領上海幹部和群眾,為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負面評價.黃菊模式.逝世之後,中國共產黨官方訃告仍給予其高度的評價,稱其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並充分肯定了其在上海的政績。所謂的“黃菊模式”,就是針對涉及重大貪腐案件的高階官員,對其案情不公開、不逮捕、不判刑,但不許其露面,死後還要對其高度評價。有觀點認為“黃菊模式”被批中國政府為營造表面的“和諧穩定”而在反腐敗活動中對更高級別的官員“網開一面”,缺乏誠意。但也有評論認為“陳良宇案”本身就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 669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黃菊",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695"
} |
藏文》拼音方案、及THL拼音等羅馬化方案。藏文是吐蕃時代公元7世紀由國王松贊乾布派遣藏族語言學家吞彌·桑布扎到北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後參照悉曇體梵文字母創製的。藏文雖是為書寫藏語而創制,但也和很多其它婆羅米系文字一樣,能用於書寫梵語。另外,在漢藏語系諸語中,藏文的歷史長度、富程度都僅次於漢文。不過,這大量的,絕大多數皆系佛教典籍,世俗算太多。藏文書寫方法.藏文每個音節有一個基字,確定該音節的中心子音,基字上方或下方可以加母音附標表示不同的母音。基字上方有時有一個上加字,下方有時有一到兩個下加字,前邊有時有一個前加字,表示該音節的聲母是複子音。複子音的連線順序依次為前加字、上加字、基字、下加字。基字後邊有時有一到兩個後加字,表示該音節有一到兩個子音韻尾。以下為藏文書寫的範例之一:上面的藏文有一個音節“/ʈʂø̃˩˨/。另外,以下是藏文帶頭字兩種字型和國際拉丁文轉寫的列表:基字.藏文的子音(ཝ (wa) 以外,字母表由最上方開始到第5行為止,在縱橫兩個方向的順序安排上具有語音學的意義。字典的排列順序即是由左而右、由上到下。單音節的聲調有高平調與低平調兩種。必須注意以下兩點:另外,母音開頭的字使用最後的無音價字母ཨ來表示。母音符號.由於基字本身帶有母音[a],因此需要其他四個母音符號(ø]。藏文字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藏文從吞彌桑布札創制開始至今,藏文字型已經發展出近幾十種之多,但是總結起來主要為兩大類,烏金體與烏梅體。二者的區別在於烏金體有冠體為其顯著的特點,即每個字母最上一筆是橫直的,字母排列時,上端必須在一條直線上,形似平頂帽。而烏梅體則省略了這條橫線,此為兩者最顯著的區別。在印刷與官方文書方面一般多使用烏金體,因其字型看起來比較大氣故此。而烏梅體則較多的使用於手寫錄入。藏文字母表.藏文字母的書寫筆順.以下圖片以烏金體為例:巴爾蒂語擴充字母.巴爾蒂語有4個擴充的字母用於表示其特有的子音:數字.藏文數字與阿拉伯數字一一對應,但寫法不同。羅馬化.由於藏語和藏文在文字上不能一致對應,因此藏文的羅馬化,有反應實際文字的羅馬轉寫和反應實際語音的羅馬拼音。轉寫有國際流行的威利轉寫,美國國會圖書館的USLC轉寫。威利轉寫較USLC轉寫,不用上下標字母。而USLC轉寫在梵文轉寫可以和國際流行的梵文轉寫IAST通用,能準確地標示梵文字母。拼音有藏語拼音、《藏文拼音教材》拼音方案、及THL拼音等羅馬化方案。藏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的藏語羅馬字母拼寫法,主要用於人名、地名的拼寫。與現代拉薩音的對應.聲母.藏語的7世紀複聲母向現代拉薩音單聲母的演變規律:韻母.見藏語#文字及語音。計算機處理.編碼.藏文最初於1991年收入Unicode第1版,使用的區段為U+1000–U+104F。然而1993年Unicode 1.1版當中,這一區段被移除。1996年7月Unicode 2.0釋出後恢復對其支援。藏文字母使用的區段為U+0F00–U+0FFF。藏文字母區段包括有文字、數字及多個標點符號及宗教文書上使用的特殊符號。下表詳列區段內的所有文字:藏文字母在統一碼的編碼空間由 0F40 至 0F69。茲表列如下:資訊處理用標準.1997年9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技術監督局釋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16959—1997 資訊科技 資訊交換用藏文編碼字符集 基本集》,於1998年1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工業部提出,全國資訊科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起草單位為西藏自治區藏語文工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西藏大學、西藏自治區技術監督局、西北民族學院、青海師範大學。該標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資訊處理用國際標準,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全部藏文資訊處理用國家標準。《基本集》收錄的藏文字母,可組成任意藏文詞句,包括藏文古籍的文字。1997年《基本集》剛剛釋出時,因技術侷限,藏文字母的上下疊加構造無法方便處理,難以實現藏文的動態組合,故後來西藏大學藏文資訊科技研究中心陸續制定6項藏文資訊處理交換標準國家標準。2007年,共有8個國際標準及國家標準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經過上述完善,《基本集》已成為如今國際普遍應用的標準,微軟、蘋果等國際軟體企業開發藏文產品時,均依照該標準,如微軟從Windows7系統開始便依照該標準支援了藏文字母的上下疊加構造。鍵盤輸入.1984年,西北民族大學教授、中國民族資訊科技研究院院長於洪志主持開發了“藏文資訊處理系統”、“藏文輸入系統”、“藏文作業系統”等。現有的藏文資訊處理中的鍵盤均是依據西藏大學藏文資訊科技研究中心確定的,包括微軟2007年推出的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中藏文輸入系統也對此基本遵循。過去,包括1998年實施的《基本集》在內,藏文的上下疊加構造無法方便實現;但在西藏大學藏文資訊科技研究中心推出的藏文資訊處理用國家標準實現了藏文的上下疊加構造之後,藏文的橫向組合與縱向疊加已經全部實現。1998年實施《基本集》後,西北民族學院計算機教師和藏文教師用一年多完成了“藏漢雙語資訊處理系統”,包括藏文構件集編碼、字型、格薩爾資訊系統、藏文歷算軟體、藏藥檢索、藏醫自動診斷、藏文字頻統計、藏文辦公自動化、藏文資料統計等9個子系統。2007年11月,甘肅省推出藏文彩信手機報,成為中國第一份藏文彩信手機報。在1998年實施的《基本集》的基礎上,西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字資訊處理研究所組成手寫藏文手機輸入法和藏文字型檔的課題組,建立24點陣的藏文點陣字型檔,翻譯5000多條手寫藏文手機術語。2009年,西南民族大學與北京網道信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世界上第一款手寫藏文手機正式推出,包括GSM手機和CDMA手機兩種。2012年6月,中國電信西藏公司藏文版手機上市,受到西藏自治區藏族民眾特別是藏傳佛教僧眾及農牧民的歡迎。西藏大學藏文資訊科技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藏文資訊科技基礎理論和應用,重點研發了藏文字元編碼、輸入法、字型檔;此外還包括:藏語自然語言處理、藏文模式識別、藏文資訊保安、藏文數字媒體技術與工程、藏文嵌入式。該中心研製的新一代藏文軟體已應用到西藏自治區第二代身份證製作中。拉薩市公交車語音報站系統即該中心研製的藏文嵌入式的應用。該中心還將建設一個大規模藏語語料庫,以推出基於安卓作業系統的藏文智慧手機,並能支援藏文的手寫及語音輸入技術。參閲. | 669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藏文",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696"
} |
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號霞客,直隸江陰縣人,祖籍江西南昌,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生平.北宋末開封府尹徐錮之後,建炎四年元配許氏病故,隔年續娶羅濟之女為妻,生子徐峴。唯羅氏生性兇悍,夫妻感情不睦。霞客卻愛上前妻的婢女周氏。羅氏妒恨,乘霞客出遠門時,將周氏改嫁李家,“方孕而嫡嫁之”,生子李介立。徐霞客縱遊舉國南北,跋涉了許多人煙罕至的荒野地區,往往露宿荒野。足跡遍歷今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16省,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徐霞客尤其對石灰岩地貌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記錄,包括溶洞分佈,石鐘乳、石筍、溶溝、石芽、石樑成因都有詳細的考釋,是舉世第一人。同時對長江源頭作了考察,糾正了古代岷山“導江”的錯誤論斷。徐母生產的織造品是徐霞客早年的重要旅費晚明官貪民困,盜賊蜂起,在長期的遊歷考察過程中,曾多次絕糧,多次遇盜。崇禎十年遊歷時得病,雙足不能行走,由當地知府用轎子送返江蘇江陰,不久去世。生前託季夢良整理原稿,季夢良、王忠紉將遊記手稿編輯成書。他第二年去世後,清軍進攻江陰時,季夢良幫助守城,全家被殺,《遊記》手稿大部分被焚於兵火,季會明、徐李寄收集殘存的抄本編輯成《徐霞客遊記》,清初吳江人潘耒為《徐霞客遊記》作序。1980年褚紹唐、吳應壽又對此書進行整理、校點。其內容包括他所到之處的地理、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植物、農業、礦業、手工業、交通運輸、古蹟、風俗民情,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學和文學價值。旅途中,徐霞客好識友,如雲南納西族土司木增、詩人唐泰。黃道周、文震孟、錢謙益、項煜、陳仁錫等與徐霞客經常唱和。崇禎元年,徐霞客入閩遊羅浮,即走訪黃道周、鄭鄤。陳函輝寫有《徐霞客墓誌銘》。評價.清朝文人潘耒評他「以性靈遊,以軀命遊,亙古以來,一人而已」。錢謙益在〈徐霞客傳〉將徐霞客與張騫、玄奘法師、耶律楚材並列;梁啟超將徐霞客與地質學家顧祖禹等人並舉為一代地理學成就者;譚其驤將徐霞客與王士性並舉為明末遊記文學雙耀。參考書目. | 669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徐霞客",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697"
} |
西學東是指近代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作為史學術語,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清末民初兩個時期之中,歐洲跟部分前英國殖民地等西方思想的傳入。在這段時期中,中國人對西學的態度由最初的排斥和抗拒,到逐漸接受,甚至有人要求「全盤西化」。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藉由來華洋人、出洋華人、各種報刊、書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為媒介,以澳門、香港、其他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為重要視窗,西方哲學、天文、物理、化學、醫學、生物學、應用科學、科技、地理、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學、史學、文學、藝術等大量傳入中國,對於中國的學術、思想、政治和社會經濟都產生重大影響。西學東漸的歷程.本條目所探討的西學東漸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明萬曆年間,隨著耶穌會傳教士來華,對中國的學術思想有所觸動。此時的西方科學技術正要開始迅速發展,而中國這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相對放緩,部份落後於同時期的歐洲。傳教士在傳播天主教的教義同時,也大量傳入西方的科學技術。當時中國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學技術上的知識,但是在思想上基本沒有受到影響。這一階段的西學東漸,由於羅馬教廷對來華傳教政策的改變,引起雍正朝廷及民間反感,導致禁教而中斷,但較小規模的西學傳入並未完全中止。此時的西學傳入,主要以傳教士和一些中國人對西方科學著作的翻譯為主。1605年,利瑪竇輯著《乾坤體義》,被《四庫全書》編纂者稱為“西學傳入中國之始”。當時對中國的影響主要在天文學、數學和地圖學方面,由於只在少數計程車大夫階層中流傳,而且大部分深藏宮禁,沒有普及。第二階段.19世紀中葉前後開始,西方人再度開始進入中國,並以各種媒介帶來西方的新知識。清道光十五年偶說》等著作,向國人介紹了西方各國歷史與文化的真貌,從而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早“開眼看世界”的先驅。梁廷枏之後,又有魏源著《海國圖志》,開國人眼界。兩次鴉片戰爭戰敗刺激大清朝廷在1860年代開始,推行了洋務自強運動,也促使西方的科學技術再一次傳入中國。當時的洋務派,主要採取“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態度,而主要關注西方的先進武器以及相關的器械運輸等,而未試圖加以學習西方之學術思想,因此在這期間學術思想方面的傳入主要藉由西方傳教士創辦的媒體,以及洋務機構中為軍事目的順道譯介的書籍。甲午戰爭以後,由於大清當時面臨著國破家亡的命運,許多有識之士開始更積極全面地向西方學習,出現了嚴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一批思想家。他們向西方學習大量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政治上也要求改革。這一時期大量的西方知識傳入中國,影響非常廣泛。許多人以轉譯日本人所著的西學書籍來接受西學。五四運動時,左翼激進派知識分子接受了俄國馬列主義,並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也是西學東漸之一部份。民國初年,由於對政治的不滿又進一步導致知識分子們提出“全盤西化”的主張,在五四時期這種思想造成了很大影響。這一波西學東漸,一直持續到當代而未止,但本條目主要探討至五四前後。西學東漸的媒介.來華洋人.來華的西方人,包括傳教士、商人、外交家、官員等,均對西學東漸造成影響。傳教士.在明末清初的一波西學東漸中,傳教士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當時主要以天主教耶穌會為主的傳教士,在試圖將天主教傳入中國的同時,引介了西方的科技學術思想,譯著了大量的西方學術相關書籍。其中扮演起重要角色的有利瑪竇、艾儒略、湯若望等人。利瑪竇所撰寫的《天主實錄》、《坤輿萬國全圖》以及他與徐光啟合譯的歐幾裡得《幾何原本》等著作對中國乃至日本等東亞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19世紀的西學東漸中,天主教士隨口岸的開放來往各地,基督新教的教士也開始進入中國。他們成立教會學校、醫院,並開設印書館、設立期刊、並譯著大量各種書籍,對於西學的傳入有很大貢獻。例如麥都思的墨海書館、韋廉臣和李提摩太主持的廣學會,其翻譯出版的書刊,是王韜、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瞭解西學的重要資料其他來華洋人.除了傳教士之外,許多來華的官員、探險家等也成為傳入西學的重要媒介,例如軍人查理·喬治·戈登對於中國洋務時期軍事的影響。主持海關總稅務司的羅伯特·赫德對於西方管理制度的引入,以及譯介書籍、最早西方軍樂隊的引入都有影響。出洋中國人.旅行家及商人及外交官.明末清初有不少中國人隨傳教士到歐洲旅行,明朝時有香山縣人鄭瑪諾則更廣為人所知,記錄歐洲的貿易、工藝、人民生活及世界地理。鴉片戰爭以後,自行出洋的中國人更多,1849年商人林鋮的《西海紀遊草》,記述其至歐洲及美國的記遊。近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王韜在1867年出遊歐洲,1870年出版《法國志略》、《普法戰紀》二書;1879年出遊日本,寫《扶桑遊記》。商人李圭1876年至美國參與博覽會,寫下《環遊地球新錄》一書,成為中國人中首位環遊地球一週的記述者,並對美國的學術科技的發展有所介紹。1883年至1884年文人張祖翼旅行英國,著有《倫敦竹枝詞》作於1884年,記錄了他在倫敦的各種感受,其中包括對英國議會政治的描述。清政府也因為洋務運動的推行,1866年恭親王奕訢派官員斌椿以及4名同文館學生,跟隨英國人赫德考察歐洲12個國家,斌椿著有《乘槎筆記》;1868年至1870年總理衙門記名海關道滿人志剛隨美國人蒲安臣首次正式出使歐洲及美國,著有《初使泰西記》。此外,早年同斌椿考察的同文館學生張德彝,之後多次出遊歐洲,著有《航海述奇》共七部,對歐洲社會學術文化的描寫更加深入。光緒年間開始設立駐外公使之後,有更多重要官員和知識分子出使歐美並撰寫遊記,且由於公使較一般旅行者停留較久,因此對西方思想文化的瞭解能更加深入,其中對中國思想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包括郭嵩燾、林樂知、蔡爾康《李鴻章歷聘歐美記》等人。甲午戰爭後,中外交通大開,出洋變成很普遍的現象,因此不贅述。留學生.近代中國的留洋學生起自於鴉片戰爭之後,早期的留學生,多為港、澳地區教會學校的學生,進一步出外發展,1848年至英國愛丁堡大學的黃寬,1850年至美國耶魯大學讀書的容閎等,即為早期留學生的代表之一。