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69
109k
| id
stringlengths 2
7
| metadata
dict |
---|---|---|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是美國政治家,曾於1969年至1974年擔任第37任美國總統,1974年時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任期內辭職下臺的總統。尼克松曾於1953至1961年擔任第36任美國副總統,還曾任加利福尼亞州聯邦眾議員和聯邦參議員。尼克松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約巴林達,1934年從惠提爾學院畢業,1937年從杜克大學法學院畢業,然後回到加利福尼亞州從事法律工作。1942年,他和夫人帕特·尼克松搬到哥倫比亞特區為聯邦政府工作,隨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應徵加入美國海軍服役。1946年,尼克松獲選成為代表加利福尼亞州第十二國會選區的聯邦眾議員,又於1950年當選該州聯邦參議員。阿爾傑·希斯偽證案讓他成為反共主義的領導人物,也成為全國知名的政治家。尼克松在1952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成為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的競選搭擋,獲勝後當了8年副總統。1960年他參選總統,但以微弱劣勢不敵約翰·F·肯尼迪,1962年競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仍然落敗。1968年,他再度參選總統並勝出。尼克松起初加大美國對越南戰爭的參與,不過之後還是逐步撤軍,於1973年中止美國介入。1972年他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給兩國外交關係開啟新的篇章,同年還與蘇聯簽訂反彈道導彈條約並實施緩和政策。國內政策方面,他領導的行政部門普遍重視州權,側重將權力發放各州而不是向中央集中。尼克松還發起倡議向癌症和非法藥物開戰,實行工資和價格管制,在南方州學校中強制廢除種族隔離,推行環境改革,還提出法案對醫療保險社會福利加以改革。他任內主持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以太空梭任務取代載人太空探索。1972年,他在總統選舉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得連任。尼克松的第二個總統任期期間,中東爆發贖罪日戰爭,導致石油禁運和中東和平程序的重啟。國內政治方面,水門事件不斷髮酵,導致他失去大部分的政治支援。1974年8月9日,由於國會彈劾的罪名幾乎必然會成立,受到撤職壓力的尼克松宣佈辭職。傑拉爾德·福特繼任總統職位後宣佈赦免尼克松的一切刑事責任。辭職後,尼克松編寫九部著作,走訪多個國家,一定程度上恢復自己的公眾形象。1994年,尼克松因中風陷入昏迷,於4天後逝世,享年81歲。早年生活.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於1913年1月9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約巴林達,父親叫弗朗西斯·--·尼克松在總結尼克松的總統任期時形容尼克松是一個“害羞到難受的奇怪男人,只有在獨自思考時才能保持自己的最佳狀態”:12。尼克松的個性註定他總統任期的發展,裡夫斯指出:“他對他人做出最壞的估計,並且也正是自己讓他們露出最壞的一面……他死死抱住“強硬”的理念,認為正是這一點把他帶到偉大的邊緣。然而正是這種強硬出賣了他,他無法向他人敞開心懷,他也無法向偉大展露自己。”:13亨利·基辛格曾在回憶錄中多處描述尼克松既剛愎自用、過份自尊又優柔寡斷、自負自卑的性格。曾在尼克松競選班子中出任首席經濟顧問的艾倫·格林斯潘也注意到,儘管尼克松是自伍德羅·威爾遜以來智商最高的美國總統,但他平時的談吐行事卻不夠自信。1999年10月,一卷1971年的白宮錄音帶被公佈,其中包含有尼克松貶損猶太人的言論。在與H·R·霍爾德曼交談時,尼克松稱哥倫比亞特區“到處都是猶太人”,而且“大部分猶太人都不忠誠”,他的一些高階助手例外。然後他補充道:“但是鮑勃,一般來說你不能信任那些混蛋。他們會背叛你,我說得對吧?”但在錄音中的其他部分,尼克松又否認自己是個反猶太主義者,稱:“如果任何一個曾坐在這把椅子上的人有理由是一個反猶太主義者,那就是我……但我不是,你明白我的意思吧?”尼克松相信,為了在政治生涯上有所建樹併成為總統,有必要與其他人保持一定距離。即使是與一些人認為是他最親密朋友的彼比·雷博佐交談時,他也不會直呼其名。尼克松對此表示:“即使是在和好友在一起時,我也不認為你就應該放下心防,把這樣那樣的事情吐露出來,比如說:‘哎呀,我睡不著覺’……我認為一個人的煩惱只要自己知道就行了。我就是這樣的人。有些人不一樣。有些人認為和好朋友坐到一起,然後,你知道,掏心掏肺的是件有益身心健康的事……但我也做不到,絕對不可能。”當得知大部分美國人即使到了他的政治生涯結束也感覺對他缺乏瞭解時,尼克松回答:“是的,這是真的。而且他們也沒必要了解。”尼克松個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尼克松是開啟了中國大陸及美國關係的第一個美國總統,因此他經常被中國大陸官方媒體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他任總統期間以及卸任總統之後,他先後五次訪問中國大陸。尼克松在1972年訪問中國大陸期間,與周恩來一起在杭州西湖親手栽下了北美紅杉樹。為此他和杭州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五次的訪華中,除了1972年第一次訪問杭州之外,他還分別於1982年、1993年共三次訪問了杭州。擴充套件閱讀.class="wikitable succession-box" style="margin:0.5em auto !important; font-size:95%;clear:both;" | 825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理查德·尼克松",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56"
} |
埃姆斯,美國愛荷華州中部的一座城市,地處州首府得梅因以北。2010年的人口為58,965人,是其所屬的斯托裡縣的最大城市。埃姆斯是美國第一所指定的贈地大學——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所在地。愛荷華州立大學作為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其在農業、設計、工程、以及獸醫學方面位居前茅。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阿塔納索夫-貝瑞計算機便誕生於此。埃姆斯同時是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埃姆斯國家實驗室的所在地。美國農業部的動植物衛生檢驗署也設立在埃姆斯。2010年,埃姆斯被有線電視新聞網的CNNMoney頻道評為“最宜居住地點之中的第三位歷史.該市得名於十九世紀美國國會議員,他在興建橫貫大陸鐵路上有一定的影響力。1800年代中期的埃姆斯城的周圍還是一片沼澤;當地居民 Cynthia O. Duff 從美國政府手中購得了這片土地後,於1864年11月26日將其轉手給了鐵路大亨 John Insley Blair。John Insley Blair 選擇在他的錫達拉皮茲與密蘇里河鐵路沿線建立一系列居住點,並在鳴響。南北戰爭之後,埃姆斯的人口因為湧入的移民而開始增加。現今許多埃姆斯當地的家庭最早的祖先大都可追溯至1865年到1870年之間。人口.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埃姆斯的人口數量為58,965,密度為,共有住宅23,876處,平均住宅密度為。2010年埃姆斯人口中有84.5%為白人,3.4%為黑人,0.2%為美洲原住民,8.8%為亞裔,1.1%為其他種族,2.0%來自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種族。拉丁裔美國人佔總人口的3.4%。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埃姆斯的人口數量為50,731,其中87.3%為白人,2.6%為黑人,0.1%為美洲原住民,7.7%為亞裔,0.8%為其他種族,1.4%來自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種族。拉丁裔美國人佔總人口的2.0%。經濟.作為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所在地,以及美國農業部下屬的多個辦公室、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埃姆斯實驗室,和的主要辦公室所在地,州與聯邦的設施成為了埃姆斯市最大的僱主。其他主要僱主包括3M公司的工廠,Danfoss公司,,等等。2015年,埃姆斯被彭博商業週刊評選為“自從經濟衰退以來表現得最好的十五個城市”之一 。2016年,將埃姆斯與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同時列為都市區失業率最低的美國城市。埃姆斯僱員最多的公司.根據埃姆斯2015年經濟年報,埃姆斯市僱傭人數最多的十個僱主為:地理.埃姆斯坐落於州首府德梅因以北約30英里流經該城市。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資料,埃姆斯總佔地約為,其中為陸地,為水域。氣候.埃姆斯為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名人.以下列出的是出生在埃姆斯/在埃姆斯長大的名人。政治.由於艾奧瓦州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是搖擺州和最早舉行黨團會議的州,所以埃姆斯作為常會被政客選為公開露面,辯論,或其他政治活動的地點。這些政治活動在大選的年份尤為常見。從1979年到2011年,埃姆斯一直是的舉辦地點。艾奧瓦稻草投票是共和黨的黨內投票,透過投票可以看出黨內意見的統一程度。2015年,艾奧瓦稻草投票被最終完全取消。流行文化中的埃姆斯.華爾街日報記者的暢銷書《》敘述了11位在埃姆斯長大的女孩之間牢不可破的朋友關係。當她們大學畢業,各奔東西,分散到八個不同的州之後,她們之間的友誼仍存,而且一直陪伴著她們經歷人生中的起起落落。電視劇《邪惡力量》的“心痛”一集中有提到過埃姆斯。電視劇《迷失》中的角色凱特·奧斯頓被設定為來自於埃姆斯。 | 826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埃姆斯",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65"
} |
五角大樓是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位於華盛頓特區西南方的維珍尼亞州阿靈頓縣,毗鄰華盛頓特區。由於其特殊的職能,所以有時“五角大樓”一詞不僅僅代表這座建築本身,也常常用作美國國防部、甚至美國軍事當局的代名詞。五角大樓由美國建築師設計,來自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建築商承建。五角大樓於1941年9月11日動土起建,1943年1月15日完成。工程專案負責人是布里恩·薩默維爾將軍,而萊斯利·格羅夫斯上校作為軍方負責人全程監督了建設過程。五角大樓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單體辦公樓,其總建築面積達650萬平方英尺。大約有23,000名軍方人士及文職人員在五角大樓工作,另外還有約3,000名非國防志願者在五角大樓服務。五角大樓共有五個外立面,建築分為地上五層,地下兩層,每層由內至外共有5個環狀走廊,走廊總長度達到17.5英里的中央廣場,中央廣場也呈五邊形,非正式名稱為「原爆點」,此名稱冷戰時期,當時曾假設蘇聯會對美國進行核打擊,而五角大樓即為假定的打擊目標之一。2001年9月11日,剛好在五角大樓動土起建60年紀念日當天,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發生,遭到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國航空77號航班撞入五角大樓西側墜毀,造成機上58名乘客,6名機組人員,和地面125名五角大樓工作人員,共計189人喪生。歷史.建設歷程.在五角大樓建設之前,美國戰爭部的主要辦公地點設在,該建築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興建在華盛頓特區憲法大道 國家廣場上。戰爭部本是一個用以管理指揮美國軍隊的機構,但是其辦公地點除軍需大廈外,還零散分佈於華盛頓特區以及馬里蘭州和弗吉尼亞州等數個地點。1930年代末期,一座新的戰爭部大樓——哈里·S·杜魯門大樓興建於霧谷的C大街、第21大街處,但是新大樓在投入使用後,依然沒有滿足該部門日益龐大的辦公需求,後來杜魯門大樓被美國國務院入駐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以後,美國戰爭部規模的迅速擴充與辦公條件的侷限性矛盾日益凸顯,時任戰爭部長的亨利·劉易斯·史汀生認為部門的迅速擴編和軍需大廈的擁擠程度已經無法滿足工作需要。1941年5月,史汀生向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提出,戰爭部需要額外的更多辦公空間。1941年7月17日,在一次由來自弗吉尼亞州的國會議員組織的國會聽證會上,准將作為戰爭部的代表,遞交了一份關於興建新的戰爭部辦公建築的議案,提出了關於戰爭部辦公空間問題的“整體解決方案”,他指出需要興建新的辦公建築而不是繼續將辦公地點分配到更多的臨時建築中去。雷博爾德的議案在五天之內就得到了國會的同意,戰爭部辦公大樓的建設提上日程,由布里恩·薩默維爾將軍負責制定計劃。政府官員都一致認為新戰爭部要建設在跨過波托馬克河的阿靈頓縣境內,為了減少鋼材的使用量,建築高度不宜超過四層。這樣的要求意味著新的辦公大樓不需追求高度,卻要佔用很大的面積。可能建設新建築的位置包括毗鄰阿靈頓國家公墓的阿靈頓農場、已經廢棄使用的原址等處。該建築的外部形狀因最初選址在阿靈頓農場建設而被限定為五邊形,然而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最終決定將其修建在胡佛飛行場舊址處,因為總統不希望新的建築物阻礙了從華盛頓特區眺望阿靈頓國家公墓的視線。雖然建設地點發生了變化,但是卻保留了原來的設計,這主要是由於兩個原因,重新設計方案代價高昂和羅斯福總統對原有設計方案十分滿意。新建築的建設從阿靈頓農場的地形限制中解脫出來,因此把原有設計的五邊形微調成正五邊形。7月28日,美國國會正式批准了關於在阿靈頓縣境內興建新的戰爭部辦公大樓的提案,這一新的辦公大樓將使該部的所有部門和分支機構集中到一處辦公。9月2日,羅斯福總統簽署同意了在胡佛飛行場舊址的興建計劃。雖然這一興建計劃在1941年7月下旬就通過了相關的審批程式,布里恩·薩默維爾將軍還是選擇了曾經承建過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華盛頓阿靈頓國家機場、傑斐遜紀念堂等大型工程的賓夕法尼亞州建築商約翰·麥克沙恩,以及建設了位於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美國國家海軍醫療中心多伊爾和羅素。除了胡佛機場和其周邊的政府用地之外,興建五角大樓還花費220萬美元額外徵用了287英畝的土地用於五角大樓的建設。麥克沙恩和其他承包商於9月11日最後確定,五角大樓建設的合同總額為3,110萬美元,而在同一天,五角大樓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在設計要求當中,薩默維爾要求建築結構應滿足地板高達每平方英尺150磅的承載負荷,並建設成為戰爭期間和戰後一段時間內的檔案記錄儲存設施 。由於五角大樓建設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鋼鐵十分短缺,所以只有少量的鋼鐵供給用於五角大樓的建設,而與此相反,五角大樓的混凝土結構建設卻用掉了從波托馬克河河床內挖出的68萬噸沙子,因此,在五角大樓下游區域,波托馬克河形成的一個巨大的新潟湖。另外,由於減少鋼材的使用量,五角大樓內部的層與層之間更多的以修建坡道的方式連線,這樣就減少了電梯的安裝使用量。五角大樓採用了作為外立面的裝修材料。五角大樓的建築結構設計工作是與工程建設同步進行的,1941年10月初完成了初步的圖紙設計,而在1942年的6月1日才完成了絕大多數的設計工作。在建設時採用了許多與設計當中不同的材料,使建設工作超越了先前的設計。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迫使設計和建設工作大大提速。1942年4月1日,薩默維爾要求五角大樓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新增加100萬平方英尺取代他成為了五角大樓工程新一任的總設計師。五角大樓建設於波托馬克河的漫灘上,因而特殊的土壤條件給工程師提出的很大挑戰。整個建築地塊的海拔高度也不盡相同,介於10至40英尺。抗議活動.在1960年代後期,五角大樓成為了反對進行越南戰爭的抗議活動地點。1967年2月15日,一個名為“為了和平婦女罷工”反戰人士從林肯紀念堂啟程,穿越華盛頓大道來到五角大樓北側停車場,以遊行示威的方式抗議美國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反對發動伊拉克戰爭。裝修.從 1998 年到 2011 年,五角大樓被徹底拆除並分階段重建,以使其達到現代標準並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石棉被移除,所有辦公室窗戶都被密封。最初建造時,五角大樓的大部分辦公空間都由跨越整個環的開放式隔間組成。 這些辦公室使用交叉式通風良好可操作窗戶代替空調進行冷卻。 漸漸地,隔間被細分為私人辦公室,其中許多辦公室開始安裝窗式空調裝置 。 2011年6月翻修完成,新空間包括開放式辦公區的回歸、由 Studios Architecture 開發的標準化辦公傢俱和隔斷的新通用空間計劃。九一一恐怖襲擊.2001年9月11日,基地組織的五組恐怖分子劫持了客機,其中一組劫持了原定由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飛往洛杉磯國際機場的美國航空77號航班,恐怖分子駕駛飛機於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37撞入了五角大樓西側,造成飛機上的64人全部罹難,五角大樓建築結構遭到嚴重破壞,在撞擊和隨後引發的大火中,部分建築結構發生了坍塌。因事件發生時五角大樓受撞擊區域正在進行結構整修,還未完全開放,所以傷亡人員較少,但是仍有125名五角大樓工作人員在襲擊中喪生,其中包括時任美國陸軍副參謀長,中將,他也是在911恐襲中喪生的美國最高軍銜者,以及自1945年6月18日在沖繩島戰役陣亡的後首位死於外人之手的中將。該區域本可容納4,500人辦公,而當時僅有800人因工作原因還在此處辦公。受撞擊區域正好面向直升機坪入口處,是最容易受到此類襲擊的部分。俄克拉何馬城爆炸案後,五角大樓該區域開始進行翻新加固改造,77號航班撞擊時,改造工程幾近完成。這是五角大樓內唯一安裝了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的區域,重建過程中貫穿整個建築五層的豎向鋼樑有效地抵禦和緩解了爆炸的衝擊,使牆體倒塌的時間延緩了30分鐘——這足以讓數百人在貼近地面的有效高度內爬出,前往安全地帶。遭受飛機襲擊的區域安裝有2英寸厚,每塊價值2,500英鎊的防爆窗,在飛機撞擊及隨後引起的火災中儲存完好。襲擊中安全門自動開啟,新建的逃生通道可以將人們疏散出去。遭受襲擊後,承包商已經對受損的部分進行了翻新重建,這一計劃外的專案被命名“鳳凰計劃”。2002年9月11日,鳳凰計劃工程完成,此後五角大樓還將進行長時間的加固和改造,工程持續至2010年,以便增強其抵禦爆炸等恐怖襲擊和其他災害事故的能力。在五角大樓受損部分重建的時候,一個位於遭受客機撞擊部位的小型室內紀念館和教堂的建設也同時啟動。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五週年紀念日當天,184束紀念燈光從五角大樓中心的原爆點廣場射向天空,每一束燈光代表了一位在五角大樓遭受撞擊事件中不幸罹難的人。此外,每年的9月11日,遭受撞擊的一側立面外都會懸掛巨幅的美國國旗,而在夜間這一側立面則以藍色的燈光進行照射。襲擊發生後的2006年,興建了一個室外的紀念園——,紀念地面積2英畝設定有184座長椅,紀念地於2008年9月11日開始向公眾開放。 | 826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五角大樓",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69"
} |
美國國防部,除了將陸軍部與海軍部交由其管轄之外,同時將美國陸軍航空軍升格為獨立的美國空軍,建立一個直屬於該機構的空軍部。至1949年8月10日,國家軍事機構才更名為國防部。美國國防部現在的組織是按照美國國會透過的1986年的《高華德-尼可拉斯法案》。按照這個法案,軍事命令是從美國總統透過美國國防部長直接到美國戰區司令官。參謀長聯席會議有責任管理美國武器和後備軍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也擔任總統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首席軍事顧問,但是參聯會沒有指揮權。機構設定.美國國防部設部長六級職位。 | 827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美國國防部",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72"
} |
世界艾滋病日訂於每年的12月1日。1987年8月,這個紀念日最早由世界衛生組織的兩名官員詹姆士·W·邦恩和托馬斯·內特提出,自1988年開始,本日正式被訂為世界艾滋病日。這天旨在提高公眾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並對死於該疾病的人表示哀悼。截至2019年,艾滋病已造成全球3270萬人死亡。而據估計,共有3800萬人攜帶HIV病毒。因此,艾滋病已成為全世界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由於近年來,世界許多地區方能獲取抗反轉錄病毒藥物,艾滋病的死亡率自2005年的最高點開始降低。年度主題.自世界艾滋病日設立以來,每年都會有一個明確的主題。 | 828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世界艾滋病日",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81"
} |
溪流,既是水迴圈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地下水回補的重要渠道。溪流的特點是流量較小、水深較淺、流速變化多端而且可能會有枯水期,因為水流的沖刷力較低所以底床通常不平坦且時常遍佈礫石。溪水中懸濁的沉積物也較少,溶氧量根據水溫、湍流和層流的比例以及水生植物的多少也會有變化,但通常水氧會高於流速平緩的河流和湖泊。溪流為淡水魚類、兩棲動物、昆蟲等水生和半水生動物提供了生態環境和遷徙走廊,毗鄰溪流的河岸帶也具備連線碎片化的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生態價值。源頭.溪流的水源來自於降水,而細流進一步彙集成為較有規模的連續水流後就成為溪流。有一些溪流的源頭則是汛期從池塘或湖泊邊緣漫出的外流水。間歇性和永久性溪流.間歇性溪流的缺少足夠的上游降水和融水補充,但有明顯成形的水道。間歇性溪流的底床通常在地下水位以下,在流入的地表水不夠時能從含水層中獲得一些補充,因此除非在足夠乾燥的旱季,間歇性溪流通常還是有足夠的溪流來保障水流完整。 | 828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溪",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82"
} |
《七十士譯本》,是新約時代通行的《希伯來聖經》的通用希臘語譯本,估計於公元前3世紀到前2世紀期間,分多個階段於北非的亞歷山大港完成,最遲不晚於前132年。《七十士譯本》普遍為猶太教和基督教信徒所認同。全卷書除了包括今日普遍通行的《聖經·舊約》以外,還包括次經和猶太人生活的成書背景.根據傳說,托勒密二世興建亞歷山大圖書館之時,為充實圖書館的藏書,曾邀請當時猶太人的大祭司以利沙寫書,並邀請十二支族的文士將猶太人的律法譯成希臘文。由各支族各自派出了六人,總數七十二人,而譯成後的聖經巧合地完全一樣,因以為名。可參考約瑟夫史記。《七十士譯本》的成書年份應該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事關一些公元前二世紀的經有利未記和申命記的希臘文殘本;到公元前一世紀,已經有齊摩西五經和部份小先知書。《七十士譯本》是聖經思高譯本舊約次經的原文依據,亦為聖經現代中文譯本舊約翻譯時的重要參考。書卷結構.另外還有《所羅門詩篇》未被東正教和天主教收錄。見梁美心,《第二聖殿猶太教導論》,P85。 | 828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七十士譯本",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85"
} |
衝突理論,是泛指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中多個不同學者提出的觀點。社會階級、權力差異、不平等、衝突會推動社會演變都是很常見的主題。衝突論強調以唯物主義角度理解歷史、使用辯證法分析,並且往往對社會現實的情況抱批判立場,可能是具有革命成份的政綱,或者提倡社會作出改革。衝突理論引起眾人對階級衝突等權力差異的關注,往往與歷史上主流意識形態形成對比。因此它是。卡爾·馬克思和弗裡德利希·恩格斯是的創始人。社會衝突理論是社會學四大正規化之一。某些衝突理論旨在突顯傳統思想中的固有意識形態,雖然這些觀點具有相似之處,但衝突理論並不是統一的思想流派,不應與或其他特定與有關的理論混淆。在經典社會學中.馬克思.在眾多的社會科學經典創始人裡面,卡爾·馬克思最常和衝突理論一起談及。基於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與以往的社會經濟制度一樣,終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內部緊張局勢,並導致自身毀滅。馬克思在主張徹底的政治改革、支援無產階級革命、受壓迫者擺脫統治階級的同時,也意識到大多數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人並沒不瞭解社會制度怎樣影響整個社會運作。正如西方社會認為財產私有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很多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人都認為資本家是透過自身奮鬥和教育獲取財富,並把貧困人口的失敗歸咎於他們缺乏生活技能和工作積極性。但是馬克思反對這種觀點,並認為這是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灌輸的「虛假意識」,這些觀點將社會性問題歸因為個人問題,而不檢視社會制度本身的缺陷,從而隱瞞了無產階級正在受到資本家剝削的事實。馬克思主張的是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稱為「階級意識」的思想,其希望憑藉「階級意識」取代「虛假意識」,讓工人們意識到自己受到資本家的剝削,並聯合全體階級的力量反抗資本階級,最終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總括而言,馬克思希望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對抗資本家並推翻資本主義制度。貢普洛維奇及沃德.奧地利波蘭裔社會學家和政治理論家是早期的衝突理論的理論家。他們的理論雖然是分別獨立地提出,但有很多共同之處,也是從人類學和進化論觀點綜合地看待衝突,而不是與馬克思一樣專注於經濟因素。貢普洛維奇在1884年出版的《社會學概述》描述了文明怎樣被文化衝突及族群衝突所塑造。他推論,大型且複雜的人類社會是從戰爭和征服中演變而來的。戰爭的勝利者奴役失敗者,最終形成了複雜的種姓制度。美國社會學家說,貢普洛維奇理解各種形式的衝突:“階級衝突,種族衝突和民族衝突”,並稱他為衝突理論的鼻祖之一。沃德對於商業精英階層的自由放任主義作出直接攻擊及嘗試將其系統性地否定。當時自由放任主義受到廣受歡迎的社會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的擁護。沃德1883年的擴充套件論文《動態社會學》表述了怎樣減少社會中的衝突及競爭以最佳化人類運作方式。沃德看到人類在最基礎的層面的本質在自我擴張與利他主義之間衝突,在情感與理智之間衝突,男性與女性之間衝突。而這些深刻的衝突會在社會層面反映出來,沃德假切各種形式的「社會力量」也存在一個「持久而激烈的掙紮」促使文明的改變並塑造這些文明。沃德比馬克思和貢普洛維奇更樂觀,他相信現有的社會結構可以在的幫助下獲得建設和改革。塗爾幹.愛米爾·塗爾幹視社會為一個有運作能力的有機體。功能主義重視盡可能嚴格地估算每一個社會特式、風俗、實踐方式,對於維持一個穩定而有凝聚力的系統運作所作出的功勞。塗爾幹認為社會衝突的首要形式是犯罪。他視罪行為「一個公眾健康的因素,每一個健康社會的組成部分」。將社會視為一個運作良好的有機體。功能主義關注的是「儘可能嚴格地對每一個特徵,習俗或實踐做出估算,以及它對所謂的穩定,有凝聚力的系統的功能的影響」,涂爾幹所提到的社會衝突的主要形式是犯罪。涂爾幹認為犯罪是「公共衛生的一個因素,是所有健康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於某些行為定義為「罪行」。因此罪行在道德及法律的演變中擔任著重要角色,他稱罪行主張了「不但必須改變之道路需要保持暢通,而且在某些情況它直接為這些改變開路」。韋伯.馬克斯·韋伯對衝突理論的主張與馬克思的主張形成鮮明對比。馬克思關注的是個人行為受社會結構所限制,而韋伯則強調「」的重要性,例如個人影響其社會關係的能力。現代主張.米爾斯.賴特·米爾斯被稱為「現代衝突理論」的創始人。在米爾斯看來,社會結構是透過不同利益和資源的人之間的衝突而產生的。反過來,個人和資源是受社會結構以及「社會權力和資源的不對等分配」所影響。美國社會的已經「由、五角大樓和政府行政部門的融合而出現」。米爾斯認為,這些精英的利益處於人民利益的對立面。他推論權力精英提出的政策會帶來「衝突升級、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人類滅絕的可能」。夏普.吉恩·夏普是麻州大學達特茅斯分校政治學榮譽教授 。因大量的相關著作而聞名,並且影響了眾多在世界各地的反政府運動。1983年,他成立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一個致力於研究和促進在世界各地的衝突中使用非暴力行為的非營利組織 。夏普的主調是權力不是單一的,也就是說,權力不是出自掌權者的某種內在品質。夏普認為政治權力,包括任何國家的權力,最終的本質上都出自國家主體。他的基本信念是,任何權力結構也依賴主體對統治者或統治者的命令的服從。如果國家主體不服從,統治者就沒有權力。夏普被稱為“非暴力的馬基雅維利”和“非暴力戰爭的克勞塞維茨”。夏普的資金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抵抗組織。最近的例子包括推翻埃及前總統穆罕默德·穆巴拉克的2011年埃及革命,這個活動廣泛吸納了他的想法;阿拉伯之春民主化運動以及之前數個東歐顏色革命也受到夏普的著作的啟發。西爾斯.加拿大社會學家艾倫·西爾斯的著作《一本好書,理論上的:理論思維指南》中可以找到衝突理論的一個近期闡述:儘管西爾斯將衝突理論方法與馬克思主義聯絡起來,但他認為它是許多“女權主義者,後現代主義者,和同性戀者的解放主義理論”的基礎。分類.衝突理論最常與馬克思主義一起提及,但它作為對功能主義和實證主義方法的回應,也可能與多個其他觀點有關,包括:書籍. | 828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衝突理論",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87"
} |
以色列人是指雅各的後代,根據《舊約聖經·創世記》記載,亞伯拉罕之嫡幼子以撒的次子原名雅各,後被神改名為以色列,雅各的後代子孫於是稱為以色列人。雅各有十二個兒子,他們的後代成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雅各第十一子約瑟曾被嫉妒他的十個哥哥賣到埃及為奴,後來卻成為那裡的宰相。之後,由於雅各及眾子所住之地迦南有大饑荒,約瑟將父親連眾兄弟全家遷往埃及居住,雅各全家族從此在埃及落地生根、繁衍後代。數百年之後,埃及人奴役並苦待以色列人,耶和華於是呼召摩西將以色列人帶出埃及,並應許將他們祖先所居的迦南重新賜給他們居住。摩西的繼任者約書亞征服迦南後,將迦南地分給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十二支派.在北國以色列滅亡之後,北方的十個支派被外邦人同化,因而失去了以色列人的身份;現今的猶太人一般都是指南方猶大國的猶大支派、便雅憫支派和作為祭司的利未支派的後裔。 | 828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以色列人",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88"
} |
《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絃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戶外演出——曾起用真的大炮。該序曲於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配器.柴科夫斯基在曲中指定的炮擊聲現在通常用大鼓來演奏,有的時候還可以聽到突出的小軍鼓漸弱的聲音。但是在一些場合用了真的大炮,首次真炮的錄音是1950年明尼阿波利斯交響樂團的演奏。後來還有其他利用音響技術的類似錄音。用真的大炮演奏序曲的有:每年7月4日波士頓流行管弦樂團在查爾斯河畔音樂會上的演出;澳大利亞國防軍事學院每年在堪培拉舉行的畢業閱兵典禮上的演奏。國家交響樂團以往曾在每年兩廳院院慶時皆演奏本曲作為固定壓軸,並由國軍支援禮炮。結構.曲目開始時出現一個深廣的主題,代表著俄羅斯廣袤的領土和無限風光。後來樂曲進入發展部,一個侵略性的主題代表著法軍的入侵。再次轉到一個進行曲,表達的是俄羅斯人武裝上前線,準備抵抗侵略者。主旋律部分首先是一段表現部隊行軍的主題,用法國號演奏。法國國歌《馬賽曲》代表戰爭初始法軍的勝利及1812年9月佔領莫斯科。接著的主題是俄羅斯民族舞蹈,慶祝擊退拿破崙的戰役,漸弱的旋律代表1812年10月末法軍從莫斯科撤退,炮擊聲象徵俄軍將敵人逼退至拿破崙帝國邊境。戰爭進入尾聲,樂曲回到前奏的讚歌部分,這次是整個管絃樂隊一齊演奏,並加入勝利的響亮鐘聲,示意俄國從法國佔領中被解放。在炮聲與進行曲中,可以聽到俄國國歌《天佑沙皇》,與先前的法國國歌形成對應。改編.在蘇聯時期,該作品在演奏時有所改編:序曲中的《天佑沙皇》部分被格林卡的歌劇《伊萬·蘇薩寧》中的合唱曲《光榮頌》所代替。1960年代中期,將《1812序曲》改編成合唱曲。開曲引子部分由大提琴與中提琴演奏的讚歌改為人聲演唱,在長笛和英國管演奏中加入童聲合唱,結尾的管樂部分——實際上是整個管絃樂團——混合了大合唱。卡拉揚、奧曼迪等指揮家都錄製過帶合唱的版本。評價.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後,自己並不覺得滿意,在他給他的資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說:“這首曲子將會非常嘈雜而且喧譁,我創作它時並無大熱情,因此,此曲可能沒有任何藝術價值。”他沒有想到這首樂曲後來卻成為他最受大眾歡迎的作品。但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稱讚《1812序曲》“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樂,像平穩的波濤那樣莊嚴有力地在大廳迴盪,它以一種新的東西攫住你,把你高舉於時代之上,它的聲音表達出這一莊嚴的歷史時刻,極其成功地描繪了人民奮起保衛祖國的威力及其雄偉氣魄。” | 828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1812序曲",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89"
} |
北海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位於大不列顛島以東,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南和歐洲大陸以北。北海海底有豐富的石油儲藏,作為布蘭特原油指數的基礎。北海向西南透過多佛爾海峽與凱爾特海相通,向東透過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與波羅的海相連,向北是挪威海。斯凱爾特河、默茲河、萊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和泰晤士河是注入北海的主要河流。重要的島嶼或群島有北弗裡西亞群島、黑爾戈蘭島、東弗裡西亞群島和西弗裡西亞群島。北海周邊的國家有英國、挪威、丹麥、德國、荷蘭、比利時和法國。重要城市有阿伯丁、愛丁堡、加來、奧斯坦、鹿特丹、海牙、哈勒姆、威廉港、不來梅哈芬、庫克斯港、埃斯比約、卑爾根、哥德堡等等。此外倫敦、不來梅哈芬和漢堡是北海重要的內陸港城。地理.北海的西邊是英國的奧克尼群島及英國本士東岸,東邊和南邊是北歐及中歐等國,包括挪威、丹麥、德國、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南邊在越過多佛爾海峽後,北海以英吉利海峽和大西洋相連,北海東邊以斯卡格拉克海峽及卡特加特海峽和波羅的海相連,海峽一邊是丹麥,另一邊是挪威和瑞典。北海的北邊有昔德蘭群島,和大西洋東北邊的挪威海相連北海長超過,寬超過,總面積,體積。在北海邊緣有許多島嶼及群島,包括設德蘭群島、奧克尼群島及弗裡西亞群島。從歐洲大陸及不列顛群島有許多淡水流進北海英倫,大部份歐洲的河最後會流到北海及波羅的海。其中最大的河是易北河,最重要的河則是萊茵河-馬士河水體有約一億八千萬人住在流往北海的河流流域中,其中也包括一些高度工業化的地區 。經濟.政治地位.北海周邊國家宣稱擁有12海浬的領海,各國對於該區域有排除他國的捕魚權利。而歐盟共同漁業政策協調各國捕魚權及歐盟國家間和歐盟國家與挪威間的爭端。石油及天然氣.早於1859年,在北海的沿岸地區已經發現了石油,而在1910年則發現了天然氣。自1966年,周邊的國家便開採石油及天然氣。試鑽油井自1966年啟用,其後在1969年,發現Ekofisk油田,其中含有低硫的原油。1971年商業開發正式開始,以油輪運輸原油。1975年後,Ekofisk油田與英國的輸油管接通,到1977年輸油管伸延到德國。1973年的石油危機之後,國際油價攀升使開採北海石油儲量更具有吸引力,自此以後石油公司大量投資開發北海油田。雖然生產成本相對較高,但油品質量高,周邊地區政治穩定,貼近西歐市場,使北海成為重要產油區。除了Ekofisk的油田,Statfjord油田由於有第一條跨越的油管而聞名。北海最大的天然氣領域,巨魔的巨大Troll油井平臺,抽取原油。從北海中提取的布倫特原油,它的價格被視為世界標準價格之一。北海是西歐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儲藏區,是世界非OPEC地區的主要產油區之一漁業.北海是歐洲最大的漁場,在全球商業捕撈的魚量中超過5%,集中在南部沿海水域,主要是用方式進行。1995年,在北海捕獲的魚類和貝類的總量約350萬公噸。除了魚,,被棄置的漁獲物每年約有100萬公噸。近幾十年來,過度捕魚導致許多漁業活動不能持續、破壞海洋食物鏈和成本上升。當中鯡魚、鯖魚、鱈魚和鰈漁因為捕撈而可能很快大幅減少。現時已在北海進行歐盟共同漁業政策,當中的目標是盡量減少浪費魚類資源、減少棄魚對環境的影響、提高漁業生產力、穩定漁業和水產品加工的市場,並提供價格合理的魚給消費者。旅遊業.北海沿海水域及海灘,例如比利時、荷蘭、德國和丹麥的海岸,是遊客熱門目的地。北海步道是連線北海周圍7個國家的長途步道。因為當地的強風,帆板和帆船成為流行運動。而在泥灘遠足、休閒垂釣和觀鳥等亦是其他受歡迎的活動之一。北海沿岸的氣候條件,亦成為療養勝地。早在19世紀,旅客已經在北海沿岸的療養和休假。據說當地海風帶來的空氣、溫度、風、水和陽光,啟用人體的防禦系統,改善血液迴圈,增強免疫系統的有益,並對癒合皮膚和呼吸道系統有幫助。海運業.另見:北海港口名單北海是非常重要的海上要點,並且是世界最繁忙的航道。鹿特丹是以貨物吞吐噸位計算下,歐洲最繁忙的港口,也是世界第四個最繁忙的港口,其他沿海主要港口包括:安特衛普。另一方面,漁船、船離岸產業、體育賽艇、遊艇以及從北海或波羅的海港口的上落的商船都使用到北海。當中多佛爾海峽每天都有超過400個商業船隻經過。北海沿岸亦連續無數的運河系統、河流、人工港口等,以方便交通。而連線北海與波羅的海的基爾運河,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人工航道,在2009年平均每天89船隻使用。 | 829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北海 (大西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93"
} |
古生物學是研究古地質時代中的生物及其發展的科學。它是生物學和地質學的交叉科學。既是生命科學中唯一具有歷史科學性質的時間尺度的一個獨特分支,研究生命起源、發展歷史、生物宏觀進化模型、節奏與作用機制等歷史生物學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又是地球科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儲存在地層中的生物遺體、遺蹟、化石,用以確定地層的順序、時代,瞭解地殼發展的歷史,推斷地質史上水陸分佈、氣候變遷和沉積礦產形成與分佈的規律。研究物件.化石:透過對化石的考察,配合對含化石岩層的瞭解以及其他一些有關地質問題的研究,以解釋古代生物中的各類問題。著名的有驗證大陸漂移學說。主要分支.根據研究的不同物件,古生物學分為古植物學和古動物學兩大分支。隨著近代生產發展的需要和科學研究的深化,古植物學分出了古孢粉學和古藻類學;古動物學分出了古無脊椎動物學和古脊椎動物學;古人類學既是人類學的分支學科,又是古脊椎動物學的分支學科;根據個體微小的動植物化石或大生物體微小部分的研究,又形成了微體古生物的分支學科,在理論和實踐上顯示出重要的意義。學說.雖然古生物學說基本上都屬於假設,但這些假設背後是有不少的科學證據支援作為佐證。這些證據包括有動物遺體的化石證據、痕跡化石證據、以及科學家對地質化學的觀察等。方法.實地考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從古代生物的化石等方面瞭解當時的地球情況。 | 829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古生物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95"
}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國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大量經濟上的支援。馬克思1883年逝世後,恩格斯繼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幫助馬克思完成了其未竟的《資本論》等著作,並於1889年推動建立了第二國際。生平.恩格斯於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普魯士王國萊茵省巴門市。父親老弗裡得裡希是工廠主,虔敬派基督徒,帶有普魯士貴族血統。母親心地善良,遵守禮教,喜愛文學和歷史。1837年,被父親命令從中學輟學,到營業所學習其厭惡的經商。1838年8月,在父親的安排下去不來梅當辦事員。在這個自由和民主思潮澎湃的城市,成為一個民主主義者。並以“弗·奧斯沃特”為筆名寫下許多激情詩篇。其中1839年發表的《烏培河谷來信》為代表作。1841年9月,他為了服兵役而來到柏林。業餘時間就到柏林大學聽哲學講課。很快成為了青年黑格爾派中積極的一份子,尤受大衛·施特勞斯的影響,寫了《謝林和啟示》等著作,對弗里德里希·謝林的神秘主義觀點進行了批判。1842年深秋,恩格斯告別家人,來到英國曼徹斯特的“歐門—恩格斯紡織廠”當總經理。曼徹斯特是英國憲章運動中心。在那裡他開始真正深入工人階級的生活。並且在這段時間,認識了還是《萊茵報》主編的馬克思。1843年冬天,恩格斯認識了愛爾蘭工人姑娘瑪麗·伯恩斯。不久後,兩人開始同居。1844年2月在《德法年鑑》上發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從社會主義觀點出發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進行了批判;8月恩格斯返回德國巴門老家,途中經過巴黎和馬克思見面,在巴黎和馬克思合寫了《神聖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哲學,闡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1845年3月寫完第一部重要著作《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揭示資本主義內在矛盾;2月馬克思舉家遷往布魯塞爾。幾個月後,恩格斯同樣遷到布魯塞爾幫助困境中的馬克思。1846年8月和馬克思共同完成了《德意志意識形態》;後與馬克思在布魯塞爾共同建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和德意志工人協會。1847年6月,起草《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後來進一步完善成《共產主義原理》。同年與馬克思一起加入正義者同盟,受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委託,與馬克思合作擬定同盟綱領,即1848年2月問世的《共產黨宣言》。《宣言》總結了以往無產階級鬥爭經驗,論述了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的重要思想,完整、系統及嚴密的闡明瞭他們的學說,後成為各國無產階級運動的指南。1848年4月,和馬克思一起創辦了《新萊茵報》。1849年5-7月親自參加了德國人民武裝起義,表現了卓越的才能;1850年前後,民主革命失敗;恩格斯和馬克思被普魯士政府壓迫,經濟拮据,恩格斯於1850年11月重回曼徹斯特紡織廠工作。以便繼續資助馬克思,一待就是20年。期間他和馬克思以書信來往,並在多份報紙上發表評論。並且進行涉及各個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自然科學和軍事。在未署名發表的軍事評論《戰爭短評》中,他被公推為軍事權威。此時他的語言才能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以閱讀運用12種不同的語言文字。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後,恩格斯同馬克思一起參加了國際的領導工作,跟蒲魯東派、巴枯寧派、工聯派、拉薩爾派進行了路線的鬥爭,為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的主導地位奠定了基礎。1869年7月,恩格斯終於從商人生涯中擺脫。1870年10月,移居倫敦,與馬克思再度相聚。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後,同馬克思一起支援公社,在演說和信件中高度評價巴黎工人的革命首創精神和英雄氣概,闡明公社的歷史意義。1878年《反杜林論》這部馬克思主義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問世。1879年同馬克思合寫了有名的《通告信》,批判德國黨內蘇黎士三人團的改良和投降主義路線。1883年3月馬克思去世。《資本論》只出了第一卷,剩下的只是一些字跡潦草的手稿。此時恩格斯正在整理其持續10年來累積的有關自然辨證法的研究記錄,但他馬上停下手中的工作,整理資本論剩下的手稿。在他12年的努力下,資本論二、三卷分別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1888年寫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同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的關係,闡釋了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1889年參加第二國際的建立,並指導它的活動。1894年針對德國社會民主黨和法國工人黨在農民問題上的立場,寫了《法德農民問題》,批評他們遷就農民小私有傾向的路線。1895年8月5日,患有晚期食道癌的恩格斯在泰晤士河邊的住所中長眠,享年74歲。三週後,根據恩格斯的遺願,他的骨灰被撒在英格蘭的比奇角。思想.哲學.哲學是恩格斯的思想相比馬克思差異最大的部分。在馬克思去世後,恩格斯補充了馬克思著作中沒有明確涉及到的哲學領域。對於馬克思而言,辯證法與唯物主義是一種運用於社會範疇的歷史政治分析方法和工具。而恩格斯在《反杜林論》、《自然辯證法》等著作中,把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發展為適用於整個自然界的哲學體系。鬥爭路線.恩格斯並不絕對地追求暴力革命而反對一切和平鬥爭手段,他認為要把革命手段與合法的手段結合起來,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對統治階級進行全面的鬥爭,為工人爭取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不過,馬克思本人的觀點在晚年其實亦有類似的轉變。 但是,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意味著恩格斯反對或放棄了暴力革命路線。恩格斯具體指導了德國社會民主黨進行的合法鬥爭,強調德國社會民主黨在德國國會選舉中獲得成功對整個國際工人運動有很大的意義。但是,他也告誡社會民主黨不能把和平手段當作根本的手段。恩格斯在對愛爾福特綱領草案的批評中指出,社會民主黨記憶體在一種機會主義思潮,“他們力圖使自己和黨相信,‘現代的社會正在長入社會主義’,而不問一下自己,是否這樣一來,這個社會就會不像蝦要掙破自己的舊殼那樣必然要從它的舊社會制度中長出來,就會無須用暴力來炸燬這個舊殼”。 他警告“這樣的政策歸根到底只能把黨引入迷途”,是在“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而忘記根本大計,只圖一時的成就而不顧後果,為了運動的現在而犧牲運動的未來。”在去世前不久,恩格斯發表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導言》。這篇導言認為,用參加民主選舉的方式來進行的鬥爭,是工人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發展出的一種鬥爭方式,是德國工人對國際工人階級事業的一個重大貢獻。他指出,普選可以定期顯示工人政黨支援率的增長以增加工人階級的信心,成為社會主義者最好的宣傳手段。 恩格斯反思了1848年革命時期被廣泛採用的革命策略即街壘巷戰,認為鬥爭的條件也已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各種新式軍事器械的出現大大增強了軍隊的武裝力量,軍隊待遇的提升降低了軍隊倒向起義者一方的可能性,中間階層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堅定地團結在無產階級周圍。 但是,恩格斯又指出,這並不意味著武裝起義變成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客觀條件在當時變得對它不利了,而只有當這種不利的對比關係有其他的因素來抵銷的時候,武裝起義才能獲得勝利。 於是,恩格斯提出,不應立刻就在大規模的流血衝突中把工人的力量消耗掉,而是利用民主選舉的手段來儲存和增加這種力量,直到工人要和統治階級進行決戰的那一天。 | 829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96"
} |
福州市,通稱福州,簡稱福或榕,古稱冶城,別稱閩都、榕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的省會、國家區域中心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位於福建省東部的閩江下游及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是福建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中國著名僑鄉。因歷史上曾作為閩越、閩國、南宋、南明和中華共和國五個政權的首都,被譽為“五朝古都”和“八閩雄都”;又因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被稱為“八閩首府”。福州建城於公元前306年,迄今2300多年,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歷史上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既是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開放城市、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組成部分;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擁有2300年以上的建城史,是閩都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1986年被列為中國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福州從秦朝開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和華東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及科教中心,也是近代中國革命船政文明的重要搖籃。福州從秦漢至清代時期都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起點之一。福州於1933年設特別市,於1946年正式設市。福州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福州是改革開放中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誕生了薩鎮冰、薩師俊、林泰曾和陳紹寬等重要海軍將官。福州的習俗、文化、傳統藝術、建築形式都自成風格,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徵。當地居民以福州族群為主,母語為閩東語侯官片。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極其發達,進士、文武狀元、兩院院士的產生數量在中國城市中名列前茅。福州還是600多萬海外華人的祖籍地,是中國重要僑鄉,其主要移居地為日本和美國。截至2021年,福州市下轄6區1縣級市6縣,全市陸地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37公里,佔福建省的1/3。名稱.名稱“福州”之名始於唐開元十三年,還有人認為福山可能是福州西郊的保福山。名稱變遷.歷史上,尤其在宋代之前,福州的名字曾經歷過多次變遷。福州最初是古閩越人公元前306年建立的閩越國的都城冶,又稱東冶。西漢始元二年,設冶縣。東漢初年,冶縣改為東冶縣。在東漢建安元年之前,東冶縣改為侯官縣。西晉太康三年,復設原閩州為豐州 ,侯官和原豐仍為州治所。隋開皇九年,泉州改名閩州,大業三年,廢閩州,改名建安郡,郡治在閩縣。唐武德元年,閩帝王延政以福州為南都。南宋景炎元年,天興府復稱福州府。民國二年1月1日,成立福州市 。在西方的名稱.自1980年代末以來,使用羅馬字母的國家比較普遍以--來作為“福州”名稱的拼寫,這一拼法轉寫自漢語拼音的--,即漢語普通話中“福州”的發音。此前,“福州”的名稱在西方有著多種不同的拼寫方式。13世紀的《馬可波羅遊記》將福州寫作--,這種拼寫可能來自當時的官話。明末的荷蘭人從福州話借音,將“福州”拼成--,這一拼法還有--,--等多種變體,法文中則拼寫為--。同樣採用福州話中的讀音,英語中曾將“福州”寫為--、--、--等,其中如--在東南亞的華人社群中至今仍有使用。16世紀的一些西班牙的歷史學家曾將福州拼寫成西班牙文的--或--。此外,19世紀末福州平話字和閩南語白話字發明之後,也有用--來拼寫“福州”的例子。英語使用漢語官話發音轉譯的“福州”的寫法還有--、--、--等,法文中則用--,德文中則用--。19世紀末--和--的用法並存,但--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的詞彙,並且一直沿用至中國推廣以漢語拼音拼寫地名的規則之前也於1874年在福州創辦。民國時,除了官方和民營的期刊,福州的高等學校如福建協和大學等也有期刊發行。目前,福州僅有新華通訊社福建分社、中國新聞社福建分社兩家通訊社。發行於福州、主要面向福建省或福州市讀者的發行量較大的報紙有《福建日報》《福州日報》《福州晚報》《海峽都市報》《東南快報》《福清僑鄉報》等,此外福州還有一些較有影響的中國全國性報紙,如《每週文摘》《法制文摘》等。廣播電視.1933年,福建省第一家廣播電臺—福建廣播電臺在福州市東大路湯井巷誕生,該臺為中波臺。1949年中共取得福州後,接管了福建廣播電臺,並更名發展為福建人民廣播電臺。此外,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中國華藝廣播公司、福建經濟廣播電臺、中國東南廣播公司、福建文藝廣播電臺等國、省級的廣播電臺也設在福州。福州市級的福州人民廣播電臺創辦於1958年,使用福州話和普通話兩種語言進行廣播。福建最早的電視臺也誕生於福州,即1960年10月1日開播的福州電視臺,但該臺僅維持到1961年8月便停辦,直到1970年12月才復辦,1976年10月改稱福建電視臺。面向中國以及港澳、臺灣和東南亞的東南電視臺於1994年在福州開播。福州的有線電視臺始於1991年成立的福建有線電視臺。2004年,福建電視臺、東南電視臺、福建有線電視臺等一起被併入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有6個自辦廣播頻率、10個電影片道。福州市級的電視臺為福州電視臺,它是1984年由原福州教育電視臺,其中福州電視臺第二頻道是影影片道,福州電視臺第三頻道是較為本土化的一個頻道,開辦有閩劇、福州話新聞等節目,2008年又開辦了福州第一檔使用福州話主持的娛樂性節目《攀講》,擁有很高的收視率。此外福州電視臺還有少兒頻道和移動頻道。福州電視臺和福州人民廣播電臺於2014年下半年正式合併組建福州廣播電視臺。通訊網路.福州市現有多家通訊運營商,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廣電網路,為市區內大多數地區居民提供移動及固定電話服務,同時在大部分地區透過小區LAN、FTTx、DSL、HFC、電力線通訊及多種無線接入方案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福州市居民同國內大多數地區一樣可以獲得穩定的電信服務。福州的政府機關、報紙、廣播電視媒體都開辦了有本土特色的網站。福州家園網、福州便民網則是福州當地較有影響的網路論壇。代表物及特產.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確定茉莉花為市花、榕樹為市樹、福桔為市果。“福州茉莉花茶”於2008年被核准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而作為市樹的榕樹也於1997年8月28日被福建省人大第八屆34次會議透過為福建省的省樹。福州種植榕樹的歷史悠久,自宋慶曆四年起,張伯玉任福州太守三年,他發動群眾“編戶植榕”。經過蔡襄和張伯玉30年左右的努力,福州已是“綠蔭滿城,暑不張蓋。”蔡襄的接任太守程師孟曾題詩讚揚張伯玉:“三樓相望枕城隅,臨去猶栽木萬株。試問郡人來往處,不知曾憶使君無?”後程師孟繼續倡導植榕,最終形成福州市區遍植榕樹的景象,使得福州以榕樹著稱於史。福州民間信仰中存在著榕樹崇拜,當地的很多神祇也在榕樹下羽化,使得福州人對榕樹格外珍愛,榕樹也因此成為福州市的象徵,“榕城”則變成福州的別稱。 茉莉花種植在福州已有數百年曆史,其產量和質量都居中國之首,福州茶農最早將它用於製茶,發明出了茉莉花茶。產自福州的福桔是桔中上品,更因在福州話中“桔”和“吉”二字同音而成為吉祥的象徵。福州的城市精神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福州特產的傳統工藝品中,脫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紙傘被稱為“榕城三寶”;壽山石雕、脫胎漆器和軟木畫合稱“榕城三絕”。當地的平潭水仙花、永泰李幹、閩筍乾、福州脫胎漆器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福州其他特產還包括橄欖、龍眼、荔枝、芙蓉李、溫泉等。著名人物.福州是中國江東地區的歷史文化名城,曾誕生過4100多名進士、40餘名狀元,以及大批的著名官員、將領、學者,現代更產生了74名兩院院士,可說是人傑地靈。在福州的歷史上,既出現了無諸、沈崧、林鼎、倪曙、王審知、許將、江伯虎、蕭國樑、馬鐸、葉向高、謝肇淛、翁正春、林則徐、沈葆楨、陳季同、陳寶琛、黃乃裳、林長民、林覺民、薩福懋、鄭孝胥、佟濟煦、林棨、殷汝耕、梁鴻志、石美瑜、林森等頗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也培育了吐突承璀、陳友定、袁天祿、張經、林兆鼎、薩鎮冰、陳紹寬、李鼎新、劉步蟾、林永昇、劉冠雄、黃鍾瑛、杜錫珪、薩師俊這些重要的軍事將領,以及百丈懷海、黃蘗希運、溈山靈祐、臨水夫人、玄沙師備、隱元隆琦、即非如一等宗教名人,林紹良、林文鏡、郭鶴年、郭孔豐、張曉卿、張泰卿、黃如論、曹德旺等活躍於海內外的資本巨鱷,名震中日兩國的圍棋大師吳清源,更有陳第、陳夢雷、嚴復、林徽因、陳岱孫、吳憲、薩支唐、薩本棟、高魯、張鈺哲、王綬琯、梁守槃、黃春平、侯德榜、林家翹、鄧叔群、蕭光琰、王世真、李詩穎、陳景潤、慕容慎行、吳孟超等享譽盛名的學者和張元幹、林之奇、蕭德藻、黃榦、趙以夫、鄭思肖、林鴻、曹學佺、林紓、黃葆戉、林宰平、江古懷、冰心、廬隱、遊壽、朱謙之、鄭振鐸、王世襄、鄭敏、鬱秀等著名文人。對外交流.歷史上的福州對外交流始於西漢時期,福州還與交趾七郡有來往交流的活動,成為了秦漢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明朝時期,又與琉球國的對外交流最為頻繁。領事機構.清末時,由於五口通商的關係,福州府擁有日本、美國、英國、法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麥、德國、俄國、奧地利、匈牙利、比利時、義大利、墨西哥共計十七國的領事機構,位於今天的福州市倉山區的煙台山區域附近。2021年10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發表『《關於支援福州實施強省會戰略的若干意見》政策解讀』裡提出:“爭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福州設立領事機構。”標誌著福州市將在關於領事館問題上做出進一步的計劃和部署。2022年,福州市決定在其下轄的福清市的城頭鎮和海口鎮的部分割槽域,建設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福州領事館,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外國進駐福州市的領事館。友好城市.截至2022年6月,福州市已與16個國家建立了19對國際友好城市關係。福州市長樂區與美國華盛頓州得梅因市結為友好城市,鼓樓區、福清市、閩清縣與馬來西亞詩巫市結為友好交流城市。 | 829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福州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99"
} |
阿富汗,省下設縣、區、鄉、村,首都為喀布林。經濟.戰後西方數以百億美元的國際援助,農業的恢復,以及市場機制的重新建立讓經濟有所恢復,但多數人還是赤貧狀態,塔利班組織依然掌控西南部大片領土,無人敢涉足此一區域也沒有經濟活動,目前較高階商業投資僅限於首都有軍力保護的幾個商業區,其他地區依然是小農經濟狀態,高度依賴於外援。地理位置處於內陸、不臨近海域,先天註定其貿易不暢,也是長年貧困的原因。毒品.阿富汗是金新月地帶主要的鴉片生產者,從1992年開始,阿富汗約有200,000戶家庭依靠種植鴉片獲得收入。同時,阿富汗也是世界第一大的大麻生產國。旅遊.飽受戰亂的阿富汗由於國內安全問題,每年光臨的外國遊客數量極少。目前大部分遊客集中在首都喀布林及巴米揚地區,以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物資的極度匱乏也造成了旅遊設施的落後,住宿費用尤其高昂。人口.總計:年齡結構:年齡中位數:人口增長率:這沒有考慮最近的戰爭和持續的衝突出生率:死亡率:淨遷移率:性別比:嬰兒死亡率:平均壽命:總出生率:艾滋病成人流行率:主要傳染病:族群.阿富汗是一個多民族的社會。該國的人口分成多個少數民族群體。由於幾十年都未有系統的普查,有關各族裔群體的規模和組成的準確數字不可獲知。宗教.阿富汗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穆斯林佔99.7%人口,其他宗教有瑣羅亞斯德教、印度教和錫克教。教育.戰後的阿富汗人才奇缺,文盲率高達65%,僅有4%的婦女念過書。阿富汗新政府將教育放在非常優先的地位,在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援下,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2002至2004年間,約有420萬學齡兒童重返校園,達到了兒童入學人數的歷史最高點。女童受教育權利得以逐步恢復。2003年,女童在校生比例為30%。高等教育由十餘所高等院校執行,包括喀布林大學等6所綜合大學,1所農業研究院,1所工藝學院,1所國家醫學院和數所師範學院。目前在政府機關和學校擔當要職的官員、學者,清一色為海歸派,且大多為歐美地區的海歸人士。世界銀行的報告稱,目前在阿富汗3000萬的人口中,仍有四分之三的人是文盲,國人平均的年薪只有530美元。2015年的歐洲難民危機吸引大量阿富汗的專業人士到歐洲申請成為難民定居,加劇阿富汗的人才外流。2022年12月20日,塔利班政府宣佈禁止所有女性進入大學學習。 | 830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阿富汗",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300"
} |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當時的歐洲列強互相牽扯下,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中。大量新式戰術、科技與武器被初次廣泛運用在這場戰爭中,包括新近發明的飛機、塹壕戰、化學武器等,導致這場戰爭在損失程度上超過了之前所有的軍事衝突。在1914年,歐洲各大列強分裂為兩個陣營:由法國、英國與俄國在1907年組成的三國協約,由德國、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組就的三國同盟。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儲君斐迪南大公與其妻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在視察過程中刺殺後,奧匈帝國隨後強烈譴責了塞爾維亞,導致了七月危機。7月28日,在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後,俄羅斯帝國以對塞爾維亞的保護責任為由向奧匈帝國宣戰。訖8月4日,除義大利王國仍保持中立,德國、法國、英國紛紛按照盟約宣佈戰爭。1915年4月,義大利倒戈,加入協約國,向同盟國宣戰。面對來自兩個戰線的敵人,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的計畫為,在1914年擊敗法國後,將部隊調至東線後擊敗俄羅斯,此計畫被稱為施裡芬計劃 然而,德國擊敗法國的設想失敗了,到了1914年底,法國為首的協約國和德國在西線對峙,從比利時到南法的戰線演變為缺乏運動戰的塹壕戰。相比之下東線的機動性較高,俄羅斯帝國和奧匈帝國在數場交戰中迅速變換領土。其他戰線包含義大利和奧匈帝國交戰的義大利戰線,法國和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王國和奧匈帝國交戰的巴爾幹戰線,以及各海外戰區。窘境中的德國軍方想要徹底打擊協約國並最終將局勢推向有利自己的勝利,以法國為首的協約國陸軍與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陸軍在1916年間發生了三場大規模戰役,分別為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與布魯西洛夫攻勢。德國在上一年的戰略性失敗,使1917年的局勢轉變為法國攻勢,德國守勢的局面。1917年4月,美國加入了協約國的陣營。而俄羅斯布林什維克則於1917年十月革命後掌權,並在德軍十一天的攻勢中被迫簽訂佈列斯特條約並退出戰爭。俄國的投降使得大量東線德軍得以調派至西方戰線。補充了大量部隊後,德國總參謀部希望能夠徹底擊敗法國和其盟國,發起了春季攻勢。儘管在初期取得了成功,但德軍於第二次馬恩河戰役被法軍擊敗,攻勢停止。該年8月,法國元帥費迪南·福煦發起百日攻勢,徹底擊敗德國。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預估超過900萬名士兵戰死,500萬平民死於軍事行動的連帶傷害、疾病或是饑荒。超百萬人死於戰爭期間的奧斯曼帝國治下的種族滅絕與戰爭末期與戰後流行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還要面對巨額賠款。隨著帝國瓦解,許多新生國家建立,又沒法維持國際秩序的穩定,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背景.民族主義.15世紀以來,居住著許多塞爾維亞人的波斯尼亞省一直是鄂圖曼帝國的領土,塞爾維亞在十九世紀初從鄂圖曼帝國取得自治,成立塞爾維亞公國後,一直希望將波斯尼亞省併入塞爾維亞公國之內。1875年,發生波士尼亞內戰,最後內亂蔓延至保加利亞及引起俄羅斯介入,奧匈帝國亦趁機佔領波斯尼亞。至1878年討論巴爾幹半島危機的柏林會議中,雖正式承認塞爾維亞脫離鄂圖曼帝國獨立,但卻同時承認奧地利擁有對波斯尼亞的管治權。至1908年,奧匈帝國趁鄂圖曼帝國發生內亂正式吞併波斯尼亞,這引起塞爾維亞人強烈的仇奧情緒。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族學生普林西普在波士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開槍打死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普林西普是青年波斯尼亞成員,這個組織目標是南斯拉夫的統一和從奧匈帝國統治下獨立出來。薩拉熱窩暗殺事件引起一系列強烈反應,最終演變成全面戰爭。奧匈帝國發出通牒,要求塞爾維亞採取行動懲罰肇事者,當奧匈帝國認為塞爾維亞沒有做到時,就進而對塞爾維亞宣戰。在泛斯拉夫主義和泛日耳曼主義所造成的敵對結盟關係以及種種集體協定防禦條約和複雜性的國際結盟關係,使得數週內主要的歐洲列強紛紛加入戰爭。一戰最本質的原因不是斐迪南大公被刺殺,但是這是一個戰爭正當性的藉口,最終就像火柴點燃了穀倉般不可收拾。在一次大戰前英國壟斷原材料市場,當時的印度、澳大利亞甚至世界1/4的人口都在大英帝國殖民地貿易體系之內。而美國有一個龐大的內需市場,而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當時德國和日本國內市場狹小而無法發展,最終便選擇擴張。自由貿易理論的觀點認為,如果在一次世界大戰前,就實行無條件的開放市場和自由貿易,取消管制和關稅,就不會有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一戰前使用古典金本位制,英鎊是當時的世界貨幣,直到一戰結束後英國因為巨大戰爭開支而黃金外流,最終英鎊遭到擠兌,使得美元逐漸取代英鎊的霸權。普法戰爭.直至十九世紀中葉,德意志地區仍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由數十個大小不一的日耳曼人小邦國組成的「日耳曼邦聯」,分裂造成德國國內市場經濟無法發展,在歐洲大陸也無法與其他列強鼎立,故其中的最具實力的第二大邦普魯士為了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進而與奧地利、法國等列強爭奪歐洲大陸霸權,便領導日耳曼邦聯,於公元1870年奧託·馮·俾斯麥誘發德國開戰並擊敗法國。在這場戰爭中法國大敗,御駕親征的法皇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大獲全勝,後乘勢率各邦國聯合建立統一的國家—德意志帝國。法國戰敗後,被逼簽下普魯士首相奧託·馮·俾斯麥所開出條件非常苛刻的和約:《法蘭克福條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普軍在收齊賠款前,可駐軍於法國。此外,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的登基大典於法國的凡爾賽宮舉行,這大大羞辱了法國,挑起德法兩國之仇恨。戰後法國復仇主義盛行,亦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另一主因。巴爾幹半島.自十五世紀以來,巴爾幹半島向來一直由鄂圖曼帝國統治,但自十八世紀末鄂圖曼帝國開始衰落,在巴爾幹半島內各個民族紛紛爭取獨立,加上巴爾幹半島位處歐亞交界,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引起歐洲各國介入半島內的事務,故被稱為「歐洲火藥庫」。1878年柏林會議後,多個巴爾幹半島國家取得獨立,各新興小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發生兩次巴爾幹戰爭,並使得奧匈和俄羅斯的衝突加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筆。奧匈和俄羅斯向來友好,但因巴爾幹半島的利益衝突令至關係惡化,在1877年,俄羅斯因支援保加利亞獨立而向鄂圖曼帝國開戰,協助保加利亞獨立,但戰後召開討論巴爾幹問題的柏林會議,親俄的保加利亞版圖大大被削;而奧匈帝國則從鄂圖曼帝國手中取得赫塞哥維納、波斯尼亞的管理權,這令俄羅斯大為驚慌,俄羅斯之後試圖以支援塞爾維亞來對抗奧匈帝國的擴張。此後,奧俄的衝突加深,亦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之一。同盟對立.普法戰爭後,德國總理奧託·馮·俾斯麥擔心法國報復引至德國兩面受敵,因此採取結盟政策,以孤立法國。他本來讓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及沙俄帝國結成三帝同盟,可是後來在1878年柏林會議上,俄羅斯因巴爾幹半島問題,而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衝突。在奧俄無法相容的情況下,1879年10月德國選擇與奧匈在維也納締結秘密的德奧同盟。此外義大利王國在爭奪北非突尼西亞失敗,讓法國在1881年兼併該地。為了爭取支援,義大利、德國和奧匈帝國於1882年5月在維也納簽訂了《同盟條約》,是為三國同盟。俄羅斯得知德奧兩國簽訂德奧同盟後,十分不滿。但俾斯麥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為了保持與俄羅斯的良好關係,於1887年與俄國簽訂《再保險條約》,德國保證除非俄羅斯主動攻擊奧匈,否則德國在任何情況下都在俄羅斯與第三國的戰爭中保持中立。可是俾斯麥在1890年下臺後,新任德皇威廉二世不想維持俾斯麥定下的再保險條約,任由條約終止,而選擇只與奧匈為盟。法國為打破外交上的孤立,趁德俄關係惡化時向俄羅斯提供資本,實現其工業化後,在1894年與俄國結下軍事同盟,是為法俄同盟,於是歐陸出現德奧與法俄兩個敵對陣營。英國自拿破崙戰爭勝利後,恢復其稱為「光榮孤立」的外交政策,不與歐陸國家建立長期的聯盟關係。至十九世紀末,英國鑑於法國在埃及、俄國在巴爾幹日益擴張,威脅英帝國前往遠東的貿易航道,故在1887年2月12日和義大利組成《地中海協定》,互相保證維持地中海、亞德里亞海及黑海的現狀,而義大利則支援英國在埃及的行動。在德國首相俾斯麥支援下,奧匈及西班牙均加入協定,是為《第一次地中海協定》,同年十二月,英、奧、義、德;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世界金融中心也由倫敦轉移到紐約;日本也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並佔領原屬德國勢力範圍的中國膠州灣及山東半島。共產主義興起.大戰期間,俄國發生無產階級革命,使世界上出現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即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從此共產主義在世界各國擴充套件勢力範圍,至1922年蘇俄收復西烏克蘭,由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及外高加索聯邦簽署《蘇聯成立條約》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世界各地相繼建立共產主義政黨或共產主義政權,直至冷戰結束為止告一段落。復仇情緒.《凡爾賽條約》將發動戰爭的責任悉數推給德國,從而對德國實行條件極為嚴厲的經濟與軍事制裁,德國失去13%的國土和12%的人口,還被解除武裝,德國陸軍被控制在10萬人以下,且不許擁有空軍。但德國雖然在一戰中最後戰敗,其元氣並未受到過大的傷害,工業體系依然儲存完整,本土也並未受到戰火的波及。《凡爾賽條約》過多考慮戰勝國的利益分配,而沒有進一步考慮戰敗國自身的利益。雖然日後做出瞭如《洛迦諾公約》在內的一定修正之嘗試,但種種因素配合以及德國在希特勒的納粹黨的領導下,仍終於爆發規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根據《倫敦條約》,英國秘密向義大利許諾特倫蒂諾和蒂羅爾,直至布倫納、的裡雅斯特和伊斯特拉半島,除阜姆外的所有達爾馬提亞海岸,阿爾巴尼亞發羅拉的全部所有權和阿爾巴尼亞保護國,土耳其的安塔利亞以及土耳其與德國殖民帝國的份額,以換取義大利反對同盟國。在戰爭結束時,協約國意識到他們之間達成了相互矛盾的協議,義大利在戰後只得到了特倫蒂諾、布倫納,達爾馬提亞的扎達爾、拉斯托沃島和幾個小的德國殖民地。許多義大利人認為,國家參加了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卻沒有得到任何值得一提的好處。這種“”觀念成為義大利法西斯黨宣傳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五四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是戰勝國。北洋政府雖然因此停止對戰敗的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庚子賠款,並在巴黎和會中提出廢除外國在華勢力範圍、撤退外國在華駐軍等七項希望取消日本強加的《二十一條》及換文的陳述書,但遭受列強拒絕。《凡爾賽和約》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在巴黎和會中,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由於山東問題,北京的青年學生及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並使得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在6月28日沒有簽署凡爾賽條約。此運動對近代中國迄今之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影響甚大,此後北洋軍閥政府失去民心而垮臺。此外也因為五四運動而使中國共產黨崛起,某種程度上也半直接與半間接地埋下日後的兩次國共內戰的種子。軍人待遇.一戰美軍士兵每人每日薪金為1美元,另加海外生活補助金0.25美元。後來由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退伍軍人、家屬與其他有關團體,向美國政府要求即時索取補助金不果,而導致1932年美國軍方介入的流血補助金進軍事件。國際聯盟.鑑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亡與物資損失巨大,英法等戰勝國於是在1920年1月發起一個用以減少武器數目、平息國際糾紛及維持民眾的生活水平的組織,是為國際聯盟。由於美國沒有參加,國聯被英法操控。然而,國聯卻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主義的侵略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聯合國取代。女性地位.在大戰期間參戰國內大量男性均直接參與前線戰爭,導致國內勞動力大減,生產軍需品、武器、後勤支援等的職位大部份皆由女性接替,使婦女的重要性提高。在戰後1920年代日本的婦女運動、1920年美國給予婦女選舉權,至1928年英國亦給予婦女選舉權等事件顯示婦女的地位得以重視,女權運動亦在此時興起。文學藝術.第一次世界大戰顛覆、摧毀了舊有歐洲社會和文化秩序, 人們開始懷疑邏輯、理性以及浪漫主義美學等資產階級價值觀,達達主義就此誕生。 達達主義的精神核心在於反對舊世界的秩序,追求非理性,無意義,偶然和混亂。其影響力遍及藝術,文學,政治主張和社會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造就以海明威、T·S·艾略特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文學家,他們的文學作品及個人結局都反映出這場戰爭給人類所造成無法癒合的心靈創傷。以戰爭為主題的文學作品也在此時問世,主要表達對戰爭的厭惡,如海明威的《戰地春夢》和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 | 830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第一次世界大戰",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301"
} |
月相,是由地球上所觀看之月光形態。月球本身不發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之部份反射太陽光,才可見發亮,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之陰暗面。根據天文學,月球環繞地球公轉時,地球、月球、太陽之相對位置不斷規律地變化,使觀測者從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陽照明之部分,造成月相盈虧圓缺之變化。月相盈虧週期平均是29.53日,曆法中之朔望月源於此。概論.當地球位於月球和太陽之間時,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被太陽直射的月球部分,這就是滿月。當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陽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朔;而當首度再見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時,稱為「新月」。當地月聯線和日月聯線正好成直角時,我們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陽直射的部分的一半,這就是弦月。月相的更替週期是29.53日,稱為一個朔望月,它是曆法中歷月和星期的這個時間比月球公轉的時間。所以一恆星月大約為29.53 * 360 / 389.11 = 27.32天。月相不包括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之月食。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面。正是由於這5度的傾斜,每月都有朔和滿月然而並非每月都有月蝕和日食。對地球中低緯度區的觀察者來說,月球永遠是東升西落,北半球月球中天方位偏南,而南半球則偏北;cytotec 而月升至月落大約都是半日的時間,但若月亮在天空的期間是白晝,則通常很難被注意到。月相的名稱.月球在各個階段的相位,依照下列的順序皆有特定的名稱:(因為月球軌道較接近黃道而非赤道,故下表南北半球的分界嚴格來說以黃道為分割)當太陽和月球對齊在地球的同一側,月球是朔,而月球朝向地球的是未被陽光照亮的一側。當月球的亮面漸增、下弦月、殘月和晦。雖然眉月較為普通與常見,但眉月和殘月的位置是互換的,上弦月和下弦月有時也被稱為半月。值得注意的是,從中文的語源上來說,上弦月是指農曆每月「上旬」的弦月,而不是因月相為月亮開口朝上。實際上,上、下弦月的月相也不一定如此。不過,若在上半夜看到弦月,即可肯定其為上弦月;若在下半夜看到弦月,即可肯定其為下弦月,但這並非其名稱典故。當一個被照亮一半的球體被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時,可見到的被照明區域是一個被圓和橢圓。在北半球,如果月球的左邊是黑暗的,則明亮的部份會逐漸增加,同時月球會逐漸凸起,則月球逐漸增亮的部分永遠都是右邊的部分。另外月相除了偏左右之亮面以外,亦有偏上下亮面之變化。上下之變化以越接近赤道(嚴格來說是黃道),越為明顯。反之越接近南北極,越不會有偏上下之變化。以冬至夏至附近於赤道觀測上弦月為例,12:00至18:00月球會亮上半面,18:00至00:00月球會亮下半面,18:00月亮位於觀察者頭頂正上方,上下左右無法定義。以冬至夏至附近於赤道觀測下弦月為例,00:00至06:00月球會亮下半面,06:00至12:00月球會亮上半面,06:00月亮位於觀察者頭頂正上方,上下左右無法定義。月相的計算和名稱規律.月相出現的日期和時間是根據當時月球的黃經和太陽的黃經相差值所得出的角度計算。「朔」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0°;「眉月」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45°;「上弦」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90°;「上凸月」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135°;「下弦」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90°;「殘月」的定義是月球黃經減太陽黃經等於-45°。月亮的盈虧是指月相之中的「盈」、正式的中文天象名詞是「朔」。中文的月相名稱除了上、下凸月之外,有一套從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專屬名詞,不是由英語直接翻譯而成。因此 +135°是「上凸月」,而非盈滿的凸月,簡稱「盈凸月」,更加不是「盈月」。-135°是「下凸月」,而非虧損的凸月,簡稱「虧凸月」,更加不是「虧月」。月曆.曆月的平均長度是一年的1/12,大約是30.4天左右,而月球相位。這種跳過一天的現象是人為的曆法造成的,並不是月球的行為古怪。 | 833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月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335"
