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69
109k
| id
stringlengths 2
7
| metadata
dict |
---|---|---|
比利時王國,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比利時現今為高度發達的國家,是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外貿為其經濟命脈。擁有極其完善的工業體系,以及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首都布魯塞爾是歐洲聯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有“歐洲首都”之稱。名稱.比利時的名稱,源自西元前3世紀的羅馬時代,當時此地蠻族居住,被羅馬人稱為比利時高盧,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歷史.最晚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比利時已經有先民聚居。其實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比利時都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在過去的2,000年內見證了各種種族與文化的興盛與衰敗。也正因為這樣,比利時是歐洲真正的種族熔爐,凱爾特人、羅馬人、德意志人、法蘭西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和奧地利人在此都留下了文化的痕跡。西元前54年,當時主要由凱爾特人居住的這一地區被羅馬共和國將軍凱撒征服。羅馬帝國崩潰後,日耳曼人於5世紀大舉入侵,其中的一支法蘭克人隨後建立了墨洛溫王朝,其領土包括了現在的比利時。墨洛溫王朝之後由卡洛林王朝取代。860年,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二世任命杜伯安一世為法蘭德斯伯爵。979年,布魯塞爾正式建立。1302年,弗拉芒人在金馬刺之戰中擊敗了法國騎兵。1328年,法國人在卡塞勒之役後,確立了對法蘭德斯的統治。1425年,魯汶大學建立。1468年,勃艮第公爵兼併列日。比利時後來幾經轉手,各個地區曾由荷蘭、勃艮地、西班牙、奧地利等國統治。拿破崙時期,比利時為法國的一部分,拿破崙一世戰敗後,比利時併入荷蘭,形成荷蘭聯合王國。1830年,比利時爆發比利時獨立運動,從荷蘭統治下獨立,成為世襲君主立憲王國,並選擇了一位德國貴族,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王子利奧波德作為比利時的第一任國王。比利時立國後奉行中立政策,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先後被德意志帝國及納粹德國佔領。二戰以後,比利時放棄中立原則,參加了北約。後來又參加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比利時殖民帝國時期有兩個主要的殖民地以及一個租界:盧安達-烏隆地及比屬剛果,即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比屬剛果於1885年由柏林會議贈給當時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利奧波德將此地命名為剛果自由邦,並收為自己的私人領地,進行殘酷的統治,同時大量種植橡膠,以滿足當時世界對橡膠輪胎的需求。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利奧波德二世於1908年放棄了對剛果的私人統治,把剛果交予比利時政府。後來比屬剛果於1960年獨立。天津比租界由比利時男爵姚士登於1900年八國聯軍與大清簽定辛丑條約後開闢。1927年將租界交還北洋政府。現代比利時作為一個現代化、高科技的歐洲國家而興盛,同時也是北約和歐盟的成員國,首都布魯塞爾亦是這兩個組織的總部。但是比利時一直存在國家分裂和解體的可能性,北半部說荷蘭語的弗拉芒人之間長期關係緊張。2007年6月10日,舉行聯邦議會選舉。經過半年談判後組成聯合政府,但聯合政府僅三個月便下臺。2010年6月議會選舉後,曾經過543天未能組閣,打破組閣權最長的世界紀錄。最終導致了憲法修正案,賦予比利時南北兩區正式的自治權,首都布魯塞爾則為聯邦轄地,並削弱上議院權力,議會選舉2014年起將與歐洲議會選舉同期舉行,即每五年舉行選舉,下議院的荷蘭語區有87席,法語區有63席,兩語區擁有相等的權力。因此比利時現在是一個聯邦制國家。2013年7月,在位二十年的第六任國王阿爾貝二世讓位予王儲長子菲利普。2014年10月11日比利時新任總理米歇爾率領中間偏右聯合政府的內閣成員,向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宣誓就職,終結4個月以來的政治談判。米歇爾是比利時自1840年以來,最年輕的總理;他也將成為歐洲聯盟中,最年輕的領導人之一。2016年3月22日,首都布魯塞爾遭遇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伊斯蘭國成員實施的爆炸攻擊。2019年大選後新政府遲遲未組成,但時任首相米歇爾將於同年12月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作為米歇爾的盟友,蘇菲·威爾梅斯遂於10月被菲利普國王委任為比利時首位女首相,接替前者帶領看守政府。地理.比利時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部,與英國隔海相望。北鄰為荷蘭,南接為法國,東南臨盧森堡大公國,東與德國接壤。國土面積3.05萬平方公里。比利時分為三大地理區域:西部的海邊平原、中部的高原、以及東部的阿登山脈。西部平原地勢平坦,有諸多圍海造出的窪地。中部為漸漸升高的平原地區,土地富饒,河流眾多,灌溉充分,同時也有一些洞穴和峽谷。東部為阿登山脈,地勢升高,最高點海拔694米是比利時人的特長。比利時巧克力和瑞士巧克力聞名於世,手工製作的餅乾、蛋糕等也非常有名。體育.足球是比利時的第一運動,1980年代和2020年代是比利時國家足球隊的巔峰時期,在國際球壇享有“紅魔”之稱,培育了德布勞內,蒂博·庫爾圖瓦,託比·阿爾德韋雷爾德,託馬斯·維爾馬倫,文森特·孔帕尼,揚·費爾通亨等球星。比利時甲組足球聯賽是比利時最高階別足球聯賽,較知名的球隊包括安德列治、皇家布魯日、標準列日及亨克。2000年曾與荷蘭聯合舉辦了歐洲國家杯賽,被譽為歷史上最為成功的歐洲國家杯賽之一。此外腳踏車及一級方程式亦是極受到民眾歡迎的運動。圖書.該國作家埃爾熱自1929年開始創作的《丁丁歷險記》系列漫畫作品風靡全球。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丁丁歷險記》也是他放在床頭上的書。交通.比利時國內的交通相對比較發達,除了公路及高速公路以外,還有四通八達的火車、地鐵、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及公共汽車。布魯塞爾擁有2座國際機場,位於布魯塞爾市近郊的是布魯塞爾機場,有小火車直接連線布魯塞爾市中心火車站及布魯塞爾南站。另外的一個飛機場布魯塞爾南部-沙勒羅瓦機場,距離布魯塞爾較遠。布魯塞爾以外尚有安特衛普國際機場和列日機場。公共交通網最繁密的是首都布魯塞爾,它是全國鐵路的中心樞紐,具有眾多國際鐵路線路,如連線布魯塞爾-巴黎-科隆-阿姆斯特丹的“大力士”火車,連線布魯塞爾-倫敦聖潘克拉斯車站-巴黎的歐洲之星等等。從別的國家到達比利時特別是布魯塞爾的方式很多,相對便捷的方式在歐洲範圍內坐火車,從歐洲之外的國家到達比利時坐飛機。軍事.比利時國防軍,自2002年以來,為一個單一的綜合性軍事組織,他們由一個統一的組織結構分成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各部隊軍階統一,海軍的圖章則有不同的設計。 | 396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比利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3961"
} |
費孝通,字彝江,江蘇吳江人,中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生平.前半生.1910年11月2日出生於蘇州市吳江縣松陵鎮富家橋弄。父親費璞安因好友張謇的兒子是孝字輩,又曾在張謇邀請下執教南通通州民立師範,遂給小兒子取名孝通。1928年考入東吳大學醫學預科,讀了一年後,深覺人們最痛苦的不是疾病,而是來自社會所造成的貧窮。要治病人先得治社會。轉學去燕京大學,拜吳文藻為師。1932年秋聽羅伯特·E·帕克講課,知道用社會調查來研究社會的方法來自社會人類學,因此想學人類學。193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獲社會學學士學位。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人類學系。1936年底赴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學習社會人類學,師從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193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江村經濟》,又譯《中國農民的生活》。1938年夏回到中國,任教於雲南大學社會學系,主持雲南大學和燕京大學合辦的社會學研究室。1939年與孟吟結婚。1940年至1945年任雲南大學社會學教授。1942年,美國政府邀請國內十所大學選一位教授去美訪問。受雲南大學委派,費孝通1943年夏天離開,在美國住了一年。當時他的主要任務是把《Earthbound China》寫完,同時有開始積累關於美國的觀察和心得,後來編成《初訪美國》兩書。1945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投身於民主運動。同年起,歷任西南聯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副教務長。1945年至1952年任清華大學副教務長、社會學教授。1950年到1952年任中央民族訪問團中南訪問團代理團長;兼任廣西分團團長。1952年至1957年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57年起任中央民族學院人類學教授。失去的二十年.1957年3月24日發表了《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6月26日中央發出《關於打擊孤立資產階級右派分子的指示》,費孝通被劃為右派。7月,以“向人民服罪”為題發言,自我揭發和批判。8月,在中國民主同盟中央第六次擴大整風座談會上「揭發」羅隆基,因為《知識份子的早春天氣》一文深受羅隆基觀點的影響,指控他「做的三次關於知識份子問題的發言,是公開挑撥知識份子和黨的關系,拉攏落後知識份子,宣傳抗拒思想改造的方針,煽動反黨情緒,而且發出向黨進攻的號令。”1966年9月1日在中央民族學院和老師吳文藻、潘光旦等教授被批鬥、帶出去勞動。1967年6月10日目擊潘光旦死亡。1978年至198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1979年春節過後,胡喬木要費孝通出面主持恢復中國社會學的工作。1979年起任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1980年平反,在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擔任審判員。70歲開始的後半生.1980年至198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82年起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82年至1995年,11次到內蒙古考察。1982年至1985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名譽所長。1983年至1988年任第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85年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88年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1988年至1998年任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200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葬於蘇州市吳江區松陵公園。紀念.2010年,費孝通江村紀念館建成開館作為其學術開端的紀念。獎項和榮譽.獎項.1980年在美國丹佛獲國際應用人類學會馬林諾夫斯基名譽獎,並被列為該會會員。1981年在英國倫敦接受英國皇家人類學學會頒發的赫胥黎獎章。1988年在美國紐約獲大英百科全書獎。1993年在日本福岡獲福岡亞洲文化獎。 1994年獲拉蒙·麥格塞塞獎。榮譽.1982年被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授予榮譽院士稱號。論著.費孝通著述浩繁,其作品《鄉土中國》和《江村經濟》以及晚年《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是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必讀之書,他的主要論著收入《費孝通文集》。家庭.外祖父楊敦頤是鄉紳,父親費璞安曾留學日本後回國辦學,母親楊紉蘭畢業上海務本女校後回鄉辦幼兒園,母親兄弟包括政治家楊千里,建築師楊錫鏐,動畫製作人楊左匋以及企業家楊錫仁。大哥費振東,二哥費青,三哥費霍,姐姐費達生。第一任妻子是燕京大學學妹王同惠,但新婚108天去廣西大瑤山考察時,費孝通誤中捕獸陷阱,王同惠獨自下山求援時遇難。第二任妻子是孟吟。言論.“文革”結束後,費孝通曾說:“我非常遺憾我從未達到真正理解中國社會的水平。我不願為自己辯護,去指出我的限制是出於我不可避免的遭遇。我失去了20年的專業生命,最好的年份,否則我可能做得好一些。”軼事.晚年費孝通對別人說,他的初戀是楊絳,害得楊先生一再強調:「費的初戀不是我的初戀」。郎有情而妹無意。 | 396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費孝通",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3968"
} |
比利時國旗徽章的顏色。掛起時,黑色必須靠在旗桿一側。正式的國旗比例是罕有的13:15,這種配置很少見。相反地,在大多數場合上使用的是常見的2:3或相近比例的國旗,連大多數政府機關與行政機構也是使用這種國旗 。顔色意為紋章,為黑色盾牌和紅色爪子和舌頭的黃色獅子。這面旗幟在1831年1月23日被正式採納為比利時國旗,它最早源自獨立戰爭時期比利時人抗擊荷蘭統治時所使用的戰旗。歷史上的國旗.在查理大帝死後,現今的比利時領土變成洛塔林吉亞王國的一部分,其國旗是由水平的兩條紅色中間夾白色組成。這片領土後來傳到西班牙手中,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加冕之後,國旗上加入了西班牙的黃色與紅色。從十六世紀一直到十八世紀末,比利時的顏色一直維持紅色、白色與黃色。有時,國旗的白色部分會有紅色的勃根地十字旗。在奧地利統治期間,曾嘗試過若干種不同的國旗,直到奧地利皇帝強制使用為止。布魯塞爾反對這項措施,並跟隨法國的例子,紅黃黑的開始出現,這些是布拉班特公國的顏色。這些顏色於是對應到、林堡公國與盧森堡省的紅色獅子,布拉班特公國的黃色獅子,以及佛蘭德伯國與那慕爾省的黑色獅子。目前國旗的獨立與採用.1830年8月26日,皇家鑄幣局劇院暴動的隔天,比利時革命開始,布魯塞爾市政廳掛上法國國旗。貿然替換掉附近紡織店縫製的紅黃黑水平三色旗,與布拉班特革命使用的旗幟相似。結果,第193條規定比利時國旗的顏色是「紅色、黃色與黑色」,順序與上述的正式國旗不同。1831年1月23日,國旗的條紋從水平改成垂直,10月12日國旗來到了現今的樣式,黑色位於旗桿側。設計與規範.比利時協議的官方指南說明國旗高2.6公尺、寬3公尺,因此比例是13:15。每一條條紋佔旗幟的三分之一寬。各種樣式.國旗與民用旗.國旗的法定比例是罕有的13:15,且很少見。比例相近於2:3的旗幟在大多數場合上被使用,連大多數政府機關與行政機構也是使用這種國旗。罕有的13:15比例可能源自於19世紀外交部的一道指示,根據該指示,正式國旗是2.6公尺高,3公尺寬。比例2:3的旗幟技術上屬於民用旗,是給在海上行駛的商船使用的旗幟。軍艦旗.比利時的軍艦旗是以白色為底,上有聖安得烈十字呈現的國家代表三色,以及在頂部有黑色皇冠在交叉大砲上,底部是黑色船錨。這面旗幟在1950年被製造出來,就在重新建立的不久之後,在此之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皇家海軍的一部分,並讓人聯想起皇家海軍的白船旗。比利時也有正式的海上用旗,與國旗相同,不過比例為1:1,為一正方形。皇家旗及皇室宮廷使用的旗幟.比利時皇家旗是現任國王的個人旗,現任國王為菲利普,特色是他的花押字「F」,以及在四個角落交叉的「P」。此皇家旗與過去君王相差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布魯塞爾王宮與拉肯王家城堡上的國旗使用的不是上述任何的比例。其比例是非正規的4:3,使得它高度超過寬度。條紋仍然是垂直,此比例解釋是為了美觀的考量,因為宮殿很大,旗幟因此是從遠低於其高度的地方往上看,由於透視縮短,這會讓旗幟看起來比較正常。當國王在比利時時,旗幟升起於宮殿上,不一定代表國王在宮殿中。當國王在其他國家進行國事訪問或在比利時境外度假時,旗幟便降下。此規則有些許例外,但一般來說,旗幟的升起與否,可以作為國王是否在境內的一個合理可靠的參考。協議.因為比利時是採行聯邦制,比利時國旗與各行政區劃旗幟的位階原則上相同。然而,當旗幟被升起、降落或在遊行中使用時,國旗優先於其他所有旗幟。優先順序如下:若有國家元首來訪,該國國旗會設在第二優先,其他旗幟下降一階。 | 399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比利時國旗",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3996"
} |
艾倫·麥席森·圖靈,OBE,FRS的研究工作。1949年,他成為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實驗室的副主任,負責最早的真正的計算機---曼徹斯特一號的軟體工作。在這段時間,他繼續作一些比較抽象的研究,如“計算機械和智慧”。圖靈在對人工智慧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個叫做圖靈測試的實驗,嘗試定出一個決定機器是否有感覺的標準。1952年,圖靈寫了一個國際象棋程式。可是,當時沒有一臺計算機有足夠的運算能力去執行這個程式,他就模仿計算機,每走一步要用半小時。他與一位同事下了一盤,結果程式輸了。後來美國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組根據圖靈的理論,在ENIAC上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電腦程式的西洋棋-洛斯阿拉莫斯西洋棋。圖案形成和數理生物學的研究.從1952年直到去世,圖靈一直在生物數學方面做研究。他在1952年發表了一篇論文《形態發生的化學基礎》。他主要的興趣是斐波那契葉序列,存在於植物結構的斐波那契數。他應用了反應-擴散公式,現在已經成為圖案形成範疇的核心。他後期的論文都沒有發表,一直等到1992年《艾倫·圖靈選集》出版,這些文章才見天日。2012年,《自然》雜誌稱讚他是有史以來最具科學思想的人物之一。迫害和逝世.因為圖靈的同性戀傾向而遭到的迫害使得他的職業生涯盡毀。1952年,他的同性伴侶協同一名同謀一起闖進圖靈的房子行竊,但是英國警方的調查結果使得他被控以“明顯的猥褻和性顛倒行為”罪。他最後選擇了雌激素注射,並持續一年。在這段時間裡,藥物產生了包括乳房不斷發育的副作用,也使原本熱愛體育運動的圖靈在身心上受到極大傷害。1954年,圖靈因食用浸過氰化物溶液的蘋果而死亡。很多人相信他有意吃這蘋果,並判決他是自殺。但是他的母親#重定向 極力爭辯他的死是意外,因為圖靈工作室有很多化學品,而他不小心讓蘋果沾上氰化物溶液。政府的道歉和平反.在2009年9月10日,一份超過3萬人的請願簽名,使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在《每日電訊報》撰文,因為英國政府當年以同性戀相關罪名起訴圖靈並定罪,讓他自殺身亡,正式向艾倫·圖靈公開道歉。至2012年,有2萬多人簽名請願,要求英國政府追授圖靈死後赦免狀,但被當場拒絕。英國上議院的解釋說:“死後赦免狀是不合理的,因為圖靈是根據當時的法律被定罪。圖靈應當知道他的所做所為會觸犯法律,他也應當意識到他有可能會受到迫害。圖靈在當時的判罪在今天看來既殘酷又荒唐,這無疑是一個悲劇,尤其我們應當知道他對戰爭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我們不應當脫離歷史背景看待這一事件,在那時的法律這的確是重刑。我們不應該在糾結於把不正確的事強行撥亂反正,我們所能做的是確保今日的社會再也不要回到過去及重複歷史。”2013年12月24日,英國司法部宣佈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赦免1952年因同性戀行為被定罪的艾倫·圖靈,不過有抗議者指出應將此赦免令範圍擴大到所有和圖靈同時代且受到同樣待遇的同性戀者。2015年2月23日,圖靈的家人向英國首相府邸發出了一份超過50萬人簽名的請願書,要求英國政府赦免49,000個和圖靈一樣因同性戀而獲罪的人。2017年1月31日,艾倫·圖靈法案生效,約49,000位因同性戀定罪者被赦免。獎項、榮譽、表彰和敬意.圖靈被授予1946年大英帝國勳章。他在1951年還被選為皇家學會的成員。有幾件事情以他的名字命名:自1966年以來,圖靈獎每年由計算機協會頒發給計算機界,為其提供技術或理論貢獻。 它被廣泛認為是計算機科學世界的最高榮譽,相當於諾貝爾獎。2021年英格蘭銀行選擇了圖靈作為印刷在新版50英鎊紙幣背面的人物。蘋果公司的商標.蘋果公司的商標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源於圖靈自殺時咬下的半個蘋果,但該圖案的設計師和蘋果公司都否認了這一說法。而公司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在接受史蒂芬·弗萊問到此事時說:“上帝啊,我們希望它顯示卡.圖靈這名字也被輝達; zh-cn:英偉達用來命名NVIDIA GeForce 16系列,NVIDIA GeForce 20系列顯示卡核心名稱。書目. | 399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艾倫·圖靈",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3999"
} |
查爾斯·約翰·赫法姆·狄更斯作家、評論家。其文學作品反映出個人的成長經驗與社會的時代脈絡,廣受當時與後世評論家、學者及讀者的認可與喜愛。早年.1812年2月7日,狄更斯出生於英國英格蘭樸茨茅斯。狄更斯十二歲時,由於父親約翰·狄更斯的債務問題,一家人入住馬修西債務人監獄;在遠房親戚轉介下,狄更斯開始在倫敦的華倫鞋油廠當童工,為玻璃瓶貼標籤。此段經歷備嘗艱辛、屈辱,看盡人情冷暖,促使狄更斯往後的作品多有所關注社會底層的生活狀態。儘管幾年後,狄更斯家境因為一筆遺產而有所好轉,但整體而言,狄更斯並未能接受完整而良好的正規教育。初入文壇.狄更斯自威靈頓學院畢業後,先進入律師行工作,後來轉入報社擔任記者,專門報導英國下議院的政策辯論,並遊歷英倫採訪各種選舉活動。此時期,他開始在各刊物上發表文章,此後集結為《博茲札記》出版,是他首部散文集。1836年,狄更斯出版《匹克威克外傳》,全書藉由匹克威克與三名友人於旅途中的一連串遭遇,描寫當時英國城鄉的社會問題;該書甫出版時並未引起太多注意,第一年僅銷售500冊,到了1837年春天,《匹克威克外傳》成為國內熱門話題,社會一時出現「匹克威克熱」,街市販售各種各樣的有關商品,狄更斯從此成為名家。創作生涯.1837年至1841年間,狄更斯接連出版多部廣受大眾喜愛的小說,如《孤雛淚》、《少爺返鄉》及《老古玩店》。1841年,在完成《巴納比·拉奇》出版後,狄更斯前往他所嚮往的美國,儘管受到當地熱烈歡迎,但他最終對新大陸感到失望,他將這些見聞收錄於1842年出版的《美國記行》。1843年,狄更斯出版引起熱烈迴響的小說《小氣財神》,成為他往後聖誕故事系列的首部作品。隨後,他以訪美經驗為創作背景發表了《馬丁·朱述爾維特》。1844年至1846年間,他遊歷歐陸各國,並持續寫作。1849年,狄更斯出版自傳體裁小說《塊肉餘生記》。此後,狄更斯發表的小說作品朝向更為尖銳、具備批判性的風格,諸如《荒涼山莊》、《艱難時世》、《小杜麗》、《雙城記》及《遠大前程》等。1850年,狄更斯創辦月刊《家常話》。狄更斯本人多部作品即是最先以連載形式刊登於這兩份刊物。除了創作,狄更斯亦是一位積極的表演者。他將公眾朗讀會「速書」,日後成為狄更斯研究及往後的衍生戲劇/影視創作的鮮活參照。狄更斯一生創作不懈,繁重勞動與對現實改革的失望,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6月9日,他因腦溢血與世長辭,而未能完成他首部偵探小說《艾德溫·德魯德之謎》。在遺囑上,狄更斯表明希望以「節儉、低調及完全私人的方式」就近安葬於羅徹斯特座堂;但其家人收到維多利亞女王御旨,令將狄更斯葬於西敏寺詩人角,其墓碑上寫道:「他是貧窮、受苦與被壓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偉大的英國作家。」寫作風格.狄更斯是19世紀最早用人性筆觸,向中產階級讀者揭露社會不公的作家之一,藉由創作開拓了社會改革的道路;其小說透過個性鮮明的角色與引人入勝的情節,為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下層階級打造出一個個深入人心且發人省思的形象,為貧窮注入希望,並從絕望中絞出幽默。自傳性質小說《塊肉餘生記》為狄更斯代表作,狄更斯曾於1869年版作者序中寫道:「我就像所有慈親一樣,心底裡有個偏疼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大衛·考勃菲爾。」。」其他經典之作如《遠大前程》、《孤雛淚》、《少爺返鄉》及《小氣財神》等都在後來多次獲得影視改編。多數作品表達出他對社會的看法與批判,直指英國社會的階級與貧窮問題,如《小杜麗》即以尖酸刻薄的諷刺筆法聞名。此外,狄更斯對戲劇相當熱愛,反映於《少爺返鄉》角色語言的鮮明,本人多次於國內外登臺進行作品演說。後世紀念.狄更斯在遺囑中表明不要為他設立任何紀念館。但現今在許多與狄更斯有關的地點,都有紀念狄更斯生平及作品的博物館與活動,如在英格蘭樸茨茅斯的狄更斯故居博物館。狄更斯的友人John Forster所保留許多狄更斯的小說手稿、打字機樣張、第一版本及插圖等,則收藏於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1891年,由Francis Edwin Elwell所鑄造真人大小狄更斯銅像,設立於美國賓州費城的Clark Park,並且命名為「 Dickens and Little Nell」;另亦於澳洲雪梨的世紀公園設有一座真人大小塑像。自1990年開始,荷蘭德芬特。2012年,狄更斯誕辰200週年,西敏寺教堂舉行紀念儀式,並由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於狄更斯墓碑上獻花圈;倫敦博物館亦舉行四十年以來首度關於作家的大型展覽。從1992年至2013年,由英國中央銀行所發行的十英鎊鈔票,背面印有狄更斯肖像與《匹克威克外傳》的內容場景。原訂於2012年揭幕耗資140,000英鎊、由牛津雕刻家Martin Jennings所製作真人大小「在椅子上讀書的狄更斯」,因為資金短缺,2013年由多次出演狄更斯戲劇的好萊塢女星吉莉·安德森出任贊助人籌款,2014年終於在作家故鄉英國樸茨茅斯Guildhall廣場上設立首座雕像。對華語作家的影響.狄更斯寫實主義的寫作觀點引起中國許多文人的注意,老舍經由閱讀狄更斯的作品體會到不必在意中國小說文體的拘束:「寫就好,管他甚麼」,文學家林紓因為翻譯接觸到了英美文學而獲得啟發。在引用以該人命名的植物學名時,命名人的標準縮寫是C.Dickens。 | 400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查爾斯·狄更斯",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004"
} |
阿里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的地區,位於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帶,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一,擁有獨特的高原自然風貌。土地面積為337,174.95平方公里。地區行政公署駐噶爾縣獅泉河鎮。元朝稱納裡,明朝稱俄力思。阿里是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等山脈相聚的地方,被稱之為“萬山之祖”。同時,這裡也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故又稱為“百川之源”。和印度有巴里加斯領土爭議。地理.與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邊境線長1170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號稱“世界屋脊”的屋脊,著名的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和崑崙山脈在這裡相匯,境外著名的印度河、恆河等和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均發源於此。水域面積有12418平方公里,河流總長度達9089公里,人均水資源豐富。位置.阿里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東起唐古拉山以西的雜美山,與那曲市相連;東南與岡底斯山中段的日喀則市仲巴、薩嘎、昂仁縣接壤;北倚崑崙山脈南麓,與新疆喀什、和田地區相鄰;西南連線喜馬拉雅山西段,與克什米爾及印度、尼泊爾毗鄰。轄域總面積34.5萬平方公里。南北寬約680公里,東西長700多公里。地理座標為東經78°23′40″~86°11′51″,北緯29°40′40″~35°42′55″。平均海拔高度為4 500米以上。地貌.阿里地區地貌有高山、溝谷、土林、冰蝕、沖積扇、冰磧和火山等型別,歷史上曾經把這種特徵概括為冰雪圍繞的“普蘭”、岩石圍繞的“古格”、湖泊圍繞的“瑪宇”,總稱為“阿里三圍”。主要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南部和西南部為深切的溝、谷及零星的沖積扇地帶;東部及西北部地勢相對平緩,形成寬谷和一望無際的草原戈壁。總的地勢特徵是從南到北高原面次第抬升,而各大山脈主脊線逐漸降低,最高點為普蘭縣境內的納木那尼峰,海拔高程7694米,最低點在札達縣什布奇附近的朗欽藏布河谷,海拔高程2800米,最大相對高差4894米。氣候.阿里屬二類風區,年平均風速在每秒3.2米以上,大風頻率高達8級以上,年大風日數在149天左右。年平均氣溫0℃,日平均溫度變化幅度極大,真正是“晚穿棉襖,午穿紗”。獅泉河鎮冬季終年低溫嚴寒,年平均氣溫不足零度,獅泉河鎮冬季極端最低氣溫-41度,夏季極端最高氣溫21度,晝夜溫差相當大,年溫差小。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氣溫為10℃以上,而夜間氣溫則降至0℃以下。阿里全年降水量相當少,且季節性強。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降水量僅佔全年的10%~20%,而5月到9月間,雨量十分集中,一般佔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阿里地區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乾燥,全年降雨量相當的少,日夜溫差大。阿里的冬季漫長而又嚴寒。歷史沿革.1950年以前.“阿里”一詞是藏語音譯,意為“屬地”、“領地”、“領土”等。直到9世紀初,這裡仍稱“象雄”。在漢文史籍中,不同朝代對其稱呼各異。阿里古為藏族地區早期的“十三小邦”之一,漢族史籍稱為“羊同”。羊同經過逐步發展,在約公元4-5世紀建立了象雄王國,鼎盛時將地域劃分為上象雄即今阿里地區所轄範圍。在藏文古籍中,吐蕃王朝贊普之後裔來到這塊原屬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區域後,吐蕃王朝滅象雄王朝後改稱納裡。古格王朝在公元13世紀隨西藏一起歸屬元朝,統屬於元朝設立的“烏斯藏納裡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元代稱“納裡速古魯孫”,阿里地區的實際事務則由薩迦政權處理。元朝稱納裡速古魯孫,明朝設俄力思軍民元帥府,五世達賴建立甘丹頗章政權之後,在清廷的扶持下,阿里地區逐步歸入西藏噶廈政府管理,後又設立宗解放軍進入阿里.1950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疆軍區獨立騎兵師第一團保衛股長李狄三率領由該團第一連為進藏先遣連共138人從和田縣普魯出發,翻越崑崙山脈,挺進西藏阿里。8月29日,先遣連全員到達預定目的地:阿里地區改則縣的扎麻芒保,開始好越冬準備。李狄三迫使阿里政府的噶本代表簽訂“五條協議”。1950年10月,先遣連後方供給線中斷。李狄三鼓勵部下自己動手,貯柴打獵。由於嚴重缺氧,先遣連幹部戰士普遍患上高山症,同時後方物資接濟不上。1951年5月6日,獨立騎兵師第二團副團長安志明率領的援藏後續挺進西藏阿里部隊2個連及機關人員,共計280餘人,從於田縣普魯出發,踏著李狄三先遣連的足跡,跋涉千餘公里,於1951年5月28日全員到達扎麻芒保,與先遣連會師。會師當天李狄三病逝。李狄三與先遣連因高山症等原因犧牲的62人葬在阿里的扎麻芒保。安志明率部於6月5日從扎麻芒保出發,6月19日翻越東君拉達坂,1951年8月3日進駐阿里首府噶大克。轄布達巴、日土、噶大克。安志明率部進藏的同時,獨立騎兵師第2團營長賀景福率1個騎兵連追擊從新疆阿勒泰、青海柴達木等地逃入阿里地區的烏斯滿部,1951年7月經扎麻芒保進駐日土宗。1952年2月,以李狄三先遣連、安志明率的2個連、賀景福剿匪的1個連,共計4個連為基礎,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南疆軍區阿里騎兵支隊。支隊長兼政委安志明,參謀長賀景福、政治處主任高峰。1952年10月組建中共阿里地區工委,書記由阿里支隊領導兼任。首任工委書記安志明。1954年設阿里總管,管轄仲巴洛強、普蘭宗、札佈讓宗、達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溪。設立人民政府.1960年設阿里專區,專署駐噶爾昆沙。轄7縣。1962年將仲巴縣劃歸日喀則專區。轄6縣。1962年中印戰爭,阿里支隊是班公錯以南的西線對印作戰的主力部隊。1966年6月6日總參通知新疆軍區成立野戰軍某師,阿里支隊編為該師某團。1966年阿里專署遷駐獅泉河,噶爾縣從噶爾雅沙遷駐噶爾昆沙。1970年阿里專區改為阿里地區,地區駐噶爾縣獅泉河。由改則縣的路南4區設立措勤縣、普蘭等7縣。1979年3月7日復歸西藏自治區領導。1979年2月5日正式成立阿里地區行政公署。1987年噶爾縣從噶爾昆沙遷駐獅泉河1997年地區行政公署駐獅泉河鎮。轄噶爾、普蘭、措勤、革吉、改則、扎達、白土7縣。2017年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計劃升空,阿里設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站。政治.行政區劃.阿里地區下轄7個縣:普蘭縣、札達縣、噶爾縣、日土縣、革吉縣、改則縣、措勤縣。人口.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常住人口為123,281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5,46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7,816人,增長29.14%,年平均增長率為2.59%。其中,男性人口為65,604人,佔總人口的53.22%;女性人口為57,677人,佔總人口的46.78%。總人口性別比為113.74。0-14歲的人口為32,303人,佔總人口的26.2%;15-59歲的人口為82,646人,佔總人口的67.0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332人,佔總人口的6.7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593人,佔總人口的4.54%。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3,839人,佔總人口的43.6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9,442人,佔總人口的56.33%。民族.全區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4,695人,佔11.92%;藏族人口為107,199人,佔86.96%;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1,387人,佔1.1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7,328人,增長99.47%,佔總人口比例增加4.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0,488人,增長23.26%,佔總人口比例下降4.2個百分點。其中,藏族人口增加19,706人,增長22.52%,佔總人口比例下降4.69個百分點。能源.阿里曾長期屬於中國罕有的自主供電地區,其電網獨立於國家電網之外,鄉村及農牧民聚集地通電率低,關鍵是無較大容量的可靠的電源和電網。2020年7月26日,阿里地區電力聯網工程竣工,並於同年12月4日正式投運,阿里地區全面併入國網統一供電,電力供應能力和水平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與東部省份無異。阿里基本上沒有煤炭資源,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豐富。地熱資源一般。文化.阿里地區文化藝術是象雄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了許多以傳說形式詮釋大自然的神話。7世紀,佛教傳入阿里本土以後,出現了佛教傳說故事和歌謠,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不同時期勞動人民的精神風貌和內心追求,具有鮮明的西藏西部風格與魅力。藝術.阿里的傳統藝術主要包括音樂舞蹈、曲藝戲劇和工藝美術,尤以藏族樂舞和工藝美術最為耀眼奪目。普蘭、札達一帶為果諧的發祥地之一。苯教羌姆據傳是辛饒米沃且時期流行的一種宗教歌舞,後又與佛教進行了融合,廣泛流行於朗欽藏布、馬甲藏布一帶的寺院和民間。起源於札達的弦舞是阿里最古老的舞蹈種類之一,在古格遺址紅廟殘缺的壁畫中依稀可見,至今仍在普蘭、札達一帶民間流傳。阿里的雕塑、巖畫在整個西藏藝術畫廊中佔有重要地位。古格時期的佛像雕塑不惜重金,雍容大氣;古格壁畫融高原質樸簡約和南亞及波斯開放、誇張於一體,獨具特色,開一代畫風。宗教.阿里為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發祥地。公元1世紀,苯教沿雅魯藏布江開始傳播到衛藏以至整個藏區。8世紀初,印度佛教大師佛密來到岡仁波齊朝聖,並廣傳佛法,此為藏傳佛教在阿里傳播的開端。10世紀末,仁欽桑布在阿里創立了第一座寺廟。11世紀中葉,應古格王絳曲沃邀請,阿底峽來到古格與仁欽桑布一起傳經弘法,是為藏傳佛教“後弘期”上路弘傳之始。相隔20多年後,在託林寺召開大法會,史稱“火龍年大法會”。12世紀末,傳入竹巴噶舉派。13世紀中葉,直貢噶舉派傳入阿里。15世紀,古格人阿旺扎巴前往後藏拜宗喀巴為師,學成後,返回古格,傳播格魯派,託林寺為該教派傳播中心。17世紀上半葉,葡萄牙耶酥會傳教士經克什米爾到古格扎佈讓傳授基督教。古格滅亡後,西方基督傳教士被驅逐出境。全地區共有開放寺廟及拉康75座。城市建設.城市供熱.阿里地區獅泉河鎮的集中供暖工程將在2015年夏天啟動,2017年內完工;阿里將成繼拉薩之後第二個市縣主要城區集中供暖的地區。 | 400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阿里地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008"
} |
那曲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市人民政府駐色尼區。地理位置東經83°55'-95°5',北緯29°55'-36°30'。面積39.23萬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為46萬人,其中藏族佔96.77%。2018年5月7日建市,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佔全西藏自治區面積的29.3%,與辛巴威相當。歷史.“那曲”因境內那曲被稱作北方四部落。地理.位置.那曲市地處西藏北部,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怒江、拉薩河、易貢河等大江大河的源頭。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交界,東鄰昌都市,南接拉薩市、林芝市、日喀則市三地市,西與阿里地區相連。 地理位置約東經83度55分至95度5分,北緯29度55分至36度30分。地貌.那曲市地處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中部屬高原丘陵地形,多山,但坡度較為平緩,大多數山呈渾圓狀。西北部海拔較高,由於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分支山脈或餘脈,山峰較多,地勢險峻,高差顯著,海拔高度均在5,500米以上,最高的桑頂康桑山,海拔約6,500米。北部屬唐古拉山區域,系典型的高原山川地形,呈不規則橢圓形。唐古拉山脈呈屋脊狀,橫臥其間,地勢中部高,南北低,西高東低,由中部的6,600米,逐步下降到北部的4,700米、南部的4,500米,平均海拔在5,300米以上。這一地區的山脈由東向西延,主要有唐古拉山脈、托爾久山脈。東部屬高原山地,海拔在3,800-4,500米之間,平均海拔約4,100米,地勢呈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狀,海拔漸次降低。該地區西部海拔4,400多米,多低山丘陵;東部海拔3,800多米,多高山峻嶺,溝壑縱橫,河流交錯。因地形較為複雜,區域內除少量地方有部分高山草原外,其餘均高山突兀,山勢險峻,高山與高山之間形成深深的峽谷,谷底與山頂之間的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南部屬藏北高原與藏東高山峽谷交匯地帶,部分地區海拔在5,000米以上,屬高原丘陵;部分地區高山突兀,山勢陡峻,高山與高山間形成狹長的深谷;在鄰近林芝地區的地方,海拔高度急劇下降,海拔僅有3,000米左右,分佈有較大塊的谷地平原。氣候.那曲市海拔較高,熱量不足,氣候嚴寒乾旱,其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一半,藏北高原是西藏氣候條件最惡劣的地區之一,是典型的高原寒帶氣候區。高寒缺氧,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多大風天氣,年平均氣溫為-0.9℃至-3.3℃,年相對溼度為48-51%,年均降雨量僅在100-200毫米之間,年日照時數為2,852.6-2,881.7小時,全年氣候乾冷,無絕對無霜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藏北的乾旱颳風期,一旦下雪就很容易成為雪災,這期間氣候乾燥,溫度低下,缺氧風沙大,延續時間又長。5至9月相對溫暖,是草原的黃金季節,氣候溫和,風平日麗,降雨量佔全年的80%,綠色植物生長期全年約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這個季節。政治.行政區劃.那曲市下轄1個市轄區、10個縣。人口.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504,838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62,38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2,457人,增長9.18%,年平均增長率為0.88%。其中,男性人口為256,495人,佔總人口的50.81%;女性人口為248,343人,佔總人口的49.19%。總人口性別比為103.28。0-14歲的人口為172,537人,佔總人口的34.18%;15-59歲的人口為298,754人,佔總人口的59.1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3,547人,佔總人口的6.6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3,657人,佔總人口的4.6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16,030人,佔總人口的22.9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88,808人,佔總人口的77.02%。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5,693人,佔3.11%;藏族人口為485,903人,佔96.25%;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3,242人,佔0.6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711人,增長20.88%,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9,746人,增長8.84%,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藏族人口增加38,474人,增長8.6%,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52個百分點。 | 401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那曲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010"
} |
QNX是商業類Unix實時作業系統,主要針對嵌入式系統市場。該產品開發於20世紀80年代初,後來改名為QNX軟體系統公司,公司已被黑莓公司併購。2010年代後,隨著汽車智慧化的加速,QNX在車用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達到75%。功能簡述.QNX採取微核心架構,作業系統中的多數功能是以許多小型的task來執行,它們被稱為server。這樣的架構使得使用者和開發者可以關閉不需要的功能,而不需要改變作業系統本身。QNX Neutrino已經被移植到許多平臺並且執行在嵌入式市場中使用的各種現代處理器上,如PowerPC和x86。QNX為學術界以及非商業用途的使用者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許可。QNX的應用範圍極廣,包含了:控制保時捷跑車的音樂和媒體功能、福特汽車的SYNC 3車載系統、核電站和美國陸軍無人駕駛Crusher坦克的控制系統,還有BlackBerry PlayBook和作業系統。歷史.1980年,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學生戈登貝爾和丹道奇都上了實時作業系統設計的課程,課程要求學生構建一個基本的實時微核心。2007年9月,QNX軟體系統公司發布其部分原始碼的可用性。2010年4月,Research In Motion公司發布將收購QNX軟體系統公司。2010年9月,Research In Motion公司發布BlackBerry PlayBook和作業系統,基於QNX。技術細節.雖然QNX本身並不屬於UNIX,但由於其提供了POSIX的支援,使得多數傳統UNIX程式在微量修改後即可在QNX上面編譯與執行。 | 401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QNX",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017"
} |
昌都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傳統上屬於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地處橫斷山脈和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流域,素有「藏東明珠」的美稱。自清末改土歸流置昌都府以來,昌都便一直是昌都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藏東門戶」的盛譽。歷史.清朝時期,昌都地區受帕巴拉活佛的政教合一統治。地理.位置境域.昌都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瀾滄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區的東大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處三河一江地區,藏語意為“水匯合口處”。昌都位於東經93°6′-99°2′,北緯28°5′-32°6′之間,東與四川省甘孜州的德格縣、白玉縣、石渠縣、巴塘縣四縣隔江相望,東南與雲南省迪慶州的德欽縣接壤,西南與林芝市毗鄰,西北與那曲市相連,北面與青海省的玉樹州交界。總面積為11萬平方公里,佔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8.9%。地貌.市境內地勢西北部高,山體較完整,分水嶺地區儲存著寬廣的高原面;東南部低,山體被切割成星羅棋佈狀。谷地由北向南逐步加深,嶺谷櫛比,河谷深切,僅有零星殘存的高原面。高原主要頒佈在他念他翁山北段和寧靜山,海拔在4000~4500米以上,最高處是位於邊壩縣境內的念青唐古拉山脊,海拔高達6980米;在北緯30°以南,為典型的高山峽谷區,河谷底海拔2500~3500米,最低處是芒康縣的金沙江河谷,海拔僅2296米。市境內山脈為南北走向,三條大江與三列山脈相間分佈,平行駢走。從西向東依次是伯舒拉嶺、怒江;他念他翁山、瀾滄江;達瑪拉山-寧靜山、金沙江。山脈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山脈之間有深邃的河谷,山嶺與河谷的高差達1000~2000米。獨特的自然地貌和地形結構,使雄美壯美的青藏高原愈加多姿多彩。湖泊.昌都市境內湖泊數量不少,但規模很小,超過10km2的湖泊,僅有莽錯等。其中莽錯形成與構造活動有關。但本地區湖泊大多為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湖,如布托錯青和布托錯窮,其中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下的高山湖泊基本上都為冰川湖泊。也有一些湖泊為現代谷地被山崩、滑坡或泥石流堵塞形成的湖泊,如然烏湖就是由山崩堵塞而形成的。冰川.昌都的現代冰川主要分佈在西南高山極高山地,如崗日嘎布、念青唐古拉山-伯舒拉嶺,強拉日,他念他翁山南部的達美擁雪山和梅里雪山等。其中昌都地區西南的崗日嘎布正處於印度洋季風向青藏高原輸送水汽的主要通道上,是青藏高原南部邊緣受西藏自治區西南季風影響最強烈的一條山脈,現代冰川十分發育,是青藏高原上現代冰川覆蓋率最高的山脈。本地區絕大多數冰川是在季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屬海洋性冰川。只在西北部唐古拉山可能屬複合型過渡性冰川。昌都的冰川總條數達數百條,為青藏高原上冰川集中分佈區之一。區內冰川分佈的總趨勢受海拔高度變低影響自西向東減少。寧靜山不僅海拔高度較低,而且受兩側平行山嶺的阻攔,形成東西氣流難以伸入的雨影區,因而成為區內各山系中唯一現代冰川的山嶺。現代冰川的形態型別,有懸冰川、冰斗—懸冰川、冰斗冰川、冰斗—山谷冰川、山谷冰川、峽谷冰川、坡面冰川和冰帽或平頂冰川等8種類型。其中山谷冰川是各類冰川中規模最大的一種大型冰川,主要分面在崗日嘎布、念青唐古拉山—伯舒拉嶺,強拉日,他念他翁山南部的達美擁雪山和梅里雪山等最高隆起區,長數公里至10多公里,面積數平方公里至幾十平方公里,是本區主要的冰川型別。其中最大的山谷冰川是然烏湖南面的來古冰川,長約26km,寬達2-4km,冰川末端伸至4000m以下。在邊壩縣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坡也有一系列冰川發育,冰川末端下伸到海拔4500m左右。氣候.昌都市屬藏東南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夏季氣候溫和溼潤,冬季氣候乾冷,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平均日照數為2100-2700小時,年無霜期46-162天,年降水量為477.7毫米,集中在5-9月。常見的自然災害有霜凍、雪災、冰雹。昌都的氣候以寒冷為基本特點。由於受南北平行峽谷及中低緯度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垂直分佈明顯和區域性差異大的特點。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日溫差大,年溫差小;降雨集中,季節分佈不均,蒸發量大,相對溼度小。昌都地區山脈河流的南北縱向排列有利於暖溼氣流的南北輸送,峽谷高差懸殊,氣候垂直變化大於水平變化。空氣潔,日照長,輻射強。昌都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空氣稀薄,年平均氣壓和每立方空氣中含氧量僅有平原地區的2/3。日溫差大,年溫差小,氣溫偏低。昌都地區各地年平均氣溫為2.4℃~12.6℃。降雨集中,季節分佈不均。5~9月的降水量在182.3~538.2毫米之間,佔全年降雨量的77.9%~95.8%。10月至次年的5月降水量為19.6~102.6毫米,僅佔全年降水量的4.3%~21.2%。蒸發量大,相對溼度小。各地的年蒸發量在1325.3~2617.2毫米之間,地處怒江河谷的八宿年蒸發量最高,為2617.2毫米,是年降水量的10倍以上。政治.行政區劃.昌都市下轄1個市轄區、10個縣。人口.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60,966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57,50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03,461人,增長15.74%,年平均增長率為1.47%。其中,男性人口為394,266人,佔總人口的51.81%;女性人口為366,700人,佔總人口的48.19%。總人口性別比為107.52。0-14歲的人口為219,649人,佔總人口的28.86%;15-59歲的人口為476,519人,佔總人口的62.6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4,798人,佔總人口的8.52%,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6,123人,佔總人口的6.0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33,017人,佔總人口的17.4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27,949人,佔總人口的82.52%。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6,559人,佔6.12%;藏族人口為709,467人,佔93.23%;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4,940人,佔0.6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0,734人,增長80.2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2.19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82,727人,增長13.1%,佔總人口比例下降2.19個百分點。其中,藏族人口增加81,816人,增長13.04%,佔總人口比例下降2.23個百分點。 | 401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昌都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018"
} |
山南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地級市。山南市位於雅魯藏布江幹流中下游地區,在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北接拉薩市,西連日喀則市,東接林芝市,南與印度、不丹兩國接壤,部份地區與兩國有爭議。歷史.這個地區的傳說為山南地區在西藏曆史上佔有一定地位提供了明證,據傳說雪域人種是神猴與一女子結合而產生的。2016年2月確認撤銷山南地區和乃東縣,設立地級山南市,山南市設立乃東區。地理.山南市面積約7.97萬平方公里,佔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十五分之一,東經90°14"至94°22"、北緯27°08"至29°47"之間,由十二個縣組成,其中乃東縣、曲松縣、桑日縣、措美縣、扎囊縣、加查縣和錯那縣位於雅魯藏布江中部河谷地帶,貢嘎縣、隆子縣、洛扎縣和浪卡子縣位於喜馬拉雅山帶區域。浪卡子縣、錯那縣、洛扎縣與印度和不丹兩國接壤,邊境長為630千米。山南地區西與日喀則市接壤,東部為林芝市,北部為拉薩市。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穿過山南地區,介於拉薩市的曲水鎮到山南的加查鎮,其支流沿山南中下部延伸區域流淌匯入出國境被印度改稱作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它為這個地區帶不斷的充足水源,也使得土地更加肥沃,其河谷地帶具有較好的牧場和茂密的森林。丘嶺、谷地、河流、小溪、溫泉、湖泊、石灰岩洞穴和許多自然風景區使該市景觀變化多樣。山南也被記載有過西藏的許多第一:“首次耕地的地區、首次丈量土地、首次用水灌溉、首次儲藏牧草、首次鑄成金屬以及找到許多技術”。山南市的自然風景區已分為了四類。其中之一的雅龍國家風景區有白雪覆蓋的山巒、冰川、牧場、河谷、高山植被、歷史遺蹟、民俗和藝術,這一種風景區在整個西藏僅有這一處。山南市具有自然風光和迷人的文化遺產。山脈.山南市屬於典型的藏南谷地,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平均海拔在3700米左右。山南雪山冰川眾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10多座,其中對外開放的山峰有5座,分別位於錯那、洛扎、浪卡子三縣境內,平均海拔近7000米,最高7554米。此外還有位於乃東和桑日縣境內的雅拉香佈雪山和沃德貢雪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原始冰川終年不化。水文.山南市江河稠密,全市最大的河流雅魯藏布江中游地段在山南形成302公里的寬廣地帶,最寬處達7公里,流經貢嘎、扎朗、桑日、加查、曲松、乃東、浪卡子七縣,滋養著沿江兩岸萬畝人工林地。全市共有大小河流41條,其中雅礱河、溫區河、沃卡河、增其河流域旅遊資源集中。全市有大小湖泊數十個,其中以富有神奇色彩的聖湖拉姆納錯,素有“碧玉湖”之稱的羊卓雍錯和“草原明珠”哲古湖最為著名。氣候.山南市屬溫帶乾旱性氣候,南部邊境地帶屬高原亞寒帶半乾旱氣候。年均降水量不到450mm,雨季多集中在6至9月。全市全年日照時間為2600-3300小時,年平均氣溫最低為6℃,最高8.8℃;最高氣溫31℃。年均風速在3米/秒左右,最大風速為17米/秒,風期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西藏四大神山中有三座神山在山南,即貢嘎甲桑秋布日、桑耶哈布日、澤當貢布日;山南還以兩個聖湖一羊卓雍錯和拉姆拉錯。山南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雅礱風景名勝區。政治.行政區劃.山南市下轄1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人口.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54,035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28,99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5,045人,增長7.61%,年平均增長率為0.74%。其中,男性人口為182,938人,佔總人口的51.67%;女性人口為171,097人,佔總人口的48.33%。總人口性別比為106.92。0-14歲的人口為68,060人,佔總人口的19.22%;15-59歲的人口為245,617人,佔總人口的69.3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0,358人,佔總人口的11.4%,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6,579人,佔總人口的7.5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13,048人,佔總人口的31.9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40,987人,佔總人口的68.07%。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1,857人,佔9.00%;藏族人口為318,250人,佔89.89%;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3,928人,佔1.1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3,464人,增長73.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3.4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1,581人,增長3.73%,佔總人口比例下降3.41個百分點。其中,藏族人口增加9,842人,增長3.19%,佔總人口比例下降3.85個百分點。經濟.2013年,山南市生產總值完成生產總值86億元,增長17.7%;財政收入、稅收收入高位增長,預計財政收入7.9億元,增長31%;預計稅收14.7億元,增長69.6%。 民營經濟和招商引資繼續增長。全年登記註冊私營企業和註冊資金分別增長61。72%、145%。 招商引資持續深入,到位資金24.7億元、增長71.53%。 生產總值17.7%的增長速度;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4%;財政收入增速達26%;農牧民人均收入增長18%。三次產業比重為5.8:47.7:46.5。2013年,山南市種植優質青稞6萬畝、紅土豆1萬畝、養殖禽類245.5萬隻、改良黃牛4.5萬頭;建成乃東、隆子青稞加工基地,完成了“藏地聖田”等商標註冊。開工的水利專案共計達到48個,全年累計完成投資4.28億元,超全年計劃完成投資3.74%,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4.75%。水利專案帶動農牧民增收7925萬元,與上年同比增長21.9%。 落實了3批興邊富民專案,共171個專案7847萬元。其中,第一批落實67個專案2687萬元;第二批落實專案81個資金達3452萬元;第三批落實23個專案資金達908萬元。爭取落實了特色產業專案1個資金800萬元。2013年,能源、礦產、建築建材、藏醫藏藥和民族手工業等重點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2億元,增長25%。2013年,山南市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增長20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7億元,增長2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1億元,增長18%;舉辦了中國西藏雅礱文化節和全區首屆民歌大賽,打造了《雅魯藏布》等一批文藝精品,全年接待遊客165.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1億元,分別增長19%、29%。交通.公路.101省道、 307省道及 306省道貫穿東西境內,並與 202省道連線,可南下直抵中印邊境。2017年12月8日, 349國道澤高等級公路正式通車,公路全線沿雅江北岸佈設,起點位於澤當大橋北橋頭,經乃東區、扎囊縣、貢嘎縣,終點位於現有隴巴互通立交,線路全長89.87公里,全線採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山南至拉薩行車時間可從3個小時縮短至1.5個小時。鐵路.2021年建成的拉林鐵路過境山南市區並設立貢嘎站、扎囊站、澤當站、桑日站及加查站,連線規劃中的川藏鐵路。航空.拉薩貢嘎機場位於山南市貢嘎縣甲竹林鎮境內,坐落在雅魯藏布江南岸,海拔3600米,跑道長4000米,寬45米,機場等級4E,可供波音747、空中客車等大型飛機起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之一。山南隆子機場位於山南市隆子縣境內,於2021年4月在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於2022年12月23日正式通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402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山南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020"
} |
濰坊市,簡稱濰,古稱濰州、濰縣,別稱“鳶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中部偏東。市境東接煙臺市、青島市,南界日照市、臨沂市,西鄰淄博市,西北達東營市,北臨萊州灣。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南部、西南部為山地丘陵,中部為平原,北部為沿海灘塗。境內有濰河、彌河、白浪河、膠萊河等河流。濰坊地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膠東半島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地理中心,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著名的濰縣戰役發生地。市人民政府駐奎文區勝利東街99號。歷史.可上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夏代、商代境內建有逄國,春秋、戰國時期,分屬齊、魯、萊等國。境內的青州為歷史重鎮。地理.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地勢南高北低,以山丘、平原、濱海三個地貌單元為主。北部為渤海萊州灣,沿海線長113公里。市區為平原,幾乎無起伏地勢。濰坊市總面積1.6萬平方公里,約佔山東省總面積的10%,居山東第二位。氣候.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溼潤大陸性氣候。政治.行政區劃.濰坊市現轄4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6個縣級市。除正式行政區劃外,濰坊市還設立了以下經濟功能區:國家級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濰坊經濟開發區、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人口.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41.8萬人,同比增長0.2%。其中,城鎮人口618.4萬人,鄉村人口323.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5.7%,比上年末提高0.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5.4萬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8,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9,386,705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086,24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00,464人,增長3.31%,年平均增長率為0.33%。其中,男性人口為4,772,791人,佔總人口的50.85%;女性人口為4,613,914人,佔總人口的49.15%。總人口性別比為103.44。0-14歲的人口為1,630,039人,佔總人口的17.37%;15-59歲的人口為5,713,595人,佔總人口的60.87%;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043,071人,佔總人口的21.77%,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83,602人,佔總人口的15.8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046,086人,佔總人口的64.4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340,619人,佔總人口的35.59%。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324,676人,佔99.3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62,029人,佔0.6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73,135人,增長3.02%,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28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7,329人,增長78.7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28個百分點。經濟.濰坊古稱濰縣,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早在明清兩代,就以“二百支紅爐、三千砸銅匠、九千繡花女、十萬織布機”而名揚天下,更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木版年畫的產地和集散地,濰坊楊家埠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並稱為中國三大年畫之鄉。另外,濰坊的嵌銀漆器、核雕、布玩具等傳統工藝品也蜚聲海內外。清末民初時,濰縣作的商周青銅器贗品曾流行一時,做工考究,幾可亂真。1980年代以來,濰坊國際風箏會、魯臺經貿洽談會、壽光蔬菜博覽會、臨朐紅葉節等節慶活動的舉辦,對濰坊的對外開放有所促進。進入21世紀,濰坊繁多的人口給經濟發展帶來壓力,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城市內部持續開發,市區有向老城區東部遷移的趨勢,興建了大批高層住宅樓,大量購物商城和超市。濰坊2016年度全市完成GDP總量5746億元,居地級市排名山東第4位,全國第32位;2014年度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第46名。知名企業.交通.鐵路.國鐵膠濟鐵路、膠濟客運專線、膠新鐵路、海青鐵路、德大鐵路,地方鐵路大萊龍鐵路、益羊鐵路、青臨鐵路經過濰坊境內。濰坊站為膠濟鐵路最大中間站。濟青高速鐵路於濰坊境內設青州市北站、濰坊北站、高密北站三站。建設中的濰萊高鐵、規劃中的天津-濰坊高鐵、濰坊-臨沂高鐵及濰坊-煙臺高鐵將交匯於濰坊北站。公路.全市公路通車裡程2.6萬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59.7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6公里。截至2017年6月,濰坊機動車保有量為205萬輛,全國排名第23位,山東省內排名第2位,僅次於青島。港口.一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濰坊港,一個國家二類開放口岸羊口港。航空.濰坊機場目前已經開通了往北京、上海、廣州、海口、哈爾濱、長春等多條航線,2022年旅客吞吐量134749人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遊景點.文化與社會.風箏.濰坊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也稱作鳶都。為國際風箏聯合會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國際風箏會”慶典活動的固定舉辦地點。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是山東濰坊漢族傳統手工藝珍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濰坊風箏主要由用竹子扎制的骨架,高檔絲絹蒙面和手工繪畫組成。其工藝與美術的結合,體現了風箏的玩賞價值。隨著國際風箏交流的逐漸頻繁,濰坊風箏漸漸享譽世界。著名的濰坊風箏節在每年4月的第三個週六在濰坊舉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賽,是我國最早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大型地方節會。方言.濰坊處於膠遼官話區與冀魯官話區的分界線上,西部的壽光、昌樂、濰坊所用語言屬於冀魯官話的一個分支,東部的高密、昌邑、寒亭、青州、昌樂、臨朐、安丘、諸城屬於膠遼官話區。飲食.三大小吃.濰坊三大名吃:濰縣火燒.濰坊火燒的種類多種多樣,除了最有名的城隍廟肉火燒之外,還有下列知名火燒:其他小吃.濰縣蘿蔔.有言:"煙臺蘋果萊陽梨,不如濰坊蘿蔔皮"。濰坊特產青蘿蔔,被稱為水果蘿蔔,甘甜卻不辣。鹹菜.濰坊是出名的鹹菜集中地,因為北部地下水為滷水區,鹹菜會作為每次進食的主菜。有很多種類。 | 402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濰坊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022"
} |
北京猿人,是生活在更新世的直立人。其化石遺存於1927年在中華民國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龍骨山發現。關於其年代的爭議較大,一般認為約在距今50萬年前。而2009年英國《自然》期刊發表的應用26Al/10Be測年法的結果則把這一年代上推至68萬-80萬年前。研究歷史.早期.這處遺址是1921年8月由瑞典的地質學家安特生和美國、奧地利的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發現的,1927年起進行挖掘。1929年12月2日,中國考古學者裴文中挖掘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而在此時期所發掘出來的頭蓋骨卻在1941年時下落不明,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團。曾有人推測北京猿人頭骨在被美軍潛艇擊沉的阿波丸上,但至今尚未證實。而按照二戰時期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理查德·鮑恩的回憶,1947年他在美軍設在秦皇島的霍爾康姆營地挖掩體時挖出了裝在木板箱裡的北京猿人頭骨,當時士兵把木板箱當成了機槍墊,戰爭結束後,北京猿人頭蓋骨可能又被埋在了原地。據說現存唯一真實化石是1966年頭頂部堆積層發現的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但只展出過模型,而且在文革後再度消失於中。後來又發現了石製品、骨角製品。當年參與挖掘的中方人員包括後來的院士賈蘭坡先生,隨著他的去世,一批當年挖掘的照片無人整理保管。1940年代至今.周口店的挖掘工作從 1941 年停止,直到國共內戰結束和 1949 年毛澤東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實地工作發生在 1949 年、1951 年、1958-1960 年、1966 年和 1978-1981 年。 考慮到挖掘隊對於細節的專注、小心與精確,甚至篩選出小至 1 釐米長的無法識別的碎片,周口店的挖掘一般被認為或多或少是完整的。每一塊骨頭、骨頭碎片或牙齒,無論多小,都會被撿起來放在一個籃子裡,每個技術人員都為此準備好了。一群技術人員始終齊心協力,幾乎每一塊泥土都會被仔細檢查。儘管如此,鬆散的泥土也會隨後被運送到一個特殊的地方並透過細篩。— 魏敦瑞,1941年在毛澤東時代,尤其是 1950 年和 1951 年,北京猿人在新政府領導下的中國民族認同重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特別是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人類演化聯絡起來。北京猿人在各級教育機構教材、流行科學雜誌和文章、博物館以及在工作場所介紹馬克思主義,並推翻普遍存在的迷信、傳統和創世神話。 儘管如此,由於科學家被迫適應共產主義框架,研究內的新發現受到了限制。 1960年,該實驗室改制為中國科學院下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由楊鍾健等共同領導。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包括科學家在內的所有知識分子都受到了大量整肅,其中包括被徵召從事體力勞動,作為“知識分子變成勞動者,勞動者變成知識分子”運動的一部分,這阻礙了研究。 儘管古人類學相關活動仍然能夠繼續下去,但隨著中國政府決心實現經濟獨立,該領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科普主題從人類進化轉向了與生產相關的問題。 隨著 1970 年後「革命」政策的放鬆,古人類學和學術界重新興起,特別是隨著 1978 年鄧小平的崛起。周口店的考古成果在中國引起了強烈的古人類學興趣,截至 2016 年,中國全境已發現其他 14 個化石遺址:元謀、田東,以及東至縣的華龍洞穴等。體質特徵.北京猿人四肢骨的大小、形狀、比例和肌肉附著點基本上具有現代人的形式。北京猿人男性高約156釐米,女性約144釐米。生活.有些學者認為,當時已會製造骨角器。除狩獵外,可食的野果、嫩葉、塊根,以及昆蟲、鳥、蛙、蛇等小動物也是日常的食物在北京猿人住過的山洞裡有很厚的灰燼層,表明北京猿人已經會使用火和儲存火種。但用火遺蹟是原地形成還是從他處搬運而來,還存在爭議。社會.在毛澤東時代,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在廣大民眾中的傳播勢在必行。著名的共產主義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在 1876 年提出的“勞動創造人類”的前景成為中國人類學界的核心,幾乎所有關於人類演化的討論都被包括在內—包括針對一般民眾的教育素材。恩格斯認為,直立行走而不是像其他猿類那樣四肢著地行走,解放了勞動的雙手,促進了所有人類特徵的進化,例如語言、合作,最重要的是促進了人類大腦容量的“完美”發展,說明“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也是勞動的產物”。因此,勞動可以激發智力,這在考古記錄中是用石器發現的。對於包括北京猿人在內的這些古代人類的社會,恩格爾1884年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和他的原始共產主義概念成為主流。恩格斯主要基於美國民族學家路易斯·亨利·摩爾根 (Lewis H. Morgan) 1877 年出版的《古代社會》一書,詳細介紹了摩根對“原始”狩獵採集社會,即易洛魁人的研究。在毛澤東時代,北京猿人因此經常被描繪成在與自然的鬥爭中過著危險的生活,組織成簡單、和平的部落,以合作和友善的群體來覓食、狩獵和製造石器;一個無階級、無國籍和強大的社會,所有成員都為共同利益而努力。 至於性別角色,北京猿人社會最常被描述為“男性狩獵女性採集”。石器,以及後來的弓箭,排除了人類單獨對抗自然力量和猛獸的可能性。為了採集森林的果實、捕魚、建造某種棲息地,如果人們不想死於飢餓、或成為猛獸或鄰近社會的犧牲品,他們就不得不共同工作。共同勞動導致了生產資料和生產成果的共同所有。這裡還不存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概念……這裡沒有剝削,沒有階級—— 約瑟夫·斯大林,1976年這些概念大多與毛主義意識形態相容,但對科學家尤其是在解釋新發現時具有限制性。一個知名案例是一位師承解剖學家和人類學家阿瑟·基思的劉姓人類學家不同的觀點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政策下被鼓勵提出。在歐美等地區學界,重點通常放在智力而不是勞動上,尤其是在英國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德 (Jane Goodall) 在 1960 年發現黑猩猩可以製造工具之後。 儘管如此,當時西方和東方對古代人類的流行解釋大相徑庭。 在中國,隨著西方研究和與毛澤東思想相矛盾的理論在中國各地的傳播,特別是在 1985 年之後,“勞動創造了人類”以及恩格爾修辭的影響在鄧小平崛起後減弱,儘管勞動仍被視為一種重要的適應。 這時,勞動的概念已經從單純的體力勞動擴充套件到腦力勞動;相反,美感被認為是一種獨特的人類特徵。與其他史前人類種群一致,北京猿人的平均壽命相當短。在 38 人的樣本中,15 人在 14 歲以下死亡,1 人在 50 至 60 歲之間死亡(2.6%)。其餘 16 個人 (43%) 的年齡無法確定。與現代中國人的關係.許多人之所以接受古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說法,是因為人們在那裡發現了400多萬年前以及150萬年到300萬年前能直立行走的人類化石。50多年來,中國考古學家先後在雲南元謀、陝西藍田、安徽和縣等地發現了60多處古人類化石地點以及千餘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科院院士吳新智之說。近年興起的分子人類學對此提出了挑戰。根據1980年代出現的“單一地區起源說”,現代人約於20-10萬年前在非洲東部出現,並至少於6萬年前進入東亞。這一理論主要基於對現代人群線粒體DNA和Y染色體的分析。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士頓醫學中心人類遺傳學中心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金力博士與中國一些科研單位合作研究後也撰文指出,目前的基因證據並不支援現代中國人有獨立起源的說法。他們認為,在10萬年前至4萬年前之間的東亞地區,事實上存在一個化石“斷檔”期,即這一階段的人類遺址非常少見。6萬到4萬年前源於非洲的現代人到達現在中國南部,並逐漸取代了亞洲大地上的古人,比如北京猿人的後代。儘管關於現代人進入東亞的路徑尚有較大爭議,大部分遺傳學家已經接受這一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家王巍在2019年發表論文《新中國考古學70年發展與成就》,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七十年的考古學發展,認為由這些考古學證據,證明瞭北京猿人確是中國人的祖先,中國人是在中國本地演化出來的。元謀人,藍田人與北京人等古人類皆為中國人先祖,證明中國人是在中國本地連續進化而來。“北京人”頭蓋骨失蹤.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中日戰爭爆發。在周口店的挖掘工作被迫中斷,但研究人員還可在設在北平協和醫院的新生代研究室對化石進行整理研究。到1941年日美關係日趨緊張。在當時被日軍佔領的北平,日軍開始佔領中立國美國駐北平的一些機構。存放和保管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的北平協和醫院雖屬美國財產,但看來也難以倖免。在這種情況下,新生代研究室決定為北京猿人化石找一個更為安全的存放地點。當時有三種處理方案。第一,把化石運往抗戰的後方重慶,但在戰爭環境下,長途運送安全難以保證;第二,在北平就地掩埋,但在淪陷區安全同樣無法保證;第三,運往美國儲存。從當時的情況看,第三種處理方案是最好的選擇。據古人類學家胡承志回憶,由於在合作挖掘化石時中美籤的合同規定,在周口店發掘的所有化石都是中國財產,禁止運送出境。所以當時美國公使館的人拒絕接收。後經國民政府協調,遠在重慶的美國駐華大使同意並授權,駐北平的美國公使館才接收這批珍貴的古人類化石,並準備將其安全運往美國儲存。1941年12月5日凌晨,一列美國海軍陸戰隊專列駛出北平,據說車上裝有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按計劃列車到秦皇島後,化石運到“哈利遜總統”號輪船,然後運往美國。此次託運的負責人是即將離華赴美的海軍陸戰隊退伍軍醫弗利,兩箱化石就是被混裝在他的27箱行李中被送上火車的。弗利說:這件事在當時相當秘密。在秦皇島,弗利的助手戴維斯負責接收這批特殊的行李。戴維斯說:我去取了那些行李,有27箱,我把它們都放在了我的房間裡。弗利等待著第二天坐“哈里遜總統”號回國。然而第二天,也就是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軍迅速佔領了美國在華的機構,美海軍陸戰隊在秦皇島的兵營也被日軍侵佔,弗利和戴維斯成了俘虜。在天津的戰俘營中,弗利他們陸續收到從秦皇島兵營運送來的行李,但北京猿人頭蓋骨已不見蹤跡。 | 402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北京猿人",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025"
} |
邁克爾·舒馬赫,或依德語譯作米夏埃爾·舒馬赫,生於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許爾特,已退役的德國著名一級方程式賽車手。舒馬赫是現代最偉大的F1車手之一,舒馬克的職業生涯重新整理了多項F1的紀錄,其中包括獲得七次F1車手世界冠軍。此外,他還贏得91次F1分站冠軍、65次杆位、155場頒獎臺完賽和77次最快圈速的紀錄。舒馬赫本已於2006賽季結束後退役,但由於費利·馬沙在2009賽季匈牙利站的排位賽中受傷,法拉利車隊宣佈從2009賽季歐洲站開始,舒馬赫將復出,但之後舒馬赫又宣佈,由於頸傷,決定取消在匈牙利站復出的計劃。2010年初,舒麥加正式宣佈復出,加盟前身為布朗車隊的梅賽德斯車隊。2012年10月,舒馬赫宣佈將在此賽季結束後再次退役。2013年12月29日,舒馬克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區滑雪時發生事故,頭部撞到岩石,嚴重受創陷入昏迷。2014年1月22日,舒馬赫自發生滑雪意外後陷入昏迷已超過3週,甦醒機率降低,專家預估舒馬赫可能成為永久性植物人。但時至2014年4月5日,舒馬赫發言人宣佈最新訊息表示昏迷連續三個月的車王逐漸有些許甦醒跡象。2014年6月16日,舒馬克的發言人肯恩表示,舒馬克已脫離昏迷狀態,並離開滑雪意外後在法國接受治療的醫院,轉至瑞士醫院。2019年7月31日,在2019年匈牙利大獎賽賽前,國際汽車聯盟主席讓·託德證實舒馬赫甦醒,且可觀看一級方程式賽車直播。而前一週的2019年德國大獎賽其子米克·舒馬赫曾駕駛於2004年幾乎戰無不勝的法拉利車隊F2004賽車出場表演。其弟拉爾夫·舒馬赫也是一級方程式車手,曾在德國參與德國房車賽,所以有時候也稱邁克爾·舒馬赫為“大舒馬赫”。其子米克·舒馬赫於2021年賽季起也成為一級方程式車手。早年經歷.出身背景.邁克爾·舒馬赫出身於一個德國中產階級的家庭,父親為磚匠,也是一個卡丁賽車場的負責人,這種條件使他自幼即有機會從事卡丁車運動。儘管家庭經濟條件不甚富裕,但舒馬赫的父親仍然替他爭取到了足夠的贊助,使得舒馬赫很早就得以展露他的才華。卡丁車時代.舒馬赫自幼就參加卡丁車賽,1984、1985年他連續兩年取得德國青少年卡丁車總冠軍,1987年更獲得了歐洲卡丁車總冠軍,出色的表現使他受到了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車廠的讚賞,拔擢他參加F3以及房車賽事。初階方程式時代.1990年,舒馬赫獲得了德國F3總冠軍,並且參加了當年的大衛·庫塔擦撞,舒馬赫的法拉利賽車右前輪脫落,舒馬赫開回維修站後衝向邁凱倫車隊的車庫指控庫塔謀殺,這項舉動並沒有受到處罰。一直有傳言稱是邁凱倫車隊指使古達撞上舒馬赫的,以確保該站已退賽的夏健倫積分不致被舒馬赫超越,不過,古達曾在2003年的一次採訪中指出他當時認為舒馬赫要從另一側冒險超越他,他為求安全減速才引起事故。主要紀錄.世界冠軍連霸次數:5次,史上第一。第二名胡安·曼努埃爾·範吉奧、塞巴斯蒂安·維泰爾、路易斯·鹹美頓紀錄為4次世界冠軍次數:7次,與鹹美頓並排史上第一。2020賽季路易斯·鹹美頓在土耳其大獎賽後確定追平紀錄。分站冠軍次數:91座,史上第二,2020年由漢密爾頓在葡萄牙站締造的92次所取代。單圈最快次數:77次,史上第一。第二名鹹美頓紀錄為61次。杆位次數:68次,史上第二。在2021年已經被梅賽德斯AMG車隊的車手劉易斯·漢密爾頓打破。生涯積分:1566分,在2003及2010年大幅修改積分制度後,這項紀錄已無太大意義。歷年成績.一級方程式詳細成績.‡由於未能完成原定賽程的75%,車手只有一半分數。†未完賽,但已完成賽事總里程的90%。慈善活動.舒馬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特別大使,捐出了150萬歐元。此外亦喜歡踢足球,效力當地球隊FC Echichens,他亦參與多項慈善足球活動以及一級方程式車手之間足球比賽交流,更經常有進球。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舒馬赫捐出了1000萬美元,成為全世界以個人名義捐款者裡,金額最高的一位。軼事.2007年12月,舒馬赫搭乘計程車時為了趕飛機,在計程車司機允許下,由舒馬赫自己親自駕駛計程車,將自己和家人按時送到機場。據計程車司機複述,當時舒馬赫展示神乎其技的駕駛技術,衝過一些一般人認為不可能的地方,使得計程車司機也為之驚訝,計程車司機展示舒馬赫為他所簽的名,也說舒馬赫為人豪爽,給了他不錯的小費,但他拒絕向傳媒透露舒馬赫當時駕駛的車速。 | 403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邁克爾·舒馬赫",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033"
} |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德國哲學家,其時代晚於康德,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爾出生於今天德國西南部巴登-符騰堡首府斯圖加特;卒於柏林,去世時是柏林大學的校長。一般認為#重定向生平.1788年,18歲的黑格爾進入杜賓根大學的新教神學院學習,在那裡,他與史詩詩人荷爾德林、客觀唯心論者謝林成為同窗摯友,同時,為斯賓諾莎、康德、盧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國大革命深深吸引#重定向1793年離開杜賓根之後,黑格爾首先來到瑞士伯爾尼,在將軍卡爾·弗里德里希·馮·施泰格的家裡當家庭教師兩年。施泰格是個自由主義者,家中藏書豐富。黑格爾此時期大量閱讀施泰格的藏書,尤其是孟德斯鳩、格老秀斯、霍布斯、休謨、萊布尼茲、洛克、馬基維利、盧梭、沙夫茨伯裡、斯賓諾莎、修昔底德、伏爾泰等人的著作。這段時期是黑格爾養成他在哲學、社會科學、政治、經濟方面廣博知識的基礎#重定向1795年,黑格爾與施泰格的家教契約結束,荷爾德林介紹他到法蘭克福的葡萄酒大盤商約翰·諾厄·戈格爾家裡當家教。在這裡黑格爾繼續對經濟和政治的研究#重定向1799年,黑格爾的父親過世,留下一小筆遺產,讓他得以無經濟憂慮地重拾學術之路#重定向1801年他來到耶拿大學哲學系,首先以一篇自然哲學論文《論行星軌道》迅速取得哲學博士與講師資格,這篇文章用辯證法批判了牛頓的自然觀,然後在同年冬季學期講授他的第一堂課:邏輯與形上學。1805年,在歌德與席勒的推薦之下,黑格爾成為耶拿大學的正式教授。1806年10月,耶拿大學任教時期,黑格爾完成了第一部著作《精神現象學》的初稿。不過旋即拿破崙軍隊攻佔了耶拿城,黑格爾被迫離開,來到班堡。因此《精神現象學》的出版是在1807年,他擔任編輯的短暫時期。1808年起,黑格爾歷任的校長,接任費希特的教席。1829年成為柏林大學校長。1831年因霍亂,卒於柏林大學校長任內。思想.哲學上,黑格爾極為讚賞並且效法康德,他認為康德的“道德律令”是一種不同於消極自由,或習慣自由的,真正自由的體現,但他也批評康德自在之物的觀念,該概念會推出人永遠無法認識客觀事物的結論。黑格爾哲學的重要性超越康德之後的學術論戰#重定向一般認為,黑格爾為哲學領域增添了新向度,即哲學的歷史向度。不可否認,哲學家原本就會提及並褒貶他們之前的哲學家;然而,真正的哲學史觀念——不只是哲學觀念,還包括人類理智體系地演進的觀念——卻是個嶄新且令人興奮的觀念。黑格爾哲學是一種自覺的嘗試,企圖超越過去兩千五百年來界定人類思想的各種優異思想與哲學論戰#重定向1807年,黑格爾出版第一部作品《精神現象學》。《精神現象學》是一段偉大的概念旅程,帶領我們從最基本的人類意識概念,走向最包羅永珍而複雜的人類意識概念。它的目的在於獲致真理——「絕對」真理——但「絕對」並不代表「最終與完成」,而「真理」也不代表「事實」。黑格爾追尋的哲學真理是無所不包的觀點,而「絕對」這個驕傲的用語其實是宏觀哲學下的一種謙卑態度:意識到我們都是宏觀脈絡下的一小部分。個人對知識與真理的貢獻絕對不是決定性的,相反地,總是區域性、「間接」且片面的。《精神現象學》的核心關切是精神——將所有人類與自然囊括在內的宇宙靈魂觀念——的本質。《精神現象學》的結論在於無所不包的精神,在這個精神中,並非所有的不合都已化解,所有的爭端都已解決,所有的問題都已回應;而是無論不合有多嚴重,爭端有多激烈,問題有多難回答,全都結合在這個精神中。可以說黑格爾從理論上統一了世界。黑格爾在世時出版的作品還有《哲學全書》、《邏輯學》和《法哲學原理》。其他有關歷史哲學、宗教哲學、美學和哲學史的著作,則是在他去世後,根據他當年演講時學生所做的筆記彙編而成。黑格爾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來理解哲學的歷史和我們身處的世界本身.黑格爾將這個世界看成是“一個歷史的行進,其中每一個相續的運動都是為解決前一運動中的矛盾而出現的。”例如,他認為,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西方社會中引入真正的自由。但正因為是絕對的初次,它也是絕對的激進的:在革命消滅了它的對立面後,革命所喚起的暴力高潮無法自我平抑,結局是無路可去的革命最終自食惡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毀於殘暴的恐怖統治。然而,歷史總是在對過失的自我學習中前行的:正是這種經驗,也只能在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後,一個由自由公民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政府的職責,又能實現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憲政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現。在《歷史哲學》的前言中,黑格爾闡述:“哲學表明,意識是存在於它無限多個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說,意識是存在於自由的、無限多的形態之中,而對立的抽象內省的形態只是它的一種反映。意識是自由的、獨立存在的、有個性的,僅僅屬於精神。”所以作為單獨概念的“意識”,由兩部分組成,兩者都各有無限多個“形態”,一部分是原則性的,另一部分是對每個歷史事件的具體反映,所以他又說:“通常意義上的意識存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事物總體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對事物具體反應的抽象概念。”他同時說:“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不同,對事物的反應也不同,和原則性的意識有所偏移,但是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這種偏移是有限度的,這種限度取決於他的正常狀態,取決於他對上帝的尊敬程度。要了解這種概念的程度,屬於形而上學的範疇。”所以,雖然黑格爾的語言很難懂,但他闡述了:形而上學必須要研究每一個事件中的命題和反命題如何聯絡的機制,因此必須要比較每一個歷史事件中的例子和它們的原型,瞭解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的地方。黑格爾對人類社會抱有一種有組織性和目的論的觀念,他的著作語言豐富而難懂,對於現代讀者來說非常令人迷惑。黑格爾在《哲學筆記》中提到:“理性何等強大,就何等狡猾。理性的狡猾總是在於它的起中介作用的活動,這種活動讓物件按照它們本身的性質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它自己並不直接參與這個過程,而只是實現自己的目的。”黑格爾認為,人的理性可以作用於其他事物的運動,可以使其他事物之間產生聯絡,相互影響。對後人的影響.黑格爾的學說在後代很長時間內一直引起爭論,他對思想界有廣泛的影響,幾乎任何學派都對他的學說給予肯定或提出批判#重定向歷史學家將受到黑格爾影響的人分為兩個敵對陣營,黑格爾右派和左派#重定向黑格爾左派,有時也被稱為“青年黑格爾派”,他們繼承黑格爾學說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張無神論,在政治領域主張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和年輕時代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這些年輕的黑格爾信徒經常在柏林希貝爾酒吧聚會、爭論,這裡的氛圍造就了對以後150年有很大影響的思想家們,形成了無神論、人文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基本觀念。但是幾乎沒有一位黑格爾左派宣稱自己是黑格爾的追隨者#重定向當代對在校學生來說,為了方便將黑格爾的辯證法分為三個階段,“正題”,但他沒有使用「合題」這個術語,而是用「整體」。「這樣我們就瞭解了整體道德和實現自由的狀態,以及其後這兩種元素的主觀整合。」黑格爾運用這種辯證法體系解釋哲學、科學、藝術、政治和宗教的歷史,但是現代評論家指出黑格爾經常修飾歷史的真實以適應他的辯證法模式。卡爾·波普爾在他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指出,黑格爾體系文飾了威廉三世的統治,他認為1830年代的普魯士是理想的社會。赫伯特·馬爾庫塞在他的《理性和革命:黑格爾和社會理論的崛起》中批判了黑格爾作為一個國家權力的辯護士,為20世紀極權主義的興起開闢了道路。實際上黑格爾並沒有為這些權力形式辯護,只是認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為這些權力存在,所以也是合理的。亞瑟·叔本華藐視黑格爾對歷史的解釋,認為他的著作是矇昧主義的,是「偽哲學」,許多英國的哲學家都遵從這種看法。黑格爾的自然哲學是其哲學體系中遭到批判最多的地方。雖不乏可取之處,但不能否認的是他的多處自然哲學論述與自然科學中已發現的事實是相違背的,這或多或少影響了其哲學體系的瓦解。不僅他的哲學體系在科學界名譽掃地,許多科學家對形而上學的厭惡態度也與之相關。德國領袖數學家菲利克斯·克萊因指出,流行一時的新人文主義和黑格爾哲學抑制了柏林的科學生活。直到19世紀20世紀初,透過洪堡的努力,自由的科學生活才開始興起。20世紀黑格爾的哲學開始復興,主要是因為幾個原因,一是發現黑格爾的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源頭,還因為黑格爾的歷史觀開始復活,再有黑格爾辯證法的重要性得到廣泛的認同,將黑格爾的理論重新帶到馬克思經典中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喬治·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掀起一股重新瞭解評價黑格爾的著作熱,黑格爾的復興也引起對黑格爾早期著作的興趣。現代美國的哲學家也明顯受到黑格爾的影響。紀念處所.黑格爾生前在柏林時期,居住於Am Kupfergraben 4a的老房子裡,就在柏林大學主建築後面的河邊。該屋於二戰後被拆除,原址蓋起了新房子,而且只有4號,不再有4a號。5號房子外面有一面紀念碑,寫著黑格爾曾於此居住、於柏林大學任教的事蹟;也因此經常被誤會黑格爾是居住於5號房子,其實是已不存在的4a號。附帶一提:5號房子的某層是德國前任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的私人住宅,所以樓下總是有警察站崗;這排房子正對面,於1910年開始興建了佩加蒙博物館,是一棟以收藏特洛伊神殿、巴比倫城門真品而舉世聞名的博物館。黑格爾葬於柏林的,位於今日柏林市中央區的地鐵U6線上,Naturkundemuseum和Oranienburger Tor兩站之間,是遊客容易參訪的紀念處所。 | 403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037"