容閎在學習中,感受到中國社會文化的不足,因此回國後,即希望能有更多人出國學習西方事物,在他的爭取提議下,終於在1872年清政府選派第一批留美幼童,次年並有第二批,他們在中學畢業後,主要以西方的軍事、工業技術等學習為主,雖然在1881年被改變政策的清政府招回,但他們對於西學的傳入有所貢獻,也影響往後的留學生的留洋,他們之中最著名的包括詹天佑、唐紹儀、梁誠等。另一方面1875年開始,福建船廠及北洋水師學堂的學生也陸續被派至歐洲各國學習,對於晚清對西方海軍的學習有所貢獻,但其中最著名的嚴復反而不是在軍事而是其他西學的傳入有重大的影響。相較於洋務運動期間留學生多為官派且人數少而零星,甲午戰爭之後,首先興起了留日浪潮,大量官方資助及民間自行前往的留日學生出現,對於由日本學習西學有很大的助益。此外,1900年以後,由於美國歸還部分庚子賠款作為留美的經費,使留美的留學生人數大為增加。留學法國則在1915年左右,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發起勤工儉學的運動,使許多人得以留法。這些大量的留學生直接接觸到西方的教育,得以更直接能將西學傳入中國。1915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的一批留學生創辦了中國科學社及《科學》雜志,對系統地向國內介紹、引進西方科學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媒體.媒體是將少數知識分子所習得的西學,較快速地傳佈於較多人的方式,在近代的西學東漸之中,最主要的媒體有書籍、期刊、報紙等。書籍的出版流通.西學書籍的翻譯和著述,是西學東漸相當重要的媒介,關於各種出版的書籍和簡介,見於後面的書籍列表以及各學科的相關內容,這裡主要探討書籍的出版和流通。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中,雖然出現了大量的由教士及士大夫合著合譯的書籍,但這些書籍未能受到當時一般社會的重視,未能打入晚明已十分發達的商業出版界,因此雖然西學書籍有刻印出版,但主要仍僅流通於少數有興趣計程車大夫階層。19世紀初以來,首先開始大量出版西學書籍的是西方的教會組織。如1843年英國傳教士麥都思上海建立墨海書館。墨海書館出版了一批關於西方政治、科學、宗教的書籍,如《新約全書》、《大美聯邦志略》、《博物新編》、《植物學》、《代微積拾級》、《代數學》,還出版中文期刊《六合叢談》,是道鹹年間譯介西學最重要的出版組織,此外早期重要的西人出版社尚有美華書館等。1887年起,由傳教事、外商組成的廣學會是另一個重要的西學出版機構,其出版翻譯的大量政治、科技、史地、法律等方面的書籍,尤其在1895年以後成為維新派如康有為等人思想的重要另一類重要的翻譯出版機構,是由清政府在洋務運動的推行下所成立的,其中1865年成立的上海的江南製造局譯書最多,影響最大,尤以科學技術方面書籍最多,北京的同文館,則以國際公法、化學、法律方面的書籍影響最大。除此之外,福州船政局、開平礦務局、天津機器局、上海廣方言館、廣州同文館等機構都設有翻譯出版的機構。中國民營的出版社始自於1897年成立的商務印書館,由於商業性的考量,其出版重視較為通俗的知識介紹,以及配合新式教育的推而出版的新式教科書,同時由於其出版社分館及銷售點遍佈全國,因此對於將西學新知傳佈於更廣大的民眾,有很大的貢獻。其後於1912年成立與商務競爭的中華書局亦扮演著類似的角色。書籍的流通方面,除了書局書店之外,各式的圖書館也在維新運動時期開始推展,希望能改變傳統中國官藏私藏書籍而不善加流通的情形。最早是維新派人士在全國各地成立學會並藏書向公眾開放借閱,其中藏書除傳統學術書籍外,增加了許多西學書籍。公共圖書館則要到1902年清政府規定各大學堂要設立圖書館,而1905年才有第一座大型公共圖書館在湖南成立,收藏大量西學書籍。其後各省也漸次成立。至民國時期,公私圖書館事業都更加發達,對於傳布新學於民間產生不小作用。期刊.雜誌報紙由於是定期出版,相較於圖書而言,對於傳播最新的西方知識有重要的角色。第一階段的西學東漸,尚無期刊的出現。晚清早期的期刊多半是教會期刊。最早的中文期刊,是英國耶穌會教士馬禮遜和米憐1815年於馬六甲共同創立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雖然不在中國發行,但有不少流傳入中國。中國本土則是1833年由荷蘭教士郭士立在廣州成立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內容介紹西方文化、新聞、文學等。其後數十年間陸續有傳教士成立各種期刊,但大多延續時間不長,發行量影響力也都較小。1853年,理雅各和麥華陀在香港創辦《遐爾貫珍》;1854年,美國傳教士瑪高溫在寧波創辦《中外新報》;1857年,墨海書館偉列亞力出版中文期刊《六合叢談》;1862年,英國耶穌會士在上海創辦《中西雜述》;1868年由美國教士林樂知成立的《教會新報》(1874改名《萬國公報》,廣泛介紹西方各種知識,其延續時間長,發行量大,是晚清傳播西學重要的媒介。此外1876年由英國人傅蘭雅在上海成立的《格致彙編》,是第一部科學專門的期刊,對西方科學知識的傳入具有重大影響力。1895年甲午戰爭的刺激,使得大量各種國人所創的期刊興起,多用於宣傳西方政治思想及學術,最早包括康有為1895年成立的《萬國公報》,1896年成立的《強學報》,同年梁啟超成立的《時務報》等,這些刊物的發行量及影響力,都遠超過早期的教會期刊,戊戌變法失敗後,1898年在日本橫濱創辦了清議報。之後1901年因火災停刊,又創立《新民叢報》,同時革命派則在日本有《民報》,二報之間的互相爭論,激發起讀者們對於政治事務的熱心參與以及許多西方政治經濟社會理論的的認識。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晚清政治性期刊的熱潮減低,1915年成立的《新青年》,代表著新的一種,以文化的討論為主要目的期刊,《新青年》以及其他類似的期刊,對於民國時期西方思想的傳入產生的重大的影響。報紙.報紙雖相較於期刊而言,多具有報導及商業性質而缺乏較深入的知識,但由於出刊時間快發行量大,有助於把西方知識和訊息廣傳開去。影響力較大的報紙中,最早的是1861年由英商匹克伍德在上海成立的《上海新報》,其內容除新聞、商務訊息外,也有西方科學技術等的介紹。1864年香港連續出版了《中外新報》、《近事編錄》和《德臣西報》中文版《華字日報》。其後,另一西商美查。1874年,王韜在香港創辦《迴圈日報》——世界上第一家中國人創辦的中文日報,王韜自任主筆,寫下大量鼓吹變法自強的政論。在1895年以前,新式報紙的影響力仍然僅限於沿海口岸地區。但在1895後以後,這些報紙的發行量大增,如《申報》增加版面,發行地區也增加之外,有更多的報紙開始出現競爭,包括上海的《新聞報》、《時報》,天津的《大公報》等。此外,尚有革命派的報紙如《警鐘日報》,且各報紙開始漸由早期以文言為主,轉而以較多接近口語的文字來吸引更多的讀者,不少白話報也在晚清全國各地出現,這些對對於西方新思潮的傳布產生重大影響。新式學校.明末清初,教士艾儒略所撰的《職方外紀》中,曾對歐洲國家的學校制度加以介紹,但未受當時士人的重視,也未影響中國的教育。在晚清這波西學東漸中,西式的新學堂才開始逐漸建立,並成為學習西學重要媒介,早期的西式學校多為西方人,尤其是教會所設。最早的學堂為1839年在澳門成立的馬禮遜學堂,其後在當時唯一的口岸廣州也有類似學堂成立。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教會學校才廣泛成立於各個口岸,1858年天津條約之後進一步發展至內地,成為早期西學在民間傳布的重要管道。1876年徐壽、傅蘭雅在上海創立的格致書院,是較早的一所教授西洋自然科學的學院。在洋務運動中,為培育相關人才,清政府也開始成立新式學校,最早的是北京的同文館以及上海的廣方言館,其後在全國各地成立天文、電氣、醫學、軍事等專業的西式學堂,教會學校也在這期間得到進一步發展,並開始淡化學校的宗教色彩,都對西學的傳播產生重大作用。甲午戰爭的刺激和戊戌維新的鼓吹,於清末新政時期,使得新式學堂大量出現,大量傳統的書院改為新式學堂,而1905年科舉的廢除,更使得傳統的私塾失去了其主要作用而沒落或轉型,晚清新政中並正式採用西方學制來規範各級學校,其學習西學的內容也更為廣泛。港、澳及其他口岸租界的角色.澳門由於在明後期由朝廷讓與葡萄牙人,因此在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中,西方傳教士常以澳門為中繼站,而一些學術思想亦經由此逐漸傳入中國內地,而許多與西人打交道的中國人亦在澳門學習西方語言及文化。1841年,香港在南京條約中割讓給英國,使得香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澳門作為中西之間橋樑的作用,移入香港的中國人在這裡得以接觸到英國的政體、法律、習俗、學術文化等,在這個環境下,產生了近代中國不少具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包括如王韜、何啟、洪仁玕等人。隨著清朝與西方國家之間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各地通商口岸租界逐漸設立,產生了許多中西文化得以交流的管道,其中尤以上海租界最具代表性及影響力,居住在租界中的民眾,較直接地接觸到新的西方科技事物、西方式的政治法律體制、資本主義式的經濟以及西式的媒體,也因此許多近代以來的新知識分子,都曾因在上海生活而受到西學的影響。此外,活躍於各個口岸的買辦商人,因為商務的需要,成為較早開始接觸瞭解西方語言文化習俗的一批人,如主張議會民主和實業救國的鄭觀應即是廣東口岸地區商人出身。日本在西學傳入中國的角色.道光鹹豐年間,中國原比日本早開始接觸西方,因此日本人經常透過中國的譯介來瞭解西方。但隨著日本人開始接觸學習西學,包括明治維新的推行,使得在1870、1880年代時,對西學的學習開始超越中國,而為如李鴻章等人所注意。此外任日本領事的黃遵憲寫於1887年的《日本國志》,介紹日本的歷史及進步發展的情形,但未受時人重視。甲午戰爭使更多人注意到日本人學習西方的成功,之後俄羅斯侵略中國東北,使清政府決定與日本友好,加上地緣之便,大量留學生到日本學習。由於文字的接近,中國學習西方學術文化最重要的媒介。例如維新派的康有為,在推行新政時,多引日本學習西方政體制度的例子來作範例。晚清影響思想界最大的人物之一梁啟超,其大量介紹西學的文字便有許多得自於在日本期間相關譯著的學習。日本對中國西學東漸的影響,更可由大量和製漢語的引用看出,包括如「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哲學」、「化學」、「物理」等重要的西方新概念詞彙在內,共有數百個日本翻譯的西方新詞彙傳入中國並廣為應用。1914年以後,由於日本對中國政府提出二十一條,引起強烈的反日運動,加上留學歐美的管道逐漸便利,人數增多且更受到重視,因此日本作為中國學習西學的中介角色就減弱了。中國人對西學看法的變化.明末清初.明末清初西學的傳入,使中國的少數士大夫如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熊明遇、方以智、黃宗羲等,開始認識到西方學問之中有其優於中國之處,但這並未造成中國人對於中西學的基本高下看法有所改變。西學中主要受到注意的仍是技術方面如天文曆法、測量以及所謂的「西洋奇器」等,對於中國學術本身的影響衝擊亦不大。此外,當時最常見的一種說法,即「西學中源說」,認為當下一些中學不及西學的事物,其實是中國古代已有而傳入西方,但中國本身反而失傳的事物,如黃宗羲認為一些數學原理是周公時代西傳的。王夫之認為西學大多是「剽竊中國之緒餘」。錢大昕認為西方天學算學,是習自於在中國已失傳的祖沖之的著作,這樣的看法使得當時人能很安心承認並學習這些西方的學術。晚清時期對西學看法的變化.晚清道光鹹豐之交中國人與西方人接觸時,除了大多數人根本不重視甚至排拒西學的存在之外,僅有少數有識之士如林則徐、魏源、徐繼畬等人,開始注意到西學有其優越之處,但基本上,他們仍不把西學看作是與中學對等的學術文化,從魏源的名言「師夷長技以制夷」來看,西學只能是「夷學」,其中雖有可取之處,但其地位遠不及中國學術思想。在洋務運動早期,大多數人仍存有這種類似的看法,但隨著與西方接觸的增加,「西學」一詞逐漸取代了「夷學」,許多官員及知識分子開始正視西學,視之為可與中學對等的學術思想,並開始探討應當如何融合二者的優缺點來幫助中國富強,當時在政界學術界都有重要地位的張之洞所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便成為晚清新式知識分子們最典型的西學觀點,認為西學在器物上勝過中學,但在基本的思想道德人心和制度方面則不如中國。這樣的中學西學的觀點,在晚清一度讓這一代的知識分子暫時取得一個安心於學習西學的模式,但在清末最後十多年已開始受到挑戰。1893年,鄭觀應出版《盛世危言》,其中有“西學”一章,他認為“西學不重,則奇才不出”。他提倡實業救國,同時指出國弱民窮的根源在於專制政治,建議仿照西方國家法律,設立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將西學作為改造中國的指導思想。到了民國初年,當更多的人對傳統文化不滿開始視西學為「新學」,認為西學高於中學而應當取代中學時,便引發了進一步的論戰。民國時期西學東漸的論戰及影響.第一次正面的理論對恃是從1915年《新青年》創刊開始的。論戰的焦點是關於中西文化差異的評價和認識。《新青年》一問世,就大張旗鼓地宣傳倡導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而他們提倡的“所謂新者就是外來之西洋文化,所謂舊者就是中國固有之文化”,公開主張以西方文化來取代傳統的封建文化。為強調西洋文明的先進,陳獨秀在《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中,把東方文明和西洋文明加以比較後,概括了東方文明和西洋文明的特點,他認為,西洋民族以戰爭為本位,東方民族以安息為本位;西洋民族以個人為本位,東方民族以家族為本位;西洋民族以法治為本位,以實利為本位,東方民族以感情為本位,以虛文為本位。文中盡是以西方文化之長來映照中國文化之短,這樣的態度和明顯的取向,很快引起了文化保守主義者的強烈反對。從1916年開始,《東方雜志》主編杜亞泉便以“槍父”為筆名,發表了一系列論述東西文化差異的文章,與陳獨秀等人進行論戰。他也採用陳獨秀的比較方法,而其結論卻完全相悖。他將西洋文明概括為動的文明,而將中國文明概括為靜的文明。他說這兩種文明可以互相補充,取長補短,卻又“不可不以靜為基礎”。甚至西洋文明也必須由吾國文明,去救之弊,濟之窮。他告誡國人不要受西方物質文明的“眩惑”,堅持要以儒家思想為是非之標準。他指責新思想新文化自西方輸入,破壞了這一傳統標準,於是造成了“人心之迷亂”。陳獨秀、李大釗等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反駁,李大釗採納“槍父”的東洋文明主靜、西洋文明主動的說法,卻又在價值取向上完全否定了“槍父”的論點。緊接著,第二次大規模的論戰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此時,傳統文化已受到了猛烈衝擊,西方文化已如“洪水”般湧入,新文化的傳播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完全拒絕外來文化的論調已根本站不住腳。於是文化戰線上又產生了一種中西文化“調和”論。1919年秋天起,章士釗到處講演,鼓吹新舊調和之說。他認為:“調和者,社會進化至精之義也”,“不有舊,決不有新”,“不善於保舊,決不能迎新”。杜亞泉等人也趕緊呼應這一論調,進一步提出,中國固有文明不但不能“革除’,而且這種調和,也只有把西洋文明“融合於吾固有文明之中”。這實際上仍是一種改頭換面的文化守舊論。李大釗在論戰中從經濟基礎的決定因素方面分析了新文化必然取代舊文化,而不是與之調和的客觀必然性。《新青年》、《新潮》、《民鋒》、《每週評論》等雜誌都積極參加了這場論戰。這次論戰一方面進一步傳播了與封建傳統文化徹底決裂的新文化精神,同時也大開了“全盤西化”論的先河。關於中西文化的第三次論戰是發生在1920年代初期。其主題是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價值問題。1918年,梁啟超自歐洲歸國,出版《歐遊心影錄》並發表了大量觀感,主要觀點是認為在歐洲一百年來的物質文明高度發展,卻帶來的許多災難,要想解放“物質文明破產,哀哀欲絕的喊救命”的西方世界,只有依靠中國的古老文明。而梁漱溟於1921年出版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則認為,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後要求為其根本精神的”,而中國文化“是以意欲自為調和持中為其根本精神的”。他認為這三種文化系統代表了人類文化發展循序而進的三個階段,並得出結論說:西方文化的路已經走到了盡頭,緊接著“便是中國文化復興成為世界文化的時代”。胡適等人立刻起而應戰。胡適認為:“現在全世界大通了,當初鞭策歐洲人的環境和問題現在又來鞭策我們了。將來中國和印度的科學化與民治化,是無可疑的。”李大釗、瞿秋白等人則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器參與這次論戰。瞿秋白指出:“西方文化,現已經資本主義而至帝國主義,而東方文化還停滯於宗法社會及封建制度之間”,兩者都應為當代社會所摒棄,只有進行無產階級的世界革命,方能得真正文化的發展。各學科的西學東漸.哲學.中國傳統思想中並無西方嚴格定義的哲學的概念,而哲學的基礎邏輯學也僅存在於少數如名家等古代思想中。明末清初西方哲學開始傳入,最早由葡萄牙傳教士傅泛際,撰寫大量有關亞裡斯多德哲學的介紹,內容包括知識論、理則學、形上學等方面。此外中古神哲學家阿奎那的著作,也在清初節譯至中國。但西方哲學真正大量輸入中國則要到晚清時期,早期尚未用哲學一詞,到20世紀初,此名詞由日本傳來並被廣為使用,標示哲學從儒學、經學等學科分出來探討。當時的各期刊中有大量對古希臘哲學、及西方近代哲學的介紹。許多新觀念如精神、物質、唯心論、唯物論等重要哲學概念也被引入中國,進化觀唸的傳入更是對中國哲學思想產生重大影響。在邏輯學方面,最早的著作為1895年廣學會出版的《辯學啟蒙》,但其後嚴復翻譯的《穆勒名學》影響更大,對於西方的演繹及歸納邏輯都有介紹傳入。在倫理學方面,在20世紀初大量由日文翻譯相關著作。這些對於近代知識分子們強調新的倫理道德觀念有所影響。其中梁啟超、蔡元培對於中國近代倫理學影響最大。數學.中國傳統所重視的數學大多用於天文曆法方面,明末利瑪竇所譯天文書籍《乾坤體義》下卷的內容即多為算術。最早專門的西方數學著作的翻譯,為利瑪竇和徐光啟合譯的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前六卷,幾何、測量方面的書籍尚有《測量全義》、《測量法義》等。