} |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 FRS FRSE,英國蘇格蘭物理學家。其最大功績是提出了將電、磁、光統歸為電磁場現象的麥克斯韋方程組。麥克斯韋在電磁學領域的功績實現了物理學自艾薩克·牛頓後的第二次統一。在1864年發表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中,麥克斯韋提出電場和磁場以波的形式以光速在空間中傳播,並提出光是引起同種介質電場和磁場中許多現象的電磁擾動,同時在理論上預測了電磁波的存在。此外,他還推進了分子運動論的發展,提出了彩色攝影的基礎理論,奠定了結構剛度分析的基礎。世人普遍認為麥克斯韋在十九世紀物理學家中,對二十世紀初物理學進展影響最為巨大。他的科學工作為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打下理論基礎,是現代物理學的先聲。有觀點認為,他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的貢獻僅次於伽利略、艾薩克·牛頓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2。在麥克斯韋百年誕辰時,愛因斯坦本人盛讚了麥克斯韋,稱其對物理學做出了“自牛頓時代以來最深刻、最有成效的變革”:425。生平.幼年:1831年至1839年.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1831年6月13日生於愛丁堡的印度街14號。其父是一名,家境殷實,其母弗朗西絲婚前姓凱:506:633。他來自於的克拉克家族,伯父是。“麥克斯韋”這一姓氏來自於與克拉克家族關係深厚的麥克斯韋家族。麥克斯韋的曾祖母即來自這個家族。而在他的父親繼承了該家族位於的的地產後,“麥克斯韋”被加在他的姓氏中。:506此外,藝術家是他的表姐。麥克斯韋的父母直到三十多歲時才結婚:11,其母在生他時已年近四十。在麥克斯韋出生前,夫婦還有一個早夭的孩子,伊麗莎白:1。麥克斯韋幼年隨家人移居到建於他們家族米德爾比的領地上,佔地610公頃的:186-7。他自幼就對這個世界保持難以抑制的好奇心:13。那些能運動、發光或發出聲音的東西都會引起他的好奇:3。在1834年一封給他的姨母簡·凱寫的一封信中,他的母親寫到了這種與生俱來的求知慾:27:早年求學經歷:1839年至1847年.麥克斯韋的母親承擔了他的早期教育。而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在維多利亞時代被認為是家庭婦女的一項職責。他的母親已經認識到當時尚年幼的麥克斯韋的潛質。:15–16然而,她卻因胃癌在麥克斯韋8歲時即離世。之後對於他的教育就由他的父親和姨母簡接手。他們二人都對他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5-16他的正規教育是在他父親聘請的家教指導下開始的。但這一開端並不成功。這位家教對他十分刻薄,並且常責罵他遲鈍、任性。:15-16他的父親1841年11月辭退了這位家教,然後經過認真考慮將麥克斯韋送到負有盛名的愛丁堡公學就讀:19-21。在學校期間,他住在他的姨母伊薩貝拉的家中。這一時期,他的表姐傑邁瑪激發了他對於繪畫的熱愛。:12-14麥克斯韋直到10歲一直住在鄉下的莊園,未見世事。這令他初入愛丁堡公學時並不能融入學校的環境。:10由於當時一年級的學生名額已滿,他不得不在入學時即進入二年級,與比他年長一歲的學生一起學習:10。他的舉止和濃重的口音被他的同學認為非常土氣。由於入學第一天時衣著非常粗陋,他被起了難聽的綽號。:4但他似乎並沒有因此而怨恨任何人,並默默忍受多年:23-24。後來他與以及成為朋友。這兩位後來都成為了知名學者,併成為麥克斯韋一生的摯友。:506麥克斯韋少年時期即展現了對於幾何學的研究熱情。在學習相關知識之前,他即對正多面體進行了研究。:12-14他在公學前幾年的學習成績並不突出:12-14。這一情況一直維持到他13歲。該年,他獲得了校內的數學獎和英語以及詩歌的一等獎。:43麥克斯韋的興趣早已超出學校所要求的範圍,並不十分關注考試成績:43。14歲時,他寫了第一篇科學論文,《卵形線》。其中,他描述了用一根線繩繪製曲線的方法,並探討了橢圓、笛卡爾卵形線和其他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焦點的曲線的特性。由於麥克斯韋年齡太小而被認為沒有提交個人科學成果的資格<:16,他的這篇論文由愛丁堡大學的自然哲學教授詹姆斯·大衛·福布斯呈示給愛丁堡皇家學會:506:46-49。此外,這篇論文內容也並非完全原創,如勒內·笛卡爾早已於17世紀即研究了的特性,麥克斯韋做的只是將理論進行簡化:16。就讀愛丁堡大學時期:1847年至1850年.麥克斯韋1847年自愛丁堡公學畢業,進入愛丁堡大學就讀:662。他本來有就讀劍橋大學的機會,但在第一學期後決定在愛丁堡大學完成本科學業。愛丁堡大學匯聚了一些當時學術界的名人,比如麥克斯韋第一年的導師中即有:506。他覺得愛丁堡大學安排的課程要求並不嚴苛:46,因此在空閒時間裡透過自學來充分充實自己:64。儘管實驗條件簡陋,他還是投入大量精力於偏振光的研究上:30-31。他對一系列明膠塊施以不同的應力,然後將偏振光照射於其上,發現凝塊中出現了彩色條紋:58,即光彈性現象。利用光彈性,人們可以確定物體中的應力分佈。:73麥克斯韋18歲時向愛丁堡皇家學會的會報提交了兩篇論文。第一篇是《論彈性固體的平衡態》。而正如他在愛丁堡公學時的經歷,此次,他再次因為年紀太小而被認為沒有提交科學成果的資格。他的論文由他的導師凱蘭代為提交:23。就讀劍橋大學時期:1850年至1856年.1850年10月,數學造詣已頗深的麥克斯韋離開蘇格蘭前往劍橋大學。起初,他就讀於彼得學院。但在第一學期末前,為了在畢業後能更順利地留校成為,他轉入三一學院:28。在三一學院,他獲選加入了劍橋大學秘密的精英社團,劍橋使徒:30。1851年11月,他開始在有“數學伯樂”之稱的威廉·霍普金斯指導下學習:84-85。1854年,麥克斯韋自三一學院畢業取得數學學位。他在結業考試中名列第二,僅次於。他與勞思一同獲得該年的史密斯獎。:62不久後,麥克斯韋向劍橋哲學學會宣讀了他的論文《論曲面的彎曲變換》:3。這是他少有的一篇純數學的論文:61。麥克斯韋決定留在三一學院,並提出評議員資格的申請。當時他預計取得這一資格需要花費幾年的努力。而基於他作為研究生時所取得的成就,除了需要負責一些教學和考核方面的工作外,他可以有大量空閒時間從事感興趣的領域的科學研究。:47-48麥克斯韋自在愛丁堡大學時期即對顏色的性質即對它的感知有濃厚的興趣:51。在他1855年論文《有關顏色的實驗》中,麥克斯韋闡述了顏色組合原理。1855年3月,這篇論文由他本人提交至愛丁堡皇家學會。:64-651855年10月10日,麥克斯韋成為三一學院的一名評議員:64-65。然後他被要求講授流體靜力學和光學方面的課程,並出這些科目的考題:43-46。轉年的二月,福布斯推薦他申請位於阿伯丁的剛出缺的自然哲學教授職位:126。麥克斯韋的父親幫助他準備了必要的推薦信,但在知道他是否成功前即於4月2日在格倫萊爾離世:126。1856年11月,麥克斯韋接受了馬歇爾學院的教授職位,離開了劍橋:43-46。執教馬歇爾學院時期:1856年至1860年.在成為馬歇爾學院的教授時,麥克斯韋僅僅25歲,要比其他的教授至少年輕15歲。作為一名系主任,他對列出教學大綱以及準備相關課程方面的工作十分盡職盡責:69-71。他每週會講15小時的課,其中包括在當地工人學院的公益性演講:69-71。他工作時住在阿伯丁,暑假時回到格倫萊爾。此時,他專注於解決一個當時已經困擾科學家兩百餘年的問題:土星環的性質。它能保持穩定而未裂解;並且能在土星周圍,既未飄遠,又未撞向土星在當時是一個謎團:48-53。由於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1857年將其設為的懸賞問題,這一問題在當時受到特別關注:508。麥克斯韋花了兩年時間來研究這一問題。他證明如果土星環是固體的話,那麼它不會穩定;而如果是氣體的話,它也會因為波的作用而裂解。因而,他得出土星環是由有各自環繞土星運動軌道的大量的小顆粒構成的結論。:5081859年,他因論文《論土星環運動的穩定性》而獲得亞當獎。這篇論文是當時參評論文中將問題論述清楚的唯一一篇:75。而他詳實而有力的論述被喬治·比德爾·艾裡譽為他所見過的“在物理學中運用數學的範例之一”。而麥克斯韋的理論預測最終在20世紀80年代旅行者計劃中對於土星的觀測時被驗證。1857年,麥克斯韋與當時馬歇爾學院的校長丹尼爾·杜瓦牧師成為朋友,並由此結識了杜瓦的女兒凱瑟琳·瑪麗·杜瓦。詹姆斯和凱瑟琳1858年2月訂婚,並在同年的6月2日於阿伯丁完婚。在婚姻記錄中,麥克斯韋被登記為“阿伯丁馬歇爾學院自然哲學教授”。凱瑟琳比麥克斯韋大7歲。她為麥克斯韋黏性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幫助:351。麥克斯韋的摯友,坎佩爾,在為他作的傳記中儘管鮮少提及凱瑟琳,但寫到麥克斯韋夫婦對彼此的付出“無可比擬”:88–91。1860年,馬歇爾學院與鄰近的合併成立阿伯丁大學。在合併後,自然哲學教授職位只有一個。麥克斯韋儘管在當時科學界已有一定的聲望,仍不得不離職。而他也沒能成功申請愛丁堡大學剛剛出缺的自然哲學教授職位。最終,麥克斯韋成為了倫敦國王學院的自然哲學教授。:541860年夏天,在從令他幾乎喪命的天花康復後,麥克斯韋與他的妻子啟程南行前往倫敦:98。執教倫敦國王學院時期:1860年至1865年.麥克斯韋在倫敦國王學院執教的這段時間可能是他整個職業生涯最為高產的一個時期。1860年,他因在色彩學方面的研究而獲得皇家學會的,後於1861年獲選進入皇家學會。:103-104在這一時期,他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張耐光的彩色照片,進一步發展了他的氣體黏性理論,並發展了能用來分析物理量間關係的量綱分析。麥克斯韋還經常出席的公眾講座。在那裡,他會與邁克爾·法拉第進行定期交流。但兩人關係談不上親密,因為法拉第比麥克斯韋年長整整40歲,並且在當時已經出現失智症的跡象。然而,他們依舊保持對彼此才華的敬重。:100-101麥克斯韋在這一時期尤為重要的成就是他對於電磁學領域研究的推進。在他1861年發表的分為兩部分的論文《論物理力線》中,他考察了電場與磁場的性質。在論文中他提出了能用來解釋電磁感應現象的理論模型,分子渦流理論。1862年初論文再版時,麥克斯韋又增補了兩部分。在增補的第一部分中,他探討了靜電場的性質和位移電流。在增補的第二部分中,他探討了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會在外磁場作用下發生改變的現象,即法拉第效應。:109晚年.1865年,麥克斯韋辭去倫敦國王學院的職位,與妻子凱瑟琳回到了格倫萊爾。在1870年發表的《論可易圖形、框架以及力圖》,併成為明確使用量綱分析方法的第一人。1871年,他成為首任卡文迪許教授,被委任監理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發展。實驗室一磚一瓦的建設以及一件件儀器的購置都經過他的監管。麥克斯韋晚年對於科學做出最大貢獻之一,就是抄寫並編輯整理了亨利·卡文迪許所遺留下的實驗資料。這些資料包含了卡文迪許對與地球密度以及水的微觀物質構成的探究。逝世.麥克斯韋1879年11月5日因胃癌在劍橋逝世,享年48歲:662。他的母親也是在相同的年齡因為同種癌症而去世的。麥克斯韋被葬於離他長大的地方非常近的帕頓。由他終生摯友劉易斯·坎佩爾為他作的詳實的傳記《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的一生》在1882年出版。他的兩卷本著述集於1890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個人生活.作為一位愛好者,麥克斯韋對於許多詩歌能熟讀成誦,並且還會自己作詩。由他的朋友坎佩爾整理的他的詩集在1882年出版。他寫的詩中較為有名的一首是《剛體吟》。詩的開頭幾行是:麥克斯韋社交能力上的欠缺幾乎與他的科學方面的天賦齊名。麥克斯韋的宗教信仰及有關的活動一直受到各方關注研究。麥克斯韋幼年曾同時參加蘇格蘭長老會。他在1853年4月徹底轉向長老宗,並在晚年成為蘇格蘭長老會的一位長老。他的反實證主義傾向與他的宗教信仰有關。主要科學貢獻.電磁學.馬克士威在1855年時即已研究電學和磁學。該年,他向提交了《論法拉第力線》。在這篇論文中,他提出了法拉第在電學與磁學方面實驗研究成果的數學模型,並闡述了電與磁兩種現象之間的關係。後來,他又將當時的電與磁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整理為由二十個方程組成的微分方程組。這一成果1861年在《論物理力線》中發表。同時,馬克士威基於法拉第提出的力線的概念引入了電磁場的概念。透過將粒子間的電磁作用視作粒子透過它在周圍建立起的場進行,馬克士威對於光的研究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1862年,在倫敦國王學院執教時,馬克士威利用已有的實驗資料透過計算發現,電場傳播的速度與當時測得光速非常接近。他認為這不只是一個巧合。在1862年發表《論物理力線》的第三部分中,他寫到:經過對於這一問題的後續研究,馬克士威提出了電磁波方程。這一方程從理論上預言了當時還未發現的,由交變電磁場激發的電磁波的存在。這種波在空間中的傳播速度可以透過電學實驗結果進行測算。利用當時已得到的實驗數值,馬克士威得出這一速度為310740000m/s。這與當時阿曼德·斐索和萊昂·傅科測算的光速數值非常接近。在他1864年發表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中,他寫到:馬克士威方程組的較為完善的形式最早出現在1873年出版的《》中。這部專著主要在他辭去倫敦職位和擔任卡文迪許教授之間的賦閒時期完成。馬克士威以四元數的代數運算去表述電磁場理論,並將電磁場的勢作為其電磁場理論的核心。1881年,奧利弗·黑維塞以“力”取代“勢”作為電磁學理論的中心,降低了馬克士威理論的複雜程度,並將方程組化為現今所知的形式。他認為以「勢」來分析電磁場的方法具有任意性,應當廢止。不過運用標量勢和向量勢來解馬克士威方程組是現今通用的解法:section 11.6。幾年後,黑維塞和就向量分析和引入四元數兩種方法在對電磁場的研究中的相對優越性進行了爭論。爭論的結果是如果場是純定域的,並且利用向量分析已經對於問題給出較好的解答時,則不必引入四元數的概念,儘管這一概念可能有更為深遠的物理意義。:7-8馬克士威的電磁學理論的正確性現在已受公認。而他將光與電磁學理論進行定量聯絡的創舉也被認為是19世紀物理學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對於顏色的研究.麥克斯韋在光學領域和色覺的研究上也有貢獻。他為可以實際應用的彩色攝影奠定了基礎。從1855年到1872年,麥克斯韋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顏色的感知,色盲以及色彩理論的有價值的研究結果,並因《色覺理論》而獲得。在他1855年的一篇有關顏色感知的論文中,麥克斯韋提出如果透過紅、綠、藍三色濾光器分別拍攝同一景象,而後將影像分別透過三種顏色的濾鏡投射到屏上,這樣疊加可以完全還原原始的彩色影像。1861年,在皇家研究所做的有關色彩理論的講座中,麥克斯韋展示了經由三色疊加原理所拍攝的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這張照片拍攝的是帶有花呢格紋的緞帶。不過由於對紅光和綠光不大敏感,實際拍攝效果與預期效果有一定的差距。:103-1041961年,後世的研究人員提出當時照片效果不令人滿意的原因可能是底板受到了濾鏡所沒能遮蔽的紫外線的影響。分子運動論和熱力學.麥克斯韋在分子運動論方面也有建樹。分子運動論由丹尼爾·伯努利創立,其後經約翰·赫帕斯、、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以及魯道夫·克勞修斯等人發展。這些人中尤以克勞修斯對於分子運動論貢獻為大。他讓這一理論成為受到公認的理論。而後,分子運動論的發展又經麥克斯韋大大推進。他對於這一理論的實驗驗證以及數學模型的建立都有貢獻。1856年至1866年間,他建立了氣體分子速度分佈律理論。這一理論後來由路德維希·玻爾茲曼進一步發展推廣為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佈。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佈給出了在一定溫度下以一定速度運動的氣體分子的在整體中所佔比例,從而進一步得出氣體的溫度與構成它的分子運動情況有關。這推廣了先前建立的熱力學定律,並對當時已有的實驗現象和結果給出了較先前更好的理論解釋。而在對於熱力學的研究過程中,麥克斯韋又進行了一個可以詰難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思想實驗。他設想如果一個熱力學系統內部存在這樣一個機制:其可以辨識分子運動速度,並令運動速度在不同區間上的分子向系統不同部分集中;那麼一個孤立系統的熵可能會因為這一機制的存在而減少,而這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相違。1871年,他從熱力學勢對兩種熱力學狀態量的二階偏導與求偏導的先後順序無關出發,給出了一系列熱力學狀態量偏導數間的等式關係,即麥克斯韋關係。1874年,基於約西亞·吉布斯對於熱力學過程進行影象解釋的論文,麥克斯韋又提出了來對相變進行影象解釋。控制理論.1868年,麥克斯韋在《英國皇家學會論文集》上發表論文《論控制裝置》,這裡的“控制裝置”指的是用於調節蒸汽機的離心調速器。這篇論文被認為是早期控制理論的核心要旨。後世紀念.美國知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將麥克斯韋方程組的發現稱為“縱觀人類歷史,整個19世紀中毫無疑問最重要的事件”。為了紀念馬克士威所創下的功績,後人將許多事物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如:英國大數學家邁克爾·阿蒂亞幫助籌款約200萬英鎊,為麥克斯韋在愛丁堡廣場建立銅像。 | 833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339"
} |
世界貿易組織是負責監督成員經濟體之間的各種貿易協議得到執行的國際組織,隸屬聯合國系統,前身是1948年起實施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秘書處。世貿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現任秘書長是恩戈齊·奧孔約-伊衞拉。截至2016年7月29日,世界貿易組織共有164個成員,新進成員為阿富汗,在2016年加入世貿、成為正式會員。世貿的主要職能是調解成員之間的貿易紛爭,加入世貿不等於簽訂多邊貿易協議,但其設定的入會門檻可以作為願意降低關稅和法政上配合及參與國際貿易的門票,它是貿易體制的組織基礎和法律基礎,是眾多國際貿易協定的管理者,各成員貿易立法的監督者,是就貿易提供解決爭端和進行談判的場所。該機構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其成員之間的貿易額佔世界貿易額的絕大多數,因此被稱為“經濟聯合國”。歷史.創立期.1990年12月,關貿總協定的烏拉圭回合談判布魯塞爾部長會議責成關貿總協定體制職能小組負責「多邊貿易組織協定」的談判。1993年11月,烏拉圭回合結束前,原則上形成了「多邊貿易組織協定」。在美國的提議下,「多邊貿易組織」易名為「世界貿易組織」。1994年4月15日,烏拉圭回合各項議題的協議在部長級會議上均獲透過,由104個國家代表簽署。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與關貿總協定共存一年至1995年12月31日。1995年5月1日,雷納託·魯傑羅成為首任總幹事,任期4年。1996-2000年.1996年2月22日:貝南正式加入。1996年10月19日:查德正式加入。1996年12月9日至12月13日,第一次世貿部長級會議在新加坡舉行。1996年1月29日:蒙古正式加入。1997年1月1日:剛果(金)正式加入。1997年3月27日:剛果(布)正式加入。1998年5月18日至5月20日:第二次世貿部長級會議在瑞士日內瓦舉行。1999年2月10日:拉脫維亞正式加入。1999年9月1日:邁克爾·肯尼思·穆爾成為總幹事;這次總幹事人選意見分歧嚴重,最終決定由邁克爾·肯尼思·穆爾和素帕猜·帕尼帕迪各擔任半任的總幹事職務,每人任期3年。1999年11月13日:愛沙尼亞正式加入。1999年11月30日:在美國西雅圖召開世貿第三次部長級會議,會議外遭到大批反全球化人士示威抗議,而會議本身也沒有達成任何共識。2000年4月11日:約旦正式加入。2000年6月14日:喬治亞正式加入。2000年9月8日:阿爾巴尼亞正式加入。2000年11月9日:阿曼正式加入。2000年11月30日:克羅埃西亞正式加入。2001-2005年.2001年5月31日:立陶宛正式加入。2001年7月26日:摩爾多瓦正式加入。2001年11月9日至11月13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第四次部長級會議,發表《多哈宣言》,並成功啟動多哈回合貿易談判。2001年12月11日:中國經過15年的談判正式加入,這是關貿總協定/世貿歷史上談判時間最長的一次。2002年1月1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正式加入。2002年9月1日:素帕猜·帕尼帕迪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2003年2月5日:亞美尼亞正式加入。2003年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第五次部長級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由印度、中國與巴西領導的22個南方集團所提出的“新加坡議題”協議:投資保護、市場競爭政策、政府體制透明化等。南方集團還要求歐盟與美國放棄農業補貼,但同樣未果。這次會議未能實現任何進展。2004年4月23日:尼泊爾正式加入。2004年10月13日:柬埔寨正式加入。2005年11月11日:接納沙烏地阿拉伯為會員。2005年12月13日至12月18日:第六次世貿部長級會議於香港舉行。2006-2010年.2007年1月11日:越南成為第150個正式會員。。2007年7月27日:湯加成為第151個正式會員。2008年5月16日:烏克蘭成為第152個會員。2008年7月23日:維德角成為第153個正式會員。2011-2015年.2011年12月17日:俄羅斯聯邦簽署加入世貿組織的議定書。2012年4月29日:蒙特內哥羅成為第154個正式會員。2012年5月10日:薩摩亞成為第155個正式會員。2012年8月23日:俄羅斯聯邦成為第156個正式會員。2012年8月24日:萬那杜成為第157個正式會員。2013年2月2日:寮國成為第158個正式會員。2013年3月2日:塔吉克成為第159個正式會員。2013年9月1日:羅伯託·阿澤維多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2013年12月7日:第9次部長級會議透過,內容包含貿易便捷化、農業、棉花及發展,為杜哈回合談判以來的最大突破。此次會議在最後時刻達成了WTO成立18年、多哈回合談判啟動12年以來的第一份全球多邊貿易協定——“巴釐一攬子協定”。這標誌著多哈回合貿易談判12年僵局終獲歷史性突破。此次會議成果振奮人心,但也要看到這只是世貿多哈回合協議的一個縮水版協議,離多哈回合談判的全面完成尚十分遙遠。2014年6月26日:葉門成為第160個正式會員。2015年4月26日:塞席爾成為第161個正式會員。2015年11月30日:哈薩克成為第162個正式會員。2016-2020年.2016年7月14日:賴比瑞亞成為第163個正式會員。2016年7月29日:阿富汗成為第164個正式會員。2021年3月1日:恩戈齊·奧孔約-伊衞拉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直至現在為止,包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十餘個經濟體沒有加入世貿組織。另外,包括白俄羅斯、塞爾維亞等23個經濟體在取得世貿組織觀察員身份五年內,各國必須開始談判加入世貿組織。會員列表.截至2016年7月29日,世界貿易組織共有164個成員,下表依各經濟體名稱英文首字母排列。貿易救濟.世界貿易組織協定下所規範之貿易救濟措施可分為三種:反傾銷(anti-dumping)、補貼暨平衡(countervailing duty)和防衛措施(safeguard measure)。相關爭議和批評.輕忽勞工權益.世貿組織成員的政經優先考量受到跨國公司主導,邊緣化維護基本勞動權益方面的考量。目前只有政府單位能在世貿組織做出正式投訴,工會和人權組織只能鼓勵成員去做相關投訴。由於世貿組織的制裁只及政府不及跨國公司,跨國公司侵犯勞工權益鮮少遇到處罰,並沒有具體的財務後果。過度全球化.自1990年代後期,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反全球化運動人士的主要反對目標。世界貿易組織的目標原是為了監督新的全球秩序,確保其合法;然而WTO目前沒有任何類似民主機構的特徵:世界貿易組織秘密運作,沒有義務向成員或他者解釋其行動;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代表多是貿易律師,往往會因為企業需要而為之打通關,而該組織也秉持對市場的信仰,往往向企業利益傾斜,常讓地方環境法與勞工法受挫、無以伸張。密室會議.世界貿易組織最為人詬病的一點,是其不透明的所謂「密室會議」、「綠室會議」或「小型部長會議」。其原文出自起初GATT烏拉圭回合中,少數會員代表於綠色房間內所作出的決議,另一說則為世界貿易組織日內瓦秘書長的辦公室顏色。在「密室會議」中,部份對於會議主題有利益關係的少數成員事先就議題做出一致的方案,之後在將此決議公佈於所有會員前決議。此種決議方式在後來於1999年西雅圖、2001年多哈及 2003年坎昆部長會議均被採用,甚至成為許多決議失敗的原因,因為非洲或其他週邊經濟體在整個會議討論中,均被排除在「密室會議」之外,故拒絕承認最後的決議。此種決策過程在1990年代常被提出,常為開發中國家或非政府組織對於WTO決策不透明的批判焦點。過去數十年中有許多方案嘗試解決「密室會議」的問題,如由數個永久核心會員及由其他成員以輪值的方式所組成的執行委員會,以管理WTO裡的議程,其中的核心會員可由各成員在發達經濟體的影響力或其他準則來決定。然至今這方面仍未有明顯的進展。許多決策者認為,使到世界貿易組織會議更為透明無疑是有必要且可取的,但同時也有人認為「密室會議」這樣的討論過程在如此一個日益龐大的組織是無可避免的。除上述以外,包含了世界貿易組織中最重要的關稅限制及其他由所有會員決議的資料庫無法自由地取得,也常是多方批評的一項。 | 834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世界貿易組織",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349"
} |
山口百惠,日本東京都澀谷區惠比壽出身,前日本著名歌手、演員。1980年與日本著名演員三浦友和結婚,婚後改姓為三浦百惠。長子三浦祐太朗為歌手,次子三浦貴大為演員。生平.山口百惠生於東京都惠比壽的東京都立廣尾醫院,由於是早產,體重只有1800克,A型。於13歲時參加1972年第五屆“明星誕生”歌唱比賽,以一曲《迴轉木馬》獲得第二名。1973年4月出演電影《豆蔻年華》,並演唱主題歌正式出道。與同學年的森昌子和櫻田淳子被稱為花之中三三人組。從第二張單曲《青色果實》開始走青澀性路線,表現出與傳統的正統派偶像截然不同的一面,逐漸積累人氣。年末參演電視劇《笑逐顏開》,開始與宇津井健的父女檔合作。1974年第五張單曲《一個夏天的經歷》大熱,年底,初主演的電影《伊豆的舞女》大熱,年僅15歲的山口百惠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頂級偶像。1975年出演赤色系列電視劇的第二部《赤的疑惑》。電影方面,延續《伊豆的舞女》帶來的風潮,繼續走文藝路線,從1975年到1980年六年間先後主演了《潮騷》、《絕唱》、《春琴抄》、《霧之旗》、《炎之舞》等總共13部影片,其中有10部打入年度日本本土電影票房的前十名,令山口成為當時最賣座的演員之一,與共演的三浦友和也成為了黃金搭檔。1976年,17歲的山口百惠開始與宇崎龍童和阿木耀子夫婦的合作,以一曲《橫須賀的故事》開拓出自己在音樂上的新領域,並與其它音樂人例如佐田雅志、谷村新司等人合作,推出了《夢先案內人》、《秋櫻》、《良日啟程》、《絕體絕命》等眾多名曲。1978年,19歲的山口百惠以一曲《Playback part2》擔任第29屆紅白歌合戰紅組壓軸演出,成為紅白史上最年少的壓軸歌手,這個記錄至今未被打破。1980年3月,山口百惠發表與三浦友和的婚約,並宣佈將在結婚前退休。同年9月,隨筆自傳《蒼い時》發表,一個月售出100萬本,到12月底累計售出200萬本,成為大熱作品。1980年10月5日,在日本武道館舉行了告別演唱會,以一曲《再見的另一方》為自己的舞臺演出畫下完美句號。1980年10月15日,在所屬事務所的20週年紀念會上正式退休。11月,由山口百惠主演的引退紀念電視劇《赤之死線》播出,12月,引退紀念電影《古都》公映。從14歲出道,到21歲引退的七年半間,山口百惠推出了31張單曲總銷量的冠軍,當時的紀錄直到5年後,才被松田聖子打破。山口退休後,其原本所屬的索尼唱片公司陸續推出了不少精選集,並與2003年和2007年推出她的唱片全集。2004年和2005年分別推出由中森明菜、福山雅治、工藤靜香、藤井鬱彌、巖崎宏美等眾多歌手向山口百惠致敬的翻唱專輯《山口百恵 Tribute Selection》。引退30週年之際,TBS電視臺於2009年推出山口百惠在音樂節目《The Best Ten》出演全紀錄的DVD-BOX,獲得Oricon榜DVD第六的成績。2010年富士電視臺又推出山口百惠在音樂節目《夜之金曲》出演全紀錄的DVD-BOX,獲得Oricon榜DVD第三的成績,是第一個引退後推出的DVD打入前三的藝人。個人生活.山口百惠出生於東京都港區惠比壽,其生父另有家庭和小孩。她的童年時期在母親拚命做手工來籌措生活費的情景中度過,工作內容包括組裝半導體的零件和縫製娃娃衣服等。那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60年代,她跟堅強的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簡單而清貧。後與母親山口正子、妹妹山口淑惠搬家到橫濱,小學2年級時又搬到橫須賀,直住到她14歲去東京當歌手,在橫須賀度過六年是像普通少女般生活,因此被她視為故鄉的城市。15歲次子貴大誕生。引退後雖然一直備受媒體困擾,各種復出的傳言,出門被圍堵、追拍,以至於要求助於人權保護局,長子的幼兒園入園式也因為媒體過分圍堵,嚇哭孩子,而一度與媒體發生衝突,但山口百惠一直堅持著自己選擇的道路,徹底退出了演藝界,以堅強的姿態成了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從1998年開始她師從鷲澤玲子,學習拼布藝術,2002年開始每年都參加東京國際拼布展。 | 835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山口百惠",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354"
} |
任務分配問題是在加權二分圖中尋找最大加權匹配的問題。詳述.分為以下幾類:這些問題都是組合最佳化的研究物件。舉例.有一些員工要完成一些任務。各個員工完成不同任務所花費的時間都不同。每個員工只分配一項任務。每項任務只被分配給一個員工。怎樣分配員工與任務以使所花費的時間最少?婚配問題:有一些男人和一些女人,各位男人如果和某位女人結婚則其婚姻穩定程度具有不同的穩定數值。如何匹配可以使得所有配對的穩定值總和最大?也稱婚姻匹配問題。演算法.匈牙利演算法是眾多用於解決線性任務分配問題的演算法之一,它可以在多項式時間內解決問題。分配問題是運輸問題的特例,運輸問題是最少成本流量問題的特例,而它們都是線性規劃的特例。因此,單純形法可以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通法。然而,針對每種特殊情形設計的專門演算法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如果問題的成本函式包含二次不等式,則稱之為二次分配問題。任務分配問題一般可以在多項式時間內轉化成最大流量問題。 | 836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任務分配問題",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362"
} |
瑤族,是亞洲的一個民族,其歷史比較悠久。有研究認為:瑤族起源於古代東夷部落,與九黎族關係密切,尊奉先祖蚩尤、盤瓠。中國的瑤族人口為285.3萬,1.5%在貴州 。瑤族跨境而居,在越南、寮國、泰國北部也分佈一些。是越南的54個民族之一。越南瑤族人口超過62萬,是越南第9大民族。東南亞國家排華年代裡,部分瑤族人還飄洋過海移民到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法國等地。瑤族民風比較淳樸而強悍。由於常受歷代統治者的驅除和歧視,一般在山區居住,因此有“無山不成瑤”之說,而「南嶺無山不有瑤」 更是明確地指出其為中國南方典型的山地民族。由於分支眾多,語言差異大,有勉語、布努語、拉珈語等多種。80年代創制了瑤文,用拉丁字母拼寫勉語優勉土語。通用漢語。很多人能同時說壯語、苗語等語言。在中國的分佈.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省瑤族人口列表(普查時點人口,單位:人)輋族、瑤族與畲族.《說蠻》載:「輋,巢居也」,「輋人亦徭種也」。《南越筆記》說:「賦以刀為準者曰徭,徭所止曰輋,亦曰輋,是為畬蠻之類。」。《嶺表紀蠻》說:「畬與輋同音,蓋以同一種族,故音同字異」。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又說:「粵人以山林中結竹木障覆居息為輋,故稱徭所止曰輋。自信為狗王後。家有畫像,犬首人服,歲時祝祭。」如此說明瞭明代時廣東一帶輋族的生活、習俗、信仰與及姓氏,均與現代的畬族相若,可証畬族與輋族、瑤族三者之間的密切關係。《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 第七十六》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盤瓠。下令之後,盤瓠遂銜人頭造闕下,腢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大喜,而計盤瓠不可妻之以女,又無封爵之道,議欲有報而未知所宜。女聞之,以為帝皇下令,不可違信,因請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盤瓠。盤瓠得女,負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跡不至。於是女解去衣裳,為僕鑒之結,著獨力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尋求,輒遇風雨震晦,使者不得進。經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盤瓠死後,因自相夫妻。由15-19世紀開始向泰北與寮國遷移,以種罌粟為生。瑤族文學.瑤族文學主要是以民間文學為大宗,因為多以口頭流傳為主,所以並無文字記載,僅有部份是以漢文傳鈔,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瑤族民間文學的採風工作才有組織地開展,其最終成果匯成了23本《瑤族民間文學資料》。神話.瑤族神話大致上可分為「人類起源」、「宇宙起源」與「族源起源」等,像是〈密洛陀〉描述一位名叫密洛陀的女神,除了幫忙創造宇宙的山川河流外,也命其九位兒子透過「蜂仔」做人身來造人類的故事;〈盤瓠神話〉則是說明瑤族最早的十二姓是怎樣產生以及瑤族人民敬「盤王」、舉辦「盤王節」的由來。傳說.瑤族傳說故事反映著不同時期瑤族人民所面臨的現況或與政治局勢有所關聯,早期出現了一些從圖騰神話演化而來的傳說故事,如:雲南的〈竹笛〉,之後也有針對中原王朝的反抗,如:〈大藤峽的傳說〉、〈豆腐八王〉,以及與太平天國起事有關的傳說故事,如:〈太平軍過瑤寨〉如實地記錄太平軍曾行經瑤族聚居地且與瑤民的融洽相處過程。民間歌謠. | 836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瑤族",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367"
} |
強化學習下如何達到平衡狀態。基本的強化學習被建模為馬爾可夫決策過程:規則通常是隨機的。主體通常可以觀察即時獎勵和最後一次轉換。在許多模型中,主體被假設為可以觀察現有的環境狀態,這種情況稱為“完全可觀測”。通常,主體被允許的動作是有限的,例如,在棋盤中棋子只能上、下、左、右移動,或是使用的錢不能多於所擁有的。強化學習的主體與環境基於離散的時間步作用。在每一個時間formula_5,主體接收到一個觀測formula_6,通常其中包含獎勵formula_7。然後,它從允許的集合中選擇一個動作formula_8,然後送出到環境中去。環境則變化到一個新的狀態formula_9,然後決定了和這個變化formula_10相關聯的獎勵formula_11。強化學習主體的目標,是得到儘可能多的獎勵。主體選擇的動作是其歷史的函式,它也可以選擇隨機的動作。將這個主體的表現和自始自終以最優方式行動的主體相比較,它們之間的行動差異產生了“悔過”的概念。如果要接近最優的方案來行動,主體必須根據它的長時間行動序列進行推理:例如,要最大化我的未來收入,我最好現在去上學,雖然這樣行動的即時貨幣獎勵為負值。因此,強化學習對於包含長期反饋的問題比短期反饋的表現更好。它在許多問題上得到應用,包括機器人控制、電梯排程、電信通訊、雙陸棋和西洋跳棋。強化學習的強大能力兩個方面:使用樣本來最佳化行為,使用函式近似來描述複雜的環境。它們使得強化學習可以使用在以下的複雜環境中:探索機制.強化學習需要比較聰明的探索機制,直接隨機的對動作進行取樣的方法效能比較差。雖然小規模的馬氏過程已經被認識的比較清楚,這些性質很難在狀態空間規模比較大的時候適用,這個時候相對簡單的探索機制是更加現實的。其中的一種方法就是 formula_12-貪婪演演算法,這種方法會以比較大的機率(1-formula_12)去選擇現在最好的動作。如果沒有選擇最優動作,就在剩下的動作中隨機選擇一個。formula_12 在這裡是一個可調節的引數,更小的 formula_12 意味著演算法會更加貪心。 | 837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強化學習",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372"
} |
黃鐵礦,別名硫鐵礦、愚人金,化學式為FeS2,黃鐵礦是最豐富的硫化物礦物。黃鐵礦的金屬光澤和淡黃銅黃色的色調使它表面上與黃金相似,因此有愚人金的綽號。黃鐵礦是提取硫、製造硫酸的主要礦物原料。其特殊的形態色澤,有觀賞價值。一些黃鐵礦磨製成寶石也很受歡迎。黃鐵礦通常與石英脈、沉積岩和變質岩以及煤層中的其他硫化物或氧化物伴生,並作為化石中的替代礦物。發現.黃鐵礦是最常見的硫化物礦物,廣泛存在於火成岩、變質巖和沈積巖中。它是火成岩中常見的副礦物,偶爾也會出現在原始巖漿中由不混溶的硫化物相產生的較大塊狀礦物中。它作為接觸變質作用的產物存在於變質巖中。它也形成為高溫熱液礦物,儘管偶爾會在較低溫度下形成。黃鐵礦既作為原生礦物存在於原始沉積物中,又作為次生礦物在成岩作用中沉積。在還原環境條件下形成黑色頁巖和其他沉積巖中的化石之後,黃鐵礦和白鐵礦通常作為其替代假象出現。黃鐵礦作為頁巖中的副礦物很常見,它是由缺氧海水沉澱形成的,煤層通常含有大量的黃鐵礦。用途.黃鐵礦在16世紀和17世紀曾短暫流行,作為早期火器的點火源,最著名的是簧輪槍,其中將黃鐵礦樣品放在圓形銼刀上摩擦以產生開火所需的火花。黃鐵礦、燧石和一種由南澳大利亞的Kaurna人用桉樹皮製成的火種一起作為一種傳統的生火方法使用。黃鐵礦自古典時代就被用於生產硫酸亞鐵。黃鐵礦被堆積起來並使其風化。然後將堆中的酸性浸出物與鐵一起煮沸以生成硫酸亞鐵。在15世紀,這種浸出的新方法開始取代燃燒硫作為硫酸的到19世紀時,這已成為主流方法。黃鐵礦仍然在商業上用於生產二氧化硫,用於造紙業和硫酸生產等。黃鐵礦在開始熱分解為硫化亞鐵和硫元素;在大約時,"p"S2約為1 atm。黃鐵礦的一個較新的商業用途是作為勁量牌不可充電鋰電池的陰極材料。黃鐵礦是一種能隙為0.95eV的半導體材料。純黃鐵礦在晶體和薄膜形式中都是天然的n型,這可能是由於黃鐵礦晶體結構中的硫空位充當n摻雜劑。在20世紀初,黃鐵礦被用作無線電接收器中的晶體檢波器,至今仍被礦石收音機愛好者使用。在真空管成熟之前,晶體檢波器是最靈敏、最可靠的檢波器——在礦物型別之間甚至在特定型別的礦物中的單個樣品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異。黃鐵礦檢波器佔據了方鉛礦檢波器和機械更復雜的Perikon礦物檢波器的中間點。黃鐵礦檢波器可以像現代1N34A鍺二極體檢波器一樣靈敏。黃鐵礦已被提議作為低成本光伏太陽能電池板中豐富、無毒、廉價的材料。合成硫化亞鐵與硫化銅一起用於製造光伏材料。最近正致力於開發完全由黃鐵礦製成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黃鐵礦用於製造白鐵礦首飾。白鐵礦首飾由小切面黃鐵礦製成,通常鑲嵌在銀中,自古以來就為人所知,並在維多利亞時代流行。當該術語在珠寶製作中變得普遍時,“白鐵礦”指的是所有二硫化亞鐵礦物,包括黃鐵礦,而不是斜方晶系的FeS2礦物白鐵礦,它顏色較淺,易碎且化學性質不穩定,因此不適合製作珠寶。白鐵礦首飾實際上不含白鐵礦。當黃鐵礦的標本表現為優質晶體時經常用於裝飾。它們在礦物收藏方面也很受歡迎。提供最佳標本的地點包括索里亞省和拉里奧哈省。按價值計算,中國是全球進口未焙燒黃鐵礦的最大市場,佔全球進口量的65%。中國也是未焙燒黃鐵礦進口增長最快的國家,2007年至2016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7.8%。危害.當暴露於地球表面普遍存在的氧化條件下時,黃鐵礦不穩定:黃鐵礦與大氣中的氧氣和水接觸,最終分解成水鐵礦時,這些氧化反應發生得更快。 | 838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黃鐵礦",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380"
} |
手工藝,指的是用簡單的工具純手工製作的工藝,通常跟藝術有關,其創作需要技巧、熟練度,以及一定程度的美感,媒材可能包括編織、陶藝、紙藝、繡縫、木作與其他。手工藝跟大批次生產的機械製造方式不同,通常透過一定的藝術構思,以手工作坊的方式加工製作。製作出來的產品通常叫作手工藝品。「手工藝品」一般承載著本民族的文化傳統。當代藝術家在製作“手工藝品”的時候,往往加上現代的藝術元素。 | 838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手工藝",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389"
} |
中文房間,是由美國哲學教授約翰·瑟爾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藉以反駁強人工智慧的觀點。根據強人工智慧的觀點,只要計算機擁有適當的程式,理論上就可以說計算機擁有它的認知狀態並且可以像人一樣進行理解活動。該實驗出自約翰·羅傑斯·瑟爾的論文《心靈、大腦和程式》中,發表於1980年的《》。實驗概要.中文房間的實驗過程可表述如下:一個對中文一竅不通,只說英語的人關在一間只有一個開口的封閉房間中。房間裡有一本用英文寫成的手冊,指示該如何處理收到的中文訊息及如何以中文相應地回覆。房外的人不斷向房間內遞進用中文寫成的問題。房內的人便按照手冊的說明,尋找合適的指示,將相應的中文字元組合成對問題的解答,並將答案遞出房間。約翰·瑟爾認為,儘管房裡的人可以以假亂真,讓房外的人以為他說中文,但事實上他根本不懂中文。在上述過程中,房外人的角色相當於程式設計師,房中人相當於計算機,而手冊則相當於計算機程式:每當房外人給出一個輸入,房內的人便依照手冊給出一個答覆。而正如房中人不可能透過手冊理解中文一樣,計算機也不可能透過程式來獲得理解力。既然計算機沒有理解能力,所謂“計算機於是便有智慧”便更無從談起了。反面觀點.對此,有相反觀點,其內容大致如下:反面觀點的論據.所有人都認為人是擁有智慧的,而而人類卻顯示出與人溝通的能力。如果按照瑟爾的觀點,那麼人類也不存在認知能力,但這與事實是不符的。所以依然可以認為若某段計算機程式,能夠完成圖靈測試,則說明該段計算機程式具有認知能力。對反面觀點的批評.然而,此一觀點也被提出存在兩項根源性謬誤,以至甚至被認為錯誤理解「中文房間」概念。其一為此論過於倚賴「智慧決策來自於腦細胞的電訊號轉換」此一前題,並將人類作出智慧決策時,涉及腦細胞電訊號轉換的現象,錯誤地演繹為「智慧決策『唯獨』由腦細胞的電訊號轉換『所產生』」。此演繹不但從未被證明過,也無足夠證據支援。其次,此說只能推匯出「單獨一個腦細胞的緩衝、傳遞或抑制一個電訊號,不能使其理解單詞的意義」而已,至於腦細胞如何創造語法規則、決策策略,是否單純倚靠個別腦細胞的緩衝、傳遞或抑制電訊號等等,並未作出任何合理推論;同時也忽略了「單獨一個腦細胞」與一個擁有智慧的人類之間,後者包涵前者、前者與眾多他者組成後者等複雜關係,便直接將「單獨一個腦細胞不理解單詞的意義而人類擁有智慧」此一現實,用作否定「機器不能透過程式獲得理解能力」與及「智慧直接關係於理解能力」的根據,其邏輯難以明白,推演也過於草率。 | 841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中文房間",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416"
} |
模擬退火是一種通用機率演演算法,常用來在一定時間內尋找在一個很大搜尋空間中的近似最優解。模擬退火在1983年為S. Kirkpatrick, C. D. Gelatt和M. P. Vecchi所發明,V. Černý也在1985年獨立發明此演演算法。簡介.模擬退火來自冶金學的專有名詞退火。退火是將材料加熱後再經特定速率冷卻,目的是增大晶粒的體積,並且減少晶格中的缺陷。材料中的原子原來會停留在使內能有區域性最小值的位置,加熱使能量變大,原子會離開原來位置,而隨機在其他位置中移動。退火冷卻時速度較慢,使得原子有較多可能可以找到內能比原先更低的位置。模擬退火的原理也和金屬退火的原理近似:我們將熱力學的理論套用到統計學上,將搜尋空間內每一點想像成空氣內的分子;分子的能量,就是它本身的動能;而搜尋空間內的每一點,也像空氣分子一樣帶有“能量”,以表示該點對命題的合適程度。演演算法先以搜尋空間內一個任意點作起始:每一步先選擇一個“鄰居”,然後再計算從現有位置到達“鄰居”的機率。可以證明,模擬退火演算法所得解依機率收斂到全域性最優解。演算步驟.初始化.由一個產生函式從當前解產生一個位於解空間的新解,並定義一個足夠大的數值作為初始溫度。迭代過程.迭代過程是模擬退火演算法的核心步驟,分為新解的產生和接受新解兩部分:模擬退火演算法與初始值無關,演算法求得的解與初始解狀態S無關;模擬退火演算法具有漸近收斂性,已在理論上被證明是一種以機率1收斂於全域性最優解的全域性最佳化演算法;模擬退火演算法具有並行性。停止準則.迭代過程的一般停止準則:溫度T降低至某閾值時,或連續若干次迭代均未接受新解時,停止迭代,接受當前尋找的最優解為最終解。退火方案.在某個溫度狀態T下,當一定數量的迭代操作完成後,降低溫度T,在新的溫度狀態下執行下一個批次的迭代操作。虛擬碼.尋找能量 formula_1 最低的狀態 formula_2s := s0; e := E(s) // 設定目前狀態為s0,其能量E (s0)k := 0 // 評估次數kwhile k emin // 若還有時間則:sn := neighbour(s) // 隨機選取一鄰近狀態snen := E(sn) // sn的能量為E (sn)if random() < P(e, en, temp(k/kmax)) // 決定是否移至鄰近狀態sns := sn; e := en // 移至鄰近狀態snk := k + 1 // 評估完成,次數k加一return s // 回傳狀態s延伸閲讀. | 842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模擬退火",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420"
} |
水果一詞指的是主要供應人類生食用途之植物果實;而主要供應人類熟食用途之植物果實,如苦瓜、南瓜等,則會被歸類為蔬菜。生產水果的木本植物稱為果樹。大多數水果是甜的,含有大量的果糖,有些也帶酸味或其他味道,很多還含有揮發性芳香物質。定義.水果並不是植物學上嚴格定義的專有名詞,其定義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被認為是水果的條件有:可食且有食用價值之植物繁殖器官、主要供生食、味道帶甜味或酸味、多汁、散發果香者,然而也有些不完全符合上述所有條件而被認為是水果者,例如:部分植物繁殖器官雖可食但含有致癌物如檳榔,通常不被認為是水果。有部分植物繁殖器官雖可食用,但因食用價值較低,亦不會特別稱之為水果,例如茄苳果實、菲島福木果實等。而有食用價值之植物繁殖器官中,於人類文化中通常不認為其為水果者,有 堅果、豆類、穀物。在西方文化中,大黃也常被視為「水果」(culinary fruit),但食用的部位是葉柄,且通常是煮成果醬食用。植物學.大多數水果的主要食用部位在植物學上屬於真果,但也有許多水果吃的不是真果,而是其他部位,包括:食用.在中式飲食中,水果通常是在飯後單獨食用。另外,水果也可以打成果汁、煮成果醬、涼拌或放入沙拉中、或是做成水果蛋糕等糕點。大多數水果可以新鮮食用,但有些水果如柿子需要放一段時間去除澀味才能吃。果皮和種子是否能吃,因水果而異。莓果通常會連皮和種子一起食用,核果和梨果的皮可以食用但種子不可,柑果通常不吃皮和種子,漿果則不一定。有些水果的種子雖然不適合嚼食,但許多人會直接吞下,例如西瓜。大多數水果內有核或種子,通常不能食用,例如桃、李、杏、枇杷、蘋果、櫻桃、梨、芒果、荔枝、龍眼。 | 843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水果",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431"
} |
波金卡計劃誤稱該詞在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中意為“爆炸”。陰謀.原計劃在1994年年底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發動,行動包括於1995年1月暗殺訪菲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炸燬11架由亞洲地區起飛前往美國的飛機以及劫持民航飛機撞擊大樓。恐怖分子將菲律賓馬尼拉的一棟公寓改造成了炸彈工場,該棟公寓為是次襲擊陰謀的主謀之一拉姆齊•優素福所有。為了測試各機場保安漏洞及炸彈威力,恐怖分子多次攜帶炸彈的散件進出各機場,及在菲律賓各地放置炸彈,造成多宗傷亡事件。其中,恐怖分子於1994年12月11日,登上菲律賓航空434號班機,乘搭從馬尼拉至宿霧航段。襲擊者於該航段期間放置炸彈於座位下,並於飛機抵達宿霧後下機。當飛機於第二航段前往東京時炸彈就被引爆,結果造成一人死亡。事後,恐怖分子定於1995年1月22日,於11班由臺灣中正國際機場、馬尼拉國際機場、香港啟德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泰國廊曼國際機場及漢城金浦機場出發往美國的美籍客機上放置炸彈。該11班航機均會中停另一個機場,襲擊者依菲航434號班機的手法一樣,於第一航段放置炸彈,然後於中途站下機,最後於飛抵美國時炸毀客機。除了炸毀客機外,恐怖分子更計劃於1995年1月12日,教宗訪菲時派出裝扮成神父的死士以接近教宗,並引爆身上炸彈炸死教宗。暗殺教宗的目的是為了轉移外界對下一階段行動的注意力,為此大約有20人接受了優素福的訓練。揭發.1995年1月6日,炸彈製造中心發生大火。菲律賓警方察覺,住所有大量電線、化學品,更在一部電腦中發現一個名為「Bojinka」的連環襲擊檔案。一個月後,優素福於巴基斯坦落網,計劃因而失敗。事後.美國及菲律賓政府估計,若計劃最後成功,將會造成4,000多人死亡,而且令全球航空交通癱瘓,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計。雖然計劃曝光,可是華府並未於事後針對事件作進一步調查,美國國家安全域性更沒有制定更嚴格的安全措施以阻止類似行動。於是恐怖分子之後將此次計劃用到了2001年9月11日的九一一事件中。 | 844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波金卡計劃",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443"
} |
淩汛,俗稱冰排,是有結冰期的河流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是冰淩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冰淩有時可以聚整合冰塞或冰壩,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終漫灘或決堤,稱為淩洪。 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淩汛。黃河寧夏段總長397公里,一般自每年12月中下旬開始出現流淩,次年1月上旬封河,2月中下旬開河。受特殊自然地理條件影響,黃河寧夏段封河時由北向南、先下游後上遊,開河時由南向北、先上游後下遊,幾乎年年都發生程度不同的淩汛災害。通俗地說,就是水的表面有冰層,且破裂成塊狀,冰下有水流,帶動冰塊向下遊運動,當河堤狹窄時冰層不斷堆積,造成對堤壩的壓力過大,即為淩汛。中國北方的大河,如黃河、黑龍江、松花江,容易發生淩汛。 | 845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凌汛",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450"
} |
埃克托·路易·柏遼茲,法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以1830年寫的《幻想交響曲》聞名。生平.早年經歷.柏遼茲的父親是一名醫生,他亦早年學醫,1821年赴巴黎入醫科學校,在他的自傳中曾有描寫,說自己看到醫學院中解剖課上和標本室裡的恐怖景象而放棄學醫。柏遼茲少年時曾學習長笛和豎笛,後來學習過吉他的最基本技術,但他卻從來沒有學習過鋼琴,這在著名作曲家中是非常少見的,他和另一位不善鋼琴的偉大作曲家瓦格納一樣擅長指揮以及配器。1822年柏遼茲申請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同時期開始創作歌劇,他早期最重要的作品是1824年的《莊嚴彌撒》,雖然曾在1825年和1827年上演,卻只為他帶來了鉅額債務,他後來聲稱銷燬了總譜,實際上總譜1991年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被重新發現。音樂學習和羅馬大獎.1826年柏遼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正式開始音樂學習,師從3年前已經開始為他私人授課的作曲家,1828年完成學業,其間三次競爭羅馬大獎,僅在1828年獲得第二獎,直至1830年第四次參加,才以康塔塔《沙達納帕之死》獲得羅馬大獎。有趣的是,他1827年和1829年競爭羅馬大獎失敗的兩部作品名字分別是《奧菲歐之死》和《克利奧帕特拉之死》。幻想交響曲.1830年的前5個月,柏遼茲創作了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幻想交響曲》,副標題是“一個藝術家生涯中的插曲”,當年12月5日首演。這是一部自傳性質的標題音樂作品,描寫了他對於1827年觀看莎士比亞戲劇時愛上的女主角扮演者哈里特·史密森小姐的愛情,以及隨之而來的甜蜜,沮喪,絕望,乃至類似於服用某些致幻藥物後產生的幻覺,曲中出現諸如巫魔會等場景。李斯特極其喜愛這部作品,並將其改編為鋼琴曲,而孟德爾頌對這部作品則評價甚低。幻想交響曲引入了“固定樂念”的概念,以一個音型來代表一個人物事物,被認為是瓦格納的“主導動機”的先驅。《幻想交響曲》是李斯特,柴可夫斯基,馬勒,理查德·施特勞斯等浪漫主義作曲家的標題交響曲和交響詩的榜樣,被認為是確立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風格最重要的作品。這一年法國發生七月革命,推翻了保守的查理十世,擁戴自由主義份子奧爾良公爵當政,推行了一系列自由主義政策,法國社會風氣大變。作品反響.柏遼茲的經濟狀況在1838年前一直很糟糕,雖然也有獲得羅馬大獎,以及受法國政府邀約創作《紀念亡靈大彌撒》,柏遼茲才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貧困。柏遼茲的作品在他生前在法國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戲劇康塔塔《浮士德的天譴》1846年在巴黎首演失敗,《感恩贊》創作出來後五年無人問津,他極其重視的《特洛伊人》幾經修改,甚至為了避免結構過於龐大不被接受,而被他拆分成兩個部分之後,仍然在1863年上演第二部分後遭到了失敗。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柏遼茲在國外受到多得多的重視,特別是李斯特和瓦格納的崇拜以及對他的創作的研究和發展。柏遼茲終身保持著與門德爾松,舒曼,李斯特,瓦格納,帕格尼尼的私人友誼。創作風格和影響.柏遼茲生前經常被批評為情感氾濫,樂曲效果過於嘈雜,事實上今天看來,正是柏遼茲開發了管弦樂團的豐富表現力,他把配器法提高到了一門藝術的高度。在《透視旋律》一書中,他曾說明配器法的重要性:「顏色之於繪畫,就正是配器法之於音樂。」雖然在柏遼茲去世一百年之後,人們仍然主要關注他創作中“浪漫主義”的部分,甚至他的崇拜者如李斯特,瓦格納,也主要關注的是他風格中超前於時代的戲劇性力量,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樂隊豐富的表現力,事實上,柏遼茲的創作受古典主義的影響非常深,他的作品曲式嚴謹,即使長如歌劇《特洛伊人》,仍然保持著緊湊的結構和呼應。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音樂學者們和指揮家們不斷地指出,在柏遼茲豐滿華麗的音響當中,永遠不缺少典雅純正的旋律和對於強大的戲劇性力量的控制,柏遼茲的風格充滿詩意,他極富創造力,大大改革了管絃樂作品的創作方式以及管絃樂隊的編制和表現力,他的作品具有貝多芬式的遼闊剛健的氣魄,復調寫作技巧精熟,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有他極其出色的配器法,柏遼茲對浪漫主義音樂影響深遠,他的《幻想交響曲》指明瞭浪漫主義標題音樂的創作道路,可以說是後來的標題交響曲和交響詩的樣板;柏遼茲喜歡從著名的文學作品中汲取靈感,這也契合並影響著當時音樂家對於選材的偏好,他的管絃樂序曲《李爾王》,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喜歌劇《比阿特麗絲和本尼迪克》取材於莎士比亞的劇作,戲劇康塔塔《浮士德的劫罰》的靈感來自歌德,管絃樂序曲《海盜》,中提琴和樂隊作品《哈羅爾德在義大利》取材於拜倫的作品,歌劇《特洛伊人》根據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自撰指令碼等等;柏遼茲寫了一本經典著作《配器法》,被稱為是這門藝術的第一本和最重要的一本專著;除了在音樂創作上的成就之外,柏遼茲也創作散文和音樂評論,並且受到廣泛的稱讚,他著有自傳,如他在自傳中所說,就如同一本小說一樣曲折精彩,不過雖然他的經歷的確非常豐富,他在寫自傳的時候也常有誇大之處。個人生活.1832年12月,柏遼茲與哈里特·史密森小姐會面,10個月後兩人結婚,1842年分居。柏遼茲在1854年哈里特去世後與同居13年的歌唱家瑪麗·雷奇奧結婚。1862年瑪麗也先於柏遼茲去世,1867年他與哈里特所生的兒子在哈瓦那服役期間死去,再次打擊柏遼茲以至使他精神崩潰,他燒燬了自己的大部分手稿和收藏品,只保留了門德爾松贈送給他的指揮棒和一把帕格尼尼送給他的吉他。最終他在1869年去世,葬在巴黎蒙馬特公墓他的兩個妻子身旁。 | 845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埃克托·柏遼茲",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459"
} |
約翰尼斯·布拉姆斯。他創作了四部交響曲,其中第一部在他40歲時完成,他筆下的曲類包括鋼琴曲、室內樂、交響樂、合唱曲,以及藝術歌曲等,尤其擅長將民謠旋律輔以精緻化的筆法呈現之。此外,布拉姆斯本人的鋼琴演奏技巧亦相當傑出,他並和許多傑出的音樂家合作首演了自己的作品,與他有密切合作的音樂家包括:鋼琴演奏家克拉拉·舒曼,小提琴演奏家約瑟夫·約阿希姆等人。在創作路線上,勃拉姆斯是純粹音樂的擁護者及實踐者,與當時的新音樂一派的李斯特,瓦格納等壁壘分明。布拉姆斯以其完美主義著稱,研究顯示,未能令其滿意的創作經常遭到他本人銷毀.他未正式發表的作品也所在多有。迄今,布拉姆斯的作品已成為現代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之一。漢斯·馮·彪羅將布拉姆斯與巴赫、貝多芬並稱為「三B」。生平.早年.布拉姆斯的父親——約翰·雅各布·勃拉姆斯學習鋼琴。勃拉姆斯早年家境貧寒,曾在舞廳和妓院中演奏鋼琴藉以維生。早期的傳記作家對此曾十分驚詫,甚至對他的這段經歷一筆帶過。現代作家則指出,此段經歷可能因此導致勃拉姆斯對女性的認識扭曲,以致後來感情坎坷。不過,也有學者不認同這樣的論點,並提出勃拉姆斯年輕時與朋友的往來書信,以及漢堡對這類場所的嚴格管制為證,主張勃拉姆斯沒有涉足聲色場所的條件。勃拉姆斯也短暫地學習過大提琴。在柯賽爾之後,勃拉姆斯又師從。馬克森在維也納的老師既是莫扎特的學生,又是舒伯特的好友。年輕的勃拉姆斯在漢堡開過幾場公開演奏會,但直到十九歲進行巡演之後才名聲大噪。成年後的勃拉姆斯也經常參演自己的作品,他從十幾歲起開始指揮合唱團,後來成為一名精湛的指揮。勃拉姆斯少年時就開始創作,但之後毀掉了大多數早期作品的手稿。同為馬克森學生的稱,勃拉姆斯在11歲就演奏過自己即興創作的一首鋼琴奏鳴曲,但後來被作曲家本人丟棄。1853年四月到五月,勃拉姆斯作為匈牙利小提琴家的鋼琴伴奏,一同巡迴演出。途中他在漢諾威遇到了同為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的約瑟夫·約阿希姆,在魏瑪宮廷又結識了李斯特·費倫茨。二人見面時,李斯特親自視奏了勃拉姆斯的《諧謔曲》。在此之前,勃拉姆斯的許多作品都默默無聞。後來賴門伊與勃拉姆斯分道揚鑣,部分原因是勃拉姆斯在李斯特演奏自己的作品《b小調鋼琴奏鳴曲》時大打瞌睡,勃拉姆斯對此的解釋是自己在旅途中過於勞累。杜塞爾多夫.在萊茵蘭進行完演出之後,勃拉姆斯坐火車到了杜塞爾多夫,拿著約阿希姆的引介信會見了羅伯特·舒曼。舒曼為當時僅二十歲的勃拉姆斯的才華傾倒,並在當時的《新音樂雜誌》上寫了一篇名為《一條新路》的文章,向公眾介紹這位年輕人,稱其“必然會最完美地表達出這個時代”。在舒曼的朋友圈之外,這篇文章遭到了冷遇和懷疑;這加劇了勃拉姆斯對自己演奏和作曲的嚴格要求。在杜塞爾多夫期間,勃拉姆斯及舒曼還有作曲家共同完成了一首寫給約阿希姆的小提琴鋼琴奏鳴曲——《》,運用約阿希姆的座右銘 Frei aber einsam 並取每個字的開頭作曲,意即“自由但孤獨”。勃拉姆斯對羅伯特·舒曼的夫人、長他14歲的作曲家、鋼琴家克拉拉·舒曼產生了感情,這段激烈的情感畢其一生未曾消逝。勃拉姆斯一生未婚,1859年曾與哥廷根一名教授的女兒訂了婚又取消。羅伯特·舒曼自殺未遂、進入精神病院後,勃拉姆斯作為克拉拉和她丈夫之間主要的中間人,在一段時間內成了實際的一家之長。羅伯特·舒曼死後,勃拉姆斯趕到杜塞爾多夫,在舒曼家附近的公寓裡居住,併為克拉拉而犧牲了他的事業與藝術,但兩年後他離開了克拉拉。勃拉姆斯與克拉拉·舒曼的關係與貝多芬“永恆的愛人”並列為音樂史上最撲朔迷離的謎團:他們是否互相愛戀不得而知,但從他們毀掉相互間的書信一事,可以推測其中或有難言之隱。代特莫爾德、漢堡、維也納.1856年,羅伯特·舒曼去世之後,勃拉姆斯時而在漢堡指揮一個女性合唱團,時而在代特莫爾德指揮樂隊、教授學生。1859年,他作為獨奏家首演了他的第1號鋼琴協奏曲。1862年,他第一次來到維也納,次年被任命為的指揮。儘管1864年勃拉姆斯就辭去了這個職位,並且考慮在別處繼續指揮,他還是主要以維也納為基地,並最終落戶於此。1872至1875年,他擔任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音樂總監。1877年他拒絕了劍橋大學的名譽音樂博士學位,但在1879年接受了弗羅茨瓦夫大學的學位,並創作了《》以示感謝。勃拉姆斯在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持續作曲,但是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第1號鋼琴協奏曲在最初的幾場演出後差評連連,被當時引領潮流的評為“過時老套”。新德意志樂派的領軍人物包括李斯特和瓦格納,雖然勃拉姆斯讚賞瓦格納的部分音樂,也欽佩李斯特的鋼琴才能,但他與二人的作曲理念上依然有著鴻溝,這也引發了被稱作“浪漫主義大戰”的論戰,影響了整個歐洲音樂界。勃拉姆斯的陣營包括他的朋友克拉拉·舒曼和著名樂評家愛德華·漢斯力克。1860年,勃拉姆斯與約阿希姆合作了一份宣言,公開抗議瓦格納音樂中的過度氾濫之處:55。不過,這份宣言匆匆寫就,除上述二人外,只有另二人簽名,最終是一場失敗。勃拉姆斯之後再沒有介入公開的論戰。名聲鼎盛.1868年勃拉姆斯大型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的首演鞏固了作曲家在歐洲音樂界的地位。許多人認為他超越了貝多芬。這也讓勃拉姆斯有信心完成一些自己長年缺少進展的作品,比如清唱劇《里納爾多》、《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三鋼琴四重奏》,以及最有名的《第一交響曲》。儘管勃拉姆斯從1860年代初就構思過交響曲的第一樂章,這部大作1876年才面世。但在1877到1885年短短的八年間,又有三部交響曲相繼誕生。1881年開始,勃拉姆斯的作品可以由邁寧根公爵的宮廷樂團試奏,該樂團的指揮是漢斯·馮·彪羅。1881年,勃拉姆斯著名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在匈牙利布達佩斯首演,由作曲家本人演奏。勃拉姆斯經常旅行,無論是為了公事、演出還是休閒。1878年起,他經常在春季到義大利的鄉村,並在夏天作曲。他喜愛散步,尤其喜歡在戶外思考音樂,因為他覺得新鮮空氣讓他頭腦清晰。1889年,美國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的代表來到維也納,與勃拉姆斯合作錄製了一張試驗性的LP錄音。勃拉姆斯在鋼琴上演奏了一小段他的第一首匈牙利舞曲。儘管錄音開頭的語音簡介清晰可辨,音樂本身卻被噪音淹沒。斯坦福大學曾試圖改進過錄音質量。這是最早的一張知名作曲家本人的錄音。然而對於開頭簡介的聲音是旺格曼還是勃拉姆斯的,還有爭議。1889年,勃拉姆斯獲得“漢堡榮譽市民”的稱號。晚年.1890年,57歲的勃拉姆斯打算停止作曲,但並沒做到。他的許多傑作都誕生於此時直到他死去的這段時間。在讚賞邁寧根樂團的單簧管演奏家之餘,勃拉姆斯為其創作了一系列包含單簧管的室內樂,包括單簧管三重奏、單簧管五重奏和兩首單簧管奏鳴曲等作品。他也寫了一些鋼琴作品、藝術歌曲和管風琴作品。完成作品121後,勃拉姆斯罹患癌症。不同疾病部位或說是肝臟,或說是胰腺。他的病情漸漸惡化,在1897年4月3日逝世,享壽63歲。勃拉姆斯葬在維也納中央公墓。英國作曲家休伯特·帕裡為他寫了一首交響音樂《為勃拉姆斯所作的輓歌》。然而這部作品直到1918年帕裡本人逝世後的紀念音樂會上才公之於眾。創作.在所著傳記中,將勃拉姆斯的創作概分為四期:特色.探討勃拉姆斯的創作特色,一般皆會由其第一號交響曲做為切入,例如其與貝多芬第五同為C小調。在此之外,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樂念,也經常在後人的討論中與貝多芬第六號、第三號交響曲並陳比較。精研作曲,並且嚴於自我批評的勃拉姆斯,在管絃樂的寫作上分外謹慎,一般認為他被「不準落在貝多芬的交響曲造詣之下」的責任感所束縛,導致他在管絃樂作品的產出上非常有限。在四首交響曲之外,僅有兩首序曲、兩首小夜曲,以及《海頓主題變奏曲》等創作傳世。再以D小調鋼琴協奏曲為例,此曲起初以交響曲的規模進行構思,但彼時的勃拉姆斯深感無從勝任巨大的交響樂織體,遂將作品縮寫為兩架鋼琴用的奏鳴曲。又過了幾年,這個作品有了一個鋼琴曲的局面,可是還帶有原來的管絃樂的特點,經過抉擇,勃拉姆斯將其改寫成為現今所知的鋼琴協奏曲體裁。這首協奏曲是一次獨特的融合,做為一部「帶鋼琴助奏的交響曲」,體現了早年勃拉姆斯在管絃樂寫作上的步步為營。勃拉姆斯性格中有著浪漫主義的傾向的開展,在其交響曲創作當中扮演著核心的、收聚的功能;此一動機主題不僅在單個樂章出現,而是整部作品的關鍵。在每一首交響曲中,勃拉姆斯都堅持著二元的古典原則。以第四號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為例,其固定主題以及後續的變奏曲,正是勃拉姆斯一生堅持的展現,而這些原則在當時的浪漫主義大型創作中顯然是缺少的。在管絃樂作品之外,勃拉姆斯更有大量的人聲、器樂的小型創作,他的器樂室內樂作品囊括了二重奏至六重奏領域,其合唱背景更讓他在人聲創作上得心應手。此外,將人聲與器樂結合寫作,尤其是勃拉姆斯作品的重點特色,以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為例,當中便有分別取自於其歌曲創作「將臨」的片段,透過小提琴的演奏語彙,實際達到德語藝術歌曲的高度,此點是勃拉姆斯所特有的。在跨度甚廣的創作型別中,勃拉姆斯甚喜以「成雙」、「對比」的方式來安排作品出版:38。這樣的例子有:作品節錄.評價.以當代的路線之爭來看,勃拉姆斯無疑屬於保守一方。瓦格納的擁護者沃爾夫有相當嚴厲的批評:「布拉姆斯是舒曼與孟德爾頌的末流模仿者,他對後代藝術史的影響,一如已故的勞伯·沃克曼,他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和沃克曼一樣卑微,易言之,就是一點影響力也沒有。⋯⋯這位作曲家,真是舊時代殘餘下來的遺老,在時代的洪流中無足輕重。」相對於此,後代音樂史家則認為,勃拉姆斯這種自囿於舊形式藝術的選擇,是基於「歷史主義」的一種行為:67。他致力於使音樂傳統保持不墜,在同時代的作曲家幾乎不再使用古典曲式創作時,勃拉姆斯始終是這種古老手法的堅定守護者:33。其它.樂器.勃拉姆斯主要使用德國和維也納式鋼琴。他早年曾使用一家漢堡公司對他的吸引力。1873年,他收到了斯特雷徹鋼琴op.6713,並在去世前一直將其存放在家中。正如他寫給克拉拉的信中所說:“在那[我的斯特雷徹鋼琴]上,我總是很清楚自己寫的東西,以及我為什麼這樣或那樣地寫”。在19世紀80年代的公開演出中,勃拉姆斯主要使用貝森朵夫鋼琴來進行演奏。在他的波恩演奏會上,他使用了一架1880年款的Steinweg Nachfolgern和1883年款的Blüthner鋼琴進行演奏。勃拉姆斯還在他的幾場演奏會中使用了貝希斯坦鋼琴:1872年在維爾茨堡、1872年在科隆和1881年在阿姆斯特丹。 | 846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463"
} |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表明,假若施加於某物體的外力為零,則該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根據這定律,假設沒有任何外力施加或所施加的外力之和為零,則運動中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靜止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物體所呈現出的維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稱為「慣性」。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只成立於慣性參考系,又稱為「牛頓參考系」。1687年,英國物理泰斗艾薩克·牛頓在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提出了牛頓運動定律,其中有三條定律,分別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與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在歷史上,第一定律是經典物理最早的基石之一,在所有現代物理學裡,它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內容。然而,很多教科書都沒能合乎邏輯地明確表述出這定律。物理學者認為這定律是「邏輯惡夢」,但也稱譽這定律是難以形容的奧妙。概述.牛頓第一定律表明,假若施加於某物體的外力為零,則該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以方程式表達,formula_1 ;其中,formula_2 是第 formula_3 個外力,formula_4 是速度,formula_5 是時間。從第一定律可以得到下面推論:根據第一定律,從測量物體的運動速度是否改變,可以判斷是否有外力作用於物體,但是,第一定律並未給出這外力的大小,也沒有給出這外力的它只是將物體運動速度的改變歸因為外力的施加於物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只有因為外力的施加於物體才會改變物體的運動,否則,物體的運動會永遠保持不變,這意味著,物體擁有某種懶於改變運動狀態的性質,稱為物體的慣性。牛頓繪景.第一定律是物理定律,因此具有可證偽性,即做實驗可以核對第一定律是否正確。在做這實驗時,必須測量物體的運動速度,但這涉及到參考系的設定。因此,可以更詳細地將第一定律表明為採用某種參考系來做測量,假若施加於一個物體的外力為零,則該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儘管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沒有明確地指明應該怎樣詮釋作用力,從第一定律的內容可以推論,牛頓認為,零作用力案例可以很容易地被辨認出來。這案例能夠對於慣性參考系給出定義:假若,從一個參考系觀測,不受力的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則這參考系是慣性參考系。在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可能的參考系,在這些參考系中,滿足第一定律的參考系稱為「慣性參考系」,而其它不滿足第一定律的參考系稱為「非慣性參考系」。因此,第一定律可以被視為慣性參考系的定義。從做實驗觀察物體的運動行為,就可以辨別出哪個是慣性參考系,哪個不是慣性參考系。至今為止,多個位於地球表面固定地點的實驗室所完成的眾多關於經典力學的實驗建議,這些實驗室很適合實現慣性參考系,對於那些不合適的實驗,則必須設計與建造更為精緻的實驗室。在做實驗核對第一定律時,還必須測量是否有外力施加於物體,這意味著必須對於力給出嚴格定義。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提出第一定律後,又列舉了三個描述外力與物體運動狀態之間的關係的案例,它們分別為空氣阻力與重力的施加於拋體、空氣阻力與黏力的施加於陀螺、行星與彗星的移動於自由空間。牛頓還給出了三種外力,分別為衝擊力、壓力與離心力。但是他並沒有對於力給出嚴格定義。使用操作定義的方法可以對於力給出嚴格定義,例如,兩個同樣的彈簧,假若被壓縮同樣的距離,則其各自產生的「彈力」必定相等,將這兩個彈簧並聯,則可以產生兩倍的彈力。將一物體的兩邊分別連線這兩個彈簧的末端,使彈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則作用於物體的淨力為零,為了對於彈力給出定量描述,設定「標準單位力」為某特定彈簧壓縮特定距離所產生的彈力,任意數量的標準單位力都可以用幾個彈簧所組成的系統來實現。彈簧系統可以用來做測量實驗,對於任意力做比較,給出它的測量值。基爾霍夫繪景.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繪景是由古斯塔夫·基爾霍夫最先給出,後來又獲得恩斯特·馬赫、海因裡希·赫茲等人的支援。按照這種繪景,第一定律被視為第二定律的零外力特別案例,而第二定律則被視為力的定義,即將力定義為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這樣,就不必涉及引入力的概念這棘手的任務。假若採用這種繪景,則第二定律不再擁有任何物理內涵,而牛頓並沒有發現力是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因為這只是一個定義,牛頓發現的是,物理定律比較容易用力的概念來表達。這種繪景會導致的後果是,整個經典力學會變成一種公理化理論,所有結論都是源自於這個定義,而不是源自於更為物理學者青睞的從做實驗總結出的「自然定律」。假若要將實際物理引入這公理化理論,則必須檢試對於力的定義所推導出的結果是否符合實際物理,只有符合實際物理才可被採納,換句話說,從對於力的定義所演繹出的規則,其結果必須符合實驗的檢試,否則不能被採納。只有從某種特定的參考系觀測,才可以將牛頓定律與實際物理接軌,這種特定的參考系就是慣性參考系,透過做實驗可以找到無限數量的這種慣性參考系。從任何其它種參考系觀測,都無法達成接軌的目標。更具體而言,只有從慣性參考系才可觀測到不受力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愛因斯坦繪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指出,對於一位處於引力場的觀察者呈靜止狀態與一位不處於引力場的觀察者呈加速度運動狀態而言,假若這兩位觀察者感受到的力相等,則他們會無法分辨到底感受到的是引力還是因加速度而產生的慣性力。任何處於引力場的自由落體都不會感受到引力,因為,引力已與自由掉落的加速度運動所出現的慣性力相互抵銷,因此,假設從某個參考系觀察到這自由落體呈靜止狀態或或勻速直線運動,則這參考系滿足第一定律,這參考系是慣性參考系。由此可採用一種新的觀點,即與處於引力場的自由落體呈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為慣性參考系,而第一定律適用於此慣性參考系。一個物體的無重量現象可以用來辨明慣性參考系。歷史.亞里斯多德認為,在宇宙裡,所有物體都有其「自然位置」──處於完美狀態的位置。物體會固定不動地處於其自然位置。被移離其自然位置的物體,會傾向於返回其自然位置。這是因為物體傾向於完美狀態的位置。因此,像石頭一類的重物體傾向於朝著地面移動,像煙灰一類的輕物質傾向於朝著包含月亮在內的區域移動。亞里斯多德仔細地區分了兩種運動,「自然運動」與「暴烈運動」,才能將物體移離其自然位置。所有暴烈運動都不具有永久性,遲早會終止結束。為了維持暴烈運動,必需繼續地施加暴烈力於物體,使其移離自然位置。不處於自然位置的任意物體,在被釋放後,會很快地達到其最終速度,然後維持這速度直到移動至它的自然位置。伽利略·伽利萊的想法大不相同。伽利略提出的慣性定律表明,只有施加外力,才能改變物體速度;維持物體速度不變,不需要任何外力。為了證實他的主張是正確的,伽利略做了一個思想實驗。如右圖所示,讓靜止的圓球從點A滾下斜面AB,滾到最底端後,圓球又會滾上斜面BC,假設兩塊斜面都非常的平滑、摩擦係數為零,而且無空氣阻力,則圓球會滾到與點A同高度的點C;對於斜面BD、BE或BF,儘管圓球的滾動距離會變得越來越長,圓球也同樣地會滾到與點A同高度的位置;假設斜面是水平面BH,則該圓球永遠不能滾到先前的高度,因此會不停地呈勻速直線運動。伽利略總結,運動中的物體會持續地以勻速直線運動,假若不碰到任何阻礙。伽利略的慣性定律對於動力學的基礎做出重大貢獻,並且徹底地推翻了多年來學者們研讀的亞里斯多德理論,因此促使十七世紀學者們產生極大的困惑,但他並沒有建構出一個新的替代理論,這還有待後來牛頓的貢獻。勒內·笛卡爾在1644年著作《》裡提出了三條自然定律。第一條自然定律表明,假若不將其它影響納入考量,則每個物體永遠會處於同樣的狀態,假若它是處於移動狀態,則它會永久持續的移動。第二條自然定律表明,所有隻倚靠內在因素的運動都是直線運動。在這兩條自然定律裡,笛卡爾確切宣告,動態與靜態是物體的兩種基本狀態,只有當承受到外在因素作用,物體的基本狀態才會有所改變。笛卡爾版本的慣性定律對於現代動力學理論的奠基助益良多。牛頓很早就意識到笛卡爾狀態概念的基礎性。1673年,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發表了著作《擺鐘論》。這本牛頓非常欣賞的著作採用更明晰的邏輯架構,重新推導出了伽利略的自由落體理論。惠更斯對於物體的運動提出了三個假設。第一個假設是惠更斯版本的慣性定律。第一個假設表明,假設重力不存在,假設空氣不會阻礙物體的運動,則任意物體的運動會是持續的直線勻速運動。伽利略的想法導致牛頓第一定律誕生──不施加外力,則沒有加速度,因此物體會維持速度不變。牛頓將第一定律的想法歸功於伽利略。第一定律其實是伽利略所提出的慣性定律的再次陳述。原版第一定律的英文翻譯為Every body persever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uniform motion in a right line, unless it is compelled to change that state by forces impressed thereon.中文翻譯為物體會堅持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除非有外力迫使改變其狀態。寫出第一定律後,牛頓開始描述他所觀察到的各種物體的自然運動。像飛箭、飛石一類的發射體,假若不被空氣的阻力抗拒,不被重力吸引墜落,它們會持續不停地運動。當陀螺旋轉時,陀螺內部的組成粒子,如果沒有被黏合在一起,就會沿著旋轉曲線的切線以直線運動飛奔離開。由於這些組成粒子被黏合在一起,假若不受到地面摩擦力與空氣阻力的損耗,它們會永久不息地共同隨著陀螺旋轉。像行星、彗星一類的星體,移動於阻力較小的自由空間,會更長時期地維持它們的運動軌道。在這裡,牛頓並沒有提到第一定律與慣性參考系之間的關係,他所專注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一般觀察中,物體的運動狀態會被改變?他認為原因是有空氣阻力、地面摩擦力等等作用於物體。假若這些力不存在,則運動中的物體會永遠不停的做勻速直線運動。似乎還有好幾位其它自然哲學家與科學家分別獨立地想出了慣性定律。慣性參考系.當描述物體運動時,只有相對於特定的物體、觀察者或者時空坐標,才能確實顯示出其物理行為。這些特定的標識稱為參考系。假若選擇了不適當的參考系,則相關的運動定律可能會比較複雜,在慣性參考系中,力學定律會展現出最簡單的形式。從慣性參考系觀察,任何呈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也都是慣性參考系,否則是「非慣性參考系」。換句話說,牛頓定律滿足伽利略不變性,即在所有慣性參考系裡,牛頓定律都保持不變。牛頓將第一定律建立在一個所謂的絕對時空,其不依賴於外界任何事物而獨自存在的參考系。絕對時空是一個地位獨特的絕對參考系。在絕對時空中,自由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這性質稱為慣性。因此,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但以現代物理學的觀點看來,並不存在一個地位獨特的絕對參考系。在牛頓時期,時常被用為參考系,這是因為,相對於絕對空間,它們大致靜止不動。在那些相對於固定星體呈靜止不動或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中,牛頓運動定律被認為正確無誤。但是,學者們現在知道,固定星體並不是固定不動。在銀河系內的固定星體會隨著整個星系旋轉,顯示出自行;而那些在銀河系外的固定星體會從事它們自己的運動,這可能是因為、本動速度等等。 現在,慣性參考系的概念不再倚賴絕對空間或固定星體。替而代之,根據在某參考系中物理定律的簡易性質,學者可以辨識這參考系是否為慣性參考系。更確切而言,假若虛設力不存在,則這參考系是慣性參考系;否則,不是慣性參考系。實際而言,雖然不是必要條件,選擇以固定星體來近似慣性參考系,造成的誤差相當微小。例如,地球繞著太陽的公轉所產生的離心力,比太陽繞著銀河系中心的公轉所產生的離心力,要大三千萬倍。所以,在研究太陽系中星體的運動時,太陽是一個良好的慣性參考系。 | 847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470"
} |
長江流域介於東經90°33'~122°25',北緯24°30'~35°45'之間,東西直距3000公里以上,南北寬度除江源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外,一般均達1000公里左右。長江流域橫跨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經濟區共計19個省、市、自治區;經濟總量巨大,有上海、南京、重慶和武漢等中心城市,是中國基礎原材料、機電工業和高新技術等優勢產業集中地;也是中國水資源配置——南水北調水源地。流域總面積18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面積的的18.8%,長江干流全長6300餘公里;支流眾多,其中支流長度500公里以上的18條,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達437條;長江流域湖泊眾多,湖泊總面積15200平方公里,約為全國湖泊總面積的五分之一。長江流域具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擁有眾多稀有動植物,生物多樣性居中國七大流域首位。長江流域年均水資源總量9960億立方米,全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約2.8億千瓦,可開發量約2.6億千瓦,森林資源蘊藏量大,林木蓄積量、礦產資源豐富。長江流域80%以上土地面積適宜於人類生產生活。2005年,全流域人口4.4億,佔全國的3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30000億元,佔全國的35.5%。長江流域為中國農業主產區,耕地20多萬平方公里;水稻產量約佔全國的70%,棉花產量約佔全國的33%,淡水魚出產約佔全國的60%。長江流域為中國主要內河航運集中地區,素有“黃金水道”之稱,幹、支流航道里程5.7萬多公里,佔全國的52.5%。自然分界線.長江流域北以巴顏喀拉山、西傾山、岷山、秦嶺、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淮陽丘陵等與黃河和淮河流域為界,南以橫斷山脈的雲嶺、大理雞足山、滇中東兩向山嶺、烏蒙山、苗嶺、南嶺等與瀾滄江、元江和珠江流域為界,東南以武夷山、石耳山、黃山、天目山等與閩浙水系為界,長江源頭地區的北部以崑崙山與柴達木盆地內陸水系為界,西部以可可西里山、烏蘭烏拉山、祖爾肯烏拉山、尕恰迪如崗雪山群與藏北羌塘內陸水系為界,南部以唐古拉山與怒江流域為界,長江三角洲北部,地形平坦,水網密佈,與淮河流域難以分界,通常以通揚運河附近的江都至拼茶公路為界;長江三角洲南部以杭嘉湖平原南側丘陵與錢塘江流域為界。因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透過大運河匯入長江,從某種意義說,淮河也是長江的一條支流,如加上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的面積則接近200萬平方公里。跨越省區.長江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計11個省級行政區,支流延伸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與福建8個省級行政區部分地區,流域覆蓋19個省級行政區。主要河流湖泊.長江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透過大運河匯入長江。長江流域面積超過1千平方公里的就有437條,超過3千平方公里的有170條,超過1萬平方公里的有49條,超過5萬平方公里的有雅礱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烏江、沅江、湘江、漢江和贛江9條。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流域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嘉陵江流域面積為16萬平方公里,居第一位,漢江流域面積為15.9萬平方公里,居第二位,漢江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根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對長江水系的劃分,長江流域共劃分為11大水系,即4大幹流水系、3大北岸水系和4大南岸水系。主要支流.主要支流水系的流域面積:長江支流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條,主要有嘉陵江、漢水,岷江、雅礱江、湘江、沅江、烏江、贛江、資水和沱江。總長100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漢江、雅礱江、沅江和烏江;流域面積5萬平方公里的支流為嘉陵江、漢江、岷江、雅礱江、湘江、沅江、烏江和贛江;年平均徑流量超過500億立方米的有岷江、湘江、嘉陵江、沅江、贛江、雅礱江、漢江和烏江。湖泊.長江流域湖泊總面積約為15,200平方公里,接近中國湖泊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主要分佈於可分為長江中下游平原,少量分佈於滇北黔西高原和長江源區。中國五大淡水湖泊除洪澤湖外,其餘均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長江中下游湖泊面積為14,073平方公里,約佔長江流域湖泊總面積的93%;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3個,依次為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華陽河水系湖泊、梁子湖、洪湖、石臼湖、南港湖、西涼湖、長湖、武昌湖、菜子湖等。長江中下游湖泊大多數與長江相通,湖水位隨長江水位高低而漲落,長江洪水漲落時有吞吐、調蓄洪水的作用。由於泥沙淤積和人工圍墾,湖泊面積不斷縮小,調蓄洪水的能力普遍降低。據統計,1949年中下游湖區湖泊面積共有25,828平方公里,到1977年僅餘14,073平方公里,減少了45.5%。被譽為“千湖之省”的湖北,1949年時,在江漢平原上有湖泊609個,面積達4,707平方公里,目前僅餘湖泊300個左右,面積僅2,050平方公里,減少了一半以上。鄱陽湖.鄱陽湖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和九江市之間。面積3,913平方公里。湖周主要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5條河流匯聚,北端與長江相通,為長江主要調蓄湖泊,汛期可調蓄洪水,枯水季節水流注入長江。湖濱平原為江西省的重要糧食、棉花產地和為中國重要的淡水養殖地之一。在夏季梅雨季節,鄱陽湖彙集江西五大河流來水,水位高漲;在長江發生洪水時長江水倒灌。枯水期間,水位下降,許多豐水時被淹沒的洲灘顯露,為越冬的候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因此這裡成為候鳥的天堂。鄱陽湖屬於吞吐型湖泊,豐水期枯水期水位落差可以達到數十米;根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所王蘇民老師98年的《中國湖泊志》鄱陽湖在水位21.69m豐水時,面積為2933km2.枯水水位10.20m時面積僅有146.0km2.洞庭湖.洞庭湖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湖南省北部,南有湘江、資江、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吞納長江洪水,湖水由東面的城陵磯附近注入長江,為長江主要調蓄湖泊。1825年湖泊面積約6200平方公里,歷來是長江最大的吞吐湖,對長江中下游平原防洪起著重要的調洪、滯洪作用。由於泥沙淤積和圍墾造田,已分割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幾部分。1995年實測面積僅為2625平方公里,隨著退耕還湖的落實,湖區面積逐步擴大。目前,湖區耕地面積佔湖南全省的六分之一,居住人口約佔全省的九分之一。農作物主要有糧食、棉花、油菜,為中國重要的淡水養殖地之一。太湖.太湖地處長江三角洲南部,位於江蘇省、浙江省兩省之間,面積2460平方公里,為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南部、西部有東營溪、荊溪及長蕩湖、滆湖水系匯入,京杭大運河貫穿北部和東部各支流港汊。湖水除少量經江陰市、太倉市的一些河道流入長江外,絕大部分水流向東流經江蘇省、上海市諸湖泊調蓄後經黃浦江注入長江。太湖流域河網縱橫交織,湖泊密佈,組成了龐大的灌溉系統和內河水運網。其農業集約化水平居中國首位,盛產糧食、棉花、油菜、蠶絲、茶葉、水果等作物,為中國重要的淡水水產基地。巢湖.巢湖為中國第五大淡水湖,位於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安徽省中部,面積780平方公里。四周河流呈放射狀匯人巢湖,經巢湖市南的湖口入裕溪河匯入長江。其他主要湖泊.滇北黔西高原湖區包括雲南省北部、貴州省西部以及毗鄰的四川省西部一帶的高原湖泊,這類湖泊總面積約500平方公里,佔長江流域湖泊總面積3.3%,主要湖泊有滇池、瀘沽湖、程海、草海、邛海、馬湖等,其中滇池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南部,面積297平方公里,為雲貴高原最大湖泊,湖的南部海口螳螂川為滇池唯一出口,亦即金沙江支流普渡河的上源,為雲南省重要的水產基地。疾病.血吸蟲病為長江流域流行性疾病。中國血吸蟲病流行區分佈在長江流域,包括長江干流區省份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雲南省、四川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以及支流區省份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到2004年止,有血吸蟲病患者84.3萬人,其中晚期血吸蟲病患者2.8萬人,釘螺面積38.5億平方米;已有廣東省、上海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省和浙江省5省區市達到了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尚未控制血吸蟲病流行的109個縣全部集中於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五省湖區和四川、雲南兩省山區。 | 847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長江流域",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471"