} |
第一夫人是一個尊稱,適用於國家或其下轄行政區劃的元首或領導人的配偶。第一夫人或第一先生並非正式政府公共職務,但是一般來說他們負責主持在元首官邸舉行的各種接待宴會,陪同元首對別國進行國事訪問,或是出席各種慈善活動。稱呼起源.第一夫人稱謂起源於美國,共有4種說法:有觀點認為「第一夫人」這個禮儀角色於西方國家比較常見,於某些共產或者前蘇聯國家比較少見。第一先生是一個適用於並不遵行君主制的國家或地區的稱號,是非君主國家元首或州分行政首長丈夫的敬稱。如果領導人的配偶因各種原因而不能勝任第一夫婿的禮儀角色,亦有可能由其他男性替代。從前領導人的男性配偶並不會有特別稱謂,隨著世界上女性領導人及同性婚姻領導人增加,「第一先生」也日益增長。如英國撒切爾夫人丈夫丹尼斯·撒切爾爵士、德國前總理梅克爾之夫約阿希姆·紹爾。如果領導人至今未婚但有穩定戀愛物件,那麼則稱為第一伴侶,如法國前總統奧朗德前女友瓦萊麗·特里耶維勒、澳大利亞前總理吉拉德男友Tim Mathieson。由非領導人配偶人士擔任.如果領導人為單身或其配偶因各種原因而不能勝任第一夫人的禮儀角色,亦有可能由其他女性親屬或官員替代。秘魯.秘魯總統藤森謙也在任期間與其第一任妻子蘇珊娜·樋口發生爭端並且於1995年離婚。藤森其後委任他的女兒藤森惠子代任第一夫人。大韓民國.1974年,時任大韓民國總統朴正熙的夫人陸英修遇刺身亡。陸英修死後由朴正熙的長女朴槿惠代任第一夫人,直至1979年朴正熙被槍殺;2012年,在大韓民國國內,由於時任總統朴槿惠為單身,所以其在位期間韓國沒有「第一夫婿」。南越.越南共和國首任總統吳廷琰終身不娶。第一夫人一職由其弟媳,身為吳廷瑈妻子的陳麗春擔任。由於陳的身分,某些西方把她稱為「吳廷瑈夫人」或「瑈夫人」。中華民國.在中華民國國內,由於現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目前單身,所以中華民國現在是沒有「第一夫婿」。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中,中華民國所派領袖代表之配偶或親屬會在該場閤中擔當此角色進行交流。美國.美國有多位總統在任期間是單身的,並以其親人或其他人以非總統配偶的身分擔任第一夫人職責。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的妻子在傑佛遜當選總統前已經去世。在傑佛遜任內,他的女兒瑪莎·傑佛遜曾經擔任總統官宅主婦。當時的國務卿夫人多莉·麥迪遜亦曾經擔任過第一夫人的職責。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森的妻子在傑克森就任總統前已經去世。在傑克森任內,他的外甥女愛蜜莉·唐尼爾森曾經以女款待的身分擔任非正式的第一夫人。他的女兒莎拉·約克·傑克森亦在傑克森最後幾個月的任期內擔任女款待。那時,愛蜜莉·唐尼爾森已經離世。第八任總統馬丁·範布倫的妻子在其當選總統前已經離世,所以範布倫擔任總統期間由其兒媳婦擔任第一夫人。第十五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因為個人理由而終生不娶。其任內第一夫人的職責由他的姪女兒以女款待的身分擔任。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劉少奇擔任中國國家主席期間,多次偕同夫人王光美出訪,外國媒體多以“第一夫人”稱呼王光美,引起毛澤東夫人江青不滿,江青認為自己作為中共中央主席的夫人,才是理所當然的第一夫人。這為以後文化大革命批鬥劉少奇夫婦兩人埋下伏線。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方面,首相夫人並非正式政府公共職務。在納吉·阿都拉薩任首相期間,官方網站曾上載“第一夫人部門”的職員名單,引起民聯國會議員對首相署的質疑;首相署之後撤銷該名單,並澄清有關職員是偶爾協助首相夫人處理文書工作,不涉及任何額外行政開銷。 | 407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第一夫人",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079"
} |
雲南陸軍講武堂,又稱昆明講武堂,是中國近代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原是清朝為編練新式陸軍、加強邊防而設的一所軍事學校。建立時與天津講武堂和奉天講武堂並稱三大講武堂,後與黃埔軍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齊名。舊址位於昆明市五華區翠湖西側,緊鄰雲南省圖書館。2019年12月,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被中國僑聯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歷史.1907年,清朝雲貴總督王文韶委託曾公派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胡景伊在雲南陸軍武備學堂和雲南陸軍小學基礎上籌辦雲南陸軍講武堂,選址為昆明翠湖承華圃,籌辦期間雲貴總督易為李經羲,李改命與胡景伊同校畢業的韓建鐸與胡景伊,共同於1909年8月再辦講武堂,首任總辦由雲南兵備處總辦高爾登兼任,李根源任校監,次年李接任總辦。自1909年至1935年停辦共開班22期,每期一年半至兩年,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四科,1919年,李根源還在廣東韶關開設過講武堂分校,共辦兩期。第15期還有歸國華僑和朝鮮、越南的留學生,在抗戰期間為東南亞國家培養大量指揮軍官。1912年改稱雲南陸軍講武學校。1935年後改名為“中央陸軍學校第五分校”,開辦至1945年停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步兵學校。目前講武堂的遺址用作博物館用途,一方面展覽歷史文物;一方面展覽雲南地方藝術品,並與雅士得拍賣公司合作拍賣藝術品。建築.現存講武堂的主要建築物,是一院規模宏大的中國傳統的走馬轉角樓式的土、木、石材建築物,呈正方形,東、西、南、北樓各約長120米,寬10米,對稱銜接,渾然一體,四角有拱形門洞可出人。南北樓為學員宿舍,南樓中部突起,為閱操樓。今農展館一片,是當時的閱兵操場。東樓是辦公室,西樓是學科教室。大樓西北面的平房,是當時的禮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座建築經多次修繕,儲存較為完好。歷任校長.雲南陸軍講武堂總辦雲南陸軍講武學校校長著名人物.由於該校教員多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很多人在日本留學時就是傾向革命黨的分子,一部分就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會員。他們採取多種方式,在學生中傳播革命概要,使學校成為培養反清革命的重要據點,團結雲南革命力量的核心。歷屆畢業生中有些後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人民解放軍的重要將軍,如朱德、葉劍英等。 | 408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雲南陸軍講武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081"
} |
天安門廣場是位於中國大陸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之一。因位於明清北京皇城的南門「天安門」外而得名。廣場北端設有國旗杆,每天都會隨日出、日落進行升旗、降旗儀式。根據《》,天安門廣場地區及廣場東側、西側各100米範圍內禁止設定戶外廣告。另外,駛經天安門廣場的公共汽車的車身也不得有廣告。因此在天安門廣場上,除節日豎立起的政治標語外,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廣告標語。天安門廣場上歷來發生了許多重大的、對中國歷史發展之沿革有著相當影響力的歷史事件,例如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毛澤東接見紅衛兵、六四天安門事件、天安門金水橋恐怖襲擊案等等。位置和麵積.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區中心,北京中軸線上。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44萬平方米。參觀.自2021年12月15日起,遊客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廣場區域參觀。歷史.天安門廣場的所在地,是明朝和清朝的“千步廊”及其東西鄰近建築物和道路。北京皇城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中華門南隔“棋盤街”與北京內城正陽門城樓相對。天安門前長安街東西有長安左門、長安右門,此二門南各與千步廊東西兩端相接,構成封閉的“T”形廣場,禁民通行。中華民國成立後,為便利通行,1912年12月將長安左、右門的漢白玉門檻拆除;1913年1月1日長安街正式通行。1914年,拆除千步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8月,長安左、右門被全部拆除。1958年,拆除千步廊東西復牆。1959年,拆除中華門。1959年1月進行天安門廣場改建工程,同年3月北京內城區域停駛有軌電車,此後拆除了廣場周圍的有軌電車軌道。金水橋南至國旗杆間的道路從兩幅改建為一幅,形成寬80米的石板道。東、西邊緣各闢30米瀝青混凝土道路,即今廣場東側路、廣場西側路。其間,同時建成了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等建築,並改建了金水河北面的天安門觀禮臺。全部工程均於1959年9月24日完成。1959年10月1日在此舉行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的檢閱和遊行活動。改建後的廣場總面積292,700平方米。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同年在廣場南原中華門的位置建毛主席紀念堂。1999年10月1日,舉行國慶五十週年大典。在大典之前,天安門廣場的地磚全部更換,換下來的舊地磚為收藏家熱捧,1塊地磚炒到了數千元人民幣。廣場及其周邊主要景觀.旗杆.開國大典上的旗杆高22.5米,是用北京市自來水公司四根不同管徑套起來焊接,底部粗大上部細小,並且有三節明顯的焊接印。原本要求旗杆與天安門城樓等高,經測算為35米,但當時條件有限,未能找到合適的材料。1990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頒佈實施後,根據國旗法要求,天安門廣場的旗杆在1991年更換過一次,新旗杆高30米。原來的旗杆於1991年改造後立在原中國革命博物館,2007年拆裝後於館內庫區收藏。2011年6月2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重新對公眾展出。 | 411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天安門廣場",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18"
} |
日喀則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面積179,903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桑珠孜區。日喀則市是後藏地區的宗教、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來為藏傳佛教兩大領袖之一班禪喇嘛的駐錫地,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全市總人口798,153人,其中90%為藏族。歷史.日喀則原稱“年曲麥”或“年麥”,雖很早就有人居住,但仍是荒涼之所。政治.行政區劃.日喀則市下轄1個市轄區、17個縣。人口.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98,153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703,29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94,861人,增長13.49%,年平均增長率為1.27%。其中,男性人口為416,384人,佔總人口的52.17%;女性人口為381,769人,佔總人口的47.83%。總人口性別比為109.07。0-14歲的人口為209,900人,佔總人口的26.3%;15-59歲的人口為516,838人,佔總人口的64.75%;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1,415人,佔總人口的8.9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4,772人,佔總人口的5.6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84,323人,佔總人口的23.0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13,830人,佔總人口的76.91%。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2,501人,佔5.32%;藏族人口為748,443人,佔93.77%;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7,209人,佔0.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6,691人,增長64.67%,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66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8,170人,增長11.54%,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66個百分點。其中,藏族人口增加76,779人,增長11.43%,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73個百分點。交通.航空.日喀則和平機場位於桑珠孜區江當鄉境內,每週一、三、五、日有往返成都的航班。鐵路.日喀則站已於2014年8月15日正式開通運營,3個小時即可到達拉薩。繼拉日鐵路之後,“十三五”期間日喀則至吉隆口岸的鐵路、日喀則到亞東口岸的鐵路也有望開工。根據國家規劃,拉日鐵路將會北接青藏鐵路,南連日喀則至聶拉木、日喀則至吉隆、日喀則至亞東口岸的鐵路,通往尼泊爾和印度的國際鐵路大通道也將會在此基礎上形成。公路.318國道、 203省道、 304省道貫穿全境,有眾多的鄉村道路連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412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日喀則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20"
} |
林芝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市政府駐巴宜區八一鎮。林芝市地處雅魯藏布江中下游。人口21.6萬人,其中藏族佔74%,漢族佔17%,門巴族佔5%,此外還有珞巴族、僜人和其他少數民族。歷史.林芝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時期。20世紀70年代,尼洋河邊發現一批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骨和墓葬群,考古表明早在4000-5000年之前,林芝地區已有人類從事刀耕火種的農業,過著相對定居的生活。出土文物中的網墜、箭頭,還說明這裡的人們不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魯藏布江而且在已被這些河流襲奪的古湖泊水濱從事農業,也兼從事漁業。專家研究認為他們應屬於一個大的部落以至部落聯盟或族體,並將他們稱為林芝人。在藏東南地方,林芝人和林芝文化是具有相當代表性的。林芝歷史的最早的文字記錄見於工布第穆摩崖石刻上。該石刻位於林芝縣門日區廣久雍仲增村附近,面向西南,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字跡仍然清楚。上面記載這樣一段歷史。雅隆部落的第一代首領聶赤贊普,從波密來到工布的強妥神山,從這裡開始他的雅隆部落首領生涯,前後共經歷七世,全駐蹕於藏南青瓦達孜宮。公元1世紀前後,因雅隆部落君臣之間發生權力爭鬥,第七代首領止貢贊普被殺,他的兩位王子聶赤和夏赤逃回工布地區。後來弟弟夏赤從工布返回雅隆,成為雅隆部落的第八代首領佈德功傑,而哥哥聶赤則留在工布地區成為工布人的首領,開始工布土王的沿襲。石刻中說:“工布王族系肇一於王兄”, “永不令外姓為工布王,只命工布王之子孫世襲。”這塊摩崖石刻是8世紀藏王赤德松贊頒賜給工布王的盟誓文書,並勒石為紀。此後許多年工布地區都由工布王統治。到了薩迦時期和帕竹時期,林芝地區成了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的勢力範圍。17世紀甘丹頗章政權成立,林芝地區被分封為阿沛、江中、甲拉等幾家地方首領的領地,不久又劃分成立則拉、覺木、雪卡、江達等宗。而波密地方,長期為土酋噶朗德巴統治,處於割據狀況。1931年,西藏政府將林芝波密地方劃為波堆、波密兩宗,墨脫地區改為墨脫宗。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1960年1月成立塔工專署,同年2月改設林芝專區,專署駐林芝縣。將拉綏溪、古如朗木傑溪、加查宗、朗宗、金東溪劃歸山南專區。原屬昌都地區的嘉黎宗、傾多宗、易貢宗、曲宗劃入林芝專區。以德木宗西部與覺木宗東部、則拉崗宗東北部合併設林芝縣。林芝專區轄林芝、墨脫、工布江達、雪巴、波密、米林、嘉黎等7縣。2015年3月,中國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林芝地區並設立地級林芝市,撤銷林芝縣設立巴宜區。2021年7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西藏林芝考察調研。地理.林芝,藏語意為“太陽寶座”。林芝市地處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位於北緯26°52′~30°40′,東經92°09′~98°47′之間。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山南兩市相連,東部和北部分別與昌都市、那曲市相連,東南與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連,南與印度、緬甸兩國接壤。南部與印度有領土爭議,中國主張的藏南地區的一部分瓦弄地區被中國名義上劃歸林芝。林芝地區東西長646.7公里,南北寬353.2公里,邊境線長達1006.5公里,面積11.7萬平方公里,其中實際控制7.6萬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巴宜區八一鎮,海拔3000米,距離自治區首府拉薩市400餘公里。地貌.林芝地區地處藏東南雅魯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僅150米,氣候溼潤,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鎮和景區有錯高湖景區、八一鎮、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景區。其中首府八一鎮位於尼洋河畔,是該地區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觀儲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瑪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樹蕨”以及百餘種杜鵑等等應有盡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館”、“自然的綠色基因庫”之稱。其中布裙湖一帶還是傳說中野人經常出沒的地方。林芝地形起伏大,海拔高差大。全地區平均海拔3100米,東西長646.7公里,南北寬353.2公里,總面積11.7萬平方公里。林芝海拔平均3000米左右,而最低處卻只有900米,就高度來講要低於西藏其他地區。是世界陸地垂直地貌落差最大的地帶,充滿綠色,是一片生機勃勃的世界。眾多稀有植物和被完好儲存的原始森林,使這裡成了“天然的自然博物館”。綠色的林芝離不開大山的懷抱,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似兩條巨龍由西向東地平行伸展,南迦巴瓦峰則正是龍脊上的白色雪峰,它海拔7782米,是南段喜馬拉雅的最高雪峰,與橫斷山脈對接,形成了群山環繞的獨特地形。水文.雅魯藏布江這條世界最高的河流,在奔騰1000多公里後,從朗縣進入林芝市,在米林縣迎面遇上喜馬拉雅山阻擋,被迫折流北上,繞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馬蹄形迴轉,在墨脫縣境內向南奔瀉而下,經印度注入印度洋,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在其西行之中切開喜馬拉雅山脈,從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之間穿過,江水瀉來,轟響如雷。大峽谷的平均深度為5000米,最深處達到5382米,這段峽谷長度為490多公里,最險峻處位於派鎮大渡卡到墨脫縣邦博地方,有240多公里,峽谷上部開闊,下部陡峭。江河流速高達16米/秒,流量達4425立方米/秒。奔騰的河水在峽谷底部著滾滾巨石,急吼奔流,聲震山崖。山谷裡既有固態的萬年冰雪,又有沸騰的溫泉,既有涓涓細流,又有簾簾飛瀑。從谷底到山頂的垂直自然帶,都是一片片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裡邊蘊藏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氣候.林芝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東部和北部分別與昌都市、那曲地區相連,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山南兩市相連,南部與印度、緬甸兩國接壤。喜瑪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由西向東平行伸展,東部與橫斷山脈對接。這種北高南低的走勢,東南低處正好面向印度洋開了一個大缺口,順江而上的印度洋暖流與北方寒流在唸青唐古拉山脈東段一帶會合駐留,造成了林芝地區的熱帶、亞熱帶、溫帶及寒帶氣候並存的多種氣候帶,形成了這裡奇特的雪山和森林的世界。三大山脈雄居於林芝地區的西、北、東、三方,地形呈北高南低的走勢,東南低處正好面向印度洋、太平洋形成一個大峽谷,兩大洋的暖流常年魚貫而入,形成了林芝地區特殊的亞熱帶溼潤和半溼潤氣候,年降雨量690毫米左右,年均溫度9.1℃,年均日照2022.2小時,無霜期180天。政治.行政區劃.林芝市下轄1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人口.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38,936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95,1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3,827人,增長22.46%,年平均增長率為2.05%。其中,男性人口為127,548人,佔總人口的53.38%;女性人口為111,388人,佔總人口的46.62%。總人口性別比為114.51。0-14歲的人口為49,347人,佔總人口的20.65%;15-59歲的人口為170,736人,佔總人口的71.4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8,853人,佔總人口的7.89%,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069人,佔總人口的5.0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7,675人,佔總人口的40.8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41,261人,佔總人口的59.12%。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8,983人,佔24.69%;藏族人口為159,783人,佔66.87%;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20,170人,佔8.4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5,162人,增長74.4%,佔總人口比例增加7.35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8,665人,增長11.57%,佔總人口比例下降7.35個百分點。其中,藏族人口增加15,144人,增長10.47%,佔總人口比例下降7.26個百分點。交通.公路.林芝市境內的主要公路有、 219國道、 306省道。2012年公路通車裡程5161公里,較上年增長1.7%;汽車擁有量22702輛,增長8.1%。截至2012年,全地區現有公路4013.97公里,縣級通達率為85.71%,鄉鎮通達率為85.2%。米林至朗縣油路里程141公里,總投資6.9億元,已完成投資3.2億元,目前工程進展順利。拉薩到林芝八一鎮的公路里程為633公里,票價155元,途經墨竹工卡、工布江達;另外,與林芝相連的公路路段有:林芝—然烏,里程345公里,途經通麥、波密;澤當—林芝,里程475公里,途經加查、米林。連線拉薩—林芝的拉林高等級公路於2015年9月9日上午舉行通車儀式。航空.林芝米林機場自正式通航以來,已安全起降110架次,旅客吞吐量12909人,貨郵吞吐量33.8噸,已開通拉薩、成都、深圳、廣州、重慶6個城市航線。鐵路.拉林鐵路過境林芝市並設立林芝站,連線建設中的川藏鐵路。特產.林芝靈芝、林芝松茸、林芝藏香豬、林芝天麻: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412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林芝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21"
} |
中國大陸是一個有關中國的政治及法律術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特別行政區法律中,「中國大陸」是指除臺灣地區以外的法理中華民國領土;該詞涵蓋範圍可能也包括香港及澳門,視具體情況而定。「中國大陸」這一法律術語常用於與臺灣同時出現的語境。此外,“中國大陸”一詞也在政經關係、地理科學、學術討論等場合有所運用。法律上的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是指由中國內地前往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由中國內地前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由中國大陸前往臺灣地區。入境,是指由其他國家或者地區進入中國內地,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進入中國內地,由臺灣地區進入中國大陸。“” 《》第八十九條1958年9月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過的《》中即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這項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領土,包括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同大陸及其沿海島嶼隔有公海的臺灣及其周圍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1987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釋出《》,通知指出“臺灣同胞回祖國大陸探親旅遊,須申請辦理旅行證件。在香港地區,由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簽證辦事處辦理,或由香港中國旅行社代辦;在美國,日本或其他國家,由中國駐外使、領館辦理旅行證件。”201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過的《》第八十九條載明,“出境,是指由中國內地前往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由中國內地前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由中國大陸前往臺灣地區”。該法將“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對應,將“中國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對稱,而在英文版中兩詞統一翻譯為“--中共中央臺辦《關於正確使用涉臺宣傳用語的意見》中稱:“不涉及臺灣時我不得自稱中國為‘大陸’,也不使用‘中國大陸’的提法,只有相對於臺灣方面時方可使用。”香港特別行政區.199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其透過的《》中,要求香港特區將任何單獨或同時提及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的名稱或詞句的條款,相應地將其解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組成部分。香港《》規定,“‘中國’包括臺灣、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同時規定,大陸、香港、澳門、臺灣應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組成部分加以提述。澳門特別行政區.1999年澳門迴歸前,澳葡政府在官方檔案和新聞公報中,主要使用“中國大陸”一詞指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區。如1994年澳門指出,“本地區的地理位置與中國大陸相臨,且隨著邊境兩邊填海工程的進行而不斷靠近;而其地形之不連續性造成與其所佔面積不相稱的邊境伸延。”199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其透過的《》中,要求澳門特區將任何單獨或同時提及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的名稱或詞句的條款,相應地將其解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組成部分。澳門第1/1999號法律《》附件四規定,“任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家’等相類似的名稱或詞句,應解釋為包括臺灣、香港和澳門在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任何單獨或同時提及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的名稱或詞句,應相應地將其解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組成部份。”中華民國.1954年,行政院在致司法院的公函中表示,“有關第二屆監察委員選舉之監督事宜,現以大陸各省市及蒙古西藏尚為中共匪幫竊據,臺灣等省亦未成立正式議會。因而事實上不可能依法辦理此項選舉。”同年,最高行政法院在《43年判字第11號》判例中指出,“溯自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後,大陸淪陷迄今,窒礙之狀態,仍繼續存在。該第一五三三○號註冊商標之呈請人,有無呈請續展之意思,固未可知,但有不能呈請之窒礙,則屬事實。”1982年,最高法院在《71年臺上字第8219號》判例中指出,“茲我國大陸領土雖因一時為共匪所竊據,而使國家統治權在實際行使上發生部分之困難,司法權之運作亦因此有其事實上之窒礙,但其仍屬固有之疆域,其上之人民仍屬國家之構成員,自不能以其暫時之淪陷而變更其法律上之地位。”1989年11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公佈的《》第一條指,“遵重政府『三不政策』採取與中共電信機構不直接接觸方式處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民眾間接通話事項。”1991年4月22日,國民大會透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其中規定,“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其後,1992年7月31日公佈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則對“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的範圍作出定義,條例規定“臺灣地區:指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大陸地區:指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1997年,《》第2條將“大陸地區”解釋為“本條例所稱大陸地區,指臺灣地區以外,但不包括香港及澳門之中華民國領土”。2012年,最高法院則在《101年度臺上字第900號》刑事判決中,將澳門特別行政區稱為“大陸澳門地區”。而在不包括香港及澳門的情況下標注「中國大陸(不含港澳)」。2002年1月30日,行政院正式公告修正《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三條及第五十六條條文,範圍定義為「中共控制之地區」,將外蒙古及唐努烏梁海排除在中國大陸地區之外。1988年8月,行政院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協調各主管機關處理與中國大陸有關、即「兩岸關係」之事務。1990年4月,行政院擬訂《》。1991年1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組織條例》經立法院三讀透過,1月28日公佈施行、成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負責統籌處理包括港澳事務在內的大陸地區及海峽兩岸關係政府性事務。2018年7月2日,根據同年頒佈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更名為「大陸委員會」,正式成為法定的部會機關。 | 412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中國大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24"
} |
自然,或稱自然界、大自然,是指不斷執行演化的宇宙萬物,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兩個相輔相成的體系。人類所能理解地自然現象有:生物界的基因模因、共識主動、意識行為、社會活動和生態系統等;宇宙間的天使粒子、次原子粒子、星系星雲和黑洞白洞等。人類不能理解的宗教信仰、靈魂觀念或神明信念等現象,被稱為超自然現象。從對超自然現象的探索,到對自然現象的認知,是人類逐漸理解自己、適應生存環境和豐富社會活動的過程。詞彙漢語.「自然」古文字意「自」行「燃燒」叫做「自然」,顯示創造此字詞的古人已知萬物執行的背後,本質是以能量自發形式做出不同的呈現,而並非"金、木、水、土..."等它物為本質。漢語來自老子,其中,“自然”一詞共出現5次,分別見於十七章、二十三章、二十五章、五十一章和六十四章。主條目:順其自然 謂我自然.老子在討論太上是否存在時,引用了“自然”這一民間流傳的詞彙。並進一步論述了人、地、天、道和自然的關係,人受地的制約,地受天的制約,天受道的制約,道受自然的制約;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看來,雖然關於“太上”的存在與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百姓都用“自然”來形容由於“太上”而產生的現象。他說:“太上,敬畏者們曉得存在;有人頂禮膜拜;有人敬而遠之;有人挖苦諷刺。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太上”的存在,所以信不信由自己。是自然。"“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老子》第十七章道法自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外語.英文的"Nature"來自拉丁文"Natura",意即天地萬物之道的拉丁文翻譯,原意為植物、動物及其他世介面貌自身發展出來的內在特色,而"φύσις"在最早的義為植物。作為自然為整體的概念──物理學宇宙,是由原本的意義所而伸出來的眾多解釋之一;"φύσιν"一字最早由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主要使用,並自此漸漸廣泛流傳開來。她的用法因為現代科學方法在幾世紀前出現而確立。應用領域.自然是人們觀察物質現象和行為狀態時所常用詞彙。可以是眾多有生命的動植物種類的普遍領域,部分則指無生命物體的相關過程──特定物件種類自己本身的存在和改變的方式,例如地球的天氣及地質,與及形成那些物件種類的物質和能量。很多時候被意指為“自然環境”或“荒野”──野生動物、岩石、森林、沙灘及本質上未受人類介入,或是即使人類介入仍然存留的東西。這種仍然流傳到現在的自然物體的傳統概念意味著自然與人工的區分,後者被理解為由人類所帶來的或是類似人類的意識或心靈,也被用在超自然現象中。人工物體及人類間的相互作用,在常見使用中並不視為自然的一部分,除非被界定的是人性或「大自然全體」。關於圍繞並影響著生物體或其社群的實物、狀態與影響力之集合體,則用「環境」一詞。對於生物學分支下的生物體及棲地之間的關係與互動,應用「生態學」一詞。地球.概論.地球為太陽系第五大行星,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藍色星球,它是目前人類在宇宙中唯一發現有生命棲息的行星體。地球科學.地球氣候的最顯著特徵為它廣大的兩極地區、兩個較狹窄的溫帶地區、及廣闊的赤道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降水模式依據位置不同而有很大改變,由每年降雨幾米至不足一毫米。地球表面71%的地方被水所覆蓋。其餘地方為大陸和島嶼,大部分的人類聚居地位於北半球。地球結構.固體地球在地質及生物過程中演化並留下原本情況的痕跡。地殼分為幾個板塊,它們在地質年代間漸漸在表面移動,其中幾次更移動得較快。行星內部維持活躍,厚厚的一層熔化了的地幔及充滿鐵的地核製造出磁場。大氣情況.地球的大氣情況因為生命體的出現而產生了巨大轉變,並促成了穩定表面環境的生態平衡。雖然因為緯度的不同及其他地理因素而令氣候有很大的不同,在兩個冰河時期間的長期平均全球氣候仍然頗為穩定,而全球平均溫度的一兩度轉變在歷史上對生態平衡及地球地理有顯著影響。歷史觀點.行星形成.依據現今證據,科學家重組了行星過去的詳細資料。地球估計在45.5億年前從太陽星雲中與太陽及其他行星一同形成。月球在不久之後亦形成。水的起源.行星熔化了的外層冷卻後,形成固體的地殼。在經歷出氣。高能量的化學反應被認為在40億年前製成一個能夠自我複製的分子。超大陸的組合與分離.地球表面在幾億年間改變自身外形,令大陸形成後分離及再形成,間中組合而成一個超大陸。約在7.5億年前,以知最早的超大陸羅迪尼亞開始分離。這些大陸之後再組合而成超大陸潘諾西亞,而潘諾西亞約在5.4億年前又再次分離,之後再組合而成超大陸盤古大陸,而盤古大陸亦在1.8億年前分離。生命的起源.雖然科學界仍然在討論這個話題,但是有顯著證據顯示一個在新元古代發生的嚴重冰川作用令一層大冰原。生物滅絕的發生.自從寒武紀大爆發以來,五個獨立的大型生物叢集滅絕被確認。最後一次大型生物叢集滅絕發生在6千5百萬年前,當時一個隕石在白堊紀末期撞擊地球後引起非鳥恐龍及其他大型爬蟲類的絕種,而一些小動物如像鼩鼱的哺乳動物則仍然存活。在過去的6千5百萬年間的,哺乳動物變得更多元化。人類產生.在幾百萬年前,其中一種非洲的猿能夠站立起來。期後人類生命體的出現、農業的發展及進一步的文明容許人類以一個比之前的生命體更快的速度去改變地球,同時影響了自然、其他生物的數量與及全球氣候。人類與生物圈的相互影響.現今時代亦被分類為生物叢集滅絕事件的一部分,稱為全新世滅絕事件,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部分學者如哈佛大學的艾德華·威爾森預計人類破壞了的生物圈可以令一半的物種在100年內滅絕。這次滅絕的規模仍然由生物學家研究及討論中。大氣層、氣候與天氣.大氣層成分及結構.地球的大氣層是維持行星生態系統的主要因素。薄薄的一層氣體因為地心吸力的關係包裹著地球。乾燥的空氣包括78%氮、21%氧、1%氬及其他惰性氣體、二氧化碳等;但空氣中亦包含不同數量的水蒸氣。海拔越高,往往大氣壓力越小,大氣標高約為8公里;即在海拔8公里的大氣的壓力,為地球表面的0.37倍。。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層阻擋了的太陽光中紫外線的99%;由於DNA很容易會被紫外線破壞,臭氧層保護了地球表面的生命。大氣層同時亦在晚間不讓熱力散發,減低日夜溫差。恆溫作用.地球上的天氣幾乎全都在對流層發生,並形成一個對流系統去再分散熱力。洋流是另一個影響氣候的因素,特別是主要水下的溫鹽環流,她把熱能由赤道的海洋傳送至極地。這些洋流有助調和溫帶地區的冬夏兩季的溫差。此外,如果沒有大氣層及洋流對熱能作出再度分配的話,熱帶地區將會過熱,而極地則會過冷。天氣災害.天氣同時能帶來有益和有害的效果。極端氣候如:龍捲風、颶風及氣旋能夠沿途釋放大量能量,並造成破壞。表面植被演化成依賴天氣的季節性轉變,所以當只有為期幾年的突然轉變發生時,便會為植物及依賴其為食物的動物帶來巨大影響。氣候轉變.行星氣候是天氣長期趨勢的量度。不同的因素可以影響氣候變化,包括洋流、表面反照率、溫室氣體、太陽光度轉變及行星軌道轉變。依據歷史檔案,地球在過去曾經經歷過巨大的氣候轉變,包括冰河時期。地區性氣候.地區的氣候依不同因素而定,特別是緯度。當相近的氣候屬性在一個緯度帶的表面形成,便成為一個氣候區。有很多這些區域存在,由位於赤道的熱帶氣候至南北兩極的寒帶。天氣亦受季節影響,而季節的成因為地球的自轉軸相對軌道面有軸傾斜。故在冬夏兩季的任何時間,行星的一面會更直接受到太陽光照射。此暴露於照射的情況會因為地球公轉而互相交替。無論在任何時間,不論季節,北半球與南半球都會遇到相反的季節。總體氣候情況.天氣是一個混沌系統,即依照自然環境的微小改變而不斷變化,所以氣象學現在的準確度只能夠限制在幾天以內。總括說來,兩個全球性的現象正在發生:地區性氣候有顯著的轉變。生命.概論.生命的普遍定義.雖然沒有公認的生命定義,科學家普遍接受生命的生物特徵是有機體、新陳代謝、細胞生長、適應性、對刺激有反應及繁殖。生命亦可以被簡單視為生物的特徵狀態。現存生物的性質.地球上的生物的共同性質有均是由細胞組成、以碳和水為基礎形成複雜組織、有新陳代謝、有生長的空間、對刺激有反應及能夠繁殖。一個個體如果有以上的性質普遍會被視為生命。但是並不是所有生命的定義都視以上的性質為必須的。人工生命可能亦被算是生命。生物圈.生物圈為地球外殼的一部分──包括空氣、土地、表面岩石及水──在她們當中生命開始產生,而生物過程在當中亦會改變及轉化。由最廣的地球生理學的觀點來看,生物圈是融合全球所有生命及她們的相互關係的生態系統,包括與岩石圈、水文圈、大氣層的相互關係。現在整個地球有超過750億噸的生物質能,在不同環境的生物圈生活著。生物種類分佈.在地球上超過十分之九的生物質能是植物生命,而動物生命則極度依賴她們才能夠生存。超過二百萬的動植物生物物種在現今被確認,而估計現存物種的實際數字範圍由幾百萬至超過五千萬。獨立物種的數量維持長期波動,因為新物種的出現及其他物種的絕種不停會發生。而現今物種的總數則快速下降。演化.生命的出現.我們所知的生命現今只能夠在地球上發現。人類對生命起源這一問題仍然知之甚少,但她被認為發生在大約35至39億年前,在冥古宙或太古代期間在一個環境與現在有在本質上差異的原始地球上。在那時的生命體有基本自我複製及遺傳特性。自從生命出現後,進化過程便透過自然選擇形成更多元化的生命體。被環境遺下的物種.不能再適應環境改變及其他物種競爭的物種便會絕種。但是很多這些久遠物種遺下的化石可以做為她們存在過的證據。現在化石及DNA證據顯示所有存在的物種可以追蹤一個連續的系譜至最初的原始生命體。遷移至地上.光合作用在全球基礎植物生命體的出現令獲得太陽的能量便成可能,從而製造一個容許更複雜生物生存的情況。其製成品氧氣在大氣層累積,從而促成臭氧層。在較大的細胞併入較小的細胞形成內共生生物即真核生物。在叢集中的細胞變得更為專門化,成為真正的多細胞生物。因為臭氧層吸收掉有害的紫外線的關係,生命開始在地上殖民。微生物.種類.在地球上最初的生物是微生物,而她們維持著地球唯一的生物形態的地位直到十億年前多細胞生物的出現才告終結。微生物是單細胞生物比人類肉眼可見的大小還要小很多。她們包括細菌、真菌、古菌及原生生物。特性.這種生命體在地球上任何有液態水的地點都可以找到,包括地球岩石內部。她們能夠快速、大量地繁殖。高突變率及基因水平轉移能力的組合下令她們擁有高度的適應性,亦可以令她們能夠在新環境生存,包括外太空。她們形成行星生態系統的一個必要部分但是部分微生物是病原體,引致其他生物的健康危機。植物與動物.兩者的分野.植物與動物的分野並不明顯,有部分分類的生命在她們兩者之間。最初亞裡士多德以不能移動的生物為植物,此外均是動物。以上兩者在卡爾·林奈之系統中成為植物界及動物界。自此以後,原本植物的界定中包含了很多不相關的組別的事實漸漸清楚。但那些分類在部分情況下仍然被視為植物。細菌生物有時被算為植物相,而部分則將其分為細菌區系,從植物區系分別開來。地區區系.在眾多植物分類方法中,地區區系依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包括在上一個紀元的植物殘餘物形成的化石植物。在很多地區及國家的人們以她們獨特的植物區系為榮,而那些植物區系在全球依據氣候及地形不同可以有很大改變。地區區系的分類.地區區系普遍分類為“本土植物”、“農業及園藝植物”,後者是有意培植和耕耘的。部分“本土植物”實際上是幾世紀前由移居過來的人們由其他大陸帶入的,而成為帶入當地的自然或本土組成的一部分。以上是一個人類和自然的相互關係的例子,並令甚麼是自然的界定模糊化。人類左右的植物分類.植物的另一個分類在歷史上稱為“野草”。雖然此名稱在植物學家之間正式用作分類“無價值的”植物,非正式的“野草”則用作描述人類和社會在改變及塑造自然的方法趨勢中被視為可以拋棄的植物。同樣地,動物亦依據她們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會被分類為“家養動物”、“農場動物”、“野生動物”、“有害動物”等。動物的分類.動物是一個有多種特徵並通常與其他生物分開的分類,但是科學家們並不是以其有腳部或有翼而與有根部及有葉的生物分別開來。動物是真核生物並通常為多細胞生物,特別例子如黏體動物,與細菌、古菌及原生生物分別開來。黏體動物為異養生物,通常在內室消化食物,使她們與植物及藻類分離。她們亦因為沒有細胞壁而與植物、藻類和真菌區別開來。特別的動物.有部分動物是例外的,特別顯著的有海綿,其身體分為個別的生物組織。她們擁有令她們收縮及控制活動的肌肉、令她們轉送和處理訊號的神經系統及通常有一個內部消化內室。所有動物的真核細胞被由膠原蛋白和彈性的糖蛋白形成的特別細胞外間質包圍。這些物質可能會鈣化形成像貝殼、骨頭及針骨的結構,其構造令細胞可以在內部移動和在生長及成熟期間再重組,亦能夠支援機動性所需的複雜結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概念的萌芽.所有形態的生物都會和她們存在的環境及其他生命體互動。在二十世紀此假設引發了“生態系統”的概念,並定義其為在任何情況下的生物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由無生命的和有生命的部分組成,並已一個互相關聯的方式運作。其結構和成分受到眾多相關的環境因素所影響。這些因素的改變可以引起生態系統的轉變。部分較為重要的構成要素有:土壤、大氣層、太陽輻射、水及生物。物種間的連繫.每種生物都與其他形成環境的元素有一個連續的關係。物種在生態系統中與其他物種在食物鏈中互相聯絡及依賴,並在她們及環境之間交換能量與物質。生態系統區域概念.每一種物種都有忍受影響其生存、成功繁殖、能夠繼續茁壯成長及與環境持續互動的因素的極限。而這些物種亦會同時影響其他物種,甚至所有的生命。因此生態系統概念是研究的一個重要學科,透過研究能夠提供資訊決定人類生活應該如何進行互動從而容許不同生態系統能夠在未來持續下去而不是耗盡或無效率的提取。因為以上研究的目的,小規模的單位稱為微生態系統及其流域。生態系統研究專題.以下的生態系統是現在受到集中研究的例子:社群組合成的生態系統.另一個分類方式由社群的關係造成,例如人類生態系統。人類與自然的相互聯絡.概論.人類影響自然的規模.雖然現在人類在全球生物質能只佔0.5%,人類對自然的影響卻相對來說要大得多。因為人為影響規模之大,除非在極端情況下,自然與人工環境的界線均變得含糊。就算是在極端情況下,不受可識別的人類影響的自然環境的分量現今漸漸以一個快速的步伐減少,甚至部分意見認為她們已經完全消失。人類對自然的威脅.人類種族的科技發展容許更大力度的天然資源開採,有助緩和部分天然災害帶來的危機。雖然有此進步,人類文明的命運仍然與環境緊密聯絡。在高科技與環境轉變之間有一個高度複雜的回饋環路,而此回饋環路只是以緩慢的步伐漸漸被世人瞭解。地球自然環境受到的人為威脅包括汙染、伐林和例如漏油的災害。人類引致很多動植物物種的滅絕。人類影響自然的各種活動.人類利用自然作休閒和經濟活動。取得天然資源作工業用途,是世界經濟系統的一個主要部分。部分活動會被作為生計及休閒目的,例如打獵和捕魚等。農業在前9千年開始發展。自然在提供食物、能源各方面影響著經濟財富。人類利用植物的原因.雖然早期的人類收集未經耕種的植物物料作食物和利用植物的藥性作治療,現代人類主要利用植物作農產品。開墾大範圍的土地作為作物生長的場所令濕地和森林的數目減少,結果使很多動植物失去了棲息地。荒野.荒野通常被認為是未受到人類活動直接改變的地球上的自然環境。生態學家認為荒野地區為行星自身維持的天然生態系統引申出來。由此觀點看來,因為地方足夠原始才能成為荒野。僅僅是人類活動的存在並不影響地方成為荒野的資格。很多生態系統在現在或曾經由人類聚居或受人類影響可能仍被視為荒野。如果自然過程仍未受到顯著的人類幹預,其運作的地區亦會根據以上觀點而被視為荒野。自然美景.自然美的定義.自然美景長久以來都是生活及藝術的主題之一,而有關自然美景的書籍更是佔據了圖書館和書店的不少地方。自然經由很多藝術、攝影、詩歌及其他文學作品所描繪和讚美,表達出了很多人從自然和其美麗所聯想起的力量。究竟此關聯何以存在?而此關聯又包含著甚麼?以上的問題由哲學的分支學科美學所研究。除了部分很多哲學家同意的基本特徵外,關於何謂美的意見事實上是繁多的。中國作為自然藝術的始祖.在視覺藝術的觀點看來,自然與荒野為世界歷史不同時代的一個重要主題。早期傳統的風景藝術由中國的唐朝藝術為十二種繪畫時應該避免的要點之一。自然藝術在西方文化中融合.西方文化中荒野概念的本質價值在18世紀,特別是在浪漫主義中的作品開始冒起。大不列顛王國藝術家約翰·康斯特勃和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捕捉自然世界的美之上。在此之前,畫作主要物件為宗教場景或是人物。威廉·華茲華斯詩句表達出了對自然世界的驚歎,而自然在以往被視為威脅的存在。漸漸地自然價值成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以上的藝術運動巧合地與超驗主義運動在西方世界中同時發生。科學與自然的美.很多以更專門和更有組織去研究自然的科學家亦都有自然是美的信念;法國數學家龐加萊指出:自然美態的各種思想.一種常見的唯美藝術的經典概念為“摹仿”和見解。物質與能量.部分科學中的自然.部分科學的學科認為自然是正在運動的物質,依據科學追求認識的基礎自然定律執行。因此最基礎的科學被認為是物理──其名稱仍然被認為意義是自然的研究。宇宙的物理成分.物質普遍被定義為物理形成的本體。她構成了可觀測宇宙。宇宙中可見的成分現在相信只佔全部質量的4%。其餘成分相信包括23%的冷的暗物質及73%的暗能量。那些成分的實際性質仍然不明,並由物理學家密集的研究中。物理定律與常數.在可觀測宇宙的物質與能量的行為像是跟隨定義明確的物理定律。這些定律被用作製作物理宇宙學的模型,而那些模型則成功地解釋了我們可見宇宙的結構和演化。物理定律的數學表達方式共利用了表面上在可見宇宙是固定的二十個物理常數。那些常數數值受到小心的量度,但她們的特定數值仍然是一個謎。遠離地球的自然.外太空與大氣層的分野.外太空,亦被簡單稱為宇宙,指宇宙中在天體大氣層外相對真空的空間。“外”太空用作與領空,在此之外越過星際物質後會進入太陽圈。外太空的成分.外太空固然有很多空間,但與真空則相差很遠。外太空被有機化學分子稀疏地填滿,而那些分子的發現則歸功於轉動光譜學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那些分子有的由大爆炸殘留下來、有的為宇宙起源已經存在、有的分子則是由離子化的原子核及次原子粒子組成的宇宙射線。空間中亦有部分氣體、等離子、灰塵及流星體。另外,現在外太空亦含有人類生命的跡象,例如由之前載人及非載人的升空物資,並可能對航天器構成危險。部分太空垃圾會定期再次進入大氣層。外星生命.類地行星生命的可能.雖然地球是現在唯一一個已知在太陽系內能夠維持生命的星球,現今的證據顯示遠古火星表面擁有液態水體。在火星歷史中一段短暫的時期內,亦有可能形成生命。但是現在火星大部分水源已經凍結。如果生命在火星存在的話,她們最有可能是在液態水還有可能存在的地底下。其他類地行星如水星及金星,在已知情況看來則對於維持生命太過嚴峻。但是現在推測木星第四大衛星木衛二可能擁有一個表面下的液態水及可能包含生命。太陽系外生命的可能.最近,瑞士天文學家斯特凡·烏德里的團隊發現了一個稱作Gliese 581 c的新行星,這是一顆以紅矮星Gliese 581運轉的太陽系外行星。Gliese 581 c似乎在恆星周圍空間的適居帶內,所以依據現有知識有可能有生命存在。 | 412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自然",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25"
} |
蛋白質舊稱“朊”,常簡稱“蛋白”,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個或多個由α-氨基酸殘基組成的長鏈條組成。α-氨基酸分子呈線性排列,相鄰α-氨基酸殘基的羧基和氨基透過肽鍵連線在一起,最後經過折疊形成有功能的立體結構。蛋白質的α-氨基酸序列是由對應基因所編碼。除了遺傳密碼所編碼的20種“標準”氨基酸,在蛋白質中,某些α-氨基酸殘基還可以被改變原子的排序而發生化學結構的變化,從而對蛋白質進行啟用或調控。多個蛋白質和礦物質可以一起,往往是透過結合在一起形成穩定的蛋白質複合物,這樣的大分子結構就像機械一樣,來發揮某一特定功能。與其他生物大分子。另外一些蛋白質則參與細胞訊號傳導、免疫反應、細胞黏附和細胞週期調控等。同時,蛋白質也是動物飲食中必需的營養物質,這是因為動物自身無法合成所有蛋白氨基酸,動物需要和必須從食物中獲取必需氨基酸。透過消化過程將蛋白質降解為自由氨基酸,動物就可以將它們用於自身的代謝。生物化學性質.蛋白質是由不同的L型α氨基酸所形成的線性聚合物。目前在絕大多數已鑑定的天然蛋白質中發現的氨基酸有20種中存在著高含量的硒代半胱氨酸,由原本為終止密碼子的UGA編碼,和吡咯賴胺酸,由終止密碼子UAG編碼。所有氨基酸都有共同的結構特徵,包括與氨基連線的α碳原子,一個羧基和連線在α碳原子上的不同的側鏈。但脯氨酸有著與這種基本結構不同之處:它含有一個側鏈與氨基連線在一起所形成的特殊的環狀結構,使得其氨基在肽鍵中的構象相對固定。 標準氨基酸的側鏈是構成蛋白質結構的重要元素,它們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因此對於蛋白質的功能至關重要。多肽鏈中的氨基酸之間是透過脫水反應所形成的肽鍵來互相連線;一旦形成肽鍵成為蛋白質的一部分,氨基酸就被稱為“殘基”,而連線在鏈的碳、氮、氧原子被稱為“主鏈”或“蛋白質骨架”。由於肽鍵有兩種共振態,具有一定的雙鍵特性,使得相鄰α碳之間形成肽平面;而肽鍵兩側的二面角確定了蛋白質骨架的區域性形態。由於氨基酸的非對稱性,蛋白質鏈具有方向性。蛋白質鏈的起始端有自由的氨基,被稱為N端或氨基端;尾端則有自由的羧基,被稱為C端或羧基端。“蛋白質”、“多肽”和“肽”這些名詞的含義在一定程度上有重疊,經常容易混淆。“蛋白質”通常指具有完整生物學功能並有穩定結構的分子;而“肽”則通常指一段較短的氨基酸寡聚體,常常沒有穩定的三維結構。然而,“蛋白質”和“肽”之間的界限很模糊,通常以20-30個殘基為界。“多肽”可以指任何長度的氨基酸線性單鏈分子,但常常表示缺少穩定的三級結構。合成.蛋白質生物合成.}-每一種蛋白質都有自己獨特的氨基酸序列,而氨基酸序列的組成資訊則由編碼對應蛋白質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所決定。遺傳密碼是一套由三個核苷酸組成的密碼子,每一種三個核苷酸的組合可以編碼一種特定氨基酸,如mRNA上的AUG要經過轉錄後修飾以形成成熟的mRNA,隨後mRNA就可以經由核糖體被用作蛋白質合成的模板。在原核生物中,mRNA可能可以在生成後被直接用於蛋白質合成,或者在離開類核後就結合核糖體。而在真核生物中,mRNA在細胞核中被合成,然後透過核膜被轉運到細胞質中;在細胞質中,mRNA才可以被用於蛋白質合成。原核生物的蛋白質合成速率可以達到每秒20個氨基酸,要高於真核生物。從一個mRNA模板合成一個蛋白質的過程被稱為轉譯。在轉譯過程中,mRNA被一些蛋白質攜帶到核糖體上;然後核糖體在mRNA上從5'端到3'端尋找起始密碼子,同樣是透過攜帶對應氨基酸的tRNA上反密碼子與密碼子配對。其中,氨醯tRNA合成酶可以將tRNA分子與正確的氨基酸連線到一起。不斷延長的多肽鏈通常被稱為“新生鏈”。生物體中的蛋白質合成總是從N-端到C-端。合成的蛋白質的大小可以透過其含有的氨基酸數目或者其分子量來衡量。酵母蛋白的平均長度為466個氨基酸或平均分子量為53kDa。目前已知的最大蛋白質是肌聯蛋白,它是肌肉中肌節的組分之一,其分子量為近3,000 kDa,含有近27,000個氨基酸。化學合成.除了生物合成外,一些小的蛋白質可以透過多種化學途徑來合成。這些合成方法又被稱為肽合成,其依賴於有機合成技術,如化學連線來高通量生產肽。化學合成允許在合成的肽鏈中引入非天然氨基酸,如加入熒游標記的氨基酸。這些合成方法所合成的產物被大量應用於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實驗。但是,化學合成無法有效合成殘基數多於300的蛋白質,而且合成的蛋白質可能不具有天然的三級結構。大多數化學合成方法都是從C-端到N-端進行合成,剛好和生物合成反應的方向相反。降解.對於細胞來說,蛋白質降解有多種用途,包括去除分泌蛋白的N末端訊號肽,對前體蛋白進行剪下以產生“成熟”蛋白等。細胞不需要的或受到損傷的非跨膜蛋白質一般由蛋白酶體來進行降解,而真核生物的跨膜蛋白則透過內體運送到溶酶體,可以對外來的蛋白質進行降解,這也是一種細胞自我保護的機制。生物學實驗中,也經常對蛋白質進行降解分析;例如在蛋白質組學中,利用蛋白酶對特定蛋白質進行降解,並對降解產物進行質譜分析而獲得對應蛋白質的序列資訊和修飾情況;此外,生物化學實驗中,埃德曼降解法常被用於對蛋白質進行氨基酸序列分析。結構.大多數的蛋白質都自然摺疊為一個特定的三維結構,這一特定結構被稱為。雖然多數蛋白可以透過本身氨基酸序列的性質進行自我摺疊,但還是有許多蛋白質需要分子伴侶的幫助來進行正確的摺疊。在高溫或極端pH等條件下,蛋白質會失去其天然結構和活性,這一現象就稱為變性。生物化學家常常用以下四個方面來表示蛋白質的結構:蛋白質並不完全是剛性分子。許多蛋白質在執行生物學功能時可以在多個相關結構中相互轉換。在進行功能型結構重排時,這些相關的三級或四級結構通常被定義為不同“構象”,而這些結構之間的轉換就被稱為“構象變換”。例如,酶的構象變換常常是由底物結合到活性位點所導致。在溶液中,所有的蛋白質都會發生結構上的動態變化,主要表現為熱振動和與其他分子之間碰撞所導致的運動。蛋白質可以由三級結構的不同大致分為三個主要類別:球蛋白、纖維蛋白和膜蛋白。幾乎所有的球蛋白都是水溶性的,許多球蛋白是酶。纖維蛋白多為結構性的,例如,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膠原蛋白,或頭髮和指甲的蛋白質成分角蛋白。膜蛋白常常作為受體,或提供通道極性的或帶電的分子透過細胞膜。要了解特定蛋白質的功能,獲得其三級結構或四級結構可以提供重要的結構資訊。目前用於蛋白質的原子解析度結構測定的方法主要是X射線晶體學和NMR光譜學。冷凍電子顯微學也可以提供超大蛋白質複合物的蛋白質提供結構資訊。細胞功能.蛋白質是細胞中的主要功能分子。除了特定類別的RNA,大多數的其他生物分子都需要蛋白質來調控。蛋白質也是細胞中含量最為豐富的分子之一;例如,蛋白質佔大腸桿菌細胞乾重的一半,而其他大分子如DNA和RNA則只分別佔3%和20%。在一個特定細胞或細胞型別中表達的所有蛋白被稱為對應細胞的蛋白質組。蛋白質能夠在細胞中發揮多種多樣的功能,涵蓋了細胞生命活動的各個方面:發揮催化作用的酶;參與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的調劑作用,如胰島素;一些蛋白質具有運輸代謝物質的作用,如離子泵和血紅蛋白;可以消耗能量來轉動並運動的分子馬達;控制神經和反應的神經傳遞物;發揮儲存作用,如植物種子中的大量蛋白質,就是用來萌發時的儲備;許多結構蛋白被用於細胞骨架等的形成,如肌球蛋白;還有免疫、細胞分化、細胞凋亡等過程中都有大量蛋白質參與。蛋白質功能發揮的關鍵在於能夠特異性地並且以不同的親和力與其他各類分子,包括蛋白質分子結合。蛋白質結合其他分子的區域被稱為結合位點,而結合位點常常是從蛋白質分子表面下陷的一個“口袋”;而結合能力與蛋白質的三級結構密切相關,因為結構決定了結合位點的形狀和化學性質可以結合或者插入到細胞膜中。催化作用.細胞中,酶是最被廣泛瞭解和研究最多的蛋白質,它的特點是催化細胞中的各類化學反應。酶的催化反應具有高度的專一性和極高的催化效率。酶在大多數與代謝和異化作用以及DNA的複製、修復和RNA合成等相關的反應中發揮作用。在翻譯後修飾作用中,一些酶。結合於酶上,並在酶的作用下發生反應的分子被稱為底物。雖然酶分子通常含有數百個氨基酸殘基,但參與與底物結合的殘基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而直接參與底物催化反應的殘基則更少才能夠有效發揮催化作用。酶的活性還可以被酶抑制劑所抑制,或被酶啟用劑所提高。訊號傳遞和物質運輸.許多蛋白質都參與了細胞中和細胞間的訊號傳遞。一些蛋白質,如胰島素,作為細胞外蛋白質,可以將訊號從一個細胞,兩者之間透過跨膜域連線。抗體是適應性免疫系統中重要的組成蛋白質,其作用為結合抗原或機體中的其他外來物質,透過識別來引發免疫系統消除這些物質。抗體可以被分泌到細胞外環境中或錨合到特異性B細胞的細胞膜中。抗體和抗原之間存在很高的親和力,使得抗體可以很快地識別抗原。在多細胞生物體中,載體運輸蛋白能夠結合特定的小分子並將它們運送到機體中的特定位置。這些蛋白質在運輸的起點則必須釋放所結合的物質。這就需要運輸蛋白和所結合的物質之間有特定的親和力。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血紅蛋白,它作用是將氧氣從肺中運輸到其他組織和器官中。通道蛋白也是重要的物質運輸蛋白,它們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使得一些小分子和離子可以進出細胞。膜本身是疏水性的,極性或帶電分子無法透過擴散作用穿過。作為跨膜蛋白的通道蛋白,含有可控制的內部通道,在一定條件下允許這些分子進出細胞。通道蛋白也有專一性,許多離子通道蛋白只選擇性地對特定離子起作用;例如,鉀離子和鈉離子通道分別只識別鉀離子或鈉離子。變性作用.影響因素.1.物理因素:加熱、加壓、攪拌、振盪、紫外線照射、X射線、超聲波等。2.化學因素:強酸、強鹼、尿素、重金屬鹽、非生理濃度的鹽類、有機溶劑。結果.引起蛋白質結構的改變,形成沉澱,並引起生理活性的消失。變性作用破壞了蛋白質的二級、三級、四級結構,一般不會影響其初級結構。應用.1.乙醇,碘酒殺菌消毒的原理是使細菌,病毒蛋白質變性死亡。2.食物加熱烹調使蛋白質變性,利於酶發揮作用使其消化。顯色反應.濃硝酸與某些蛋白質發生顯色反應,可用於蛋白質的檢驗。結構蛋白.結構蛋白能夠形成相對更為剛性的生物組分。多數結構蛋白為纖維蛋白;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是結締組織中關鍵的組分,而角蛋白則存在於頭髮、指甲、羽毛、蹄和一些貝殼中。此外,肌動蛋白和微管蛋白作為單體是球狀可溶蛋白,但一旦多聚化便形成長的剛性纖維用於組成細胞骨架,以保持細胞的大小和形態。其他結構蛋白還包括馬達蛋白,如肌球蛋白、運動蛋白和動力蛋白,它們能夠產生動力。這些蛋白質對於細胞能動性、細胞內物質運輸和細胞分裂都具有重要作用;它們也為肌肉收縮提供動力。研究方法.蛋白質是被研究得最多的一類生物分子,對它們的研究包括“體內”(in vivo)、“體外”(in vitro)、和“在矽之中”(in silico)。體外研究多應用於純化後的蛋白質,將它們置於可控制的環境中,以期獲得它們的功能資訊;例如,酶動力學相關的研究可以揭示酶催化反應的化學機制和與不同底物分子之間的相對親和力。相反的,體內研究實驗著重於蛋白質在細胞或者整個生物中的活性作用,從而可以瞭解蛋白質發揮功能的場所和相應的調節機制。在矽之中研究使用的計算方法來研究蛋白質。蛋白質純化.為了進行體外(in vitro)研究,必須先將目的蛋白質從其他細胞組分中分離提純出來。這一過程通常從細胞裂解開始來衡量。另外,蛋白質可以使用電聚焦根據其電荷被分離對於天然蛋白質,可能需要一系列的純化步驟才能獲得純度足以用於實驗室應用的蛋白質。為了簡化這一過程,通常採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在目的蛋白質上新增一些化學特性,在不改變其結構和生物學活性的情況下使純化過程更為簡單。通常是將含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標籤”連線在目的蛋白質的N-端或C-端。例如,含有連續多個組氨酸的序列,稱為組氨酸標籤;將含有帶組氨酸標籤蛋白質的裂解液流過含有鎳的親和層析柱,組氨酸就可以與鎳螯合從而結合在柱子上,而裂解液中其他蛋白質由於沒有組氨酸標籤而直接流出柱子,從而達到分離目的。透過基因工程改造而獲得的蛋白質被稱為重組蛋白質。細胞內定位."in vivo"的蛋白質研究常常專注於蛋白質在細胞中的合成和定位。雖然已經知道許多細胞內蛋白質是在細胞質中合成,而膜結合蛋白質或分泌性蛋白質是在內質網中合成,但蛋白質定位到特定細胞器或細胞結構的特異性是如何達到的,目前還不清楚。一些有助於獲得特定蛋白質在細胞中定位的方法得到了發展,特別是用基因工程將目的蛋白質上連線上“報告者”,將這樣的融合蛋白在細胞中表達後,就可以透過顯微鏡觀察熒光來了解融合蛋白在細胞中的分佈。另一種常用的同樣是基因工程的方法為定點突變。利用這一方法,研究者可以改變蛋白質序列,從而改變其結構、細胞內定位以及調控機制;而這些改變可以在"in vivo"的情況下透過連線綠色熒光蛋白,或者在"in vitro"的情況下透過酶動力學的方法以及結合實驗進行觀察。蛋白質組學.在一定時間內一個細胞或一類細胞中存在的所有蛋白質被稱為蛋白質組,研究如此大規模的資料的領域就被稱為蛋白質組學,與基因組學的命名方式相似。蛋白質組學中關鍵的實驗技術包括用於檢測細胞中大量種類蛋白質相對水平的蛋白質微陣列技術,和用於系統性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雙雜交篩選技術。此外,還有探究所有組分之間的可能的生物學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組學,以及系統性地解析蛋白質結構,並揭示其中的可能的摺疊型別的結構基因組學。分析基因組和蛋白質組資料,這就需要應用計算技術於生物學問題,如基因識別和支序分類。生物資訊學領域現在是基因和蛋白質的分析必不可少的。生物資訊學.大量的計算方法已經被開發來分析蛋白質的結構,功能和進化。這樣的工具的開發是由可用的多種生物體的大量基因組和蛋白質組資料驅動的。根本不可能透過實驗來研究所有的蛋白質,因此只有少數蛋白質被得到實驗室實驗,而計算工具用於外推到相似的蛋白質。結構預測與模擬.作為結構基因組研究的互補,蛋白質結構預測的目標是發展出有效的能夠提供未知結構的結構作為“模板”。而結構基因組的目標正是透過解析大量蛋白質的結構來為同源建模提供足夠的模板以獲得剩餘的未解析的同源蛋白結構。從序列相似性較差的模板計算出精確的結構模型對於同源建模法還是一個挑戰,問題在於序列比對準確性的影響,如果能夠獲得“完美”的比對結果,則能夠獲得精確的結構模型。許多結構預測方法已經被用於在蛋白質工程領域,在這些方法的幫助下,研究者們設計出一些新型的蛋白質摺疊型別。更為複雜的結構計算是預測蛋白質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需要應用和。利用分子動力學的方法可以模擬蛋白質的摺疊和結合過程。透過分散式計算,如Folding@Home計劃,為分子動力學模擬注入了活力。小的α螺旋蛋白結構域,如的頭部和HIV輔助蛋白已經成功地在計算機中被模擬。將標準的分子動力學和量子力學計算相結合的混合方法已經被用於探索視紫紅質分子的電子態。蛋白質含量檢測.蛋白質含量檢測,通常是檢測樣本裡的含氮量比例。但是,凱氏分析與杜馬斯方法,分辨不出蛋白質與三聚氰胺的差異。一份純瘦肉的雞胸肉以凱氏分析,可以測得數值約31%左右。營養作用.大多數微生物和植物能夠合成所有20種標準氨基酸;動物則由於缺乏某些氨基酸合成途徑中特定氨基酸合成反應所需的關鍵酶,如從天冬氨酸生成賴氨酸、甲硫氨酸和蘇氨酸的合成反應第一步中發揮催化作用的天冬氨酸激酶,而只能合成部分氨基酸。因此,動物必須從食物中獲取這些自身無法合成的氨基酸。一個生物體所無法合成而需從食物中獲取的氨基酸被稱為必需氨基酸;而食物中缺少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質,被定位為不完全蛋白質。如果環境中存在所需氨基酸,微生物能夠直接攝取這些氨基酸,而下調其自身的合成水平,從而節省了原來需要用於合成反應的能量。動物所攝取的氨基酸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質,每公克蛋白質可供給4大卡熱量。攝入的蛋白質透過消化作用而被降解,這一過程通常包括蛋白質在消化系統的酸性環境下發生變性,變性後的蛋白質被蛋白酶水解成氨基酸或小段的肽。隨後這些降解片段就可以被吸收。部分吸收後的氨基酸被用於蛋白質的合成,其餘的則透過糖異生作用被轉化為葡萄糖或進入三羧酸迴圈進行代謝。蛋白質的營養作用在飢餓環境下顯得特別重要,此時機體可以利用自身的蛋白質,特別是肌肉中的蛋白質,來產生能量以維持生命活動。蛋白質/氨基酸也是食物中重要的氮源.蛋白質進入口腔時無法被分解,進而到胃。胃蛋白酶可斷裂芳香族氨基酸或亮氨酸氨基端肽鍵,凝乳酶可將牛奶中的酪蛋白。到了小腸,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開始作用;胰蛋白酶可斷裂賴氨酸或精氨酸的羧基端肽鍵,糜蛋白酶可斷裂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羧基端肽鍵,羧基肽酶可斷裂肽鏈羧基端的最後一個肽鍵。人體所需蛋白質在許多食物中都含量豐富,如動物肌肉、乳製品、蛋、豆類、穀類和蕈類等。人體中蛋白質缺乏可以導致全身浮腫、皮膚乾燥病變、頭髮稀疏脫色、肌肉重量減輕、免疫力下降等。食物中的蛋白質有時會引起過敏反應。高蛋白飲食會加重心臟病的狀況,膽固醇問題會使其上升到不健康的水平。歷史和詞源.在18世紀,和其他一些研究者發現蛋白質是一類獨特的生物分子,他們發現用酸處理一些分子能夠使其凝結或絮凝。當時他們注意到的例子有來自蛋清、血液、血清白蛋白、纖維素和小麥麵筋裡的蛋白質。荷蘭化學家對一般的蛋白質進行元素分析發現幾乎所有的蛋白質都有相同的實驗式。用“蛋白質”這一名詞來描述這類分子是由穆德的合作者永斯·貝採利烏斯於1838年提出。穆德隨後鑑定出蛋白質的降解產物,並發現其中含有為氨基酸的亮氨酸,並且得到它的分子量為131原子質量單位。對於早期的生物化學家來說,研究蛋白質的困難在於難以純化大量的蛋白質以用於研究。因此,早期的研究工作集中於能夠容易地純化的蛋白質,如血液、蛋清、各種毒素中的蛋白質以及消化性和代謝酶。1950年代後期,Armour Hot Dog公司純化了一公斤純的牛胰腺中的,並免費提供給全世界科學家使用。目前,科學家可以從生物公司購買越來越多的各類純蛋白質。著名化學家萊納斯·鮑林成功地預測了基於氫鍵的規則蛋白質二級結構,而這一構想最早是由威廉·阿斯特伯裡於1933年提出。隨後,在總結自己對變性的研究成果和之前的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蛋白質摺疊是由疏水相互作用所介導的。1949年,弗雷德裡克·桑格首次正確地測定了胰島素的氨基酸序列,並驗證了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所形成的線性多聚體。原子解析度的蛋白質結構首先在1960年代透過X射線晶體學獲得解析;到了1980年代,核磁共振也被應用於蛋白質結構的解析;近年來,學被廣泛用於對於超大分子複合體的結構進行解析。蛋白質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瑞典化學家永斯·貝採利烏斯於1838年提出,但當時人們對於蛋白質在機體中的核心作用並不瞭解。1926年,詹姆斯·B·薩姆納揭示尿素酶是蛋白質,首次證明了酶是蛋白質。第一個被測序的蛋白質是胰島素,由弗雷德裡克·桑格完成,他也因此獲得1958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首先被解析的蛋白質結構包括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結構,所用方法為X射線晶體學;該工作由馬克斯·佩魯茨和約翰·肯德魯於1958年分別完成,他們也因此獲得1962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截至到2017年,蛋白質資料庫(PDB)中已存有接近126,000個原子級解析度的蛋白質及其相關複合物的三維結構的座標。 | 412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蛋白質",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29"
} |
長沙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省會長沙市所轄縣份。地理.長沙縣,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湖南省省會長沙市近郊。東邊與瀏陽市相鄰,南邊與長沙市雨花區相鄰,西邊與長沙市芙蓉區、開福區、望城區相鄰,北邊與岳陽市相鄰。地處東經112°58′23″—113°30′09″,北緯28°02′04″—28°39′51″之間。全縣總面積1756平方千米。歷史.古代.秦朝時設立湘縣,為長沙郡郡治。西漢時期,湘縣改為臨湘縣,為長沙國政府駐地。新始建國元年五月復析出善化縣。民國時期.民國元年7月27日,中國工農紅軍攻入長沙,成立長沙市蘇維埃政府。民國二十二年8月11日,析長沙縣城區設立長沙市。1938年,長沙縣屬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1939年,長沙市併入長沙縣。1942年,長沙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長沙縣隸屬長沙專區。1951年5月,長沙縣析蓮湖鄉、自然鄉、新農鄉、東屯鄉、藕塘鄉、新化鄉、澇湖鄉、朝鎮鄉、嶽華鄉歸長沙市郊區管轄、析湘江東岸西北角一部分和西岸全部地區設立望城縣。1952年,長沙專區改稱湘潭專區。1959年1月16日,中國共產黨湖南省委員會以總字第512號文批准,長沙縣的雲田人民公社、蝶屏人民公社、龍頭鋪人民公社劃歸株洲市管轄。2月,中共湖南省委決定,撤銷長沙市郊區,轄區的黃土嶺、新開鋪劃歸南區;其餘轄區併入長沙縣。4月上旬,長沙縣將原230個大隊,1963個生產隊劃為426個大隊,2054年生產隊。3月,撤銷望城縣,其行政區域併入長沙縣,長沙縣從湘潭專區劃出,改屬長沙市。龍頭鋪公社劃入株洲縣。1960年1月26日,東風公社、萬年紅公社、嶽麓公社從長沙縣劃出。東風公社改名為雨花亭公社,歸長沙市南區管轄,萬年紅公社分為五里牌和伍黑路兩公社,分別由長沙市東區和北區管轄。同年長沙縣調整社隊規模,人民公社由23個調為75個,464大隊調為1029個,2338生產隊調為14722個。1962年1月12日,長沙縣所轄近郊8個人民公社和柴梨鎮劃歸郊區。11月,將從長沙縣劃入郊區的8個人民公社及榔梨鎮和天頂鎮、望嶽鎮劃歸長沙縣。1977年12月21日,國務院國發1977年165號文批准,析長沙縣的部分割槽域設立望城縣。1978年12月29日,國務院國發1979年282號文批准,長沙縣下轄黎圫、洞井、大圫3個人民公社劃歸粵郊區。1984年5月,撤銷公社,建立鄉鎮,長沙縣轄41個鄉、1個鎮。1986年,榔梨鄉併入榔梨鎮。1988年,高塘鄉改為黃興鎮,高嶺鄉改為撈刀河鎮,黃花鄉改為黃花鎮。1996年7月,撈刀河鎮劃入開福區。2004年9月,全縣494個行政村合為238個行政村,38個居委會調整36個社群居委會。2008年,榔梨鎮韶光社群居委會正式劃歸芙蓉區東岸鄉管轄。2009年,跳馬鄉、開慧鄉改為跳馬、開慧鎮;撤銷星沙鎮,設立分星沙街道、湘龍街道、泉塘街道。2012年,黃花鎮茶塘村、長龍村、湘峰村三個整村和華湘村在長永高速以北區域析置長龍街道;榔梨鎮改為榔梨街道。2013年12月,撤銷暮雲鎮,設暮雲街道、南託街道。2015年1月14日,暮雲街道、南託街道劃入天心區,跳馬鎮劃入雨花區。11月,白沙鎮與開慧鎮合併為開慧鎮,幹杉鎮與黃興鎮合併為黃興鎮,雙江鎮與金井鎮合併為金井鎮。行政區劃.長沙縣下轄5個街道、13個鎮:。 | 414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長沙縣",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42"
} |
數學史的主要研究物件是歷史上的數學發現,調查它們的起源,或更廣義地說,數學史就是對過去的數學方法與數學符號的探究。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為古中國六藝之一,亦被古希臘學者視為哲學之起點。數學最早用於人們計數、天文、度量甚至是貿易的需要。這些需要可以簡單地被概括為數學對結構、空間以及時間的研究;對結構的研究是從數字開始的,首先是從我們稱之為初等代數的——自然數和整數以及它們的算術關係式開始的。更深層次的研究是數論;對空間的研究則是從幾何學開始的,首先是歐幾裡得幾何和類似於三維空間的三角學。後來產生了非歐幾裡得幾何,在相對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進入知識可以向全世界傳播的現代社會以前,有記錄的新數學發現僅僅在很少幾個地區重見天日。目前最古老的數學文字是《普林頓 322》。以上這些文字都涉及到了如今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的概念,後者可能是繼簡單算術和幾何後,最古老和最廣泛傳播的數學發現。在公元前6世紀後,畢達哥拉斯將數學作為一門實證的學科進行研究,他創造了古希臘語單詞--),意為“知識學問”。希臘數學家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改進了這些數學方法,並擴大了數學的主題。中國數學做了早期貢獻,包括引入了位值制系統。如今大行於世的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和運算方法,很可能是在公元后1000年的印度逐漸演化,並被伊斯蘭數學家透過花拉子米的著作將其傳到了西方。伊斯蘭數學則將以上這些文明的數學做了進一步的發展貢獻。許多古希臘和伊斯蘭數學著作隨後被翻譯成了拉丁文,引領了中世紀歐洲更深入的數學發展。從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開始,算術、初等代數及三角學等初等數學已大體完備。17世紀變數概念的產生使人們開始研究變化中的量與量的互相關係和圖形間的互相變換。隨著自然科學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研究數學基礎而產生的集合論和數理邏輯等也開始慢慢發展。從古代到中世紀,數學發展的歷史時期都伴隨著數個世紀的停滯,但從16世紀以來,新的數學發展伴隨新的科學發展,讓數學不斷加速大步前進,直至今日。史前數學.數學有著久遠的歷史。它被認為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 中國古代的六藝之一就有「數」,數學一詞在西方有希臘語詞源--, 意思是“學問的基礎”,源於--。數學的源頭在數、量和形之中。現代對動物認知的研究表明,這並不是人類特有的概念。這些概念是狩獵者-採集者社會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一些語言的詞彙中,保留了“一”、“二”、“很多”的區別,但並沒有大於二的數,這個事實支援了“數”的概念是隨時間而演化的說法。史前的人類就已嘗試用自然的法則來衡量物質的多少、時間的長短等抽象的數量關係,如時間-日、季節和年。算術(加減乘除)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證實了當時已有幾何的知識。已知最古老的數學工具是發現於史瓦濟蘭萊邦博山的萊邦博骨,大約是公元前35,000年的遺物。它是一支狒狒的腓骨,上面被刻意切割出29個不同的缺口,使用計數婦女及跟蹤婦女的月經週期。相似的史前遺物也在非洲和法國出土,大約有35,000至20,000年之久,都與量化時間有關。。發現於尼羅河上源之一的愛德華湖西北岸伊香苟地區,或許有20000年甚至更久,則刻有三組一系列的條紋符號,每列和骨頭等長。常見的解釋是已知最早的質數序列,亦有認為是代表六個陰曆月的紀錄。 學者彼得·魯德曼否認素數序列的解釋,他認為素數的概念只能出現在除法之後,而他認定除法是在公元前1000年後才出現的,因此在公元500年以前,素數是不太可能被理解的。他寫道,“一個計數符號之類的東西為什麼要展示2的倍數,10到20之間的素數,和一些幾乎是10的倍數,這是沒人嘗試解釋過的”。而根據學者的說法,這個骨頭可能影響了隨後埃及數學的發展。因為埃及算術就像這塊骨頭一樣,也使用了2的倍數,然而,這也是有爭議的。其他地區亦發現不同的史前記數系統,如符木或於印加帝國內用來儲存資料的奇普。在幾何學方面,公元前五千年的古埃及前王朝時期即已出現用圖畫表示的幾何圖案。也有人聲稱,年代大約是公元前三千年的英格蘭和蘇格蘭地區的巨石文化遺址中,也發現了融入幾何觀唸的設計,包括圓形、橢圓形和畢達哥拉斯三元數。。然而上述發現也全部有爭議,而目前最早的無爭議之數學史料當前依然是來自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史後的。從歷史時代的一開始,數學內的主要原理是為了做稅務和貿易等相關計算,為了了解數字間的關係,為了測量土地,以及為了預測天文事件而形成的。這些需要可以簡單地被概括為數學對數量、結構、空間及時間方面的研究。古巴比倫數學.古巴比倫數學指從早期蘇米爾到希臘化時期和幾乎是基督教曙光這段時期,任何美索不達米亞。之所以命名為巴比倫數學,是因為巴比倫是當時數學研究中的中心。接著,在阿拉伯帝國之後,美索不達米亞,特別是巴格達,則再次成為了阿拉伯數學研究的中心。與稀少的埃及數學史料不同,我們對巴比倫數學的認識來自1850年以來挖掘出的超過400塊的泥板。這些泥板以楔形文字,在溼潤的粘土上寫成,隨後用火爐或日照烘乾。其中的一些泥板看起來是被批改過的作業。書面數學的最早證據可以追溯到最早在美索不達米亞建立文明的古代蘇米爾人,他們在公元前3000年發明了一個複雜的計量法。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蘇米爾人在泥板上寫下了乘法表,並開始涉及幾何習題和除法的問題,最早的巴比倫數字也能追溯到這個時期。巴比倫數學是用60進位制的計數系統寫成的。現代文明中的60秒是一分鐘,60分鐘是一小時,一個圓周是360小數點後5位。然而,巴比倫人缺乏類似十進位制的小數點,因此要確認一個符號的進位,通常只能根據上下文來判斷。在塞琉古帝國時期,巴比倫人發明了零的符號,作為空數位的佔位符,然而這隻用在數字的中間,零沒有出現在數字的末尾,因此巴比倫人發明了非常接近但並非真正的進位系統。巴比倫數學涵蓋的其他領域包括分數、代數,二次和三次方程,以及不規則倒數近似值的計算。表格則包括乘法表,以及求解線性、二次、三次方程的方法,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成就。舊巴比倫時期的表格還包括了最早對畢達哥拉斯定理的表述。然而,和埃及數學一樣,巴比倫數學同樣沒有注意到近似解和確切解的區別,以及一個問題的可解性。更重要的是,沒有數學證明和邏輯原則。古埃及數學.古埃及數學是指用埃及文寫成的數學。在希臘化時期之後,希臘文取代了埃及文成為埃及學者使用的語言。埃及的數學研究隨後在阿拉伯帝國成為阿拉伯數學的一部分得以延續,而阿拉伯文此時則成為了埃及學者的書面語言。最具代表性的埃及數學著作是萊因德數學紙草書,斷定為公元前1650年寫成,不過這很可能是一份於公元前2000-1800年的中埃及寫成的更早謄抄本。這是一份寫給學生的代數和幾何教材,此外,還包括面積公式、乘法除法的計算方法和分數的知識,此外也有其它數學知識的證據,包括素數和合數,代數平均數、幾何平均數以及調和平均數,對埃拉託斯特尼篩法和完美數理論的簡單理解。它同時也展示瞭如何求解一階線性方程,以及代數和幾何數列。另一個重要的埃及數學莫斯科紙草書,同樣來自中埃及時期,斷代為公年前1890年。 這份紙草書包括了我們今天的應用題,看上去是為了趣味。其中一個問題被認為是特別重要的,因為它給出了計算錐檯面積的方法:“如果你知道一個截斷的角錐,高為4,底邊為4,頂邊為2。你需要先計算4的平方,得16, 然後乘以4,得8。計算2的平方,得4。然後把16、8、4加起來,等於28。計算6的三分之一,等於2。將28翻倍,等於56。因此,答案是56,這就是正確的答案。”最後,柏林紙草書6619顯示了古埃及人懂得如何求解二次代數方程。古希臘數學.古希臘數學指用希臘文寫成,從泰勒斯以來到公元后529年雅典學院關閉這段時間的數學成果。希臘數學家居住在整個東地中海,從義大利到北非的地帶,但擁有相同的文化和語言。亞歷山大大帝之後的希臘數學,有時也被稱作希臘化數學。古希臘數學比其他的早期文明發展出的數學更加先進複雜。古希臘數學之前存留下來的記錄都表明了歸納推理的應用,也就是透過重複的觀察來建立經驗法則。但希臘數學正相反,使用演繹推理。希臘人使用邏輯從定義和公理中推匯出結論,並在數學上嚴謹地證明它們。古希臘數學被認為是源於泰勒斯。雖然他們的影響程度依然是有爭議的,但他們或許受到了埃及和巴比倫數學的啟發。根據傳說,畢達哥拉斯曾前往埃及向祭司學習數學、幾何以及天文學。泰勒斯使用幾何學來解決問題,例如計算金字塔的高度,以及船隻到海岸的距離。他也被認為是將演繹推理應用到幾何學的第一人。由於推匯出了泰勒斯定理的四個推論,他被譽為是第一個真正的數學家,以及第一個有署名的數學發現。畢達哥拉斯建立了畢達哥拉斯學院,它的原則是數學統治著宇宙,並有“萬物皆數”的格言。畢達哥拉斯是“數學”這個詞語的提出者,也是因興趣而研究數學的先驅。畢達哥拉斯猜想的最早證明就歸功於畢達哥拉斯學派,儘管對整個定理的表述已經有很長時間的歷史了。他們也證明了無理數的存在。柏拉圖在數學史上因啟發和指導他人而非常重要。他創立的雅典柏拉圖學園成為了公元4世紀時世界數學的中心,也是當時一流數學家的母校,比如歐多克索斯。柏拉圖也探討了數學的基礎,澄清了一些定義,並對前提做了重新整理。數學分析的方法也同樣歸功於柏拉圖,一個計算勾股數的公式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歐多克索斯發展了窮竭法,是現代積分法的前身;應用了比例論避免了無限小數所遇到的問題。前者使計算曲線圖形的面積和體積成為可能,後者使後來的幾何學家極大推動了幾何學的發展。雖然他並沒有具體的數學發現,但亞里士多德認為他是把數學建立在邏輯基礎上的功臣。在公元前3世紀,數學教育和研究的中心在亞歷山大港的繆斯神殿。這是歐幾里得講課和寫下《幾何原本》的地方,後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和最具有影響力的教科書。《幾何原本》用公理化方法引入了數學的嚴謹性,並且其中最早的“定義”、“公理”、“定理”、“證明”的格式至今依然在數學中使用。儘管絕大多數《幾何原本》中的內容都是已知的,但是歐幾里得將他們組合成了條理分明的一套邏輯框架體系。《幾何原本》因在20世紀中期前教導了所有的西方人而聞名,其中的內容依然在今天的幾何課上講授。除了歐幾里得幾何中令人熟悉的定理以外,《幾何原本》還是當時所有的數學科目的入門課本,例如數論、代數和立體幾何,包括了2的平方根是無理數,以及素數有無窮多個的證明。歐幾里得的著作廣泛,例如圓錐曲線、光學、球面幾何學和力學,但只有一半得以儲存下來。敘拉古的阿基米德一致被認為是古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他使用了窮竭法求無窮級數的和,計算出了拋物線下的面積,這種方法在現代的微積分課堂上並不陌生。他還顯示了透過窮竭法可以將 formula_1 的值計算到任何想要的精度,他還求得了在當時最為精確的 formula_1 值:藉在 formula_3 與 formula_4 之間。他還講解了後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基米德螺線,發現了旋轉曲面的面積公式,以及一個可以靈活表示極大數字的系統。儘管他在物理和許多高階機械裝置上的貢獻也廣為人知,但他本人更看中自己的數學原則和思想的價值。。他認為自己最偉大的成就,是發現球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也就是證明了球外接圓錐的表面積和體積是該圓錐的 formula_5。阿波羅尼奧斯最重大的貢獻是研究圓錐曲線,表明了透過改變平面截斷二次錐面的角度,可以獲得全部三種圓錐曲線。他創造了我們如今使用的三個術語:“拋物線”。他的《圓錐》是古代最著名和至今儲存最完好的著作之一。在書中,他推出的許多定理隨後被證明是數學家和研究行星運動的天文學家的無價之寶,例如艾薩克·牛頓。雖然無論是阿波羅尼奧斯本人,還是其它的希臘數學家都沒有邁入解析幾何的領域,但阿波羅尼奧斯對某些橢圓曲 線的處理方式已經和現代方法相似,他的一些著作也預示了1800年以後笛卡兒解析幾何的出現。在大概在同一時間,埃拉託斯特尼發明了尋找素數的埃拉託斯特尼篩法。公元前3世紀,通常認為是希臘數學的黃金時代,在此之後,就再也沒有那麼多純數學的研究成果出現了。儘管如此,這之後的應用數學得到的很大的發展,例如最有名的三角函式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天文學的需要。喜帕恰斯被認為是三角函式的創始人,他編制了第一張三角函式表,360度圓周的系統性應用也是自他開始 。亞歷山大港的海倫被歸功於發現透過三邊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海倫公式,也是認識到負數可能開平方的第一人。亞歷山大港的梅涅勞斯提出了梅涅勞斯定理,是球面幾何的先驅。古代最完整和最具影響力的三角函式著作是托勒密的《天文學大乘》,這是天文學的里程碑著作,其中的三角函式表被隨後的天文學家繼續使用了一千年。利用三角法求圓內接四邊形邊長的托勒密定理也歸功於他本人,托勒密精確計算出了圓周率為 3.1416,這直到中世紀歐洲都是很精確的。在托勒密去世後一個死氣沉沉的時段過去了,接下來的公元250到公元350年,有時被稱為希臘數學的“白銀時代”。在這個時段,丟番圖在代數,特別是不定分析方面,也作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如今,丟番圖方程和丟番圖逼近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丟番圖的主要作品是《算術》,其中包括了150個代數問題,研究了方程,特別是不定方程的解析解。《算術》對隨後的數學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皮埃爾·德·費馬就是在閱讀《算術》時,嘗試一般化其中的問題而想到了費馬大定理。丟番圖對數學記號的貢獻也很大,《算術》是目前已知第一個使用簡字代數系統及代數符號的帕普斯最後一位希臘的偉大數學家,他生活於約西元 4 世紀,主要的貢獻有帕普斯定理和古爾丁定理,後世還有以帕普斯名明的和。其著作《數學彙編》一書記錄了許多重要的古希臘數學成果,因為儲存良好,在數學史上意義重大。然而在帕普斯之後的數學家,不再有顯著的創新,大多數的工作內容都流於評論前人的發現。第一位有歷史記錄的女數學家是希帕提婭。她繼承了父親的職位,成為大圖書館的館長,並且寫了很多關於應用數學的著作。因為亞里山大港的基督教社群認為她引起了一起政治糾紛,她便被撕去衣服,以尖銳的蚌殼將她的肉從骨上刮下屠戮致死。中國數學.早期中國數學和世界其它地方的數學有很大不同,因此可以合理認為是獨立發展的。現存最古老的中國數學《周髀算經》,成書年代有很多說法,從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100年都有,但認為是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似乎是合理的。中國數學最特別的一點就是使用了十進位制數位表示法,獨特的“算籌數”用來表示從1到10的數字,而額外的算籌則被用來表示10的乘方。因此,數字123可以表示為符號1,緊跟著符號100,接著符號2與符號10,最後符號3。這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計數系統,而且在現代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引入之前,顯然已經被使用了數個世紀。算籌可以表示任意的大數,並且使得計算可以在中式算盤上進行。算盤的發明日期是不確定的,但最早的書面記錄是在公元190年,東漢徐嶽撰寫的《數術記遺》中提到。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幾何學作品來自《墨經》,由墨子的弟子編撰。《墨經》涉及了關於物理科學的很多領域的,也講解了少量的幾何定理。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焚燒一切不被大秦帝國認可的書籍,史稱焚書坑儒,儘管命令並沒有被絕對遵守,但這導致了21世紀的我們對在此之前的中國數學不甚瞭解。在焚書之後的公元前212年,成書於漢朝的,被認為是擴充套件了數學的部分相關著作,如今也已遺失。在這類著作中,最重要的是《九章算術》,此書完整的標題首次出現在公元179年,但在這之前也有提到過部分。本書包括了246個應用題,包含了農業、商業、求塔的高度、工程學和測繪學,還包括了關於直角三角形的pi數值的內容。它還證明了勾股定理,以及高斯消元的公式。劉徽在公元3世紀所作的註釋中,給出了精確到小數點後5位的圓周率。到了公元5世紀,祖沖之將π計算到了小數點後7位,他靠計算上的毅力,計算出之後1000年間最準確的π值。他也發明了以祖𣈶原理的方法計算球的體積。中國數學的最高峰出現在13世紀宋朝,此時中國代數得到了發展。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是朱世傑的《四元玉鑑》,研究一元高次方程組的解,後稱為秦九韶演算法,即後世歐洲的霍納演算法。《四元玉鑑》中還包括了八次冪的帕斯卡三角,儘管早在公元1100年就曾出現在中國的數學著作中。中國也發明了複雜的組合數學方面的圖形,也就是幻方和幻圓,在古代就有記載,後被楊輝完善。就算到了文藝復興之後,歐洲數學開始繁榮發展,歐洲和中國數學依然是完全獨立的,而中國對外的數學思想傳播在13世紀時開始下降。到16世紀和18世紀之間,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等人,交流了歐洲和中國的數學思想,儘管此時,傳入的數學思想已經比傳出的多了。印度數學.印度次大陸上最早的文明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在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1900年之間,在印度河畔繁榮發展。他們的城市佈局是規則的幾何圖形,但沒有留存下來的數學檔案。印度-阿拉伯數字是印度的數學家發明的,他們曾經叫做“印度數字”,但後來被歐洲人稱作“阿拉伯數字”,因為是阿拉伯商人把這種數字引入歐洲的。在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中,有許多用來表示數字的符號,全部都是從婆羅米數字演化而來的。大約十幾種主要的印度手稿都有獨特的數字符號。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兩個例子:現存最古老的印度記錄有相同的圓的方法,這隱含了對pi值不同精度的計算。除此之外,他們還將2的平方根計算到了小數點後7位,列出了勾股數,並且說明了勾股定理。而這一切成果都曾在古巴比倫數學中出現,表明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影響。然而,目前還不清楚舒爾巴經是否影響了日後的印度數學。和中國一樣,印度數學同樣缺乏連續性,重大的突破往往伴隨著長時間的死寂。波你尼。繼舒爾巴經之後的下一份重要的數學檔案是,是公元4世紀到公元5世紀寫成的天文學著作,顯示了來自希臘的強烈影響。它們之所以意義重大,是因為它是最早基於半弦來定義三角函式關係的,就像現代幾何學一樣,而非托勒密三角幾何中的全弦。儘管伴隨著一系列翻譯錯誤,但正弦就是來自梵語的jiya和kojiya。在公元5世紀,阿耶波多完成了《阿里亞哈塔曆書》,一本很薄的著作,用詩篇寫成,目的是作為天文計算和數學測量法的補充,儘管其中並沒有邏輯和演繹法的應用。雖然書中幾乎一半的內容都是錯誤的,但這是十進位制進位系統第一次出現,幾個世紀之後,阿拉伯數學家阿布·比魯尼表示, 此書是“普通石頭和高貴水晶的混合”。公元7世紀,婆羅摩笈多發現了婆羅摩笈多定理,婆羅摩笈多性質和婆羅摩笈多公式。並且首次《婆羅摩歷算書》提出了零。他清晰的闡述瞭如何將零同時作為佔位符和數字,並且解釋了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 從這本印度著作的一本阿拉伯語翻譯中,阿拉伯數學家引進了此計數系統,並且將其轉化為了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學家又將這套數字系統的知識在12世紀帶到了歐洲,並在此時取代了一切更老的數字。