割圓術的傳入方面,有明末的《割圜八線表》及《大測》;在西方算術的傳入方面,最早有利瑪竇及李之藻合譯的《同文算指》。對數的傳入,在順治年間的穆尼格講授,康熙時期官方編訂的《數理精蘊》為集明末清初西方數學傳入的大成。19世紀中葉以後,介譯西方數學的重要人物為數學家李善蘭,他與墨海書館的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麥都思,艾約瑟等人合譯了包括《幾何原本》後9卷,《代數術》、《代微積拾級》等著作,為符號代數及微積分首次傳入中國。另一位數學家華衡芳則在1860年代以後與傅蘭雅合作譯了不少著髼,介紹了對數表、機率等新的數學概念。清末新式學堂中的數學教材即多取於兩人的著作。到20世紀初,隨著留外學生的增加,西方數學大量傳入中國,至1913年北京大學成立數學門,為第一個專門的數學學術教育單位。天文學.在六朝隋唐時期,中國已經接觸到一些西方天文學知識,但都是以印度為中介,伴隨佛教傳入。元代至明初傳入的則以伊斯蘭天文學為主。明末清初時,傳教士帶來西方天文學,但其中最被重視的仍是中國傳統認為是國之根本的曆法。由於行用日久,大統曆和回回曆在許多場閤中未能準確預測日蝕月蝕:七年,欽天監奏:「閏十月朔,《回回曆》推日食二分四十七秒,《大統曆》推不食。」已而不食。十九年三月癸巳朔,臺官言日當食,已而不食。帝喜,以為天眷,然實由推步之疏也。隆慶三年,掌監事順天府丞周相刊《大統曆法》,其歷原歷敘古今諸歷異同。萬歷十二年十一有癸酉朔《大統曆》推日食九十二秒,《回回曆》推不食,已而《回回曆》驗。因此明代朝廷中不少大臣主張改革曆法,終於在崇禎二年(1629年)設立由徐光啟領導的曆局,進行《崇禎曆書》的相關工作:崇禎二年五月乙酉朔日食,禮部侍郎徐光啟依西法預推,順天府見食二分有奇,瓊州食既,大寧以北不食。《大統》、《回回》所推,順天食分時刻,與光啟妻異。已而光啟法驗,餘皆疏。帝切責監官。時五官正戈豐年等言:「《大統》乃國初所定,寮即郭守敬《授時歷》也,二百六十年毫未增損。自至元十八年造歷,越十八年為大德三年八月,已當食不食,六年六月又食而失推。是時守敬方知院事,亦付之無可奈佑,況斤斤守法者哉?今若循舊,向後不能無差。」於是禮部奏開局修改。乃以光啟督修曆法。因為曆局涉及翻譯西方天文學知識,所以在當時被稱為「西局」,與反對改曆的「東局」對立。《明史 曆志》雲:是時言曆者四家——大統、回回外,別立西洋為西局,文魁為東局,言人人殊,紛若聚訟焉。間以鄧玉函、湯若望等人掌欽天監,製新曆法,正當新曆完成之際,適逢李自成起義軍攻陷北京,新曆未能推行。至清初順治年間才能推行,《崇禎曆書》改名為時憲曆。除曆法之外,天文方面著作有利瑪竇口傳的《乾坤體義》、《渾蓋通憲圖說》等,此外。尚有儀器包括地球儀、望遠鏡等傳入。除此之外,當時西方最新的地動說以及伽利略的新發現如銀河的解釋、木星的衛星等發現都傳入中國。地理學和地質學.明末時許多地理學知識及技術隨傳教士傳入。如利瑪竇親手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這幅“世界地圖”上所繪的外國人佔領的廣大土地讓明政府感到不解和恐懼,也讓明政府重視起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此外艾儒略《職方外紀》對西方地理以及東西法路作許多介紹。到清初南懷仁製作《坤輿全圖》。康熙時,傳教士白晉對於清朝各地包括邊疆地區作地理調查,最後製成《皇輿全覽圖》,其中使用先進繪製技術,包括以三角測量法,並標示各地的經緯度。到了清末,西方地質學和地理學再次傳入,許多尤其和西方人來到中國對礦產的考查有關。而中國的學者如華蘅芳在1873年,翻譯《地學淺釋》一書,為西方地質學的引入的重要著作。到20世紀,張相文及章鴻釗兩人,撰寫編譯多部西方地理地質方面的專書及教科書,為中國地理學及地質學的成立奠定了基礎。在近代地理觀唸的改變方面,傳統中國人對世界的瞭解,除了鄒衍所提出的大九洲說認為中國之外尚有其他世界,一般的天下觀是以中國為中心,四周為外夷,但近代西學東漸中,與西方人的接觸和新的地理書籍地圖的譯介,使得逐漸必須承認海外尚有更廣大的世界,因此世界變大了,而中國由天下的中心成為世界甚至僅僅是亞洲的一部分。生物學.明末清初,最早傳入西洋生物學知識的書籍,是耶穌會傳教士羅明堅所著《天主實錄》,其書雖主要為為宗教書籍,但其中有當時歐洲生物學的介紹,內容包括各種動植物特徵、習性、繁殖等,艾儒略的《職方外紀》亦有西方各種生物的介紹。較專門的生物學書籍,有康熙年間的耶穌會義大利教士利類思所著的《生物學》中的段落。晚清生物學的傳入,較早的有生理學方面的《全體新論》、《合體闡微》等,在植物學方面,有1858年李善蘭和韋廉臣合譯的《植物學》,對於植物的特性種類、器官都有詳細介紹。近代,西方生物知識影響中國最大的是達爾文的演化論,此為嚴復經由翻譯赫胥黎所著《天演論》而引介到中國,其不僅在生物學上具有重大意義,更對當時許多人的社會、哲學、歷史思想產生重大影響。物理學.在明末清初,西方物理學主要是隨著傳教士所譯介的機械的相關知識傳入,如明天啟年間鄧玉函講述力學原理和應用的《奇器圖說》。其後明末清初物理學家方以智的《物理小識》一書,也多吸收西方物理學知識。在第二波的西學東漸中,西方近代物理開始較有系統地傳入,從1840年代以後大量相關譯作出現,包括英人胡威立著《重學》,介紹西方力學一般知識和牛頓力學三大定律。《光論》介了光學知識,《聲學》介紹了聲學的原理。值得注意的是1899年王季烈譯《通物電光》一書,是介紹X光的專書,距離威廉·倫琴1895年發現X光僅4年。1900年王季烈又與藤田豐八合譯日本的《物理學》一書,是中國第一本系統介紹物理學的專書。到20世紀初,隨著留外學生的增加,出現了包括何育傑、李耀邦等第一批的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的物理學才逐漸建立。化學.明末清初的一波西學東漸中,當時近代西方化學尚未建立,因此也未有明顯的傳入中國。到了晚清,墨海書館1855年出版英人合信所著的《博物新編》最早單介紹了西方的化學知識。1860年代以後,以中國化學家徐壽、徐建寅父子貢獻最大,徐壽在江南製造局翻譯館譯了《化學鑒原》、《化學術數》、《化學考質物體遇熱改易記》等12本著作,徐建寅翻譯的著作,包括《化學分原》、《電學》、《聲學》、《造硫強水法》、《造鐵全法》等二十多部書。徐氏父子在譯書中,對於一些化學元素如鋁、輕、養、淡、鉀、鎂、錳等的譯名創造,並編寫《化學材料中西名目表》,對於化學知識傳入奠定基礎。此外,同文館也翻譯出版《化學指南》、《化學闡原》等重要著作。然在晚清,對於西方化學仍以譯介為主,直到民國初年,出現了包括任鴻雋、胡嗣鴻等化學家,中國的近代化學才算逐漸奠定。醫學.晚明最早西洋醫學的傳入始於隆慶三年在澳門成立西醫院,澳門即成為早期在中國西醫發展的中心。明末清初,醫學方面的著作有利瑪竇的《西國記法》,內有西方的神經醫學、及心理學等方面內容。艾儒略的《性學觕述》,除對神經學的描寫更深入外,對人體各部位的功能有詳細述敘。此外,畢方濟的《靈言蠡勺》講血液的功能、湯若望的《主制群徵》講人的骨骼、肉、心臟、腦、神經等,鄧玉涵《泰西人身說概》介紹西方的解剖學,石鐸琭的《本草補》,介紹西方的各種藥物。清初的法國傳教士洪若翰等,則以用金雞納霜治好康熙皇帝的瘧疾聞名。但當時這些醫學相關譯著,常受神學影響,不少將醫學與神靈魂等混為一談。19世紀開始西方醫學再次大量傳入。西方醫學最早從香港、澳門及各通商口岸的西醫院開始影響中國各地。包括其附設醫學校也成為傳佈西醫的重要場所。中國自辦的西醫學校則始自1865年同文館附設的醫學科開始,其後又有北洋醫學堂、北洋軍醫學堂等醫學的專門學校。在醫學書籍方面早期以在華西人的譯著為主,最早是合信在1850年代編譯了五部醫書,合稱《合信氏醫書五種》,對於西方醫學中的內科、外科、婦科、解剖學等加以介紹。此外嘉約翰翻譯多種臨床外科為主的醫書,傅蘭雅則翻譯了多種衛生學的著作。到20世紀初丁福保成立譯書公會,大量由日文譯醫書,編成《丁氏醫叢書》,其數量超過之前的譯書,對於西醫的介紹更為全面。除此之外,多種醫學期刊在晚清出現,成為西醫學傳入的重要媒介,其中最早的是1880年嘉約翰成立的《西醫新報》。應用科學及技術.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中,在應用科學技術方面除了武器的輸入之外,主要是機械製造方面,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是鄧玉函口述王徵譯繪的《奇器圖說》,其中有當時大量西方機器的介紹及其製作方式、原理等的介紹。此外,熊三拔向利瑪竇等人學習而撰的《泰西水法》介紹西方水利學,徐光啟所著《農政全書》即多抄錄此書。此外,鐘錶等機械的製造傳入也受到重視,利瑪竇當時帶來了國外的先進科技產品。像自鳴鐘等,都讓當時的明政府及士大夫們大為吃驚,但大多人僅視之為奇玩,少有研究其原理。到了第二波西學東漸時,西方的各種技術大量傳入中國,包括造船、鐵路修築、採礦、印刷、建築、工業製造等,對中國的交通和經濟生產等產生重大的影響。政治學及政治思想.西方政治學及政治思想的傳入始自清代後期。1840年代魏源的《海國圖志》以及徐繼畬《瀛環志略》中,都對西方的政治制度加以介紹,尤其對民主制度加以稱道。其後在1870年代王韜、鄭觀應等藉由相關譯介習籍,主張學習西方議會民主制度。甲午以前,西方政治學理論的介紹,只有如丁韙良譯的《萬國公法》,以及李提摩太譯《泰西新史攬要》中對盧梭、孟德斯鳩等人學說的零星介紹。甲午戰爭以後,知識分子們對西方政治思想理論興趣大增。在民主思想方面,如盧梭《民約論》的第一章,在1898年由日譯本翻出出版,至1902年出版全本。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則於1903年譯出,密爾的《自由論》,由嚴復和馬君武分別譯出。在國家思想方面,有伯倫知理《國家學綱領》被譯出。在無政府主義學說方面,包括克魯泡特金、巴枯寧的著作和思想被大量譯介。社會主義學說方面,包括《新民叢報》、《浙江潮》、《民報》等刊物對曾刊載相關介紹文章。這些學說的傳入,改變了當時一整代知識分子的思想,使他們各自擁抱不同的西方政治思想,試圖改變中國,對於中國政治的發展造成了重大的影響。社會學及社會思想.社會學是在西方19世紀中葉新興的學科,約1880年代,開始在《申報》、《萬國公報》等媒體有介紹社會學及思想的文章,早期被稱為「群學」。甲午以後以嚴復介譯最多,尤以斯賓塞的著作思想介譯最多,影響最大,其《群學肄言》一書即譯自斯賓塞《社會學原理》的緒論。其後章太炎翻話日本岸本能武太的《社會學》一書,為最早的社會學完整著作。其後並有多部相關通論性著作譯出。在晚清時,社會學被認為是應付中國社會的種種弊端的重要學科而風行,而斯賓塞所主社會進化憂勝劣敗的觀念,更刺激了當時許多知識分子的亡國滅種之憂。經濟學及經濟思想.西方經濟學,一直到19世紀末才逐漸傳入中國,最重要的著作為嚴復翻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此外陳昌緒譯的《計學平議》,介紹了英國的亞當·斯密及大衛·李嘉圖等經濟學家,以及德國歷史學派的李斯特等人的經濟學說。宣統年間譯介的《經濟學概論》一書,則有介紹奧地利學派的思想觀點。而馬克思等人的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也在晚清被引介。西方經濟學思想的引入,改變了中國傳統「求義不求利」的經濟思想,嚴復及梁啟超等人開始主張求富生利對於國家民生的重要性,對於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及大量實業家的興起產生影響。此外,孫中山則在求富之外,進一步吸收西方社會主義及土地平權思想,試圖進一步解決資本主義可能產生的問題。法學.西方法學的傳入中國在清中葉以後開始,但早期主要關注的為外交上的國際公法,如丁韙良翻譯《國際公法》一書。一直要到19世紀下半葉,才有一批人開始注意西方法律,並試圖對中國傳統法律有所修改。其中又以沈家本、楊度等人,試圖參照西方法律,改進原本的《大清刑律》,最為重要。軍事.明末清初時,西方軍事的傳入以火器的傳入為主。正德、嘉靖年間,明朝政府在廣州與葡萄牙人爆發屯門海戰等戰爭,虜獲其火器,仿製成功,在東莞製造,分發邊防使用。其後利瑪竇也曾對西洋火器與軍事加以介紹。至萬曆晚期女真興其於東北,明軍向葡人購募火炮及軍隊,教士湯若望亦曾督導鑄炮,獲得不少戰功。清朝方面亦在努爾哈赤死後,由被俘的漢人處取得技術,發展火炮,康熙時,更命南懷仁造新式大炮,以平三藩之亂,南懷仁並著有《神威圖說理論》一書介紹西方武器技術。晚清的洋務運動,更是以學習西方的軍事為最主要的目標之一,包括武器的製作如船艦、大炮、火槍等的製作購買,新式陸海軍的建立,無一不全受到西方的影響。而晚清時更有大量學生留日,學習西方軍隊的制度。這批留學生也成為晚清新式軍隊的骨幹。歷史學.鴉片戰爭以後,受到西方的影響刺激,中國人開始對西方的歷史產生興趣。西方史學著作的翻譯,早期有馬禮遜的《外國史略》、慕維廉的《大英國志》。這些譯著也影響到中國人對西方歷史的著作如魏源《海國圖志》、徐繼畬《瀛環志略》,其後到1870-1880年代又有王韜的《法國志略》、黃遵憲的《日本國志》。至甲午戰爭之後,更是有大量由日本轉譯而來的西方歷史和傳記等書籍。但歷史學本身的影響而轉變,則要到20世紀初,梁啟超受到西方民族主義史學影響,主張為國家國民社會而非朝廷的新史學。而西方19世紀盛行的實證主義及科學主義史學,也在此時傳入,而馬克思主義的傳入,也對史學界有一定程度之影響亦有一定程度之影響力。到了民初時期,這些史學思潮逐漸落實於史學界,史學家們開始用不同於傳統史學的方式撰寫中國史,中國現代史學逐漸形成。近代的西學東漸,也造成中國人的歷史認知的重大改變。中國傳統史觀是一元的,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是靜態的,是以古代為尊的。但受到西方新的歷史知識的影響,不得不承認西方亦有一自成系統的文明,甚至如古埃及年代更早於中國。而進化觀唸的傳入,根本上改變歷史時間的觀念,由靜態變為動態,由視古代為最理想的社會,逐漸接受文明逐漸進步的想法。文學.西方文學的東傳,始自於晚清時期,尤以西方小說的譯介最重要,包括林紓、包天笑、周瘦鵑、曾樸等人翻譯了大量西方小說名著,其中林紓的影響最大。其所譯的《茶花女》、《唐吉訶德傳》、莎士比亞故事等等,在晚清擁有大量的讀者,對於中國小說的發展有所影響。音樂.西方樂器的傳入最早在澳門地區,尤其在教堂之中,其後利瑪竇便自澳門帶西琴進呈,萬曆皇帝並命樂工學習。至清初,康熙特別喜好西樂,對於擅長音樂的教士徐日昇甚為喜好,由其帶領演奏。並曾希望以西方律學來改進中國音樂,編成《律呂正義》一書。到了晚清,最早西方音樂的傳入包括宗教音樂、軍樂、學堂樂歌等。由於基督教的傳播,一些宗教歌曲成為最早開始傳至中國人的西方音樂。西式軍樂隊,早期主要由在華西方人組成,如著名的海關負責人赫德所組成的樂隊。中國自辦的西式軍樂隊,則要到甲午戰爭之後的新軍中才出現。學堂樂歌是晚清之時,吸收西方及日本所流行的曲調,調上「進步」思想的歌詞,以作為新式學堂學生學習所作的歌曲,但這種形式的音樂僅是學習西方音樂的部分形式。進一步對西方音樂有較深入的吸收創造學書,則要到五四運動以後了。美術.西方美術的傳入在明末清初以繪畫為主,最早利瑪竇曾以天主、聖母影象獻於明神宗。其他傳教士亦有攜入西方圖畫,其畫風以及女性的裸露曾受當時中國士人爭議。到清朝康熙時,不少專較專門工於畫的教士來到中國,開始在宮中教習中國人而產生較多影響。不少畫家開始學習西畫,乾隆時的耶穌會義大利教士郎世寧更融合中西畫的畫法作畫。對中國的影響.西學東漸對近代中國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簡述如下:學術影響.如上個段落所描述,西學東漸將西方近代各種學術上的新成果帶入了中國,深深影響到各種學術的發展,而許多在傳統中國不被重視甚至不存在的學科也在此影響下得到發展,中國傳統學術的基本框架「經、史、子、集」完全被打破,許多傳統的學術受到西學的衝擊,有的逐漸沒落,有的吸收西方學術而加以改進,到民國時期,整個西方式的學術體系架構大致成型。思想文化影響.西學東漸所造成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和變化之大,在中國歷史上只有百家爭鳴時代可以與之媲美。中國人經過西學的洗禮,對於世界、歷史發展、政治、經濟、社會、自然界萬事的看法,都有了巨大的改變。而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中的許多成分,則被以西方的標準重新估定其價值,部分諸子百家思想獲得重新重視,而尤其是儒家思想及一些民間的風俗信仰文化,則受到強烈的批判。政治影響.西方政治思想的傳入,議會制、民主制度、新的國家概念、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等,對於晚清中國的政治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包括戊戌維新的發起、晚清新政的推展、立憲運動的嘗試、辛亥革命的爆發,民初議會制的推行、五四運動、聯省自治運動、北伐統一,一直到後來的共產革命等,都受到這些西方思想的重大影響。社會影響.西學對於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早期並不如西方的軍事政治力量的侵略和資本主義式商品經濟的傳入來得直接,但隨著晚清西方思想的力量漸增,仍對社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在社會方面其中最大的影響,便是由於晚清西學的優勢逐漸超越中學,使得清政府必須廢除八股文和科舉制度,這使得傳統四民社會中最頂層計程車階層,失去了其學而優則仕的管道,其所掌握的傳統知識的作用也下降,因此有被邊緣化的危險,而同時晚清西方商戰思想的傳入,提高了商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更加促成傳統四民社會秩序的瓦解。此外,西方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及社會主義等思想的傳入,使得中國傳統社會中以家庭、家族、地域社會為中心的社會基層開始逐漸瓦解。經濟及日常生活影響.與社會的影響類似,在經濟方面的影響也是逐漸發生的。包括新的經濟思想的傳入,使得一批知識分子願意投入實業,而民族主義思想則有助於民族工業的發展成形。而新的科學、管理、金融等技術的傳入及應用,更是逐漸整個改變了中國的交通運輸、生產方式、商業交易等基本經濟事物。在日常生活方面,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火車、電、自來水、電影、廣播等等逐漸改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新的思想改變了許多傳統日常生活中的習俗,包括一些被視為迷信的民間信仰、纏足風俗、傳統式的婚姻等等都逐漸被廢除。 | 670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西學東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07"