} |
嫩江省,簡稱嫩,是中華民國東北九省之一,省會齊齊哈爾市。名稱由來.由於嫩江貫穿本省全境,故名。地理.全省面積為77,326平方公里。東面接合江省,南鄰松江省、吉林省和遼北省,西界興安省,北連黑龍江省。以平原為主體,除了西邊接近大興安嶺是丘陵地外,全境都屬東北平原的一部分。呼蘭河和嫩江是主要河流,全境屬松花江的流域範圍。屬大陸性氣候,年雨量約在400公釐左右。西部靠大興安嶺地區則是草原氣候。交通.國民政府時期的嫩江省相對東北其他省區而言,交通相對便利。歷史沿革.嫩江省自古即是蒙古、滿族等民族居住之地。清代齊齊哈爾為黑龍江將軍駐守之地,1907年,設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為省會。1932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軍入侵,黑龍江省成為了新成立的滿洲國領土,改設龍江省。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免和原來的黑龍江省混淆,國民政府改稱龍江省為嫩江省,並於9月4日在重慶宣佈任命彭濟群為嫩江省主席,主持在齊齊哈爾市組建嫩江省政府。與此同時,彭濟群在重慶成立嫩江省政府籌備處,開始策劃接收工作。彭濟群是留法水利專家,曾任中法大學教授,1930年3月曾任遼寧省建設廳廳長、葫蘆島港務處處長;1936年任國民政府華北水利委員會委員長。而中共在蘇聯的協助下,率先進入東北。11月9日,東北局派劉錫五、於毅夫、朱新陽、王光偉等十五名幹部到達齊齊哈爾市。11月9日,中共嫩江地區工委在齊齊哈爾市成立,劉錫五任書記。11月14日,嫩江省政府在齊齊哈爾市宣告成立,於毅夫任主席,財政廳長劉靖。嫩江人民自衛軍司令部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嫩江軍區,王明貴任司令員,劉錫五兼政委。11月下旬,成立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和齊齊哈爾市政府,朱光任書記,朱新陽任市長。11月27日,蘇聯通知中共地方黨、軍領導機關和武裝力量撤出齊齊哈爾,準備將城市移交給國民政府接管。1945年12月30日,中共嫩江省工委、省政府、嫩江軍區、齊齊哈爾市等黨、政、軍機關、部隊撤離齊齊哈爾市,轉移至甘南縣城。1946年1月1日中共嫩江地區工委改為中共嫩江省工委,隸屬東北局北滿分局領導。1946年1月21日,嫩江省主席彭濟群及其所率全體接收委員保安隊等由哈爾濱出發,抵達齊齊哈爾。1月24日正式成立省政府,並開始接管省政,由梁中權任民政廳廳長,蒼寶忠任教育廳廳長,彭濟群兼任建設廳長,寧向南任財政廳長。隨著蘇聯軍隊撤離東北,國軍和共軍在東北地區展開了激烈爭奪。4月22日蘇聯軍隊撤出齊齊哈爾。4月23日嫩江省政府頃刻瓦解。彭濟群率領部分省府人員逃奔瀋陽,建立嫩江省政府辦事處。共產黨將領黃克誠命令新四軍第3師一個團,在4月24日攻下齊齊哈爾。1946年5月14日,中共嫩江省工委由中共北滿分局劃歸中共西滿分局領導。1946年6月30日至7月7日,嫩江省臨時參議會在齊齊哈爾市召開,選舉了嫩江省行政委員會,於毅夫、王明貴等十一人為行政委員,於毅夫當選為省政府主席兼省高等法院院長,車向忱、張瑞麟當選為省臨時參議會正、副議長。倪志亮接任嫩江軍區司令員。1946年7月,中共嫩江省工委改為中共嫩江省委。省委書記劉錫五兼嫩江軍區政委,副書記邵式平兼嫩江軍區副政委。1946年12月,為適應戰爭環境的需要,中共西滿分局決定撤銷中共嫩江省委,成立中共嫩江、三肇兩個地委,由西滿分局直接領導。1947年2月2日,東北行政委員會常委會決定合併黑龍江省、嫩江省為黑龍江嫩江聯合省,簡稱黑嫩省,任命於毅夫為黑嫩省政府主席、楊英傑為副主席。省府設在齊齊哈爾市,同時撤銷中共黑龍江省委。西滿分局和黑嫩省政府下轄五個地委、五個專署、一個市委與市政府。1947年9月16日,黑嫩聯合省撤銷,恢復嫩江省與黑龍江省,並將原屬黑龍江省的安達縣劃歸嫩江省。同時,嫩江、三肇兩地委,於毅夫任嫩江省政府主席。1947年7月19日,國民政府派彭濟群為嫩江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國民政府同時派定其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8385-83861948年年底遼瀋會戰後,大部分地區為中共所控。11月2日解放軍正式進入瀋陽,中華民國嫩江省政府機構徹底瓦解。1949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撤銷嫩江省,併入黑龍江省。1949年5月15日,兩省機構正式合併。行政區劃.省會.民國三十六年6月,國民政府公佈東北九省的行政區域,嫩江省省會為齊齊哈爾市。縣、市、設治局.民國三十六年6月,國民政府公佈東北九省的行政區域,全省轄有1市、18縣、2旗,由於省境較小,不設行政督察區。由於本省因抗戰結束後,全境已被中共東北民主聯軍控制,故國民政府公佈的行政區劃並未得到執行。 | 847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嫩江省",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477"
} |
普布利烏斯·維吉利烏斯·馬羅,英語化為維吉爾,是奧古斯都時代的古羅馬詩人。其作品有《牧歌集》、《農事詩》、史詩《埃涅阿斯紀》三部傑作。《維吉爾附錄》可能也是他的作品。維吉爾被奉為羅馬的國民詩人,被當代及後世廣泛認為是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也因在《牧歌集》中預言耶穌誕生被基督教奉為聖人。其《埃涅阿斯紀》影響了包括賀拉斯、但丁和莎士比亞等許多當代與後世的詩人與作家。《埃涅阿斯紀》在中世紀被當作占卜的聖書,由此衍生出“維吉爾卦”。在但丁的《神曲》中,維吉爾也曾作為但丁的保護者和老師出現。名字.在英文和拉丁文中,維吉爾的名字均有兩種拼法。維吉爾的拉丁語原名是 Vergilius,在英語中,羅馬名字的拉丁字尾通常會省略。因此維吉爾在英語中通常被拼為 Virgil,兩種拼法都被認為是正確的,儘管許多古典學家提倡使用更加正宗的拼法 Vergil。生平.早年經歷.因為失,學界關於維吉爾的生平經歷有所爭議:1602。現在比較被認同的說法是維吉爾出生于山南高盧;而維吉爾神秘的身世產生了很多相關的傳說。據說在維吉爾出生之前,他母親夢見自己在給一根桂樹枝生產。當桂樹枝一著地,便變成了一株結滿了鮮花和果實大樹。也有人傳說維吉爾在出生之後沒有啼哭,象徵著不尋常的好運。據馬克羅比烏斯記載,維吉爾的父親是一個並不富裕的曼圖亞農夫,但他仍然幫助維吉爾完成了相當於現在大學程度的教育。維吉爾先後曾在曼圖亞、克雷莫納、梅迪尤拉努、羅馬以及那不勒斯學習,並完成了大學的課程:1。他很早就萌生了對詩歌和哲學的興趣——據說他在少年時期就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詩歌。同時,因為其內斂、甚至是有些害羞的性格,他對同時代的政治和軍事不甚熱心:1。結識屋大維和成名.在公元前42年,屋大維擊敗刺殺凱撒的卡西烏斯和布魯圖斯後,帶領軍隊來到了曼圖亞,沒收了維吉爾的農莊,並將其贈給了自己計程車兵。在這段時間裡維吉爾寫出了《牧歌集》。在《牧歌集》中,他寫了一些田園主題的詩,詩化了地呈現了當時北義大利的農村生活。同時,他結識了一個重要的人物:屋大維的朋友、詩人和藝術家的贊助人——梅塞納斯。正是由於梅塞納斯的緣故,維吉爾得以結識了屋大維本人:2。據蘇埃託尼烏斯記載,當屋大維在阿可提翁的決戰中擊敗安東尼回到軍營之後,維吉爾曾對著他連續四天朗誦《農事詩》,直到唸到竭力時才換一位詩人幫他繼續朗誦。但儘管唸的是相同的詩,別人卻永遠傳達不出維吉爾聲音的表現力和戲劇性。《埃涅阿斯紀》和逝世.維吉爾把他生命的最後十年都花在了他的鉅作《埃涅阿斯紀》上。創作過程中,奧古斯都對維吉爾的進度非常關心,甚至寫信給維吉爾要求讓他先睹為快,但維吉爾直到他完全完成了幾卷後才把它們親自朗誦給了皇帝。據多納圖斯描述,當維吉爾朗誦的時候,奧古斯都的姊姊小屋大薇被詩歌的情節感染得難以自拔,以至於當維吉爾唸到 「你將會變成真正的馬可魯斯」時,她終於抑制不住情感而昏倒在地。在給詩歌新增最後的潤色的時候,維吉爾專程前往希臘熟悉他書中的場景:1。在雅典,維吉爾碰到了正在從亞洲返回羅馬的奧古斯都;他邀請維吉爾加入返程。在此之前維吉爾的身體已經欠恙,船上的勞頓使他的病情愈發加重,以至於他在回到義大利後不久,便與世長辭。他逝世於前19年9月21日,死時不滿52歲:6。在奧古斯都的資助下,維吉爾與賀拉斯獲得了“桂冠詩人”稱號。維吉爾終身未婚,因此沒有留下子嗣。他最後葬於那不勒斯,其墓被保留至今。作品.《維吉爾附錄》.維吉爾在五歲便開始接受教育,後來他到羅馬學習修辭學、醫學與天文學。不久之後,他專攻哲學。在這段時期,維吉爾開始寫詩。有一些不太重要,反映了年輕時代維吉爾的詩作流傳至今,現今被統稱為《維吉爾附錄》等等。雖然這些詩傳統上都被歸為維吉爾的作品:xiii,但也有學者懷疑這些詩被誤歸於維吉爾名下:介紹部分。事實上,沒有人和證據可以證明這些詩歌的作者是維吉爾本人;它們被歸為維吉爾作品的唯一原因是因為它們出現在了維吉爾其他作品的手抄稿之中:xiii。近世以來,學界慢慢傾向於誤歸說,且確認了其中一些作品真實作者的身分:xv。除了一些詩被誤歸外,也有另外一些屬於有意假託維吉爾之名,比如在《小蠅》中,作者有意在詩中致辭奧古斯都,且用了他早年的名字屋大維 ;但在詩歌的後半部分,作者卻顯示出了對《埃涅阿斯紀》內容的瞭解,與前文有意營造的效果相悖:第六首。另外,這首詩以數學般的精確性遵守了格律的規則,但就算在其最高成就《埃涅阿斯紀》中,維吉爾在格律上也保持了一定自由發揮的空間;事實上,在維吉爾的晚期作品之中,他從來沒有用過如此準確的格律作詩,因此不太可能在其青年時代做出風格如此獨特的詩歌:xx-xxi。對於這些詩歌的價值,學術界也有相應的爭論。有學者認為這些詩歌質量不高,不值一提:xii。也有學者認為雖然其中有的詩歌等人即列出了《瑣事》中的第五首詩,首先讚揚了作者的才思,並認為詩中觀點和《農事詩》第二首十分相似。也有學者為《維吉爾附錄》中的作品辯護,認為批評者帶有“以人取詩”的偏見,並且對《小蠅》一類被確定是偽作的詩的價值持積極觀點:x。這些學者的共識是,《維吉爾附錄》所體現出來的文學造詣比維吉爾的晚期作品要低得多。《牧歌》.《牧歌》 是維吉爾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中的首部,其寫於前42年到前39年之間。《牧歌》是一部以鄉間生活為題材的田園詩集,其形式受到了西西里詩人忒奧克里託斯的希臘詩《詩畫》,對這首詩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維吉爾在頌揚安東尼和小屋大薇即將降生的孩子。《牧歌》向世人介紹了維吉爾超凡的文學造詣。維吉爾的好友、羅馬著名詩人賀拉斯曾著名地評價《牧歌》:“維吉爾詩中的柔和與機智,是繆斯的贈予:第一卷第10行。”據蘇埃託尼烏斯記載,《牧歌》一經出版便大受歡迎,以至於演員開始在劇院給觀眾背誦《牧歌》的詩句:26。對此塔西佗補充道,一次維吉爾去劇院看戲時,演員在戲中背出了《牧歌》的詩句,這時,全體觀眾紛紛從座位上起立,以示對在場的維吉爾的崇敬:第十三節。《農事詩》.《農事詩》是第二部維吉爾寫成的主要作品,成書於約前39年。《農事詩》之所以能夠成書要歸益於梅塞納斯。梅塞納斯是屋大維的外交官,為人能幹,他透過團結羅馬的文學家,拉攏他們到屋大維的一邊,以尋求反對安東尼的貴族。透過梅塞納斯的影響,維吉爾結識了羅馬傑出的詩人賀拉斯。受到維吉爾的影響,賀拉斯在其詩歌裡經常提到他和這位更偉大的詩人的友誼。《農事詩》的成書得到了梅塞納斯的支援,因此此書是一本獻給梅塞納斯的作品,在第一卷和第四卷的開篇,維吉爾都重複了對梅塞納斯的獻詞。雖然《農事詩》的名字使得這本書看起來像一本關於農業的作品,但維吉爾的主題要大於耕種本身。實質上,《農事詩》的主題充滿了文學衝突,而非田園詩一般閒適灑脫。其中包括了人與自然,貫穿全書始終。在寫作此書時,維吉爾受到了盧克萊修和赫西俄德的影響。前者影響了他的格律,後者影響了他的體裁:?:?:?。而維吉爾的這本作品也極大影響了後世對於田園和農耕的興趣。在《農事詩》中,大約有50行詩原封不動地出現在了《埃涅阿斯紀》裡:130-147:?。《埃涅阿斯紀》.《埃涅阿斯紀》是維吉爾作品中最後,也是耗時最長的一部。它被廣泛地認為是拉丁語文學最偉大的成就。《埃涅阿斯紀》的主角埃涅阿斯本是特洛伊人,在特洛伊戰爭後,帶領家園被毀的特洛伊人遠渡重洋,在義大利重新延續他們的民族:羅馬人便自此而來。毫無疑問,無論是在題材上還是體裁上,《埃涅阿斯紀》都受到了荷馬史詩的巨大影響。《埃涅阿斯紀》全書12卷中的前6卷講述的是埃涅阿斯從特洛伊漂泊到義大利的過程,與《奧德賽》中奧德修斯返鄉的主題非常接近;後6卷的內容是埃涅阿斯在到達亞平寧半島後與當地的領袖圖爾努斯進行的戰爭,和以特洛伊戰爭為主題的《伊利亞特》相似。事實上,維吉爾早在羅馬上學時就讀過荷馬。受此影響,他終生的目標就是寫一部史詩。為此,他準備了一生。遺憾的是,維吉爾過早的逝世奪去了他修改這部作品的機會,也留下了一些沒有完成的詩句。維吉爾在死前表達了要銷燬自己作品的願望,但多虧他生前的朋友魯弗斯和塗卡違背了他的遺願,修改並出版了他最後的作品,《埃涅阿斯紀》才得以面世。維吉爾的墓誌銘“我曾歌唱牧地,歌唱田園,歌唱君王”對應的即是《牧歌集》、《農事詩》和《埃涅阿斯紀》。政治元素.據說,奧古斯都本人幫維吉爾選定了《埃涅阿斯紀》的題材:2。奧古斯都本人就據傳是埃涅阿斯的直系後代,因此透過對埃涅阿斯建立羅馬民族艱苦經歷的敘述,這部史詩在一方面頌揚了奧古斯都本人,給他的身份添加了更多英雄色彩:2。另一方面,《埃涅阿斯紀》也直接讚揚了羅馬和羅馬人民,用史詩的詩句傳達出天神對羅馬的青睞,把羅馬的國家主義提升到了天賦使命的高度,從而極大振興了羅馬人民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出自這段話的拉丁語短語"imperium sine fine"後來成了羅馬帝國的別稱。相似地,“羅馬的天命”更加明顯地出現在了《埃涅阿斯紀》第六卷中:埃涅阿斯進入冥界見到了自己的父親。在那裡,他看到了無數羅馬未來的英雄正在等待降生:第十一卷。埃涅阿斯的父親向埃涅阿斯揭示了他所建立的民族的命運。他告訴埃涅阿斯,羅馬人在藝術和科學上並不及那些“輕輕鑿出呼吸的銅人”的民族,但羅馬人的命運註定是要將其他的文明納入自己的統治中:文學元素.但《埃涅阿斯紀》並不是一部簡單的向君王歌功頌德的政治作品。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埃涅阿斯紀》很快便取得了全國範圍內的褒揚。有許多人認為這和其在音韻上的和諧感有很大的關係:90,也有人認為這歸功於維吉爾對詩歌畫面的完美把握:92。《埃涅阿斯紀》敘述的情節涵蓋從特洛伊的毀滅到埃涅阿斯在義大利的征戰,中間還夾雜了埃涅阿斯和迦太基女王狄多之前的愛情和分離,而維吉爾把如此龐大的情節脈絡寫入十二卷詩中,共9,896行,而從頭至尾都嚴格遵循了六步格的格律,所以讀起來抑揚頓挫,充滿音樂的美感。而除了全詩中無數被天才般處理的紋理細節,維吉爾同時也給《埃涅阿斯紀》灌輸了文學作品永恆的主題——人、命運、情感、死亡。正是由於維吉爾在這些人文主題上的深刻洞察力和藝術般的呈現方式,《埃涅阿斯紀》才能夠作為傑作經久不衰,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今日。在第四卷中,維吉爾講述了埃涅阿斯和狄多不祥的愛情。狄多在朱諾和維納斯的安排之下,她和剛剛到達迦太基的埃涅阿斯墜入了情網:第一卷第657行。但建立羅馬民族的天命迫使埃涅阿斯不得不遵從朱庇特的命令離開狄多,重新啟航,去義大利尋找朱庇特許諾的土地:第四卷第450行。看到埃涅阿斯的離去,狄多陷入了巨大的情感漩渦之中。她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再繼續活下去,她建起了柴堆,欺騙自己的妹妹說這是為了祈求埃涅阿斯的歸來:第四卷第504行,但實際上她燒光了埃涅阿斯所留下的一切,並且決心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柴堆上,狄多詛咒了埃涅阿斯,並且預言特洛伊的後代和迦太基的後代之間將會永不修好:第四卷第624行,這被視為是後來布匿戰爭的預言。隨後,狄多走下了柴堆,躺在了曾經和埃涅阿斯共享過的床上,並且用埃涅阿斯的劍刺死了自己:第四卷第660行。雖然在死前,狄多詛咒了羅馬人的國家,並且後來迦太基變成了羅馬的死敵,但維吉爾對狄多的悲劇的呈現方式是如此地藝術,充滿如此的感傷,以至於為她贏得了無數的同情。狄多和埃涅阿斯的故事,也變成了後世許多作家和藝術家靈感的影響和評價.古代.文學和宗教.作為國民詩人,維吉爾對拉丁語詩歌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也極大地影響了後世的詩人和學者。維吉爾的三部作品,特別是《埃涅阿斯紀》,在古羅馬時代一直是學校的語文教材,廣為受過教育的羅馬人所熟知。羅馬詩人昆體良更是認為羅馬所有學校的拉丁語教學都應該建立在研讀維吉爾的作品之上。在後世,許多作家透過引用、轉換、模仿維吉爾的詩句來創造自己的詩歌。同時代的羅馬詩人奧維德在他的作品《愛情三論》中也明白地闡明瞭《埃》的影響,並在後記中寫道:”這本書並不是為了和偉大的《埃涅阿斯紀》一爭高下,而是遵從它的足跡,表示對它的敬畏:第十二卷第816至817行。”而因為其《牧歌集》第四首詩的原因,維吉爾在不久之後被基督徒奉為耶穌誕生前的聖人。維吉爾在《牧歌集》中運用了先知式的語言,預言了一個孩童的誕生將會帶來一個新的黃金紀元,會消除大地上的罪惡和恐懼,會“用父親般的美德”給世界帶來和平。這些《聖經》般的意象看起來都在指向天父的兒子耶穌。羅馬神學家和哲學家奧古斯丁更是直接指出,維吉爾就是在預言耶穌的降生:第137封。維吉爾卦.自此之後,維吉爾的形象就開始變得神秘化。因此古代的人們開始相信維吉爾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在民間也出現了一種叫“維吉爾卦”的占卜方式:6。占卜的方式非常簡單,即當一個人感到有決定需要諮詢上天的時候,只需要開啟《埃涅阿斯紀》,他第一眼看到的那行詩便是神意。在這個程度上,《埃涅阿斯紀》在之後的一長段時間裡都變成了《易經》式的經書。維吉爾卦作為一種占卜傳統一直持續到中世紀晚期:?。近古和中世紀.維吉爾神秘主義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中世紀,並且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加強。在這段時間裡,對維吉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牧歌集》第四首的基督教內涵上。維吉爾預言了基督的誕生——這個在古代被提出的觀點在中世紀更加被廣為接受,人們普遍認為第四首牧歌所預言的孩童就是耶穌本人。如同上文提到的一樣,這首詩和《聖經》中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儘管如此,兩者之間也存在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在牧歌中,維吉爾用了這樣的詞彙來描述他所預言的男孩:“他將會用父親般的美德/才能,給世界帶來和平的統治。”但這句話和《新約》內容有所相悖。關於世界的和平,基督說:“不要認為我會帶來世界的和平,我帶來的不是和平,而是刀劍。” 這些言論在表面上都和維吉爾的預言有所出入,甚至直接相悖。但這些表面上的衝突並沒有影響中世紀教會更加深入研究維吉爾。於是,在中世紀,第四首牧歌被廣泛地用隱喻和寓言的方式來解釋,被賦予了很多神學意義。維吉爾在中世紀仍然具有很大的文學影響,甚至由於神學的研究,比起古代有過之而無不及。聖哲羅姆稱讚維吉爾為“羅馬人的第一位荷馬”:第六卷第518行。在維吉爾影響過的中世紀文學家中,最著名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詩人但丁。後者在其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中都引用過或是改變過維吉爾的詩句:37,並且讓維吉爾出現在了他的作品《神曲》中。在書中,維吉爾是但丁在地獄和煉獄旅途中的指路人和保護者。但丁稱他為“我的嚮導”、“我的老師”,隨著他與維吉爾越來越深入地獄,書中的但丁對維吉爾的崇敬也越來越強,在第八章中,他稱其為“我的主人”:第八卷第19行。16世紀以後.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都是歐洲大小學校的必讀教材。因此,在文藝復興和其後的作家中,維吉爾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莎士比亞曾在第二部的《亨利六世》中直接引用了《埃涅阿斯》第一卷11行的原文:這僅是許多引用中的一例。儘管莎士比亞的拉丁語並不出色,但學者仍在莎翁的作品中發現了許多處與《埃涅阿斯紀》平行的地方:71,例如:斯賓塞在其作品《仙后》中模仿了《埃涅阿斯紀》的開篇。兩本作品的開篇不僅在內容上非常相似,並且斯賓塞的措辭“歌唱的是騎士和女士⋯⋯”和維吉爾的“我歌唱的是武器和一個英雄⋯⋯”幾乎完全平行。在主題上,《仙后》幾乎和《埃涅阿斯紀》有著相同的政治元素。正如《埃涅阿斯紀》稱讚了奧古斯都的祖先埃涅阿斯,斯賓塞在《仙后》中也暗示當時的英國都鐸王朝的統治者在族譜上可以追溯到亞瑟王。彌爾頓也是一位維吉爾影響過的著名作家。事實上,彌爾頓從小就接受了拉丁語教育,並且是一位非常卓越的古典學學者,自然對維吉爾的作品瞭然於胸。其作品《失樂園》在形式上也和《埃涅阿斯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明顯的便是《失樂園》全書的結構,和《埃涅阿斯紀》一樣被分成了12卷。《失樂園》在內容、主題和措辭上,和《埃涅阿斯紀》平行的地方也不計其數。而彌爾頓不僅沒有掩飾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受到來自維吉爾的巨大影響,反而坦率承認了這一點:95。 | 849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維吉爾",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499"
} |
特羅菲姆·鄧尼索維奇·李森科蘇聯生物學、偽科學家#重定向生平.1925年畢業於基輔農學院後,在亞塞拜然佔賈育種站工作,1925年,他的一些發現登上報紙之後,獲得尼古拉·伊萬諾維奇·瓦維洛夫的關注和支援。李森科堅持生物的獲得性遺傳,否定孟德爾的基於基因的遺傳學,否認摩爾根學派提出的細胞記憶體在遺傳物質。他得到斯大林的支援,使用政治迫害的手段打擊學術上的反對者,使他的學說成了蘇聯生物遺傳學的主流。1935年,李森科獲得烏克蘭科學院院士、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院士的稱號,任敖德薩植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所長。1948年8月,蘇聯召開了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會議,又稱“八月會議”。在會上李森科把自己的學術見解化為“米丘林生物學”的主要內容,聲稱“米丘林生物學”是“社會主義的”、“進步的”、“唯物主義的”、“無產階級的”,而「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則是“反動的”、“唯心主義的”、“形而上學的”、“資產階級的”,再次得到斯大林的支援。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否定斯大林的路線,但繼續支援李森科。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臺,蘇聯的生物界得以清除李森科的學說。李森科主義.李森科事件是政治干涉科學的代表事例。其間蘇聯有些科學家幾次試圖反對都被以政治手段打擊,或勞改,或處刑,使得蘇聯的生物遺傳學落後世界至少兩代人的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生物界由於蘇聯的影響,一度也以李森科的理論作為遺傳學的正確理論。 | 850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特羅菲姆·李森科",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502"
} |
大科學一般是指投資大,多學科交叉的大型的基礎科學研究專案,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大科學需要大量的資金,實驗裝置昂貴複雜,研究目標宏大。因此多為國際合作的形式進行。大科學一般分為兩類:從執行模式來看,大科學研究國際合作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科學家個人之間的合作、科研機構或大學之間的對等合作、政府間的合作。大科學對促進各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具有很大的意義。 | 850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大科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504"
} |
攝影測量法是一種利用被攝物體影像來重建物體空間位置和三維形狀的技術,它的歷史和照片的歷史相當,可以上溯到19世紀中葉。攝影測量法應用於多個領域,除了被考古學家用於快速繪製大型和複雜建築遺址的詳細地圖以及被氣象學家用於測得龍捲風的實際風速外,它還可在地形圖繪製、建築學、工程學、生產製造、質量控制、警方偵察和地質學等方面發揮效用。在電影的後期製作中,攝影測量法也被用於將演員的真實動作融合到計算機虛擬場景中。 | 905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攝影測量法",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057"
} |
嚴家淦,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乳名雨蓀,初名靜波,號蘭芬。後改名家淦,字靜波,籍貫江蘇蘇州府吳縣木瀆,中國國民黨籍,歷任中華民國政府重要職務,為財經專家。曾任經濟部部長、財政部部長、行政院院長和副總統。曾繼任蔣中正之後擔任中華民國第五任總統、臺灣省政府主席、美援會主委、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臺灣銀行董事長、中國石油董事長,親孔宋系。擔任臺灣省財政廳廳長期間,廢除惡性通貨膨脹的舊臺幣,確立新臺幣政策,有「新臺幣之父」的稱譽。蔣中正總統過世後,嚴家淦依法繼任總統三年,但其為人恭慎,在位期間亦甚少主導國家政務,主要尊重中國國民黨主席兼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的施政。生平.早年經歷.嚴家淦早年就讀於江蘇省木瀆小學,1926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129。1931年,曾任京滬杭甬鐵路管理局材料處長。戰時經歷.1938年,任福建省政府建設廳長,致力整修公路與河道以使因為進口糧食的口岸被日軍佔領而混亂的省內交通得以繼續。次年任財政廳長,負責籌措戰時財政,取消70多種雜稅,改善省內財政,之後福建省每年預算平衡而無赤字發生,並為解決福建省糧食供應問題和因應法幣通膨問題首創“田賦徵實”制度,也就是不繳稅金改以繳納實物即農作物的方式折抵,以避免農民在市場上受到物價波動損失或遭人囤積抬價。次年經由財政部在全國統一推動實施:129。1945年,出任戰時生產局採辦部長,辦理美國租借法案和中英、中加借款案。戰後時期.1945年10月16日,國民政府派嚴家淦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處長,原任徐學禹免職:7860-7861。10月24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臺灣警備總司令陳儀,偕同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處長嚴家淦等,由上海飛抵臺北履新:7871。10月25日,嚴家淦應受降典禮籌備處之邀,參加在臺北市公會堂舉行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次年嚴家淦改任臺灣省財政處處長,負責接收日產,重建省內財政的工作,並且擔任改制後臺灣銀行的首任董事長:129。與霧峰林家交好。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之際,臺灣長官公署秘書長葛敬恩、財政處長嚴家淦、工礦處長包可永等陳儀在福建時期舊部被臺灣人團體指責為陳儀周遭貪官汙吏之「四兇」,導致政治黑暗、糧穀外流、人民無米為炊,被指名要求究辦。當時,嚴家淦正好出差在臺中參加彰銀改組的股東大會,獲林獻堂即時收容他躲到霧峰林家屋頂避難。1947年4月29日,行政院首次政務會議,透過臺灣省政府各委員及各廳長人選,任命丘念臺、嚴家淦、許恪士、楊家瑜、林獻堂、朱佛定、杜聰明、馬壽華、劉兼善、李翼中、南志信、遊彌堅、朱文伯、陳啟清為臺灣省政務委員,以丘念臺兼民政廳長、嚴家淦兼財政廳長、許恪士兼教育廳長、楊家瑜兼建設廳長、李翼中兼社會處長:8344。財政改革.嚴家淦鑑於當時臺灣財政混亂,宣佈中央政府在財政整理期間,暫不劃分中央與地方收支,中央軍費並且按月撥發;另外專案辦理省內國防建設法,並暫準臺灣銀行發行臺幣。並先後劃分省與縣市的田賦收入為7與3之比,廢止日治時代的印花稅,降低筵席稅、實施新制印花稅,委託臺灣銀行在臺灣實行公庫制度,並逐步建立各鄉鎮的公庫網路。遂一手策劃發行新臺幣,其上司陳儀、陳誠,都很欣賞他辦事之能力:129。於財政廳廳長任內,嚴家淦也在臺北成立臺北扶輪社並擔任創社社長。嚴家淦建議陳誠改革幣制,廢除舊臺幣、發行新臺幣、實行金圓券跟新臺幣隔離,因此被稱為「新臺幣之父」。開始推動統一發票於全臺,也是他財政部長任內起1949年6月15日,新臺幣正式發行,以4萬元舊臺幣換1元新臺幣,切斷臺灣與中國大陸財政聯絡,並且利用高利率政策吸收市場流動資本,有效降低通貨膨脹及物價混亂。12月7日,中華民國政府遷臺。12月6日,臺灣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朱佛定,委員兼財政廳廳長嚴家淦,委員兼教育廳廳長陳雪屏,委員兼建設廳廳長楊家瑜,呈請辭職,朱佛定、嚴家淦、陳雪屏、楊家瑜均準免本兼各職。財政部部長.1950年1月,擔任經濟部部長;3月,轉任財政部部長,任內與國防部協商,撙節軍事經費,改革過去軍隊浮報員額,增加費用的惡習。1951年11月時,編製完成4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次年並且重新訂定會計年度制度,實施稅捐統一稽徵條例,釐訂財政金融政策,確立現代預算制度。同時也協助時任行政院院長陳誠,推動公地放領與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政策。省主席.1954年6月,臺灣省政府改組,嚴家淦為臺灣省政府主席:77兼保安司令,任內致力推動臺灣財經發展,並主持省府遷往南投縣,仿照英國倫敦新市鎮造鎮模式,開闢建設中興新村,順利完成臺灣省政府的疏遷工作。回任財政部.1958年3月,財政部部長徐柏園因故去職,由嚴家淦回任。此後嚴家淦在任5年9個月,連同之前4年2個月的任期,擔任財長長達約10年之久。在第二次任期當中推動更大規模的財政改革,具體形成「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以及影響深遠的獎勵投資條例。行政院院長.1963年12月,嚴家淦出任行政院院長:129。1964年12月,訪問韓國。:109副總統與繼任總統.1966年3月10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3月22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嚴家淦成為中華民國首位文人副總統。1967年5月6日到5月26日,與夫人訪問美國,和林登·約翰遜總統會晤。隨行人員包括:經濟部部長李國鼎、外交部政務次長沈錡暨夫人、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秘書長陶聲洋等。並前往阿靈頓國家公墓獻花致意、謁甘迺迪之墓。之後亦參訪派屈克空軍基地、肯尼迪航天中心、紐約聯合國大廈等地。訪問期間爭取到美援停止之後,各項經濟合作計畫,使美方同意加強科技交流,在駐華大使館中,設立科技參事,中華民國政府則在行政院之下,成立國家科學委員會,以促進產業升級。7月,銜命代表蔣介石總統參加中華民國、美國、日本、韓國領袖在韓國漢城舉行的非正式會議。1968年1月4日,訪問泰國:748。1970年代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1971年代表中華民國前往越南共和國首都西貢,參加阮文紹的總統就職典禮。1972年3月3日與秘密回臺的臺灣獨立運動家辜寬敏會面。:107-108,3月21日經國民大會選舉,連任第五任副總統,並卸下行政院院長一職交由蔣經國接任。1974年接見來臺查詢金九相關史料的韓國記者孫忠武,並親手揮毫書法贈之。1975年4月5日,蔣中正病逝,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由副總統嚴家淦繼任總統。4月6日上午11時,嚴家淦宣誓就任總統。嚴家淦成為中華民國首位文人總統。任內由於十大建設的重要建設正在進行,臺灣經濟發展相當蓬勃,社會秩序相對穩定。同年6月18日推動防禦飛彈的設計、試造、試驗、測驗、試飛及生產等製程規劃之「長安計畫」。1977年7月9日訪問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首位出訪邦交國的總統。1978年5月20日,嚴家淦正式卸下總統職務,卸任後獲邀擔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會長。1979年8月28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建議:嚴家淦因而再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這項名譽職務,1990年3月間先後辭卸。由於其總統在任時間僅三年,屬過渡性質,加上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出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一職掌握黨政實權,因此外界通常上把他擔任總統的時期,計算入蔣經國的統治時期。逝世.1986年9月間,嚴家淦在主持會議當中腦溢血突發,送醫急救。1993年12月24日晚上因長期中風,導致心臟衰竭逝世,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享壽88歲。1994年1月22日在臺北榮民總醫院懷遠堂舉行大殮儀式、家祭後,即進行移靈禮,隨後在大直三軍大學中正堂舉行奉安典禮,治喪大員在門外迎靈,李登輝到場致祭。行政院院長連戰等向嚴氏致最後敬意。治喪大員執紼,並嗚放二十一響禮炮,以示尊敬。下葬於臺北縣汐止鎮之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總統李登輝明令褒揚,全文如下:嚴家淦也曾經是歷任總統中最長壽的一位超越。評價.嚴家淦氣度雍容,做事細心,待人接物,和藹可親,常以「退一步想」和「易地而處」作為做人治事準則:513-523。蔣中正認為他「外圓內方,公正無私」:18。他言行一致,作事條理,尤善於記憶數字,以此來支援其政治觀點,因「數字是不說謊的語言」:129。前監察院院長王作榮曾形容嚴家淦是他遇見過兩位聰明絕頂的人之一:6。軼事.據國史館出版的郭宗清上將回憶錄《大風將軍》一書透露:嚴總統在主持軍方的簡報時,對於桌上的「極機密」資料,在離去時還放在桌面沒有帶走,行政院院長蔣經國見狀馬上告訴他:「這些資料請你帶回去好了」;孰料嚴家淦卻當場推辭說 :「不、不、不、我不要帶」,謹慎行事的風格表露無遺。蘇州木瀆嚴家花園,為嚴氏故居;嚴氏來臺後長住於原臺灣銀行總裁宿舍,現為國定古蹟。嚴氏常在深度思考時播放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嚴家淦為迄今單一任期最長的行政院院長,前後共執政3,090天。家庭.原配妻子葉淑英,1922年6月奉父母之命在蘇州結婚,次年因難產過世。第二任妻子劉期純,1924年12月14日在上海結婚,結婚長度達70年,兩人育有五兒四女。 | 908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嚴家淦",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084"
} |
《百家姓》是中國漢姓記載書,成書於北宋初,編者為錢塘縣的一位士大夫。據有關資料記載共收錄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千家詩》並稱“三百千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因此流傳極廣,至今仍是婦孺皆知。排序.《百家姓》各個姓氏排列次序不是以人口數量多少,而是以中國政治史為準則。根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趙錢孫李」之所以是《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在北宋初年的吳越錢塘地區形成,所以就用當時最重要的家庭姓氏:而接下來的四個姓氏「周吳鄭王」都是吳越開國國王錢鏐的妻子姓氏。王明清《玉照新志》記載:“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而下后妃。”依人口排序.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袁義達按照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有關姓氏頻率研究方法,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收集宋朝、元朝、明朝的採集統計樣本,根據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貫或居住地、工作地區、明的地點進行統計,從而推算出當時全國姓氏的期望分佈頻率。漢姓轉寫.亞洲各地冠漢姓者各使用不同的系統將其轉寫為拉丁字母。由於人口流動,一個地區的翻譯有時候會在另一個地區出現,本表只列出該地區政府使用的標準轉寫系統。 | 909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百家姓",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090"
} |
《羅生門》是由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執導,於1950年拍攝完成的電影。故事的主要情節改編自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藪中》,敘述一個武士和妻子在遠行途中被強盜攔截並捆綁,其妻被強盜強姦,之後武士又不明原因地死去的故事;發生的場景和部分情節則來自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電影透過多人對此事件的不同描述表達了「人言不可盡信」的意涵。劇中強盜、武士妻子、武士分別由三船敏郎、京町子、扮演,且獲得第12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獎、奧斯卡榮譽獎等眾多獎項。這是一部在日本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也被眾人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劇情.因為一場滂沱大雨,一名乞丐奔進了破落的城門「羅生門」內避雨,而在門內,早已有一個樵夫和一個和尚正在等待天晴。然而,因樵夫的一句自言自語「不懂、真是不懂」勾起乞丐的好奇心,經再三追問樵夫說出了一件耐人尋味、撲朔迷離的奇案:原來樵夫與和尚剛為三天前一件武士被殺案在衙門作供。三天前樵夫進山林中砍柴,在草叢間見到一頂武士帽,旁邊發現有一具武士屍體,嚇得他趕緊去報官。和尚因在武士死亡當日,見過武士與他的妻子在山下走過,也被找去作證。不久,差役在城外河灘發現一名墜馬受傷的人,原來該人是官衙通緝多時的強盜,和尚證明強盜的馬匹及弓箭是武士所有,故官衙認定強盜殺死了武士並盜取他的物品,後來官衙更尋找到武士妻子,結果眾人一同進行審訊。在公堂上,強盜承認因見武士妻子美貌而起了賊心,故向武士訛稱深山內發現了大量武器及財寶,引誘武士到深山中並將他制伏綑綁,再在武士面前強暴了他的妻子。強盜說他強暴完武士妻子後,武士妻子指強盜只是乘人之危,有本事理應在決鬥中打敗她的丈夫,堂堂正正贏取她,結果強盜將武士鬆綁,再與武士決鬥了廿三回後,殺死了武士,但武士妻卻趁機逃走了;強盜以此誇耀自己武藝高強。武士妻子的供詞前部份大致與強盜相同,但當她說到受到強盜汙辱後,強盜很快已離開現場。她撲到丈夫身上哭訴,而武士卻鄙視地看著她,毫無憐惜之意。因此她悲傷地昏了過去,手中所持的短刀因而誤刺武士。這時公堂上讓女巫將武士的靈魂招來審問,武士卻說強盜汙辱其妻後,妻子竟主動要求跟強盜一起,並唆使強盜殺害武士,她和強盜才無後顧之憂。強盜亦覺武士妻子太狠心,把她踏在地上,問武士究竟殺死這個狠心人還是放過她,武士表示不欲傷害妻子,要求強盜放過她,此時武士妻子趁機逃走,強盜亦追趕,剩下武士一人在山林中。武士感到十分絕望,便拿起妻子留下的短刀自殺。樵夫敘述完公堂上各人的陳詞後,向乞丐與和尚表示,其實他是在山林中看到整件事的過程,卻害怕惹上麻煩而不敢在官府說出真相。樵夫表示,當時他躲在山林一角,看到武士妻子被玷汙後,本來強盜想與武士決鬥,勝方可帶走女人,但武士卻指發生妻子在丈夫面前與其他男人交合這種羞事,為人妻者理應自殺,自己不想為此失貞的女人賭上性命,原先想將武士的妻子佔為己有的強盜見此狀亦覺索然無味,不想帶走武士妻子。武士妻子見兩人皆不願為了自己而戰,感到沒面子進而挑撥離間,指責武士及強盜都是懦夫,武士與強盜為了面子勉強作出「決鬥」,原來兩人的刀法都非常不濟,最後強盜在胡亂的打鬥中僥倖殺死武士,而武士妻子趁機逃去。乞丐、樵夫和和尚三人正談至尾聲時,忽然聽到城門內傳出嬰兒哭聲。乞丐首先找到被遺棄的嬰兒,立即剝去棄嬰的外衣打算變賣,卻被樵夫阻止。乞丐便說人們都是很自私的,包括樵夫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乞丐質疑案件中武士妻子那把鑲滿珠寶的短刀不知去向,猜中了是樵夫因為貪婪,在案發後私下偷走了,所以才不敢向官府說出事件的真相。最終乞丐還是搶走了孩子的衣服,樵夫想去抱孩子,和尚誤以為他還想剝去孩子的貼身衣裳,引起了爭吵。最後樵夫說:「我已有六個孩子,不在乎養第七個孩子,讓我領養吧!」和尚這才知道自己誤會了他的好意,將孩子交給了他。原本因人性自私邪惡而萬念俱灰的和尚,終仍相信世界上還是存在值得相信的人。此時滂沱大雨終於停止,夕陽照著樵夫離去的背影。製作過程.本片的拍攝於1950年7月7日至8月17日間進行,為期42天。影片藝術特色.影片《羅生門》是一部黑白電影,描述的是當時社會人們的自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信任的一種極不和諧的人際關係。整個故事都以黑灰色調為基礎,表現出一種嚴肅、神秘而又淒涼的氛圍。《羅生門》中多采用平衡構圖法,人物多出現在畫面中央。人物單獨出現時,特別是他們在檢非違使衙門提供證詞時,不管是樵夫、行腳僧、衙役、強盜、武士妻子都出現在畫面的中心。即使是衙役和強盜同時出現時也是一左一右構成畫面主體,是一種對稱性構圖。其次構圖也強調主次關係,在檢非違使衙門和巫女通靈時,樵夫和雲遊和尚總是端坐在後面,是畫面的次要主體,構成畫面的背景。 | 909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羅生門 (電影)",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097"
} |
湖南教育史.湖南在歷史上是一個文化發達、人才輩出的地方。公元10世紀,就有嶽麓書院和石鼓書院,是湖南古代教育最輝煌的一筆。"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在中國歷史上,湖南涌現了許多著名的愛國志士、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中國四大書院之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畔嶽麓山下,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建立,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至晚清(1903年)結束。南宋理學家朱熹等曾在此講學,據說,鼎盛時期從學有千人之眾。中國四大書院之首,位於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始建於唐元和五年,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六朝。高等教育.湖南現有普通高等學校100所,其中本科院校31所,普通專科院校7所,高職院校62所。本科院校中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另有湘潭大學為國家重點大學,高職院校中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和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學院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2008年,全省普通高等學校共招生30.87萬人,在校學生達到95.23萬人;招收研究生1.49萬人,在校研究生達到4.68萬人。職業教育.2007年全省共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708所,在校學生830646人;其中:普通中專52所,在校學生213522人;職業高中533所,在校學生541036人;成人中專123所,在校學生76088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1644個,在接受培訓190165人。 | 910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湖南教育",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100"
} |
次聲波,但是高於氣候造成的氣壓變動的聲波。人耳對次聲波基本上沒有感受,但是某些動物如象、長頸鹿和藍鯨可以感受及使用次聲波作為通訊。尤其頻率極低的次聲波可以傳播到非常遠。在水下次聲波的傳播距離也非常遠。次聲波不容易衰減,不易被水和空氣吸收。次聲波的波長往往很長,因此能繞開某些大型障礙物發生衍射。某些次聲波能繞地球2至3周。生理和心理作用.雖然人幾乎無法聽到次聲波,但是透過其波壓人可以感受到次聲波。但是聽閾非常高,而且隨頻率同。此外身體可以感受到低頻的、劇烈的震動。196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進行的試驗顯示次聲波的確可能引起胸腔震動、影響呼吸,並讓人產生作嘔、頭疼和咳嗽等現象。進一步研究發現,特定頻率的聲波還可能引起眼球的震動,從而讓視覺出現扭曲。由於這些聲波能夠移動小的物體和表面,甚至還可以讓燭光詭異地閃爍不停,所以有時候我們碰上見鬼這一類的事,也有可能是次聲波在作怪。雖然始終有關於次聲波傷害人體的傳說,但是至今為止在實驗中未能證明聲壓在170dB以下的次聲波對聽覺、平衡器官、肺臟或者其它內臟有任何破壞。在185~190dB左右人的耳膜會破裂,這個聲壓相當於半個標準大氣壓。頻率非常低、暴露時間非常長、而振動加速度非常高的次聲波在一定情況下會導致內臟出血。人感受到次聲波會出現心理作用,尤其是精神不集中時。就風力發電機、嗡嗡聲和風琴聲等的作用有過非常激烈的討論,但是至今為止未能證明無法感受到的次聲波對人有任何影響。聲源.自然聲源.低頻波如地震、火山爆發、隕石墜落、極端的氣候現象或者巨浪都可以在空氣中導致次聲波。這樣的次聲波可以傳播數千公里。陣風和旋風也會產生次聲波。焚風.阿爾卑斯山脈的焚風是一個非常強的次聲波聲源,其頻率在0.01~0.1Hz之間。這個次聲波對人體會否造成影響至今還在爭議中。人工聲源.工業設施也會產生次聲波。尤其是假如在封閉的房間裡次聲波形成駐波,由此導致建築結構共振,會造成危害。地面或地下爆炸、火箭發射的聲音中也包含次聲波的成分。這些次聲波可以傳播非常遠,它們可以被用來確定爆炸或者火箭發射的地點或者方向。超音速飛機在突破音障時的音爆中包含次聲波的成分。尤其是建築密集的大城市也會產生次聲波,這樣的次聲波不但會傳播非常遠,而且區域性會產生非常強烈的駐波。比如美國首都華盛頓在部分市區裡有許多高建築物,這些建築物主要使用堅硬的石製表面,而且幾乎所有的建築均擁有非常強大的冷風裝置。在夏季市內會產生波及非常廣的次聲波場,建築之間的氣流會互相影響產生低頻共振。尤其在非常安靜的夜晚大城市的低頻聲波在非常遠的地方依然可以聽得到,其次聲波的成分的傳播距離更加遠。有人認為多年生活在這樣的次聲波場內會導致健康問題。關於風力發電機產生的次聲波是否有健康影響始終有爭議,但是至今為止沒有任何可以證明這個影響的資料。不過風力發電機也會產生可以聽得見的、有生理作用的低頻聲波。測量.要尋找次聲波的聲源有時很困難。波幅高的次聲波往往會導致非線性效應,由此產生諧波,這樣的諧波往往可以被聽到,這簡化尋找聲源的過程。人們使用氣壓探測器來探測和測量次聲波,與氣壓表不同的是這樣的探測器的反應速度高,能夠測量非常小的壓力變化。與麥克風的區別在於它們能夠探測頻率低達0.01~0.1Hz的聲波。對大氣和海洋中的次聲波的研究是一門比較新的學科。其應用範圍包括確定核爆炸試驗和船隻的運動。次聲波監測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簽署後在全球建立了一個國際性的次聲波監測網,這個監測網的目的在於任何在大氣層內、水下或太空中進行的核爆炸不會被忽視。這個監測網的資料也可以被用來探測和定向非核爆炸以及其它次聲波聲源。 | 914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次聲波",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142"
} |
標†者為已滅絕的分類群單髁類 Monocondylia.古口目 Archaeognatha.雙髁類 Dicondylia.衣魚目 Zygentoma.有翅亞綱 Pterygota.下列各有翅亞綱昆蟲均為格式起見而另起段落(包含古翅下綱及新翅下綱)古翅下綱 Palaeoptera.泛蜉蝣總目 Panephemeroptera.蜉蝣目 Ephemeroptera.四節蜉總科 (Baetoidea)扁蜉總科 (Heptagenioidea)細裳蜉總科 (Leptophlebioidea)蜉蝣總科 (Ephemeroidea)小蜉總科(Ephemerelloidea)細蜉總科 (Caenoidea)†古網翅總目 Palaeodictyopteroidea.†古網翅目 Palaeodictyoptera.†Spilapteroidea†透翅目 Diaphanopterodea.†疏翅目 Megasecoptera.蜻蜓總目 Odonatoptera.†巨差翅目 Meganisoptera.EubleptinaMischopterinaAspidothoracinaPermothemistina†Triadophlebioptera.†Triadophlebiomorpha†Triadotypomorpha蜻蛉目 Odonata.均翅亞目 Zygoptera間翅亞目 Anisozygoptera差翅亞目 Anisoptera新翅下綱 Neoptera.下列各新翅下綱昆蟲均為格式起見而另起段落(包含複新翅類及完全變態類)複新翅類 Polyneoptera.直翅總目 Orthopterida.†Cnemidolestodea†Cnemidolestina†Parmapterina†華脈目 Caloneurodea†巨翅目 Titanoptera直翅目 Orthoptera.䗛目/竹節蟲目 Phasmatodea.網翅總目 Dictyoptera.蜚蠊目 Blattodea.等翅下目 Isoptera螳螂目 Mantodea.†原直翅目 Protorthoptera.†Paoliida.襀翅目 Plecoptera.紡足目 Embioptera.革翅目 Dermaptera.準新翅類 Paraneoptera.齧蟲目 Psocoptera.蝨毛目 Phthiraptera.纓翅目 Thysanoptera.半翅目 Hemiptera.內翅類 Endopterygota.膜翅目 Hymenoptera.鞘翅目 Coleoptera.捻翅目 Strepsiptera.蛇蛉目 Raphidioptera.脈翅目 Neuroptera.蠍蛉總目 Panorpida.下列各蠍蛉總目昆蟲均為格式起見而另起段落(包含吸吻類及類脈類)吸吻類 Antliophora.長翅目 Mecoptera.蚤下目 Siphonaptera.雙翅目 Diptera.†原雙翅目 Protodiptera.類脈類 Amphiesmenoptera.毛翅目 Trichoptera.鱗翅目 Lepidoptera.地位未定的目.†原鞘翅目 Protelytroptera. | 915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昆蟲分類表",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151"
} |
沙田區的其中之一。地理.沙田區本來只是沙田海及城門河兩岸的填海地,包括大圍、火炭、沙田市中心、石門、小瀝源、圓洲角、九肚山及馬料水等地方。但沙田區今日已擴充套件至馬鞍山一帶,包括烏溪沙等地方。而沙田新市鎮以填海造地方式,將沙田海兩岸的海域利用海堤填海而慢慢變成土地,餘下中央比較深水的地方,成為原來城門河的延伸。沙田區是香港首批引入城市規劃概念的地區之一。新市鎮的發展設計呈一條由西南向東北伸延的地帶,以城門河為中軸向兩面的山脈發展。沙田市中心設於東鐵綫沙田站一帶,附近建有政府設施、休憩用地、公共交通交匯處及一組大型購物商場。歷史.開埠前期.沙田地區,古時被稱作瀝源,瀝源這個名字的代表城門河清澈的河水。根據沙田區議會出版的地方誌:《 馬鞍山風物志》記載,區內的馬鞍山曾發現過新石器時代及青銅器時代文物,也有南宋及明清時期的文物. 不過,到了明代,沙田區才有較多的載. 由於本區接近河流,因此當地的居民往昔以務農為主。西元1574年,大圍村於現時的大圍一帶建立,是該區最古老及最大的圍村。其後,也有不少村落於城門河河邊的淺灘發展,例如山下圍、小瀝源村及沙田村等。那時候,城門河的盡頭約於現時獅子橋的附近,其東北已是沙田海,而當時的圓洲角則是在沙田海中央的小島。清朝時,瀝源的四十多條村組成沙田九約,共同肩負瀝源的治安防衛。當時,瀝源未設墟市,村民若要趁墟,必須步行或乘坐小艇前往大埔墟。英治時期.由於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沙田納入殖民地的範圍內。當時,英軍派員勘察,卻將沙田圍誤會為整個瀝源的名稱,結果沙田便成了統稱。1910年九廣鐵路通車,並於沙田村附近設立一火車站,名為沙田站。自此沙田這個名稱便逐漸越來越被廣為人知,瀝源這個名稱卻反而慢慢被人遺忘。1920年代澳籍華僑劉希成購入沙田站附近一帶鹹水田,但卻未作發展。1937年的一場風災,使大埔潮水上漲至6米以上,潮水由吐露港倒灌進沙田海,並使兩岸大片土地遭淹沒,造成嚴重傷亡。1950年沙田站附近的大塊農地被劉希成兒子劉瑞發展為沙田墟,並於1956年正式落成,佔地15萬呎,而沙田墟所售賣的雞粥及燒乳鴿亦遠近馳名。可是1962年颱風溫黛吹襲香港,沙田墟和附近軍用的沙田機場再次受到打擊,死傷嚴重。新市鎮發展時期.另一方面,為應付香港人口的不斷提升,香港政府於1960年決定開展衛星城市計劃,將沙田規劃成為一個衛星城市,並於1961年定下首份分割槽發展大綱圖,其後更將原屬大埔理民府管轄的沙田獨立劃出了沙田理民府。惟直到1973年,沙田新市鎮發展計劃才正式開始,收回多個原居民鄉村及沙田機場的用地,並進行在沙田海及城門河兩岸大規劃填海工程。1979年沙田墟發生嚴重大火,整個墟市成為廢墟,因此香港政府亦將沙田墟清拆,以配合沙田新市鎮的發展計劃。1980年代香港政府決定擴大原先規劃容納大約360,000人的規模,並將馬鞍山納入沙田新市鎮發展的一部份,使沙田區發展至現時的規模,而沙田區議會亦於1981年4月成立。行政區劃.民政事務專員.現任沙田區民政事務專員為餘懷誠先生,於2023年8月25日接替柯家樂出任該區專員。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代表負責監督、落實及統籌地方行政計劃在區內的運作,確保當局適當地跟進區議會所作出的建議及促進區內居民參與地區事務,並向政府反映社群的各階層人士所關注的事務及問題。區議會.沙田區議會現時是香港最大規模的區議會之一,2020年起共有42個議席,當中包括41位民選議員、1位當然議員。區議會於1981年4月成立。沙田區議會的會徽背景是青綠色。圖案的線條就像河流一樣,代表沙田的城門河。沙田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群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第六屆沙田區議會有41名民選議員及1位當然議員,現任沙田區議會主席為麥潤培先生,副主席為冼卓嵐先生。沙田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沙田區的事務,共有42名議員,現屆沙田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導,現任9名議員當中7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只有2名議員。分割槽委員會.沙田分割槽委員會自2020年7月起設有七個,包括:分割槽委員會的主要職能包括推動公眾參與地區事務,就籌辦社群活動及推行政府贊助計劃提供意見並加以協助,並就影響該分割槽的地方問題提供意見,是社群與民政事務總署之間的橋樑。分割槽委員會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包括有關地區的區議員,全部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統計資料.根據201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結果,沙田區的人口資料如下:社群環境.沙田區是一個以住宅用地為主的新市鎮,並且是香港人口最多的區域,現時已經約有648,200人居住,預計最終可容納達700,000的人口。而沙田區的65%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包括出租公共房屋、租者置其屋及居者有其屋屋苑,主要分佈於城門河兩岸以及半山上的平地。此外,沙田新市鎮的邊沿亦有48條原居民鄉村,居住人口約為29,000人。公共屋邨.為配合沙田區的發展,香港房屋委員會早於1970年已計劃興建公共屋邨。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是位於港鐵沙田站附近的瀝源邨,於1976年落成,共設7座舊長型住宅大廈。第二個公共屋邨為禾輋邨,於1979年落成,現為全沙田最多認可人口的公共屋邨,而水泉澳邨則為全沙田最多單位的公共屋邨。現時共有22個房委會及1個房協的公共屋邨。居屋屋苑.在興建公共屋邨同時,香港房屋委員會同時計劃興建居屋屋苑。位於火炭半山的穗禾苑為沙田最早落成的居屋屋苑,亦是為居者有其屋計劃第一期的其中一個屋苑,於1983年正式落成。而沙田區首個私人參建居屋的屋苑則為海福花園,於1985年入夥。另外,位於馬鞍山烏溪沙的富寶花園落成,是香港最大規模的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屋苑,總共有4,200個單位。現時,沙田共有18個居屋屋苑及7個私人參建居屋屋苑。主要私人屋苑.在多個公共屋邨興建時,座落於沙田第一號地段的大型私人屋苑沙田第一城於1981年落成,亦成為現在香港大型私人屋苑之一。沙田區其他較大型屋苑有:銀禧花園、駿景園、新港城、富豪花園及名城等。鄉村.沙田約有48條原居民鄉村,約有29,000人居住。沙田九約,是沙田的鄉事組織,主要是推動鄉村之間的合作。其中以大圍村最長久,於1547年建立。當中以韋姓最多,並相傳是韓信的後代。大圍村內有侯王宮及韋氏宗祠兩大建築。田心村亦是沙田古村之一,大約建於明朝末年,而當中以蔡氏祠堂較為著名,相傳是周文王兒子叔度的後人所立的祠堂。而另一大型圍村——曾大屋,則於1867年建成,由曾貫萬建造,是僅存的最大客家式大宅。二戰過後,沙田鄉公所成立,處理沙田九約的事務。1978年沙田鄉公所易名沙田鄉事委員會。沙田鄉事委員會設於沙田排頭,是新界鄉議局屬下會員。大型商場.沙田第一城設有兩個購物商場,分別是銀城商場及第一城中心,是沙田首個私人購物商場,主要吸引城門河以東一帶居民購物。到2016年底石門京瑞廣場落成後,由於商場以特色的街坊小店為主,吸引了不少人特地來覓食,導致區內人流大幅增加,亦成為新興商貿地帶。沙田區的大型購物區主要集中在沙田市中心一帶。1981年沙田市中心首個屋苑暨商場——沙田中心正式落成,成為沙田市中心首個購物商場。1983年好運中心落成,並以天橋連線沙田中心。1984年九廣鐵路沙田站旁邊的新城市廣場落成,為第一個在新市鎮建成的大型購物商場。1995年沙田車站上蓋改裝為連城廣場。現時沙田市中心有14條行人天橋。政府曾計劃興建天橋連線沙田市中心唯一未被連線的新城市中央廣場,除了可方便遊客外,亦讓市民更快捷到達沙田政府合署,無需繞經沙田站。但至今因排頭村居民以天橋會破壞該村居民生活環境及百多年的風水為理由,加上因為財政問題而並未獲得接納,所以仍未興建該天橋,現時前往該處仍然要途徑沙田站的上蓋行人天橋前往。除了以上較大型的購物商場外,沙田市中心附近還有沙田廣場、希爾頓中心及偉華商場。而以新港城中心及馬鞍山廣場組成的購物中心,亦成為馬鞍山新市鎮最大的購物中心。另外於火炭一帶,沙田商業中心、駿景園及銀禧花園亦自設商場,方便火炭居民於附近購物。2023年7月22日,位於大圍站上蓋的柏傲莊設62萬呎大型商場圍方正式開幕,大圍區終於有自己的大型商場。公共設施.教育.大專院校.香港中文大學在馬料水的校舍於1969至1973年落成,包括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而當時九廣鐵路的馬料水站也配合改稱大學站。而在1986年至2007年間,中大另有六所書院以捐贈方式成立。恒生管理學院於2010年註冊成為一所專上學院,由恒生商學書院成立及轉化而成。2018年10月30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透過恒生管理學院正名為香港恒生大學,成為香港第二間私立大學, 這是該區的第二所大學。此外沙田工業學院在1985年於火炭成立,現已易名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分校。香港浸會大學在石門一帶興建「石門校園」,主要作為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及副學士課程的上課地點,以及設立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上述校舍已於2006年落成啟用。香港伍倫貢學院原先於九龍城御豪門及豪門、德福花園及城大校園設校的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亦將於2023年遷入柏傲莊預留樓層,成為沙田區第五所大專院校。香港明愛於沙田設有明愛社群書院於文禮路18-24號和明愛社群進修中心於沙田圍崗背街7號聖本篤堂2樓。中學教育.截至2021年,沙田區共有53間中學,包括3間官立小學,39間津貼中學,11間直資中學,是香港所有地區中最多的。林大輝中學及賽馬會體藝中學等學校都位於沙田區。此外沙田亦是全港最多英文中學的區域。小學教育.由於香港出生率於近年來持續偏低,近年有部份沙田區小學被迫停辦。截至2015年,沙田共有40間小學。醫療服務.位於圓洲角一帶的威爾斯親王醫院於1982年正式啟用,是全港首間全院設有空氣調節的政府醫院,提供約1360張病床和24小時急症室服務,並附設李嘉誠專科診所,也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實習醫院。沙田區的另一間公營醫院是沙田醫院,於1991年12月啟用,共有病床650張。沙田亦於大圍、瀝源、圓洲角及馬鞍山設有公營診所,提供普通科醫療服務。另外於1994年啟用的仁安醫院,是新界東區首間私家醫院。而沙田慈氏護養院及白普理寧養中心則提供療養服務。以下為沙田區醫院列表:文康娛樂.香港各大電視臺的發射站位於沙田慈雲山山頂沙田區擁有完善的文娛康樂設施。佔地約70公頃的沙田馬場於1978年啟用,是繼跑馬地馬場後的香港第2個賽馬場,同時馬場中央的彭福公園也啟用。1981年連線沙田及大埔的單車徑落成,途經城門河畔及吐露港海旁。政府正計劃沙田至大埔將單車徑連線新界西北的單車徑,形成更廣大的單車徑網路。1988年沙田裁判法院及沙田中央圖書館啟用。1986年城門河畔增設了休憩設施。而位於沙田市中心的沙田大會堂於1987年啟用,為繼香港大會堂後的香港第2個大會堂。1988年佔地約8公頃的沙田公園啟用,以中式園林設計,設有園藝花園、流水景色、露天廣場及演奏臺等特色設施。2008年為了迎接北京奧運馬術盛事,城市藝坊正式啟用,以奧林匹克運動為主題。而於馬鞍山的馬鞍山公園則於1998年啟用,建築以歐陸式古典風貌為題。2000年位於大圍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啟用,介紹香港傳統文化、習俗及藝術,可同時容納六千名遊客,現為香港最大規模的博物館,此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總部亦位於沙田排頭。體育.沙田體育會成立於1982年,積極培訓優秀運動員,亦為居民提供各項體育專案訓練班及比賽。同年沙燕棒球隊成立,得到時任沙田政務專員的曾蔭權支援,成為全港首支華人少年棒球隊。及至從1984年起舉辦的沙田龍舟競渡,每年端午節均吸引不少健兒到沙田城門河上較量,很多公司亦派員參賽同歡,同時亦催化了香港龍舟運動的普及化。與此同時,沙燕及沙田龍舟亦成為近年電影「點五步」及「逆流大叔」的靈感及取景之地。香港賽馬會亦於1982年同年成立銀禧體育中心,為香港提供綜合體育訓練場地。而城門河亦是中國香港賽艇協會沙田賽艇中心及石門賽艇中心的訓練中心,提供賽艇訓練,並培養了不少出色的賽艇運動員。除此之外,沙田區還有多個文康體育設施,包括游泳池、足球場、體育館、各類田徑設施和社群會堂。知名球會傑志體育會亦在此設立訓練基地賽馬會傑志中心。不過大圍的規劃長期受到非議。自2000年起,一直有地區人士要求在區內增設圖書館、公園、室內外運動場、健康院以至街市等公共設施,特別希望在大圍站上蓋發展專案設定有關設施,讓市民有更多元化的康樂活動。唯政府各部門多年來一直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來作標準,認為毋須興建有關社群設施,因而備受批評。沙田區文康體育設施有:旅遊景點.沙田區設有三個郊野公園,分別是金山郊野公園、獅子山郊野公園及馬鞍山郊野公園,為市民提供郊遊好去處。於獅子山郊野公園內,設有紅梅谷自然教育徑,並提供熱門燒烤場地。而同屬獅子山郊野公園內,望夫石位於海拔360呎的山上。遊客攀登上望夫石,一睹沙田古時的標誌。而途經沙田區的麥理浩徑,由北潭湧至屯門,全長100公里;衛奕信徑則全長78公里,由赤柱峽道至八仙嶺,其中於第5段途經沙田。沙田區設有多間寺廟及教堂。當中舊沙田車公廟建於明朝末年,屬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現今已停止向公眾開放。而新沙田車公廟則於1993年落成,面積達5,000平方米,比舊廟大8倍,讓寺廟能容納更多善信。沙田另一寺廟萬佛寺,由月溪法師在1957年建設,特色是寺廟設有小金佛像12,800尊及於廟外設有十八羅漢像。於萬佛寺附近設有西林寺,現已荒廢。基督教道風山,以傳統寺廟特色設計,並有一十字架於山上,道風山亦是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另外於2000年,全亞洲首個以史諾比漫畫為主題的主題公園——史諾比開心世界於沙田新城市廣場建造完成,並吸引大量遊客。而沙田馬場亦吸引各地遊客欣賞賽馬。沙田區內設有多間酒店,其中三間酒店同為4星級,分別為帝都酒店、麗豪酒店及香港凱悅酒店-沙田,在馬鞍山則設有海澄軒-海景酒店,在小瀝源則設有香港沙田萬怡酒店。沙田區議會於2002年曾為沙田區選出「沙田十景」,以作為該區的旅遊賣點。經濟發展.商業.由於沙田區的城市設計接近外國的市郊,所以沙田區的商業大廈並不多。首座大型的商業大廈是1989年落成的新城市商業大廈,用作寫字樓,但近年已轉營為健身室及學習中心等。而同由新鴻基地產發展在1995年落成的新城市中央廣場,屬甲級寫字樓,另外連城廣場也同樣設有寫字樓。酒店.早在1950至60年代沙田尚未發展為新市鎮時,大埔道已設「沙田酒店」。到1980年代發展新市鎮後,麗豪酒店率先於1984年開業,其後有1989年開業,位於沙田市中心的帝都酒店、2009年開業的香港沙田凱悅酒店、2013年開業的香港沙田萬怡酒店及2019年開業的沙田帝逸酒店。工業.沙田區有4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源及石門,曾為當地居民提供不少就業機會。隨著工業的式微,目前不少工業大廈已經轉型成商貿大廈。其中火炭逐漸成為藝術家集中地,不少藝術家紛紛在工廠大廈設立工作室,已有超過60名藝術家進駐,建立個人或聯合工作室共40個,分別從事繪畫、雕塑、陶瓷、版畫、攝影、錄影、數碼媒體、表演、音樂、書法等創意工業。大圍部份工業大廈至今乃作為貨倉,有部份工廈已改為寫字樓。香港科學園坐落於新界大埔區白石角,東南面則屬於沙田區,鄰近香港中文大學,佔地約22公頃。是一個以高科技及應用科技為主題的研究基地,現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管理。香港科學園除了向企業提供科技支援、研究發展外,並提供服務式住宅及健身中心等消閒設施。第1期已於2004年10月落成,而第2期工程已於2007年完成,第3期已於2016年11月完成,總樓面面積達330,000平方米。科學園三期西面現進行擴建計劃,於2016年11月22日舉行動土儀式,預計在2020年落成。交通.港鐵.九廣鐵路早於1910年接駁沙田和市區,早年,只設有沙田站。及後因香港中文大學、沙田馬場建成及沙田新市鎮的迅速發展,加設大學站、馬場站、火炭站及大圍站,以紓緩沙田站的壓力。時至今日,沙田區有著最多港鐵東鐵綫車站,總共有5個,馬鞍山綫落成後,沙田成為全港最多重型鐵路車站的地方,共15個車站。另一方面,1982年沙田至九龍一段的九廣鐵路被電氣化,現時東鐵綫車廠設於火炭站旁。而馬鞍山綫於2004年12月21日啟用,全長11.4公里的鐵路服務沙田東部及馬鞍山一帶,全線位於沙田區。沿線建有多個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服務範圍內共幾十萬居民居住,被稱為「街坊鐵路」,現時馬鞍山綫車廠設於大圍站與顯徑站間。2020年2月14日落成的屯馬綫一期,在沙田區增設顯徑站。道路.沙田區擁有完善的交通網路。1號幹線將沙田與九龍和香港島連線起來,直達香港仔。當中連線九龍塘的獅子山隧道建於1967年,是香港第一條行車隧道,曾經是沙田區的交通命脈,直到現時仍然重要。而2號幹線亦使大埔、沙田與東九龍和港島東連線起來,而當中連線鑽石山的大老山隧道曾為香港最長的隧道,長約4公里,於1991年啟用。9號幹線的城門隧道,亦連線沙田與荃灣及新界西;幹線另一端的吐露港公路,則可直達大埔區及新界北。連線馬鞍山及西貢區的西沙路於1988年啟用。而連線沙田東部及西沙路的馬鞍山繞道,則於2004年8月啟用。政府於2002年4月正式建造8號幹線,並一同興建昂船洲大橋、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等基建,並在沙田市中心及大圍進行大規模道路改善計劃。而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及8號幹線沙田至長沙灣段已在2008年3月正式通車,首次沙田有一條公路能直接把西九龍和沙田連線起來,把來往沙田至西九龍一帶的車程大大縮短,加快沙田至西九龍及葵青的交通。整條8號幹線於2009年通車,從沙田至香港國際機場的路程縮短至35分鐘,但8號幹線長沙灣出口的連線支路設計並不方便及需繞經西九龍公路,因此現時前往西九龍的巴士大部分仍繼續使用獅子山隧道。巴士.巴士服務方面,沙田區共有110條巴士線,主要由九巴營運,九巴於沙田小瀝源設有一個巴士車廠,另於火炭亦設有九巴、城巴及港鐵巴士車廠等。此外,新巴亦有2條主要特快巴士路線過海隧道巴士682線及新巴798線,沙田市中心及馬鞍山可以連線港島東及將軍澳等地。未來發展.沙田區現時已經發展成熟,而未來發展地區包括馬鞍山的落禾沙、沙田圍以南的水泉澳、大圍西部及大圍站上蓋發展專案。政府亦正將沙田汙水處理廠遷往一河之隔的亞公角女婆山山體內 ,並將原址28公頃土地釋放,用作興建房屋。有關工程預計於2029年完成。 | 915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沙田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157"
} |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公室為嬴姓趙氏,是少昊的後裔,源自今山東地區。公元前905年,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養馬,因此將其封於秦邑,前288年,秦昭襄王一度稱帝,秦國發動伊闕、鄢郢、華陽、長平四大戰役,殲滅山東六國軍隊上百萬人,奠定了秦國統一的基礎。秦王政於前221年攻滅六國,統一九州,建立了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公元前207年,劉邦攻入關中,秦王子嬰開城獻降,秦朝滅亡。歷史.起源.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的先祖,為三皇五帝時期的大業之子伯益。秦最早為夏朝諸候,後歸順商湯而滅夏。商朝大戊以後,成為重要的諸侯。秦國先祖為商朝「保西垂」。後代蜚廉是商朝末年帝辛的寵臣。據清華簡《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監之亂平定後,蜚廉“東逃於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殺蜚廉,西遷商奄之民於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李學勤鑑於秦人和東方的奄國同姓,同主少皞,又蜚廉東逃於此,認為秦人可能最初起源於東方,和奄國同源。在西周初年因獲罪及曾「保西垂」,被謫戍西方。中潏之子為蜚廉,蜚廉有惡來、季勝二子。武王克殷時,惡來被殺。蜚廉一系在此時分為兩支,惡來之子孫居於犬丘,為秦國之祖。季勝為趙氏之祖。秦人遷至西垂地區,有兩種說法,一據戰國末年的《孟子》,說是在晚商時期,因為周武王討伐殷商時,蜚廉支援殷商,因此被殺,其氏族被強迫遷至西垂。另一個傳說是,在商朝時,戎胥軒與酈山之女通婚生下中潏,遷至西垂。西周周穆王之後,秦人地位繼續提升,惡來的後代大駱與申侯結為婚姻,居犬丘,以畜牧為生。大駱生非子。秦最初領地在當時屬於周朝的邊緣地區,西接西戎。公元前905年,周孝王封非子於秦邑,為天子之附庸,使復嬴氏祀,號曰“秦嬴”,秦國伊始。據司馬遷的說法,非子被別封於秦,為周王室的大夫,後來升格為附庸。天子之附庸與諸侯之附庸級別是不同的,其地位相當於一個畿內諸侯。司馬遷也補充,秦人成為附庸後,長期對戎人作戰,實力得到擴充。在秦景公一號大墓中發現過一片石罄,銘文如下:天子郾喜,龔桓是嗣;高陽有靈,四方以鼐。大意為天子舉行宴饗,桓公的繼承者,先祖高陽在天有靈,國內得以四方生平。高陽氏,即顓頊,黃帝之孫,位列“五帝”。所以秦人源自華夏人群,早期秦文化源自中原商周文化,與西戎差異甚大,但由於長期闢居西隅,亦吸收了不少戎狄文化,在長期與戎狄的戰爭中,秦人養成了粗獷好戰的性格。早期歷史.非子死後,其子秦侯即位,秦侯元年,西戎圍犬丘,世父率軍奮力禦敵,不幸被俘,由於秦戎聯姻,一年之後世父又被戎人放歸秦國。春秋時期.獲封為伯.秦襄公七年,因幽王寵信褒姒,不滿的外戚申侯聯合犬戎攻打周王室,殺死周幽王,秦襄公率軍勤王,屢立戰功,隨後秦襄公審時度勢,支援幽王之子周平王並護送其東遷洛邑。秦襄公因此被周平王封為秦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秦正式成為諸侯國。向東擴張.秦襄公得到周平王的許諾後,大力征伐犬戎,秦襄公十二年,滅亡蕩氏。秦晉關係.到了秦穆公時代,降服西戎八國,亦同時參與中原爭霸,成為與晉國、楚國的霸主級別強國。晉獻公時,秦晉兩國維持著良好關係(秦晉之好),而秦亦致力鞏固及開拓西陲。公元前651年,晉獻公死,眾晉公子爭位,晉國陷入動亂,而秦穆公亦開始把戰略目標東移。晉公子夷吾流亡國外,並許諾秦穆公若以秦助繼晉侯位,則以黃河以西的土地報答秦國。及秦軍送夷吾回晉,立為晉惠公。而晉惠公卻與梁國聯姻,秦卻沒有得河西土地,秦穆公亦沒有追究。過了數年晉國旱災,晉求糧於秦,穆公賣糧食及農具與助晉。翌年,秦國大旱,穆公欲購糧於晉,而惠公不許。秦穆公大怒伐晉,戰於韓,俘虜了晉惠公。因晉惠公的姐姐是穆公的夫人,才得以被放回晉國。前643年,晉惠公讓太子圉到秦當人質。前641年,秦國滅梁國。後來秦穆公聽說晉獻公有一公子重耳流亡於楚國,遂請重耳到秦,並舉兵助其回晉國。時晉惠公已死,其子晉懷公剛立不足一年,被公子重耳和秦軍攻殺。公元前636年,重耳繼位為晉文公,在位九年,秦晉修好。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去世,晉襄公立。這一年秦穆公秘密攻打鄭國,秦軍於行軍途中被販牛的鄭國商人弦高識破,失去了突襲的先機,遂收兵回秦。當時晉襄公探得秦軍回軍的路徑,兩軍大戰於殽,秦軍覆沒。訊息傳回秦國,穆公懊悔悲慟,秦人大憤。前625年,秦穆公發兵伐晉復仇,又敗於彭衙。過了一年,秦穆公親自率兵再次討伐晉國,渡過黃河以後,將渡船全部焚燬,表示誓死克敵的決心。晉軍拒不出戰。穆公在當年的殽戰場埋葬屍骨及樹立標記,然後班師回國。及後,因秦國東進的路被晉國堵塞,秦國的戰略轉回傳統的經營西陲。秦康公,桓公,景公時期,秦晉一再發生戰爭,幾經拉鋸。秦國國勢亦隨著戰爭被拖至逐漸衰弱。弭兵之會.公元前546年,秦景公在位期間,宋國、晉國、楚國、齊國、秦國等14國舉行弭兵之會,簽訂的盟約是:“晉、楚之從,交相見也。”,秦哀公在位期間,申包胥曾前往秦庭痛哭求師助楚昭王復國,留下“申包胥哭秦庭”這一典故。戰國時期.戰國初期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河西之地,設立西河郡(見河西之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走入下坡。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商鞅開始第一次變法。主要內容為:第一,「令民為什伍」,實行連坐法;第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第三獎勵軍功,按功受爵,貴族無軍功不再受爵;第四,「燔詩書而明法令」。前350年商鞅又進行第二次變法,主要內容有:統一秦國的度量衡;廢分封,行縣制;「為田開阡陌封疆」,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制度。商鞅變法後,秦國逐步強盛起來,軍隊的戰鬥力也有所提高,使秦國成為當時最強盛的諸侯國,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但是商鞅實行的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後來的秦朝有消極影響。商鞅變法遭到了舊貴族的強烈反對。秦孝公死後,商鞅被施以車裂之刑。但商鞅變法的措施在秦國繼續下去,他主張的法家思想,也成為秦國佔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公元前三世紀以後,東方各國衰落下去,秦國無敵於天下。秦昭襄王時,其母宣太后與義渠戎王通姦,使詐殺義渠戎王於甘泉,將義渠併入秦國。公元前279年的郢之戰和前278年的鄢之戰,白起統帥的秦軍攻佔當時政治核心在南陽和丹陽一帶的楚國,攻陷楚國首都,所得領土改置南陽郡、南郡、臨江郡、黔中郡,楚遷都壽郢;至此南方大國楚國因為喪失大片疆土和人口而走向衰落,公元前260年白起在長平之戰重創趙國,秦國消滅及坑殺趙國降卒,號稱四十餘萬人,這是戰國時期兼併戰爭中規模最大、殺戮最多的一次戰役,秦國威震天下。公元前256年秦國滅西周國,周王朝統治的最後象徵被消滅。前247年秦王政登基,開始征服六國。從前230年秦滅韓國起,到前221年秦滅齊國,統一六國。中國歷史結束諸侯封建時代,進入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時代。社會經濟.秦國社會經濟仍以農業為主。在耕作上經歷了青銅工具到鐵農具的變革,大約在春秋時代晚期,出現了鑄鐵農具。秦國的土地在商鞅變法之前為分封采邑制,商鞅變法大部分土地特別是耕地被國有化,再以授田方式分於有軍工之人。但主要的土地還是掌控在秦朝廷手上,由朝廷機構經營管理,收益直接上交國庫,為秦國的對外擴張戰爭提供了巨大的財政基礎。葬儀.秦國國君陵園在雍城陵區發現13座,芷陽陵區發現4座,士大夫與國人墓葬已發掘至近千座,國君稱王之前使用「中」字形諸侯級墓制,稱王之後使用「亞」字形王級墓制,廣泛使用人殉殉葬186人,為中國有史以來發掘墳墓中殉葬人數最多的一座。人口.西元前360年,約130萬~160萬軍事.秦國軍隊自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軍功政策後愈戰愈勇。武器裝備不斷改進。軍隊數量多時達到「帶甲之士百萬」,出現了尉繚、白起、王翦、蒙恬等著名軍事家和將領。 | 915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秦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158"
} |
納粹主義、平民主義、反基督教、社會達爾文主義、反共產主義、反自由和民主主義。與之相關的“新納粹主義”一詞適用於在納粹政權垮臺後形成的具有類似思想的其他極右團體。它起源於19世紀80年代初在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發展起來的平民主義運動。納粹主義之民族觀乃主張國家權力之絕對集中化,即極權主義,但其則不完全等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法西斯主義,但納粹德國與法西斯主義的義大利王國首相墨索里尼最終成為明確的盟友。阿道夫·希特勒是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的領袖。納粹黨執政時期的德國通稱為「納粹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1943年正式國號為「大德意志國」。納粹主義的追隨者稱為納粹主義者。儘管戰後盟軍佔領德國時全面禁止納粹,目前仍有新納粹在各國活動,否認和淡化猶太人大屠殺及其對其他納粹行徑進行宣傳,並努力美化納粹政權的政策和行為,並以極端之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排外暴力為主要宣傳內容。1919年1月5日納粹的前身,德國工人黨正式成立,創立者是安東·德萊克斯勒。希特勒於1919年9月加入納粹黨,併成為了宣傳部的頭目。隨後他提議將黨名更改為社會革命黨。該黨後於1920年1月正式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希特勒於1921年7月29日出任該黨黨魁。納粹主義並非一個嚴格定義的意識形態,而是二戰前德國境內一部份政治觀點的集合:極端愛國主義、種族主義、優生學、極權主義、反共產、反同性戀、反猶太。詞語釋意.納粹主義一詞納粹黨的--而成。納粹黨顧名思義,是以族群而分的種族主義民族社會主義政黨。國家社會主義與納粹主義德文拼法一致,但國家社會主義由兩個單片語成,而納粹主義是一個單詞。兩者間之意識型態概念乃有所承接,後續之納粹主義是國家社會主義的一個政治實踐,但納粹主義的發展則失卻國家社會主義的多義性質,轉化成特質屬於政治與經濟上極端之意識型態。納粹主義與國家社會主義的不同點還包括,納粹主義的意識形態包括了種族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並在政治上實現極端愛國主義和獨裁政治。納粹主義並非一嚴格定義的意識形態,而是納粹黨所奉行的國家統治政策和理念,包括一些政治觀點和具有宗教色彩的極端思想:種族主義、反共產主義、極權主義、神學主義、反猶太主義、反同性戀以及限制與其意識形態相反的宗教自由。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民族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利應由其一人掌握。由一個龐大的官僚系統自上至下按領袖原則來管理的政府,提倡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作為德國的民族社會主義運動意識思想,重集體尚權威武力。納粹主義主張以民族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宣揚種族優越論,認為雅利安人種為最優秀的、對人類進步唯一有貢獻的民族。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在意識形態方面,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歧視與之不同的民族。宣稱雅利安—北歐日耳曼人是上蒼賦予了“主宰權力”的種族,主張世界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叢林,各民族必須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求勝,實行對外侵略擴張,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民族世界霸權。1930年代納粹主義的民族意識型態逐漸形成,成為特屬於政治與經濟上極端國家資本形態。它的極端型態體現在軍國主義和種族主義倆種並在政治上體現極端法西斯愛國主義和獨裁專制統治,是一個建立在高度壟斷的國家統制主義體制。本質上,民族社會主義的意識型態就是民族霸權主義。德文--一詞用來指稱納粹主義的經濟政策,儘管國家社會主義在納粹時期的經濟政策與德意志帝國時期的國有社會主義有很多的不同。歷史背景.1919年,在德國國防軍特別班中,經濟學講師古特里德·費德啟迪了希特勒,希特勒在與費德討論並深入研讀馬克思的著作後,認為國際資本集團不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首要煽動者,而且還不斷製造戰爭以獲利。猶太人一方面利用資本主義的手段不遺餘力地剝削人類,另一方面則用馬克思社會主義的學說去籠絡在他們權勢下的犧牲者,讓這些廉價奴工們陷入互相爭鬥的悲慘命運。這引發了希特勒創立納粹主義的動機。當時的歐洲社會被各種猶太團體把控。希特勒認為,納粹主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資本為民族使用,而不是讓國際猶太集團的資本操縱著民族。唯有民族的偉大,自由與發展,才能使資本對國家,也就是整個民族作出貢獻。而這可以說是納粹主義的誕生。然而希特勒從政後與私人企業積極往來,許多武器生產也委託包含美國企業在內的私人企業負責並未收歸國有。經典納粹主義理論.與法西斯主義的關係.法西斯主義與納粹主義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議題。雖然現代一些人認為納粹主義是由法西斯主義衍生的一種分支,但另一些人仍主張納粹主義並非法西斯主義,要不是因為兩者之間差異過大,便是因為他們認為法西斯主義不能作為一種通稱來形容。納粹主義與法西斯主義的主要差異之一在於,納粹主義強調國家的目的是為了達成那些於根其民族和種族的理念,尤其是在社會工程的文化上,納粹主義強調以犧牲其他所有種族來達成德國民族的繁榮。相較之下,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則認為文化因素應該替國家服務,國家不需替某些特定的種族服務。法西斯主義的政府目標是為了將國家的地位置於所有其他事物之上,因此法西斯主義可以說是一種強調政府中央集權至上的理論。而納粹強調的則是「民族」。納粹主義認為政府和政黨都只是用以達成某些特定人民的理想的工具,納粹運動至少在其意識形態上,則認為以階級為根基的社會是不可取的,並且希望跨越這種既有的階級社會,團結所有階級的種族成分,社團主義國家的中心思想的確是精英政治。不過,法西斯主義的根基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於社團主義,而社團主義則被認為是取代階級鬥爭的產物。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並非一直同盟,尤其是在1934年,希特勒下令衝鋒隊暗殺奧地利的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以替未來的德奧合併鋪路,這造成墨索里尼調派軍隊前往奧地利與義大利的邊界以準備和希特勒開戰,但最後墨索里尼仍在西方國家的壓力下決定和希特勒同盟。納粹主義與社會主義.希特勒在1941年2月的一次公開演說中談到:“民族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根本來說是相同的東西”。而外交上德蘇一直合作至戰爭期間德國入侵蘇聯為止。種族主義.希特勒認為在雅利安人之中,德意志人是最優秀的,猶太人透過兩族通婚汙染了德意志民族,所以要剷除他們。宗教.希特勒原本是天主教徒,後來與梵諦岡失和,故只容許反猶、且具有民族優越感的德國基督教存在,打壓並反對天主教,認為天主教衝擊國家政府的絕對權力。同性戀者.同性戀者在納粹統治時期也是被逮捕關入集中營等待處死的物件,納粹認為同性戀者會使自身民族減少甚至滅絕。「反社會」的女性.女同性戀者、妓女、控制生育的女性以及女性主義者等等對納粹家庭價值觀構成威脅的女性,都會被認為是反社會的女性而遭到迫害。與其他意識形態的競爭.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在一戰後於德國崛起成為兩個輕忽不得的權力競逐者,特別是隨著威瑪共和國越來越不穩定。納粹運動起源於一戰後不久對抗受布林什維克,擊潰了這兩次起義且很多自由軍團的指揮,包括恩斯特·羅姆,後來成為了納粹黨的指揮。1922年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取得大權後,納粹主義看似成為一種對抗共產主義的可行選項,特別是考量到墨索里尼在擊潰那些在一戰後以一系列罷工和佔據工廠動搖義大利的共產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取得的成功。許多歷史學家,如安恩·科修的事實,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常被視為是在政治光譜上相對的兩個極端,不過此觀點並非未受挑戰,一些政治理論家和經濟學家,主要是那些與奧地利學派有關者,主張納粹主義、蘇聯共產主義和其他極權意識形態之間有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共通處,然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都反對納粹的民族主義。納粹的言語、活動和意識形態的單純也使他的保守主義盟友低估了它的力量,和它的管理能力以及甚至做為一個政黨存在的能力。麥可·曼定義法西斯主義為「透過準軍事主義進行超越和淨化的國家中央極權主義」,其中「超越」意指所有階級皆會被廢棄以形成一種新人類。反共產主義者對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的支援.許多歐洲極右翼政治家和政黨基於對共產主義的極度反感歡迎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的上揚,他們認為,希特勒是西方文明也是資本主義對抗布林什維克主義的救星。在1930年代末和1940年代,納粹受到西班牙長槍黨以及後來組成維琪法國的政治和軍事人物的支援,法國反布林什維克主義志願軍團和其他反蘇聯戰鬥叢集成立。二次世界大戰後情況.納粹主義作為民族社會主義,容易吸納極端思想與引發極端行為,歐美國家基於經歷過納粹統治,自二戰後把納粹視為要小心監察物件,防止死灰復燃。部份歐美國家網站,如雅虎網誌,會列納粹主義為敏感詞,不顯示於搜尋結果甚至不予公開,防止地下納粹組織吸納與集結會員擴大勢力。某些與二戰相關的遊戲在提到德國時往往會用鐵十字代替納粹符號,造成某程度上的體驗失真,尤其是歐盟出版的遊戲。不過,歐美國家依舊有新納粹支持者。此外伊朗和部分阿拉伯國家因為奉行反以色列的意識形態,同情納粹主義。納粹主義也是俄羅斯對烏克蘭政府的稱呼,稱呼俄烏戰爭是去納粹化特別軍事行動。 | 918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納粹主義",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182"