在公元10世紀,對賓伽羅著作的註釋中,包括了對斐波那契數列和帕斯卡三角的研究,並提出了矩陣。在公元12世紀,居住在印度南部的婆什迦羅第二全面的寫下了關於數學所有分支的著作。他的著作包含的數學概念等價或幾乎等價於我們今天的無窮小量、導數、中值定理和正弦函式的導數。但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提前發明了微積分,依然是一個在被數學史學家爭議的論題。在14世紀,, 的創立者,發現了π的萊布尼茨序列,並用該公式的21項計算出圓周率為3.14159265259。馬德哈瓦也發現了用來計算反正切的。馬德哈瓦-牛頓公式也給出的正弦和餘弦函式的計算以及它們的泰勒逼近。在16世紀,將學院的理論統一成了《數學闡明》。然而,喀拉拉學院並沒有發展出一套微分和積分的完整理論,也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喀拉拉學院的成果曾被傳出。阿拉伯數學.橫跨波斯、中東、中亞、北非、伊比利亞和印度部分地區的阿拉伯帝國在公元八世紀對數學做了重要貢獻。儘管大多數阿拉伯著作都是用阿拉伯語寫成的,但多數作者不是阿拉伯人,這就像是希臘語之於希臘化時期一樣,阿拉伯語是當時整個伊斯蘭世界非阿拉伯學者的書面語。在九世紀,波斯數學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薩·花拉子米寫下了很多關於印度-阿拉伯數字和方程解法的重要書籍。他在公元825年寫成的《印度數字的計算》,加上肯迪的著作,共同把印度數學和印度數字傳入西方。Algorithm。他對根為整數的二次方程給出了詳盡的代數解法,是為了代數本身而講授初等形式代數的第一人。他同時也討論了兩種解方程的基本方法,“消去”和“平衡”,也就是把方程一側被減去的項,轉移到方程的另一側,從而將一側的項“消去”了。花拉子米把這種方法稱為 al-jabr。他的代數學不再僅僅注重“給出的一系列問題,而是從基本術語開始講解,給出所有可能出現的方程形式,從而明確了真正的研究物件”。他是為了方程本身而研究方程,他的研究是“在一般意義上的研究,不僅僅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是為了能透過它解決無限多個問題”。在埃及,將代數推廣到了無理數的集合,允許將平方根和四次方根作為二次方程的解和係數。他也發展出瞭解由含有三個未知數的三個方程聯立組成的非線性方程組的解法。他成果中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他試圖在一些問題中,去尋找一切可能的解,他甚至對其中一個問題給出了2676個解。他的著作成為了代數學發展的重要根基,並且影響了隨後的數學家,如和斐波那契。代數學的更深遠發展是由卡拉吉在他的專著《哈法勒》中作出的。其中,他將數學方法進行了擴充套件來合併未知數的整數冪和整數根。在卡拉吉在公元1000年左右寫成的一本書中,出現了一份很接近歸納法的數學證明,被用來證明二項式定理、帕斯卡三角形和立體積分求合的命題。數學史學家,讚揚卡拉吉是“引入代數微積分理論的第一人。”同樣在公元10世紀,阿布·瓦法將丟番圖的著作翻譯成了阿拉伯語。海什木是第一個推匯出四次冪和的公式的數學家,他使用的方法可以非常容易推廣出能求任意次冪和的公式。他為了求拋物面面積而計算了積分,並且能夠將他的結果推廣到任何四次以內的多項式中。因此可以說,他差點就發現了計算多項式積分的通用公式,然而他並不關心高於四次的多項式。11世紀晚期,奧瑪·開儼寫成了《歐幾里得困難的討論》,對歐幾里得《幾何原本》中他認為存在的缺陷進行了討論,特別是關於平行公設的問題。他也是第一個發現了三次方程幾何上的一般解,對曆法改革也施加了重要的影響。13世紀,納西爾丁·圖西推進了球面三角學的發展,他也寫下了關於歐幾里得平行公設具有影響力的著作。16世紀,吉亞斯丁·賈姆希德·麥斯歐德·阿爾-卡西將圓周率的值計算到了小數點後16位。卡西也提出了一個求n次方根的演算法,他的這個演算法是數個世紀後和提出的方法的一個特例。阿拉伯數學家在同一時期的其它成就,包括了為阿拉伯數字加入了小數點,發現了除當時已被知曉正弦函式之外的全部現代三角函式;肯迪將密碼分析和頻率分析引入數學;海什木對解析幾何的發展;奧瑪·開儼引領了代數幾何的開端;發明的一類代數符號。在奧斯曼帝國和十五世紀開始的薩非王朝期間,阿拉伯的數學發展陷入蕭條之中。中世紀歐洲數學.中世紀歐洲,人們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動機和如今的現代數學家大不相同。其中一個動因是,相信數學是理解神創造的自然秩序的鑰匙 —— 這是常常被論證的主題,例如柏拉圖在《蒂邁歐篇》中有所表示,而聖經則說 —— 神“處置一切事物,原有一定的尺度、數目和衡量。”波愛修斯在他的課程中為數學提供了一席之地,在公元6世紀,他創造了詞彙四術來指對算術、幾何、天文學和音樂的學習。他著有《論算數》,是譯自希臘哲學家的尼科馬庫斯所寫的《算術導論》。《音樂的綱要》同樣也是源自希臘以及對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一系列摘錄。他的著作都是理論而非實踐的,而且在希臘和阿拉伯著作復原之前,一直都是數學研究的基礎。12世紀,歐洲學者遠遊西班牙和西西里島去搜集阿拉伯的科學找到的括花拉子米的《消去與還原》,被翻譯成拉丁文;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完整文字,被、和克雷莫納的傑拉德翻譯成了多個版本。這些新的著作點燃了數學復興的星星之火。斐波那契首當其衝,在1202年寫成並在1254年再版了,成為了繼埃拉託斯特尼之後第一個做出重大發現的數學家,填補了這整整一千多年的空白。印度-阿拉伯數字相關的成果也被傳入歐洲,並且其它相關的數學問題也有討論。14世紀,為了探究各種各樣不同的數學問題,發展出了許多新的數學概念。其中一個重要貢獻是關於區域性運動的數學發展。托馬斯·布拉德華提出,隨著力就會成算術比例增長。布拉德華以一系列具體的例子來對此加以說明。雖然對數在當時還沒有被髮明出來,但我們可以把他的結論理解為 V = log(F/R),雖然這是一個時代錯誤。布拉德華的分析,是肯迪和兩人研究量化複合藥劑本質時所用的數學技巧,後來被轉移到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物理問題上的例子。14世紀牛津計算學者群的成員之一,以一種沒有微積分和極限概念的形式,指出「一個均勻加速或均勻減速的物體在一段時間內所走過的相同」。赫特斯柏立和其它數學家,透過把一個物體全部的加速運動進行累計,從而在數學上求得物體運動的距離,認為一個恆定運動的物體在加速或者減速運動時在一段時間內運動的距離等於相同時間內其以平均速度運動過的距離。。巴黎大學的尼克爾·奧里斯姆和義大利的獨立的提出了的圖示,斷定一條表示均勻加速運動的直線,直線下面積就是物體運動的總路程。在隨後對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註解中,奧里斯姆展示了一個物體在每一個連續的時間增量中會獲得一個與奇數數量成比例的增量。由於歐幾裡德已經證明奇數數量的和是平方數,因此物體所獲得的總增量隨時間的平方增加。.文藝復興.在文藝復興期間,數學的發展和會計學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雖然代數和記賬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絡,這門學科的教材和書籍也往往是為了給商人的孩子在算術學校或者學習商業和貿易的實用技能而準備的。確實,如果只是記賬的話大概是不需要代數的。但是,對於更復雜的交易,或者復息利率的計算,就必須掌握算術,而代數知識也就十分有用了。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著有關於立體幾何與透視法的作品,包括《論繪畫透視》,《論算術》和《論正則體》。盧卡·帕西奧利所著的在1494年於威尼斯首次印刷出版,其中包括了一篇27頁的記賬論文《計算和記錄的細節》。這主要是編寫和出售給商人將其作為參考書,給有興趣的人作為娛樂破解其中數學謎題,以及教育他的兒子。在《算術、幾何、比例總論》中,帕西奧利首次在印刷書籍中引入了加號和減號,隨後成為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數學界的標準符號。《算術、幾何、比例總論》也是已知的第一本在義大利印刷的代數書。不過,帕西奧利的不少思想是剽竊自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的。在16世紀上半葉的義大利,希皮奧內·德爾·費羅和尼科洛·塔爾塔利亞發現了三次方程的解法。吉羅拉莫·卡爾達諾在1545年發表的著作中,同時還記錄了四次方程的一種解法,這是由他的學生洛多維科·費拉里發現的。在1572年,拉斐爾·邦貝利出版了他的著作《代數學》,這本書中,他解釋瞭如何處理應用卡爾達諾公式解三次方程時可能會出現的虛數。西蒙·斯蒂文的於1585年在荷蘭首次發表,首次系統性講解了十進位制的處理方法,對隨後所有關於實數系統的工作都有影響。因為導航和大面積精確地圖的需求驅動,三角幾何學成長為數學的一個重大分支。首次使用了該詞語,在1595年出版了《三角幾何學》。雷吉奧蒙塔努斯的正弦和餘弦函式表則在1533年出版。在文藝復興期間,藝術家真實地表現自然世界的需求,與對希臘哲學的重新發現,引領著藝術家研究數學。藝術家們同時還是當時的工程師和建築師,因此自然無論如何都要用到數學。繪畫透視法的研究和相關的幾何學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可見,到了16世紀,算術、初等代數、以及三角學等初等數學已大體完備。科學革命期間的數學.17世紀.在研究經典力學的過程中,微積分的方法被髮明。17世紀的歐洲湧現出了史無前例的數學和科學思潮。伽利略將一個從荷蘭進口的玩具加以改進,製造了一部望遠鏡,用它觀測到了環繞木星軌道運動的衛星。第谷·布拉赫則收集了天空中行星位置的巨量觀測資料,而作為第谷的助理,約翰內斯·開普勒首次接觸和認真研究了關於行星運動的主題。由於對數已經被當時的約翰·納皮爾和約斯特·比爾吉發明出來,因此使開普勒的計算工作變得簡單了。開普勒成功的建立了行星運動的數學法則。同時,勒內·笛卡爾發展出瞭解析幾何,因此行星的軌道就可以依照笛卡爾座標系畫出影象了。在眾多前人工作的基礎之上,艾薩克·牛頓發現的物理定律解釋了開普勒定律,牛頓彙集的許多數學概念就是今天的微積分。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可以說是17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也獨立地的發展出了微積分,他發明的很多微積分符號至今仍在使用著。科學和數學研究變成了一項國際活動,隨後將很快遍及全球。除了研究天空的應用數學以外,應用數學伴隨著皮埃爾·德·費馬和布萊茲·帕斯卡的工作而開拓了新的領域。帕斯卡和費馬奠定了機率論研究的基根,並對賭博遊戲進行討論而發展了相應的組合數學。帕斯卡還利用他最新研究出來的機率論提出了帕斯卡賭注。帕斯卡試圖表明,皈依宗教的理由在於,儘管成功的機率很低,但得到的獎賞卻是無限的。某種程度上,這預示了18到19世紀發展的功利主義的出現。18世紀.18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數學家無疑是萊昂哈德·尤拉。他的貢獻範圍特別廣泛,從因七橋問題創立圖論,到標準化大量數學術語和符號都包括在內。比如說,他將負1 的平方根稱為i,還推廣了使用希臘字母 pi 來表述圓周率。他對拓撲學、圖論、微積分、組合數學和複分析都做出了貢獻,以此為證,眾多的數學定理和記號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其他18世紀重要的歐洲數學家,包括約瑟夫·拉格朗日,他在數論、代數、微積分和變分法方面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拉普拉斯則在拿破崙時代做了舉足輕重的工作,建立了天體力學和統計學的基礎。現代數學.隨著自然科學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研究數學基礎而產生的集合論和數理邏輯等也開始慢慢發展。19世紀.在19世紀期間,數學的抽象程度顯著增加了。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是這股浪潮的縮影。姑且不談他對科學的貢獻,他在複變函式、幾何學和收斂級數上做出了革命性的工作。它也是給出代數基本定理和二次互反律令人滿意的證明的第一人。在這個世紀,發展出兩種形式的非歐幾里得幾何,歐幾里得的平行公設在這種幾何中就不再成立了。俄羅斯數學家尼古拉·羅巴切夫斯基和他的競爭對手匈牙利數學家鮑耶·亞諾什,都獨自的定義並研究了雙曲幾何。在雙曲幾何中,過一點可做的平行線不再是唯一了,而三角形的內角和小於180度。橢圓幾何隨後在19世紀由德國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建立,在橢圓幾何中,平行線一條也不能做了,而三角形的內角和大於180度。黎曼也將這三種幾何學加以一般化並統一,發展出了黎曼幾何。黎曼定義了“流形”的概念,從而將曲線和平面的概念推廣了。19世紀出現了抽象代數的偉大思想,德國的赫爾曼·格拉斯曼想出了最早的向量空間。愛爾蘭的威廉·哈密頓則發展出了不遵循交換律的代數學。英國數學家喬治·布林構想出了一種新的代數學,隨後演化為了我們今天的布林代數。布林代數中只有0和1兩種數值,是數理邏輯學的起點,並且在計算機科學中擁有眾多重要應用。奧古斯丁·路易·柯西、黎曼和卡爾·魏爾斯特拉斯則以在數學上更加嚴謹的形式重新表述了微積分。同時,數學的侷限性也第一次被發現了。挪威人尼爾斯·阿貝爾和法國人埃瓦里斯特·伽羅瓦證明了高於四次的多項式方程不存在通行的代數解法,也就是阿貝爾-魯菲尼定理。其它19世紀的數學家應用了這個定理,從而證明了僅靠尺規作圖將三等分任意角、將一個立方體擴大兩倍,或者構造一個和正方形面積相等的圓,都是不可能的。而自古希臘以來數學家就在嘗試解決這三個難題了。在另一方面,幾何學僅有三維的侷限性,因引數空間和超複數的提出而被克服了。阿貝爾和伽羅瓦對多項式方程的解的研究,奠定了日後群論和抽象代數相關的發展基礎。20世紀的物理學家和其他科學家發現群論是研究對稱性的理想工具。在19世紀晚期,格奧爾格·康托爾首次建立了集合論。集合論讓人們可以嚴謹地表示極限的概念,並且隨後成為了幾乎所有數學家的通用語言。康托爾的集合論和數理邏輯在皮亞諾、魯伊茲·布勞威爾、大衛·希爾伯特和伯特蘭·羅素手中蒸蒸日上,也引發了關於數學基礎的長時間爭論。在19世紀,大量的國家數學協會被建立起來,例如1865年倫敦數學協會、1872年法國數學協會、1884年義大利數學協會、1883年蘇格蘭數學協會,以及1888年的美國數學協會。而首個國際性的特別興趣協會 —— 四元數協會 —— 在當時向量等概念還存在爭議的歷史背景下,成立於1899年。1897年,庫爾特·亨澤爾引入了數論中的p進數概念。20 世紀.20世紀,數學開始成為一門主修專業。每年,成百上千人成為新的數學博士,而且數學家既可以留在學術界,又可以加入工業界。則承擔起了彙總整個數學和數學應用領域的任務。在1900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演說中,大衛·希爾伯特列出了23個數學界的未解決問題。這些問題覆蓋了許多不同的數學領域,隨後成為了20世紀數學研究的中心。如今,10個問題已經解決,7個問題部分解決,而2個問題依然是開放的;還有4個問題由於太含糊,因此不能判斷有沒有解決。此時,歷史上有名的不少數學猜想也終獲證明。1976年,沃夫岡·哈肯和凱尼斯·阿佩爾使用計算機證明了四色定理。安德魯·懷爾斯在他人工作的基礎上成功證明了費馬大定理。保羅·寇恩和庫爾特·哥德爾則證明了,連續性假設本身是獨立於標準公理化集合論而存在的。在1998年,托馬斯·黑爾斯證明了開普勒猜想。此時,數學家們合作的規模與領域已經是空前的了。例如在1955年到1983年完成的有限 單群分類,其證明分散在由100多位作者發表的500多篇期刊論文中,完整的論文加起來共有10000多頁;一組法國數學家,包括讓·迪厄多內和安德烈·韋伊,使用筆名尼古拉·布林巴基寫作,嘗試以最極端的嚴謹和泛化來加以表述全部的已知數學,他們的成果則是幾十卷著作,然而這在數學教育上留下了有爭議的影響。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使用微分幾何之後,微分幾何也得到了一席之地;數學邏輯學、拓撲學,和馮·諾伊曼的博弈論等新的數學領域,則改變了透過數學方法可以 回答的問題型別;所有的數學結構全部透過公理而抽象化為了諸如度量空間、拓撲空間等概念;而數學家所作的這些抽象化工作本身的抽象化則引領人們通向範疇 論;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和讓-皮埃爾·塞爾則將用層論重新鑄造了代數幾何;而龐加萊自1890年開始的動態系統理論的定性研究終於也有了很大進展;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間,測度論被髮展出來。測度論的應用包括了勒貝格積分,和安德雷·柯爾莫哥洛夫的公理化機率論,以及遍歷論;紐結理論極大的擴充套件了;量子力學引領了泛函分析的發展;其它的新領域包括了洛朗·施瓦茨和分佈論、不動點理論和;勒內·託姆的、模型論,以及本華·曼德博的分形;以及李群和李代數成為了一個主要研究領域。亞伯拉罕·魯濱遜引入了非標準分析,透過將實數域擴充套件到了包括無窮大和無窮小量的超實數域,從而平反了微積分中一時名聲狼藉隨後被極限理論取代的無窮小量方法;而約翰·何頓·康威發現了一個和組合博弈論有關,甚至比超實數更大的數字系統:超現實數。而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不斷進步,從最初的機械模擬計算機到隨後的電子數字計算機,讓工業界可以處理越來越大量的資料,來幫助規劃大規模生產、配給和通訊,新的數學領域也因此發展出來:艾倫·圖靈的可計算性理論、計算複雜性理論;德里克·亨利·萊默使用ENIAC促進了數論發展,提出盧卡斯-萊默檢驗法;克勞德·夏農的資訊理論、訊號處理、資料分析、最最佳化和其它運籌學的研究;在過去的世紀中,數學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微積分和連續函式,但因為計算機和通訊網路的崛起,使離散概念也越發重要,還導致了組合數學,包括圖論的擴張發展;資料處理速度和能力的提升,也讓人們可以去研究那些過去需要大量時間進 行紙筆計算的數學問題,引出了數值分析和符號計算。而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方法和演算法包括:單純形法、快速傅立葉變換、錯誤校驗碼、源自控制論的卡爾曼濾波,以及公鑰密碼學的RSA演算法。在同一時間,人們開始深入審視數學的極限。在1929年到1930年,數學家證明了,具有乘法或者加法其中之一的自然數系統之內的一切命題的真偽是可決定的,也就是可以透過某個演算法自動計算出來。然而在1931年,庫爾特·哥德爾發現,如果自然數同時包括乘法和加法,那麼這個結論就不再成立了;同時包括乘法和加法的系統就是人們所知的皮亞諾算術,而這事實上是一個不完備的系統,真理永遠凌駕於證明之上,即總會有在系統中不可能被證明的真命題。因此,數學本身不可能被規約為數學邏輯學,而大衛·希爾伯特企圖將整個數學變得完備和一致的夢想也就此破滅而不得不改變了。斯里尼瓦瑟·拉馬努金是20世紀數學界最耀眼的身影之一,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印度數學家,猜想和證明了關於高合成數、整數分拆、漸進分析和仿θ函式的超過3000個定理,它也對伽馬函式、模形式、發散級數、廣義超幾何函式和素數理論做了深入探索。埃爾德什·保羅發表了有史以來最多的數學論文,並和上百名合作者一起工作。由於他的論文實在太多,以至於數學家提出了數學家版本的貝肯數:埃爾德什數,描述數學論文中一個作者與埃爾德什的“合作距離”的一種方式。埃米·諾特則被許多人認為是數學史上最重要的女性。她的研究包括環、域和域代數。就像大部分研究領域一樣,科學時代的資訊爆炸導致了數學的專門化:在20世紀結束時,有超過上百種數學的專門領域,而數學學科分類標準則長達幾十頁。越來越多的數學期刊開始出版,而到該世紀結束,因網際網路的發展,又有了線上出版。現代數學.數學從古至今便一直不斷地延展,且與科學有豐富的相互作用,並使兩者都得到好處。數學在歷史上有著許多的發現,並且直至今日都還不斷地發現中。依據米哈伊爾·B·塞夫留克於2006年1月的期刊中所說,「存在於數學評論資料庫中論文和書籍的數量自1940年(數學評論的創刊年份)現已超過了一百九十萬份,而且每年還增加超過七萬五千份的細目。此一學海的絕大部份為新的數學定理及其證明。」美國的克雷數學研究所在2000年時提出七個數學難題,稱為千禧年大獎難題,在2003年時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裡·佩雷爾曼對龐加萊猜想的證明有決定性的貢獻,他也因此在同年獲得菲爾茲獎,但佩雷爾曼並未現身領獎,也不接受獎金,成為首位拒絕接受菲爾茲獎的數學家。二十一世紀時大部份的數學期刊除了印刷版外也會有網路的版本,而且有許多新的數學期刊只有網路版本,期刊開放獲取的趨勢更加明顯,arXiv是期刊開放獲取的一個重要網站。數學的未來.數學的許多發展趨勢是可以觀察到的,最明顯的趨勢就是這門學科變得越來越龐大,計算機變得越來越重要和強大,而數學在生物資訊學上的應用領域日發擴大,而透過計算機分析的工業界和科學界資料則爆炸性增長。 | 414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數學史",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43"
} |
神仙方術,傳統中國五術之一,屬民間信仰。古人相信透過一定的方法,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甚至變成神仙,這種思想源於先民對自身永保青春的渴望。先秦時期,道教尚未成形前,人們開始大量的實踐探索,尋找各種礦物植物等配置藥方,以及研究尋找自身的命門,從事這一活動的人被稱為方家或方士,因此他們所從事的活動就叫「方術」。及至中國東漢時期五斗米道張天師出現,修持神仙方術就被說成是「修道」,方士不約而同地共尊崇老子的道家無為學說,原本是哲學理論的道家思想之具體實踐和實用方「法」與技「術」,因此也有人稱「方術」為「道術」。現代有的人會稱道術為「五術」。秦始皇與煉丹術.由於五行、陰陽和以自然法則的老子哲理,早在秦始皇之前,現區別為黃老道和方仙道派別的方士,已經用於中國醫學理論;所以秦始皇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藥,要求方士們創製仙丹。後來亦因煉丹的意外,發明瞭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藥。這樣的煉丹方術,正面做出中醫藥的膏丹粉等藥劑;反面亦做出一些寒石散等含有重金屬的毒害性礦石類精神科藥物。徐福與蓬萊神仙.秦始皇要求御醫徐福創製長生不老藥。徐福明知不可能,於是託詞東渡蓬萊尋覓神仙以求仙丹,一去不返。外丹與內丹.史上煉製長生不老仙丹者,幾乎完全失敗,有的道士就認為長生仙丹只有依靠自身修煉,是為「內丹」。丹士以爐煉外丹,道士煉炁,視身為爐,引氣至丹田,稱為煉內丹。近代稱氣功或養生功。民間信仰.經歷史發展,衍生出多種民間信仰,為人熟識的有風水、通靈或問米、掌相命理、超渡等,對中華文化影響深遠。江湖術士.這些中國的方術有時被一些自稱僧道之徒用作一般民間信仰作法之用。亦被一些別有用心的江湖相士用作詐騙財物與騙色之徒所利用。 | 414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神仙方術",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45"
} |
儒家,又稱儒學,諸子百家及九流十家之一,是一種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思想、哲理。公元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處處可見禮樂傳統,以仁義、恕悌、誠信、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被描述為傳統、哲學、宗教、理性主義、治理方式或生活方式的思想和行為。儒家主張仁德治國,以禮規範人的言行,可化解衝突,進以使國家和平。儒家起初屬諸子百家之一,在秦代與法家理念不合而式微,自漢代起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明大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學後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對東亞政治文化與社會教化都有其影響。至十九、二十世紀,傳統中國的政治體制和社會文化面臨西方政治制度和現代化的衝擊,又飽受內亂和列強干涉,儒家的地位也連帶受到打擊,成為知識份子以至於一般國民的攻擊物件。儒家的現代化轉型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仍然是當代新儒家持續探索的課題靠腰。在中國的起源與發展.形成於春秋末期.儒家由孔子創立,在周代禮樂傳統中成長和發展。周朝禮樂的主要功能,是與上帝、鬼神交通,「事神致福」,由巫覡操作:19、24,並從宗教祭祀擴充套件到社會倫理的領域,以德行解釋禮樂,以「德」為核心而建構人間秩序與禮的秩序;但祭祀仍是禮樂的核心,禮樂由巫覡設計和執行:31-32、35。春秋時代,「儒」者亦精通宗教禮儀,替人主持祭祀儀式,以此為業,世代相傳,與巫祝相似。春秋後期,周朝政治社會制度崩壞,貴族紛紛違反禮樂秩序:150、88,封建禮制分崩離析,周天子地位低落,無力挽救:21。孔子是禮學專家,與弟子都曾主持儀式,對當時已敗壞的禮樂極為不滿,決心從內部改造禮樂傳統:19、151,為舊有禮樂注入活力重新樹立其意義,恢復秩序:18、22,提倡「君子儒」,從禮樂專家轉型為知識人,提升了「儒」者的思想地位,形成「儒家」:151,「儒」成為學者的同義詞。孔子自視為周朝文化的守護者,崇拜製禮作樂的周公,要加以效法:15、18-19,尋求禮樂的根本,主張禮樂必須以「仁」為精神核心,仁與禮互相支援互相制約,從哲學角度重新闡釋禮樂,標誌著儒家精神的開端,使儒家的人文主義超越了巫的傳統:98、19、152。孔子是貴族後人,生於儲存周朝文化禮樂的魯國,為人好學,學識淵博,精通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年少時曾擔任下層官吏,管理倉庫與畜牧,從事教學,著重德行修養:24-25,50多歲時成為魯國中都宰,升任司空與大司寇,但他不滿魯國當權的季氏三家,於是離開魯國,遊說其他國君採用其學說,帶同弟子,周遊列國13年,「知其不可為而為」,名揚四方;67歲時返回故鄉,整理經書與傳授門人。傳說孔子有弟子3000人,精通六藝的有72位:26-27。孔子提倡學以成人,自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相信上古聖王堯舜時是大同時代,繼承周代的政治思想,認為為政者必須有美德:22、17-20,把禮的根源由「天」改為內求於「心」,以「仁」為禮之本,仁內而禮外,仁是禮的精神核心,而禮則是仁的載體,使仁的精神得以顯現:60、102-103。孔子深信自己受命於天,天命要他承擔起領導精神世界的大任,傳「道」於天下,他也毅然以此自任:49、51,雖失敗於政治改革,卻誨人不倦,激勵許多追隨者,使人心悅誠,沒有實現儒家內聖外王的最高理想,卻受尊為至聖先師,「聖之時者」:15-16。戰國至秦代.孔子弟子中,顏回、梁鱣、曾參、子貢、子夏等最為熱忱,身後弟子分為八派,世稱儒家八派:孔子孫的再傳弟子孟子,主張仁政和王道,自視為王者之師,指出真君子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8、30,儒者是衛道之士,道德模範。孟子又批評當時墨家和楊朱的主張,主張重義尚公,為政者應以身作則,廣施仁義,實行王道,以民為本:「民為貴,社禝次之,君為輕」:31-32。孟子相信人性本善,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臻於完美,人人都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可以培養成仁、義、禮、智四種美德,稱為「四端」。人能充分認識「心」,就能瞭解本性,進一步認識「天」:33-35。荀子是齊國稷下學者中最出色的一位,以博學雄辯著稱,傾向現實主義,認為孟子人性本善之說過於天真樂觀,忽略了禮法穩定社會的作用。他強調人性本惡,心卻有認知功能,人們自我約束,按禮法行事,並接受教育,就能成為有德之人。他亦提倡仁政和王道,人要學習經書典籍,以及官府的法規,傾向權威主義,與法家學說有相通之處,其弟子韓非和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36-37,但荀子仍被尊為儒者的典範。孟、荀二子深化和開拓了儒家思想,充分詮釋孔子的人性論與天道觀:38。戰國時代後期,法家與儒家針鋒相對,法家批評儒家的仁政,譬喻為慈母的溺愛,導致姑息養奸,縱民為患:300-301。秦始皇厲行法治,視儒家為不容,下令焚毀經書,坑殺儒者,即「焚書坑儒」:93。漢代.西漢初年,黃老道家學說盛行,儒家亦加入了漢朝,儒生叔孫通為漢高祖制訂朝儀,陸賈和賈誼等少數幾位儒生亦提出政見。漢武帝時,儒家開始廣泛影響官員,漢武帝氣質上是個法家式的暴君:39,卻接受丞相公孫弘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成為官方意識形態,五經成為學術與教育的核心。前136年,漢武帝設立五經博士,前124年,挑選50名「博士弟子」,創立太學,到前8年,太學生多達3000人,每年有約100名儒生透過考核成為官員,儒生開始掌管朝廷禮制:40。西漢後期,儒家改革宗廟、郊祀等國家祭祀,滲透到公卿階層,使儒教國教化:1。58年,所有官學都祭祀孔子,175年,學者討論後,官方頒佈五經的正式版本,刻於石碑,在洛陽豎立:40。東漢後期,全國士人都曾研習儒家經典,官學定期舉行祭孔大典,孔子受奉若神明,孔廟遍佈全國兩千多個縣。漢末宦官專權,激起太學生的激烈抗議,朝廷加以高壓,169年監禁和流放數千名太學生及同情他們的官員:45-46。漢代儒家建基於天人感應之說,不太重視孔孟的心性論,忽略內聖而著重外王:118,有時表現為一種利祿之途。漢代儒學代表人物是董仲舒,特別著重《春秋》經,堅持道德理想主義,主張「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41-42。他肯定君主的無比權力,也設法防止君權超越一定的範圍:1。他提出天人相應的理論,一年4季、12個月、366天,與人的4肢、12節、366骨是相應的。天人相應的形而上學,引申出天人感應的信念,把儒家倫理與宇宙觀結合。其災異說認為,旱災地震、日蝕彗星,以至婦人生鬚,一切不尋常的自然現象,都是上天對統治者的警告。這種天人感應說成為儒家遏制皇權的手段:43。董仲舒屬今文經學派,今文經以漢代通行的隸書書寫,熱衷探索經書中的「微言大義」。漢代古文經學的態度則較理性,古文經以先秦篆書書寫,代表學者有揚雄,他模倣《論語》和《易經》,著有《法言》與《太玄》:44。魏晉至唐代.魏晉時期政治動亂,外族入侵,佛道二教興起流傳:47,受道家思想影響計程車人,反對周、孔名教,之後佛教長期支配中國的思想界與民間信仰:229,形成三教鼎立,互相抗衡的局面:63,儒家一度失去獨尊地位,經學大受衝擊:9。但儒家仍是主流的政治與倫理思想,魏晉玄學代表人物王弼認為,孔子對「道」的體會超過老子;北魏等胡人政權漢化時,亦會儒家化:46-47;禮學得到朝廷重視,切實推行:9。南北朝後期及唐代,朝廷一再下詔辯論教優劣,儒家被視為「治世」之教,與修心的佛教與養生的道教並列:70-74。唐代儒學復興,官方編定《五經正義》,總結漢、魏以來的經學,門第貴族以禮法維繫,儒家三禮之學較為盛行:99,儒家禮儀貫徹於帝國行政,包括《唐律》的編纂,建立科舉制度,精通經學成為出仕條件,從此士人思想深受儒家體系影響。唐代的哲學思想,卻仍為佛教所壟斷,《中庸》和《易傳》等具有形而上學意義的儒家經典,也受僧人道士注意。李翱撰有《復性書》:47,韓愈則提出道統問題,排斥佛教,力求復興儒學。為了回應佛道二教的挑戰,儒家開始重新解釋古典的儒學:48、50。宋元.宋代理學受佛學影響而形成,拓展了先秦儒家傳統:158。宋代許多名臣與士大夫,如胡瑗、孫復、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蘇軾、司馬光、邵雍,都有功於復興儒家。當中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五人,整合個人修身、道德倫理、形而上學與歷史哲學,使儒學恢復生機,傳承了儒家道統,稱為理學:51-52。周敦頤詮釋道教的太極圖,建立天地人三才觀,人要贊育天地之化;他認為天道寂然不動,聖人亦常處寂靜,又感通萬物,洞察入微:52-54。張載所撰《西銘》,傳揚民胞物與的信念,成為理學信念的宣言:「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指出「理一分殊」,氣把人與天地萬物結合在一起:56-58。程顥強調天人相感相應,「仁者渾然與物同體」,天理普遍存在於萬物與人性之中,人心誠敬,即可得淨化。程頤進一步提出「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在修身之道強調「格物」,並不獨尊「心」的重要性:59-60。南宋朱熹追隨程頤的理學,確立了身後數百年儒學的面貌,影響不限於中國,擴及朝鮮與日本。朱熹定出《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的次序,稱之為四書,置於五經之上,綜合加以注釋:60-61。他追尊北宋諸子為孔孟道統的繼承人,主張格物,以心去探知事物根本之理,以實現「仁」;人要涵養誠敬之心,也要求致廣博之知。他在江西重建白鹿洞書院,教學內容包括讀書、靜坐、禮儀、書法、算術等等,成為後世東亞各地書院的模範:62。與朱熹同時代的大儒陸九淵,思想本於《孟子》,主張「立乎其大」,強調與宇宙渾然一體的直觀體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批評朱熹格物之說支離破碎,曾與朱熹在鵝湖寺辯論,其心學及後在明代與日本德川幕府一度發揚光大:64。元朝首創以四書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部份儒生出仕於異族王朝,朝廷首席學者許衡引進和簡化了朱子學,親自教授蒙古王室子弟;部份儒生則不願出仕,劉因重視格物而不廢心學,吳澄則嘗試調和朱陸異同:67-68。明代.明朝是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高峰,儒家在政治高壓下另覓出路,轉向擴大民間社會的空間:9、22。有志濟世的儒生,許多放棄「得君行道」的方法,轉而採用「移風易俗」的路線,避開政治,說教物件不是朝廷而是社會,轉向民間開拓新空間,找到安全的思想新出路:31、11。明代首位大儒是薛瑄,他緊隨朱子學,又格外重視修心養性;吳與弼和陳獻章都有功於儒學,指出學習不單為科舉考試,而是為明心見性,為王陽明學說奠基。王陽明是朱熹以後影響最大的儒者,發展了陸九淵的心學,批評朱子後學過分著重文字細節。他主張知行合一,道德教育植根於「心之本體」,又叫「良知」,即人人皆有的良心,胸懷天地的人,不忘惻隱之心:68-69。王陽明主張良知是人人都具有的,把決定是非之權暗中從朝廷還給每一個人,有抵抗專制的意義,陽明學末流亦傾向不談政治:11。王陽明後學著名的有王畿、李贄,其道德樂觀主義在明末則受到劉宗周等儒者的批評:70。清代.清代中國的儒家化達到頂點。清朝把儒學轉變成政治意識形態,把詮釋儒學最後真義視作帝王特權,透過文字獄消磨儒生精力:75。清初,劉宗周弟子黃宗羲編撰《明儒學案》,顧炎武專長於制度史、音韻學與古籍研究,被尊為樸學巨擘;王夫之對形而上學、史學與經籍有詳細著述,當時不為士大夫所知,卻是儒學史上最有創意的思想家:71-72。清朝屢興文字獄,使儒家在經學考証中求逃避:35;顧炎武的古籍整理,在18世紀也激發起儒者投身樸學,專致於考據語義與版本。其中戴震是最具哲學思想的考據學家,撰有《孟子字義疏証》抨擊宋學,並參與編纂《四庫全書》:75。晚清以來,中國變局前所未有,儒家的中心地位動搖,儒家秩序開始解體。為了救亡圖存:1、6,甲午戰爭以後,儒家開始發現西方思想與制度,是中國求富強必須借鑑的。今文派的公羊改制說和古文派的融通中西學說,都透過西方的觀念和價值,重新闡明儒學的現代意義,擴大儒學系統:30、36。今文經學家康有為、古文經學家章太炎、劉師培,都批評儒家政教禮俗的流弊,希望發揮儒家的原始精神,提出抑制君權而保障民權:2、4,興辦學會,並重視個人自主,自由平等,希望擴大民間社會及個人的功能,使之從政府的壓制中解放出來:5-6、8。1905年,清朝廢除科舉,割斷儒學與利益分配的聯絡,儒家失去制度上的支援,只能以文化傳統的餘緒,綿延下去:96。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到了清末,儒家已沒有制度可供託身,儒學出現嚴重危機:42、1。清末民初中國一再失敗,知識份子開始相信中國文化已經崩壞,儒家也受到猛烈抨擊,被認為是罪魁禍首,應為專制落後、貧窮疾病,以至裹小腳等各種弊病負責:137。辛亥革命之後,儒家建制迅速崩潰,儒學失去具體託身之所:37。袁世凱把儒家封為「國教」,使他登極的野心合法化,嚴重打擊儒家聲譽;孫傳芳、張宗昌等軍閥為了抬高自己的聲望也提倡儒家,進一步挫傷中國人對儒家的認同:251,儒家文化象徵受濫用,使知識份子對儒家更為絕望:55。儒家在新文化運動中首當其衝,成為反傳統的主要物件,被視為民主和科學的敵人:232。隨著新式學堂取代科舉,儒家經典越來越沒有人讀。民國初年中小學堂的修身和國文課程,仍採用經訓和孔子言行;五四運動以後教育界主流則視讀經為大忌,教育內容中儒家思想所佔比重越來越輕,以至完全消失。一般人平時接觸不到儒家,就算是耳濡目染的也多是批評,儒家源泉在社群中有枯竭之象:37-38。1920年代以來,反孔運動與民族主義結合多次湧現,儒家傳統的衰敗無可避免:137-138。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20世紀後半葉,由於中國陸續發動批林批孔運動等政治運動,儒家文化在中國大陸遭到大規模損害:1,儒學在中國大陸一度處於沉寂狀態。改革開放期間,儒家和老子莊子思想等廣闊的中國古典哲學,統稱國學,被評價為「中華民族優秀倫理道德」,官方鼓勵從中學習必不可少的商業道德。中國大陸後來又出現了80年代文化熱及國學熱。也有聲音認為國家幹部也必須修習儒家思想。21世紀開始,中國大陸對儒家的論述日漸增多,在學術思想界出現了「大陸新儒家」群體,推動儒家復興運動。江澤民主政時期再度強調儒家和新儒家,對此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批評其想利用儒教的「君臣之道」、「大一統」、「帝王」、「正統」思想控制人民。2004年開始,中國與世界範圍內的大學等教育機構攜手設立孔子學院,其為宣傳講授漢語和漢文化,以建立良好外交關係為目的成立的公立機關。2005年以後,對儒家的再評價仍在進行中,慶祝孔子誕辰成為全國性活動,學校也在積極地將教授論語納入課程。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徹底破壞的儒家相關的史跡設施也在近年急速開展修復作業。2014年,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儒學相提並論。此外,一些新儒家學者更主張用儒家思想取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臺灣.1665年鄭氏政權的參軍陳永華上奏時任延平王的鄭經,以成湯與周文王的治國方針,說服其推動教育:5。1666年,全臺灣第一座孔子廟建成,這也是臺灣第一座官立的儒學學堂,被稱作全臺首學。當時廟學的國子監助教由著有《五經講義》葉亨擔任。另外,地方上也設立學校,只要年滿八歲就要入學。陳永華還制定科舉辦法,在天興州、萬年州,每三年有二次州試,合格後再透過府試、院試,就可進入太學就讀。此外為推動漢化,陳永華特別免除入學的原住民的徭役。鄭氏政權滅亡後,於康熙25年上任的第一任臺廈道周昌言:「本道自履任後,竊見偽進生員猶勤藜火,後秀子弟亦樂絃誦。」可見鄭氏政權於臺灣實施儒學教化卓有成效。到了清領時期,臺灣各府設府儒學,縣設縣儒學,康熙年間總計全臺共有4座學宮。直到清廷割臺前夕,臺灣共設有13所儒學,其中有7所是鴉片戰爭後才建立的:8。到了1894年,全臺灣教授儒學與漢字的社學總共已超過200間:9。政府持續對原住民實施儒學教育,譬如張湄〈番俗〉詩之一:「鵝筒慣寫紅夷字,鴃舌能通先聖書;何物兒童真拔俗,琅琅音韻誦關雎。」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後,日本政府開始推動西化的公學校等現代義務教育,舊式漢學書房日益被取代。雖兼重「國體論」與儒家思想,但隨著理化、歌唱、繪畫、體育等新課程的納入,傳統儒學已逐漸非教材重點:20。1917年,日本政府開始整修臺南孔廟:5,當時臺南廳長枝德二並撰文立碑說明整修始末,碑身為於今孔廟東南側。山田孝使的《臺南聖廟考》一書亦載有施工前後的孔廟平面圖。在1930年代,臺灣曾發生儒墨論戰。黃純青等傾向墨家的學者曾表示墨學「正是今日治本救時之良劑」,至於張純甫等傾向儒家的學者則表示「勵志專攻孔孟之學,尚慮不遑暇給,何暇涉獵群書?歐風猖獗如今之臺灣,思想界之複雜,已達極點」。儒派力主傳統儒學,並痛斥墨學,而墨派則主張「儒墨並尊」才足以因應時代的需要。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開始以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並紀念之。另外在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期間,遷臺的中國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認為國父思想係「繼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聖聖相傳之道統」,並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國文課程。到了2015年,全臺灣共有40餘座孔廟,其中有13個是由縣市政府管理的官方孔廟。此外,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目前仍設有由孔子後代擔任的世襲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孟子、曾子等儒家聖人後代也有出任各自的奉祀官。於其他區域之傳播與發展.漢文化圈.越南.儒家大抵在漢代已傳入越南,但當地一直沒有出色儒者或儒學著作。10世紀李朝成立,刻意採納儒家思想制度,儒家影響大增,深入政治領域,並擴充套件到教育、學術、文藝、文化風俗,地位逐漸提升,但在三教中未能取得優勢,僅與佛、道二家平分秋色。自15世紀後黎朝起,儒家超越佛、道二家,成為越南主流思想,滲透到社會的各階層,使越南一國的東南亞特質逐漸失色,中國文化佔了上風:222。到18及19世紀,儒家影響最為深刻。越南儒家著重經世之學,對純理論的研究興趣不高,兼用漢字與字喃寫作,註解經典或討論儒學。朱文安是首位著書討論儒家經典計程車人,其《四書說約》以朱熹《四書章句集註》為基礎,介紹四書內容。胡季犛編有《明道》討論儒家思想。在17至19世紀,著名儒者有馮克寬、黎貴惇、吳時任、阮文超、嗣德帝等:223-224。朝鮮半島.朝鮮王朝的儒學化,比中國歷朝更為徹底。自14世紀起,朝鮮統治階層兩班就自視為儒學繼承人,儒學深入影響政治與士大夫。書院與鄉校數目眾多,使理學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李退溪是最重要的儒者,闡釋朱熹學說,批評王陽明的心學,為教導君王,撰有《聖學十圖》,概括宋學所有重要觀點:73,提出四端、七情之辨,將孟子四端與七情分屬理、氣。則根據朱熹的觀點,與李退溪辯難,反對將四端與七情視為異質。其後李慄谷承繼奇大升的觀點,批評李退溪的四端、七情之辨:263。朝鮮儒學的另一場重大辯論,是和之間的「湖洛論爭」,涉及「人性物性異同論」,以及「未發時之心體,是純善抑或有善有惡」:264。韓國儒者認為,李退溪繼承了朱熹的道統,不像中國理學被王陽明心學所擾亂;甚至認為儒家文化可以溯源於周武王問道於箕子,而箕子也曾遊歷於古中國時期的朝鮮封地。韓國民間受儒家影響自認為比中國的更深,20世紀末,約有2%南韓人自認儒家信徒:19-20。日本.日本儒學化不及朝鮮,但在江戶時代,受教育的日本人都讀過四書:75。仁義原則在日本儒家較為次要,受彰顯的是忠孝,尤其以忠為核心德目:18。13世紀中葉,朱子學傳入日本,流傳於禪宗僧人與貴族之間:199。南浦文之為《四書新註》加上訓讀,開創日本朱子學的新局面:6。德川幕府早期,陽明學傳入日本,朱子學與陽明學都開始盛行民間,同時儒學不斷本土化,17世紀中葉,「儒學日本化」基本完成:198-200。著名儒者山崎闇齋發揚朱子學,利用儒家術語重述日本的神道思想:75,他與弟子都批評陸王心學:199。幕府儒官則接受了王陽明的心學,使儒學更為活躍。其後荻生徂徠提倡古學,強調語言精確,回歸早期儒學之源,顯示出日本儒學的獨立性格:75。室鳩巢日譯明朝範鋐《六諭衍義》,成為各藩寺子屋的教科書,對庶民教育影響重大:13。琉球.明、清兩代,琉球派遣學生前往國子監求學,民間亦有不少人到福州求學。約在1632年,日本儒者泊如竹到訪疏球,傳入儒學,其後琉球人往往到日本購買四書:4、6。1674年,華僑後人聚居地久米村建立孔廟;1718年設定明倫堂,教授儒學等學問,專為久米村子弟開辦,並未擴及至其他琉球士族。久米村儒者程順則曾遊學中國,拜謁曲阜孔廟,為琉球王族講解四書:10-12,並到日本與荻生徂徠等儒者交往。1801年,首裡設立國學,其下並設「平等學校」:13、18,國學教師選自留學北京國子監的學者,學規直接引用朱熹白鹿洞書院的教條,學額300名,既著重儒學,也重視漢語和官員實務訓練:20-21。新加坡.1980年代,新加坡政府為了改變社會風氣,提倡儒家倫理,吸納儒家倫理為教科書內容,並編製課程,把儒家列為「宗教知識」課程選項之一,但選修情況並不理想:28。歐洲與美洲地區.歐洲的啟蒙運動亦有受儒家思想影響。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以及法國哲學家伏爾泰即為其中最著名的兩位受儒家思想影響深厚的啟蒙運動時期學者。萊布尼茲與其弟子吳爾夫主張西方人應效法儒家之道德觀與理性,補足基督教文明之缺陷。並且認為中國應派遣傳道師至歐洲傳授儒學,以達成世界大同之理想。伏爾泰在其著作《論孔子》中,即說:「沒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對世界宣佈了更有用的真理」。他甚至在家中書房掛上孔子像,並認為儒家思想使中國政府運作達到了柏拉圖所說的「哲學家皇帝」的境界:4。法王路易十五的御醫法蘭索瓦·魁奈曾建議效法儒教傳統祭祀,並曾獲路易十五與約瑟夫二世的採行,魁奈亦曾被稱為「歐洲的孔夫子」:7。康德之理性批判哲學以及黑格爾之絕對理性精神之說,也有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有些人甚至認為歐美的民主革命也有受到儒家思想的啟發。此外,美國波士頓大學神學院院長南樂山與同事白詩朗及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曾提出「波士頓儒家」一詞。他們主要認同儒家傳統的普遍性,並且探討儒學資源可供西方社會運用的問題。南樂山是虔誠的基督徒,但強調「儒學不僅僅只是東方民族的意識形態,而且是一種批判哲學」,並認為儒家與基督教可以互補。經書.儒家經書是四書五經;戰國時,已有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六經之說:2。儒家早期以五經為主,在佛教禪宗的挑戰下,宋代程朱理學以四書取代五經的地位:100。明代開始,儒家把詩、書、三禮、易、春秋三傳、《論語》、《孟子》、《孝經》和《爾雅》合稱十三經:2。五經.五經是《詩經》、《尚書》、三禮、《易經》和《春秋》。《易經》是五經之首,原本是卜筮用書,有六十四卦和卦爻辭,相傳源自伏羲、周文王、周公和孔子:229,孔子所作傳注10篇,稱為「十翼」,往往亦視為經文的一部份。《易經》卦辭爻辭據信都關乎道德倫理:233、231,漢代以下,數以千計學者藉以闡釋哲理,可說是中國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著作。自歐陽修起,部份儒生開始懷疑十翼不是孔子所作,而是戰國時的作品;現代學者則指出經文其實形成於西周末年:229、234、232。《尚書》又叫《書經》,是中國最早的大多是虞代及三代君臣的詔令或訓話:401-402,屬上古政書與帝王訓令的彙編,有道德教訓之意:129,昭示王道之所在,三代聖王都治國以德:100。據說孔子甄選百篇誥令編為《尚書》,並為各篇經文作序:401-402。先秦時期,《尚書》已是政治思想的經典,常被徵引,在戰國末期編成定本。因為秦朝焚書坑儒,大部份篇章失傳,漢代以後,《尚書》分今文《尚書》及古文《尚書》兩種編本,前者29篇,後者則是4世紀時偽造的:405-406、402。《詩經》是西周及春秋時代詩歌的編集,有詩305首,據說是孔子自3千首古詩選輯而成:440,實際上分不同部份陸續輯成,最古的是周頌,接著是大雅,其次是小雅,最晚的是商頌、魯頌和國風:557-558。先秦時期,《詩經》被視為群眾的心聲,反映政治得失,有「陳古刺今」的效用,交際場合上,可以「賦詩言志」,借詩句表達意思。宮廷音樂機構中的樂官,則可以諷詠詩句,暗示民心對施政的反應:230。儒家把《詩經》用於教化:440,覺得書中的情詩不太雅觀,加以各種附會的解釋,以為是歌頌或諷刺之意:558。《春秋》是前722至前481年魯國的編年史:71,儒家認為孔子有鑑於禮樂崩壞,天下混亂,修撰《春秋》,講究微言大義,褒貶歷史人物,藉助魯國史書展示春秋筆法,如以「攻」、「伐」、「襲」來表示戰事的正當與否,定下一字褒貶、充滿道德色彩的春秋筆法,使亂臣賊子懼:130、128。《春秋》注釋有三家:《公羊》、《穀梁》與《左傳》。《公羊》與《穀梁》相似,都用問答方式闡述《春秋》的微言大義,說明史書褒貶的書法。《左傳》相傳是左丘明所作,注重史事記述;部份儒生認為,《左傳》原本只是史書,根本不是《春秋》的註釋:72-73。漢代儒家認為,孔子在《春秋》為君王立法,極為重視此經:37。漢代以後,出於對公羊學的不滿,《春秋》不再那麼受尊崇,王安石曾在科舉考試中廢除《春秋》:38-39。《儀禮》又稱《士禮》,17篇,主要敘述春秋諸侯國中士人和貴族的禮儀,如冠禮、婚禮、喪禮,以及在宮廷覲見國君的禮節等等,相傳是周公編纂:248、250,其實可能是先秦時期禮儀文集的殘篇,主要註疏有鄭玄和賈公彥二家:251、253。大體上漢代儒學較重視《儀禮》,魏晉南北朝時則較重視《周禮》:9。《禮記》是有關禮節的文集,49篇,由漢代戴聖編定,部份篇章闡釋《儀禮》中的禮儀,或記述孔子的教誨與事蹟:310、312。《周禮》據說是周公所撰,詳細記述周朝官制,列舉各種屬官及其爵級、職責,官職總數360。2世紀中葉《周禮》才面世,起初不受重視,王莽倣效周公改制,開始特別尊崇《周禮》:25、27,東漢賈逵、鄭玄等大儒都註解此經。西魏創立政府,特意倣照《周禮》官制。宋代開始,部份儒者指出《周禮》是劉歆偽造的,不可據信;現代學者則多認為此書在戰國晚期成書:28-30。四書.四書是《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自元代起,是中國蒙學和科舉考試的主要典籍,在元明清六百年間,是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經典:61。《論語》20篇:334,是孔子語錄,由孔子第二代弟子匯編,是最受尊崇的儒家經書,表現了孔子的人格和言行:76-77,體例簡約,是瞭解孔子人生與思想最直接的14,也許到西漢才形成現存的面貌:99。西漢末年,《論語》與《孝經》、《爾雅》,受推崇為儒家經書,:2後世儒家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15。儒家經書中,《論語》最為人熟悉,至今仍對中國個人修養有影響:333。《孟子》主要由孟子講述,弟子記錄,據說漢代時有11篇,實際傳世的有7篇,其書有兩大哲理特色,一是性善論,一是講如何「盡心」;以「心」為孟子思想的核心:203、217、213,代替子思〈中庸〉中的「情」,並把「情」基本理解為情慾,不利本心的呈現。《孟子》的性善論影響巨大,幾乎主導了繼後二千年中國人對人性的看法:205、216、235。在漢代,《孟子》一度立為官學,程朱理學承繼《孟子》「心」的意思,進一步提出「存天理,滅人慾」,以去掉慾念:274、216-217。《禮記》中〈大學〉和〈中庸〉兩篇,都由孔子孫子思傳授後人:153,在《禮記》中出類拔萃。〈大學〉主旨在八條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全篇以修身為根本:124-125、129,是儒家內聖外王說的最主要據:246。程朱理學提高〈大學〉的地位,指出〈大學〉在儒學中提綱絜領;朱熹認為舊本有錯簡,段落次序排列有誤,改變了〈大學〉的次序結構,並加上一段話。改本比舊本讀起來更合理順暢,廣為流行,成為正統,但王陽明等儒者則反對改本,堅持古本:123-124。〈中庸〉是子思所作,深究人性,指出「天命之為性」,人性源自天,發而為「情」,而情待發剛發的狀態,是為「誠」,人可以透過後天努力而再回復誠:147、156、172。君子之道,以夫婦關係為開端,以「親親」之情為根本,推廣到極致,與天地一樣高遠遼闊:164、149。唐宋兩代,〈中庸〉受佛教徒重視,李翱《復性書》希望用〈中庸〉取代禪宗地位:100,理學則把「性」解釋為「理」之源或道體,朱熹為撰寫《中庸章句》,下了一生最大的工夫:157、150。學術.經學.歷代儒者藉著註疏,解說其所瞭解的儒家思想:104。荀子在儒門中特別著重識,經學傳授往往追溯源於荀子:288。五經一再刻於石上,175年,漢朝下令將經書刻碑,即「熹平石經」,豎立於太學的明堂前;在三國及唐代,經書亦一再刻石:407-408。兩晉南北朝時,士族學問主要分玄、儒、文、史四學:2。早期儒學講求通經致用,三禮之學施用於唐代貴族的禮法中,以維繫門第:99。經學亦與治國密切相關,如宋儒孫復《春秋尊王發微》、胡瑗《洪範口義》、王安石《三經新義》等著作,都著眼於政治社會的改革。宋明理學則注重個人的道德教育,提高了四書地位:100。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匯集了程頤、程顥、張載等宋代大儒的註解,直到清代都是通行本,明代胡廣又編成《四書集註大全》,收羅其他宋元儒者的注釋:337。清初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反對宋明理學,清代儒者不再重視經書的義理,而是回到漢代鄭玄等人的經學,著重文字訓詁,阮元《皇清經解》及王先謙《皇清經解續編》包羅了清代考據學的成果:338。史學.儒家非常重視史學,東亞各國史籍撰述相當發達:224。《春秋》是中國編年史的草創:129,據說是孔子編修,褒貶春秋時代的史事,激發司馬遷《史記》的撰作,廣泛影響後世斷代史撰寫:102。儒家主張盡量書寫真實的歷史,作為道德和政治的教訓。表達上,受孔子春秋大義影響,儒家往往以褒貶為寫史的準則,以歷史為政治倫理的鏡子,歷史記錄以勸善懲惡為目的:131、128-129,《公羊傳》和《穀梁傳》都宣揚春秋筆法。後世部份儒者採用春秋筆法撰史,歐陽修《新唐書》講究「義類凡例」,朱熹《通鑑綱目》最嚴名份,都在字眼上作褒貶。中國史學中的正統論,判定歷史上政權的合法性,亦本諸《春秋》,如東晉習鑿齒《漢晉春秋》,遵照儒家倫理及五德相生之說,三國中以蜀漢為正統:130。越南傳統史書亦基本遵循儒家史觀,敘述方式借鑑《春秋》、《史記》的風格:225。經世之學.明清兩代,儒家著重治國利民之道,稱之為經世之學。廣義而言,一切以治國治民、經世致用為宗旨的學問,都是經世之學:141、162,具體來說,包括政務、財政、教育、科舉、禮制、刑法、工程、屯田、水利、鹽政、軍事、天文、地理、農田等實務,既講求施政功效,又謹守儒家以民為本、為民立政的信念:164。明代馮應京的《皇明經世實用編》28卷開創先河,收錄大批案例、檔案、政論。當時地方誌也收集檔案、文章以助治民:151。明末清初時,經世成為士大夫的共識,顧炎武、李顒、黃宗羲、王夫之等大儒都注重經世致用。李顒編《時務急策》一書,列舉自南宋以來的經世著作,包括屯田、水利、鹽政、武備等多種實務:422-424。晚清社會政治危機日益嚴重,儒家憂患意識加深,經世之學重新興起,並擴大為救國救時的學問:167。魏源和賀長齡編《皇朝經世文編》,成為晚清經世之學的劃時代431。思想.政治.儒家比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倫理更政治化,把政治權威視為社會秩序的基本條件:126。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內聖外王:39,相信人性發展到極致就成為「聖王」。聖王既是偉大的理想,也是歷史事實,堯、舜、禹、湯、周文王等聖王,都是已落實的;聖王以及天下有道,都是可以再現的:1,深切緬懷周朝以仁德得天下的豐功偉績:223。聖人十全十美,儒家是一種對聖王的崇拜,儒者本身則希望能成為「帝王師」:2。在唐宋儒家,理想政治是聖君賢相,「得君行道」,道的完全實現,最後需要一位聖君。杜甫詩句「致君堯舜上,要使風俗淳」體現了這一嚮往,王安石以賢相自許,要求宋神宗效法堯舜,朱熹念念不忘以「正心誠意」四字教導皇帝:244。從內聖到外王,〈大學〉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序,必先修身有成始能齊家,齊家有成始能治國,治國有成始能平天下。這種理想當初是以先秦國君為主體,現代少數儒家支持者仍不忘內聖外王的理念:39、246。儒家反對專制與殘暴,主張仁政,推己及人:2。儒家理論上是限制君權的,而不是助紂為虐:55,認為人民有權革命,「民為貴,君為輕」,人民才是政治權威的終極1,秉持民本思想,君主的最重要義務,是保民養民:64,政府應以身作則。受周代封建制度的歷史經驗影響,儒家認為國是家的擴大,統治者應像父母一樣關懷子民福祉:147、20-21,孔子說「先富後教」,孟子說「有恆產者有心,無恆產者無恆心」,都要求政府為人民提供基本的經濟與生活條件。但民本與現代民主思想不同,僅有「民有」與「民享」,而不及於「民治」:64,治理國家是賢者的責任,可說是主權在民,治權在賢。儒家曾認為,不合格的君主可以替換,甚至傳賢不傳子。漢代王莽曾相信此說,但其改革失敗,無法動搖皇權世襲體制。儒家制約皇權的辦法,主要靠教育,讓太子與皇帝接受儒家道德,其次,儒生組成計程車人政府運作上也限制皇權。後世儒家對本身的政治理想有所反省。明清兩代,儒家較不重視皇帝與朝廷的作用,相信普通百姓都能為自己的利益作最大努力,比聖君從上而下施德更為可靠,不再堅持內聖外王:244-246。朱熹、黃宗羲等大儒認識到,現實中的帝王根本不行仁政,遠不符合儒家理想:2。晚清部份儒家亦指出,齊家不可能達致治國,「內聖」與「外王」分為兩橛。自清末起,儒家接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在民主制度中發現解決君權問題的具體辦法,突破了傳統的限制:40、36。臺灣和香港的新儒家秉持文化保守主義立場,認為民主和人權等西方思想須整合到儒家文化框架中,否則無法在大中華地區紮根:1。品德.儒家的中心價值是仁、誠、恕:187,重視忠恕之道。仁是最基本的美德,靠自我修養達成:81-82。儒家有修己和治人兩方面:271,修身最為根本,是儒家的起點、「為己」之學:43。君子是有道德的人,達到最高境界便是仁者:275、279。孔子達到人類的最高境界,個人都是潛在的聖人,實際上學習成聖永無止境:106-107,聖人境界可望而不可即。君子能學習詩書六藝,並能躬行實踐,博學於文,多聞而識,才能實踐道德。君子應兼備仁與禮:285-287、276,為了實踐仁道,須「克己復禮」,自我克服和自我修養,合乎社會規範:194。「仁」必須透過「禮」而表現出來,「禮」也必須以「仁」為依據才有意義:278,實踐「禮」,可以培養人格:98。君子培養個人品德,是對自己負責,不求他人的稱譽,並當隨時反省過失,嚴格自責,剛毅進取,自強不息:280、294。君子之道目的不在自我解脫,而在推己及人,拯救天下,建立起人倫道德的秩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若未能做到,至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81、283-284。儒家要求人「反求諸己」,找出人生之道,並擇善固執,接受各種考驗:167、175。〈中庸〉主張為人要出之以「誠」,抱持真誠的態度。違背仁義,應感到可恥,勇於改過,所謂「知恥近乎勇」。人要成為有道德修養的君子,不要做只求利益的小人:168-169。儒家讚賞勇氣,主張見義勇為,敢於據理力爭,但反對為個人榮辱而報復的匹夫之勇:172-173,主張中庸之道,過猶不及,與亞裡士多德提出的「中道」相似:89。儒家講究自我修養的功夫,包含正心、誠意、格物、致知4個步驟,保持心境平靜,不受情緒幹擾;失意時,應反求諸己,不是怨天尤人:173-174。宋明理學著重修心養性的內聖工夫,朱熹提出「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155,認為天理與人慾恆常對立,此消彼長,人必須「去人慾,存天理」,保持戒懼之心,去除私慾,達到與天理合一的境界:78。現代儒家抗拒全盤西化的潮流,反對自由放任、人慾橫流,讉責道德淪喪,嚮往有秩序的社會,以和為貴:29。儒傢俱有強烈的入世性格,並不將理想寄託在彼世或彼岸,而要在人間實現理想,具有強烈的託付與使命感,不會拒絕人群脫離社會:156,亦不擺脫現實生活。要實現自我,儒者必須投入群體,不單求個人的救贖,對家庭、社會、國家甚至整個世界都負有責任:6、122。家庭是自我實現的出發點,推而廣之,達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6-8。儒家並有「道濟天下」的理想,承擔文化使命:171-172,有傳「道」的使命感,在危機關頭,往往表現出一種承擔意識,展現出先知的風格:55-56。儒生出仕是為了實現個人理想,不是因為貧窮;天下有道時,個人理應出仕;若果天下無道,卻身居富貴,不能實踐大道,一無作為,則是可恥之事:172。倫理.儒家思想對「個人」的看法,接近西方思想界的社群主義而有異於自由主義:146,往往把「自我」理解為關係的中心,透過他人來界定自我與個性,不採取個人主義:118。個體並非完全獨立,而是相互依賴,形成關係網路;同時個體仍有自主行動的空間,除了與家人外,能自由決定是否與他人建立人為關係:146。儒家的仁指「愛人」,是有親疏遠近差等之愛,合乎人倫常情。仁愛的實碊,以侍奉父母開始:194、196,孝悌為仁之本,孝是做人的基本德行:81-82,《孝經》記載孔子對曾子的訓誨,論述孝道:149。儒家傾向以家庭為中心,社會奉守禮儀,相信家庭昌盛是政治與社會穩定的根基:21、143。儒家主張長者為尊,長幼有序,提倡敬老,認為年齡代表經驗智慧與社會地位。儒家強調等級對社會穩定是必要的:89-91、145。孔子主張逆家子者、亂家子者、世有刑人子者、有惡疾者、喪父長子者,這幾類人均不可娶妻。儒家強調個人義務,但不太講自我權利,重視責任意識,輕視權利要求:145。君子能無私無我,不會自私自利,願意顧全群體而犧牲小我,把個人利益置於群體利益之下:171。儒家把所有社會關係化約為五倫:189,以家庭倫理比喻社群關係,稱國君為君父,官員為父母官。 孟子最早提出五倫,父子之親,往往與君臣之義同義:82-83、87。根據「正名」觀念,如果君不君父不父,就不能指望臣下,或兒子待之以君臣或父子之禮。夫婦之間,儒家強調男女之別與責任,媳婦和母親的角色先於妻子,故意忽略男女情慾,擔心夫妻過份親暱:101-102、88-89。儒家沒有性別平等觀念,婚姻方面,儒家不約束離婚,家中大事由丈夫決定,妻子則要容忍:135、129-130。儒家修心養性,夫婦關係、男女之情都是必要的,親情正是由夫婦之情造成的,有異於佛教、天主教犧牲男女之情的修道方式:173。朋友之間要維持誠信,而不僅是共享利益,「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92。在五倫之上,儒家也主張仁愛和博愛,「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人可以置身在一個「大家庭」內,把陌生人也當成自己人看待:190、200。儒家沒有人權觀念,但也重視人類尊嚴,具體表現為禁止買賣和殺害奴隸:2。漢代儒家提出三綱之說,「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重視權威與控制、主從關係。政治化的儒家以三綱穩定社會,維持政治秩序,甚至主張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94-97。有學者指出,三綱觀念最先見於《韓非子》,來自法家,有違孟子五倫之意,不能代表真正儒家精神:95-96。也有學者認為,五倫中只有朋友一倫是對等的相互關係,其他四倫都是上下非對等的,因此五倫實與三綱無異:15。形而上.儒家有深遠的宗教性,深信人道源於天道:113。和道家一樣,儒家相信在天地萬物整個宇宙的背後,有一個超越的精神領域與動力,名之為「道」:41,儒家沒有絕對超越的上帝,但以「上天」為道德之源:11、神聖之源:2。天是一種超乎人類的力量,成為道德價值的基礎:93。人性與天有內在關係,人性發展到極致就是天性:1-2。天無所不知無所不在,人會受上天的召喚;天道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培養人道也就實現天道。儒家思想沒有神聖與世俗的二元對立:11、121,意義和價值既潛藏於宇宙或大自然,也內在人心之中:64,上天賦予每個人人性與「明德」:123,人往內心反省,就能上通於天,瞭解宇宙潛藏的意義:64,體會天道,與天同體:121-122。這種「天」的信仰,支撐儒家承擔天下重任的意識:56。儒家相信萬物相互關聯,李約瑟稱之為「有機整體」宇宙論,這種形而上的觀念使儒家重視個人在群體中的自我實現,以及天人之間的和諧統一。天地生生不已,君子亦自我努力永不懈怠:99-100。受佛教刺激,宋明理學進一步開發儒學「形而上」領域:序8,提出「理一分殊」,「理」是貫通的,但其表現卻可以千變萬化:162。自然與超自然.儒家大體上以「聯絡性思維方式」為基礎,強調人與自然互相滲透,有連續性與一體性的關係。生生不已的仁德,是人與宇宙萬物共同的本性,「仁」既內在於個體的心性之中,又超越於個體之上,包涵於宇宙萬物:59。人是自然的守護者,〈中庸〉認為「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12。自我與萬物並無對立,亦無相隔。北宋張載提出民胞物與的思想,視自然萬物與人為一有機的整體:65,人與自然界不可分割,「萬物靜觀者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儒家嚮往人融入自然之中,欣賞自然之美。人能去除私慾,可以回歸自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儒家中荀子的態度則稍有不同,他將自然視為純粹的自然,主張以「人文」克治自然,否定人與自然為一連續體:62-64。儒家不是無神論,相信天、地、祖先、山川河流之神:191-192。自西漢後期起,儒家為朝廷制定宗廟、郊祀的制度,由帝王親自祭天:1。另一方面,儒家亦具有人文主義特色:136,對「天」抱著深摯信仰,卻不把「天」當作人格神看待。孔子的天已不是人格神,而是一種超越宇宙萬有的精神力量,對鬼神或死後世界,則基本上採取「不可知論」的立場。源於孔子「敬鬼神而遠之」的教導,儒家主張禁絕「淫祀」:54、53,但對其他宗教,態度往往寬容而相容並蓄;一貫道等受儒思想影響很深的民間宗教,更會通儒、道、釋、耶、回五教:222。教育.儒家特別重視教育及其文化功能,孔子便以博學知名:2,從事教學,有教無類,主張「學以為己,而非為人」:25、4。讀書學習是道德修養的基礎,使文化得以承傳,個人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4、8。儒家理想是以道德仁義風化天下,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透過道德教化,潛移默化,使人心良善知恥:300、286-287。教化對維繫社會秩序,至為重要:86。若教化已成,人心已正,只要心術不變,便可永不為惡,垂之永遠,使社會長治久安:288。儒家教育重視以身作則,「經師不如人師」,言教不如身教,要把做人道理融入日常生活中:4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百姓普遍模倣統治者,在位者不僅身為君王,更應身為教師,負起教化人民的職能:87;在位者一二人的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足以轉移全國風俗:292。儒家理想的學校,能發揮政治和教育雙重功能,除了培養學者和官員外,還是可以公開發表政見的政治批判場所:2。文學.儒家的文學概念主要是實用的,著重文學的政治、社會、道德、教育功能,《詩經》被視為意在諷諫統治者或官員:237、227,孔子重視詩歌的道德影響和自我修養的效果,「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關切的都是詩的功用:232-235。儒家往往把詩歌當作政治事件的譬喻,對統治者作出警告,東漢鄭玄箋注《詩經》,就以春秋時代的政治解釋詩句:443。自韓愈開始,儒家認為文學是宣揚「道」的手段,「文以載道」成為中國文學批評最常見的陳言。北宋二程兄弟甚至把實用概念推到極端,認為文學有害於求「道」。直到清代,儒家仍然支援文學的實用概念,著名學者顧炎武宣稱「文須有益於天下」:243-244、283。越南儒家的文學創作,講究「文以載道」、「詩以言志」等道德觀,亦將文學視為修身、教化、實施治道、寄託經世抱負的工具:225。經濟.儒家主張輕徭薄賦,不與民爭利:18,藏富於民,反對過高稅收,敦促政府為全民福祉負起全責。部份儒者相信,政治力量有效促進經濟生產:146,亦有儒者不寄望朝廷積極有所作為,要求政府不要幹擾民間致富,社會事業,官辦不如民辦有效:18。儒家提倡節儉,合乎農民克勤克儉的方式,而不是商人的揮霍浪費:127。有關財富分配,儒家最高原則是「不患貧而患不均」。明清儒家也關心如何在分配公平的大原則下,適當保護富戶,以藏富於民,認為「富民為國家所賴」,反對官吏過度打擊富戶:15-17。儒家不鼓吹涉足商業:146,輕商抑利,強調義利互不相容,財富和道德常有衝突,有衝突時應捨利取義:76、73、81、77。明代後期開始,儒家認可了經商的價值,明白個人的尊嚴和獨立,建立於「治生」的物質基礎,承認每個人都追求自利:25-26。現代儒家接受市場經濟,卻不否定政府的領導作用,尤其重視政府的道德責任。學者認為,受儒家影響的東亞各國,會走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道路上:146。法律.儒家主張以禮法及德治為主,法治為輔:13,社會奉守禮儀,對以法律控制社會感到反感:21。法律並無勉強人民為善的力量,只能消極地禁止人為惡,「禮者禁於將然以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一為事前的預防,一為事後的補救:287。儒家重視尊卑長幼,親疏有別,規範富於差別性,不贊同法家所主張同一性的法律:328。儒家亦重調解而輕判決,先調解而後判決,追求社會和諧、重建關係:237。理想上,儒家希望依靠德治,也接受以法律當作後備機制,以法律改變壞人,強調法律與制度要考慮道德,法制之外要由道德補充,並未絕對排斥法律與刑罰。自漢代法家制定法律後,儒家試圖將法律儒家化,注入禮的精神,曹魏以後,儒家更有系統地修訂法律:329、334。組織與宗教化.儒家並無獨立的制度或組織,而以社會一般制度為託身之所,而儒學的研究和傳布,則主要靠公私學校:233、37。儒家的聖地是孔廟:31,唐代以下遍佈全國:295,曲阜孔廟尤其神聖。孔廟祭祀孔子及歷代傑出的先賢,參拜者僅限於統治者與士人,祭孔屬官方祀典:34、32、36,一般民眾不得隨便進入孔廟:14。廟學制下,孔廟與學校往往連結為一體:31。自北宋起,廟學開始普遍,孔廟附有學田、講堂和藏書,成為遍佈全國的官學。興辦廟學通常由地方官發起,向朝廷要求賜錢或撥款,地方士人亦參與其事:362、373。儒家講學之地,有書院、私塾、明倫堂,朝廷上有經筵講座。明代儒家流行講會,往往以書院為據點,為社會大眾講學,稱為「鄉約」,有的是地方官興辦,有的是民間自辦,目的是移風易俗。泰州學派羅汝芳舉行的鄉約就大受歡迎,影響深遠:234、14。清代中後期,出現過太谷學派一類半秘密的組織,由中下層儒生發起,實行賑災救濟,把理學思想改造為口訣,將儒家儀式宗教化,以吸引百姓遵行:69-70。儒家與傳統制度分手之後,尚未找到現代的傳播方式:243。清末民初,部份儒者模倣基督教的組織形式,提倡建立孔教。清末康有為發動「保教運動」,隨著康有為流亡海外,保教運動流行於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華人社團。民國初年陳煥章設立孔教會,有不少附和者,國內支會多達130多處,一度頗具聲勢,也受章太炎等許多學者的批評:50、52-53。民國以來,各地孔廟遭受破壞和蔑視:37。現代儒家主要存身於大學的哲學系,一些零星的儒學社群,也依附在大學制度中:234。地位.儒家曾是古代中國自西漢至清朝思想文化的主流,與道教、佛教、民間文化和社會下層信仰共同組成中國文化,其中儒家當佔最大比重:253、255。儒家的誕生,代表中國「哲學的突破」的開始:60,中國思想史始於儒家,孔子正為「軸心突破」揭開序幕:109-110、60。自西漢起,儒家傳統在中國的道德教育、政治意識形態和社會倫理方面,佔有主導地位:49。儒家不單是一種哲學或宗教,而是一套思想體系,全面安排人間秩序,從家庭、國家到天下,都在儒家範圍之內,主要成就,在於提供較為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秩序:230、1。中國帝制主要仰賴法家維持,儒家一面成為專制政權的工具,一面制約了法家:126。儒家並非私人宗教,卻是官方的「公共宗教」,孔子一般百姓不會拜祭,儒家儀式與祭孔乃集體訴求,並非邀求個人福祉:30、34-35,儒家祭祀往往由皇帝或其臣下主持,皇帝就是最高的宗教領袖:1。現代華人大多數不再認為儒家是宗教:30,但在明清兩代,儒家形象有其通俗化的一面,被平民百姓視作三教之一,可蛻變為民間宗教,福建三一教、河南三教堂等教派都主張三教合一,一併崇拜孔子、老子和佛祖:77、80-82。儒家是人類史上一大思想體系與學術傳統,往往與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並列,被視為世界上一種主要宗教,影響範圍廣泛,曾是中國思想源泉,日本、韓國和越南亦被視為儒家之國,處於儒家文化圈之中:13。在日本,德川幕府提倡儒家倫理,同樣有安定社會的效果:17;等思想家並尊神道教、儒教與佛教三教,當中神道教地位最高:199。1970年代起,東亞經濟起飛,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都有儒家背景,創造了經濟奇跡,引起學者對儒家的興趣。法蘭西斯·福山指出,共產主義失敗以後,能向西方自由民主的意理提出挑戰的,不是伊斯蘭教,而是儒家東亞模式的威權主義:15。亨廷頓則提出文明衝突論,認為儒家文明無可避免將與西方文明產生衝突,並會與伊斯蘭文明聯合起來,對付基督教文明:206。杜維明等學者認為,長遠來看儒家地位的衰落難以挽回。現代儒家思想大受打擊,要在中國重建影響力,可能性微乎其微:251。漢學家列文森指出,即使孔子地位能再次提升,儒家文化和希臘文化一樣,都將是「歷史性」的。但中國的自我認同感仍然強烈,儒家即使飽受攻擊,也不會完全解體:252-253。儒家思想可能成為部分中國人心靈、道德和禮俗生活的一種依託和準則,仍是可借用的文化資源;但對於政治結構、政治制度與意識型態,儒家將難以產生影響。影響.儒家是中國文化的主流,進入日常生活的每一角落,儒家思想體現在傳統中國各種制度中,上自朝廷的典章禮儀、國家的組織和法律、朝廷禮樂,下至學校組織、社會禮俗、族規家法、人際關係、個人道德:230、37、241。歷史上,對中國人思想行為影響最深遠的是孔子。他為知識份子樹立榜樣,普通人透過教育與改善,可以達到完美,成為聖人:23。傳統中國政治儒法互補,儒家有制衡皇權的作用,正如漢宣帝所指責「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從東漢初年起,儒家廣泛滲透進官僚階層,成為國家最主要的政治理論,中國成為「儒教國家」:2。漢代獨尊儒術之後,歷代禮法、禮律並稱,禮教與法律關係密切,審判決獄上,受董仲舒《春秋》斷獄影響,常於法律條文以外,取決於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為法律的最高原則。儒家編纂的禮書,則成為國家法律的基礎:13-14。儒家倫理深植於中國社會中,當作是自明之理,成為一種生活方式:17,禮教深入民間,與風俗習慣合流,成為日常生活的規範和準繩:15,在農村地區,一切人倫關係,從婚喪禮俗到歲時節慶,大體上都遵循儒家規範,而輔之以佛、道二教:序1。明清兩代,儒家亦影響了商業倫理,《商賈便覽》、《工商紀要》等商業書,強調以儒家倫理作為待人接物及處事準則,入門學徒除了學習做生意的技巧,也要受性格訓練,強調個人修養;在商場中做個正人君子,不單可以避過重重陷阱,也可以贏得社會尊重。不少商賈模倣儒士的作風,張謇、經元善等,都是近代賈而好儒的紳商:48、72。現代華人商人未必熟習儒家經典,卻往往實踐出流入民間的儒家倫理精神,企業管理以人為本,人治色彩濃厚,不太措意於制度建設,強調員工的道德操守,著重情義,與員工感情較深:97、120、123-124。民間宗教如一貫道、慈惠堂、儒宗神教等,也實踐儒家倫理思想,在臺灣登記為「中國儒教會」的其實是鸞堂組織:239。新儒家.當代新儒家藉助西方哲學改造儒學,把儒家化約為思辨哲學:86,一面維護傳統道統的心性之學,一面以「曲通」方式開拓「學統」與「政統」,以吸納西方的民主與科學:11,被譽為儒家的第三期發展。新儒家學者力証現代化與儒學傳統並非互不相容:140,標明回歸傳統,主張透過重新闡釋和改造傳統,吸納西方現代的成就,振興中華並貢獻於世界。梁漱溟的終極嚮往是佛家,但主張為了生存,中國必先吸納以前進為導向的西方成就,然後回歸兼顧前進與後退雙向的中國文化,最後才皈依以後退為導向的佛家境界。熊十力則吸納了印度哲學,歸宗《易經》:10,創造《新唯識論》,成為新儒家的始祖。其弟子唐君毅《哲學概論》遍及流行的西方哲學潮流,而歸宗於黑格爾的絕對唯心論,致力於融合中西哲學。牟宗三精研邏輯,承繼康德的批判哲學,並以中土三教肯定了他「智的直覺」的體証:11。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餘英時表示傳統王權皇朝所推崇的是三綱五常、不許犯上作亂、可被利用的儒家;新儒家是學術性、批判性的、絕非叫人不要犯上作亂。陳獨秀佩服孔子有教無類不講階級,也佩服孟子的「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評價.自現代始,儒家曾飽受批評,繼後卻有峰迴路轉之勢。批評者順應西方一些人的想法,認為儒家“過於保守”,沒有“拼搏精神”等等。中國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是傳統儒家的主要反對者之一,他反對儒家提倡的君臣思想,認為那無異於藉由個人崇拜實現的思想控制,並主張獨立、創新、自主。魯迅在諷刺小說《狂人日記》中,把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比作“吃人的歷史”。有反對聲音表示,魯迅要突破的封建禮教,是現代人廣泛缺失的“責任心”和“道德觀”。關於現代化與經濟.20世紀前期,《新青年》和新文化運動有力抨擊儒家思想,當時大多數知識份子的共識是,儒家傳統必須鏟除,中國才能現代化,陳獨秀、魯迅、吳稚暉、章太炎、劉師培等人政見各有不同,但都共同反孔。人們普遍相信,儒家是一種政治的意識形態,支援專制體制:251。從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潮來看,儒家的家庭被視為「牢籠」,否定個人基本權利,鉗制青年的創造力。魯迅批評儒家家庭倫理只是「禮教」,互相殘害,巴金小說《家》反映了對家庭的批判。口號「打倒孔家店」,主要針對儒家家庭:131-132。當時,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份子大多認為,儒家重視權威,變成一種對個人、年輕人及女性的壓制,鉗制創造力,禮節矯揉造作,過時而偽善。三綱觀念被批評為三大繩索,控制臣民、青年和婦女,儒家倫理專制獨裁,是麻木不仁的剝削制度:138、94、125。1980年代,大部份大陸學者認為儒學妨礙中國邁向自由民主,強調集體高於個人,權威高於自由,責任大於權利,個人無權對抗國家,和諧合作優先於分歧和競爭,維護秩序和尊重統治者是核心價值,因此儒家是不民主或反民主的:1。一些西方學者認為儒家有礙現代化。馬克斯·韋伯認為,儒家缺乏「入世制欲主義」,欠缺資本主義的精神動力:1,屬「適應現世的理性主義」:215,講求人與社會、宇宙間的調和適應,強調品德修養,君子不器,以致工商受阻,科技遲滯:34。在1950及1960年代,許多西方學者認為儒家與現代世界並不相容:138,儒家要求穩定,與現代化的條件背道而馳,使洋務運動終告失敗:35。有西方漢學家認為,儒家將消失於現實世界:15。儒家思想對東亞的近現代經濟發展有多方面的影響。社會學家指出,德川幕府時期的儒家思想有利日本現代化:1,日本儒家強調臣民對政治領袖的精忠不二,有助政府調動資源,在現代化中擔當強大主導角色。但中國儒家重視孝大於忠,家族凌駕一切,則欠缺克服傳統的動力:36。現代東亞經濟成功,現代化形態有異於歐、美的現代化模式,社會學家彼得·柏格歸因於「通俗的」儒家思想,如尊重上下之別、獻身家庭、重視紀律、勤儉精神等:1、139。有學者認為,儒家倫理有助大規模工業化;儒家強調自我剋制,重視教育,文化普及,識字率高,人力資源豐富,力求掌握各種技術,工作態度嚴肅,對家庭有高度責任感,努力工作,勤於儲蓄,並以集體為先,重視紀律、人際關係及相互合作,上下有序,渾然一體,推動了20世紀後期東亞地區的工業化,有助日本和四小龍的經濟起飛:37-38。亦有學者指出,儒家並不關注擴張性的生產活動,對資本主義發展並無貢獻;現代儒家倫理可以起的作用,其實是限制資本與工業的過度發展,對政治和經濟活動作出人文主義的批評:52-53。關於人文主義傳統與民主.當代學者重估儒家的人文主義傳統:1。學術界公認,儒家是人類文明主要精神遺產,承認儒家對中國有許多貢獻,舊社會的許多缺點其實和儒家無關,當今中國人仍可在儒家文化中有所得著:139,儒家價值與現代文化並非勢不兩立,可以為中國的現代轉化提供精神動力:序7。主張復興儒家的學者認為,儒家思想有助於克服現代性危機,合乎中國發展所需,以重建中國文化的主體性和獨特性。儒家的理想與教誨,尤其是「君子之道」,有助於克服現代性的弊端,對於現代人安身立命、心性與道德修養、團結精神與公民責任的培育,都有重要和積極意義。儒家亦包含若干思想資源,可以和人權觀念相接榫,有助人權的落實:53、65。在臺灣,近年隨著本土化、民主化和去中國化的發展,部分人士對儒家觀點提出了否定性乃至汙衊性的看法。例如有些學者傾向認為強調尊卑倫理而非普遍權利觀唸的儒家文化是統治者奴化人民的極佳工具、阻礙臺灣民主程序,傾向與儒家等傳統文化劃清界線,而更強調公民教育、公民社會、普世價值、人權教育、法治教育、多元文化與其他技能等:11。此外,前總統李登輝亦曾對此表示亞洲價值被部份政治人物利用作為剝奪人權的藉口,成為部分國家走向完全民主的主要阻礙,並慶幸儒家傳統在臺灣並無深厚影響,對臺灣致力民主化幹擾不大。。但是,也有些學者對儒學與臺灣的民主自由之間的關係抱持著不同的觀點。例如美國加州佩珀代因大學社會科學系教授費約珥認為,儒學的基本價值使臺灣的民主化與政治自由化成為亞洲其他地區的典範。此外,哲學學者李明輝也認為儒家思想對於臺灣民主化與兩次的政權輪替較其他國家相對地平順,具有一定程度的貢獻。臺北市立大學副教授李淑珍則表示,儒家思想在臺灣民主化的程序中,既是助力也是阻力。 | 415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儒家",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50"
} |
國家,又作國或邦,現代多指主權國家#重定向 。,源自,原意為由公民組成的共同體,這個單字來自古希臘的城邦國家。另一個同義字--,又譯共同體或聯合體,源自於拉丁語“公眾事物”一詞,指經由人民匯整合的共同財富與力量,是國家形成的基礎。概論.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地理範疇,國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語言、地理區別出來的領土;被政治自治權區別出來的一塊領地;一個領地或者邦國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關聯的地區。依據馬克斯·韋伯的定義,國家擁有合法使用對暴力的壟斷。因此國家包括了一些機構,如武裝部隊、公務人員或是國家官僚、法院、和警察等政府機構。在國際關係理論中,只要一國的獨立地位被別國所承認,這個國家便能踏入國際的領域,而這也是證明其自身主權的重要關鍵。雖然國家一詞通常廣泛用以稱呼所有政府機構或統治行為——古代或現代皆然,但現代國家制度的許多特色要直到15世紀的西歐才開始出現。在20世紀後期,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人民和資本的流動性、以及許多國際機構的崛起,使得國家的治理能力受限,不過,絕大多數國家依然擁有著基礎的主權職能。故國家依然是政治學研究裡最主要的領域之一,而國家的定義也經常是學者爭論的焦點。在政治社會學裡,卡爾·馬克思和馬克斯·韋伯的理論通常傾向於放寬國家的定義,以增加對於擁有強迫力量的機構的重視。自從19世紀後期以後,全世界所有可居住的土地都已經被各國劃分了;在此之前,大量面積的土地若非無人居住,便是尚未有國家宣稱其主權,又或者只有遊牧民族居住。至2016年為止,全世界已經有近200個國家,其中有197個被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都是聯合國成員。國家的起源.喬納森·哈斯概括了兩種國家起源的模式:一種是衝突論,認為國家的產生源自於解決社會分層制度中的內在衝突的需要;一種是融合論,認為國家的出現是社會協作的需要。哈斯總結了國家產生的途徑,主要有三種: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則認為,歷史上有案可查的國家的歷史說明,國家起源於少數人使用武力強行對大多數人施行統治。他否認人們因為簽署社會契約而形成國家。他認為,在遠古的時代,所有人都是沒有文化的粗人,沒有權利和義務的概念。在那個時候,只有依靠武力才能建立國家。德國哲學家伊曼紐爾·康德認為,原初分散居住的人為了抵禦遊牧民族或遊民的侵擾而集中居住,形成村莊和城鎮,形成社會。這樣, 人們開始為了自身安全而組織建構規模較大的社會。他們將自己武裝起來,自己管理自己。國家漸漸成型。根據這樣的推理,英國社會學家赫伯特·斯賓塞進一步認為,社會里的戰爭導致形成國家。他聲稱建立所有古代國家的國王原來都是將軍。卡爾·馬克思認為國家是在原始社會晚期私有制產生之後才出現的,之前只有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部落。根據對古代歐洲和中國的考古學和人類學的一些研究,氏族公社向國家的過渡有兩種模式:直接從氏族社會中演化形成;從氏族社會解體後出現的酋邦中演化形成。 馬克思認為,國家滿足了佔據統治地位的社會階級對其他階級實施統治的需要。最近,還有一種由海外華裔學者於星創立的新理論認為,人類使用語言導致國家的形成。認為自從人類開始使用語言以來,他們就不斷利用和開發媒介。媒介延長通訊距離。人們在更大範圍通訊,形成更大規模社會。以親屬關係為紐帶形成的原始社會解體,以語言為紐帶建立的文明社會成型。換言之,組成原始社會里的部落的所有成員必須經由同樣的血緣關係而連線在一起,而組成文明社會里的國家的所有成員必須使用同樣一種語言。政治語言學採用這個觀點。這個觀點也是學術界建構正在興起的政治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各個年代的國家形式.古代的國家.人類史上首個國家在古埃及,首個帝國則由阿卡德人所建立。而在歐洲,國家歷史起源於古希臘。在古代時,國家有著許多形式,例如希臘時代的國王和軍隊,或者是羅馬的皇帝和貴族。在前4世紀以前的希臘城邦時代,社會的自由人會被授與公民權,這些城邦的「民主」一直持續到亞歷山大時代逐漸被各王國攻佔或殖民才結束。相較之下,羅馬並沒有採用直接民主,但卻從君王體制發展為共和體制,由羅馬貴族主導的元老院進行統治。希臘城邦促成了直接民主的概念,而羅馬則促成了羅馬法裡的概念,以及區分私人和公共領域的概念。封建歐洲的國家制度.羅馬帝國的瓦解使得原有的帝國土地被各地的貴族所分割,這些貴族在政治上、司法上、和軍事上的角色都與經濟生產的組織一致。在中世紀早期,西歐國家的權力被封建制度化,地方的財產所有人經由向領主宣示效忠而獲得土地和政權。在這種情況下,依據馬克思主義的說法,他們的地產便是社會的基礎經濟單位,也等同一個國家。封建歐洲的國家制度則是由封建主和君王組成的不穩定架構。君王在形式上是主權的首腦,但實際上卻沒有絕對的權力可以進行統治;相反地,貴族和君王間的關係是由不同程度的從屬關係所調解的,也沒有稅賦的中央制度。這種情況確保了統治者都必須得到領土內每個地主的「同意」。而羅馬天主教教會則擁有與統治者同等的立法權力,而不需附屬於現世的權威。因此「現代國家」的概念在中世紀封建時代仍尚未出現。現代國家.在西方,「現代國家」作為由最高政治權力和既定領土所組成的權力架構,一直要到15世紀後期才開始於西歐發展,並且在獨裁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崛起中達到高峰。幾個歐洲的君王國家—都鐸王朝統治下的英格蘭、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西班牙、和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國都展開了各種增強中央集權和經濟控制的計畫,他們逐漸發展出許多在今天被稱為「現代國家」的特色。這種中央集權的過程牽涉到政治邊界的劃分,歐洲的君王們逐漸擊敗其他的權力例如教會或小型諸侯。取代了封建統治下分散的制度,改以大規模、統一的國家來統治逐漸浮現的既定領土。這個過程使高度的中央集權得以發展,並逐漸增加專制君王統治的官僚政治形式,在17和18世紀,現代國家制度的基本特徵已經形成,包括常備軍制度、中央的稅賦制度、外交關係和常駐大使館,以及國家經濟政策的發展—重商主義。文化和民族的同質化在現代國家制度的發展裡也扮演了顯著角色。自從專制主義時代以來,國家泰半以民族作基礎所組織的。不過,即使是在種族同質化最深的社會裡,國家和民族也不一定能完全符合,因此國家經常主動促進民族主義,強調國民對共同的象徵和民族的認同。國家的形成究竟是由內部動力和衝突所推動的,或由國際的動力如戰爭、帝國主義、或經濟支配所造成。馬克思主義者通常主張,在這個過程中資本主義的浮現是重要的標誌,這也與民族國家的形成相符合。理論.政治哲學.探討國家本性的政治哲學對國家的界定,主要分為共同體說和契約論兩大流派。將國家視為政治共同體,是自古希臘以來就已經形成的古典政治觀念。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是在城邦這個共同體中實現價值的,否則,人只是經濟動物,而不是真正的人。西塞羅,康德等人認為共和國是人們依照法律結成的具有共同利益的集合體。契約論者則認為國家是基於個人利益建立的,人們基於某種共同的利益而組成國家,併為實現個人利益而服務。人們透過訂立契約的方式尋求和平,國家是“帶劍的契約”,用以對違反契約的人進行處罰。霍布斯則將國家稱為“利維坦”。當代的國家理論.在政治學裡對於「國家的理論」分為三種:馬克思主義、多元論、和制度主義。這三種理論都被用作解釋國家。有幾個問題使得解釋國家變得相當複雜。首先,國家的定義界線並不完整,而且經常改變。第二,國家並非只是不同團體互相鬥爭的舞臺,但也是在團體的外部和內部進行衝突的舞臺。一些學者經常提起「國家的利益」,但實際上在國家內部有著各種不同的利益團體,這些團體要並非只是單獨的以國家或社會為中心,而是在公民社會裡的不同團體和不同國家參與者之間所發展出的。馬克思主義.在近現代的思想史上,無論在分配問題上持何種態度,右翼和左翼的經濟學家都極為關注國家的再分配職能,但馬克思或許是重要的例外,他認為國家最終必然消亡。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現代國家所扮演的角色是由他們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的位置所決定的。許多當代馬克思主義者都引述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裡的理論—國家是替資產階級管理一般事物的執政機構。而馬克思主義對國家的經典定義來自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國家是表示: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鬥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衝突,把衝突保持在‘秩序’的範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居於社會之上並且日益同社會脫離的力量,就是國家。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不可調和的產物,認為國家是統治階級用來壓迫另一階級、維護自身統治的工具,國家的官方也因此與資本的擁有人享有相同的利益,並藉由政治和人與人之間的綑綁來連結兩者。列寧認為:“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暴力機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階級受一個階級控制的機器。”認為在資產階級統治的國家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民主自由,主張透過暴力革命推翻現階段的資產階級統治的國家,建立由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實現大多數無產階級對少數的資產階級的專政,並認為在此基礎上,國家會逐漸成為一種不需要的東西並逐漸消亡。在這一點上共產主義與無政府主義有著共同點,即都主張消滅國家,但列寧批判無政府主義者是要一夜之間取消國家而不採用暴力革命的手段。在一篇同無政府主義者的論戰中,他寫道:馬克思在駁斥無政府主義者時,僅僅是反對這樣地‘廢除’國家!馬克思完全不是反對國家將隨階級的消失而消失,或國家將隨階級的廢除而廢除,而是反對要工人拒絕使用武器,拒絕使用有組織的暴力,即拒絕使用應為‘粉碎資產階級的反抗’這一目的服務的國家。相較之下,其他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則聚焦於「誰控制國家才正當」的問題。希臘的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尼科斯·普蘭察斯認為,資本主義國家並非永遠依照著統治階級的利益行動,即使是在這種情況發生時,也並非是國家的官員有意這樣做的,而是因為國家的「結構」位置安排會確保資本的長期利益能夠永遠支配這個社會。普蘭察斯對於馬克思主義作品的主要貢獻是「國家自主性」的概念,國家自主性的概念闡明並且指明瞭馬克思主義對於國家的概念。他的理論後來被稱為結構功能主義。多元論.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歐陸較具影響力,而多元論則在美國較具影響力。多元論學者羅伯特·達爾認為國家既非爭奪利益的競技場,亦非某些利益集團的代表機構。權力在社會的架構裡進行競爭,而國家政策則是週期性談判所製造的結果。雖然多元論承認不平等的存在,但他們宣稱所有團體都有機會向國家施壓。多元論認為國家的行為是由多頭政治和各種利益團體的壓力所產生的。制度主義.馬克思主義和多元論都認為國家是社會裡的團體的行動所造成的,例如階級或是利益團體。故學者批評這兩者是「以社會為中心」來瞭解國家,這些學者強調國家的自主性,但同時也重視社會的力量。「新制度主義」主張人的行為是機構的基本模型,宣稱國家並非是一種「工具」或是「競技場」,也不會依照某種階級的利益而「運作」。接受這種理論的學者強調公民社會在經濟和國家之間的介入,以解釋國家形式的變化。新制度主義在國家的理論上,主張國家是具有自主性的。換句話說,國家的公務人員有著他們自己的利益,而他們也會獨立的在社會裡追求扮演參與者的角色。由於國家控制了強迫的工具,並且使許多公民社會裡的團體必須倚賴著國家,國家的公務人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會對公民社會施加他們自己的偏好。新制度主義者們宣稱擁護馬克斯·韋伯的理論,通常會區分所謂的「強勢國家」與「弱勢國家」,主張國家免於受社會施加壓力的「相對自主性」決定了國家的權力大小—這種理論也在國際政治經濟的領域裡有一些支持者。國家和公民社會.由於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各種部分的公民社會擁有越來越多接觸國家機構和發展公共政策的角色,國家的界線也越來越難以區分。國家的界線總是在改變著,舉例而言,如私有化、國有化、和新的管制機構的創立。半自治組織的本質經常含糊不清,在判斷他們究竟屬於公民社會還是國家的問題上,也引起政治學家之間的爭論。在尤爾根·哈貝馬斯論述公共領域的概念裡,他將公民社會定義為在國家制度之外的公共利益功能。相較之下早期的西方哲學家,如托馬斯·霍布斯和黑格爾,則強調國家超越社會的地位。一些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例如安東尼奧·葛蘭西,則全盤質疑在國家和公民社會之間的區分,他主張國家是由許多社會的部分所結合而成的。而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則主張公民社會的組織如教堂、學校、甚至是工會都是組成國家機構的一部分。因此,在一個國家的社會裡存在著許多團體,這些團體在原則上是自治的,但仍需依賴國家的支援。國家在國際系統上.國家和超國家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家通常假定世界上存在著國際系統,國家進行各自的策略盤算,推估其他國家可能採取的行動。從這個觀點來看,涉入國際系統的國家將會面臨外部和內部安全以及合法性的兩難困境。最近以來「國際共同體」一詞被用以稱呼那些建立了國際規則、常規、和制度的國家們,這些國家以此來引導他們之間的關係。國際法、外交、正式政權、和組織的根基也從這裡衍生。20世紀後期,全球化的現象也引發了關於國家是否能保持主權的行動自由的爭論。全球化限制了國家在某些領域的行動自由,尤其是在西歐國家,最突出的例子是歐盟所進行的整合。國家和國際法.國家地位的法律標準是不明確的。通常這方面的法律都被政治情況所左右。不過,在1933年簽訂的蒙特維多公約經常被引述,這份公約的第一項條文宣告:在國際法上的國家實體應該必須擁有以下條件:相關條目. | 415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國家",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58"
} |