} |
李約瑟難題是一個對於中國歷史發展提出的問題,最早由英國學者李約瑟在193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科技史時提出,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正式將這個歷史問題稱為“李約瑟難題”。其主題是「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很多人把李約瑟難題進一步推廣,出現「中國近代科學為什麼落後」、「中國為什麼在近代落後了」等問題,對其爭論一直非常熱烈。「為何科學發生在西方社會?」則是李約瑟問題的反面。李約瑟難題的實質內容第一段是「為什麼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16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同時社會制度上,中國的政教分離現象、文官選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諸子百家流派為何沒有在同期的歐洲產生?」第二段是「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其討論點在於:中國古代以東方的經驗科學漸進式發展的技術,得以領先世界一千年左右;但為何中國沒有產生近代以多樣化實驗為基礎的創新型科學。事實上,這是關於兩種科學研究正規化的起源問題。李約瑟之前的觀點.早在李約瑟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出與李約瑟難題類似的問題。中國學者中最有名的是任鴻雋在中國最早的科學雜誌《科學》第1卷第1期發表《說中國無科學之原因》一文提出了類似的問題。而西方作品的部份,魏特夫在1931年的一篇文章〉; zh-hk:》開啟了李約瑟對中國的科技史的研究興趣。若如很多不深入理解者所以為「為何中國沒有產生科學」這句話就是李約瑟問題的全部內容,那麼不亦是說:李約瑟是被「李約瑟難題」所吸引,進而研究它,然後再把它給提出來──這麼說顯然是不準確的。李約瑟在經過他畢生的鑽研後總結說:魏特夫的看法是太過膚淺的並且是歐洲人本位的。在這一個部份,李約瑟已經在西方獲得「中國科技史」的權威研究者評價,但李約瑟卻也必須承認中國這四、五百年來的科學落後仍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魏特夫的提問仍然沒有解決,而李約瑟不願意武斷地結論中國人的民族性較西方人次等。正是因為李約瑟拒絕像他所批評的魏特夫一樣用民族性差異做為這個問題的解答,因此陷入了難題。難題.李約瑟難題無疑是李氏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中心論題。他個人見解是中國長久沒有發展如腓尼基人和希臘人早期的城邦和現代城市和要為生存而互相競爭的環境。中國實現首次統一後,他所謂的“封建官僚制度”的政府實行中央指導性政策。所謂“封建”是指中央集權,所謂“官僚”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員,地方行政只對朝廷負責。官僚思想深刻地滲透到整個中國人的複雜思想中。甚至在民間傳說中,也充滿了這種思想。科舉制度也鼓吹這種“封建官僚制度”。這種制度產生了兩種效應。正面效應加上科舉制度的選拔,可以使中國非常有效地集中了大批聰明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們的管理使得中國井然有序,並使中國發展了以整體理論,實用化研究方法的科技。比如中國古代天文學取得了很大成就,其資料至今仍有借鑑價值,再比如大運河的修建等。但這種“封建官僚制度”的負面效應是,使得新觀念很難被社會接受,新技術開發領域幾乎沒有競爭。在中國,商業階級從未獲得歐洲商人所獲得的那種權利。中國有許多短語,如“重農輕商”等,和中國曆代的“重農抑商”政策表明了在那些年代的官僚政府的指導性政策。比如明朝末期的宋應星在參加科舉失敗後撰寫《天工開物》,但他認為不會有官員讀這本書。在西方,發展了以還原論系統化研究方法的科技。此種科技的興起與商業階級的興起相聯絡,鼓勵較強的技術開發競爭。在中國,反對此種科技的發展的阻力太大。西方式的科技發展卻能衝破這些阻力,取得現在的成就。比如歐洲國家之間的競爭使得歐洲在中國火藥的基礎上發明並改良火藥武器。在這方面,自秦朝以後的中國不但比不上相同時期的歐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另外他補充到:中國所處的地理環境也互相影響了政府的態度。中國獨有的水利問題令中國人從很早的時候起就得去修建水利網。而且必須從整體集中資源治理,才能有希望解決水患問題。水利網超出了任何一個封建領主的領地,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中國,封建主義讓位給中國官僚式的文明。最後他做出結論:“如果中國人有歐美的具體環境,而不是處於一個廣大的、北面被沙漠切斷,西面是寒冷的雪山,南面是叢林,東面是寬廣的海洋的這樣一個地區,那情況將會完全不同。那將是中國人、而不是歐洲人發明科學技術和資本主義。歷史上偉大人物的名字將是中國人的名字,而不是伽利略、牛頓和哈維等人的名字。”李約瑟甚至說,如果那樣,將是歐洲人學習中國的象形文字,以便學習科學技術,而不是中國人學習西方的按字母順序排列的語言。其實李約瑟一直強調其問題是把雙刃的劍,李約瑟難題還有另外一個表述方式:為什麼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6世紀之間,在將人類的自然知識應用於實用目的方面,中國較之西方更為有效?或者,為什麼近代科學,關於自然界假說的數學化學及其相關的先進技術,只是輝煌而短暫地興起於伽利略時代的歐洲?部分人對問題的質疑與解答.前提有疑問.學者錢兆華對李約瑟難題的前提提出疑問,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可能並未高於西方,指儘管中國人有不少發明創造,但中國可能仍然落後於西方,因為中國以實用技術為主,缺乏科學論證與抽象化的理論研究;“無論是李約瑟還是我們中國學者在討論有關問題時,通常都習慣把‘科學’和‘技術’這兩個詞合在一起使用,這是導致產生誤解的一個重要原因。”兩者不具必然聯絡.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並不能成為科學和工業革命出現在某地某時發生的充分條件。實際上科學的產生及其思維方式根源於其所屬文化及社會背景,實際上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地區也未能在同時代獨立產生嚴格意義上的科學。而工業革命與社會生產和時代需要的關係更大,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很難孕育產生機器化大生產的需要。“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另一方面,即使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高於西方,也不能推出科學和工業革命就一定會在中國發生。實際上,即使是曾經奠定西方科學文化基石的希臘和伊斯蘭世界也陷於落後、而沒有產生進一步的科學乃至工業革命,可見兩者不具必然聯絡。其他.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石齊平認為,兩個原因使中國的科技先盛後衰:漢朝以下的「獨尊儒術」與隋唐以下的「科舉取士」結合,使中國古代幾乎所有讀書人「一輩子皓首窮經,再也無暇鑽研天下其他學問」;1905年清廷廢除科舉,1919年五四運動重新認識科學,中國原本的「科技力」獲得釋放,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大師輩出,改革開放以來科技領域頻放異彩。爭議.關於李約瑟難題的爭論和見解一直都比較多,直到現在仍然沒有等到一個完整的答案。 | 670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李約瑟難題",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09"
} |
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在1759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前尚未蓬勃發展。大多數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當地的富藏的煤礦成為工業化的土壤,以及圈地運動大規模生產羊毛,並造成農民湧向城市等因素結合起來,造成了紡織產業轉向工業化。1769年,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自英格蘭擴散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此前哥倫布大交換導致歐洲人口爆炸,社會生產需求大增,城市化與紡織業是工業革命的前提,蒸汽機、煤、鋼和金融為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為最早發起工業革命,亦為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整個生產所需動力依靠人力、畜力、水力和風力。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溪河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工業革命是一般革命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與1萬年前農業革命一樣,革命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使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人類的現代化程序推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們推向嶄新的「蒸汽時代」。背景.在工業革命前,大部分西方人都在鄉間居住,並在細小的田地以耕種和畜牧維生。他們以人力輔以牛隻及簡單工具耕種,耕種的方法則仍沿用中世紀的三田制。根據這種方法,農民把土地劃分為參,每年只在其中兩塊田耕種,餘下一田則休耕,收穫量不多。這時,僅有極少數西方人在城市居住,當時城市的人口平均不到一萬人。除了貴族與教會之外,大部分的城市平民都是商人和工匠出身。商人以轉售和運送工匠的製品謀生,而工匠則多在家中用手動的工具和細小的機器,來生產衣服和一些木製與金屬製日用品維持生計。這種以人手及簡單工具在坊間作業的生產方式稱為「家庭手工業制」。起因.大不列顛在法律與文化上,有著開啟工業革命的基礎。以下是英國提供此種環境的關鍵因素:農業革命與人口增加.進入了大航海時代後,多產的新美洲作物以及礦石財富被送進歐洲,繁榮的發展使得歐洲人口數出現爆炸性躍升,雖然增加了大量的人口,但務農的人並不需要這麼多,促使人們轉而發展其他行業。到了18世紀,英國人口依然不斷增加,以及英國農業革命和圈地運動的後果,以致農業勞動力過剩,不得不尋求新的就業機會,有助於推動工商業的發展;再加上人們成倍增長,整個社會的消費需求亦日漸增加,為批次化生產的商品提供了銷路。自然資源的因素.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中北部,那裡擁有豐富的淺層煤礦和鐵礦資源,而且缺乏木材。工業革命下產生的蒸汽機,以及利用焦煤而不是木材鍊鋼的冶金技術革新,這些使得英國的煤礦和鐵礦有了廣闊的用武之地。相對的,歐洲諸國的採礦技術要到以後才能開掘較深的礦層,致使英國得率先發展工業革命。貿易限制的解除.1623年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允許設立專利權,以保護新發明的權利,開始刺激許多新發明的產生。工業革命約於1750年開始於大英地區。工業革命的展開有多種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結束就是明顯的工業革命導火線。隨著封建制度於18世紀初在西方消失,貴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種特權也隨之消失。此類變革推動了自由貿易,形成了更大規模的市場,使工商業的發展更為蓬勃。在這種改變下,舊有的家庭式工業生產模式已不能滿足貿易發展的需要,所以人們便致力改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以增加產量,因而引發了工業革命。殖民地市場和原料.此外,世界貿易的發展亦扮演要角。從15世紀發現新航路起,許多歐洲國家在亞、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紀,這些殖民地不僅為它們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場,還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為了滿足因世界貿易所引致的強勁需求,人們便開始採用機器和其他方法來提高產量,即使溢量生產亦可傾銷至殖民地解決,從而毫無顧慮地引發了工業革命。金融革命、 資本與新技術.工業革命發生前,英國實際上已經歷過一場金融革命,金融革命不斷為工業革命注入資本燃料和動力。英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希克斯曾經詳細考察了金融對工業革命的刺激作用。他指出,工業革命不是技術創新的結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結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結果。工業革命早期使用的技術創新,大多數在工業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術革命既沒有引發經濟持續增長,也未導致工業革命。因為早已存在的技術發明缺乏大規模資金以及長期資金的資本土壤,便不能使其從作坊階段走向諸如鋼鐵、紡織、鐵路等大規模工業產業階段,“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工業革命興起的新產業,其工業原料成本、研發成本、人力成本、廠房成本、裝置成本等開支都十分巨大,如機械製造,冶金,鐵路等等都屬資金密集型行業,對廉價資本依賴性大。英國光榮革命,建立的文官制度和自上而下垂直徵稅稅體系以及憲政改革對約束政府行為產生了可信承諾,使得國會能夠嚴格督導政府財政,令私人債務清償方面具有較高的信譽保證。高效、透明、有序的稅收體系,不僅令新興的工業企業免受苛捐雜稅困擾,且令英國國債在世界範圍內享有極高信譽,其長期公債利率一降再降,最後僅3%利率水平,銀行利率降得更低(公債利率一般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英國在發展國債市場之後,進一步發展了股票市場、企業債券市場等等,如倫敦證券交易所。這些都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廉價資金”。科學的發展.歐洲科學的發展與基督宗教有一定的聯絡,由於歐洲教會的日益腐敗,早期基督教作為唯一真理的觀念開始被挑戰,除了催生出世俗化之外,對於傳統信仰與世界上事物的認知,興起了懷疑的心態,為尋求何謂上帝的規律與真理,歐洲人走向重新查證歷史思考求真、人文主義的時代。進而承繼了文藝復興和以此發展出的啟蒙運動重視科學的精神,西方技術因而得到重大發展。而科學成為歐洲人對於真理的探索方式外,那時的科學家的重要發明和發現,為工業革命的發展帶來不少助益。重要的技術革新.工業革命的開始與18世紀下半葉開始的少量發明密切相關。在19世紀30年代已取得了以下重要領域的進步:生產製度的變革.航海時代的殖民公司制度逐漸成熟,並擴及到其他行業,資金的積聚及新機器的發明也是引發工業革命的其中兩個主要原因。18世紀時,歐洲本土的貿易發展蓬勃,使商人累積了大量財富。為了獲得更豐厚的利潤,他們便致力投資開設工廠、購置原料和發明新機器。加上隨著各型別機器的發明及應用,舊有以人力為主的生產工序逐漸被由蒸汽推動的機器取代。生產工序的機械化,提高了工農業的產量。結合以上的種種原因,就成就了工業革命的輝煌。行會師徒制的式微.舊有的經濟模式,行會的師徒作坊式生產製度,控制了從生產技術到銷售價格等多方面的因素,雖然確保了產品品質,但也阻礙了技術革新。而工業革命相對於行會師徒作坊式的生產,最大的變化就是採用了新技術,生產更加集中,工人們在大規模的工廠工作,而不是小作坊。由掌握銷售渠道的商人開始組織生產。這種變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從而能夠滿足世界各地的廣大市場需要。以往行會作坊生產的東西,相對工廠大規模生產的東西,更為精緻,而可以稱為“奢侈品”。但是工廠化的大規模製造,可以生產出眾多價廉物美的商品,於是把各種所謂的“奢侈品”擠出了市場,行銷整個世界。於是行會作坊式生產模式在工業革命產生的競爭下,走向了下坡路,越來越無法應付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圈地運動.而農村土地制度的變化,也就是首先在英國發生的圈地運動,同樣是一個生產集中化的過程。工業革命前的土地制度,使農民只能分別在許多分散的小塊土地進行耕作。這些土地採用落後的三圃制耕作技術,每三年就要休耕一年,休耕的土地作為公共牧場供家畜使用,畝產低,土地浪費嚴重。但由於敞地制土地犬牙交錯互相連在一起,單獨小塊土地無法改變耕作方式。比如若自己的土地不打算休耕,但也無法避免由於旁邊的土地休耕後家畜對其的踐踏。圈地運動雖然對許多農民來說並不公平,許多農民被迫分得更貧瘠的土地,也無資本採用新的耕作技術,同時失去了休耕的公共土地放牧家畜的好處。但是土地集中後可以進行徹底的技術改良,生產更多的糧食供養更多的人口,尤其是可以為紡織工業生產大量的羊毛。不少失去土地的農民,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成為了工廠的工人,也為新產生的工人階級埋下了伏筆。