} |
納粹德國,其正式國號沿用帝政時期和威瑪共和時期的國號德意志國成立,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勞斯被任命為總監。與其他藝術形式一致,納粹驅逐了被認為種族上不適宜的音樂家,並在多數時間內反對過於現代或無調的音樂,並稱其為頹廢音樂。爵士樂被尤其認為不適宜,外國爵士音樂家紛紛離開或被驅逐出德國。希特勒欣賞理查德·瓦格納的音樂,尤其是那些基於日耳曼神話和英雄故事的作品,並自1933年始每年參加拜羅伊特音樂節。電影.電影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德國廣受歡迎,在1942年、1943年和1944年觀眾都超過了十億人次。至1934年,德國對於貨幣外流的限制使美國電影人無法將利潤帶回美國,由此大電影公司關閉了其在德國的分部。德國電影的反猶太主義內容使其無法在其他國家放映,由此出口量大跌。兩家最大的電影企業烏髮電影公司和都為宣傳部所收購,而到了1938年,大部分德國電影都為宣傳部所製作出品。電影並不總是充滿赤裸的政治宣傳,但總體上都有政治成分,並在其主題和內容方面遵從納粹黨理念。電影劇本都要事先經過審查。萊尼·裡芬斯塔爾的《意志的勝利》則紀錄了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這兩部作品鏡頭移動和剪輯手法相當超前,影響了日後的許多電影。諸如長焦鏡頭和軌道攝影的新技術得到了運用。兩部電影的藝術水準與其國家社會主義政治宣傳密切相關,由此在日後廣受爭議。影響.同盟國在戰後組織了戰爭罪行審判。紐倫堡審判為首場,於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舉行,審判了23名納粹頂級官員。他們被控4項違反規制戰爭國際法的罪名:反和平密謀罪、實行侵略計劃罪、戰爭罪以及反人類罪。除3人之外所有被告人均被判有罪,12人被判死刑。同盟國取締了納粹黨及其附屬組織。展示例如旗幟、卐符號和相應的敬禮,在德國和奧地利都屬違法行為。納粹的意識形態及納粹政權的所作所為幾乎在全世界都被認為是極為不道德的。希特勒、納粹主義和大屠殺成為了現代世界中邪惡的象徵,對於納粹德國的興趣在媒體和學術界中得到了延續。史學家理查德·J·埃文斯爵士稱這一時代“擁有幾乎全球性的吸引力,因為它的種族主義和屠殺行為對於全人類都是一個警示。”納粹時代對於德國人對自身和自己國家的看法有著持續的影響。幾乎每個家庭都在戰爭中有所損失或有故事可以講述。德國人民常年來對於自身經歷保持沉默,並具有共同的愧疚感,即使他們並未直接同戰爭罪行有所關聯。1970年代對於納粹德國的研究進入學術課程領域,德國人民開始研究自己家庭成員的經歷。他們研究這一時代,並願意審視這一時代所犯下的錯誤,而這也對今日德國民主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儘管德國人大多對於納粹暴力行為感到羞恥,但心態上反猶太主義和新納粹主義的思想卻仍然存在。 | 918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納粹德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186"
} |
胡克定律成線性關係,滿足此定律的材料稱為線彈性或胡克型材料。從物理學的角度看,胡克定律源於多數固體內部的原子在無外載作用下處於穩定平衡的狀態。很多實際材料,例如一根長度為formula_1、橫截面積為formula_2的稜柱形棒在力學上都可以用胡克定律來模擬——其單位伸長量formula_3應力formula_5成正比例,即:formula_6或formula_7formula_8:總伸長,這正是胡克定律的中心內容。胡克定律僅適用於特定負載條件下的部分材料。鋼材在多數工程應用中都可視為線彈性材料,在其彈性範圍內則只在彈性範圍內的一部分割槽域行為符合胡克定律。對於這些材料需要定義一個應力線性極限,在應力低於該極限時線性描述帶來的誤差可以忽略不計。還有一些材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滿足胡克定律材料。橡膠的剛度不僅和應力水平相關,還對溫度和載入速率十分敏感。胡克定律在磅秤製造、應力分析和材料模擬等方面有廣泛的使用。正式定義.用於線性彈簧.對於一個一端固定的螺旋彈簧,當其自由端被大小為x為彈簧自由端的位移量,胡克定律表示為:formula_9即:formula_10式中,k的一條直線。有時胡克定律也可以表示為彈簧對拉動其自由端物體提供恢復力。由於恢復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反,這種情況下的胡克定律表示為:formula_11一般"標量"彈簧.胡克定律通常適用於任意複雜度的彈性物體,只要形變和應力可以用一個正數表示。例如,當連線兩個平行的塑膠板的橡膠塊受到剪下力形變時,對於小形變而言,剪下力x遵循胡克定律。胡克定律也適用於兩端支撐的直鋼筋或混凝土柱,受到中間某點的力x是物體在橫向上相對於其空載形狀的形變。胡克定律還適用於這種情況:將鋼絲一端固定,另一端連線槓桿,透過旋轉槓桿可以扭曲鋼絲。此時,應力x均成正比。向量公式.在對螺旋彈簧進行拉伸。因此,如果將x定義為向量,胡克定理仍然成立,表示力向量是伸長向量乘以固定標量。測量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位移以米為單位。對於連續介質,應力張量σ的元素是力除以面積,因此與壓力具有相同的單位,即帕斯卡。因此,"c"ijkl中元素的單位也表示為壓力。派生公式.彈簧能量.鬆弛力常數彈簧方程.胡克定律應用的一個常見例子是彈簧。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力"formula_12"和彈簧的長度變化量"formula_13"成線性關係,即:formula_14"formula_15":彈簧的勁度係數(彈力係數),由材料性質、幾何外形決定,負號:彈簧產生的彈力與其伸長(壓縮)的方向相反,這種彈力稱為回復力,表示它有使系統回復平衡的趨勢。滿足上式的彈簧稱為線性彈簧。透過變形儲存在彈簧中的彈性勢能為:formula_16該式可以理解為彈簧在壓縮過程中逐小段做負功的極限累加,數學上就是作用力對作用距離的定積分。勢能函式在 formula_17 平面內是一段拋物線。隨著彈簧沿formula_13方向變形滾一樣。如果將一塊質量懸掛在這樣一個彈簧的末端,然後對它施加一個軸向擾動開始振動:formula_20若要對處於三維應力狀態下的材料進行描述,需要定義一個包含81個彈性常數的四階張量formula_21 以聯絡二階應力張量formula_22和應變張量formula_23。formula_24由於應力張量、應變張量和彈性係數張量存在對稱性,81個彈性常數中對於最一般的材料也只有21個是獨立的。由於應力的單位量綱都具有壓強的量綱。對於固體材料大變形力學行為的描述需要用到新胡克型固體模型和Mooney-Rivlin型固體模型。胡克定律的張量形式.各向同性材料和一個跡為0的對稱張量之和。即:formula_26其中formula_27是一個二階單位張量。上式右邊第一項是一個常張量,稱為應變張量的靜水壓分量;右邊第二項是一個跡為0的對稱張量,稱為剪應變分量。對於各向同性材料,胡克定律最普遍的形式是將應力張量寫成上述兩個應變張量分量的線性組合:formula_28式中"K"稱為體積模量,formula_29是材料的剪下模量。利用彈性力學理論中的彈性常數和實際工程應用中使用的彈性模量之間的關係,以上的關係還可寫成其他形式,譬如下面這組方程用應力張量來表示了應變張量:formula_30式中formula_31稱為楊氏模量,formula_32為泊松比。正交各向異性材料.正交各向異性材料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材料模型,這種材料有三個互相正交的材料對稱面;其三維胡克定理可以用矩陣表示為formula_33此式中獨立的材料常數為9個。注意式中三個剪下應力和三個剪下應變的順序,不同教科書可能會不同的選擇。各向同性材料也是正交各向異性材料的一種特例,即有無數個對稱平面的情況。這時獨立材料常數只有formula_34個,即楊氏模量和泊松比。 | 920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胡克定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02"
} |
多爾袞,同母兄英親王阿濟格,同母弟豫親王多鐸。初稱臺吉。1626年封貝勒,後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順治朝初年實際上最高領導人,多爾袞清軍入關,對鞏固清朝在中原統始、統一中原、滿人漢化起了關鍵作用,奠定滿清往後200多年在中原的統治基礎。今北京故宮東側南池子大街東側的普度寺,即原為多爾袞在京城的宅邸。生平.少年.明萬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多爾袞”滿語意為獾。母親阿巴亥是父親努爾哈赤的大福晉,在諸位福晉中地位最高。多爾袞15歲時,父親努爾哈赤病逝,生母阿巴亥為父親殉葬。父親生前沒有確立繼承人,八哥皇太極被擁立為新君。學界對皇太極為何能繼位有兩種說法,一是被八旗旗主及諸貝勒擁立,二是奪多爾袞之位,即朝鮮方面的記載所稱,努爾哈赤生前有意傳位於多爾袞,在努爾哈赤逝世後,因多爾袞年幼,大哥代善“以為嫌迫”而擁立皇太極繼位。後來,多爾袞攝政時稱,皇太極“即位原系奪立”。或指大福晉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一事,亦系諸貝勒為奪位所逼。之後他以軍功替自己爭取到權力。爭奪皇位.及至皇太極去世時,多爾袞兄弟掌有正白旗與鑲白旗,共有65個牛彔,不敢自己繼位,轉而扶持皇太極九子福臨入承大統。當時福臨年僅六歲,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並實際掌權。攝政.多爾袞攝政時期,清軍入關,滿清入主中原,對清朝開始近300年的統治起了關鍵作用。順治帝對他的稱呼從“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種種奢華措施使年幼的順治皇帝心生不滿。逝世.多爾袞自稱在松錦之戰中勞累過度,元氣大傷,得了三種病症:一是怔忡之症,二是中風,還患有咯血癥。入關後更是“機務日繁,疲於裁應,頭昏目脹,體中時復不快”。順治四年以後,風疾加重,跪拜不便,隨著健康走下坡,因而身心煩燥,容易動怒,“上上下下都怕他,據說就是達官顯貴往往也不能直接同他說話,要趁他外出過路時借便謁見。”順治七年。順治帝追尊多爾袞為皇帝,廟號“成宗”,全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簡稱“義皇帝”。但兩個月後,順治帝因多爾袞當年獨斷專行且迫害其兄豪格,於順治八年二月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斬其頭骨,又接連處罰其黨羽剛林、巴哈納、冷僧機、譚泰、拜尹圖等。直到乾隆時才恢復多爾袞的睿親王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並下令為他修復墳塋。個人生活.根據日本旅人的《韃靼漂流記》載,多爾袞「身材瘦長,留有美髯,是個皮膚微黑,面貌英俊,目光銳利的人。他是皇帝下面第一個有地位的人,其他各王和所有的臣下,都尊重他,上上下下都怕他。有什麼事情都不能隨便趁他上街的時候,我們這些人藉機會街上的行人都得匍匐在地,不許抬頭仰視」。多爾袞雖然騎射了得,作戰英勇,但身體素質不佳,他是一個帶病之人,據傳患有怔忡之症,在戰場上及狩獵時經常頭暈目眩。評價.多爾袞是滿人征服漢人的主要功臣之一,但一般認為他有“六大弊政”,薙髮、易服、圈地、占房,延續時間最長的,是逃人法。順治七年六月,廣西巡撫郭肇基等人因為“擅帶逃人五十三名”,被處死。順治十年豪雨成災,“直隸被水諸處,萬民流離,扶老攜幼,就食山東。但逃人法嚴,不敢收留,流民啼號轉徙”。多爾袞血洗江南,也落下屠夫的惡名。與孝莊文皇后的關係.《清朝野史大觀》、古稀老人的《多爾袞軼事》、蔣良騏《東華錄》、《張蒼水全集》中張煌言的《建夷宮詞》都有“太后下嫁”一說,即多爾袞按照清兵入關前的妻寡嫂的風俗娶了皇太極永福宮莊妃,即順治帝生母孝莊文皇后,同時孝莊文皇后也為了穩住多爾袞,避免其權勢野心膨脹危及順治帝的皇位。此一觀點在近代史學界裡雖有人正面認同,也有學者如閻崇年等人認為此乃當時漢人為抹黑滿清皇室而造的謠言,至今她是否下嫁於多爾袞仍是個謎。多爾袞一生則有妻妾十人。多部文藝作品如小說或電視劇,都把多爾袞正妻博爾濟吉特氏定位為孝莊文皇后之妹,但事實上兩人僅是同族並非親姊妹。家族.妻妾.多爾袞一生所娶妻妾中有明確記錄的共有十一人。後金時代,貴族奉行一夫多妻多妾制,可有多位福晉。所稱繼福晉者,並非喪妻再娶的繼室。最早的紀錄是多爾袞12歲時,於天命九年成婚。其後關於淑儕的記載不詳,是否為其中某位妻妾已無法考證。除此之外,《世祖章皇帝實錄》曾提及睿王毀壞太祖太宗定例,於八旗遴選美女,取入伊家,又遣使於新服喀爾喀處,求取有夫之婦,未知八旗美女和喀爾喀有夫之婦是哪位妻妾。兒女.據正史記載,多爾袞只在松錦之戰前生得一女,沒有男系後代。2005年,廣州一名男子曾自稱是多爾袞的第十世孫,並聲稱多爾袞被摘廟號後,家族一直不敢張揚,但滿族專家及愛新覺羅族後人均公開質疑其真確性。 | 923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多爾袞",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32"
} |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以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在19世紀中後期,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架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基或方法論的寫作對現代的政治哲學和社會運動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包含了其獨特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革命意識形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沒有一套統一的定義,也因此它在眾多的領域和題材上出現多元的發展,導致其門下包含眾多明顯對立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唯物主義的立場檢視社會的發展,認為人類社會是架構在其賴以為生的經濟活動上。經濟組織的架構和生產模式被視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的根本這些社會關係進而構成了馬克思所謂的上層建築。隨著生產模式的進步,既有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變得沒有效率並且與經濟活動產生衝突,這種衝突進而發展為階級鬥爭。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分析,由無產階級勞動操作的高效率機械化生產模式,在生產過程中替少數持有生產工具的資產階級產生了剩餘產品並成為剩餘價值,此種剝削關係進而轉化為根本性的矛盾,隨著矛盾的擴大,社會的革命必將發生。馬克思主義預言社會主義會從革命中產生,並將生產工具歸還到集體的手上,依據每個人的「實際勞動」分發利潤,並且依據「需求」而非利潤規劃生產。馬克思並且稱在社會主義之後,共產主義將會誕生,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為生產模式,成為一個無階級、無國界、無貨幣、無私人產權的社會。馬克思主義發展為眾多的分支和流派,不同的流派對於古典馬克思主義的論點往往有不同解讀和著重處,有時也會融合非馬克思主義的概念,由於這些理論方法上的差異,眾多馬克思主義流派除了對資本主義經濟的批判態度一致以外,並沒有既定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也因此,眾多從馬克思主義衍生的政治哲學,在追求社會主義上所採取的策略常大不相同。概念.古典馬克思主義指的是由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的理論,亦即「馬克思相信什麼」,用以與之後學者或革命家提出的馬克思主義流派作為對照。即使在馬克思在世時,他便曾在1883年寫信給法國的工運人士朱爾斯·蓋德以及他自己的女婿保羅·拉法格,指控兩人歪曲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搭乘革命的順風車」,並且說「如果他們那一套是馬克思主義,我自己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歷史唯物主義.「社會不是由個體構成的,而是由眾多社會關係所建構出的集體,個體的角色是由這些集體關係所定義」歷史唯物主義又被愛德華·伯恩施坦稱為是「由經濟角度對歷史的解讀」以經濟為出發點檢視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賴以謀生的生產方式。歷史唯物主義主張一個社會的基本特色是根基於經濟的活動上,亦即一個社會的上層建築。公民社會組成了一個社會的底層架構,而政治和法律系統則構成上層建築,底層架構透過政治活動、宗教和哲學與上層建築做連結,並且調節上層建築的運作和社會整體的意識。物質生產模式的發展與既有的生產關係產生衝突,這種衝突於是促生社會革命,進而改變經濟根基和上層架構。蘇聯編寫的《聯共黨史》認為這些社會經濟的衝突在歷史上曾一再透過階段性的模式發生: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依據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家和革命家列寧說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骨架來自於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下的資產階級和經濟學家吹捧著「資本家和勞工利益互相連結」的謊言,馬克思認為資本家透過以「製造工作機會」為藉口正當化資本主義下以資本成長效率為最高優先而獲利資本家的生產模式。馬克思主張 , 當一個人勞動所得沒有獲得同比例的產品時 , 便構成了剩餘價值,而剩餘價值於是成了剝削的剝削是每個階級社會必有的經濟特徵,某些人對於生產工具的控制使得他們可以剝削其他人。在資本主義下,勞動價值理論說明瞭一個產品的價值等同於生產這個產品所需要的「社會勞動時間」,勞工生產而沒有獲得工資報酬的額外勞動價值於是成為剩餘價值。依馬克思說法,在資本主義之前的社會,對勞工的剝削是透過暴力維持的,而在資本主義下這種剝削則要透過更為微妙的方式進行。由於勞工沒有擁有生產工具,他們必然需要替資本家工作以換取生活所需。勞工可以自由選擇要替哪個資本家工作,在這個層面上僱傭關係是自願的,然而由於勞工若是不工作便會挨餓,也因此剝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下勞工的僱傭自由只是假象。異化是人與他們自然本質產生隔閡時的現象,而異化又是資本主義下必然的產物。在資本主義下,勞工生產的成果被僱主侵佔,也因此在勞工和其生產產品之間形成異化。馬克思認為異化代表了勞工在資本主義體制下的處境,至於勞工是否自覺到自己的困境並不會改變現實。一個社會階級的地位取決於他們與生產工具的關係,依據馬克思說法,將資本主義社會下的社會階級分為:階級意識主宰了一個階級對於自身和世界關係的認知意識,同時也決定了其理性追求自身利益的方向。也因此,在革命可以成功達成之前,階級意識的存在是必要的。儘管馬克思並沒有定義意識形態,他仍然批評這一詞所代表的許多被塑造出的社會假象,恩格斯說:「意識形態是那些號稱思想家的人在不自覺被假階級意識影響下所產生的。有意識形態的人對自己支援某目標的動機是不自覺的,否則我們便不會稱它是意識形態。也因此,有意識形態的人,支援的只是假的或不存的目標。」由於統治階級控制社會上的生產工具和上層建築,馬克思認為一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都是在鼓吹對統治階級最有利的思想。政治經濟學一詞原先是描述對於資本主義下經濟生產模式的研究,馬克思主義者在19世紀廣泛使用這一詞來描述對於生產工具、資本、以及經濟活動的研究。革命、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認為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型是人類社會所不可避免的一個章節,列寧說:「很明顯的,馬克思從研究當代社會經濟原理的基礎上,得出了資本主義社會必將邁向社會主義的結論。」馬克思主義者普遍認為一個社會主義社會比資本主義要能帶給更大部分人利益,比如列寧在1917年俄國革命前說:「生產模式的社會化必將導致生產工具回歸社會,這種轉變將可以帶來勞動產能的龐大提升、工時的減少,並且將落後、雜亂、規模又小的資本主義生產轉而集體而先進的生產。」歷史.馬克思和恩格斯.卡爾·馬克思是德國的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和社會主義者,他以歷史唯物主義、異化、和剝削理論來解釋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並且透過階級鬥爭分析歷史。馬克思在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中概述了他的理論:「所有社會自古以來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他的思想在當時就已經有相當影響力,並且在他死去後,由1917年的俄國革命大幅度的擴張。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與馬克思並肩發展出共產主義的德國政治思想家。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在1844年九月相遇,兩人很快發現他們對於哲學和社會主義都有相同的熱衷,他們一同發表了《神聖家族》一書。1845年1月當法國將馬克思驅逐出境後,馬克思和恩格斯搬到了比利時,因為那時比利時是歐洲各國裡較能容忍自由言論的。他們在1846年1月在布魯塞爾建立了共產主義人的聯絡會。兩人在1847年開始以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原理》一書為根基寫作《共產黨宣言》,最後在1848年2月出版了這本一萬兩千字的政治宣言。比利時在當年3月將兩人驅逐出境,兩人於是搬到科隆,在當地出版《新萊茵報》。接著在1849年兩人又被迫離開科隆前往倫敦,德意志政府要求英國政府將兩人驅逐出境,然而當時的英國首相約翰·羅素伯爵拒絕了此一請求。在馬克思於1883年去世後,恩格斯成為了馬克思留下著作的翻譯者和編輯者。恩格斯自己也出版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分析一夫多妻制是男性支配女性的社會制度,就有如資本主義下資產階級剝削勞工一般。也因此,恩格斯對於女性主義和馬克思女性主義都做出了重要貢獻。20世紀初.1917年的俄國革命是第一起以馬克思主義的工人國家理念作為基礎的政治革命,新的共產政府上臺後馬上面臨反革命、內戰和國外介入,列寧解釋道「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課題就是,社會主義的成功必須取決於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勞工的聯合奮鬥。」列寧認為社會主義必須靠著向國際擴散革命才能夠成功,而不能孤立在俄羅斯。1917年俄國革命的確促發了之後的一連串革命潮,然而,那些共產主義政黨成功奪取政權的國家,卻都不是馬克思主義預言革命的第一波先發國家-亦即擁有高度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西歐國家。暴力的社會主義革命在德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徹底失敗,使得蘇聯必須獨自發展。在經過許多辯論和解釋辦法爭論後,列寧以新經濟政策替代了戰時共產主義,而他死去之後約瑟夫·史達林掌權,消滅了他的政敵並且鞏固權力,在混亂的1930年代中強硬推行共產工業化,雖然成功達成某些目標,也造成龐大的人民死傷受難,和長期的環境災害。列夫·托洛茨基的當代追隨者則認為如同列寧和托洛斯基在1920年代所預言的,史達林的「一國之內的社會主義」無法支撐自身。一些後來的馬克思主義者並且稱蘇聯在垮臺前很久就已經失去了社會主義國家的面貌。由中國民族主義者所形成的國民黨也有一些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認為中國的革命與共產主義預言的革命不同,主張中國早已經過了封建時期,而是停留在一種呆滯的經濟模式下,也因此他們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理論。20世紀後半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蘇聯支援的許多共產主義政黨在全世界產動了一波社會主義革命浪潮,許多這些革命最後導致政權變動和共產主義國家的誕生。然而,不少這些新興社會主義國家並沒有與彼此維持友好的關係,比如蘇聯與中國之間的衝突,以及蘇聯與南斯拉夫在1948年的衝突,當時兩國領導人對於如何實踐馬克思主義都抱持著一些不同觀點。許多這些自稱馬克思主義的國家最終都成了極權主義國家,而經濟上也呆滯不前。此現象引起有關這些國家是否屬於「真正馬克思主義」之爭論,又或者馬克思主義是空想而不適用於現實世界。馬克思主義批評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尤其列寧主義是導致這些國家種種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內的民主派則認為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反對斯大林主義的托洛斯基追隨者則主張這些國家之所以失敗是因為缺乏世界性的共產革命,他們認為共產主義若要成功,必須要奪取資本主義已經開發的各國之間的貿易關係。在1959年,菲德爾·卡斯楚藉著七二六運動展開古巴革命,儘管革命最初並非完全是社會主義,卡斯楚在上臺後套用了列寧主義形式的社會主義政府,並且與蘇聯結盟。由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在1950年代至1976年間進行了一連串的社會主義實驗,試圖徹底消除資本主義對中國的影響,起初兩個五年計劃很成功,之後自從1959年劉少奇當上中國國家主席,地位僅次於擔任共產黨主席和軍委主席的毛澤東,後來改革開始激進化,導致了上千萬人因飢荒死亡的大躍進。毛澤東在60年代中期,認為共產黨已經淪為官僚主義大本營,再加上自身在黨外的威望上升,於是發動文化大革命以非正常手段拉劉少奇下馬,文化大革命的動亂部分在1978年結束,七十年代末期鄧小平在毛澤東又一次支援下重新回到中共中央,進入國家級領導層。毛澤東去世後,改革派的鄧小平得以掌權,清除了藉著文革整人上臺的幹部,包括四人幫,展開了市場經濟改革,批判性地繼承了毛澤東既有的路線和政策。到了1980年代,西方陣營在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和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的領導下對蘇聯和共產世界展開強硬的施壓,同時在蘇聯內改革派的政治人物以蘇共中央總書記米哈伊爾·戈巴契夫為首在1985年掌權,開始拋棄列寧式的經濟架構並企圖向社會民主主義發展。戈巴契夫的改革,加上蘇聯本身經濟的崩壞,使得蘇聯於1991年崩解,原本數十個在其聯邦下的民族國家則一一獨立,並且全都拋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制度,轉而向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紛紛追隨此一趨勢,從此蘇式社會主義在全球政治上的影響力基本上被削除,有的話也是被更為溫和的派系例如民主社會主義所取代。馬克思主義也必須面臨環境保護主義運動崛起的挑戰,雖然有部分環保主義者也提出了綜合馬克思主義和環境保護的生態社會主義。21世紀初.在21世紀初,許多拉丁美洲國家透過民選選出了標榜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的左派政府,由委內瑞拉的烏戈·查維茲為首,還包括了玻利維亞的埃沃·莫拉萊斯、厄瓜多的拉斐爾·科雷亞、尼加拉瓜的丹尼爾·奧爾特加,這些國家透過美洲玻利瓦爾聯盟進行經濟和政治上的結盟,並且對仍然奉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古巴持友好態度。許多這些國家的領導人都自稱受到馬克思主義影響,儘管他們本身都沒有實行列寧主義的路線。政界的馬克思主義.自從19世紀末以來,馬克思主義影響的社會主義政黨便有許多不同的分支,尤其是介於正統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之間,而兩派陣營內也有大量不同的子流派。革命主義的領導人列寧便說:「要以無產階級專政取代資產階級政體,是不可能不經過暴力革命的。」而改革派的民主社會主義理論家麥克爾·哈靈頓則認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晚年都接受了透過議會發展社會主義的方法。在馬克思於1883年去世後,眾多的政治團體和人物分別以馬克思主義作為他們政治和政策的依據,產生許多經常大不相同或互相矛盾地方。「改革派」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支配了第二國際,並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支援他們各自的國家,這使得共產黨人因此與之分裂,成立了他們自己的第三國際。以下的國家在20世紀的某段時間曾經正式的將馬克思主義作為國家意識形態: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北朝鮮、古巴、寮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南葉門、阿富汗、貝南、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剛果人民共和國、蓋亞那、尼加拉瓜、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東德、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蒙古人民共和國、格瑞那達、圖瓦人民共和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民主柬埔寨、柬埔寨人民共和國、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希臘、德涅斯特河沿岸、阿布哈茲、桑給巴爾、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利比亞等。經典的馬克思主義者並不會贊成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政教合一”式的國家意識形態。除“黨內有派、黨外有黨”外,“政教分離”是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又一傳統。卡爾·馬克思在第一國際、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第二國際與德國社會民主黨中都處於思想領袖地位,但並沒有特殊的組織權力,更無權隨意排斥不同政見者。工人國際在思想理論上實行的是一元為主、多元共存的方針,即馬克思主義是主流的意識形態與指導思想,但是蒲魯東、布朗基以及各國社會黨領袖,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並不以馬恩馬首為瞻。即使是列寧,他也一直按“政教分離”的傳統扮演思想家角色,終其一生在黨內只是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儘管他控制黨務的能力已遠在馬、恩之上。流派.馬克思主義有許多流派。最著名的是列寧主義,此外還有學術界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等。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一些當代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還在發展中的不完整框架,或是在經濟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理論上有過時的地方,但他們仍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有其價值。他們往往會將馬克思理論套用到不同的領域或理論框架上,比如法蘭克福學派為首的新馬克思主義流派便是一例。馬克思本人沒有意識到他自己正是剩餘價值的載體,當恩格斯每月向他寄錢時,就已經完成了價值的精確轉換。如果由愛因斯坦或愛迪生完成轉換,那麼單位勞動的剩餘價值和勞動的實際成本不是減少而是增加。而馬克思所擔心產能過剩其實是多餘的。因為由於資訊的不對稱所產生的危機,才是馬克思所真正擔心的。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是科學發展的黃金期和嬰幼兒期,馬克思所預言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是可以實現的但不是靠革命。伴隨著生產力和社會的發展和歐美國家債務危機的升級,以資本為核心的經濟模式逐漸顯露出了它的弊端。20世紀初至末期的社會主義浪潮,缺失了經濟技術基礎,資訊不透明造成了交流錯失和權利分級、使得階級制度可行。因此現代的多數馬克思主義的國家最終都成了極權主義國家,缺乏經濟基礎也成為了現代社會主義國家失敗與改革的主要原因。近代社會主義思想者劉致屹,主張建立資訊對等的生產結構,從而刺激生產積極性,並透過生產裝置公有的方式使得生產帶來的附加價值迴歸到建立更加先進的生產設施。因而,透過附加價值的合理分別,實現擴大生產規模的提高從而在資本主義的市場競爭中勝出。馬克思主義闡述了由無產階級勞動操作的高效率機械化生產模式,在生產過程中替少數持有生產工具的資產階級產生了剩餘產品併成為剩餘價值,此種剝削關係進而轉化而根本性的矛盾,隨著矛盾的擴大,社會的革命必將發生。馬克思主義預言社會主義會從革命中產生,並將生產工具歸還到集體的手上,依據每個人的“實際勞動”分發利潤,並且依據“需求”而非利潤規劃生產。當代的馬克思主義主張透過參與自由經濟競爭體現資產共有制的優勢從而實現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階段,而並非透過革命的手段。具體的方針如下: 一、資訊平等公開,建立統一的生產計量單位,從而避免由於資訊不對等造成的集權腐敗現象。 二、在部分企業中試行以生產單位為基礎的分配模式,實現以實際勞動分發利潤。 三、在試點企業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工業水平,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以及宏觀規劃生產。四、參與自由競爭擴大企業規模,進而促進資本市場轉變。批評.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來自眾多的政治流派和意識形態,民主社會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者認為社會主義並不一定需要透過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才能達成,無政府主義者則反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概念。而在經濟學上,自由市場經濟學家如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則批評馬克思主義忽略了市場在分配資源和協調生產上的角色。卡爾·波普爾則對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提出強烈批判,他主張以歷史主義方法論是缺乏可證偽性的,也因此根本無法判斷其真偽。馬克思主義自稱為「科學的社會主義」,預測資本主義的命運。卡爾·波普爾以「否証性原則」作為科學與非科學的劃分準則,根本上取消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地位,批判馬克思主義只是一套意識形態,理論上既不能成立,經驗事實上亦遭否証,是一種「歷史定論主義」。從社會科學的觀點看,根本沒有馬克思所謂「歷史的鐵律」可言,其預言缺乏意義。包括哈耶克在內的數個世代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學者對馬克思主義提出不斷的解構和批判,而且不只包含經濟學,還包含其衍生的科學方法論、社會理論、以及政治理論。透過邊際主義的經濟學革命,卡爾·門格爾以主觀價值理論挑戰馬克思主義之勞動價值理論,並且結合眾多古典經濟學家如理查德·坎蒂隆、勞恩男爵、讓-巴蒂斯特·賽伊等人的理論,攻擊馬克思主義運用的歷史主義方法論。門格爾後的第二代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如歐根·博姆-巴維克並進一步批判勞動價值理論,指出馬克思對於價值和勞動的定義是自相矛盾的,並且批評馬克思忽略了供給和需求對於價格的影響,並質疑馬克思對這方面概念的解釋一向模稜兩可。包括博姆-巴維克在內和其他眾多新古典主義學者也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與他所提出利潤率趨向下降的理論互相矛盾,如果這種矛盾的確存在,那麼馬克思主義倚賴的剩餘價值和剝削理論也就不攻自破了。非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家們十分重視博姆-巴維克的批評,認為博姆-巴維克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批判影響之大,即使當代的馬克思主義學者仍無法對他的批評提出結論性的反駁,。第三代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如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海耶克則發起了經濟核算問題的辯論,他們主張若是沒有調節市場機制的自由價格訊號,任何形式的市場經濟都會失去效率和意義,米塞斯並且主張「社會主義國家是不可能進行理性的經濟行為的」。達隆·阿齊默魯和認為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從根本上是有缺陷的,因為它試圖將經濟簡化為忽略金融機構對經濟影響後的一般規律。 | 923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馬克思主義",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36"
} |
列寧主義,確認共產黨是“每個國家工人階級政黨中最先進、最堅定的部分,也是推動所有其他前進的部分。”先鋒黨透過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框架看待歷史,這種理論框架准許了推翻資本主義,然後建立社會主義的政治承諾;並作為革命政府,以任何方法實現社會經濟轉型。十月革命中的核心共和國。列寧主義同馬克思主義的其它流派相比,最大的差別在於列寧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先鋒隊理論」和帝國主義論,羅莎·盧森堡認為列寧受到了布朗基主義的影響。除此之外,列寧認同“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唯一途徑。並且認為不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裡,無產階級可以率先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如何取得政權”和“無產階級政權如何治理國家”兩個問題上出現了重大分歧。以考茨基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無產階級政黨應當致力於走合法議會鬥爭路線,在取得政權之後可以保留原本的民主制度。而列寧為代表的另一派認為,無產階級政黨尋求合法鬥爭的努力必然使其修正主義化,且並不能真正觸及統治階級的根基,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只能透過暴力革命的手段,而在取得政權之後,不應當保留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而應實施無產階級專政,實行無產階級民主,在無產階級獲得政權之後,有必要採取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實行專政的方式保衛無產階級政權。斯大林1928年掌握了蘇聯國家政權後,把列寧本人的思想進一步扭曲和篡改化,透過清洗政敵,從而建立了極權主義體制。支援西方馬克思主義、無政府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及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一些人認為,列寧主義中體現了暴力、集權和不尊重人權,給人類帶來災難,值得人們進行深刻反省。但是,一些經典列寧主義者和托洛茨基主義者的人則認為,列寧本人的思想實際上更傾向於實行無產階級多黨制或一黨領導下的黨內民主以及工人民主,這與斯大林主義的一黨專政、黨內獨裁、個人崇拜和高度集權有本質區別。歷史.作為革命實踐,列寧主義起初既不是正經的哲學也不是單獨的政治學說,列寧主義包括正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後繼發展和列寧本人對於馬克思主義的解釋使用“列寧主義”這一術語去表示“先鋒隊革命”時,“列寧主義”便正式被納入蘇聯共產黨的詞彙和學說中。1923年1月,儘管受到來自列寧本人的反對,“列寧主義”這一詞彙還是進入到了公共詞彙中。原則.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如下:斯大林對列寧主義下定義說:“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確切些說,列寧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策略,特別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1926年1月,他在《論列寧主義的幾個問題》中,又對以上定義作了解釋。反對者認為,過去列寧主義的實踐已經證明它的不可行。奉行列寧主義的國家,兩類人群的境遇,包括經濟、福利、社會地位截然不同,造成了極大的社會不公平。而正統列寧主義者則認為,斯大林主義的官僚主義中央集權制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無產階級民主及無產階級專政是有嚴重區別的。斯大林主義的主體是官僚特權等級。而列寧主義的主體是無產階級,並且透過無產階級的民主,選舉出來的蘇維埃代表對資產階級進行專政。資本主義的民主,是建立在財產之上的私有制的民主。而無產階級是全社會最受壓迫最底下的等級,他們得到了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而無產階級專政與多黨制和工人普選權其實不矛盾。此外,當代的民主國家,無產階級並不能真正地參與到民主中來,並不能有代表本階層的代表,就是因為資本主義把選舉的身份後面加入了身份和財產。而列寧主義者同時也認為,如果不透過暴力及專政,無產階級將更困苦。歷史上,巴黎公社失敗後,資產階級政府,槍殺三萬餘名公社社員。所以馬克思主義者們認為,革命在關鍵的時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時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都將爭奪社會的領導權。無產階級專政.列寧提出在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期間,無論形式如何不同,這些形式的本質必然是相同的——無產階級專政。不斷革命.在落後的俄國無產階級可以早於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這種制度形式,但即使在一國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也不意味著目標已經實現,足以建成社會主義社會。在全世界實現社會主義社會乃至共產主義社會為目標的世界革命的基礎已經發展起來。一國無產階級建立政權對於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來說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不發達國家的情況下,生產力的落後不能長期維持無產階級專政這種制度,對其他國家的輸出革命,對於維持無產階級政權本身,和帶來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做到這一點,無產階級需要從一開始就領導革命,在一個已經奪取政權的國家,需要進行不斷的改革,而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相互關係是不斷的。列寧最初堅持兩階段革命論,與堅持不斷革命論的托洛茨基發生衝突,但在沙俄政府垮臺後,列寧轉向不斷革命論的立場,與托洛茨基的觀點達成一致,並發表了《四月提綱》。主張“一國社會主義”的斯大林在制定“馬克思列寧主義”時否定了不斷革命論的理論,並進行歪曲。黨的一元化領導.列寧提出建立職業革命家組織的思想。列寧認為,職業革命家組織是黨的骨幹隊伍,是黨的領導核心。他指出: “無產階級的自發鬥爭,如果沒有堅強的革命家組織的領導,便不能成為無產階級的真正「階級鬥爭」。”列寧還提出了黨是“無產者的階級聯合的最高形式”。列寧強調,“只有工人階級的政黨,即共產黨,才能團結、教育和組織成無產階級和全體勞動群眾的先鋒隊,也只有這個先鋒隊才能抵制這些群眾中不可避免的小資產階級動搖性,抵制無產階級中不可避免的種種行會狹隘性或行會偏見的傳統和惡習,並領導全體無產階級的一切聯合行動,也就是說在政治上領導無產階級,並且透過無產階級領導全體勞動群眾。”黨透過蘇維埃政權進行領導,這是列寧關於黨的“總的領導”或政治領導方式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思想和原則。列寧指出:國家政權的全部政治經濟工作都是由工人階級的覺悟的先鋒隊——共產黨領導的。列寧指出: "我們的黨是一個執政的黨,黨的代表大會所透過的決議,對於整個共和國都是必須遵守的"。列寧主持召開的俄共八大決議明確規定:“俄國共產黨應該在蘇維埃中進行實際的、日常的忘我工作,把自己最堅定忠實的黨員提拔到所有蘇維埃工作的崗位上來,透過這些工作在蘇維埃中取得政治上的絕對統治地位,並對蘇維埃的全部工作進行實際的監督。”階級意識的教育方法和傳播.列寧提出了加強黨對文化和文學工作的領導權,強調文學和出版物的黨性原則和組織原則。列寧強調:「在政權轉到無產階級手裡以後,教育被剝削勞動群眾、吸引他們……參加國家管理和生產管理」,便成為黨“自己真正的事業。”列寧特別強調:“現在文學都可能成為、甚至可能‘合法地’成為百分之九十的黨的文學。文學應當成為黨的文學。與資產階級的習氣相反,與資產階級營利的商業性的出版業相反,與資產階級文學上的名位主義和個人主義,‘老爺式的無政府主義’和唯利是圖相反,社會主義無產階級應當提出黨的文學的原則,發展這個原則,並且儘可能以完備和完整的形式實現這個原則。”“文學事業應當成為有組織的、有計劃的、統一的社會民主黨的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報紙應當成為各個黨組織的機關報。文學家一定要參加黨的組織。出版社和書庫、書店和閱覽室、圖書館和各種書報營業所,這一切都應當成為黨的機構,都應當彙報工作情況。”1924年5月,在俄共第13次代表大會上,通過了七個關於思想文化的決議案,加強對文化意識形態的領導。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有關意識形態的思想主要來自列寧。毛澤東的意識形態理論、特別是他關於文化革命的思想,主要是對於列寧學說的繼承和發展,並且對新中國文藝政策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黨的文學.列寧在《黨的組織與黨的文學概論》這篇文章中提出了關於文學的布林什維克政策之根本原則。即文學之黨性的原則,換言之,即文學與工人階級及一切勞動人民的利益必須互相結合起來。此即列寧所說“文學事業必須成為整個無產階級運動事業的一部分……”的意旨所在。列寧在這篇文章中揭露了資產階級藝術家的虛偽的“自由”,他寫道:“生活在社會之中而又超脫於社會之外,是不可能的。資產階級的作家、藝術家、劇人的自由,不過是對於錢囊、賄買、津貼之秘密的依賴而已。”列寧指出:無產階級文學,不能是非政治的,不能是“為藝術而藝術”的,而是要在公眾生活中起一種重要進步作用的。列寧指出:“藝術是屬於人民的。它必須深深植根於勞動群眾之中。它必須為這些群眾所懂得,所愛好。它必須把這些群眾的情緒、思想與意志結合起來,並提高他們。”列寧說,每個民族都有兩種文化:一種是統治階級的文化,一種是民主階層的文化,這種文化,在俄羅斯民族來說,就是由車爾尼雪夫斯基與普列漢諾夫的名字而著稱的文化。列寧強調指出無產階級是革命民主主義遺產的衛護者。列寧堅持要批判地吸收過去的文化遺產,提出了繼承舊文化之最優秀的傳統的問題,認為不是消極的繼承,而是創造的繼承,提出了要按照無產階級利益在一種新的基礎上去發展這種傳統的問題。列寧強調社會主義文化只能在過去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他在“蘇維埃政權的成功與困難”一文中曾這樣寫道:“資本主義所留給我們的一切文化,都必須拿過來,社會主義就是要從這裡建設起來。一切科學、工程,一切知識和藝術,都必須拿過來。”列寧說:“除非我們清楚地瞭解,只有依靠由整個人類發展所創造的文化的確切知識,只有依靠把這種文化加以改造,才有可能建設起無產階級的文化,除非懂得這一點,我們便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無產階級文化不是一種沒有人知道它自何而來的東西,不是一種為那些自命為無產階級文化專家的人們所發明的東西。那完全是一種胡說。無產階級文化必須是知識積累自然發展的結果,這些知識是由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封建社會,官僚社會的壓迫下所日積月累起來的。”列寧在其“我們拒絕什麼樣的遺產”一文中說,“儲存一種遺產,決不是說要把自己限制在那種遺產上”。在無產階級專政建立起來之後,把自己限制在精通舊文化遺產上,更是不容許的。列寧是把這種遺產看作創造社會主義文化的出發點,他認為:主要的任務,是在新的基礎上,按照無產階級利益,去發展一種新的文化,一種新的藝術與文學。在革命的最初那些日子,列寧即提出了“要建設一種新文化的任務,當無產階級形成其自己的生活的時候,以區別於它所沒有參與過的舊文化。”隨後在1919年,列寧又寫道:“實際上現在的任務就是要把那些為資本主義所教育出來用以反對我們的人們爭取過來為我們服務。”在提出文化革命的思想時,列寧還擬定了實行文化革命的實際方法與手段,即在蘇維埃制度的基礎上訓練文化大軍。列寧與斯大林制定了一系列的提高城鄉以及各邊疆民族勞動人民文化水準的方案。1920年末,俄共中央委員會即根據列寧的建議透過並公佈了一封討論“無產階級文化”關於文化與文學問題的特別的信。此信確定了列寧的原則,即:從黨的觀點說,文學是構成無產階級與全體人民共同事業的一部分。這封信主張:“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從行動上”,去創造“一種真正的無產階級文化”,那就是說,要創造一種充滿黨的精神與符合工人階級與勞動農民利益的文化與文學。蘇維埃政府在文學領域中所採取的政策,表現了為藝術的黨性、為藝術與共產黨政策之間的密切結合、藝術與工人階級及最廣泛的人民群眾的利益之間的密切結合而鬥爭的精神。列寧反對文學的“中立”,反對無黨無派。黨的中央委員會,在其論“無產階級文化”的信中著重指出:正是這種要求離開黨與蘇維埃政府而“獨立”的辯護,宗派主義的傳播,在人民當中的孤立,才不可避免地使“無產階級文化”成為資產階級影響工人階級的一種工具。這種“獨立”立場,只是有利於資產階級。列寧提出了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之重要原則的輪廓,而後來又為斯大林所精細的規定之。列寧與斯大林都認為文化從來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無黨性的,如果常認為文學無黨性,那麼這不過是為了掩飾自己對於統治階級的奴性。軍隊教育.列寧教導說:“……統治階級,無產者,假使它想要和將要實行統治,也應以自己的軍事組織來證明這一點……”列寧要求不惜採用嚴格而堅決的手段,來為建立前後方的紀律、制度和組織性而鬥爭。列寧要布林什維克灌輸每個蘇維埃軍人以這一意識:要迅速勝利的結束戰爭,就要靠他們的勇敢、堅定和忠誠。同時列寧要求無情的鎮壓膽怯分子,驚慌失措分子和臨陣脫逃分子。民族政策.列寧主張根據自願原則,組成社會主義的自治共和國、自治州、自治區及各基層自治組織。特點.根據斯大林的總結,列寧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現代社會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列寧主義的這些理論在斯大林體制下有許多方面證明是不可行的;因此在蘇聯解體後,一些仍自稱是社會主義的官僚國家,包括中國,在正式場合經常只提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列寧主義,而不再單獨提列寧主義。 | 923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列寧主義",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37"
} |
百度公司是一家主要經營搜尋引擎服務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於2000年1月1日由李彥宏、徐勇兩人創立於北京中關村。“百度”這個名字源自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一句詞:「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百度的企業標誌則是一個「熊掌」,有著“獵人以熊掌來尋跡”的意象。中國網際網路過去曾有三大巨頭,被合稱為「BAT」,其中「A」與「T」分別指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當時百度不但曾是其中一員,而且還是居首的「B」,但百度的服務在谷歌退出中國後,趨於均質化佈局、閉環化變現的短視手段,隨後,還陷入了社會責任、道德爭議和發展停滯等問題,公司精神與價值觀並受到評議,首次突破千億美元時,已經被其他競爭同行大幅超越,隨著企業的檢討與整頓改革,目前百度投資的AI平臺和自駕車逐漸起步,回歸專注於做好新技術開發等創新工作。截止至2022年4月,百度在Alexa的排名上位於全球第四位,中國第一位,佔全世界搜尋引擎市場份額12.53%,目前百度在內容還有累積的優勢,雖然不再如當年獨霸,仍能保持相當比例市佔率,但是AI搜尋競爭與市場的變化持續壓縮,也已經開始轉向服務型雲端業務。資本與架構.2000年1月1日李彥宏在北京市中關村建立了百度線上網路技術。子公司或子公司化成立歷程公司歷史.1999年曾就讀於北京大學的李彥宏在美國矽谷的搜尋引擎公司工作,2000年8月攜創業投資風險投資資金的李彥宏和徐勇在美國創立百度。2001年10月22日正式釋出--搜尋引擎,搜尋引擎蜘蛛代號為"--2009年以前服務上線歷程2005年6月,百度下吧下線刪除,2005年8月5日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27.00美元。開盤價66.00美元,以122.54美元收盤,漲幅353.85%,創下了5年以來美國股市上市新股當日漲幅最高紀錄。2006年1月12日,百度釋出百度國學,提供國學相關資訊的特色搜尋服務以及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線上搜尋及閱讀功能。2006年7月31日新版百度指數釋出。2007年3月百度從日本公司中得到--域名,隨即發布百度日文搜尋引擎「百度檢索」,正式進入日本市場。2007年3月,百度日本正式上線,2007年6月索尼前董事長出井伸之出任百度獨立董事。之後公司進入一段多事之秋時期2007年12月29日百度首席財務官王湛生在新年休假期去世。2008年3月31日,新任財務總監李昕晢上任。2008年11月15日中國中央電視臺曝光百度競價排名黑幕,百度股價受重挫。2009年5月4日,百度在中國華南的數百名員工因抗議公司降薪以及新的銷售佣金政策而開始大規模罷工。2009年11月17日舉行百度大廈的喬遷儀式,百度大廈位於北京海淀區上地十街10號。但之後不久2010年1月12日發生2010年百度域名被劫持事件,遭到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駭客攻擊,導致1月12日早7:25-14:50長達6小時的無法訪問,預估損失達700萬元人民幣。根據網頁截圖聲稱這次攻擊來自於伊朗網軍。這個組織曾經在2009年12月以相似的手段攻擊過推特網站但實際發動者未知。2010年8月,百度在北京總部之外第一個區域性合作專案和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合作,百度和河南商報共同運營的河南沸點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2月河南一百度正式上線。2011年3月31日,百度有啊釋出業務調整:“有啊”的商城業務將有計劃地轉移給樂酷天、耀點100等合作伙伴,私對私業務宣告失敗。2011年4月26日,百度獲得“年度十大慈善企業”稱號。2011年4月28日,百度旅遊正式上線,2019年6月19日百度旅遊釋出公告,宣佈將於2019年6月30日全面停止服務。2011年6月24日,百度以3.06億美元投資“去哪兒網”61.05%,成為去哪兒網第一大機構股東。2013年5月6日,百度以3.7億美元現金入股團購網站糯米網新發行的普通股,持股比例約59%,糯米網原本是人人網旗下全資子公司。2014年7月31日,百度首頁改版,百度搜索新版首頁經過6個月的測試後正式上線,取代了自2007年開始使用的舊版首頁。新版首頁採用了極簡風格和智慧化搜尋。同年,百度在中關村軟體園的新總部建成。之後百度公司進入電子商務領域,2014年8月29日萬達集團、百度、騰訊今天宣佈共同出資在香港註冊成立萬達電子商務公司,發展線上到線下電商商務模式。三家公司對萬達電商的首期投資額高達50億人民幣,其中萬達持股70%,騰訊和百度各持股15%。2014年10月9日百度收購巴西最大團購網站控股權,但未透露交易價格。2015年4月21日,百度空間正式關閉。同年10月26日旗下的去哪兒網以換股方式與攜程網合併成為內地最大的線上旅遊平臺,根據換股協議,攜程將獲得去哪兒45%的投票權,持有去哪兒網45%股權的百度將獲得攜程25%的股權。2021年1月11日,百度公告稱將組建智慧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2021年2月9日美股盤初,百度高開高走,股價觸及歷史新高,總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截至北京時間23:14,該股漲超9%,報303美元。2022年8月,百度搜索引擎停用快照功能。百度使用者名稱支援修改。國際化發展.百度日本.2006年,百度日本公司成立。2011年12月13日,百度日本公司宣佈收購知名日文手機端輸入法“Simeji”,並宣佈繼續負責該款產品的規劃與開發。2015年3月,由於未能在日本市場引起反響,百度日本正式停止在日本的搜尋業務。百度一名發言人表示:並不排除未來百度日本公司再次推出日本地區的搜尋服務或者透過日本其他平臺推出搜尋服務的可能性。百度埃及.2011年,百度進入埃及市場,推出包括 Hao123、Baidu Browser、DU Speed Booster、DU Battery Saver、MoboMarket等產品,以及阿語開發者平臺。百度埃及獲得中共中央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好評。截止2016年1月,百度埃及使用者數達到3800萬。2017年退出埃及市場。百度巴西.2014年7月17日,在中共中央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的見證下,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輸入關鍵字“中國巴西”宣告巴西葡語搜尋引擎正式上線。2014年10月10日,百度公司成功收購巴西團購網站Peixeurbano的控股權,幫助巴西O2O產業發展。百度的收購促進了Peixe Urbano的市場佔有率從百度收購前的35%增至70%。百度泰國.2016年4月15日,百度錢包登入泰國,進入曼谷、普吉、清邁、芭提雅四個城市。百度香港.2021年3月,百度推出百度百科香港版baike.baidu.hk,此產品僅允許在中國大陸之外使用。百度產品.搜尋與導航.搜尋社群.移動網際網路與應用.網站與企業服務.購物和線上娛樂.軟體.其他產品和服務.旗下網站.已經停止服務的產品.其它產品.框計算.2009年8月18日,百度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在百度技術創新大會上提出“框計算”這一技術概念,其功能與Google搜尋的OneBox類似。框計算致力於提供一站式的服務,使用者在百度搜索框內輸入服務需求後,由“框”在網際網路可選範圍內根據使用者需求自動匹配相應的應用和服務,並將該需求分配給最優的內容資源或應用提供商處理,最終返回給使用者相匹配的結果。鳳巢系統.2008年11月,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欄目對百度競價排名黑幕進行了報道,並表示有消費者因為百度搜索引擎競價排名提供的虛假網站或資訊,上當受騙。隨後,百度CEO李彥宏在2009年百度第三季度財報釋出會上表示,百度客戶將於2009年12月1日全面向鳳巢系統切換,後於2009年12月1日凌晨,百度官方宣佈即日起,百度搜索推廣業務將全面轉向鳳巢系統,鳳巢與此前百度採用的競價排名的傳統系統區別在於將搜尋結果相關性的權重作為鳳巢搜尋排名的重要依據。但根據2011年8月中國中央電視臺的報道,鳳巢系統的搜尋結果,與競價排名相比,頁面並沒有太大區別,而斂財方面反而變本加厲,且虛假和詐騙網站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中國大陸雖有法律明文禁止侵犯版權,但很多時候政府打擊侵權的執法力度並不足夠,因此百度可以提供查詢可以進行免費下載的音樂檔案連結的服務。2009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副司長庹祖海在《文化部關於加強和改進網路音樂內容審查工作的通知》釋出會上表示百度MP3搜尋符合文化部的要求,具有合法主體資格。爭議與批評.多年以來百度與許多大企業一樣在眾多事件上存有爭議性,甚至涉及全國範圍性的社會事件,例如百度競價排名事件和魏則西事件、血友病吧被賣事件等都曾沸騰一時,以及百度相關軟體如網盤和全家桶內含一些對使用者電腦的操作被部分人認為有灰色地帶,屢次捲入爭議事件也影響了百度的形象。自從2019年百度強行置頂有關意識形態宣傳內容引發爭議。公司位置.百度大廈.百度大廈是百度在北京市海淀區上地科技園區的百度的總部,暱稱“搜尋框”。2007年4月26日,百度大廈正式奠基。2008年4月30日,百度大廈結構封頂區域籌建新總部。百度科技園.百度科技園二期位於中關村軟體園二期內,北臨後廠村路,西眺百望山,2014年啟用。百度上海研發中心.百度上海研發中心成立於2008年12月,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科技園,是百度最重要的技術研發機構之一,承擔著包括搜尋技術國際化支援等百度若干重要專案的研發工作。百度國際大廈.2015年8月底,百度國際大廈正式啟用,地點位於深圳市南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 | 924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百度",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40"
} |
倭,《說文解字》釋為:順貌。從人委聲,另外可解作遙遠的意思。漢語用法中有“矮”,“小”的意思,如倭河馬、倭黑猩猩等。倭是古代中國對日本列島以及其近鄰的的通稱,居民稱為倭人,國家則稱為倭國。有說法認為「倭」是源自日語中,第一人稱「--,"ware")。綜合而言,「倭」的來歷無通說,被認為「不明」。日文漢字中,「--」音讀為「--」,與「--」字同;訓讀為「--」與「--」的熟字訓相同。但中國有學者認為「馬臺・耶馬臺」才是「--」的音譯,倭是中國古代對倭奴的簡稱,但「倭奴」的漢語古音為「"wana"」、並不對應舊時日語詞彙中「女人」的音讀「"womina"」。倭人.倭人習性與特徵如下:倭國.戰國時,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漢魏至晉時的日本正是女王當政,倭奴國即是倭國中的奴國,並不指女王國,而中國古代有以音譯稱呼和記載外國地理和人物名詞的慣例。有人說倭來自日語中的第一人稱「--唐代以前中國和朝鮮所用於稱呼現今日本西南部份、邪馬臺抑或其它日本勢力則不得而知。隋唐以後,倭人政權開始自稱「日本」,中國於武后時亦改稱其名為日本。其他亦有日本為唐朝賜給倭國的國名之說。倭地位置由於《三國志》所記倭地位置為“循海岸水行,歷韓國,乍南乍東,到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餘裡,始度一海,千餘裡至對馬國……又南渡一海千餘裡,名曰瀚海,至一大國,官亦曰卑狗……又渡一海,千餘裡至末盧國……東南陸行五百里,到伊都國……東南至奴國百里……東行至不彌國百里……南至投馬國,水行二十日南至邪馬臺國,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陸行一月…計其道里,當在會稽東冶之東。”,方位混亂錯誤,使得中國後世將其地理位置視為揚州之東。 | 924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倭",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42"
} |
漢倭奴國王印是東漢光武帝頒授給倭奴國的一枚金製王印。該印於日本天明四年出土,現藏於福岡市博物館。這一重大歷史發現標誌著古代中日外交關係的正式建立,也為中日關係的歷史發展提供了研究,曾被廣泛引為中日交流的重要證據。歷史.漢代時,日本列島分為諸多小國。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正月,倭國眾多邦國當中的奴國遣使朝貢,光武帝劉秀賜金印。日本江戶時代的天明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一來自葉崎的農夫甚兵衛在整修自家水田時掘獲此印。該印金質蛇紐,重約108克;印面2.34釐米見方,以陰刻篆體刻有「漢委奴國王」。儒學者是第一個考證金印歷史由來的學者,並將其獻給了當時福岡藩的藩主黑田家。1931年,日本指定該印為國寶;二戰後再於1956年定為一級國寶。1978年,黑田家將金印捐給福岡市。1979年福岡市美術館收藏金印,1990年改由福岡市博物館收藏。眞偽.在十八世紀以前,部份日本學者對《後漢書》中所載東漢光武帝賜以金印一事認為並無事實的根據。金印發現後,日本學術界對「漢委奴國王」金印的真偽始終持有爭論,主要分為三種觀點。有人認為此印綬為東漢光武帝所賜主印,即真印說;有人認為是日本人自己所刻,即假印說;還有人認為是日本人仿刻,即偽印說。經日本史學家、考古家的鑑定,該印尺寸及蛇紐均符合漢制。1956年,一枚形如盤蛇印紐的金印「滇王之印」於中國雲南石寨山西漢古墓群的6號墓滇王墓出土,經考證是漢武帝劉徹於元封二年僅隔一年,從而確定了「漢委奴國王」金印確為後漢光武帝所頒賜。此外,近代以來福岡縣糸島郡前原町平原地方所發掘的青銅器等遺物亦可作為真印說之佐證。經九州大學考古學家鑑定,福岡古墳中發現的青銅鏡三十一面,鐵刀一柄,瑪瑙、玻璃,以及鹿角製的管玉各數個,玻璃裝飾小珠六百餘,大部分是中國東漢時代的產物。據此,三宅米吉博士著有論文指出,在九州志賀島發現的漢委奴國王金印確是光武帝所賜,絕非後人所偽撰;另有岡部長辛、松村勇造、關野雄、慄原朋信、森貞次郎、直木孝次郎等諸氏,鹹認為此印乃光武帝賜給倭奴國王的真印,而為學界大多數人所承認。典故.關於印紐:在中國古代,皇帝常以冊封官位或下賜印綬的手段來維持自己的最高統治地位,該印章制度也反映在漢朝的外交政策上。一般來說,印鈕的形狀根據民族、居住地區的不同而異。經專家考證,漢制賜給中原地方的太子及諸侯王的金印一般是龜紐,賜給臣服國國王的印紐則多用蛇、山羊、駱駝等造型,其中匈奴等北方民族侯王接受冊封的金印多為羊紐、駝紐。關於印文:「漢委奴國王」,意為“漢朝的屬國倭國的子邦奴國之君主”。印文以“漢”字開始。一般來說,若是漢朝皇帝直接管轄的國土前面一般都不加王朝的名稱。而倭奴印的印文是以“漢”字當頭的,也就是說倭在當時是漢朝的朝貢國,而不是漢朝的直轄領地。此外末尾的“國王”兩字,為當時漢朝皇帝冊封外臣之王時使用的等級稱呼;這類稱呼總共分為五等,「國王」為最高等級,這也就意味著漢朝皇帝承認倭國擁有自己的領土管轄權。至於“委奴”兩字的解釋,學者之間也有不同的看法。天明年間日人學者認為委奴應讀為「怡土」,因福岡縣系郡前原町一帶,古代即為「怡土」國,亦即魏書伊都國原址;至今仍有怡土村存在。事實上,因“委奴”兩字同《後漢書》中的記載一致,可理解為“倭奴”的簡化寫法。一般來說,賜於外臣的金印,印文按王朝、民族、部族的順序排列,據此,印文應解釋為“倭”,因而應讀作「漢的委的奴的國王」。 | 924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漢委奴國王印",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43"
} |
埴輪是日本古墳頂部和墳丘四周排列的素陶器的總稱。分為圓筒形埴輪和形象埴輪。在日本各地的古墳均有分佈。概要.埴輪大概在3世紀中後期到6世紀中後期被製造,和前方後圓墓同時消失。埴輪大部分均為中空。製作方法為先用粘土做成細泥條,盤起來後進行造型。部分埴輪為分別燒製的部件組合而成。也有部分埴輪是先做出框架後貼上粘土片而製成。沒有使用模具製成的埴輪。埴輪通常會塗以紅色塗料,在畿內幾乎完全沒有使用紅色以外的顏色的埴輪,但是在關東地區則出土了被塗以各種各樣顏色的造型埴輪。埴輪可以大致上可以分為圓筒埴輪和造型埴輪兩類。而造型埴輪又可以大致分為屋型埴輪,器物埴輪,動物埴輪和人物埴輪四種。透過對造型埴輪的研究,可以復原古墳時期的衣服,髮型,武器,農具以及建築等的式樣。起源.埴輪由彌生時代末期吉備地區的酋長墓穴中出土的特殊形制的臺型陶器和壺型陶器發展而來。大致在3世紀中葉到後葉時期的前方後圓墳中出土了最古老的圓筒埴輪,都月型圓筒埴輪。這種埴輪分佈於備中到近江一帶。都月型埴輪和在前方後圓墳中發現的最古老的陪葬品三角緣神獸鏡只在兵庫縣御津町的古墳權現山51號墳中同時出土過。前方後圓墳的出現被認為是大和王權的建立的標誌,而在前方後圓墳中出現了宮山型的特殊形制的臺型器和壺型器,被認為是大和王權是由吉備地區酋長建立的證據,即吉備勢力東遷說。《日本書紀》中垂仁紀記敘,野見宿彌提議在日葉酢媛命的陵墓中使用土製的人馬來代替殉葬者,由此產生了埴輪。然而經過現代考古學的研究,已經明確了埴輪的演變過程,故而推翻了《日本書紀》中的記載。變遷.在古墳時代前期剛開始時,發現了圓筒形以及壺型和稍後的如同在臺型器上放置壺一樣的桔梗型埴輪。這些筒形埴輪由單純的放置於地面上逐漸變為將根部埋於地下的形式。該類埴輪隨著前方後圓墳的流行而遍佈日本全國。古墳時代前期前葉,與圓筒型埴輪相異的屋形埴輪,以華蓋形埴輪和盾形埴輪等為代表的器物埴輪,以雞形埴輪為代表的形象埴輪開始出現。關於剛出現時的形象埴輪組合形式以及製作地點等尚有許多問題未能解答。在此之後,在墓頂的屋型埴輪周圍放置器物埴輪,然後再圍以圓筒埴輪的豪華配置在四世紀後期較早階段成為固定形式。此時使用的圓筒埴輪會在身體兩邊貼上鰭狀物,也就是帶鰭圓筒埴輪。從古墳時期中期中葉開始,以巫女為代表的人形埴輪和馬,犬之類的動物埴輪開始出現。埴輪的擺列方式也開始出現變化,器物埴輪和屋形埴輪的外側被擺放成方形的配列,當然也仍然存在省略方形列的例子。而帶鰭圓筒型埴輪的鰭部開始被過度修飾,屋形埴輪的頂部變得不成比例的巨大。自古墳時代後期開始,畿內的埴輪製造開始逐漸消失。但是在關東地區埴輪的生產仍然繼續著。位於埼玉縣鴻巢市的生出冢遺蹟被認為是當時東日本地區最大的埴輪生產遺址。意義.本來出現于吉備地區的特殊形制臺型陶器和壺型陶器是作為墳頂上進行葬禮儀式的器具來使用,而在古墳上使用的圓筒型埴輪則被認為同時具有標劃墳丘重要區域的作用。屋形埴輪則被認為是死者靈魂生活的房屋,或是死者生前居住房屋的象徵。該類埴輪通常被擺放在埋葬區域的正上方或是墳丘上方。器物埴輪中,華蓋形埴輪表達了高貴的身份,而武器與盾牌等武器形埴輪則從其現實中的攻擊與防禦職能裡引申出防止惡靈與災禍侵入的作用。人形埴輪與動物形埴輪則因其常以起成行列的多個擺放模式推斷,可能是表現葬禮儀式,或者是其生前祭典的重現。這類埴輪表現了古墳時代的祭祀形式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死觀。當代流行文化. | 924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埴輪",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45"
} |
大和王權又稱倭王權,是日本古墳時期,以大和地區為中心君臨於西日本各地豪族聯合之上的聯合政權,在中國史書中被稱為倭國;其正式建國時期乃存在爭議。大化革新後從中國吸收律令制度蛻變成為中央集權國家,同時期被則天武后賜名為日本。大和王權指的是從4世紀左右以奈良地區為基盤逐漸擴張的政權,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日本作為國家的起源是4世紀。同世紀末建造的大仙陵古墳覆地面積和體積匹敵埃及古王國時期的胡夫金字塔,這意味著這個時期的日本奈良地區很可能已經存在著足以支撐強大生產力的廣域王權國家。但關於橫跨九州-東海的統一政權何時成型還有較大爭議。在奈良王權興起的同時,日本列島還大概存在數個乃至十數個權力中心。這是日本學術界所重視的問題。大和王權形成初期,倭王名為大王。以倭為首,畿內豪族葛城臣、平群臣、蘇我臣、大伴連、物部連等聯合組成統治機構。臣、連等豪族分掌國家的祭祀、軍事、外交、財政等,在朝廷內有較大的權利。倭王的絕對統治權尚未確立。地方設國。國和縣中有公、直、首等姓的地方豪族,但地位比臣、連等中央豪族低下。豪族的同族集團叫做氏,有臣、連、君、直、造、首等姓,表明該氏的統治地位和職務。最新研究推測,在2世紀到3世紀之間,各地酋邦從分立狀態向統一方向發展的過程中,大和政權已經成為各酋邦的中心。王權為了確立聯合盟主的地位,重視對外關係,向東晉和南朝宋朝貢,並竭力與朝鮮半島上的國家。歷史.王權的發展.從西元250年開始,日本列島上的統治者開始大量營建“古墳”。古墳的分佈基本上遍及日本本州島南部,以奈良、大阪為主,北海道則未發現。此一時期的墳墓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溝,“前方後圓”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墳的周遭圍繞著中空的黏土塑像,這些筒狀土製人偶有可能是殉葬用,稱之「埴輪」。建築這些墳墓須花費大量財力,只有少數的統治階級能夠負擔,目前發現有七十一座,以鑰匙孔形的古墳最常見,大阪的大山古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墳。古墳裡通常有許多銅鏡、珠寶等陪葬品,到了後期還有兵器和鎧甲。王權的動搖和變質.繼體天皇即位.在內亂過程中,彥太尊於6世紀初取得大君地位,是為繼體天皇。倭王權克服了6世紀前半期的繼體、欽明朝的內亂,平定了筑紫君磐井的叛亂,進而確立氏姓制和部民制,脫離部族聯合代表者的地位而建立強大的王權。後來大王上升為具有宗教權威的天皇,在天皇之下形成官司制,從而開闢了走向律令國家的道路。外交.大和國家屢次向中國東晉和南朝宋派出使節,接受其封號以增強對外影響。中國史書記載,向宋國派出使節的倭王是贊、珍、濟、興、武。有人將其比作仁德、反正、允恭、安康、雄略五代天皇。倭王武向宋帝上表自稱:“使持節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伽耶、秦韓、慕韓七國諸君事、安東大將軍、倭王。”劉宋順帝削去百濟,改為六國,其餘爵號照封。 | 924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大和王權",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46"
} |
七支刀是儲存在日本奈良縣天理市石上神宮的鐵劍。傳說這就是《日本書紀》神功皇后五十二年條所記載的七支刀。全長約75釐米。刀身兩側各交錯伸出三把雙刃枝刀,非實用品。刀身兩面有60多個字的金嵌銘文,敘述百濟王命人製造七支刀進貢與日本之經過,是探討東亞各國關係的寶貴史料。關於銘文的解釋尚無定論,有369年百濟王為倭王制造的百濟上獻品說、百濟王對倭王的下賜品說、東晉透過百濟王下賜倭王說以及5世紀後半葉的百濟刀之說等等。但都嚴厲地批判把《日本書紀》和《古事記》中關於上貢倭王的記載與銘文直接聯絡起來的傳統說法。七支刀是日本的國寶。銘文:泰■四年五月十六日丙午正陽造百鍊磨七支刀出闢百兵宜供供侯王永年大吉祥奇生聖音故為倭王旨造傳示後世。 | 924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七支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47"
} |
倭五王是《晉書》、《宋書》等古代中國南朝史書中記載的倭國贊、珍、濟、興、武等五王。據記載,倭五王在413年至478年間,至少有九次遣使南朝,奉獻貢品。王名則按中國習慣稱呼,日本後來改用天皇稱呼後又有了對應的天皇年號。贊相當於應神或仁德、履中天皇,珍。中國日本史料記載的倭五王.《梁書·諸夷傳》雲:贊死,立弟彌;彌死,立子濟;濟死,立子興;興死,立弟武。 | 924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倭五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48"
} |
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是1568年至1603年之間,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起於織田信長上洛並扶植最後一位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為其傀儡,終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該時代以織田政權的安土城和豐臣政權的桃山城為名。這個時期有三位主要人物相繼成為主導者:織田信長,他們作為戰國時代強大的幾家大名,逐步擊敗了其他勢力,建立了強大的武家政權。後兩者最終統一了日本。時間段.安土桃山時代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都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起始時間有三種說法:1568年織田信長擁立將軍足利義昭上洛、1573年足利義昭被趕出京都,室町幕府滅亡或1576年安土城的建成。結束時間也有三種說法:1598年豐臣秀吉逝世、1600年關原之戰德川家康勝利或1603年家康就任徵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本文將採取1568年至1603年的說法。有說法認為該時代承接了日本戰國時代,也有說法將該時代部分或全部時間段納入日本戰國時代範圍之內。歷史.織田信長時期.永祿11年。後來,他又讓長子織田信忠領兵,滅亡了在東邊威脅最大的武田家。1582年,當信長帶領少數隨從從安土前往京都並借宿於本能寺時,被信長派去支援秀吉的明智光秀突然叛變,突襲本能寺,信長被迫於本能寺自殺身亡,史稱本能寺之變。豐臣秀吉時期.羽柴秀吉在山崎之戰擊敗明智光秀後,成為信長未成年後嗣的保護者之一。1584年,秀吉消滅了其他三個保護者,完全控制了京都,成為信長無可爭議的繼承人。羽柴秀吉生出生是沒有姓氏的平民,在被信長賜姓之前原名為木下藤吉郎。在繼承信長之後,秀吉要求被藤原家收為養子,後來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得到了關白的職位,這意味著全日本的內政和軍事都為他所控制。之後的一年中,他維持了與上杉氏、宇喜多氏、毛利氏的同盟,並繼續在四國和北九州的統一戰爭。1590年,豐臣秀吉發動小田原之戰,使得控制東北地區的伊達氏主動請降,並戰勝了控制東本州關東地區的最後一個敵手北條氏,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就此結束,天下首度歸於一統。豐臣秀吉獨裁控制了全日本,透過直接的手段或是盟誓的陪臣。新的中央政府體系開始運作。國家被一個大名聯盟統一了,但是還是分散化的。再一次的分配領土成為實力的標準。作為丈量和評價土地的新的單位——石——被設立。1石大約等價於180立升的大米。擁有能生產一萬石或更多大米的土地的那些人,被定義為大名。日本全國檢地有1850萬石,向秀吉宣誓維護和平並支撐豐臣家;「五奉行」,以石田三成等事務官為首,制訂日常工作方針和行政上的事務;「三中老」,維護大老和奉行之間的和睦。臨死前已瀕臨瘋狂的秀吉,甚至要求大名們立下誓書。1592年,豐臣秀吉率領了20萬的軍隊侵略了朝鮮,他的最終目的是要侵略明朝。他的軍隊在半島上迅速蔓延,直到在朝明聯軍面前慘敗。在和平會談期間,秀吉要求分割朝鮮半島,自由貿易,並讓一個明朝公主成為日本皇后。但日本的要求被明朝給拒絕,於是和平的努力完結了。1597年開始了第二次入侵朝鮮,但是隨著1598年因秀吉的病逝,日本全軍撤退而結束。後期.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病逝於伏見城,享年62歲。死前他亦已託付前田利家監視德川家康及輔佐豐臣秀賴。而入侵朝鮮半島的日軍在接獲德川家康為首的五大老及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之安排下,嚮明朝隱瞞了秀吉的死訊,隨後與明朝議和並逐漸從朝鮮撤軍。但這兩場戰爭使日軍損失巨大,元氣大傷,此役也埋下了德川家康日後成為徵夷大將軍的一個重要伏因。而日本與朝鮮的關係,到1607年才恢復正常。豐臣秀吉死後,由於繼位的是隻有六歲的豐臣秀賴,以德川家康為首的五大老及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隨即出現嚴重的權力矛盾,因而引發了關原之戰。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率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等組成的西軍。最後,在西軍叛將小早川秀秋的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就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日本的統治權,三年後就任為徵夷大將軍,並成立了江戶幕府。藝術文化與貿易.桃山藝術產品的使用變得很普遍。1587年,豐臣秀吉佔領了長崎,這是日本與外界接觸的主要地點。他控制各種貿易團體,並試圖管制全部的海外活動。儘管明朝拒絕了他擁有的貿易特許權的權利,但是秀吉還是成功的把商業使節送到了現在的馬來西亞,菲律賓群島和泰國。由於一些不良天主教信徒把日本人販售到歐洲的人口販賣行逕曝光,天主教被宣佈為邪教,傳教士在日本的傳教活動從此被禁止,這間接導致了發生在九州的切支丹一揆。 | 925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安土桃山時代",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51"
} |
每年的9月21日是國際和平日。該紀念日由聯合國大會於1981年設立。歷史.1981年11月30日,聯合國大會透過36/67號決議,決定將九月份大會常會開幕的日子,即9月的第三個星期二“正式定為國際和平日,供所有各國和人民在自己內部以及在彼此之間,紀念和加強和平的理想”。2001年9月7日,聯合國大會透過55/282號決議,決定自2002年起,國際和平日為9月21日。決議中提到:“宣佈此後,國際和平日應成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並邀請所有國家和人民在這一天停止敵對行動。”55/282號決議還邀請所有會員國、聯合國系統各組織、區域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以及個人以各種適當方式慶祝國際和平日並同聯合國合作實現全球停火。2001年.2001年10月12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佈2001年諾貝爾和平獎由聯合國與現任秘書長科菲·安南共同獲得獎項,並於同年12月10日頒發。2002年.2002年9月20日,秘書長安南敲響位於聯合國秘書處大樓前的和平鐘,正式宣佈國際和平日活動開始。2004年.在一場國際獅子會所贊助的海報設計徵選比賽中,優勝作品之影象將被聯合國郵政管理局印製於當年年度紀念郵票上。一個來自臺灣學生的作品被宣佈獲選,但該公告隨後又被撤回;臺灣媒體報導國際獅子會與臺灣當局皆認為此一結果肇因於大陸當局所施加的壓力,並認為該措施也無法確實反映出該節日所表揚之精神。聯合國當局隨後澄清該結果為其內部作業疏失。臺灣當局 (中華民國政府) 隨後發行一張印有該作品的郵票。2016年.2016年9月16日,聯合國大會新主席敲響和平鐘。2016年國際和平日的主題是——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平的基本構件。 | 926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國際和平日",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64"
} |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普遍稱為《核不擴散條約》或NPT,也稱作《防止核擴散條約》,於1968年7月1日由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和其他58個國家分別在華盛頓、莫斯科、倫敦開放簽字締結的一項國際條約,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截至2015年2月,共有190個國家與地區簽署了該條約。而沒有簽署這項條約的國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南蘇丹和以色列,朝鮮于2003年1月10日發表宣告宣佈正式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1日起生效。非簽約國.印度、巴基斯坦、南蘇丹與以色列四國皆未曾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均公開承認擁有核武,巴基斯坦更被認為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核武的伊斯蘭國家,印巴兩國同時在1998年進行核武器試驗。以色列被普遍認為自1967年起便擁有核武,但官方從未公開承認或否認。上述三國,再加上五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及朝鮮,世界上共有九個國家擁有核武。朝鮮於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於1993年3月12日宣佈退出意向,但後又撤回。於2003年1月10日宣佈退出意向,於2003年4月10日正式退出。 | 926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69"