周瑜人,東漢末年孫吳陣營首要的統帥,同時還是傑出優秀的軍事家、戰術家、戰略家、政治家、音樂家。周瑜為人相貌俊美、天資聰穎、胸襟寬闊、精熟音律,酒過三巡仍能聽出宴席間的音誤,故而傳言「曲有誤,周郎顧」。並深得主上孫策、孫權禮遇器重、提拔重用,妻子小喬為江東美女“二喬”之一。周瑜少與孫策交好,年少助孫策於擊敗劉繇,嚴白虎,王朗等南部軍閥勢力,隨孫策平定江東。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三國演義中稱為「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建安七年,曹操責權送質,周瑜勸諫孫權不納質,希望孫權佔據江南,擁兵自重,確立了割據江東、獨立建國的戰略方針。建安十三年,曹軍兵臨江東,周瑜分析曹操軍事上的錯誤,幾乎以一己之力,勸眾抗曹,並親率吳軍,以火攻大敗曹軍於赤壁。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漢末“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軍於南郡之戰中大破曹仁、徐晃聯軍,成功奪取軍事重鎮江陵,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但周瑜也在此戰中,被流矢所傷,極大影響了他的健康。建安十五年周瑜提出“取蜀,並張魯,聯馬超,以襄陽為根據地蠶食曹操”的戰略。同年,周瑜在整軍入蜀路過巴丘時病逝,享年三十五歲。周瑜是不少人羨慕追思的英雄形象,北宋蘇軾就寫了著名的懷古詞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周瑜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讚譽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在小說《三國演義》裡,作者羅貫中為了襯託諸葛亮的才德卓越、智慧非凡,將周瑜描寫成為心胸狹隘,與諸葛亮明爭暗鬥之人物。生平.高官世家.周瑜出身名門大族之後,盧江郡周氏家族曾經多代人出任朝廷要職之位,從高祖父周榮由於通曉經典而得到推薦,得司徒袁安闢為府僚。袁紹和袁術的高祖父袁安多次和他談論當世大事,他見解獨到,能提出不同尋常的觀點,袁安很賞識、器重他。從曾祖父周興,在漢安帝時任尚書郎。從祖父周景,少以廉潔能幹見稱,初被察為孝廉,闢公府。後為豫州刺史,李膺、荀緄等為從事,更遷至尚書令,登為太尉。從叔周忠先後出任大司農、光祿大夫,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總角之交.初平元年,孫堅出兵加入討伐董卓聯軍,他家裡人則從壽春遷至舒城。《江表傳》記載,周瑜聽說了與其同年孫策的名氣,因此前往壽春拜訪,兩人一見如故,獨相友善,周瑜遂建議孫策帶家人移居舒縣。周瑜甚至提供自家南側大宅給孫策一家人,同時拜謁孫策母親,二人情如兄弟,共同生活起居。等到周瑜叔父周尚就任丹楊太守時,周瑜也一起跟隨。興平二年,將劉繇趕走,發展極快。後來孫策親自進攻山越,對周瑜說道:「我以這班士兵奪取吳郡會稽郡、平定山越已足夠,你先回去鎮守丹楊。」周瑜遂回師丹楊。不久,袁術派其弟袁胤代替周瑜從父周尚為丹楊太守,周瑜隨叔父周尚還軍回壽春。袁術發現周瑜有才識和能力,想招攬周瑜為己用,但周瑜看出袁術並無成就,且不會用人,託辭請求回居巢出任縣長,袁術答應了周瑜請求之後,周瑜卻尋機從居巢東渡長江到了江東,回到孫策身邊。周瑜在做居巢縣長結識了魯肅,認為他非同尋常,就主動與他結交,兩人建立瞭如同春秋時子産和季札那樣密不可分的朋友關係。建安三年,孫策親自迎接摯友周瑜,並任命他為建威中郎將,發二千兵為周瑜部曲,賜軍馬五十匹,為其建造屋舍,餽贈賞賜無人能及。孫策當著眾將面前下令道:「周公瑾才華傑出,與我是從少相識的好朋友,有兄弟的情義。就像之前在丹楊,就是他徵召人手及船隻糧草才能成就大事,若要計算他的功勞,這些也未足夠報答啊。」,周瑜的年齡僅比孫策小一個月。負圖之託.廬江郡一帶,鄉民向來敬服於周瑜的恩德信義,周瑜身在舒城練兵,出備牛渚,後再領春穀長。不久,孫策發兵攻荊州,以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周瑜留下來鎮守巴丘。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臨終前將權力交給弟弟孫權。周瑜奔喪還吳,以中護軍的身分,與長史張昭一起輔佐孫權,共同掌管軍政大事。當時孫權繼承兄長孫策的官職只是會稽太守、將軍,賓客禮節都很簡從,唯獨周瑜用君臣的禮節表達對剛繼承基業孫權的支援,並確立上下君臣禮儀。英雋異才.建安七年韜勇抗威,等待天命,何以要送出人質?」孫權之母吳夫人支援周瑜的決定,並說:「周瑜所議決實對。周瑜與孫策為同年,只小一個月而已,我視他為自己的兒子,你要以事兄之禮對待他。」最後,孫權也沒有送人質給曹操。建安十一年,周瑜督孫瑜等討伐麻、保兩處賊兵,俘虜萬多人,後還守官亭。後來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領數千人進柴桑,周瑜追討擊,生擒鄧龍。建安十三年春,孫權討伐江夏,周瑜為前部大督。恢弘大度.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軍南征,劉琮率眾降曹,佔領荊州,曹操得其步軍水軍數十萬,大軍壓境之際,將士皆為恐慌,曹操向孫權進逼。孫權打算與曹操一戰,然而孫權的眾臣下面分裂成主戰、主和兩派。魯肅勸孫權召回在鄱陽的周瑜,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孫權召開軍議詢問臣下計策,文臣為首的張昭首先向孫權說:「曹操是豺狼虎豹,挾持天子以徵戰四方,動輒以朝廷的名義來發布命令。今天我們如果進行抗拒,就更顯得名不正而言不順。況且將軍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長江天塹。現在,曹操佔有荊州的土地,劉表所訓練的水軍,包括數以千計的蒙衝戰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計全部船隻沿長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陸並進。這樣,長江天險已由曹操與我們共有,而雙方勢力的眾寡並不能相提並論。因此,依我們的愚見,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周瑜反駁張昭議論:「不然。曹操託名漢相,實屬漢賊。主公以神武雄才,倚仗父孫堅兄孫策所創基業,虎據江東,地方千里,兵精糧足,正當橫行天下,除賊扶漢。現今曹操前來送死,豈可不戰自降反而去迎曹?」周瑜並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指出:第一「北方未定,西涼關西仍有馬騰、韓遂為後患。」;第二「北方人慣習陸戰不習水戰,水土不服,捨馬鞍而乘舟船。」;第三「現今入冬,天氣盛寒,曹軍兵缺衣物,馬缺草料。」;第四「曹軍長途跋涉,且遠涉江湖早已疲憊不堪,麾下士卒皆無法適應水土多變,而會多生疾病。」。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周瑜請求主公孫權給予精兵三萬人,進屯夏口,為主公破曹。孫權當眾說:「曹操欲廢漢朝自立已久,所懼怕的袁紹、袁術、呂布、劉表與我而已。如今其他群雄皆滅,唯獨我尚存,我與曹操勢不兩立,周瑜正當請兵出擊破曹,與我的意見相同,真是上天將周瑜授予我呀。」在與魯肅周瑜意見一致後,增加許多信心,堅定抗曹決心,孫權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言降曹者,如同此案!」孫權命周瑜為左都督(大都督),程普為右都督(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與劉備結盟,共破曹軍,藉此壓制主和派。然而程普並不服於周瑜之下,程普數以長年跟隨孫氏及年長的資歷並不服從周瑜的排程,周瑜始終以屈己待人的態度來回應程普。程普最終敬佩信服周瑜的胸襟氣量,對軍中友人說與:「與周公瑾交往,就如同飲醇厚的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沉醉了。」雅量高致.赤壁之戰前,曹操知道周瑜年少俊美有才略,而蔣幹的故鄉九江郡與周瑜的故鄉廬江郡相鄰,於是派蔣幹去見周瑜,希望能勸說周瑜離開孫權前來效力自己。周瑜接見蔣幹,說:「子翼你費盡心思,長途跋涉過江前來,是為曹氏做說客嗎?」蔣幹說:「我和你的故鄉同屬一州,大家分開後很久不見,我在遠方聽聞你的大名,因此前來敘舊,順道來看望你高雅的風采,但你卻說我是來當說客,豈不是在猜疑我欺騙你嗎?」周瑜說:「我曲藝雖然比不上夔和師曠,但聽賞你的絃音樂曲,也足以瞭解你曲中之意了。」之後周瑜請蔣幹入內一同進食。三日後周瑜邀請蔣幹參觀軍營,宴飲時還請侍者展示服飾珍玩,並向蔣幹說:「堂堂男子立身處世,遇到了解自己的主公,表面有著君臣之間的恩義,裡面卻更有連著兄弟般手足的情誼,不僅聽從自己的意見和計策,還和自己一起同生共死榮辱與共,即使蘇秦、張儀再生,酈食其再出現,尚且無言以對,又怎會是你這年輕人可以說得動呢?」蔣幹只是一直笑著,始終沒有說話,回去後向曹操稱讚周瑜情致高雅,並非單憑言辭就能挑撥離間江東孫氏兄弟與周瑜的關係,即是勸其放棄招降的念頭。孫曹兩軍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相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北還南郡。進兵南郡.建安十四年,周瑜與程普乘勝追擊,發兵南郡,與曹營大將曹仁隔江對持。周瑜派遣先鋒甘寧攻打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納呂蒙的計策,留凌統防守本營,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周瑜親自率軍進攻,但右脅被流矢所傷,傷勢嚴重,引軍撤退。曹仁聞得周瑜傷得不能起來,親自督軍到周瑜陣前,周瑜乃起身行至軍營前激厲士氣,曹仁見狀便撤退。前後約一年時間,南郡終於被攻克。孫權別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同時周瑜上書:「劉備素有梟雄之姿,而關羽、張飛也有熊虎之勇,他們不會甘願寄人籬下久為人下者。我建議軟禁劉備,將劉備留在東吳,提供錦衣美食、音樂歌女,企圖軟化劉備志向,將關羽張飛二人,各置一方不讓他們見面,而將其帶上戰場參與戰事,大事可定。而如今要借荊州給他們立足,聚集他們三人,都在戰場,這恐怕是放龍入海,恐非掌中物、池中魚了。」但孫權以曹操仍在北方,應該結交各路英雄,又恐怕劉備難以控制,不採納周瑜的計策。天下二分.建安十五年,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即天下二分之計:因當時劉璋闇弱無斷,常被張魯攻掠,而曹操新敗,未能恢復元氣。可趁此時機攻討劉璋而吞併張魯,再與西涼之馬超結援,然後再出兵襄陽。如此,反攻北方即可成事。孫權答允,但就在趕回駐地江陵途中伏兵中箭,傷染重疾不久死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孫權親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動。婚姻爭議.有關小喬是否是周瑜的正室,一方觀點認為小喬至少並非周瑜元配,且三國志中使用“瑜納小喬”,因此有人推斷小喬只是妾。另外,小喬與周瑜成婚是在孫策攻破皖城,二喬淪為女戰俘之背景下,雙方地位並不相符。之後,小喬等被擄獲之人一起被送回吳郡,周瑜則繼續敗劉勳,然後討江夏,後留下來鎮守巴丘,對比之下,這場婚禮發生在兩場戰爭之前,似乎未免草率了。持有小喬是正妻的觀點則認為,古代成親之用語有許多,更因朝代不同而有些差異,因此並不能由此斷定小喬是妾。古代女子及笄才可結縭,也許兩人有年齡差距,亦有可能是根據《禮記》載,“男子二十而冠,始學禮,三十始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五始笄,二十三而嫁。”之說法影響,才導致此種情況。而且小喬之事蹟記載於《周瑜傳》中,亦佐證小喬對周瑜而言是重要人物。民間信仰.周瑜逝世之後,民間尊奉為神祇,尊為「周府千歲」、「周府王爺」、「水仙尊王」。作品形象.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總承過往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說部話本等故事,將周瑜描繪成足智多謀,但卻氣量狹小之人。例如,在這些作品中,周瑜屢次在赤壁之戰試圖謀害諸葛亮,例如要求諸葛亮造箭等。大戰之後又多次想剷除劉備的勢力,反而被諸葛亮「三氣周瑜」,氣得吐血而亡,臨死前感歎:「老天既生我周瑜,為何又要再生孔明呢?」俗稱「既生瑜、何生亮」。今人常用「瑜亮情結」或「一時瑜亮」來形容兩位傑出人物互相較量的情形。諸葛亮在為周瑜哭喪時說的「從此天下,知音何方?」一句,也被後人視為英雄人物惺惺相惜的經典。《三國演義》對周瑜的民間形象影響十分巨大。作者為增加情節衝突而創作的“氣量狹小”特點,與歷史上週瑜謙遜寬容,氣度恢弘的人格完全相反。又將其奪南郡之功改為“三氣周瑜”故事,對其作為東吳軍事統帥,謀定對外戰略,任用龐統治理南郡,西進取蜀進而二分天下等重大決策,則完全抹殺。然而,三國演義認同並強化了周瑜年輕,俊美的歷史形象,杜撰了於群英會舞劍作歌,在“孫氏奪取江東”過程中,增添了頗具文學性的小戰役和周瑜設謀細節,豐富了人物智謀形象,並加強周瑜在江東的地位(如虛構周瑜為大都督、杜撰外事不決問周瑜),故不可一概以貶毀概括。在由《三國演義》衍生的京劇劇目《群英會》中,周瑜亦成為經典小生,清末“同光十三絕”中技藝非凡、聲名赫赫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徐小香,即因其扮相富麗,所飾周瑜為其拿手,有“活公瑾”之美譽。詩詞.與周瑜相關的詩詞數量甚多,大多與赤壁之戰或二橋有關,或是追思其年少得志、功名顯赫。當中不少都是出於名家手筆,如最著名的是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還有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赤壁歌送別》中: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唐代另一大詩人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宋代詞人戴復古的《滿江紅‧赤壁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元代詩人朱楨的《赤壁石刻》:大書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郎功,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日還英雄。明代詩人王奉的《過赤壁偶成佳句》: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於此破曹公。天公已定三分勢,可嘆奸雄不自量。此外,也多有詩詞提及周瑜「曲有誤,周郎顧」的雅事。例如唐詩三百首中的《聽箏》:鳴箏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絃。明初十才子之一的高啟的《過二喬宅》中:孫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結君臣義。奇姿聯璧煩江東,都與喬家做佳婿。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燮的《念奴嬌·周瑜宅》: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八十萬軍飛一炬,風捲灘前黃葉。 樓艫雲崩,旌旗電掃,熛射江流血。 鹹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 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戲劇.中國傳統戲曲中周瑜的角色,多為小生扮演,而不戴髯口,以表現其儒雅、秀氣、英俊。其故事多來自《三國演義》,如《群英會》、《借東風》、《三氣周瑜》等。 | 416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周瑜",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63"
} |
安得拉邦,印度東南部的一個邦,位於孟加拉灣西岸,東北邊同奧里薩邦接壤,北部與泰倫迦納邦,西部同卡納塔克邦相連,南面是泰米爾納德邦,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約4939萬人,為印度第八大的邦。該邦的官方語言是泰盧固語,首府在貢都爾縣的阿馬拉瓦蒂。歷史.過去是南印王國的其中一個王國,位置與現在的安得拉邦相當。1953年10月1日,印度政府根據安得拉地區講泰盧固語地區人民的要求,將原來馬德拉斯北部的泰盧固語地區組成安得拉省,定為A類省。1956年11月1日,改名為安得拉邦,安得拉邦將泰盧固語設為邦官方語言,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個按語言劃分出來的邦。“安得拉”和“泰盧固”是同義語,但一般把該區的語言叫“泰盧固”,而把該邦的居民稱為“安得拉”。2009年,印度政府經過40年爭議,同意將中南部安得拉邦北半部的特倫甘納地區,包括首府海得拉巴,劃出為印度的第29個邦,新的特倫甘納邦於2014年成立。人口.安得拉邦的語言 (2011) 烏爾都語 坦米爾語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安得拉邦人口為49,386,799人,該邦29.6%人口居住於城市地區,該邦的性別比為每1000男性比996名女性,該邦的識字率為67.41%。安得拉邦的官方語言為泰盧固語。安得拉邦人中,90.87%信仰印度教,7.32%信仰伊斯蘭教,1.38%信仰基督教。行政區劃.安得拉邦全邦劃分為13個縣,被分為兩個專區,濱海安德拉、拉亞拉西馬:經濟.邦內有兩條重要河流,分別是哥達瓦里河及克里希納河。安得拉邦的沿海地區土質肥沃,雨量很大,農業發達,盛產水稻,是印度的糧倉。高原地區雨量較少,土質貧瘠,人口稀少,但畜牧業較發達。安得拉邦是印度產菸草最多的地方,除銷售本國外,還大量出口。安得拉邦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居全國第二位。主要礦產有:煤、鐵、錳、雲母、鉛、銅和石棉等。主要工業有皮革、化工、醫藥、造船、化肥等。風俗和文化.安得拉人大都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當地人喜歡吃辣椒。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辣椒,什麼食物也是索然無味的。但是當地人不大習慣吃糖和甜食,卻很喜歡喝茶。 | 416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安得拉邦",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68"
} |
賈坎德邦,是印度的第15大州,人口第14大州。 印地語是該州的官方語言。蘭契市是賈坎德邦的首府,該州 2000年11月15日成立,此前是比哈爾邦的南半部。歷史.中華民國駐印軍在蘭伽接受美國訓練和更換裝備,得以繼續中國遠徵軍反攻緬北的戰鬥。迄今,中華民國駐印軍蘭伽公墓保持完好。該邦是2000年11月15日建立的三個新邦之一,另外兩個邦是恰蒂斯加爾邦及北阿坎德邦。該邦自比哈爾邦分離出來而建立。行政區劃.本邦共分為24個縣,分別為:人口.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印度教徒佔全邦人口的68.57%,穆斯林佔14.5%,基督教徒佔4.5%。語言.該邦官方語言為印地語及烏爾都語。其他主要語言包括:孟加拉語、桑塔利語、奧里亞語、邁蒂利語、庫魯克語及霍語等。 | 418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賈坎德邦",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84"
} |
切蒂斯格爾邦是位於印度中部的一個行政邦,它於2000年11月1日從中央邦脫離,成為印度的第26個邦,全國第十大邦,首府為賴布林。“切蒂斯格爾”一詞的印地語直譯為“36個部落”,意指古代此處的36個部落。切蒂斯格爾邦西北部與中央邦接壤,西部與馬哈拉施特拉邦接壤,南部與安得拉邦接壤,東部與奧里薩邦接壤,東北部和北部分別與賈坎德邦和北方邦接壤。切蒂斯格爾語作為該邦官方語言之一,是印歐語系的一個重要分支,亦是切蒂斯格爾邦的主要語言。許多語言學家將其視為印地語在當地的一種演化方言;此外在切蒂斯格爾邦的一些山區也聚居有許多講達羅毗荼語系的岡德人;在切蒂斯格爾邦北部的少部分地區也通用蒙達語族的一些方言。地理.切蒂斯格爾邦的北部為廣闊的印度河恆河平原,恆河的支流裡漢德河是在切蒂斯格爾南部地區各部族較為通用的一種語言,在1951年的人口普查中,調查發現有99%的亥比語使用者能夠使用至少另外一種方言。 | 419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切蒂斯格爾邦",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90"
} |
北阿坎德邦也是地區的意思,是印度人民黨基於印度教民族主義給該邦起的類似#重定向 的名字。地理.北阿坎德邦以自然風光而聞名。該邦大部分地區都為喜馬拉雅山及其冰川所覆蓋,其餘地區則為茂密的森林。該邦八成土地為喜馬拉雅山脈,另外二成則為恆河平原。該邦面積七成均覆蓋著森林,使得該邦成為全印度森林覆蓋率最高的邦。在喜馬拉雅生態圈中,生活著許多珍稀動植物,如雪豹、岩羊及胡兀鷲等。恆河支流亞穆納河發源於該邦的冰川。領土爭議.中國認為,位於北阿坎德邦北卡什縣東北部約1,451平方公里屬於中國西藏札達縣的桑、蔥莎、波林三多地區,位於傑莫利縣北部的面積大約855 平方公里的巴拉霍提地區也屬於中國西藏札達縣。尼泊爾認為,位於北阿坎德邦比托拉格爾縣東北部的面積約75 平方公里卡拉帕尼地區,屬於尼泊爾馬哈卡利專區達爾楚拉縣(Darchula district)。目前,上述所有爭議領土均被印度實際控制。居民.北阿坎德邦的原住民被稱作帕哈里人,意為“山地人”,信奉印度教。人口最多的兩個民族分別為庫馬盎人及加瓦爾人。其他民族還包括十九世紀以來遷居此地的尼泊爾人,及邊境上的菩提亞人。低窪的德賴平原則生活著信奉印度教的農牧民族塔魯人及信奉伊斯蘭教的遊牧民族古扎爾人。經濟.北阿坎德邦主要產業為農業及牧業,但亦有水電及汽車工業。有塔塔汽車等印度本國企業,亦有本田-英雄這樣的合資企業。 | 419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北阿坎德邦",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191"
} |
禹。禹在堯時被封為夏伯,故史書又稱伯禹、夏禹。在道教信仰裡,禹也被尊為水官大帝、水仙尊王。生平.早期生活.以黃帝軒轅氏到禹,共八世:禹的父親鯀,鯀的五世祖叫顓頊,顓頊的父親叫昌意,昌意是嫘祖為黃帝所生的次子。禹的父親鯀被封在汶山石紐地區。帝堯時,中原洪水氾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以填埋洪水之法治水,卻九年也未能平息水災,結果被祝融所殺。接著帝舜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職。處理洪水.禹立即與伯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禹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改以疏導河川為主要治水方法,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禹不僅率領百姓風餐露宿,疏通河道,更有應龍為他畫地成河,並用神力為禹開闢了龍門。禹堅韌不拔,勇於開拓,經過了十三年治理,終於成功消除了中原氾濫的洪水,後世道教神話中稱禹治水時曾得到黃帝留下的神書十二卷。大禹整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夏禹王登天子之位,並以自己的封國夏為天下之號,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禹王子啟王是夏朝的繼位天子是為王太子。建碑《大禹陵》。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量測儀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桿,規划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桿,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扶正深碧色的頭衣後,不敢進家門。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其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裡,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因治洪水有功,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等皆瞭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帝夏禹王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朝政教。神話則是說:禹具有神力,治水時,會化身成一頭巨熊,用來劈山開路、造溝清沼。其新婚妻女嬌替禹送餐到工程地方,她不知禹能化身,見巨熊碎石,大驚,遂昏死。待禹完成工作之後,見到女嬌的屍體,大哭,但女嬌隨後誕下啟,讓禹無後顧之憂。即位與政績.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夏地的一個小邑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王。諸侯的擁戴下,五十三歲的禹王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為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曆日稱為夏曆,以建寅之月為歲首 ( 正月 )。立「貢法」以定賦稅,一夫授田五十畝,其中五畝 ( 十分之一 ) 入貢。定車制以別尊卑,任用發明馬車的奚仲為車正,在馬車上加掛旌旗來識別尊卑身份。禁止王公大臣飲酒作樂 ( 絕旨酒 ),禹認為酒會亂性喪志,終究導致國家衰敗覆亡 ( 最早提出禁酒令的帝王 )。察納雅言,立「五音聽治」──懸鐘、鼓、磐、鐸、鞀廣納四方的才士,對他講經說道的人就擊鼓,對他告誡諭義的人就擊鐘,對他討論政事的人就敲鐸,告訴他民間疾苦百姓之憂的人就擊磐,需要律法訴訟的人就搖鞀。又收取天下的銅,鑄成了九鼎,作為天下共主的象徵。《說苑》記載大禹“卑小宮室,損薄飲食,土階三等,衣裳細布。”禹在位的第九年,其子啟王繼位夏朝的天子,享年六十八歲。傳說禹建都陽翟後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領與塗山,史稱塗山之會。堯舜禹非禪讓說.《竹書紀年》等書記載:舜囚禁了堯並奪取帝位,禹又逼迫舜讓位。堯、舜、禹之間都是武力脅迫,並不是和平禪讓。後世亦有人懷疑堯、舜、禹所謂的禪讓,曹丕篡奪漢獻帝之後,感嘆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李白的《遠別離》說:“堯幽囚,舜野死。”陵墓.禹於向東巡狩至會稽時駕崩。今日浙江紹興東南郊的會稽山山麓有大禹陵,由禹陵、禹祠、禹廟三大建築群組成。在紹興禹陵村,夏禹姒姓後代世代為禹守陵至今,但浙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倉修良認為這種說法絕不可信。影響.夏禹王是為華夏民族的歷史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他的功績不僅在於治理洪水,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結束華夏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夏禹王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用階級代替原始社會,以文明時代社會代替野蠻時代社會,推動中國帝王室歷史沿革發展。大禹祭祀.國祭.夏桀被流放後,商湯封夏王室姒姓一支貴族於杞國,以奉祀宗廟祖先。“杞在商時,或封或絕”。周朝武王克殷後,封禹的後裔東樓公於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禹的祭祀。大禹王祭祀原為國家祭祀。目前,公祭禹王陵典禮已經恢復為國祭。2021年4月20日,2021年公祭大禹陵典禮在紹興大禹陵祭祀廣場隆重舉行。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姒健敏,副省長劉小濤,省政協副主席張澤熙,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長徐洪,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閱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譚志桂,市政協主席魏偉,市委副書記陳澄等出席。道教與民間信仰.道教中,禹被尊為三官大帝中的水官大帝,誕日為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另有人尊其為水仙大王。常見奉祀禹的寺廟名稱包含禹帝宮、禹王宮等。 | 421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禹",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218"
} |
性別。對於人類和其他的哺乳類動物,雄性會有XY染色體,而雌性會有XX染色體,這屬於XY性別決定系統,其他動物也有其性別決定系統,例如鳥類的ZW性別決定系統及昆蟲的X0性別決定系統。生物體產生的配子由其性別決定,雄性產生雄配子,若一生物可以產生雄配子,也可以產生雌配子,稱為雌雄同體。常常同一種生物的外形會因為其性別而有明顯的不同,這稱為兩性異形,而性選擇及生物擇偶也會加速兩性外形上的差異化。簡介.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質之一,也就是產生新個體的能力,性就是和生殖有關的一個概念。生命從簡單的型式演化成複雜的型式,因此生殖機制也變的複雜。一開始的生殖只是一個複製的過程,產生一個新個體,其基因完全和原來個體相同,這種生殖稱為無性生殖,許多單細胞生物仍用此方式繁衍後代,這也是一些多細胞生物繁殖的方式之一。另一種生殖方式稱為有性生殖,其後代的基因是來自二個不同的個體,不過也有些生物的生殖方式介於兩者之間,例如細菌是有無性生殖,但某個細菌的基因可以轉移到另一個細菌體內若不考慮介於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之間的形態,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之間的基本差異在於繁衍後代所需基因物質產生的方式。一般而言,細胞會在無性分裂之前複製其基因,然後分裂,這種細胞稱為有絲分裂。若是有性生殖,會有另一種的細胞分裂,但其中間沒有基因複製的過程,稱為減數分裂,分裂後的細胞只有一半的染色體,稱為配子。配子就是生物體用來進行有性生殖的細胞。配子之間可以進行有性生殖,而且隨著生殖系統一直演變,由相近形態的雄雌配子到不同形態的雄雌配子,例如體積較大的雌配子在較複雜的生物體中,性器官會在有性生殖中製造配子,並且交換配子。許多物種會有兩性的分化,因此為分為雄性及雌性的。不過也有一些物種沒有兩性的分化,在同一個生物體中可能同時有雄性及雌性的生殖器官,稱為雌雄間性,這在植物中相當常見。演化.有性生殖在十億年前就已出現在單細胞的真核生物。性別演化的原因,以及為何性別會一直延續到現在,仍然是在爭論中的議題。其中有許多可能的原因,包括:性可以創造子代中的變化,性有助於有利性狀的散播,可以消除不利的性狀,以及促進種系DNA的修復。有性生殖是真核生物也會進行有性生殖。有些細菌利用接合來在細胞之間轉換基因,雖然和有性生殖不同,不過這也有助於基因性狀的混合。真核生物中有性生殖的一項特別是其配子之間的差異以及其受精方式的二元性差異。一個物體之中多樣的配子種類仍視為是一種有性生殖,不過目前尚未找到有任一個多細胞生物存在三種不同的配子性的發展是在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早期的階段,不過性別決定系統的起源在真核生物相當早期時就已經出現。鳥、魚及部份甲殼亞門的性別是ZW性別決定系統。大部份的哺乳類則是XY性別決定系統,有些昆蟲及植物也是XY性別決定系統。另外有些昆蟲則是X0性別決定系統。鳥類的ZW性別決定系統和哺乳類的XY性別決定系統中,沒有共同的基因,從雞和人的比較中可以看出差異,Z基因類似人類的第九號常染色體,和X染色體及Y染色體都不同,因此推論ZW性別決定系統及XY性別決定系統沒有共同的起源,而性染色體是由鳥類及哺乳類共同起源的常染色體演化而來。有一篇2004年的論文比較雞的Z染色體和鴨嘴獸的X染色體,推論這兩個系統有關係。.兩性異形.許多動物及一些植物的雌雄個體在大小及外貌上有明顯差異,這個現象稱為兩性異形。一般而言人類的性別差異有這些:男性的體型較女性要大,體毛較女性要多、女性有較明顯的乳房、較寬的臀部、較高的體脂肪百分比。在其他物種中,兩性的差異可能更加明顯,例如表示在顏色及體重上。動物的兩性異形常常和性選擇有關,也就是同性個體之間要和異性交配而產生的競爭。例如公鹿會在繁殖季節彼此用鹿角爭鬥,獲勝者才得以和母鹿交配。許多物種的雄性明顯要比雌性要大。哺乳類中若雄性的體型明顯的大於雌性,比較傾向會有一夫多妻制的交配系統,可能是因為雄性之間種內競爭的選擇造成的,例如象海豹屬。有些例子指出是雌性個體的喜好造成兩性異形,例如的例子。其他的動物,像是大部份的昆蟲及許多的魚類,其雌性個體會比雄性要大,這可能是因為要產生卵細胞比產生精子需要更多的能量有關,體型越大的雌性個體可以產生越多的卵細胞。例如母黑寡婦蜘蛛的身長一般會是公蜘蛛身長的兩倍。有時兩性之間會有很大的差異,例如公的鮟鱇魚是以寄生方式依賴母鮟鱇魚生存。有些植物也有兩性異形,雌株會明顯的大於雄株,例如曲尾蘚屬及。有些證據指出在這裡物種身上的兩性異形和性染色體,或是和雌株產生的化學訊號有關。在鳥類中,公鳥的較母鳥鮮艷,也有較明顯突出的外觀,似乎會讓公鳥比較容易被被捕食者發現,似乎反而是處在某種劣勢中。有一種有關這類現象的解釋,稱為,這種假說認為雄性藉此表示他們在這様的障礙下仍可以存活,因此有較高的適應度,而這様的遺傳會影響公的和母的後代,不過母的後代不會受到這種「障礙」的影響。 | 422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性別",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222"
} |
}-科學是一種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它積累和組織並可檢驗有關於萬物的解釋和預測。科學強調預測結果的具體性和可證偽性,這有別於空泛的哲學。科學並不等同於尋求絕對無誤的真理,而是在現有基礎上,摸索式地不斷接近真理。故科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偏差的糾正史。科學的源頭最早可追溯到約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這兩種文明在數學、天文、醫學方面的成就傳入並塑造了古典時代的希臘自然哲學,後者正式嘗試以自然原因來解釋物質世界中的事件。西羅馬帝國傾覆後,在中世紀的前幾個世紀中,有關的知識在西歐漸漸被遺忘,但卻在伊斯蘭黃金時代的穆斯林世界中得以儲存下來。10世紀到13世紀,西歐找回了古希臘的著作並吸納了伊斯蘭學者的研究,自然哲學就此復活,並且在接下來的始於16世紀的科學革命中轉型,其間的新觀念和新發現脫離了古希臘觀念和傳統之窠臼。科學方法迅速在獲取知識方面起到更大作用,但是科學的制度化和職業化卻直至才開始成型。科學原僅指對自然現象之規律的探索與總結,但人文學科也越來越多地被冠以“科學”之名。現代科學一般說來可劃分為三大分支:形式科學,研究個體與社會。然而,對於形式科學是否確實屬於某一類科學存在不同意見,因為其並不依賴經驗證據。而運用既有科學知識以達成實用目的的學科,如工程學和醫學,則被歸為應用科學。科學以研究為基礎,而研究通常是在和研究機構、以及政府機構和公司中進行。科學研究的實際影響使得被制訂出來,以求予以科學界影響,促使商業產品、武器、醫療衛生以及環境保護獲得優先發展。含義.“科學”以簡短文字不足加以準確定義。一般說來,科學涵蓋三方面含義:科學包括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基礎科學僅以透過試驗探究自然原理為目的,其成果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內得到應用,如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學;應用科學則兼有探究原理與關注應用這兩個方面的動機,如醫學、藥學、應用光學、氣象學、科技考古學和博弈論。按理來說,科學不同於純技術類學科,後者只涉及運用已有的知識與原理進行發明創造,而只帶來技術變革,不在原理層次挖掘出新的規律,如工程學、法醫學、農學和林學。應用科學與純技術往往難以界定。因科學與技術經常一起被提及,重要的技術發展有時也會被大眾視為是科學成就,例如袁隆平曾三次未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的一大理由就是雜交水稻在科學界常只被認為是工程學成就,而非科學成就。大眾關於愛迪生算不算科學家的爭論也與之類似。一些學科是側重基礎研究還是側重應用研究可能會隨時間發展而變動。如天文學的前身占星學是用於占卜的,屬於應用類學科的技術應用;天文學在實現星際移民與太空資源開發的未來可能又會變成以應用為主的學科。語源.據說文解字,科,會意字:“從禾從鬥,鬥者量也”;故“科”學一詞乃取“測量”之學問之義為名。從唐朝到近代以前,“科學”作為“科舉之學”的略語,「科學」一詞雖在漢語典籍中偶有出現,但古中文中“科學”一詞所指涉的概念與近代中文“科學”不同,大多指「科舉之學」。 最早使用“科學”一詞之人似可溯及到唐末的羅袞。“科學”一詞由近代日本學界初用於對譯英文中的“--”及其它歐洲語言中的相應詞匯,歐洲語言中該詞拉丁文“--”,意為「知識」與「學問」,在近代側重關於自然的學問。在日本幕府末期到明治時期,「科學」是專門的「個別學問」,有的在以「分科的學問」的意義被使用著。明治元年,福澤諭吉執筆的日本最初的科學入門書《窮理圖解》出版。同時,明治時代“science”這個語言進入了的時候,啟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學」作為譯詞。甲午海戰以後,中國掀起了學習近代西方科技的高潮,清末主要透過近代化之路上走在前面的日本學習近代科學技術。樊洪業、吳鳳鳴等認為,中國最早使用「科學」一詞的學者大概是康有為。他出版的《日本書目誌》中就列舉了《科學入門》、《科學之原理》等書目。辛亥革命時期,中國人使用「科學」一詞的頻率逐漸增多,出現了「科學」與「格致」兩詞並存的局面。在中華民國時期,透過中國科學社的科學傳播活動,「科學」一詞才取代「格致」。嚴復首先用“西學格致”翻譯science,後來又借用了science的日語譯名“科學”。而著名思想家、政論家章太炎則明確要求為“科學”正名。他在1903年8月發表《論承用“維新”二字之荒謬》一文,大力批駁責用“格物”之名翻譯“物理學”很不適當。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8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則認為科學是:不過社會類學科的研究並不容易做到客觀分析。一方面是難以控制變數,另一方面是難以給出準確的適用範圍和嚴格的預測結果。英文中“--,這與醫學、藥學及大地測量學等帶有應用目的的探索性學科相區別;後者泛指各種研究自然機理的應用性科學,但又與純粹研究技術應用、不探究機理的工程學、技術學和計算機資訊學相區別。不過目前越來越多的人文學科和計算機學科甚至是也喜歡加上“科學”的頭銜。中國古代的稱呼.中國傳統上將所有的知識統稱“學問”,古代將關於自然物道理的學問稱為“物理”。因此古代的物理即是自然科學,數學學科獨立於“物理”。歷史.廣義上的科學在近世之前就已經存在於歷史上眾多文明之中。現代科學有其特定的方法,並取得成功的結果,因此在當前,科學這個詞的涵義被最嚴格的限定於現代科學。然而,科學一詞的原初涵義為某種型別的知識,而並非用以指代對於這類知識的探求過程的一個專用語。具體說來,它的原意是指人們可以交流及共享的那類知識。例如,在有記錄的歷史之前很久,人們就已經在積累關於自然事物之運作的知識,而從中逐漸發展出複雜的抽象思維能力。諸如制訂複雜的歷法,讓有毒植物變得可食的技術,以及國家規模的公共工程如揚子江畔洪泛平原上的水庫、水壩、河堤等水利設施,還有金字塔這樣的建築物,皆為此種能力的體現。這一類知識,其真確性不隨社群的不同而改變;但是,當時並沒有將其與另一類與社群相關的知識,諸如神話和法律體系等等,作一致而自覺的區分。金屬冶煉在史前即已出現,而已知最早製備出青銅類合金的是溫查文明。鍊金術據推測是從早期的把物料加熱和混合的實驗漸漸發展而來。早期文明.在古代近東的概念圖景中並無“自然”或“科學”的位置。兩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利用他們所掌握的關於各種天然化學物性質的知識來製造陶器、、玻璃、肥皂、金屬、,以及防水材料;出於占卜的需要,他們亦研究了動物的生理學、解剖學和行為學,並且為了研究占星術而對天體的執行作了大規模的觀測。兩河流域居民,最早的處方即出現在烏爾第三王朝(約 2112 BCE – 約 2004 BCE),以蘇美爾語寫成。不過,這些古代居民看起來對於純粹為了蒐集大自然的資訊而蒐集資訊沒什麼興趣,而他們所研究的科學門類也主要限於具有明顯的實際應用或與他們的宗教體系有直接相關的。古典時代.在古典時代的世界中並無真正對應於現代科學家的角色。一些受到過良好教育、通常屬於上流階層、而且幾乎全為男性的人,會對自然界進行各式各樣的探究,只要他們能抽出時間的話。在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們發明或發現“自然”(古希臘語 "")這個概念之前,人們對於描述一種植物生長的"自然"“方式”時所用的詞,與比如說描述一個部落對某個特定的神祇的崇拜“方式”時所用的詞,會不加區分。正因如此,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被視作第一批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家,也是第一批清楚的將“自然”與“習俗”區分開的人:209。自然哲學,即自然科學的前身,也就因此而被定義為有關自然的知識,其真確性放在每一個社群都能成立。而對這樣的知識的專門化的尋求則被稱為"哲學",是為最早的哲學-物理學家的領域。他們多為沉思者或理論家,對天文學特別有興趣。與之相反,試圖用關於自然的知識去模擬自然則被古典時代的科學家們視為更適合較低階層的工匠們的旨趣。古希臘哲學早期的米利都學派由泰勒斯創立,並有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等後繼者。這個學派首次嘗試在解釋的時候不訴諸超自然力量。畢達哥拉斯學派創立了一種複雜的數字哲學:467–68,並對數學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465。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和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創立原子論。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建立了系統的醫藥科學的傳統,後世尊其為“”。早期的哲學式科學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是蘇格拉底的範例,將哲學應用於研究人文事物,包括人性、政治實體的屬性、以及人類知識本身。蘇格拉底的詰問法見於柏拉圖的《對話錄》,是一種去偽存真的辯證方法:透過紮實的確證及消除那些導致矛盾的假說,便可找到較優的假說。此法為針對智者學派之強調巧言的一種反動。蘇格拉底詰問法尋求一般的、被普遍承認的、能形塑信仰的真理,對信仰做嚴格審視以判斷其與別種信仰有無一致性。蘇格拉底批評舊有的物理學研究形式,認為其過於偏重純空想,缺乏自我批判。據蘇格拉底《自白書》所言,他後來被指控腐蝕雅典的青年人,理由是他“不相信國家所信仰的神,而相信其它新的靈性存在物”。蘇格拉底駁斥了這些聲言,卻仍被判處死刑:30e。亞里士多德後來創立了一個體系完整的目的論哲學綱領:運動和變化被刻畫為事物所內稟的潛能之實現,在這裡潛能隨事物之型別而定。在他的物理學中,太陽繞著地球轉,而許多事物的本性中都包含著為人類服務的目的。每一樣東西都有一個形式因,一個目的因,且在一個存在第一推動者的宇宙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蘇格拉底學派還強調哲學應考慮有關一個人的最佳生活方式的實際問題。亞里士多德主張,當一個人“擁有一項以某種確定方式達成的信念,而該信念所賴以建立的那些基本原理對他來說也確切的知曉”的時候,就算他科學的知曉了一樣事物。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公元前310–前230年)首次提出宇宙的日心說模型,將太陽置於中心,行星皆圍繞太陽執行。對於阿里斯塔克斯的模型人們大都不接受,並認為其違反了物理學定律。發明家和數學家阿基米德為微積分學之發端作出了主要貢獻,因此有時會被視作微積分的發明者,雖然他的原始微積分學缺少若干關鍵特徵。古羅馬的老普林尼是一位作家和博學通才,撰寫了一部開創性的百科全書《自然史》,講述了歷史、地理、醫藥、天文、地學、植物學以及動物學。古典時代的其他科學家或者說原科學家還包括泰奧弗拉斯托斯,歐幾里得,希羅菲盧斯,喜帕恰斯,托勒密,以及蓋倫。中世紀.西羅馬帝國因蠻族入侵而覆滅,導致歐洲西部的知識界在5世紀時出現了衰退。與此相反,東羅馬帝國(又稱作拜占庭帝國)抵擋住了蠻族的進攻,儲存且改進了古典時代的學問。6世紀的拜占庭學者約翰·菲約波諾斯是#重定向古典時代晚期及中世紀早期,人們考察自然現象時沿用亞里士多德的方法。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指定了四個“為什麼”,作為對一樣事物給出科學的解釋時需要回答的問題。在西羅馬帝國的衰亡及週期性的政治鬥爭過程中,一些古代的學問散佚掉了,或是在某些情形下被秘藏。科學的一般領域以及古代世界的許多基本知識在早期的拉丁語百科全書編寫者如聖依西多祿的著作中還是儲存了下來;但亞里士多德的著述原文在西歐終於散佚,而《蒂邁歐篇》則成了當時唯一廣為人知的柏拉圖著作,是中世紀早期的拉丁文讀者能見到的為數不多的古典自然哲學原著中唯一的柏拉圖對話錄。另一部在這一時期獲得影響力的原著是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其中包含對太陽系的一個地心說描述。古典時代晚期,許多希臘語古典拜占庭帝國儲存了下來。諸如聶斯脫裡派教徒及基督一性論者等團體做了許多敘利亞語翻譯工作,並在希臘語古典譯至阿拉伯語的過程中發揮作用。於是許多門類的古典學問又在哈里發國家儲存下來,其中某些還得到改進。此外,相鄰的薩珊帝國建立了,在此希臘的、敘利亞的以及波斯的醫師們建立了公元6世紀到7世紀古代世界最重要的醫學中心。伊拉克巴格達在阿拔斯王朝時代建有“智慧之家”,伊斯蘭世界對亞里士多德主義的研修在此興盛起來。肯迪是第一位穆斯林逍遙學派哲學家,以其在將古希臘及介紹到阿拉伯世界方面的努力而聞名。伊斯蘭黃金時代從此時進入繁榮,直到13世紀蒙古西征為止。海什木及其前輩熟習托勒密的《》,並以實驗為手段來獲取知識:463–65。此外,醫生和鍊金術士如波斯人阿維森納和拉齊等人還大大發展了醫學科學,前者撰有《》,這是一部醫學百科全書,一直用到18世紀;後者發現了包括酒精在內的多種化合物。阿維森納的《醫典》被認為是醫學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而且這兩人都對實驗醫學的實踐有重大貢獻,以臨床試驗和實驗來支撐他們的主張。古典時代希臘和羅馬的禁忌使得人體解剖在那時通常是不被允許的;然而到了中世紀,情況開始改變:博洛尼亞的醫學教師和學生開始把人類的屍體也開啟來看,而(約1275–1326)編寫了已知第一本基於人體解剖的解剖學教科書。《夢溪筆談》採用百科全書形式,集文數百篇,作者沈括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至十一世紀,歐洲大部分地區已皈依基督教;較為強力的君主制政權出現;國界恢復;技術發展與農業方面的革新增加了食物供給和人口。此外,古典希臘始從希臘語和阿拉伯語翻譯為拉丁語,而讓西歐能有較高水平的科學研討。至1088年,歐洲第一所大學;西歐人開始收集各種不但收集以拉丁文寫成的,還收集從希臘語、阿拉伯語、希伯來語翻譯成拉丁文的。海什木《》的手抄副本至遲到1240年以前也已經傳遍歐洲:Intro. p. xx,這從威特羅的《》一書將其整合在內即可看出。阿維森納的《》也被譯成拉丁語。尤其重要的是,羅馬天主教學者開始覓求保存於智慧之家及拜占庭帝國的亞里士多德、托勒密以及歐幾里得等人的著作。古典傳入引起了12世紀的文藝復興,以及作為天主教與亞里士多德主義的一種綜合體的經院哲學在西歐的興盛,西歐自此成為科學的一個新的地理中心。在這一時期,"實驗"被理解為一個細緻的過程,其中包含觀察、描述和分類。羅吉爾·培根是這個時代的著名科學家之一。經院哲學強烈專注於啟示和辯證推理,在接下來的幾百年中漸漸變得不受歡迎;而與此同時,鍊金術對於包含了直接觀察和一絲不苟的記錄的實驗之專注正慢慢變得越來越重要。文藝復興與近世科學.海什木否證了托勒密的視覺理論,但卻沒有對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作任何相應修改。與科學革命同步的一個過程是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中的要素如倫理、目的論以及形式因果論等逐漸失去市場。學者們漸漸意識到宇宙本身很可能既無目的也無倫理需求。從一種注入了目標、倫理以及精神的物理學,發展為這些要素在其中無足輕重的另一種物理學,這個程序歷經數個世紀。而天主教會出臺的旨在取締亞里士多德著作的則促進了該程序。禁單一出,理論上便有可能討論真空及真空中的運動,而這直接導致了動力學的出現。光學上的新發展從兩個方面對於開啟文藝復興時代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是挑戰了被長期信奉的形而上學觀念,另一方面是貢獻了諸如暗箱和望遠鏡等技術上的改良和發展。在如今所稱的文藝復興開始以前,羅吉爾·培根、威特羅和 以一個始於感覺和知覺,最後達於對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殊相與共相之的因果鏈為基礎,各自建構起一種經院式本體論。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一種後來稱為透視主義的視覺模型。這種理論只用到亞里士多德四因中的三個:形式因、質料因和目的因。《大明嘉靖三年大統歷》 天文學家郭守敬所創的天文曆法系統。 1384 年,明朝欽天監對該曆法進行了調整。 該書詳細說明了月相,還包括對何時會出現日食和月食進行了預測。 鄭和遠航中使用了郭守敬的方法來確定經度和緯度。《本草綱目》刊印於萬曆年間,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大作,此書作者李時珍,四川人,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醫學家、藥理學家和自然學家之一。1552-1578 年間,李時珍精心研究數百種資源,收集了大量資料。他遠涉深山曠野,蒐集第一手的草藥和民間藥方,並查閱了當時的各類醫藥書籍,最終完成了這部極具科學、 醫學和歷史意義的鉅著。《本草綱目》一共記載了約 1800 種藥材,包含很多前人未知的品種,還附有插圖和大約 11000 則處方。十六世紀,哥白尼闡述了太陽系的日心說模型,與托勒密《天文學大成》裡的地心說模型相異。這項工作的出發點是一條定理,那就是行星離中心天體越遠,其軌道週期就該越長,而托勒密的模型與此不符。開普勒及其他一些人挑戰知覺是眼睛唯一功能的觀念,將光學研究的中心課題從眼睛轉向光的傳播:102。開普勒以一個灌滿水的玻璃球來模擬眼球,玻璃球前方開孔,模擬瞳孔。他發現,從景觀當中的某一點發出的所有光線都會成像到玻璃球后壁的一個點。光的傳播鏈條終止於眼球后壁的視網膜。不過開普勒最廣為人知的工作是發現行星運動三定律,從而改進了哥白尼日心說模型。開普勒並不拒斥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而是將自己的工作描述為追尋宇宙和諧。伽利略·伽利萊創新的運用了實驗和數學。他在寫作有關哥白尼學說的著作之初曾獲教宗烏爾班八世賜福,寫完了以後卻遭到迫害。伽利略在《兩個主要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中使用了教宗的論點,不過,是借書中一位傻瓜之口說出。這可是對烏爾班八世的大不敬。《幾何原本》為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校訂增補的十五卷拉丁文字, 但只譯出前六卷。該譯本第一次把歐幾里德幾何學及其嚴密的邏輯體系和推理方法引入中國。幾何的中文名稱,以及幾何學中點、線、平行線、三角形和四邊形等術語的中文翻譯,都是由此譯本定名,沿用至今,並傳播到日、韓等國。此書為明清時期中國士人研習西學的重要書籍。《西洋新法曆書》此書原名為《崇禎曆書》本書較有系統地介紹歐洲天文學知識,主要討論曆法,以及作為曆法基礎的天文學理論與計算方法等議題,其中採用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宇宙體系,且介紹哥白尼、伽利略與克卜勒等人的天文資料與科學成果。李之藻協助利瑪竇修訂《坤輿萬國全圖》。除《渾蓋通憲圖說》外,另撰述有《同文算指》、《圜容較義》、《寰有詮》、《名理探》等。印刷機這一新技術在歐洲北部被廣泛用來發表新論述,其中某些與同時代對自然的一般看法大相徑庭。勒內·笛卡兒和弗朗西斯·培根發表論述,從哲學上倡導一種新型的非亞里士多德科學。笛卡兒強調個體思考,並主張在研究自然的時候應使用數學而不是幾何學。培根強調實驗比思辨更重要。培根並進一步質疑亞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和目的因等概念,而提倡這樣的想法,那就是科學應當研究“簡單”的性質比如熱的規律,而不是假設林林總總的各類物體中都存在各自特殊的本性,或者說“形式因”。這種新型科學開始自視為“自然法”之描述。這種當時最新的自然研究方法論被視作機械唯物論。培根還主張,科學應首先著眼於提供能夠改善所有人生活的實用發明。啟蒙時代.作為啟蒙時代的先導,艾薩克·牛頓和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成功建立了一種如今稱為經典力學的新型物理學,這門學問可以被實驗驗證,可以用數學解釋。萊布尼茨亦從亞里士多德物理學借用了一些術語,然而是在新的、非目的論的意義上使用,如“能量”和“勢能”。這體現出對客體的觀念之轉變:曾被亞里士多德指出具備特定的、可以實現的內稟目標的客體,如今被認為沒有什麼內稟目標。以弗朗西斯·培根的方式,萊布尼茨假定,所有不同型別的事物皆遵照相同的自然法則執行,而並不擁有個個不同的形式因或目的因。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科學”這個詞被越來越經常的用以指代對某種型別的知識的"某種型別的探求",特別是對自然知識的探求,這就與古老的“自然哲學”這個詞的涵義逐漸趨近了。在這一時期,科學所被宣示的目的轉變為產生財富和發明,以從的取向上來改善人類的生活,也就是擁有更多吃的、穿的、以及其它用品。用培根的話來說,“科學真正的、合法的目標,是饋贈給人類生活以新的發明和財富”。他不鼓勵科學家追求無形的哲學或精神理念,認為這些除了帶來“如一縷輕煙般的或莊嚴或愉悅的沉思”之外,對人的幸福沒什麼助益。在啟蒙時代,科學學會及學院支配著科學,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大學成為科學研究和發展的中心。學會和學院亦是科研職業走向成熟的中樞場所。另一重要發展是科學在不斷增加的有文化人口中的普及。們向公眾介紹了許多科學理論,其中最知名的是透過《百科全書》以及伏爾泰和沙特萊侯爵夫人對的推介。一些歷史學家覺得在科學史上18世紀是一個乏味的時期;然而,18世紀見證了醫學實踐、數學、物理學的重要進步;生物分類學的創立;對於磁和電的重新理解;以及化學作為一門學科的成熟,為現代化學奠定根基。啟蒙時代的哲學家們在將自然及自然法這樣的簡單概念應用於到那時為止的每一個物理科學及社會科學領域時,選取了較為晚近的科學先驅——主要包括伽利略、波義耳和牛頓——作為這樣做法的導師和保證人。如此一來,歷史的教訓以及架構在其上的社會制度在他們看來便都不足法了。:219世紀.十九世紀是科學史上一個特別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代,當代科學的許多標誌性特徵開始凸顯,如:物理科學與生命科學的改造,精密儀器的頻繁使用,諸如“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科學家”等名詞開始浮現;隨著“自然哲學”、“自然史”等古老的標籤漸趨過時,研究自然的人員專業性增強,業餘博物學者減少;科學家在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取得文化上的權威,許多國家的經濟擴張及工業化,科普寫作的繁榮,以及科學期刊的出現。19世紀初,約翰·道爾頓提出了現代原子理論,該理論源自德謨克利特的稱為“原子”的不可分粒子的觀念。約翰·赫歇爾及威廉·惠威爾將方法論系統化:後者第一次使用“科學家”這個詞。查爾斯·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使進化論成為生物複雜性的流行解釋。他的自然選擇理論對物種如何起源給出了一個自然的解釋,不過這個理論獲得廣泛接受還要等到一個世紀之後。能量守恆、動量守恆和質量守恆這三大定律似乎表明宇宙高度穩定,資源不太會減損。然而,隨著蒸汽機的出現和工業革命,人們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到物理學所定義的那些能量形式並非同樣有用:它們的不同。由這一認識而引出熱力學定律的發現,表明宇宙總的能源品質在持續下降:宇宙的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電磁學亦於19世紀創立,而這一理論又提出了在牛頓力學框架內不易回答的新問題。19世紀的最後十年見證瞭解構原子的現象的發現:X射線的發現啟發了放射性的發現。而翌年便發現了第一種亞原子粒子——電子。20世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的創立,使得經典力學為一種新物理學所取代,其中包含分別用以描述自然界中不同型別事物的兩部分理論。20世紀上半葉,抗細菌藥及人造肥料的發展使得全球人口增長成為可能。同一時期,原子結構及原子核被發現,而引至“原子能”革命,以及洲際彈道導彈的研發、太空競賽、核軍備競賽。DNA的分子結構於1953年確定。1964年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使得穩恆態理論被摒棄,而由喬治·勒梅特所創立的大爆炸宇宙學成為主流理論。20世紀下半葉發展起來的航天技術讓人們第一次能夠在太空其它物體上或其附近作天文觀測,其中包括載人登月。透過空間望遠鏡,人們取得無數天文學及宇宙學發現。20世紀的最後25年中,積體電路的廣泛應用,結合通訊衛星,引發了資訊科技革命,以及全球網際網路和移動計算的興起。出於對漫長而又錯綜複雜的因果鏈和巨量資料作大規模系統化處理的需要,諸如系統論以及計算機輔助科學建模等學科開始興起,而它們又部分的基於亞里士多德的正規化。在這個時期,環境危害問題,如臭氧層空洞、環境的、水體富營養化以及氣候變化等等,開始引起公眾關注,環境科學與技術自此發端。21世紀.人類基因組計劃於2003年完成,測定了組成人類DNA的核苷酸鹼基對的順序,並確認了人類基因組中的所有基因,繪製了其圖譜。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於2006年取得突破,這項技術能讓成年體細胞轉化為幹細胞,後者可以再轉化為人體內任意其它型別的細胞。這對於再生醫學有巨大的潛在重要性。隨著希格斯玻色子於2012年被發現,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所預言的最後一種基本粒子也找到了。2015年,由廣義相對論在一個世紀前所預言的引力波被首次直接觀測到。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因其在寄生蟲疾病方面的研究獲獎。她發現的全新抗瘧疾藥物青蒿素,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將基於青蒿素的複合療法作為一線抗瘧治療方案。分支.現代科學通常可劃分為三大分支,即形式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每一個分支都包括各種專門化而又相互重疊的科學學科,它們常擁有各自的及專業技能。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皆為經驗科學,即它們的知識建立在經驗證據的基礎上,能夠由其他研究者在相同條件下檢驗其有效性。還有一些密切相關的學科是運用科學知識以達到實用目的,如工程學和醫學等,這些學科也被稱作應用科學。形式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應用科學等四大領域,其分類關係如下表所示。形式科學.形式科學是指主要以抽象形態的形式系統為研究物件的科學。它包括數學、系統論、理論計算機科學以及人工智慧。形式科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仰賴於對某個知識領域的客觀、細緻、系統的研究;形式科學與經驗科學的不同點則在於前者僅關心基於定義和規則之上的形式性質,手段為演繹推理,而並不關心理論在現實世界的觀察中的有效性,無需經驗證據來證實其抽象概念。所以說形式科學是先驗的學科,也因此,關於它們能否真正算作一類科學存在不同意見。但不管怎樣,形式科學的方法手段卻可以應用於構造和測試用來實踐現實觀測的科學模型,從而在經驗科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微積分最初就是為了理解物理學中的運動而發明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中,強烈倚賴數學之應用的分支包括數學物理、、數理生物學、數理金融學、數理經濟學等。自然科學.自然科學致力於透過觀察和實驗取得經驗證據,以此來描述、預測和理解自然現象。它可劃分為兩個主要分支:物理科學及生命科學。物理科學又被劃分為一些子分支,其中包括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和地球科學。兩個主要分支還可進一步劃分為更加專門化的學科。現代自然科學的前身是始自古希臘的自然哲學。伽利略、笛卡兒、弗朗西斯·培根和牛頓皆曾討論過系統性的使用更為數學化且更加倚重實驗的研究方法的益處。至今,哲學式的觀點(perspective)、猜想(conjecture)和前設(presupposition)在自然科學中仍具必要性,雖然常被忽視。出現於16世紀的旨在對植物、動物和礦物等等進行描述和歸類的自然史,在現代為系統性的資料採集所接替,其中包括。當今,“自然史”這個詞更多時候意味著向普羅大眾所作的觀察性描述。社會科學.社會科學關切的是社會,以及一個社會中的個體之間的關係。它有許多分支學科,包括但不限於人類學、考古學、傳播學、經濟學、歷史學、人文地理、法學、語言學、政治科學、心理學、公共衛生、社會學。社會科學家在研究個體及社會時,所採取的有可能各不相同。舉例來說,實證主義社會科學家使用與自然科學中相似的方法作為理解社會的手段,從而將科學的定義較為嚴格的限於現代科學。與之相反,社會科學家會更傾向使用社會批判或象徵性解釋,而非憑實證來構建可證偽理論,於是科學在這裡的意義更為寬泛。在當今的學術實踐中,研究者往往採取折衷主義而運用多種方法論。“社會研究”這個術語亦變得具備一定程度的自治性,其目標和方法對不同學科背景的研究者來說是相似的。科學研究.測量.科學中常常使用測量來作出對比並減少分歧。即便是有明顯的區別,也會透過測量提高精度,以便提高可重複性。例如不同的顏色可以透過光的波長來區分,而不使用“綠”或“藍”等“模糊”的概念。測量常使用國際單位制(SI),其中包括基本單位:千克, 米, 坎德拉, 秒, 安培, 開爾文和摩爾。第一個提出專門用於實驗的國際基本單位的是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 (1839–1914), 他提出用米來定義譜線的波長。 這直接影響到邁克耳孫-莫雷實驗; 邁克耳孫和莫雷參考他的方法並進行了改進。科學的方法.任何研究方法要被視為科學方法,則"必須是客觀的"。數學的作用.除上述原則外,目前多數科學研究大量依賴於數學方法。在制定實驗方案時,會藉助優選法以及能否順利透過大量實驗資料的驗證。另外,雖然科學理論分不同層次。但基礎層面學科中的原理未必可直接適用於複雜層面的學科研究。這也導致了後來系統科學理論的出現。比如物理學是化學的基礎,很多化學現象歸根結底都可分解為一些量子層面的物理原理。雖然理論物理學家推崇還原論,但也承認量子力學中的微分方程求解方法在一般的化學實際研究中根本派不上用場。化學研究中常遇到的多原子系統在物理學中是屬於非常複雜的模型,即使用近似方法計算也是極為繁雜的。所以化學家雖然需要學習和了解基本的物理原理,但會花更多時間掌握僅適用於本學科的特定研究方法。又如變分學和線性泛函分析雖然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數學基礎,但物理系學生一般不會像數學系學生一樣系統地學習這兩門課程。又如雖然物理系和電子工程系都會開設專門的複變函式論課程,但一般的實際工作和研究中用到的複數知識並不多,多侷限於複數的初等性質、復內積的性質、積分變換和共形變換。科學哲學.科學還可以分為從理論和應用等多個層次。其中理論物理學除遵循上述原則外,還推崇還原論,追求用最簡略的假設描述廣泛而深刻的原理。蘇聯物理學家朗道指出“我們已知的大量物理定律可以由為數不多的最一般規律推演出來。”愛因斯坦也指出任何事情都應該以最簡明扼要的方式呈現。而應用科學則與社會發展有直接關係。在與社會進步的相互作用中,應用科學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得到不斷加強,科學體系本身也不斷壯大,它對人類歷史的重大影響日趨顯著。科學在論述非原創觀點或引用他人成果時,需要註明資料以方便考證與查閱。現代學術服務機構普遍使用計算機資料庫儲存與檢索1665年1月,世界上第一個人文類學術期刊《學者週刊》創刊。同年3月,第一個理工類研究雜誌《自然科學會報》創刊。此後,學術類期刊數量逐步增多。1981年時,曾有人估計當時的全球的學術期刊總數已達11500份。僅與生命科學有關的學術雜誌,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中就已列舉出5千份。雖涵蓋39種語言,但其中九成是英文雜誌。一般人文學科在需要引用,一般需多列幾項對於理工學科而言,《華盛頓郵報》文章稱,“鑑於中國國內學術抄襲與造假的現象較多,在引用國內,一般也需多列幾項。少數行業精英有時在發表刊物或專著時,因幾乎均為原創內容,即使不寫能順利發表,例如費曼等。目前的學術期刊廣泛採用同行評審的方式來履行學術質量把關。但同行評審機制不能完全防止學術造假的發生。在知名雜誌發表論文時,同行評審會更加嚴格。不過同行評審非常嚴格的《科學》和《自然》等雜誌也有可能出現論文造假事件,21世紀初比較知名的學術造假案例有韓國科學家黃禹錫造假事件與日本科學家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評價學術期刊影響力的常見參考標準之一是看其影響指數(IF)的大小。影響指數高的期刊會更引人關注。過於強調影響指數的作用則是一種迷信的行為。另外,影響指數評價的是期刊在一段時期內所有論文的"平均"影響力,而有些人誤把影響指數當作了判斷"特定"論文及其投稿人的水平標準。在知名期刊發表論文的研究者更易獲得更多的科研經費。由於知名期刊的關注度更高,所以時間有限的人會優先閱覽知名期刊,長此以往,在知名期刊投稿的作者的被引用機率會越來越大,而在不知名期刊投稿的作者的被引用機率會越來越小,造成評價標準越來越不公平的惡性迴圈。影響指數的提出者也指出同一期刊中不同文章的水平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該作為評價個人能力的標準。一種變通的應對方法是在發表論文時先嚐試給比自己預期稍好一些的雜誌投稿。2005年,物理學家提出了用於評價物理學家個人研究能力的H指數。科學共同體.科學界,或稱為科學共同體,指所有能夠互相交流的科學家,以及他們各自所在的學會及研究所。一般其會被按不同工作的領域分成子社群。其中也有很多跨學科,跨機構的活動。科學家.科學家是從事科學研究以在某個感興趣的領域增進知識的個人。“科學家”(scientist)這個詞系由威廉·惠威爾於1833年第一次使用。在現代,許多職業科學家會在一所學術機構中接受訓練,訓練完成後獲得一個學位,最高學位為博士,如哲學博士(PhD)、醫學士(MD)、工程學博士(DEng)。許多科學家在各個國民經濟部門中繼續其職業生涯,如學術界、產業界、行政機構、非營利組織。科學家顯示出對現實的強烈好奇,部分科學家還謀求運用科學知識以增益於健康、國家、環境、實業;從事科學的其它動機還包括取得同儕承認,以及名望。諾貝爾獎即為一種公認名望很高的獎項,每年一次頒授給在醫學、物理學、化學、經濟學方面取得科學進展的人。自古至今,就基礎科學而言,有一個特點變化不大,即相對寬裕的家境對於專職從事基礎科學研究來說是一個顯著優勢。而應用科學因相對來說較易出成果,且易轉化為可創造財富的生產力,故對專職研究者的家境不會有限制。科學領域中的女性.歷史上,科學曾是一個幾乎由男人壟斷的領域,其間只有少數矚目的例外。婦女在科學界曾遭到相當的歧視;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這一點與其它領域的情況很相似。比如婦女在尋找工作機會時經常被忽略過去,而她們的工作成果也常被拒絕承認。舉例來說, (1847–1930) 為了能夠入學博士培養計劃曾使用“C. Ladd”的名義;Christine “Kitty” Ladd 1882年即已達到博士要求,卻延宕至1926年才被授予學位,在此期間其學術成就已兼及邏輯代數、色彩視覺以及心理學等領域。她的工作領先諸如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和 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 等著名學者。婦女在科學上的成就一向被歸功於她們不屈就於家庭圈子中的勞力這一傳統上認為其應當扮演的社會角色。20世紀後期,積極的招募婦女並消除成建制的性別歧視使得女科學家的人數大為增加,但是在某些領域中性別比例依然很不平衡;21世紀初期,過半的新晉生物學家為女性,然而有80%的物理學博士學位授予了男性。在21世紀早期,美國的科學與工程領域有50.3%的學士學位、45.6%的碩士學位及40.7%的博士學位授給了女生。她們拿到了過半的心理學學位,但在物理科學、地球科學、數學以及計算機科學領域拿到的學位少於半數。生活方式的選擇亦為婦女從事科學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有年幼後代的婦女取得終身職位的機會會因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問題而下降28%,是故女研究生選擇研究職業的意願會在研究生院就讀期間急劇下降,而同期其男性同事的意願則保持不變。特殊科學群體.黑人群體由於整體教育水平不高,知名的黑人科學家還很少。希臘人因面臨經濟不穩定與人才流失問題,在現代科學發展中光輝不再。學會.旨在交流和促進科學思想與實驗的學會自文藝復興時代起便已存在。許多科學家都加入了某個旨在助益各自的科學學科、專業或相關學科叢集的學會。會員資格可以是向所有人開放的,也可能要求擁有某些科學資格證明,抑或是作為一項透過選舉來頒授的榮譽。大多數科學學會為非營利組織,很多為專業協會。其活動一般包括定期召開學術會議以宣讀和討論新的研究結果,以及發行或主辦本學科的學術期刊。一些學會亦會行使專業團體的職能,從公共利益或本團體的集體利益出發來管理其成員的活動。科學社會學學者認為學會具有關鍵的重要性,組建學會有助於新學科或新專業的出現和發展。科學從19世紀開始職業化,其推動力部分源自一系列國家中權威的科學院之創立,如義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始創於1603年,英國皇家學會1660年,法國科學院166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1863年,德國威廉皇帝研究所1911年,以及中國中央研究院1928年。自各國科學院創立以來,國際科學組織如國際科學理事會 (ICSU)等也開始形成,以促進不同國家的科學共同體之間的合作。科學與社會.科學與其他領域的關係.科學與宗教.科學雖然與宗教有過大沖突,但它與宗教和神秘主義並沒有嚴格的對立關係。尤其是近代社會變革以來,一些宗教也發生了適應社會進步的改革,與科學的矛盾趨於緩和。有佈道者也開始用可支援自己宗教觀點的科學原理舉例,雖然解讀得很走樣。歷史有許多著名科學家都有宗教信仰,如尤拉和柯西,宗教信仰並未使他們的科學視野有所侷限。而知名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則是一個不可知論者,他對原子彈的研發和量子物理的發展有重要貢獻。費曼認為有超過半數的科學家無宗教信仰,而且科學不能論證上帝不存在(在這裡, “不能”的具體含義是, 科學理論必須具備可證偽性, 而“上帝存在”這一命題並不具備可證偽性, 因此在科學範疇內無意義)。與科學對立的事物主要是頑固守舊的原教旨主義、排斥理性的反智主義以及違反實證精神與客觀原則卻以“科學”自我標榜的偽科學。科學與哲學.除科學比哲學更腳踏實地關注具體問題外,哲學與科學的區別也在於哲學沒有被廣泛認可的主流理論。而且哲學有很大一類分支,與科學的客觀態度相違背,即唯心主義。哲學雖無數次推動過科學進步,但現在與科學的聯絡越來越疏遠。科學的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細,越來越難,專職的哲學家已很難明白基礎科學的前沿問題。相反,科學新概念的快速發展倒是對傳統哲學衝擊很大,如不可分空間、不可定向流形、蝴蝶效應、量子化假設、平行宇宙、對稱性破缺和單電子宇宙。由於科學與哲學的淵源,科學的最高學位頭銜直到今天仍被叫作“Ph.D.”,即“自然哲學博士”。費曼稱,因科學與懷疑論相容,所以以毫不懷疑的態度以無神論回應所有政治問題和道德問題的共產主義與科學精神相左。其他對社會主義理論之科學性的批評主要來自奧地利與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科學與古代傳統醫學.一些知識體系或方法論不能納入現代科學體系,例如中醫學。但在中國,中醫受到官方扶持,大多數民眾也都會在某些時候採用與中醫相關的療法。這與世界其它某些地區的情形類似,如印度的傳統醫術阿育吠陀也受到官方扶持及民間的普遍相信。目前對中醫的主要研究是用對比實驗確切地檢驗中醫療法中有哪些能有效醫治病人。2013年,史蒂文·諾維拉(Steven Novella)和曾撰文指出有關針灸的現有論文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即有些人的實驗結果表明針灸有療效,而另一些人所做的實驗則無顯著效果。因此兩人推測針灸實驗可能出現假陽性結果。而對於假陽性結果為何比較多,兩人則猜測是安慰劑效應在起作用。擴充套件閱讀. | 422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科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224"
} |
白馬非馬,中國戰國時期由名家提出辯論問題。其中最著名的論據由公孫龍提出,根據離堅白的思路而建立。現代邏輯學普遍認為此論題是詭辯。歷史.白馬非馬,這個論證,在公孫龍之前應該已經存在。《戰國策》中,蘇秦曾提到刑名家以白馬非馬立說。《韓非子》記載,宋人倪說,以白馬非馬,辯贏齊國稷下學者。原文論證.白馬非馬的論證,被收錄在《公孫龍子·白馬論》中。公孫龍首先建立了「白馬非馬」這個命題,主要的理由是,「馬」是用來描述外形,而「白」是用來描述顏色,顏色與形狀屬於不同範疇,所以白馬不能說是馬。白馬是由顏色,就不能說是白馬。他接著強調,黃馬、黑馬皆是馬,但黃、黑馬不是白馬。如果白馬是馬,那黃馬、黑馬不是白馬,所以也不是馬,與命題矛盾,所以不成立。《白馬論》:「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使白馬乃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馬不異馬也;所求不異,如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與不可,其相非明。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公孫龍的論證如下:白馬有兩個特徵:# 有馬的特徵# 白色的而馬只有一個特徵:# 有馬的特徵批評.公孫龍的主要理據是:當我們說「馬」時,什麼顏色的馬,如白馬、黃馬、黑馬等,都包含在內;然而,當我們說「白馬」時,卻只能包含白馬而不能包含其他顏色的馬。因此,他便主張與眾不同的「白馬非馬」說。然而,以下兩種關於「是」的定義,可以指證公孫龍對於語義的錯誤想法:在日常語言中,「是」主要有二義:據此,與「是」相反的「非」或「不是」,也主要有二義——不包含及不等同的意義。在二義中,第一義而非第二義是較普遍使用的,因為一語詞所指的事物往往與別的語詞所指的不相同。但當公孫龍說「白馬非馬」時,他卻使用第二義。所以他說「白馬非馬」,其實是說「白馬」指的事物。至於他否定別人說「白馬是馬」,這明顯是詭辯,因為這是一般人更常使用的「是」的意義,是指「白馬」包含於「馬」中,這只是與公孫龍自己使用「是」的意義不同,而不是這樣使用「是」是錯誤的。 | 423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白馬非馬",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232"
} |
貨幣,又稱金錢,可簡稱錢,是為了提高交易效率而用於交換的中介商品。貨幣有多種形式,如貝殼糧食等自然物、金屬紙張等加工品、銀行卡信用卡等磁條卡、移動支付、加密貨幣等。貨幣的屬性因經濟體系的興衰而不斷演變,如禮物經濟的興起衍生出實物貨幣;商品經濟的興起衍生出金屬貨幣;金權經濟的興起衍生出金屬代用貨幣和信用貨幣;共享經濟的興起衍生出超主權貨幣。貨幣價值由在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效率決定。人們在不同經濟環境中,可能在不同的媒介商品上達成共識。可以是貴金屬乃至於一般金屬,也可以是有價值的民生必需品,例如,戰國時期楚國的泥質金餅,羅馬帝國的軍中食鹽,現在美國監獄中的香菸貨幣,這一點使得學術界對貨幣的定義有爭議。有人提出兩種定義方法。歸納法,根據貨幣的顯著特徵下定義;實證法,透過實證方法來研究各種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進而規定不同層次的貨幣。商品經濟中,貨幣是主權國家或者經濟體內部衡量物資與服務價值的指標,也是償還債務的特殊商品。 貨幣還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網際網路時代,基於某些貨幣,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得到應用。貨幣包括流通貨幣,尤其是合法的通貨,也包括各種儲蓄存款,在現代經濟領域,貨幣的領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實體通貨方式顯示,即實際應用的紙幣或硬幣。貨幣區是指流通並使用某一種單一的貨幣的國家或地區。不同的貨幣區之間在互相兌換貨幣時,需要引入匯率的概念。簡介.通常,每個國家都只使用唯一的貨幣。貨幣由當局的中央銀行機構強制發行和控制,中央銀行有權決定本國貨幣的面值和發行量,但無權決定貨幣的市場購買力。不過也存在例外,亦即多個國家可以使用同一種貨幣。例在歐盟國家通用的歐元,在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西非法郎,以及在19世紀的拉丁貨幣同盟,名稱不同但能在聯盟內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貨幣。一個國家可以選擇別國的貨幣作為法定流通貨幣,比如,巴拿馬選擇美元作為法定貨幣。不同國家的貨幣還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國、盧森堡和比利時使用歐元之前與瑞士的貨幣都叫法郎。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自治實體可能也會發行不同版本的貨幣,例如在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或甚至偏遠離島的澤西島、根西島都擁有各自發行的不同版本英鎊,並且互相可在英國境內的其他地區交易,但唯有英格蘭英鎊才是國際承認的交易貨幣,其他版本的英鎊在英國境外可能會被拒絕收受。基於歷史等因素,兩岸四地有各自的貨幣政策,中國大陸地區法定貨幣是人民幣,港澳地區因為實行一國兩制,根據基本法發行各自的貨幣,香港法定貨幣是港元,澳門法定貨幣是澳門元;港元直接與美元掛鉤,澳門元直接與港元掛鉤,間接與美元掛鉤。另外中華民國所統治的臺澎金馬地區則使用新臺幣。每個基本貨幣單位通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輔幣。最常用的比例是輔幣為主幣的1/100,比如,100分 = 1元。在法國大革命推廣公制以前,歐洲歷史上曾經長期採用1/20/240進位制,例如在英國,1英鎊等於20先令、240便士;法國的情況是12個但尼爾。1:7、1:14、1:25、1:10、1:1000以及其他進位制也曾被使用。有的國家的貨幣沒有輔幣,或者雖然有輔幣,但是由於幣值太小而只是理論上的換算單位,而沒有發行實際的貨幣,比如日圓和韓圓。歷史.貨幣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史前以物易物的階段。後來經過金屬貨幣、金銀、紙幣以及金銀本位制度,演化至近代之面貌。以物易物的方式可能可以追溯到約十萬年前,只是沒有證據說明有任一個社會或經濟體曾經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沒有貨幣的社會可能是用債務或禮物經濟原則交易,若以物易物沒有發生,一般是出現在完全陌生或是潛在為敵的群體中。世界上許多不同的文化最後都出現了商品貨幣。像希伯來人使用的本來是重量單位,後來指特定重量的大麥,屬於商品貨幣。第一次使用貨幣一詞是在公元三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美洲、亞洲、非洲及澳洲曾使用貝幣,一般是用寶貝科貝類的殼。依照希羅多德的記載,是西方最早使用金幣及銀幣的民族。許多學者認為最早的硬幣出現在西元前650–600年。有些文化的商品貨幣慢慢變成了,金或銀的商家或銀行會針對存入的商品貨幣提供收據,並且可以依收據換回商品貨幣。最後收據可以代替商品貨幣,成為廣為接受的付款方式,最後就成為貨幣。中國是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在宋朝當時的紙幣稱為「交子」,衍生自第七世紀就出現的本票,不過當時的紙幣是和硬幣一併使用,紙幣沒有完全取代商品貨幣。在十三世紀,像馬可·波羅及魯不魯乞等旅行家將紙幣帶到歐洲。馬可·波羅在元朝到中國,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提到紙幣。在1661年發行紙幣,是歐洲第一個發行紙幣的銀行,後來也發行硬幣。金本位是曾在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盛行的金屬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個實行金本位的國家之間貨幣按照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兌換比率。這個體系是以黃金的自由流動為基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法國、俄國、德國、日本等參戰國紛紛禁止黃金出口,金本位體系實際上已經崩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奧地利等國出現了貨幣大幅度貶值的現象。此後各國貨幣之間沒有一個固定的匯率基礎。1944年的佈雷頓森林協定規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其貨幣應當與黃金或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兌換。這個協定確立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由此建立的各國貨幣體系稱為佈雷頓森林體系。1971年8月,美元停止與黃金的自由兌換,佈雷頓森林體系宣告崩潰。從此,進入符號貨幣時代。此後各國之間實行浮動匯率。國際標準組織指定一套三位字母的符號體系,用來表示各國的貨幣。這個標準的代號為ISO 4217。在貨幣匯率表中可以看到最近幾年裡,世界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情況。分類.發行者分類,可分為公錢法定貨幣、私營貨幣和區域貨幣社群貨幣。公錢一般說來由政府來發行,當它存在的時候,一般說來佔主導地位。若依貨幣本身的價值來分類,可解貨幣學,其價值是由法令強制規定,其商品價值小於貨幣價值。也有些不屬於貨幣的工具稱為貨幣,例如信用卡會稱為塑膠貨幣信用的代價-塑膠貨幣症候群,但其僅為延遲支付的工具,不屬於貨幣的一種。貨幣的功能.威廉·斯坦利·傑文斯在《貨幣與交換機制》(1875)中分析了貨幣的四個功能:交易的媒介、記賬單位、儲存價值和延期支付的標準。這些概念期後被廣泛用於宏觀經濟學課本。但現代經濟學課本通常只列出首三個功能,不包括延期支付的標準。交易媒介.貨幣作為交易的媒介,交易可透過貨幣完成,不需以物易物。其主要特點是在商品買賣中,商品的讓渡和貨幣的讓渡在同一時間內完成,通俗地說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因此,從價值運動的角度觀察,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在同一時間內,價值的運動是雙向的。即賣方在得到價值的同時出讓使用價值,買方在讓渡價值的同時獲得使用價值。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時,稱為通貨。記賬單位.記賬單位是貨幣作為社會勞動的直接體現。貨幣本身作為一種商品,可以以自己為標準,與其他商品進行量的比較,而此時商品的價值形式就轉化為價格形式,商品透過貨幣進行表達的價值形式即為價格。當貨幣執行價值尺度這一職能時,貨幣只需要以想像中的或是觀念上的形式存在就可以了,然而他的單位則必須依賴於現實中流通的貨幣。正是由於貨幣的價值尺度功能,使得人們可以將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轉化為貨幣的價格形式,然後再與其他商品進行交換。貨幣本身作為商品也存在不同貨幣之間量的差別,因此人們為貨幣也制定了一個量的標準,即規定價格標準。含有一定金屬重量的貨幣單位及其等份。貯藏手段指的是當貨幣退出流通領域,被當作社會財富的代表被儲存起來時貨幣所發揮的作用。一般來說,價幣用作價值儲藏風險是最低的。但是,通脹會削減購買力,而且貨幣並無利息收入,因此,長期來說,價值儲存的功能並不及其餘的能力重要。延期支付的標準.延期支付的標準,在賒銷賒購中,貨幣被用來償還債務。當債務是以貨幣來計算,其價值會因為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而減低。因此,延期支付的功能需要從上面三個功能中特別分拆出來。貨幣與宏觀經濟.貨幣發行量應遵循此計算公式:formula_1formula_2指流通中所需貨幣量formula_3指商品的平均價格formula_4指商品數量formula_5指貨幣流通速度按通常的貨幣主義的解釋,當實際通貨量大於所需的通貨量時,便會導致貨幣貶值,形成通脹。反之,就會導致通縮。貨幣防偽.偽造貨幣的問題與貨幣制度一同出現。在使用金屬貨幣的時代,偽造的方法是在金、銀幣中攙入銅、鉛等廉價金屬。當時對付這種犯罪唯一的方法是一旦發現,就使用嚴厲刑罰,甚至死刑,以此來威嚇偽造者。紙幣更容易偽造。法國大革命後,發行了以沒收的教會財產為抵押的債券,作為代用紙幣。為了破壞法國經濟,英國政府曾經偽造過這種貨幣等等。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越南、加拿大、臺灣等地還發行了塑膠貨幣。貨幣發行準備制度.貨幣發行準備制度是為約束貨幣發行規模維護貨幣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貨幣發行者在發行貨幣時必須以某種金屬或資產作為發行準備。在金屬貨幣制度下,貨幣發行以法律規定的貴金屬作為發行準備,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各國貨幣發行準備制度的內容比較複雜,一般包括現金準備和證券準備兩大類。 | 424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貨幣",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243"
} |
巴哈伊信仰,而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新興宗教則是巴哈伊教。#重定向巴哈伊教創始人為巴哈尤拉,其名意為「上帝之榮耀」,由此產生教名。根據巴哈伊的教義,宗教的歷史是神差遣先知對人類進行教化的進化過程。神派遣列代聖使亞伯拉罕、摩西、釋迦牟尼佛、瑣羅亞斯德、耶穌基督、穆罕默德和巴孛,巴哈尤拉是其中最新的一位。巴哈伊信仰不是個新的獨立宗教,而是來自上蒼的新的啟示。巴哈伊教沒有神職人員和地方教堂;現在每個大洲建有一個靈曦堂,分別位於美洲美國伊利諾州威爾米特、大洋洲澳大利亞悉尼、非洲烏干達坎帕拉、歐洲德國法蘭克福、中美洲巴拿馬、亞洲印度新德里、太平洋薩摩亞和南美洲智利聖地亞哥。每座廟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門,代表可以從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廟宇中不出售紀念品、不接受饋贈,宗教經費只教徒的捐贈。禮拜儀式非常簡單,沒有固定的地點,在靈曦堂中可朗誦任何天啟諸教的經典作品。巴哈伊信仰的新啟示命定:每年19個月,每月19天,年末增加4天為巴哈伊教曆新年,稱為諾露茲節。每天從日落時開始。由於巴哈伊教義的簡單和普遍性,在世界各地發展很迅速,是一種生機勃勃的宗教。1935年,清華大學校長曹雲祥開始翻譯巴哈伊教經典時,認為其社會主張與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理想相通,故將其翻譯為「大同教」,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1990年代初期。1991年正式更名為「巴哈伊信仰」。教義.巴哈伊教義核心原則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體。上帝.巴哈伊教相信唯一、不滅的神,祂是萬物的創造者,宇宙中的一切存在皆為其所造。神的存在是永恆的,無始無終,是人格化的神,是啟示的源泉,永恆,全知,永在和全能的。」雖然神不可直接觸及,但祂可以被受造物感知,並且有意願和目的。巴哈伊教相信,神透過多種方式表達其旨意,包括使用先知或聖師。為表達神的意願,眾先知在世界各地建立宗教。巴哈伊教義中,神是如此偉大以至無法為人類完全認知,或描述出完整和準確的形象。在巴哈伊教裡,神使用一些稱號,例如「全能者」,或「至愛者」,並且強調神的一體性,他們拒絕三位一體之類的信條。宗教.巴哈伊的漸進宗教啟示觀導致的結果是,他們接納世界上主要宗教的有效性,認為這些宗教的奠基者和中心人物都是上帝之顯示者。其中包括:耶穌、穆罕默德、摩西和釋迦牟尼等。另外,其他一些宗教人物如挪亞和亞伯拉罕也是神的先知。宗教歷史是「上帝對人類旨意與目的之天啟的不同階段。」特定的宗教社會教導則視為普世和不變的。巴哈伊認為,演進的啟示過程不會終止。不過他們確實相信存在啟示的週期。但是,只要上帝願意,上帝可以在任何時候對人類說話,給人類啟示。上帝要對人類說話,誰能阻止上帝說:“啟示週期還沒到,你現在不能講話?”天上地下,上帝都憑自己的旨意行事。巴哈伊信仰有時被描繪成各類早期宗教的綜合體。然而其信徒堅稱他們的宗教有獨特的傳統,有來自上帝的新的啟示,這些啟示包含在巴哈伊信仰的經書,教訓、律法和歷史中。其文化和宗教源於回教什葉派,其建立過程類似於基督教信仰脫胎於猶太教。巴哈伊信徒把他們的宗教描述為世界性宗教,與其他宗教傳統的區別在於巴哈尤拉給出的較新、較現代的訓誡。巴哈尤拉據信滿足了先驅宗教中所有關於彌賽亞的預言。人類.巴哈伊信仰相信人類具有「理性靈魂」,並且使人具備獨特的能力去認知神和人與其創造者的關係。每個人都有義務透過神的顯示者們去認知神,並且順從他們的教誨。藉著認知和順服、服務他人和定期禱告和學習教育者啟示的經典,靈魂就能更接近神,這是巴哈伊信仰的屬靈的理想境界。人死亡之後,靈魂就進入下一個世界,人於物質世界的屬靈發展決定其在屬靈世界的進度。天堂和地獄是在此世和彼世與神親近或疏遠的程度,死後並不存在物質世界意義中的獎賞或懲罰。巴哈伊經典強調回歸人的本性,拋棄偏見。人類原本是一家,雖然也是高度的多樣化:種族和文化的多元化值得珍惜和寬容。種族主義、民族主義、種姓制度和階級制度的教條是人為的、妨礙人類團結的。根據巴哈伊教義,人類團結是現今世界宗教和政治的最重要問題。概要.1921-1975年擔任信仰聖護的守基·阿芬第寫下了以下教義概要,他認為這些是巴哈尤拉教誨中的獨特原則,是巴哈伊信仰的基石:社會生活準則.下列原則經常被列舉,作為對巴哈伊基本教義的簡單總結。這些原則阿博都巴哈在1912年遊歷歐洲和北美洲時發表的演說。但該羅列並非唯一正式的版本,也有其他版本流傳。* 上帝唯一* 宗教同源* 人類一體* 性別平等* 消滅一切形式的偏見* 世界和平與新世界秩序* 宗教與科學並行不悖* 獨立探求真理* 普及義務教育* 普及輔助語言* 服從政府,不參與政黨政治* 消滅極端的貧困和富有* 禁止奴隸制* 不斷前進的文明宗教經典.巴哈伊信仰的最高經典稱為《亞格達斯經》,他們視之為普世經典,是從“亙古”時期由上帝的顯示者帶來。還有一些地位很高的「次約」,是神的先知與信徒之間的約定,每個啟示都是獨特的,包括一些社會習俗和宗教團體權威。目前的時代,巴哈伊將巴哈尤拉的啟示視為與信徒的聖約;巴哈伊相信該聖約是人應該努力追求的宗教美德。神秘主義著作.雖然巴哈伊信仰主要關注社會和道德問題,它的一些基要經文仍有神秘色彩。阿芬第將《七谷經》是巴哈尤拉同期寫的另一本著作,包括153段短文,巴哈尤拉稱之為「天啟神秘中的寶藏」。歷史.巴哈伊的歷史通常尋跡於其領導者,始於巴孛在1844年5月23日在伊朗設拉子宣佈立教,一系列該宗教的中心人物最終建立了管理規條。該宗教最初侷限於波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1892年巴哈尤拉去世後,其追隨者擴散到亞洲和非洲的十三個國家。在其子阿博都·巴哈的領導下,該宗教開始在歐洲和美洲立足,並且在伊朗得到鞏固,雖然仍遭受迫害。1921年阿博都·巴哈去世後,在他的遺囑中,指定他的長外孫守基·阿芬第為信仰的領導者——聖護,1957年守基·阿芬第去世後,巴哈伊的領導層由個人轉化為選舉和任命產生的管理系統,1963年選舉產生了首屆世界正義院。巴孛.1844年,巴孛在伊朗的設拉子宣稱自己是伊斯蘭教什葉派信仰中的巴孛。隨著巴孛的信仰開始蔓延,伊斯蘭教士們將其視為威脅,巴孛的信徒遭受迫害,甚至有一段時期要面臨生死的選擇。政府與巴孛武裝之間發生過數次武力衝突,巴孛本人被囚禁,並於1850年被處死。巴哈伊將巴孛尊為巴哈伊信仰的先驅,因為巴孛的著作引入了“上帝的顯示者“這一概念,這是即將降臨的彌賽亞,而據巴哈伊的信仰,正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宗教經文中所宣稱的,巴哈伊信仰的創始人巴哈尤拉的身份。巴孛的陵寢位於以色列的海法,是巴哈伊朝聖者的重要聖地。巴孛的遺體被秘密地從波斯轉移到這個聖地,並且安葬在巴哈尤拉指定的陵墓中。巴哈尤拉.密爾薩·胡賽因·阿里是巴孛的早期追隨者之一,他後來得到巴哈尤拉的稱號。由於這個緣故,他於1852年被逮捕。他聲稱,在德黑蘭的地牢中,他受到啟示,他就是巴孛所企盼的那一位先知。1863年4月21日,他在巴格達向信徒們宣佈,他就是那位被預言之聖使。所以這一天也被訂為巴哈伊最重要的節日:“里茲萬節”,以此來紀念巴哈歐拉向天下昭示自己的使命。在他受迫害的時間裡,他撰寫了大量的書和作品以宣佈他的教義。從阿德里安堡和阿卡,他向一些東方的、歐洲和美洲重要的國王和君主、教宗庇護九世、伊斯蘭的君王以及其他宗教的領袖寄發了他的使命併發出號召:儘快地統一起來為建立起一個共同的信仰和持久的世界和平而努力。此後不久,他被從波斯驅逐到奧斯曼帝國的巴格達,1863年4月21日,他在巴格達向信徒宣誓了自己的身份。在這個時期,巴哈尤拉與巴哈伊另外一個有爭議的領袖、也即巴哈尤拉的弟弟Subh-i-Azal之間的關係緊張,為避免引起爭鬥和分裂,他避世隱居於蘇雷曼尼葉山區達數年之久。巴哈尤拉的1866年宣告又將緊張推向頂點,而隨著時間流逝,他的影響與日俱增,整個巴哈伊信仰們又緊密地團結在了一起。隨後,巴哈尤拉先後被驅逐到伊斯坦布林、阿德里安堡在阿德里安堡,他給幾位統治者寫信,其中包括蘇丹阿布杜勒阿齊茲,宣稱自己是神的先知。結果是,巴哈尤拉被放逐到今日以色列境內的阿卡。在他的生命接近終點時,對他的嚴厲監禁措施逐漸放鬆,他被允許生活在阿卡附近的家中,不過仍維持囚徒身份。1892年,他在那裡去世。他的陵墓是巴哈伊信徒每日禱告要面對的方向。在巴哈尤拉的一生中,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許多是巴哈伊信仰的主要神學著作。阿博都·巴哈.阿巴斯·阿芬第是巴哈尤拉的長子,他的稱號是阿博都巴哈,意為“巴哈之僕”。其父留下遺囑,任命他做巴哈伊的領袖,並指定他作信仰的首領,是巴哈尤拉著作的唯一權威解釋人。阿博都·巴哈在父親被放逐、囚禁期間一直跟隨,直到1908年青年土耳其人革命期間才被釋放。獲釋後,他一直旅行、演講、佈道、與巴哈伊信徒交流,傳播巴哈伊信仰。巴哈伊行政機構.巴哈尤拉的《亞格達斯經》和《阿博都巴哈的遺囑》是關於巴哈伊行政體系的根本典籍。巴哈尤拉建立了選舉制的「世界正義院」,阿博都·巴哈建立了任命制的聖護制,並明確了兩個機構之間的關係。在阿博都巴哈的遺囑中,他任命了的長外孫守基·阿芬第為巴哈伊信仰的第一任聖護。守基·阿芬第畢其一生翻譯了《巴哈伊文選》;發展了一個將巴哈伊信仰向全球擴充套件的計劃;開發了巴哈伊世界中心;回應了世界各地的詢問;建立了該宗教的管理結構,為世界正義院的選舉做好了準備。他在1957年去突然離世,未能留下任何遺囑指定繼承人。在巴哈伊的地方、地區和國家三層的管理機構中,均有選舉產生的九名成員組成的「靈體會」,管理教區事務。同時,同級任命成員組成的理事會行使教育和保護教區的職能。巴哈伊教沒有教士階層。世界正義院首次設立於1963年,是巴哈伊信仰的最高管理機構,其九名成員由各國靈體會選舉產生。年滿21歲的巴哈伊信徒享有被選舉權;除世界正義院的9名成員必須是男性外,男女信徒有同等權力出任所有其他的職位。國際拓展計劃.1939年阿芬第發起第一個七年拓展計劃,1946年再次推出類似計劃。1953年他發起十年向世界進軍計劃,為巴哈伊信仰的推廣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規劃,將巴哈伊的經典翻譯為多個語言,向未傳教國家派遣巴哈伊拓荒者。他在一封信中提出,拓展計劃將在世界正義院的指導之下進行。1964年,世界正義院開始了一個九年計劃,以及後續的幾個長期計劃,指導巴哈伊信仰在世界上拓展。現階段的計劃.自1990年起,正義院主導了巴哈伊社群大規模擴充套件的預備計劃,組織地區居民的整合,建立地區管理機構和培訓設施。在最近完成的五年計劃裡關注於發展設施和「保持大規模擴充套件和團結」。自2001年起,全世界的巴哈伊社群都鼓勵兒童課程,信徒聚會,和對巴哈伊宗教信仰的系統學習。2005年12月始,新的重點目標關注於青少年,特別是11至14歲之間的年輕人。第二個五年計劃於2006年4月發起;呼籲世界各地的巴哈伊信徒在1500個社群中實施先進的增長模式和社群發展計劃。同時推進本土化的多級選舉程式。從2001年至2021年的四個連續五年計劃的實施,被提高到用於紀念巴哈尤拉逝世一百週年。信徒分佈.巴哈伊的資料估計,在全世界他們有超過600萬信徒。百科全書和類似資料記載,在21世紀初全世界有200至800萬巴哈伊信徒。《世界基督徒百科全書》估計,2000年全世界共有710萬巴哈伊信徒,分佈於218個國家和地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哈伊教從其發源地波斯和奧斯曼帝國傳入西方國家。又過了五十年,傳入第三世界國家。根據《2004年世界年鑑》:根據《不列顛年鑑》,以信徒所在國家數目統計,巴哈伊教是世界上分佈第二廣泛的宗教,出現在247個國家和地區,包括2,100個人種、種族和部落團體。其聖典有800種文字翻譯。據外交政策雜誌,巴哈伊信仰是2007年信徒人數增長率最快的宗教,為1.7%。社會實踐.勸誡.巴哈伊信仰律法的根本巴哈尤拉的著作《亞格達斯經》。下列是其基本律法和宗教禮儀:《亞格達斯經》中的一些律法到今日仍然有效,並且其管理機構會給予某種程度的強制,隨著巴哈伊社群的擴大,巴哈尤拉對於其它律法的實施提供了一些循序漸進的方法。這些律法如果與信徒居住地的世俗法律無衝突,則信徒必須嚴格遵守,而禱告、禁食之類個人宗教禮儀完全是個人的義務。婚姻.巴哈伊婚姻是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的結合,其目的是孕育兩個同伴與其子女間的靈性和諧、友愛和合一。巴孛對於婚姻的教誨是,它是「生存和得救的壁壘」,並且將婚姻和家庭置於社會的基石這一重要位置。巴哈尤拉高度評價婚姻,宣稱那是神的永恆誡命,夫妻應致力提高彼此的靈性,並且反對婚外情。巴哈伊不鼓勵離婚,但如果夫婦之間真的互相招致怨恨,根據巴哈伊律法,夫婦可以在分居一年以後,確認無法重燃愛火,仍然互相怨恨後離婚。巴哈伊傾向於「瞭解對方的性格並且在婚前用一段時間彼此相知,一旦結婚就應有永結同心的意願。」雖然父母不應為子女選擇配偶,然而倆人決定結婚就必須徵得雙方父母的同意,即使其中一方不是巴哈伊信徒。在巴哈伊信仰中,跨種族婚姻是大力稱許的。巴哈伊的婚禮很簡單:唯一必不可少的儀式是,新人必須在兩個證人面前宣讀婚姻誓言:工作.巴哈伊禁止閉門修道,而是努力將精神修養根植於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從事的工作不僅是必要、而且是當做一種崇拜形式。巴哈尤拉禁止乞丐或禁慾主義的生活方式,鼓勵信徒們「熱切關注」社會的需要。在巴哈尤拉的著作中,更進一步地強調了自我努力和服務人類在靈性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說本著為人類服務的精神而工作在神看來如同禱告和崇拜一樣。巴哈伊在紐約和日內瓦的聯合國機構內設有辦公室,並且在聯合國的地區特使和機構中擁有代表。最近又在聯合國機構內設立了環境和婦女發展辦公室。巴哈伊還參與了其它聯合國部門的開發專案。在2000年聯合國世紀發展論壇,巴哈伊是高峰會議中唯一被邀請的非政府機構發言人。這篇文章有巴哈伊信仰與聯合國關係的詳盡資訊。崇拜場所.巴哈伊聚會一般在信徒家裡或者租借場地舉行。在全世界有八座大洲靈曦堂。巴哈尤拉的著作中構想的機構叫做“邁什裡古勒-埃茲卡爾”,是包括醫院、大學等等的綜合體。在土庫曼阿什哈巴德的巴哈伊第一座邁什裡古勒-埃茲卡爾是唯一符合這個要求的建築。它竣工於1908年為當地巴哈伊社團使用,是一棟超前於他所處的時代的新穎建築,但1938年被蘇維埃政府沒收。更可惜的是,後來的一場地震使這棟建築嚴重受損,於1963年被拆除。曆法.目前的巴哈伊曆法是巴孛最早提出的。它的元年是巴孛開始宣教的1844年。用春分,也就是公曆的3月21日作為巴哈伊曆的元旦,這是從波斯的舊曆法裡繼承過來的。巴哈伊歷以日落為舊的一天之結束和新的一天之開始。在巴哈伊曆中一年有19個月,每個月有19天,合共361天;另有4-5天為「愉快的日子」冥合,此詞在波斯文中字母數值為十九。巴孛按他所理解的上帝的屬性,給每個月份命名:分別是:榮、華、美、耀、光、恩、道、全、名、力、志、智、權、言、問、尊、治、統、崇。其中最後一個月——崇月,從3月2日到3月20日,是巴哈伊教的齋月。巴哈伊教徒在每月的第一天會組織聚會,叫做十九日靈宴會,在集會上他們進行主要的社會活動和教義探討。符號.巴哈伊教的正式符號是五角星,但是九角星的符號更加常用。該符號和裡面的字型代表的是至高者。符號由兩顆星重疊,有榮耀的光輝點綴,紀念三個合一。至高者的名字是阿拉伯語: يا بهاء الأبهى 「榮耀的至高者!」在聯合國的活動.巴哈尤拉的著作提到了現代人類集體生活對於世界政府的需要。因此,巴哈伊信徒支援由國際聯盟和聯合國之類的組織改善國際關係。巴哈伊社群在以色列海法世界正義院的指導下,出任下列組織的顧問:迫害.巴哈伊宗教在伊斯蘭國家持續遭受迫害,尤其是在伊朗,在1978年至1998年間,逾200名教徒被處決。2006年12月16日,埃及最高法院判決,政府不承認巴哈伊宗教。結果,埃及的巴哈伊信徒無法取得各種政府簽發的証明檔案,包括身份證、出生證、死亡證、結婚證、離婚證、護照,以及其他需要列明宗教信仰的證件。同時,他們也失去被僱傭、受教育,甚至是接受醫療服務或投票的權利。埃及個人權利維護組織指出,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新聞公告對該組織提出的陳述和異議未作任何回應,僅僅討論了巴哈伊信仰的基本教義,而這些教義不應影響法院的判決。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巴哈伊信徒的居所定期受到政府搜查,而且信徒們被禁止進入大學學習或從事政府工作,有信徒因為參加巴哈伊經文的學習而被投入監獄。巴哈伊信徒的墓地受到侮辱,財產被剝奪,巴哈尤拉父親的故居被夷為平地。巴哈伊的朝聖地——巴孛的故居兩次被搗毀。巴哈伊的處境近期有進一步惡化;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在2005年10月的一份報告中說,伊朗武裝力量司令部的一封密信表明巴哈伊信徒受到甄別和監視。2005年11月,極具影響力的國營報紙《Kayhan》由伊朗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任命的總編輯發表了30多篇醜化巴哈伊信仰的文章。有鑑於此,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報告特別撰稿人在2006年3月20日表示,她「對於此類監視行動的結果可能導致的對巴哈伊信徒的迫害和歧視感到擔憂」,該撰稿人所擔心的伊朗境內少數宗教的境況在近期開始惡化。2010年8月,伊朗七名巴哈伊領導人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罪名為從事間諜活動、反對伊斯蘭政府的宣傳活動以及建立非法政府,激起美國、英國、荷蘭等國對伊朗的人權譴責。2010年9月,或由於國際影響及人權人士的活動,據稱該七名巴哈伊教人士被減刑一半至10年。回應.普林斯頓大學的伊斯蘭研究學者伯納德·劉易斯認為,穆斯林和伊斯蘭權威機構對於如何接納巴哈伊之類的後伊斯蘭一神教頗感困擾,原因是:這類宗教的信徒既不能歸類於亞洲多神論或非洲泛靈論一類的信徒,也不能歸類於前期宗教信徒。更難接受的是,這類人的存在代表著對穆罕默德終極啟示的伊斯蘭教義的挑戰。 | 425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巴哈伊信仰",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252"