圈地運動在英國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發展得比較緩慢,但自光榮革命後的18世紀,開始愈演愈烈,從而引發了眾多農民起義。古老敞地制土地犬牙交錯互相連在一起,單獨小塊土地無法改變耕作方式。圈地運動在英國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發展得比較緩慢,但自光榮革命後的18世紀,開始愈演愈烈,從而引發了眾多農民叛亂。為首的一些人則主張把地主和農民二元對立實為過度簡單化歷史。他指出當時很多生活有著落的農民同樣積極地參與圈地。「我們應當小心一點,不要把這一切歸於一個龐大複雜的歷史轉變的必然結果」 「18-19世紀的圈地狀況被嚴重誇大了」。圈地運動配合工業革命,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工業原材料,以及能供養更多的非農業人口,雖然產生了許多不公和暴動,客觀上確實是工業化的一個必要前提,提供了土地集中後的規模耕作增加產量,被驅趕出的農民則投入工商業成為勞動力的技術革新.18到19世紀的英國,由於專利制度的保障,也由於能提高生產力的新技術會帶來的十分可觀的利潤,於是有許多有錢人投資於各種發明創造。雖然不是所有的發明都能取得預期的成功,但是若某一種新技術發明能應用在生產中而提高生產效率,就會帶來十分可觀的利潤,就如現在的風險投資一樣。技術發明如滾雪球一般,一種新的技術發明出來,就會刺激發明另一種新的技術。比如珍妮紡紗機這種新技術,使得能紡出更多物美價廉的紗,那麼將會產生更多地對棉花的需求,又可為提高織布技術帶來了激勵。生產上每個環節技術上的革新,都會刺激相應環節不斷尋找新的技術革新,以便適應新的生產效率下的需求,如同鏈式反應一般。工業革命前後共有很多種不同的發明,除了較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蒸汽機外,還有很多發明對後世影響深遠。以下是一些較重要的發明列表:社會影響.工業革命對19世紀科學發展及社會變遷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以前的科學研究很少用於工業生產,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壯大,工程師與科學家的界限越來越小,更多的工程師埋頭做科學研究。以前的科學家多是貴族或富人的子弟,現在則有許多來自工業發達地區和工人階級的子弟成為了科學家。他們更加對化學和電學感興趣,這也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由於圈地運動和農業技術的改良導致鄉村許多剩餘的人口大舉移入都市,歐洲主導的資本主義經濟的世界大規模貿易,使得城市和工廠能夠吸收這些大量人口,由此造成了都市化的現象及都會區的出現;都會化的生活,讓知識與資訊溝通更為便利。而工業化使得出現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出行更加便利,使得人們更加見多識廣。在商品經濟下利己的生活習慣裡,於是人們的思想發生了許多改變,更多人追求個人的幸福,而非來世的幸福或集體的利益。也因為自由經濟主義的興起,世界大規模自由貿易導致出現了一個新富階層,再加上人們思想上的變化,進而使得更多的人,當時主要是中產階級對民主政治的參與的興趣,由此導致歐洲各國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不斷擴大到社會上更多的人群中。大量工廠的成立,工人悲慘的生活及工作環境也逐漸為人重視,許多的慈善機構於是成立,主張以社會福利制度改善窮人生活,也免費提供糧食及住所。由於資本主義的週期性經濟危機,也由於當時沒有任何政府提供的保障,許多工人在因經濟危機而失業的情況下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在正常的經濟環境裡,生產環境也十分惡劣收入也很微薄,這些有限的社會福利並沒有多大程度上改善工人的狀況,由此導致勞資雙方也就是所謂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對立。如1811年,一個名叫盧德的英國工人搗毀機器,從而引發了反對機械化的盧德運動。馬克思為首的左派學說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衍生出了共產主義的思想,對日後的人類社會影響甚鉅,有正面也有負面。不過也由於工業革命,才可能產生大量的工人,而農業社會中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工業革命時期嚴酷的經濟環境造成了當時人類平均身高的降低,人類的平均身高並非是一成不變的,科學界普遍認為6000年前農業社會的形成與漁獵的生活方式被農耕取代,造成了人類平均身高的下降,土耳其境內8000年前遺蹟所留下的屍骨平均身高超過今日土耳其的平均身高。英國牛津大學裡查德教授在分析了幾千具從丹麥、瑞典、挪威、英國和冰島挖掘出來的古代人類男性的遺骨後發現,人類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在中世紀期間的公元9世紀到12世紀之間到達了一個自10萬年前現代智人誕生以來到20世紀中期前的平均最大值,平均身高為1.73米,然後逐漸變矮變低,到了工業革命前夕的18世紀和19世紀,歐洲成年男性平均身高降低到1.67米,比9世紀到12世紀間減小了6釐米之多。一直到了20世紀中期,人類男性平均身高才重新恢復達到9世紀到12世紀的最大值。羅馬帝國時期的遺址赫庫蘭尼姆城前後共出土了近二百餘具遺骸,美國史密森大學物理考古學家薩拉·比西爾對他們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瞭解到古羅馬男子一般身高一點七米,女子一點五五米” 從1920年開始,特別是從20世紀中期以後,人類平均身高迅速增長,歐洲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從167釐米增長到177釐米,其中比利時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從1920年的166釐米增長到1970年的174釐米,丹麥則從169釐米增加到178釐米。 | 671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第一次工業革命",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13"
} |
諾埃爾·約瑟夫·特倫斯·蒙哥馬利·尼達姆,,漢名李約瑟,生於英國英格蘭倫敦,生物化學家、漢學家。所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他關於中國科技停滯的李約瑟難題也引起各界關注和討論。生平.李約瑟生於倫敦一個有教養的中產階級蘇格蘭家庭,為獨子。父親是軍醫,母親Alicia Adélaide Needham是音樂教師和作曲家。早年在劍橋大學受教育,在弗雷德裡克·霍普金斯實驗室工作,研究胚胎學和形態發生。1924年李約瑟與大學同學德蘿西·莫耳結為伉儷,兩人齊頭並進,都成為享譽世界的胚胎生化學家,並雙雙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31歲時出版了《化學胚胎學》,又發表《生物化學形態學》和《胚胎學史》,被科學界譽為“化學胚胎學之父”。德蘿西·莫耳比他年長4歲。夫妻恩愛,志同道合。人到中年的尼達姆夫婦正處於婚姻美滿、事業有成的巔峰狀態。1937年,三個中國人來到劍橋大學攻讀學位魯桂珍向李約瑟介紹中國悠久的“科學發明”和醫藥學,給身處“西方中心論”環境中的李約瑟帶來很大的心靈震動,使他形成了“一個寶貴的信念,中國文明在科學技術史中曾起過從來沒被認識到的巨大作用”。從此之後,李約瑟對中國科學發生極大興趣,在魯桂珍協助下開始學習漢語、文言文,立志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1941年,李約瑟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受英國皇家學會之命,李約瑟從1942年到1946年在中國重慶任中英科學合作館館長,他為戰時中國優秀科學家在西方科學雜誌發表研究成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並結識了竺可楨、傅斯年等中國科學家和學者,收集了大量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此外他又遊歷了還沒有為日本佔領的地方,包括敦煌和雲南,又參觀考察了中國各學術機構從而收集了大量資料。這對他後來寫《中國科學技術史》有極大幫助。之後,他赴巴黎當上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部的第一位部長,而且得到中國學者王鈴的幫助而開始寫《中國的科學與文明》。1948年,李約瑟回岡維爾與凱斯學院。儘管在1952年他因到中國查核細菌戰的證據而受到排擠和批評,但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寫作計劃。李約瑟從1967年至1976年擔任岡維爾與凱斯學院院長。退休後,以他個人藏書為基礎建立了東亞科學史圖書館。1987年,該館發展為李約瑟研究所。1994年李約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7年,李大斐病逝。1989年,李約瑟迎娶默默陪在身旁數十年的魯桂珍為妻。1982年,他得了帕金森氏症,1995年在劍橋寓所辭世,享年94歲。骨灰安葬在研究所門前的菩提樹樹下。貢獻.李氏改變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只會農業和藝術的觀感。他以受非正式漢學教育的外國學者的身份,突出中華傳統科技文化的豐富內涵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另外他對中國科技史的見解很獨到。他的工作亦打開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科技史的研究和重視,使其成為重要的國際的學術,同時令中國學者對自己的科技史做更加深入廣泛的研究。但是由於其自身並未接受過正規的科學史教育,研究中國科學史乃興趣所致,他的研究成果和結論後人必須以科學的態度正確對待。同時亦因為李約瑟本是一位科學家,觀點亦是以科學的眼光來看中國的停滯不前。他的李約瑟難題正好證明了這點。一些學者以歷代的漢化和中央集權,來闡明“中國”文化思想上的高度一統性,欠缺多元化和競爭,從而使科技停滯。應注意是這些學者筆下的“中國”是指“漢族”生活區,而不包括自清朝前後的所包括的蒙、滿、回、藏、苗等少數民族的居住區。中國科學技術史.1948年,李約瑟向劍橋大學出版社提出了一個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叢書的計劃。在提議被接受的幾周內,該專案已經發展到七卷,並且從那時起,內容一直在擴充套件。他最初的合作者是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任職的歷史學家王鈴,兩人曾於李莊相識。最初的幾年李和王致力於編制一份清單,列出每一項在中國創造的機械發明和和構思的抽象理念。其中包括鑄鐵、犁頭、馬鐙、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和發條裝置,其中大部分在當時被錯認是西方的發明。書的第一卷最終於1954年出版。該叢書獲得了廣泛的讚譽。李自己撰寫了十五卷,但自1995年他去世後,更多卷陸續出版。後來,書的第三卷被拆分,因此現已出版了27卷。每一卷在完成時即出版,這意味著出版順序和專案最初設想的順序不一致。今天,該專案仍在李約瑟研究所出版委員會的指導下進行,由梅建軍(Mei Jianjun) 教授指導。李約瑟難題.李約瑟難題無疑是李氏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中心論題。他提出了: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他個人見解是:中國長久沒有發展了,如腓尼基人和希臘人早期的城邦和現代城市,要為生存而互相競爭的環境。中國實現首次統一後,他所謂的“封建官僚制度”的政府實行中央指導性政策。所謂“封建”是指分封諸侯,所謂“官僚”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員,地方行政只對朝廷負責。官僚思想深刻地滲透到整個中國人的複雜思想中。甚至在民間傳說中,也充滿了這種思想。科舉制度也鼓吹這種“封建官僚制度”這種制度產生了兩種效應。正面效應加上科舉制度的選拔,可以使中國非常有效地集中了大批聰明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們的管理使得中國井然有序,並使中國發展了以整體理論,實用化研究方法的科技。比如中國古代天文學取得了很大成就,其資料至今仍有借鑑價值,再比如大運河的修建等。但這種“封建官僚制度”的負面效應是,使得新觀念很難被社會接受,新技術開發領域幾乎沒有競爭。在中國,商業階級從未獲得歐洲商人所獲得的那種權利。中國有許多短語,如“重農輕商”等,和中國曆代的“重農抑商”政策表明了在那些年代的官僚政府的指導性政策。比如明朝末期的宋應星在參加科舉失敗後撰寫《天工開物》,但他認為不會有官員讀這本書。在西方,發展了以還原論,公式化研究方法的科技。此種科技的興起與商業階級的興起相聯絡,鼓勵較強的技術開發競爭。在中國,反對此種科技的發展的阻力太大。西方式的科技發展卻能衝破這些阻力,取得現在的成就。比如歐洲國家之間的競爭使得歐洲在中國火藥的基礎上發明並改良火藥武器。在這方面,自秦朝以後的中國不但比不上相同時期的歐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另外他補充到:中國所處的地理環境也互相影響了政府的態度。中國獨有的水利問題令中國人從很早的時候起就得去修建水利網,而且必須從整體集中資源治理,才能有希望解決水患問題。水利網超出了任何一個封建領主的領地,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中國,封建主義讓位給中國官僚式的文明。最後他做出結論:“如果中國人有歐美的具體環境,而不是處於一個廣大的、西面被沙漠切斷,北面是寒冷的雪山,南面是叢林,東面是寬廣的海洋的這樣一個地區,那情況將會完全不同。那將是中國人,而不是歐洲人發明科學技術和資本主義。歷史上偉大人物的名字將是中國人的名字,而不是伽利略、牛頓和哈維等人的名字。”李約瑟甚至說,如果那樣,將是歐洲人學習中國的象形文字,以便學習科學技術,而不是中國人學習西方的按字母順序排列的語言。另外現任李約瑟研究所所長古克禮轉述了李約瑟臨終前的觀點:“李約瑟先生透過他多年來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的瞭解,他確信中國能夠再度崛起,一個擁有如此偉大的文化的國家,一個擁有如此偉大的人民的國家,必將對世界文明再次做出偉大貢獻。”評價.李約瑟難題引發了關於中國為何被西方社會的科學和技術超越的爭論。但是,該難題本身的前提就有疑問,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並未高於西方,特別是科學,中國沒有產生邏輯化的、系統的科學體系,只有零散的科學知識,偏重技術,缺乏理論研究。愛因斯坦就明確表示,由於中國既沒有產生形式邏輯也沒有產生實驗方法,中國是不可能產生科學的。一些中國學者也指出,李約瑟對中國的科學技術過度高估。但如果對比墨子的故、理、類的中國己知的第一種邏輯體系,則以上兩種觀點很難成立。他的主要研究集中於衡量儒家和道家在中國科技發現中的影響,並透過描述中國科技的傳播者在讚賞李約瑟的不朽貢獻的同時,也主張李約瑟難題是一個反事實假設——它不可能有合適答案:“這個問題很糾結——為什麼中國在工業革命時期不能擊敗歐洲列強?這個問題類似於去問:為何你的名字不能出現在今天報紙的第三頁?”然而,席文的批判也可被歷史研究方法論所否定,因為他的爭論會排除了所有歷史原因性討論。席文的邏輯是一旦歷史事件的原因沒有發生,那麼這個原因就是反事實的,因此就判定其不是有效答案。物理學家吳大猷說:“我國有些人士以為科學‘我國自古有之’,看了英人李約瑟大著《中國之科學與文明》而大喜,蓋其列舉許多技術發明,有早於西歐數世紀的,足證超於西歐也。然細讀該書,則甚易見我國的發明,多係技術性、觀察性、紀錄性、個別性,而……弱於抽象的、邏輯的、分析的、演繹的科學系統。……一般言之,我們民族的傳統,是偏重實用的。我們有發明、有技術,而沒有科學。”李約瑟對於儒家和道家的譴責,被爭議為是早期中國共產主義者對其他競爭思想體系的簡單反映。一個關於李約瑟難題的普遍但存在爭議的解釋是中國沒有類似字母表的普及事物,其導致諸多結果:活字印刷術無法獲得應有的推廣;沒有字母表的中國普遍存在較低的文化普及率及閱讀書寫能力,印刷品的成本高昂。比如,1725年,清朝政府整理25萬活動字型才製作出64典的《古今圖書整合》。但是這個解釋很快遭到質疑:為什麼西方國家仍然戰勝了一些擁有字母表的國家。李約瑟的政治主張被視為異端,他在科技等方面的研究則基於基督教社會主義的理想形式。1952年,李約瑟作為一個觀察員參加了朝鮮戰爭,在他的報告中,他支援中國共產黨人:關於美軍在朝鮮戰場中使用細菌戰的指控。李約瑟的傳記作者評價道:“李約瑟理智地愛著共產主義,然而共產黨的間諜人員卻無情地欺騙了他。”溫徹斯特也指出,因為李約瑟的政治譴責,他直到1970年代才從美國政府的黑名單中移出。榮譽.1983年,李約瑟博士主持撰寫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671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李約瑟",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17"
} |