} |
費馬大定理,其概要為:當整數formula_1時,關於formula_2, formula_3, formula_4的不定方程formula_5無正整數解。以上陳述由17世紀法國數學家費馬提出,被稱為「費馬猜想」,直到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及其學生理查·泰勒於1995年將他們的證明出版後,才稱為「費馬最後定理」。這個猜想最初出現費馬的《頁邊筆記》中。儘管費馬表明他已找到一個精妙的證明而頁邊沒有足夠的空位寫下,但仍然經過數學家們三個多世紀的努力,猜想才變成定理。在衝擊這個數論世紀難題的過程中,無論是不完全的還是最後完整的證明,都給數學界帶來很大的影響;很多的數學結果、甚至數學分支在這個過程中誕生,包括代數幾何中的橢圓曲線和模形式,以及伽羅瓦理論和赫克代數等。這也令人懷疑當初費馬是否真的找到正確證明。而安德魯·懷爾斯由於成功證明此定理,獲得包括邵逸夫獎在內的數十個獎項。歷史.1637年,費馬在閱讀丟番圖《算術》拉丁文譯本時,曾在第11卷第8命題旁寫道:畢竟費馬沒有寫下證明,而他的其它猜想對數學貢獻良多,由此激發許多數學家對這一猜想的興趣。數學家們的有關工作豐富數論的內容,推動數論的發展。尤拉在1770年的時候,證明n=3時定理成立。1825年,高斯和熱爾曼同時獨立證明費馬定理5次冪。費馬大定理提出之後的二百年內,對很多不同的特定的formula_6,費馬大定理被證明。但對於一般情況,人們仍一籌莫展。1908年,德國人「」宣佈以10萬馬克作為獎金獎給在他逝世後一百年內,第一個證明該定理的人,吸引不少人嘗試並遞交他們的「證明」。在一戰之後,馬克大幅貶值,該獎金的吸引力也大幅下降。1983年,格爾德·法爾廷斯證明莫德爾猜想。作為推論,對於給定的整數formula_1,至多存在有限組互素的formula_8使得formula_9。1986年,格哈德·弗賴提出“ε-猜想”:若存在formula_8使得formula_9,即如果費馬大定理是錯的,則橢圓曲線formula_12會是谷山-志村猜想的一個反例。格哈德·弗賴的猜想隨即被肯尼斯·阿蘭·黎貝證實。此猜想顯示費馬大定理與橢圓曲線及模形式的密切關係。1995年,安德魯·懷爾斯和理查·泰勒在一特例範圍內證明谷山志村猜想,弗賴的橢圓曲線剛好在這一特例範圍內,從而證明費馬大定理。懷爾斯證明費馬大定理的過程亦甚具戲劇性。他用七年時間,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得出證明的大部分;然後於1993年6月在一個學術會議上宣佈他的證明,並瞬即成為世界頭條。但在審查證明的過程中,專家發現一個極為嚴重的錯誤。懷爾斯和泰勒之後用近一年時間嘗試補救,終在1994年9月以一個之前懷爾斯拋棄過的方法得到成功,這部分的證明與巖澤理論有關。他們的證明刊在1995年的《數學年刊》之上。在懷爾斯證明之前,沃爾夫斯凱爾委員會。用數學歷史學家的話來說,“費馬大定理在數學裡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即在於它是錯誤證明數量最多的數學題。” | 927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費馬大定理",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76"
} |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表明,物體所受到的外力等於動量對時間的一階導數(一次微分值)。當物體在運動中質量不變時,牛頓第二定律也可以用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表示。1687年,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在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提出了牛頓運動定律,其中有三條定律,分別為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與牛頓第三定律。牛頓第二定律又稱為「加速度定律」。牛頓第二定律被譽為經典力學的靈魂。在經典力學裡,它能夠主導千變萬化的物體運動與精彩有序的物理現象。牛頓第二定律的用途極為廣泛,它可以用來設計平穩地聳立於雲端的臺北101摩天大廈,也可以用來計算從地球發射火箭登陸月球的運動軌道。牛頓第二定律是一個涉及到物體運動的理論,根據這定律,任意物體的運動所出現的改變,都是源自於外力的施加於這物體。這理論導致了經典力學的誕生,是科學史的一個里程碑,先前只是描述自然現象的理論不再被採納,取而代之的是這個創立了一種理性的因果關係架構的新理論。實際而言,經典力學的嚴格的因果屬性,對於西方思想與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概述.牛頓第二定律表明,施加於物體的外力等於此物體動量的時變率:formula_1;其中,formula_2是動量,formula_3是時間。由於動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所以,假若質量不變,則可得到加速度形式的牛頓第二定律,假若質量隨著時間流易而改變,則該系統為可變質量系統,必須將時變質量納入考量,更多內容,請變質量系統。加速度形式的牛頓第二定律.當運動中的物體質量不變時,牛頓第二定律可以表述為:物體所受到的外力等於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而加速度與外力同方向。以方程式表達,formula_4 ;其中,formula_5 是外力,formula_6 是質量,formula_7 是加速度。按照第二定律,設定物體的質量不變,則物體的加速度與所受到的外力成正比,設定物體所受到的外力不變,則物體的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假設施加外力於某物體,則由於該物體的加速度只與外力、質量有關,在任何狀況下,質量不變的物體都會表現出同樣的加速度:;其中,formula_8是物體的質量,formula_9是靜質量,formula_10是物體的速度,formula_11是光速。}}formula_12。牛頓的論述.原版第二定律的英文翻譯為:「motion」是「quantity of motion」的簡稱,在這裡指的是物體的動量。「impressed force」指的是衝量。整個句子翻譯為:牛頓對於動量與衝量彼此之間的關係的作解釋:「假設施加於物體的衝量造成了物體的動量改變,則雙倍的衝量會造成雙倍的動量改變,三倍的衝量會造成三倍的動量改變,不論衝量是全部同時施加,還是一部分一部分慢慢地施加,所造成的動量改變都一樣。動量改變與原先動量之間的關係:這動量改變必定與施加的衝量同方向。假設在衝量施加之前,物體已具有某動量,則這動量改變會與原先動量相加或相減,依它們是同方向還是反方向而定,假設動量改變與原先動量呈某角度,則最終動量是兩者按著角度合成的結果。」牛頓所使用的術語的涵意、他對於第二定律的認知、他想要第二定律如何被眾學者認知、以及牛頓表述與現代表述之間的關係,科學歷史學者對於這些論題都已經做過廣泛地研究與討論。進階論述.任何物理定律都必須具有可證偽性,即必須能夠對於物理定律做實驗證實是否正確。為了要明確牛頓第二定律是否具有可證偽性,必須對於加速度、力與質量做測量。測量加速度很簡單,加速度是速度的時間變率,只要能測得速度改變與時間間隔,則可計算出加速度。然而,怎樣測量力與質量?力與質量的定義為何?怎樣在定義裡給出物理量的量度程式?在對於質量與力給出定義後,按照這些定義裡的定量描述來測量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受力,再加上從觀測物體的運動得到的加速度,就可以很容易地檢試牛頓第二定律的正確性。力的定義.很多常用教科書對於力的定義不盡人意。在大衛·哈勒代與著作的教科書《》裡,力被定義為造成物體加速的作用。類似地,在《》教科書裡,力也被定義為兩個物體之間或物體與環境之間的作用。但是,它們都沒有對於「作用」給出解釋。在《科學家與工程師的物理》教科書裡,將力定義為造成物體改變速度的影響。那麼,「影響」又是甚麼呢?在撰寫的教科書裡,力的定義是可以直覺地被人們體驗為對於物體的「推」或「拉」。可是,作者並未進一步解釋推或拉怎樣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這些都無法對於力這基礎術語用更為基礎的概念來表達。古斯塔夫·基爾霍夫首先提議,將力定義為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按照這提議,第二定律只是一個數學定義式,而不是自然定律。假若第二定律只是一個數學定義式,則它在物理學裡毫無用處,因為無法從數學定義式對於大自然給出任何預測。整個經典力學會變成一種公理化理論,所有結論都是源自於這個定義,而不是源自於從做實驗推斷出的「自然定律」。實際而言,這提議沒有將在大自然裡各種各樣的力,像彈力、引力、電磁力等,納入考量,它忽略了每一種力的獨特性質,例如,每一種力都有它的物質源。假若要將實際物理引入這公理化理論,則必須檢試對於力的定義所推導出的結果是否符合實際物理,只有符合實際物理的定義才可被採納,換句話說,從對於力的定義所推導出的結果必須符合實驗的檢試,否則不能被採納。有些學者主張使用操作定義的方法來對於力給出嚴格定義,假設兩條同樣的彈簧被延伸同樣的距離,其各自產生的「彈力」相等,則將這兩條彈簧並聯,可以製成兩倍的彈力,又將一物體的兩邊分別連線這兩條彈簧的末端,使彈力方向相反,則作用於物體的合力為零,物體的運動狀態不會改變。為了對於彈力給出定量描述,設定「標準單位力」為某特定彈簧延伸特定距離所產生的彈力。稱這特定彈簧為「標準彈簧」。任意整數倍的標準單位力都可以用幾條標準彈簧所組成的系統來實現,對於標準單位力的任意分數倍,可以應用阿基米德的槓桿原理來實現。彈簧系統可以用來做測量實驗,對於任意力做比較,給出它的測量值。例如,假設懸掛於兩條標準彈簧的一個物體,正好能夠將這兩條標準彈簧延伸特定距離,則這物體的重量等於兩個標準單位力。質量的定義.雖然質量在物理學教育裡佔有中心地位,人們並不很清楚質量的概念,很多教科書對於質量的定義也不甚令人滿意,它們都有一些重大瑕疵。這些定義所涉及到的困難,大部分出現於將經典描述融入現代描述的後果之中,而且清楚地在相對論、量子色動力學、強相互作用理論等等現代理論裡顯現出來。物質數量.有一種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定義將質量設定為物體內部所含有的物質數量。這也是牛頓在他的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對於質量給出的定義,按照這定義,質量可以從物體的密度與體積乘積求得。德國物理學者恩斯特·馬赫對這定義給出嚴厲批評,他認為這定義觸犯了迴圈推理,因為密度的定義是每單位體積的質量。從測量的角度來看,牛頓並沒有給出任何測量密度的方法,所以,也沒有給出測量質量的方法。牛頓不能對於質量與密度同時給出定義,因此,質量並未被嚴格定義。但是,牛頓的想法並不是這樣,他把物體視為由很多微小的基本粒子均勻組成的聚集體,他認為這聚集體的結構是更為基礎的概念,在計算物體的質量時,他會數算物體的小粒子數量,這數量乘以每個基本粒子的質量就是物體的質量。因此,只要設定某參考物體S的質量為標準質量,這參考物體S可以是石頭、金塊或鐵塊.那麼,n個物體S的質量必定是這標準單位質量的n倍。慣性質量.另一種定義是基於慣性的概念。在這定義裡,質量被用來量度物體對於改變它的運動狀態的抗拒能力。因此被稱為「慣性質量」。然而,不管這定義是如何真確,它並沒有給出量度質量的方法,人們無法直接估算物體的質量數值,因此,這定義似乎更像是一種形而上學定義。回溯在經典力學裡,假設使用一條先前論述的標準彈簧,施加一個標準單位力formula_13於某物體,則可從測量這物體隨著時間流易而呈現出的速度,估算出這物體的加速度,標記其為formula_14。繼續做實驗,假設施加兩個標準單位力formula_15於這物體,則可從測得這物體的加速度為formula_16。類似地做實驗,施加彈力formula_5於這物體,然後測量這物體的加速度formula_7,可以得到力與加速度彼此之間的關係式:formula_19;其中,formula_20是比例常數。辨識這比例常數為慣性質量,則可察覺這關係式就是牛頓第二定律的方程式。馬赫的質量定義.由於上述兩種概念性定義的種種缺點,學者們常會使用操作性定義來給出定量描述,這種定義追溯至恩斯特·馬赫對於質量定義的原創研究。馬赫的定義只使用到運動學概念,完全不需涉及到力的概念。假設在宇宙裡的兩個物體A、B離其它物體非常遙遠,因此這兩個物體可以被視為處於一個孤立系統。從某個慣性系統觀察,這兩個物體因相互影響而使得他們各自呈現的加速度分別為formula_21、formula_22。從所有完成的關於這類系統的實驗總結,它們的加速度的方向相反,而比率可以用「加速度比率公式」來表達為formula_23;其中,formula_24是標量常數。標量常數formula_24的恆定不變可以被視為力學的一條基礎定律,其為從做實驗獲得的結果。馬赫特別為此提出「實驗命題」:在實驗物理學設定的狀況下,兩個物體引發對方沿著彼此連線各自呈現相反的加速度方向,而加速度的比率為常數,並且與物體的物理狀態無關。設想另一個物體C,由於物體C與A、C與B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按照第一實驗命題,formula_26、formula_27。從做多個實驗獲得的另一個重要結果可以用「標量常數公式」來表達為formula_28。因此,可以得到關係式formula_29。這關係式顯示出,選擇物體A為標準物體,那麼,每一個其它物體都會伴隨著一個常數,任何與該物體相互作用的物體都無法改變這常數。常數formula_30可以被稱為物體B的質量,相對於物體A。由於物體A是參考物體,常數formula_30可以被簡稱為物體B的質量formula_32。這樣,關係式可以被改寫為「質量-加速度關係式」formula_33。這質量定義的適用範圍很廣泛,例如,當兩個物體A、B被連結於一條理想彈簧的兩端時,它們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為彈力,先將彈簧壓縮,然後放鬆,從測量它們因此動作而出現的加速度,可以按照加速度比率公式計算出標量常數formula_24。再舉一個例子,當兩個物體A、B在進行克卜勒二體運動時,它們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為引力,從測量它們進行軌道運動時的加速度,可以計算出標量常數formula_24。對於這些案例,前面列出的加速度比率公式與標量常數公式都成立。這質量定義能夠給出一種用來比較質量的方法,其為這樣做質量定義的重要目的。注意到質量-加速度關係式展示出,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兩個粒子的質量與加速度大小的乘積相等,並且這乘積與兩個物體的相對位置、相對速度或時間有關。將力定義為質量與加速度大小的乘積:formula_36。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將力的定義式代入質量-加速度關係式,就可以得到牛頓第三定律:當兩個物體互動作用時,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ormula_37。實驗驗證.1983年,莫德採·米爾格若姆提出的表明,由於星系自轉問題,即被觀測到的在星系裡恆星的速度大於牛頓力學的預測速度,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或牛頓第二定律可能需要修正。除了暗物質理論以外,修正牛頓動力學理論也可以用來解釋星系自轉問題。 這理論的適用區域大約在加速度為formula_38的數量級。為了符合天文物理學資料,這理論將牛頓第二定律修改為formula_39;其中,formula_40是個函式,其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一般而言,在各種物理案例中,很少會遇到這麼微小的加速度,然而,假若修正牛頓動力學理論確實被證實,則整個經典力學與廣義相對論都需要被修改。因此,驗證修正牛頓動力學理論是很重要的實驗研究論題。1986年,使用干涉儀測量擺質量的加速度對於時變電場的響應,物理學者證實,在加速度為formula_45的狀況下,牛頓第二定律仍舊有效。2007年,使用來表現對於時變電場的響應,實驗證實,在加速度為formula_46的狀況下,牛頓第二定律正確無誤。2011年,物理學者做實驗測量微波共振器對於引力作用的響應,但並未在加速度為formula_47的狀況下找到任何偏差。2014年,使用紐秤來量度引力引起的加速度,物理學者在加速度為formula_48的狀況下仍未發現任何偏差。衝量.假設施加外力 formula_5 於某物體的時間有 formula_50 那麼久,則這等於施加衝量 formula_51 於此物體:formula_52 。根據現代的第二定律,formula_53 。經過 formula_50 ,假定質量不變,動量 formula_2 的改變為formula_56 。所以,衝量與動量之間的關係式為formula_57 。這就是原版第二定律。衝量的概念時常被用來分析碰撞與撞擊問題。可變質量系統.火箭的燃料經過燃燒以後,會產生高溫高壓氣體,經過加速排氣到外界,就可以推動火箭前進。第二定律不能直接應用於這種可變質量系統。基本而言,第二定律只能應用於單獨粒子,其質量守恆。對於多粒子系統案例,必需將第二定律加以延伸為formula_58 ;其中,formula_59 是施加於系統的淨外力,formula_2 是系統的動量,formula_61 是系統的總質量,formula_62 是系統質心的速度。假設淨外力formula_59為零,則動量守恆,即最初動量formula_64等於最終動量formula_65:formula_66。假設在時間在時間formula_3與formula_68之間,火箭的質量從formula_6變為formula_70,即質量為formula_71的燃料被燃燒與排出,燃料排出時的速度為formula_72,火箭的速度從formula_73變為formula_74,那麼,動量守恆方程可以寫為formula_75。注意到火箭速度formula_73與燃料速度formula_72都是從發射臺參考系觀測到的速度。那麼,相對於火箭參考系.燃料排出的相對速度formula_78為formula_79。經過一番運算,可以得到formula_80。對於像火箭一類的可變質量系統,必需將第二定律的方程式新增一個專案,這專案專門計算進入或離開火箭的質量所帶有的動量:formula_81;其中,formula_82 是施加於火箭的外力,例如地球施加於火箭的重力。火箭的推力定義為formula_83 。將這定義式代入,可以得到formula_84其中,formula_85 是外力與推力的向量和。 | 928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80"
} |
在經典力學裡,牛頓第三運動定律表明,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必會成雙結對地出現:其中一道力稱為「作用力」;而另一道力則稱為「反作用力」,又稱「抗力」;兩道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們之間的分辨,是純然任意的;任何一道力都可以被認為是作用力,而其對應的力自然地成為伴隨的反作用力。這成對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稱為「配對力」。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最初描述的是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即:作用等於反作用。1687年,英國物理泰斗艾薩克·牛頓在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提出了牛頓運動定律,其中有三條定律,分別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與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由於專門表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又稱為「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在本文內簡稱為「第三定律」。第三定律以方程式表達為formula_1 ;其中,formula_2 是物體B施加於物體A的力,formula_3 是物體A施加於物體B的力。兩種版本.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又分為兩種版本:強版本和弱版本。在本條目裡研討的第三定律是「弱版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強版作用與反作用定律」,除了弱版作用與反作用定律所要求的以外,還要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萬有引力與靜電力都遵守強版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可是,在某些狀況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並不同線。例如,假設兩個呈平移運動的電荷,平移速度相同,但並不垂直於兩電荷的連線,則由必歐-沙伐點電荷定律與洛倫茲力定律所計算出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並不同線,這對力只遵守弱版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又例如,假設兩個呈平移運動的電荷,平移速度相互垂直,則它們各自感受到的電磁力不遵守弱版作用與反作用定律。第三定律並不是一種一般自然定律,它只適用於某些力,例如連心力。靜電力、引力都是連心力,因此可以使用第三定律來做力學分析。任何涉及到物體速度的力都不是連心力,不能使用第三定律來做力學分析,例如,兩個移動中的電荷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的力不是連心力,兩個移動中的物體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的引力也不是連心力,第三定律不適用於這些力。牛頓的論述.拉丁文原版第三定律的英文與中文翻譯分別為To every action there is always opposed an equal reaction: or the mutual actions of two bodies upon each other are always equal, and directed to contrary parts.每一個作用都對應著一個相等反抗的反作用:或者,兩個物體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牛頓用馬拉石頭的例子來解釋。假設一匹馬拖拉著石頭,則馬同樣地也被石頭拖拉,因為分別在兩端繫住了馬和石頭的繩索,其施加於馬的張力 formula_4 是源自於石頭的拖拉,其試圖朝著石頭的方向拖拉石頭,這力 formula_4 會阻礙馬向前方移動,而力 formula_5 則會促使石頭朝著前方移動。既然馬與石頭都同樣拖拉對方,為什麼馬與石頭會朝著前方移動,而不是朝著後方移動?這是因為馬與石頭已經朝著前方呈勻速運動前進,石頭感受到來自於馬的張力 formula_5 恰巧抵銷了石頭遭遇的摩擦力 formula_9 , formula_13 ,淨力也等於零,所以馬與石頭仍舊會朝著馬的方向呈勻速運動。注意到 formula_12 與 formula_4 不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formula_12 與馬施加於地面的摩擦力 formula_17 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樣地,formula_9 與 formula_5 不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formula_9 與馬施加於地面的摩擦力 formula_21 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假設最初馬與石頭都處於靜止狀態,而石頭感受到來自於馬的張力 formula_5 大於石頭遭遇的摩擦力 formula_9 ,即 formula_24 ,則石頭感受到的淨力 formula_25 會促使石頭呈加速度運動。由這加速度運動所生成的慣性力,其與淨力之間的關係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牛頓然後論述到碰撞問題。假設物體A碰撞到物體B,改變了物體B的運動,則物體A也會改變自己的運動。由於這碰撞而造成的兩個物體各自對應的運動改變,假若沒有其它外力介入,則兩個物體動量的改變相等,而不是速度的改變相等。由於兩個物體各自的動量改變,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每個物體的速度改變與質量成反比。牛頓用第三定律來推匯出動量守恆。但是,根據高等物理理論,動量守恆比第三定律更為基礎。適用於更廣泛領域的動量守恆不需基於牛頓定律。為了要證實第三定律的正確性,牛頓提到了克里斯多佛·雷恩、約翰·沃利斯、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與埃德姆·馬略特使用單擺來對於硬物的碰撞規則所進行的一些調研。他還描述了一些自己使用鐵球、木塞與玻璃等物體來完成的實驗。從這些實驗獲得的資料,他總結,對於物體碰撞問題,實驗結果與第三定律全吻合。:95-96牛頓又想出一個實驗。假設在兩個互相吸引的物體A、B之間,置入一個隔離體C,防止兩個物體A、B聚集在一起。假若物體A或物體B之中有任何一個物體感受到更大的吸引力,例如,假若物體A感受到的吸引力大於物體B感受到的吸引力,則與物體B施加於隔離體C的壓力相比較,物體A會施加更大的壓力於隔離體C。因此,隔離體C不會處於平衡狀態,它會與兩個物體A、B所組成的系統共同朝著物體B的方向移動,而且永遠呈加速度運動。這樣的結果違背了第一定律。根據第一定律,假若無外力施加,則整個系統的運動速度不會改變。所以,物體A、B分別施加於隔離體C的壓力,應該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物體A、B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吸引力,也應該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完成這實驗並不困難。牛頓將磁石與鐵塊分別置入兩隻浮於水上的小船。由於磁石與鐵塊之間的吸引力,兩隻小船互相吸引,碰撞在一起,達成平衡靜止狀態。這樣,牛頓證實了第三定律正確無誤。成雙結對的配對力.根據第三定律,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必會成雙結對地出現:其中一道力稱為「作用力」,而另一道力則稱為「反作用力」,又稱「抗力」;兩道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們之間的分辨,是純然任意的;任何一道力都可以被認為是作用力,而其對應的力自然地成為伴隨的反作用力。這成對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稱為「配對力」或「第三定律配對力」。第三定律又稱為「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假設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只有一個物體A,則這物體A絕不會感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必須存在有另外一個物體B施加力於這物體A,這物體A也絕不能施加任何力,必須存在有另外一個物體B感受這力的作用。假設在一個孤立系統裡有兩個物體A與B,則在任意時刻,物體A施加於物體B的力與物體B施加於物體A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不會出現其中一道力先於另一道力的狀況。錯誤和正確的基本物理概念.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這基本物理概念,時常會被許多人一知半解地應用。第三定律的現代表述為在這裡,必須清楚明瞭一個重點:這反作用力是施加於另外一個物體,而不是施加於感受到作用力的物體。舉例而言,假設物體A、B彼此施加萬有引力於對方,當物體A施加萬有引力於物體B時。另外,在分析配對力時,有一點必須銘記在心:反作用力與作用力的物理本質是完全相同的。假若作用力的本質是萬有引力,那麼,反作用力的本質也是萬有引力。倘若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物理本質不相同,則分析必不正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對於每一道作用力,都有一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這些句子並沒有清楚地陳述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施加於不同的物體,並不是因為兩道力恰巧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們就能夠自動地配對形成符合第三定律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如右圖所示,一本書穩定地置放在桌子上,書的重量 formula_26 是一道將它往下拉的力,設定這道力為作用力,則其對應的反作用力是桌子施加於書本的力 formula_27 ,這是一道將書本往上推的力,這兩道力互相平衡。上述句子並不符合第三定律的正確含意。這兩道力的本質不同,這兩道力都施加於同一個物體,它們不可能成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力對。設定書本施加於桌子的接觸力 formula_28 是作用力,則其反作用力是桌子施加於書本的接觸力 formula_27 ,而且接觸力 formula_28 等於書的重量 formula_26 。無論如何,靜止的概念與第三定律毫不相關。事實上,書本重量是由於地球的萬有引力所致,所以反作用力是書本作用於地球的萬有引力,也就是說地球被向上吸引。離心力是向心力的反作用力。假設一個物體同時受到一道離心力與一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心力,則可很確切地推斷施加於這物體的淨力等於零,這物體不會呈圓周運動,而會靜止不動或呈勻速直線運動。離心力是一種偽力:只有從非慣性參考系,才會測量出離心力的存在。歷史.早在古希臘時期,亞里斯多德就已提出關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亞里斯多德在著作《物理學》裡表明,物體A作用於物體B,這是透過物體A接觸到物體B,可是,接觸是一種「相應關係」,當物體A接觸到物體B時,物體B也接觸到物體A。他在著作《論產生和毀滅》裡更詳細的表明,物體可以分為數天物體與屬地物體兩種,屬天物體與屬地物體不同,屬天物體是由更為優級的物質組成,因此當屬天物體作用於屬地物體之時,屬地物體不會作用於屬天物體。他又補充宣告,所有屬地的物體都會相應地作用於對方,然而,假若兩個物體的強弱相差太大,則弱者將沒有足夠能力來作用於強者,例如,假若一小滴酒掉入一大桶水,則這一小滴酒將會變為水,而不會改變在大桶裡的水的性質。他在著作《》裡對於走步的機械原理指出,為了實現走步,動物的足部必須壓踩於固定物體,一般而言,當足部壓踩於固定物體時,足部施加於物體的作用力會與物體施加於足部的反作用力完全平衡,只有當足部的作用力大於物體的反作用力時,動物才能實現走步。注意到亞里斯多德從來沒有以詞語「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是以詞語「相應作用」來表達他的論述,他認為,重點並不是當物體A作用於物體B時,物體A激發物體B反作用,而是當兩個物體相互接觸時,每一個物體會自己自主地作用於對方,這是一種對稱性事件。:25-27後來的希臘亞里斯多德學評論者,例如狄米斯提厄斯、約翰·菲勒龐厄斯與,對於亞里斯多德的觀點都深信不疑,他們特別強調屬天物體與屬地球物體彼此之間的單向關係,屬天物體與屬地球物體之間絕對不會出現相應作用。:27十三世紀,隨著亞里斯多德的論述逐漸在西歐傳開,西歐學者也開始接觸到相應作用這論題,但是,在那時期,這論題並沒有引起甚麼關注,直到十四世紀中期,在牛津的、與、在巴黎的與 ,在帕多瓦的 ,才開始熱烈辯論這論題。從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在北義大利大學的一些學者,例如加埃塔諾·蒂內、等等,也都持續地關注這論題。通常而言,中世紀學者覺得,相互作用這點子非常艱澀;由於他們青睞研究天體行為,他們傾向於主張所有因果關係都具有非對稱性,假若兩個物體發生因果關係,強者會作用於弱者,並且改變弱者,而弱者不能作用於強者。一個物體是「施予者」,另一個是「承受者」,他們不能同時成為施予者與承受者。由於遇到種種困難,亞里斯多德的相應作用概念逐漸地被默默拋棄了,取而代之的是,當較為強勁與主動的物體A作用於較為微弱與被動的物體B時,物體B會被激發而反作用於物體A,雙方之中必定有一方邏輯優先於另一方。中世紀辯論隨著皮特盧·龐珀拿濟發表的著作《論反作用力》達到高潮,龐珀拿濟在他的著作裡詳細研討中世紀的各種論述,他總結,反作用力無疑會發生,然而並沒有任何理論能夠對之給出滿意解釋。:27-28在十六世紀後期與十七世紀早期,力學開始發展成為一門新科學。最早的力學專家,例如義大利的喬萬尼·貝內戴蒂與伽利略·伽利萊、荷蘭的西蒙·斯蒂文,都沒有特別關注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論題,他們主要是在研究靜力學與與動理學。直到1630年代,學者們才開始聚焦於研究屬地物體的撞擊問題,越來越被懷疑的老舊的亞里斯多德學漸漸地被力學哲學取代,根據那時期的力學哲學,任何關於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問題都可以在原則上被約化為粒子的運動問題,碰撞問題是最典範的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問題之一,而這問題的唯一作用模式為接觸碰撞。在這方面的研究可以分為動理分析與動力分析。動理分析專注於研究,在碰撞前後,物體的速度與動量的改變,通常會透過某種守恆原理來描述碰撞事件的物理行為。動力分析主要研究在碰撞物體的接觸介面所產生的作用力,嘗試以作用力的角度來明白碰撞現象。:29-30在動理分析方面,法國學者勒內·笛卡爾的論述是基於運動守恆原理與一些應用於各種物體碰撞案例的定律。在他的運動守恆原理裡,守恆量被取名為「動量」,是重量與速率的乘積,是個標量,不是向量。例如, 假設物體A撞擊到物體B,促使物體B改變它先前的運動狀態。對於這案例,按照笛卡爾的運動守恆原理,物體A所失掉的動量就是物體B所獲得的動量,而總動量維持不變。在笛卡爾的論述裡,沒有動力學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但會有類似的動理學變化,即任何物體A的運動狀態變化會跟物體B的運動狀態變化相互匹配。再舉一個碰撞案例, 假設物體A撞擊到物體B,並且兩個物體都沒有出現任何動量的獲得或失掉,雖然一個或兩個物體的運動方向有所逆反,特別而言,物體A碰撞到無法移動的物體B,物體A因此以相同速率反向移動。對於這案例,笛卡爾認為,這不應該被視為物體A與物體B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應該被視為物體B的存在造成了物體A的方向被逆反。:30-31捷克醫生是動力分析的開拓者,他用衝量來量度物體的碰撞。在這裡,衝量是個向量,定義為物體的重量與速度的乘積,是物體內秉的性質,物體按照自己所擁有的衝量來移動自己或改變其它物體的運動。 假設兩個碰撞物體的衝量的大小相等,或者一個物體與固定牆壁發生彈性碰撞,對於這兩個案例,馬希認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等。對於某些其它案例,馬希的分析似乎意味著衝量較小的物體會施加較小的反作用力。:31十七世紀中期,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論題在英國受到日增月益的關注,在1644年發表的著作《兩篇論文》,其終結了在亞里斯多德學裡關於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論述。在這本書裡,懷特明確地斷言,任何作用力都會引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然而,對於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之所以會相等,他並沒有給出正確解釋。懷特的理論是亞里斯多德學與力學的各種元素混合在一起的產物。如同亞里斯多德與笛卡爾,他認為不存在真空,整個空間都瀰漫著某種介質。但他不贊同笛卡爾所鼓吹的慣性原理,他覺得,只當受到外在影響時,物體才會移動,假若失去外在影響,則物體最終將會停止移動。懷特主張,假設物體A撞擊到物體B,則物體A會在接觸點壓迫物體B,促使物體產生抵抗力,假若物體A的作用力足以克服物體B的抵抗力,使得物體B移動穿過環繞在四周的介質,則由於介質會抵抗被穿過,會產生反作用力於物體B,因此,物體A的作用力會被物體B的抵抗力與介質的反作用力抵銷。:35-36牛頓是否知悉這些前人的研究?他應該不曾閱讀過《歐幾裡得科學家》,因為在那時期並沒有甚麼科學這本書為參考儘管哥特佛萊德·萊布尼茲曾經仔細閱讀過這本書,並且在私人手稿裡對於這本書詳細做摘要。在1660年代,牛頓曾經閱讀了迪格比的著作《兩篇論文》和霍布斯 的著作《哲學基礎》。他很可能也曾經閱讀過收藏在劍橋大學伊薩克·巴羅的圖書館的著作《時間展望》。在這本發表於1648年的著作裡,作者法國物理學者提出幾個引理。第一個引理是以萬有原理的方式闡明,任何作用力都會產生反作用力。第三個引理闡明,對於圓球墜落於平面的特別案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等。:33。所以,牛頓並不是憑空原創出第三定律,這定律的雛形老早就出現在亞里斯多德的理論裡,後來又出現在許多在牛頓以前地物理學者的著作裡。:37大約在1664年到1668年間,年齡才二十出頭的牛頓開始研精覃思關於力學方面的論題。在被他稱為「廢書」的筆記裡,在一個名為「公理與命題」的列表裡有幾條命題是第三定律的早期版本,例如,:98-99命題7:假設兩個物體a與b朝著同樣方向往點O移動,而且物體a趕上了物體b,則它們將不會失去任何運動,因為物體a對於物體b的壓擠相等於物體b對於物體a的壓擠,因此物體a的運動減少多少,物體的b的運動也會增加多少。命題8:假設兩個物體a與b朝著對方移動,並且在點O相遇,則它們將不會失去運動的差別與方向。對於這碰撞事件,它們同樣地壓擠於對方,因此,其中任何物體都不會比對方失去更多運動,它們的運動差別不會被摧毀。在命題9裡,牛頓聲稱,假設兩個同樣的物體以大小相同的運動速率對撞在一起,然後以同樣速率反彈回去,在碰撞過程中,由於兩個物體會相互壓擠對方,兩個物體之間的彈力會促使運動停止,然後,隨著物體形狀的恢復,物體的速率也會增加,最終兩個物體的運動速率會等同先前,但方向會被逆反。從1669年到1684年,在這15年間,牛頓都沒有踏足於力學領域,但是之後,他又再度開始研究力學,他起草了6條運動定律,其中,第三條定律讀為,:100任何物體施加於其它物體多少作用,這物體也會感受到多少反作用;在這作用中,這物體的任何壓擠或拖拉其它物體,在反作用中,這物體也會同樣地被其它物體壓擠或拖拉 … 假若一個物體撞擊另外一個物體,靠著自己的力去改變那個物體的運動,那麼,這個物體的運動也會被那個物體的力同樣地改變。假若磁鐵吸引鐵,它自己也會同樣地被吸引,對於其它案例,這也會照樣地成立。 | 928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82"
} |
張獻忠人,明末民變首領之一,大西皇帝,主要割據於四川。生平.明末起事.萬曆三十四年,出身貧苦,初從軍籍,擔任過捕快、下級軍吏,後因犯法被判死刑,雖然被陳洪範請求特赦,但也被免職處分。明思宗崇禎三年又叛。1635年張獻忠參與滎陽之會,議決進取,與高迎祥等共攻略東方,攻破鳳陽,焚明皇陵,並自稱“古元真龍皇帝”。不久張獻忠與李自成因故分裂,張獻忠率部攻長江流域,李自成攻黃河流域。崇禎十年秋天,張獻忠從河南進入湖廣,向襄陽進攻。總兵秦翼明兵寡不敵,一路退敗,湖廣震動。明廷急調左良玉、馬爌、劉良佐等合兵阻截,張獻忠遭明軍總兵官左良玉部的擊敗,部隊嚴重受損,張獻忠本人也受傷。退守湖北房、竹一帶。立足襄蜀.崇禎十一年三月,在黃州稱“西王”;五月,據武昌,稱“大西王”,將楚定王朱華奎溺死。崇禎十七年登基成為大西皇帝,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兵敗被殺.順治三年多寶寺前太陽河畔偵察時被清肅親王豪格的前鋒劉進忠部射殺身亡。張獻忠死後,他的四個義子李定國、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率餘眾聯明抗清,轉戰貴州、雲南。據傳張獻忠起事途徑梓潼時曾被同為張姓的梓潼帝君託夢勿殺邑民,使張獻忠將梓潼視作同宗兄弟,由此梓潼居民沒有被全面屠殺,日後裴、賈族人更為張立廟塑像拜祭,清朝時被朝廷搗毀,復建至今仍在。濫殺及屠蜀.屠殺記載.依據谷應泰著《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張獻忠曾有如下屠殺行為:屠蜀爭議.四川盛傳張獻忠屠城無數,尤其屠蜀,立下七殺碑,兩側碑文分別為:「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 ,中間有七字「殺殺殺殺殺殺殺」,不分男女老幼,逢人便是帶到此碑之下斬殺。目前發現的張獻忠屠蜀史料有:《張獻忠陷廬州紀》、《流賊張獻忠禍蜀記》、《孤兒籲天錄》、《大西通紀》、《破山集》、《蜀難敘略》、《歐陽氏遺書》、《張獻忠屠蜀記》、《客滇述》、《雅州受難記》、《漢嘉受害記》、《蜀記》、《紀事略》、《五馬先生紀年》、《蜀破鏡》、《荒書》、《聖教入川記》、《山城紀事》、《流離傳》、《劫後錄》、《綏寇紀略》、《續綏寇紀略》、《滇蜀紀聞》、《灩澦囊》、《老神仙傳》、《廣陽雜記》、《明季南略》、《井蛙雜記》、《罪惟錄》、《蜀龜鑑》、《蜀碧》、各地方誌、四川民間家譜等450餘種。魯迅在《晨涼漫記》中說:“他開初並不很殺人,他何嘗不想做皇帝,後來知道李自成進了北京,接著是清兵入關,自己只剩沒落這一條路,於是就開手殺,殺...他分明感到天下已沒有自己的東西,現在是在毀壞別人的東西了,這和有些末代的風雅皇帝,在死前燒掉了祖宗或自己所蒐集的書籍古董寶貝之類的心情,完全一樣。他還有兵,而沒有古董之類,所以就殺,殺,殺人,殺...李自成已經入北京做皇帝了,做皇帝是要有百姓的,他要殺之他的百姓,使他無皇帝可做。”南明和清朝人記載張獻忠戰死時川人已幾乎被其屠盡,但此後清軍仍然在四川和南明軍隊作戰多年,張獻忠於鹽亭縣鳳凰山被流矢射殺身亡。張獻忠死後,餘部繼續轉戰四川各地。直到順治十六年後,才算佔領四川。胡昭曦認為這些自相矛盾的記載證明屠蜀的真正主謀是南明地主階級武裝對四川勞動人民的反攻倒算,而非在公元1647年已死的農民革命領袖張獻忠。明史專家陳學霖教授批評相關學者基於政治需要及在階級鬥爭意識型態的影響下,美化張獻忠等人「農民起義」,但亦肯定相關史學家對糾正舊史記載的一些重疊錯誤,如釐清張獻忠殺人的數字,及四川多少人及哪一類人如何被殺等爭議性問題的貢獻。相關《明季南略》和《客滇述》、明朝遺民顧山貞以及西方傳教士等人的記述皆指出張獻忠是屠川元兇:在張獻忠死後出現了清軍跟南明軍對峙的局面,清軍的勢力於川北保寧一帶,而南明軍隊佔據著四川境內大部分州縣。根據《蜀龜鑑》的記載,經過張獻忠軍隊的屠殺,川南的人口損失約50%,而川北的人口幾乎損失殆盡。儘管川南和川北都遭到了張獻忠的軍隊的屠殺,可是到了張獻忠死後,南明與清朝對峙的時期,南明控制的川南,人口明顯多於清朝控制的川北。川北遭受的破壞,比川南嚴重得多,由於各軍事力量基本上都要經過川北入川,可見川北為主戰場。因此,綜上所述,清朝軍隊以十三年的時間才平定四川,並不是表示清軍一直在屠殺四川人。此外,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銳減,是多股勢力混戰的最終惡果,張獻忠雖然不是主兇,但仍然是屠川元兇其中一原因。 順治六年,刑科給事中陳調元揭匯報入川清軍將領亂殺無辜的情況:「不得已而動大兵剿之,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全城俱殲,或殺男留婦。」毀滅古物.大西軍在成都「入城樵採,凡先聖賢祠廟,民居屋宇,悉毀為薪,於是自東漢以來古跡,明太祖所頒圖書彝器,至是皆盡」。明末的成都有寺廟94所,包括武侯祠在內,無一存者。川中各州縣的情況「園亭寺廟無不焚毀」。相關.個人思想.對天文及地理有興趣的張獻忠因懷疑兩名傳教士藏有天文著作不肯獻出,不時大發雷霆之怒,欲置其於死地。實則司鐸所藏之書為艾馬祿爾司鐸所著之超性學書,講明天主教誡律,與天文學無關。及二司鐸解釋全書「皆論管理人良心之事,教人知道當避罪惡,雖在罪惡危險之中,當獨向正道,方得永福」。獻忠聞之稱讚,因此息怒:「維時某官得有西文書一本,呈之獻忠。獻忠以為此書即是天文書,隨即請二司鐸入內,笑謂之曰:『吾已獲天文書矣,請二位講與我知書中之意。』二司鐸一見此書,即知是超性學書。遂向獻忠曰:『大王以此為天文書耶?此非天文書,乃超性學書,其中並未言及天文學與日月蝕說。全書皆論管理人良心之事,教人知道當避罪惡,雖在罪惡危險之中,當獨向正道,方得永福。』司鐸承獻忠之命,遂念書中一段,後譯成華文,獻忠聞之,大為奇異天主教誡律之聖,且讚之曰:『此法律如此精詳,管理人良心,誠為不二法門。故歐洲各國風俗純美,實由此聖律而來也。然此等法律為川人無益,伊等固執於惡,不從此聖教聖令,寧願從我刀劍之下,不服聖律。故吾奉天地大主之命,殄滅此種僧黨及世上惡人。凡仇爾等者,吾亦仇之』云云。」張獻忠在聽到司鐸天主教誡的解說之後,大為奇異,稱讚其法律如此精詳,管理人良心,誠為不二法門,認為歐洲各國風俗純美,實由此聖律而來。不過他續言:「然此等法律為川人無益,伊等固執於惡,不從此聖教聖令,寧願從我刀劍之下,不服聖律。故吾奉天地大主之命,殄滅此種僧黨及世上惡人。凡仇爾等者,吾亦仇之」云云,故意將司鐸的解說扭曲,作為殄滅僧黨及世間定性為「惡人」的藉口及理據。千船沉銀.清順治三年,張獻忠在兵敗時率軍撤離成都,帶寶物載船沿岷江南下,行至彭山雙江河遭南明軍官楊展伏擊,所載之金銀珠寶亦隨船沉入江中。即歷史上傳說的「江口沉銀」。2010年,眉山市人民政府將彭山區江口鎮的江口沉銀遺址,列為眉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直到2015年,專家找出當年的沉船遺址,並順利在2017年大規模封江開挖後,出土許多珍貴的文物,包含張獻忠分封嬪妃的金冊、銀冊,以及金銀幣、銀錠、金戒指等,還有鐵刀劍等兵器。流行文化.2021年以來,在中國大陸發生個別隨機傷人事件後,其名號也被用來代指無差別殺人與“加速主義”,成為一個網路迷因,但此迷因曾一度被中國當局全網封殺。同時,張獻忠迷因的傳播和網路意見領袖劉仲敬的聯絡很大。然此迷因在微博上仍然可以使用,並沒有被完全封殺。該迷因也常和“坦克”、“U形鎖”和“路燈掛飾”等迷因混合使用,作為激進左派和民粹主義的表達方式。 | 928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張獻忠",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84"
} |
李長春,男,漢族,遼寧大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中國共產黨前主要領導人之一,16屆至17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02年至2013年任中央文明委主任,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生平.李長春於1961年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工程系工業企業自動化專業學習。196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畢業。同年9月參加工作。1966-1968年,留校待分配。遼寧省.1968年至1975年任遼寧省瀋陽市開關廠技術員。1975年至1980年任遼寧省瀋陽市電器工業公司革委會副主任、黨委常委,瀋陽市電器控制裝置工業公司副經理、經理、黨委副書記。1980年任遼寧省瀋陽市機電工業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1981年任遼寧省瀋陽市委副秘書長。1982年任遼寧省瀋陽市副市長兼市經委主任。1983年4月出任中共瀋陽市委書記,瀋陽市人民政府市長。1985年6月任中共遼寧省委副書記兼瀋陽市委書記。1986年7月出任中共遼寧省委副書記,遼寧省人民政府代省長。1987年3月任省長。河南省.1990年7月起任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河南省人民政府代省長、省長。1992年12月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1993年4月兼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進入政治局、調任廣東省委書記.在1997年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後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進入黨和國家領導人行列。1998年3月從河南調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成為自1985年以來首位非廣東籍的廣東省委書記。任內參與應對了亞洲金融風暴,並在時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廣東省副省長王岐山的協助下處理了廣信、粵海等國有企業資不抵債的事件。進入中央.2002年11月15日,58歲的李長春在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進入最高領導層,並接替丁關根出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負責思想意識形態工作。2007年10月22日,李長春在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上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文明委主任,黨內排名由第八上升為第五。退休.2012年11月15日,68歲的李長春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後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並在2013年1月18日卸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後退休,其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職務由新當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接任。爭議.谷歌退出事件.維基解密網站引述美國外交密電指,搜尋引擎Google遭駭客入侵而退出中國的事件,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和周永康一手主導的。密電說停止與Google的業務往來,希望制止Google讓過濾版網站Google.cn連結到其“非法的”國際版網站。密電也引述一名政治局官員的親戚,聲稱李長春曾“命令”攻擊Google在美國的伺服器。不過當《紐約時報》對此進行查證時發現,當時向美國披露訊息的“官員親戚”指,中宣部部長劉雲山才是負責協調向Google施壓的人。李長春與周永康曾在數次事件中,下達過批准指示,但沒有直接資料顯示兩人是否涉及駭客入侵Gmail的案件。根據維基解密2011年8月30日公佈一份美國駐北京大使館2009年5月18日發往華府電報,谷歌中國總裁李開復在電話中討論了中國政府施加的壓力,要求審查谷歌中文網。李開復斷言,問題的根源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谷歌領導層明確拒絕並「禮貌」告訴中國政府,李開復說,和他們對話的中方人員當時明顯不高興,說他們會把此訊息報告給李長春。導致艾滋病疫情爆發.孔慶仁認為李主政河南期間發生艾滋病疫情氾濫的情況,是李長春主政河南時期號召賣血漿造成的,當時政府的口號是:“要想奔小康,趕緊賣血漿”,這一政策被認為李長春應與當時的衛生廳長劉全喜一同擔當主要責任。原衛生部所長、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陳秉中教授亦為此發表公開信。河南省的血漿經濟黑幕正陸續揭開。《多維月刊》稱,一直以來,李長春一直被河南省紀委四名委員控告。但一直不被司法追究。評價.楊家岱認為李長春思想僵化,不夠開明開放。導致媒體報導上政治意識的收緊。著作.卸任後的首部著作《文化強國之路——文化體制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於2013年12月9日在北京由人民出版社首發,選編了李長春2002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間關於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講話、談話、文章、批示共91篇,照片69幅。2014年12月,人民出版社印行了李長春著的《遼沈大地改革潮》一書,具體記述在遼寧省任省委書記時的一系列決策與黨政工作。筆名永春,曾在大河報發表《觀猴有感》一文。 | 928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李長春",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87"
} |
柯受良,臺灣男演員、歌手、動作替身、導演、賽車手,綽號小黑,以挑戰極限之飛車特技表演著稱。他曾經駕駛摩托車飛越萬裡長城及西藏布達拉宮,1997年6月1日駕駛三菱Lancer Evolution IV RS 飛越黃河壺口瀑布以慶祝香港回歸,有「亞洲第一飛人」的稱號。生前曾計劃飛越長江三峽,但未能如願。生平.早年生活.柯受良1953年出生於浙江省臨海縣漁山列島,家鄉是象山石浦鎮。當時正值國共內戰末期,他在美軍第七艦隊與國軍的協助下,1955年2月大陳島撤退事件發生時,隨父親柯位林追隨國軍到臺灣,移居臺東縣。柯受良的胞兄柯受球是富岡海神廟主委,胞弟柯受雄則是寧波臺協會常務理事、寧波象山名暢貿易總經理。柯家在浙江沿海一帶有200年的捕魚歷史,屬於閩南民系閩南人,使用的浙江閩南語與臺語系出同源。1956年剛滿3歲的柯受良隨著一家人和整個家族及村子共20戶的人搬遷到臺東縣卑南鄉富岡,父執輩的人則是在臺灣持續了捕魚的生活。其臺語講得比國語流利,與本省閩南人沒有文化的隔閡,這也是他奠定在臺灣演藝圈親和力及地位的基礎。柯受良就讀臺東縣富岡國民學校就讀初中,卻因家境貧困而中斷了學業,並開始幫家人打理漁業工作,天光未亮就跟著父親出海。16歲時,獨自一人上了臺北工作,隔年考進了電影明星學校,並擔任場記、武師的工作多年,專長是特技表演。從影之路.1970年,柯受良到臺北報考電影明星學校被錄取,充任臨記、武師工作,首次參加特技表演。1971年,在電影《》裡,一路由月世界山頂滾到山下的灰頭土臉替身。他其後在1975年參加臺灣摩托車障礙賽,奪得冠軍。1977年進入香港影視圈,擔任武術指導驚險片演員和導演。直至1980年,《血濺冷鷹堡》騰空攀越香港太平山纜車的高難度動作令柯受良成為臺灣知名的特技演員。而他在香港的成名作是1982年電影《最佳拍檔》。當時一幕機車以時速200公里從大廈二樓破窗而出,還要停留三秒再落海的驚險鏡頭,所有香港的特技演員都視之為「不可能的任務」。但其自告奮勇,親自上陣。結果這一躍成為柯受良奠立香江影壇地位的經典畫面,被稱“柯大膽”。自此,柯受良為不少香港電影擔任特技指導。1984年,他任成龍電影《快餐車》特技指導,並親自參加飛車特技演出。1985年參與拍攝其首部個人電影連續劇《飛越萬縷情》在華視上映。1986年為成龍電影《龍兄虎弟》作特技指導,在南斯拉夫親自駕駛跑車飛越長度達75米、共六條行車道的高速公路。柯受良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陸續挑戰高難度的飛車專案;1987年7月26日,他駕駛汽車飛越了80米寬素有“死亡谷”之稱的臺灣桃園海湖峽谷。1988年初執導筒,應藝能影業公司邀請執導《壯志豪情》。及後於1992年11月15日,柯受良為中國體育基金會籌款,飛越萬裡長城,在北京金山嶺長城完成摩托車特技凌空飛越38米,有關專案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從1993年起,柯受良作更多方面發展,包括於同年成立柯受良電影創作公司,創業作品《芝士火腿》;發行第一張閩南語唱片《正港男兒》;又參加韓國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擔任飛車表演特邀嘉賓。1994年,他參加臺灣區越野汽車長途對抗賽,獲得第三名。為慶祝香港回歸,他於1997年6月1日駕駛三菱Lancer Evolution IV RS成功飛越黃河天塹 - 壺口瀑布,全程由中國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中文臺現場直播,為他帶來“亞洲第一飛人”的稱號。翌年,即1998年,柯受良與劉德華、吳宗憲合唱國語歌曲〈笨小孩〉,成為一時金曲。柯受良於1999年為新加坡仁善醫院籌款義演,在新加坡體育館成功飛越42米。同年6月發行個人國語大碟《再次征服》;11月廣告:臺灣康利諾洗髮精12月廣告、三洋維士比。2000年代初參與廣告拍攝如2000年2月的光陽工業「光陽三冠王」機車廣告。2000年3月,他嘗試主持節目,擔綱主持AXN《飛越生死線》 ;4月與吳宗憲聯合主持中視《週日八點黨》。2002年,他創下個人生前最後一個飛車紀錄─駕駛汽車成功飛越長達28米的布達拉宮廣場。2003年12月9日,因飲酒過量引發氣喘,他被送往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搶救無效身亡,終年50歲,2004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頒發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專業精神獎,由兒子柯有倫代為領獎。家庭生活.柯受良生前已婚,妻子為宋麗華。二人的兒子是藝人柯有倫。而女兒柯立珍於2006年5月14日嫁給了前東華三院主席周振基兒子周博軒。評價.柯受良連續以凌空飛車特技讓人津津樂道,他先後飛越萬裡長城、黃河壺口瀑布、布達拉宮等知名標的的狀舉,讓他在中國大陸贏得「中國特技之王」、「亞洲飛人」的封號,聲名更享譽全球華人社群。除了醉心演藝事業以外,亦對社會事務十分關心。1990年代初期,香港尖沙咀海旁出現俗稱“老泥妹”的離家出走少女,他當時拍了一部電影《老泥妹》反映她們的生活,引起社會關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意另起爐灶成立香港臨時立法會,他與柯俊雄是報名參加選舉的唯二中國國民黨籍人士,結果雙雙落敗。柯受良在圈內人的眼中口碑亦很好,他的好友包括成龍、劉德華、周星馳、張學友、梁朝偉、曾志偉、吳宗憲、王傑、韓紅、孫楠等人。2014年1月12日,時隔14年,被稱為柯受良關門弟子的中國大陸籍特技車手謝雨均選擇在黑龍江一段冰封的江面上飛車距離超過40米,向師傅當年飛越壺口瀑布的壯舉致敬。電影. | 929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柯受良",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95"
} |
災害,又稱為災難、災禍、災厄、災患、禍患、浩劫,是對能夠給人類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破壞性影響的事物總稱。災害不表示程存在,當蝗蟲大量繁殖、大面積傳播並毀損農作物造成饑荒的時候,即成為蝗災;傳染病的大面積傳播和流行即可釀成災難;而計算機病毒的大面積傳播則稱為人造災難。災害的分類,按照起因有人為災害或自然災害;根據原因、發生部位和發生機理劃分有地質災害、天氣災害和環境災害、生化災害和海洋災害等。各國發生災害時的緊急動員能力.緊急動員能力即國家強制性動員力,指一國中央政府在面對突發災害時,最大限度整合資源、動員國民、保證資本流通與社會穩定、維持國民基本生存需要的能力。以下資料根據美國蘭德公司部門2013年釋出的相關統計資料整理而成。括號內,為一國緊急動員能力系數,數值越大,動員能力越高:注:最易遭受自然災害的國家.據菲律賓《商業鏡報》2011年9月8日報道,根據德國聯合國大學釋出的《2011全球風險報告》,在全球173個被評估國家中,菲律賓是第三個最易受自然災害及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報告認為,菲律賓對災害的應對能力缺乏加劇了災害風險的潛在影響。大洋洲的萬那杜和湯加是最易遭受自然災害的兩個國家。 | 930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災害",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04"
} |
陶弘景人,南朝道士、醫學家、文學家與書法家,博學多才,善於描寫自然風景,精通醫藥與天文知識,兼修佛、道二教,特別尊崇東晉時出世的上清經,成為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南齊時,他擔任親王的侍讀多年,有感官職低微,索性辭官隱居不仕,率弟子棲隱茅山,專心修道,卻因梁武帝曾常派人向他諮詢國事,有「山中宰相」的美譽。陶弘景長期煉製丹藥,鑄煉寶刀,撰有《真誥》、《登真隱訣》、《本草經集註》等道教與醫學重要著作,受元代茅山宗追尊為第九代宗師,其淵博知識廣受現代史家所推崇。生平.在世.陶弘景為江東名門,按其侄陶翊的《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弘景為陶濬的七世孫。祖陶隆,南朝宋隨孝武帝征戰有功,封晉安侯。父陶貞寶,官至江夏孝昌相。弘景自九歲開始讀《禮記》《尚書》《易經》《論語》等儒家經典。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他擅長寫作,十五歲作〈尋山志〉,表達傾慕隱逸生活:81。20餘歲時,陶弘景投靠當權的蕭道成,479年蕭道成篡位後,獲授豫章王侍郎,謝絕受職。481年父親陶貞寶被妾侍所殺,此事使陶弘景決意終身不婚。482年,陶弘景出任齊高帝第16子蕭鏗的侍讀,獲授振武將軍:42-45。他受到權貴的排擠,鬱鬱不得志:82,491年,獲授奉朝請,陶弘景自覺官職卑微,仕途失意,便決意辭官歸隱。492年,上「解官表」辭職,隱居句容縣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官員士人為他送別,盛況空前:50, 53。隱居.陶弘景與弟子在茅山興建華陽上下二館,草創時期,情況相當艱難。493年齊明帝要求陶弘景去參拜各名嶽大山,祈求天下太平,前後3年。其後明帝常派使者來找陶弘景,其聲名愈來愈大:84。好友沈約出任東陽太守時,多次邀請陶弘景出山,陶弘景都謝絕。他回到茅山後建造一幢三層樓房,自己住在最上層,弟子住中層,下層則用以接待來客,在山中專心整理道教典籍,寫成《本草經集註》等著作:54, 56-57。501年蕭衍起兵時,陶弘景上表慶賀歡迎,並援引圖讖,獻上國號「梁」,當時蕭衍極信任陶弘景,就國家大事一月數次遣使入山向陶弘景諮詢,時人稱陶弘景為「山中宰相」:85。蕭衍曾邀請陶弘景出山參政,陶弘景畫了兩頭牛,其一在草叢間散步,另一則頭戴金籠,被人用繩子牽著,用棍驅趕,表明不願下山:51。505年,梁武帝請求陶弘景為他煉製金丹,陶弘景在中茅山覓地煉丹:58,翌年初開鼎,未成。508年,陶弘景改名王整,悄悄離開茅山,輾轉去到永嘉青嶂山繼續煉丹,在當地收了周子良為弟子,並於511年經海路到達霍山:86。霍山在今福建寧德縣霍童山,相傳是仙人大茅君與魏夫人所在之處:138-142。次年陶弘景離開霍山回到浙東海島木溜嶼,梁武帝遣使召回陶弘景:87。515年,移居梁武帝為他修建位於茅山的朱陽館。515年其弟子周子良自殺,留下大量通靈記錄,陶弘景整理成《周氏冥通記》,加上注釋。520年,陶弘景受蕭綱邀請到京口,談論數天:61-63;527年,獻上善勝、威勝二刀給梁武帝;536年過世,年八十一。朝廷追贈予中散大夫之職,賜號貞白先生:64, 67。宗教信仰.道教.陶弘景10歲時讀葛洪的《神仙傳》,憧憬神仙的世界,12歲時看見郗愔親筆書寫的《太清諸丹法》,便欣然有志煉丹:38-39,20餘歲時開始服食仙藥,後來拜孫遊嶽為師,接受道教的符圖經法。484年,陶弘景忽然得病,7日不省人事,不飲不食,期間夢中有神秘體驗:46-47,目睹神界仙境的景物,促使他日後決心修道:138,由此確立道教信仰,尊崇東晉時楊羲、許謐、許翽三君遺下的經文。自此他一意尋求楊、許三君的上清經真跡:47-48,遊歷浙、越各地,從其他道士及士大夫處蒐集楊、許的手跡,編成《真誥》和《登真隱訣》二書,整理上清派的經典:50, 59,以及上清經所奉諸神的名號:17。他高度崇拜上清經,甚至相信誦經萬遍,毋須服藥就能昇仙:81。上清經外,陶弘景也傳授《老君六甲符》、《西嶽公禁山符》、《五嶽真形圖》、《三皇文》及《靈寶五符》這5種道教經書符圖:328-329。他蒐集各種服食仙方,編成《太清草木集要》2卷、《太清諸丹集要》3卷、《合丹節度》4卷、《服餌方》3卷,又編成《養生延命錄》2卷:71, 81,主要取材自張湛等人編輯的《養生要集》,徵引書籍30多種:246,採摭前人各家的養生言論。養生思想方面,陶弘景主張形神雙修,養神和煉形並重,保持形神統一,以致長壽長生。修道者應服食藥石以煉形,吸收天地精氣以養神,以和氣洗滌氣質,以德行止息爭辯。為了儲存形神,人應清心寡慾,減少思慮,保持內心和諧,控制七情六慾,並保持恰當的飲食和生活方式:77-79。煉丹方面,陶弘景採用「九轉丹」方,從505年至525年,7次起爐煉丹,據說最後終於成功了,但他對煉丹一事沒有十足信心,當初受梁武帝所託也感為難,始終沒有試食:89-90。他認為在茅山煉丹,過於接近民居,以致無成,因此他離開茅山再找遠離人煙的地方煉丹:86。陶弘景相信自己會升為仙官,其弟子周子良能夠通神,曾獲神靈告知陶弘景數年後將仙遊,並得到蓬萊都水監一職,陶弘景對此深信不疑,預早營造自己的墓室:89, 93。佛教.陶弘景兼修佛道二教,調和三教:96。南遊霍山回到茅山後,他對佛教更為信奉,513年,夢見佛祖授予他勝力菩薩之名,於是到鄮縣阿育王塔受五大戒:60。他在茅山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拜:95,並在茅山建造菩提白塔。他自稱「勝力菩薩捨身」、「釋迦佛陀弟子」:92, 81。晚年時,北方淨土宗始祖曇鸞慕名南來就學,陶弘景授予本草書和仙術:65,又向曇鸞學習《觀無量壽經》:42。遺囑並用佛道二教的衣飾安葬:67。學問.文藝.陶弘景博學多才,「一事不知,以為深恥」,琴棋書畫都擅長,他所作的〈水仙賦〉,沈約認為深不可測:82, 91-92。他能寫出山川之美,其遊記〈尋山志〉敘述脫離世俗,遊覽山水,尋訪仙藥的快樂,詳細描寫深山幽谷的景色;他曾作詩給齊帝回答「山中何所有」: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209-210經學方面,陶弘景保持東漢經學家的風格:52,曾註解《毛詩序》、鄭玄《三禮序》、《孝經》和《論語》;其註解屬於訓詁章句的範圍,不同於當時南朝講究義理的學風:98。史學方面,陶弘景撰有《帝王年曆》5卷,以《竹書紀年》為年代依據;地理方面,撰有《古今州郡記》,兵書方面,撰有《真人水鏡》10卷及《握鏡》1卷:68-69,古籍研究方面,他撰有《老子》注4卷、《鬼谷子》注3卷:72, 81。陶弘景也是個書法家,工於隸書:91,其書法有王羲之的風格,列入庾肩吾《書品》中共九品的第六品;唐代書法家評論他的書法有骨氣而銳利:92, 83, 85。他特別擅長於鑑別王羲之作品的真偽,曾替梁武帝鑑定王羲之的書蹟,認為古今書法中,鍾繇第一,王羲之第二,王獻之第三:90-91。科學.醫學方面,陶弘景精通藥性,常救人濟世:217,他繼承祖父陶隆和父親陶貞寶的本草學知識,校訂《神農本草經》,附加《名醫別錄》中的新藥,撰有《本草經集註》7卷、《效驗方》5卷及《補闕肘後百一方》3卷:58。《補闕肘後百一方》補充葛洪的《肘後救卒方》而成:263,有藥方101首:70。當時《神農本草經》頗有錯亂,陶弘景釐定當中藥物365種,並增加《名醫別錄》的365種,合計730種藥物,形成有條理有系統的《本草經集註》,書中以紅黑二色墨點註明藥物的熱性或寒性,總結前人的用藥經驗:84-85;《神農本草經》的正文用紅字書寫,來自《名醫別錄》及陶弘景自己增加的內容則用黑字。他放棄將藥物按療效分為三品的分類方法,首創把藥物按「自然範疇」分為玉石、草、穀、蔬、木、果、蟲獸7類:213, 191, 211。陶弘景亦精通天文,製作渾天儀,高3尺許,能自動運轉,著有《天文星經》5卷:86-87、《天儀說要》1卷。他又撰有《古今刀劍錄》1卷:72, 82,親自鑄煉刀劍,曾呈獻兩把寶刀給梁武帝,梁元帝蕭繹打算以陶弘景所鑄寶劍陪葬:88。地位.道教史上,陶弘景整理經典,首創編製道教的神譜,集上清派之大成,功績巨大:42, 106-107,受元代茅山宗追尊為第九代宗師:112,被視為茅山派的創始人。學術史上,陶弘景被視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76,其「一事不知,以為深恥」的求學態度,特別受到清代考據學家的推許:82。科技史上,陶弘景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生、博物學家和煉丹術士之一,他也是出色的植物學家,能正確描述植物的外表特點,其《本草經集註》的植物分類系統,比羅馬帝國時代迪奧科里斯的經典著作《藥物論》更合乎邏輯:208, 217, 196,後來唐代《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分類法,都建基於《本草經集註》發展而來:262。 | 931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陶弘景",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11"
} |
張仲景人,東漢末年醫學家。漢靈帝時曾任長沙太守。生平.據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所寫的自序,東漢末年動亂頻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張仲景自幼目睹的家族中過半人口過早地死於疾病。“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這引發了他發憤學習醫學的決心,“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但除此之外,人們對他所知不多。張仲景在《後漢書》中無傳,最初提及此人的是西晉皇甫謐的著作,張仲景事蹟又見於《宋校傷寒論序》。《宋校傷寒論序》引唐代甘伯宗《名醫錄》,但《名醫錄》此書在宋代之後就已失傳。據此,他為南陽人,師事張伯祖,曾經出任過長沙太守,因此被後世稱為張長沙。但關於仲景任長沙太守之事是否屬實,後世尚有爭議,因為《名醫錄》為唐人著作,南北朝人的著作都未提及此事,考諸史書上也沒有相關的記載。清孫鼎宜認為,張機應為張羨之誤,章太炎反對此說。逸聞.在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序中,記載了張仲景為王粲看病的逸事:「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嫌其言忤,受湯而勿服。居三日,見仲宣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言。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此二事雖扁鵲、倉公無以加也。」雖然事近傳奇,但也可以顯示當時人對張仲景醫術的敬服。醫學成就.張仲景與譙郡華佗、侯官董奉齊名,並稱“建安三醫”,元、明朝以後被奉為“醫聖”,並在其墓地修建醫聖祠。而且他醫德高尚,曾棄官歸鄉行醫,為廣大百姓治病。其親著《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在中國醫學史上首次提出辨證論治法,形成獨特的思想體系。喻嘉言稱此書:「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不僅為國內歷代醫學家所尊崇,而且被日本、朝鮮、歐美諸國醫學家效法《漢書藝文志》中,將漢之前的醫學典籍總結為為重視經絡針灸的醫經派,與重視本草湯液的經方派二者;這兩大傳統的發展,形構了漢之前的中醫體系。醫經派的主要代表著作,《黃帝內經》,傳統上認為,是傷寒論成書的主要依據,後世醫者也多援引內經以發明傷寒論微旨。如清朝《醫宗金鑑》〈傷寒論註序〉:「《傷寒論》,後漢張機所著,發明內經奧旨者也,並不引古經一語,皆出心裁,理無不該,法無不備,蓋古經皆有法無方,自此始有法有方,啟萬世之法程,誠醫門之聖書。」但根據晉皇甫謐序《針灸甲乙經》:「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以及近代從敦煌出土的梁陶宏景《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記載:「漢晉以還,諸名醫輩,張機、衛汜 [汛]、華元化、吳普、皇甫玄晏、支法師、葛稚川、範將軍等,皆當代名賢,鹹師式此《湯液經法》,湣救疾苦,造福含靈,其間增減,雖各擅其異,或致新效,似亂舊經,而其旨趣,仍方圓之於規矩也。」「外感天行,經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湯。昔南陽張機,依此諸方,撰《傷寒論》一部 ,療治明悉,後學鹹尊奉之。」《湯液經法》一書,在漢書藝文志的分類中,屬於經方一派。這證明傳統上認為傷寒論「不引古經一語」的看法是錯誤的,傷寒論中所使用的方劑,主要援引自已失傳的《湯液經法》,這也是張仲景著作的主要依據。因此,張仲景可說是兩漢醫經、經方二派的集大成者,他使用的方劑很多是來自經方派;而六經辨證的手法,則是來自《黃帝內經》;此外,更加上他個人的心得與經驗。將傷寒與雜病共論, 湯液與針灸並用,打破了《素問熱論》中六經只辨傷寒的侷限性,因此, 無論傷寒、 雜病和它們互相挾雜的複雜問題, 都能用六經辨證方法概括而無遺。稱仲景為醫中之聖,傷寒論為中醫之魂,實不為過。張仲景的著作在中醫領域內影響深遠,遠自晉朝王叔和,唐朝孫思邈,下至金元四大家,清朝葉天士、吳鞠通,無不是由鑽研仲景學之後,才能卓然成家。歷代註解傷寒論者,不下數十家,各有見解,這也推動了中醫思想的不斷進步。至明清時,傷寒論中的方劑,被尊為「經方」,影響遠至朝鮮、日本。著作.《傷寒雜病論》於公元210年撰寫完成,共十六卷。該書面世不久即散失,經後人多次收集整理,成《傷寒論》、《金匱要略》二書,分論外感寒熱與內科雜病。紀念.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與河南中醫學院校園內有張機全身石像。仲景文化是河南省南陽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醫藥文化。 | 931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張仲景",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16"
} |
朱丹溪人。與劉完素、張從正、李杲等人並稱金元四大醫學家,為“滋陰派”的創始人。生平.朱丹溪生活在元末的南方,當時因連年戰爭,苟捐雜稅極重,增加了人民群眾的負擔,營養條件很差,身體柔弱,加之江南地土卑弱,氣候炎熱,濕熱相火為病甚多,病家多易傷陰。但是,當時醫界盛行用辛燥藥較多的《局方》治病,非但治不好病,反而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死亡。為了糾正這一偏向,朱氏用清滋之品,頗能見效,因而自然就提倡養陰之法,即所謂“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論點。他所創立的養陰派學說及其著作,大大豐富了中國醫學對病因、病機的認識及處方用藥的內容和範圍,對中國醫學的發展有較大的貢獻,受到後世醫家很高評價,亦為國外醫家所重視。著作.《格致餘論》、《丹溪心法》、《金匱鉤玄》、《醫學發明》、《局方發揮》、《本草衍義補遺》、《素問糾略》。 | 931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朱震亨",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17"
} |
麥克斯韋妖,是在物理學中假想的妖,能探測並控制單個分子的運動,於1871年由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馬克士威為了說明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可能性而設想的。當時麥克斯韋意識到自然界存在著與熵增加相拮抗的能量控制機制。但他無法清晰地說明這種機制。他只能詼諧地假定一種“妖”,能夠按照某種秩序和規則把作隨機熱運動的微粒分配到一定的相格裡。麥克斯韋妖是耗散結構的一個雛形。可以簡單地這樣描述,一個絕熱容器被分成相等的兩格,中間是由“妖”控制的一扇小“門”,容器中的空氣分子作無規則熱運動時會向門上撞擊,“門”可以選擇性地將速度較快的分子放入一格,而較慢的分子放入另一格,這樣,其中的一格就會比另外一格溫度高,可以利用此溫差,驅動熱機做功。這是第二類永動機的一個範例。在1981年,的論文表明,麥克斯韋妖控制“門”使分子從一格進入另一格中的耗散過程,並不是發生在衡量過程中,而是發生在妖的對上個分子判斷“記憶”的去除過程,且這個過程是邏輯不可逆的。 | 932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麥克斯韋妖",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21"
} |
阿司匹林的效果。阿司匹林的其中一個常見的副作用是會引起胃部不適。更嚴重的副作用則包含胃潰瘍、胃出血等等,也可能會使氣喘惡化。其中年長者、酗酒者,以及還有服用其他非甾體抗炎藥或抗凝劑者,出血風險更高,妊娠後期也不建議用藥。有感染的孩童不建議用藥,因為這會增加患瑞氏綜合徵的風險。高劑量者可能會引起耳鳴。雖然它們都有名為水楊酸的類似結構,作用相似更強。阿司匹林衍生自柳樹皮中發現的化學物質。早在2400年前柳樹皮就用來治病,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就用它來治頭痛。1763年,在牛津大學的沃德姆學院,首次從柳樹皮中發現了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水楊酸。1853年,法國化學家將水楊酸鈉以乙醯氯處理,首次合成出乙醯水楊酸。此後五十年,化學家們逐步提升生產的效率:69–75。1897年,德國拜耳開始研究乙醯水楊酸的醫療用途,以代替高刺激性的水楊酸類藥物:69–75。到1899年,拜耳以阿司匹林為商標,將本品銷售至全球。此後五十年,阿斯匹靈躍升成為使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目前,拜耳公司在很多國家對於「阿司匹林」一名的專利權已經過期,或是已經賣給其他公司。本品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每年的消費量約40,000公噸。本品列名於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之中,為基礎公衛體系必備藥物之一。本品屬於學名藥,截至2014年 (2014)[ [update]],每劑在發展中國家的批發價約介於0.002至0.025美元之間。截至2015年 (2015)[ [update]],每月劑量在美國的價格低於25.00美金。醫療用途.阿司匹林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包括髮燒、疼痛、風溼熱,也可治療一些炎症,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心包炎和川崎病。低劑量服用還可減少心肌梗塞發作的死亡風險,某些情況下也可減少發生中風的風險。部分證據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預防直腸癌,但是其原理尚不明晰。在美國,50歲至70歲的人且心血管疾病風險大於10%的族群可給予低劑量阿斯匹靈,且不會增加出血風險。疼痛.對急性疼痛而言,阿司匹林是一種高效的鎮痛藥,但是通常認為其對疼痛的緩解效果不如布洛芬,因為阿司匹林更容易引發胃腸道出血。一般情況下,阿司匹林對肌肉抽搐、腹脹、和急性皮膚刺激引起的疼痛無明顯效果。像其他非甾體抗炎藥一樣,阿司匹林與檸檬酸咖啡因一起使用的止痛效果比單獨使用阿司匹林要好。阿司匹林泡騰片,如白加黑或拜阿司匹林,比藥片起效更快,可以有效治療偏頭痛。可以有效地治療某些形式的神經性疼痛。頭痛.阿司匹林及其複方製劑都能有效治療某幾種頭痛,但對另外幾種則效果不明。因其他疾病或創傷導致的繼發性頭痛需要及時在醫療機構接受治療。把原發性頭痛分為、偏頭痛和叢集性頭痛等類別。普遍認為包括阿司匹林在內的非處方止痛藥可以有效治療緊張性頭痛。阿司匹林,特別是和對乙醯氨基酚、咖啡因組成複方藥物,被認為是治療偏頭痛的首選,在疼痛剛發作時最有效,藥效相當於服用低劑量的舒馬曲坦。炎症與發熱.阿司匹林可以不可逆地抑制環氧化酶從1986年開始要求所有含阿司匹林的藥物都需註明兒童和青少年不宜服用。心臟病和中風.1970年初,牛津大學心血管內科的名譽教授研究了阿司匹林對心臟功能的影響和預防中風的效果。斯萊特和他的團隊為研究該藥用於防治其他疾病打下基礎。一份2015的報告指出,50歲的心臟病高危人群每日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獲益最大。阿斯匹靈在心肌梗死的治療上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一項臨床研究發現在懷疑有ST段上升心肌梗塞的患者,阿斯匹靈能夠將30日死亡率從11.8%降低至9.4%。在這些患者中,大出血的風險不會因為服藥增加,但小出血的風險會上升。阿司匹林能夠預防高心血管風險的人群發生心臟病和中風的機會,低劑量服用時能延緩心血管疾病的程序,降低有病史的人群的複發率並沒有益處,研究還顯示可能增加重大出血和癌症死亡的風險。預防性服用阿司匹林的另一問題是會產生耐藥現象。如果患者有耐藥性,藥物的效力就會下降,這會增加中風的風險。有醫學家建議對治療方案進行測試,以確定哪些患者對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栓藥有耐藥性。也有醫學家建議含阿司匹林的複方製劑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術後.美國。美國和歐盟對術後採用療法有不同的方針。美國建議DAPT治療至少持續12個月,而歐盟則建議根據不同情況持續治療1至12個月不等。預防癌症.阿司匹林能降低癌症,特別是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但效果需要服藥至少10至20年才能見到效果。此外,本品也能減少陰道癌、乳癌,以及前列腺癌的風險。有些醫學家認為,對患癌風險一般的人而言,若把阿司匹林的防癌作用和引起出血的風險相比,利大於弊,但還有些醫學家不太確定是否如此。由於這種不確定性,美國在有關這個問題的指南中不建議患癌風險一般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大腸癌。其他.阿司匹林是治療急性風溼熱所引起的發熱和關節痛的一線藥物。這種療法的療程通常為一兩星期,一般不會更長。發熱和疼痛緩解後就不用再服藥了,因為它不能減少心臟併發症和風溼性心臟瓣膜病後遺症的發生率。萘普生的藥效和阿司匹林相當,毒性更小,但由於臨床使用經驗有限,建議該藥僅用作二線治療。除了風溼熱外,川崎病是少數幾種可以讓兒童服用阿司匹林的病症,不過沒有使用高劑量阿斯匹靈的證據證實它的效果。低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早期妊娠毒血症的發生,但針對晚期患者效果並不顯著。且此效果必須在妊娠16周以前開始用藥,否則無顯著療效。不良反應.禁忌.布洛芬或萘普生過敏的人群、對水楊酸不耐受的人群禁用,患有哮喘的人群或會因非甾體抗炎藥導致支氣管痙攣的人群慎用。因為阿司匹林會對胃壁產生影響,生產廠商建議患有消化性潰瘍、輕症糖尿病或胃炎的人群在服用前先諮詢醫師。即使沒有上述情況,當阿司匹林與酒精或華法林同時服用時也有導致胃出血的風險。患有血友病或其它出血性疾病的人群也不應服用該藥及其它水楊酸類藥物。患有遺傳性疾病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會導致,這取決於用量的多少和病情的嚴重性。不建議登革熱患者服用該藥,因為這會提高出血傾向。患有腎病、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人群不宜服用,因為阿司匹林會抑制腎臟排出尿酸的功能,從而加重病情。另外不應使用該藥治療兒童或青少年的發熱或流感,因為這與患上瑞氏綜合徵有關。胃腸道反應.阿司匹林會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風險。儘管有些在廣告中宣稱“不傷胃”,但研究表明腸溶片並未降低出血風險。若該藥和其他非甾體抗炎藥聯用,出血風險還會增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華法林聯用也會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阿司匹林對COX-1的抑制似乎啟動了胃的防禦機制,使COX-2活性增強,若同時服用COX-2抑制劑,則會增加對胃黏膜的侵蝕。因此,當阿司匹林與任何“天然”的會抑制COX-2的補充劑聯用時,必須特別小心。除了腸溶片外,製藥公司還會利用“緩衝劑”來緩解消化道出血的問題。緩衝劑旨在防止阿司匹林集結在胃壁上,不過它的效用存在爭議。幾乎所有抗酸藥裡的緩衝劑都能使用,如Bufferin使用氧化鎂,還有製劑使用碳酸鈣的。最近有對阿司匹林與維生素C聯用以保護胃黏膜的研究。服用相同劑量的維生素C和阿司匹林與單獨服用阿司匹林相比,能減少對胃的傷害。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大鼠實驗表明,阿司匹林的代謝物水楊酸在大劑量時能引起暫時性耳鳴,這是由於花生四烯酸的作用和谷丙轉氨酶級聯反應。瑞氏綜合徵.瑞氏綜合徵是一種罕見的嚴重疾病,特徵是急性腦病和脂肪肝,發生在少年兒童服用阿司匹林治療發熱或其他感染時。從1981年到1997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接到1207宗未滿18歲的瑞氏綜合徵病患報告。其中93%在綜合徵出現三週之前就已患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水痘和腹瀉。81.9%的受檢兒童都檢出了水楊酸。出現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綜合徵的報告後,美國就採取了預防性的安全措施,美國兒童的阿司匹林用量明顯下降,瑞氏綜合徵的病例報告也明顯減少。同樣,英國發齣兒童不宜服用阿司匹林的警告後,藥物用量和病例報告也有減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現在建議12歲以下兒童發熱都不能服用阿司匹林或含有阿司匹林的藥物。英國也建議16歲以下兒童不應服用阿司匹林,除非另有醫囑。其他不良反應.小部分人服用阿司匹林後會產生類似於過敏的反應,如蕁麻疹、水腫和頭痛。這種反應是由於,並不是真正的過敏,而是連一點點水楊酸都無法代謝所導致的藥物過量。有些人服用阿司匹林會產生皮膚組織水腫,有研究發現有些病患服藥1到6小時後就會發生。不過,阿司匹林單獨服用並不會導致水腫,和非甾體抗炎藥聯用時才會發生。阿司匹林會增加腦部微出血的風險,磁共振成像可見5至10毫米的斑塊,或者是更小的低訊號斑塊。一項研究估計每天平均服用270毫克的阿司匹林後,腦出血。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體抗炎藥會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引起低腎素性低醛固酮症,可能引發高血鉀症。不過,當腎功能和血容量都正常時,這些藥物並不會導致高血鉀症。阿司匹林在術後十天內都能引起長時間出血。一項研究選擇了6499名手術病人進行觀察,發現其中有30人需要再次進行手術以控制出血。這30人中有20人是瀰漫性出血,另外10人只有一個部位出血。瀰漫性出血是由術前單獨使用阿司匹林或和其他非甾體抗炎藥聯用引起的,而離散的出血則不是。2015年7月9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升了對非甾體抗炎藥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的警告。阿司匹林雖然也是非甾體抗炎藥,但並不在警告的範圍內。過量服用.阿司匹林過量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過量是指一次性服用大劑量的藥物,而慢性過量則是指一段時間內服用超過正常劑量的藥物。急性過量的死亡率是2%。慢性過量的死亡率更高達25%,慢性過量的死亡率之所以高於急性過量除了因為沒有明確的過量攝入史,再加上其典型症狀和體徵往往輕微或不存在,儘管發現臨床症狀重疊,在慢性過量的病例中初步診斷仍可能歸因於其他疾病。且對兒童影響尤為嚴重。中毒的治療方法有使用活性炭、靜脈注射葡萄糖和生理鹽水,使用碳酸氫鈉,還有透析。通常用自動分光光度法測量血漿中阿司匹林的活性代謝產物,即水楊酸來診斷中毒。一般來說,正常服藥治療後血漿中水楊酸含量為30-100毫克每升,高劑量服用的患者血漿中的含量為50-300毫克每升,急性中毒患者血漿中的含量為700-1400毫克每升。服用次水楊酸鉍、水楊酸甲酯和水楊酸鈉後也會產生水楊酸。互相作用.阿司匹林和其他藥物會發生互相作用,如乙醯唑胺和氯化銨會增加水楊酸的毒性,酒精則會增加該藥導致胃腸道出血的風險血液中阿司匹林還會影響部分藥物與蛋白質結合,包括抗糖尿病藥和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另外皮質類固醇能降低阿司匹林的濃度,布洛芬會抵消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影響其保護心血管和預防中風的功能。阿司匹林會降低安體舒通的藥理活性,經由腎小管分泌時還會與青黴素G競爭。阿司匹林也會抑制維生素C的吸收。耐藥性.在有些人身上,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不如別的人明顯,這種現象稱為阿司匹林耐藥性或是對阿司匹林不敏感。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易產生耐藥性,另一項研究總共調查了2930人,發現有28%的人有耐藥性。不過還有一項針對100名義大利人的研究表明,雖然看上去有31%的人耐藥,不過只有5%的人是真正耐藥的,其他人只是沒按要求服藥而已。另一項研究在400名健康志願者中沒有發現真正對阿司匹林有抗藥性的人,但有服用腸溶阿司匹林的人出現“偽耐藥性,體現為藥物吸收的延遲和減少”。性質.阿司匹林是一種白色晶體,熔點,在時分解。阿司匹林是水楊酸的乙醯衍生物,呈弱酸性,在下酸度係數為3.5。阿司匹林可以在醋酸銨或鹼金屬的醋酸鹽、碳酸鹽、檸檬酸鹽和氫氧化物溶液中迅速分解。阿司匹林在乾燥空氣中性質穩定,但在潮溼的環境中會逐漸水解成乙酸和水楊酸。在鹼性溶液中,阿司匹林迅速水解,生成只含有水楊酸鹽與乙酸鹽的澄清溶液。如同麵粉廠一樣,生產阿司匹林的工廠也需要留意空氣中阿司匹林的含量,因為過量的粉末會導致粉塵爆炸。在美國,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的訴訟中被廢除。多晶型性.多晶型性是同一種物質形成多種晶體結構的能力,它對藥物成分的開發至關重要。很多藥物只有一種晶體結構經過監管部門批准。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只知道阿司匹林的一種晶體結構,從1960年起開始懷疑它還有一種晶體結構,2005年才發現了這種神秘的結構。邦德等人測定了這種結構的細節。這種新的晶體結構是在熱乙腈中使阿司匹林和共同結晶時發現的。製法.製取阿司匹林的反應通常歸為酯化反應。水楊酸和乙酸酐。含高濃度阿司匹林的製劑常有醋味,這是因為阿司匹林會在潮溼的環境下發生水解,分子分解成水楊酸和乙酸。作用機理.1971年,的藥理學家約翰·範恩證實了阿司匹林會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生成他因這項發現和蘇恩·伯格斯特龍、本格特·薩米爾松共同獲得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84年獲授下級勳位爵士。對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抑制.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是因為該藥能不可逆地使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所需的環氧合酶的不同之處,因為其他的藥抑制作用都是可逆的。阿司匹林低劑量服用時能阻止血小板中血栓素A2的合成,這會在受影響的血小板的生命週期內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的這種抗血栓作用可用於降低心臟病發生率。每天服用40 mg的阿司匹林能顯著抑制血栓素A2的最大急性合成量,但不影響前列腺素I2的合成,不過服用劑量更高時就會抑制前列腺素I2的合成。前列腺素是身體區域性產生的一種激素,它有多種作用,包括在下丘腦中調節體溫,將痛覺傳遞到大腦,還會引起炎症。血栓素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而心肌梗死主要是由血栓導致的,因此低劑量服用阿司匹林能有效防止心肌梗死。對COX-1和COX-2的抑制.阿司匹林可以抑制環氧化酶-1。它能不可逆地抑制COX-1並且改變COX-2的酶活性。COX-2通常產生的大多是會促進發炎的,但受阿司匹林作用後則產生能抗炎的。新一代非甾體抗炎藥——昔布類——可以單獨抑制COX-2,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副作用。然而許多新一代的COX-2抑制劑如羅非昔布在過去十年內都遭到了撤回,因為有證據表明它們會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人體的血管內皮細胞原本會合成COX-2。選擇性抑制COX-2後,因為血小板裡的COX-1未受影響,前列腺素的合成相比血栓素會有所降低。這樣PGI2抗凝血的保護作用就消失了,這會增加血栓、心肌梗死和其他相關的迴圈系統疾病的風險。因為血小板沒有DNA,它的COX-1若被阿司匹林不可逆地抑制,就無法再生,這是和昔布類可逆抑制劑的不同之處。此外,阿斯匹靈除了有抑制COX-2的環氧化能力之外,還能將其轉化為類似脂加氧酶的酵素。被阿斯匹靈處理過後的COX-2可以將多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轉為過氧化物,這些過氧化物又會被代謝為具有抗發炎活性的,如、、等等。其他機理.阿司匹林還有三種作用方式。一是使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聯。阿司匹林會攜帶質子從線粒體膜間隙擴散進入線粒體基質,然後再次電離釋放質子。簡而言之,阿司匹林作為緩衝劑運輸質子,因此高劑量服用時會因電子傳遞鏈釋放的熱量而造成發熱,這和低劑量服用的退燒作用相反。二是阿司匹林會促進一氧化氮自由基的生成。一氧化氮自由基本身在小鼠體內也有抗炎的作用,它能減少白細胞粘附,後者是免疫系統應對感染的重要一步。不過,沒有足夠證據表明阿司匹林能抗感染。第三,更新的研究表明水楊酸及其衍生物能透過NF-κB調節細胞訊號。NF-κB是一種轉錄因子複合體,在許多生物過程中起重要作用。阿司匹林在體內分解為水楊酸,而水楊酸本身則有抗炎、退燒、鎮痛等作用。2012年發現水楊酸還能啟用,這是水楊酸和阿司匹林藥效的一種可能的解釋。阿司匹林分子中的乙醯基也並非沒有作用。細胞蛋白的乙醯化是其轉譯後修飾中被廣泛研究的現象。阿司匹林能使包括COX同工酶在內的幾種蛋白質乙醯化。這些乙醯化反應可能可以闡釋一些阿司匹林尚未得到解釋的效應。藥劑學.一般來說,成人用於治療發燒或關節炎時每天服用四次,這和以前治療風溼熱時所用的劑量接近。有或懷疑有冠狀動脈病史的人要預防心肌梗塞,每天低劑量服用一次即可。USPSTF在2009年3月向45-79歲的男性和55-79歲的女性建議,如果阿司匹林降低男性心肌梗死和女性中風的風險所帶來的潛在效益要大於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潛在危害,那麼就提倡服用該藥以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疾病。WHI的研究表明女性如果堅持低劑量也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降低有關,長期服用以預防疾病的患者利用這種方式可以兼顧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兒童服用阿司匹林治療川崎病時,服用劑量和體重相關,頭兩週每天服用四次,接下來六至八週降低劑量,每天服用一次。藥代動力學.乙醯水楊酸是一種弱酸,口服後在胃的酸性環境中幾乎不電離,而是迅速經細胞膜吸收。小腸中較高的pH促進了藥物的電離,從而減緩了藥物在小腸中的吸收。過量服用時藥物會凝結,所以吸收更慢,血漿濃度在服用後24小時內都會上升。血液中的水楊酸有50–80%與白蛋白結合,其餘是具有活性的電離態。藥物和蛋白質的結合和濃度有關。結合位點飽和以後遊離態的水楊酸就會增加,其毒性也會增強。藥物的分佈體積是0.1–0.2升每千克。酸中毒會增強水楊酸向組織中的滲透,從而增加藥物的分佈體積。若按治療劑量服用,則有多達80%的水楊酸在肝臟中代謝。它和甘氨酸反應生成,但這種代謝途徑容量有限。少量水楊酸也會羥基化形成龍膽酸。大劑量服用時,藥物代謝從一級反應變為零級反應,因為代謝途徑已飽和,腎臟的排出變得更加重要。水楊酸主要透過腎臟作為水楊醯胺乙酸,半衰期會延長至15-30小時,因為水楊醯胺乙酸和水楊酚醛葡糖苷酸的生物轉化途徑已飽和。代謝途徑的飽和使得腎臟對水楊酸的排洩更加重要,而尿液酸鹼度對其影響也更為敏感。當尿液的pH值從5升至8時,腎臟對水楊酸的清除能力會提升10-20倍。透過鹼化尿液來增加水楊酸的清除率便是利用了這一點。歷史.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含有活性成分水楊酸的植物提取物留下的歷史記錄就描述了柳樹的樹皮和樹葉磨成的粉能夠緩解以上症狀。1763年英國牧師在牛津發現阿司匹林的活性成分水楊酸。法國化學家首先於1853年合成了乙醯水楊酸。他在製取和研究各種酸酐的性質時,把乙醯氯和水楊酸鈉混合,二者發生劇烈反應,熔化後又很快凝固了。因為當時還沒有,格哈特把所得的化合物稱為“水楊酸乙酸酐”。到了1899年,拜耳已在全球市場銷售此藥。二十世紀上半葉,阿司匹林越來越受歡迎,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它在1918年流感大流行中發揮了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卻顯示,它也是流感致死率高的部分原因,不過這種說法頗受爭議,未被廣泛認可。阿司匹林帶來的豐厚利潤使藥廠激烈競爭,該藥的各種品牌和產品像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在1917年拜耳公司的美國專利過期了以後更是如此。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於1956年和1959年相繼問世以後,阿司匹林的使用率開始下降。60和70年代,約翰·範恩等人發現了阿司匹林的作用機理,60至80年代的其他研究和臨床試驗證明該藥有抗凝血的藥效,可降低血栓疾病的發病率。由於廣泛用於預防心臟病和中風,阿司匹林的銷量從20世紀末開始復甦,21世紀以來持續向好。商標.德國在一戰中投降後,1919年各國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中戰後賠償的部分規定阿司匹林在德國、加拿大、墨西哥等80多個國家還是拜耳公司的註冊商標。公司在所有市場上出售的藥物成分都是乙醯水楊酸,但包裝和物理性質則在各個市場都不相同。獸用.獸醫有時用阿司匹林來鎮痛或抗血栓,主要給狗用,有時給馬用,不過現在一般會用副作用較少的新療法。狗和馬都會出現水楊酸產生的胃腸道副作用,不過阿司匹林可以用來治療老年狗的關節炎,也有治療馬的的可能。不過現在該藥已很少用於治療蹄葉炎,因為可能適得其反。阿司匹林應該只在獸醫的直接指導下使用,特別是貓,因其缺乏有助於藥物排出的葡萄糖醛酸,用藥比較危險。連續4周每48小時給貓服用25毫克/千克體重的阿司匹林並不產生臨床中毒症狀。推薦用於貓的解熱鎮痛劑量是每48小時10毫克/千克體重。 | 933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乙醯水楊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34"