} |
9月8日是陽曆年的第251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14天。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8日。大事記.20世紀.21世紀.」。節假日和習俗. | 427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9月8日",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271"
} |
《阿飛正傳》是1990年上映的一部香港劇情片,由王家衛執導,多位香港影壇巨星演出,包括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劉嘉玲、張學友、潘迪華、梁朝偉,電影於香港及菲律賓取景拍攝。本片囊括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及第28屆金馬獎共十一項大獎,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重要獎項,張國榮憑此電影獲得生前唯一一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在2005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票選為「最佳華語片一百部」第三名。劇情.1960年代初香港,英俊不覊的旭仔。咪咪發現旭仔走了,問歪仔知不知道他在那裡,歪仔告訴她旭仔去了菲律賓,並將旭仔的車子賣掉,將錢給她去菲律賓找旭仔。一直暗戀蘇麗珍的警察超仔目睹了蘇麗珍與旭仔的決裂,並在母親死後,決定改行去跑船。超仔在菲律賓唐人街又遇上了旭仔,不過他假裝自己不認識他。不久,旭仔因為買賣假護照而在一場毆鬥中身負重傷,超仔問他記不記得某年4月16日下午3時他在做甚麼,旭仔說要記得的他永遠記得,但是他叫超仔告訴蘇麗珍他已經不記得了。最後超仔守著死在一列異國火車上的旭仔。在影片結尾,周慕雲整裝待發,踏出自己的路途。軼事.張國榮於紅館開33場封咪演唱會前,已落實接拍吳宇森電影《縱橫四海》,並且已經成功簽署片約並收取片酬,他的原意是在紅館開完演唱會及拍竣《縱橫四海》後便移居加拿大,事實卻剛剛相反。黎明前經理人陳善之是第一個讓張國榮遇上王家衛導演的中間人,王家衛最初找張國榮拍《阿飛正傳》時,本來只打算讓他客串拍兩星期的戲。但後來王家衛認為張國榮表現優異,逐漸加重他的戲份,結果由只是友情客串變成了第一男主角。第一天戲份於皇后飯店拍攝,六個主演的演員齊集現場拍攝,第一個試鏡的是張學友,他要吃二十多份義大利粉;緊接是劉嘉玲,共拍了98個抽煙鏡頭;張國榮緊隨其後,拍了14個玩牙籤鏡頭;至於梁朝偉,只需6個鏡頭便完成拍攝。至於九龍城寨的戲份,張國榮於溫哥華待了接近九個月後,終於被王家衛召回香港,在拍攝襲擊欺騙養母潘迪華的菲籍特約演員時,承諾賠償受傷演員的醫療費用。哥哥的煞科戲,攝製隊於菲律賓只拍攝了一星期左右,他更是素顏上陣,以演繹憔悴的容顏。片末從行駛中的火車一躍而下的一幕,由於拍攝場景位處大片蕉林,王家衛為免吊鋼線會造成危險,便用蒙太奇加插槍手射殺哥哥的一幕。對於片尾出現的梁朝偉是否周慕雲,於《2046》已作暗示。《2046》中指出周慕雲在往昔曾經是個賭徒,而《阿飛正傳》中的梁朝偉也是飾演賭徒,只是在《花樣年華》時期的周慕雲改行轉為報章作家。其實,最後一幕梁朝偉出現本來是為《阿飛正傳2》作引線,但由於本片的票房失利,《阿飛正傳2》也被擱置。事實上,王家衛曾被問到《花樣年華》是否《阿飛正傳2》,王家衛回應指梁朝偉和張曼玉的角色在《阿飛正傳》同是單身,但在《花樣年華》是已婚;王家衛的答案,暗示了《花樣年華》是延續《阿飛正傳》中他們兩人的角色的故事。梁朝偉一開始演的時候,沒有特別的想法,只是理所當然地表演。才演沒多久,王家衛叫停了,「你這是演員出門?還是賭徒出門?」梁朝偉當場愣了一下,想起自己演電視時許多鏡頭都是沒有意義的,只是因為剛好存在而存在。他問王家衛,王家衛也不清楚,就叫梁朝偉找個賭徒問一問。電影配樂及歌曲.〈Always In My Heart〉(1964)〈Jungle Drums〉(1961)'是這樣的' / 編曲, 陳明道 ; 作詞, 鍾曉陽 ; 主唱, 梅艷芳 ; 提供聲帶, 華星娛樂有限公司. 主題曲.'何去何從之阿飛正傳' / 曲, E. Lecuona, J. Cacavas ; 詞, 黃鬱 ; 編曲, George Leong ; 主唱, 張國榮. 國語. 主題曲. 3'16". | 428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阿飛正傳",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280"
} |
會計學或會計是以研究人類的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資訊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它是社會科學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對經濟實體如企業和公司的財務和非財務資訊的計量、處理和交流。會計被稱為“商業語言”,通常衡量一個組織的經濟活動結果,並將這些資訊傳達給各種利益相關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管理層和監管者。會計的從業人員被稱為會計師。會計可以分為幾個領域,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政府會計和成本會計等,也可分為盈利會計和非盈利會計。財務會計側重於向資訊的外部使用者,如投資者、監管者和供應商報告組織的財務資訊,包括編制財務報表;而管理會計側重於計量、分析和報告資訊,供管理層內部使用。記錄財務交易,以便在財務報告中提出財務摘要,被稱為簿記,其中複式簿記是最常見的系統。會計資訊系統是設計出支援會計職能和相關活動的系統。在東亞,審計學是從會計學分化出來的一門學科。現代審計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其研究的任務和會計學不完全相同,狹義會計學不包括審計學。在人類歷史上,會計以各種複雜的形式和程度存在。今天使用的複式記賬系統是在中世紀的歐洲,尤其是在威尼斯發展起來的,通常將此發明歸功於義大利數學家和方濟各會修士——盧卡·帕西奧利。在現代,會計準則由標準制定者、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專業機構等推動。財務報表通常由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並按照公認的會計準則編制。在實行大陸法系的國家,會計準則一般採用法定主義,國家制訂一系列具體的會計法規、甚至包括統一的會計科目表,如中國、法國,德國。在實行普通法的國家,會計準則由民間專業團體制訂,如英美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或採用。歷史.會計有幾千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會計的早期發展可以追溯到古美索不達米亞,其與書寫、計數和貨幣的發展密切相關;還有證據表明古伊朗有早期的簿記形式,以及古埃及人和巴比倫尼亞人有早期的審計系統。奧古斯都皇帝時期,古羅馬政府擁有獲得詳細財務資訊的能力。複式記賬法在中世紀早期中東的猶太社群首創,並在中世紀的歐洲得到進一步完善。隨著股份制公司的發展,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第一本關於複式簿記系統的出版著作是盧卡·帕西奧利於1494年在義大利出版的Summa de arithmetica。會計在19世紀開始過渡到一個有組織的職業。1880年,英格蘭的地方專業協會合併成英格蘭與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詞源.會計,動詞account的形式是accen,它來自古法語單詞aconter,而後者又與通俗拉丁語單詞computare有關,意思是“計算”。computare的基礎是putare,“有修剪、淨化、糾正賬目等不同的意思,因此,有計數或計算的意思,也有思考的意思”。專業術語.會計有不同的定義,可指儲存或編制公司交易的財務記錄,分析、核實和報告這些記錄,以及“會計的原則和程式”;也可指作為一個會計師的工作。會計師指的是職業或專業。分類.會計學有數個子領域或學科領域,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稅務和會計資訊系統等。財務會計.財務會計側重於向資訊的外部使用者,如投資者、潛在投資者和債權人報告一個組織的財務資訊。它計算和記錄商業交易,並根據一般公認會計准則為外部使用者編制財務報表。而GAAP則產生於會計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廣泛共識,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以滿足決策者的需要。財務會計產生面向過去的報告,例如,財務報表通常在會計期結束後的六到十個月內按年度或季度公佈,報告內容是關於整個組織的各種財務狀況。管理會計.管理會計側重於對資訊的衡量、分析和報告,以幫助管理者做出決策,實現組織的目標。在管理會計中,內部措施和報告基於成本效益分析,不需要遵循公認會計准則。這些原則是來自五大洲20個國家的研究結果,旨在指導該學科的最佳實踐。管理會計產生面向過去的報告,時間跨度很大,但它也包括面向未來的報告,如預算。管理會計報告通常包括財務和非財務資訊,並可能側重於特定的產品和部門。審計.在會計方面,審計是“對一個組織的財務報表進行無偏見的檢查和評價”。審計是一種系統的、常規的專業服務。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目的是對財務報表表達或不表達獨立意見。審計師根據公認會計准則和“在所有重大方面”,對財務報表是否公平地反映一個實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表示獨立意見。審計師還需要確定GAAP是否得到一致遵守。資訊系統.會計資訊系統是一個組織的資訊系統的一部分,用於處理會計資料。許多公司使用基於人工智慧的資訊系統。銀行和金融業將人工智慧用於欺詐檢測。零售業將人工智慧用於客戶服務。人工智慧也被用於網路安全行業。會計資訊系統涉及使用統計和建模的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系統。在會計計算機軟體的幫助下,許多會計實踐得到簡化。企業資源規劃系統通常用於大型組織,它提供一個全面、集中、綜合的資訊公司可以用它來管理所有主要的業務流程,從採購到製造到人力資源。這些系統可以是基於雲,透過應用程式或瀏覽器按需提供,也可以是安裝在特定計算機或本地伺服器上的軟體,這種方式通常被稱為內部部署。法務會計.法務會計是會計的一個專業實踐領域,描述的是由實際或預期的糾紛或訴訟導致的業務。“法務”的意思是“適合在法庭上使用”,法務會計人員通常必須按照這一標準和潛在結果工作。組織.專業機構.事務所.根據公司的規模,法律上可能要求公司的財務報表由合格的審計師進行審計,而審計工作通常由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美國和歐洲的會計師事務所不斷增加,通過幾次合併,到二十世紀中葉出現大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二十世紀末,進一步的大型合併導致“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安達信、德勤、安永、畢馬威和普華永道。安達信在安然醜聞案發生後消亡,五大會計師事務所變為四大。準則制定者.一般公認會計准則制定基於權責發生制的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標準。個別國家的組織可能會發布本國特有的會計準則。例如,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負責管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相一致的會計準則的釋出。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會計準則。不過,截至2012年,“所有主要經濟體”都計劃向IFRS靠攏或採用該準則。教育、培訓與資格證書.學位.大多數會計師和審計師職位要求至少有會計或相關領域的學士學位,一些僱主更喜歡有碩士學位的申請人。會計學位也可能是專業會計機構成員資格的要求,或者可以用來滿足這些要求。例如,會計學位期間的教育可以用來滿足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150個學期的要求,獲得金融或會計學位後,可以成為英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的準會員。要想在會計學術界發展,例如擔任大學的會計學教授,通常要有博士學位。哲學博士是最受歡迎的學位。對於那些希望在學術界發展的人來說,博士是最常見的學位,而DBA課程一般側重於使企業管理人員具備從事需要研究技能和資格的商業或公共職業的能力。專業資格證書.會計專業資格證書包括特許會計師稱號和其他資格。通常,各個國家有自己所承認的會計資格證書,只有這些擁有證書的人能夠擔任特殊的職位或簽署特定的檔案。醜聞.在2001年,曾經發生一系列財務資訊欺詐事件,涉及安然公司、審計公司安達信、電信公司世通、Qwest和Sunbeam等知名企業。這些問題突出會計準則、審計條例和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必要性。在某些情況下,管理層操縱財務報告中的數字,以表現出更好的經濟狀況。在其他情況下,稅收和監管激勵措施鼓勵公司過度槓桿化,並承擔非常規和不合理的風險。安然醜聞案對新法規的制定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促使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提升,並提高公眾對擁有顯示公司財務現實的會計準則以及審計公司的客觀性和獨立性的重要性的認識。安然醜聞除了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破產重組,其無疑也是最大的審計失敗,最終導致安達信公司解散,安達信公司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五家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在一系列涉及整個90年代進行的不正常會計程式的揭露之後,安然公司於2001年12月申請破產保護。這些事件的一個後果是,在2002年美國通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這是安然公司首次承認欺詐行為的結果。該法案大大提高對證券欺詐的刑事處罰,例如在聯邦調查中破壞、篡改或編造記錄或任何欺騙股東的計劃或企圖。 | 428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會計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288"
} |
印度教或譯作興都敎」一詞是19世紀時期的歐洲殖民時期印度人根據波斯人對印度人的稱呼創造的英語新詞,現存記錄最早由拉姆·莫漢·羅伊使用。印度人自古以來則以吠陀教、娑那旦那教仍常用“娑那旦那法”一詞;注意:佛教梵文中也用“恆/散那旦那”一詞修飾法,但與印度教無關,能夠將印度教和佛教、耆那教區分開來的梵文稱呼只有“吠陀法”一詞。事實上,印度教不同教派教義的區別很大,甚至大於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摩尼教之間的差異。公元前20至10世紀是古印度教發展時期。印度大陸原居民的本土宗教與雅利安人的吠陀宗教的集合體,受到婆羅門教與反吠陀的思潮後印度諸宗教的影響。印度教的起源相當複雜。基本上,印度教承襲了舊婆羅門教的系統,並且融合了沙門運動後印度新興宗教如佛教、耆那教等諸多宗教的元素。婆羅門教在印度衰落已久後,於八世紀時開始有了婆羅門教的復興運動。其中,出自於濕婆派的大師商羯羅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義,去掉了婆羅門教的一些糟粕,並且整合了梵天派、濕婆派與毗濕奴派的學說及印度各地區的民間信仰,而形成了印度教。商羯羅並且仿效佛教的僧團制度,讓印度教的發展得以快速的成功。印度教不是隻分佈於南亞,在東南亞也有人信仰。當代發展.在印度當代最有影響的組織是國民志願服務團、世界印度教大同會。國民志願服務團由於1925年創立,它以羅摩神作為崇拜物件,支援印度教社會化活動。世界印度教大同會是一個機構龐大的印度教組織,是印度教各派別的聯合體,由國民志願服務團領袖創立於1964年。該組織經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機構龐雜的宗教聯合組織,有100多個派別和51個指導委員會,與30多個國家的興都教都有聯絡。信仰和學說.印度教是一個包羅永珍的綜合體,既是一種宗教,也是一種信仰和生活方式。印度教認為,人類靈魂永存和萬物有靈,並宣揚因果報應和人生輪迴。在該教看來,生命不是以生為始,以死告終,而是無窮無盡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個環節,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為而限制和決定。善行能使人升為婆羅門,惡行則能令人墮為首陀羅、賤民甚至畜類。因此,人必須透過修行和積累功德才能認知梵,與梵合一。“梵我合一”是印度教哲學理論的核心,更是印度教徒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印度婆羅門教有燃火祀天的儀式,火被當作上天的口,把供物放入火中燃燒的話,上天可以吃到供品,就可降福人類。雖然印度教有輪迴觀念,但認為倘若破壞種姓制度的原則,則會落得永世不得超生的結果,故上至婆羅門下至賤民,均不敢廢除該教義,縱使今日法律上已不承認種姓制度。印度教具有強烈的封閉特色:不鼓勵印度人移民海外,也不鼓勵外國人入籍印度。穆斯林和外國人雖不適用種姓制度,但除非對方不友善,原則上按剎帝利對待。倫理觀和社會觀.種姓制度.傳統上認為印度教包涵種姓制度,但近代有些研究認為種姓制度並非源自印度教而是印度社會,因為印度教的教條中並沒有種姓制度,而且印度的許多其他宗教也曾經或仍然有種姓制度。無論如何,印度教信徒間目前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的地位最高,其餘種姓的社會地位依次降低。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規和風俗習慣,一般不能互相通婚。除了這四個種姓以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人——賤民,即所謂「不可接觸者」,聖雄甘地將賤民稱為「哈里真」。在當今的印度,達利特階層的人口高達2.3億人。儘管廢除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對特定的社會階層的從屬關係在印度教的組成中依然有著深遠的社會影響。等級制度的原則是,所有生物從出生之日起,根據任務,權力,責任和能力,嚴格地相互區分。等級又可以分成很多次等級,因此一共有2000到3000個等級。儘管等級制度起源於印度教,但是其他宗教也接受並採納了等級劃分,甚至印度基督宗教中等級也很明顯,如今印度許多的教會教堂中,低等級的成員必須坐在後排。印度教中的低等級賤民在社會上受到壓迫,而印度法律無能為力,只能改宗包括佛教、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在內的其他宗教。母性.印度教中婦女們其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弘揚母性。懷孕的每一個階段直至孩子的出生都將有神職人員伴隨和保護,保證孩子和母親的身心健康。過去婦女們要儘可能多的孕育孩子,以保證整個家族的安全和生存。儘管印度教徒並不會普遍地漠視女孩,但是時至今日,部分家庭中女孩子還是被看作包袱,因為結婚的時候,她們要帶著嫁妝離開。如果家庭中有很多女孩子,那麼大量的嫁妝將使家庭經濟陷入困境。這些問題也同時導致了很高的墮胎率。很多現代的特別是城市中的印度教徒逐漸地願意撫養女兒,因為女兒能在父母年老時照顧他們。家庭.一個典型的家庭由四個生活階段組成。它規定,接受教育之後組建一個家庭,然後在孩子們都成長之後,出世而虔誠的學習,拯救自身。牛.印度教教徒將牛(家牛、瘤牛,不包括水牛等其他牛類)視為看護者和母親以及無私奉獻的象徵。印度教教徒也不會吃牛肉,但可吃水牛肉,因此印度、尼泊爾菜市場是有水牛肉發售。人口統計.印度教在印度是最主流的宗教,於印度14億總人口中有79.8%的信徒。以下是印度教徒比例較多的國家列表:在2010年時,根據《2010年全球宗教景觀——世界主要宗教的規模與部分》報告,印度教是世界信徒第三多的宗教,僅次於基督宗教及伊斯蘭教。 | 431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印度教",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12"
} |
本條目的朗讀版本此音訊檔案是根據條目“港元”2017年5月11日的修訂版本錄製的,以香港粵語朗讀,不會反映對該條目的後續編輯。更多有聲條目港元,亦稱為「港幣」或「港紙」,廣東省俗稱鹹龍,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流通貨幣。貨幣及基金程式碼之表示法為HKD,標誌為HK$。簡介.紙幣。拾元鈔票原已經停止發行,但在香港市民的要求下,香港政府於2002年委託金融管理局重新發行拾元鈔票,並於2007年以試驗性質改為塑膠鈔票。而硬幣則全部由香港政府發行。洋紫荊設計硬幣在1993年推出,逐步取代女皇頭像設計系列。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掛鉤的聯絡匯率制度。發鈔行在發行任何數量的港幣時,必須在按7.80港元兌1美圓的匯率下向金管局交出美圓,登記或錄入外匯基金賬目,同時領取負債證明書後才可以開始印鈔。這樣一來,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圓就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援。為迎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自1993年1月1日起,「港圓」改為現行名稱「港元」,但部分新發行的港幣紙幣與所有硬幣仍舊保留「圓」的用法。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中英聯合宣告》,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一直以來,港幣單位主要是「圓」或者「元」,其次是「毫」、「仙」以及「文」。自1867年開始,由政府發行的一文硬幣停止鑄造。自1995年10月1日開始,由政府發行的1仙紙幣也停止發行。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所有鈔票的式樣都有版權。所以,任何人在未有得到版權持有人的許可前,都不能任意複製鈔票的式樣。在香港多年來有幾家機構因為未得鈔票版權持有銀行的批准而在廣告上運用,結果被判支付巨額罰款。在澳門,港元是流通貨幣,基本上並不會出現拒收,但當地不少商店以1港元兌換1澳門幣,儘管消費者以港元支付,商店會以澳門幣找贖,不補回利率差價,亦有不少會直接以港元找贖的情況。不少澳門人都會持有港元,現時澳門幣佔澳門流通貨幣總額的22%,而港元佔澳門流通貨幣總額45%;在廣義流通貨幣方面,澳門元佔澳門流通貨幣總額的28%,而港元則佔54%。而澳門的賭博、房地產、進出口貿易、大額交易等多是以港元為結算貨幣。歷史.緣起.由於當時與中國大陸的貿易主要使用銀幣,但英國政府禁止貨幣出口,因此英國商人對華貿易主要透過中國人常用的西班牙銀元、印度盧比為法定貨幣,並規定了銀元、盧比、銅錢的相互比值。由於英國採用金本位制度,因此英國政府也希望在香港推行金本位,港府在1844年11月28日規定以英鎊作為香港的法定貨幣和政府的記賬單位,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措施並沒有得到充分落實。實際上隨著香港人口湧入和對外貿易激增,英鎊和印度盧比在香港市面越發罕見,大多數交易仍是以銀元結算,港府在1860年9.4萬英鎊歲入中只有0.16萬是透過英鎊繳納,而港府內部日常開支仍在使用銀元,財務記賬上衍生出不少問題。1857年,香港政府宣佈東藩滙理銀行發行之鈔票,可以用作繳付政府費用。後來,政府為更有效規管當地的通貨,於1862年7月正式宣佈香港使用銀本位貨幣制度,而採用了銀圓為基本通貨單位,而銀圓一詞亦由原先的形容詞變成量詞。1863年4月,香港首次發行官鑄貨幣,從英國倫敦訂鑄1毫銀幣及1仙、1文銅幣,並於1866年5月在香港銅鑼灣成立香港鑄幣廠,自行鑄做1圓、5毫、2毫和1毫銀幣及1仙、1文銅幣。而廣東坊間在英國倫敦造幣廠、香港造幣廠鑄造出的一、二毫港幣面世後,均樂於使用這些計算與流通便利的港幣銀毫。隨著港府指定的幾家發鈔銀行接連退出,加上作為發鈔銀行的金寶銀行倒閉,滙豐銀行在同業競爭中出現了一家獨大的局面。港府於1872年授權滙豐銀行發行等價於銀元的一元紙幣,並由倫敦鑄幣廠代鑄銀毫,此時市場熱衷銀幣交易,紙幣流通相對不大。鑄幣和貨幣法定化.港督夏喬士·羅便臣上任後,在1862年7月1日宣佈幣政改革,恢復銀元的法定地位,財務司也在港督訓令中第一次提出了“港元”的概念,將港元作為財政記賬單位。由於當時墨西哥鷹洋在市場上時常有斷供的情況,香港地方只有銀兩和銅錢流通,交易十分不便,羅便臣則希望推動發行港元取代鷹洋成為中國和香港新的通行貨幣。1862年英國殖民地部批准了羅便臣的的貨幣改革計劃,以鷹洋為基準重整香港銀幣市場,並允許其在香港設立鑄幣廠,在鑄幣廠建成前羅便臣還可以透過英國倫敦皇家鑄幣廠先行代為鑄造。1863年1月9日,港府規定只有鷹洋和倫敦發行的港元為合法貨幣,年內倫敦鑄幣廠出產了首批單銀毫和一仙及一文銅幣。1863年3月,隨後港府透過《設立造幣廠條例》,訂明民眾可以將手中的各種銀幣交給鑄幣廠換回港元,政府也以此統一貨幣種類。1866年香港造幣廠落成直到1868年6月因虧蝕過鉅而關閉期間,合計鑄造20萬元港幣,出貨與鷹洋無法競爭,發行並不順利,也不為市場所接受。到了1895年2月,香港總督府宣佈墨西哥銀元等其他貨幣,政府也未明令打擊。同一時間,香港從印度鑄幣廠訂鑄香港銀幣,以取代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1元紙幣。同年3月,香港正式制定法例,規定在英國政府批准下銀行才可發行紙幣。其後,渣打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有利銀行先後於1897年、1898年及1911年獲準發行在香港流通的紙幣。1912年,港英政府公佈施行《禁止通用外國鈔券條例》,阻止中國發行的紙幣在香港通行。同年10月,又公佈《禁止通用外國紙幣、貨幣條例》,中國的銀元、銀毫、銅仙亦在被禁之列,從而使廣州等地流往香港的貨幣遭到禁止。港府又於1913年禁止外國鈔票、銀幣及鎳幣。這些舉措一度引起華人的不便與不滿。例如於1912年,香港電車響應政府的宣佈而拒收中國銅錢,結果引發華人罷搭電車,使電車公司蒙受損失,後來實行了3天免費載客,事件才得以平息。流通南粵.宣統三年,港幣發行額約為3,158萬元,其中在香港本地流通的港幣只有1,020萬元左右,流入廣東的約為1,474萬元,幾乎佔當年港幣發行額的一半,而當年廣東省官府與大清朝廷發鈔總額僅約1,200萬元。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初期,廣東境內銀行的紙幣信用由於政局動盪而極之低落,港幣仍然通行用於交易,去到1920年代尾,港幣重新取得在廣東金融市場的壟斷地位。民國20年,香港發鈔額達約15,361萬元,其中約7,169萬流入廣東,比當年在香港流通額還多2,048萬元,為廣東第一通用貨幣。時廣東進口貿易幾乎完全以港幣結算;出口貿易貨物就有70%以港幣結算,英鎊和其他幣結算為21.4%,粵幣只佔8.6%。在出口貨物中,僅爆竹、木材、土紙及一部分紗綢、蔬菜是按港幣價摺合成毫洋。在除廣州以外的粵境其他口岸,如汕頭、三水等多按港幣行情以國幣及毫券支付。民國20年又貶值28.5%,僅此兩次貶值,便使廣東損失將近2,990萬元。放棄銀本位.1935年,因為美國等地的銀價上升,引起中國大陸及香港的白銀外流,11月9日香港政府透過貨幣條例,公佈以「港元」作為香港貨幣單位,11月12日起新幣換舊銀幣,並發行一元紙幣、以鎳製成的一毫硬幣,並將港元與英鎊匯率定為16.8港元兌1英鎊。1937年8月1日,終止了各種銀元的流通,正式以港元作為法定貨幣。二次大戰日本佔領香港時,強行以日本軍用手票代替港元。戰後港元才恢復法定地位。廣州光復後到被1949年10月中共佔據前,國民中央政府發行的金元券等因金融崩潰,幾同廢紙,港幣維繫著粵境市場交易流通。被逐出流通南粵.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著力扭轉港幣在粵主導格局。1950年2月1日,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召集廣東省有關高層開會,討論「禁用港幣、調整牌價」,是廣東省準備全面禁用港幣的決策會議。1950年4月份,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成立金融管理科,負責督導全省金管工作,並佈置於全省更新貨幣市場。4月至5月,粵境有興梅區、粵中區 、珠江區、西江區、潮汕區、南路區、東江區、北江區等幾十個市縣重申禁用港幣,並大量設立收兌站。5月至6月,人民幣據報大體佔領廣州地方買賣市場。據計1950年全年,粵境共收兌港幣及其他外幣摺合美元3,034萬元,直至年尾,廣東市場貿易流通基本被人民幣控制。實施聯絡匯率.港元最初與英鎊掛鈎,但是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減弱,更曾一度大幅貶值,影響香港經濟。香港政府於是在1972年6月英鎊作自由浮動後,改為將港元以美元掛鈎。匯率由1972年7月6日開始,最初為5.65港元兌1美元。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1974年11月起,改作自由浮動。直至1983年,由於香港前途問題引發的信心危機令港元匯價大幅下降,到了同年9月一度下跌至9.6港元兌1美元。同年10月17日起,當時的財政司彭勵治宣佈港元匯價與美元掛鈎,定為7.80港元兌1美元,一直維持至今。1984年7月31日,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會見英國外交大臣賀維時談到:「希望不要出現動搖港幣地位的情況。港幣發行量究竟多少?港幣信譽好是因為儲備金雄厚,多於發行量,不能改變這種狀態。」:67後來港元匯價與美元可以作有限度的自由浮動,只要與掛鈎匯率差距不大即可,如港元在2003年時曾一度升至7.7094港元兌1美元,但很快又回復至接近正常水平。自2005年5月18日起,香港金融管理局收緊匯率控制措施,限制於7.75-7.85港元兌1美元之間浮動,並把7.75水平名為「強方兌換保證」和7.85水平命名為「弱方兌換保證」,以穩定聯絡匯率制度。若觸及或極接近任一介限,金管局會立即透過行政手段,保持匯率在此範圍內。當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便會買入美元而沽出港元;當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則買入港元而沽出美元。於2007年10月23日,港元首次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此後匯率大部分時間都貼近「強方兌換保證」水平;於2018年4月12日,港元首次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未來.隨著香港與中國大陸的經貿日增,以及美國經濟週期與香港相反,聯絡匯率制度為香港經濟帶來部分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港元利率只能跟隨美元利率,而不能因應本地的經濟情況調整;與此同時,香港的貨物部分從大陸入口,因而帶來輸入性通漲,引致出現負利率。流通貨幣.現時,港元以紙幣及硬幣的形式存在。香港的流通紙幣有$10、$20、$50、$100、$500及$1,000;流通的硬幣有$0.1、$0.2、$0.5、$1、$2、$5及$10。硬幣曾一度停止發行14年,直到2012年才重新發行2元及5元硬幣。另外,兩間商業銀行曾推出$150紀念鈔票。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釋出的《2015年年報》,截至2015年底,所有流通銀行紙幣總值3,602億港元。滙豐、中銀和渣打所發行的紙幣分別佔61.17%、28.3%和10.6%的流通金額。滙豐及渣打早在90年代停止發行10元紙幣,中銀則沒有發行過10元紙幣。2015年流通銀行紙幣2002年,政府重新發行10元鈔票。政府發行紙幣及硬幣流通金額112億元,硬幣總值72億元。10元紙幣總值40億元,當中塑質鈔票佔85%。流通硬幣.硬幣正面劃一採用洋紫荊設計,並附有「香港」及「HONG KONG」。硬幣背面中間有大阿拉伯數字鑄明面值,下方附有發行年份。上下分別以中文大寫數字及英文鑄明面值。流通紙幣.政府透過金融管理局授權3家商業銀行在香港發行紙幣,分別是另外,金管局代表政府發行10元鈔票。紀念鈔票.香港政府歷年來曾為某些特別事件發行紀念金幣或紀念鈔票,面值一般為一千港元。另外,中銀香港亦曾於2008年年面值二十港元的北京奧運會紀念鈔票及於2012年發行面值一百港元的中國銀行百年華誕紀念鈔票。2009年,渣打銀行為慶祝成立150週年,亦於10月1日發行一百萬張港幣150元鈔票。 同時,滙豐為慶祝成立150週年,亦於2015年發行港幣150元鈔票。外號.香港的紙幣都有各自的外號俗稱,詳列如下:硬幣通常稱作「大餅」。港元數目本身也有俗稱,如一元是「文」,一萬元是「一皮」、「一雞」或「一餅」,一百萬元是「一球」。另有些行業,一般帳目金額較大,會把「萬元」叫做「個」或「粒」,像「一萬元」會叫成「一個」,「三十五萬元」叫「卅五個」,「一百五十萬」叫「百五粒」之類。另外,辰砂本是藥材中的硃砂其中一個別稱,但由於硃砂從藥用至價值上不是甚麼名貴藥材,故被香港人於上世紀,引申成為港元輔幣中,面值最小的幾種輔幣的代名詞,如以1990年代後為例,則指面值一毫、二亳及五毫的輔幣。2000年代初起,很多商戶包括傳統市場拒收「辰砂」,汽水機及港鐵售票機等亦不接受一、二毫硬幣,導致「辰砂」易收難用。根據香港《硬幣條例》,五角、兩角及一角面額的輔幣,每次只可使用兩元。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商戶是否接受硬幣支付交易,是其商業決定,法例無賦予權力迫使商戶接受硬幣。而銀行在兌換硬幣時所收取的費用亦是銀行的商業決定。這種種原因下,將會產生一、二角在民間積聚的問題。金管局2014年9月引入2輛流動硬幣收集車,巡迴全港18區,讓市民將積存硬幣兌換成紙幣或增值至八達通卡。兩車截至2015年9月進行了12.3萬宗交易,收集了共1.07億枚硬幣,總面值1.12億元。 | 431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港元",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16"
} |
《杜蘭朵》是賈科莫·普契尼作曲的三幕歌劇,劇本改編自義大利劇作家卡洛·戈齊的創作。普契尼在世時未能完成全劇的創作,在普契尼去世後,根據普契尼的草稿將全劇完成。該劇於1926年4月25日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首演,由托斯卡尼尼擔任指揮。在該歌劇中,普契尼部分採用了中國民謠#重定向的曲調。背景.劇名杜蘭朵音譯自原文「Turandot」,而此詞本身就來自波斯語的「Turandokht」,由「Turan」兩個字組成,意即「圖蘭之女」。續寫.1924年11月,已將該劇寫至第三幕“柳兒之死”場景的普契尼帶著《圖蘭朵》手稿到布魯塞爾接受喉癌手術,但因術後併發症逝世,留下36頁的遺稿。1925年,獲得普契尼家族和的邀請,根據普契尼的遺稿將該劇完成,但指揮家阿圖羅·托斯卡尼尼對阿爾法諾的第一個續寫版本並不滿意,阿爾法諾只得將續寫部分再次刪改,成為現在常見的續寫版本。1926年4月25日,《圖蘭朵》在斯卡拉大劇院首演至第三幕“柳兒之死”的部分時,樂隊在演奏完“Liù, poesia!”一句後的兩個小節後停止演奏,托斯卡尼尼放下指揮棒,告知觀眾“大師在此停筆,歌劇到此結束”(--1976年至1988年,美國作曲家曾續寫《圖蘭朵》結尾,但該版本並未正式演出。義大利作曲家盧恰諾·貝里奧曾於2001年應Casa Ricordi之邀續寫另一個版本,2002年首演。2007年,中國作曲家受剛成立的國家大劇院委約以及Casa Ricordi的授權,根據普契尼的遺稿續寫了另一版結尾,該版本於2008年3月21日在中國國家大劇院首演,截至2022年已在國家大劇院演出11輪,觀眾對此版本的評價也褒貶不一。2018年10月,中央音樂學院在醇親王府南府演出的實景版《圖蘭朵》也採用了郝維亞的版本。劇情大要.蒙古帝國政府下令,欲娶公主杜蘭朵的反對來應婚,答對了所有問題,原來這三道謎題的答案分別是「希望」、「熱血」和「杜蘭朵」。但杜蘭朵拒絕認輸,向父皇撒賴,不願嫁給卡拉富王子,於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謎題,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富不但不娶公主,還願意被處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親帖木兒和丫鬟柳兒,並且嚴刑逼供。柳兒自盡以示保守秘密。帖木兒此指責杜蘭朵十分無情。天亮時,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強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訴了公主。公主也沒公佈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並說王子的名字叫:「Amore」,在義大利文中即「愛」。傳令官宣讀法令:「任何要想娶杜蘭朵公主的王子必須正確地回答她的三個謎語。如果回答錯誤,一律斬首示眾。而在月亮升起時,波斯王子將被斬首。」大家聽到訊息後,民眾湧向宮門,侍衛粗暴地推開他們,一個瞎眼的老翁被推倒在地上,老翁的女僕柳兒為了救老翁喊叫起來。一個年青人聽到她的呼叫聲馬上過來幫忙,並且認出那位老翁就是他失蹤已久的父親。老翁是流亡在中國的韃靼國王帖木兒,那個年輕人也就是韃靼王子卡拉富。卡拉富見到父親仍活著,他非常高興。王子要求父親不要透露他的名字,因為害怕征服多國的中國統治者知道。國王帖木兒告訴王子說,韃靼國宮廷裡的僕人中只有柳兒對國王仍舊忠心耿耿。王子問柳兒為什麼還是那樣忠心,她回答說,因為很久以前,王子曾向她微笑...月亮昇起了,民眾看到年輕英俊的波斯王子將要被斬首了,民眾請求杜蘭朵公主能夠饒恕波斯王子。可是公主仍下令斬首。而杜蘭朵公主的出現引起了韃靼王子對公主的愛慕。當他情不自禁地呼叫公主名字的時候,波斯王子被斬首了,民眾則在恐慌中尖叫著。韃靼王子被公主的美貌深深打動。他決定要向公主求婚,當他走向銅鑼並要敲打三下表示要娶杜蘭朵公主的時候,三位中國大臣平、龐、彭挖苦他說:「你還是好好保住你的人頭,趁早回到你的國家去吧。皇家墳墓已滿,我們不要再有笨笨的外邦人了。」韃靼國王帖木兒也勸告兒子打消這個念頭。暗戀著王子的女僕柳兒也認為王子不該去冒這個險。對柳兒的忠心王子很感動,王子對柳兒說:「如果他不能答對公主的謎語而被斬首,希望柳兒繼續效忠父親,減少流亡的痛苦。」雖然三位大臣、帖木兒、柳兒多次勸告王子,但是王子已經下定心,任何人都勸說不了。王子三次大叫公主杜蘭朵的名字。他衝向宮殿門前的銅鑼,敲打了三下,宣佈了向公主求婚。在宮殿陽臺上觀看的杜蘭朵公主接受了王子的挑戰。三位大臣對自己的工作作出抱怨:每天要閱讀很多文書,主持無數宮廷內的各種儀式,還要籌備盛大婚宴或者喪事。大臣平突然想念他在河南的自然風景:他家旁邊有湖,湖週圍長滿竹子。大臣彭想念他家鄉的果園。大臣龐回憶他老家的花園。雖然三位大臣可以懷念他們的家鄉,但是他們必須回到冷漠無情殘酷的現實當中。他們不得不執行一些年青人的死刑,他們永遠記得這些年青人的恐怖命運。宮廷裡的樂器響起來了,皇帝將駕臨,三位大臣作好迎接準備。皇帝阿兒頓,杜蘭朵公主的父親,坐在御座上。他力勸那位求婚的王子撤回他的求婚決定,可是王子還是一意孤行。杜蘭朵出來對眾人自述她對於先人的不幸所感到的仇恨,說:她的祖先羅玉鈴太后抵抗男人的霸道,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人民老百姓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有一個入侵的外國王子強暴她,並且殺死她。長大後的杜蘭朵公主發誓要為祖先報仇,她憎恨所有向她求婚的男人。杜蘭朵公主勸告王子收回決定,但是王子對公主的愛意已定,無法收回。於是杜蘭朵公主講出了第一個謎語:「什麼東西在晚上出生,而在黎明死去?」王子正確回答:「希望。」公主感到很驚訝地講出了第二個謎語:「什麼東西紅如火,暖如火,又非火?」王子想了一會兒說:「熱血。」公主聽後更加震驚了,民眾對王子的聰明自信喝彩,更加激怒了公主,公主接著講出了第三個謎語:「什麼東西冷如冰,燒起來熱如火?」正當王子思考的時候,公主很得意地逗弄著王子,以為王子肯定回答不了而被斬首,王子突然大聲說:「就是你,杜蘭朵公主!」民眾立即歡騰起來呼喚著王子的勝利,公主隨即跪在皇帝面前,哀求父王不要把她嫁出去。皇帝卻堅持誓約是「神聖不可侵犯」,認為公主一定要按照誓約嫁給王子。正當公主悲痛萬分之時,王子向公主提出了一個謎語:「如果在日出前杜蘭朵能說出王子的名字,妳就可以處死我。」杜蘭朵公主接受這個猜謎提議。皇帝也向眾人宣告希望王子在天亮時能成為他的駙馬。在遠處,宮廷中的傳令官宣讀杜蘭朵公主的命令:今晚北京城內所有人都不能入睡,如果在天亮前仍然不知道王子的名字,那麼全城的人都要被處死。三位中國大臣又再去見王子,他們說只要王子能放棄娶杜蘭朵公主,他們就會給王子錢財和女人。但王子仍然回絕。接著,一群士兵拖出王子之父帖木兒和女僕柳兒。企圖從他們的口中得知王子的名字,因為有人看見他們和王子說話。 杜蘭朵公主命令帖木兒和柳兒說出王子的名字。王子假裝說他們不會知道。柳兒卻宣稱只有她才知道王子的名字,但是她不會透露的。大臣平用盡各種方法想從柳兒口中得知王子的名字,她堅持不說,於是受到拷打。柳兒始終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她的行為打動了杜蘭朵公主,杜蘭朵公主就問柳兒「什麼力量驅使你如此堅強?」柳兒回答「是愛。」。杜蘭朵公主再次命令大臣平逼供出王子名字,大臣平便加重刑罰。柳兒沒有被屈服反而對杜蘭朵公主說:「層層冰霜將你圍住,一定會有火來熔化,你早晚會愛上他的!」說完後,柳兒從一個士兵的腰帶拔出短劍,向自己猛刺,當她邁步走向王子眼前的時候,眾人喊著要她說出王子的名字,可她卻倒地而死了。由於帖木兒眼睛瞎了,起初不知道柳兒已死,經過旁人告訴他,他知道後在極度的痛苦中大哭起來。帖木兒警告說這種罪行會觸怒上天。眾人聽後帶著羞恥和害怕的心情安靜下來。柳兒的屍體被抬走,悲痛的帖木兒和眾人跟在後面走。當所有人都離開之後,剩下王子和杜蘭朵。王子責備杜蘭朵公主的殘酷後把她抱在懷裡並且強吻了她。王子決定以真摯的愛情去打動杜蘭朵公主冷酷無情的心,他的一個吻點燃了公主心中的愛情之火,她希望王子帶著這個神秘的愛離開,再不要提出什麼問題,但是王子最終卻把自己的真名「卡拉富」告訴了公主,他的命運已掌握在公主的手中,可以隨時被處死。黎明時分已到,杜蘭朵公主卻和卡拉富王子一同走到皇帝面前,杜蘭朵公主宣佈她知道王子的名字,王子的名字就叫「愛!」。於是,眾人齊聲向這對新人歡呼鼓掌。衍生作品.其他一些劇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編該劇或為其創作音樂,其中包括作曲家布索尼。2008年3月到5月間,臺灣歌手張惠妹於日本參演大型杜蘭朵音樂劇59場的巡迴公演,並以第一女主角擔任演出,搭配日本著名男演員中村獅童和岸谷五郎兩男主角,而音樂及配樂則由日本著名宮崎駿作品的御用作曲家久石讓重新編寫。由臺灣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和德國萊茵德意志歌劇院共同製作的普契尼歌劇《杜蘭朵》,自2015年於歐洲首演後,2019年在亞洲首演,2020年回到臺灣演出。 | 432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杜蘭朵",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21"
} |
《易經》,中國古典一,是古代中國巫師用於推演未來吉凶禍福的卜筮書,自漢代開始尊奉為「五經」之一;《易經》用一套符號形式系統描述事物的變化,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用陰陽符號構成的卦象代表世間萬物的執行狀態。卜筮者向神明問事,求得卦象,藉此預測事情的成敗吉凶。作為卜筮之書,《易經》的影響並不限於占卜和術數,大凡古代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濟、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皆可見到陰陽變化的思想寓於其中。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經由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引介至歐美國家。《易》據說有三種:連山、歸藏和周易,合稱三易。 《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周易》是唯一有傳至後世的相傳《周易》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 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出土的王家臺易類秦簡與馬國翰的《歸藏》輯本相符,有學者推定為《歸藏》古文再現。 另有學者認為現藏貴州省荔波縣的水書《連山易》即為已失傳的《連山》。三易唯《周易》傳世,因此《易經》通常就是指《周易》。 《易傳》則是早期儒家學者對《周易》「卦、爻辭」所作出的系統性解釋,展現了先秦儒家把《周易》當作君子道德修養指引的解釋方式,共有十篇,通稱「十翼」。後人對《易經》及《易傳》作註解的版本眾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弼、韓康伯的《周易注》以及朱熹的《周易本義》。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則收有漢、唐間諸家易注。* 字源*# 《說文解字》認為「易」是「蜴」本字,蜥蜴的象形字。*# 甲骨文、金文寫作、,象杯中盛水滿出之形,示賜與之義,引申為更易,卜辭易、賜為同一字,簡形的寫法省略杯身,只保留了杯緣及酒水。* 解釋*# 簡易,簡單,簡約。*# 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 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的相互變化。*# 『易』是「道」的執行,為恆常的真理卻也不斷更新變化。日升而天明,日落而天黯。明而接黯,黯而續明。終而復始,無始無終,萬事周而復始,是謂易。繫辭傳〉; zh-hk:》,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 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中國陝西省岐山縣地名,是周朝的代稱。名稱.《易經》的「經」字是指經典。漢武帝尊《周易》、《尚書》、《詩經》、《儀禮》、《春秋》為《五經》,因此《周易》又稱為《易經》。用法.《漢書·藝文志》所載的“術數”中,第四種是“蓍龜”。龜指龜甲,用龜甲佔,這種方法叫“卜”。蓍指蓍草,用這種草佔,叫做“筮”。《易經》本來是為筮用的。用蓍草佔得某一卦某一爻後,查《易經》,看其卦象,卜定兇吉。後來,有些人即使不卜卦,也會引用卜辭和爻辭的話,加以引申發揮,作為自己論述的依據。《左傳》中記載,在晉國和楚國的戰爭中,晉國的將領不服命令,擅自渡河追擊楚軍,知莊子說:“此師殆哉,周易有之,在師曰,師出以律,否臧兇”。意思是,出兵以紀律為主,如果部隊不遵守紀律,會帶來很大的災禍。在這段記載中,知莊子並沒有占卜,而是直接引用師卦的爻辭。《繫辭傳》中寫道,“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意思是,君子什麼時候行動,就佔個卜預知兇吉;在沒有行動的時候,就仔細體會《易經》的卦象以及卦中爻辭的意思,這樣就可“吉無不利”。這表明《易經》不僅僅是一個占卜的書,也可作為一本道德教訓的書。孔子和荀子都常引用《易經》中的卦和爻辭,並將其引申發揮。比如,《論語·子路》中寫道: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佔而已矣。”其中,“不恆其德,或承之羞”是恆卦九三爻的爻辭,孔子以此引證人必須有恆心,又說“不佔而已矣”,意為不必占卜就可以引用這一爻作為教訓。荀子引用易經的例子可見於《荀子·非相篇》和《荀子·大略篇》。部分研究易經的學者們認為,六爻具備概括事物的完備性,透過“檢驗指標取值而確定潛變數取值”的方法來獲得卦象,從而預測未來兇吉,解析系統發展規律和因果,可以將易經的應用擴充套件至現代研究的各個方面。中醫從業者和中醫理論研究者們普遍相信中醫學的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與《易經》的哲學思想密切相關#重定向傳統說法.《周易》(易經).《周易》或稱《易經》,在幾種較早期的稱之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周易的成書時間歷來頗多爭論。傳說遠古的伏羲創八卦、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記載在《連山》一書,《連山》以「艮」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記載在《歸藏》一書,以「坤」為第一卦。依據司馬遷《史記》的記「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後人因此認為《周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時候確立,是周文王奠定了《周易》以「乾」為第一卦,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的創立者。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單影響周朝的歷史,也影響到「詩經」的文學風格。《周易》起源相當早,相傳「文王拘而演周易」,所以坊間認為西周初年由文王所著,因此較春秋時代的哲學著作為早。《十翼》(易傳).廣義的《易》包括《周易》和《易傳》。由於《周易》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孔子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周易》。現今學者多認為《周易》七卷書中最早的《易傳》是戰國時代的作品。根據《史記》,春秋時期孔子對《周易》有所闡述與解釋,參與了〈彖傳〉、〈文言傳〉、〈序卦傳〉、〈說卦傳〉、〈雜卦傳〉等篇章的編輯。共有十篇,稱為「十翼」。到了漢武帝以後,「十翼」被稱為《》,並被列為《易經》的一部分。《易傳》為孔子所作,但也有學者認為是集體創作。宋代歐陽修提出《易傳》不是同一人所作。清初學者惠棟說:“棟四世鹹通漢學,以漢猶近古,去聖未遠故也。《詩》、《禮》毛、鄭,《公羊》何休,傳注具存;《尚書》、《左傳》,偽孔氏全採馬、王,杜元凱根本賈、服;唯《周易》一經,漢學全非。”。當代的學者認為《易傳》裡面的篇章最早出現於中國戰國時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漢年代所著。近代考古研究.在近五十年,出現了新的《易經》歷史研究,西方和中國的學者根據商、周朝的占卜用的獸骨和龜甲上的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鐘鼎文以及其他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長沙的西漢馬王堆出土了將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紀的《易經》、《道德經》和其他書籍,是現存《易經》的最早版本,並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孔子所著的〈繫辭傳〉上、下,但並不包括《十翼》其他的部分。當代的學者懷疑周文王、孔子並非《易經》的全部作者,部分學者更認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學者比較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易經》和周朝的鐘鼎文之後,認為《周易》不是周文王一人所著,最可能的成書日期應是西周後期,大約公元前九世紀末。現時一般認為《易經》是集體創作,《周易》的起源並非任何一個傳說或歷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時期占筮用的文字編纂而成。據汪寧生,八卦是古人舉行筮法時所用一種「表數」符號,與龜卜有不同源流。在西南少數民族中,普遍就流行以「數」占卜之俗,最簡單的一種是透過投擲、刻劃等方式,看物的正反或數的奇偶,判斷吉凶,與數蓍草而卜問吉凶的筮法,有若干相似之處。四川涼山彝族的占卜方法「雷夫孜」,其數分奇偶,而卜必三次,得到八種結果,正和八卦類似。另外,張政烺提出周原甲骨所發現的數字組成符號,可能是西周早期真實的卦畫原形,為古代使用「數字」卜卦所遺留的痕跡。《周易》註本書目.有關周易及其研究的善本書目如下:流傳與學派.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將《周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倖免。之後各個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漢代的京房、鄭玄,魏晉時代的王弼,唐代的陸德明、李鼎祚、孔穎達,宋代的邵雍、程頤、朱熹等等。宋代興起了易圖的研究,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太極圖等,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新增進去的。歷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兩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強調從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象數派注重從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亦有人認為義理派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頤,後者如京房、邵雍。明朝末年,《易經》被傳教士翻譯並傳播到西方。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萊布尼茨因漢學大師布維的介紹、更將《易經》以二進位制解釋。現在無論中國大陸、臺灣和西方各國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經》。根據江弘遠《京房易學流變考》一書,自從《京氏易傳》出現後,受朱熹、惠棟,以及《四庫總目提要》的推波助瀾,均認為此書及其條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書以沈延國論點加以延伸,確定京房是以所統領的六十卦反復配六十鐘律,八宮卦、納甲、納音則是由荀爽、虞翻、幹寶等另一非京氏易學流派演變而來,從《京氏易傳》出現後,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在現代,西方越來越多科學與宗教人士研究易經,稱之為變的科學。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和一些現代大資料科學家認為,易經作為 “預測未來和解析過去” 的方法,是極其有效的,但不同於西方的理性及因果分析傳統,是另一種科學。牟宗三認為《周易》一書主要有三方面的意義:物理的、數理的、倫理的。物理方面則為「陰陽」、「變易」、「生成」所以「易」則有這個意義。而數理則為「序理」、「系統」、「關係」,這方面可用「序」作代表。而倫理則為「意謂」和「價值」,這方面可用「吉凶悔吝」作代表。爻卦結構.爻.易經的內容以「卦」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層組成,每一層稱為「」。每一爻以一條長的橫線「—」代表陽,稱為「陽爻」;或以兩條斷開的橫線「--」代表陰,稱為「陰爻」。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卦.六爻可以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每一部分稱為一個單卦。六個「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多種不同的組合。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為之「下卦」或「內卦」。組合.後人以「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來解釋的卦的構成。易數與二元運算.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在法國傳教士白晉的介紹之下,得到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四分四層圖〉,認為與他所創的二元運算相符合,贊揚備至。後來演進成布林代數。萊布尼茨以二進位制解讀易經的六十四卦。萊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圖形,恰恰與他在二十多年前發明的二進位制計數法相類似:陰爻-- 可以用0表示,陽爻—可以用1表示。萊布尼茨又說以0和1二數可以表示萬物,一如易經中陰爻--,陽爻—生生不息,滋生萬物。萊布尼茨還進一步附會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創造世界,坤 000:為天地洪荒,萬物皆空;第一日:艮 001 為上帝造天,第二日:坎 010 為天地同在……第七日:乾 111乃萬物具備,是為安息日。1而中國有廣為流傳的觀點認為現代計算機的二進位制來自於中國的八卦,但這早已被證明是一個傳說。對這一錯誤,郭書春在《古代世界數學泰斗劉徽》一書461頁指出:“中國有所謂《周易》創造了二進位制的說法,至於萊布尼茨受《周易》八卦的影響創造二進位制並用於計算機的傳說,更是廣為流傳。事實是,萊布尼茲先發明瞭二進位制,後來才看到傳教士帶回的宋代學者重新編排的《周易》八卦,並發現八卦可以用他的二進位制來解釋。”因此,並不是萊布尼茨看到陰陽八卦才發明二進位制。梁宗鉅著《數學歷史典故》一書14~18頁對這一歷史公案有更加詳盡考察,想進一步瞭解者可參考。 | 432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易經",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26"
} |
湖南大學,簡稱湖大,位於湖南省長沙市,主校區東瀕湘江,西偎嶽麓山,置身嶽麓山—橘子洲國家5A級旅遊景區。辦學起源於北宋開寶九年升格為國立湖南大學。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達就任校長,校名由毛澤東題寫。湖南大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大學,是雙一流、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師生中先後有三十九人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與兩院院士。歷史沿革.前身.湖南大學這塊地方最早可以追溯至東吳寶鼎三年所創立的麓山寺,至今仍儲存完好。東晉陶侃也曾於此建杉庵讀書。唐代馬燧在此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璿等二僧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類」的學舍。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辦學的遺址上,即嶽麓山下的抱黃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嶽麓書院,於是正式開始辦學,當時作為四大書院的其中一間。歷經七毀七建,建築儲存至今。書院改制.1903年嶽麓書院改制,與原湖南高等學堂合併,在舊址上成立新的湖南高等學堂。1912年,民國改元,教育部頒佈《壬子學制》,湖南高等學堂奉令停辦,工科學生按志願送到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和湖南高等師範學校繼續學習。同年,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奉命遷入。1917年,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奉令停辦,併入國立武昌師範學校,同年,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遷入,接收了前湖南高師的全部校產和一部分教師。籌辦湖南大學.1912年湖南高等學堂停辦之初,湖南都督譚延闓擬就嶽麓書院舊址籌辦湖南大學,因學款無法籌集而未果。1913年,楊昌濟在《湖南教育》雜誌上撰文,提出初步設想:將法政學校、醫學校等組成湖南大學。1917年5月,楊昌濟、楊樹達等向湖南省政府呈文,倡議籌辦湖南大學。1921年,湖南自治運動興起,教育界要求教育獨立,教育經費獨立,要求在《省憲法》中規定設立湖南大學。1922年1月,湖南宣佈《省憲法》,第79條載明湖南須設立大學一所。1923年5月,湖南省長趙恆惕明令設立湖南大學籌備委員會,同年冬設立湖南大學臨時董事會,並編制湖南大學計劃書。1924年春,因湘西戰事發生,建校經費未撥。1925年11月6日,省政府決議正式成立湖南大學籌備會。省立湖南大學.1926年2月1日,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湖南公立商業專門學校、湖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合併,省立湖南大學正式宣告成立。自嶽麓書院改制,至湖南大學,在書院故址先後辦學的各學校不但完整繼承了書院的院產,也自覺繼承了書院歷來優良的辦學傳統,得到社會各界的公認。不設校長,設委員十人管治。設理、工、法、商四科,各科設學長一人。法科學長李希賢/羅介夫,分設政治系、法律系,系主任分別為阮湘、俞峻,學監分別為王季範、李達。1926年8月,湖南大學改委員制為校長制,首任校長雷鑄寰。1927年4月,湖南省政府下令將湖南大學改名為湖南工科大學,理工兩科保留,法商兩科併入中山大學,農科恢復為甲種農業學校。5月,馬日事變爆發,7月,湖南省政府令湖南中等以上學校一律停辦,進行整頓,湖南工科大學師生離校。1928年4月,省政府決定恢復湖南大學,聘任凱南為校長。1933年至1935年胡庶華任湖南大學校長期間,以經費全部來自湖南省,財力有限,不利學校發展為由,向國民政府教育部申請改省立為國立。教育部派員來校視察,認為湖南大學師資力量較強,圖書儀器裝置均有一定規模,教學質量且為全國省立大學之冠,具有改為國立的條件。1937年7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通知湖南大學改為國立,與湖南大學同時改為國立的僅有私立廈門大學。1938年,日軍逼近湖南,省會長沙的機關、學校紛紛搬遷,湖南大學開始籌劃西遷事宜。湖南省教育廳曾建議湖南大學西遷漵浦,但考慮到辰溪有火電廠,能源充足,水陸交通方便,學校決定遷往辰溪。4月10日,日軍飛機轟炸湖南大學校園,圖書館被炸燬,科學館亦被炸,該館的儀器藥品裝置全部被震毀。第一、第五學生宿舍等中彈倒塌,第一院、第二院、工廠及學生二舍、四舍等處被震毀。9月,湖南大學時任教務長任凱南等赴辰溪籌建。經過考察,選址在辰溪縣城對河的隴頭腦,開始建造校舍。教務長任凱南作為遷校負責人,採取了他們在日本留學時住過的木板房子的模式,利用辰溪木材多,石塊多的優勢,就地取材,以石塊作房屋基腳,所有辦公室、教室、學生宿舍等,都採取魚磷板的形式,很快房子都在這小山包上蓋好開學上課了。10月中旬起,湖南大學師生分批到達辰溪,在龍頭堖正式開課。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10月,湖南大學遷回長沙嶽麓山。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年,省立克強學院、省立音樂專科學校、國立師範學院、私立民國大學等校併入湖南大學,組成文藝、社會科學、教育、財經、自然科學、工程、農業等7個學院、25個系,成為當時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大學。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國立湖南大學被撤消。國立湖南大學的各專業系科去向如下:1953年10月前,從國立湖南大學調出去的各院系師生陸續離校的是:1958年後.1958年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增設機械、電機、化工三系,更名為湖南工學院。1959年湖南工學院複名為湖南大學,增設了文、理科,設十二個系,重新確定向文、理、工綜合性大學發展。1960年,鐵道建築、橋樑與隧道、鐵道運輸三個系和部分公共課教研室分離出去成立了長沙鐵道學院。1963年上海機械學院(汽車專業)、湘潭電機學院(電機等5專業)、南京汽車製造學校(汽車專業)併入。1964年再度調整為工科大學,但保留了大量理科的教學、科研師資力量,為後來重建理科院系打下了良好基礎。文革時期.1966年—1971年,學校沒有招收新生。1970年招收了兩年制機制、電機兩專業學生兩個試點班學生76人,學生實行“廠來廠去”。1972年開始,學校招收“工農兵”大學生。1975年5月,學校貫徹上級“學朝農、辦分校”的精神,籌辦了湖南大學邵陽分校和衡陽分校,舉辦了內燃機、電工等培訓班。1978年後,兩分校完全交地方政府管理。改革開放以來.1978年後,在保持工科優勢的前提下,加強了理科建設,同時大力發展文科,逐漸向綜合性大學發展。2000年,湖南財經學院併入,文科力量尤其是經濟學科得到增強。2002年湖南省計算機高等專科學校併入。學校概況.湖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現任書記是鄧衛教授,校長是段獻忠教授。學校設有25個學院和研究生院,擁有2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學科,3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學科,建有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1個部、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大學的土木工程、建築、工業設計、車輛工程、材料工程、分析化學、工商管理、國際貿易、保險精算等專業在國內均有很高的知名度。2014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釋出亞洲大學排行榜中位列第81位。成為2011協同創新中心“出土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和“智慧型新能源汽車”兩個專案的核心協同單位。現有教職工近4000人,其中,專任教師2045人,教授、副教授1428人,院士1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6人,“千人計劃”學者51人,“萬人計劃”學者20人院系設定.科研機構.機構列表文化傳統.校徽.民國時期湖南大學的校徽為圓形,中間以湖南地圖、嶽麓山、湘江、青天白日及地球等圖案構成,周邊繪當時湖南大學的校訓:忠孝廉節、整齊嚴肅。這也是嶽麓書院曾用過的院訓。作者王強毅在《校徽釋義》中指,“本大學自宋創辦嶽麓書院以還,歷時千載,遺規猶在,朱子所題‘忠孝廉節’,歐陽氏所書‘整齊嚴肅’,實為本大學歷史上之瑰寶。曾經校務會議議決,取為校訓,故繪入之,一以循書院之遺制,一以謀發揚我民族固有之精神。”“本大學在溝通東西文化,發揚國學、科學,保持精神文明,注重物力創造,先本後末,漸及全球,故以湖南邊界為外延線,線外繪一地球,自內外延,以完成本大學之旨趣。”現用校徽1986年為紀念嶽麓書院誕辰1010週年和湖南大學定名60週年設計而成,設計者為湖南大學83級造型設計學生常沙,指導老師為成濤。校徽以嶽麓書院為中心,以嶽麓山為背景,寓意湖南大學的源流和校址所在地。中心圓的上方為毛澤東所書的“湖南大學”,下方為湖南大學的英文名稱。 正下方的飄帶上兩組數字“976”、“1926”,分別為嶽麓書院誕生的時間和湖南大學正式定名的時間。兩側十四瓣楓葉則代表當時湖南大學設立的14個系。校訓.湖南大學前身之一的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曾將“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校長賓步程先生撰寫的“實事求是”匾至今仍然懸掛在嶽麓書院講堂。1930年代,湖南大學曾經以嶽麓書院講堂中的碑刻“忠孝廉節,整齊嚴肅”作為校訓。現在的校訓是在2001年經全校師生大討論後定下來的。“實事求是”最早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德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此詞後來成為毛澤東思想的核心,有學者認為,毛澤東曾寄居於嶽麓書院,當時書院內的“實事求是”匾對其產生了影響。“敢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髓,而嶽麓書院又是湖湘文化的搖籃,將“敢為人先”列為校訓,寓意學校對湖湘優秀傳統的弘揚,同時也有鼓勵師生敢於競爭、學術創新的意思。湖南大學的所在地長沙市,曾經評選過“長沙精神”,最終“心憂天下,敢為人先”入選。校風.由《禮記·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提煉而來。博學,即“博於問學”,要求師生在治學上廣博、深遠,善於在知識的浩海中豐富自己。睿思,即“明於睿思”,要求師生在博學的同時,積極思考、善於思考、深入思考,達到思維的深刻性、獨立性、創造性和開放性。勤勉,即要求學生“學而不厭”,發揚勤奮刻苦、努力向上的奮發精神。同時,也要求教師要潛心學術、“誨人不倦”,愛崗敬業,樂於奉獻。致知,即“格物致知”,要求師生學以致用,知行統一,達到“明德”、“明理”的目的。校歌.《湖南大學校歌》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國立湖南大學時期,由三次出任湖大校長的胡庶華作詞,再由其邀請在德國留學時期的同學、著名音樂家蕭友梅譜曲而成。湖大校歌旋律質樸,氣勢渾宏,倡導繼承傳統、取歐美之長,是典型的民國時期學堂歌曲,也是蕭友梅為數不多的優秀合唱作品。湖大校歌曾經在1949年後就不再傳唱,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埋沒,在21世紀重新被學校定為正式的校歌。建築文化.湖南大學校園依山而建,經歷了一個由嶽麓山向東慢慢擴充套件到湘江邊的過程。1903年嶽麓書院改制後,在其原址上成立的各個學校大多仍以原來的書院建築為校舍。嶽麓書院的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構,以黑白色調為主,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書院建築群。1926年湖南大學正式創立,開始在書院周圍興建新的教學設施。這些民國時期的建築,大多以紅牆綠瓦為基色調,為湖南現存規模最大的民國建築群,代表作品有一院,二院,大禮堂,老圖書館,科技館等。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湖南大學校園逐漸向湘江延伸,興建了一批現代教學建築,其中有許多是湖南大學建築學院魏春雨教授的作品,代表作有復臨舍,法學院樓,工商管理學院樓等。本世紀湖南大學校園開始往南發展,正在興建的新校區將把湖南大學校園延伸到漁灣市。明清建築群.嶽麓書院歷史上經歷多次戰火,曾七毀七建,現存主要建築是明清遺構。上世紀以來,經過幾次大修,一些毀於戰火的建築得到了重修。嶽麓書院古建築在佈局上採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築如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於中軸線上,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於兩旁。中軸對稱、層層遞進的院落,除了營造一種莊嚴、神妙、幽遠的縱深感和視覺效應之外,還體現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係。嶽麓書院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並先後恢復重建設了延賓館、文昌閣、崇聖祠、明倫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張栻、王船山、羅典等的六大專祠建築原貌,清代書院中的園林和書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復。嶽麓書院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書院建築群。湖南大學校友會,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在書院內辦公。近代建築群.湖南大學建立之初,以嶽麓書院為一院,同時開始在書院周圍興建新的教學建築,包括二院、科學館、圖書館、工程館、大禮堂、辦公樓、靜一齋、學生一、二、三、四舍等,均為中國近代建築大師蔡澤奉、柳士英、劉敦楨等設計,其中尤以柳士英的作品為最多。這些建築外形古樸典雅,有明顯的文人建築氣質,強調時代性、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尤其是圓形、曲線在這些建築中的運用,體現了“剛柔並濟、動靜結合”的設計思想,以致人們稱之為“柳氏圓圈”。在長沙市公佈的第一批35處近現代保護建築中,湖南大學就有5處,包括老圖書館、科學館、大禮堂、工程館、二院、勝利齋三處。 | 432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湖南大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28"
} |
葛洪人,是晉朝時代的陰陽家,醫學家、博物學家和製藥化學家,煉丹術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國哲學史、醫藥學史以及科學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相傳《靈寶經》內中經文,為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後轉傳予葛巢父。生平.葛洪283年生於句容縣,家中原為三國吳國門閥。其祖葛奚曾經在孫吳擔任大鴻臚,叔祖父是三國時方士葛玄,他曾跟隨左慈學習鍊丹及長生術,是南方的道教領袖。父親葛悌,入晉後,曾為邵陵太守。葛洪是家中第三子,13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他生性寡慾,不好榮利,窮覽典籍,尤好神仙導引之法。他本來想成為一個儒者,博覽了經史子集,但是後來對神仙導引之法產生了興趣,師從葛玄弟子鄭隱學習煉丹術。他取字稚川,別號抱朴子,以示抱樸守質,不為物慾所誘惑之志。西晉太安二年,葛洪參加了平息在揚州石冰領導的農民起義有功,被任命為伏波將軍,又賜關內侯。晉惠帝光熙元年,於是隱居於廣東省羅浮山中採藥,煉丹,對許多病例做了非常細緻的觀察。後葛洪拜南海太守鮑靚為師,學習煉丹術,受《石室三皇文》。又娶鮑靚之女,擅長灸法的鮑姑為妻。愍帝建興二年〈313年〉,葛洪回到鄉裡,但仍然隱居不仕。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寫成《抱朴子》內外篇。成帝咸和元年出產丹砂,向成帝要求出任句屚縣令,得到成帝的同意,遂舉家南行。至廣州時,刺史鄧嶽將他留下,葛洪於是隱居在羅浮山煉丹。最後在此過世。葛洪晚年在杭州葛嶺結廬煉丹,現當地仍有抱朴道院,殿內正中供奉葛洪祖師像。卒年.葛洪的壽命跟生卒年份有三種說法。著作.道書.抱朴子.《抱朴子》內篇言“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貨之事”,並具體記載了煉丹方法,為現存歷史時期較早的煉丹術著作;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思想基本上是以神仙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醫書.肘後方.《肘後救卒方》共八卷70篇,為中醫方劑學名著。其他作品.他的其他著作,留下的有《夢林玄解》和《神仙傳》等,其他大多數著作都已失傳。影響.他一生的主要活動是從事煉丹和醫學,既是一位儒道合一的宗教理論家,又是一位從事煉丹和醫療活動的醫學家。葛洪敢於“疑古”,反對“貴遠賤今”,強調創新,認為“古書雖多,未必盡善”,並在實際的行醫、煉丹活動中,堅持貫徹重視實驗的思想,這對於他在醫學上的貢獻是十分重要的。葛洪閱讀大量醫書,並注重分析與研究,在行醫實踐中,總結治療心得並蒐集民間醫療經驗,以此為基礎,完成了百卷著作《玉函方》。由於卷帙浩繁,難於攜帶檢索,便將其中有關臨床常見疾病、急病及其治療等摘要簡編而成《肘後救卒方》3卷,使醫者便於攜帶,以應臨床急救檢索之需,故此書堪稱中醫史上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他是第一個將狂犬的腦子敷在狂犬病人傷口上來醫治狂犬病的人。並且,他提出用青蒿來醫治瘧疾。後來屠呦呦等人就是被他的《肘後備急方》啟發,而想到不應該用高溫提取青蒿素,最終成功。他在《肘後備急方》中亦記載到用硫磺、柳樹葉等醫治瘡。葛洪對化學頗有研究。他發現了汞的氧化還原反應。他亦發現膽礬能化金銅,即硫酸銅加鐵置換出銅的氧化還原反應。 | 433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葛洪",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34"
} |
正則語言又稱正則語言; zh-hk:正規語言是滿足下述相互等價的一組條件的一類形式語言:定義.在字母表集合Σ上的正規語言定義如下:如果一個語言不是正規語言,它需要一個記憶體至少是Ω(log log "n")的自動機才能辨認。換句話說,DSPACE(o(log log "n"))等於所有正規語言的集合。實際上,大部份的非正規語言需要至少O(log "n")的空間。封閉性質.這裡語言的運算目形式語言。純代數定義.正則語言也可以以純粹代數的方式來定義。Σ是一個有窮的字母表,Σ*是Σ上的自由么半群,Σ*構成了Σ上的所有字串。令"M"為一個"有限"么半群,對映"f" : Σ* -> "M"為一個么半群同態,集合"S"是"M"的一個子集,於是"S"的逆同態象"f" -1("S")是正規的。每一個正規語言都可以依這種方式來定義。另外一種定義方式藉助於一個等價關係。取"L"為Σ*的任意子集,定義如下的Σ*上的等價關係~ (叫做“語法關係”):"u" ~ "v",即對Σ*中所有的的字串"w"有"uw"在"L"中當且僅當"vw"在"L"中。於是對正規語言有下面的結論:語言"L"是正規的當且僅當關系~的等價類的數量是有限的。在此情況下,等價類的數量就是接受語言"L"的最小確定有限狀態自動機的狀態數。 | 435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正則語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57"
} |
亞美利加洲。美洲擁有大約10.5億居民,佔全世界人類總數的13.5%。美洲早在1萬5600年前就有人類足跡,而發現並移民美洲的美洲原住民,遷徙時間至晚約在一萬年前。多數原住民已經被歐洲移民有組織屠殺,非現今美洲主要居民。對於歐洲人來說,美洲最初並不為所知,後被航海家哥倫布於1492年發現,並誤認為是印度,以致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Indians)流傳之今。後以義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的名字命名,並沿用至今。最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向美洲移民,後來荷蘭、英國、法國也向那裡移民。1776年,美洲誕生第一個獨立國家──美國。歷史.大陸的形成.據現代科學家的解釋 ,南美洲是由超大陸岡瓦那大陸西部在大約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分裂而成。大約一千五百萬年前開始,加勒比板塊和太平洋板塊開始碰撞,並在其邊緣形成了一些火山,造成現今的島嶼。美洲人的定居.在智利南部,有一個距今1萬5600年的人類腳印被發現,是美洲發現最古老的人類足跡。考古學家基本得出結論,在公元前一萬年左右,美洲已經有廣泛定居人口。對歐洲人而言的新發現.1492年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但義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維斯普奇多次申稱他曾於1497-1504年間四度遠航大西洋,儘管能證實的只有1499年和1501年的兩次,他用“新大陸”的名字稱呼那些新發現的地區。1507年德國製圖師馬丁·沃爾德錫姆勒發表地圖專著《地圖學概論》,用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拉丁名來稱呼哥倫布等探險家到過的地區,美洲的稱謂便開始啟用並沿用至今。歐洲人殖民美洲.歐洲人陸續進入美洲,一方面帶來了美洲原住民無法免疫的疾病,另一面對美洲原住民大屠殺,並紛紛建立歐洲殖民者的國家。地理.美洲最北邊陸地是卡菲克盧本島,這也是全球最靠北的陸地。 最南邊的地方是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但這些島嶼也可以算入南極洲。 最東邊是格陵蘭島山的 Nordostrundingen,最西邊是阿圖島。美洲以兩岸山脈中夾廣闊平原。西海岸為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洲主要是洛磯山脈,南美洲稱為安第斯山脈。北美洲東部還有2300公里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北極山系。政區.美洲共有35個國家,其中23個位於北美洲,12個位於南美洲。另外美洲還有25個尚未獨立的海外領地,分別屬於英國,其中隸屬美國的納瓦薩島、隸屬英國的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群島和隸屬挪威的布韋島為無常住居民的荒島。人口.按照聯合國人口記錄,2002年美洲人口為9.51億,分為:按照人口排行,美洲最大的城市是巴西聖保羅,第二名是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第三名是美國紐約。種族.多明尼加共和國黑白混血種人佔多數;一些美洲名人的種族成分:語言.美洲人口使用多種語言,主要來自歐洲,有些是本土印第安人語言,其它是兩類混合。按使用人口排行,四大主要語言包括:宗教.最普遍的宗教信仰為:其它信仰包括錫克教、佛教、印度教、巴哈伊信仰以及各種美洲原住民宗教。 | 435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美洲",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59"
} |
望城區為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市轄區,2011年6月21日設立。地理上,望城位於湖南中部偏東,長沙城區西北部,周邊與開福區、嶽麓區、長沙縣、寧鄉市、湘陰縣、汨羅市和益陽市赫山區相鄰。全區轄10個街道辦事處,10個鎮、1個鄉,政府駐高塘嶺街道。經濟上,傳統農業為水稻種植,家畜以飼養生豬為主,傳統工業有水泥建材、陶瓷和化工,湘繡為傳統手工藝品。撤縣設區之前的望城縣為較具實力的縣市之一,其綜合競爭力位居湖南省各縣。歷史.望城區漢屬臨湘縣、湘南縣地;隋屬長沙縣、衡山縣,唐屬長沙、湘潭縣地;宋屬長沙、善化縣;歷南宋、元、明、清各朝均無多大異動。民國元年始將長沙、善化兩縣併入長沙府,直屬湖南省管轄。1951年自長沙縣析置望城縣;5月26日政務院以政行齊字第129‘號檔案批覆自長沙縣析設望城縣;6月25日長沙專署民政字第61號令,宣佈成立望城縣政府,因駐地望城坡得名“望城縣”。1952年3月縣政府遷址高塘嶺。1952年9月長沙專區改稱“湘潭專區”,望城縣隸屬湘潭專區。1958年12月24日,望城縣和長沙縣劃歸長沙市管轄。1959年3月22日,望城縣撤銷,併入長沙縣;1977年12月21日,按1959年3月撤銷時的行政區域復置望城縣。2011年6月20日撤銷望城縣,設立長沙市望城區,以原望城縣行政區域為新設望城區行政區域。居民.1990年人口普查,共計有22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767人。2010年人口普查,總人口523,489人。行政區劃.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2011年撤望城縣設望城區時,轄14鎮1鄉,其中雷鋒鎮由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代管,總面積96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3.68萬人。地理.望城地處洞庭湖南緣、長瀏盆地的西部,長衡丘陵向濱湖平原過渡的地帶。東北、西南及南部群山重疊,地勢較高,低山與丘陵交錯,有較廣闊的山間盆地,西北與濱湖平原相連,中間多為丘陵崗地。整個地形由南向北傾斜,形成一個向北開口的漏斗形。地理上位於位於湖南中部偏北、長沙城區北半部,京廣鐵路縱貫東部,石長鐵路、319國道穿境,有長湘公路、湘江路、瀟湘路、金洲大道、雷高公路、雷鋒大道和金星路直連主城區,湘江常年通航。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境內山脈縱橫,位於本縣東北角橋驛鎮境內的黑麋峰海拔590.5米,為全區第一高峰。年均溫17℃,年均降水量1370毫米。地貌.西北濱湖沖積平原區,本區與寧鄉市、益陽市赫山區與湘陰縣接壤。包括老溈水河、八曲河、團山湖和湘江以東的蘇蓼垸一帶地區,這一帶政區為大眾垸內的靖港鎮、格塘鄉、新康鄉、喬口鎮,烏山鎮部分地區、東城鎮蘇蓼垸地區。區內地勢低平,海拔在25至30米,最低處為喬口鎮附近為,海拔23米。東北部中低山、崗地區,本區與長沙城區開福區、長沙縣、汨羅市和湘陰縣接壤。包括橋驛鎮的黑麋峰、茶亭鎮的九峰山和丁字灣街道的丁字灣等地。低山見於茶亭鎮和橋驛鎮,崗地廣泛分佈於低山、丘陵的前沿和江湖沿岸。成土母質多為花崗石,面積達14.5萬畝,佔該區面積的67%,並間有板頁岩和湖中沉積物,全縣海拔最高處黑麋峰就位於本區的橋驛鎮境內。中部丘崗區。本區東部南部與長沙城區部分的嶽麓區接壤,西與寧鄉市毗鄰,包括雷鋒鎮、白箬鋪鎮、白沙洲街道、大澤湖街道、月亮島街道、高塘嶺街道以及烏山鎮部分地區,海拔大都在100米左右。本區山地與旱土約為25萬畝。西南低山丘陵區,位於本區西南部,緊靠寧鄉市。包括嵇珈山、白鶴山、金盤山、雷打石、黃毛大嶺和甑皮嶺。區內低山、丘陵、崗地、間山盆地俱全,而且低山與丘陵交錯,一般海拔在400米左右,低山的主要組成物質為石英砂岩,巖性堅硬,抗蝕性強,山坡中上部風化層厚度一般為1~1·5米,低山地區的相對高度為200—300米之間,小丘的相對高度為200米以下,桐木盆地為本區最大盆地。礦產資源.礦產主要有花崗石、陶土、矽砂、河砂、石灰石、磷礦石、煤、黃金等十多種,其中尤以花崗石與陶土著稱。花崗石主要分佈在丁字灣街道一帶約為120平方公里的地帶,陶土只要分佈在銅官鎮與茶亭鎮。水資源.水資源豐富,地表徑流量歷年平均值26·98億立方米。河流:河流為湘江及其支流,以湘江河為界,從河西流入湘江的有溈江、柳林江、撇洪河、八曲河、馬橋河、大澤湖水系、觀音港和百泉河,其中最有名的為溈水河。從湘江東岸流入的有黃龍河、石渚河與霞凝河。湖泊:較大的湖泊有團山湖、天井湖和格塘水庫,其他庫容量100—1000萬立方米有,黃金園街道的觀音巖水庫、茶亭鎮境內的茶亭水庫都很有名。森林與植被.屬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歷史上曾廣泛分佈常綠闊葉林,到1960年代,大部分原生植被已經不復存在,現東北低山和西南丘陵仍保留小部分針、闊葉混交林和天然竹林。19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逐步發展,建築用才工業的發展和廣大居民生活燃料改為燃煤和液化石油氣,農民的耕作逐步走向退耕還林,經過自然的休養生息和人工育林,森林植被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全區的森林覆蓋率接近30%,丘陵、崗地與低山地區,除了耕作用地與生活用地之外,植被與森林都在逐步恢復。人工育林栽種的主要樹種為杉樹、馬尾松、義大利楊、國外松、池樹、水杉和果樹等。氣候.屬亞熱帶氣候,受季風影響明顯,氣候特徵為春季溫度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旱,冬季少嚴寒。一月為一年中最低的一個月,平均氣溫為4.4度,7月為氣溫最高,平均30℃。全年無霜期除高山的黑麋峰外,其他地區約為270—300天。年降水約為137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達146天,五、六月份降水每月達200毫米以上,七、八月份每月100毫米以上。洪澇災害為突出的自然災害,現代歷史上遭遇的洪澇災害有:經濟.工業.本區主要的工業有建材、食品加工、化工、機械、電器、輕紡、造紙、印刷、服裝、工藝製品和陶器生產等,高塘嶺街道和白沙洲街道、大澤湖街道、月亮島街道為主要工業區。 | 436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望城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64"
} |
《黃寶石》的第51部電影,拍攝於1968、1969年間。劇情.此部間諜電影由希區考克所導,大致上根據法國間諜Philippe de Vosjoli的故事,以及1962年所謂藍寶石醜聞所改編而成,整片在丹麥哥本哈根、巴黎、美國等地取鏡。故事描寫一位高階的蘇聯軍官投誠美國後,透露出一個驚人的訊息:一名代號“黃寶石”的法國間諜,不斷的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秘密透露給卡斯楚與蘇聯政府。於是,法國秘密特務安德魯受命前往當地調查,在美國中情局官員的幫助下,他們赫然發現這名頂尖的法國官員,竟然是蘇聯特務。 | 436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黃寶石 (1969年電影)",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65"
} |
克勞德·傑德,法國演員。克勞德·傑德 克勞德-傑德接受了古典戲劇的訓練。自1967年以來,她在電視劇和戲劇中擔任演員。1968年,她在弗朗索瓦-特呂弗的電影《偷吻 》中擔任主角。這部電影和特呂弗的另一部電影 法蘭索瓦·杜魯福, 《床地風雲》, 使她出名。她曾在美國、義大利、德國和俄國等多國電影中演出,亦演過法國導演 杜魯福 所執導的多部電影。克勞德·傑德於2006年12月1日週五在巴黎近郊的醫院病逝,享年58歲。經常跟她合作的劇作家Jacques Rampel透露,「克勞德近年備受眼癌困擾,最近癌細胞還有擴散的跡象。」克勞德是特呂弗最喜愛起用的演員之一,2人曾合作的電影包括《偷吻》、《愛情逃跑》及《婚姻生活》等,她死前正為一齣電視電影準備,希望在明年1月可以投入演出。克勞德-傑德還有一個重要的電影角色,在電視連續劇《30個棺材的島嶼》中扮演韋羅尼克-德赫格蒙特。 | 436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克勞德·傑德",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66"
} |