中國學亦稱漢學或中華學是指中國以外的學者對有關中國的方方面面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包括中國歷史、政治、社會、文學、哲學、經濟等等,甚至也包括對於海外華人的研究。華人研究漢學,通常稱為國學。漢學也指明末清初依漢世儒林家法之說研治經學名物制度,小學訓詁的考證學。惠棟一生治經以漢儒為宗,為漢學奠基者。惠棟的再傳弟子江藩著《漢學師承記》,自居為漢學宗傳,彰顯漢學名號,影響深遠。定義.惠棟倡導“棄宋復漢”,在漢學與宋學之間劃分了一條徑渭分明的學術界線。惠棟指出,“宋儒經學不惟不及漢,且不及唐,以其臆說居多,而不好古也”,治經“則斷推兩漢”“宋儒不可以窮經”,以漢學方法作為治經的標準,經學研究中沒有宋學存在的餘地,把宋學從經學研究領域斷然剔除,“漢學”專注整理古籍,遂成為考據之學的代名詞。日本藩士著《漢學紀源》,從儒學的起源開始記述,詳盡地介紹了日本各個時代儒學的狀況。僧俊艿建久十年遊於宋多購儒書回日本,有佛教典籍1008卷,世俗典籍819卷,碑帖96卷,儒道書籍256卷。菅原道真、、三善清行、管原文時、源順(兼平親王)、具平親王、藤原公任、大江匡房等皆精通漢學。研究領域.漢學最初只是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主要研究古文和哲學、文學、音韻學、史學等,不包括現代中國的研究。二戰後,也逐漸開始研究現代中國。漢學可以分為古代漢學和現代漢學。古代漢學根據不同的劃分,主要是針對1850年、1911年或1949年以前的中國所進行的研究,這以後的時期則屬於現代漢學的領域。三大地域特徵.以越南、朝鮮半島與日本列島為中心東亞漢學.三、俄國漢學.雍正六年聖彼得堡大學成立東方學系,其中最著名的漢學家是,漢名為王習禮,並將《論語》、《聊齋志異》和唐人小說《李娃傳》譯為俄文,還編纂了《滿俄大辭典》。歐洲漢學.一些人認為它的出現可追溯到遙遠的馬可·波羅時代,即13世紀。史料顯示,系統的漢學研究最早產生於16世紀,那時諸如利瑪竇、南懷仁和安東尼·托馬斯強烈的批評了漢學對於政治的干預——左的或右的——對漢學獨特但不失科學性的分析加以否定。他還尖刻的諷刺了對漢學有所辯護的專家們,如阿蘭·佩雷菲特。在21世紀,漢學被廣泛傳播,因為漢學對中國具有極重要的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歐洲漢學表敦煌學.20世紀初,敦煌石窟藏經洞被發現,出土了大量藏文、蒙古文和其他文字的寫本卷子及文物。西方漢學家前來敦煌考察時偷竊了大批文物,形成敦煌學之研究,促進了漢學研究的新發展。日本學者稻葉君山很早就進行清史及滿洲史的研究。1981年5月26日,日本學者藤枝晃於西北師範學院演講時表示有學者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曾有學者認為日本學者在漢學研究的份量可能會超過中國。漢學研究的意義.海外漢學與中國本土學術進行對話,才能洞悉中國文化的深層奧秘;中國學人向世界敞開自己,才能進一步啟用古老的傳統和思想的底蘊。高本漢是第一位重構了中古漢語及上古漢語的語音的人。中國學已經被歐洲許多大學設定為可選專業。 | 671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中國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19"
} |
《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即《歐洲聯盟條約》,於1991年12月9日至10日在荷蘭的馬斯特裡赫特舉行的第46屆歐洲共同體首腦會議中經過兩天的辯論,最終透過並草簽了《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和《政治聯盟條約》,合稱《歐洲聯盟條約》,正式條約於1992年2月7日籤訂。這一條約是對《羅馬條約》的修訂,它為歐共體建立政治聯盟和經濟與貨幣聯盟確立了目標與步驟,是《羅馬條約》成立的基礎。該條約於1993年11月1日生效。貨幣聯盟條約.《貨幣聯盟條約》是1992年2月7日由歐共體12國外長和財政部長所正式簽訂的。該條約規定,在歐盟內部要求實現資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實現統一市場,並使經濟政策完美地協調起來。條約規定:最遲於1999年1月18日在歐共體內發行統一貨幣,實行共同的對外與防務政策,擴大歐洲議會的權力。目標.要在密切協調成員國經濟政策和實現歐洲內部統一市場的基礎上,形成共同的經濟政策。具體內容是:統一貨幣,制定統一的貨幣兌換率,建立一個制定和執行歐共體政策的歐洲中央銀行體系。2002年1月1日,15個成員國採納了歐元,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斯洛維尼亞、馬耳他和塞普勒斯15國。瑞典、丹麥和英國目前為止都決定暫時不加入歐元區。歐元的硬幣和紙幣於2002年1月1日開始流通,歐元區國家各自的硬幣和紙幣於2002年的前兩個月退出流通。政治聯盟條約.《政治聯盟條約》最早在1990年4月由法國總統密特朗與德國總理科爾共同提出。其目標為:實行共同的外交、防務。大會政策,進一步擴大歐共體超國家機構的權力,擴大歐洲議會的權力,使其由原來的諮詢和監督機構變成部分的權力機構。 | 672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馬斯特裡赫特條約",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27"
} |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交通運輸系統並在實施時適當考慮當地條件。西德公民被允許透過東德交通往來西柏林,1972年5月26日兩德簽訂了《》更使其常態化。透過公路過境的旅客被嚴格禁止與東德公民的直接貿易和接觸。並且必須儘可能不中斷地透過,只被允許在高速公路休息區或加油站短暫停留。為了檢查高速公路上的情況,史塔西有時會駕駛西德車輛冒充西德旅客監視海關和高速公路工作人員。乘火車通往西柏林的旅客在東德邊境換乘東德列車,由於快速透過沿途的所有東德車站,這種列車得名綽號“電鰻”。《過境協定》簽訂後旅客數量顯著增加,為了提高過境列車的利用率有時編掛列車節數多達15輛,這是歐洲鐵路客運列車所允許的最大長度。過境簽證費和過境交通收費為東德提供了顯著的經濟利益。有時西德政府會報銷個別旅客的簽證費。1972年後達成了過境協議,簽證費用將統一支付給東德政府而不單獨收費。文化.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文化的官方任務是促進社會主義。東德憲法第18條“社會主義文化”指出國家憲法保護並提倡服務社會主義的藝術。憲法後期又另外指出“藝術的創作基礎是藝術家與人民生活的密切聯絡。”20世紀50年代東德官方鼓勵“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藝術形式,以期望藝術能夠描繪社會主義的生活並且顯示在東德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東德從國家層面引導文化和教育的發展。1968年憲法提出倡導社會主義文化,豐富勞動人民的文化生活,並且藝術家貼近人民:“將健身、體育和旅遊療養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元素,促進全體公民身體和智力的全面發展。”在1957年東德只有86座劇院、40個交響樂團、11,092座圖書館、284家博物館、803座文化中心、451傢俱樂部、6個藝術合唱團和3078家電影院;而在1988年分別為18,505座圖書館、1838座文化中心、962座青年俱樂部和111家音樂學院、213家劇院、88個樂團、808個電影院、741個博物館和117個動物園。音樂.由於西德電視和廣播可以覆蓋東德的大多數區域,西方對東德音樂影響很大。西方的影響致使東德境內產生了許多地下流行樂小組。在東德,Puhdys和Karat是較受歡迎的主流樂隊,大多數藝術家使用國營AMIGA唱片的廠牌。像其他東歐國家一樣,搖滾樂被視為“西方頹廢的象徵”,但常常以舞蹈音樂、輕音樂的形式傳播且僅被允許以德語演唱。雖然年輕人並不認同這種做法,但這是統一社會黨領袖的規定。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當局需要仔細檢查歌詞內容是否包含反政府傾向。政府對古典音樂持支援態度,大致保留了五十餘個交響樂團,例如柏林的柏林音樂廳管弦樂團等。東德政府尤其重視在東德領土上出生的巴赫,在巴赫出生地艾森納赫亦花費許多資金建成了博物館,在萊比錫巴赫檔案館收藏了他的許多信件和其作品的演奏錄音。每隔兩年許多東德兒童會到東柏林參加巴赫音樂演奏比賽,每隔四年將舉行國際性的巴赫鋼琴及絃樂演奏比賽。巧合的是,東德國歌『從廢墟中崛起』的作曲家漢斯·艾斯勒正是在巴赫故去之地萊比錫誕生的。電視和廣播.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境內的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受國家控制。民主德國廣播電臺是自1952年到德國統一期間東德的官方廣播電臺。東德官方的對外廣播電臺是柏林國際廣播電臺。然而,西方電臺和電視臺的訊號可以容易地在東德境內接受到。西柏林的美國佔領區廣播電臺亦是專門為東德聽眾製作節目的電臺。東德的國家電視臺是民主德國電視臺。對於收看西德電視節目的家庭,房頂的電視天線角度會有所不同。在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這些收看西德電視節目的人往往會被愛國的鄰居或是自由德國青年團員告發。然而80年代後當局容忍了收看西方電視節目的行為,甚至允許帶有既接收東德電視節目又接收西方電視節目的大型天線和有線電視存在。東德電視臺亦製作了《黑頻道》等節目應對東德居民普遍收看西德節目的現實,但收效甚微。據萊比錫青年中心統計,從1976年到1988年每天只看西德電視年輕人比例從14%提高到了56%。體育.東德在腳踏車、舉重、游泳、體操、田徑、拳擊、滑冰和冬季運動等專案具有領先地位,這主要歸功於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開始曼弗雷德·霍普納醫生的領導。東德體育成功的一個原因是興奮劑的使用,特別是合成代謝類固醇,這是一種在國際奧委會實驗室檢測出最多的興奮劑。東德實施了部分國家主導的興奮劑計劃以幫助提高競技成績,使這個人口較少的國家成為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獲得了大量奧運會和世錦賽金牌。成功的另一個因素是對東德年輕人的系統培養。鼓勵在校體育教師尋找6至10歲具有天賦的兒童。對年齡較大的學生安排就讀重視體育的文法學校。這一政策也被用於在音樂或數學方面有才華的學生。教育.在1957年東德有10,471座普通教育學校和5個學院。1988年有237所學校、53個學院和大學。東德從1960年為所有兒童設定了從幼兒園到理工中學的十年義務教育。東德教育系統的主要特點是:而東德大學的退學率顯著比西方國家低。教師和中央計劃單位負責安排學生的升學和就業,選擇職業的自由往往是有限的。宗教.無神論.馬克思主義對宗教的論述基本上是無神論的,東德共產黨尋求基督教與馬克思主義的合作並且希望基督教社群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在開始時無神論並不受到官方重視,在1950年代冷戰緊張時期,無神論成為對國內外宣傳的重點。大學中設定了“科學無神論”的學科並發表了許多相關的在60年代晚期對無神論的宣傳漸漸平息下來,但在1973年重新成為了官方和學術機構的研究重點。雖然對東德政治重視無神論,但這並不妨礙其與信仰宗教的東德公民的合作。新教.宗教改革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東德地區90%都是路德派新教徒,在1956到1971年間東德路德教會改變對政府的反對態度開始合作。從東德成立開始,統一社會黨即著力減少宗教對東德新一代的影響。教會因此開始開始保持同政府的距離,教會成員的減少和對青年信徒的歧視使在1956年時教會有條件地開始和政府合作。天主教.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境內的羅馬天主教會和羅馬教廷保持密切的聯絡,在戰後早先幾年,這種關係是緊張的。天主教會和部分主教拒絕與東德政權合作並不認同馬克思主義學說,主教通常被史塔西嚴密監視。1945年後天主教會和從德國東部領土遷移過來的天主教會完成了合併。1980年早期,政府期望和新任主教合作,但其仍透過主持未授權的集會和與國外聯絡等來保持與政府的相對獨立。東德情結.東德情結來自德語中--和--兩詞。東德人最初對1990年冷戰結束德國統一表示欣喜。但隨後很多東德人發現一些西德人認為西德是統一的勝利者而東德是失敗者,這導致了部分東德人對西德人的不滿。另外在統一後數年東德的情況並不樂觀,許多東德教授到西德尋找工作並且失業率激增。這些現象使許多東德人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並加強了他們對東德人這一身份的認同。這也導致了一些原東德居民懷念東德時期的部分事物,例如安排就業和一些國家福利。這在影片《再見列寧》中也有所反映。外交.在1970年之前,只有26個國家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建交,1972年兩德關係正常化後,東德的主權國家身份被越來越多國家所認同。截止1990年10月3日,承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主權國家有共計139個,其中較早承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的有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古巴共和國等。1949年10月2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是為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國家之一。此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為僅次於蘇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大援助國。同為分裂政權,東德與朝鮮關係密切,是第一個承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東歐國家,也是朝鮮的第三大經濟支援與第一大學術兩德統一之前,雖然東德認為兩德為兩個主權國家,但西德並不承認東德為政權主體,因此兩國互設「常駐代表處」處理兩德事務,但事實上,其等級就是大使館,法源是基於《兩德基礎條約》的第八條設立。 | 674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東德",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46"
} |
邏輯實證主義,後稱邏輯經驗主義,此二者一同被認為是新實證主義,也被稱為科學經驗主義,是以為核心的西方哲學運動。1920年代後期開始,一群哲學觀點相似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數學家等組成維也納學派,發展出邏輯實證主義。維也納學派.維也納學派是由一群哲學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由摩裡茲·石裡克領導而於1924年建立起來的。1936年隨著石裡克被刺殺,以及當時納粹勢力對整個奧地利知識界的迫害,這個小組也逐漸消散了。小組的主要成員有古斯塔夫·伯格曼、卡爾納普、和等人。儘管維特根施坦並不是其中的一員,但1927年到1929年間,小組同維特根施坦一直保持著定期的討論,並在此之後保持聯絡。邏輯實證主義的主要興趣.維也納小組的興趣重點在於對科學的整合和統一,以及對科學方法的正確描繪。他們認為這些工作將成為諸多形而上學爭論的最終解決方案。這樣一來,哲學的建設性作用就在於對科學理論和語言的分析。邏輯實證主義運動可以被看做是經驗主義哲學的發展。這種發展建立於:這種發展表現在邏輯學對抽象概念進行定義,以及描述合理推論的結構的能力大大增加了。一定程度上,羅素為邏輯實證主義運動奠定了基礎。他的邏輯學和“邏輯構造”概念扮演了尤為重要的角色。實證原則.邏輯實證主義最顯著的特點體現在“實證原則”上。其觀點是:任何不可驗證的陳述都既非真,也非假,而是沒有實在意義。邏輯實證主義只允許邏輯上的同義反復或者第一人稱的,從感官經驗得到的觀察結果。由此認為傳統的形而上學和倫理學中的規範命題都沒有實在意義。艾耶爾透過他1936年的著作《語言,真理與邏輯》成為了邏輯實證主義在英語國家的代言人。他將實證原則表達為:“一個句子,當且僅當它所表達的命題或者是分析的,或者是經驗上可以證實的,這個句子才是字面上有意義的。”世界的邏輯構造.拋棄掉了形而上學,邏輯實證主義者認為人類知識是由邏輯、數學思維和謹慎的經驗觀察組成的。卡爾納普在他所著的《世界的邏輯構造》關於宇宙如何執行的科學假設的真實性。如此,最終的目標是透過運用數理邏輯的形式化方法,來建立一個嚴格的科學語言以準確地表現世界作為一個整體的邏輯構造。美學、神學和情感主義倫理學.實證主義者認為神學命題屬於形而上學的範疇,所以其對待神學命題的態度同形而上學是一樣的。邏輯實證主義在道德哲學上表現為情感主義倫理學。因為價值的屬性無法得到實證,所以道德判斷同形而上學命題一樣,都沒有實在的含義。最初的維也納小組成員裡,只有石裡克對倫理學有所關注。他認為倫理學的任務是來描述社會成員表達其關於各種人類行為的情感的方式。美國哲學家斯蒂文森在情感主義倫理學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對於美學,艾耶爾這樣說:“美學詞彙與倫理學詞彙的使用方式是完全相同的。‘美麗’、‘醜陋’就像倫理學詞彙那樣,並非用來製造關於事實的陳述,而只是來表達特定的情感並且喚起特定的反應。”對邏輯實證主義的批評.這兩個問題使得準確表述實證原則變得很困難。這使科學哲學家們逐漸意識到,科學理論中的句子,和支援它們的觀察結果之間,存在著一種更加整體主義的,卻並不那麼形式化的關係。當這種關係是某種間接關係的時候,很多形而上學的問題就又捲土重來了。最後,儘管邏輯實證主義允許科學中包含邏輯上必要的陳述,然而邏輯實證主義本身對這些陳述的處理方式卻飽受質疑。 | 675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邏輯實證主義",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51"
} |