} |
劉完素人士,世稱劉河間。金元四大醫學家之一,研究五運六氣,為“寒涼派”的創始人。發揮《內經》理論,提倡火熱論,並重視針灸治法,臨床施治重視井穴、原穴。並喜用五腧穴,以火熱論思想指導針灸臨床,形成了以清熱瀉火為基點的針灸學術思想,對金元以後的醫家影響很大。因創制不少治療傷寒熱病的方劑,故後世稱他為“寒涼派”。劉完素的著作有:《黃帝素問宣明論方》、《素問玄機原病式》、《宣明內方》、《內經運氣要旨論》、《傷寒直格》、《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三消論》、《素問藥注》、《醫方精要》。影視作品.2018年中國電影《河間聖手》,北京鴻博先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導演:孫愛國,劉完素一角由劉子驊飾演。 | 933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劉完素",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38"
} |
張廷玉中進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完善軍機處制度。乾隆年間,加封太保,後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後仍依雍正帝遺命配享太廟,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族大臣。諡文和。生平.康熙朝.康熙十一年九月初九日,授刑部左侍郎。山東鹽販王美公等糾集眾人傳教,巡撫李樹德命令逮捕懲治,抓住一百五十餘人。清聖祖命張廷玉與都統託賴、學士登德一同審理,以殺七人、流放三十五人戍邊定案。次年授吏部左侍郎。雍正朝.清世宗即位後,張廷玉受命協同掌院學士阿克敦、勵廷儀辦理翰林院文章之事,不久即提升禮部尚書。雍正元年,張廷玉復值南書房,與朱軾等人同為諸皇子師傅。四月,任順天鄉試主考官。世宗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八月,署理都察院事,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九月,調任戶部尚書,上書說:“浙江的衢州,江西的廣信、贛州,臨近閩、粵等地,那些流離失業沒有戶籍的人,進入這四地交界的山裡種植大麻,搭建草棚居住,稱作‘棚民’。時間一久,繁衍的人口會一天天地多起來,那些體格強健剽悍的人就會四處搶劫。請下詔命令督撫謹慎選擇廉潔能幹的州縣長官,對棚民嚴加約束。那些願意讀書學習的,或力氣大武藝高強的,考察清楚,檢驗錄用,希望能聚集物力,教育訓練,不要歧視他們。”朝廷下詔讓督撫議定施行。此後,世宗命張廷玉署大學士事。雍正四年,世宗因為對西北用兵,詔令在隆宗門內設立軍機房,令怡親王允祥、張廷玉和大學士蔣廷錫兼管軍機房事務。隨後軍機房改稱為辦理軍機處。由張廷玉擬定各項規章制度:諸大臣陳奏,平常事務使用奏疏,經由通政司遞上,交給內閣擬旨處理;重要事情使用奏摺,經由奏事處遞上,交給軍機處擬旨,皇帝親自閱覽,硃筆批示處理。從此以後內閣權力向軍機處轉移,大學士一定充任軍機大臣,才可以參與處理國家政務,每天一定被召入內廷以備應對,秉承聖旨,評議奏章政務,參與國家機密的商討。張廷玉做事周密敏捷勤奮謹慎,尤為世宗倚仗。世宗曾經生病,獎勵張廷玉等輔佐的功勞,各授予一等阿達哈哈番,張廷玉上書說:“按照各行省的慣例,凡是那些犯罪的人,犯了重罪的要收押,犯了輕罪的只要取保候審即可。唯有刑部不論所犯罪行大小、主犯從犯,一律收押,且要牽連到無辜的人。請求按照各行省的慣例,根據情況分別罪行輕重取保候審。刑部引用律例,往往有刪截取捨,僅僅採用其中的數語,就用它來審案量刑定罪;甚至有的只求其相似,比照已有的定議:玩弄手法,串通作弊,一般因此而出現。請求命令都察院、大理寺改正駁回;連同草率審理者,同時給予處分。”世宗命六部九卿議定施行。張廷玉父親張英入祀京師賢良祠,世宗又派人到本籍祭奠,命張廷玉回籍行禮,並令兒子張若靄隨從;弟弟張廷璐當時督江蘇學政,也命令來會面。世宗發帑金萬兩為張英建祠,並賜予冠帶、衣裘及貂皮、人參、內府書籍五十二種。雍正十一年,世宗病危,張廷玉與大學士鄂爾泰等一同接受顧命。遺詔說張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命令以後配享太廟。乾隆朝.清高宗即位後,命張廷玉總理事務,又賜予世襲一等阿達哈哈番,摺合三等子爵,仍讓張若靄襲爵。乾隆元年,加太保銜。乾隆三年,再次看到張廷玉以前的奏議,認為他所發表的評論與自己相同,便命令將其刻碑立於國子監,同時在碑文後題記,說:“張廷玉有如此的遠見卓識,朕竟然未能及時看到。朕一定遵奉父皇遺旨,讓他配享太廟。古人說年老時要警戒貪求無厭,朕要把張廷玉的樣板作為警戒,併為張廷玉晚節未全惋惜。”乾隆四年,張若靄逝世。高宗因為張廷玉入內廷必須扶掖,命張廷玉次子庶吉士張若澄入直南書房。乾隆十三年,張廷玉再次請求退休,摺子內說“以世宗遺詔許配享太廟,乞上一言為券”之語,高宗感到不快,但仍頒佈手詔賜之。次日有風雪,廷玉不親至宮門謝恩,僅交待次子張若澄代他前去謝恩,皇帝大怒,降旨切責。協辦大學士汪由敦為之乞恩,汪由敦提前給張廷玉通風報信,次日張廷玉立即入朝謝恩,忘了當時尚未下旨。高宗怒責汪由敦洩密,下令革去張廷玉爵位,並立罷到任不足一月的汪由敦協辦大學士之官職。張廷玉疏請罷配享治罪,自言“年衰識瞀,衍咎自滋,伏乞罷臣配享,並治臣罪。”乾隆十五年二月,皇長子永璜逝世,祭祀剛開始,張廷玉即請求南歸。高宗更加憤怒,命令書寫配享太廟諸臣之名給張廷玉看,命他思考是否應該配享。張廷玉惶恐,上書請求罷免配享並治罪。高宗聽從大學士和九卿之議,罷免其配享,不予治罪。七月,張若澄妻父朱荃在四川學政任內,因隱瞞母喪訊息,“匿喪趕考”,此案牽連張廷玉。高宗決定收回三代皇帝對張廷玉的一切賞賜,以示懲罰。乾隆二十年四月初八日張廷玉在家中去世,享壽八十二歲。乾隆帝仍遵照其父世宗皇帝的遺詔,讓他配享太廟、賜祭葬、諡文和,靈柩安葬於龍眠山文和園。評價.張廷玉在任期間的主要工作在於擔任皇帝的秘書,對清廷政治制度的貢獻是完善了奏摺制度與軍機處的運作規則。與其他直接處理政務的大臣不同,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太多關於張廷玉的具體事績。張廷玉的辦事能力強,應是事實,清史說:“凡有詔旨,則命廷玉入內,口授大意,或於御前伏地以書,或隔簾授幾,稿就即呈御覽,每日不下十數次”。西北用兵時,“遵奉密諭,籌畫經理,羽書四出,刻不容緩”,傍晚回家,仍然“燃雙燭以完本日未竟之事,並辦次日應辦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寢,或從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親自改正,於黎明時付書記繕錄以進”。雍正帝曾稱讚:“爾一日所辦,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汪由敦稱“雍正以來數十年間,吏治肅清,人民安樂……張氏從容坐而論道,享極盛之世……那麼張氏的慎密周詳,略可想見也。”雍正十一年,張廷玉回鄉祭祖,雍正贈玉如意,祝他“往來事事如意。”又贈《古今圖書整合》2部,當時只印64部。又著“所過地方派撥兵弁護送,並文武官員迎接”。張廷玉為人謹小慎微,謹守黃庭堅的名言“萬言萬當,不如一默”。雍正亦讚揚他“器量純全,抒誠供職”,稱其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雍正末年,張廷玉回家省親,皇帝寫信給他說:“朕即位十一年來,朝廷之上近親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沒有分離過。我和你義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餘,未免每每思念。”雍正帝臨終,命其與鄂爾泰併為顧命大臣。乾隆朝,以兩朝元老為朝廷所重,乾隆說他:“不茹還不吐,既哲亦既明”。死後配享太廟,終清一代,漢大臣惟張廷玉一人。著作.主修《明史》、《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大清會典》等。曾充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及《明史》、國史館、《清會典》等總裁官。 | 934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張廷玉",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41"
} |
滑鼠,是一種電腦使用的定點輸入裝置,可以對螢幕上的遊標進行定位,並透過按鍵和滾輪裝置對遊標所經過位置的螢幕元素進行操作。滑鼠的鼻祖於1968年出現。美國科學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在加利福尼亞製作了第一個滑鼠。技術.滑鼠的光學感測器靈敏度使用DPI量度。分類.依據移動感應技術的分類如下:質感和操作性.操作滑鼠時遊標的準確性,還取決於感應器,就要換掉整個滑鼠。滑鼠的操作性大多和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有關,滑鼠的使用本身就需要某種程度的適應;外觀和質感等,也取決於使用者的偏好傾向。平整、光滑、整潔的工作表面最適於滑鼠的操作,如以下所述的工作面可支援機械滑鼠的操作:粗糙的表面會佔附一些汙染物如:灰塵、石蠟、碎屑等,這些東西會影響機械滑鼠內部圓球在平面上的定位,如桌面的水滴或其他汙染物、灰塵等。一個較深的凹槽會導致滑鼠發生一些奇怪的操作。 | 934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滑鼠",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42"
} |
豐臣秀吉家臣.早期家臣.蜂須賀正勝、山內一豐、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堀尾吉晴、增田長盛、仙石秀久、小西行長、中村一氏、前野長康秀吉四天王.宮田光次、神子田正治、戶田勝隆、尾藤知宣賤嶽七本槍.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加藤嘉明、脇坂安治、平野長泰、糟屋武則、片桐且元五奉行.石田三成、淺野長政、前田玄以、長束正家、增田長盛三中老.中村一氏、生駒親正、堀尾吉晴五大老.一開始是六大老,小早川隆景 死後退席,小早川家督由小早川秀秋接任。秀吉生前並無五大老之名,秀吉死後五大老之名才固定下來: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後其子前田利長接任)、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勝。十人眾.富田一白、寺西正勝、毛利吉成、堀田一繼、佐佐行政、石田正澄、片桐貞隆、石川光元、山中長俊、木下延重信長舊臣.前田利家、堀秀政、丹羽長秀、森長可、細川藤孝、細川忠興、蜂屋賴隆、京極高次、長谷川秀一、長谷川與次、日根野弘就、日根野盛就、長谷川宗仁、矢部家定、建部壽德、稻葉一鐵、市橋長利、伊東長久、九鬼嘉隆、古田重然、堀內氏善、丸毛兼利、毛利秀賴、豬子一時、蒲生氏鄉黃母衣眾.青木一重、伊木遠雄、石尾治一、伊東長実、井上道勝、井上賴次、小野木公鄉、郡宗保、津田信任、友松盛保、中島氏種、中西守之、長原雲沢軒、野野村雅春、戶田勝隆、蜂須賀家政、服部一忠、速水守久、神子田正治、箕浦元正、三好房一、毛利吉成、森可政、一柳直末、分部光嘉七手組.速水守久、青木一重、伊東長実、堀田盛重、郡宗保與力眾.宮部繼潤、一柳直末、田中吉政、木村定重、小出吉政、龜井茲矩、谷衛友、寺澤廣高、新莊直賴、齋村政廣、別所重宗接受秀吉偏諱的人物.在古代日本,主君往往將自己名字中的一字授予家臣或從屬的大名,以示恩惠。這個字被稱為偏諱。豐臣秀吉也不例外。註釋.徵引. | 935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豐臣秀吉",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55"
} |
合理使用,是著作權法的一個概念,允許人們於某些情況下,無需徵求著作權所有者的同意,就可以使用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內容。“合理使用”這個概念在美國等許多國家的著作權法中都存在。合理使用試圖在著作權所有人的利益和公眾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在兼顧原創者利益的同時又鼓勵新的創造。合理使用是一種製作未經授權的複製品,以用作一定的保護性的目的的權利。主要包括學術上的使用、教育、寫報道、或者寫評論。但是這也有一些限定條件,就是所使用的部分相對於該作品的總篇幅來說較短,而且不會有損於該作品的擁有人的經濟利益。國際上對合理使用的判定大體上依據的是“三步檢驗標準”:各國家或地區的具體法律規定.美國法律中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的概念起源於1790年制定的第一部美國版權法。現行美國版權法:在第106條和106A之規定外,對一受著作權保護作品的合理使用,無論是透過複製、錄音或其他任何上述規定中所提到的手段,以用作批評、評論、新聞報道、教學、學術交流或研究之目的,不屬於侵權。在確定任何一特定案例是否屬於合理使用時,必須考慮到下列因素:# 使用的目的和性質,包括這種使用是具有商業性質或者是為了非營利的教育目的;# 有版權作品的性質;# 同整個有版權作品相比所使用的內容和數量;以及# 這種使用對有版權作品的潛在市場或價值所產生的影響。中華民國法律中的合理使用.民國十七年首次制定。現行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五條規定了著作財產權的限制,除了第六十五條規定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外,第六十五條前各條規定需在合理範圍內得使用,而著作財產權人之權利受限制的各種狀況,是屬於廣義範圍中的合理使用概念。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對於著作權合理使用之說明如下:中央或地方機關、依法設立之教育機構或供公眾使用之圖書館,得重製下列已公開發表之著作所附之摘要:# 依學位授予法撰寫之碩士、博士論文,著作人已取得學位者。# 刊載於期刊中之學術論文。# 已公開發表之研討會論文集或研究報告。以廣播、攝影、錄影、新聞紙、網路或其他方法為時事報導者,在報導之必要範圍內,得利用其報導過程中所接觸之著作。以中央或地方機關或公法人之名義公開發表之著作,在合理範圍內,得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已公開發表之著作,得為視覺障礙者、聽覺機能障礙者以點字、附加手語翻譯或文字重製之。以增進視覺障礙者、聽覺機能障礙者福利為目的,經依法立案之非營利機構或團體,得以錄音、電腦、口述影像、附加手語翻譯或其他方式利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專供視覺障礙者、聽覺機能障礙者使用。非以營利為目的,未對觀眾或聽眾直接或間接收取任何費用,且未對表演人支付報酬者,得於活動中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或公開演出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揭載於新聞紙、雜誌或網路上有關政治、經濟或社會上時事問題之論述,得由其他新聞紙、雜誌轉載或由廣播或電視公開播送,或於網路上公開傳輸。但經註明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者,不在此限。政治或宗教上之公開演說、裁判程式及中央或地方機關之公開陳述,任何人得利用之。但專就特定人之演說或陳述,編輯成編輯著作者,應經著作財產權人之同意。依第四十四條至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之一至第五十條、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五十五條、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第六十條至第六十三條規定利用他人著作者,應明示其出處。前項明示出處,就著作人之姓名或名稱,除不具名著作或著作人不明者外,應以合理之方式為之。著作之合理使用,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之侵害。著作之利用是否合於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三條規定或其他合理使用之情形,應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以為判斷之基準:# 利用之目的及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 著作之性質。# 所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佔之比例。# 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著作權人團體與利用人團體就著作之合理使用範圍達成協議者,得為前項判斷之參考。前項協議過程中,得諮詢著作權專責機關之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中的合理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界定了合理使用,摘錄如下:第二十四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並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為報道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著作權人宣告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宣告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改編、彙編、播放或者少量複製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範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為陳列或者儲存版本的需要,複製本館收藏的作品;#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且不以營利為目的;#對設定或者陳列在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影;#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已經發表的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以閱讀障礙者能夠感知的無障礙方式向其提供已經發表的作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前款規定適用於對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限制。大眾對於合理使用的認知錯誤.在 YouTube 上,最常見的錯誤是在自己影片中使用他人內容,然後在影片註釋中打上「我並沒有擁有該內容的版權,內容版權屬於該內容的擁有者」來以防版權糾紛。許多人以為這樣做,就可以達到所謂的合理使用,但事實並不盡然。為此,YouTube也提醒了此種行為也是違反合理使用原則。 | 936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合理使用",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67"
} |
拜裡米蘇拉或拜裡迷蘇剌開國君主。馬來紀年記載,其原為室利佛逝(三佛齊)巨港城的王子,傳統信奉印度教混合佛教。拜裡迷蘇拉取名來自梵文परमेश्वर,意為“至高無上的君主”。鄭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幹預中,以長遠影響來看,最重要的是操縱麻六甲海峽,選擇扶植拜裡迷蘇剌,於1409年鄭和授與其國璽及皇袍。拜裡迷蘇剌曾親自往中國朝貢,使其在麻六甲沼澤地的據點成為日漸富庶繁榮的商業中心。肇建馬六甲.拜裡迷蘇拉出生於渤淋邦,十分英勇,其父是渤淋邦王桑阿吉。渤淋邦王桑阿吉去世後,拜裡迷蘇拉即位,迎娶爪哇國王巴塔拉塔馬里爾之女。渤淋邦與爪哇聯姻後,日漸強大,拜裡迷蘇拉遂起兵反叛爪哇。14世紀中期,位於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勢力日漸式微。周邊國家,尤其是爪哇的滿者伯夷帝國,無不對物產豐隆的蘇門答臘島產生覬覦。滿者伯夷遂攻佔皇城巨港和首都佔碑,室利佛逝王國宣告滅亡。根據馬來紀年,室利佛逝王族流亡至廖內群島的民丹島。廖內群島的馬來人和海人(Orang Laut)依然對室利佛逝王國忠心耿耿,無不想復興帝國。拜裡米蘇拉的曾祖父桑尼拉·烏他馬為了復興霸業,在1324年帶領親信前往淡馬錫委任當地的酋長,自立為王。1401年,拜裡米蘇拉登基後不久,滿者伯夷進犯。新加坡政權不敵強大的滿者伯夷帝國,拜裡米蘇拉逃往馬來半島。拜裡米蘇拉在麻坡做短暫停留。在發現麻坡無天險可守後,他北上前往今日馬六甲河一帶。傳說他親眼目睹鼠鹿在馬六甲樹下將兇猛的野狗踢入河流,隨後於1402年在此建城。滿剌加的外交關係.明史載,明朝使者尹慶於永樂元年,每年向暹羅進貢四十兩銀。酋長“拜裡迷蘇剌”得知使者來意時大喜,即遣使隨尹慶回明朝進貢,使者於永樂三年抵達南京,明成祖封拜裡米蘇拉為“滿剌加國王”,賜誥印、彩幣、襲衣、黃蓋。從此,滿剌加得以和暹羅同列,不再臣屬於暹羅。滿剌加開始從漁村成長為該地區最重要的港口,吸引來自爪哇、印度、阿拉伯和中國的商人,作為兩次季風之間中印貿易的停泊點。拜裡米蘇拉於永樂九年率領妻子陪臣五百餘人隨鄭和前往中國覲見天子,明成祖親自設宴款待,賞賜豐厚。傳說拜裡迷蘇拉在1414年皈依伊斯蘭教,改名「蘇丹依斯甘達沙」;然而明史記載,拜裡迷蘇拉約於1414年逝世,其子“母幹撒”的使者於永年十二年上,並由長子蘇丹依斯甘達沙繼任馬六甲蘇丹。 | 936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拜裡米蘇拉",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68"
} |
次經,或稱為旁經、副經、後典或外典,是指幾部存在於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但不存在於希伯來聖經的著作。一般認為,這些著作由猶太教的抄經士在後期加入,或在翻譯的過程裡納入正典。但是也有幾卷的亞蘭文和希伯來文的抄本在死海古卷中被發現。次經不同於偽經,偽經的內容被正統神學認為是否定基督的救恩,冒用他人之名寫作,並且與聖經的主要內容相違背或衝突;而次經只是未被納為新教認可為舊約正典的猶太教著作。對於次經的權威地位,教會中存在兩種意見。其一以希波的奧古斯丁為代表,認為次經乃是聖經的一部分;而另一種觀點則更嚴格認為次經在權威上不及希伯來文聖經,只能用作信徒道德的教化,或研究教義的參考,而不能作為教義信仰的依據。耶柔米在他所翻譯的聖經拉丁文武加大譯本的譯序中闡述了後一種觀點。後世亦有一些教父和經院學者也都持這兩種觀點。但天主教與東正教一直以來,皆視次經為聖經的一部份,理由是世紀初已是如此。馬丁·路德整理翻譯聖經時,追隨耶柔米的意見,只把次經放在後頁作為附件,但未有刪除。現代主流新教只使用了傳統的塔納赫,公元90年所制定的希伯來文字作為聖經的舊約部分,認為次經沒有希伯來文原始經文作為依據,而是以希臘文或亞蘭文寫作、紀錄或整理而成,故欠缺權威性。目前天主教、東正教的《舊約聖經》版本包含次經的內容,而新教的聖公宗、循道宗、信義宗將次經放於舊約和新約之間,新教的歸正宗和浸信宗等則無次經。次經列表.舊約次經.《舊約聖經》當中次經有十六卷,他們在基督教新教及天主教聖經裡的漢語譯名及英語譯名茲詳列如下:新約次經.新約次經:新約作者有時對次經有所影射,但新約不把次經放入裡面,也沒有把它們當作正典來引用。俄利根、耶柔米等教父都否認次經為正典。奧古斯丁的後期著作也拒絕了次經作為正典。沒有一卷次經自稱是上帝的啟示。 | 937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次經",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72"
} |
偽經的經典分為正典、次經與偽經三個層級。正典是完全可靠的經典,現在通用的拉丁版聖經便是在這一次的集結中定本。「次經」是一些作者還不能完全確定的作品,次經的內容通常無損於正統神學的內涵,因此仍有參考的價值。最後一個級等的「偽經」便是指那些「次經以外的著名」,內容是一些未能確定真偽的著作。個別宗派會將不合己意或者是在他們的哲學體系中難以相容的經典斥為「偽經」,故「偽經」的判別並沒有完全一致的結論,也沒有完全排除「偽經」的時間點可做為正典時期的起點。一個例子是:《以諾書》本來是正典之一,但後期被列作偽經。不過,由於基督宗教傳入衣索比亞時,《以諾書》仍然是正典的一部份,當地部份教會到現在還把《以諾書》列為正典的一部份。基督宗教的《偽經》是一些從西元前200年到西元後200年猶太著作的通稱。其中一些著作可能是冒亞當、以諾、摩西和以斯拉等人寫的,故稱之為《偽經》。《偽經》以傳統故事、啟示性的異象、異夢等形式出現,其目的是要幫助正經歷異常困苦的猶太人堅守信仰。由於其所記載的事有的怪誕離奇,有的含錯誤的教義,所以猶太人拒絕將它們收入舊約正典之中。除《偽經》外,當時流傳的還有十四、五卷《旁經》或《次經》,寫於西元前200年到西元後100年,大體上準確地反映了兩約之間的宗教、政治和社會情況。由於其中詮釋有異,所以猶太教和基督新教不接受旁經為正典。 | 937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偽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73"
} |
喬治·夏帕克,法國物理學家,199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生平.喬治·夏帕克出生在波蘭東部的一個猶太人隔離區,7歲隨父母移居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因參加抗擊納粹的抵抗運動被捕,流放到德國達豪集中營,戰後回到法國。夏帕克於1946年成為法國公民,最初他以研究核物理學為職,後來轉向高能粒子物理學領域。1968年,夏帕克發明粒子探測器和多線路正比探測器,這兩項發明使他於199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夏帕克發現僅有3%的法國小學為學生開設科學實驗課程,乃於1996年發起“動手做”行動計劃,與自願參與的小學教師合作,在學校當中普及推廣科學實踐活動。這一行動傳播到墨西哥、巴西、中國、塞內加爾、阿富汗、斯洛伐克等國家。2010年9月29日,夏帕克在法國巴黎逝世,享年86歲。 | 938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喬治·夏帕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85"
} |
武器又稱兵器,是在暴力衝突中用來增加攻擊效果的工具。大量使用武器的暴力衝突也通常被稱為武裝衝突。武器一般會用來防衛被傷害或攻擊其他人或設施,當被有效利用時一般會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帶傷害最小化」的原則,也因此被用來自衛、威懾和防禦。武器一般是在像狩獵、犯罪、執法、自衛及戰爭下使用,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上述活動的效率及效能。主要用於有正規組織的軍事衝突的武器又稱兵器和軍火,但定義範圍略有不同:兵器主要指基層軍事人員所使用的武器,是出於自衛用非核常規手段殺傷敵方有生力量、破壞作戰設施、保護己方人員及設施的器械,是進行正當防衛、常規戰爭、應付突發事件、保家衛國的武器,也有些定義會將無火藥的冷兵器視為兵器,例如中國的十八般兵器;而軍火是泛指現代戰爭中批次使用的各類硬體裝備,其中包括制式兵器、彈藥、軍用載具以及戰略武器。任何可造成傷害的事物都可稱為武器。只要具有可傷害性、用於攻擊,武器可以是一杯熱水,也可是一枚氫彈。日常可見的石頭、磚塊甚至一根掃帚或一支鉛筆,都可以作為武器,但許多武器是特別為攻擊的目的而設計,從簡單的棍棒、劍及槍到複雜的洲際彈道飛彈、生物武器及等。許多先進的武器也有對應的導航系統及通訊系統,後來也衍生出偵測武器用的偵查系統,如雷達。武器一辭並非全然為軍事領域所用,也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作為競爭工具的代名詞。比如說法庭上之攻防依據、商業競爭之手段,人與人間之較量標的等等。完整的武器學說列表參看軍事技術與裝備。分類.冷兵器和熱兵器.武器型別可以依照火藥的使用與否而區分為冷兵器和熱兵器。冷兵器是隻利用物理手段、不使用化學反應和原子能產生攻擊力的武器,例如:刀、劍、斧、矛等,一般是傳統格鬥武器,在近代戰爭中因火器的普及及使用技術的進步而不再是軍隊中的主力,但並非就此消失。冷兵器中也包括一些用物理方式、不使用燃料推進的遠射武器。熱兵器也稱火器,是指利用推進藥以及爆炸物發生氧化反應釋放化學能產生打擊力的武器,包括:手榴彈、槍械、火砲、飛彈及地雷等。熱兵器依然有著各種技術上難以克服的缺點,例如:使用熱兵器時因為火藥的化學作用所產生的巨大聲音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現代化軍隊中仍然不乏冷兵器的身影以及運用。因時代的演進而結合了高科技的材質與鍛造技術,現代冷兵器的威力與強度已非中古世紀時所能比擬的。武器可以依使用的人或是單位來分類。武器可以依其架構及運作原理來分類。武器可以依其攻擊的目標來分類歷史.武器是人類技術發展的量化方式之一。原始人類的武器主要自然界,即樹枝、石頭、獸牙等較為鋒利的東西,而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人類利用冶金術製作出更堅硬更高殺傷力的金屬兵器。科學家曾觀察到黑猩猩將物體作為武器的應用,猜測早在五百萬年前,人類就開始使用武器。然而,這無法用實物證實,因為木製武器和未成形的石頭都不會留下明確的遺物。已發現最早可明確定義的武器是Schöninger矛,一共發現八根,並用木製的甩桿製成,年齡超過30萬年。在肯亞圖爾卡納的納塔魯克發現,此地點在大約10,000年前許多人類的骨骼可能會出現頭、頸、肋骨,膝蓋和手有重大創傷性損傷的證據,包括埋在骨頭中的黑曜石射彈,可能在兩個群體之間發生衝突的情況下,由箭頭和其他武器造成,但是也對納塔魯克戰爭的這種解釋受到挑戰。古代武器最早是用於對動物的狩獵活動中,連同人類與人類彼此之間的衝突中。從人類的最早痕跡決定於現代的文明,武器已經是一個人類發展的方面。在現代,武器發展大致上已經與科技的發展同步。在遠古的時代,從人性的破曉,透過希臘和羅馬的古典文明,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火藥武器之廣大發展,武器主要是使用者個體力量上的延長,本質上武器彌補人類身體的缺乏與弱點。雖然在遠古的時代中被做出來的許多武器是鋼,但是,木製的也非常普遍。歐洲自文藝復興時期起開始在戰爭中使用槍支,槍支也是16世紀到19世紀期間日益重要和有效的武器,在美國南北戰爭時開始使用機槍和鐵甲艦,這也是現在常用的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因為線膛火砲的出現,榴彈砲能夠摧毀要塞磚石和其他防禦工事,這也造成當時的軍事事務變革。軍用飛機及坦克車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發明的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工業化戰爭的開始,而像化學武器及生物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開始出現。軍用技術繼續的進步,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原子彈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入冷戰時代,美國及蘇聯二國的核武競賽及相互保證毀滅,若全面展開核戰爭,不會有人存活,因此每個國家及其盟友不斷企圖在核軍備領域上發展,但核武的目的只是為了嚇阻對方,實際的戰爭仍然是利用非核子的傳統武器,進行區域性的有限度戰爭。法令管制.許多武器的製造、擁有、交易及使用都是受管制的,可能是受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甚至是國際條約的管制。這類的管制有:生命期問題.不同文化對於武器的生命期定義有很大的差異,在歷史上也是如此。而不再使用的武器如何處理也有許多的不同。美軍對於不再使用的武器及炸彈,在1919年起到1970年之間是用海洋傾倒的方式處理。倒到墨西哥灣的武器曾被沖到佛羅裡達海岸。德州-路易士安州離岸的石油平臺更增加發現這些武器的機率。漁夫也將棄置在馬薩諸塞灣處的武器帶到馬薩諸塞州的各城鎮。武器貿易條約.《武器貿易條約》於2013年4月2日在聯合國大會上獲得透過,並於2014年12月24日正式生效。截止到12月24日,共有超過130個國家簽署該條約,其中包括世界最大軍火輸出國美國的運輸,針對其國際貿易制定了共同標準,“以防止和消除常規武器非法貿易並防止其轉作他用”。根據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2014年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武器貿易條約》的關鍵與核心在於其體現了國際人道法精神,即“承認各國有義務尊重並確保尊重國際人道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認為,《條約》的透過為全球武器轉讓奠定了一個框架,有利於遏制武器濫用或非法利用。“《武器貿易條約》要求出口國確保他們的武器將不能被用來違反武器禁運,助長衝突,推動恐怖主義或捲入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或人權法的行動”。目前中國還未成為該條約的締約國。軍事專家尹卓指出,中國的擔憂主要在於害怕美國等軍事大國在履行條約過程中“搞特殊化”。“《武器貿易條約》限制武器流入戰亂地區的關鍵在於,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是否按條約規範他們的武器貿易行為。”因此,中國將根據條約是否有利於國家安全考慮是否加入。傳說或虛構武器.當代武器. | 939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武器",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99"
} |
多元智慧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 哈沃德·加德納 Prof. Howard Gardner 於1983年提出。加德納教授指出,人類智慧發不應只限於智商發展 ,亦需發展以下智慧。傳統上,大部份教育界只強調學生在語文及邏輯數學兩方面的學術發展,但按加德納教授理訥,語文及數學科不是人類智慧的全部代表,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智慧組合,例如:名振國際的武術家李小龍的肢體能力比較強、思想家及哲學家的內省智慧較強、環保及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智慧較強等。根據加德納教授的理論,學校在發展學生各方面智慧的同時,必須留意每一個學生都擁有某些方面的智慧特別突出;而當學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進度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其強項學習,而不是讓學生因此受到責罰。多元智慧理論應用,後來於東南亞迅速冒起。2001年,香港一班來自教育及傳媒界專業等義工,首先成立多元智慧訓練協會。直至如今,多元智慧訓練協會,除了推廣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八種多元智慧理論外,還主要透過工作坊、講座、訓練課程等,為學生、家長、教師及在職人士,於學校和公司企業推廣逆境智慧(AQ)、情緒智慧(EQ)、心靈智慧(SQ)等多元智慧。加德納教授提出以下八個範疇的多元智慧:語文智慧.包括口頭語言運用及文字書寫的能力,把句法、音韻學、語義學、語言實用學結合並運用自如。這類人在學習時是用語言及文字來思考,喜歡文字遊戲、閱讀、討論和寫作。數理邏輯智慧.從事與數字有關工作的人特別需要這種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智慧。他們學習時靠推理來進行思考,喜歡提出問題並執行實驗以尋求答案,尋找事物的規律及邏輯順序,對科學的新發展有興趣。即使他人的言談及行為也成了他們尋找邏輯缺陷的好地方,對可被測量、歸類、分析的事物比較容易接受。空間智慧.空間智慧強的人對於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敏感性很高,能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並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這類人在學習時是用意象及影象來思考的。空間智慧可以劃分為形象的空間智慧和抽象的空間智慧兩種能力。形象的空間智慧為畫家的特長。抽象的空間智慧為幾何學家特長。建築學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間智慧都擅長。肢體動覺智慧.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地生產或改造事物的能力。這類人很難長時間坐著不動,喜歡動手建造東西,喜歡戶外活動,與人談話時常用手勢或其他肢體語言。他們學習時是透過身體感覺來思考。音樂智慧.音樂智慧強的人能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對節奏、音調、旋律或音色較具敏感性。在學習時是透過節奏旋律來思考。人際智慧.這類人對人的臉部表情、聲音和動作較具敏感性,能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他們比較喜歡參與團體性質的活動,較願意找別人幫忙或教人如何做事,在人群中才感到舒服自在。他們通常是團體中的領導者,靠他人的回饋來思考。例如:卡內基、黑幼龍、羅斯福。內省智慧.內省智慧強的人能自我瞭解,意識到自己內在情緒、意向、動機、脾氣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他們會從各種回饋管道中瞭解自己的優劣,常靜思以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愛獨處,以深入自我的方式來思考。內省智慧可以劃分兩個長層次:事件層次和價值層次。事件層次的內省,指向對於事件成敗的總結。價值層次的內省,將事件的成敗和價值觀聯絡起來自審。自然智慧.能認識植物、動物和其他自然環境的能力。自然智慧強的人,在打獵、耕作、生物科學上的表現較為突出。自然智慧應當進一步歸結為探索智慧。包括對於社會的探索和對於自然的探索兩個方面。其他型別智慧.人的智慧還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分類:創造力.多元智慧理論被認為是一種可推動學生創意的理論思想,因此坊間有不少聯絡多元智慧及創意的工作坊;而創意更被認為是多元教學的門檻。實踐方式.過去的多元智慧發展主要集中在幼兒園,因為教育專家及官員認為,培養學生的多元智慧發展應該由小做起,並慢慢推廣至其他層面。然而,廣義來說,多元智慧理論的框架不單能在小學及幼稚園的層面推廣,在中學、大學、甚至研究院或在職培訓也是合適。在華人地區已有教育組織陸續將多元智慧理論推廣及實踐於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院/所、企業等層面。近年不少國際MBA的課程都加入了創意思維的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新時代的適應力和創意方面的開發。這正正就是加德納所提出的多元智慧的其中一個範疇。由於多元智慧理論有助老師從學生的智慧分佈去更瞭解學生,中小學通常將理論用於兩方面:然而,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天賦,每一位學生都需要伯樂。於華人地區之教育組織及教育工作者應用多元智慧理論,應擴及各層面的學校老師和教授及學生家長,運用實務且生活化的多元智慧觀念來瞭解每一位學生,透過陪伴、觀察、多元智慧測驗評量及經設計的智慧課程活動等方式,發現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智慧和天賦,繼而運用多元智慧教學法因材施教,鍛鍊並提升每一位學生的多元智慧表現,輔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優勢智慧有效學習、探索生涯發展方向,據以實踐西方之多元智慧理論及東方因材施教之教育理念。 | 940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多元智慧理論",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01"
} |
發展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之一。主要是研究人類不同年齡時的心理轉變,意指從胎兒階段到年老死亡所發生的有系統性之持續變化。這當中包括了兒童的心理與成人的差異、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以及當兒童有心理障礙時應當如何處理。過去的學者把兒童心理學等同於發展心理學,根據約翰·桑託洛克的理論,在當時的心理學家的角度來看,一般人的心理發展在成年以後就不再改變,所以,當時的發展心理學只著重兒童的心理發展;不過後來心理學家開始發現人類在成年以後,心理狀況亦會繼續發展,所以,有關成年人及老年人心理發展的研究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的發表。之後,不少人開始以整全的角度來觀看人生的心理發展,成為了今日的畢生發展心理學。“發展”是指個體自受胎至死亡的一生期間,其行為產生連續性與擴充套件性改變的歷程,在此之中,個體行為不斷充實,由簡單至複雜,由粗略至精細,由分立至調和,由分化至統整。一般學界的共識認為,先天與後天的因素,都對心理發展有影響,有時甚至也難以區分;且在後天因素中,父母教養的影響是不容否認的,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將來,無庸置疑地有重要的影響,研究支援教養會對子女的未來,造成強烈的影響,尤其負面的經驗更會對子女的發展造成影響。研究一般認為,不論其他先天與後天的因素,教養本身對子女將來的成就有20%至50%的影響;另外,所有的家長都有自己的教養方式,根據金貝立·科普科的定義,教養方式可以「由兩個層面來定義:控制與溫暖。控制指的是家長對子女行為的管理程度;而溫暖指的是家長對子女行為的接受和回應程度。」分類.發展心理學成型於以下各個範疇的集合:發展心理學亦補充了下列各項心理學的基本研究範疇:發展心理學可以依據發展的階段再細分如下:其中,兒童心理學是發展心理學最主要的內容,因此狹義的發展心理學為兒童心理學;而廣義而言,發展心理學包含了動物心理學、民族心理學等等。近年,由於對胎兒期及壯年期的研究增加,開始有這兩個類別的專門研究出現。歷史.在兒童心理學還沒有正式獨立出來之前,盧梭所寫的《愛彌兒》是公認第一本有關研究兒童心理較詳盡的著作,這是一本兒童教育著作。許多理論觀點都試圖解釋「發展」是什麼。而其中最普遍的說法有讓·皮亞傑的發展階段論、利維·維谷斯基的社會關係論、以及資訊處理架構理論。愛利克·埃裡克森 社會心理發展 各個階段.嬰兒期.0-1歲信任對不信任。此時的重要他人為照顧者,最主要為母親,若是發展順利,將會產生「對人信任、有安全感」的特徵。幼兒期.1-3歲自主行動對羞怯懷疑,此階段的發展將決定人的個性是活潑、大方、自信,抑或是對自己感到羞怯懷疑。此時的重要他人為父母,若是發展順利,即能依社會的要求表現出具有目的性的行為。童年早期.3-6歲自發自動對退縮愧疚。此時的重要他人擴大為家人,若是發展順利,將能使人具備責任感、能主動且有方向的做事。童年晚期.6-12歲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在學齡前,兒童的接觸範圍到達學校老師及同學,也包含了住家附近的鄰居,這些皆屬於童年晚期的重要他人。而若是發展順利,將能使兒童在未來有正確的待人處事之觀念及能力。青春期.12-20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青春期是人類發展中最重要的時期之一,此時的重要他人更擴大包含了同儕及崇拜物件,如偶像等等。若是發展順利,將能避免角色混淆的情形發生,能有較完整的自我認同觀念。成年早期.20-35友愛親密對孤僻疏離。影響成年早期的重要他人多了親密好友及伴侶,若是發展順利,將能較為輕鬆地與他人產生親密感,否則可能會對他人產生疏離感,並有孤獨的感受。成年中期.35-60生產對停滯。在成年中期,重要他人涵蓋了新組成的家庭之成員,以及工作場閤中的同事。若是發展順利,將對生活及工作有熱忱,不會產生頹廢感,也可能會延伸至社會層面,喜愛關懷社會、為他人付出。成年後期.60歲以後完美無缺對悲觀沮喪。在最後一個階段,影響的人包含了所有出現在生命中的人,而若是發展順利,將會認為此生無憾,能夠安心的享受餘生,但若未發展順利,即可能對生命感到悲觀及沮喪。 | 940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發展心理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02"
} |
⼈機交互發展。人機互動。人機互動研究首先關心能夠改善人機互動的新型介面的設計、實現和評估。這裡的改善涉及多個方面,包括使用直觀性和與介面穩健性。一個直觀、自然、高效、健壯且可定製的介面可以明顯縮小人類心智模型與計算機、機器或機器人完成既定任務之間的隔閡。雖然有關人機互動的研究可追溯到1975年,但近年來消費電子技術的進步更是打開了令人興奮的新局面:在設計經濟實惠的自然使用者介面 過程中,手勢、手和身體姿態、言語、目光不過是多種自然互動模式中的幾個例子。人機互動介面的設計要包含使用者對系統的理解,那是為了系統的可用性或者使用者友好性。人性化介面裝置.人機介面 MMI: man–machine interface或人機互動介面大量運用在工業與商業上,簡單的區分為「輸入」的下達或保養維護等;而輸出指的是由機械或裝置發出來的通知:如故障、警告、操作說明提示等。好的人機介面會幫助使用者更簡單、更正確、更迅速的操作機械,也能使機械發揮最大的效能並延長使用壽命。而目前市面上所指的人性化介面則多是狹義的指在軟體人性化的操作介面上。互動模式.互動,一個是系統。Norman的互動模式.在人機互動的領域裡,Norman的互動模式或許是最有影響力的一種模式了,Norman的互動模式被區分成兩個主要的階段:「執行」,還可以進一步被區分成七個部份:其實以電腦而言,電腦互動主要意義是以使用者為考量,而不是從設計者的概念模型去切入,如何讓使用者能控制系統的順序、速度,怎麼注意資訊,都是人機互動中所關心的。人機互動的關鍵在於使用者瞭解了電腦能替我們做些什麼,及如何處理資訊,我們就可將大部份時間放在「人」的身上,而不是技術領域,所以一個成功的互動系統指人們告訴電腦如何去工作,而不是在技術上打轉。電腦介面的設計不光是單向的,而是設計者必須重視使用者的回饋,並且進行調整,運用適當的設計,比如美工圖案選單或是簡易的操作,讓使用者可以輕鬆的滿足自己的需求,有效率的執行工作,才能讓機器發揮最大的功能。概念模型.設計者或其他相關工程人員,所共同設計的操作介面稱為概念模型。使用者並無法直接與設計者進行對話,也鮮少透過說明書準確而有效地瞭解設計者的概念;透過與介面的互動,進而對該設計產品的功能及操作所形成的瞭解,則稱為使用者對於該產品所形成的心智模型。一般而言,使用者的心智模型是在使用中自然逐步形成的,同時,藉由與系統不斷地互動,使用者會不斷修正其心智模型。如果到了最後,使用者的心智模型與設計師的概念模型能一致或相當接近,那麼,介面設計就算是相當成功了。概念模型可分為依據活動所設計或物件所設計的兩種導向。想要設計出具有使用性的介面,必須要了解活動的型別,以及人們在目前的工具中發生了什麼問題。活動型概念模型.根據活動所設計的概念模型可分為四類:物件型概念模型.物件導向的概念模型將重點放在處於某些特定背景情境下使用的特定物件,它往往與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極為類似。 | 940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人機互動",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09"
} |
古斯塔夫·福樓拜,生於法國魯昂,法國文學家,《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生平.福樓拜出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第地區的魯昂,父親是當地市立醫院的院長,頗有名望,深受當地居民的愛戴。小時候的福樓拜常和妹妹一起爬到窗簾上偷看停放在醫院裡的屍體,使得幼年的福樓拜對許多事都看得很淡。中學期間他認識了美麗的少婦愛麗莎,這份近乎離譜的暗戀註定單相思,福樓拜這份情感轉移至他的小說《情感教育》。後來他認識了女作家路易絲·柯蕾,兩人很有默契的維持著男女關係,1852年12月給路易絲·柯蕾的信中提到:“作者在其作品中,應該猶如宇宙間的上帝,他無所不在,但又無跡可尋。”作品創作.1856年他的大作《包法利夫人》在《巴黎雜誌》上連載,因內容太過敏感而被指控為淫穢之作,詩人拉馬丁告訴他,“在法國沒有一個法庭能定你的罪”。果然後來經法院審判無罪,開始聲名大噪。《包法利夫人》被視為是“新藝術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說”,書中主角愛瑪是一位農莊的女孩,美麗但不文靜,在成為包法利夫人後,沉浸在追求炙熱愛情的美夢中,忽略了丈夫和新生的孩子,最後被社會所欺騙,被情人所拋棄。福樓拜透過無數的繁瑣細節描寫包法利夫人的心理狀態,他對作品完美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1800頁正反兩面寫滿的《包法利夫人》草稿刪節到最後只剩下不到500頁,他視文字、文學創作為生命,作品中的每一章、每一節,甚至是每一句、每一字,極盡可能的反覆修改,優美的文字呈現出嘔心嚦血的結果,他認為“一句好的散文應該同一句好詩一樣,是不可改動的,是同樣有節奏,同樣響亮的。”福樓拜描寫女主角愛瑪服毒自殺,為具體瞭解砷中毒的症狀,竟認真去研究醫學專著,他感到自己好像也中了毒。他認為,寫文章要盡量做到像科學那樣客觀嚴謹,描寫人物要像定義標本一樣。在法國文學史上他上承寫實主義,其創作理念極大的影響了左拉以後的自然主義作家。1867年寫出歷史小說《薩朗波》,以古代非洲奴隸國家僱傭軍隊起義為背景,描寫起義軍首領馬多和迦太基姑娘薩朗波的戀愛。去世.福樓拜終身未婚,但感情方面行徑極端荒唐,常流連風月場所。1880年5月8日福樓拜準備巴黎之行,他突覺得暈眩,醫生到達前已死於中風說福樓拜是在浴室上吊自殺。一説長時期追求靈感喝咖啡,致咖啡因中毒引起併發症亡福樓拜長眠於魯昂,有300人參加福樓拜的葬禮,由於墓地太小,一時竟無法將棺材放進去,此事見諸於《龔古爾日記》。 | 942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古斯塔夫·福樓拜",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22"
} |
演員是藝人的一種,指專職演出或在表演藝術作品扮演某個角色的人,廣義上分為演技、雜技、特技、歌唱、舞蹈、戲曲、曲藝、樂器、配音等表演工作。狹義上在電影、電視、劇場、廣播等大眾媒體當中專指演技演員。有時也用在街頭藝人的身上。通常演員可藉由所有才藝表現方式塑造角色,令其生動,或只是在廣播中做聲音演出戲劇角色。稱呼.在中國,女演員的傳統稱呼有女優、女伶、坤伶、坤角等,現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則多指戲曲女演員,或引申至其他國家傳統戲劇的女演員。現在日本仍然把女演員通稱為女優。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如知名的京劇演員程硯秋,就常被稱為「程先生」。電影演員.電影演員是指從事電影表演工作的人。而「影星」通常是指因演出電影而成名的電影明星,早期傑出電影演員並沒有太大的知名度,也很少使用真名,於是電影片商使用了明星這個詞來捧紅他們,創造與其他普通的電影演員不同的地位。電影演員通常都會加入經紀人公司旗下,依制定的合約工作,以獲得保護和好的生涯規劃。好的電影演員往往必須擅長挑選片子,以及包裝自己的形象以獲得廣告商的青睞。電影演員間也因此產生了競爭,各大電影獎,以及片酬的多寡,是電影演員所競爭的主要標準。特技演員.演員中有一個特殊類別為特技演員,知名影視明星在遇到高難度及危險的場景時,往往會僱用替身演員幫助他們演出特技動作。全方位演員.到了現代,由於演員或歌手等從事娛樂事業的人士需要更高知名度,以獲取更多報酬和機遇,演員不再只在自己善長的領域發展,而是向多方面發展。演員除了從事舞臺劇、電影及電視等的演出工作外,更有加入樂壇,成為歌手;歌手不一定只唱歌,有時也會跳舞,並可能演戲或做一些投資商業的型別,或者是做導演跟製作人。於是,藝人便用作統稱這些娛樂工作者。參看. | 942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演員",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28"
} |
長沙學院是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瀏陽河畔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它是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在長沙大學基礎上改建升格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長沙市為主管理的體制。概述.長沙學院是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在長沙大學基礎上改建升格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長沙市為主管理的體制。學校坐落在中部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長沙市,位於風光秀麗的瀏陽河畔,眺巍巍嶽麓,依洪山古寺。校園湖光山色,風景秀美,為「湖南省園林式單位」。學校佔地132.55萬平方米,現有兩個校區,校舍建築面積30.77萬餘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裝置總值9661.42萬元,圖書館藏書126.41萬冊,全日制在校生13339人。學校現有15個教學系,35個本科專業,基本形成了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工學為主體,文學、管理學為兩翼,理、工、文、管、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佈局。擁有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案1個,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案2個,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2個,省級基礎課示範實驗室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1個,省級優秀實習教學基地10個,省級精品課程7門,省級教學團隊2個。學校已形成擁有4個省級"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2個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1個長沙市文化研究基地、8個校級重點學科、3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3個校級科研創新公共平臺、9個校級創新團隊及團隊培育物件、20個校級研究所的學科建設格局。學校現有教職工948人,其中專任教師702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教師87人,副高職稱教師20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26人,碩士學位教師426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人選1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3人,湖南省優秀教師3人,湖南省教學名師3人,省級青年教師教學能手8人,湖南省教學奉獻獎2人。近三年,學校教師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3項,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和技能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585項,其中全國性一等獎8項,二等獎21項。學校體育代表隊參加大學生田徑錦標賽,連續7屆獲全省學院組團體總分第一名,2013年獲全國高校乙組團體總分第二名。近三年來,學校教師共承擔各級各類縱向科研專案431項,其中國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專案23項,省部級科研專案194項,累計進校科研經費2671.53萬元。獲科研成果獎勵56項,其中省科學技術獎6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4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6項。學校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先後與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等34所國外大學和教育機構簽訂合作交流協議,實施學生互派等形式的合作教育。學校與湖南大學開展全面戰略合作,與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瀏陽生物產業基地等國家級園區開展產學研戰略合作,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企業開展專業共建、合作辦班,取得了較好的人才培養效果。升本以來,學校先後獲得"長沙市文明單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學校"、"湖南省黨建工作先進高校"、"湖南省文明單位"稱號。校史.長沙學院的發展有三個源頭。按照時間先後,分別是湘江師範及其前身長沙市革委會師訓班、長沙職業技術師專及其前身長沙基礎大學和作為職業大學的長沙大學。湘江師範學校.1970年11月,長沙市教育局為解決普及中小學教育所急需的師資,決定從市屬十所中學選拔高中畢業學生進行短期培訓,最初定名為長沙市革命委員會教師培訓班。1972年9月,市革委會決定將師訓班遷到本市南門外省糧食幹校部分校舍撥給長沙市師範學校,與市委黨校一同搬出省糧幹校舊址。1974年8月3日,市革委會《關於更改長沙市師範學校校名和增辦市二十五中的批覆》決定,因省教育廳決定恢復長沙師範學校,長沙市舉辦的長沙市師範學校改名為長沙市湘江師範學校,校址定在南郊雨花亭原銀行幹校校址。1975年2月7日,市革委會《關於長沙市湘江師範學校搬遷問題的通知》,市委決定長沙市湘江師範學校由雨花亭遷往長沙縣高塘嶺市二十五中校址,即原長沙市四中分校校址。1978年,中央批准恢復望城縣,因湘師遷高塘嶺所住的校舍,原是望城縣縣委所在地,湘師面臨再次搬遷。1978年3月,湘江師範臨時搬到坪塘市十五中學分校過渡。1981年4月25日,省教育廳湘教計字【1981】29號檔案《關於湘江師範學校校址的批覆》,同意確定湘江師範學校於市北郊洪山廟辦學。1981年11月,湘江師範學校搬到長沙市北郊洪山廟新校址,至此,結束了學校歷時十年搬遷七次的歷史。1988年11月3日,長沙市編制委員會以長編字【1988】第219號檔案批覆,同意湘江師範下設特殊教育師範部,面向省內各地區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作為特殊教育教師培養。1994年8月,省人民政府以湘政辦函【1991】195號檔案批覆,決定將長沙市湘江師範學校併入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湘江師範併入職業技術師專後,特殊教育師範部轉至瀏陽師範舉辦。長沙職業技術師專.1978年7月,長沙市決定開辦湘江師範大專班,首批面向長沙地區招收物理、化學、英語師範生,學校借用長沙市少年之家作為臨時校址。1979年1月11日,根據長沙市革命委員會長革組1號檔案批准成立長沙基礎大學籌建處。籌建辦設在湘江師範大專班的臨時校址內。1979年2月7日,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湘革發【1979】9號檔案批准建立"湖南省長沙基礎大學",由長沙市領導。學校首批招收電子、機械類專業學生。1980年4月1日,經湖南省革命委員會【1980】革土字68號檔案批准長沙基礎大學新校址建於長沙市北郊洪山廟,徵用土地78畝。1981年底,長沙基礎大學新校舍建成。學校地址定為長沙市洪山廟21號。湘江師範大專班與長沙基礎大學辦學初期系兩塊校名,一套班子管理學校。主要招收走讀學生,學生在租用的長沙市內幾所小學教室上課。1980年開始增設工業與民用建築、企業管理專業,1983年增設中文教育和數學教育等專業。1982年初,湘江師範大專班與長沙基礎大學職工和學生遷入洪山廟新校址,3月1日學生開始在新校址上課。1983年,學校首建學生宿舍,從此結束了長沙基礎大學學生走讀的狀況。1986年8月,為適應湖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協商確定並報請國家教委批准,將長沙基礎大學更名為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學校更名後仍屬專科層次,實行省、市共管,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學制三年。普通師範專業與工科專業並存,以普通師範專業為主,主要面向長沙地區招生分配。辦學經費是湖南省按學生人數撥給,長沙市負責基本建設費、設施配套費和通用設施費。1987年3月,長沙基礎大學經國家教委【1987】教計字65號檔案更名為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1994年8月,長沙市湘江師範併入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1996年4月,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與長沙大學合併。長沙大學.1983年5月4日,長沙大學創辦。長沙大學為湖南省第一所職業大學,是由教育部接受世界銀行貸款,在全國首批建立的17所短期職業大學之一。學校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委備案,依靠地方投資,由長沙市人民政府舉辦。定址北區熙寧街39號。學校設有人文、外語、財經、藝術設計工程,機電工程等5個系,中文秘書、工業與民用建築、紡織、計算機應用等15個專業。學校在省內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聘請教授、講師、工程師等兼職教師授課。各專業面向長沙市、郊招生並實行走讀。主要從參加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達到大專錄取分數的考生中擇優錄取,學制3年。學生每期交納少量學費,書籍、伙食、醫療、住宿、交通等費用自理。品學兼優的學生可享受學校獎學金。學生畢業後國家承認其大專學歷,學校向用人單位推薦,經用人單位同意接收,由省教委統一派遣,享受大專畢業生待遇。1983年9月18日,長沙大學正式開學。1993年5月4日,長沙大學舉行建校十週年慶典。1995年6月13日,長沙市人民政府呈請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湘政發【1995】74號函轉報國家教委,要求將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成建制併入長沙大學。三校合併與長沙學院建立.1996年4月23日國家教委在全國高等教育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評議的基礎上,以教計【1996】56號檔案批准,正式將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併入長沙大學,組成新的長沙大學。學校實行長沙市人民政府和湖南省教育委員會雙重領導,以長沙市人民政府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新長沙大學本部校址定洪山廟21號,原長沙大學熙寧街校址為南院。1996年9月25日,合併後的長沙大學舉行掛牌慶典。2000年4 月10日,省教育委員會批覆同意我校當年與湖南師範大學合作舉辦"專本溝通"教育,首批共有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個專業。至2007年最後一屆專本溝通學生畢業,共培養四屆專本溝通學生1500餘名。2001年5月13日,省委副書記兼長沙市委書記張雲川在長沙大學現場辦公,決定"力爭用兩年左右的時間,把長沙學院辦成以本科為主、本專結合,以培養適應長沙經濟社會建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宗旨的全日制本科院校"。2002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致函國家教育部,要求將長沙大學改版升格為本科學校。2002年、2003年,市政府先後兩次劃撥學校用地1624畝,學校佔地面積達到2130畝。2004年元月,教育部高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專家組來校實地考察長沙大學升本的有關事宜。2004年5月19日,教育部教發函145號檔案同意在長沙大學基礎上建立長沙學院。學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長沙市為主管理的體制。2004年9月,首批8個本科專業本科生1008人入校。2005年,學校開始面向全國招生。截止2013年6月,學校已有35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13339人。校區介紹.學校現有洪山校區和南校區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二千多畝,其中校本部佔地約1998畝。 | 943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長沙學院",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34"
} |
漢武帝劉徹第七位皇帝,為中國歷史中最具影響力的皇帝之一。於7歲時被冊立為儲君,16歲登基,在位達53年345天。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其為清聖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第三長的皇帝,也是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武帝即位初期,適逢國家休生養息了70年,商業貿易達臻鼎盛,接著因對外徵戰,疆域大幅增加,但也導致民生凋零、經濟衰敗。晚年武帝改變政策決定再次休養生息,故而使漢朝國力獲得保留,後世尊稱他為漢武大帝,併成為中國歷代統治者的楷模之一。隋代隋煬帝亦試圖複製漢武帝之功,但以失敗告終。然而長年累月的窮兵黷武,對人民造成了浩大的負擔,中年以後的漢武帝性情也變得迷信多疑,最後致使巫蠱之禍發生,動搖了朝廷的統治根基。他也對臣下擅用權力,司馬遷和李陵家族都在他的盛怒下遭難。而且漢武帝設立“內朝”埋下戚宦干政之禍,令兩漢往後三百年飽受戚宦之苦,為日後皇權旁落埋下禍患,然武帝駕崩前兩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國策調整,並下《輪臺詔》罪己反省過失,重拾文景之治時期與民生息的政策,以示悔過之意。方使後來的昭帝、宣帝得以韜光養晦,以維持漢朝盛世,西漢之盛至元帝才逐漸終止。武帝死前令其寵愛的幼子劉弗陵繼位,並賜死其母親,命霍光攝政,匡扶幼主。霍光因此權傾天下,操控朝政,開啟外戚干政之先例,使其統治不能謂之全美,仍為後世留下隱憂。早年經歷.據《史記》、《漢書》的武帝本紀以及《漢武故事》,劉徹生於漢景帝前元元年,母王氏;漢景帝中子,具體排序不詳。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景帝后,景帝說:“此貴徵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一說劉徹的乳名為劉彘,根據《漢武故事》記載劉徹被立太子時方才改名,但此說與史書說法有出入。前元四年的膠東王劉徹。劉徹後娶陳氏為妃,兩人成婚的時間無考。後元三年正月甲子。君臨天下.政治.設立內朝.漢武帝建立了內朝削弱相權,鞏固皇權。“內朝”又稱“中朝”,由一些親信、侍從如尚書、常侍等任職“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組成宮中的決策中樞;相對的丞相以下至六百石則為“外朝””。中、外是相對皇帝居住的宮禁而言,中朝官員享有較大的出入宮禁的自由,可隨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宮中辦公,外朝官員則無此特權。藉由此來培植一批立足於宮中、與以丞相為首的原有朝臣有所分別的內廷官員。重要政事,在“中朝”宮室之內就先作出了決策,再交由“外朝”的丞相來執行。尚書,本來是皇帝身邊的秘書,掌管文書員。“中朝”形成之後,尚書的地位日益重要。尚書和一般只參與朝廷議政的官員不同,由於既有官署、官屬,又有具體的職司,在“中朝”逐漸居於核心地位。監察制度.漢武帝在地方設十三州部,即冀、兗、豫、青、徐、幽、並、涼、荊、揚、益、朔方、交趾共13州,置刺史,京師七郡則設立司隸校尉;每年8月巡行所部,用以加強治理地方、打擊地方豪強。歲終至京師向御史中丞稟報。此時的刺史為監察官,秩六百石,較郡守的秩比二千石為低。行推恩令.西漢初,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長子單獨繼承的,其他子孫得不到尺寸之地。雖然文景兩代採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漢武帝初年,“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謀以逆京師”,嚴重威脅著漢朝的中央集權。因此元朔二年正月,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晁錯削藩令引起七國之亂的教訓,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這使得諸侯王國名義上沒有任何的削藩,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導致封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創察舉制.察舉制為中國古代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極大。主要用於選拔官吏。它的確立是從漢武帝元光元年開始的。察舉制不同於以前先秦時期的世襲制和從隋唐時建立的科舉制,它的主要特徵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察舉制此後成為漢代聘用官吏的制度,有的學者曾經指出,漢武帝“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的元光元年,是“中國學術史和中國政治史的最可紀念的一年。”徵闢制是漢武帝時推行的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制度,就是徵召名望顯赫的人士出來做官,主要有皇帝徵聘和府、州郡闢請兩方面,皇帝徵召稱“徵”,官府徵召稱“闢”。用以作為察舉制的補充。創立年號.在中國歷史上,年號由漢武帝發明及首先使用,首個年號為建元為元狩元年。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後來,人們把這記錄年代的開始之年稱為「紀元」,改換年號叫做「改元」。此後,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會改元。一般改元從下詔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從本年年中算起。漢武盛世.漢武盛世為西漢的全盛打下基礎。軍事.漢匈戰爭.匈奴自秦末以來一直威脅中國北邊,使農耕生產的受到嚴重影響。武帝即位之後,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漢朝初期對匈奴的和親政策,決心設法解決匈奴的外患問題。從元光六年開始對匈奴作戰。經過衛青和霍去病等人的反擊後,西漢西北邊境上的威脅暫時解除。中原北邊農耕經濟從匈奴造成嚴重破壞的局面中得以恢復。匈奴在軍隊主力以及人畜資產受到嚴重損失的情況下,繼續向北遠遁,並有七年時間即從公元前119年至前112年漠南無王庭,不過其後匈奴又南下與羌人組織聯盟攻擊漢朝。而西漢軍隊佔領從朔方至張掖、居延和廷間的大片土地,設定酒泉、武威、張掖及敦煌四郡,並且命令關東地區人民移民這一地區,此舉不但保障河西走廊的安全,使西部地區的得到開發,更打通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交通的通路。開疆拓土.漢武帝除了北伐匈奴之外,也武力平定四方,大幅開擴領土,在西南,漢朝消滅夜郎及南越國,先後建立七個郡,使到今日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第二次歸納中國版圖。而海南島在歷史上,也首次納入中國的版圖。在東方,他於公元前109年至前108年派兵消滅衛氏朝鮮,並且將衛氏朝鮮的國土分為四郡──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及玄菟郡。外交.漢武帝派遣了張騫出使西域,張騫的兩次出使打通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交通的通路。即絲綢之路,極大促進了中國同西方經濟及文化的交流。文化.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建元元年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上親策問以古今治道。廣川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對曰“《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武帝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建議沒有表態,「罷黜百家是後漢班固的總結,漢武帝也沒有“獨尊儒術”,無論陰陽或者道儒,只要是賢能的人漢武帝都重用。而今天一些學者認為漢武帝是獨尊儒術,結束了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於是“令後學者有所統一”。為儒學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路,亦使到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基礎思想。對中國後代的政治、社會及文化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亦有人認為他利用儒學敦化民風,同時採用法術及刑名鞏固政府的權威,即是所謂儒表法骨或儒表法裡。建立太學.漢武帝元朔五年,建立太學,是接受當時儒家學者董仲舒的建議。董仲舒指出,太學可以作為“教化之本原”,也就是作為教化天下的文化基地。他建議,“臣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這樣可以使國家得到未來的人才。所謂“養天下之士”,體現出太學在當時有為國家培育人才和儲備人才的作用。漢武帝時期的太學,雖然規模很有限,只有幾位經學博士和五十名博士弟子,但是這一文化雛形,代表著中國古代教育發展的方向。太學的成立,助長民間積極向學的風氣,對於文化的傳播,成為重要的推手,同時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壟斷官位的情形有所轉變,一般人家子弟得以增加入仕的機會,一些出身社會下層的人才,也有機會到朝廷做官。建立樂府.樂府一名本指管理音樂的官府。漢武帝在掌管雅樂的太樂官署之外,另創立樂府官署,掌管俗樂,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採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後人把樂府機關配樂演唱的詩歌,也稱樂府。頒太初曆.太初曆是中國歷史上曾經使用過的一種曆法,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統一,而且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歷法。在天文學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漢武帝太初元年中的《顓頊歷》。這個古歷,計算一年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一月是二十九天又九百四十分之四百九十九。由於歲差的原因,顓頊歷到漢代時的計算已經不夠精密,常出現月初是無月光的朔日,但實際天空中卻有圓滿的月光;月中是有月光的望滿之日,夜晚卻並沒有月亮。為了改變這種不對照的現象,制訂《太初曆》時,重新進行了反覆地周密地運算和實踐驗證。還在於第一次計算了日月蝕發生的週期和精確計算了行星會合的週期。經濟.改革幣制.指中國西漢武帝統治時期進行的幣制改革。西漢自建立以來,幣制混亂,郡國鑄幣失控又是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發生的原因之一。漢武帝統治時期,由於對外征伐不斷,中央財政從此前“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的豐盈一變而為入不敷出的困局。“而富商大賈或蹛財役貧,轉榖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給。”富商大賈富可敵國,恰與窘困的中央財政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央政府除了靠鬻武功爵等方式快速增加財政收入外,“冶鑄煑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於是天子與公卿議,更錢造幣以贍用,而摧浮淫併兼之徒。”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打擊大商人,此即漢武帝幣制改革的初衷。故漢武帝即位後,為了中央政府在經濟管理和政治統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視解決幣制問題,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鹽鐵國營.中央政府在鹽、鐵產地分別設定鹽官和鐵官,實行統一生產和統一銷售,利潤為國家所有。這項制度實施,使國家獨佔國計民生意義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的利潤,可以供給皇室消費以及鉅額軍事支出。當時,人民的賦稅的負擔沒有增加,國家的收入大增,不但彌補財政上的赤字,並且還有盈餘。不過官營鹽鐵卻給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例如官鹽價高而味苦,鐵製農具粗劣不合用等。漢武帝元封元年,桑弘羊針對「諸官各自市,相與爭,物以故騰躍,而天下賦輸,或不償其僦費」的情況,在全國推行均輸法,下令各郡設均輸鹽鐵官,將上貢物品運往缺乏該類貨物的地區出售,然後在適當地區購入京師需求的物資。此法既能解決運費高昂的問題,又可調節物價。更重要的是均輸法舒緩漢武帝晚年的財政危機,桑弘羊對此曾有所讚揚:「山東被災,齊趙大饑,賴均輸之蓄,倉稟之積,戰士以奉,饑民以賑」。然而,均輸法卻被批評未能解決物價問題,「輕賈奸吏,收賤以取貴,未見準之平也」。重視農業.在經濟方面,漢武帝為推動農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在全國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例如:龍首渠,六輔渠等等,以便農田灌溉,所以漢代田畝和農業產量,都超越前代。命趙過出任搜粟都尉,並推廣代田法,改良農具,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晚年.危機凸顯.漢武帝到處巡行、封禪。如元封元年建造建章宮,規模超過了未央宮。它的正門高25丈。玉堂殿有12門。建章宮的神明臺上有高達70餘米的仙人承露臺。宮內的奇華殿,專門陳列外國貢獻的奇珍異物。宮內鑿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菜、方丈、瀛洲等神山。長安城內外和遠郊的離宮內中,有宮人、女子七八千人。漢武帝追慕黃帝,期待遇到神仙,重用方士,賜予大量錢財。曾被兩方士欺騙,而他仍然相信黃帝成仙,求道之心不滅。。元鼎二年春,漢武帝下詔興建首山宮。秋,再次發生大旱災和蝗災,莊稼被蝗蟲吃盡。太初、天漢年間,漢武帝又徵用全國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李廣利遠征大宛和匈奴。天漢二年,泰山、瑯琊一帶的徐勃發動民變。他們佔山結寨,攻打城邑,搶武器,釋囚犯,活捉郡守、都尉,殺掠二千石一級大官。此外南陽的梅免、百政,楚的段中、杜少,燕、趙的堅盧、範主等人也紛紛發動民變。漢武帝先派小股部隊鎮壓,再派大軍追剿,前後殺死了幾萬人。巫蠱之禍.徵和元年十一月,巫蠱之禍興起。丞相公孫賀之妻使用巫術詛咒及在馳道埋木偶人的事件被告發,公孫賀一家被斬殺,同時還牽連到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女兒諸邑公主。其後漢武帝又發動了三輔騎士在皇家園林進行搜查,並且在長安城中到處尋找,過了11日才收兵。徵和二年七月,與太子劉據結怨的武帝寵臣江充指使胡巫,說宮中有蠱氣。武帝命令江充與按道侯韓說等入宮追查,江充誣告太子宮中埋的木人最多,又有帛書,所言不守道法。太子得知後非常恐懼,聽從少傅石德的計策,派人詐稱武帝使者捕殺江充等人。漢武帝命令丞相劉屈氂派兵擊潰太子,太子舉兵對抗。激戰五日,太子兵敗逃亡,被漢武帝所廢,被圍捕,乃自殺,滅族,唯漢武帝曾孫劉病已就是後來的宣帝得親信保全。徵和三年,此謀反案的根源巫蠱案真相漸明,田千秋上書直言進諫,武帝感悟,下令族滅貳師將軍李廣利、丞相劉屈氂、太監蘇文、江充家族。發輪臺詔.漢武帝將鹽鐵酒國營專賣,實行平準均輸政策,防止商人從中漁利,從而增加政府收入,達到了調節物價及防止市場壟斷的功效,但是亦造成了政府與民爭利的局面。商人遂將注意力轉移至土地買賣,導致土地兼併嚴重。雖然漢武帝武功極盛,但是到處征伐也造成了國庫空虛,大量人民被徵召從軍,死傷甚重,也影響了經濟發展。由於民生困苦、社會動盪不安、人民流離失所及民怨沸騰,天漢二年漢武帝頒下了《輪臺詔》,辛德勇認為,輪臺詔不是罪己詔,關於漢武帝罪己是資治通鑑的虛構,漢武帝死後並未改變西漢對外戰爭的基本國策。而田餘慶認為漢武帝晚期改弦易轍。臨終託孤.漢武帝晚年得子劉弗陵,甚愛之。劉據於巫蠱之亂死後,漢武帝立劉弗陵為太子。太子即位前不久,其生母鉤弋夫人被處死,避免未來再有太后涉政的現象。前88年,漢武帝命令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予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劉弗陵作為未來皇帝。對此,中國史學家呂思勉對《漢書·霍光傳》的此記載頗有異議,認為漢武帝於臨終前殺掉劉弗陵生母是為了避免母后干政、託孤說的“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和畫周公輔政圖完全屬於捏造。前87年3月29日,漢宣帝為曾祖父漢武帝上廟號為世宗。文學造詣.漢武帝愛好文學,為提倡辭賦的詩人。他個人的文學造詣甚高,在南北朝以前的皇帝中屬於文采一流的人物,顏之推把他歸類為曹操、曹丕一級文才的君主。明朝王世貞以為,其成就在“長卿下、子雲上”,為詩詞評論家所推崇。家庭成員.后妃.漢帝自劉邦以降,皇帝擇夫人,多由美色而定,如高祖擇薄姬、武帝幸衛子夫等;迥異於先秦之際,周代天子、諸侯間后妃婚配,女子多來自異姓諸侯間宗室,皆受過良好的教育,是故較無「外戚亂政」之問題。西漢開國後,漢高祖曾立誓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於是漢代天子既無諸侯王女婚配,立后妃標準但憑帝王喜惡,外戚格局自西漢產生質變,其中以漢武帝立寒門出身的衛子夫為皇后為誌,在此之前,西漢諸帝固然寵愛寒門,卻不致封后。妃嬪.據《史記·外戚傳》,漢武帝即位後數年沒有生育:“武帝初即位,數歲無子。”漢武帝的有生育的后妃皆出身低微:“及李夫人卒,則有尹婕妤之屬,更有寵。然皆以倡見,非王侯有土之士女,不可以配人主也。”“故諸為武帝生子者,無男女,其母無不譴死。”可見《史記》這裡寫的“生子”“無子”,是生兒生女都算上。子女.女兒.逸事典故.雙性戀.根據《史記》和《漢書》的描述,漢武帝為雙性戀。記載於史書上有韓嫣、李延年和韓說。《佞幸列傳》紀錄李延年“與上臥起,甚貴幸。”大臣金日磾之子亦曾經為弄兒。代漢者當塗高.漢武帝巡遊汾河,在船上和群臣飲宴,漢武帝突然對群臣說:“漢朝有六七之厄,六七四十二,漢朝傳到第42代皇帝,會有當塗高取代漢朝。”群臣說:“漢朝應天受命,王朝長過商周,永世不絕,陛下為何說這種亡國之言?”漢武帝表示「只是醉言,但是自古以來沒有一姓可以一直擁有天下,不過即使漢朝滅亡,不要滅亡在我父子手上就行。」當塗高的意思是路上有很高的東西,後來的公孫述、袁術和曹丕等都用「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讖言為自己稱帝造勢。微服外出.漢武帝建元年間,漢武帝和隨從微服外出打獵,麻煩事不斷。一天夜晚漢武帝和隨從投宿旅社,旅社主人覺得一行人來者不善,對漢武帝等人非常傲慢。旅社主人準備和門客一同殺死漢武帝等人,但是主人妻子覺得漢武帝等人氣勢非凡,不像強盜,於是將她丈夫灌醉,偷偷放走漢武帝等人。後來又不慎踩傷農民莊稼,引發糾紛,農民叫來縣令。漢武帝自稱平陽侯,縣令本想拜謁,漢武帝隨從卻想鞭打縣令。縣令大怒,扣押漢武帝隨從,拒絕他們離開。漢武帝不得已,向縣令展示皇家身份,縣令才予以放行。後來漢武帝微服外出的舉動被眾人得知,地方政府紛紛建立行宮招待漢武帝。漢武帝認為微服外出會擾民,乾脆建立上林苑,專供皇家打獵。爭議.名稱.漢武帝曾經以彘為名的說法出自於志怪小說《漢武故事》。《史記》和《漢書》則明確紀錄劉徹於被封為膠東王前,名字為徹,無彘字。即使是後世由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亦無採信《漢武故事》的說法。出生日期爭議.《史記》王太后傳雲“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而索隱《漢武故事》雲“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於猗蘭殿”,《漢書》王太后傳雲“未生而文帝崩,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史記》與《漢書》皆以武帝生於景帝即位後而孕於文帝去世前,漢文帝崩於後七年六月己亥而當在三月份或三月前應不出十個月的孕期,《漢武故事》所記日期“乙酉年七月七日”當不可信。研究書籍.〉。 | 944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漢武帝",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44"