約翰·濟慈是英國詩人,與拜倫、雪萊並稱為浪漫主義第二代詩人。濟慈的詩歌都在其去世前四年內發表,這些詩在他生前受到冷遇,但死後迅速出名。到19世紀末,濟慈已被認為是英語文學界的主要成員,並對前拉斐爾派影響深遠。1888年的大英百科全書稱他的一首頌詩為“最終的傑作”。博爾赫斯曾表示,與濟慈作品的相遇影響了他的一生。濟慈的頌詩是“帶有強烈感受性”的浪漫主義風格,藉由自然意象表達激情。如今,濟慈的詩歌仍在英語文學界佔據重要地位,其中尤以《夜鶯頌》、《希臘古甕頌》、《》、《》最為出名。生平.早年生活.濟慈於1795年10月31日出生在英國倫敦,父親托馬斯·濟慈,母親弗朗西絲·濟慈。濟慈具體出生地點不明,儘管似乎家人將他的生日記為10月29日,但洗禮記錄顯示他的出生日期是10月31日。 他是所有孩子中最年長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最小的妹妹弗蘭西斯·瑪麗·“芳妮”後來嫁給了西班牙作家。 濟慈的父親最初在其岳父約翰·詹寧斯的旅店當馬伕,後來他繼承了這家旅店,一家人也住在這裡。濟慈認為自己出生在這家旅店,一個卑微的出生地,但沒有證據表明這一點。如今這家旅店為所擁有,距離沼澤門地鐵站幾英里距離。 濟慈在受洗,幼年進入學習。父母本想送濟慈就讀伊頓或哈羅公學,但因經濟問題作罷。 1803年,濟慈被送至恩菲爾德鎮的約翰·克拉克學校學習,此處離他祖父母住處較近。相比其它名校,這所小型學校有更加自由的環境,課程安排也更為現代。 在克拉克學校就讀期間,濟慈表現出了對經典作品及歷史的愛好,這些愛好伴隨了他短暫的一生。濟慈與校長的兒子查爾斯·考登·克拉克成了好友,克拉克向他推薦了包括塔索、斯賓塞、在內的文藝復興作家。濟慈的朋友愛德華·福爾摩斯曾表示他性格急躁,“總是走極端”,懶惰且好鬥。不過在13歲時,濟慈決定將這些激情用於閱讀和學習,並因此在1809年夏天取得了人生首個獎項。1804年4月,濟慈的父親從馬背跌落,因顱骨骨折去世,當時濟慈年僅8歲。 父親死前沒有留下遺囑,兩月後母親再嫁,四個孩子投奔居住在倫敦埃德蒙頓的外婆愛麗絲·詹寧斯。 母親在濟慈14歲時因肺結核去世,孩子的撫養權交給了祖母。母親在死前指定了兩個遺產保管者,理查德·阿比和約翰·桑德爾。那年秋天,濟慈離開克拉克學校,成為醫師托馬斯·哈蒙德的學徒。查爾斯·考登·克拉克仍與濟慈保持親密聯絡,他形容這段時光是“濟慈一生中最平靜的歲月”。 過早失去父母的悲傷始終影響著濟慈。年輕的濟慈非常鍾愛維吉爾,14歲時,他將維吉爾的長詩《埃涅阿斯紀》翻譯成英語。事業與創作.從1814年起,濟慈擁有兩份遺贈,直至他的21歲生日。其中包括來自祖父約翰·詹寧斯的800英鎊,以及來自母親的8000英鎊。 似乎濟慈從未知曉800英鎊的遺贈,因此也從未申領。通常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遺產保管者理查德·阿比的疏忽,但似乎阿比對這份800英鎊的遺贈也不知情。 濟慈母親和祖母的律師威廉·沃爾頓必然知道,並有義務將遺產資訊傳達給濟慈,但他似乎並沒有這麼做。這對濟慈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經濟問題一直困擾著濟慈,他期望有足夠的金錢擺脫債務,更加獨立的生活。我遊歷了很多金色的國度,看過不少好的城邦和王國,還有多少西方的海島,歌者都已使它們向阿波羅臣服。我常聽到有一境域,廣闊無垠,智慧的荷馬在那裡稱王,我從未領略的純淨、安詳,直到我聽見賈浦曼的聲音無畏而高昂。於是,我的情感有如觀象家發現了新的星座,或者像科爾特斯,以鷹隼的眼凝視著大平洋,而他的同夥在驚訝的揣測中彼此觀看,盡站在達利安高峰上沉默。結束在哈蒙德門下的學徒生涯後,濟慈於1810年10月成為了蓋伊醫院的醫學生。不足一個月後,他便於醫院內協助進行手術。 由於濟慈曾長期接受醫療上的訓練,家人相信他將會在醫學方面發展;而當時濟慈的願望仍是成為醫生。 他與其它醫學生一起住在南華克聖托馬斯街28號,合住者包括後來成為發明家與墨水巨頭的。作為醫學生的工作佔據濟慈越來越多精力,他不再有足夠時間寫作。濟慈的內心開始感到矛盾,他認為自己正面臨著嚴峻的選擇。 1814年,19歲的濟慈寫下了現存的第一首詩《斯賓塞模仿》。他被成為詩人的雄心所吸引,受到其他詩人如和拜倫的鼓舞,卻又被經濟問題困擾,他患上了抑鬱症。他的兄弟喬治·濟慈寫道,“他害怕自己永遠也無法成為詩人,而假如他無法成為詩人,他就會毀了自己。” 1816年,濟慈取得了醫師資格證,這意味著他可以成為一名醫師、藥劑師或外科醫生,但在這一年末他告訴自己的監護人,自己決心成為詩人,而不是外科醫生。儘管濟慈繼續在蓋伊醫院學習,但同時他也投入更多時間學習文學和詩歌,尤其是對十四行詩的研究。 1816年3月,濟慈的詩歌《噢,孤獨》發表在當時著名的自由派詩歌雜誌《》上。 這是濟慈發表的首篇詩歌,朋友克拉克稱這次發表對濟慈十分重要,因為這證明了他的夢想可以實現。 這一年濟慈還寫了另一首詩《致兄弟》。 夏天,濟慈和克拉克來到馬蓋特海邊,在那裡他開始了信件寫作。返回倫敦後,他住在南華克迪恩街8號,並準備進一步學習以成為成員。1816年10月,克拉克將濟慈介紹給當時極具影響力的詩人,亨特也是拜倫和雪萊的好友。五個月後,濟慈的第一本詩集出版,其中包括《我踮起腳站在山崗上》和《睡與詩》,這兩首詩都受亨特的風格影響。 這本詩集並未引起關注,只有在《冠軍》雜誌上對其表達了讚賞。 詩集出版商對此感到羞恥,於是濟慈迅速將出版商換成了弗利特街的。 與奧利爾夫婦不同,濟慈的新出版商對他的作品充滿熱情,在詩集出版後僅一個月,他們就計劃出版新的濟慈詩集,並向他預付了稿費。赫西成為了濟慈的忠實朋友,出版社裡有一間專門的辦公室供年輕作家們使用。這家出版社的作家包括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威廉·赫茲利特、、、托馬斯·卡萊爾和查爾斯·蘭姆。透過出版商,濟慈結識了律師理查德·伍德豪斯,他為出版社中作家提供文學和法律方面的意見,對濟慈的詩集印象深刻。儘管伍德豪斯形容濟慈“任性、脆弱,容易受驚嚇”,但他仍為其天才所折服,他認為濟慈可躋身英格蘭最偉大的作家之列。兩人結識後不久便成了密友,伍德豪斯盡其所能記錄濟慈的詩作,這些材料成為了後世研究濟慈作品的主要 傳記作者安德魯·陌遜將伍德豪斯之於濟慈比作博斯韋爾之於塞繆爾·約翰遜的關係,伍德豪斯不遺餘力的宣揚濟慈的作品,為他在文壇爭取一席之地,並將他的詩歌推往更高處。後來,伍德豪斯也是在肯特郡格雷夫森德送別濟慈前往羅馬的朋友之一。儘管首部詩集評價不好,但亨特還是將濟慈放進了自己的散文《三位年輕詩人》,並且他也從濟慈的詩歌《初讀賈浦曼譯荷馬有感》預見了濟慈的前程。 亨特將濟慈介紹給圈子中的知名人士,包括《泰晤士報》編輯、作家蘭姆、指揮家和詩人。 這是濟慈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這位年輕的詩人首次以亨特所稱“新派詩人”的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 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濟慈表示“除了心靈感情的聖潔和想象的真實外,我什麼也不確定 – 想象中的美必為真理。” 這句話後來轉化為了《希臘古甕頌》末尾詩行“‘美即是真,真即是美,’這就包括 / 你們所知道、和該知道的一切”。1816年12月初,濟慈告知自己的監護人決定棄醫從文。醫學訓練花費了濟慈大量積蓄,儘管他的生活拮据,但仍為畫家等人提供了借款,並且借給了弟弟喬治700英鎊。因大量借款,濟慈甚至無錢償還債務利息。濟慈從醫學院退學,因為住處潮溼而連續患上感冒。1817年4月,他和自己的兄弟搬到了漢普斯特德,在那裡他與喬治一起照顧患有肺結核的弟弟湯姆。這座房子鄰近亨特以及他在漢普斯特德的圈子,也鄰近受人尊敬的第一代浪漫主義詩人柯勒律治。1818年4月11日,濟慈記錄了他與柯勒律治一同在漢普斯特德荒野的散步。在給喬治的信中,濟慈表示他和柯勒律治談論了“許多事情,……夜鶯、詩歌、詩意感受、形而上學。” 大約在這段時間,濟慈被引薦給了和詹姆斯·賴斯。1818年6月,濟慈和前往蘇格蘭、愛爾蘭和英格蘭湖區徒步旅行。濟慈的弟弟喬治和他的妻子喬治娜陪同濟慈前往蘭加斯特、利物浦,然後從那裡前往美國,一直在肯塔基州居住到1841年,而後因喬治投資失敗而返回英國。與濟慈其他兄弟一樣,喬治夫婦都死於肺結核,當時肺結核並無有效治癒方法。 那年7月,濟慈在馬爾島時患上了重感冒,“十分虛弱,嚴重發燒,無法繼續旅途”。 8月返回南部後,濟慈繼續照料湯姆,也因此將自己暴露在了結核病菌中。有人指出,濟慈的肺結核——他的“家族疾病”正是從這段時間開始發展的。 彼時人們對肺結核懷有偏見,總是將其與懦弱、壓抑的性慾或手淫聯絡在一起。濟慈在信中“拒絕為此疾病命名”,他的弟弟湯姆死於1818年12月。濟慈之家.湯姆死後,濟慈搬到朋友布朗在漢普斯泰德的房子居住,現在人們已將那所房子認為「濟慈之家」,此處距離他的舊居有大約十分鐘路程。1818-1819年冬天格外漫長,但這也為濟慈提供了許多創作靈感,這一年可被稱為他的“奇蹟年”,他在這段時期寫下了人生中最為成熟的作品。 那時他受到赫茲利特關於英語詩歌系列講義的影響,並和詩人威廉·華茲華斯有過會面。 在朋友眼中,濟慈似乎過著舒適的生活,但事實上他常需從監護人阿比和別的朋友那裡借錢。1819年4-5月,濟慈在這裡創作了五首頌詩,儘管5首詩的創作順序仍有爭議,但普遍認為它們以《》開篇。據房主布朗所說,濟慈在花園李子樹下寫下了《夜鶯頌》,他寫道“1819年春天,一隻夜鶯在房子附近築巢。它持續不斷的歌聲讓濟慈感覺快樂、平靜。有天早晨,他把餐桌前的椅子搬到了李子樹下,在那邊坐了兩三個鐘頭。回來時手裡夾著幾張文稿,悄悄把這些東西塞到了書裡。徵得他的同意後,我查看了這些文稿,它們有大概四五張,包含有對夜鶯歌唱的詩意感受。” 不過該房子的另一擁有者迪爾克卻極力否認這個傳聞,在於1948年出版的濟慈傳記中,迪爾克聲稱這一傳聞是“純粹的妄想”。我的心在痛,困頓和麻木刺進了感官,有如飲過毒鳩,又像是剛剛把鴉片吞服,於是向著列斯忘川下沉:並不是我妒忌你好運,而是你的快樂太使我歡欣——因為在林間嘹亮的天地裡,你呵,輕翅的仙靈,你躲進山毛櫸的蔥綠和陰影,放開了歌喉,歌唱著夏季。《希臘古甕頌》和《》都以十四行詩形式寫成,或許創作於《夜鶯頌》之後。 濟慈的新出版商泰勒&赫西安排出版了他的長詩《》,這首詩繼承了的風格,濟慈稱其是“對我的想象力的測驗”。 此詩遭到了評論界的普遍批評,以致拜倫也調侃說濟慈“讓一篇批評文送了命”。在1818年4月的《》中對此詩表達了嚴厲批評。 在《》中形容此詩“不動聲色的胡扯”。洛克哈特還諷刺性的寫道,“成為一名飢餓的藥劑師總要好過成為一個飢餓的詩人,所以請回到你的藥鋪裡去吧約翰先生,去搗鼓藥膏、藥丸和膏油盒去吧。” 洛克哈特在《布萊克伍德雜誌》為利·亨特圈子取了這個諷刺性的名字。這種敵意更多是來自政治而非文學批評,因為洛克哈特等人所批評的年輕作家們缺乏專業的詩歌教育,使用非正規的押韻和“低階用詞”,並且他們出生平凡,不像上層階級那樣畢業於伊頓、哈羅、牛劍等名校。1819年,濟慈寫了《》、《》、《》、《》和一部戲劇《奧托大帝》。 住所花園賦予了詩歌《幻想》和《歌唱熱情和歡樂的詩人》的靈感。9月,濟慈的經濟狀況十分困窘,他考慮成為新聞記者或當隨船醫生。在絕望中,他帶著一本新的詩集拜訪了出版商,但出版商對這本詩集不感興趣,他們認為《蕾米亞》難以理解,並認為《聖阿格尼絲之夜》有一種 “瑣碎的厭惡感”和 "混合了感受與譏諷的‘唐璜’風格”,他們表示這是“一首不適合女士的詩”。 濟慈生前目睹的最後一部出版作品是《蕾米亞、伊莎貝拉、聖阿格尼絲之夜及其它》,這部詩集相較前兩部取得了更多好評,它後來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詩歌作品之一。伊莎貝拉·瓊斯和芳妮·布勞恩.1817年濟慈在黑斯廷斯郊遊時結識了了女友伊莎貝拉·瓊斯。瓊斯被描述為是個美麗、天才、閱讀廣泛的人,她並非出身上層,但經濟穩定,並在後來成為了濟慈圈子中的一員。 濟慈從不掩飾他對瓊斯的吸引力,儘管他們似乎只是享受相聚卻從不作出承諾。濟慈記錄說1818-1819年冬天“常去她家”,在寫給喬治的信中,濟慈表示他“和她一同取暖”、“和她輕吻”。 和瓊斯的幽會給濟慈帶來了許多靈感,《聖阿格尼斯之夜》和《聖馬可之夜》或許都與她有關,《》最初的靈感可能源自於她。 1821年,瓊斯是英國首先被告知濟慈死訊的人之一。在漢普斯泰德居住期間,濟慈遇見並愛上了一位年輕的女鄰居,。布勞恩出生於1800年,濟慈的詩稿顯示他們在1818年11月相遇。 和濟慈祖父一樣,布勞恩的祖父也經營一家旅館,他們都有家庭成員死於肺結核。她與濟慈的母親、妹妹有共同的名字“芳妮”,她有關於服裝製作和語言的天賦,並喜愛戲劇表演。 1818年11月,她開始與濟慈熱戀,但因為當時濟慈的弟弟湯姆患病,濟慈需要時刻照顧他。1819年4月,布勞恩和母親搬進了濟慈所住的房子,因此這對情人得以每天見面。濟慈借給布勞恩一些書,他們會在一起閱讀。濟慈將詩歌《明亮的星》獻給她,作為雙方愛情的證明。這首詩的創作一直持續到濟慈去世前幾月,詩的內容與他們的關係緊密相連。“他的一切願望都與芳妮有關。” 6月前的某個時候,他們達成了共識,但遠非是正式的訂婚。 因為濟慈知道,自己沒有什麼可提供的東西,他生活困窘,看不到前途。作為一個掙扎在困頓中的詩人,這首先就排除了與布勞恩的婚姻可能。他們間的愛情仍是無望的,“明亮的星”的妒忌開始啃噬他,黑暗、抑鬱、疾病環繞著他,這些都反映在了詩歌《聖阿格尼斯之夜》和《無情妖女》中,跟隨他的不止愛情,還有死亡。“我在散步途中冒出兩個奢侈的想法,”濟慈在信中寫道,“你的可愛,和我的死亡。”1819年10月13日,在寄給布勞恩的信中,濟慈寫道:我的愛讓我變得自私。沒有你我將無法存在 – 我可以忘記一切,卻仍想再見你一面 – 我的人生似乎就停在那裡 – 看不到遠處。你吸收我的一切,我感覺自己正在解體 – 我很痛苦,因為我沒有希望再見到你……我驚訝於那些為宗教犧牲的人們 – 我為此不寒而慄 – 我不再驚訝 – 我也能為我的宗教而犧牲 – 愛情是我的宗教 – 我能為此而死 – 我能為你而死。濟慈的肺結核日益嚴重,醫生建議他搬往氣候較暖的地區居住。1820年9月,濟慈前往羅馬,他明白此行可能是與布勞恩的永別。離開後,濟慈不再寫信給她,但仍與她的母親保持通訊。 五個月後濟慈死於羅馬。布勞恩寫給他的信都未存留。 濟慈的死訊一個月後才傳到倫敦,而後六年布勞恩都處在他去世的悲慟中。直到濟慈去世十二年後的1833年,布勞恩結婚並有了三個孩子,她比濟慈多活了四十年。羅馬最後時月.1820年,濟慈表現出日益加重的肺結核症狀,二月初出現肺出血。1820年2月3日,濟慈首次咳血,他對查爾斯·阿米蒂奇·布朗說:“我知道血是什麼顏色,這是動脈血。我不能欺騙自己,這是我的死亡警告,我即將死去。”他大量失血,後續醫師又為他繼續放血。接下來的夏天基本是亨特在倫敦照料濟慈。根據醫師的建議,濟慈決定與朋友一同搬往義大利。9月13日,他們離開格雷夫森德,四天後登上瑪麗亞·克勞瑟號帆船。10月1日,帆船到達盧沃斯灣,兩人上岸後又返回船上,濟慈在此時完成了《明亮的星》最終版本。 去往義大利的航程並不順利:先是暴風雨,緊接著平靜的無風天氣又減緩了航行進度。到達那不勒斯後,船隻因當時英國的霍亂爆發而被隔離十日。濟慈於11月14日抵達羅馬,那時溫暖的天氣已經過去。濟慈在1820年11月30日給查爾斯·阿米蒂奇·布朗寫了人生最後一封信:“對我來說,寫信是世上最困難的事。我的胃還是很難受,在我嘗試翻開書本時尤為如此——不過相比隔離時我已經好受許多了。然後,我害怕受到在英國時任何有趣事物的誘騙。我有種持續的感覺,似乎我的真實生活已經逝去,我活的像是個已死之人。”濟慈搬進位於羅馬西班牙階梯的一座房子,這座房子現在是濟慈-雪萊紀念館。儘管有賽文和醫生的照料,濟慈的健康狀況仍不斷惡化。濟慈接受的醫療照顧可能加速了他的死亡。 1820年11月,克拉克聲稱濟慈的疾病源自“精神衰竭”,而病因主要來自他的胃部。最終濟慈被症斷為肺癆,克拉克醫生每天只為他提供一條鯷魚和一小片面包充飢,藉此控制飲食以減少流向胃部的血液。克拉克醫生還為病人放血:這在當時是標準的治療手段,卻也是造成濟慈虛弱的主要原因。 塞文的傳記作者蘇·布朗寫道:“他們本可使用小劑量的鴉片,而濟慈在啟程時也曾讓賽文買一瓶鴉片。賽文沒有意識到的是,濟慈將鴉片視為一種潛在的自殺手段。在航行中,濟慈曾想從賽文那裡取得鴉片,但賽文不讓。到羅馬後,濟慈又再次嘗試……賽文感到為難,所以最終他去找醫生,而醫生把瓶子拿走了。於是結果就是,濟慈遭受巨大的痛苦,卻沒有任何緩解手段。”當賽文和克拉克醫生拒絕給他服用鴉片酊時,濟慈非常生氣,他反覆質問“這種死後的存在還要持續多久?”去世.生,若是夢,那麼死,可是睡眠?幸福的場景可是如幻影逝去?瞬間的歡樂如煙雲過眼,我們卻認為死是最大的痛苦。多麼奇怪呀,人在世上要流浪,要度過悲慘的一生,卻不能拋開一路的坎坷;也不敢大膽想一想將來的死呵,只是從夢中醒來!1821年1月,濟慈的健康狀況緩慢而穩定的向肺結核最後階段惡化。他的屍檢顯示他的肺幾乎已完全解體。 濟慈咳血,渾身是汗,負責照料的賽文常看到他從睡夢中醒來,為自己仍活著而哭泣。賽文寫道:濟慈開始叫喊,直到我為他顫抖不已……大約四點,死亡接近了。“賽文 – 我 – 扶我起來 – 我正在死去 – 我會死的輕鬆的;別怕 – 振作起來,感謝上帝它終於來了。”我讓他靠在我的肩膀上。他喉嚨中的痰似乎在沸騰,一直到十一點,他逐漸死去,非常安靜,我甚至以為他還在睡夢裡。1821年2月23日,濟慈在羅馬去世,他被埋葬在。他臨終前請求葬於無名石碑下,只在石碑寫上“此地長眠者,聲名水上書。”賽文和布朗為濟慈樹立了墓碑,斷絃的里拉琴浮雕下刻有文字:這座墳墓下埋葬的是一位年輕的英國詩人,他躺在臨終床榻,內心悲苦,鑑於惡毒敵人的強大力量,他惟願在此墓碑寫下:此地長眠者,聲名水上書。——1821年2月24日這段墓誌銘來自卡圖盧斯LXX:一個女人對情人說的話,應當記在風裡,寫在水上。弗朗西斯·博蒙特的《The Nice Valour》第五幕第五場有類似臺詞:你所有的良好事蹟,都應當寫在水裡,但這個卻被刻在了大理石上。賽文和布朗在墓碑上添加了其它文字,以抗議他人對濟慈作品的批評。亨特將濟慈的死歸咎為《季度評論》對其長詩《恩底彌翁》的嚴厲攻擊。正如拜倫在敘事詩《唐璜》所寫:他那心靈,那天庭中的火焰一叢,竟讓一篇文章把自個吹熄。葬禮後七週,雪萊在其詩《》中悼念濟慈。 克拉克在濟慈墓旁種了他喜歡的雛菊。出於公共衛生考慮,義大利衛生局燒掉了濟慈房間的傢俱,重新刷牆並更換了門、窗和地板。 雪萊,這位濟慈最熱切的同伴,他死後的骨灰也被埋在同一公墓,賽文的墓地緊鄰濟慈。馬什在《泰晤士報》寫道:“這塊墓地舊區,濟慈下葬時幾乎還是荒地,但如今滿是傘松、香桃、玫瑰,和遍地的紫羅蘭。”影響.濟慈去世時年僅25歲,正式詩歌創作從1814年到1820年,只有六年時間,期間發表了四部作品。濟慈生前售出的詩集只有兩百多冊。 他發表的首部作品是1816年《考察者》雜誌上的《噢,孤獨》,最後一部作品是1820年去羅馬前出版的《蕾米亞、伊莎貝拉、聖阿格尼絲之夜及其它》。濟慈從詩歌學習到成熟創作的時間很短。儘管濟慈詩歌創作生涯短暫而多產,但他主要的聲譽是建立為數不多的上的。 並且也只有在他短暫生命最後幾年的創作中,才顯示出他死後被廣泛讚譽的內在激情。 濟慈因生前遭受的冷落而認為自己一生毫無成就,他在1820年2月給芳妮·布勞恩的信中寫道:“我身後沒有任何永恆的作品 – 沒有任何能讓朋友為關於我的回憶而驕傲的東西 – 但我仍愛著一切事物內在的美,如果我還有時間,我會讓自己被記住的。”同時代許多著名詩人,例如亨特和雪萊,他們深知濟慈的天才和能力。 他的崇拜者稱他“以自己的脈動”思考,他的風格比以往任何詩歌作品都更加充滿感受力,更生動華麗,他“用礦石填滿了所有縫隙”。 濟慈在羅馬時常和雪萊通訊,在他死後,雪萊宣稱是《季度評論》的惡毒批評殺死了濟慈。葬禮後七週,雪萊在絕望的輓歌《阿多尼》中表示,濟慈的早逝是個人與公眾造成的悲劇:你最後的、最可愛的希望已成泡影;他是一朵鮮花,花瓣還沒有張開便受到寒氣,沒有結實而喪了命;儘管濟慈曾寫道“假如詩歌不像是樹木的葉子那樣自然生出,那麼還是別寫為好,”但他早期的詩歌卻並非自然,而是帶有刻意和長期學習經典作品的痕跡。他有內在的詩意感受力,但最初創作詩歌時仍像是個年輕學徒。 濟慈的詩意感受來自朋友考登·克拉克早年推薦的經典作品,也與《考察者》主編利·亨特的偏好有關,濟慈小時候曾讀過這本雜誌。 亨特藐視由蒲柏主導的或“法國”學派,並攻擊早期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這些詩人當時已四十多歲,是粗陋、晦澀、粗俗的代表,老派浪漫主義的聲譽正處於低點。事實上,在濟慈成為詩人的頭幾年裡,他也在作品中呼應了這些批評,並一度以“新派”詩人自居。這使得他與華茲華斯、柯勒律治和拜倫關係疏遠,並且也為《布萊克伍德》和《季度評論》的嚴厲批評埋下了伏筆。 在濟慈去世時,他的評價與浪漫主義新舊兩代的汙點聯絡到了一起:包含有第一代浪漫主義詩人的晦澀和後續亨特“倫敦佬”派的缺乏專業性。濟慈死後的評論形象混合了某些評論諷刺的失敗者,以及雪萊後來描繪的死於敏感情緒的天才。霧氣洋溢、果實圓熟的秋,你和成熟的太陽成為友伴;你們密謀用累累的珠球,綴滿茅屋簷下的葡萄藤蔓;使屋前的老樹揹負著蘋果,讓熟味透進果實的心中,使葫蘆脹大,鼓起了榛子殼好塞進甜核;又為了蜜蜂一次一次開放過遲的花朵,使它們以為日子將永遠暖和,因為夏季早填滿它們的粘巢。維多利亞時期,詩歌中開始流行放縱的幻想,於是濟慈的詩歌作品也被納入這類風格。作為主觀感受性的寫作標杆,濟慈的聲譽穩固增長。 濟慈的作品受到劍橋使徒派的力捧,其中成員包括後來成為桂冠詩人的丁尼生,他視濟慈為19世紀最偉大的詩人。 也是濟慈詩歌的崇拜者,他表示濟慈的天才隱藏在“對一切美的元素的細緻感受中”。 1848年,濟慈去世後二十七年,出版了首部濟慈傳記,為他後續成為英語文學重要人物奠定了基礎。包括約翰·艾佛雷特·米萊和但丁·加百列·羅塞蒂在內的前拉斐爾派受濟慈詩歌《聖阿格尼斯之夜》、《伊莎貝拉》和《無情妖女》啟發,創作了許多色彩鮮明的著名畫作。阿爾加儂·斯溫伯恩在1882年的大英百科全書中稱“《夜鶯頌》是人類歷史最終的傑作”。 直到20世紀,濟慈的作品仍是許多詩人,例如威爾弗雷德·歐文、葉芝、艾略特的靈感歐文將濟慈的去世日期記為哀悼日。 評論家稱濟慈的頌詩“是英語這門語言的最終體現。” 喬納森·貝特認為《秋頌》是“每一代人都認同的近乎完美的英文詩歌”,M·R·雷德利稱這首頌“是我們語言中最完美無瑕的作品。”哈佛大學收藏了大量濟慈信件和手稿。另外還有一些文稿收藏於大英圖書館、位於漢普斯特德的濟慈故居、位於羅馬的濟慈-雪萊故居,以及位於紐約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從1998年起,英國濟慈-雪萊紀念協會設立了年度。 1896年,皇家藝術學會藍色牌匾在濟慈故居揭幕。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曾表示,與濟慈作品的相遇影響了他的一生。傳記.濟慈的傳記都不是生前熟悉他的人所寫。在他去世後不久,出版商隨即宣佈將出版《關於濟慈的回憶》,但濟慈的朋友拒絕配合,因此該出版計劃被擱置。李·亨特所著《拜倫勳爵和他的同僚們》給出了一些關於濟慈的第一手記錄,其中強調濟慈所堅持的卑微出身,這種誤解持續至今。 隨著濟慈在藝術界的出名,他的筆記、文稿、信件等逐漸被集結出版。 但早期敘述常有自相矛盾、偏向或爭議之處。 濟慈的許多朋友,例如布朗、賽文、迪爾克、雪萊,以及他的遺產保管者理查德·阿比,出版商泰勒,女友芳妮·布勞恩等人都在其死後發表過對他的評論。這些早期文字被後續的傳記參考引述,逐漸構成了濟慈充滿傳奇的一生。雪萊宣稱濟慈的成就無法與其所受的痛苦分開,疾病使他衰弱,而細緻的情緒也無法與困苦生活協調,因此他被“精神化”,表現出現今人們想象的遭受痛苦的肺結核患者形象。 濟慈的首部傳記由理查德·蒙克頓·米爾恩斯所寫,出版於1848年。而後著名的濟慈傳記作者還有:、、、艾琳·沃德、。後續傳記因寫作時間較晚以及缺乏準確的肖像,濟慈的形象被誇大和浪漫化,成為了與貧困鬥爭、英年早逝的英雄主義浪漫詩人形象。現存多數濟慈肖像都於其死後所作,濟慈生前友人大多認為這些肖像沒有表現出他的特質和激情。其他描繪.1973年,大英百科全書公司拍攝了《約翰·濟慈的一生》,電影由導演,濟慈的扮演者為,芳妮·布勞恩的扮演者為。2009年英國電影《璀璨情詩》以濟慈與芳妮·布勞恩的愛情故事為主要內容,影片由紐西蘭女導演珍·康萍編劇並執導。 故事情節改編自在1997年出版的濟慈傳記,由本·威士肖扮演濟慈,艾比·柯尼施扮演芳妮·布勞恩。桂冠詩人西蒙·阿米蒂奇為濟慈去世200週年紀念撰寫了詩歌《我以某人說話……》,這篇詩歌最初於2021年2月20日發表在《泰晤士報》。2007年,一尊由創作的濟慈雕塑被放在了濟慈曾工作學習的蓋伊醫院,雕像由桂冠詩人安德魯·莫遜揭幕。書信.濟慈的書信最初集結髮表於1848和1878年。19世紀時,這些信件常被視為是無關緊要的文字,是對濟慈詩歌研究的偏離。 但到20世紀,濟慈的書信開始受到廣泛推崇,並如同他的詩歌一樣被研究,它們被視為英語書信文學的典範。 詩人艾略特稱這些信件“無疑是英語詩人寫下的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東西。” 濟慈曾花費大量時間思考詩歌本體,及其結構和影響,這顯示出濟慈超脫於現實處境的興趣,他非常容易受到形而上學、政治、時尚、科學等話題吸引。艾略特寫道,“濟慈關於詩歌作出的幾乎所有陳述都是正確的,並且甚至比他寫下的任何詩歌都更好,更成熟。”濟慈加入他的文學圈子前的信件幾乎沒有存留。但從1817年春天起,大量文稿顯示出他高超的書信寫作技巧。 他幾乎明天都向朋友們、其他詩人、評論家、小說家、編輯們寫信,新的想法不時出現在這些日常分享新聞、取樂、評論時事的信件裡。這些新奇想法帶有超凡的幽默和批判力。 它們來自“不自覺的意識流”,來自了解自身本性和弱點後形成的本能。 當喬治前往美國後,濟慈在寫給他的信中常有大量細節描繪,因此這些信件也就如“真實的日記”,與濟慈的生活緊密相關。這些日記式的書信還附帶濟慈對自身哲學的探索,包含有細緻的描寫和想法的詩歌初稿。 視這些信件為“精神日記”,它們不為特定他人所寫,而是為自身作出的綜述。濟慈也常反思詩歌創作的背景和構成,部分信件被認為是對未來創作的詩歌的構想。 1819年2月到5月,他寫下了許多優秀的信件。 在寫給喬治的信中,濟慈探討了世界作為“造靈的山谷”的觀點,這為數月後創作的頌詩作出了預言。 此外,濟慈在信中還構造了和變色龍詩人等理念,這些觀點獲得了公眾的注意。 關於詩意的心靈,濟慈寫道:它沒有自我 – 它是一切,也是虛無 – 它無個性 – 它享受光與暗;……它讓有德的哲學家感到震驚,讓變色龍詩人感到愉悅。它喜歡黑暗面,這對它沒有危害,就如它也喜歡光明一面;因為兩者都以猜測而終。詩人是最無詩意的東西,因為他沒有特徵 – 他持續的尋找 – 並填充其它事物 – 日月,海洋,男女,這些都是衝動的產物,它們富有詩意,有不變的屬性 – 詩人沒有這種屬性;沒有特徵 – 他絕對是神創造的萬物中最無詩意的東西。濟慈使用表示我們“處於非確定性、謎團、疑問之中,但不帶有任何急躁追求事實和理由的能力……滿足於一半的知識”,相信個人內心感受力。 他後來又寫道“除了心靈感情的聖潔和想象的真實外,我什麼也不確定 – 想象中的美必為真理 – 無論它事先是否存在 – 因為我也對所有愛之激情持有相同觀點,它們都在崇高的、創造性的本質之美中”,這些文字表達了濟慈對作為詩人的意義的看法。濟慈在給雪萊的信中寫道“我的想象是修道院,而我是修習其中的僧人”。1819年9月,在寄給雷諾茲的信中,濟慈感慨“這個季節多麼美妙 – 空氣多麼清甜。溫度多麼柔和……我從未像現在這麼喜歡收穫的田野 – 啊,好過寒氣四溢的綠色初春。不知為何,遍地谷茬看著溫暖 – 就像有些圖畫也看著溫暖 – 它們引我週日散步時駐足,然後我寫下了它”。 《秋頌》是濟慈最後一篇頌詩,是英語文學中最著名的詩歌之一,最後一節開頭如下:啊,春日的歌哪裡去了?但不要想這些吧,你也有你的音樂——當波狀的雲把將逝的一天映照,以胭紅抹上殘梗散碎的田野;濟慈在書信中很少提及自己的童年以及現時困窘的生活,或許是因為談論這些事物有些尷尬。他從未談論過自己的父母。 在生命最後幾年,隨著健康狀況急轉直下,濟慈的關切轉移到了對絕望和病態的痴迷。1870年出版的濟慈與芳妮·布勞恩信件合集就集中在這一時期,這些信件體現出濟慈生命的悲劇性一面,在當時引發了廣泛批評。參考. | 437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約翰·濟慈",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75"
} |
桂林市,簡稱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西東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臨來賓市、梧州市、賀州市,東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鄰湖南省邵陽市、懷化市。桂林地處南嶺山脈西南部桂東北山地區,湘桂走廊南端,北部為越城嶺,東部為海洋山、都龐嶺,西部為天平山。主要為丘陵地貌,中部為典型的岩溶峰林區。灕江、湘江為境內兩大河流,中間有靈渠相連,市人民政府駐臨桂區西城中路69號。桂林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名譽。歷史沿革.距今約一萬年前,根據市區寶積巖和甑皮巖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巖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這裡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朝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屬桂林郡。漢元鼎六年時又設始安侯國,為始安侯國治所。三國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建始安郡,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屬荊州始安郡。南北朝置桂州於湘州始安郡,受湘州督。隋朝開皇十年,總管府被改為都尉府。唐朝築相思埭,即今桂柳運河。757年改始安郡為建陵郡。868年龐勳率桂州戍卒反唐。879年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陷桂州。900年屬靜江軍節度。北宋置廣南西路,治所在今桂林,屬桂州。南宋升桂州為靜江府,治今桂林。靜江府本桂林,始安郡,靜江軍節度。元朝,5月改為廣南西路宣尉司。1278年7月增設嶺南廣西道,改靜江府為靜江路總管府。1295年並左右兩江宣尉司都元帥府為廣西兩江道宣尉司都元帥府,分司邕州。1363年3月立廣西等處行中書省,省治在今桂林。明朝朱元璋封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7月建靖江王府於獨秀峰前。1367年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將靜江路改桂林府,因而沿用至今。1372年6月改為桂林市府,府治在今桂林。清朝初建廣西省,於桂林置巡撫,屬廣西省桂林府。中華民國成立後10月,廣西省會再次從桂林遷往南寧。1949年11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攻佔桂林。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桂林市原分為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兩部分。1981年7月1日,陽朔縣劃歸桂林市。1983年10月8日,臨桂縣劃歸桂林市。1990年2月3日,撤銷恭城縣,設立恭城瑤族自治縣。1996年12月2日,桂林市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8月27日,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併。2013年,撤銷臨桂縣,設立桂林市臨桂區,市政府遷駐臨桂區西城中路69號。2014年7月正式搬遷。地理.臨近地區.桂林市區與臨桂區、靈川縣、陽朔縣相鄰。桂林市西與本省柳州市、西南與來賓市、南與梧州市、東南與賀州市相鄰,西北與湖南省懷化市、北與邵陽市、東與永州市相鄰。地貌.桂林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形,大部分為丘陵,北部和東部分別為越城嶺和海洋山、都龐嶺山區,有很多面積較小的山間盆地。桂林市區坐落在湘桂走廊中的一個相對較大的平原裡。桂林市南部有破碎的丘陵平原,西部、北部和東部是大面積的山地。貓兒山海拔2142米,稱“華南第一峰”。本條目的朗讀版本此音訊檔案是根據條目“桂林市”2012年10月2日的修訂版本錄製的,以桂林話朗讀,不會反映對該條目的後續編輯。更多有聲條目氣候.桂林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多雨,雨熱同期,氣候適宜。又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的說法。冬季陰涼,偶爾寒冷。夏季炎熱潮溼。1月平均氣溫7.9℃,7月平均氣溫28.0℃,年平均氣溫18.8℃。無霜期為309天。年均降水量1901.3mm。桂林雨美可與重慶霧美相映,有“霧重慶,雨桂林”之說。每年4月至10月為最佳旅遊季節。桂林屬於“梅雨”地區,夏季降水集中,雨量大。降梅雨時,天氣悶熱,空氣潮溼,河水暴漲,經常形成洪災,對桂林的經濟特別是旅遊業造成極大的危害。桂林冬季氣溫在零度及以下的情況並不少見,但很少降雪,大雪更是鳳毛麟角。降雪是學生們的最愛,此時學校往往會停課,但是大雪也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2002年末至2003年初下大雪的時候,一些工廠停工,由於路面結冰,交通幾近癱瘓,大量農作物、牲畜和綠化植物凍死,由於缺少防雪的經驗,罕見的大雪給桂林市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政治.行政區劃.桂林市現轄6個市轄區、8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其中,七星區與桂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1995年起資源縣為自治縣待遇縣。人口.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931,137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747,96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83,174人,增長3.86%,年平均增長率為0.38%。其中,男性人口為2,505,946人,佔總人口的50.82%;女性人口為2,425,191人,佔總人口的49.18%。總人口性別比為103.33。0-14歲的人口為968,064人,佔總人口的19.63%;15-59歲的人口為2,960,552人,佔總人口的60.0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02,521人,佔總人口的20.3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30,704人,佔總人口的14.82%。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592,914人,佔總人口的52.5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338,223人,佔總人口的47.42%。民族.桂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其中有壯、瑤、回、苗、侗等36個少數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110,371人,佔83.3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820,766人,佔16.6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97,075人,增長2.42%,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1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86,099人,增長11.7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17個百分點。其中,瑤族人口增加15,999人,增長4.3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4個百分點;壯族人口增加54,250人,增長23.7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92個百分點;苗族人口增加6,589人,增長11.3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9個百分點;侗族人口增加3,519人,增長7.2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3個百分點。語言.當地最通行的語言為漢語方言-桂柳官話(西南官話的分支),在桂林北部地區則流行湘語(湘方言)。少數民族語言也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使用。農業.桂林屬南方水稻產區,耕地多是水田,山區梯田頗多。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桂林的經濟作物很多,主要的經濟作物有羅漢果、馬蹄、毛竹和茶樹等。交通.桂林交通發達,是廣西乃至華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是全國為數不多的能起降空中客車A380的4F級區域性幹線樞紐機場,擁有60多條國內、國際航線。主要鐵路有湘桂鐵路、衡柳鐵路和貴廣客運專線,桂林主要的火車站有桂林站、桂林北站和桂林西站。公路方面有 321國道、 322國道、 323國道和 357國道,還有 、 、 、機場高速公路和 等高速公路。水運可以透過灕江的磨盤山碼頭和竹江碼頭乘船遊覽灕江,也可乘船直達珠江上的梧州、廣州、香港等城市。航空.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是桂林最主要的民用機場,地處桂林市臨桂區兩江鎮高妙村,距離桂林市區28km,1996年正式建成並通航。佔地4.06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擁有航站樓1座。飛行區等級為4E,設計年飛行量4.2萬架,跑道長3200m,寬75m,停機坪設有20個停機位,具備起降空中客車A380的能力。T1航站樓設有8座登機廊橋和8條行李輸送帶。貨運倉庫面積為6200平方米,混凝土鋪築面積55萬平方米。2015年旅客吞吐量636.1萬人次,在全國大中型民航機場中排名第36位。T2航站樓按照2020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5萬噸/年、飛機起降量10.12萬架次/年的目標設計,已在2018年投入使用,並擴建T1航站樓10萬平方米及安裝相關配套設施。現擁有國際國內航線52條,21家航空公司飛行桂林兩江國際機場,可通航45個國內城市、港、澳、臺及日本福岡、韓國首爾、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桂林興安通用機場是廣西首個通用機場,位於桂林市興安縣溶江鎮白竹鋪,距離桂林市區37km,總投資約80億元人民幣,2013年9月29日動工興建,正在建設中,力爭在6年內完工。機場規劃用地約2100畝,修建1200m和800m跑道各一條,並修建一條500米平行滑行道,20座機庫。城市改造.桂林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主要是改造小街小巷,改造道路,整治市容。有“百條小巷整改工程”。要把桂林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的,設施優良的,人文優秀的城市。另外為發展旅遊業大規模建設城市景點,進行生態環境改造。2002年,桂林市政府增加了免費的公益公交車。為了方便交通及桂林整體的形象,市政府決定重修和擴建一部分橋樑,這部分橋樑有解放橋、龍隱橋、文昌橋等。後來這部分橋樑和灕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新開掘的木龍湖、襟江形成著名的兩江四湖體系。文化.旅遊.桂林是一個典型的旅遊型城市,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旅遊勝地之一。桂林山水因“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馳名中外。南宋詩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說:“餘嘗評桂山之奇,宜為天下第一。”南宋王正功在其詩作中有云:“桂林山水甲天下。”唐代大詩人韓愈曾在其《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中稱讚桂林山水為:“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1985年,《中國旅遊報》發起了歷時半年多的評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的活動。“桂林山水”排名“萬里長城”之後,名列“中國十大風景名勝”第二位。主要旅遊景點:小吃.桂林最有名的食品莫過於桂林米粉。此外,民間手工製作的馬蹄糕、板栗粽等也頗受歡迎。十二縣也有名吃如恭城的油茶,用荔浦名產荔蒲芋製作的扣肉、陽朔的啤酒魚、靈川狗肉和全州禾花魚。享譽海內外的三種製品即辣椒醬、豆腐乳、三花酒被合稱為桂林三寶,後來還有“桂林四寶”一說在“桂林三寶”的基礎上加入了西瓜霜。特產.桂林腐乳、桂林三花酒、桂林西瓜霜、桂林辣椒醬: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437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桂林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79"
} |
梧州市,簡稱梧,古稱蒼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西東部。市境北界賀州市、桂林市,西鄰來賓市、貴港市、玉林市,南連廣東省茂名市,東臨廣東省肇慶市、雲浮市。市人民政府駐長洲區新興三路1號。梧州地處桂東南丘陵區,北迴歸線經過梧州市區。南北地勢較高,中部較低,主要為低山丘陵區,東部為雲開大山,北有大桂山,西有大容山。潯江自西向東橫貫市境中部,於市區與其支流桂江交匯。總面積12,572平方公里,梧州鄰近廣東,扼西江航道之咽喉,被稱為廣西的“東大門”,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歷史沿革.漢高後五年,始名梧州。明成化六年,兩廣總督遷往廣州。民國十年及鐘山、昭平、賀縣和富川瑤族自治縣。行政公署駐賀州市。2002年撤銷,改設地級賀州市;原縣級賀州市改置八步區。2003年2月,梧州市轄區調整,撤銷郊區,設長洲區。2013年,撤銷梧州市蝶山區、萬秀區,設立新的梧州市萬秀區,以原蝶山區、萬秀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萬秀區的行政區域;設立龍圩區,以蒼梧縣的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的行政區域為龍圩區行政區域;將原萬秀區的旺甫鎮劃歸蒼梧縣管轄,蒼梧縣縣城遷至石橋鎮。調整後,梧州市的行政區為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蒼梧縣、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地理.臨近地區.東鄰廣東省肇慶市、雲浮市,南接玉林市,西連貴港市、來賓市,北通賀州市、桂林市。地貌.梧州位於桂江注入潯江之口,此後兩江合併成為西江。梧州集廣西水流85%以上。氣候.梧州溫暖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梧州市地理位置獨特。北迴歸線從市區透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21.1℃,最冷月平均氣溫28.9℃,年均降雨量1503.6毫米,全年平均日照為1915小時,日照百分率43.7。政治.行政區劃.梧州市下轄3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人口.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820,977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82,200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61,223人,下降2.12%,年平均增長率為-0.21%。其中,男性人口為1,456,638人,佔總人口的51.64%;女性人口為1,364,339人,佔總人口的48.36%。總人口性別比為106.77。0-14歲的人口為748,749人,佔總人口的26.54%;15-59歲的人口為1,601,777人,佔總人口的56.7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70,451人,佔總人口的16.68%,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47,364人,佔總人口的12.3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595,326人,佔總人口的56.5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225,651人,佔總人口的43.45%。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743,372人,佔97.7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7,605人,佔2.7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74,204人,下降2.63%,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5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2,981人,增長20.0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51個百分點。其中,壯族人口增加10,494人,增長38.44%,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9個百分點;瑤族人口增加957人,增長3.0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6個百分點。交通運輸.航空.梧州空運發展較早,民國十八年,恢復梧州至香港航線,至解放前夕停航。1958年,民航總局廣州分局恢復梧州至南寧航線,1962年停航。1994年,在梧州市西南的長洲島建成梧州長洲島機場,機場建設投資1.5億多元,候機樓面積3600多平方米。1995年4月通航,可起降波音737客機,有南寧、重慶等航線。由於梧州現有機場靠近市區,凈空條件差,且影響城市未來發展;梧州市政府將搬遷長洲島機場,新機場選址於藤縣塘步鎮西江村,並命名為梧州西江機場。梧州西江機場,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塘步鎮境內,距離梧州市中心20千米,是國內4C級支線機場。2010年,梧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梧州西江機場建設專案,2019年1月23日,機場正式通航,原梧州長洲島機場正式關閉,所有業務遷移至梧州西江機場。梧州西江機場跑道長2600米,寬45米;航站樓面積8000平方米,站坪有5個機位;可滿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7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00噸、飛機年起降8800架次的需求。2019年,梧州西江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2.6410萬人次,排名全國第184位;貨郵吞吐量1.1噸,排名全國第222位;飛機起降82793架次,排名全國第48位。水運.梧州的水運發達。自從1897年梧州開埠後,逐漸成為雲貴川湘粵的貨運中心。梧州港是華南第二大內河港,全國十大商埠中,梧州港進口貨值排第九位,出口貨值排第七位。解放後,梧州港不斷擴充套件,李家莊碼頭建成後,大大提升了梧州港的貨運吞吐能力。梧州新港建成後,隨著“西江黃金水道”的逐步深入,全自治區成為以南寧、貴港、梧州為主要的水運城市的樞紐帶。公路運輸.梧州的客運在80年代和90年代也非常發達,可抵達南寧、桂林、廣州、深圳、香港。文化.語言.梧州的主要語言為粵語,俗稱「白話」,也有研究指梧州為粵語的發源地。梧州話和廣州話基本一致,可直接與廣州及港澳人士通話。人口以漢族為主。與很多廣西的城市一樣,梧州的粵語也受到政府的打壓。1996年,梧州公共汽車購買第二批無人售票型新車後,就取消了粵語報站,只保留普通話,而此前報站是使用粵普雙語,粵語為第一位。1996年至2014年很長一段時間內,唯一在市區服務的梧州珍寶巴士有限公司都沒有恢復粵語報站的打算,有更多時候甚至乾脆不報站。隨著梧州南站的投入使用,梧州金暉客運公司開往梧州南站的公交巴士首先提供粵語/普通話雙語報站。2014年7月1日起,梧州珍寶巴士公司來往市區與梧州南站的48、 49、 50路部分使用報站器報站的車輛加入粵語報站,實現普通話/粵語雙語報站。2017年起,絕大部分巴士已經配備粵普雙語報站,普通話為第一位。相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打壓粵語的程度,梧州受到的影響相對較低。梧州電臺所製作的節目粵語普語比例為各半。梧州電視臺節目大部分為普通話,其中新聞頻道每日晚上的《830新聞》仍然使用粵語播出。廣東省南方電視臺衛星頻道,梧州市民只需要另外繳交費用即可收看此兩個香港頻道,不過在2009年兩香港頻道被自治區政府勒令禁播,現在只有梧州藤縣一些東面鄉郊地方可以用私製衛星天線才能收看香港的頻道。鳳凰衛視中文臺、南方電視臺綜藝、影視和少兒頻道及廣州電視臺綜合頻道也可以在梧州看到,但需要再另外繳交費用。2012年10月18日起,珠江臺突然因“違規跨省傳輸訊號”被廣電總局勒令在梧州地區所有數字電視網路停止播送,此舉並未提前諮詢公眾意見,引起廣泛反對聲音,並對當局的真正目的提出質疑。梧州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透過在紅豆社群論壇的廣電新聞發言人聲稱,鑑於珠江頻道在梧州已有近40年的播放歷史,擁有廣大觀眾,廣電有關管理部門目前正在積極爭取珠江頻道在梧州市恢復播出,以滿足梧州觀眾的觀看需求。在珠江臺在被禁之前,經常會被梧州電視臺插播當地的性病、不孕不育及人流廣告。同年12月28日開始,原珠江臺的頻道改用南方衛視替代,原南方衛視變為CCTV-1,珠江臺恢復但改以“測試頻道”的名義播放,意即可隨時中斷。嶺南文化.梧州位於五嶺以南,具有典型的嶺南文化,全市通用粵語。另外,梧州為廣西與廣東接壤的邊界城市,長期受廣州文化影響,1897年,不平等條約《中英續議緬甸條約附款》闢梧州為通商口岸,並逐步成為全國對外開放的視窗之一,粵商活躍,有“小香港”之稱。地方特色.自然資源.黑葉猴、蛇、熱帶水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特產.冰泉豆漿、梧州豆腐渣,六堡茶、蜜棗,中藥材,蛇羹及蛇酒,古鳳荔枝。梧州龜苓膏、梧州臘腸: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地方小吃.竹昇面、炒河粉、牛腩粉、扣肉粉、羅漢齋、牛雜、田螺、特色甜品、紙包雞、艇仔粥、友好城市.截至2016年10月,梧州市共與4個城市正式締結了友好城市關係,與3個城市簽定締結友好城市的備忘錄。 | 438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梧州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81"
} |
北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西南部,北部灣沿岸。南流江由北向西南流入海。市境東與玉林市及廣東省湛江市毗鄰,北與欽州市相接,西面與南面臨北部灣。全市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海城區和平路。北海市是沿海開放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我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歷史上是雲貴、川、桂、湘、鄂等省與海外貿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北海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列入全國首批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詞源.北海一名有多重說法,一是得名於北部灣,北海和北部灣實際上相互指代,托勒密將現在常見的北上南下地圖普及化,所以使南上北下地圖變得不常見。二是來自當地的漁村「北海村」,北海村位在北海市南邊半島的北面避風港,其北邊面海,因而得名,歷史.秦.合浦縣地秦稱百越或揚越。秦始皇三十三年 “南取百越之地”“秦並天下,略定揚越,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合浦屬象郡地。秦二世胡亥三年至西漢元鼎五年,南海尉趙佗立南越國,合浦屬南越國領地。漢.西漢元鼎六年,合浦郡統有合浦、徐聞、高涼、臨允、珠崖五縣。北海屬合浦郡合浦縣地。三國.吳黃武七年 ,珠官郡復為合浦郡,領合浦、珠官、昌平、平山、連 山、連道五縣,隸交州。北海市境先後屬珠官郡合浦縣、合浦郡合浦縣地。晉.晉太康二年。北海屬合浦縣地。南朝.宋永初元年以廣州的臨漳郡 和交州的合浦、宋壽二郡及增置的百梁、龍蘇、安昌、南流、永寧、富昌六郡共九郡置越州。 合浦郡統合浦、徐聞、珠官、蕩昌、朱廬、晉始、新安七縣。北海屬合浦縣地。齊建元元年合浦郡復治合浦。梁天監元年至陳禎明三年,原交州郡縣“廢置離合,不可勝紀”。 交州分置州有七郡,縣數多,以致當時的州域“不及前一郡”之廣,與越州、臨漳等郡混舉, 故梁、陳二朝交州的郡縣很難分期確指,北海屬合浦縣境。隋.開皇九年 復置合浦郡治合浦,隸楊州,統縣十一,其中合浦、封山、龍蘇三縣均在今合浦、浦北 縣境內。郡境含今雷州半島和玉林市。北海屬合浦縣地。唐.武德四年。自貞觀以來,州郡更置 析並頻繁,但北海屬合浦縣境不變。五代.南漢乾亨元年 ,改合浦縣為媚川都,駐軍 8000人於沿海專事採珠,媚川之名,殆由此定。北海先後屬合浦縣、媚川都轄地。宋.開寶四年。北海屬合浦縣境。太平興國八年,撤合浦縣併入石康 縣,北海屬太平軍石康縣轄境。鹹平元年 ,撤太平軍,復置廉州和合浦郡,統合浦、石康二縣,隸廣南西路, 廉州治海門。北海屬合浦縣境。元.至元十五年改置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司,治合浦縣,領合浦、石康二縣如舊。隸湖廣行中書省。北海境屬合浦縣。明.洪武元年湖廣行中書省析置為廣東、廣西行省,改廉州路為府,領合浦、石康 二縣。三月,隸於廣西行省,四月改隸廣東行省。北海境屬廣東自此始。洪武七年 十月,降廉州府為廉州,撤合浦縣人石康縣。洪武九年五月,復廉州為府,欽縣為州。廉州府領合浦、靈山、 石康三縣和欽州。成化八年,撤石康縣並人合浦縣,隸廉州如舊。北海屬合浦縣地。洪武初,倭寇沿海為患,自石城統轄,史稱“珠場八寨”或“防寇八寨”,北海市境分屬龍潭、古裡二寨防 地。北海之有鄉都二區,清和鄉三圖轄今鐵山港區。清.順治元年八月,廉欽道更置欽廉軍 政府,統屬府州縣不變。同時議設北海自治會,屬廉州府合浦縣。清康熙元年設北海鎮標。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闢為通商口岸。歸屬廉州府合浦縣新設北海鎮總兵左營駐防中華民國.民國元年,東至西村港;劃分第三、第四行政區,高德東片屬第三區,西片屬第四區。民國3年,撤欽廉綏靖處,改設欽廉道,9年裁撤,合浦縣直屬廣東省。北海屬合浦縣轄市。民國15年,成立北海市政籌備處,行市建制,直轄於廣東省。此前的基層行政仍沿靖海 團、局建制不變。至此,靖海團局裁撤。17年11月,撤市政籌備處,復歸合浦縣管轄。19年 設南區綏靖公署,駐茂名,合浦縣歸轄,北海屬合浦縣轄市不變。民國20年,合浦縣分設自治區,北海市屬第二區,區治北海,管區北至楊家山,東至福成,轄三鎮。民國21年10月,設立潿洲、斜陽管理局,受省直轄。民國22年6月, 潿洲、斜陽管理局裁撤,仍歸北海市管轄,設公安分駐所代行原管委會 職權,設北海市政局,直轄於合浦縣。基層政權復沿舊團局管區各設若干自治區,共52區。 為時甚短,不能縷指。民國25年,南區綏靖公署裁撤,設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合浦、欽 縣、靈山、防城、海康、遂溪、徐聞七縣。區署駐廉州,北海隸屬不變。民國28年,合浦縣第二區改為第五區,管區北至大龍圩,東至石頭埠。轄二鎮 。撤北海市政局,改置北海鎮公所。民國29—34年,合浦縣第五區改為第三區,仍駐北海,管區縮小,轄四鎮 。潿洲島為日軍佔領。暫成甌脫之地。34年6月潿洲島收復,為合浦縣轄鄉。民國35年,合浦縣第三區裁撤。民國38年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裁撤。北海東鎮、西鎮, 高德鄉,潿洲鄉,婆圍鄉,福成鄉直屬合浦縣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2月4日,北海解放,7日,成立北海軍政委員會,20日,接管原東、西鎮公所, 分設東、西街人民政府, 除潿洲島尚未解放外,市區行政仍按舊政權管轄範圍進行管理。1950年1月, 設廣東省南路專區,旋改為欽廉專區,統合浦、防城、欽縣、靈山四縣。專署駐北海。5月,設北海鎮人民政府,取代軍政委員會行政職能。屬合浦縣人民政府領導。6月,建立鄉、街基層政權,城區分設中山外街、中山東街、中山西街、珠海東街、珠海西街和新民街6個街道辦事處;郊區分設東靖鄉、西靖鄉、高德鄉、七星鄉、海東鄉、潿洲鄉等6個鄉政府。1951年1月,北海鎮改為地級市建制,3月成立北海市人民政府,直屬廣東省政府領導。基層政權更置,郊區設第一區、第四區和第五區3個區公所,城區設第二區、第三區2個區政府。5月,廣東省欽廉專署所轄4縣 轉託廣西省領導。1952年3月,劃歸廣西省,北海市將原來5個區改為4個區,分建22個鄉3個鎮。1953年1月,北海市委託中共欽州地委領導, 省轄市級別不變。 將第一、第二區政府合併為郊區。第二區政府轄16個小鄉,2個鎮。保留 第三區政府,轄3鄉1鎮。市區政府改稱第一區人民政府,轄6個居民委員會。將包家、平陽、 軍屯3個鄉劃歸合浦縣。1955年7月1日,北海復歸廣東省,原省轄市建制不變,改歸中共合浦地委領導。1956年4月,北海市改為縣級市,7月,包家、軍屯、平陽三鄉再度劃歸北海。1958年11月,北海市改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北海市人民政府改稱北海人民公社管理 委員會。 公社與基層改師團建制。1959年6月,撤銷北海公社建制,北海改為縣級鎮,受湛江專署管轄; 原各個團分別改為漁業、郊區、潿洲、城鎮四個公社。1960年2月增設水上運輸 公社。1961年4月,公社體制調整,將5個公社調整為8個:城鎮、西塘、高德、地角、外沙、 鹹田、潿洲、水運,共設生產大隊74個。1964年10月,恢復北海縣級市建制。1965年6月,北海市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由新設的欽州專員公署管轄。1968年4月,成立北海市革命委員會,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1979年,建立華僑漁業公社,屬鄉鎮級建制。1980年,撤銷北海市革命委員會,恢復北海市人民政府,維持縣級市建制不變。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旅遊對外開放城市。1983年10月,恢復地級市建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接領導。1984年4月,被國務院確定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1984年9月,撤銷公社, 恢復區、鄉、 潿洲3鎮;高德、西塘、鹹田3鄉。1987年7月1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2010年11月9日,北海市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世界客屬第24屆懇親大會在北海市舉行。地理.北海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26′~21°55′34″之間,西北距自治區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口市147海里。市區南北西三面環海,有潿洲兩個海島,潿洲距市區大約20.2海里。北海地區海岸線總長達500多公里。氣候.北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潮溼。空氣優良。年均降水量1644毫米 ,年均溫22.6℃。政治.行政區劃.北海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人口.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853,227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539,25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13,976人,增長20.4%,年平均增長率為1.87%。其中,男性人口為964,301人,佔總人口的52.03%;女性人口為888,926人,佔總人口的47.97%。總人口性別比為108.48。0-14歲的人口為401,390人,佔總人口的21.66%;15-59歲的人口為1,154,321人,佔總人口的62.29%;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97,516人,佔總人口的16.0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13,437人,佔總人口的11.52%。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79,305人,佔總人口的52.8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873,922人,佔總人口的47.16%。民族.北海人口以漢族為絕大多數,亦有壯族等少數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788,030人,佔96.48%;壯族人口為44,278人,佔2.39%;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20,919人,佔1.1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78,715人,增長18.47%,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5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5,261人,增長117.7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57個百分點。其中,壯族人口增加21,551人,增長94.83%,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91個百分點。文化.語言.北海通行數種本地語言,以欽廉粵語為主,還包括其他漢語方言如客家話、閩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外地移民湧入北海。1996年起,廣西自治區政府致力使用行政手段在多個城市強制推行“推廣普通話”政策,本土語言遭到嚴重打壓。2002年,北海市一個。現在普通話作為共同語日益流行。因而,目前北海市區內語言使用格局為北海話、廉州話和普通話三足鼎立的局面。經濟.光緒二年,清廷簽訂煙臺條約,廉州始增通商口岸於北海,在其地設立市埠及海關稅務司。共和國時代,在1984年宣佈開放包括北海在內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作為整個西部地區唯一的沿海開放城市,北海一度被視為中國西部各省出海的通道和視窗,被比作第二個深圳、西南開放橋頭堡,尤其以四川、雲南為盛,分別有6個和5個城市與北海結為友好城市。1990年代初北海爆發了房地產泡沫,之後北海的發展一直落後於其它開放城市。目前,北海正著力建設鐵山港,發展臨港工業;中國石化北海煉化異地改造及系列配套專案將極大的拉動北海工業;中國電子集團、臺灣光寶集團、清華紫光、深圳朗科的進入為北海的產業提升奠定了新的基礎。北海所瀕臨的北部灣是中國沿海十大漁場之一。主要魚類500多種,蝦類43種,另有蟹類、貝類、頭足類、爬行類及哺乳類等種類繁多的海生動物和藻類等多種植物。工業以漁業和對外貿易為主。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496.6億元人民幣。交通.北海市因獨特半島的地理環境,因主要交通以海運為主。海運.有北海港、鐵山港、南澫港、高德港和南灣港等主要港口。北海國際客運港每天有發往潿洲島、海口等地的客輪。公路.是 209國道的終點所在地。境內途經 325國道、 228國道和 、 、 。鐵路.鐵路有欽北鐵路、欽北高速鐵路和合湛鐵路。設有車站北海站、合浦站航空.北海福成機場 北部灣國際機場教育.高等院校.現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正在研議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申請批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合併轉設為廣西海洋學院。主要景點.名勝古蹟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他.北海是中國南派傳銷的根據地,當地有許多非法傳銷活動,如著名的“1040陽光工程”,而政府曾多次對非法傳銷進行查處。2018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北海等列為傳銷重點整治城市,直至2019年5月,北海“全國整治聚集式傳銷重點城市”的稱號被摘下。 | 438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北海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82"
} |
玉林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西東南部。市境西界欽州市,西南連北海市,南接廣東湛江市,東毗廣東茂名市,東北鄰梧州市,北通貴港市。地處桂東南丘陵區,北部為大容山,西部為六萬大山,東部為雲開大山,中部為盆地。南流江、九洲江、北流河皆發源於境內,玉林是廣西最大、全國著名的僑鄉,有華僑及臺港等移民100多萬人。市人民政府位於玉州區玉東大道1號。名稱由來.《說文解字》記曰:“鬱,芳草也。十葉為貫,百廿貫築以煮之為鬱。從臼、冂、缶、鬯;彡,其飾也。一曰鬱鬯,百草之華,遠方鬱人所貢芳草,合釀之以降神。鬱,今鬱林郡也。”可見鬱林的名稱應該與一種名為“鬱”的香草有關。「鬱林」一名自唐乾封元年代替至今。歷史.州郡史.先秦屬西甌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為桂林郡、象郡管轄。西漢初,屬南越國。元鼎六年西晉,今市境為陰平縣地、布山縣地和合浦縣地,分屬廣州刺史部的鬱林郡和交州刺史部的合浦郡。太康元年,陰平縣改為鬱平縣。南朝,今市境西北在宋、齊、梁三朝時,為鬱平縣地,屬廣州刺史部的鬱林郡。宋初屬合浦郡,泰始七年,置石南縣,屬石南郡, 石南郡和鬱林郡皆屬南定州。今市境東南屬合浦縣地。隋朝,今市境西北的鬱平縣和石南縣,初屬南定州。開皇十年,置鬱林州,領石南、興業、興德、潭慄、鬱平五縣。鬱林五屬.宋開寶五年,州府位於今玉州區,迄今已一千多年,故人稱玉林為“千年鬱林”。大觀四年博白縣來屬,三年博白縣往屬白州,南渡後(紹興七年)來屬,鬱林州轄南流、興業、博白三縣,隸屬廣南西路。元朝領南流、興業、博白三縣。明洪武十年,北流、陸川兩縣來屬,“鬱林五屬”自此形成。清順治,鬱林州從梧州府分出,隸屬廣西行省桂平梧鬱道。雍正三年八月,鬱林州升置鬱林直隸州,轄北流、博白、陸川、興業四縣。民國元年,鬱林直隸州改為鬱林府。次年改為縣,屬廣西省鬱江道,三年改屬蒼梧道。十九年,屬鬱林民團區,二十一年,改屬梧州民團區。二十三年,改屬梧州行政監督區,二十五年,屬潯州行政監督區,後又改屬鬱林行政監督區。撤地改市.1949年11月29日,解放軍攻下鬱林城。12月,設鬱林專區。行政公署駐鬱林,轄鬱林、北流、陸川、博白、興業、貴縣等六縣。1951年鬱林專區和梧州專區撤銷,併為容縣專區,貴縣劃歸賓陽專區。1952年8月,博白劃歸欽州專區併入鬱林縣,小部分併入貴縣。1956年4月將「鬱林。1995年10月,析出貴港市。1997年4月,撤銷玉林地區和縣級玉林市,設立地級玉林市。同年5月,設立福綿管理區,作為玉州區的派出機構。2013年6月,正式設立玉林市福綿區。地理.地處廣西東南部,南流江流域,位於粵桂兩省區交界處,東與梧州市、廣東省茂名市相鄰,南與北海市、廣東省湛江市毗連,西與欽州市交界,北與貴港市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2,82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建成面積45平方公里。自然特徵.地處桂東南丘陵臺地,境內山地、丘陵、谷地、臺地、平原相交錯,尤以丘陵臺地分佈較為廣泛。平原盆地佔全市面積17.4%,丘陵臺49.4%,山地佔33%。其中,耕地面積19.02萬公頃。有林面積68.2萬公頃。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2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650毫米;光熱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1795小時,無霜期長,年平均無霜天數為346天。政治.行政區劃.玉林市現轄2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人口.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82.3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7.53 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51.10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5,796,766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487,36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09,398人,增長5.64%,年平均增長率為0.55%。其中,男性人口為3,007,266人,佔總人口的51.88%;女性人口為2,789,500人,佔總人口的48.12%。總人口性別比為107.81。0-14歲的人口為1,683,326人,佔總人口的29.04%;15-59歲的人口為3,197,544人,佔總人口的55.1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15,896人,佔總人口的15.8%,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71,839人,佔總人口的11.5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883,897人,佔總人口的49.7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912,869人,佔總人口的50.25%。民族.當地居民絕大多數為漢族,另有壯、苗等少數民族10萬人。當地通行的本地語言為粵語、𠊎話。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725,369人,佔98.7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1,397人,佔1.2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80,021人,增長5.14%,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4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9,377人,增長69.91%,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47個百分點。其中,壯族人口增加19,617人,增長62.44%,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1個百分點。農業.玉林市屬南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生產歷史悠久,是廣西農業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清代已普遍種植雙季稻和花生、糖蔗、藍草等經濟作物。有“廣西糧倉”、“廣西烏克蘭”的美稱。1990年,被國務院嘉獎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教育.中學.以下均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旅遊.主要旅遊景區有云天民俗文化世界(簡稱:雲天文化城)、古經略臺真武閣、佛子山、都嶠山、謝魯山莊、宴石寺、龍泉巖、勾漏洞、水月岩、龍珠湖、大容山森林公園、石嶷文塔。民間廣為流傳的是西甌池、白石洞、水月岩、寒山、掛榜山、石室、龍井、南橋古渡。八景詩如下:石室仙蹤在鬱州,寒山應雨任君求。西甌池內蛟龍現,水月岩中掛斗牛。白石洞天仙子地,南橋古渡鯉魚遊。龍泉湧出流霞水,掛榜山崩應六秋。另一版本則沒有掛榜山,代之以鳳凰嶺。明知州鄺元樂作《詠鬱林八景詩》,詩中八景分別為甌池春暖、白石洞天、鳳嶺秋清、水月岩虛、寒山應雨、石室仙蹤、紫水流霞、龍橋古渡。2004年,市旅遊局組織評選“玉林十大景觀”。分別為雲天浩宇。特產.正骨水、玉林香蒜、玉林牛巴: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著名人物:爭議.玉林近年每年均會舉辦由民眾自發興起的玉林荔枝狗肉節,引起不少愛狗人士強烈批評。2018年,玉林市因當地的南流江水質大大低於國家標準,導致當地市環保局局長被罷免,副市長被約談。 | 438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玉林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383"
} |
嶽麓山緊鄰古城長沙,自古以來是文人墨客必遊之地,山下有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也是中國現今儲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歷代留下的文化遺蹟以晉初麓山寺、隋舍利塔、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嶽麓書院、禹王碑、明雲麓宮、清愛晚亭最為著名。此外,中國對日抗戰中後期的第三次長沙會戰,由薛嶽等人率領的中華民國國軍即是在此山指揮炮兵團向進犯的阿南惟機率領的日本軍攻擊,使日軍被殲滅甚多。此戰法被稱為「天爐戰法」,日軍被殲到不到萬人方突圍回佔領區,戰史上稱為「長沙大捷」。名勝.黃興墓、蔡鍔墓、陳天華墓、姚宏業墓、焦達峰墓、蔣翊武墓、禹之謨墓、劉道一墓、陳作新墓、劉昆濤墓、黃愛龐人銓墓、丁文江墓、七十三軍墓葬群嶽麓書院、雲麓宮、愛晚亭、禹王碑、麓山寺、隋舍利塔、麓山寺碑、半山亭、望江閣白鶴泉、飛來石、自來鍾、蟒蛇洞、響鼓嶺、笑啼巖、清風峽、步虛嶺 、穿石坡植物.嶽麓山主要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暖性針葉林為主,部分地區儲存著原生性常綠闊葉次生林。嶽麓山擁有植物資源174科559屬977種,如羅漢松、銀杏、香樟樹、楓樹。#重定向嶽麓山上有晉朝的羅漢松,唐朝的銀杏,宋朝的香樟樹,明清時期的楓樹。 | 440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嶽麓山",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08"
} |
白沙古井簡稱白沙井,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城南,賀龍體育文化中心西測,天心閣東南,臨白沙路。白沙井被譽為“長沙第一泉”,也是江南名泉之一;現有泉眼四口,井口以花崗岩石砌成,長約67釐米,寬僅33釐米,深70釐米,井口東側豎有“白沙古井”石碑。1964年該井被列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政府撥款進行了修繕;1993年重新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古井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據考證,白沙古井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為一眼泉,明朝末期分為二泉,後增為四泉。背靠山側樹有石碑,上刻“白沙古井”四字,泉眼周圍輔以導水溝,高處圍以石欄,兩邊有石級作為通道。在自來水未普及以前為臨近市民的主水源。白沙嶺徵地事件.1999年初,長沙市電業局在古井背山白沙嶺徵用土地決定建住宅小區,之後不久隊伍相繼進場施工,不久建築基礎全部平整,訊息傳出後立刻產生強烈反響。長沙市民特別是古井周邊市民頃刻間集體上訪長沙市政府,強烈要求停止施工,保護好白沙古井,至此工程全面中止。白沙古井公園.為避免城市發展對古井的造成影響,長沙市民自發集資1500萬元對周邊進行修繕和拓展建立“白沙古井公園”,工程於2001年10月1日完工並對外開放。古井北測建有名為“白沙源”茶肆,南側建有迴廊,井背白沙嶺進行了徹底整修,建有涼亭,周邊全部植樹綠化。 | 440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白沙古井",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09"
} |
長沙銅官窯,又稱長沙窯,唐五代時期南方民窯,出產青瓷,同時運用多種裝飾技法,品類繁多。#重定向長沙窯窯址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丁字灣街道內,因為最初發現地在銅官鎮瓦渣坪,又稱銅官窯、望成窯、瓦渣坪窯,與後世官窯並無聯絡。該窯已被廢棄千年,也未見相關文字記錄。根據遺址地層推斷,窯場創燒於中唐,晚唐、五代為其極盛期,其後衰落。考古發掘出土大量釉下彩器物,系此前未見之工藝,被視為釉下彩裝飾的源頭,對宋彩繪瓷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重定向1988年,國務院公佈其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重定向概況.遺址坐落在湖南省東北部的長沙市望城區銅官鎮和丁字灣街道一帶,沿湘江東岸分佈,分銅官鎮和石渚湖兩大窯區。歷史上長沙窯並未見於任何史書的記載,但據研究,它應從嶽州窯發展而來,始於唐初,興盛於中晚唐,而衰落五代末期至宋朝初期。它是一處民間的瓷窯,早期以燒製碗、盆、壺、罐等生活器具為主,後來也兼燒鎮紙、硯臺等文房用品和動物造型的玩具。其製品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也有不少出口,遠銷至日本、朝鮮、暹羅、南洋甚至西亞、非洲等地。長沙窯早已廢棄達千年之久,目前僅存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已發掘了19處瓷窯,最大的達萬餘平方米。不少遺址內瓷器碎片堆積如山,最厚的達4米之多。其中較典型的是陳家坪窯,它是一座龍窯,依山而建,窯床為斜坡式,長34米,寬4米,坡度約20度。其火膛、火門和風道、煙道等均為磚砌,窯底部有多層燒結面,窯內還殘存一些窯具。長沙窯附近曾有著豐富的瓷土,部分採礦洞坑留存至今。現在古窯周邊的製陶業依舊比較發達,部分小型作坊還在使用傳統的工藝進行生產。工藝特點.長沙窯是在1957年被發現的,經過多次考古發掘,已出土了大量瓷器碎片。從這些器物來看,長沙窯瓷器的胎質多為灰白色,釉色以青、綠、藍、醬、黃等色為主,釉層較厚。它們的造型美觀別緻,樣式新穎多變,尤其是瓷塑的動物玩具更是生動活潑、栩栩如生。而將文字和繪畫用於紋飾,也是它的一大特色。文字有民歌、詩文、諺語等,書寫在器物明處。繪畫有山水、人物、花鳥等題材,圖案清新自然,頗具生活情趣。長沙窯主要有釉下彩、模印貼花、貼花、刻劃花、印花、鏤空和雕塑等裝飾技法,其中以釉下彩最具特色。唐朝以前的瓷器多為青瓷單色釉。而自唐朝以後,人們開始使用釉下彩技法,就是將鐵、銅等呈色劑摻入顏料,用毛筆在未燒製的瓷器上上繪飾圖案,然後再覆蓋上一層釉並焙燒,使色彩從釉下呈現,大大提升了美觀度。這種技法是陶瓷製作和裝飾技法上的一次重大進步,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長沙窯發現以前,人們只能找到最早為宋朝生產的此類瓷器。而長沙窯出土的一些釉下彩瓷器都有銘文標示“元和三年”等紀年,因此可將釉下彩出現的最晚年代前推至唐。同時根據唐代關於湘瓷的一些文章詩句,並結合考古的地層關係,這裡也被基本認定為就是釉下彩的發源地。嶽州窯.嶽州窯與長沙銅官窯所處地域相近、部分時段的部分瓷器產品特徵相近。有學者認為兩者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絡,也有學者認為是同一窯口的時間地點不同的發展階段。 | 441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長沙銅官窯遺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12"
} |
渤海是中國的內海,也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渤海古稱北海。位於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之間,被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陸地環抱,僅東部以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南北長約556千米,東西寬約236千米。渤海的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約18米,從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向渤中及渤海海峽方向渤海水深逐漸加深,到渤中地區,水深也只有 20~30 m;整個區域海底平坦,坡度較小。名稱源起.勃海郡是中國古代漢魏晉時行政區劃中的一個郡,在今河北滄州一帶。勃海,中華民國初年叫直隸海灣,歐美地圖至今仍多作"Gulf of Chihli"。中華民國隨著北伐後直隸省改稱河北省,直隸灣和直隸海峽改稱渤海灣、渤海海峽。形成.渤海為中、新生代沉降盆地,海底是前寒武紀變質巖,第四紀沉積物厚達300-500米,主要為陸源物質。地理位置.渤海周圍有三個主要海灣︰北部有遼東灣,西部有渤海灣,南部有萊州灣,三大海灣都分佈有粉沙粘土軟泥和粘土質軟泥。渤海與黃海間的狹窄水路被稱為渤海海峽。渤海海峽北部的水路被稱為老鐵山水道。海峽的南部有一些島,被合稱為廟島群島。黃河、海河、遼河、灤河等注入渤海。渤海內及山東省渤海邊有石油儲藏。渤海的主要島嶼有廟島群島、長興島、西中島、菊花島等。雖然歷史上外國軍艦曾數次闖入渤海進犯京津,但如今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渤海完全屬於中國的內水而非領海,這是因為早在1864年,清政府即宣告渤海為“閉海”,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發表過此類宣告,故渤海屬於“歷史性海灣”;此外老鐵山水道的寬度為22海里,小於24海里,故不論從何種角度,渤海都是中國的內水。港口.渤海的主要港口有天津港、秦皇島港等,其中天津港的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是渤海乃至中國北方唯一的郵輪母港,也是具備接待世界最大郵輪能力的郵輪母港。沿岸城市.渤海沿岸比較知名的城市有遼寧省大連市,天津市,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填海造陸工程.位於渤海的渤海灣內的天津填海造陸工程是中國天津市濱海新區正在建設的目前中國國內最大的填海造陸工程。環境問題.渤海作為黃河、遼河、海河三大水系匯聚的半封閉內海,在近30年間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亦飽受陸上汙染及漏油事故等影響。根據《渤海海洋環境質量公報》,2010年的渤海水質當中已有22%為受汙染海水,天津市海域95%以上為劣四類海水。萊州灣近2/3的生物物種滅絕,海產品產量銳減。2001年9月,中國國務院批覆“渤海碧海行動計劃”,本想集中治理渤海汙染,但因為擔心影響經濟發展最後不了了之,恢復渤海生態努力歸於失敗。根據中國大陸國家海洋局官員的說法,渤海作為漁場的功能已經基本喪失,根據《2010年中國環境公報》顯示,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差,為中度汙染。主要汙染指標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石油類、鉛和鎘。中華民國的看法.中華民國的地理教科書認為,渤海是海灣,民國初年叫直隸海灣,隨著北伐後直隸省改稱河北省,直隸海灣故改稱渤海海灣。因此中國被認為有三片領海,即黃海、東海和南海,渤海被歸入黃海。 | 442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渤海",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20"
} |
電子佈告欄系統是一種網站系統,是網路論壇的前身,它允許使用者使用終端程式透過調變解調器撥接或者因特網來進行連線,BBS站臺提供佈告欄、分類討論區、新聞閱讀、軟體下載與上傳、遊戲、與其它使用者線上對話等功能。BBS的歷史.BBS的歷史大概分成三個階段:BBS發展初期,BBS站臺大部份是由站長業餘維護,其BBS的型態大多是使用者透過調變解調器撥接或telnet協議連線BBS站臺,以單色或彩色之純文字畫面,在使用者的終端機上呈現,中後期開始有一些BBS商業站臺提供收費加值服務,隨著HTTP網路協議及HTML等網頁技術的發展,BBS的型態也轉變為網路論壇或網路社群等多元樣貌,然而在臺灣,telnet方式的BBS系統仍然盛行,但由於調變解調器撥接方式的BBS早已式微,故在臺灣的「BBS」一詞,通常是指telnet BBS系統。撥號BBS.在80年代因特網發展初期,網際網路與寬頻尚未出現,此時是資料機活躍的年代,就開始出現基於調變解調器和電話線通訊的撥接式BBS及其相互連線而成的BBS網路。當時BBS站點間所使用的網路協議主要是BNU/UUCP或是Fidonet通訊協議,使用者端透過撥接軟體透過調變解調器撥叫該BBS站臺的電話號碼來連線進站,站臺內容也全都是文字或由文字所組成的圖形。隨著撥接技術日趨成熟穩,BBS開始普便流行,各種站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這個時期,此類撥接式BBS的站臺主要服務多為:佈告欄、檔案/共享軟體下載、討論區,但也僅限站臺與使用者的單向服務,尚無法跨越站際,為達成站際交流因此開有一些知名的站際轉信網路組織出現,如最著名FidoNet國際性業餘組織,BBS站臺申請加入該組織,透過Fidonet通訊協議標準,可以達成彼此之間的信件交遞、討論區的共享,甚至達成橫跨洲際國際化網路,如同現今的網際網路。臺灣在1988年正式加入國際惠多網FidoNet,區域碼為region 56,在撥接BBS發展最盛期約89至96年左右,也出現許多區域性BBS網站組織,例如:90網、AirNet等等,而一個BBS站臺通常會加入一個或以上的BBS網站組織。大陸地區最著名的是中國惠多網,曾長期由金山軟體公司求伯君的“西點”BBS提供北京-珠海南北網間長途轉信。撥接式BBS站臺通常架設在DOS系統,而架站所需要的軟體分為而使用者端使用撥接程式如:、Kermit、ProComm,經由PC RS232 port連線Modem (調變解調器)再經由一般電話撥接到BBS站臺,撥接進站之後使用該站臺所提供的各類服務,但由於撥接式BBS是採用電話線路連線,長時間使用將使電話費用增高,因此便出現離線軟體,例如討論區離線軟體:藍波快信等,可以將文章按時間、分類、收件人等過濾並壓縮打包再傳輸下載離線閱讀,以提高效率達到節省時間,除此以外還有類似FTP的檔案伺服器以及文字MUD遊戲等軟體。多數免費BBS只有1臺主機、1個調變解調器BBS則可能擁有更多線路。由於1條通訊線路在同一時間只能為一位使用者服務,因此多數站點對使用者每天上站的時間作限制,並且根據使用者表現授予各種級別,分配不同時段。Telnet BBS.由撥接BBS是基於電話線路所形成網路系統,連線成本所費不貲,在1990年代中期因特網開始大規模普之後,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Telnet協議純文字式的BBS,開始取代掉傳統的撥接BBS。在伺服器端,採用Maple BBS或者FireBird BBS系統。使用者端透過Telnet軟體如:NetTerm、CTerm、FTerm等來登陸伺服器,閱讀發表文章、傳送郵件,透過模擬的協議來上傳下載資料檔案。有些站點還提供SSH登陸,確保連線的安全性,還有很多站點提供Web方式的介面,方便使用者使用。網頁論壇.在Telnet BBS開始取代掉傳統撥接BBS的同時,一樣基於因特網HTTP協議而發展出來的網頁論壇亦開始盛行,由於網頁論壇內容以多媒體網頁方式呈現,內容比傳統純文字式BBS更多豐富與多元,所以網頁論壇亦逐漸取代的Telnet BBS,在此之後撥號BBS和Telnet BBS所以形成的BBS網路已經日漸凋零所剩無幾,因此在大多數國家或地區,BBS一詞所指稱的討論環境多半已非傳統的純文字式介面,字義已相同或近似於“論壇”。中國大陸BBS歷史.中國大陸使用的論壇,編寫語言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年代:BBS軟體與技術.BBS軟體依連線技術區分三大類:撥接式、Telnet、Web,目前BBS泛指Telnet形式。撥接式.撥接式通常是以80年初期到90年DOS系統連線BBS必需使用的軟體,由於DOS對網際協議TCP/IP支援不完整,因此電腦與電腦之間的連線,是透過資料機兩大類。Telnet.客戶端軟體.目前常見的telnet客戶端軟體:伺服器端軟體.臺灣BBS界最早期是以Pirates BBS為基礎加以改良成為Engle BBS為主,再加以修改衍生出BBS系統分支,如:中國大陸BBS界在Firebird BBS基礎上還發展了Smth BBS、Ytht BBS、Lily BBS等,提供非常豐富Web方式訪問,如發文、即時訊息、信件、Blog,而部分管理操作則仍然限定為Telnet訪問。而客戶端的Telnet軟體也發展了很多便於操作的功能,如,滑鼠響應、URL識別、圖片預覽,文章自動下載、自定義指令碼等。在Web介面的論壇程式中,大陸地區開發的主要有基於Perl語言的BBS3000、雷傲、基於ASP語言的BBSxp、動網、基於語言PHP的Discuz!、PHPWind及phpBB、基於Java語言的Jute Forum。其他軟體.由於BBS發展初期是經由電話撥接上線,如同一般市話通話,隨時上線時越久其收費越高昂,因此「壓縮軟體」的出現縮短了檔案傳輸時間,以達到節省電話費,早期常見的「壓縮軟體」如:BBS人文文化.中國BBS“系統維護”現象.某些特殊時期,中國大陸的許多BBS會不約而同的出現大面積限制訪問現象,通常公佈的理由為“系統維護”。例如,2005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召開“兩會”前夕,有以下BBS同時宣佈進入“系統維護”狀態:“資料洩漏”現象.BBS站的站長擁有很大的權力,因為是由純文字組合而成,有許可權的人甚至不用任何基礎就能輕易檢視他人資料。 | 442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BBS",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21"
} |
西安交通大學,簡稱交大、西交、西交大、西安交大,是位於中國古都西安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等10個學科門類的教育部直屬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頂尖高校之一,是“C9高校聯盟”成員之一,“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西安交大的前身是清末洋務派政治家、實業家和福利事業家盛宣懷於1896年建立的南洋公學,後曾易名南洋大學、上海工業專門學校,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後期稱為國立交通大學。1955年,由於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併為積極支援西北地區教育建設,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遷往西安,是為交大西遷,後西遷被迫中斷,大部院系已遷入線的情況下,改為兩地辦學為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和交通大學上海部分。1959年交通大學分立,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原交通大學校長彭康被任命為西安交通大學首任校長。歷史.初創與合併前.南洋公學由盛宣懷在光緒二十二年建立於上海,與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早創辦的大學。1895年甲午戰爭戰敗後,清政府推行新政。天津海關道盛宣懷在天津創辦北洋大學堂後,曾與兩江總督劉坤一商討設立南洋公學。1896年10月,盛宣懷上奏《條陳自強大計折》並附《請設學堂片》奏請在上海設定南洋公學,提議由輪船招商局和電報局提供經費。12月6日光緒帝諭令批准盛宣懷設立學堂。南洋公學隸屬於招商局和電報局,校內設定了師範學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懷首任督辦。1905年改隸商部,更名為商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1907年改隸郵傳部,更名為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辛亥革命後1911年到1912年間為南洋大學堂。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劃歸繼承清政府郵傳部的中華民國交通部,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直至1921年與交通部下屬的另外三校合併為交通大學。合併為交通大學時期.1920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以交通部所屬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北平郵電學校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決定於1921年統一學制,統稱交通大學,辦事處設在北京,是為交通大學第一次合併。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糾紛,葉被迫離職,交通大學存在不足一年即解體。1922年交通大學解體後原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單獨成立交通大學上海學校,後在1922年夏更名交通部南洋大學直至1927年。1927年8月更名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9月,滬、平、唐三校再次合併組成“交通大學”。本部為上海滬校,唐校為土木工程學院,平校為鐵路管理學院。是為交通大學第二次合併。對日抗戰八年時期,交通大學滬校內遷到重慶,唐校和平校內遷到貴州遵義。1945年8月交通大學重慶總校返回上海。1946年國立交通大學從交通部劃歸教育部,教育部令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平、唐兩院分別回遷,平校另獨立為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與國立交通大學分離。同年12月,教育部下令停辦輪機、航海兩科。1947年5月約2800名學生曾駕火車赴南京請願反對停辦,是為交通大學的護校運動。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上海,同年6月15日,接管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在1949年7月平、唐兩校共同成立中國交通大學後,唐校也最終與在上海的國立交通大學分離。1949年國共內戰期間部分師生隨國民政府遷臺,1958年由在臺校友倡議覆校,即如今位於新竹市的國立交通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立交通大學的上海本部更名為交通大學,平校和唐校另合併成立中國交通大學,是為由滬平唐三地構成的交通大學第二次解體。院系改革.50年代初,當時的政府參照蘇聯專業化的教育模式進行拆分,實施院系改革。交通大學由具有相當規模的理、工、管的多學科大學被拆分成單一的工科大學。大量院系調出。其中理學院中的數學、物理、化學學科被調到復旦大學;化學還支援成立了華東化工學院、同濟大學支援得到加強外,其餘併入的實力都不強。在1952年的院系調整結束後,交通大學成了一所純工科大學,實力受到重創。交大西遷.1955年,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同時也為支援西北教育建設,國務院決定在上海的交通大學在1955年至1957年兩個學年中分批遷往西安,是為交大西遷。1956年暑假,西安新校舍落成,學校第一批西遷開始。但由於形勢的變化和校內師生的反對意見,內遷工作不久中斷。但此時超過半數的師生和大部份設施已經遷去西安,西安新校區開始接受新生,交通大學也就正式開始兩地辦學。由於上海和西安兩地管理上非常不便,加上西安部分已經成為事實,回遷恢復已沒有可能。1959年7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兩部分獨立建校,分別成立兩所校務獨立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交通大學兩校分立,是繼院系調整之後,實力再次遭到削弱;而兩校分立,又為幾十年後兩校在校友資源,校史解讀等問題的糾紛上埋下伏筆。1957年時,西安動力學院整體併入西安交通大學。西安交大時期.1959年交通大學分立,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並被列為首批全國16所重點大學之一。“七五”,“八五”期間,西安交通大學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5所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1992年西安交通大學成為首批進入國家 “211工程”建設的7所大學之一, 1999年成為首批進入“985工程”的9所高校之一,2006年成為首批進入“111計劃”的8所高校之一。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西安醫科大學、陝西財經學院與西安交通大學實現合併。交通大學淵源.按目前交通大學校友總會章程中規定,交大校友會由五所交通大學之校友組成,除西安交通大學外,還包括與西安交大同源的上海交通大學,由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平郵電學校發展而來的北京交通大學,由唐山工業專門學校發展而來的西南交通大學,以及於1958年在臺灣覆校的國立交通大學。文化傳統.校訓.交通大學校訓曾有過多次變更,例如1909年版本的“勤,儉,敬,信”,1925年版本的“和厚,肅靜,勤奮,整潔”,1933年版本的“精勤,敦篤,果毅,忠恕”,再到1937年的“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此外校友陸定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還題寫過“愛國愛校,追求真理,勤奮踏實,艱苦樸素”的校訓。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學決定啟用1937年《交通大學一覽》公佈的校訓。校徽.西安交通大學之校徽圖案中心為鐵砧、鐵錘,砧上置中西書籍若干冊,表示工程教育工讀並用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數碼1896四字,表示原在上海的交通大學創辦之年份。砧外為齒輪,外框像車輪,皆寓工程與交通之意。1925年4月8日校慶交通部南洋大學向師生和校友徵集校徽,年底確定了將當時在校學生徐震池和楊恆的設計稿合二為一的樣式,並於1926年1月23日校長凌鴻勳釋出公告實行。校旗.現行西安交通大學校旗為藍底,中部置有校徽及校名的旗幟。其中藍色象徵科學知識與海洋的深邃,白色象徵光明。南洋公學時期曾使用醒獅起搏大地圖案的校旗。交通大學時期的校旗中間為校徽,兩側為三道水平橫條,代表滬、平、唐三校,上方文字為“國立交通大學”。校慶.1922年4月8日,交通部部長兼本校校長葉恭綽電令:“今日為交通大學成立紀念日,放假一天。”自此以後,每年4月8日成為交通大學法定的校慶紀念日。每逢4月8日,西安交大都會舉行紀念校慶和遷校的活動。校園.西安交通大學校園分為興慶、雁塔、曲江、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四個校區,佔地總面積約8000畝。其中興慶校區為主校區,雁塔校區為財經醫學校區,曲江校區為交大科技園。歷史遺蹟.處在千年古都的西安交大校園少不了和歷史千絲萬縷的聯絡。興慶校區所處位置為唐長安城內的道政、常樂兩裡坊,北邊的道政坊曾經是興慶宮勤政務本樓的廣場,是唐玄宗時期舉行盛大慶祝和外事活動的場所,目前這裡大致為西安交大教學區。南邊常樂坊大致分佈學校生活區,這裡的遺蹟繁多,最有名的當屬白居易在長安城的住所,相國關播曾經的宅院“東亭”。白居易曾在此借相國種下的竹林寫過一篇《養竹記》,如今鐫刻在交大校內東亭遺址處新栽種的竹林中。校內東亭遺址東南處為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所稱的蛤蟆陵所在處,曾出產長安三大名酒中的兩種郎官清和阿婆清,現為交大東區溫泉浴室。蛤蟆陵以南為唐高祖長女長沙公主和唐肅宗三女和政公主的住處。1963年交大宿舍施工時曾在此出土15件精美的金銀器物。除此之外位於今天交大校址的遺蹟還有西漢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北周隋唐“三朝國丈”獨孤信,唐太宗貞觀年間名將、吏部尚書侯君集,唐高宗宰相張行成,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等歷史名人的故居、寺廟或陵寢的遺址,是西安地區考古遺蹟最密集地區之一,可謂人傑地靈。園林.興慶校區東側為唐長安城春明門遺址,西側為唐長安城東市遺址,南面朝向唐長安城制高點樂遊原,北面緊鄰著唐朝三大宮殿群之一、唐玄宗時期政治中心興慶宮的遺址。五十年代初,為配合交大西遷,興慶宮遺址由當時的交大師生和西安市民共同改造成興慶宮公園。今天的興慶宮公園是西安市區最大的公園,園內碧波盪漾,楊柳依依,和西安交大校園內的蒼松翠柏連成一片,成為厚重沉穩的西安市內一片綠意盎然的海洋。交大西遷初期,從上海來到西安的交大師生因為對西北的氣候環境不適應,對西遷的質疑不斷加強。對此當時的校長彭康特別重視校園的園林規劃,特意從華東地區引進了一批樹種和各種花卉,試圖在黃土地上營造出和東部一樣的校園環境。今天的校園內,常春藤爬滿五十年代建成的教學樓,校園內東西花園大面積的牡丹、芍藥、月季、櫻花等不同品種的花卉不同時間競相開放,特別是櫻花東道和櫻花西道不同品種的櫻花。每逢初春,西安交大連同南邊樂遊原上的青龍寺,都會成為西安市民踏青賞櫻的最佳去處。另外,遷校初在學校兩旁種下的梧桐樹,經過半個世紀,已經變成了學校東西梧桐大道旁參天的巨木,幾千米長的梧桐道也成為了西安交大的標誌。建築和景觀.老教學主樓群.老教學主樓群修建於1956年到1958年,由當時的建築工程部華東工業建築設計院擔綱規劃設計,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中心大樓為主體,教學樓及各系建築分列兩旁呈對稱分佈。中心大樓之前為學校行政樓,在新主樓群建成,各行政部門搬走後改為理學院和數學與統計學院的科研和辦公場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大屋頂被認為是是封建主義的象徵,大廊柱被認為是是資本主義的象徵,而簡化後的蘇聯建築造型才是“社會主義新風格”。因此,教學樓在設計上沒有延續徐家彙老校區的復古主義,而是採用了更加簡潔的“中蘇風格”——灰磚牆和人字形紅瓦坡頂。考慮到交大選址處本身的歷史和文化遺存,設計師在整體規劃時因循了中國古典建築設計手法,總平面呈佈局嚴謹的對稱格局,北校門、中心教學樓和圖書館等重要建築均沿南北中軸線佈置。"建築造型簡潔明快,比例非常協調,韻律感很強。"當時首批西遷的教授們這樣評價新建的教學樓。目前,西安交通大學老教學樓被列為西安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學校在2000年後在保持西安交通大學老教學樓外立面的同時陸續對其進行了結構加固和內部配套設施的完善。圖書館.西安交大圖書館北樓始建於1961年7月,共三層,建築面積11200平方米,是和老教學主樓一併設計建設“中蘇風格”建築,風格樸實宏偉。和北樓相連的南樓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於1991年3月投入使用,地上13層,地下2層。設計上南樓保留了北樓的設計元素,外形呈金字塔形,被部分同學們戲稱為“鐵甲小寶”。圖書館南樓頂部有報時的大鐘,報時音樂為“東方紅”,2010年曾改為中國名曲“茉莉花”,後因國際形勢變化改回“東方紅”。1995年,圖書館經錢學森本人同意及中宣部批准改名錢學森圖書館,並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館名。現今該圖書館擁有閱覽座位3518席,累計藏書522.8萬冊,報刊10053種,現刊4089種。引進國內外電子資源252種;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近28639種,電子圖書107萬冊。15種百年以上歷史的世界著名期刊。新教學主樓群.由於五十年代修建的教學樓和行政樓逐漸無法滿足學校的教學和辦公需求,同時為迎接2006年的交通大學建校110週年和西遷50週年,新的教學主樓建設計劃於2000年前後被提上日程,並於2006年校慶之前完全建成使用。被採用的主樓方案由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李子萍女士設計,獲2004年中國建築總公司優秀方案設計一等獎。教學主樓群是校園南北中軸線上最後建設的專案,佔地面積5300平方米,總高度107.45米。樓群由A至E五座組成,A至D座為多層講堂,最多可容納10800人,考慮到疏散方便高度均不超過24米。E座為高層科研辦公用房,內部分層設定四個中庭,可供師生交流、休息,頂層的空中花園可遠眺興慶湖和終南山,但一般不開放。建築風格上,新主樓摒棄個性張揚奇異而採用穩妥甚至“保守”的建築形式,以保證校園文脈的延續和建築的同一性。管理和組織.師資力量.截至2013年8月底,西安交通大學教職工總數為5,569人,其中校本部教職工4,467人,附屬醫院3,173人。專任教師2,753人,教授、副教授1700餘人。在師資隊伍中,目前學校教師隊伍中有兩院院士24人,國家教學名師6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50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4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及中青年專家16名,“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19人,“千人計劃”、“青年千人計劃”共4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234名,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35名。目前學校生師比為1:14.22,高於國家規定的1:16,醫學類生師比為1:8.87,高於國家規定的1:9。在校學生.截至2014年9月,全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0682人,其中在校本科生15985人,在校碩士生9954人,在校博士生4743人。本科書院.從2006年開始,西安交大逐步開始嘗試在本科生管理上採用書院制管理模式,以西遷後第一任校長命名的彭康書院成為交大第一個本科書院。書院制按照位置將全校的本科生宿舍劃分成若干個書院,形成由不同學院專業本科生混合居住,分享設施,參與活動,接受管理和教育的社群單位,以期達到學術與生活分治,學生跨學科交流、人格養成、愛心與善意文化加深等目的。目前西安交大有八個書院,每個書院約兩三千人。本科生的輔導員、獎學金及獎項評定、文化活動組織等管理措施均建立在書院制的框架之上。學校以書院為單位對學生實施軍訓、新生入學教育、大學生活指導、學業規劃、學習輔導、公民素養與禮儀培養、綜合素質拓展、心理輔導與困難援助等一整套育人計劃。 書院各有自己的學生會、書院社團等組織,有彭康之夜、文治達人、仲英冷餐會等各自的文化活動,有各自及書院間的足球、羽毛球賽等體育活動,有各自的閱覽室、健身房、心理諮詢室、舞臺、伺服器等基礎設施,有各自的書院標識、院訓和文化。學術科研.全校有78 個本科專業,擁有27個一級學科、15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一級學科、24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學校有8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 37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15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擁有工程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和 MBA 、MPA 等九個專業學位點,22個博士後流動站,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專業或專項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9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6個省級重點科研基地和3個省級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學校設有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高效能計算中心。“十五”以來,重大基礎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共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專案1項,基礎研究專案數和經費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成果獲獎成績斐然,“十五”以來共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1項。其中200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獎7項,排名全國高校第二十二位;教育部科學技術獎60餘項,其中一等獎5項;陝西省科學技術獎19項,其中一等獎8項。近年來,學校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2006年發表的SSCI論文位居全國高校第二十五。機械學院的工業設計系是國際工業設計協會在中國大陸高校中最早的成員組織,在其委員會具有投票權。排名聲譽.在2013QS世界大學排名中西安交通大學在中國大陸高校中排名第十位,是排名最高的中國西部高校。在2013高等教育觀察釋出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西安交大排名第八位。在2016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西安交大位居世界151-200位。 | 442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西安交通大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25"