華沙公約組織。該條約由原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蘭首都華沙簽署。華約雖然沒有獲得全部社會主義國家的認同,但因為有蘇聯的直接參與,所以在大部份場合可以直接代表東方陣營,和北約同等級。除了南斯拉夫以外的所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均加入了華約;在亞洲方面,蒙古人民共和國是華約組織唯一的觀察員國。1968年,阿爾巴尼亞因為與蘇聯的關係惡化而退出華約。1990年兩德統一,東德退出華約,此後華約便逐漸陷入癱瘓狀態,但直到1991年華約組織才宣告解散。目前大部分東歐原華約成員國在冷戰結束後都加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華沙條約組織機構.影響和結局.北約、華約兩大國際組織的成立,代表雙方以冷戰形式的軍事對抗正式開始。1968年8月,捷克斯洛伐克發生布拉格之春的改革運動,華約組織武裝力量在蘇聯的領導下大規模武裝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招致普遍抗議。阿爾巴尼亞於同年9月13日宣佈退出華約。1960年代中蘇交惡後,華沙條約國家對同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了與北約相同的敵對措施,並威脅進行核攻擊,直到1967年中國氫彈實驗成功後,局勢才相對緩和。1990年10月3日,東德在兩德統一後退出華約,轉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約於1991年3月31日停止一切活動,1991年7月1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簽署了終止華沙公約的議定書,華沙公約組織正式宣佈解散。華約解體後,北約開始了東擴,1999年接納波蘭、匈牙利、捷克三國為北約新成員國。之後三次不斷東擴。2002年,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立。 | 675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華沙條約組織",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54"
} |
四大名著,即四大小說名著,是指《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4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是中國文學中的經典。原有「四大奇書」之說,後因《紅樓夢》盛行,中國大陸去除了原有包含《金瓶梅》的「四大奇書」一說,改稱「四大名著」。簡介.李漁引用明朝馮夢龍所言,有“四大奇書”的說法,即《三國演義》、《金瓶梅》、《西遊記》、《水滸傳》。「四大名著」的說法,定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人民文學出版社,以紅樓夢取代金瓶梅,於1952年出版的四大名著而成。四大名著歷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場景,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細緻的刻畫、所蘊含的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現今的電影、電視劇取材於四大名著的不可勝數。四大名著的銷量有多大沒有確切的數字,但是至今每年還是有很多種版本的四大名著,大量售出。其中《三國演義》及《西遊記》二部一直都是被熱衷於改編成各類影視遊戲的文學作品。天下三分、唐僧取經、梁山聚義等故事在中國傳播極廣。評書、講古、戲曲、小說作品互相影響,互有貢獻,再由士人去蕪存菁編成定本,因此有學者稱為《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為世代累積型作品。《紅樓夢》則為後起之秀,並非源於古時的話本、故事。 | 675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四大名著",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59"
} |
大埔區。它的總面積約為148平方公里,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區域。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大埔區人口為316,470人。大埔區人口主要聚居於大埔新市鎮內七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舊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其餘不少居民散居於大埔區內133條大小村落。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大埔為安全社群,是全球第90個安全社群,也是香港第3個安全社群。地理.大埔區位處新界東部,南起大埔滘大埔尾坑及中文大學地界線,北至八仙嶺,西瀕大刀屻,東跨吐露港,包括對岸西貢北的十四鄉、黃竹塱及離島塔門、平洲、赤洲等。大埔區內有香港的著名內港——吐露港,位於大埔新市鎮的東面、沙田的東北面,海港呈西南-東北走向,其出口為大赤門,之後海水便流進大鵬灣。位於大尾篤及沙頭角半島的船灣淡水湖,是香港第一個劃自海域的大型儲水水塘,也是大眾騎單車的好去處。淡水湖原本是一個大海灣——船灣,灣內沿岸曾經有多條鄉村,不過在1960年代建淡水湖時遭拆遷,部份鄉村遺址已經埋在淡水湖水底。大埔區較著名的高山有北邊的八仙嶺,這個山嶺亦是大埔區和北區的天然分界,而附近九龍坑山山頂則設有數個發射站。大埔區天氣非常潮濕,在春夏期間濕度經常都高達100%,能見度最低時可以只有數米距離。大埔區的中心是大埔新市鎮,包括舊區大埔墟,以及新區大埔中心一帶。地質.香港最古老的岩石是名為「黃竹角咀組」一帶清晰易見,受到地質構造的摺皺及錯位運動,露出的巖層幾近直立。歷史.大埔古稱「大步」,直至清朝光緒年間才稱為「大埔」。大埔區很早已經有先民活動。區內的黃地垌發現距今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打磨石器,到了距今約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物,則在元洲仔和鹽田仔發現。唐代大埔區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橫嶺頭在一九八五年出土了八座唐代灰窰。大埔在中國史籍中的記載可以上溯至五代的南漢,大寶六年因長期採集網羅淨盡,才明詔罷採,大埔的採珠業自此式微。新界五大氏族中原籍江西的鄧氏和文氏自宋明期間分別遷到區內的大埔頭及泰亨定居。清朝康熙元年批准復界,為恢復經濟,朝廷鼓勵外地人士入遷墾荒,其中以由江西、福建、廣東省內的惠州、潮州、嘉應等地遷入的客家人最多,建立圍屋聚族而居。明朝萬曆年間,龍躍頭鄧氏在今日天后廟後的汀角路建立「孝子鄧師孟祠」紀念孝子鄧師孟,於康熙十一年 則改稱為「大埔舊墟」。光緒二十四年。1948年元朗區從北約分拆;到後來1970年代,沙田區在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之時自立成為單獨一區;最後是北區於1980年獨立成區。行政區劃.根據香港行政區劃,大埔區也包括西貢北,以及靠近深圳大鵬半島的東平洲。民政事務專員.現任大埔區民政事務專員為陳巧敏女士,於2018年10月25日接替呂少珠出任該區專員。區議會.大埔區議會是香港的區議會之一,共有21個議席,包括19個民選議席及2個當然議席。大埔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群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第六屆大埔區議會有19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現時大埔區議會主席為毛家俊先生,副主席是劉勇威先生。大埔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大埔區的事務,共有21名議員,現屆大埔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導,現任7名議員當中5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只有2名議員。分割槽委員會.大埔區議會屬下設有5個委員會,負責區內的工商業、環境工程、文娛康體、社會服務及交通運輸等各方面的事務。統計資料.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資料,大埔區的人口資料如下:社群環境.鄉村.按明朝史籍記載,當時已存在的大埔古村有塔門、白沙澳、茭塘村、榕樹澳、荔枝莊、泮湧及陶子峴,但現時的居民多是清朝遷界後才移徙到來。大埔區內現存在清朝建立的鄉村120多條。六零年代因建造船灣淡水湖的關係,將船灣海沿岸原有六條村落,近千名村民搬遷到大埔墟的陸鄉裡。白沙頭洲三門仔村的村民希望維持原有鄉村社群,選擇在大埔鹽田仔三門仔新村重新安居立戶。六零年代,在美經援會(CARE USA)資助下,美經援村在黃宜坳海邊建立,共計平房111間。公共設施.文康娛樂.經濟發展.工業.大埔的工業大部分設於大埔創新園和第8區位於汀角路的混合式工業和辦公室用途的建築物內,而其餘的工業則設於少數傳統的地下物業和寮屋構築物內。大埔創新園位於大埔新市鎮東邊的填海地,是香港首個創新園。另外白石角一幅面積約為22公頃的公眾填土土地已興建為香港科學園,科學園分三期發展,第一,第二期和第三期已經完成。漁農業.漁農業是昔日大埔的主要經濟活動,居民主要以務農或捕魚為生。1950年代成立協助農業發展的嘉道理農場座落大埔的白牛石。以往的耕地部分改為種植蔬菜、花卉及養魚之用,但亦有很多耕地被荒廢。務農人士由於綠色產品成為時尚,有機耕作乘時而起,於「大埔農墟」直銷有機蔬菜。「大埔農墟」原為「七約農產品擺賣場」,是當年太和市的一部份,由七約鄉公所管理,作為批發議價的公秤手,後因新市鎮發展和農地減少而式微。傳統漁業主要是深海捕魚,漁民以漁船為家,大埔漁民主要的捕魚區是塔門、較流灣、深灣及鹽田仔。隨著海水汙染導致魚獲減少,很多漁民已轉業或上岸居住。大埔現時有七個政府劃定的海魚養殖區,分別是塔門、較流灣、深灣、老虎笏、榕樹凹、鹽田仔及鹽田仔東。交通.道路.未來發展.2014年1月,香港政府將大埔區8幅土地全部改劃為住宅用途,預計可興建15,410個公營及2360個私人住宅。。 | 676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大埔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61"
} |
《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是伽利略撰寫的一部天文學著作,於1632年2月22日在義大利出版。內容.這本書採用對話的形式,參與對話的是支援他的兩個朋友,沙格列陀和薩爾維阿蒂,與一個亞里士多德觀點支持者辛普利邱,對話分為四天。伽利略想要用這種對話形式使他的著作能擁有廣大的讀者,從而能有效地否定掉亞里士多德的力學和宇宙論。本書的第一天就對亞里士多德關於天體的組成和性質完全不同於地球的學說進行了激烈的反駁。伽利略還進一步駁斥了那種古代傳流下來的見解,即不變是高貴和完善的標誌。他提出了一個後來變得很重要的見解,即運動並不是一種變化,它並不導致生長或毀滅,那是“部分和部分之間的簡單移動,即不消滅什麼,也不產生什麼新東西”。這樣一種見解後來就成了力學哲學的一部分,即認為宇宙和宇宙中的一切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還是如此,既沒有新的東西出現,也沒有舊的東西消失,自然界的一切過程只是物體的機械動作和它們動量的交換。在為哥白尼體系辯護的論證中,伽利略著重回答了那種根據常識的力學反對意見。他重複了哥白尼對這些反對意見的答覆。他提供一種新的連貫的看待事物的方式,來反對亞里士多德的那個同樣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的見解。在《對話》的第三卷中,他承認為這兩種見解辯護各自提出的論據,差不多同樣確切,但是他認為他在第四卷中討論的潮汐學說,可以為哥白尼體系提供十足的證據。但是談他的理論要求一天有一次潮汐,而不是如人們所觀察到的兩次。還有,這種理論和他的慣性原理也是矛盾的,因為根據慣性原理,地球上的物體應當參與地球的運動。因此有人認為,伽利略並沒有能夠最後確立哥白尼的學說,雖則他給予這個學說以有力的支援。他的這部書所針對的讀者要比專業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廣得多。首先它是用義大利土語寫成的,並採用日常談話的對話體,而且論證刪繁就簡,通俗易懂。他只討論兩種世界體系,即托勒密體系和哥白尼體系,而把一些大同小異的體系則略而不談。還有,他對朋友克卜勒的體系也不加評述,雖然這個體系把哥白尼的理論大大推進了一步,為專業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提供了支援日心說的強有力證據,不過對一般讀者也許不大適合。他的這部著作更像是一部通俗讀物。在1633年伽利略又被押到羅馬宗教法庭受審,雖則他這部書已經得到佛羅倫薩的當地宗教法官的批准。他被逼得表示和哥白尼假說決裂,但是這一次他卻判了宣傳異端之罪,從此就被居留在佛羅倫薩附近一所村舍裡度過他一生中的最後九年。他的著作也被列入禁書目錄中,直到1853年才被解除。評價.在這本書中,除第四天討論潮汐問題的基本觀點有錯外,前三天的主要論點都為後來科學的發展所證明。書中全面系統地討論了哥白尼日心說和托勒密地心說的各種分歧,並用作者的許多新發現和力學研究新成果論證了哥白尼體系的正確和托勒密體系的謬誤。這本書在人類文化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 678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80"
} |
李小龍。李小龍本名李振藩,李振藩的漢字拼音“Jun-fan”最初寫成“震藩”;然而,“震”與他祖父的一部分名字“李震彪”相同,因避諱而改為諧音“振”。生於,年少時期在香港九龍生活讀書,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其後以詠春為本,化而創立自己的截拳道。自少因父參與演出20多部香港電影。1961年至1964年,他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學習,主修戲劇。在美國,他開武館授徒邊磨煉武術,又客串演出多部美國電視劇。他嘗試改變亞洲人在美國影片中的形象,但最終連其譯為功夫的電視劇也由外國演員主演。1970年,李小龍獲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老闆鄒文懷邀請,在失意好萊塢之下,回到香港主演以功夫為題的動作電影《唐山大兄》而大獲好評,李小龍迅速展開其知名度。此後他主演了《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及《死亡遊戲》,此4部半動作電影震撼了整個影壇,而且在國際上迅速聲名鵲起。32歲的李小龍於1973年7月20日參與演出《死亡遊戲》期間,猝死於丁佩在香港九龍九龍塘的家中,事件引起極大震撼。最新研究指出,李小龍的死因是喝了太多水,腎臟無法排出多餘水分,因此引發低血鈉症而逝世。然而,李小龍去世後其聲威依然不減,他的銀幕形象對全球華人以至世界各地均有影響力,他的名字是武打電影甚至是中國武術的象徵,電影不少帶有漢族文化色彩。李小龍亦帶領香港電影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為香港電影累積豐厚的資本、技術和觀眾,併為香港電影在1980年代開始風靡全球、成為東方荷里活奠定基礎。生平.家庭背景.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為香港粵劇四大名醜之一,母親何愛瑜為香港富商何東爵士同母異父之弟何甘棠之養女。李小龍有兩姊李秋源、李秋鳳、兄李忠琛及弟李振輝。妻子蓮達與其誕下兒子李國豪和女兒李香凝。童年.1939年,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偕妻子及三個兒女從香港遠赴三藩市唐人街演出粵劇。1940年,李小龍生於舊金山唐人街的東華醫院,該年為庚辰年,中國人稱為龍年,且小龍生於辰,而李小龍的英文名“Bruce”的起名者則據說是東華醫院的醫師格洛弗。1941年,李小龍跟隨父母返回香港,開始時與兄長入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1949年因應天主教香港教區要求,所有男生都需轉往德信學校繼續學業,及後再轉讀喇沙書院。儘管少年李小龍家境比較富裕,但由於中國發生「第二次國共內戰」,大量中國人逃入當時英國統治下的香港,令香港變得擠迫。李小龍讀至中四因打架及曠課被趕出校,轉到聖芳濟書院繼續學業。李小龍自幼身體孱弱,其父為了兒子體魄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以鍛鍊身體。1956年16歲時,李小龍重返校園,他在一次幫派衝突中受挫,於是到油麻地利達街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為有“講手王”之稱的黃淳樑。半年後,葉問搬遷到李鄭屋邨,李小龍比較少到這裡。在拳術方面,多與同樣曾習西洋拳的黃淳梁練習。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功力拳、蔡李佛、太極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節拳等拳種。葉問試圖讓青少年們參加有組織的拳擊,以此阻止他們參與街頭幫派的衝突。作為葉問為數不多的親授學生,李小龍1957年奪得香港校際拳擊比賽少年組冠軍。童星時期.1941年,李小龍僅3個月大就在粵語片《金門女》中亮相。1948年,李小龍以「李鑫」的藝名,客串參演了俞亮導演的《富貴浮雲》,而該片廣告亦標明「新李海泉」客串演出。翌年,他先後以「小李海泉」及「新李海泉」客串參演《夢裡西施》及《樊梨花》,到了第四部客串的電影《花開蝶滿枝》,他以「李敏」為藝名參與演出,當年的電影廣告更特別標明「神童小李海泉客串」,可見當年李小龍的童星演出已相當出色。