} |
陳文茜,臺灣作家、專欄作家、政治評論人、電視與電臺節目主持人,及前政治人物。她現今主持《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TVBS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茜問》等節目。早年.陳文茜生於宜蘭縣羅東鎮。曾祖父陳純精為當地望族;外祖父何集璧出身臺中望族,祖母是日本人;出身羅東望族的父親陳紹顏,和母親何欣欣,育有二女一子,陳文茜為長女。幼年時父母離婚後,陳文茜移居臺中市,由外祖母養育長大,並先後就讀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小學、臺中市立第四初級中學、臺灣省立臺中女子高階中學。17歲,外祖母過世後,陳文茜搬至臺北母親家。1976至1980年,陳文茜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法學組。大學期間,她開始活躍於黨外運動。早年工作.陳文茜1980年幫助美麗島事件受難者家屬周清玉、許榮淑輔選為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之後,她陸續擔任林義雄夫人立法委員方素敏。1982至1983年間,她亦擔任《中國時報》美洲版副刊主編。1987至1994年,她在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歷史社會學進修博士,但沒有獲得學位。1999年她擔任《商業週刊》首席顧問兼專欄作家。2000年,她出任中天電視董事長。2006年起擔任《蘋果日報》專欄作家。「夢想家中文網」董事長,「夢想家」曾在中國大陸舉辦72小時網路生存測試,後在臺灣亦有舉辦類似活動。政治事業.1995年陳文茜從美國求學回臺灣後,出任民主進步黨文宣部主任、民進黨發言人,直到1998年。後因理念不合及反臺獨主張,於1999年退出民進黨。2000年,國民黨聘請她為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資深顧問。在李登輝與陳水扁前後執政時期,以無黨籍身分發表許多相關政府施政的批評。陳文茜2001年以無黨籍身份當選第5屆立法委員。她任內事蹟以2004年公投與蔡英文辯論,以及「奇美小護士」事件最為著名。2004年3月19日晚間,超過法定選舉時間之後,於連宋競選總部開記者會質疑陳水扁遭槍擊事件,隨後馬英九開記者會否定陳文茜發言與連宋競選總部相關。陳文茜自稱握有「奇美醫院小護士」證據,宣稱陳水扁遭槍擊事件是自導自演,她稱保密的「小護士」曾直接向臺南的連宋競選總部投訴,也有姓名,但至今從無任何人證、物證、事證等可旁證「奇美小護士」曾經存在。2005年卸任立法委員後,她接受《南方人物週刊》的訪問。訪問中,她坦承指控319槍擊案造假是「演戲」,並透露《公投法》大部分由她草擬,其高門檻之意圖在於阻卻。媒體事業.2014年在學生發動佔領立院行政院活動時,陳文茜以2011年以來各國青年抗爭舉例:「學運未必無知也未必神聖:特色是憤怒成人遊戲規則。」她指出,最成功的是佔領華爾街,讓社會深思結構不公,但若像英國學潮失敗,將城市當遊戲軟體燒殺刧掠,將留下評價「沒教養的孩子」。其他工作.2010年,陳文茜受邀至天津南開大學擔任客座教授。2015年起,她應聘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講座教授,每學期進行《文茜講堂》專題演講。2016年,樂陞科技炒股收購案,她在風暴中辭去獨立董事。個人生活.感情與婚姻.臺大法律系畢業後,陳文茜在為周清玉輔選期間認識大他11歲的林濁水。她在自傳《文茜半生緣》中僅提及這段苦澀的戀情。前往美國讀書期間,她與新潮流系創始人賀端蕃相戀並迅速結婚,但他們短暫的婚姻因想法差異而告終。陳文茜1995年返臺後,擔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期間,和前後任黨主席許信良、施明德有密切關係。她被懷疑和他們之間關係曖昧,但否認。施明德前女友李昂其1997年小說《北港香爐人人插》中描述之透過肉體獲得政治權力的女子,被認為是影射陳文茜。兩人因此一度關係緊張。2006年,陳文茜與減肥醫生宋正宇交往,直到2011年分手。陳文茜後指責宋正宇教養與人格有問題,曾對她母親咆哮,企圖利用她的政治特權,診所使用低價藥品以及利用她作診所廣告等,宋正宇本人否認。2012年宋與張淑貞再婚。健康.2019年2月,陳文茜確診罹患肺腺癌;3月18日在施明德一家的陪同下接受手術,切除左肺一期壞細胞。21日她說她右肺也有一顆0.6公分的腫瘤。公眾形象.《亞洲週刊》評價:「曾被該刊評為全亞洲25位創造趨勢人物之一,陳是唯一上榜的臺灣人,對民主進步黨政治文化的瞭解之深入,在媒體圈中很少有人超越。」專欄作家管仁健認為:「她雖與泛綠陣營想法不同,但大致能客觀分析。」作家及前無黨籍立法委員李敖評她為:「臺灣最聰明的女人」。前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羅智強曾將她與總統蔡英文比較:「民進黨執政了,陳文茜沒有被體制收編,和民進黨漸行漸遠,而像陳文茜這樣的理念堅持者,一個一個和黨漸行漸遠,反倒是深受國民黨黨國體制栽培重用的蔡英文,成了民進黨共主。」陳文茜1998年在兩部電視劇中客串自己:《徵婚啟事》、《為人民服務》。 | 945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陳文茜",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53"
} |
裡海。裡海鹽度約為1.2% (12公克/公升),約為普通海水的三分之一。哈薩克在它的中央北至中央東方向、俄羅斯在它的中央北至中央西方向、亞塞拜然在它的西南方向、伊朗在它南方及鄰近的角落、土庫曼在它東海岸南部。裡海從北到南綿延近1,200公里的第二低自然窪地。根據居住在裡海海岸的古代居民的書面記錄,他們可能是依據裡海水中的鹽分以及其廣大面積,而將之視為海洋。裡海有相當多種魚類,以魚子醬和石油工業富有盛名。石油工業所產生的汙染,以及流入裡海河流上游所建的水壩,對湖內的生態造成負面的影響。名稱卡斯皮同源字.裡海的名稱很有可能源自。使用希爾卡尼亞的稱法.在希臘和波斯的古典時代,這座海被稱為希爾卡尼亞海。可薩同源字.一些突厥人稱裡海為可薩海。上述三個例子,第二個字僅表示“海洋”,第一個子指的是歷史悠久的可薩人,他們在7世紀至10世紀之間在裡海以北建有龐大的帝國(西突厥汗國)。古老俄羅斯資料以花剌子模的名字稱裡海為Khvalyn海或Khvalis海。在現代俄語中,它被稱為--,Kaspiyskoye more。歐洲文藝復興地圖繪製.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地圖將其標記為Abbacuch Sea。實體特性.形成.裡海與黑海一樣,是古代副特提斯海的殘餘。因此,它的海底是標準的海洋玄武岩,而不是大陸性的花崗巖體。由於地殼構造隆升和海平面下降,它在約550萬年前就被鎖在內陸。在溫暖和乾燥的氣候時期,這個內陸海幾乎乾涸,沉積有石鹽之類的蒸發性沉積物,這些沉積物被隨風而來的沙塵堆積物覆蓋,當涼爽潮濕的氣候讓盆地重新積水時,這些沉積物被封閉,形成個蒸發性沉積物大型。可與有蒸發性沉積物海床的地中海相比擬。由於裡海北部有窩瓦河注入,它北部的水幾乎是淡水,越往南行,鹽分越重。到伊朗海岸,海水內的鹽分最多,伊朗這邊河流注入裡海的流量很小。裡海目前的平均鹽度是地球海洋的三分之一。而裡海東邊的卡拉博加茲戈爾灣在1980年至1992年間由於人為與裡海完全分隔,更曾於1983年完全乾涸,但此後通道恢復,裡海海水重新流入,這裡的鹽分通常比一般海洋鹽度高10倍。地理.裡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水域,佔世界湖泊儲水總量的40%至44%。裡海海岸線由亞塞拜然、伊朗、哈薩克、俄羅斯、和土庫曼共享。裡海本身分為三個不同的物理性區域:北裡海、中裡海、和南裡海。北-中邊界以曼格斯拉克半島為分界線,這條分界線貫穿車臣島和Tiub-Karagan角。中-南部邊界以阿普歇倫海脊為分界線,這海脊是歐亞大陸和一個殘留海洋之間,源自地質構造的基石隆起,這條分界線貫穿Zhiloi島和Kuuli角。卡拉博加茲戈爾灣是裡海東部的鹹水海灣,屬於土庫曼的領土,由於裡海和海灣兩者之間有地峽,有時會切斷它與裡海的聯絡,此時海灣就自成一湖。裡海三個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頗為巨大。北裡海僅包括裡海陸棚,非常淺,它佔裡海總水量不到1%,平均深度僅為5-6公尺。裡海南部最深,深度超過1,000公尺。中裡海和南裡海的水量分別佔總水量的33%和66%。裡海北部通常會在冬天結冰,而在最寒冷的冬天,南部也會結冰。流入裡海的河流超過130條,其中窩瓦河是最大的一條。第二大的烏拉河從北部流入,庫拉河從西部流入。過去,中亞東部的阿姆河的低窪地區。中亞乾草原橫跨東北海岸,而高加索山脈則環抱西海岸。裡海北部和東部的生物群系以寒冷的大陸性沙漠為特徵。相對的,由於高地和山脈的混合,海拔高度不均勻,裡海西南和南部的氣候普遍溫暖。環繞裡海的氣候急劇變化,導致這個地區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裡海裡面有不少小島嶼,都接近海岸,沒有深海區島嶼。面積最大是,島長37公里,但其中也有些島嶼有人居住。水文.裡海同時具有海洋和湖泊的特徵。雖說它不是淡水湖,但經常被列為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按體積計算,它的水量比北美五大湖總量多出3.5倍。裡海與黑海和地中海都曾經是古代特提斯洋的一部分,但裡海由於板塊構造變動而於550萬年前被分割,獨立成為內陸湖泊。窩瓦河無關。裡海的水位曾在多個世紀中下降和上升,通常變化迅速。一些俄國歷史學家聲稱,中世紀時期的裡海水位上升,可能是由於阿姆河從13世紀到16世紀改變河道,流入裡海,導致一些沿海的可薩人城鎮,例如阿的爾,被淹沒。2004年,裡海的水位比海平面低28公尺。多個世紀以來,裡海海平面與窩瓦河的估計河水排放量同步變化,而這條河的排放量又取決於其廣大流域盆地的降雨量。降雨量與到達歐亞大陸內部的北大西洋低氣壓的變化有關,而這又受週期的影響。因此,裡海的水位與北大西洋的大氣條件有關。上次短期海平面週期變化始於1929年至1977年,海平面下降3公尺。此後發生了較小的震盪。亞塞拜然科學院的一項研究估計,由於氣候變化引起的溫度升高,蒸發量增加,每年海平面下降超過六公釐。環境惡化.窩瓦河是歐洲最大的河流,流域佔歐洲陸地面積的20%,佔裡海流入量的80%。它的下游河段區域經過充分的開發,化學和生物汙染物的排放並未受到控制。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警告說,裡海“遭受巨大的汙染,石油開採和提煉,海上油田,核電廠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以及主要是由窩瓦河河水引入大量未經處理過的汙水,還有工業廢棄物”。裡海地區大規模的化石燃料開採和運輸活動也對環境構成威脅。例如,巴庫附近的,由於石化工業的開發而遭受生態破壞;該地區海洋鳥類的數量因此大幅減少。海底現有,和計劃新建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更進一步增加對環境的潛在威脅。自然.水生類.植物.1994年至1996年,裡海海平面上升,減少稀有水生植物棲息地的面積。原因是新形成的沿海潟湖和水體中普遍缺乏播種材料。動物.雖然在鄰近地區發現有是這裡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是當地特有,生活在內陸水域中極少數海豹物種之一,但由於裡海的海洋水文環境,裡海海豹和居住在淡水中的海豹品種不同。一個世紀以前,裡海中有超過一百萬隻海豹。如今,只剩不到原來的10%。針對的考古研究發現,有海豚和鼠海豚或某些喙鯨,或許這是種捕鯨場景,表明鬚鯨可能是至少到裡海不再是海洋系統的一部分,或直到第四紀或更晚近的時期,還存在裡海之中。在戈布斯坦岩石藝術地區裡的基奇阿德山,這些巖畫表明目前的裡海曾與北冰洋或北海,或黑海之間有洋流相通。當前存在的地方性海洋物種,如潟湖鳥蛤,已被確定它們的基因是起源於裡海/黑海地區。裡海的流域屬。大多數非地方特有的當地物種,或者與黑海盆地相似,或者就是廣大的古北界中的物種。根據報導,裡海已經有近30種非本地,引進的魚類,但只有少數已經確定在裡海裡面成功繁殖。裡海裡有6種鱘科魚類,分別是俄羅斯鱘、裸腹鱘、、小體鱘、閃光鱘、和歐洲鰉,都是裡海當地的品種。歐洲鰉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這些魚類生產魚卵,被加工成魚子醬。由於過度捕撈,使一些歷史悠久的漁種發生枯竭的情況。近年來,過度捕撈已威脅到這些鱘魚種群的生存,以至於環保主義人士提倡完全禁止鱘魚捕撈,直到種群恢復為止。鱘魚魚子醬價格高昂,每公斤超過1,500亞塞拜然馬納特,使漁民能夠提供賄賂,讓政府當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許多地方的法規無法有效執行。因為漁民以有繁殖能力的雌性為捕撈的物件,魚子醬產業進一步威脅到魚類種群的生存。陸地類.植物.俄羅斯的許多珍稀特有植物物種與窩瓦河三角洲的潮汐地區,和薩穆爾河三角洲的有關。海岸線也是適應鬆散沙地植物的獨特避難所。讓這些植物物種無法成功繁殖及生存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周圍三角洲的水文失衡,包括水汙染和各種填海造陸活動。裡海的水位的變化是植物無法繁殖及生存的間接因素。在窩瓦河三角洲受到影響的水生植物,例如有囊泡貉藻,和原生的蓮花。在薩穆爾河三角洲受到影響的,約有11種植物,其中包括可以追溯到第三紀的獨特藤本植物森林。動物.這地區原生的爬行動物有希臘陸龜和四爪陸龜。歷史.地質.裡海的歷史分為兩個部分:中新世階段-這個大澤包括現代的黑海和裡海南部,當時阿拉伯半島與西亞碰撞,把克佩特山脈和高加索山脈推高,確立裡海盆地南部和西部的邊界。這種造山運動多年來一直持續進行,而裡海則經常與黑海分離。在Pontian時期,對南部盆地的分隔被逆轉,當時該湖的面積擴大到目前面積的三倍以上,並建立與黑海和鹹海的一系列反復連線中的第一次。當Akchagyl湖衰退,第一階段結束。附近早期人類定居.在裡海附近發現最早的人科遺骸的地方是在德馬尼西,歷史可追溯至1.8百萬年前左右,並發現一些直立人或匠人的骨骼遺骸。後來此地區更多人類居住的證據是在喬治亞和亞塞拜然的一些洞穴中發現,例如庫達羅和。有證據顯示,在厄爾布林士山脈西部及裡海南部有舊石器時代初期人類的存在,這兩個點-和考古遺址都在伊朗的吉蘭省。在喬治亞的一個洞穴中還發現有尼安德特人的遺骸。在伊朗裡海以南馬贊德蘭省的貝赫沙赫爾鎮附近的中的發現,表明人類早在11,000年前就已在這個區域居住。希臘人也稱這裡為希爾卡尼亞海。化石燃料.裡海地區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早在公元10世紀,此地區就開始鑽挖油井,以達到“用於日常生活,包括用於醫療,以及用於家庭取暖和照明目的”的石油。到16世紀,歐洲人已經察覺到到這個地區周遭豐富的油氣蘊藏。英國商人託馬斯·班尼斯特。”如今,鑽油平臺和和鑽天然氣平臺在裡海邊緣比比皆是。地理、地質、以及導航研究.在18世紀彼得大帝統治期間,俄國水文地理學家和開拓者首度對當時還鮮為人知的裡海水域繪製地圖。索莫諾夫繪製四幅地圖,並撰寫《裡海導航》,這是第一份針對裡海的報告,加上裡海的現代地圖,由俄羅斯科學院於1720年出版。沿岸城市.現代.經濟.裡海地區的國家,例如亞塞拜然、哈薩克、和土庫曼,都以天然資源為經濟基礎。根據定義,如果一個國家的天然資源、石油和天然氣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以上,及佔出口的40%以上,則屬依賴天然資源為基礎的國家。所有裡海地區的經濟都高度依賴礦物資源。世界能源市場受到亞塞拜然和哈薩克的影響,因為這兩國在能源領域具有戰略重要性,因此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最大比率。伊朗基於幾個特定因素,具有巨大的能源潛力。它的蘊藏量有1,375億桶原油,是世界第二大國,日產量約為400萬桶。此外,伊朗估計有988.4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蘊藏量,約佔世界總量的16%,讓伊朗在全球能源安全公式中具有關鍵作用。2015年,按GDP排名,俄羅斯經濟排名全球第12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俄羅斯排名第6。俄羅斯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蘊藏量為世界上第一,俄羅斯是全球第2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裡海沿岸國家共同努力發展地區性基礎設施、旅遊業、和貿易。第一屆裡海經濟論壇於2019年8月12日在土庫曼召開,哈薩克、俄羅斯、亞塞拜然、伊朗和土庫曼的代表齊聚一堂。這論壇中也舉行幾次裡海沿岸國家的經濟和運輸部長會議。石油和天然氣.根據BP和美國能源部美國能源情報署估計,裡海地區目前是世界市場上重要的原油供應區,但並非主要的。裡海地區在2001年估計每天生產140-150萬桶,包括液態天然氣,佔世界總產量的1.9%。10多個非裡海國家,每國的產量都超過150萬桶/天。裡海地區的產量之前較高,但在蘇聯解體及隨後的幾年中,產能有減少。哈薩克佔當前區域石油產量的55%,亞塞拜然約佔20%。世界上第一座海上鑽井和機器鑽井是裝置在亞塞拜然巴庫附近的Bibi-Heybat灣。1873年,在Balakhanli、、Ramana、和Bibi Heybat等村莊附近的阿普歇倫半島開始進行石油勘探和開發,那兒鑽掘的油井在當時是世界上已知最大者。可採的蘊藏量總計超過5億噸。到1900年,巴庫擁有超過3,000口油井,其中2,000口是在工業水平產能。到19世紀末,巴庫被稱為“黑金之都”,許多熟練的工人和專家蜂擁而至。到20世紀初,巴庫已成為國際石油工業中心。1920年,布林什維克佔領亞塞拜然,沒收所有私有財產,包括油井和工廠。之後,亞塞拜然整個石油工業受到蘇聯控制。到1941年,亞塞拜然創下一年生產2,350萬噸石油的紀錄,巴庫地區的產量佔當年整個蘇聯石油產量的72%。被稱為《世紀合同》於2006年開通使用。2005年,石油蘊藏豐富的在俄羅斯的裡海水域被發現。據報導,這是25年來最大的石油發現。根據2016年10月報導,盧克石油公司將在這個地區開始生產。交通運輸.巴庫是亞塞拜然所有海上航線的起點,是裡海最大的港口。亞塞拜然可進入裡海-窩瓦河-伏爾加-頓河運河在亞塞拜然的海上運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亞塞拜然裡海航運公司有運輸船隊、專業化船隊和造船廠。運輸船隊有51艘船,包括20艘油輪、13艘渡輪、15艘通用乾貨船、2艘滾裝船、1艘技術船,和1艘浮動工廠。專業化船隊有210艘船,其中包括20艘起重船、25艘牽引和補給船、26艘客輪、2艘舖管船、6艘消防船、7艘工程地質船、2艘潛水船和88艘輔助船。亞塞拜然裡海航運公司是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的重要一環,同時在跨裡海方面運輸貨物和乘客,也從事工程,以充分確保裡海海上油氣的生產。航運公司的活動歷史悠久。亞塞拜然的航運業的發展,與石油業的形成和進步緊密相關。在19世紀,巴庫的石油產量急劇增加,裡海航運的發展受到積極推動,因此,建立全新的浮動設施來運輸石油和石油產品是有其必要。政治問題.由於亞塞拜然沿海許多島嶼附近有潛在的石油蘊藏,這些島嶼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重要性,包括、、和博由庫·瑞拉島,博由庫·瑞拉島是巴庫灣裡最大的島嶼。蘇聯解體後這個地區開放,導致國際石油公司進行激烈的投資和發展競爭。1998年,當時美國副總統迪克·錢尼評論說:“我想不起來我們哪時會碰到這麼一個時期,有個像裡海一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地區的突然冒出。”這地區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問題,是裡海的地位以及五個沿海國家之間水域疆界的確立。亞塞拜然與土庫曼和伊朗兩國的當前海上邊界爭端,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發展計劃。目前,擬議中的及天然氣管道仍存在許多爭議。這些專案將使西方市場更容易獲得哈薩克的石油,以及潛在的,獲得烏茲別克和土庫曼的天然氣。俄羅斯用環境的理由正式反對這個專案。分析家指出,這些管道將完全繞過俄羅斯,而剝奪俄國寶貴的透過費,並破壞其目前對該地區向西方出口碳氫化合物的壟斷。最近,哈薩克和土庫曼都表示支援跨裡海管道的興建。維基解密透露的資料顯示,BP公眾有限公司掩蓋2008年9月在亞塞拜然裡海地區一個作業氣田中發生的天然氣洩漏和井噴事件。海上領土形勢.海岸線分佈.沿裡海五國的海岸線長度約為4,800公里,分佈如下:事實與資料.表面積:143,244平方英里最大深度:1,025公尺平均深度:211公尺長度:1,030公里最大寬度:435公里最小寬度:200公里水量:78,200立方公里海拔高度:海平面以下22公尺。裡海窪地是一個平坦的低地,包括裡海北部地區,是地球上最低地點之一。國際談判.在裡海周圍的俄羅斯、亞塞拜然、伊朗、土庫曼及哈薩克已為劃界,談判將近十年之久。裡海的主權是主要議題。礦產的開採進入公海的權利都和劃界談判的結果有關。運用窩瓦河的權利對亞塞拜然、土庫曼及哈薩克等內陸國家格外重要,這也會影響到俄羅斯,因為這會使用其境內水道。若一個水體標示為海,有國際判例及協議支援外國船隻有權使用此水域,但若水體只標示為湖,就沒有這樣的強制規定。一些生態環境的議題也和邊界問題有關。裡海周圍五國都在裡海配置有海軍。根據伊朗和當年蘇聯的條約,裡海在技術上可視為一個湖,伊朗和蘇聯各有一部分割槽域的主權,而其資源則是共享。裡海屬伊朗及屬蘇聯區域之間的邊界視為國界,像非洲的艾伯特湖一樣。裡海屬蘇聯的區域再區分為四塊,分別對應當時蘇聯所屬靠裡海的四個共和國。俄羅斯,哈薩克和亞塞拜然根據中間線彼此達成雙邊協議。由於這三個國家使用中間線,因此中間線似乎是在未來協議中劃定領土的最可能方法。但是,伊朗堅持要求五個國家之間達成一項單一的多邊協議。沿岸國家在2007年的裡海會議上簽署一項協議,禁止任何未懸掛沿岸國國旗的船舶進入裡海。截至2015年的過去20年中,沿岸五國之間的談判一直在進行中,起起伏伏,2014年在阿斯特拉罕舉行的第四屆裡海峰會,達成某種程度上的進展。裡海峰會.裡海峰會是由五個沿海國的國家級領導人參加的會議。第五屆裡海首腦會議於2018年8月12日在哈薩克港口城市阿克套舉行。五位領導人簽署《》。裡海沿岸國家代表於2018年9月28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舉行會議,作為阿克套峰會的後續行動。這次會議由哈薩克投資與發展部主持,與會者同意每兩年主辦一次裡海地區投資論壇。裡海法律地位公約.在裡海峰會之前,五個裡海沿岸國透過《裡海法律地位公約》的特別工作小組於2018年5月在哈薩克的阿斯塔納開會,就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裡海治理:包含交通合作協議、經貿合作、防止海上事故、打擊恐怖主義、打擊黑社會、和邊境安全合作而達成共識。公約授予每個臨海國對24公里的水面專屬捕魚權,其餘為國際水域。另一方面,仍未對海床下定義,由各國間雙邊協議決定。因此,裡海在法律上既不完全算是海,也不完全算是湖。公約雖然涉及魚子醬生產、石油和天然氣開採、以及軍事用途,但並未涉及環境問題。跨境流入.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認識到有幾條跨越國際邊界的河流流入裡海。它們是:運輸.雖然裡海是內流盆地,其主要河流窩瓦河藉由伏爾加-頓河運河連線黑海,藉由伏爾加─波羅的海水路連線波羅的海,藉由運河分支及白海-波羅的海運河連線到白海。另一條流入裡海的庫拉河藉由連到頓河盆地。裡海有許多定期的渡船,包括火車渡輪:伊朗與和俄羅斯之間的渡輪以載貨為主。運河.裡海是一個內流盆地,與海洋沒有天然聯絡。自中世紀以來,商人就透過連線窩瓦河及其支流以及頓河和流入波羅的海的多條河流的到達裡海。連線窩瓦河盆地和波羅的海的伏爾加─波羅的海水路早在18世紀初期就建成。之後有許多運河專案陸續完成。伏爾加─波羅的海水路和伏爾加-頓河運河可串聯窩瓦河盆地,再連線裡海,這兩個現代運河系統讓裡海往外延伸,連線世界海洋。擬議中的的是一個在1930年代至1980年代之間廣泛討論的專案。運輸是次要的考慮因素,它的主要目標是將伯朝拉河的部分河水經過卡馬河,改流向窩瓦河。目標既是灌溉,又是穩定裡海的水位,當時裡海水位降低過快,到了危險的程度。1971年,蘇聯在該地區進行幾次。2007年6月,為增加自己國家豐富油源的市場准入,哈薩克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建議在裡海和黑海之間建立700公里。把伏爾加-頓河運河升級將是另一種選擇。 | 946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裡海",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69"
} |
突擊步槍是主要為中近距離輕步兵戰術進攻著想而設計的、使用可拆卸彈匣供彈、發射中間型威力槍彈的選射步槍。突擊步槍已經是現代軍隊的標準制式武器,取代了早期的戰鬥步槍以及衝鋒槍的地位。定義.首次嘗試研製類似設計理念的槍械,乃是法國在一次大戰末期時的Mle 1918 全自動卡賓槍,當時是意圖作為一款班用輕機槍使用。“突擊步槍”的名字來自於德語單詞Sturmgewehr。StG44在戰場上展現出了強大的戰術適應力和打擊效果,一般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嚴格而言,突擊步槍必須有以下所有特點:有些滿足上述多數、但不是全部標準的步槍雖然常被稱作突擊步槍,但是從技術層面上並不算是突擊步槍。例如民用的半自動AR-15實際上不能切換射擊模式,但常被反槍人士叫做突擊步槍。基於商業或政治原因,「突擊步槍」的名稱是有時被寬鬆使用,某些分類法中亦把一些使用大威力槍彈的槍型視作突擊步槍。“突擊性武器”與自動武器.在美國,反槍團體常濫用“突擊性武器”中,突擊性武器定義為有可拆卸彈匣的半自動槍支,並有兩個或以上的下列特性:此禁令並沒有限制全自動武器,如突擊步槍和機槍,因為全自動武器是受到1934年獲得透過的《全國槍支法》的監管。其後的法案,如1968年的《槍支管制法》和1986年的《槍支擁有者保護法》也限制全自動武器的進口和平民所有權,後者完全禁止經銷商向非執法者或特別職業納稅人銷售新生產的機槍。設計.突擊步槍是指各種型別的能全自動及半自動方式射擊,具有合乎人體工學的現代化外形,發射中間型威力槍彈或小口徑步槍彈,有效射程300至500米,具有衝鋒槍的猛烈火力和接近普通步槍射擊威力的自動步槍。其特點是射速較高、射擊時較穩定、後座力比較低,以及槍身較短小輕便。突擊步槍是現在主要的單兵武器,而且服役數量極大,因此它需要可靠的效能,如前蘇聯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AK,它的結構簡單、分解容易、槍機動作可靠,而且操作簡易,在越戰中一直是最有效的突擊武器,並一直使用至今。突擊步槍亦是各種槍械中最多創新設計的一種,如為了更輕便而縮短整體長度,但槍管長度相同以保持有效射程的犢牛式設計;為了降低單兵重量而出現的下掛式榴彈發射器;而近年由於作戰用途及戰術需要,突擊步槍出現了模組化設計,並加入了戰術導軌以安裝前握把、雷射指示器、夜視鏡、瞄準鏡、戰術燈甚至火控系統等;亦可透過轉換槍管及機匣部件變成輕機槍、精確射手步槍、狙擊步槍及卡賓槍,甚至變換口徑以提高通用性。 | 947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突擊步槍",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71"
} |
M16槍系是一系列突擊步槍,發射北約標準的5.56毫米口徑彈藥。M16是1967年以來美國陸軍使用的步兵輕兵器主力,亦被至少15個北約國家所採用,更是同口徑槍械中產量最多的一個型號。M16是美國軍方給由阿瑪萊特AR-15發展而來的軍械之編號。發展沿革.「齊射計畫」.美國5.56公釐口徑M16槍系的研製是始於美國陸軍的作戰研究辦公室一項研究,ORO於1948年9月在約翰斯·霍浦金斯大學成立,是陸軍資助的一個民間研究機構,其目的是進行提高軍事作戰能力的相關研究,當時在英國也有類似的作戰研究組織。ORO的第一個研究專案是「怎樣設計出防護效能更好的戰鬥防彈衣」,簡稱ALCLAD計畫。為此ORO調查超過300萬個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報告,又向參加過朝鮮戰爭計程車兵進行訪問。在調查中他們發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神槍手經常在1200米距離上射擊,但大多數被射殺的人都在100公尺範圍內中彈的;而參加過朝鮮戰爭,第602步兵團接受訪問計程車兵中有大約87%計程車兵表示:受地形及其他環境因素的制約,他們的射擊目標距離有95%是在270公尺以內,許多士兵更說他們所射殺的敵人都在100公尺以內。在往後幾年裡他們發表一系列關於他們調查結果的報告,他們的基本結論是戰鬥絕大多數在近距離發生。在高機動性的戰爭中,作戰分隊的戰鬥形式以遭遇戰為主,而有較強火力的作戰分隊容易贏得戰鬥。他們也發現在戰鬥中被命中的機會是隨機的,也就是說,因為「目標」不是坐著不動讓你打,不經過瞄準的反應式射擊和經過正確瞄準的射擊同樣可以將敵人擊傷或殺死,命中率沒有太大的差別,而要造成一個人員的傷亡需要發射大量的子彈。這些結論實際上是暗示步兵們應該裝備一種全自動步槍,以增加射速。然而它也清楚表明必須增加彈藥的消耗,一個步槍手必須為一次戰鬥而攜帶大量的彈藥,因此他們必須攜帶的裝備應當減輕重量。ORO認為.22口徑步槍發射能控制散佈形式的成群射彈在300公尺射程內有相當理想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是在美國陸軍軍械署人員和英國軍械人員為.28和.30口徑子彈的優劣吵得不可開交時秘密進行的,ORO的研究結果實際上跟德國人10年前研製7.92mm×33短彈的原理相同。當時研製的T44步槍注意到ORO的報告,於是他向亞伯丁試驗場要求提供一份關於小口徑武器的研究報告。唐納德·霍爾槍彈並進行一系列的實驗,但當他們要求提供資金作進一步的研製時,這個請求在1955年被否決。同時,美國陸軍軍械署於1953年至1957年之間實施一項名為「齊射計畫」代理他們的FAL,提供T48樣槍參與T44的競爭。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美國人選擇T44作為新的制式步槍M14,而在這之前,尤金·斯通納帶著他的步槍半路中途殺入這個新步槍選型的競爭計畫。尤金·斯通納與AR-10的故事.尤金·斯通納是採用鍍鉻鋼製件。射擊時,火藥燃氣透過槍管上方的導氣管直接進入槍機總成中,槍機總成本身就相當於導氣活塞。在當時的傳統設計中,通常是讓瞄準具貼近槍管,為此而採用下彎造型的槍託,由於抵肩點低於槍膛軸線,因此射擊時容易導致槍口上跳。而AR-10借用德國FG42傘兵步槍和美國M1941約翰遜輕機槍的直槍託設計,使抵肩點處在槍膛軸線上,準星用一個三角形結構抬高,而照門則安裝在一個提把上,因此使瞄準基線升高在一個合理的位置,抵肩瞄準時非常舒適。同時槍機拉柄(Charging Handle,亦稱拉機柄)也設計在提把內,左右手均能操作。AR-10空槍重僅3.4公斤,比它的競爭者輕超過2磅將軍的注意,他要求斯通納和阿瑪萊特公司設計高初速的.22口徑步槍。美國大陸軍司令部和阿瑪萊特公司AR-15的故事.當「齊射」計畫在1957年作出總結,一個仿照G.A.格斯塔森步槍。設計要求符合下列各項,不過最後一項要求說明美國陸軍對ORO的研究結果並沒有充分的理解:當看到AR-10時,威萊德·維曼親自暗示阿瑪萊特應該嘗試設計這樣的武器。根據這些要求,阿瑪萊特公司由尤金·斯通納,但試驗中發現太輕,而且傳統的槍託設計也導致連發時後座力不易控制,甚至用較輕的槍彈也是一樣。於是他們的第二個設計決定把AR-10按比例縮小成口徑為.222的自動步槍,試驗馬上就成功,新槍被命名為AR-15,設計組只用6個月時間就提交6支樣槍由阿伯丁試驗場評審。同時溫徹斯特的輕型步槍樣槍,但春田兵工廠管理高層拒絕從T44計畫中分一些資源出來參與這項「前途不明朗」的競爭計畫,所以春田兵工廠並沒有在小口徑步槍上投入資源。在試驗中,為符合最後一項500公尺穿透力的要求,斯通納又要求雷明頓公司,而研製出來的新型彈藥就是著名的.223雷明頓步槍彈。除口徑外,AR-15的槍管改為全鋼製簡單結構槍管,並採用短棒狀防火帽,原本位於提把內的鈎型拉機柄改成提把後方的T型拉機柄,其他方面則與AR-10基本一樣。斯通納的新步槍AR-15其實是把許多其他步槍的設計思想和特點集合起來,包括:另外由於較輕的新型彈藥允許步槍採用鋁合金和塑膠等輕型材料,尺寸更小,即使換成全鋼槍管後仍然是比溫徹斯特LMR輕了1磅。另一個問題是,研製時間太短。也許是迫於M14自動步槍成功的壓力,小口徑步槍計畫的推動者希望早上播種晚上就能收割。所以當AR-15推出的9個月後即1958年3月31日開始進行軍方試驗時,其實AR-15的完整的研製過程還沒有完成,而且由始至終軍方的軍械工程人員和阿瑪萊特公司設計師沒有面對面工作、溝通交流。從1958到1959年,陸軍在本寧堡、奧德堡和阿伯汀試驗場等地將AR-15與M14進行對比試驗。透過這些試驗,表明AR-15重量輕、易操控、易於分解結合,而且步兵部門報告說AR-15會是M14步槍的一個合適替代品。但在稍後的測試中暴露一些問題,如槍口焰大、精度不好、穿透力將軍也不支援AR-15而建議繼續生產M14。但不是所有的報告都是持否定態度的。正在試驗的AR-15、M14和AK-47的一系列模擬實戰情形中,軍方發現AR-15尺寸小和重量輕,使用起來更靈活,反應更快,他們的結論是裝備AR-15的8人小隊的火力等同於現在裝備M14的11人小隊。此外他們也發現AR-15比M14更可靠,在數千發子彈的射擊試驗中有較少的停射和卡殼現象。但是,到此時阿瑪萊特已經在AR-15上投資約1.45百萬美元的研發費用,而且似乎還看不到盡頭。於是,阿瑪萊特決定停止對AR-15的研究,而阿瑪萊特為償還債務也在1959年12月把AR-15的設計、生產與銷售權以現金75,000美元和日後4.5%的銷售提成賣給。1960年,阿瑪萊特公司進行改組,斯通納在這次改組期間離開阿瑪萊特。柯爾特公司和美國空軍XM16.柯爾特製造公司|進一步完善AR-15的設計,作為柯爾特最初的AR-15的型號分別是601型和602型 為1:14英吋,而602型改為1:12英吋。這兩個型號中的大多數都是用綠色或棕色槍身。當時已經有一些外國軍隊看中這種革命性的新步槍。AR-15最早的買家之一是英國陸軍,他們採構一批供SAS在婆羅洲使用,諷刺的是,SAS的對手印尼軍隊也是AR-15最早的使用者之一。柯爾特把公司未來命運的賭注押在AR-15身上,這光靠小批次的出口是絕對不夠的,因此柯爾特決定向軍方高層發起一次大膽的攻勢。首先,柯爾特開始攻擊M14步槍,然後柯爾特試圖影響國防部的其他高層官員。第一個被說服的高官就是當時的空軍副參謀長 柯蒂斯·李梅。ARPA也認為AR-15很適合實戰使用,於是在1961年8月,越南軍援諮詢小組要求購買1,000支AR-15讓南越軍隊進行全面的實戰測試,被當時的國防部長所批准。在1962年初夏這項採構計畫得已實施,在實戰測試期間,為南越軍擔任顧問的美國軍事顧問提交有關AR-15在實戰中表現報告:在1962年6月16日,第340遊騎兵連的一個排在執行任務中……,他們在密林中與三名武裝越共遭遇,兩名越共有卡賓槍、手榴彈、地雷和沖鋒槍,雙方距離約15米,一名遊騎兵用AR-15向敵方全自動射擊,第一個點射就有三發子彈命中一名越共,其中一發子彈命中頭部,嚴重創傷;另一發是在右臂,也是嚴重創傷;一發子彈命中他的右側,產生一個直徑5英吋的大洞……這三發子彈中的任何一發所造成的創傷都足以致死的。這些報告顯示AR-15更適合身材矮小的南越政府軍士兵使用,而正在協助南越軍隊的美國特種部隊也立即採用AR-15。不久,國防部正式指示在實戰條件下試驗AR-15,試驗表明AR-15在效能上優於其他武器。而美國陸軍在1962年、1963年兩次復試AR-15,兩次否定AR-15,理由是遠距離上精度差、易損壞。但在空軍與越南軍援諮詢小組的努力下,國防部決定對AR-15和現役的M14進行一次成本效益比評估M16/M16A1的實戰反饋和改良.但當XM16E1配發的數量在逐漸增加的時候,其名聲都也在逐漸變得更壞,從1966年秋天開始,越南戰場上頻頻傳出M16出現故障的訊息,許多關於戰鬥失利的報告都提到該槍的問題。在1967年5月,一名海軍陸戰隊員所寫的家信中就有這樣的內容:「我今天上船時剛好收到你的信。從上個月的21號到今天我們都在實施行動。目前敵人傷亡很大,而海軍陸戰隊的傷亡比較輕微所以我才能回到基地看報紙。讓我給你一些統計數字看看為什麼說傷亡輕微。在我們營裡出戰接近1400人,有半數的人能回來。我們連裡出戰250人,有107人回來。我們排裡出戰72人,有19人回來。我想我的運氣到頭了,他們最後也會找上我的。可是,我只是被一塊小彈片打中。我希望我的夥伴們都可以說這樣的話。……信不信由你,你知道是什麼東西殺了我們大部份的人嗎?是我們自己的步槍。在我們離開沖繩島之前,我們全部都配發這種新式步槍—M16。實際上我們發現幾乎每個人死的時候都在維修他的步槍—因為他的步槍出故障。有一位跟我們在一起的女記者拍下這些照片,五角大樓發現後不讓她公開這些照片。他們說不希望影響到美國公眾的情緒。這不是很可笑嗎?」柯爾特公司立即派出幾個專家小組奔赴現場,美國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美國全國步槍協會旗下的《美國步槍手》拍攝照片在巴黎《競賽》雜誌上公開,訊息傳到國內,一片嘩然,批評M16的浪潮此起彼伏,尤其是反對採用小口徑的人推波助瀾、添油加醋。當時M16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這些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南氣候潮溼,溫度高,若不注意擦拭維護,很容易使槍生鏽,但改用步槍彈發射藥是主要原因。M16原本所用的M193槍彈原來填裝杜邦公司的IMR4475單基管狀藥,這種藥燃速快、壓力曲線升得快、殘渣少。不久,杜邦公司通知陸軍說他們無法大量生產IMR4475。1964年1月,陸軍決定採用奧林公司的WC846雙基球形藥,他們認為這種發射藥易於生產,成本低,而且燃速慢,降低峰壓,有利於提高槍管壽命,而且原本T65槍彈也是使用這種發射藥的。但事與願違,M193彈採用WC846藥後便出現很多問題:球型發射藥燃燒後會在M16的槍管和導氣管中留下一些粘粘的殘渣,由於槍管沒有鍍鉻,而導氣系統又沒有相應的維護裝備和適合的潤滑物,因此很難迅速使步槍恢復正常使用狀態;由於球型發射藥的彈道特性導致導氣孔的壓力,加上緩衝裝置重量很輕,M16的全自動射速從正常狀態下的每分鐘750-850發提高到每分鐘850-1000發;另外由於槍機開鎖時剩餘膛壓高,殘渣也增加槍膛壁與彈殼之間的磨擦力,因此經常出現卡殼和斷殼現象;此外,對M16的生產全過程缺乏一個有效的管理體制導致的品管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斯通納本人對於改用發射藥一直存有遺憾,據說他曾與眾議員弗郎克維有過一段對話。當時斯通納正在翻看改變發射藥後的M16步槍技術資料:除上述原因外,裝備M16的部隊缺乏必要的訓練和指導以及缺少維護工具也導致M16在戰鬥中出現了很多戲劇性的故障。斯通納系統的優點是槍機在上機匣內形成如「活塞」般在槍管軸線上運動,這樣槍機組在運動過程中質心變化小,不會對精度造成不利的影響,而且沒有獨立的活塞也使得結構簡單和減少活動部件。但該系統的缺點是火藥氣體直接進入槍機總成,很容易在槍機總城內積碳,因此,M16需要經常清潔和潤滑以確保其可靠運作。使事情變得更糟的是,部隊使用單位被告知這種太空時代的武器不必清潔和潤滑,因此沒有配備相應的維護工具。如果仍然用最初的IMR發射藥這倒可能是真的,但偏偏現在使用比較「髒」的球形藥。結果,M16經常在戰場上卡殼。但不管是什麼原因,現在對於M16的爭辯再一次風起雲湧,斯通納的最新設計斯通納63武器系統被送去越南試驗,而SPIW的試驗武器計畫被重啟。幸運的是,這一次對待M16的問題卻表現得比對待M14要冷靜得多。 針對M16在戰鬥中表現出來的問題,由國會組成的委員會於1967年5月15日開始著手調查,首席代表是密蘇裡洲的民主黨員理查德·伊薩霍特。他在本寧堡和彭德爾頓營進行測試觀察M16的故障案例,並直接專程前往越南評估問題,調查委員會在1967年6月下旬提交報告,陳述「看上去所謂問題重重的M16其實是一支非常優秀的步槍,其在應用中發現的種種問題均由部隊內部管理不善所致。」。但抽殼困難和射速的問題是由於設計缺陷引起。為解決設計中的一些問題,M193彈中容易產生殘留物的含鈣元素碳酸鹽含量由原來的1%減少到0.25%,這樣就使M16導氣管的堵塞現象減少一半,抽殼困難的現象也得到解決。柯爾特公司也對M16本身進行改進,例如重新設計緩衝器,使射速降低到正常狀態;設計一種維護工具以及新的槍託,使維護工具能貯存於步槍內;膛線纏距由1:14英吋改為1:12英吋;嚴格控制生產工藝,提高產品品質。最後,還制訂一項「應該如何正確地維護M16」的龐大訓練計畫,並印製一份連環漫畫式的步槍維護手冊發給士兵,這項措施是關於操作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法。也許對M16A1的最重要的變化是槍膛鍍鉻,後來乾脆槍管內膛完全鍍鉻。這項改進其實早在最初的「齊射」計畫時已經提出過,但由於不划算而被放棄。當時還沒有可靠的方法去給直徑小的.224槍管內膛鍍鉻。鍍鉻的真正價值在於防止槍膛腐蝕,當槍膛內由於鏽斑、沙、汙垢、或機械加工痕跡會增加摩擦系數,粗糙的槍膛加上斯通納式槍機缺少預抽彈殼動作、以及5.56mm槍彈的彈殼錐度過小,許多士兵發現經常在打第一發彈後就會粘膛。而槍膛鍍鉻後則不容易生鏽,而且也減少摩擦,槍膛內殘留的汙垢很容易隨著擠壓動作與彈殼一起丟擲。在操作效能和生產問題上所作的努力,使得M16/M16A1的可靠性問題迅速減少,雖然名聲還是很差。但M16開始在實戰中證明它的可靠效能夠達到使用要求。在1967年8-9月期間,有關調查人員再次在越南戰場上調查士兵對M16的意見,調查小組會見超過2,100名士兵,只有38人表示想換掉他們的M16步槍,但其中的35人表示想要的只是XM177型——這是M16的縮短型。在解決故障頻頻的問題後,下一個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更多的步槍交到正需要它們的部隊手上。直到1966年,柯爾特公司都是M16/M16A1的唯一生產商,月產25,000支。1967年6月30日,美國政府購買M16槍系專利、特許生產權和TDPM16與AK47的首次較量是在越南戰場上,在很多對比兩支槍效能的報道中都會提到當時很多美軍士兵在繳獲AK47後,寧願扔掉M16而使用AK47,這種情況常常被誇大地描寫,使人感覺到M16系列十分不可靠。然而事實上美國士兵扔掉M16步槍雖然確是存在的事實,但卻遠不如人們所想像的普遍。在哈爾·穆爾的書名為《越戰忠魂》中多次提到戰鬥中M16出現故障時的解決方法往往是一些人使用傷員或陣亡人員的步槍繼續戰鬥,而另一些人則蹲在散兵坑底排除故障。因為在戰鬥,除非自己的武器確實無法使用又沒有後備武器,否則一般人都不會冒險在火線下撿敵人的武器使用,那通常是在戰鬥結束後打掃戰場時才悠哉遊哉地幹的事情,此外使用不同型武器還涉及到訓練水準的有效發揮和配用彈藥供應等問題。使用繳獲武器情況的確存在,但反過來,同樣有不少越共、北越軍使用繳獲的M16系列。一方面他們懼怕M16的殺傷力,他們經常談論「小黑槍與小彈能打大孔」,另一方面,他們使用任何能找到的任何武器,包括M16。經過改進的M16A1不但提高可靠性,也在生產品質管理上嚴格把關。例如每一批M16A1在配發到部隊前,都會進行可靠性抽試,抽試的結果中表明M16A1平均故障率為0.033%,低於指標要求的0.15%,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為3000發。透過嚴格控制生產工藝,M16A1還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盡管M16最初在越南戰場上表現得故障頻頻,但問題在6個月內就解決,M16/M16A1在戰鬥表現中證明尤金·斯通納的設計優秀。雖然美軍在越南戰場失利,但M16卻從越南戰場起步,僅柯爾特公司在這段時間內就生產350萬支M16。1974財政年度,美國陸軍採構270萬支。M16開始走向世界,並在世界各國軍隊掀起一股小口徑步槍熱潮。有意思的是,北越軍隊徹底擊敗南越軍隊後,從南越軍隊手上繳獲約一百萬支M16A1。越南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期間把這些繳獲的M16A1銷售到其他地方,大部分是賣到中美洲,比如薩爾瓦多的左派遊擊隊馬蒂民族解放陣線黨。北約標準化彈藥.1970年3月,五角大樓發表震驚其他北約國家的言論:「所有隸屬北約的美軍部隊必須裝備M16A1」。英軍對於美國軍械部人員20年前強制要求北約使用7.62毫米口徑彈作為標準彈藥往事表示不滿,因為美國曾認為英國的0.280口徑彈藥威力不足,而現在卻告知他們說美國終於認識到這種小口徑槍械的必要性,也開始準備進行一種更輕的北約標準化彈藥。但是在1970年代中期,其他國家的軍隊也在尋找一種類似M16的武器。一項北約標準化的計畫很快啟動,並在1977年開始進行針對各種不同彈藥的測試。美國直接提交他們最原始的設計,M193槍彈,而且沒有進行任何改良。然而隨著防彈衣的普及,部份國家認為其裝備的子彈應該具備更高的貫穿力。英國推出一種改進自5.56毫米彈藥,使用更長和更細的4.85毫米子彈,裝在現有的美國彈殼內。這種彈藥具有更好的彈道效能,也具備更強的穿透力,有效射程為600公尺,符合他們對於班用自動武器的要求。西德開發一種新的4.7毫米無殼彈藥,與美國原本的設計具備相似的彈道效能,但是卻輕巧得多。然而對於這種無殼彈藥還是有很多不信任,因為它有可能自燃。最終的設計由比利時提交,也就是SS109彈,一種同樣基於美國子彈,口徑同樣是5.56毫米口徑的新彈藥,它具備較重和更尖銳的鋼彈頭以增加貫穿力,有效射程比M193彈更遠。測試很快就發現比利時和英國的設計大體上差不多,但是都比原始的美國設計要好。然而為發揮SS109的全部效能,槍管需要使用的最佳膛線纏距是1:9英吋,但是為發射較長的L110曳光彈時可更加穩定需要1:7英吋膛線纏距,這種曳光彈在改進彈道效能的同時更增加射程,L110的有效射程則是800公尺,M196曳光彈的有效射程為450公尺,而現有的1:12英吋膛線纏距槍管由於不穩定性而只有90公尺的有效距離。但是最終美國陸軍選定比利時SS109彈作為新的制式步槍子彈,為此他們需要全新步槍。在1982年面世的M16A2從那以後成美國的制式軍用步槍。為美國生產的北約標準彈藥稱為M855彈,使用來自SS109彈的設計。M856彈則為L110曳光彈的美國版本。美軍制式型號.柯爾特的型號:601和602型.柯爾特在獲取阿瑪萊特AR-15步槍的生產權後生產的首兩個型號為601和602型,他們早在派到馬來亞作戰時便已裝備這些武器。601型和602型的唯一區別就是後者從原本1:14英吋的膛線纏距改為更常見的1:12英吋的纏距。M16.「XM16」為美國空軍正式採用後的版本,其正式命名為「5.56mm口徑M16步槍」。這是美國軍方第一種正式採用的M16,具有三角形的護木及三瓣式消焰器,但並沒有復進助推器。槍機本來採用鍍鉻式設計,槍機側面則被磨光,也沒有裝配槍機復進助推器的槽口。後來,鍍鉻槍機被放棄,因為陸軍配發裝配復進助推器以及燐化處理過的機匣的試驗型。美國空軍至21世紀仍繼續使用這些武器,並會在槍械磨損時進行翻新和更換新的部件。XM16E1和M16A1.陸軍的原型版本XM16E1和M16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除了前者增加槍機復進助推器。M16A1是第一種最終化生產型。為解決在XM16E1測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生產商以一種「鳥籠」式消焰器取代XM16E1原本採用的三分叉式消焰器。後者太容易讓外來的物體進入,例如被樹葉和細樹枝卡住。當在戰場上發現許多問題之後,生產商都針對這些問題作相應的改動。此外也研製維護工具,以向士兵配發。由於採用槍膛內室鍍鉻以及後來的全鍍鉻槍管內膛,原本因汙染物和鏽跡所導致的故障已逐漸減少。問題最終在6個月內就解決,以至於後來的部隊已經熟悉如何處理這些早期故障。M16A2.M16A2所作的改動比先前型號更多。除採用新的膛線纏距外,護木前的槍管進行加厚處理,以增加槍管的抗彎曲效能,同時減緩連續射擊時的過熱,也有助提高單發精度。覘孔直徑改為5毫米,並加上一個新的可調節照門,它可從300到800公尺進行調節,還可以調整風偏,以充分利用SS109彈藥的彈道特性。消焰器被再次修改,這次是將消焰器底部兩個向下的開孔封閉,使其在俯臥射擊時不會揚起灰塵或者雪花。護木截面從原本的三角形形狀改成有散熱肋條可以起防滑作用的圓形,使其更適合手掌小的使用者握持,也由原來的左右兩半式改為上下兩半對稱式,從而使得庫存的備件不必單獨區分左護木和右護木。其槍託設計得更長和更結實,由於採用改進的塑膠材料和設計,A2型的護木據說比原先的設計要結實10倍。SS109彈由於採用更重的彈頭,初速也因而有所減少,從早期型號的3,200碼/秒。另在上機匣朝向拋殼口的後方設有一個特別的彈殼拋殼偏向裝置來防止退出的彈殼打到左撇子的使用者。槍機也重新經過設計,將原本的全自動模式改成三發點放模式。訓練不足的部隊在使用全自動武器的時候,由於掌握不到控制連發射擊的技巧,經常扣著扳機不放,從而造成散射。因此,美國陸軍得出結論:三發點放能夠在節省彈藥,準確度和火力密度之間提供一個最好的平衡。但是,M16A2的點射機構帶有設計缺陷:扳機元件在扳機釋放之後不會自動復位。舉例來說,當一名士兵在點射時第二發和第三發之間就已經鬆開扳機,那麼下一次他再扣動扳機的時候只能打出一發子彈。即使在半自動模式中,扳機元件的機制也會影響武器的使用。每射出1發子彈後,扳機元件都會在點射模式的3級之間位置不同。在這些級數之間每一次扣動扳機力度都不太一樣,會影響精確度,雖然對於大多數射手來說都不明顯。總括而言,M16A2的新特性為原本的M16增加重量和復雜度,而且取消全自動模式。在新型號被認為更精確的同時,更重的子彈也帶來更彎曲的彈道曲線,從而使得距離估量的準確性要求更加高。輿論也指出覘孔的設計不理想,小覘孔不容易找準星,而大覘孔又降低瞄準的準確性。更糟糕的是,照門的形狀並非造在同一平面上。或者說,當照門因應不同的射程需要進行調整的時候,彈著點將會發生改變。照門的距離調整功能在戰鬥中很少使用,因為士兵通常都會將它調到最低距離,也就是300公尺。但不管這些輿論的批評,不論是為滿足北約標準化的SS109還是為替換軍械庫中的越戰時代武器,這種新的武器還是需要裝備的。M16A3.M16A3是M16A2的可全自動射擊特殊型號,為M16A2剛問世時美國海軍所採購,數量不多,主要用於艦艇、基地警衛保安工作。它具有Safe-Semi-Auto快慢機,就像M16A1一樣。關於M16A3的特性至今仍有一些混淆的地方。它經常被描述成M16A4的可全自動射擊版本,但正式版本的M16A3配備M16A2的上機匣而不是M16A4型的平頂型上機匣。而所謂的「平頂型M16A3」很可能只是部份使用者把M16A4的平頂型上機匣安裝在M16A3下機匣的改裝武器。這種誤解也有可能來自於民用槍械製造商給予的A2和A3代號,用來區分具有固定攜行提把的A2和具有皮卡汀尼導軌的版本。M16A4.M16A4曾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前線制式裝備,美國陸軍未有正式採用但有將其列入美國陸軍野戰手冊。美國海軍陸戰隊已於2015年10月以M4卡賓槍取代前線部隊的M16A4,這些步槍被轉交給非前線部隊和支援崗位使用。而在2017年,海軍陸戰隊的M16A4和M4已全面被HK M27步兵自動步槍所取代。目前在美軍內部只有少數的非前線部隊仍有裝備M16。特殊型號.柯爾特655和656「狙擊手」改良型.隨著在東南亞的武裝沖突不斷升級,柯爾特研製兩種M16的改型,以擔任狙擊步槍或精確射手步槍的角色。柯爾特655瞄準鏡為主要瞄具。部份版本還裝上Sionics消音器。不過這兩種步槍都沒有成為美軍制式裝備。這些武器都可以被看成美國陸軍的美國陸軍班用精確射手步槍的始祖。XM177、M4卡賓槍、以及柯爾特733.在越南戰爭期間,部份美軍士兵配備M16的卡賓槍版本,稱為XM177。XM177配備較短的槍管約10英吋,它們以CAR-15的名義作稱呼及採構。這些改型只少量配發給特種作戰部隊、直升機機組人員、空軍飛行員、士官、無線電操縱員,以及炮兵等單位使用,而非常規的前線士兵。由於槍管較短,沒有充分燃燒的火藥顆粒很快就會堵塞消聲/消焰器,從而降低消聲效果;另外消聲/消焰器也會影響射擊精度;最令人困擾的是原本在M16步槍上由發射藥所引起的射速過高問題在XM177E2上變得更嚴重。故美軍最後停止對XM177E2的進一步改進,同時把已經簽定的生產合約全部作廢。而正式採用過XM177的亦只有美國空軍。美軍現時使用的M4卡賓槍就是從這些設計衍生研究出來的,包括部分14.5英吋槍管的M16A1型卡賓槍。在巴爾幹半島、2000年代反恐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等多場武裝衝突中,它獲得讚譽,現時已取代M16系列成為大部份美軍前線部隊的主力步槍。柯爾特曾在1980年代重啟它原先的「Commando」構思,推出M733。M733本質上是結合許多M16A2特點的現代化XM177E2。它採用290毫米短槍管,由於槍管極短,又採用標準的M16A2的消焰器,因此膛口噪音和槍口焰的問題非常嚴重,這也是柯爾特突擊型屢遭批評的地方。同樣在1980年代,射孔武器也研製完成,與M2佈雷德利步兵戰車搭配使用,為乘搭這些車輛的步兵提供一種能夠在車內透過射孔向外開火的武器,它的代號為M231。Mk 4 Mod 0.Mk 4 Mod 0是在越戰期間為海軍三棲特戰隊生產的M16A1改型,於1970年4月服役。它和基本的M16A1主要的區別在於Mk 4 Mod 0是為海軍陸戰隊使用而最佳化的,它裝有Mk 2 Mod 0消音器。該槍的大部分部件都新增Kal-Guard潤滑油,槍託和復進簧緩衝管上設有一個1/4英吋的開孔作排水用途,以及在復進簧緩衝管元件末端有一個O形環。這款武器能夠放在水下200碼的MHEL 4消音器為藍本。HEL M4消音器將氣體從槍機直接排出,但需要一個改進的機匣方可完成。另在拉機柄上面加裝一個氣體偏轉器,以防止氣體接觸到使用者。如使用者移除HEL M4消噪器,他可能需要在每次單發射擊後手動上膛及退膛。另一方面,Mk 2 Mod 0消音器也被認為是Mk 4 Mod 0步槍整體的一部分,但是它卻可以在HEL M4移除後繼續發揮作用。Mk 2 Mod 0消音器也具備快速排水功能,使用者並不需要對拉機柄或機匣進行任何修改。在1970年代後期,Mk 2 Mod 0消音器被KAC的Mk 2消音器所取代。KAC消音器能夠完全浸入水中,並在拿出水面的8秒鐘內完全排幹水分。即使安裝在M16A1上射擊的時候,它也不會降低工作效能。美國陸軍後來將HEL M4換成經簡化的SIONICS的MAW-A1消音滅焰器。仿製及授權生產型.但由於「AR-15」的版權和商標早已過期,故現在大量廠商都推出以AR-15為原型改良,甚至直接仿製原槍的版本,從而成為美國流行的民用槍械之一。使用國家.M16是世界上最普遍生產的5.56×45毫米步槍。當前,M16/M4系列武器在至少15個北約國家和全世界超過80多個國家使用,被譽為當今世界六大名槍之一。美國和加拿大總共生產8,000,000把步槍。使用M16步槍家族系列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流行文化.M16自動步槍以及它的改型在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的電影,電視和電子游戲中幾乎無處不在。出現M16步槍的電影及電子游戲包括:犯罪.2010年8月23日上午9時左右,一名被革職的菲律賓高階警務督察以坐便車為名,手持M16突擊步槍登上香港康泰旅行社在菲律賓的旅遊巴士,脅持車上25名人質並要求菲律賓政府讓他復職,犯人最終在同日被菲律賓警察擊斃,另有8名人質死亡、7名人質受傷。 | 947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M16突擊步槍",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72"
} |
綏靖主義,又譯為姑息主義、綏靖政策,指對侵略勢力作出政治或物質讓步的短視現實主義、孤立主義及和平主義政策來暫時避免軍事衝突的外交政策,常被用以指稱英國首相拉姆齊·麥克唐納、斯坦利·鮑德溫和內維爾·張伯倫在1935年至1939年間對納粹德國和義大利王國實施的外交政策。1930年代初,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創傷及《凡爾賽條約》的德國待遇等問題,這種讓步被一些人認為是正確的。在1938年9月30日達成《慕尼黑協定》時,這一政策已經遭到工黨與保守黨持不同政見者 如後來的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和安東尼·艾登等人的反對。隨著人們對歐洲局勢越來越警覺,張伯倫訴諸新聞審查制度來控制公眾輿論。在慕尼黑之後,他滿懷信心地宣佈自己已經確保「我們時代的和平」得以持續下去。但是,特別是《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禍水東引的計劃破盤,二戰最終爆發,七十多年來,這些政策一直是學者,政界和外交官間激烈辯論的主題。詞源.「綏靖」一詞詳,但早見於左傳成公十三年:文公恐懼,綏靖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大有造於西也。漢書卷九九.王莽傳遂制禮作樂,有綏靖宗廟社稷之大勛。三國志之吳書·陸遜傳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績,敬服王命,綏靖四方。集體安全失敗.綏靖主義是在1937年至1938年間,透過持續讓步對德國元首希特勒和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實施的政策,旨在使獨裁者願意加入國際合作。希特勒無視他在慕尼黑所作的承諾,於1939年3月15日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而此前擁護綏靖的首相張伯倫決定採取抵抗德國的進一步侵略擴張。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源於國際聯盟的失敗和集體安全的失敗。國際聯盟於一戰後成立,希望以當時的國際合作和對侵略擴張的集體抵抗可以防止另一場戰爭。聯盟成員如果受到攻擊,有權獲得其他成員的協助。集體安全政策與實現國際裁軍的措施同時進行,並在可能的情況下以對侵略者的經濟制裁為基礎。當面對獨裁者的侵略時,它似乎是無效的,特別是德國對萊茵蘭地區重新駐兵的軍事化,以及義大利對衣索比亞帝國的軍事行動。英德海軍協定.儘管希特勒已經違反了《凡爾賽條約》,但在1935年的這一公約中,英國允許德國開始重建其海軍,包括U型潛艇。萊茵蘭復軍事化.凡爾賽條約後,萊茵蘭進行了非軍事化。德國接受了1925年的《洛迦諾公約》所規定的這一安排。希特勒聲稱它威脅到納粹德國,並於1936年3月7日將德軍派往萊茵蘭。他賭英國不介入,但不確定法國會如何反應。希特勒的許多顧問都反對這一行動。如果希特勒的部隊遭到法國抵抗,德軍將撤離。法國向聯盟提出抗議,但未採取任何行動。法國諮詢了英國,工黨議員休·道爾頓主張堅決抵抗。但英國首相斯坦利·鮑德溫說:英國無法保證支援法國,因為輿論不可能支援,英國人認為德軍只是走進他自己的後院。希特勒應邀進行談判,他提出了與西方的友好條約,但對於細節不發一語。希特勒對萊茵蘭的佔領,使他相信國際對德國無可奈何。1937–1939年的綏靖.1937年,斯坦利·鮑德溫辭去首相,內維爾·張伯倫接任。張伯倫奉行綏靖和重新武裝政策。張伯倫的綏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在1938年與希特勒就捷克斯洛伐克問題進行的談判。德奧合併.儘管一戰的戰勝國禁止了德國和奧地利合併,但現在,對德奧合併的反應是溫和的。國際社會對1938年3月12日事件的反應使希特勒得出結論,認為他可以在納粹德國擴張計劃中使用更具侵略性的策略。德奧合併為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協定鋪平了道路,二戰前的綏靖.原因.對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採取綏靖政策原因,現在有多種解讀:經過.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雖然國際聯盟不承認日本扶植的滿洲國,但多國卻認為中國和日本都是《非戰公約》締約國,主張中國和日本透過談判處理爭端,歐美多國沒有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軍事行動作出經濟制裁及軍事幹預。1935年3月,德國退出裁軍會議,由原先的秘密擴軍轉變成公開且大規模地擴軍備戰。英國與德國締結《英德海軍協定》,雖然協定的條文限制德國海軍的規模,但這做法等同放寬在一戰後對德國擴充軍備的嚴格限制。1935年1月,法國與義大利王國簽定,令義大利放心從利比亞調動部隊到東非,並且於10月侵略衣索比亞戰爭。1936年5月,義大利經意屬索馬利亞及意屬厄利垂亞入侵衣索比亞,並在隔年佔領了衣索比亞全境,建立意屬東非。1935年8月透過的美國中立法,要求美國維持軍事中立,雖然規定美國公民及公司不得向入侵東非的義大利出售武器,但沒有禁止出售石油及礦產。1936年3月,德軍進入萊茵非武裝區,英法按兵不動。8月德意兩國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支援佛朗哥的國民軍,英法則推行不干涉政策,沒有軍事援助西班牙第二共和國,佛朗哥推翻第二共和國後,佛朗哥政權成為德國的盟友,德國還借西班牙戰場完成了軍事實驗,提升德軍的組織和戰力。1938年10月,希特勒的野心日益膨脹,開始染指德國接壤的捷克斯洛伐克,但是法國、英國、德國及義大利簽署慕尼黑協定,不幹預德國進軍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德國和義大利之後勒令捷克斯洛伐克將斯洛伐克南部割給其盟友匈牙利王國,史稱第一次維也納仲裁裁決。英法認為希特勒會在得到蘇臺德地區後便會滿足,相繼和德國發表了帶有互不侵犯性質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以為可避免歐洲爆發大戰,但在1939年3月,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並建立了傀儡政權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及斯洛伐克共和國,匈牙利則佔領了喀爾巴阡魯塞尼亞。波蘭佔領了扎奧爾傑。1939年4月,義大利入侵並佔領了阿爾巴尼亞,國聯只譴責了義大利的行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兩國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但法國僅在9月7日對德國發動小規模的薩爾攻勢,9月17日被擊退後,雙方一直在邊境對峙,處於假戰狀態,蘇聯和德國在之前已締結《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並且瓜分波蘭,德國和蘇聯吞併波蘭後,德國趁西線處於假戰狀態,出兵入侵丹麥及挪威。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綏靖.政府意見.大多數保守黨議員表示支援綏靖政策,儘管丘吉爾說他們意見分歧。1936年,丘吉爾與保守黨政治家代表團表達了對德國重新武裝的速度的警惕。在保守黨中,丘吉爾與眾不同的是,他認為德國威脅自由和民主,認為英國的重新武裝應該更加迅速地進行。丘吉爾在慕尼黑的前一週警告說:在英國和法國的壓力下,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等於完全是把西方民主國家投降到納粹德國的武力威脅之下。他和其他一些拒絕對慕尼黑事件投票的保守黨人遭到當地選區政黨的不歡迎。軍事意見.皇家海軍被部分人認為傾向綏靖主義。1937年的義大利阿比西尼亞危機中,皇家海軍表示有信心在公開戰爭中輕鬆擊敗義大利皇家海軍。但是,皇家海軍贊成綏靖政策,因為它不想將其大部分海軍力量用於地中海,從而削弱其對德國和日本的立場。1938年,皇家海軍允許了對慕尼黑的綏靖行動,因為它計算得出當時英國不幹預仍將保持英國在防禦能力上的政治和軍事資源。1930年代的英國媒體強調了直接對抗的危險,他們的普遍共識是對一支納粹部隊防禦是不可能的。皇家空軍在1938年10月向戰鬥機部門發出警告,稱德國轟炸機可能造成的情況……在接下來的十二個月中肯定不會令人滿意。在法國,空軍情報部門仔細檢查了德國空軍的實力。納粹德國每月生產1000架戰機,當時的法國空軍認為納粹德國具有決定性的空中優勢,因此對1938年保衛捷克斯洛伐克的能力感到悲觀。法國航空部長樂觀地告訴政府,空軍有能力制止一支納粹德國空軍。但是,空軍參謀長約·維耶明將軍作出警告,他一貫反對與德國交戰。反對黨.英國的工黨原則上反對納粹德國,但主張和平主義。當時工黨的領導人克萊曼·艾德禮最初認為和平不能靠國防,而是靠世界的法治與經濟力量,主張在國際聯盟的指導下廢除國家軍備,甚至是裁軍和建立世界維和部隊。在德國開始增加軍力時,英國官方反應竟是向法國政府施壓,要求法國讓步以安撫德國。然而,由於納粹德國的威脅越來越大,國際聯盟的效率低下,這項政策最終不得人心。克萊曼·艾德禮到1930年代末期,轉而支援邱吉爾的觀點,強烈反對張伯倫的綏靖政策。輿論.英國的輿論在1930年代初一直強烈反對戰爭和重新武裝,儘管這種情況在十年中開始有所改變。在1933年牛津大學的一次辯論中,一群大學生透過了一項動議,說他們不會參戰,這使德國的一些人說英國永遠不會參戰。鮑德溫告訴下議院,由於該國強烈的和平主義情緒,他在1933年無法實行重整政策。1935年,有一千一百萬人對國際聯盟的和平投票作出反應,承諾透過國際協定支援削減軍備。另一方面,同一項調查還發現,有58.7%的英國選民贊成針對侵略者的集體軍事制裁。隨著1936年西班牙內戰的爆發,即使是和平運動的左翼也開始迅速轉向,許多和平選民開始贊同抵抗希特勒。1937年,大多數年輕的和平主義者已經改變了看法,認為對於納粹德國的正當回應可能是戰爭。1937年倫敦時報()表示:每天晚上我都竭盡所能,避免寫出任何可能傷害英國與德國脆弱關係的報導。1938年9月30日,張伯倫回到英國後,向人群發表了他著名的「我們時代的和平」演說。該協議得到了大多數媒體的支援,只有雷諾新聞和一家傾向於工黨的報紙表示反對。工黨在議會中反對該協定。一些保守黨人投了棄權票。但是,唯一提倡戰爭的國會議員是保守黨達夫·庫珀,他為表示抗議該協議而辭職。媒體的作用.綏靖主義的正面觀點部分是由媒體塑造的。倫敦時報的德國通訊員諾曼·埃布特等歷史學家都證實了這一主張。 1938年10月的蓋洛普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86%的公眾認為希特勒對自己未來的領土野心撒謊,但是被立場偏袒張伯倫的出版商在最後一刻從《新聞紀事》中刪掉了。張伯倫對BBC的直接操縱是持續和令人震驚的。例如,哈利法克斯勳爵告訴廣播製作人不要冒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他們透過審查工黨的反納粹德國評論來遵守。張伯倫展示了當時的民主政體在試圖操控新聞界時的影響。對於張伯倫而言,這樣做的危險在於,他寧願忘記自己發揮瞭如此的影響力,而越來越多地將當時的新聞界誤認為是真正的公眾輿論。張伯倫從慕尼黑回來的那天,記者希拉·格蘭特·達夫的《企鵝特別版》,由捷克人與歐洲人出版並分發給每位議員。她的書是對捷克民族的熱情捍衛,對英國政策進行了詳盡的批評。它具有影響力並被廣泛閱讀。二戰開端.納粹德國入侵波蘭,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人們一致認為綏靖主義是負有責任的。工黨國會議員休·道爾頓等人與保守黨人和對希特勒持反對態度的貴族王室確定了新政策。三名英國記者邁克爾·富特,弗蘭克·歐文和彼得·霍華德出書並以「加圖」的名義寫作,呼籲將15位公眾人物免職,其中包括張伯倫和鮑德溫。據說,綏靖政策促成了保守黨在1945年大選中的失敗。歷史學家戴維·戴克斯認為,綏靖主義的目的是以他人的代價購買暫時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史學家.歷史學家在事後以各種方式解釋了張伯倫的政策。可以說,張伯倫真誠地相信,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野心是有限的,解決他們的不滿將保護世界免受戰爭的侵害;為了安全,應該加強軍事和空中力量。許多人認為這種信念是謬誤的,因為獨裁者的要求不受限制,綏靖使他們有時間獲得更大的力量。A·J·P·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中的論點在當時遭到許多歷史學家的拒絕,在英國和美國對他的著作的評論普遍風評不佳。然而,他的一些見解受到關注。他被認為試圖證明綏靖是一項受歡迎的政策,並且英國外交在1933年以後具有連續性,打破了普遍觀點:一個小型的墮落集團,面對公眾的強烈反對,在1930年代的某個時候神秘地劫持了英國政府。他試圖將1930年代的領導人描繪成嘗試解決問題者。在1990年代初期,由於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綏靖可能是1930年代英國政府的唯一選擇,因此出現了一種新的綏靖理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治家.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借用綏靖主義,解釋了他決定參加1950年的韓戰。美國傳統基金會的邁克爾·約翰斯在1987年寫道:“羅納德·雷根抵達華盛頓後七年,美國政府及其盟國仍然以綏靖文化為主導。蘇聯的反應.1938年8月,慕尼黑陰謀發生之後,蘇聯對英法更加不信任,加上史達林也有領土擴張的野心,蘇聯也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1939年8月,蘇聯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史達林又與希特勒合謀侵略波蘭,德國之後可以集中兵力入侵西歐。1939年9月,德軍對波蘭發動突襲,波蘭國土大片淪陷,蘇聯也配合夾攻波蘭東部,之後以保衛「西部邊界安全」為藉口與目的陸續侵佔波羅的海三國及發動冬季戰爭入侵芬蘭,其宣稱為建立戰爭防備緩衝帶。1941年6月22日,德國在不列顛空戰失利後,擱置入侵英國,反而對蘇聯發動突襲,蘇聯的綏靖政策也最終破滅。 | 949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綏靖主義",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98"
} |
布林什維克,舊譯布林塞維克,在俄語中意為“多數派”,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一個派別。布林什維克派的領袖人物列寧認為,社會民主工黨應該建立一個以少數“職業革命家”為核心、多數黨員對其絕對服從的組織模式,即民主集中制,這遭到了黨內另一派的質疑和反對。1903年在布魯塞爾和倫敦舉行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布林什維克派與黨內的另一派孟什維克因意見不合最終分道揚鑣。在《火星報》編輯部領導層選舉時,由於布林什維克人數多於對方,因此以俄語“多數派”得名。1917年,布林什維克透過十月革命以革命奪取了俄國政權,最終在日後成為蘇聯共產黨。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布林什維克在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中實際上是少數。布林什維克在俄語中的字面含義“多數派”指的是這一派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內佔多數。名字起源.布林什維克在俄語中意為“多數派”,孟什維克在俄語中意為“少數派”。實際上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大部分時間裡,以列寧為首的派別都處於少數的地位,反對派馬爾托夫的條文則以28票贊成、22票反對和1票棄權最終獲勝透過。而在大會閉幕不久後的第27次會議中,由於“崩得”與經濟派代表的退出,列寧派以24:20居微弱多數,故從此被稱為“多數派”。兩派分裂.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中,列寧提出效仿民意黨,建立一套圍繞少數“職業革命家”為核心、黨員對核心高度服從的集權化的組織模式,即民主集中制。並認為黨員應嚴密組織化,人數應受到限制,“凡承認黨綱、在物質上支援黨並親自參加黨的一個組織的人,才可以作為黨員”。認為普通的支持者必須排除於黨外。而列寧的老友兼同學馬爾托夫反對列寧的觀點,堅持以第二國際為建黨模式,主張把一切願意入黨的人全部吸收進來,並認為黨員並不需要高度集中化組織化,只需“經常親自協助黨”就行了。列寧的民主集中制也同樣受到羅莎·盧森堡和托洛斯基等人的質疑。普列漢諾夫嚴厲地批評列寧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而是“雅各賓俱樂部分子”,是“新的羅伯斯庇爾”。起初兩派的爭執尚未達到不可調和的程度。但在《火星報》編委會選舉中,列寧要求裁減編委的人數以削減馬爾托夫支持者比例,引起後者的不滿和退出編輯社,最終使兩派逐漸走向分裂。歷史.1903年,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列寧提出實行民主集中制,導致黨分裂出了兩個派別——孟什維克和布林什維克。兩派的人員組成處於不穩定狀態,經常有重要的成員轉換派別。原本支援布林什維克的“俄國馬克思主義之父”普列漢諾夫,在1904年後轉而支援孟什維克的觀點。而早先擁護孟什維克的托洛斯基,則在1904年9月共同反對自由派時,與列寧和布林什維克派達成和解並結盟。托洛斯基個人在這階段以“中立的社會民主黨人”自稱。1905年4月,布林什維克在倫敦召開了只有布林什維克派參加的會議,布黨稱之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代表大會”。而孟什維克也獨立召開了自己的會議,名義上從屬於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兩派走向實質分裂;直到1912年,布林什維克在布拉格黨會議上把孟什維克驅逐出黨,兩個派別才正式斷絕關係,成為互相獨立的政黨。1905年俄國革命中,布林什維克在當時由托洛茨基剛接手的聖彼得堡蘇維埃中佔少數,在莫斯科蘇維埃中佔多數。1917年科爾尼洛夫事件後,布林什維克開始在彼得格勒蘇維埃中佔多數。同年6月至7月,托洛茨基加入布林什維克後,率領區聯派併入布林什維克,壯大了布林什維克的力量,這一舉動促成了十月革命的爆發。11月7日,列寧和托洛茨基共同領導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併成立了蘇維埃俄國。十月革命後,布林什維克開始在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佔多數。1918年,改稱俄國共產黨。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1924年,布林什維克領導人列寧去世。同年,左翼反對派的鬥爭在斯大林主義勢力的圍堵下失敗。1928年,聯共十五大結束後,托洛茨基被斯大林流放至哈薩克,1929年將其驅逐出境。1936年,大清洗開始,許多的老布林什維克和前沙俄軍官被清洗,並造成近100餘萬人非正常死亡。1938年,託派主導的第四國際成立。1952年,改稱蘇聯共產黨,簡稱蘇共。1991年8月八一九事件後,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辭職,蘇共在1991年11月6日被葉利欽宣佈為非法組織而解散,由各加盟共和國境內的共產黨繼承政治遺產。 | 949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布林什維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99"
} |