} |
絕對零度。物質的溫度取決於其內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動能。根據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佈,粒子動能越高,物質溫度就越高。理論上,若粒子動能低到量子力學的最低點時,物質即達到絕對零度,不能再低。然而,根據熱力學定律,絕對零度永遠無法達到,只可無限逼近。因為任何空間必然存有能量和熱量,也不斷進行相互轉換而不消失。所以絕對零度是不存在的,除非該空間自始即無任何能量熱量。在此一空間,所有物質完全沒有粒子振動,其總體積並且為零(絕對真空)。有關物質接近絕對零度時的行為,可初步觀察。定義如下:formula_1其中formula_2為普朗克常數、formula_3為粒子的質量、formula_4為波茲曼常數、formula_5為絕對溫度。可見熱德布洛伊波長與絕對溫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當溫度很低的時候,粒子物質波的波長很長,粒子與粒子之間的物質波有很大的重疊,因此量子力學的效應就會變得很明顯。著名的現象之一就是在1995年首次被實驗證實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當時溫度降至只有1.7×10-7 K .逼近絕對零度的方法.和外太空宇宙背景輻射的3K溫度做比較,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溫度1.7×10-7K遠小於3K,可知在實驗上要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代表著我們需要將溫度降到宇宙背景輻射之下,而目前僅知在整個可知宇宙環境中只有回力棒星雲之溫度符合該條件,而造成該星雲溫度如此之低的原因之一為絕熱膨脹。要製造出如此極低的溫度環境,主要的技術是雷射冷卻和蒸發冷卻。負溫度.在常用的攝氏或華氏溫標下,以負數形式表示的溫度只是單純的比此兩種表示方式下的零數值溫度更低的溫度。然而某些熱力學系統是可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負溫度的,換句話說,這些系統在熱力學定義下的溫度可以是一個負的值。一個具有負溫度的系統並不是說它比絕對零度更冷。恰恰相反,從感官上來講,具有負溫度的系統將會比任意一個具有正溫度的系統都更熱。當分別具有正負溫度的兩個系統接觸時,熱量會由負溫度系統流向正溫度系統。大多數常見的系統都無法達到負溫度,因為增加能量也會使得它們的熵增加的。但是,某些系統能夠持有的能量是有上限的,當能量達到這個上限時,它們的熵實際上會減少。因為溫度是由能量和熵之間的關係來定義的,所以即使能量在不停的增加,這個系統的溫度仍會變成負值。所以,當能量增加時,對於處於負溫度的系統,描述其狀態的玻爾茲曼因子會增大而不是減小。因此,沒有一個完備的系統——包括電磁系統——能夠達到負溫度,這是因為能量狀態不會達到最大,所以不會有負溫度出現。但是,對於準均衡系統這一理論並不適用,所以準均衡系統是可能達到負溫度的。2013年1月3日,有物理學家聲稱首次製造出了高等自由態的負溫度系統,該系統是由鉀原子組成的量子氣體。 | 444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絕對零度",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44"
} |
洛陽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下轄的地級市,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河洛文化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十三個正統朝代,和二十多個政權將洛陽設為文化、經濟、行政中心,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城市。洛陽也是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城市和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洛陽有三項六處世界文化遺產和四項五處5A級景區,是首批經中國國務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權的13個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業城市和優秀旅遊城市,也是首批中國創新型試點城市,中原經濟區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陽全境總面積15,230平方公里,現下轄七縣七區。2019年,全市常駐人口692.22萬人,居民以漢族為主,母語為中原官話洛嵩片洛陽話。歷史.洛陽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謂之“陽”,故名洛陽,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不同朝代被官方稱為中國、斟鄩、西亳、洛邑、成周、王城、京師、京都、雒陽、東京、帝京、京洛、洛城、神京、南都、東都、神都、西京、河南、中京等。因境內有伊、洛兩水,也稱伊洛。洛陽地處中原,雄踞天下,八關環繞山川縱橫,西依崤山,由函谷關通關隴,東臨嵩嶽,北靠太行與黃河之險,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說。洛陽以其四面環山、八關都邑的地理優勢,成為歷代帝王青睞之所;也因其承東啟西、連線南北的居中位置,成為古往今來的水陸交通要地。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在洛河兩岸不足30公里的範圍內,分佈著夏都斟鄩、商都西亳、東周王城、漢雒陽城和隋唐洛陽城等五大都城遺址,此外周邊亦有諸如鄭州、開封、商丘、許昌等中原古都群。而洛陽城北之邙山陵墓群,為眾多古代帝王、名人的墳塚所在地。洛陽城自夏朝開始,有十三個正統朝代和二十多個政權將之設為行政中樞,以該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核心發祥地,華夏、中華、中土、中國、中原、中州等稱謂均源自於古老的洛陽城和河洛文明。形成於東漢時期,由班超、甘英等開闢,以首都洛陽為起點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後漢書》有記載:“其王常欲通使於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漢魏洛陽城通達西域延續曹魏、西晉直到北魏,隋唐時期由隋唐洛陽城所取代,定鼎門亦是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作為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東都建成,隋煬帝楊廣便遷都洛陽,實現萬國來朝的華夏夢。《資治通鑑》的作者、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曾作 《過故洛陽城》:“煙悉雨嘯黍華生,宮闕簪裳舊帝京。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洛陽城在設計上更是影響到了同時期的海外城市格局,例如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均是仿照唐朝洛陽、北魏洛陽等都城建立,甚至於中世日本造訪京都被稱之為「上洛」。元代以前,洛陽長期被認為是中國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統的王朝多以洛陽為首都或陪都,割據政權也均以進入洛陽作為逐鹿的目標和自身正統性的象徵,這一時期的洛陽曆史承載了中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由於自古流傳著「」、「宅茲中國」等說法,被許多學者名人、考古界和帝王政客公認為是華夏文明正統的象徵。元代以後因戰亂和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洛陽地位有所下降,退化為中部地區一個普通縣的水平,這一時期的洛陽曆史折射了中國各地方在農業社會晚期的普遍狀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洛陽人口數量、城市規模和工商業發展都有較大的飛躍,成為以重工業製造和歷史文化旅遊聞名的重要城市,這一時期的洛陽曆史反映了一個內陸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歷程。自然地理.地形.洛陽三面環山,有兩條大河穿過。洛陽市地處九州腹地,位於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歐亞大陸橋東段,在東經111°8' - 112°59'、北緯33°35' - 35°05'之間,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黃河中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複雜多樣,其中山區面積佔45.51%,丘陵面積佔40.73%,平原面積佔13.8%。洛陽的山脈主要由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四大山系構成,周圍有鬱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這些山絕大部分位於欒川、嵩縣、洛寧、汝陽境內,新安、宜陽、偃師、伊川、孟津也有分佈。境內河渠密佈,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洛陽境內山川縱橫,河渠密佈,古代有“四面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自然資源.生物資源方面,洛陽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屬、2308種及198個變種、6個變型,有珍貴的領椿木、鐵杉、連香、銀杏、山白芍等樹種,有華山松、冷杉、樺、油樺等林木。洛陽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全市有陸棲脊椎動物342種,其中有珍稀動物190餘種,主要有獐、貂、水獺、大鯢及多種珍貴鳥類。天然藥物480餘種,有黨參、黃芩、防風、天麻等珍貴藥材;礦產資源方面,洛陽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鐵、鋅、水晶、鉛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這些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易於開採利用。其中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水利資源方面,黃河中下游最大的水利樞紐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洛陽市孟津縣和河南省濟源市交界處的黃河干流主河道上。氣候.洛陽位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光照充足,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夏熱多雨,秋季溫和,冬季寒冷。年均氣溫14.86℃, 熱量分佈因受地貌影響,各地差異較大。黃河、洛河、伊河等河谷地帶及其附近的丘陵和緩坡山地,年平均氣溫12.1 - 14.5°С,其中西南部山區為低值區,年平均氣溫12.1 - 16.°C,伊川、宜陽為高值區,年平均氣溫14.5°C,其餘各縣在13.8度以上。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30 - 1100毫米,山地為多雨區,河谷及其附近的丘陵區為少雨區。降雨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洛陽地區年日照2083 - 2246小時,日照率47 - 53%。一年中以5 - 8月最多,月日照一般都在200小時以上。洛陽的這種氣候非常適合牡丹花的生長,這也是洛陽牡丹名滿天下的原因之一。遊洛陽的最佳季節是秋天,“九月九日登高日”,秋高氣爽,登山賞菊。4月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天氣有些乾燥,但可以欣賞無數牡丹爭芳鬥豔的奇麗景象。政治.區劃沿革.1912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建立後,廢清代的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署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遷於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遷洛辦公。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1948年,洛陽被中國共產黨接管後,洛陽縣城區置市。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1955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併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等縣。1956年,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和郊區,次年成立瀍河區。1982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成立吉利區。1983年,新安縣、孟津縣、偃師市改隸洛陽市。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縣、宜陽縣、嵩縣、欒川縣、汝陽縣、伊川縣改屬洛陽市。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1986年臨汝縣管委會成立,2009年元月伊濱區整體代管諸葛、李村兩鎮,統一領導和管理區域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2010年10月又整體代管龐村、佃莊和寇店三鎮。現管轄5個鎮,106個行政村,總面積280平方公里,總人口25.5萬人。2021年3月16日,撤銷縣級偃師市,設立洛陽市偃師區,以原偃師市的行政區域為偃師區的行政區域;撤銷孟津縣、洛陽市吉利區,設立洛陽市孟津區,以原孟津縣、吉利區的行政區域為孟津區的行政區域。行政區劃.洛陽市現轄7個市轄區、7個縣。另外,洛陽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中國、龍門文化旅遊園區、吉利華陽產業集聚區。人口.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056,699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549,94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06,758人,增長7.74%,年平均增長率為0.75%。其中,男性人口為3,549,442人,佔總人口的50.3%;女性人口為3,507,257人,佔總人口的49.7%。總人口性別比為101.2。0-14歲的人口為1,471,482人,佔總人口的20.85%;15-59歲的人口為4,293,284人,佔總人口的60.8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91,933人,佔總人口的18.31%,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15,231人,佔總人口的12.97%。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585,335人,佔總人口的64.9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471,364人,佔總人口的35.02%。夏、商、週三代,洛陽是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公元前770年,平王遷都洛邑,人口漸增。至公元前650年,周襄王時,國都洛陽居住人口達11.7萬人,是世界第二大城市。秦漢洛陽人口的持續發展,至東漢形成第一個高峰,人口增至51萬,東漢末年人口劇減,曹魏時又逐漸恢復,到西晉達一定規模。晉末兵燹不已,人口,或死亡,或外遷,數量迅速減少;北魏遷都洛陽,使得人口劇增,形成洛陽曆史上人口發展的第二個高峰。北魏後期,政局動盪,人口發展又呈下降趨勢;隋唐鼎盛時期,洛陽人口有100餘萬,形成第三次人口發展高峰;北宋時期,人口發展速度平穩;靖康之難,居民大量南遷江浙閩粵等地,以至元朝,洛陽人口不足五萬人;明清時期,洛陽人口發展速度維持在一箇中等縣的水平。洛陽是個移民城市,居民來自中國大陸各地。中華民國初期發生災荒,當時洛陽的人口大幅減少,許多人逃往臨近的省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起「支援國家建設運動」,大量知識分子,工人從東北、上海,江蘇等地遷入洛陽,這些人及其後裔在洛陽的城市人口中的比例很高,約佔40%強。澗西區和西工區的外來移民最多,原因主要是該地區是洛陽的新區和大型國有企業聚集區,這一地區的普通話使用率最高,而老城區與瀍河回族區大多為原住居民,以講洛陽話為主。民族.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6個民族成份,其中漢族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8.8%,其他少數民族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2%,其中超過1000人的民族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近6萬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0%以上。至2010年11月,洛陽市常住人口為6549486人,其中男性人口占50.48% ,女性人口占49.52%。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987,691人,佔99.0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69,008人,佔0.9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504,276人,增長7.78%,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482人,增長3.73%,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4個百分點。文化.中國最早的歷史河圖洛書”出自洛陽,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泉,河即黃河,洛即洛水。洛陽同時也是聯合國授予的世界文化名城。現代的洛陽擁有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等歷史名勝,洛陽牡丹、水席、杜康酒等傳統文化,以及二里頭遺址、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和隋唐洛陽城等國家古都遺址。文學.洛陽作為王都大邑,自然成為歷代騷人墨客彰顯才華的必趨之地;這裡的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是河洛文學發展的沃土。歷代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河洛大地上揮翰著文,留下了不可勝計的絢麗華章。河洛文學,以漢、魏、唐、宋為標誌,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經歷了無比的輝煌。正所謂:河洛自古富才強,漢魏文章半洛陽。先秦時期,《詩經·周南》中的大多數作品產生於河洛地區,其中《》幾千年來一直向世人傾訴著河洛人的綿綿情思。大作家賈誼是洛陽才子,他既有被譽為「西漢鴻文」的《過秦論》,大氣磅礡,情采飛揚;又有被視為代表漢代騷體賦創作最高成就的《》和《》,情感激越,頗富哲理。班彪影響在先,班固傾力撰寫,班昭補編在後,「三班洛陽著《漢書》」成為千古佳話;班固寫《兩都賦》首揚東都,張衡「精思傅會」作《二京賦》成為「長篇之極軌」。王充正文風,批判虛偽浮靡;蔡邕擅文章,行文清麗典雅;趙壹作《刺世嫉邪賦》,詩人怒髮衝冠;蔡文姬寫《》和《》,才女飽蘸血淚。建安時期,曹氏三父子均嗜好文學,以「建安七子」為代表的一大批志高才強的作家聚其周圍,呈「眾星拱月」之勢。雖然他們的多數作品並不是作於洛陽,但是,他們本人與洛陽有不解之緣,他們創作的與洛陽關係密切的佳作也不在少數。如曹操的《》和《》都是在傷悼洛陽的被毀;孔融成名於洛陽;被譽為「建安之傑」的曹植才高八斗,超然不凡,《送應氏》和《贈白馬王彪》兩篇名作的產生均與洛陽有關,他創作的《洛神賦》令人銷魂。正始以後,「竹林七賢」和「金谷二十四友」齊聚洛陽,他們各具風采,爭奇鬥艷,使洛陽成了文學藝術薈萃之都,為河洛大地留下了無數瑰麗華章。左思閉門宜春裡,構思十年,傑作《三都賦》使「洛陽紙貴」;潘岳揮筆敘哀情,風韻清麗,瀟灑洛陽城令「擲果盈車」。從「樂不思蜀」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河洛文學再添千古流傳的典故傳說;從陸機的《》到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更以文學的手筆使古洛陽的輝煌永載史冊。唐代,大詩人李白著有〈春夜洛城聞笛〉,杜甫在他20歲以前一直生活在洛陽,河洛文化陶冶了他的性情品質;最後一次告別洛陽,他沿途寫下了「三吏」、「三別」,達到其詩歌創作的顛峰。後來的白居易幽居履道裡,他在洛陽居住長達18年之久,洛陽大地上幾乎處處都有他的足跡,他的詩中也處處可見對洛陽的描寫。在他留下的3000多首詩中,謳歌洛陽的多達800餘首,為河洛文學留下了眾多璀璨奪目的佳句。韓愈教學東都,廣聚賢才,提攜後進,將洛陽稱為自己的故鄉;杜牧科考東都,才華橫溢,文思泉湧,成就功名從洛陽開始。詩鬼李賀作為唐詩百花中的一朵奇葩,為詩歌創作嘔盡心血,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對其有重要影響。另外,像古文運動的先驅者獨孤及、詩豪劉禹錫、中唐大才子元稹、詩人盧仝等人都為河洛文學的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北宋之際,西京洛陽為文人才子逗留之地和許多開國元勳功成身退之所,如歐陽修、司馬光,以及四朝元老呂蒙正、宰相富弼、西京留守文彥博等。這些才華卓著的人們,以詩會友,在洛陽寫下了眾多詩詞名篇,對北宋前期文學的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牡丹.牡丹歷來被譽為「花中之王」,富麗堂皇,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有詩云「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相傳唐武則天寒冬設宴賞花,令百花綻放,唯牡丹不從,貶之洛陽。豈知牡丹遷洛後竟吐蕊怒放,武後聞知,命火燒牡丹。牡丹枝幹燒焦,次年卻依舊葉榮華髮,且花更大,色更艷。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做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都曾有詩描述花開時節的洛陽城。白居易詩云:在今天,洛陽把牡丹的栽培作為發展旅遊經濟的資源之一,市內和郊區有幾個大型的牡丹栽培基地,它們兼有旅遊、研究的作用,每個基地都有從火車站直達的公交車。從1983年起,在每年四月上中旬舉辦洛陽牡丹花會,洛陽牡丹花會是中國四大名會之一。自2011年起,河南省洛陽牡丹花會正式升格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河南省文化廳和洛陽市人民政府承辦。王城公園因建於古代東周王城的遺址上,故名王城公園,是洛陽觀賞牡丹最重要的場所。始建於1956年,栽植牡丹將近2萬株,有320個牡丹品種,建有牡丹閣、牡丹仙子花壇群等觀賞佳景。每年4月15日至25日牡丹花會期間遊人如織。西苑公園位於洛陽市澗西區南昌路和九都路的交接處,原名植物園,因建於隋朝西苑遺址上,故更名西苑公園。該園建於1958年,種植牡丹近200個品種,共6000餘株。洛浦公園位於洛河兩岸,是河南省最大的開放式城市帶狀公園,東西綿延長達16公里,總面積近1200萬平方米。由上陽宮、同樂園,華林園,洛神浦和濱河遊園五大園區組成。牡丹公園是以牡丹著稱的公園。位於澗西區西苑中路中段。建於1956年,牡丹為該園的主要花木,有牡丹花壇10個,種植牡丹3960株,200多個品種。中國國家牡丹園建於1985年,栽植牡丹近400個品種,共20萬株。1992年被中國林業部命名為國家牡丹基因庫。因該園地處邙山,花期晚於市區。中國國花園位於隋唐古城遺址上,東起洛陽橋,西至牡丹橋,南臨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園南堤。國花園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基礎,以牡丹文化為主要內容,融歷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園林景觀為一體,堪稱洛陽園林之經典。著名典故.不食周粟:商末,武王伐紂時會八百諸侯於洛陽孟津,渡河後與紂王軍隊交戰於牧野。紂王因奴隸陣前倒戈而敗,後自焚於鹿臺,商朝滅亡,周朝建立。伯夷、叔齊為表達對殷商的忠心,決定不食周粟,隱居於首陽山采薇而食。有婦人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憤絕食而死,葬於首陽山。後人就用“不食周粟”一詞來表示忠誠堅定。債臺高築:出自《漢書·諸侯王表序》。周赧王56年,周赧王為了聯合楚國、魏國,攻打被秦國圍困的趙國都城邯鄲,向當地富賈借債。結果只有楚國和燕國的軍隊到達,最終合縱失敗。事後當地富人向周赧王討債,他只好躲到宮內一座高臺內,此臺後來被稱為避債臺,“債臺高築”一詞就被用來表示負債累累。懸梁刺股:傳說東周時期,洛陽的蘇秦拜鬼谷子為師。幾年後他變賣家產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卻未能得到賞識。此時的蘇秦變得窮困潦倒回到洛陽,但是家人卻看不起他,於是蘇秦重新苦心攻讀。把頭髮束住吊在房樑上,後來獲得合縱六國的成功。這就是懸梁刺股的「懸梁」由來。之後的《三字經》更有名句“頭懸梁,錐刺股”。前倨後恭:東周的蘇秦第一次周遊列國,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回到家鄉洛陽苦讀後,又開始第二次周遊列國,最終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他被封為“縱約長”,掛六國宰相之印。蘇秦再次回鄉後,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妻子對他態度的轉變更是「前倨而後恭」。蘇秦不由嘆息:“人生在世,地位財富,真不可忽視啊”。洛陽紙貴: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的《三都賦》見世後,風行洛陽,世家閥閱爭相傳抄,市場上的紙價迅速上漲。“洛陽紙貴”便由此而來。挑肥揀瘦: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建立了第一座貴族大學太學。有位叫甄宇的老師在太學裡供職。某年臘月三十,劉秀下詔賞賜太學裡的老師每人一隻羊。羊被趕到太學大院後,由於每隻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大家商量良久也未能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分配方案。這時甄宇說:“我們為人師表,不能斤斤計較,挑肥揀瘦。”說罷,他便從羊群中挑出一隻最小最瘦的羊牽了回去。甄宇的舉動使大家停止了爭論,羊群很快被大家分完。之後分羊的佳話便流傳開來,洛陽城裡的人無不讚揚甄宇,還給他起了別號“瘦羊博士”。文化輻射.對中國地名的影響.《史記·周本紀》認為洛陽盆地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另外,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以洛陽命名的鎮或者村,追根溯源,這些地方的命名和洛陽市有直接的關聯,大部分是古代中原戰亂,洛陽一帶的居民遷移到這些地方,為了表達對故土的思念而將居住地定名為洛陽,這些就包括了福建泉州市洛陽鎮、韶關市洛陽鎮、隨州市洛陽鎮、河池市洛陽鎮、江西吉安市洛陽村、浙江餘杭仁和鎮洛陽村、獐山鎮洛陽村、廣東省連州市洛陽村、湖南省婁底市洛陽灣村、臺灣屏東縣鹽埔鄉洛陽村,以及近代被取消的洛陽鎮,包括陝西延安富縣洛陽鄉、貴州省貴陽市洛陽鎮、重慶市巫山縣洛陽鄉。江蘇省常州市洛陽鎮也和洛陽市有直接關聯,據當地洛陽西街秦觀祠內清乾隆三十一年的碑文和《秦氏宗譜》的記載,一秦姓禹夫出任河南洛陽縣尉死於任所。禹夫的兒子因哀痛其父死於任所,即把當地改為洛陽。對日本城市的影響.日本的京都別名洛陽,京都的歷史始自平安時代的平安京,一直到明治維新遷都,一千多年來一直是日本的首都。平安京完全仿照唐代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來設計,不僅設計一樣,連選址也是依據中國風水。平安京最初被分成東西兩個部分,東側為「左京」被稱為「洛陽」,西側為「右京」被稱為「長安」。雖然是依據當時的風水術選址,但右京長安的風水並不好,地處沼澤,開發工作還沒有成功就荒廢了。平安京就只剩下了左京「洛陽」。於是,一千多年來京都就一直被稱為洛陽。由於首都被稱為洛陽,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戰國大名帶兵攻入京都的行動被代稱為「上洛」,上洛是諸如武田信玄等戰國大名追求的目標,如同中國春秋時期的「問鼎中原」。同樣,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區被稱為「洛中」。京都府內至今仍隨處可見諸如「洛東」、「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陽」之類的地名。除了京都之外,日本的另一個城市奈良市在古代又被稱為“平城京”,起初本打算仿照北魏大同的“平城京”,但北魏很快把首都遷到了洛陽,所以,奈良就仿照漢魏洛陽城建造了奈良的“平城京”。近些年,日本還誕生了“洛陽學”,是專門用來研究古都洛陽的一門學科。節會.洛陽牡丹花會始辦於1983年4月15日,此後在每年春季的4月至5月舉辦。2011年洛陽牡丹花會升格為國家級的花會。牡丹花會從“以花為媒,廣交朋友,宣傳洛陽,發展經濟”到“花會搭臺、經貿旅遊唱戲,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牡丹花會已經成為洛陽發展經濟、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招展引會、招團引遊的平臺和展示城市形象的視窗,為洛陽走向世界搭建了一座橋樑,成為世界瞭解洛陽的名片。黃河小浪底觀瀑節是河南省旅遊局和小浪底水利樞紐建管局聯合洛陽市政府和濟源市政府在每年夏季的6月底舉辦的節會,黃河小浪底觀瀑節始辦於2006年,依託黃河小浪底風景區的旅遊資源,小浪底觀瀑節在拉動消費、帶動相關行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河洛文化旅遊節始辦於2004年9月27日至10月27日,在每年的秋季舉辦該旅遊節以弘揚河洛文化,促進洛陽旅遊發展、拉近閩臺距離為主旨,作為洛陽“旅遊強市”戰略的一部分,已成為展示河洛文化和中原風采的重要平臺。伏牛山滑雪旅遊節由中國滑雪協會、河南省體育局聯同洛陽市人民政府主辦於每年冬季1月份在欒川舉辦,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是欒川縣6個4A級旅遊景區之一,也是中原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品牌知名度最高的綜合性高山滑雪度假基地。戲曲.戲曲作為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雜技和武術等多種文化成分構成的綜合藝術,可追溯到漢唐時期的樂舞百戲,而古都洛陽正是這一時期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之—。據史書記載,中國的樂舞表演藝術從萌芽到成型,幾乎都和洛陽有關。洛陽的樂舞活動當自夏朝以前的祭祀活動開始。五帝之一的帝嚳定都西亳,他的樂歌《六英》就提到了歌與樂舞的配合,並有“絲竹”的伴奏。西周到東周,洛陽更是當時樂舞活動最集中的地方,隆重而華美的“周禮”就是由許多樂舞組成。洛陽市的地方劇種除有豫劇和河南曲劇外,還曾有越調、河北梆子、京劇、二夾弦、懷梆、羅戲、蒲劇等,除豫劇、河南曲劇、越調、京劇外,其他小劇種早已沒落,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前,洛陽戲曲舞臺上演出的劇目多以生、淨為主角。 三十年代,因坤角登上舞臺,以旦角為主角的劇目逐漸多了起來。當時在洛陽較為知名的豫劇藝人有馬雙枝、馬金風、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湯蘭香等,他們大部分的演出沒有文學指令碼,全是藝人口頭流傳。洛陽曲劇自1926年正式搬上舞臺,演出的劇目,大多從其他劇種移植而來。飲食.洛陽民間主食五穀,輔以菜蔬,今古一脈。其中尤其喜歡麵食。同時洛陽靠近黃河,土地肥沃,特產豐富,古時為帝王之都,因此品種繁多的洛陽飲食中,既有出自古代宮廷的佳餚,也有來自民間的美味。洛陽的周圍四面環山,雨量較少,民間飲食多用湯類,在冬季可以抵禦乾燥而寒冷的天氣,所以洛陽飲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水席,各式各樣的湯成為洛陽餐桌上最平常的飲食。洛陽飲食文化可以濃縮為一個字:“湯”。洛陽人喜愛的辣與其他地區不同,洛陽人尤其喜愛白胡椒,所以各式湯品中,都有胡椒出現。洛陽是歷史名酒杜康酒的發源地。自古而今,酒是洛陽民間禮宴、節宴、日常小聚的伴飲之物。與酒俗一樣,洛陽風味小吃的歷史源遠流長,粗糧細做,細糧巧做,產生了個性鮮明的洛陽傳統風味小吃。經濟.農業.洛陽農業結構因地制宜,區域化、規模化發展,形成優質專用糧食、林果、中藥材、煙葉、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產業,畜牧業、奶業也有發展。洛陽有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樹、油桐等;有經濟植物核桃、山楂、板栗、蘋果、柿子等。還是重要的藥材產地,種類多達1480餘種。洛陽是河南小麥重要產區,偃師的小麥栽培技術馳名全國,畝產高達千斤以上。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煙葉、油料等。土特產品主要有偃師的泡桐,孟津的梨和黃河鯉魚,新安的柿子和櫻桃,洛寧綠竹和獼猴桃等等。孟津的奶山羊和伊川的大尾牛,分別被國家確定為山羊和大尾牛生產基地縣。工業.洛陽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新興重工業城市,是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的工業中心之一,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專案,洛陽有7個。一些與軍工相關的重工業全國領先,擁有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輕紡、食品等6大支柱產業和東方紅拖拉機、大陽摩托、HJD04程控交換機、白馬棉紗、牡丹銅材等一大批國際國內名牌產品,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14個。但隨著改革開放後暴露的一些體制問題,20世紀90年代國有的大型重工業企業十分艱難。近年來經過政策調整,洛陽重工業發展又重新取得了較快的速度,機械工業、冶金、建材、石化、紡織、食品等行業開始復甦。洛陽同時從「工業城市」和「旅遊城市」兩條路出發,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亦重視旅遊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旅遊經濟,經濟總量僅次於省會鄭州,居河南省第二位。洛陽的城市建設快速發展,2002年開始建設的洛陽新區是一個集辦公、文化、商業、金融、體育、休閒娛樂和居住為主要功能的山水園林現代化城區。服務業.隨著中國推動的中部崛起戰略的逐步實施,洛陽的區位優勢和綜合優勢越來越明顯,洛陽的金融業日趨繁榮,多家外域銀行紛紛入駐洛陽,洛陽目前擁有的全國性商業銀行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和恆豐銀行,地區性商業銀行有洛陽銀行。洛陽是中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洛陽市圍繞"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路起點,山水洛陽"的城市品牌形象,整合旅遊產品,截至2016年,洛陽有5A級景區四項五處,即龍門石窟、白雲山風景區、老君山-雞冠洞旅遊區和龍潭大峽谷景區,4A級景區13家,3A以上景區數目位居全國之首。有旅行社89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1家,星級飯店61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9家,三星級29家,二星級20家,一星級1家,2010年全市旅遊總收入旅遊總收入302億元。交通.歷史上洛陽有四通八達的交通。西周初期,以洛陽為中心在全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煬帝在洛陽建東都,下令開鑿大運河,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輻射總長達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運網。現代,洛陽形成了以公路、鐵路、民用航空、水路和管道為主體的立體化交通運輸格局,是中原地區重要交通網路中心之一。航空.洛陽北郊機場是河南省僅次於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第二大空中交通樞紐,總佔地面積2600餘畝,跑道長2500米,寬45米,按一級機場標準設計,二級機場建設使用。洛陽機場是全國淨空條件最好的民用機場之一,全年可飛天氣350天以上,是鄭州機場的固定備降機場。機場先後開通了洛陽至北京、廣州、上海、成都、大連、廈門、福州、西安、烏魯木齊、深圳、重慶、曼谷、日本岡山等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鐵路.洛陽是河南省內較早修築鐵路的地方,1908年12月,汴洛鐵路修通至洛陽。1910年,由洛陽向西開始繼續修築洛潼鐵路,並於1931年修通至潼關。1969年焦枝鐵路(由河南焦作至湖北枝城,現在焦柳鐵路之前身)開始修築,並於1970年通車,在洛陽與隴海鐵路相交。2010年2月6日,鄭西客運專線通車,為途經洛陽的第一條高速鐵路。此外,根據國務院2016年批覆的《》,呼南高速鐵路通道豫西通道亦會從洛陽經過。目前,洛陽境內的已通車及規劃中的鐵路線路包括:鐵路車站方面,洛陽站和洛陽龍門站為洛陽的主要客運站。其中洛陽站為洛陽市最大的普通鐵路車站,洛陽龍門站為高速鐵路車站,同時也是鄭西客運專線上規模最大的中間車站。除此之外,洛陽市區範圍內的客運車站還包括洛陽東站和關林站。市域範圍內的客運站還有:隴海鐵路上的偃師站、新安縣站,焦柳鐵路上的孟津站、白合站、王莊站。公路.國道: 310國道由連雲港經洛陽至天水, 207國道由錫林浩特經洛陽至海安, 311國道由徐州經洛陽欒川至西峽。高速: 連雲港經洛陽至霍爾果斯, 二連浩特經洛陽至廣州, 洛陽至南京, 至許昌、亳州、宿州、鹽城,另外 、 等省級高速公路使洛陽與周邊縣市之間的往來更加便捷,選擇也更加多樣化。十二五時期,洛陽將改造、新建洛陽至偃師、孟津、吉利、伊川、宜陽、新安六縣區快速骨幹路網,構建半小時經濟圈,形成市縣產業與交通融合的新型城市格局,進而拉動周邊縣市加快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洛陽地鐵目前共建成兩條。1號線已於2021年3月建成通車,2號線一期於2021年年底建成通車。1、2號線延長線已上報等待審批。2021年3月偃師、孟津納入市區後,主城區人口突破300萬,滿足國家新的地鐵建設門檻,3、4號線預計也將開始上報建設工作。洛陽是中國內陸省份首個獲批建設地鐵的非省會城市。教育科研.洛陽有各類科研院所和科技開發機構達500多家,其中部屬科研院所14家,省市骨幹科研院所18家,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萬多人,其中具有高階職稱的有900多人,享有國家級、省級技術津貼的400多人,另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各一名,每萬名職工擁有14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密度居全國前列,洛陽擁有6個國家級工程和技術中心,6個國家級檢測中心。人才密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六一三研究所、黎明化工研究院、石化工程公司等都是國內著名科研機構,不少科研院所的測試和科研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在新材料、航空航天、電子資訊、機電一體化等高科技領域,每年都有新專案和新產品推出,在眾多的科研成果中,高科技成果佔三分之一以上,為洛陽今後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主要高校有河南科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資訊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洛陽師範學院、洛陽理工學院。全日制普通高中有:洛陽市第一高階中學、河南科技大學附屬高階中學、洛陽理工學院附屬中學、洛陽市第三中學、洛陽市第八中學、洛陽外國語學校、偃師市高階中學、孟津縣第一高階中學等。旅遊名勝.洛陽東臨嵩嶽,西依秦嶺,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複雜多變,孕育出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風景名勝。洛陽市的旅遊資源在數量、品位都獨具優勢,被旅遊界稱為歷史文化之都和休閒度假之都。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截至2012年,洛陽共有包括龍門石窟景區、洛陽白雲山風景區、老君山-雞冠洞旅遊區和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在內的四項國家5A級旅遊景區,另外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75處、市縣級571處,館藏文物40萬件。洛陽著力構建以市區為核心的旅遊集散地,形成龍門石窟、漢魏故城等為代表的文化旅遊產業園區,以下屬的欒川縣、嵩縣和汝陽南部山區為核心的大伏牛山旅遊產業聚集區,主要包括伏牛山國家級山地度假旅遊區、九龍山溫泉度假區、白雲山索道、陸渾水庫度假區、木札嶺原始生態旅遊區和欒川縣城集散中心等;以新安縣全境為主體的黛眉山旅遊產業聚集區,主要包括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張鍅故居、萬山湖度假區、爛柯山、函谷關和黛眉山國際科考營地等。此外,還有三條旅遊產業帶,以黃河小浪底風景區、黃河溼地水禽自然保護區、萬山湖風景區、始祖山景區、黃鹿山景區、西霞院旅遊區、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漢光武帝陵等景點組成的黃河旅遊產業帶;以神靈寨國家森林公園、洛河漂流、故縣水庫觀光、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組成的洛河流域風光帶;以杜康文化廣場、杜康歷史文化博物館、杜康仙莊、雲夢山景區、大虎嶺森林公園、程園、伊尹祠、范仲淹墓、陸渾水庫旅遊度假區、天池山森林公園、伊河漂流和二程祠等組成的伊河旅遊帶。 | 444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洛陽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47"
} |
方言。方言之語音則為「方音」。通常情況下,方言來自傳授者的學習偏差,且帶去某地造成。方言、土語、語言的界定.據金受申《北京話語彙》,「土語就是知識分子根本不懂,或懂一點也不肯說、說不出口的社會流行語言」。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言之所以稱為「方言」,通常是由於以下的原因:以下,對語言學者幾種常用「方言與語言比較」的判別方式討論,進而指出這些判準在實際應用上的困難。有時,對於語言和方言的界定,已不僅是語言學層面上的問題了。例如,漢語更類似於羅曼語族,中國官話之間基本屬於不同方言,大致上能互相理解,官話以外的則不能互相理解。然而,在中國大陸,以及國民黨戒嚴時期的臺灣、1980年代的新加坡,都有為了推廣標準漢語,而將此類語言一律稱為“漢語方言”的做法。語言人類學的看法.對語言人類學的學者而言,方言是指「某個口語社群所使用之某種特定形式的語言」。亦即,相對於「方言」,「語言」是抽象概念。所有的人在口頭上所使用的都是某種「方言」,而不是「語言」。實則在現代某些社會中,人們會人為制定所謂的「民族共同語」或「官方語言」。然而,這些「民族共同語」或「官方語言」也是以某種方言為基礎而產生的,本質上亦為方言。以中國「普通話」為例,語言學者周振鶴和遊汝傑即表示:「且不管大多數人所說的普通話都是帶有方言特徵的,就是標準的普通話也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北京話和北方話當然也是方言」。社會語言學的看法.多數的語言學者會試著依尋社會語言學的定義,將「相互理解性」視為判斷「方言」或「語言」時最重要的判準。簡而言之,若一個人會使用甲語言,在毋庸另外教導的情況下,他也可以瞭解乙語言的話,那麼,這個乙語言就可以被視為是甲語言的方言,或者甲語言可以獲認為乙語言的方言。尚有別種可能,就是甲語言和乙語言都被視為是另一語言丙的方言,而丙語言則被稱之為「語言」。相反地,如果使用甲語言的人無法瞭解乙語言的話,那麼,甲語言和乙語言就是不同的「語言」,而不是「方言」。語言差異的連續性.「相互理解性」概念的第一個難題在於「語言差異的連續性」。比如說,甲語言的使用者瞭解乙語言,乙語言的使用者瞭解丙語言,丙語言的使用者瞭解丁語言。然而,甲語言的使用者卻不瞭解丙語言,而乙語言的使用者也不瞭解丁語言。也就是說,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性是連續體,並不存在一條明晰而可以一刀兩斷的界線。此外,如果是甲語言的使用者瞭解乙語言,而乙語言的使用者卻不瞭解甲語言的話,則很難界定這兩個語言的關係視為是「方言和語言」,或是不同「語言」。理解的定義.「相互理解性」是難以定義的概念。只能理解書面語或口語的「半溝通」未必是為理解。以使用芬蘭語的人來講,由於瑞典語是芬蘭公立學校所教導的科目,所有的芬蘭人基本上都懂瑞典語,他們便也可以讀懂一些丹麥語。然而,他們卻在口頭上完全無法理解丹麥語。以芬蘭人的標準來看,難道應該宣稱丹麥口語和瑞典口語是不一樣的「語言」,但是丹麥書面語卻是瑞典書面語的「方言」?不同個體的不同理解能力.此外,使用同個語言的不同個體,其實也擁有不儘然相同的「理解能力」。一個人如果具備多語能力,和只具備單一語言能力的人相比,她/他可能在理解沒正式學過的語言上,就更易於理解其他語言。以一個沒正式學過荷蘭語、但卻懂其他六種印歐語系語言的學者為例,由於精通多種語言,這個學者雖然完全沒有學過荷蘭語,卻多少可以理解些許荷蘭語。但是,對於只懂瑞典語的人而言,荷蘭語是另外的「語言」。歷史語言學的看法.有很多歷史語言學者,則是從歷史發展角度著手,將「從某個歷史上比較久遠之溝通媒介發展出來的口語形式」稱之為「方言」。比如說,以這種觀點而言,屬於羅曼語族的語言就被視為是「拉丁語」的方言,而現代希臘語則被視為是「古希臘語」的方言。基本觀唸的混淆.第一個難題是基本觀唸的混淆。自此觀之,假設甲語言衍生自乙語言,而乙語言又是衍生自丙語言的話,那麼,以乙語言為例,雖然它對甲語言而言是一種「語言」,而甲語言則是一種「方言」;但是,乙語言卻也同時是丙語言的「方言」,而丙語言則是一種「語言」。這種操作方式顯然會讓整個概念系統變得複雜而混淆不清。和「相互理解性」概念未必相容.再者,以「歷史發展關係」當作標準所界定出來的「語言」和「方言」,其彼此之間卻不一定具備社會語言學者所強調的「相互理解性」。也就是說,在將「承傳關係」視為是判別語言或方言之主軸的時候,作為「子語言」的「方言」,和作為「母語言」的「語言」之間,卻不一定具有「相互理解性」。語言變遷的不同速度.一個「語言」有可能會同時產生一個以上的「方言」,而這些「方言」又各自有不同的變化速度。於此情形下,或將有某兩個歷史發展關係上比較不親近的「方言」,他們兩者之間的「相互理解性」,竟然比他們和其他歷史發展關係上比較親近之「方言」的「相互理解性」還要高。以同屬於羅曼語族的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法語為例。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之間的相似性,就比他們和法語之間的相似性高得多,雖然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義大利語和法語之間的關係,或者是西班牙語和法語之間的關係,都比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之間的關係要密切的多。該現象的成因,正是法語在歷史上演變較快,而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較慢,所以他們兩者之間反而擁有更多共享的語彙。用政治因素來理解所謂「方言」的概念.若無論「相互理解性」或「歷史發展關係」,都無法清楚地劃出「方言」和「語言」之界線,那根據多數語言學者的共識,造成這條界線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在語言「本身」,而是語言以外的其他政治和社會因素。在區別「方言」和「語言」時,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該語言的「標準化」程度。如果某種方言曾經被書面化、而且已經達成一定程度之標準化的話,就將其稱之為「語言」。就曾宣稱,對他而言,「語言」就是「一種獨立的、標準化的變體 ……,而且有她們自己的生命」。以這種標準來看,這個世界上多數的既存語言,可能都無法被稱之為是一種語言。事實上,世界各地其實都存在著很多可能變成「語言」的方言。然而,如果論及歷史發展的現實,我們卻發現到多數的語言都沒有完成這個標準化的程式,而被人稱之為「方言」。相反地,只有某些特定的語言被某些人刻意選取出來,而成為所謂的「語言」。之所以某些語言最後變成「語言」,而其他語言最後變成「方言」,乃因那些菁英、國家機器的建構者以及教會代表的選擇,決定了一個語言是被稱之為「語言」或者是「方言」。因此,所謂「方言」或「語言」的分類,其實反映的不是語言本身的優劣,而是語言使用者的相對政治權力。一個語言之所以被稱之為「語言」,那是因為使用這個語言的人掌握了政治決策的權力。相反地,一個語言之所以被稱之為「方言」,那是因為使用這個語言的人被剝奪了標準化其語言的權力。就像魏因賴希所宣稱的「語言就是擁有陸軍和海軍的方言」一樣,也用類似的方式對「語言」下定義:「語言就是擁有國界的方言」、「語言就是菁英所推銷的方言」。「方言」的研究書目舉隅.參考出處. | 445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方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54"
} |
攝氏溫標 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溫標,符號為°C,屬於公制單位。攝氏溫標的規定是:在標準大氣壓,純水的凝固點為0°C,水的沸點為100°C,中間劃分為100等份,每等份為1°C。歷史.1742年,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將一大氣壓下的水的冰點規定為100°C,沸點定為0°C,兩者間均分成100個刻度,和現行的攝氏溫標剛好相反。這麼做是為了避免負號的產生。因為瑞典長年低於冰點以下,利用與現在相反的溫標可以避免產生負數。直到1744年攝氏溫標才由卡爾·林奈改為現行的攝氏溫標:冰點定為0°C,沸點定為100°C。1954年的第十屆國際度量衡大會特別將此溫標命名為「攝氏溫標」,以表彰安德斯·攝爾修斯的貢獻。目前,攝氏溫標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用的溫度單位。香港天文臺於1970年代開始,逐漸把氣溫記錄由華氏轉為攝氏。換算.其他常用的溫度測量單位還有華氏溫標和熱力學溫標。formula_1formula_2formula_3formula_4formula_5例如:formula_6符號.通常情況最好用「°C」,即「度數符號,而非用相容概有 CJK 編碼的相容字元 ,十進位制 8451;後者在大部分字型都是全形字元。 | 4456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攝氏溫標",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56"
} |
國際實用溫標,是一個國際協議性溫標,它與熱力學溫標相接近,而且復現精度高,使用方便。國際計量委員會在18屆國際計量大會第七號決議授權予1989年會議通過了1990年國際溫標ITS-90。溫度單位.熱力學溫度的差值來表示溫度,因此現在仍保留這個方法。根據定義,攝氏度的大小等於開爾文,溫差亦可以用攝氏度或開爾文來表示。國際溫標ITS-90同時定義國際開爾文溫度。國際溫標ITS-90的通則.ITS-90由0.65K向上到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使用單色輻射實際可測量的最高溫度。ITS-90是這樣制訂的,即在全量程中,任何溫度的T90值非常接近於溫標採納時T的最佳估計值,與直接測量熱力學溫度相比,T90的測量要方便得多,而且更為精密,並具有很高的復現性。ITS-90的定義.第一溫區為0.65K到5.00K之間, T90由3He和4He的蒸氣壓與溫度的關係式來定義。第二溫區為3.0K到氖三相點之間T90是用氦氣體溫度計來定義。第三溫區為平衡氫三相點之間,T90是由鉑電阻溫度計來定義。它使用一組規定的定義固定點及利用規定的內插法來分度。銀凝固點以上的溫區,T90是按普朗克輻射定律來定義的,復現儀器為光學高溫計。 | 445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國際實用溫標",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59"
} |
瀏陽市為中國湖南省下轄縣級市,位於湖南東北部、長沙市東部,毗鄰江西省,由長沙地級市代管。瀏陽市為較具實力的縣市之一,2015年其綜合競爭力位居湖南省各縣的第28位,瀏陽也是湖南省第6大、全國第51大肉類生產大縣市。2014年GDP總量1,013億元,居湖南縣市第2位。地緣上,瀏陽市東部依次與江西省上栗縣、宜春袁州區、銅鼓縣和萬載縣接壤,北部與平江縣相鄰,西部與長沙縣交界,南部與株洲荷塘區、株洲縣和醴陵市相連。全市總面積5,007.75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1,453,246人。政府駐關口街道。歷史.從1991年於永安中學建設工地出土的文物考證,最遲在15到20萬年前的的舊石器時代,瀏陽境內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東漢建安14年降為“瀏陽縣",治所再遷至淮川。東漢時孫權析臨湘置“劉陽”,三國吳屬長沙郡,瀏陽為孫權四俸邑之一。南朝劉宋時改為“瀏陽”名沿用至今。隋大業3年瀏陽廢縣入長沙,唐景龍2年,1983年2月,湘潭地區撤銷,瀏陽劃歸長沙市。1993年1月16日,撤“瀏陽縣”設縣級瀏陽市。行政區劃.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27個鎮、1個鄉:瀏陽的行政區劃,歷代不一,變化亦大,元代以前尚無史可考。據明嘉靖《瀏陽縣誌》載,自明代開始,瀏陽縣下設鄉里制,轄四鄉,洪武初編戶75裡3坊,嘉靖時併為48裡2坊。清代縣下改為都甲,全縣計63都、500甲;清咸豐3年設團防,全縣劃為21大團,294小團。民國初年襲用團防制,民國22年,13073村民組和77居民組,11個縣轄區分別為城郊區、北盛區、大圍山區、大瑤區、古港區、官渡區、沙市區、社港區、文家市區、張坊區和鎮頭區,2區級鎮為城關鎮和永和鎮。1995年撤區並鄉後調整為36個鄉鎮和4個街道;2005年赤馬、山田和白沙3鄉鎮撤銷,全市下轄33個鄉鎮和4個街道。2004年村級區劃調整,到2009年,全市下轄下轄33個鄉鎮和4個街道,83個社群和318個行政村。2015年,根據瀏陽市鄉鎮區劃調整方案,楊花鄉和大瑤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大瑤鎮;七寶山鄉、永和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永和鎮;三口鎮、古港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古港鎮;溪江鄉、關口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關口街道;太平橋鎮、集裡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集裡街道。本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瀏陽市現轄淮川、集裡、荷花、關口4個街道,蕉溪、小河2個鄉, 古港、高坪、沿溪、官渡、永和、達滸、大圍山、張坊、澄潭江、中和、文家市、大瑤、金剛、葛家,棖衝、鎮頭、普跡、官橋、柏加、洞陽、永安、北盛、沙市、淳口、龍伏、社港26個鎮。2018年6月蕉溪鄉撤鄉建鎮。1990年瀏陽縣轄區及所轄鄉鎮分佈瀏陽1995年撤區並鄉及其之後的區劃調整地理.瀏陽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瀏陽河中上游,地理座標為北緯27°51′—28°34′,東經113°10′—114°15′,東西寬105.8公里,南北長80.9公里;轄域總面積5,007.75平方公里。瀏陽地處幕阜─羅霄山脈北段連雲山及九嶺山之間的山丘盆谷區,地勢四面環山,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佔53%,丘陵佔25%,崗地平原佔21%,水面佔1%。地形上東北高、西南低,山地、丘陵、盆地交錯、河流縱橫。瀏陽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溫17.3℃,年降水量1562毫米。境內106國道和319國道過境,瀏陽河、撈刀河、南川河可常年通航。轄境北與平江縣接壤,東與江西省銅鼓、萬載、宜春袁州區和上慄交界,南與醴陵、株洲縣和株洲荷塘區毗鄰,西與長沙縣為鄰,處於長沙、株洲、湘潭與江西交匯地帶,距長沙主城區約50公里。城鎮化率至2013年為53.38%。人口.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瀏陽市常住人口1,278,928人,年末登記的戶籍總人口為1,407,104人,向外輸出人口近13萬人。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1,252,238人,非農業人口154,86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5‰。全市有30萬以上的客家人,其祖先系由廣東省梅州遷入。婦女權益.2008年起全國婦聯和聯合國人口基金協作,在瀏陽市三個鄉鎮和河北承德縣為全國唯二試點,建立全國唯二針對中國性暴力的試點法院、政府熱線。2011年舉行中國性侵問題調查,為全國立法提供依據。語言.傳統上,瀏陽有贛語、新湘語和客家話三大方言區,即江西方言區、長沙方言區和客家方言區,江西方言區主要分佈於瀏陽城區、北鄉、東鄉、南鄉一帶,屬於贛語宜瀏方言,為分佈最廣的語言,也是瀏陽轄域內主要交際語言,即所謂“瀏陽話”。長沙方言區主要分佈在瀏陽西鄉的普跡、鎮頭、柏加、官橋、葛家、洞陽和棖衝及北鄉的北盛、永安,這一帶屬於新湘語長沙方言,但與長沙城區方言略有不同,被稱為“西鄉話”,瀏陽西鄉話與長沙縣話比較接近。客家方言區主要分佈於地處“東鄉”山區的大圍山地區,包括大圍山鎮、小河、張坊、官渡、七寶山、中和等鄉鎮,被本地人稱為“客姓話”或“東鄉話”,與廣東梅州的客家話幾乎同出一轍。經濟.2010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7元,比全國農民平均高1倍;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58元,稍高於全國城鎮平均。瀏陽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為烤煙、藥材、蔬菜種植、油茶和花卉栽培;已探明和開採自然資源主要有有海泡石、菊花石、煤炭和磷礦。工業主要包括花炮、生物製藥、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花炮進入國際市場已有百餘年曆史,早在光緒年間已銷往香港、澳門、南洋諸國,成為傳統名牌和支柱產業,“瀏陽花炮”已獲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和中國馳名商標。2010年,瀏陽轄區內生產總值556.77億元。農業.瀏陽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是湖南產糧大縣之一,也是以牲豬與黑山羊飼養為主的肉類生產大縣。全市蔬菜總產量達304,239噸,位居湖南第二位。肉類產量80,450噸,在全國排名第21位。瀏陽市富有地方特色的黑山羊產銷實現了規模化經營,黑山羊養殖量超過70萬頭。花炮產業.瀏陽花炮生產有1400多年曆史。北宋時期瀏陽花炮曾達到了第一個鼎盛時期,清代瀏陽花炮成為貢品。1875年開始,瀏陽花炮開始出口至日本、朝鮮、印度、伊朗、英國、美國和俄羅斯等國,20世紀90年代,花炮的出口佔瀏陽出口總額的90%以上。花炮為高危產業,瀏陽早期花炮生產科技含量低,在國內外市場所佔份額漸漸曾一度萎縮。如1998年,中國國內規範渠道的花炮銷售總額為30億元,瀏陽僅佔3億元;外銷量雖然達到9億元,居全國第一,但全球花炮銷售總額約有90億元人民幣,瀏陽花炮市場份額僅不足15%。 從1998年起,瀏陽開始進行行業整合和技術升級,強制性取締近萬家非法生產的手工作坊,制定花炮生產強制性安全技術標準。與國內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開發出高科技含量的環保、安全煙花。2001年8月28日,瀏陽花炮作為全球第一支花炮股票在上海成功上市。2003年,瀏陽成功地取得巴西16公里尼羅伊跨海大橋大型焰火燃放專案的審批權,並投資100多萬美元在巴西征購土地1000多畝,興建鞭炮煙花生產基地;全球30多家煙花巨頭均在瀏陽設有辦事處。瀏陽花炮為傳統產業,也是支柱產業,其繁盛期是20世紀80年代至今,目前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以2009年為例,2009年瀏陽共有花炮生產經營企業1,048家,其中花炮生產企業892家、花炮經營公司156家;共有花炮原材料企業926家。瀏陽的花炮及原材料生產經營企業佔全國花炮及原材料生產經營企業的60%。全年產量3,584萬箱,花炮產業的總產值110.96億元,其中內銷額57.34億元,出口1,436萬箱22.98億元,相關產業實現產值30.64億元。整個產業鏈創稅收9.06億元。瀏陽花炮在國內和國外的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50%和57%。瀏陽煙花燃放企業共承接各類焰火燃放1000多場,燃放總額達10億餘元,佔國內燃放市場份額的70%以上。瀏陽花炮產業鏈為瀏陽全市提供了30萬個工作崗位,年發放社會工資約36億元,佔瀏陽全年GDP的8.6%。截止2009年,全市共有花炮技術人員5142人,專業燃放技術人員3702人。2010年,瀏陽花炮產業銷售總額124.3億元,稅收9.7億元。瀏陽建有全國唯一的花炮技術專業學校,長沙職業技術學院設立了花炮藝術系,開設了花炮營銷、花炮生產大專班。國家級的長沙市瀏陽花炮工程技術中心、省級花炮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級煙花爆竹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全國煙花爆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花炮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均落戶瀏陽。瀏陽花炮產業與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國內十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共同承擔花炮產業多項重大創新課題的研究。國際煙花協會駐於瀏陽,員單位分佈於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瀏陽是全國花炮原輔材料集散中心,形成了以大瑤、集裡為主體的原輔材料專業市場,年花炮原輔材料交易額達50多億元。1986年,瀏陽代表中國參加摩納哥國際焰火大賽獲得冠軍,新中國建國50週年、60週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大型活動的焰火燃放均由瀏陽燃放企業為主體負責焰火的燃放,目前已制定並頒佈的44個煙花爆竹生產、管理、燃放等國家標準是結合並採納吸收瀏陽花炮產業先進的生產、管理、燃放實際經驗,由湖南煙花爆竹產品安全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和瀏陽市花炮企業共同制定。目前,瀏陽花炮產業已有“瀏陽花炮”、“東信煙花”、“慶泰煙花”三個中國馳名商標,另外還有40多個湖南省著名商標和湖南省名牌產品。“瀏陽花炮製作技藝”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瀏陽花炮”證明商標透過馬德里國際商標註冊體系在79個國家和地區受到保護。制定了嚴於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瀏陽花炮”省級地方標準。2010年,瀏陽市政府出臺促進花炮產業發展的決定,設立花炮產業發展基金,獎勵和扶持花炮產業的發展。生物製藥.瀏陽的生物製藥集中於以瀏陽生物醫藥園為核心的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瀏陽生物醫藥園成立於1998年1月,位於洞陽鎮境內,是湖南省唯一的醫藥專業開發區,同時還是國家火炬計劃生物醫藥基地、國家醫藥出口基地、國家長沙生物產業基地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與長沙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唯一國際醫藥產業園。園區在醫藥專業化服務的基礎上成立了湖南醫藥產業化服務中心、湖南醫藥科技創業中心、醫藥公共實驗室和公共藥廠、湖南中南醫藥物流中心,並全面啟動了湖南實驗動物中心、湖南GAP藥材基地的建設。園區規劃總面積28平方公里,已建成8平方公里,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1億元、製藥及相關企業投入35億元。醫藥園現有製藥企業60家,其中27家透過GMP認證,是中國製藥工業企業數量最多、醫藥劑型最豐富、新藥品種最集中的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2005年實現總產值35億元,2010年,瀏陽生物醫藥園總產值達到170.82億元,財政與稅收5.2億元。自然資源與特產.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的相思鳥為名貴觀賞鳥。礦產有煤、鎢、硫、磷、重晶石等。工業以農業機械、化肥等為主。瀏陽豆豉、瀏陽夏布、瀏陽花炮、黑山羊等為傳統名特產。菊花石雕等為著名手工藝品。瀏陽蒸菜.瀏陽蒸菜是一道湖南的漢族傳統名吃,屬於湘菜。相傳起源於明朝,歷經500多年發展。 以蒸臘菜為主,基本菜品有:幹扁豆蒸蠟肉丁、 清蒸火腿肉、剁椒蒸土豆、清蒸土家蠟肉、清蒸雞蛋、清蒸茄子、清蒸乾豆角、清蒸芋頭,以及清蒸白豆腐、幹豆腐、 黃豆腐、黑豆腐、臭豆腐、白沙豆腐、滷豆腐、清蒸青辣椒等。瀏陽蒸菜做法也頗多。瀏陽蒸菜起源於湖南省瀏陽市瀏陽河的上游——大圍山腳下的東區鄉鎮,隸屬於湘菜系列。相傳明初時南京政權的朱元璋派兵與荊湘政權的陳友諒開戰,因瀏陽人支援陳友諒,朱元璋便血洗瀏陽,造成“地廣人稀、不見炊煙”的慘象,使瀏陽周邊省份的人口大量遷徙到瀏陽。據《瀏陽縣誌》記載,“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破潭,瀏遭殲屠殆盡,奉詔招鄰縣民實其地”。於是外地移民紛紛遷入大圍山腳下插草為標,當時移民大都來自江西,成為當地人口的主要明嘉靖年間,一批福建人避倭寇亂,逃入江西宜春,隨後,廣東人亦接踵而至,竟達數萬。他們搭棚而居,被稱為“棚民”,明亡後,“棚民”不斷反清,遭清廷捕殺,被迫逃亡。其中一部分潛入大圍山的深山僻壤,墾地開荒……這些遷入戶均保持原籍客家方言,世代相承,被稱為“客姓”,當時較平闊的地方均為江西移民居住,“客姓”只好進入山區定居。 客家人離親別祖,顛沛流離,歷盡艱辛,千里遷移,來到瀏陽繁衍生息,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客家文化。瀏陽蒸菜最早就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誕生的,他是老百姓為反抗官府躲避抓丁而準備一天的飯菜,在蒸飯的時候整好幾個菜碗放到飯甑裡一起蒸,只要飯蒸熟了菜也就熟了,端起飯甑就可以吃飯,這樣節省了做飯時間,也儘量少見炊煙。就是在極端時期,也利用夜晚做飯菜,並且夜晚看不到炊煙,有利於隱蔽做飯菜。那時的菜餚主要是乾菜、臘貨、罈子菜,便於儲存且方便快捷,這一習俗被廣泛流傳,沿襲至今,形成一種極具特色的風味菜系。相傳,唐朝的藥王孫思邈,歸隱瀏陽孫隱山,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喜食蒸菜,亦痴心研究蒸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活101歲;而花炮祖師李畋,也以蒸菜宴請觀賞花炮的鄉親。又相傳,1927年,瀏陽文家市老鄉以“瀏陽蒸菜”款待毛澤東和秋收起義會師的部隊;1955年,王震將軍以瀏陽蒸菜款待上天山的“八千湘女”。2011年8月30日,中國烹飪協會批准授予瀏陽“中國蒸菜之鄉”稱號。2011年12月19日,在第六屆中國蒸菜美食文化節閉幕式上,市委副書記吳震從中國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楊柳女士手中接過“中國蒸菜之鄉”的牌匾,瀏陽正式獲得“中國蒸菜之鄉”的稱號。 2013年1月,瀏陽蒸菜獲得“中國地理標誌集體商標”。 這是繼2011年“中國蒸菜之鄉”稱號花落瀏陽後,瀏陽蒸菜獲得的第二塊金字招牌。“瀏陽蒸菜”成為國內餐飲行業為數不多的獲得全國“地理標誌集體商標”殊榮的專案。文化與旅遊.瀏陽共有6大類3種1268個景點,2010年旅遊景點接待遊客570萬人次,旅遊收入35億元。瀏陽設縣於漢代,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有清末維新人物譚嗣同故居和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新安風雨橋、宋代文廟等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唐代石霜寺、桃樹灣清代民居、沈家大屋建築群等13處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窯頭山遺址、鑼背山遺址等1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446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瀏陽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63"
} |
地支,或稱十二支,是中國古代用來計算“時日”的代稱或表示“次序”的符號,與天干同屬文字計序符號。地支共12個文字: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迴圈使用。地支和十二辰.地支之名來自《白虎通》以天干為主幹,地支為枝葉,稱「甲乙者,榦也;子醜者,枝也」。《白虎通》的說法又來自《淮南子》「數從甲子始,子母相求」、《史記》「十母十二子」,從「母子」之義演變而來。史記的十母就是指十天干,十二子就是指十二地支。干支最早的名稱大概是《呂覽》所稱的「甲子」。《世本》和裡耶秦簡中也只取首字稱為甲子。以甲子稱之,或許是因為早時還不存在一個專用名稱。十干最初用來紀日,十二地支則是紀辰,古即常以「日」稱天干,「辰」稱地支。「辰」在古代指日月之會,是每月朔日太陽與月亮會合的方向,由於每月移動一位,一年有十二月,因而也就有十二辰。古代以每月昏時。十二辰的起源,郭沫若等認為是古代觀察到木星的公轉週期大約為十二年,以木星來紀年,將之稱為“歲星”;後又將這十二部分各別命名,即把木星軌道分為12個部分,以“歲星紀年”,後衍生為“太歲紀年”。吳宇虹、陳睿宏等認為郭說有誤,主張地支十二辰是來自觀察北斗七星執行軌跡的序時、月建之法。吳宇虹認為十二辰天區的逆時針排列應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北斗七星的左行軌道而確立,而非木星十二次的右行軌道。陳睿宏指出中國古代的傳統思維為天道左旋、地道右轉,代表天道的「月建」十二辰和「二十八星宿」,以逆時針左行為主,代表地道的「月厭」十二辰,為順時針右行。將一天用十二辰加以配置形成的計時制度,即是十二時辰,萌生於西漢和曆算中的「日加」十二辰,十二時辰是從十二辰衍生出來的產物。字義.古人以「萬物興衰、陰陽交替的迴圈過程」解說這十二個地支字。許慎的《說文解字》用小篆字形解釋字源,並雜以陰陽五行之說,今人則從甲骨文、金文之字形樣貌和構造解釋干支各字的本義,不過不少字的本義仍有分歧或未有定論,難以取得較為一致的意見。干支字與序數本不相干,各有其本義。用於表示干支之後,許多天干、地支用字已專指稱天干地支,或產生出其他的意思,原先的本義轉用其他字表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子」有兩種寫法:用表示後代子孫,即今日的「子」字,地支第六位也是用該字形表示。周初以後,用作地支第一位的「𢀇」多用「子」替代,為免混淆,改用「巳」表示地支的第六位。換言之,地支第一位的「子」,其甲骨文為「」或「」等近似字形。地支第六位的「巳」,甲骨文用「」表示,而不是「」。天干地支紀年時法.地支迴圈使用,一週期為12個,若與天干配合使用,則以60個為一週期,可用於記錄年、月、日、時辰。所謂“生辰八字”即出生時刻年月日和時辰的干支,共八個字,因以得名。紀年時,每個地支對應一個屬相,也叫生肖。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因此與迴歸年太陽位置對應,而不是基於月相週期的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陰曆月對應某干支,只是以其中氣近似而非全等對應,比如立春代表寅月開始,但正月則被定義為包括中氣雨水的農曆月份,因此正月初一理論上可能坐落在立春前後的十五天內,即正月不會包含寅月的每一天,相反會經常橫跨丑月或卯月;而當出現沒有中氣的農曆月份時,就會設為閏月,雖然被當成是前一個月延續,但閏月往往有近乎對半的日子實際上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月支。紀時辰時,每個地支對應固定的一段時間。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每個時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即為半夜十一點到一點。以12時辰為1日之紀時法,在《周髀算經》已有雛型。干支紀時法之源起年代則未明。地支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曆月份、近似公曆月份、對應的生肖、紀時的時刻(UTC+8)、季節、方位等列表如下。每年都有一個生肖,在該年出生的人就“屬”該對應的生肖。人的歲數之12的倍數即為本命年,因為當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組合.地支有六個組合,稱為「六合」,有四個由三個地支組成的局勢,稱為三合局和全會方局,這種地支組合之後,亦會變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地支除了會合化局之外,地支還有互相沖剋及相刑,故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其他用處.由於地支具有子、醜、…、亥的固定順序,所以可作為代號使用,類似於第十三、第十四、…、第二十二。因為天干地支只有22個,所以英文字母次序最後的「w」、「x」、「y」及「z」沒有天干或地支對應;遇到「w」、「x」、「y」及「z」,就分別用「物」、「天」、「地」及「人」。各語言中的地支.注:中古漢語一列的字母標音基於中古漢語現有擬音上制定的拼音,非國際音標。詞尾x,h為音調,分別對應上聲和去聲。 | 446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地支",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69"
} |
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於2004年11月2日舉行,時任總統喬治·沃克·布希順利連任,同時贏得普選票及選舉人票。2005年1月6日選舉人投票結束,確定布希當選,他在2005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這也是最近一次共和黨人同時贏得選舉人票及民選票的總統選舉。候選人.共和黨.候選人喬治·W·布什。民主黨.候選人約翰·克里則由大會決定。自由黨.2004年5月30日,於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行的黨大會選出邁克爾·班納瑞克為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候選人是Richard Campagna。在選舉中得到0.32%的選票,略少於獨立候選人Ralph Nader的0.36%,但比其他第三黨總統候選人的得票總和還多。綠黨.2004年6月25日美國綠黨在黨大會的第二輪選舉中選出David Cobb為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候選人是Pat LaMarche。憲法黨.2004年6月25日美國憲黨提名Michael Peroutka參選總統和Chuck Baldwin參選副總統。2000年選舉團改變情況.2000年的人口普查後,州份的眾議員人數會根據該州份的人口增減而調整,以確保符合人口比例。而州份派出的選舉人人數相等於該個州的眾議院議員及參議院議員人數總和,州份的選舉人人數因此而變動。由於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異常接近,選舉人人數的變動有可能影響2004年的選情。下面的表格顯示了從2000年以來選舉團成員的改變情況。紅色表示戈爾獲勝的州份。 | 448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80"
} |
爆竹又稱炮竹、爆仗、炮仗等,因常做成長鞭狀,故又稱鞭炮,爆竹最開始主要用於驅魔避邪,現代主要用於農曆新年,過年期間爆竹用量超過全年一半。由於火災及環境原因,近代在各國被限制。禁令、重大意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爆竹禁令最嚴,是1966-1976年文革時。那時破四舊運動提出「革命化春節」,春節不準回家、不準敬祖宗、不準說“恭喜發財”而要說“祝您今年見到毛主席”,還不準放鞭炮。毛澤東死後「革命化春節」結束,小孩在十年來第一次在春節放爆竹,不慎把爆竹射向兵團幹部遲遲不敢棄置的毛澤東悼念花圈,釀成1977年新疆伊犁六十一團場火災,694死,多為學生。禁止放鞭炮的法令早已有之,但執行不嚴,例如1907年大清天津巡警總局,1990年代中國都有此等法令。2011年11月美國駐華大使館在大使駱家輝批准下公佈使館監察到的空氣PM2.5,PM2.5的重要性始進入中國群眾視野,而煙火造成的PM2.5雖然佔比較少,但被各市政府順勢禁止。上海2016年1月1日就禁止上海外環線內放煙花爆竹。2023年1月17日,《大城縣關於在全縣範圍內禁止生產儲存運輸經營和燃放煙花爆竹的通告》釋出。2023年中國大陸跨年時,群眾有感禁令執行過度,且淡化了春節氛圍,紛紛上街燃放煙花,捲起放寬煙花的輿論。一些地區由全面禁放調整為有限度允許燃放。其他地方.香港原本容許市民在節慶時燃放煙花爆竹,但因為在1967年六七暴動期間鬥委會發起連串炸彈恐怖襲擊,左派暴徒利用煙花爆竹及從石礦場的倉庫盜取炸藥和引爆器製作土製炸彈,炸彈襲擊浪潮造成多名無辜市民喪生,香港政府因此在1967年9月頒布,禁止市民燃放煙花爆竹,同時要求市民交出已購買的煙花爆竹,並且指示持牌存放炸藥的88間土木工程倉庫,把炸藥轉移到政府倉庫存放。此後工業及工程使用炸藥受到嚴格管制,亦不容許市民燃放煙花爆竹,但在新界仍有存放及燃放煙花爆竹的違法行為,每逢傳統節慶,特別是農曆新年期間,屯門、元朗、沙田、大埔、上粉沙打及大嶼山的一些村落,依然有不少人非法燃放。1998年又再次立法,規定任何人不得持有煙花或爆竹。臺灣在近年來雖然也出現禁止於深夜或是在都會區中燃放鞭炮的法令,但各地在不允許施放的時段、場合燃放炮竹的情形還是相當普遍。此外,臺灣地區性選舉的候選人,仍普遍會在競選期間施放爆竹造勢。由於部分地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一些家庭會選擇以電子鞭炮代替傳統火藥鞭炮,可產生類似傳統鞭炮的聲光效果,而且可以反覆使用。但由於電子鞭炮缺乏行業標準規範,導致質量參差不齊,一些粗製濫造的電子鞭炮甚至有可能引發觸電、火災等事故。因為總是有人購買劣質品、又不注意燃放方法,也常會有門窗玻璃等物品被炸破,引發火災,燃放者或路人被炸傷等情況。 | 448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爆竹",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85"
} |
煙火,又稱世界各地煙火秀.一般而言,煙花匯演與煙火匯演是沒有任何分別和幻彩詠香江。上海國際音樂煙花節杭州西湖國際煙花大會除夕倒數詠香江香港除夕倒數香港賀歲煙花匯演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週年紀念煙花匯演香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煙花匯演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澳門賀歲煙花匯演臺北101跨年煙火秀中華民國國慶煙火秀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危險物品.煙火的主要成份是火藥,是爆炸品,時有玩樂者出意外,樂極生悲事件不少,例如深圳舞王俱樂部火災、2009年曼谷夜總會大火、2009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新大樓大火、2011年新興堂香鋪爆炸案。臺灣. | 448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煙火",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87"
} |
花炮是煙花和鞭炮的合稱,一般為為重要節日或慶祝活動施放用以慶祝的物品。中國的煙花鞭炮的主產地為湖南省瀏陽和醴陵,當地每年還會舉辦花炮節的活動。發明花炮的人是唐朝的李畋,因其出生地是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所以一般認為大瑤鎮是花炮的發源地。花炮的生產.截至2020年,中國共有超過51.5萬家煙花爆竹相關企業。其中,批發和零售業佔比超過96%,製造業的企業數量不到6,000家,佔比僅為1.11%。湖南瀏陽、醴陵和江西上慄、萬載四地被譽為中國“花炮之鄉”。各地花炮.在中國大陸,曾一度以安全理由標止施放花炮,其後再度開放。廣東、福建.廣東、福建一帶,花炮則主要在神誕如天后誕出現,有些地方會有搶花炮的習俗。香港.香港每年到了天后誕,原居民每條鄉村、以及各花炮會都會獻上花炮,拜祭了天后,就會「搶花炮」。奪得第一號花炮是「好意頭」,代表拿到好運氣。後來,由於村民屢屢因為爭奪花炮而打鬥,香港政府禁止「搶花炮」,改為抽籤、擲杯或競投來決定花炮誰屬。現時全香港只有上水河上鄉的洪聖誕保留搶花炮的環節。早期的花炮由火藥製成,類似炮竹,可以向高處發射。今日的花炮更像神檯,並貢奉著各種祭品。這些花炮祭品拜祭神明,村民競投祭品,期望得神明保祐。 | 448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花炮",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88"
} |