李小龍首次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的電影是1950年公映的《細路祥》,片中飾演一個從好變壞,又從壞變好的孤兒,獲得一致好評,並奠定了他的童星地位,當時廣告上稱他為「李龍」。翌年,李小龍參演的《人之初》再次獲得好評,他在劇中飾演一名誤入歧途的不良少年,影評人向宸曾在《文匯報》撰文,指李小龍「配稱粵語片『天才童星』,粵片工作者應該好好重視他。」在1953年至1955年期間,李小龍先後參演中聯影業公司的七部電影,分別是《苦海明燈》等粵語片。1957年公演的《雷雨》是李小龍參演唯一的「文藝片」,片中他飾演善良的二少爺,更是他在電影上首次有戀愛的戲份。同年公映的《甜姐兒》,客串演出的他只與女主角文蘭跳了一場恰恰舞,卻受到觀眾的注目。1960年上映的《人海孤鴻》是李小龍赴美求學前的最後一部粵語片,片中飾演一個戰爭孤兒「阿三」,與飾演孤兒院院長的吳楚帆有不少對手戲,演出極為出色,影評人石琪甚至稱此片「無疑是李小龍的代表作……主要是形象鮮明、迫真」。此外,李小龍酷愛跳恰恰舞,少年時期曾獲全港恰恰舞邀請賽冠軍,在港期間曾以教授著名拳師邵漢生恰恰舞,來換取對方教他中國拳法,不過他並沒有學。1960年代,李小龍在美國也曾教過一些當地人跳恰恰舞,據聞他的恰恰舞老師是一位名叫Terry的菲律賓人。而李小龍在《甜姐兒》與《早知當初我唔嫁》,都有跳恰恰舞的鏡頭,後者更是教導粵劇名伶任劍輝跳舞。留美時期.李小龍在一次街頭鬥毆中打傷了三合會老大的兒子,遭到黑幫宣告追殺,有感於當時香港環境複雜,李海泉經過此事後下定決心送李小龍回到出生地--美國留學,以期修正他好鬥的性格,經過熟人安排後,於1959年4月29日晚,家人決定坐船將他送往美國。李小龍於1961年考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主修戲劇,並副修了哲學、心理學及其他學科。就讀的同時,他也結識了未來的妻子琳達。1962年4月,李小龍大二期間租用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在振藩國術館中,他主要教授他在當地的朋友。他的第一位學生是曾練習柔道的格魯夫,第一位教學助手是木村武之。兩人後來也向他人傳授李氏功夫。他邊教邊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法造詣更為精深。1964年,他應之邀出席美國加州,表演了雙指伏地挺身,即使用同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雙腳分開大約一肩寬。李小龍還表演了寸拳,細節如下:李小龍站直,右腳靠前,右膝微微彎曲,面前站立一人。李小龍右臂部分擴充套件,右拳距離對方胸部約一英寸。在沒有收回右臂的情況下,李用力打出一拳,同時保持姿勢基本不動,將對方擊退,摔倒在後面的椅子上,這張椅子放在對方身後以防止摔傷,但強大動能讓對方摔倒在地。對方為來自加州斯托克頓市的志願者鮑勃·貝克。貝克回憶道:“我告訴李小龍不要再做這種示範。在他擊打我後,我的胸部疼痛得難以忍受,不得不在家休假。”正是透過1964年的空手道大賽,李小龍結識了跆拳道大師李俊九。兩人成為朋友,作為武術家,雙方都從這段友誼中獲益。李俊九詳細教授李小龍側踢,李小龍則授予李俊九“無預兆”出拳。1964年8月,李小龍在加州奧克蘭的4175 Broadway街成立「振藩國術館」,向非華裔教授武術。1964年,李小龍在加州奧克蘭唐人街與黃澤民進行了一場極富爭議的對決。黃澤民是形意拳、北少林拳以及太極拳的一把好手。據李小龍稱,一些華人向他下達了最後通牒,命他停止向非華裔教授武術。李小龍不為所動,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一次對決。比武前雙方約定:如果李小龍輸了,他就要關閉自己的武館;如果他勝出,他將得以繼續教授白人以及其他任何人。黃澤民對此說表示否定。他表示自己是接受了李小龍在一次劇院表演之後向自己提出的挑戰,而他對白人以及其他的非亞裔並沒有區別對待之意。李小龍就此次對決稱:“挑戰書上有唐人街上所有師傅的名字,但我並不害怕。”比武的見證人包括琳達,詹姆斯·李和太極拳教練威廉·陳。黃澤民和威廉表示對決持續了20到25分鐘;而李小龍,詹姆斯以及琳達卻認定比賽在三分鐘內就以李小龍的決定性勝利結束了。琳達稱:“這場毫無保留的比賽在開始後總共進行了3分鐘。李小龍將他打倒在地,問他:‘想放棄嗎?’那人答道:‘我認輸。’”黃澤民在《太平洋週報》這份舊金山的中文報紙上發表了他對比武的回憶,同時對李小龍發出了第二次挑戰。李小龍沒有答覆。此事就這麼平息了。李小龍依然向白人教授武術。他被電視劇《蝙蝠俠》製作人多茲爾賞識,邀請試鏡。1966年4月30日,李小龍與美國廣播公司簽訂了30集電視劇《青蜂俠》的演出合約,擔演配角「加藤」,但只能播出一季共26集。其後以「加藤」角色演出2集《蝙蝠俠》,又在《無敵鐵探長》和《新娘駕到》中客串。1967年7月9日,李小龍正式在洛杉磯中國城的振藩國術館,確立其武道哲學截拳道之名稱,是李小龍最後親自開館授徒的武館,武館位置在628 W College St, Los Angeles,截拳道英文拼音是李小龍請教UCLA語言學教授後確定的。在早期李小龍在洛杉磯教的主要是詠春功夫,後來開始融入一些全新的內容,比如腿法以及將格鬥哲理運用於技擊之中的方式,此時他的技擊術開始變化,但這種變化並非簡單地增加或混合某些不同的技術、方法和結果,而是使技術變得更富效率且更符合哲理。在當時攔截是李振藩技擊術的基石,主動的以攻為守的攔截可運用多種方法去實現。它不是阻擋的意思,但它可作為一種積極的防禦方法來化解迎面而來的打擊。攔截意味著在對手進攻之當時或進攻之前阻止他,大多數技擊術是建基於單純的進攻和被動的防守之上,而在當時攔截已成為截拳道的首要技擊原則之一。李小龍還出席了1967年長堤國際空手道大賽,並進行了各種表演,包括對USKA世界空手道冠軍摩爾表演了“無敵拳”。李小龍告訴摩爾,他會對著摩爾的臉打出一記直拳,而摩爾要做的就是試圖阻擋這記直拳。李小龍後退幾步,詢問摩爾是否做好準備。當摩爾點頭確定時,李小龍滑步向前進入攻擊範圍,並對著摩爾的臉打出一記直拳,在打中前停止。在八次嘗試中,摩爾一次也沒能攔下李小龍的拳。直到1968年,李小龍再次參與電影工作,先後在馬丁主演的特務片《》,及奎恩主演的電影《》擔任動作指導。1969年公映的電影《》是李小龍在成年時期首部參演的作品,劇中他飾演反派角色「黃宏度」,其後他於電影《血灑長街》擔演一個小角色。1970年,李小龍曾創作以民初時代為背景的中國武俠片電影劇本《無音簫》,並成功覓得美國影星柯本合作,但因李小龍回港拍攝《唐山大兄》而擱置。後來李小龍被江湖中人王俊開槍襲擊,身中兩彈,因為0.22口徑手槍子彈殺傷力不大,李小龍當時穿皮夾克,沒受傷害。但是李小龍經此事後決定離開美國,遠走香港。回港發展.1970年代,邵氏兄弟曾透過李小龍好友小麒麟接洽邀他回港拍片,但當時李小龍提出影片製作成本不能低於60萬港元、要擔任影片的武術指導、有權修改劇本,以及由他邀請的外國演員要以美金支薪等要求,令邵氏高層無法接受,最終合作未能成事。其後,邵氏行政總裁鄒文懷離職出走,另組嘉禾,並派導演羅維的太太劉亮華到美國邀請李小龍回港發展。《唐山大兄》是李小龍旅美回港後所拍的第一部影片。他飾演的唐山青年鄭潮安,在泰國曼谷冰廠工作,與實際為販毒分子的冰廠大老闆進行殊死的鬥爭,片中李小龍迅猛的三腳迴旋連環踢、凌空飛腳以及高亢的嘯叫等武打噱頭皆極具個性,令觀眾如痴如醉,功夫熱潮因而掀起。該片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300萬港元。當時粵語片正陷於低潮,幾乎停止生產。他替羅維拍《唐山大兄》及《精武門》,原版都是國語對白,後來嘉禾重新發行才配上粵語。在此形勢下,李小龍憑藉著一身好武藝與個人銀幕魅力,不僅在七十年代初期掀起一股電影熱潮,將觀眾拉回戲院中,讓衰退的香港電影工業重新找到一線生機,使嘉禾公司奠定基礎;亦使「功夫片」復甦,賦予新的面貌與活力。他的電影也身價百倍,轟動了全球,讓人們對香港電影刮目相看。李小龍在片中飾演霍元甲弟子陳真,他在追查中得知師父是被日本人毒死的,他大鬧日本武館,砸爛汙衊中國人是“東亞病夫”和“狗與華人不得入內”的牌匾。片中李小龍不使用蹦床等輔助工具及替身,且首次將雙節棍搬上銀幕,並道出一句經典對白:「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自此成為了一大經典。該片票房收入超過400萬,位列當年賣座港產片的亞軍,並且榮獲了第10屆金馬獎最佳技藝特別獎。李小龍與嘉禾公司合組協和公司,《猛龍過江》是他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李小龍在片中飾演一個來自香港鄉村的功夫高手唐龍,遠赴義大利幫助一家中餐館的女老闆剷除當地惡霸。主要的打鬥部分被安排到羅馬鬥獸場,《猛龍過江》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遠赴歐洲取景的影片。該片在臺灣上映時,創有史以來的最高票房記錄,並榮獲第11屆金馬獎的優等劇情片獎。李小龍與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合作拍攝,亦是李小龍在好萊塢電影中第一次擔任主角,也是他的遺作,從而使李小龍一躍成為世界級國際影星。片中李小龍扮演一個少林寺武功高手,隻身闖入荒島去收服一名少林叛徒,李小龍將角色冷漠嚴峻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深入孤島地下室,與趕來的打手對打,該片打鬥場面及使用武器較多,是系列中最賣座的一部。片中,李小龍展示出少林齊眉棍、菲律賓短棍、雙節棍等絕技。1973年5月10日,李小龍在拍攝本片時曾於戲場內昏迷。講述一位強者為了奪得傳說中的稀世珍寶而勇闖七層寶塔,經過一輪惡鬥後到達塔頂,卻只換來一句古老的謁語:「生是一個等待死亡的歷程」。豈料一語成讖,該片成了李小龍的未竟遺作。猝逝.1973年5月10日下午5時,李小龍於片場為電影龍爭虎鬥配音時突然嘔吐及抽筋,陷入半昏迷,呼吸困難,情況一度危殆,被送入浸會醫院搶救。2小時後逐漸甦醒,經醫生診斷證實為發高熱及低血壓,事後李小龍對醫生說:「當我在片場突然暈倒後,就甚麼都不知道了。」之後轉到九龍法國醫院,留院一星期後出院,經醫生檢查一切如常,只是並未照X光檢驗腦部,李又再全情投入電影工作。1973年7月20日下午3時,嘉禾電影負責人鄒文懷到達李小龍位於九龍西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的家中洽談拍攝中電影死亡遊戲的事宜。至17時,李小龍與鄒文懷轉到位於九龍塘筆架山道67號碧華閣2樓A3室的臺灣女星丁珮家中,商談合作拍攝《死亡遊戲》。19時30至45分左右,鄒文懷原本該與李小龍及丁珮共同到日式「金田中餐廳」與澳洲影星拉辛比晚膳,然而因李感到頭痛,需要休息一會,故此鄒先行赴約。在鄒離開前不久,丁珮將一粒自己平時慣用的止痛藥給李小龍服用,李隨即進入丁珮房間床上躺臥睡眠,並關上房門,丁珮在客廳與鄒交談一會。隨後鄒獨自離開應約,丁則在廳中看電視。約20時30分,丁首次進入房內檢視,發現李正在熟睡,接著致電餐廳知會鄒文懷,鄒回應給李多休息一會。約21時,丁第二次入房,這時李仍處熟睡狀態,且無法叫醒,遂第二次撥電告知鄒,此時鄒已接近完成晚飯,並謂會回來檢視。21時30至45分,鄒回到丁珮家中,發現李毫無反應,心感不妙,遂致電丁的私人醫生協助。22時10分,住在附近的私人醫生趕到,為李小龍立即檢查,發現他沒有脈搏、心臟停止跳動,毫無生命徵兆,遂於22時30分電召救護車,救護員到場為李小龍施行人工呼吸並用手急救兩分鐘,後轉用氧氣機協助其呼吸,並繼續為他進行心肺復甦法等急救,但沒有效果後立即將李送往醫院。23時送抵伊利沙伯醫院後雖經證實瞳孔放大,對光線毫無反應,心跳、呼吸完全停止,惟仍被搶救一段時間,包括在左胸注射強心針並作心肺復甦法,並為他進行電擊治療、心臟除顫器電擊治療,但情況依然無改善,直至23時38分終由米高醫生宣佈死亡及簽發死亡證,正式向外界宣告其死亡,享年32歲,李小龍兄長李忠琛及嘉禾電影負責人鄒文懷趕到醫院瞭解情況。7月21日0時過後,警員抵達丁珮家中調查,並取走李小龍飲過的杯及服過的藥作進一步化驗。7月24日10時遺體由醫院運往殯儀館,18時李小龍於大角咀九龍殯儀館通宵設靈,翌日早上10時大殮、12時出殯,靈堂主橫匾為「藝海星沉」、左右兩旁的副橫匾則寫有「哲人其萎」及「典型尚在」,曾經到場致祭的包括苗可秀、李香琴、譚炳文、新馬師曾、沈殿霞及羅維等,附近街道擠滿近3萬名市民,有人甚至冒險爬上大廈外牆懸臂式招牌,希望送別一代武術巨星並作最後致敬,人群中有12人暈倒,在家屬同意後,遺容經電視臺轉播並由報章刊載。遺體於7月26日隨飛機空運到美國西雅圖湖景公墓土葬,當1993年3月31日其兒子李國豪於拍攝電影時意外身亡後,亦一同葬於李小龍墓旁。1973年9月3日,李小龍的死因聆訊在荃灣裁判法院開審,經過7天的審理並傳召大量證人後,9月24日3名男性陪審員一致裁定李小龍「死於非命」,死亡原因為對止痛藥物產生高度敏感速致腦水腫,而該種藥物對一般人而言不會產生高度敏感。雖然李生前有服食大麻習慣,驗屍解剖時亦發現胃部有少量大麻,但法庭認為大麻並不會致命。雖然死因至今仍然眾說紛紜,但當化驗報告出來以後,其死因為『對頭痛藥物過敏』,發現他的腦部腫脹和帶有瘀血和動脈瘤。好友羅禮士在1975年確認李小龍的真正死因是從1968年起,他因為舉重意外而脊椎脫位,需要長期服用肌肉鬆弛劑,但是再加上家中助手給他服用的頭痛藥物產生化學作用。截拳道.李小龍意在破除一些武術舊習,走出一條新路。他認為“截拳功夫”這一名稱帶來了很大的限制,於是改名“截拳道”。他對於這個名字依然不滿意,因為這一名稱依然具有一些限制。弟子.截拳道的弟子遍佈世界各地,有格魯夫、伊諾山度、嚴鏡海、木村武之、李凱、巴斯蒂羅、黃錦銘、艾倫·喬、蓮達等等。香港足跡.李小龍襁褓時家族從美返港,居於九龍西油麻地茂林街5號。後來香港淪陷,1941年一家搬遷到彌敦道的218號2樓,該處昔日是一幢西式唐樓,當年他們李家五姊弟就在那裡居住,後來該地點重建成恆豐酒店,對面的彌敦道223號新樂酒店則是李小龍家族每週日家庭聚餐的地方。李小龍早期入學的柯士甸道103號德信小學,校舍儲存至今。後來他轉校至喇沙書院,當時喇沙原址被英軍用作軍營,故他就讀時校舍遷至何文田巴富街。另一所是於1956年入讀的大角嘴區聖芳濟書院,1973年曾應邀返該校作校運會頒獎嘉賓。李小龍主演電影《龍爭虎鬥》取景地點屯門區青山禪院,是少數在港拍戲兼保留至今的場地。李小龍在1972年入住過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該獨立別墅從一位美籍商人手中購得,當時名為「棲鶴小築」。在李小龍去世後,業主鄒文懷等人以85萬元出售給餘彭年,餘氏再出租成為計時收費的“時鐘酒店”,名為羅曼酒店,2008年市值計約價值1億港幣。2008年四川地震,餘氏打算將包括李小龍故居等五塊地皮出售,部分作為賑災用,在李小龍迷組織及一批電影文化界人士關注之下,最終沒有售出。根據莫沛安記載,葉問葬禮他沒有到,黃淳樑有。小麒麟認為,不是因為門戶問題,而是因為十二月初 他正在拍攝《死亡遊戲》沒有留意此事。忙碌過後,李小龍親自拜會葉準。影響.李小龍的事業成就對影壇以至文化方面都有影響,他開創了華人進軍荷里活的先河,他將中國武藝帶到西方國家讓外國人認識和學習功夫以及發展出MMA FlGHTING,同時令動作片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片種之一。李小龍的出現一改華人在外國人眼中剃髮易服的形象,很多西片自此都將華人設定為武術高手出場,使得西方人以為華人都是武術高手。李小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中佔有一席位置,是黃柳霜、劉玉玲和成龍以外的4位華人之一;在香港星光大道中更豎立了一座銅像及紀念牌匾。趣聞.文化描寫.因為鮮明的個人特色和武術特色,有許多作品以李小龍為人物原形。書目. | 678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李小龍",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783"
} |
《布蘭詩歌》的大型合唱及管絃樂作品。內容取自同名的文學作品,是其中一首較為人所認識的二十世紀古典音樂作品,當中的開場及終曲《哦,命運》更是本曲的代表作。2009年,由英國廣播公司和其他機構所做的一項調查中發現,《哦,命運》是英國近75年來最為人所認識的古典樂曲。在電視、電影及廣告中的配樂中經常出現。奧爾夫在創作的技法上,運用最簡單的旋律素材、強烈吃重的節奏,將沒有任何發展與變樣的樂句大量的反反覆覆,在看似單調乏味的手法上,營造出源源不斷的能量。有關原作的背景資料.原來的文學作品《布蘭詩歌》,創作時間由於11世紀至13世紀不等,集合不同年代的神職人員的內容,再經過不同人所抄錄後所聚集而成的作品。詩集包含了超過240首由11和12世紀的詩歌和戲劇所組成,部分配有旋律,大部分為情歌、祝酒歌以及宗教歌劇。大部分以中世紀拉丁語寫成,亦有中古高地德語及古法語的篇章。1803年,Johann Christoph von Aretin在本尼迪克特布蘭。後來經過學者對詩篇內容進行了編輯,於1847年正式出版發行了名為《布蘭詩歌——來自本尼迪克特教團的歌》一書。由於從手稿中,部份詩篇附有流行於9世紀及10世紀時期的無線紐姆記譜法,因此推定當時《布蘭詩歌》能夠以音樂表達出來,這種種特徵亦成為了奧爾夫以此為題的動機。創作背景及結構.卡爾·奧爾夫在1935年發現了《布蘭詩歌》,並在1935-1936年期間,對其中的24首進行了譜曲。由此誕生了一部全新的作品,尤其是在奧爾夫的作品誕生期間,世界上還無人對這部原始的中世紀旋律進行改編。1937年6月8日,奧爾夫的作品在法蘭克福歌劇院進行了首演。奧爾夫將他的作品分為三個部份:除了《布蘭詩歌》外,奧爾夫還創作了另外兩套作品:《卡圖利詩集》(Catulli Carmina)及《愛神的勝利》(Trionfo di Afrodite),合稱為“三部曲”。然而後兩首的知名度及演出次數遠遠落後於《布蘭詩歌》。器樂搭配.「布蘭詩歌」由一個大型管絃樂團配樂演出,包括:曲目.本曲可分成三個部份,合共有25段,當中頭尾各兩首並歸納於三部份內。其他使用.《哦,命運》歌詞翻譯.拉丁文中“Fortuna”所指的,可能是指在羅馬神話的“運氣女神”福爾圖娜,司掌的是“機緣、機運、運氣”。不過現時絕大部份的中文翻譯都將其改稱作“命運”,其實並不準確。真正掌管命運的女神:在羅馬神話中的應該是帕耳開Parcae,或是對應於希臘神話中的摩伊賴Moirae,與北歐神話中的諾恩三女神Norns。 | 680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布蘭詩歌 (奧爾夫)",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68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