冷戰間長達近半世紀的政治和區域軍事對抗。一般來說,冷戰開始於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提出,結束於1991年的蘇聯解體。在二戰結束後,原先對抗由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領導的軸心國的美國和蘇聯隨即成為兩個爭奪世界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體制霸權的超級大國。因美蘇所持的大量核武器可以為對方帶來相互保證毀滅的能力,雙方未正式開戰,因此這段歷史時期被稱為冷戰時期。在此期間,美蘇關係的緊張程度和對抗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斷變化。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包括柏林封鎖、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間接對抗。此外,美蘇也在第三世界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再加上社會主義陣營本身內部矛盾。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12月25日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核戰爭、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題材。詞源.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英國作家和小說家喬治·歐威爾在一篇於1945年10月19日Tribune報紙上發表的專欄文章裡,使用「冷戰」一詞來描繪活在核戰爭陰影下的世界,並且警告這樣的世界將會是「沒有和平的和平」。奧威爾說,他所謂的冷戰,是指蘇聯和西方國家之間的意識形態衝突。他在1946年3月10日的觀察家報上寫道:「在去年12月的莫斯科會議後,俄國已經開始準備向不列顛和大英帝國發起一場『冷戰』」。而最先使用這一個詞來形容二戰後,美國與蘇聯與其各自盟國之間的地緣政治衝突的,則是美國的投資家兼政治顧問伯納德·巴魯克,他在1947年4月16日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場演講裡提到:「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我們今天就活在一場冷戰之下」。報紙專欄作家沃爾特·李普曼曾廣泛使用這一個詞,他自稱該詞的靈感是來自於1930年代法語的“la guerre froide”一詞。背景.歷史學家對冷戰的根源和起始點持有不同看法。儘管俄羅斯帝國在19世紀時,便已經與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存在一些緊張的關係,可是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冷戰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的,也有人則主張它是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17年俄國革命。在1917年的布林什維克革命以及俄國從一戰退出後,蘇俄作為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在國際上發覺自身為國際間所孤立,其領導人列寧說蘇聯被「敵對的資本主義者包圍」,並且認為外交是一種可以用來分化蘇聯敵人的武器,進而建立了共產國際,企圖以此出口共產革命到世界各地。在其之後的史達林則視蘇聯為一個「社會主義島嶼」,認為蘇聯應該將當前「資本主義的包圍圈,轉換為社會主義的包圍圈」。早在1925年,史達林便稱他對國際政治的認知是一個二元的世界,之中蘇聯扮演的角色是要吸引其他國家邁向社會主義,而資本主義國家也在同時吸引他國邁向資本主義,這種過程中的世界就有如一個「短暫穩定的資本主義體制」邁向其最終毀滅。二戰前的許多事件就已經顯露出西方國家與蘇聯之間的彼此不信任和猜忌,以及布林什維克與資本主義之間的衝突。在俄國內戰中西方國家支援了反布林什維克的白軍,而在1926年蘇聯所資助的一場英國罷工活動則導致英國與蘇聯宣佈斷交。史達林在1927年聲稱會與資本主義和平共存的言論也沒有實現,早在1928年史達林便在迫害政敵的作秀公審裡宣稱英國和法國企圖在蘇聯推動政變,美國在1933年前也一直拒絕承認蘇聯,同時大整肅裡的莫斯科審判則有大量史達林政敵被指稱與英國、法國、日本、或納粹德國勢力勾結或進行間諜活動。儘管如此,蘇聯和美國在戰間期整體上是保持孤立主義的態度。蘇聯最初與納粹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不久後的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而日本則在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於是蘇聯與盟國結成了權宜的同盟,英國與之簽下正式的外交協定,而美國則是非正式的約定。在二戰中,美國透過租借法案給英國和蘇聯提供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和軍工生產,對蘇聯的最後獲勝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然而史達林仍然對西方國家持強烈的懷疑態度,並且一直認為西方盟國有意讓蘇聯與納粹德國自相殘殺,延後諾曼地登陸、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時間,藉此削弱戰後蘇聯的地位,蘇聯對西方的態度也因此一直保持著強烈的猜忌和敵意。事實上,相對於英法等,蘇維埃的勢力於二戰後顯得過於龐大,也將招致列強對國際關係再平衡的阻撓。二戰結束.戰時對於戰後歐洲的佈局的討論.盟國之間對於戰後歐洲的去從、國界的變更等等抱持著不同看法,雙方各自持有他們認為應該用來確保戰後權力分配的計畫。西方盟國認為一個穩定的國際體制應該是由許多議會民主的國家所組成,透過國際組織來協調各國之間的紛爭,而蘇聯則主張因為其在戰時受到龐大的死傷和經常受到侵略的可能性,自認其有權支配鄰近的國家來確保自身安全。在戰爭還在進行的同時,史達林便已經開始有系統的訓練各國的共產主義份子,希望在紅軍攻抵歐洲各國後可以馬上樹立一系列忠於莫斯科的共產政權。在紅軍抵達這些國家後,蘇聯的人員便立刻控制媒體,尤其是無線電臺,並且迫害獨立的公民組織,從青年團體、學校、教堂、其他政黨等等都被禁止,同時社會主義統一指揮的體制,對於戰後重建階段與新興獨立國家來說有很大幫助,政績亦使共產政權坐大。為了從二戰中復原,史達林計畫在戰後先與英國和美國保持和平,以求蘇聯國內的重建和經濟成長。西方盟國對於戰後的佈局也有不同意見,羅斯福的目標是在歐洲和亞洲取得軍事勝利、建立一個世界和平組織,而邱吉爾與蘇俄類似,注重於地緣關係、大英帝國的生存和對地中海地區的控制、以及確保東歐國家扮演英國與蘇聯之間的緩衝國,羅斯福的目標相較更為全球化。從當時美國決策者的觀點來看,蘇聯是一個可以結盟的物件,而英國的角度則將蘇聯視為是他們安全的重大威脅。隨著蘇聯佔領東歐各國,史達林在談判桌上要挾英美兩國的籌碼也越來越多。羅斯福與邱吉爾兩人的不同使他們各自與蘇聯進行了獨自的協定,在1944年10月邱吉爾到莫斯科協商,他答應將巴爾幹半島切為數個不同的勢力區塊,而羅斯福則在雅爾達會議上與史達林就亞洲的部分達成協定,但拒絕支援邱吉爾對於波蘭和歐洲劃分的看法。1945年2月的雅爾達會議對戰後在亞洲等地的權力佈置達成一定共識,但對歐洲的劃分仍然無法達成協議。羅斯福在1945年4月12日去世後,接替他的哈瑞·杜魯門對史達林抱持懷疑態度,並開始倚重一群外交政策上的菁英作為顧問。蘇聯不顧邱吉爾和杜魯門兩人的反對,在波蘭扶植了共產黨的親蘇政權,這一舉動也導致反對蘇聯的波蘭流亡政府無法回國重組政府。隨著盟國在1945年5月成功擊敗德國,德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結束。蘇聯佔領了東歐等前納粹德國盟國如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而美國和西方盟國則控制西歐。在盟軍佔領下的德國,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各自設定了佔領區塊,成為四國共治的局面。隨著聯合國憲章在1945年6月的簽訂,多國組成的聯合國由此誕生,然而其安全理事會的執行權力被其成員國所持有的否決權所限制。聯合國之後也在實際上淪為一個各國用以發表各自言論的場合,而蘇聯則僅將其視為是一種宣傳的管道。波茨坦會議和日本投降.在德國投降後不久的波茨坦會議上,盟國對於德國和東歐未來的佈局產生重大分歧,參與討論的各國之間對彼此的不信任和爭論言語也證實了他們對彼此一直以來的猜忌,在會議上杜魯門向史達林透漏美國已經擁有了一種強大的新武器。史達林早已得知美國在研發原子彈,並且早已在暗中推動蘇聯本身的原子彈發展,也因此對此訊息沒有很驚訝,他在會議中稱他很高興美國發展出了可以用來對抗日本的新武器。一個星期之後,美國在廣島與長崎投下原子彈,在原爆之後,史達林向美國抗議杜魯門沒有提供蘇聯在佔領日本上的地位。東方集團的開始.}-早在二戰開始的時候,蘇聯便在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吞併了許多國家為其加盟共和國,包括了波蘭東部、拉脫維亞。而從納粹德國手中由蘇聯紅軍佔領的東歐國家被蘇聯一一變成東方集團的衛星國,包括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從波羅的海各國到中歐,西方盟國儘管對於蘇聯藉由豎立共產政權的擴張表示憂心和質疑,但卻沒有即時採取實際行動支援那些國家反共的人民和波蘭流亡政府等組織進行民族自決的權利,這在後來被波蘭和東中歐國家人民稱為是西方盟國的背叛。後來英美兩國向蘇聯讓步,承認了這些共產國家的合法性,使得雅爾達會議裡原先約定的戰後權力分配正式破產。蘇聯式的政權在東歐的擴散不但在那些國家施加了蘇聯式的計畫經濟,同時史達林也對他們進行了殘暴的統治,以蘇聯的秘密警察來打壓和迫害存在的和潛在的反對者。隨著史達林統治而來的,是由拉夫連季·貝利亞率領的NKVD在東歐各國進行的共產權力鞏固,鎮壓各國反共的勢力。只要被蘇聯扶植的傀儡政權有任何的反抗意識出現,史達林便重複其戰前的策略,將反抗者除權,並且進行作秀的審判,然後監禁或處決。在亞洲,紅軍於戰爭結束前的最後階段進攻並佔領了滿洲國,並且佔領了朝鮮半島38度線以北的大片土地。隨著蘇聯的坐大,溫斯頓·邱吉爾便已開始憂心蘇聯對東歐的龐大控制,加上史達林的不可靠特質,會使得蘇聯成為西歐的最大威脅。很快的,英法等國決定欲與美國交好以反制蘇俄,而美國的介入更加劇了歐洲的東西對立。準備新的戰爭.在1946年2月,喬治·凱南從莫斯科向美國發回了一則「長電報」,電報中闡述他對於蘇聯內部社會和對外政策的深入分析,認為美國與蘇聯的長期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並且主張以圍堵政策對付蘇聯。這則電報對美國政府決策者的影響巨大,並且成為之後美國數十年用以對付蘇聯的策略基礎。而同一時期蘇聯的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也主筆了一篇傳回莫斯科的電報,主張美國是一個獨斷的資本主義勢力,並宣稱美國正在「準備贏得一場新的世界大戰的有利條件」。在1946年9月6日,美國國務卿詹姆斯·伯恩斯在德國發表了一場演講,重申美國對於西德人民的重視,批評小亨利·摩根索所提出的要在戰後德國去除工業化的計畫,並且向蘇聯警告美國將會在歐洲維持無限期的軍事部署。如同伯恩斯在一個月後所說的「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贏得德國人民的支援…這是一場我們與俄國之間贏得民心的鬥爭…」在「長電報」發表後不久,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在密蘇裡州富爾頓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鐵幕一演講,呼籲英美聯盟對抗蘇聯,並指控蘇聯在「從波羅的海的斯德丁到亞得裡亞海的第裡雅斯特」之間建立起了「一道鐵幕」。冷戰的開始.共產黨情報局與蘇聯-鐵托分裂.在1947年9月蘇聯建立了共產黨情報局,用以確保國際間共產主義運動的正統性,以及藉此來保持蘇聯對其東歐衛星國和各地共產政黨的嚴密政治控制,然而共產黨情報局在隔年便踢到鐵板,南斯拉夫的約瑟普·布羅茲·狄託決定與蘇聯分裂,也因此被逐出共產國際,並且一直保持不結盟的態勢。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繼任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採取和解政策,蘇南兩國關係才正常化。圍堵政策與杜魯門主義.在1947年,美國總統哈瑞·杜魯門的顧問勸他採取行動以遏制蘇聯的擴張,指出史達林的許多趁著戰後混亂和權力重組而進行的權力擴張,已經導致另一場戰爭爆發的可能。在1947年2月,英國政府宣佈他們無法繼續在希臘內戰中支援君主政權抵擋共產黨的遊擊隊。美國對於蘇聯的擴張採取了圍堵政策,其目標為停止共產主義的繼續擴張。杜魯門在一則演講中主張分配4億美元資金以介入希臘的內戰,並且提出了杜魯門主義,將這場內戰定義為自由人民與極權主義政權之間的對抗。儘管希臘共產遊擊隊是由與蘇聯分裂的南斯拉夫的狄託提供主要支援,美國仍指控蘇聯暗中企圖顛覆希臘的君主政權以圖擴充套件蘇聯的影響。杜魯門主義的出現也代表了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兩黨間持續了數十年的對於圍堵政策的支援共識形成,儘管這種共識在越戰後會開始弱化。西歐各地的溫和派和保守派政黨乃至於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都對西方國家的結盟給予支援,而由KGB資助扶植的美國和歐洲共產黨組織則一貫遵從莫斯科的指令和宣傳路線,並且暗中協助蘇聯的間諜情報活動,雖然仍有少數異議份子存在。除此之外,在西方國家反對圍堵政策的還包括反越戰運動、核裁軍運動、以及其他主張美國單邊裁武的「和平主義」組織和行動份子,儘管這些團體大多都由蘇聯所暗中資助和控制。馬歇爾計劃與捷克斯洛伐克政變.在1947年初,英國、法國和美國與蘇聯進行有關德國未來的會談以失敗告終,此會談本來希望建立一個經濟上自給自足、由蘇聯移除主要工業產能和基礎設施的德國。在1947年6月,依據杜魯門主義,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畫,承諾向所有歐洲國家提供經濟上的協助,包括蘇聯在內。馬歇爾計畫的目標是為了要重建歐洲的民主和經濟體制,以控制在歐洲開始出現的共產坐大和權力失衡,避免從戰爭重建中的各國被共產政黨奪取政權,馬歇爾計畫同時主張歐洲的繁榮必須依靠德國經濟的復甦。一個月之後杜魯門簽下了1947年的國家安全法,宣佈建立統一的國防部、中情局,這幾個機構會成為未來美國用以進行冷戰政策執行的主要政府體系。史達林認為若是容許東方集團與西歐進行經濟上的整合,會導致他們脫離蘇聯控制,同時認為美國是試著要透過金錢收買歐洲,也因此他拒絕讓蘇聯接受馬歇爾計畫的支援,並且阻止旗下的鐵幕各國接受美國的資助。同時蘇聯則提出莫洛托夫計劃作為與馬歇爾計劃抗衡的方案,在1949年1月由共產黨情報局體制化。史達林同時恐懼一個重建的德國,他認為戰後的德國不該擁有任何重新武裝的能力,如此一來才不會對蘇聯造成未來的威脅。在1948年初,原先是東方集團國家裡唯一還保持著民主體制的捷克斯洛伐克內部不遵從蘇聯領導的「反動勢力」開始增長,蘇聯於是發動了二月政變,推翻了受民意支援的貝奈斯政府,改以忠於莫斯科的共產黨政權哥特瓦爾德政府替代。這場政變突出的殘暴性震驚了西方各國,最後使得美國國會裡原本對馬歇爾計畫還抱持反對態度的少數人也改變立場。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畫的雙管齊下替西歐、希臘、土耳其等國帶來數十億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在美國的支援下,希臘的政府最後戰勝了共產黨的遊擊隊。義大利的天主教民主黨則在1948年選舉中擊敗了有相當聲勢的共產黨和社會黨聯盟。在此同時,鐵幕的迅速鞏固和控制加壓也引發了大量雙方互相進行的情報和間諜活動、外交上的斷絕、以及越來越多東方集團逃往西方的叛逃者。鑾披汶·頌堪再度上臺後的泰國.鑾披汶·頌堪在1948年4月8日帶領政變集團發動政變,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和鐵幕的拉開,還有一系列反殖民鬥爭的勝利,使得美國和英國樂意在四月份認可披汶政府。披汶和他第一次上臺時所做的一樣,他發動了一次新的排華運動,採取一系列措施來限制華人的經濟主導地位以及促進泰人商業發展。對於南方的伊斯蘭叛亂,披汶上臺後逮捕和囚禁了四個省的馬來領袖,宣佈伊斯蘭教和馬來組織非法。在這個時代,泰國的經濟發展很快,局勢很穩定,而且泰銖也很穩定,圍繞在20泰銖兌換1美元上。美國在亞洲把泰國看作一個對抗共產主義的獨立國家和一個地區強國,其使命是遏制該地區的共產主義。泰國是第一個派遣軍隊參與聯合國朝鮮戰爭作戰的亞洲國家,1954年泰國成為東南亞條約組織的地區基石。與當時的鄰國相比,泰國是強大和穩定的,尤其在披汶執政之後。隨著一個接一個共產主義的挑戰,美國增加了對泰國的依靠和援助。1951-1957年間,泰國是1.49億美元經濟援助和2.22億美元軍事援助的受益者。經濟援助還包括擴充套件曼谷港口的工作以及改進高速公路和鐵路交通。柏林封鎖和空運.美國與英國在1947年1月1日將他們各自控制的西德區域合併為一區塊,接著法國也在1949年4月加入。為了重建德國的經濟體,西歐各國和美國的代表在1948年初協商宣佈將建立一個統一的西德聯邦政府。除此之外,隨著馬歇爾計劃的推行,他們決定將讓德國重新工業化並且重建經濟,包括了以德國馬克取代已被蘇聯所貶值的國家馬克。不久之後,史達林便展開了柏林封鎖,成為冷戰中第一個主要的危機。在封鎖期間,蘇聯以其控制的東德地區圍堵西柏林,阻止食物、物資、和其他補給品進入城市。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紐澳等國於是展開了龐大的「柏林空運」,透過貨機空運來提供西柏林居民食物和其他物資。蘇聯對西方國家的政策展開了一系列的輿論攻勢,來自東柏林的共產黨人再一次的企圖於當年的柏林地方選舉中操弄結果,然而西柏林民眾則以86.3%的投票率大幅支援了非共產黨的政黨,300,000的柏林市民上街遊行,要求國際間的空運繼續進行,同時盟國空軍對柏林的物資提供則越來越多,甚至開始空運給小孩子的糖果。到了1949年5月史達林終於停止了封鎖。史達林後來在1952年提出一個要統一東西德的計畫,前提是西方盟國要從德國先行撤軍,然而西方國家斷然拒絕了此一提案,許多人並且質疑史達林的真實動機。北約與自由歐洲電臺.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及其他八個西歐國家在1949年4月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的八月蘇聯在哈薩克SSR的塞米伊引爆了第一枚蘇聯的原子彈。隨著蘇聯再次於1948年拒絕參加德國重建的計畫,美國、英國、和法國在1949年4月決定從他們控制的德國區塊中正式建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蘇聯則在當年10月宣佈從其控制的德國區域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同一時期,蘇聯旗下的東方集團各國則透過由政府控制的媒體對其人民進行資訊的控制和宣傳,廣播、電視由政府所有,報紙則多為地方的共產黨所掌控。在這樣的宣傳體制下,蘇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攻擊資本主義,宣稱對勞工的剝削和對外的好戰是其本質。而同時美國則在1949年創立自由歐洲電臺,與BBC和美國之音一起,構成了西方國家對東歐和蘇聯人民的宣傳管道,以推動共產主義的和平解體為其目標。自由歐洲電臺藉由對鐵幕內人民的廣播,提供除了共產官方宣傳以外的資訊途徑。自由歐洲電臺代表了美國在冷戰早期的戰略,在當時喬治·凱南等人還認為冷戰最終會是透過政治途徑而非軍事手段來決定勝負。美國的決策者,包括了凱南和約翰·福斯特·杜勒斯都承認冷戰在本質上是一場不同思想的戰爭。美國的情報單位CIA則透過一系列的情報和間諜活動,企圖在歐洲和發展中國家阻擋共產主義的支援和崛起。同時CIA也在國內發起了募款活動,藉由替自由歐洲電臺募款來集結美國民眾對反共政策的支援。在1950年代初,美國開始讓西德重新軍事化,並且在1955年讓西德加入了北約。在1953年5月拉夫連季·貝利亞曾經試著提議讓東西德統一成為中立國,試圖以此阻止西德加入北約,但並沒有成功。第二次國共內戰與東南亞條約組織的成立.在1940年代末的國共內戰中,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敗了由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領導的中華民國國軍,蘇聯迅速承認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與之結盟,蔣中正和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地區。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結果,加上美國在1949年失去了對原子彈的獨壟地位,迫使杜魯門重新思考其策略,並且加速圍堵政策的佈署。在1950年的一份秘密檔案中,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建議增強對西方盟國的支援,並且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亦導致亞洲多國陷入軍事分裂局面。美國也因此開始擴充套件於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圍堵政策,以防止由蘇聯支援的革命勢力再次令當地政府變為共產政權。在1950年代初期,美國正式與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和菲律賓簽訂安全保障協定,並且在那些國家建立起長期的美軍基地。朝鮮戰爭.韓戰的爆發成為了影響早期圍堵政策的重要事件,1950年6月,金日成的朝鮮人民軍入侵韓國,在入侵前史達林還親自替他「計畫、準備、展開」了整場侵略,提供朝鮮詳細的作戰計畫。然而,出乎史達林意料的是,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防衛韓國,由於當時蘇聯正在「抵制」聯合國承認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常任理事國的位置,因而無權投票否決聯合國出兵。組成聯合國軍的部隊除了韓國國軍、美軍、外,尚有土耳其、法國、菲律賓、荷蘭、比利時、泰國等國家的部隊。韓戰對冷戰的發展和參與各國都產生深遠的影響,促成了北約的軍事指揮結構產生。許多國家的人民對參戰的看法不一,例如在英國,反對和支援參戰的民眾呈現兩極化。許多人恐懼這場戰爭會演變為與共產中國的大規模戰爭,甚至爆發核戰。這場戰爭對英美關係造成了相當的壓力,英國政府試圖提早結束這場戰爭,希望讓聯合國託管統一的韓半島,並且迅速撤離所有外國軍隊。1953年停戰後,由金日成統治的朝鮮成為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社會主義國家,並且到處豎立起對其自身的個人崇拜。而在韓國,美國支援的李承晚強人政府則僅依賴威權統治和貪汙維持其政權。李承晚於1960年被學生運動推翻後,韓國又再進入朴正熙、全鬥煥等武將的軍事統治,多黨民主體制要到1987年冷戰接近尾聲時才重新出現。危機和衝突升級.赫魯曉夫、艾森豪威爾與去斯大林化.在1953年,政治領導人的改變也轉換了冷戰的動向,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於當年1月20日就職為美國總統。在那之前,於杜魯門任內最後18個月之間,美國的國防預算整整增加了四倍。艾森豪威爾上臺後稍微減緩了三分之一的國防預算,希望以更有效的方式來準備冷戰。在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後,其忠實追隨者貝利亞遭處決,尼基塔·赫魯曉夫成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排除了格奧爾基·馬林科夫和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等政敵。在1956年2月25日,赫魯曉夫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公然譴責史達林的罪行,震驚了整個東方集團。他並且展開了一系列的去斯大林化政策,主張要改革去除斯大林政策的唯一方式是公開承認之前蘇共所犯下的錯誤。儘管如此,赫魯曉夫並沒有放棄對於共產主義理念形式上的支援。他在1956年11月18日與一群西方大使會面時,著名的說出了:「不管你喜不喜歡,歷史是在我們這一邊的。我們總有一天會把你們給埋葬。」震驚在場的人。不過赫魯曉夫後來稱他指的並不是透過核戰贏得冷戰,而是主張歷史潮流必然會讓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在1961年赫魯曉夫宣稱雖然當時蘇聯在經濟上落在西方之後,但在十年之內蘇聯便會解決國內的住房短缺,同時生活物品也會變得豐裕,並且稱在二十年內蘇聯便會完成「一個共產主義的主要建設」。艾森豪威爾的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則替圍堵政策提出了“”,主張更大程度的倚賴核武器來對抗美國的敵人。杜勒斯同時闡述了「大規模報復」的原則,警告將會以全面的報復來應對任何蘇聯的入侵。在冷戰的這個階段,美國仍然持有核武器上的數量和技術優勢,這也使得艾森豪威爾可以在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中不顧蘇聯的反對介入。華沙條約與匈牙利十月事件.史達林的去世和赫魯曉夫的上臺在1950年代初期稍微緩和了冷戰的緊張局勢,然而歐洲仍然處在緊繃的軍事對峙中。蘇聯在1949年便在東方集團建立了一個安全互助的防衛約定,接著在1955年將旗下各國正式透過華沙條約組織結成軍事同盟。赫魯曉夫在1956年移除了匈牙利的斯大林主義的匈牙利勞動人民黨總書記拉科西·馬加什,不久之後便爆發了匈牙利十月事件。在匈牙利人民的推動下,新的政府解散了秘密警察、宣佈將從華沙公約中脫離、並且承諾將舉辦自由的選舉。對此,蘇聯紅軍迅速的入侵,數千名匈牙利人被逮捕、監禁、或流放到蘇聯境內,同時大約200,000名匈牙利人在混亂中逃離匈牙利。改革派的匈牙利部長會議主席納吉·伊姆雷和其他人則在秘密審判後遭處決。從1957年到1961年間,赫魯曉夫多次的威脅西方將進行核武的毀滅戰爭,他宣稱蘇聯的飛彈技術已經遠超過美國,還可以毀滅任何美國或歐洲的都市。不過,赫魯曉夫仍然拒絕相信史達林所稱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理論,並且主張它的目的是為了要與西方「和平共存」。這個立場也改變了史達林時代的蘇聯態勢,拋棄了原先認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間的階級鬥爭必將導致國際戰爭的衝突理論,改而認為和平的時期將可以促成資本主義的垮臺,並且在同時間讓蘇聯有時間準備自身的軍事實力。這種想法要直到後來戈巴契夫時代將和平視為是目的而非手段時才會改變。蘇聯對於匈牙利十月事件的武力鎮壓使得世界各地的共產主義政黨產生了內部衝突,尤其在西歐國家,許多西歐的共產主義政黨都因為見證了蘇聯對匈牙利的武力鎮壓而產生大量的退黨潮。西方世界的共產主義政黨在接下來幾十年都因而一蹶不起,無法脫離匈牙利十月事件的陰影如同南斯拉夫政治家密洛凡·德熱拉斯在革命被鎮壓後不久所說的「匈牙利十月事件對共產主義帶來的創傷是永遠都不會復原的」。柏林最後通牒與歐洲整合.在1958年11月,赫魯曉夫發給了西方一則「最後通牒」,要求美英法三國在六個月內將他們各自掌管的柏林區塊結合為一個獨立的、非軍事化的「自由城」,否則他將會把控制進出柏林的權力轉移到東德的手上。赫魯曉夫稍早曾經跟毛澤東這樣說:「柏林市就猶如西方的睪丸一般,每次我想讓他們尖叫,我就捏柏林一下。」然而北約在12月拒絕了赫魯曉夫的通牒,對此赫魯曉夫則做出了讓步,以換取透過日內瓦會談來決定柏林的問題。在同一時期,1950年代的重要事件之一便是歐盟的整合開始。歐盟的出現是冷戰的附帶產品之一,杜魯門和艾森豪都在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支援歐洲的整合,儘管後來的幾任總統的政府也開始對歐盟的推動抱持保留態度,擔心獨立的歐洲將會與蘇聯另外進行威嚇對立,如此一來會分裂西方國家的統一性。第三世界的角力.一些國家例如瓜地馬拉、印度支那、和印尼等地的民族主義運動被認為是與共產主義有所連結。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和蘇聯在1950年和1960年初不斷地在第三世界去殖民化過程中的許多國家進行散播影響力的競爭,蘇聯並認為殖民勢力的退去象徵了他們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最終勝利即將到來。雙方都向他們各自支援的團體販售或提供武器,這些國家亦在聯合國的投票上鼎力支援美蘇雙方。美國利用中央情報局來影響對他們不友善的第三世界政府,並且支援親美的國家。例如在1953年策畫了伊朗政變以推翻穆罕默德·摩薩臺,摩薩臺當時國有化了英國持有的英伊石油公司,同時邱吉爾還指稱他有邁向共產主義的傾向。取而代之的則是親西方的沙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成為了獨裁的君主政權,儘管巴勒維統治下的伊朗在冷戰中並不會扮演直接的角色。中情局也主導了1954年的政變推翻瓜地馬拉的左派總統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並且在那之後豎立反共的軍政府。而選擇不結盟的印尼總統、民族主義領袖蘇卡諾則在1956年面臨印尼國內各方企圖脫離雅加達控制的反對勢力,其中一些反抗軍因為反共主義的言語而受到中情局的支援,但最後蘇卡諾仍在軍事上平息了這些叛亂。在法越戰爭中,法國在越盟共產主義遊擊隊的不斷攻勢,加上奠邊府戰役的挫敗下,決定放棄他們在越南的殖民統治。在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中法國簽下停戰條約,使得越南被劃分為支援蘇聯的北越以及支援西方的南越,沿著一七線劃分。在1954年至1961年之間,艾森豪政府會持續地向南越提供經濟和軍事顧問上的支援,以抵抗共產北越的侵擾。許多其他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則拒絕在東西方的衝突之間選邊站。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數十個第三世界國家選擇不介入冷戰。在萬隆會議達成的協議會成為後來1961年在貝爾格勒結成的不結盟運動的根據。而在同時,赫魯曉夫則宣佈將與印度和其他中立國家進行更深層次的外交交流。在第三世界的獨立運動使得戰後的非洲、中東、亞洲、拉丁美洲等地變成較為多元的國際秩序。中蘇交惡、太空競賽與洲際彈道導彈.1956年後蘇聯經歷了一連串的挫敗,尤其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交惡最為嚴重,令到蘇聯原先精心設計的共產盟國保護網出現大漏洞,此次外交挫敗亦改變歷史。儘管毛澤東在史達林死後仍然替他辯護,並且批評赫魯曉夫走的是修正主義路線而放棄了革命的理念。另一方面,赫魯曉夫則認為毛澤東對於核子戰爭的後果並不瞭解,並且稱他是「坐在王位上的瘋子」。赫魯曉夫多次試著挽救中蘇間的聯盟,但毛澤東認為與蘇聯繼續交往是沒有意義的,也因此拒絕與蘇聯復合。中蘇間的分裂還引發了兩個共產國家間的互相宣傳論戰。由於兩國的分裂,在那之後蘇聯會和共產中國在國際上互相爭奪作為領導共產主義運動的老大哥角色。雙方曾接近戰爭狀態,最終導致1970年代美國趁機提出善意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成為盟友的事件。在核子武器上,美國和蘇聯各自擴增其戰略核子武器庫存,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可以長距離攻擊對方的武器。在1957年8月蘇聯成功試射了第一枚洲際彈道飛彈,接著同年10月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史普尼克的發射成為了太空競賽的開端。這直接導致美國在同年十二月發射,以及後來成功登月的阿波羅計畫,太空人弗蘭克·博爾曼還形容阿波羅「只是冷戰的一場戰役。」古巴革命.在古巴,菲德爾·卡斯楚藉由七二六運動在1959年1月成功奪取政權,推翻總統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及原古巴共和國,即使在革命之前,失盡民心的巴蒂斯塔政權便已經被艾森豪政府拒絕軍援。新的古巴政權與美國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外交關係,然而,當菲德爾·卡斯楚在4月前往華盛頓特區拜訪時,艾森豪卻不願親自會見他,而是由副總統理查·尼克森代替。古巴在不久後的1960年3月開始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商討購買軍火事宜。在1961年1月,美國正式與古巴斷交。在1961年4月新任總統約翰·甘迺迪透過中情局在聖克拉拉省的豬玀灣發起了一次入侵,計畫由美國支援流亡美國的古巴人組成部隊攻回古巴,然而入侵卻因為種種因素而失敗,嚴重打擊了美國的形象。卡斯楚於是公開奉行馬克思列寧主義,而蘇聯也承諾向古巴提供援助。美古兩國直到2015年貝拉克·奧巴馬執政期間才再次建交。柏林危機.1961年的柏林危機是冷戰裡最後一次關於柏林地位和戰後德國處置爭議的主要事件。在1950年代初,東方集團各國開始仿效蘇聯,限制其人民自由遷徙和移民的權利。然而在那幾年間,每年都有數十萬的東德人民透過東西柏林之間的一個「漏洞」移民到西德,以逃離共產主義統治。往西德的移民導致東德產生了嚴重的人才外流,尤其是那些年輕而受過教育的人。到1961年為止已經有20%的東德人口移民到西德。在那年的6月,蘇聯向西方盟國發布最後通牒,要求他們從西柏林撤出軍隊。然而西方國家並沒有讓步,東德接著在8月13日開始在與西柏林的邊界設立鐵絲網障礙,最後會擴建成柏林圍牆,以此阻止東德人民逃到西柏林。古巴導彈危機與赫魯曉夫的失勢.在豬灣事件之後,甘迺迪政府仍然繼續尋找推翻卡斯楚的辦法,並且由中情局以「古巴計畫」為代號進行了一連串的計畫構思和準備。在1962年2月,赫魯曉夫得知了美國的「古巴計畫」的存在,並且據情報認為美國將會在當年10月採取動作推翻卡斯楚,可能透過另一次軍事入侵、或是刺殺卡斯楚。赫魯曉夫因此決定在古巴建設蘇聯的核導彈基地。甘迺迪在得知此訊息後,評估他的各種應對方案,最後決定以海軍封鎖和對蘇聯發出最後通牒的方式來阻止古巴飛彈基地的建成。最後的結果,赫魯曉夫在衝突中做出讓步,將飛彈從古巴移除,而美國則承諾不會再入侵古巴。卡斯楚後來對此承認:「我當時已經準備好同意使用核子武器…我們都認為核子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們遲早都會被消滅的。」一般認為1962年10月-11月的這場古巴飛彈危機,是世界上最接近核戰爭的時刻。這場危機也展現了相互保證毀滅的概念,在衝突中持有大量核子武器的雙方都不能先行使用這類武器,以避免造成衝突的升溫和大規模的毀滅。古巴飛彈危機使得雙方開始檢討核軍備競賽,並且試圖推動核裁軍來緩和兩方的關係,雙方稍早前已經在南極條約體系中首次對核武控制做出了一定共識。在1964年,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的克里姆林宮數名高層同僚一同奪取了他的權力,但仍允許他和平的「退休」。赫魯曉夫被他的政敵指控他舉止粗魯和政策上的無能,同時也責怪他毀了蘇聯的農業發展,並且差點在古巴危機中導致核戰爭的爆發。除此之外,赫魯曉夫允許東德建立柏林圍牆的決定也讓蘇聯和東方集團在世界輿論上顏面盡失。後當時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接替赫魯曉夫成為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緩和政策下的對抗.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間,冷戰的各方都在不斷適應和調整以應付新的國際局勢和環境,因為國際關係已經有越來越多國家和動向不屬於美蘇兩大集團的對抗裡了。從戰後開始,西歐各國和日本迅速的從二戰的廢墟中重建起來,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之間呈現驚人的經濟成長率,到了1970年代他們的人均生產總額已經開始近逼美國,而同時東歐集團的計畫經濟則陷入停滯。由於1973年石油危機的出現,加上第三世界的組織例如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不結盟運動的影響力成長,許多之前並不強大的國家開始在國際舞臺上擁有更多發揮影響力的空間,並且有能力抵擋來自美蘇兩邊的壓力。而在此同時,莫斯科則被迫將注意力轉到自己國內嚴重的經濟問題上。在這個時期,蘇聯的領導人如蘇共中央總書記列昂尼德·布里茲涅夫和部長會議主席阿列克謝·柯西金都接受了緩和政策的概念。法國脫離北約軍事架構.北約的團結性在很早的時候便受到挑戰,尤其是從夏爾·戴高樂在1958年擔任法國總統開始。戴高樂反對美國在北約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同時也對英美兩國的「特殊關係」表示不信任。他在1958年9月17日一篇寫給美國總統艾森豪和英國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的備忘錄中,宣稱希望英美兩國考慮讓法國加入成為主要決策的第三國,並且增加北約的涵蓋範圍到關及法國利益的地理區域,例如當時法國正在忙著打反遊擊戰的阿爾及利亞。然而,戴高樂從英美兩國獲得的回應並沒有讓他感到滿意,他因此開始發展法國自身的核武嚇阻能力,並且在1966年從北約脫離,並且趕出了北約駐守在法國的軍隊。也由於戴高樂對英國的不信任,法國政府在1963年和1967年戴高樂執政期間兩次否決英國加入歐共體的申請,英國在戴高樂去世後的1973年才成功加入歐共體。而直到2009年法國才再次成為北約成員國。六八運動.六八運動是指在1960年代中後期,1968年達到高峰,在歐洲及美洲主要由左翼學生和民權運動分子共同發起的一個反戰、反資本主義、反官僚精英等抗議活動所使用的一個活動口號,在法國、義大利等地皆出現學生示威的情況。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在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出現了一段時期的政治民主化和自由化運動,被稱為布拉格之春。在改革派的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一書記亞歷山大·杜布切克的帶頭下,運動訴諸要求增加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遷徙自由等等,同時還重視計畫經濟造成的生活用品短缺,要求回歸多黨政府並限制秘密警察的力量,並且考慮退出華沙公約。而蘇聯對布拉格之春的回應則是派遣紅軍連同其他華沙公約軍隊,在當年8-9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在蘇聯入侵後,大量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人開始逃離國家,首先是70,000人,最後總數達到300,000人。蘇聯的入侵引發了南斯拉夫、中國、以及西方國家的共產政黨的一片討伐。美國和北約則對這場入侵則採低調處理,儘管蘇聯曾擔心失去捷克斯洛伐克會使西方趁機弱化東方集團,然而當時的美國決策者卻完全沒有利用這個機會。當時身陷越戰的林登·詹森無暇在歐洲開闢第二個可能的衝突點,同時他也不希望得罪莫斯科而影響了戰略武器限制談判的簽訂,也因此美國坐視了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而沒有介入。勃列日涅夫主義、蘇聯經濟停滯.為了避免鐵幕下的國家再次試著脫離蘇聯的掌控,在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後不久的1968年9月一場對波蘭統一工人黨的演講上,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提出了勃列日涅夫主義,主張蘇聯有權侵略任何試圖拋棄馬克思列寧主義而擁抱資本主義的國家,在演講中他說:「當與社會主義敵對的勢力試圖將某些發展社會主義中的國家轉向資本主義時,不但是對那個國家造成了問題,而且還是對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造成了問題。」事實上,在勃列日涅夫主義出現的這個時期,鐵幕下的國家包括蘇聯在內都已經陷入嚴重的經濟停滯,如波蘭、匈牙利、東德等國家在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上都已經開始明顯落後於西德和其他西歐國家。在這個階段開始明顯浮現的經濟停滯,也使得勃列日涅夫時代被稱為「停滯時代」。隨著經濟體的擴張和變動,莫斯科的經濟計畫官僚開始被排山倒海而來的經濟計算、決策問題所壓倒。共產國家的官僚體制使得進行決策必需的重要經濟資訊不能有效地傳遞,連帶使得企業層次的勞動力和資源分配、創新、消費者服務和供給無法有效進行。在鐵幕下生活的人民則經歷越來越嚴重的消費者用品短缺,一般人民平日花費大量時間在公營的福利社前排隊等待購買所需食品和產品,包括基本的生活用品例如衛生紙都會短缺。身為石油和各種資源輸出國的蘇聯儘管在1973年的石油危機中獲得大量硬通貨的收入,然而在危機之後蘇聯卻出現了比日本、西歐和美國更為明顯的經濟衰退。在實際上,導致蘇聯經濟停滯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其內部體制的問題而非外部影響。第三世界衝突.儘管對鐵幕內的國家影響有限,美國繼續支援與其友好的第三世界政權作為防止蘇聯影響力擴張的途徑,並且對那些他們認為有可能受到共產主義奪權的國家進行政治、經濟、或軍事上的幹預。在1965年林登·詹森派遣22000人的軍隊佔領多明尼加共和國一年,以避免類似古巴的革命出現,在之後1966年的選舉中,保守派的華金·巴拉格爾當選總統,杜絕了共產黨人上臺的機會。而在印尼,蘇哈託藉由930事件從蘇卡諾手中奪權,過程中殺害了大約五十萬名的印度尼西亞共產黨份子和其他親共人士。儘管美國在政變中拒絕支援蘇哈圖軍火,在他執政後仍因為他的反共立場而對他表示支援,不過蘇哈託在正式上仍會一直維持蘇卡諾的不結盟運動立場。南越的吳廷琰政府與北越、越共遊擊隊之間的衝突也越演越烈,最後成為了越戰的開端。詹森總統派遣美軍進駐南越、支援越南共和國軍從蘇聯和中國取得各種戰爭的物資和技術援助,蘇聯派遣15,000名軍事顧問前往北越,並且向其提供了價值4.5億美元的軍火,而中國則派遣了320,000人和價值1.8億美元的軍火。儘管美軍在軍事上持續對北越佔有壓倒性優勢,並且也不斷獲得戰術上的勝利,然而由於詹森的政策失誤和美國國內反戰情緒的增長,加上美軍受到不能對北越領土做直接進攻的限制而無法取得關鍵性勝利,使得美國民眾對於越戰的信心逐年遽減,最後導致美國決策者決定從南越撤兵。美軍撤軍後不久,北越發動了1975年春季攻勢,全面攻下了南越,最後於4月30日佔領其首都西貢,也使得美國曾在此地投入的軍力和犧牲以失敗告終。越戰的失敗成為美國在冷戰中的最低點之一,蘇聯的KGB也運用世界各地的宣傳網路和特務藉著越戰而生的反戰及和平運動對美國在國際上的聲譽進行了全面的攻勢。在越戰中,北越軍入侵了柬埔寨以建立通往南越的兵力和物資運輸網,在其後的柬埔寨內戰中,柬埔寨共產黨總書記波布率領的赤柬共產黨推翻了龍諾,建立了紅色高棉。冷戰後解密的蘇聯檔案顯示,北越在1970年入侵柬埔寨的舉動,是為了響應赤柬的發起內戰的攻勢。美軍和南越軍因此進行了對柬埔寨的轟炸和地面攻勢,但並沒有成功阻止赤柬於1975年奪取政權。紅色高棉統治下的民主柬埔寨造成了估計約1-3百萬的人民死於其暴政和大屠殺,被稱為是冷戰時期最冷血的一場種族滅絕。在智利,社會主義的薩爾瓦多·阿連德贏得了1970年的總統選舉,成為美洲第一位透過民選而非革命當上總統的馬克思主義者。在美國中情局的支援下,奧古斯圖·皮諾契特將軍在1973年9月11日發動了智利政變,取代阿連德並建立了軍政府,同時監禁、處決了支援阿連德的大量共產黨人。皮諾契特不但撤銷了阿連德的共產主義經濟政策,同時採取了自由市場的路線,形成了後來被稱為智利奇蹟的經濟成長。中東也持續是冷戰雙方爭議的焦點之一。埃及從蘇聯那裡獲得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但兩方的合作關係卻相當的不平和,蘇聯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和埃以消耗戰爭中都以軍事顧問、飛機、飛行員支援埃及,以對抗美國支援的以色列。儘管埃及的新總統穆罕默德·艾爾·沙達特在1972年開始由親蘇轉向親美,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當美國得知蘇聯可能會介入以幫助埃及的傳聞時,便毫不猶豫的大規模投入支援以色列。除了埃及以外,蘇聯也與共產主義的南葉門保持密切關係,還有親蘇的阿爾及利亞和伊朗等國。另外在數十年的以巴衝突中,蘇聯也不斷地透過間接管道向亞西爾·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提供金援。在非洲,索馬利亞軍官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在1969年發動了政變,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並且獲得蘇聯的支援。在四年之後,親美的伊索匹亞國王海爾·塞拉西一世也被親蘇聯的海爾·馬裡亞姆·門格斯圖等軍官推翻,並且建立與古巴和蘇聯的密切關係。然而後來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兩國間在1977-1978年爆發歐加登戰爭,卡特政府則對此衝突持中立態度。而經過了長期獨立戰爭脫離葡萄牙殖民統治的安哥拉,則在1975年爆發安哥拉內戰,由蘇聯和古巴支援的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由於古巴和蘇聯的軍事支援,安人運最後贏得了內戰。中美和解.由於中蘇分裂的影響,中蘇邊界衝突在1969年達到最緊張的階段,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決定利用此時機來改變冷戰中的平衡,而中國也在同時希望從美國那裡得到制衡蘇聯的優勢。在1972年2月,尼克森宣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新展開邦交,並且前往北京拜訪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和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同一時間,蘇聯已經在核武器威嚇實力上追上了美國,而同時越戰的挫折則大幅打擊了美國在第三世界的影響力和在西歐的聲望。儘管美蘇之間非直接的衝突在這段時期仍然存在,兩國間的直接衝突態勢已經開始有減緩跡象。但由於尼克松任內發生了水門事件導致了尼克松下臺,之後的福特總統一直在忙於處理內部事務,所以兩國遲遲未建交,直到吉米·卡特當選總統後中美兩國才於1979年建交並且與中華民國斷交,終止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裁撤了美軍協防颱灣司令部,駐臺美軍也隨之撤離臺灣,美國中情局也在1972年停止援助四水六崗衛教軍,而中國方面也在1979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到期後未再續簽,並在1980年停止了對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各國共產黨的援助。中美兩國關係緩和導致冷戰局勢開始發生變化,中蘇兩國關係全面凍結,而中美兩國關係則持續升溫,並且兩國在越南和阿富汗分別出手打擊親蘇勢力。尼克森、布里茲涅夫、緩和政策.在尼克森造訪中國以後,他也和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布里茲涅夫在莫斯科會談。兩人協議達成的戰略武器限制談判包含了兩個主要的核武限制條約:第一個是限制兩國核武器數量的SALT I、第二個是禁止兩方進一步發展可以攔截對方彈道飛彈技術的反彈道飛彈條約。此談判的目的是為了要減少兩國在發展核武和反彈道飛彈技術上所耗費的龐大成本。尼克森和布里茲涅夫兩人宣佈兩國進入了一個「和平共處」的新時代,並且以「緩和政策」來描述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緩和局勢。在當時,大量軍備開銷對於蘇聯經濟造成龐大的負擔,也成為蘇聯經濟停滯的原因之一。在1972年至1974年之間,兩國決議增加互相的經濟往來和貿易量。尼克森認為緩和政策取代了之前冷戰中兩方的敵對態勢,讓兩國可以和平共處。而在同時,西德總理威利·布蘭特則提出了東方政策,希望以此平和與東德之間的關係。其他類似的和平條約也在這個時段簽訂,包括了赫爾辛基協議和1975年的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1975年7月,美國和蘇聯透過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將雙方的宇宙航天器在外太空對接,象徵著雙方結束太空競賽。1970年代末的關係惡化.在1970年代,由尤里·安德羅波夫領導的KGB持續的迫害知名的蘇聯政治異議人士,包括了當時大力批評蘇聯領導人的亞歷山大·索忍尼辛和安德烈·薩哈羅夫等。非直接的衝突在這個時期繼續的在第三世界進行,尤其是在中東、智利、衣索比亞、和安哥拉等地。吉米·卡特試圖在1979年第二波的戰略武器限制談判中進一步的限制核武數量,然而這次限武會因為當年的其他大事而遭到阻撓,包括了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及KGB支援的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在尼加拉瓜成功發動革命推翻了美國支援的政權。同時,蘇聯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導致了美蘇關係的立即惡化,使得進一步的核武限制談判全部停滯。新冷戰.「新冷戰」一詞指的是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開始冷戰的劇烈升溫,在這個時期,美蘇集團雙方的軍事對峙變得更加的明顯。在這個時期,美國政府的冷戰政策由於雷根的上臺而大為轉變,從原本的圍堵、緩和轉變為明確的對抗,雷根的目標不只是要美國在冷戰中持平,而是要取得勝利。不過,此階段衝突的劇烈,在短短幾年內便造成了整個冷戰局勢的大幅轉變。蘇聯入侵阿富汗.在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在幾個月內,反對其統治的眾多勢力在阿富汗東邊區域發起了反抗活動,衝突很快便升級為內戰,由聖戰者形成的遊擊隊對抗政府的軍隊。巴基斯坦政府私下提供遊擊隊眾多的訓練場所,而蘇聯則派遣數千名軍事顧問支援人民民主黨政府。到了1979年中,美國已經開始隱密的支援聖戰部隊。在1979年9月,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在黨內政變中遭到部長會議主席哈菲佐拉·阿明暗殺和奪權,然而蘇聯對阿明並不信任,於是在1979年12月以特種部隊暗殺了他。由蘇聯主導的巴布拉克·卡爾邁勒則在空檔時期擔任總書記,同時蘇聯軍隊開始大量湧入阿富汗以穩定局勢,儘管他們一開始沒有打算要進行長期的戰爭。然而阿富汗的內戰卻沒有因為蘇聯的介入而停止,聖戰者在接下來幾年內繼續與阿富汗政府軍和蘇聯進行遊擊戰爭。卡特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回應則是立刻停止了戰略武器限制談判,並且對蘇聯施加穀物和科技產品的禁運,同時大幅增加美國的軍事支出,還聯合其他西方國家抵制了1980年的奧運。他宣稱蘇聯是「二戰以來對和平最嚴重的威脅」。雷根、柴契爾、推回.早在他成為美國總統前四年的1977年1月,隆納·雷根便在一次私人對話中透漏他對冷戰的看法:「或許有人會說這過於簡化問題,但在我心目中美國對蘇聯的政策很簡單,那就是,我們要贏得勝利,讓他們失敗。你覺得這樣如何?」。在198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雷根擊敗了卡特,承諾將大筆增加軍事預算,並且以強硬態度在全世界對蘇聯發起攻勢。雷根和同時期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都高調批判蘇聯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雷根還稱蘇聯為「邪惡帝國」,並且預言共產主義將會很快被「丟進歷史的塵埃之中」。當時西方對蘇聯的主流看法是,蘇聯新的一批世代即將來臨,而西方世界必然要跟他們合作。但雷根則主張蘇聯正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他打算藉由切斷蘇聯與西方的貿易和科技交流來使這種危機加大。到了1985年,雷根的反共主義態勢形成了所謂的「雷根主義」,不同於之前的圍堵政策只注重於防堵其他國家轉變為共產主義,雷根的策略是要積極的推翻現有的共產主義政府。除了延續卡特執政最後一兩年的政策,繼續支援反蘇聯的阿富汗聖戰士以外,雷根政府也透過中情局,在蘇聯控制下中亞地區的穆斯林多數國家支援反蘇聯的伊斯蘭政治團體,除此之外,中情局還支援反共的巴基斯坦情報單位訓練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對蘇聯發動一場聖戰。雷根主義的積極反共也將冷戰中很早便被提出但卻沒有任何前任總統徹底實行的「推回」戰略重新擺上檯面,推回指的是透過強硬的態勢和政策達成政權更替。推回戰略在韓戰和1961年的古巴入侵中被區域性的嘗試但以失敗告終,在雷根之前,1953年的東德起義和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曾經使美國政府考慮推回,但最後都因為擔心引發核戰而作罷。1983年美國入侵格瑞那達將馬克思主義政變形成的政權推翻,成為推回戰略最著名的例子,同時也讓莫斯科擔憂美國下一步會針對哪個國家進行推回。波蘭團結工聯.若望·保祿二世成為了反共主義的象徵人物,他在1979年拜訪了他的老家波蘭,引發了波蘭人民在宗教上和民族主義上的覺醒浪潮,他對波蘭的影響很可能是後來1981年他遭到刺殺未遂的原因之一。在波蘭統一工人黨統治下,計劃經濟造成的經濟匱乏、以及長期以來蘇聯式的高壓統治,種種背景造就了團結工聯運動在1980年8月31日的誕生。由萊赫·華勒沙領導的工人自行組成了第一個華沙公約國家中非共產黨控制的工會組織,將國內的各種反共勢力聯合起來,以抗議統一工人黨的專政。在過程中,美國也透過私下管道提供了相當數量的金錢和其他援助給團結工聯。團結工聯對於波蘭統一工人黨和蘇聯影響下的共產專政形成空前挑戰,到1981年9月已經有了一千萬會員,等同波蘭工作人口的三分之一。對此沃依切赫·雅魯澤爾斯基在12月13日宣佈全國戒嚴,並大幅逮捕團結工聯的支持者和領導人。在鐵幕以外的國際社會則譴責波蘭政府的行徑並聲援團結工聯,雷根並且對波蘭實施了經濟禁運。在此同時,克里姆林宮的理論家米哈伊爾·安德列耶維奇·蘇斯洛夫則建議蘇聯領導人若是波蘭落入團結工聯手中也不要進行幹預,他擔心當時已經病入膏肓的蘇聯經濟會經不起美國報復性的經濟制裁。新一波的軍備競賽.在冷戰的這個階段,莫斯科已經花費25%的蘇聯全國生產總額在軍事用途上,而其消費者產品和民間的產業則停滯不前。蘇聯花在軍備競賽和其他冷戰的活動如太空競賽上的開支對於已經問題重重的蘇聯經濟體製造成嚴重的負擔,在布里茲涅夫統治的最後十年蘇聯經濟都處於停滯的狀態。蘇聯在國防上的大量開支並不是全部花在軍事上的用途,很大一部分的資金其實是花在僱養蘇聯體制內龐大的名錄職官官僚,這些蘇共官僚在其各自的領域享受龐大的權力和特權生活。蘇聯武裝力量在持有武器數量和種類上都成為世界第一,無論現役還是後備軍人的數量也都是世界第一,而其背後則有更為龐大的軍事工業複合體支援整支武裝力量。到了1980年代初,蘇聯已經建立了一個在數量上大幅超過美國的常備軍。然而,蘇聯和華沙軍隊在數量上的優勢卻無法呈現其質量上遠遠落後於西方的問題。相較之下,越戰後的美國則吸收了之前的教訓,對美軍進行了各種大幅度的改革,到了1980年代已經轉變為全志願役的專業軍隊,同時額外注重部隊的訓練和科技水準,這些改變帶來的驚人成效在後來波斯灣戰爭裡對抗華沙裝備和戰術思想的伊拉克軍隊中完全展現出來。在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卡特會開始大幅增加美國的軍事預算,而後繼的雷根更是將擴軍作為主要的政策目標之一,將國防預算從1981年佔國民生產總值的5.3%增加到1986年的6.5%,成為美國歷史上和平時代國防預算最高的時刻。雙方的軍備競賽在1980年代初期迅速的白熱化,雷根重新啟動了之前被卡特取消的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計畫,同時開始生產LGM-118A和平守護者飛彈以抗衡蘇聯生產的SS-18等擁有大量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的洲際彈道飛彈。同時美國也在歐洲開始部屬巡弋飛彈,並且開始了被媒體稱為「星際大戰」的戰略防禦計畫,宣稱將研發可以從太空擊落對方彈道飛彈的技術。隨著美蘇兩方的緊張局勢升溫,以及蘇聯在東歐部屬瞄準西歐的RSD-10中程彈道飛彈,北約決定開始在西德等地部屬MGM-31潘興飛彈。潘興飛彈的部屬,使得北約擁有可以在10分鐘就將核彈頭投射到莫斯科的能力。然而儘管雷根的軍備擴張,蘇聯並沒有因此而進一步擴軍,由於其本身已經龐大無比的軍事開銷,加上因為中央計畫而效率低落的製造產業和農業,蘇聯本身的經濟情況早已自岌岌可危。而在此同時,沙烏地阿拉伯決定增加石油生產,而其他非OPEC成員國也增加了石油產量,這些因素導致了石油價格在1980年代跌落谷底,以石油輸出為主要收入蘇聯也因此大受影響。計畫經濟的失敗、石油價格跌落、龐大的軍事開銷種種因素加起來,使得蘇聯經濟在1980年代形成了嚴重的停滯在1983年9月1日,蘇聯空軍擊落了在庫頁島西海岸的大韓航空007號班機,導致機上269人全部罹難,乘客還包括美國眾議員拉里·麥唐諾,蘇聯因此遭到西方國家的一致譴責,並且雷根稱此事件為一場「大屠殺」。雷根也因此大幅度增加軍事佈署,直到後來他與戈巴契夫達成和解共識為止。北約在1983年11月為了模擬核子武器釋放的1983年優秀射手演習則引發了蘇聯的空前反應,使得華約國家部隊的警戒程度大幅提升,蘇聯領導人還認為這可能是美國要發起第一擊核戰的前兆。在越戰之後,美國民眾對於軍事介入他國紛爭的策略有相當顧忌,雷根政府也因此強調以快速、低成本的反叛亂戰術來介入他國的衝突。在1983年美國介入了黎巴嫩內戰、入侵格瑞那達、轟炸利比亞、支援尼加拉瓜的反共遊擊隊。雖然雷根入侵格瑞那達和轟炸利比亞的舉動受到美國輿論支援,不過雷根政府對於尼加拉瓜遊擊隊的資金援助後來爆發成為了伊朗門事件。在此同時蘇聯則忙於應付自身的軍事行動,儘管布里茲涅夫入侵阿富汗時以為衝突會很快結束,然而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支援下阿富汗聖戰者猛烈的抵抗蘇聯的佔領。蘇聯總共會投入將近100,000人的軍隊以防衛阿富汗的傀儡政權,使得許多觀察者稱阿富汗戰爭為「蘇聯的越戰」,然而,阿富汗戰爭對蘇聯造成的打擊之大卻遠不是越戰可以比較的,因為當時整個蘇聯內部早已陷入經濟停滯和體制的衰敗問題。雷根是第一位曾公開主張共產主義將會垮臺的美國總統,而早在1980年便有一名資深的美國國務院官員預言蘇聯體制的崩解,他認為蘇聯的對外侵略只不過是「反映出蘇聯體制的種種國內危機…就有如熵的減滅原理一般…蘇聯體制只不過是在燃燒自身而非維持其平衡。我們所看到的只不過是在其內部敗壞的同時對外部進行的動作。」尾聲.在多年的經濟停滯後,蘇聯黨內新一代的領導人開始浮現,這些年輕的黨員在相對開放的赫魯曉夫時期長大,許多人心中對於體制的改革都暗中抱著期望。儘管歷史學家對其決定性仍抱持著不同的意見,一般都認為雷根在1980年代初採取的強硬派策略和對蘇聯的各種攻勢大幅加快了蘇聯體制的崩壞,並且迫使蘇聯共產黨高層在經歷尤里·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的短暫任期後,選擇年輕的改革派來領導蘇聯,而非延續布里茲涅夫的路線。戈巴契夫改革.在1985年,於蘇聯共產黨內相對年輕的戈巴契夫成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的經濟已經陷入停滯,同時因為石油價格的跌落而導致貨幣收入的大減,這些因素逼使戈巴契夫尋求改革的方式來挽救蘇聯。改革剛開始階段的毫無成效使得戈巴契夫決定擴大體制性的變動,他在1987年6月宣佈開始進行經濟改革,放鬆對於生產配額的限制,並且允許私人擁有商業,同時開始開放外國的投資。戈巴契夫希望以這些改革來將國內的資源從原本花在冷戰上的軍事開支轉移到民間產業上。儘管西方對他改革的誠意一剛開始抱持懷疑態度,戈巴契夫不久便證明他是真心要改變蘇聯的路線以拯救惡化的經濟條件,而非要繼續與西方的軍備競賽。戈巴契夫同時實行了開放政策,允許部分新聞自由、減少對異議人士的迫害、同時增加政府機構的透明性。開放政策的目標是為了改善共產黨高層的腐敗現象、同時減少中央委員會濫用權力。開放政策同時也增加了蘇聯人民與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的接觸,加速了兩國之間的緩和政策。關係解凍.雷根對戈巴契夫釋放出的軍事和經濟讓步也以善意回應,答應將重新啟動經濟上的合作討論,並且減少軍備競賽的規模。兩人首先在1985年11月於瑞士日內瓦見面,在僅有一名口譯員參與的私人會談中,兩人一致同意將兩國的核武庫存遽減50%。兩人第二次的會談在冰島的雷克雅維克舉行,會中兩人在大多數議題上都達成共識,直到戈巴契夫談到希望美國終止戰略防禦計畫時,雷根對此拒絕。接著在1987年的第三次會談中,兩人達成協議,簽下了中程飛彈條約,將所有帶有核武彈頭、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之間的中程地基彈道飛彈都給淘汰。東西方的衝突在1985年之後迅速的降溫,並且在1989年莫斯科的一場會議中,由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和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簽下了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到了1990年,蘇聯發現自身對於其他東方集團國家在石油和天然氣的補給加上駐軍的耗費形成了龐大的經濟負擔,除此之外,由於與西方世界的關係改善,也不需要再以這些國家作為緩衝區,也因此蘇聯宣佈了辛納屈主義,承諾他們將不會再以武力幹預東歐各盟國的內政。在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全面撤軍。而在見識到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後果後,戈巴契夫於1990年同意了讓德國統一。在1989年12月3日,由於冷戰的緩和,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在馬爾他的一場會談上宣稱冷戰已經結束了,在隔年蘇聯還在波斯灣戰爭中小規模協助美國對抗伊拉克。東歐劇變.到了1989年,蘇聯的聯盟體系已經到達崩潰的邊緣,由於蘇聯本身改革,而又撤去了原本對其衛星國的軍事支援,華沙公約的共產黨領導人開始面臨政治正當性的危機,團結工聯等反抗運動迅速的在東歐國家中獲得廣泛人民支援而形成大趨勢。在1989年,波蘭和匈牙利的共產黨政府首先被迫開放民主的選舉。而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東歐,大型的示威抗議則淹沒了共產黨領導人的鎮壓部隊。在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共產黨政權也相繼垮臺,其中羅馬尼亞革命則是除南斯拉夫以外唯一以流血形式完成的政權更替。東歐的改變是如此的劇烈,美國政府甚至開始擔心區域的穩定性,例如國務卿詹姆斯·貝克便說美國政府不會阻擋蘇聯在幫助民主派的前提下介入羅馬尼亞以減少流血。1989年11月柏林圍牆的倒塌成了東歐民主浪潮的最高點,象徵了共產主義在整個歐洲大陸的全面瓦解,同時也結束了鐵幕對歐洲的分化。1989年的民主浪潮席捲整個歐洲大陸,推翻了所有蘇聯式的共產主義政府,。1990年兩德統一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陷入癱瘓,一年後華約組織宣告解散,而以蘇聯為首的經互會也在1991年6月宣告解散。而在蘇聯內部,改革開放則弱化了蘇聯本身與其邦聯國的連結,在1990年2月,隨著蘇聯本身的解體,蘇聯共產黨被迫交出獨佔了73年的國家權力。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新聞和言論自由,加上原本就已經醞釀多年的民族自決意識,也使得蘇聯其下的眾多加盟國一一脫離莫斯科而去,波羅的海三國則完全脫離了蘇聯,最終蘇聯政府於1991年9月6日正式承認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蘇聯解體.剛開始戈巴契夫對待東歐的鬆軟態度並沒有延伸到蘇聯本身,同時蘇聯駐軍也在追求革命的波羅的海三國產生了零星的暴力衝突事件。然而,政治局勢的變動之快,使得蘇聯共產黨和軍隊內部的保守派對戈巴契夫的不滿不斷增加,最後在1991年8月發動了八月政變,企圖推翻戈巴契夫並重新建立威權的中央政府。八月政變並沒有達成政變者預期的目標,反而引起莫斯科人民的集體反抗,並且在鮑里斯·葉利欽領導下迅速的被擊敗。政變的結果也畫下了蘇聯的終止符,連俄羅斯都威脅要從已經是空架子的蘇聯邦聯裡脫離。1991年11月6日,葉利欽簽署總統令,停止蘇聯共產黨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標誌著蘇共失去執政黨地位。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以及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在白俄羅斯境內的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內簽署別洛韋日協議,宣佈三國退出蘇聯,併成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組織取代蘇聯。最後在1991年12月21日,剩下的邦聯國一起成立了獨立國家國協,與蘇聯不同的是,俄羅斯領導人稱新的國協的目的只是為了要讓蘇聯加盟共和國可以進行一次「文明的離婚」,同時新的架構也只是一個鬆散的組織,成員國擁有各自的主權。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聯總統一職,蘇聯最高蘇維埃亦在第二天宣佈蘇聯停止存在,世界自此進入後冷戰時代。影響.軍事支出.冷戰後,俄羅斯大幅度的減少了其軍事開支,同時前蘇聯下的眾多國家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也造成了不少挫折和數百萬人的失業,資本主義改革過程中引發的經濟衰退甚至還比美國在經濟大恐慌中的衰退還要嚴重。俄羅斯經濟在1990年代經歷了一波衰退,直接導致俄羅斯政府於1998年宣佈無法按時償還國債外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引發了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而俄羅斯經濟直到2000年後國際油價上漲才得以恢復增長,但俄羅斯政府一直到2017年才償還了所有蘇聯時期的遺留外債。由於俄羅斯軍隊在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糟糕的表現以及橫跨整個1990年代的經濟衰退,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葉利欽在1999年底辭職時僅剩2%的支援率。冷戰後由於西方各國未有在政治及經濟協助蘇聯的繼承國俄羅斯轉型,北約在這段時間裡大力東擴,將眾多前東方集團國家收納進北約,導致美俄關係及俄歐關係無法改善,且北約意圖納入獨聯體國家,間接導致了2008年的俄格戰爭、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以及2022年的俄烏戰爭。冷戰所留下的影響在現代國際局勢上持續存在。蘇聯解體後,世界成為由美國擔任超級大國領導者的一元世界。冷戰也定義了美國在二戰後的政治角色,到1989年時美國已經與50個國家結盟,並且在世界各地有526,000人規模的海外駐兵,其中326,000人在歐洲,而130,000人在亞洲。冷戰同時也是和平時期軍事工業複合體發展的高峰期,同時冷戰中的軍事預算也有大規模的投注在科學的發展上。這種軍工複合體雖然早在19世紀時便已經存在,但在冷戰時成長得最為明顯,並且在20世紀對參與各國的社會、政策、和外交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美國在冷戰年代總共花費了約8兆美元的資金在軍事開支上,總共有將近100,000美國人在韓戰和越戰中喪失生命。而在冷戰中喪失生命的蘇聯人總數較難估計,在開支上蘇聯的國防預算對比其國民生產總值則比美國要高出很多。除了兩方在戰場上的軍事傷亡外,在冷戰過程中數百萬人在世界各地「代理國」的戰爭中陸續喪失性命,尤其是在東南亞。歐洲大部分國家在冷戰結束後陸續廢除徵兵制,改為募兵制。曾經僅有芬蘭、瑞士、塞普勒斯等少數歐洲國家還在沿用徵兵制,但是在俄羅斯於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立陶宛和瑞典先後恢復徵兵制。政治影響.冷戰後續的影響至今仍沒有辦法輕易消除,在第三世界,許多在冷戰中被激起的經濟和社會上的爭議至今仍沒有平息。而在共產黨政府垮臺後,有些地區則因為中央權威消失而出現了新的種族和政治衝突,尤其是前南斯拉夫。在東歐,冷戰的結束使得大量國家開始了一段長時間的繁榮經濟成長,尤其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波羅的海國家,在十幾年內便從前鐵幕經濟進入了已開發國家行列。蘇聯解體造就了大量新的自由民主制國家,使得數千萬的人民重享政治自由、宗教自由、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等權利。另一方面,索馬利亞、阿富汗等國家則在脫離強權獨立之後成為了失敗國家。冷戰在東亞造成的臺海問題和朝鮮半島分裂問題至今仍然存在,且後者2003年朝鮮核試驗後不斷在升溫,蘇聯解體後的美俄關係也因美國容許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和北約成為西方陣營一員,被認為不斷對俄羅斯的打壓而無法改善。加入了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國家裡僅有少數位於東歐和高加索地區的國家成為民主國家,而大多數前蘇聯國家如白俄羅斯、哈薩克、土庫曼、塔吉克、烏茲別克、亞塞拜然等國至今依舊處於威權甚至是極權統治之下。不過這些國家採取平衡的獨立外交,一方面希望擺脫俄羅斯的控制,另一方面在地緣政治上維持美中俄的勢力平衡。另外,冷戰後期的緩和也影響部份採取高壓統治和以軍人主政的美國盟友,使這些國家或地區也開始先後出現民主化的現象,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臘、中華民國、大韓民國、智利、阿根廷和巴西等國。但相關國家在美國容許的高壓統治下,陸續出現轉型正義的訴求,而民主化的政府一方面與美國保持密切關係,但亦開始轉為更獨立的外交政策。國家分裂.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冷戰結束,數個單一國家因為冷戰期間的東西方意識形態衝突而發生分裂,其中大部分國家在冷戰中或結束後實現統一,但仍有少部分國家處於分裂狀態。史學.在「冷戰」一詞因蘇聯和美國的戰後對立出現之後,對冷戰的研究包括了其根源、發展、和衝突細節等等,都成為歷史學家、政治學家及記者之間爭論的主題。歷史學家對於是哪方應該對戰後的美蘇關係惡化負起責任仍然有主要爭議,同時兩大強權的衝突是否可以在某年或某處避免也是討論的焦點。儘管在學界對於冷戰起源地討論相當複雜而多元,主要的歷史觀可以被分為三個主要的學派,這三個用以研究冷戰的歷史學觀點分別為:正統理論。正統理論將發動冷戰的責任歸咎於蘇聯,認為蘇聯在二戰結束時於東歐的擴張是導致冷戰的主因。修正主義則強調美國也應該對戰後衝突的爆發負起責任,認為美國在二戰結束前便已開始主動的孤立和對立蘇聯。後修正主義則認為冷戰的起因更為複雜,並且強調以更平衡的角度分析冷戰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大多數與冷戰有關的歷史學著作都是以三個學派中的其中兩個或全部三個學派作為解釋的框架,儘管純粹修正主義的解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拋棄。流行文化.冷戰對期間數十年的大眾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核子戰爭和間諜戰等題材,都一直在音樂、電影、小說、電視劇和其他媒體中出現。由於蘇聯體制在文化上的審查,官方的宣傳和文化機構往往以誇大現況的穩定與和平作為一貫題材,也因此蘇聯文化對冷戰的描寫並沒有如美國一般注重核戰的危險和兩大勢力的對立。而另一方面,美國大眾文化則對於冷戰中的眾多事件,包括紅色恐慌、美蘇的間諜活動、越戰、和核戰爭等題材上產生大量的文化產品。許多作品是以冷戰直接作為背景,其他人則以冷戰中的人事物作為架空的靈感除此之外,冷戰中的雙方也利用各種媒體作為宣傳媒介。1951年美國政府製作的知名影片《臥倒並掩護》便企圖宣導民防的概念,教導民眾如何應對原子彈的攻擊。美國國務院還試著以自由奔放而隨興的爵士樂作為展現美國民主文化的方式,在1956年開始定期到蘇聯巡迴表演直到1970年代。除此之外,搖滾樂也對成為美國對蘇聯心戰的途徑之一,從自由歐洲電臺、美國之音等電臺向東歐播放的搖滾樂成為鐵幕下年輕世代嚮往西方文化和自由的抒發媒介。芭蕾舞也成為美蘇兩國在藝術舞臺上競爭的主要場合之一,兩方都對彼此的國家芭蕾舞團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企圖以芭蕾舞來「贏得民心」。除了芭蕾以外,兩國還在各種棋藝、數學比賽以及逐屆的奧運上不斷較量,也加深了國際上兩國競爭的表象。此外,冷戰也被用來比喻人與人之間緊張與對峙的關係。《決勝時刻:黑色行動》是2010年由Treyarch製作並由美國動視發售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劇情設定為冷戰時期,拍攝地點有越南、香港、古巴、蘇聯、美國和烏拉山脈。 | 950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冷戰",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500"
} |
大蕭條,又稱經濟大危機、經濟大恐慌,是指1929年—1933年之間全球經濟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大蕭條是二十世紀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強度最大的經濟衰退。大蕭條的開始時間,依各國而異,但絕大多數在1930年起,持續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大蕭條從美國開始,1929年10月24日股市下跌,到10月29日成為1929年華爾街股災,席捲全世界。大蕭條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帶來毀滅打擊,人均收入、稅收、盈利、價格全面下挫,國際貿易銳減50%,美國失業率飆升到25%,有些國家甚至達到33%。全球各大主要城市都遭到重創,特別是依賴重工業的地區,許多國家無法進行建築工程,農產品價格亦急跌約60%。由於沒有可替代的工種,第一產業中的經濟作物、採礦、伐木等部門受到最為沉重的打擊。部分經濟體在30年代中期開始恢復,但大多數國家要等到二戰結束後,經濟才得以復甦。與很多重大歷史事件一樣,不同經濟學派對大蕭條的原因解釋迥然不同。整體而言,「市場派」學者認為,政府的錯誤管制將正常的經濟衰退,擴大為大蕭條,「政府派」學者認為大蕭條顯示資本主義市場的缺陷,呼籲更多政府管制和干預。背景.經濟歷史學家常將「大蕭條」的開始,定在1929年10月29日,這天美國股市大幅下跌,史稱黑色星期二;不過亦有學者持不同看法,認為股市下跌只是一個現象,並非單純的導火線。1929年華爾街股災後,一些樂觀人士依然堅持己見。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笑道:“這些日子裡人們垂頭喪氣。在我有生的93年中,衰退來來去去。好日子最終總是會到來。”的確,在1930年早期,股市曾經小幅上揚,到4月時已經回到1929年的水平,但仍比1929年9月最高點低了約30%。1930年,政府和商業組織都增加支出,不過受到打擊的消費者就勒緊口袋,減少10%的消費。與此同時,一場兇狠的乾旱席捲美國中部的農業心臟地帶。到了1930年中期,利率已經降至新低,但預期通貨緊縮和不願借貸情緒的持續,令消費者開支和投資依然低迷。1930年5月,汽車銷量下降到1928年水平之下。到了1931年,緊縮週期開始,農業地區情況更加糟糕,商品價格一落千丈;在礦業和伐木地區,失業率居高不下,人們找不到工作。法國銀行家收回提供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但這並不足以償還債務。這場災難使中歐和東歐許多國家的制度破產:德國銀行家們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進而危及在德國有大規模投資的英國銀行家們。美國經濟的衰退減緩其他國家的發展,各國因自身經濟強弱衰退情況有所不同。貿易保護主義者抬頭《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瘋狂尋求自保,導致其他國家以報復性關稅作為回應,加劇全球貿易崩潰。到1930年底,全球經濟衰退全面蔓延,並於1933年達到底谷。大蕭條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期間約有200-400萬中學生輟學#重定向原因.衰退和商業週期被認為是供需不對稱所導致的正常週期性規律。正常衰退或“普通”商業週期究竟如何演變成為危機則被廣泛討論。學者們莫衷一是,而對問題研究的初衷則集中在如何避免未來的經濟危機。另一個相關議題是大蕭條到底是源自自由市場缺陷,還是政府監管不力。對此,目前主要有兩大觀點。其一是供需驅動理論,即凱恩斯主義,認為大蕭條源自國際貿易崩潰、消費不足、投資過度,銀行和工業家的不作為以及政府監管的不力#重定向另一派貨幣主義認為,大蕭條之初不過是簡單的經濟衰退,但貨幣政策制定機構,特別是美聯儲,做出了錯誤決定:緊縮貨幣供給,惡化了經濟環境,從而將衰退推向了大蕭條。與解釋相關的是消費借貸所致。持續性借款最終使美國個人債務日增,而所造成的消費熱潮也在大蕭條時結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則認為是美國政府在大蕭條前對經濟做了過多管制所致,尤其是對銀行的管制,使銀行無法對貨幣需求做出反應,在通貨緊縮下導致經濟大恐慌。債務緊縮導致人們借的越多、欠的越多。但上述兩大派別都沒有考慮工資的重要影響。需求驅動理論.凱恩斯主義.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認為經濟總支出的下跌導致收入、就業大規模降低,從而跌至平均值以下。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活動達到相對較低的平衡點,而失業率則升至相對較高的平衡點。凱恩斯的辦法很簡單:既然私營部門不能提供足夠的投資以將生產維持在正常水平,從而讓人們都得到工作,則此時政府必須舉債以維持經濟執行。凱恩斯主義者呼籲政府在危機時刻必須增加支出,或大幅減稅。大蕭條期間,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支援了公共事業,進行農業補貼,並嘗試了多重方法以重振美國經濟。與此同時,不放棄消滅財政赤字。根據凱恩斯主義,這些措施都對經濟大有裨益。但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羅斯福才將美國經濟拉出泥潭。國際貿易坍塌.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國際貿易在1930年後的下降加劇了衰退,特別是那些過分依賴外貿的國家受到的打擊尤甚。許多歷史和經濟學家認為《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打壓了國際貿易,導致了其他國家的報復性關稅,從而導致形勢惡化。雖然美國經濟對外貿易依賴不多,只是集中在農業等領域,但這對其它國家來說則另當別論。從價稅的平均稅率在1921–1925年間是25.9%,但新法則將其飆升至1931–1935年的50%。美國出口額由1929年的52億美元下降至1933年的17億美元,考慮到隨之下跌的價格,實際出口量只下降了一半#重定向債務緊縮.歐文·費雪認為導致大蕭條的主要因素是過度負債和通貨緊縮。費雪將信貸寬鬆與過度負債聯絡了起來,認為信貸寬鬆鼓勵炒作,吹起了資產泡沫。並就負債與通貨緊縮所導致的經濟繁榮與衰落提出了9條相互影響的事件如下:在大蕭條前夕的股市崩盤時,法定保證金僅要求10%。換句話來說,投資人每存$10,經紀公司就會借出$9。當行情下跌時,經紀人要求徵收保證金,但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債務方拖欠債務,存款人集體取款,使得擠兌現象頻發,導致銀行倒閉。政府擔保和美聯儲的監管則要麼無力,要麼乾脆沒有被啟用。銀行倒閉導致了數億美元的資產損失。未償還的債務越來越多,這是由於價格和收入下降了20–50%,但債務卻依然保持不變。在1929年恐慌後,在1930年的前10個月,美國有744家銀行倒閉。到了1933年4月,倒閉的、吊銷營業許可的銀行產生了約70億美元的呆死壞賬。銀行倒閉滾了雪球,絕望的銀行家們試圖收回債款,但借款人無以還債。未來的盈利看起來十分渺茫,投資和工程要麼減緩進度,要麼乾脆完全停工。在呆死壞賬和黯淡的前景面前,苟延殘喘的銀行們在貸款上個個謹慎到家。銀行堆積了準備金,結果卻加劇了通貨緊縮的壓力。惡性迴圈開始了,螺旋式下降加速了。債務清算跟不上物價低落。相對於資產控股價值的下降而言,大量清算導致所欠美元的價值提升。人們試圖還債,卻適得其反。這是自相矛盾的,債務方越是還債,他們所欠的就越多。這種自我惡化的過程將1930年的衰退演化成為1933年的大蕭條。貨幣主義.包括米爾頓·佛利民在內的貨幣主義者認為導致大蕭條的主要原因是貨幣緊縮,是美國聯邦貯備系統的失策和銀行業的持續危機所導致的。根據這一理論,美聯儲的不作為導致貨幣供給的M2政策在1929-1933年間縮減了1/3,將普通的衰退推入大蕭條。美聯儲允許一些大型對公銀行倒閉——特別是美國紐約銀行的倒閉——導致恐慌和地方銀行的大規模擠兌。而在此期間,美聯儲竟然呆坐在一旁隔岸觀火。他認為,如果美聯儲提供應急借貸,或是簡單地在自由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以提供流動資產,在主要銀行倒臺後增加貨幣供給,那麼其它銀行就不會跟著大型銀行一同倒閉,這樣貨幣供給就不會緊張到如此的地步。由於貨幣極端稀缺,商人拿不到新貸款,也不能為舊貸款延期,導致許多投資停滯。這樣的解釋將責任歸咎於美聯儲的不作為,特別是在紐約分行問題上。美聯儲不作為的一個原因是監管。在此期間,美聯儲提供的信用額度被《聯邦儲備條例》制約,要求聯邦儲備券背後應有40%的黃金支援。在二十世紀20年代末,美聯儲幾乎在信用額度上達到了持有黃金的許可上限。這個信用額度是美聯儲即期票據的一種形式。“黃金的承諾”不如“到手的黃金”好,特別是聯邦儲備券在未償還貸款上只有40%的黃金可用。在恐慌期間,即期票據的一部分是由聯邦儲蓄黃金來償還的。由於美聯儲已經在許可信用上達到了上限,所有庫內黃金的減少都會伴隨著信用的大幅降低。在1933年4月5日,羅斯福總統釋出《6102號行政命令》,取消了金券、金幣、金錠私有制的合法性,減少了美聯儲黃金儲備的壓力。新古典理論.新古典學派的最近研究著重於生產力的衰退所導致的出產下滑,以及政策對勞動力市場所帶來的持久影響。吉歐在研究中將經濟衰退分解為勞動力、股本的衰退,以及使用前者的生產力的下滑。這項研究認為大蕭條的理論必須解釋生產力在最初急劇的衰退和之後的迅速恢復,前者與股本之間微弱的關聯,以及勞動力市場長時間的低迷。這項分析否定了存貸的作用,提出了股本衰退的假設。奧地利學派.另一種解釋來自奧地利經濟學派。它對大蕭條的經濟理論包括奧地利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美國經濟學家穆瑞·羅斯巴德,後者於1963年著書《美國大蕭條》。他們的觀點與貨幣主義者類似,認為誕生於1913年的美聯儲應承擔主要責任;但是,與貨幣主義不同,他們稱大蕭條的主要原因在於二十世紀20年代貨幣供給的大量擴充,導致信用驅動膨脹的不穩定。奧地利學派的觀點認為貨幣供給的膨脹導致資產價格和資本財的不穩定。美聯儲在1928年過遲地緊縮了通貨,以奧地利學派的觀點來看太遲了,經濟大幅度緊縮變得不可避免。他們認為,在大蕭條之前對經濟的干預是個災難,在1929年之後的干預則是火上添油。羅斯巴德認為,政府幹預延緩了市場調節,導致復甦之路變得更加艱難。然而,不同於羅斯巴德,哈耶克和貨幣主義者也相信美聯儲在大蕭條早期允許貨幣供給緊縮使得問題更加惡化。馬克思主義.卡爾·馬克思認為衰退和蕭條是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所無法避免的,因為除了市場以外,沒有對資本積累的相關干預。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會導致資本積累的不平衡,進而引發不可避免的經濟危機。繁榮與蕭條是一個常態,用馬克思術語就是資本主義“混亂”的發展。許多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這種危機是因為透過歷史剖釋,可以清楚看出:在二十年代已經存在著當時被人忽視或漠視的若干不利於經濟發展的趨向。而農業一直沒有從戰後蕭條中完全恢復過來,農民在這個時期始終貧困。此外,所謂工業部門工資水平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這十年內,新機器的應用把大批工人排擠掉了。例如,在1920-1929年,工業總產值幾乎增加了50%,而工業工人人數卻沒有增多,交通運輸業職工實際上還有所減少。在工資水平很低的服務行業,工人增加最多,所以大多數工人的工資只增長了2%。其中毫無疑問也包括了許多因技術進步而失業的技術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資略有提高的統計數字,看來沒有把真實情況反映出來。由於工農群眾是基本消費者,這兩類人遇到經濟困難對消費品市場一定會有影響。不均衡理論.二十年代的兩位經濟學家瓦蒂爾·卡欽斯、馬里納·斯托達德·埃克爾斯。該理論認為經濟體生產了過多的產品、以至於消費不完,這是因為消費者收入太少的緣故。他們認為,二十年代財富分配不均是導致大蕭條的緣故。根據這一理論,大蕭條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範圍內對重工業投資過剩,而獨立經濟,如農業等,在工資和收入上普遍落後。解決方案是政府必須給消費者發錢。換句話說,必須重新分配消費力,維護工業基礎,但再膨脹的價格和工資迫使更多的通脹將購買力轉化為消費支出。經濟的建設過多,新工廠是不需要的。福斯特和卡欽斯建議聯邦和州政府主持大型工程,這一政策被胡佛和羅斯福採納。轉折點與恢復.全世界的大多數國家於1933年開始從大蕭條中復甦。美國的復甦開始於1933年初,但到了1940年,美國仍沒有在十多年間迴歸到1929年國民生產總值的水平,且仍然面臨著約15%的失業率——儘管與1933年的25%高失業率相比已有下降。在這段時期的失業率的計算較為簡單,並受到大規模就業不足的影響,而就業不足則涉及到僱主和工人的工作配給。美國經濟擴張幾乎在絕大部分的羅斯福執政期得以持續,而經濟學界對於其驅動力還未能達成共識。大多數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羅斯福的“新政”儘管不夠積極強硬,不能帶領經濟完全走出衰退,但亦功不可沒得加速甚至是引起了復甦。一些經濟學家也呼籲人們關注羅斯福的言行預示的通貨再膨脹和名義利率的上升,這些都帶來了積極的效果。正是中止這些通貨再膨脹政策導致了1937年的經濟中斷衰退1935年銀行法,可以算作是一個促進了通貨再膨脹的有效政策,它大幅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導致了能阻撓經濟復甦的貨幣緊縮。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於1938年重回上升趨勢。克里斯蒂娜·羅預設為,源源不斷的國際黃金流入促進了貨幣供應量的增長,成為美國經濟復甦的重要源頭,而經濟幾乎未出現自我糾正的跡象。黃金的流入一部分是由於美元貶值,一部分則是由於歐洲政治局勢的惡化。在《美國貨幣史》中,作者米爾頓·弗裡德曼和安娜J·施瓦茨也將復甦歸功於貨幣性因素,並認為,不善的聯邦儲備系統拖緩了經濟復甦。現任聯邦儲備局主席本·伯南克也對貨幣性因素在全球經濟衰退和最終復甦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持認同態度。他還認識到了制度性因素發揮強而有力的作用,特別是金融體系的重建和重組,並指出需以國際視角來審視大蕭條。金本位.一些經濟研究表明,正如經濟衰退是由於金本位制的僵化而蔓延全球,正是暫停黃金兌換使得經濟復甦成為可能。大蕭條時期,所有主要幣種均放棄了金本位制。英國是其中的先驅。面對英鎊的投機性衝擊和黃金儲備的枯竭,1931年9月,英國央行停止將英鎊紙幣兌換黃金,讓英鎊在外匯市場浮動。英國、日本和斯堪的納維亞均在193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其他國家,如義大利和美國,直到1932或1933年時才放棄了金本位制。而另一些國家,即以法國為首的“金本位集團”成員,包括波蘭、比利時、瑞士,則一直維持著該制度直至1935—1936年。根據後來的分析,越早放棄金本位制,越能可靠得預測經濟復甦。例如,英國和斯堪的納維亞於1931年不再實行金本位制,其復甦就比沿用該制度更久的法國和比利時更早。拋棄金本位制是一個國家經濟蕭條的嚴重程度和復甦的時間長短的一個強有力的預測因子,這種關聯在許多國家得以證實,也包括髮展中國家。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何大蕭條在各國經濟間的表現和長短存在差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經濟恢復.經濟史學家的普遍看法是,大蕭條以二戰的爆發而終結。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政府的戰爭支出加速乃至導致了經濟從大蕭條中復甦,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戰爭沒有對恢復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戰爭的確降低了失業的發生。導致二戰爆發的重整軍備政策,卻在1937至1939年間幫助刺激了歐洲經濟。到1937年,英國的失業人口已經下降至150萬。1939年戰爭爆發後的軍隊兵力動員很好的解決了失業問題。美國在1941年加入二戰後,終於得以從大蕭條的殘餘影響中解脫,美國失業率也下降到10%以下。美國龐大的戰爭開支增加了一倍的經濟增長率,對大蕭條而言,也許是在表面上對經濟的廢墟的掩蓋,也許是在實質上徹底畫上了句號。商人們忽略掉堆積的國債和沉重的新稅,重振旗鼓,充分利用豐厚的政府訂單,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影響.大蕭條的普遍影響導致了:德國.威瑪共和國受到了大蕭條極大的重擊,其中美國對德國的援助貸款因衰退而停止供給。失業率飆升,特別是在大城市中,政治轉向了極端主義。1932年,失業率逼近了30%,民眾瘋狂地支援納粹黨和共產黨,兩黨在當年7月的選舉中共同佔據了國會的多數席位。1932年的洛桑會議上,德國的戰爭賠款一案被擱置。此時,德國支付了賠款中的1/8。1933年1月,希特拉的納粹黨上臺執政,建立了新政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鋪墊了道路,該衝突被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延續日本.大蕭條嚴重影響日本經濟。在1929-1931年間,日本經濟衰退了8%。大藏大臣高橋是清是第一個採納凱恩斯主義的官員:第一,透過大量財政政策,包括赤字支出來刺激經濟;第二,將日元貶值。高橋是清透過日本央行進行赤字開支,並將隨之而來的通脹壓力最小化。計量經濟學研究顯示這些財政刺激十分有效。貨幣的貶值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例如:日本紡織品在出口市場上取代了英國紡織品成為了第一。而赤字開支的影響也極其深遠,這些支出被用來購買武器軍備。在1933年,日本已經擺脫了蕭條。到1934年,高橋是清意識到經濟可能出現過熱的危險。為了避免通貨膨脹,他削減了武器軍備上的赤字開支。這個做法導致了民族主義者的強烈負面反應,特別是軍隊的意見強烈,並導致了二二六事件的爆發,高橋是清的遇刺。這引發了日本文職官僚中的寒蟬效應。自1934年起,軍隊對政府的控制持續加強。政府非但沒有削減赤字開支,反而進行了物價控制和配給方案,沒有對通貨膨脹進行控制。這一問題一直遺留到二戰結束以後。赤字開支對日本產生了改革效果:日本工業產值在30年代翻倍。不僅如此,在1929年,日本的上榜企業中,輕工業,特別是紡織業佔據了主流。到1940年輕工業取代了重工業,在日本經濟中的規模最大。澳洲.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澳洲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大蕭條始於1929年的華爾街股災,並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與其他國家一樣,澳洲遭受了多年的高失業率,貧窮,低利潤,通貨緊縮,收入暴跌以及失去經濟增長和個人晉升的機會。澳洲的經濟和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令其成為大英帝國的主要生產國之一,澳洲的重要出口產品,尤其是羊毛和小麥,受到國際需求急劇萎縮的衝擊。1932年,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30%左右,而國內生產總值在1929年至1931年之間下降了10%。加拿大.大蕭條使數百萬加拿大人失業,飢餓和無家可歸。在被稱為“骯髒的三十年代”期間,很少有國家像加拿大那樣受到了如此嚴重的影響,這是由於加拿大嚴重依賴原材料和農產品出口,加上草原三省遭遇了嚴重的乾旱問題,也稱為黑色風暴事件。高失業率和儲蓄流失最終觸發社會福利的誕生,各種民粹主義的政治運動以及加拿大政府在經濟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最終使加拿大獲得了非常大的改變。受全球經濟衰退和黑色風暴事件的影響,加拿大的工業生產指數在1932年下降到1929年的58%,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國等國家,跌至1929年水平的83%。國民總收入下降到1929年的56%,再次比除美國以外的任何國家都還要差。在1933年大蕭條最嚴重的時期,失業率達到27%。政治影響.危機帶來了許多政治影響,其中一個是結束了經濟自由主義,羅斯福新政用凱恩斯主義將其取而代之。新政擴大了聯邦政府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在1933年到1939年間,聯邦開銷翻了三倍,而羅斯福的批評家則攻擊他將美國轉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大蕭條則導致了二戰後歐洲列國普遍實施了社會民主主義和計劃經濟。雖然奧地利學派在20年代就開始挑戰凱恩斯主義,但直到70年代,在米爾頓·佛利民的影響之下,凱恩斯主義才被政治所質疑。社會影響.二十世紀20年代被稱為「新時代」,財富和機會似乎向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勝的美國人敞開了自己吝嗇的大門。整個社會對新技術和新生活方式趨之若鶩,「炫耀性消費」成為時代潮流。胡佛總統也認為,『我們正在取得對貧困戰爭決定性的前夜,貧民窟將從美國消失』。1929年10月29日的美國股災在黑色星期二開始。這一天,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跌入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在大蕭條中,當時的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汽笛,胡佛敲大鐘。華爾街發出訊號,美國往地獄裡衝。」可怕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貧困來臨、有組織的抵抗內戰邊緣等等。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大量銷毀「過剩」的產品,用小麥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城市中的無家可歸者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稱為「胡佛村」。流浪漢的要飯袋被叫做「胡佛袋」,由於無力購買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動的汽車叫做「胡佛車」,甚至露宿街頭長椅上的流浪漢上蓋著的報紙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頭上的蘋果小販則成了大蕭條時期最為人熟知的象徵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經營流動水果攤討生活的人中,有許多從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銀行家。但美國經濟不景氣最大且最恐怖的影響,是1933年德國納粹的勝選。 | 950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大蕭條",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5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