聶榮臻人,中國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聶榮臻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於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擔任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參加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他參與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後擔任中央軍委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一軍團政委,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政委,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參加平型關戰役,並開闢晉察冀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等職,指揮平津戰役等作戰,攻佔華北全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聶榮臻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主抓“兩彈一星”研製,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牽扯進“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他繼續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聶榮臻在北京逝世。生平.早期生涯.清光緒二十五年11月27日,聶榮臻出生於江津吳灘鄉石院子:1。聶榮臻父親聶仕先,母親唐雨衫:2。今石院子以“聶榮臻故居”之名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聶榮臻8歲時,到外祖父家讀三年私塾;但外祖母去世後,外祖父在家守喪,私塾停辦:3。此後,聶榮臻到沙土堡孔德三塾館就讀。1913年,他轉到吳灘插旗寺小學,不久又到永川縣陳食高等小學住讀。1917年夏,聶榮臻考入江津中學就讀:3。聶榮臻在此期間,閱讀達爾文的《進化論》、赫胥黎的《天演論》和《新青年》等書刊:5。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聶榮臻積極參加當地學生運動。隨後,由於校方受到軍警影響,聶榮臻無法繼續就讀,便決定赴法國勤工儉學:7。1919年12月9日,聶榮臻乘法國郵輪“司芬克司號”在上海市楊樹浦碼頭啟程,穿越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前往法國;1920年1月14日,聶榮臻抵達法國馬賽港:8。華法教育會派李璜輔助聶榮臻在法國的學習事業,聶榮臻被分配到蒙塔爾紀中學學習法文,他在學校認識了蔡和森、蔡暢、向警予、陳毅、鄧小平等,而鄧更成其終身知己。因為學校學生太多,聶榮臻再度被分配到德洛的胡乃爾中學去學習法文。冬天,因為他的積蓄用完了,不得不開始勤工儉學,他先後在法國、、雷諾汽車廠、巴黎西門子公司多米松分廠做汽車輪胎檢驗工、鉗工、車工、煉焦工等:9。1921年1月,華法教育會不再資助學生的留法,而北洋政府則要求留學生回國:9-10。1921年2月28日,聶榮臻從胡乃爾中學到巴黎同400多個學生到中國駐法公使館請願,結果被法國警察鎮壓:10。1921年6月,北洋政府專使朱啟鈐來到法國巴黎,他以中國的築路權、採礦權、稅收作抵壓借款3億法郎,用來購買軍火。 6月30日,旅法學生召開了第一次“拒款大會”,並且在中國駐法公使館進行抗議。7月25日,中法借款條約簽訂,共計借款5億法郎。8月13日,旅法學生召開了“第二次拒款大會”,並且痛毆國駐法公使館秘書王曾思,為了參加抗議活動,聶榮臻專程從克魯鄒鋼鐵廠趕來巴黎。不久,學生進佔里昂中法大學的運動失敗,一百餘人被遣返回國:11。1921年11月底,聶榮臻離開法國,到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11。在比利時期間,聶榮臻的思想開始轉向馬克思主義:12。1922年6月,經劉伯堅、熊味耕介紹,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3。1923年春,聶榮臻經趙世炎和劉伯堅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4。同年夏,聶榮臻到巴黎,擔任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和訓練部副主任。在此期間,他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並擔任國民黨駐巴黎通訊處處長。1924年秋,聶榮臻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後轉入紅色教授學院中國班學習:15。1925年9月,聶榮臻回國,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並擔任政治軍事月刊社編纂委員會政治編輯主任:17。1925年10月24日,聶榮臻在《黃埔潮》上發表《軍隊中政治工作的意義》一文。中山艦事件後,聶榮臻被免去了在黃埔軍校的職務,調中共廣東區委軍事部任特派員:20。北伐戰爭開始後,聶榮臻任軍委特派員、中共湖北省委軍委書記,後在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與向北伐軍中派遣中共黨員等工作。四一二事件後,聶榮臻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整頓遭受破壞的工人糾察隊,處理善後工作:21。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1927年7月,聶榮臻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赴九江準備組織武裝起義:22。南昌起義時,聶榮臻組織張發奎部第25師兩個多團起義,後任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黨代表,與軍長葉挺率部南下。起義軍隊在潮汕失敗後,聶榮臻和葉挺護送病中的周恩來轉移到了香港。1927年12月,他潛回廣州參與領導廣州起義。在起義軍受挫的情況下,他與葉挺決定撤退:31。1928年,聶榮臻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提出培養一批軍事技術人才:34。1930年初,聶榮臻調任中共順直省委組織部部長:36,1930年5月到達上海,在中央特科從事地下工作:38。1931年,聶榮臻調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193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顧順章被捕變節,這使得中央決定將中央機關緊急遷移。1931年12月,聶榮臻撤離上海,前往中央蘇區,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46。1932年3月,調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政治委員,與林彪搭檔:47。1932年3月,聶榮臻支援毛澤東關於紅軍主力應向國民政府統治薄弱的地區發展的意見:47。同年4月,聶榮臻作為紅軍東路軍政治委員,參與指揮漳州戰役。1933年2月,他與林彪指揮紅一軍團參加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黃陂戰鬥和草臺崗戰鬥的勝利,殲滅國軍2.8萬人:55。同年8月,兩人合作指揮部隊在烏江圩殲滅國軍第80師:56。1933年12月,紅一方面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蔣介石調集100萬國軍,並以50萬重點進攻中共中央蘇區。國軍用重炮炸掉紅軍簡陋的堡壘,而紅軍採用李德的戰術在陣地戰中攻擊國軍堡壘,因缺乏重武器連吃敗仗。8月31日-9月3日的溫坊戰鬥,聶榮臻與林彪指揮紅一軍團和兄弟部隊採用運動戰,斃傷國軍2000餘人,俘2400餘人。但這次勝利並沒有扭轉整體戰局:60。1934年10月,聶榮臻率部參加長征。聶榮臻與林彪率紅一軍團擔任掩護中央縱隊、軍委縱隊的前衛任務,先後突破國軍第一、二道封鎖線,並在危急形勢下,力排眾議,率部搶佔九峰山,突破第三道封鎖線。12月,參與湘江戰役:63-67。1935年1月,參加遵義會議,在會上支援毛澤東的主張。1935年5月,任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與司令員劉伯承率部透過大涼山彝族區,搶佔安順場,組織突擊隊強渡大渡河,接著率紅1師、幹部團沿大渡河東岸北上,擊潰川軍一個旅,策應西岸瀘定橋戰鬥。1935年6月中旬,紅一軍團在懋功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會師。之後,他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支援毛澤東的北上方針:81。1935年10月,與林彪率先遣隊進入陝北吳起鎮,結束長征:85。同年11月,他率部參加直羅鎮戰役。1936年2月,他與林彪率紅一軍團渡過黃河,進攻山西閻錫山等部,殲滅國軍約7個團,俘4000餘人。隨後,聶榮臻又率領部隊參加西征戰役和山城堡戰役:94。中國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8月,聶榮臻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獲授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1937年9月,與林彪共同指揮所部進行了平型關戰鬥,殲滅日軍板垣師團一部1000餘人。1937年11月,聶榮臻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3000人在五臺山區建立抗日根據地:107。先後開闢了冀中、冀東、平西、平北等根據地:128,到1939年,晉察冀根據地發展到擁有七十二個縣、1200多萬人口、主力部隊近10萬人。1939年秋,日軍兵分十二路向晉察冀邊區進行冬季掃蕩。聶榮臻指揮八路軍在雁宿崖同日軍進行激戰,殲滅1500餘人:169,並在黃土嶺戰鬥中與楊成武指揮部隊擊斃阿部規秀中將。1940年春,聶榮臻率晉察冀南下支隊到晉東南參加與國軍朱懷冰部的作戰:175。同年8月的百團大戰中,聶榮臻組織指揮部隊在正太、津浦、平漢、北寧線等鐵路線進行破擊戰,使日軍的交通樞紐陷於癱瘓。1941年秋,日軍對晉察冀機關所在地發動掃蕩:186。聶榮臻指揮主力相機轉至外線打擊日軍,進行鉗制作戰,並率領黨政機關在有限兵力掩護下,周旋於深山峽谷之中,從日軍薄弱點安全轉移:188-189。1942年,日軍發動五一大掃蕩,在根據地日益縮小的情況下,聶榮臻提出“向敵後之敵後挺進”,組建多支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後襲擊日軍,擴大游擊區。1943年1月15日,聶榮臻出席了在阜平溫塘召開的邊區首屆參議會。他和宋劭文等一起接見了邊區代表,並向代表們彙報了晉察冀情況:215-216。1943年8月,聶榮臻奉命赴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和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當選為中央委員。1945年8月10日,聶榮臻與蕭克、劉瀾濤命令全區部隊立即向北平、天津等大城市進軍,並命令冀熱遼軍區抽調部隊由李運昌率領向遼寧進軍:228。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1945年9月,聶榮臻回到晉察冀,擔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0月2日,在張家口召開幹部會議,統一思想,並組建野戰軍:232。1945年10月,聶榮臻與賀龍共同指揮晉察冀野戰軍和晉綏軍區部隊向傅作義部國軍發起綏遠戰役:233。1946年1月10日,國共雙方頒發1月停戰令:236;隨後,聶榮臻主持了晉察冀軍區部隊的復員工作。由於受和平思想影響,晉察冀軍區部隊大量復員,影響到部隊之後的戰鬥力和以後的作戰。1946年6月,國民革命軍率先向共產黨軍隊開始全面進攻,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238。7月,聶榮臻和賀龍發起晉北戰役,在北線進攻同蒲路,攻佔大量城市:238。1946年8月,聶榮臻率晉察冀軍區部隊發動了大同集寧戰役,因傅作義的巧妙救援和聶榮臻判斷失誤,晉察冀部隊的進攻以失敗告終。隨後國軍進攻晉察冀邊區首府張家口,解放軍被迫撤退。10月22日,退出張家口的晉察冀中央局在淶源召開會議,聶榮臻發表講話,強調應以殲滅國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243。同年11月起,晉察冀軍區發起易滿戰役、保南戰役、保北戰役等作戰:244。1947年4月,聶榮臻指揮正太戰役,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國軍3.5萬餘人,攻克正太鐵路沿線七城及井陘等重要礦區,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區連成一片:247。6月,陪同朱德到冀中指揮青滄戰役:247。同年11月,在取得清風店戰役勝利後,聶榮臻又組織晉察冀野戰軍乘勝發起石家莊戰役,首創解放軍攻克大城市模範戰例。1948年1月,晉察冀野戰軍發起淶水戰役,殲滅傅作義部32師,35軍軍長魯英麟兵敗自殺。1948年5月,中共中央領導機關抵達河北平山西柏坡。5月上旬,中共中央決定組建華北局,原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合併,改為華北軍區,聶榮臻任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隨後組織第2兵團楔入熱西、冀東地區,切斷了東北與華北國軍的聯絡。隨後在平漢路北段發動進攻,吸引國軍華北主力。然後又西進綏遠,進攻平綏路兩側,配合遼瀋戰役:262。1948年12月,平津戰役開始後,中共中央決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組成平津戰役總前委,統一領導與指揮東北野戰軍與華北軍區部隊作戰。新保安戰役後,聶榮臻分析局勢,向毛澤東建議爭取和平進入北平,毛澤東表示同意:267。攻佔天津後,聶榮臻與林彪等一起同傅作義成功地進行了和平談判:269。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聶榮臻兼任平津衛戍區司令,隨後又兼任北平市市長、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272。期間他組織了一系列任務,包括整頓平津地區的社會治安,剿滅土匪,改編傅作義部隊。同年6月,聶榮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27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1949年10月1日,聶榮臻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陪同朱德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278。10月19日,聶榮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代理總參謀長。其間,聶榮臻主持瞭解放軍的多兵種建設和現代化建設,以及大規模精簡整編工作:281-288。1949年11月,聶榮臻又當選北京市市長:278。朝鮮戰爭爆發後,聶榮臻負責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的部署等工作:294。1952年秋,聶榮臻因勞累過度,昏倒在辦公室裡:302。1953年2月17日,聶榮臻任“全軍軍銜實施委員會”主任。1953年3月起,因病情嚴重,聶榮臻到南京、杭州等地休養:305。1954年,聶榮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主管軍工生產和軍隊的裝備工作:306。1955年7月,陳雲、聶榮臻、薄一波組成三人小組,負責指導原子能工業的籌建工作。9月,聶榮臻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5月10日,聶榮臻向中央提出《關於建立我國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9月15日至27日,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0月,聶榮臻參與領導指定《十二年科學規劃》:311。11月,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接替陳毅主管科學技術工作:310。1957年4月24日,聶榮臻召集陳賡、安東等人討論導彈研究與仿製等問題,並說“搞導彈事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應遵照周總理講的以導彈帶動其他的精神辦。”9月7日,聶榮臻任團長,陳賡、宋任窮為副團長帶領中國政府工業代表團赴蘇聯,代表團其他成員有錢學森、李強、劉傑、萬毅、劉寅、王諍、張連奎等,就新技術援助問題進行會談。10月15日,聶榮臻與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別爾烏辛簽訂《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1958年2月15日,聶榮臻被指定為導彈、核試驗靶場建設的總負責人:432。6月10日,任中央科學小組組長:318。1958年10月,聶榮臻擔任國防科委主任、國家科委主任,主持導彈、原子彈、人造衛星的研究工作:318。1959年9月,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主抓尖端武器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在中國國內遇到嚴重困難,蘇聯撤走全部專家、停止一切技術援助的情況下,聶榮臻先後兩次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周恩來等報告,明確提出“兩彈一星”必須堅持“攻關”:341,並進一步強調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成果為輔”的方針:337。1961年4月,聶榮臻主持制定了《科學工作十四條》。1962年11月17日,中央決定成立15人專門委員會,領導國防尖端事業。周恩來為主任,聶榮臻為成員之一。1963年12月16日,聶榮臻向毛澤東彙報1963至1972年科學規劃綱要。1964年6月,中國成功發射了自行研製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對地導彈,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2月11日,向周恩來報告科研“三步棋”的設想:433。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8月,聶榮臻出席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0月,聶榮臻現場指揮了中國導彈核武器的首次發射:367。1967年1月19日,在京西賓館召開軍委碰頭會,圍繞軍隊內部是否展開文革運動,聶榮臻、徐向前、葉劍英三位元帥與江青、陳伯達、康生、姚文元爭執起來:823。此時葉群突然拿出發言稿批判蕭華,當晚紅衛兵抄了蕭華的家:824。次日上午,京西賓館繼續開會,蕭華講述被抄家經過,作為全軍文革小組組長的徐向前出於責任,和陳伯達一起批評蕭華。徐向前與葉劍英氣憤之下敲桌子,而葉劍英亦因此拍傷手骨:825-826。該事情被四人幫誣陷為“京西賓館事件”,為“二月逆流案”之始。京西賓館會議剛結束,紅衛兵開始批鬥楊勇,中央軍委工作開始陷入混亂:827。情急之下,徐向前於1月24日晚,獨闖林彪住處毛家灣,並開門見山要求軍隊必須保持穩定,並要求制定規則。隨後林彪表示同意,並請葉劍英、聶榮臻趕到毛家灣,共同商議出七條意見:828。之後葉、聶、徐三位元帥趕赴釣魚臺國賓館,與中央文革小組討論,確定七條意見:828。後經各軍區領導討論,改成八條意見:829。1月28日,林彪與徐向前到中南海毛澤東審批該八條命令:829-830。同年2月16日,軍方與文革小組的衝突達到頂峰,聶榮臻、譚震林、陳毅、李先念紛紛發言怒斥文革小組:832。會後中共文革小組向毛澤東彙報,經毛澤東表態,文革小組開始製造“二月逆流案”:380:834。同年3月起的七次“政治生活會”上,聶榮臻被迫接受批判:380。6月,聶榮臻赴核試驗基地現場指揮中國首次氫彈試驗:368。1968年3月,發生楊餘傅事件,陳伯達、康生等藉機“揪楊餘傅的黑後臺”,將矛頭指向聶榮臻:385。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召開,朱德、陳雲、葉劍英、徐向前、陳毅、聶榮臻等人被分為不同小組,進行批判:841-842。1969年1月3日,毛澤東表示為二月逆流案平反。然而在同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朱德、陳毅、徐向前、聶榮臻等元帥繼續被分組批判:843-844。1969年2月,聶榮臻被下放到化工三廠勞動:386。同年10月,林彪釋出《林副主席指示第一號令》,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各軍隊將領被迫疏散離京:848-849。其中朱德去廣州、葉劍英到長沙、劉伯承去武漢、陳毅在石家莊、聶榮臻去邯鄲,徐向前在開封。1970年2月,聶榮臻因溼疹返回北京治病:389。1970年8月,聶榮臻參加中共九屆二中全會:434。1971年,華北會議後,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李雪峰和北京軍區司令員鄭維山被撤職;隨後,江青又大批聶榮臻是“華北山頭主義”的“黑後臺”:386。同年,林彪九一三事件爆發,不久陳毅去世,毛澤東在參加完追悼會後,為“二月逆流案”平反:850。1975年1月,出席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435。2月5日,中共中央通知,取消軍委辦公會議,成立軍委常委會,被任命為軍委常委。9月15日,會見並宴請日本友人中岸九三。對中岸九三說:“30多年前你在晉察冀參加‘反戰同盟’,幫我們訓練戰士使用擲彈筒,至今歷歷在目。希望中日兩國世代友好下去,不再兵戎相見。”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去世;9月下旬,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醞釀粉碎四人幫集團;聶榮臻透過楊成武轉告葉劍英,認為必須使用非常手段:392。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汪東興發動懷仁堂事變,逮捕“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束。晚年歲月.1977年8月,聶榮臻復任中央軍委副主席。1978年8月,聶榮臻在全國民兵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人民戰爭的思想:396。1979年提出,武器裝備現代化要依靠自力更生、大力協同的思想,同時主張精簡整編,走精兵強國之路:399。1980年6月10日,接到總政治部轉來日本國“日中合作戰友會訪華團”贈送的日本古代武士盔,總政還轉達了訪華團的這樣一段話:“贈送古代武士盔,是日本傳統的崇高禮節。我們謹以此向聶榮臻將軍閣下40年前在戰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的人道主義精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們中不少人曾在華北地區與八路軍作過戰,對聶將軍很欽佩,一定要反省自己的侵華歷史。”。11日,接到美穗子的來信。12日上午,接受《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北京晚報》、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有關人員聯合採訪時說:昨天我看了美穗子熱情洋溢的來信,看了她的近影和童年時的照片,很像她小時候的樣子,闊別了40年,終於找到了,這很難得,我很高興,我祝美穗子全家幸福。……這是干戈化玉帛,願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見。7月14日,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會見美穗子及其全家。8月8日,聶榮臻致信中共中央,請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1984年6月6日,當選黃埔軍校同學會名譽顧問。1985年8月23日,聶榮臻寫信給中共中央,請求退出中央委員會。信中說:“我衷心擁護黨中央關於領導幹部年輕化的重大決策。……這是我們黨事業興旺發達,繼往開來,經久不衰的重要保證。我今年86歲,又體弱多病,已喪失工作能力。為此,懇請免去我的中央委員職務,以便年輕些的同志進中央領導機構。”。10月16日中國發明者協會成立,任名譽會長。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87歲的聶榮臻正式辭去中央軍委副主席,過著全退休生活:415。1988年8月,聶榮臻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去世。4月17日,寫信給胡耀邦夫人李昭,信中說:耀邦同志先我而去,令我非常痛心!……對耀邦同志的評價,中央訃告已講的很好,我只講幾句,關於他在解放戰爭時期,在華北部隊先後擔任縱隊政委、兵團主任時的情況。他很善於抓政治工作,經常深入基層,足跡遍及華北,講形勢說任務,宣傳鼓動,使部隊很活躍,士氣高昂。與耀邦共事或接觸過的幹部和群眾沒有不稱道的。耀邦同志參加了華北解放戰爭的全過程,歷經了各個主要戰役,直到戰爭的最後勝利,為華北人民的解放立了大功。4月22日,坐著輪椅出席胡耀邦追悼會。6月21日,聶榮臻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上以書面形式,批評趙紫陽在六四事件期間的錯誤。1990年1月19日,與徐向前一起,發表對黃埔師生的春節談話,呼籲海內外黃埔師生為海峽兩岸儘早和平統一做出努力:437。3月,請辭全國老齡問題委員會名譽主任。去世.1992年4月12日,向聶力和身邊兩位老秘書囑咐“遺言”,秘書們以錄音形式記錄整理:……我已經93歲了,壽命也算是很長的。我入黨已70年,從未脫離過黨的崗位,始終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生。我雖然對黨沒做過多大的貢獻,但黨交給我的任務都是堅決完成的。我堅信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堅信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十分正確的。我非常贊同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時的重要談話。我很想多看一看幾十年為之奮鬥的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喜人形勢,也很想多聽一聽祖國科技事業振奮人心的好訊息。現在行將歸去,臨別依依,好像有許多話還言猶未盡。總之,我衷心希望全黨同志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建設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祖國而共同奮鬥;同時也希望全軍同志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進一步鞏固國防,保衛和平;我希望海峽兩岸,儘快統一。我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牢記科技興國的重任,努力攀登世界高科技的崇山峻嶺,為國爭光,為人類進步多做貢獻!死,我是不怕的,這是自然規律,人活百歲,終有一死。我的心力衰竭,很難搶救,你們不要為我悲傷。最後,對所有在我身邊辛勤工作的同志:專家、醫生、護士、參謀、秘書,以及所有為我服務的同志,表示誠懇的謝意!再次祝我們社會主義祖國繁榮昌盛,文明富強!5月14日,聶榮臻因心力衰竭,搶救無效,於22時43分逝世,享年92歲:420。他是十大元帥中最後逝世的。紀念與評價.1938年3月,毛澤東曾評價聶榮臻:“中國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說,叫做《水滸傳》,裡面寫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故事,五臺山就在晉察冀。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1967年,毛澤東在研究出席“八一建軍節招待會”人員名單時,又說“聶榮臻是個厚道人”。魏巍1985年在寫給聶榮臻的祝壽詩中也說:“一生厚道人稱讚,千秋風流一元戎”。1989年11月,聶榮臻被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1992年5月15日,新華社釋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訃告,評價聶榮臻為“傑出的、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421。讚譽聶榮臻“心底坦蕩、大公無私、生活儉樸、嚴於律己、寬於待人”。1992年5月28日,聶榮臻元帥的遺體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按聶榮臻的遺囑,他的部分骨灰被撒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一棵檜柏樹下,樹旁豎立一塊漢白玉石碑,正面刻著聶榮臻80歲時的詩句“喜松柏之氣概,念四化之早成”。背面刻著“聶榮臻骨灰撒放處”。他的另一部分骨灰被安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烈士陵園。聶榮臻逝世後,應家屬請求,江澤民題詞“聶榮臻同志永遠和我們在一起”:422。1999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軍委舉行“紀念聶榮臻同志誕辰一百週年座談會”,江澤民發表講話,讚譽聶榮臻說:“他實事求是,不尚浮華,反對空談,踏踏實實為黨工作。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從不居功自傲,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著密切的聯絡。他嚴守黨的紀律,堅持原則,維護團結,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2013年12月11日,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根據聶榮臻女兒聶力《山高水長:我的父親聶榮臻》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聶榮臻》。1999年,聶榮臻的出生地江津在市區建成聶榮臻元帥陳列館,館名由江澤民所題,陳列收藏了眾多有關資料,全面地展現了聶榮臻的一生。位於江津區吳灘鎮的聶榮臻故居於1996年公佈為四川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在江津城區也立有聶榮臻銅像。1997年12月20日,重慶聶榮臻研究會成立,會址設在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內,致力於收集,整理聶榮臻元帥的文物史料、開展研究學習聶榮臻的學術交流活動、為開展研究活動提供經費支援、還編印會刊、簡報,並主辦了“聶榮臻元帥網”。對聶榮臻的批評,主要集中於他對粟裕的態度。聶榮臻主持總參謀部工作期間,曾與時任副總參謀長的粟裕不睦;1958年,聶榮臻積極參加了對粟裕的批判。逸事.1940年8月20日,聶榮臻在當時屬於晉察冀邊區的河北石家莊井陘煤礦一帶的東王舍村救下日本孤兒加藤美穗子姐妹兩人。她們的父母在井陘礦站工作,日軍投炸彈時被炸死:180。出於人道主義的考量,聶榮臻將姐妹兩人交還日軍:181。同時給日軍將領寫了一封親筆信。加藤瑠美子被交還日軍後不治身亡,但加藤美穗子活了下來。40年後的1980年,美穗子率家人到中國拜訪聶榮臻,對當年的救命恩典表示感謝:183。1999年11月美穗子出生地都城市與聶榮臻的出生地江津區結為友好城市。家庭.1915年,聶榮臻與元配夫人龍升賢結婚,屬包辦婚姻。聶榮臻赴法前,兩人共同生活了四年時間,但龍升賢並未懷孕。自參加中國共產黨後,聶榮臻為免家人受害,和家人斷絕了通訊來往。1988年5月12日,龍升賢病逝。逝世後,聶榮臻除了派專人前來料理外,還以全家的名義,給龍升賢送了花圈和輓聯。1928年,聶榮臻在香港從事地下工作時,與機要交通員張瑞華結婚:3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瑞華歷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組織部、中共中央組織部副處長、處長,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1995年2月23日在北京逝世。聶榮臻與張瑞華有女聶力,原國防科工委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第六、七屆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將軍銜。女婿丁衡高上將,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國防科工委主任。 | 449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聶榮臻",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98"
} |
陳毅,原名陳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祖籍湖南新寧。中國共產黨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詩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長。陳毅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於192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文書和中共黨委書記。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他擔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政委、紅二十二軍軍長兼政委、江西軍區總指揮,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為十大元帥中唯一未參與長征者。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代理軍長,參加開闢華中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毅歷任上海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等職,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牽扯進“二月逆流”案。1972年1月6日,陳毅在北京逝世。生平.早年經歷.1901年8月26日,陳毅出生於四川樂至復興場張安井村“一個小地主”家裡:1。5歲讀私塾,9歲上小學:3。1916年考入成都甲種工業學校:4。1919年春,赴法國勤工儉學,在巴黎結識周恩來、蔡和森、李富春等,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7。1920年冬,加入“工學世界社”。1921年6月,北洋政府專使朱啟鈐來到法國巴黎,他以中國的築路權、採礦權、稅收作抵押借款3億法郎,用來購買軍火:9。 6月30日,旅法學生召開了第一次“拒款大會”,並且在中國駐法公使館進行抗議。7月25日,中法借款條約簽訂,共計借款5億法郎:10。8月13日,陳毅等旅法學生召開了“第二次拒款大會”,並且痛毆中國駐法公使館秘書王曾思。不久,學生進佔里昂中法大學的運動失敗,陳毅於10月被武裝押送回國。1922年秋,經蔡和森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4。1923年春,陳毅到重慶,任《新蜀報》文藝副刊主筆:14。10月赴北京入中法大學學習,11月經顏昌頤、肖振聲介紹,轉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中法大學中共支部書記:15。1924年,加入茅盾等組織的文學研究會,並當選中法大學學生會主席。1925年,任北京市學生聯合會中共黨團書記,並參加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工作:17。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發生後,參與組織北京反對八國通牒大會和示威遊行,在三一八慘案中倖免於難:20。8月,受中共北方區委書記李大釗委派,回四川從事兵運工作,結識朱德:21。同年12月,與楊闇公、朱德、劉伯承等發動瀘順起義。1927年春到武漢,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文書和中共委員會書記。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一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二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三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梅嶺三章》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7日,陳毅在撫州趕上南下的起義軍,被任命為第11軍第25師第73團政治指導員:27。進入廣東後,奉命留守三河壩,歸朱德指揮:28。起義軍主力於潮汕地區失敗後,他協助朱德重新編組部隊:31,轉戰閩粵贛湘邊界地區:29,同時對部隊進行思想和組織紀律整頓,開展群眾工作,支援農民運動,建立統戰關係,並把一部分黨團員分配到連隊,加強基層政治工作。1928年1月,參與領導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黨代表:33-34。3月兼任中共郴縣縣委書記、湘南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發動群眾建立蘇維埃政權和地方武裝:37。4月,在寧岡礱市和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任第12師師長,並當選為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參與領導建立井岡山根據地:40。5月,出任四軍軍委書記:41。7月受中共湖南省委指示,率第28、第29兩個主力團前往湘南:44。後在國軍圍攻下遭受損失,撤回井岡山:46-48。1929年1月,隨紅4軍主力轉戰贛南、閩西,任第1縱隊黨代表:52。6月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代理前委書記:58-59,主持中共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在會上對毛澤東進行了批評,隨後當選前委書記。1929年8月,赴上海參加中共中央軍事會議,向中央提交《關於朱德、毛澤東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等檔案,對紅四軍的發展歷史、戰略戰術、組織編制、政治工作等作了詳實介紹,受到中央重視:61-62。隨後,被指定參加以周恩來為召集人的“三人委員會”,並代中共中央起草了“九月來信”,帶回紅四軍向前委傳達,同時請回毛澤東主持前委工作。12月,協助毛澤東召開古田會議:67。1930年2月,被任命為紅六軍政治委員、軍委書記。6月,任紅二十二軍軍長:70。10月初,率紅二十二軍北上,配合攻打吉安:71。富田事變發生後,陳毅受命前往處理:72。1931年4月起,陳毅在贛西南特區委支援反圍剿作戰,並率領地方武裝配合作戰:73。此時,贛西南地區和紅一方面軍大打AB團,陳毅對於一些查無實據的在押者批准釋放,以致被李韶九等懷疑為AB團首要分子,但得毛澤東保護:73。1932年1月,任江西省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從江西軍區陸續動員大批赤衛隊和民工支援作戰:74。8月,組織江西軍區所屬部隊配合第一方面軍進行樂安宜黃戰役。1933年2月,配合主力紅軍進行第四次反圍剿戰爭:74。9月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開始,陳毅任西方軍總指揮,率所部轉戰贛江兩岸,配合主力紅軍作戰:75。1934年1月,出席中華全國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再次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被授予二等紅星獎章。1934年8月28日,陳毅在江西興國老營盤指揮作戰時負重傷:76。10月,長征開始後,他因腿傷未愈被留在蘇區,任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委員、軍委分會委員、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77。1935年3月,與中央分局書記項英根據遵義會議後中共中央的指示,領導紅軍和游擊隊突出重圍,轉入分散遊擊作戰:83-84。此後,在同中央失去聯絡、國軍進行頻繁清剿和嚴密經濟封鎖的情況下,率部周旋於油山地區,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1936年冬,陳毅在梅嶺被國軍四十六師圍困,寫下《梅嶺三章》。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9月6日,陳毅出山,先後在贛州、南昌與國民政府地方當局進行合作抗日的談判:106。後赴湘贛、皖浙贛等游擊區傳達中共中央指示,動員紅軍游擊隊下山整編。期間,險遭湘贛邊游擊隊負責人譚餘保錯殺:108-109。新四軍成立後,任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委員、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108、新四軍第1支隊司令員。1938年5月,率部挺進江南敵後,開闢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遊擊根據地,先後進行新豐、新塘、句容、珥陵等戰鬥:112-117。1939年起,執行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122,在南京、上海之間先後取得東灣、延陵等戰鬥的勝利。11月,組建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陳毅任指揮:125。1940年7月,陳毅率江南主力挺進蘇北,成立蘇北指揮部並任指揮:137。陳毅制訂並貫徹了“滅敵、反韓、聯李”的策略方針。10月與粟裕等指揮黃橋戰役,殲滅韓德勤部主力1萬餘人,隨後在鹽城與南下八路軍會師。11月,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成立,陳毅任副總指揮並代理總指揮。同月,向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呈送《關於蘇北統戰工作的經過與主要經驗》的報告,得到肯定並轉發全軍:150。12月,短暫兼任八路軍第五縱隊司令員一職。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任代理軍長,同政治委員劉少奇等將華中9萬兵力整編為7個師和1個獨立旅。陳毅先後發表《論建軍工作》、《論軍事建設》,總結經驗教訓,領導部隊整訓,推動部隊以加強中共領導為中心環節的全面建設。1941年2月,國民革命軍李長江部投奔汪精衛,陳毅組織指揮討伐李長江戰役,攻佔泰州,殲李長江部5000餘人。7月,領導鹽阜蘇中戰役,反擊日軍掃蕩,殲3800餘人:159。10月,組織指揮程道口戰役:161。1942年春,劉少奇返延安後,陳毅代理軍委分會書記,全面貫徹中共中央的方針,領導新四軍堅持華中敵後抗戰,指揮各部挫敗日偽軍的掃蕩、清鄉,發展抗日根據地,新四軍也由重建時的9萬餘人發展到13.5萬人。1943年10月,在軍委分會會議上,遭受新四軍代政委饒漱石的批判,此即“黃花塘事件”:168;11月,前往延安,參加中共七大:170。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當選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8月,任新四軍軍長、中共中央華中局副書記。當年,陳毅與小自己21歲的張茜結婚,戰爭期間,長子陳昊蘇、次子陳丹淮先後出生。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抗日戰爭結束後,陳毅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副書記、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山東野戰軍司令員:193。1945年10月,指揮所部發起津浦戰役,殲國軍2.8萬人,遲滯國軍北進:192。1946年6月,指揮部隊先後攻佔德州、泰安、棗莊、周村、張店、膠縣、高密、即墨等城鎮:195。7月起,率領山東野戰軍南下,取得朝陽集戰役的勝利;但之後在泗縣戰役中失利:198。1946年9月,國軍攻佔淮陰、淮安,此後粟裕指揮的華中野戰軍和陳毅指揮的山東野戰軍集中行動:200。10月11日,毛澤東專門給華野發電報稱:“陳張鄧曾粟譚團結協和極為必要。在陳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交粟負責”。在此以後,同粟裕、譚震林等一起組織指揮了宿北、魯南等戰役:202-206。1947年1月起,陳毅任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合併組建的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主要負責大政方針定奪,具體作戰由粟裕負責指揮。次月,組織萊蕪戰役,殲滅李仙洲部:212。同年5月,指揮華東野戰軍在沂蒙山區進行運動作戰,引起張靈甫的國軍精銳整編第七十四師突進,華野決定圍殲該部,即孟良崮戰役:217,最終張靈甫陣亡:219。同年8月,陳毅與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八個縱隊進攻豫、皖、蘇等地,取得沙土集戰役的勝利,隨即挺進豫皖蘇地區:227。11月,赴陝北參加中央會議。11月赴陝北參加中央召開的會議,途中應邀在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察冀、晉綏等地作報告,闡述了毛澤東軍事思想:229。1948年5月,陳毅調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保留在華東的職位,組織鞏固中原解放區,保障中原野戰軍的後勤供應:251。11月,參與組織指揮淮海戰役,為總前委常委。1949年1月,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三書記,陳毅任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4月21日,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陳毅與鄧小平等統一指揮渡江作戰,攻佔南京、杭州、上海及東南廣大地區:260。在上海戰役前,于丹陽主持軍政幹部訓練班,提出“軍隊不入民宅”等入城紀律:262。5月下旬,攻佔上海後,陳毅兼任上海市軍管會主任和市長。上海戰役結束後,因上海面臨煤炭糧食短缺、金融物價波動,加上十五萬國軍投誠,上海經濟面臨崩潰。為此,中財委召集的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五大區財經領導幹部會議在上海開幕,陳雲主持會議,著手重點解決上海經濟:570。當時儘管解放軍佔領上海,人民幣仍然無法在上海金融市場上立足。為貫徹中央政府推行人民幣為法定貨幣的指令,陳毅和陳雲發動了著名的“銀元之戰”,即最初採用拋售銀元、禁止銀元流通等方式打擊投機,但效果甚微:267。銀元對人民幣的價格仍然高增不止,為此華東局查封上海證券交易所,透過經濟及政治兼顧的方式穩定上海金融市場。之後上海商人惡意囤積糧食、棉花和煤炭,為此又組織“米棉之戰”,轉移華東地區的儲備,徹底穩定了上海市的物價:57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毅繼續擔任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同時,又開展平抑“七月漲風”、“十月漲風”、1950年“春節搶購風”的鬥爭,基本打垮投機勢力:271-272,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上海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並調整工商業。此外,他還主持共和國建國初年的歷次運動,包括土地改革運動、三反五反運動:280-281、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282等。1953年,領導全市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維持利用、調整改造”建設新上海的方針;年底,出席軍事系統高幹會議,作關於堅持部隊政治工作制度的發言。會後,與羅瑞卿、譚政一起主持審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289。1954年初,在中共七屆四中全會前後,在派系鬥爭中反對高崗、饒漱石,支援毛澤東:287-288。1954年6月,陳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9月,在第一屆全國人大上當選國務院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兼管科學院、政法、文化工作。1955年4月,陪同周恩來出席亞非會議:312。9月27日,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2月,任全國科學規劃委員會主任:296。9月,出席中共八大,作《目前國際形勢和我們的外交政策》的報告:401;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57年1月4日,與羅榮桓、鄧子恢聯名向中央提出《關於開發海南島的意見》:401。12月18日,出席中央軍委會議,討論軍民用工業結合問題,明確主張軍事工業宜加以掌握和提高,而不應減弱,即只宜在不妨礙軍工的條件下作些民用產品:402。1961年3月,陳毅與周恩來談人民公社問題。陳主張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管理體制多樣化,以鼓舞群眾積極性為主:404。1962年3月上旬,在廣州向全國科學家會議和全國話劇、歌劇、兒童劇創作座談會作“廣州會議講話”,向知識分子行“脫帽禮”:309。1958年2月起,陳毅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314。1961年,又兼任外交學院院長。陳毅在擔任外交部長期間,與緬甸、尼泊爾、阿富汗等劃分了邊界:320-322。陳毅多次陪同周恩來等出訪亞非國家:328,與法國等西方國家建交,發展與日本民間關係:323。在1961年出席解決寮國問題的日內瓦會議和1965年9月北京中外記者招待會:343。與此同時,陳毅仍繼續參與軍隊事務。1959年9月,陳毅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1961年,在北戴河召開的國防工業委員會工作會議上,關於原子彈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陳毅明確表示“就是當了褲子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1966年1月8日,陳毅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文革時期及逝世.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作於1960年冬,首次發表於《詩刊》1962年第一期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6月,出席劉少奇、鄧小平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根據會議的決定向外交系統派出8個工作組,支援工作組的工作:345。7月18日,毛澤東從武漢回到北京,聽取有關工作組的彙報。7月24日,毛澤東召開會議,決定撤消工作組,並於次日政治局會議上宣佈派工作組犯了方向路線性錯誤:345。8月,出席外交系統各單位批鬥工作組的大會,為各工作組承擔責任,並教育造反派:346。11月13日,與葉劍英、賀龍、徐向前在工人體育場和8萬多名軍隊院校學員見面。發表講話,教育學員們聽從黨委領導,學好路線鬥爭,並批評極左的思想行動。11月29日,在工人體育場再次接見上訪軍校學員,發表講話:350。1967年1月24日,陳毅在人民大會堂向學生和群眾作了檢查,恢復工作:352。1月28日,林彪與徐向前到中南海毛澤東審批八條命令。2月16日,軍方與文革小組的衝突達到頂峰,陳毅、譚震林、李先念紛紛發言怒斥文革小組:354。會後中共文革小組向毛澤東彙報,經毛澤東表態,文革小組開始製造“二月逆流案”:355。8月7日,文革小組王力對外交部造反派發表講話,煽動奪取外交部權力,支援揪鬥外交部長陳毅,此後不久造反派衝擊外交部,以外交部的名義對駐外機構發號施令,造成外交混亂。陳毅一再受到批判。周恩來對此公開表示:“如果你們要抓陳毅、衝擊會場,就從我的身上踏過去!”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召開,朱德、陳雲、葉劍英、徐向前、陳毅、聶榮臻等人被分為不同小組,進行批判。1969年1月3日,毛澤東表示為二月逆流案平反。然而在同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朱德、陳毅、徐向前等元帥繼續被分組批判:356。1969年2月初起,陳毅被下放到京郊南口車輛廠蹲點:357。3月5日起,與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每週一次舉行國際形勢座談會。陳毅向中央建議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開啟中美關係的冰凍狀況:357。同年10月,林彪釋出《林副主席指示第一號令》,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各軍隊將領被迫疏散離京,陳毅去石家莊。1970年8月,陳毅參加中共九屆二中全會,發言中維護毛澤東是在實踐中群眾中鍛煉出來的天才,被指為“二陳合流”:360。10月,因病返回北京,入住三零一醫院進行全面檢查。1971年1月,初步診斷為“急性闌尾炎”。1月16日,在手術中被確診為腸癌,已有區域性轉移:361。1972年1月6日,逝世於北京。1月10日,在北京西郊八寶山舉行追悼會,由李德生主持,因毛澤東親臨現場,改為由周恩來致悼詞。1月,從陳毅追悼會回來後,毛澤東心情沉重,很久沒有休息好,由於肺心病在心律失常情況下嚴重缺氧,2月12日突然休克:304。8月,周恩來同回國述職之駐外大使和外事單位負責人談話:「毛主席參加陳毅同志追悼會,使我們這些老幹部,使我們忠於主席的人,都很感動。」:304家庭.陳毅結過三次婚。另外,1937年在籌組新四軍途中,陳毅在南昌遇到了率領上海戰地服務團的胡蘭畦,二人早年就是相識相知。此次相見後訂下婚約。然而中共黨組織上不同意二人結婚,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項英找胡蘭畦談話,要求胡蘭畦隱蔽共產黨員身份,以國軍部隊少將身份繼續做統戰工作對革命更為重要。陳致信胡蘭畦:“馬革裹屍是壯烈犧牲;從容就義是沉默犧牲,為了革命,我們就吃下這杯苦酒吧。假如我們三年內不能結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干涉。”愛好.陳毅喜好圍棋,對圍棋在中國大陸的復興做出了很大貢獻。曾獲頒日本棋院的名譽七段、名譽八段稱號:308,並於2012年入選了日本圍棋殿堂,成為了第一位入選圍棋殿堂的非日本籍人士。紀念.198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電影《陳毅市長》紀念。評價.陳毅逝世後,毛澤東親自參加其追悼會:364。追悼會前,毛澤東同張茜和他們的子女談話中,稱“陳毅是個好同志,他對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所作的貢獻,是已經下了結論的。”並肯定陳毅是“執行中央路線的,是能夠團結同志的。”毛澤東還向在場的一位外賓說:“陳毅是支援我的;林彪是反對我的,跑了,摔死了。他也是反對陳毅同志的。”周恩來在悼詞中,頌揚陳毅“一生堅持戰鬥,堅持工作,努力為人民服務。”朱德哀悼陳毅:“一生為革命,蓋棺方論定。重道又親師,路線根端正。”董必武在挽陳毅中寫道:“棟折吾憂壓,伊誰繼直聲”。1989年11月,陳毅被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2001年8月23日,中央軍委召集“紀念陳毅同志誕辰一百週年座談會”,江澤民發表講話。江澤民評價陳毅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立者和領導者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並讚揚他“密切聯絡群眾,處處廉潔奉公。他把人民比作“重生親父母”,時刻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他把一切成就歸功於黨和人民,從不居功自傲。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真心實意地與各階層人士交朋友,受到他們的衷心愛戴。他從不向黨和人民伸手,始終保持廉潔樸素的生活作風。” | 449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陳毅",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499"
} |
朱鎔基等職務,是江澤民執政時期的第二位中央政府首腦。朱鎔基出生於湖南長沙,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岷莊王朱楩的後裔,自幼父母雙亡,1947年於湖南省立第一中學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制造專業。在清華期間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1948年12月參加工作,194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大學畢業後,進入當時的東北人民政府和國家計劃委員會工作,擔任副處長、領導秘書等職務。1958年起,在毛澤東發動的整風、反右、文革等陸續到來的政治運動中遭到衝擊,被開除黨籍。此後,朱鎔基擔任過國家計委業餘幹部學校教師、國民經濟綜合局工程師並被下放到湖北襄樊的“五七”幹校參加勞動,直至1975年回到北京,返京後,在石油工業部下屬企業從事技術工作。1978年恢復黨籍後,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及新設立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任職,官至國家經委副主任。1987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江澤民於1989年升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朱鎔基兼任上海市委書記。1991年4月,任國務院副總理,並在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98年3月,接替十年任期屆滿的李鵬出任國務院總理,於2003年3月卸任後離休。此外,朱鎔基還擔任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等職務。2003年退休後,生活低調,偶爾在國家重要會議和慶典場合以及高校露面。2009年起,陸續整理其擔任地方及國家領導職務期間回答記者提問和講話內容成書並出版《朱鎔基答記者問》。朱鎔基自幼酷愛京劇,退休後也為之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朱鎔基是中國高層內部較為熟悉經濟工作的領導幹部,其在經濟領域工作逾半個世紀,經驗豐富,加上其思維敏銳、雷厲風行、敢言敢為和要求嚴格的特質與個性,使其主導的經濟工作多被高效推進並卓有成效,如80年代末期的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分稅制改革、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處理房地產泡沫和金融體制改革等。出任總理後,他推行國家行政部門精簡、國有企業改革、打擊走私等工作,並推動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位期間政府運轉高效,也因個別政策的施行造成巨量國有企業工人下崗近千萬計的人口生活艱辛;住房市場化、醫療市場化、教育產業化導致的住房難看病貴孩子上學貴;農民負擔在他當政期間普遍超重,甚至多地激起農民運動暴力抗爭,對社會形成一定負面影響,也使朱鎔基所領導的行政團隊受到指責。經歷.早年生活.1928年10月23日,朱鎔基出生在湖南省長沙縣安沙鎮和平村棠坡。朱鎔基早年在朱氏家族興辦的時中學校讀書。1947年,朱鎔基自湖南省立第一中學畢業,在上海考入國立清華大學電機系。#重定向入學後便參加學生運動,先後出任班長、學生會主席。#重定向1948年12月參加了中共地下黨領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重定向194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重定向1951年自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制造專業本科畢業,分配到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計劃處,擔任生產計劃室副主任。#重定向當時,計劃處處長先是柴樹藩,後是袁寶華。1952年12月,東北人民政府撤銷後,作為100餘名“地方支援中央”的幹部之一,既懂經濟又有工作經歷的朱鎔基隨馬洪、安志文等人來到國家計委工作。#重定向在國家計委,朱鎔基起初擔任燃料動力局的組長,負責管電。1954年到工業綜合局擔任組長,負責綜合處工作。隨後任國家計委主任辦公室副處長,擔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張璽的秘書。後來,因張璽患癌症,朱鎔基乃同時兼任國家計委機械工業計劃局綜合處負責人,擔任國家計委機械工業計劃局綜合處副處長。1957年,中國共產黨開展整風運動,實行“大鳴大放”,同事們說朱鎔基是國家計委黨組領導的秘書,一定要朱鎔基帶頭向黨組提意見,於是朱鎔基就在局裡講話3分鐘。1957年10月份以前,大家都認為朱鎔基提出的意見不錯,但到10月份以後,隨著反右運動的展開,大家說朱鎔基的意見要重新考慮,到1958年1月朱鎔基便被打成“右派”。#重定向但是,對朱鎔基的處理非常寬,他僅被撤銷機械工業計劃局綜合處副處長職務、行政降兩級、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下放農場勞動改造。#重定向在1958年打成右派之後的一兩年內,朱鎔基任國家計委幹部業餘學校教員,教數理化。#重定向後來,朱鎔基恢復工作,在國家計委國民經濟綜合局工業處工作,擔任工程師,直到1969年。#重定向國家計委黨組始終沒有將朱鎔基下放。“文化大革命”時期,從1970年至1975年,朱鎔基在設在湖北襄樊的國家計委“五七”幹校勞動五年。#重定向這個“五七”幹校是一個集體農場,處在農村,朱鎔基由此有了對農村的瞭解、對勞動的體會。在這五年內,朱鎔基種過小麥、棉花、水稻,放過牛、羊,養過豬,當過炊事員。1975年後,朱鎔基回到北京,當時其關係仍在國家計委,但被分配至石油工業部管道局電力通訊工程公司工作,先後任辦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師。#重定向朱鎔基帶領一支徒工隊伍,從爬電線杆開始培訓,直到能夠安裝22萬伏高壓線和11萬伏變電站。這段時間有兩年多一點,使朱鎔基有了一點基層工作經驗。1978年,馬洪要朱鎔基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擔任研究室主任。#重定向不久,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糾正了錯劃朱鎔基為右派的問題,同時恢復了朱鎔基的中國共產黨黨籍,恢復了朱鎔基的職務。#重定向這時,袁寶華擔任國家經委副主任,康世恩任主任,要朱鎔基回國家經委工作,因為國家經委實際是從國家計委分出設立。1979年至1982年,朱鎔基任國家經委燃料動力局處長、綜合局副局長。#重定向1982年,新的國家經委成立後,朱鎔基開始擔任國家經委委員兼技術改造局局長。#重定向1983年,朱鎔基擔任國家經委副主任、黨組成員。1985年,擔任國家經委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直到1987年初赴上海任職。#重定向在國家經委工作期間,1984年出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調任上海.1987年11月1日,朱鎔基在中共十三大上當選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同年12月調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重定向1988年4月25日,任上海市市長。#重定向1989年8月,在江澤民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升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仍然兼任市長直至1991年上調北京任國務院副總理。#重定向在任期間,他由於關注民生疾苦,強調幹實事不擺花架子,妥善解決了“菜籃子”、交通、住房三大民生工程,得到上海市民讚賞,同時,他倚重法制鐵腕治吏,重典治亂、高壓反貪,颳起“廉政風暴”;大刀闊斧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領導傳統工業“金蟬脫殼”“返老還童”;大膽推出財權、事權下放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強力推行“一個機構、一個視窗、一個圖章”的“高效廉潔政府”;堅持“上海經濟同世界經濟接軌”的理念,拍板籌建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動浦東開放開發。#重定向《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收錄了他在1989年六四民運時期的講話,當時朱鎔基聲稱上海不同於北京,拒絕出動軍隊避免矛盾激化。浦東開發.受六四事件影響改革開放陷入停滯之時,朱鎔基頂住當時國內外的質疑改革的重重壓力,向鄧小平及中央努力推動浦東開發開放,並親自參與主持管理,因而贏得了廣泛的尊敬,也獲得了鄧小平的賞識。從1988年到1994年,鄧小平每年都帶家人到上海過春節,一共在上海過了7個春節。朱鎔基任內年年接待過(1988年到1991年)。1991年2月18日,農曆大年初四的上午,已經退休的鄧小平登上新錦江大酒店41層的旋轉餐廳,對身邊的朱鎔基說“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即“三個一點”。皇甫平事件.受到“三個一點”鼓舞,朱鎔基稱1991年是個“改革年”,還借用三國時期曹操的話說:“何以解憂,唯有改革。”為此,朱鎔基被保守派暗喻為“中國的戈爾巴喬夫”“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改革派”。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刊登一組署名“皇甫平”的評論,提出推進改革,實行市場經濟。這組評論的主要作者是周瑞金,支持者則是朱鎔基。副總理任期.1991年4月8日,全國人大七屆四次會議補選朱鎔基為國務院副總理,#重定向併兼任國務院生產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重定向1992年1月至2月鄧小平南巡後,姓資姓社爭論中中共改革派的勝局已定。1992年6月,朱鎔基兼任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1992年10月19日,時年64歲的朱鎔基在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上從原來的中央候補委員跳過中央委員、直接晉升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五,成為正國級領導人,被視為破例提拔。#重定向1993年3月29日,在全國人大八屆一次會議上,朱鎔基被任命為排名第一的國務院副總理兼任黨組副書記,負責國務院常務工作,協助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和國務院總理李鵬領導中國經濟決策。同年6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一直兼任至1995年6月。#重定向清理三角債.1991年,剛就任副總理的朱鎔基趕赴東北三省,親自坐陣,現場清欠。他提出注入資金、壓貨掛鉤、結構調整、扼住源頭、連環清欠等一整措施,只用了26天,就基本解決糾結最深的"三角債"。海南房地產泡沫.1993年下半年,一路高歌猛進的海南房地產熱開始了。6月23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發表講話,宣佈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次日,國務院釋出《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銀根全面緊縮。分稅制改革.1994年,朱鎔基一口氣推出財稅制度、金融體制、投資體制、企業制度、住房制度、物價體制六個方面的改革。財稅制度上推行「分稅制」,使中央取得財政收入的大部分,地方只拿到小部分。金融體制改革.銀行改革的目的是使銀行不再是官員和官商的提款機,把銀行專業化,成立政策性銀行承擔政策貸款的任務,建立現代銀行制度。人民幣匯率和國內物價取消雙軌制,和市場接軌,消滅官員利用特權的尋租空間。這些強力推行改革使得朱鎔基在主管經濟的副總理之時,優秀的政績及強硬的作風,備受國內外讚揚,也就因此被冠以“經濟沙皇”的名號。第九屆總理任期.1997年9月19日,69歲的朱鎔基在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上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黨內排名由第五上升為第三,僅次於江澤民和李鵬。1998年,朱鎔基兼任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1998年3月,朱鎔基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接替十年任期屆滿的李鵬出任國務院總理,任至2003年3月,是江澤民任職中共中央總書記和第三代領導核心時的第二位政府首腦。#重定向1998年4月,兼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1998年5月兼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主任。朱鎔基在副總理和總理任內大力提拔具有金融才能的王岐山,先後任命他出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建設銀行行長、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等財經要職,被視為王岐山仕途上的一大恩師。除此之外,樓繼偉、周小川等一批有著真才實學和能力的官員均受到其提拔和重用。九八抗洪.1998年夏季,中國長江流域氾濫,為中國帶來嚴重的損失。連日來持續的大雨令洪災更為嚴重,造成自1954年以來最大的洪水。共有29個省、市、自治區都遭受了這場災難,受災人數上億,4150人死亡,近500萬所房屋倒塌,2000多萬公頃的中國土地被淹,經濟損失達1,600多億人民幣。此次洪水暴露出許多水利工程質量低劣的“豆腐渣工程”,當時朱鎔基巡視發生水災的江西省九江市時,因九江新築的防洪大堤不堪一擊,被朱鎔基斥責並創造“豆腐渣工程”一詞,也引發了公眾對於“圍湖造田”等環境保護問題的討論。廣信破產事件.1990年代中期開始,廣東國際信託逐漸進入還債的高峰期。1998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決定關閉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GITIC)。打擊走私.朱鎔基進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大幅度的機構精簡,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透過政府舉債促進經濟的成長、增加公務員薪金等方法,使得中國經濟能夠在軟著陸後再度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任內大力打擊貪汙腐敗與走私活動,並親自督辦廣東湛江特大走私受賄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來最大的一起走私案遠華案。#重定向國有企業改革和機構改革.朱鎔基聲稱當時國有企業冗員過多、人浮於事、效率低下、浪費驚人、債臺高築、大量虧損,1996年四大國有銀行的壞賬加上逾期呆滯貸款佔貸款總額的70%左右,如果繼續為國企注資,金融系統會被拖垮。對此,朱鎔基繼續大刀闊斧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國務院體制改革。關於機構改革,1998年,朱鎔基在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要求國務院總人數要減一半,副總理從6人減到4人,國務委員由8位減到5位,副秘書長由10位減到5位。國務院總人數要裁減一半。到1998年年底,國務院機關總人數由3.3萬人減至1.6萬多人。2000年又把10個國家局撤銷了9個。“抓大放小”.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會指出要對國企實施戰略性改組:“以市場和產業政策為導向,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抓大方面,集中抓重點企業,將最大型、有競爭力的企業改組成企業集團,並將之置於國家控制下;中小企業則直接推向市場,將那些經營業績不好、非關支柱的地方中小型國有企業向民間出售,或予以破產。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關鍵國有企業則給予重點扶持,指定寶鋼、海爾、江南造船、華北製藥、北大方正、長虹六家公司,力爭使它們在2010年進入“世界500強”。各省市也遵循中央的模式,各省紛紛開出自己的扶持名單,“世界五百強”成為國企彼此競爭的標竿。“公退私進”.因為亞洲金融風暴日本、韓國奉行混合經營模式的企業相繼陷入困境,朱鎔基的改革開始轉為國有資本從紡織、家電、食品等一百多個競爭性領域中逐步退出,轉而在資源、能源、重化等戰略性部門形成主導和壟斷。“三年脫困”.在1998年就任總理後,他提出“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的施政方針。一個確保,就是確保中國年經濟增長達到8%,通貨膨脹控制在3%之內,人民幣不貶值。三個到位,包括國有大中型企業脫困,金融系統改革,大幅削減政府規模,把四十個部委減為二十九個,人員減少一半。五項改革包括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投資融資制度,住房制度,醫療制度和財政稅收制度的改革。投資融資方面要減少政府審批,住房制度變福利分房為市場化的住房供應,財稅制度中要改革稅之外的額外費用。最後要把機構精簡和冗餘專案省下來的錢投資科研,實行科教興國。 2002年,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已經基本實現。“下崗大潮”.在改善中國的貪汙和國營企業低效率的同時,也出現一些對朱鎔基擔任總理期間的部分政策有異議的反思聲音。質疑主要在於幾個方面:其國企改革辭退大批國有企業工人,他們下崗失業,致使下崗工人有“朱嘴一張,工人下崗”的說法。高等教育產業化高校擴招,導致大學生過剩就業困難。楊繼繩認為朱鎔基基本是計劃經濟思想,國家經濟的思想比較嚴重。但無論如何,朱鎔基任總理期間,中國的物質財富和生產能力趨於充足,中國歷史上數千年未得到解決的饑荒和物資匱乏得到解決,同時,這段時間也是中國社會矛盾較為緩和的時期,通貨膨脹消失,甚至曾出連續兩年的物價下降的情況,這在中國是罕見的。有一些人認為,在朱鎔基卸任後,朱鎔基時代三大改革所積累下的財富卻在溫家寶任職總理期間被耗盡。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999年11月15日,經過了六天六夜的艱苦談判,中美簽署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重定向2001年1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第143個成員。#重定向臺灣問題.1999年4月,朱鎔基出訪美國,在和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的記者會中被問到美軍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兩岸統一要不要有時間表,願不願意訪問臺灣?朱回答「關於中國對臺灣統一的政策,我們國家主席有作非常明確的宣告,這一點我想不用我再來說了。我們從香港回歸祖國就可以看到中國嚴格的在那個地方實行 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我想全世界的人民都承認這一點。而我們對臺灣的政策,比這個寬鬆得多,也就是說,我們允許臺灣保留自己的軍隊,而且我們也準備讓臺灣的首腦到中國的中央政府來當副首腦,能不能當正首腦呢?我就不清楚了,因為我想大概沒有人會投他的票。」2000年3月15日,即臺灣新一屆總統選舉三天前,朱鎔基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以罕見的嚴厲措辭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周瑞鵬的提問,並以此警告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等人:香港問題.2002年3月中,朱鎔基在全國人大閉幕的國務院總理記者會上談及香港,他指出:「沒有任何一個大城市,在近期以內能夠超過香港,這一種不可替代的優勢地位,我相信一定能夠克服當前所面臨的暫時的經濟困難,對此我們是有信心的。[...]但香港的優勢還未完全發揮。[...]今後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我想香港的地位應該作一些調整,但是我始終堅信,香港的優勢還沒有完全的發揮,將來的地位是不可限量的。」朱鎔基並說中央有關官員已經與香港方面進行磋商怎樣幫助香港,隨著中國加入了世貿,機遇將更多,他相信香港仍然能夠保持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2002年11月19日,朱鎔基首度以國務院總理身份訪問香港。當時董建華政府對產業轉型苦無良策,而SARS疫情在11月16日剛從廣東爆發,朱鎔基特地脫稿演講,被視作為香港回歸打氣,他的發言在後來屢被重提。朱鎔基指出:「你到中國去發五十年長期香港債券,我第一個帶頭買。我相信中國人民、內地人民會跟著我一起買,因為他們對香港有信心,香港是中國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嘛!你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講,哪一個水平都比內地的城市高,是最有希望的最有前途的,有什麼可怕。[...]香港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總是以有香港而自豪,我就不相信香港搞不好。如果香港搞不好,不單你們有責任,我們也有責任,香港迴歸祖國,在我們的手裡搞壞了,那我們豈不成了民族罪人?不會的。」退休生活.2002年11月15日,74歲的朱鎔基在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後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並在2003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後卸任國務院總理,正式退休。退休後他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以不談工作為原則。也終於有時間和精力研習自己的畢生興趣——京劇和二胡演奏。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唱戲和拉京胡上。據說其老生非常專業。2009年10月1日,朱鎔基以黑西裝、白襯衣、黑領帶、黑墨鏡的裝束出席了建國60週年大慶閱兵式。2009年9月,《朱鎔基答記者問》一書正式出版發行。2011年4月11日,《朱鎔基答記者問》的英文版在倫敦舉行首發式。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為此書作序。首發式上播放了朱鎔基的英文講話。他說自己一生堅持講真話,並回顧了他治理通貨膨脹,實現軟著陸,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推動改革的經濟成就。不過並未提到其他的改革內容。2011年4月22日,朱鎔基返回母校清華大學,並於其曾任院長的經管學院出席活動。其間一反9年來不評論時政的態度:不僅調侃了現行的審查制度和宣傳制度,號召講真話,講實話,還高調批評現行教育制度、譴責大學假論文、基礎教育不足等問題;反駁了稅收政策制約地方財政的說法;並針對億元汽車事件表態,稱不主張花那麼多錢補貼汽車產業。期間還向同學們贈送《朱鎔基講話實錄》一書的樣書和《中國農民調查》,稱希望同學們用事實去對照書中講法,看後者講得究竟對不對。朱鎔基說,希望大家看看“我這十幾年說的是胡話,真話,還是老實話”。2011年9月8日,《朱鎔基講話實錄》一書在中國大陸統一上市,該書收入了朱鎔基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總理期間的重要講話、談話、文章、信件、批語等348篇,照片272幅,批語、書信及題詞影印件30件,從各個方面翔實記錄了朱鎔基領導中國經濟的歷程,內容涉及中國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衝擊、治理通貨膨脹等經濟社會各領域重大問題。不僅是讀者深入瞭解朱鎔基經濟社會管理思想、領導風格、個人魅力和心路歷程最全面的讀本,也是讀者回顧和解讀中國經濟發展歷程和基本規律的一部豐富史料。據悉,該書收錄的收錄文稿、內部講話多數首次公開。2011年11月2日,聯合新聞網報道,退休九年、保持沉默的中國前總理朱鎔基,9月高調出書,曾引發各種揣測。香港鏡報披露朱鎔基的私下談話,顯示朱鎔基這次現身,是深思熟慮,意在迎擊中共內部“告別改革”的特殊利益集團。朱鎔基表示,現在有一股越來越大的力量,在攻擊、否定、疏遠和背離改革開放事業,藉此設定更大的政治、意識形態的阻礙來阻止改革,扭轉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遠離改革甚至背離改革的傾向已十分明顯,說他們是反對改革的特殊利益集團是不為過的。朱鎔基說:“面對這個危險,我沒有理由沉默下去。”2015年9月3日參加了習近平主持的抗日戰爭70週年閱兵。2017年10月18日與江澤民等人一起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2018年10月12日,朱鎔基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捐款.2013年捐贈2000萬元人民幣版稅,用於設立湘西自治州義務教育學校特困學生的救助基金。據2014年10月釋出的胡潤慈善榜介紹,朱鎔基過去一年將其著書《朱鎔基講話實錄》和《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所得版稅悉數捐贈於實事助學基金會,共資助2,398萬元。家庭.朱鎔基祖籍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後人,世居長沙安沙鄉棠坡。 | 450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朱鎔基",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03"
} |
大不列顛王國又譯為英國,曾經為英國歷史上的正式國名,位於西歐大不列顛島及其附屬島嶼,存在於1707年至1800年。是根據《1707年聯合法令》,由英格蘭王國與蘇格蘭王國合併組成的單一王國。新的單一政府與單一議會設於倫敦的西敏宮,而自從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成為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以來,這兩個王國就有共同的君主。《1800年聯合法令》生效,大不列顛王國與愛爾蘭王國合併,組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獨立,英國改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詞源.這個名字源自英國大不列顛島的拉丁名字 Britannia 或 Brittānia,英國人的土地透過古法語 Bretaigne和中世紀英語 Bretayne, Breteyne。“Great Britain”一詞首次正式使用是在1474年。在“Britain”之前,“Great”一詞的使用起源於法語,在“Britain”和“Brittany”中都使用“Bretagne”。因此,法語將兩者區別開來,稱英國為“la Grande Bretagne”,這一區別後來被譯成了英語之後才有所體現。18世紀的英國.18世紀前的英格蘭王國和1707年後的大不列顛,已經成為一個有著世界影響力的殖民大國,是法國在殖民競爭中的主要對手。1707年之後,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在美洲、非洲和印度迅速擴張,很快地便成為大英帝國經濟和人口的中堅地區。合併.使王國政治一體化是安妮女王的一個重要國策,這使得原兩個王國的斯圖亞特王朝成為大不列顛王國的第一個王朝。1706年,聯盟條約在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之間的談判中順利透過,接著兩個議會分別透過聯盟單獨的法案來批准這個條約。該法案於1707年5月1日起生效,英格蘭和蘇格蘭各自獨立的議會由此合併,形成統一的大不列顛王國議會。安妮女王成為統一的大不列顛王國的第一任女王。蘇格蘭派出45名議員與所有的英格蘭議員加入新的大不列顛議會。大英第一帝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0年11月1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二世去世,在他的遺囑中,他將西班牙國王的頭銜留給法蘭西國王的孫子,安茹公爵的費利佩五世,提出法國與西班牙及其殖民地統一的前景。這對於其它的歐洲列強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認為西班牙的王位應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奧地利大公查理六世繼承,並因此積極尋找盟友以對法宣戰。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英格蘭王國和葡萄牙及荷蘭共和國站在神聖羅馬帝國一邊,共同對抗西班牙和法蘭西王國。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且仍然留在戰爭之中。直到1714年,法國和西班牙戰敗並簽訂烏德勒支和約,腓力五世放棄他和他的後裔對法國王位的權利,西班牙在歐洲帝國的地位喪失。雖然西班牙仍保持其在美洲和菲律賓的大片殖民地,但這場戰爭不可逆轉地大大削弱西班牙的國力。而新的大英帝國在1707年之後一直在擴充套件其領地,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紐芬蘭和阿卡迪亞,並從西班牙的手中奪得直布羅陀和梅諾卡島。直布羅陀因此成為英國一個重要的海軍基地並持續至今,使英國控制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的重要水道直布羅陀海峽。七年戰爭.1756年開始的七年戰爭是歷史以來首個波及到全球範圍的戰爭,英國在歐洲、印度、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菲律賓群島及非洲沿岸地區均發生戰鬥。1763年,法國再次戰敗,其簽訂的巴黎和約是英國邁向大英帝國的一個重要標誌。在合約中,法國在北美的大片領地新法蘭西被割讓予英國,其中包括相當多的講法語的人聚集的地區,西班牙割讓佛羅里達予英國;而在印度,法國被迫從中撤出,只保留5個飛地市鎮。英國也因此在殖民爭奪之中戰勝法國,成為世界上佔霸主地位的殖民勢力。 | 451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大不列顛王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14"
} |
黑麋峰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東北角,主峰海拔590.5米,面積4079公頃,是望城境內第一高峰。#重定向距長沙主城區不到20公里,自古被號稱“洞天福地”。整個區域已闢為森林公園,森林公園面積4079公頃,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83%,植物種類有7個群系673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4種。黑糜峰以人文鼎盛著稱,唐代高僧書法家懷素、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曾遊歷該處,唐朝詩人劉長卿嘗入山尋幽訪勝。#重定向傳說八仙修道之一呂洞賓曾入山修道,今有“壽”字石刻、洞賓崖等十多處遺蹟,因此被道家稱之為“洞陽山”,列入“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中;此外隨著佛教入山,此山遂成為長沙地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重定向黑糜峰景區交通便利,境內有京廣鐵路、長湘公路,距離長沙主城區約30分鐘車程。 | 451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黑麋峰",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15"
} |
伊拉克共和國,位於西亞—中東地區的共和國。伊拉克與南方的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敘利亞,東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約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區在歷史上也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文明搖籃中歷史最早的一個。語源.伊拉克之名,在蘇美語中"uru" 是城鎮的意思。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詞源自阿拉伯語"`araqa",涵蓋出汗、根深蒂固、水源充足等意思,這或許是出於阿拉伯人對兩河流域土地肥沃的印象。歷史.伊拉克地域至少在二十萬年前已經有人類活動。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富饒的土地曾經孕育了幾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亞述文明和加爾底亞文明。656年該地區被阿拉伯人佔領。此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裡都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但幾乎所有政權首都皆建於兩河流域,如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的巴比倫、塞琉古王朝的塞琉西亞、安息帝國、薩珊王朝的泰西封。762年,哈里發遷到安息帝國、薩珊王朝首都泰西封北郊的巴格達。此後,巴格達一直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直到1258年被蒙古人攻陷為止。隨後被奧斯曼帝國統治數百年,期間成為鄂圖曼-薩菲戰爭的主戰場。1915年,英國軍隊佔領美索不達米亞,1920年成為英國的“美索不達米亞託管地”,以國聯的名義對其進行統治。1921年,英國人從麥加雜湊姆家族中選送費薩爾到巴格達建立費薩爾王朝,直至1932年伊拉克獨立,成為以雜湊姆王朝為統治者的君主制國家伊拉克王國。1958年7月14日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賽姆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7月14日革命推翻雜湊姆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國。1963年2月8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推翻卡賽姆,建立以該黨為主的政權,但由黨外人士阿里夫任總統。同年11月,當時總統阿里夫大舉緝捕復興黨人於是復興黨轉入地下活動。 1968年7月17日,以艾哈邁德·哈桑·貝克爾為首的復興黨軍官集團聯合阿卜杜勒·拉扎克·納伊夫青年軍官集團推翻了阿里夫的哥哥,復興黨再度掌權,推行阿拉伯“統一、自由、社會主義”的綱領,貝克爾出任總統。1979年7月貝克爾因病辭職,遜尼派薩達姆·侯賽因成為該黨的領袖並接任總統。在薩達姆執政其間對什葉派穆斯林實行嚴酷的獨裁統治,大肆打擊並殺害持不同政見者。在1980年代,薩達姆在美國的支援下與其鄰國伊朗進行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因為此時伊朗經過伊斯蘭革命以後,成為敵視美國的政教合一國家,美國在兩伊戰爭中軍事支援伊拉克攻打伊朗。1990年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科威特由於軍事抵抗能力太低而迅速淪陷,薩達姆宣佈“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的一個省”,不過迅速遭到了聯合國的譴責,以美英為首的多國部隊展開沙漠風暴行動,對伊拉克地面部隊實施空中打擊。次年1月伊拉克被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擊敗並逐出科威特。這導致了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對伊拉克實行長期制裁。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組織聯軍進攻伊拉克,此舉非經過聯合國表決透過,伊拉克戰爭爆發。在幾周後復興黨政權就被美英聯軍擊敗,其間伊拉克軍隊並未對美軍有大的抵抗,大量的伊拉克軍人投降,時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也被美軍逮捕並被伊拉克法院判處死刑。伊拉克很快處於美國及其盟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但是美軍並未找到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證據。由美國任命的行政長官保羅·布雷默為美國負責伊拉克事務的最高行政長官,擔任伊拉克首腦。一個由各派政治力量組成的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在商討起草憲法和基本建設計劃。2004年6月1日,聯合國、美、伊三方協商推選產生以阿拉維為總理的伊臨時政府。6月28日,美英聯軍向伊拉克臨時政府移交權力。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舉行大選。4月6日,賈拉勒·塔拉巴尼當選伊拉克過渡政權總統。2006年5月20日,戰後首屆正式政府在經議會表決批准後宣誓就職。總理為賈瓦德·馬利基。然而恐怖分子和前政府勢力為對抗美英的軍事佔領,進行了針對伊拉克警察、政府機構以及駐伊美軍的汽車炸彈襲擊。什葉派和遜尼派穆斯林在伊拉克境內的暴力衝突升級也成為伊拉克政府棘手的問題。另外,戰後伊拉克北部的亞述基督徒等宗教少數派由於地區動亂而被迫大量外遷,這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擔憂。駐伊美軍於2011年全面撤出伊拉克,結束美國在伊拉克長達八年的軍事行動。2014年遜尼派極端恐怖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趁著中東局勢混亂向伊拉克大舉進攻,導致伊拉克戰火重燃。2014年6月,伊斯蘭國攻陷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區,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和中部大城提克里特以及北部城市泰勒阿費爾在內的數個伊拉克城市,並進迫首都巴格達。ISIL (或ISIS,即伊斯蘭國,ISIL是比ISIS更精確的地理描述) 和伊拉克政府軍、北方的庫爾德武裝在幼發拉底河沿線展開拉鋸戰。ISIL前鋒甚至一度逼近巴格達機場。在美國和伊朗的支援下,伊拉克政府在隨後三年裡陸續收復失地。2017年11月17日,伊拉克聯合行動司令兼發言人拉蘇爾西部,經過五個小時的戰鬥,收復了拉瓦市。當天下午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宣告,伊拉克將繼續軍事行動以奪回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區。2017年12月9日,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宣佈收復被恐怖極端組織佔領的全部領土,取得反恐戰爭的重大勝利。期間2017年9月25日,庫爾德地區舉行獨立公投。伊拉克中央政府強烈反對庫區公投,聯合伊朗、土耳其等鄰國採取系列反制措施。大規模示威活動於2019年10月1日開始,抗議者對16年的腐敗,失業和低效的公共服務表示不滿。示威者的訴求逐步升級為推翻政府和停止伊朗對伊拉克的干預。 伊拉克政府作出了嚴厲的反應,到12月12日造成500多人死亡。2021年時任教宗方濟各拜訪伊拉克,成為首位訪問阿拉伯國家的天主教教宗。地理.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北接土耳其,東鄰伊朗,西毗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海岸線長度為58公里。伊拉克的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但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地區宜於農耕,物產豐富。兩條大河每年將7千萬立方米的泥沙送入河口三角洲地區。伊拉克東南部有海岸線與波斯灣相接。臨海地區和阿拉伯河沿岸都曾是沼澤溼地,但很多溼地在1990年代被排乾。伊拉克的北部主要是山地,最高點為Haji Ibrahim,海拔3600米。當地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冬季涼爽,夏季乾熱晴朗。7、8月氣溫最高,日平均氣溫24℃-43℃,1月氣溫最低,日平均氣溫4℃-16℃,6-9月降雨最少,月平均降雨量1毫米,3月降雨最多,月平均降雨量28毫米。北部山區冬季氣溫較低,偶爾會有大雪,甚至會由此引起水災。首都巴格達位於國家的中部,底格里斯河穿城而過。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南部的巴士拉和北部的摩蘇爾。伊拉克的國花為月季,亞洲獅則是古代巴比倫至今日阿拉伯化的文明也均認同的本地區國家象徵。經濟.農業.可耕地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27.6%,農業用地嚴重依賴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和椰棗等,糧食不能自給。資源.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探明石油儲量達1530億桶,居世界第5位。天然氣儲量約3.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12位。磷酸鹽儲量約100億噸。石油工業是伊拉克的經濟支柱,傳統上提供95%的國家外匯收入。1980年代,由於兩伊戰爭大量的戰爭開銷以及石油生產能力的破壞,伊拉克政府不得不緊縮開支,大量借款,並拖延還款時間。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超過1000億美元。1988年戰爭結束後,隨著採油和管道設施的重建,石油出口逐步恢復。伊拉克在1990年8月出兵佔領科威特,隨之受到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1991年1月開始的海灣戰爭造成的破壞嚴重打擊了伊拉克的經濟。伊拉克政府開支對軍隊、保安部隊和支援政權的力量傾斜,無助於經濟的恢復。自1996年12月聯合國的石油換食品計劃有限度的改善了普通伊拉克平民的生活條件。在該計劃下,伊拉克被允許出口限量的石油以換取食物、藥品和一些基礎設施備件。1999年12月起,聯合國安理會准許伊拉克在該計劃下出口儘可能多的石油以滿足人道救濟的需求。石油出口達到了戰前四分之三的水平。不過,28%的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被用於聯合國賠償基金和支付聯合國的相關管理開支。2001年,由於全球經濟疲軟和油價下跌,造成伊拉克國民生產總值下降。在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以後,伊拉克透過和國際石油巨頭合作,拍賣國內的大小油田開採權得以使其石油經濟快速恢復,迄今已舉行4輪油氣田開發招標。2019年原油日產量約460萬桶,石油日均出口量約346萬桶。旅遊業.主要旅遊點有烏爾城,位於巴格達西南90公里處的巴比倫是世界著名的古城遺址,“空中花園”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人口概況.伊拉克人口於2022年估計約4046萬人,於1878年時僅約200萬人,大約75%-80%的伊拉克居民為阿拉伯人;居住在北部山區和東北部的庫爾德人是另一個主要民族,佔總人口大約15%-20%;其他少數民族包括:亞述人,亞美尼亞人,土庫曼人,高加索人和波斯人等,組成了5%的伊拉克人口。阿拉伯語和庫爾德語是國家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全國通用,庫爾德語則在北方廣泛使用。現代阿拉米語則在亞述人聚集區內使用。宗教.伊拉克的國教為伊斯蘭教,大多數為穆斯林,其中遜尼派佔35%左右,什葉派佔55%,在伊拉克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大部分都屬於什葉派穆斯林,而遜尼派在人口中也佔很大比例,大多數庫爾德人是遜尼派穆斯林,但他們的語言服裝習俗都與阿拉伯人不同。伊拉克有許多東儀的基督徒,分屬於東方亞述教會、迦勒底天主教會、敘利亞正教會、敘利亞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等各個東方基督教派,其人口一度非常可觀。但自從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以後,伊拉克安全域性勢不斷惡化,大量亞述基督徒被迫離開伊拉克,逃往鄰國或西方國家,導致伊拉克基督徒人口銳減。現在伊拉克的基督徒人口僅剩餘60萬左右。此外,伊拉克北部還有雅茲迪教派、沙巴克教派,伊拉克南部還有曼達教。這些宗教少數派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後處境不斷惡化,大量信徒逃離伊拉克。尤其是伊拉克南部的曼達教徒,在伊戰以後其大多數人口逃到了伊朗西南部的胡澤斯坦地區。政治.伊拉克直至2003年前都是由伊拉克復興社會黨控制的一黨執政專制獨裁統治,特別是薩達姆成為總統之後。在2002年總統選舉中,薩達姆獲得了99%以上的選票;而他是唯一的候選人。伊拉克議會為一院制,稱為國民議會或“Majlis al-Watani”,擁有250個議席,議員任期四年。2003年薩達姆·侯賽因政權被推翻後,伊拉克開始政權重建工作。2005年5月3日,在美國的佔領下,伊拉克過渡政府正式宣誓就職。2005年12月15日,2010年3月7日,2014年4月30日,2018年5月12日及2021年10月10日(2021年伊拉克議會選舉)均以民主公民投票方式投票實行議會選舉。以總理為伊拉克政府首腦。伊拉克黨派眾多,目前約有200餘個政黨和政治實體,組成多個政黨聯盟,主要包括:行政區劃.伊拉克包括19個省,其中第19個省哈萊卜傑省於2014年初設立:外交.1990年出兵吞併科威特前,伊拉克有106個邦交國,但吞併科威特後,陸續有至少50個國家與伊拉克斷交,或撤除大使館的形式實質中止與伊拉克的邦交。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伊拉克迎來一波復交、建交高潮,外交環境不斷改善,至2019年10月,已有170個國家和伊拉克建立外交關係。軍事.實行募兵制,包括軍隊和警察,分別隸屬國防部和內政部,包括預備役部隊在內目前共有約77.8萬人。庫爾德地區有自己的衛隊“佩什梅格”。 | 453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伊拉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30"
} |
燃素說的成分。這個學說於18世紀被法國化學家安託萬-洛朗·德·拉瓦節推翻。歷史.帕拉塞爾蘇斯曾設想化學物質含有三大元素:硫為易燃的元素,汞為流動性和揮發性的元素,鹽為固定和不活動的元素。17世紀,美因茨大學醫學教授約翰·約阿希姆·貝歇爾略微修改了醫療化學的學說,於1669年主張固體的泥土物質一般含有三種成分:貝歇爾認為,一切可以燃燒的物體含有硫質的、油性的“油土”,在燃燒過程中,它在與其他「土」結合時逃了出來;也就是說,燃燒是一種分解作用,物質燃燒後,留下的灰燼是成分更簡單的物質。燃素說認為,燃燒和鍛燒的過程牽涉到化合物分解為組成部分的過程,在最簡單的情況下,也就是分解為硫質的“油土”和固定的“ 石土”。理論上,簡單的物體不能發生燃燒,因為含有“油土”和另一種土的物質必然是化合物。18世紀,新的化學概念和燃素學說雙方支持者展開激烈辯論。1703年,德國哈雷大學的醫學與化學教授格奧爾格·恩斯特·史塔爾把貝歇爾的“油土”重新命名為“燃素”,並把這個理論發展成更廣泛的理論體系,用以說明氧化、呼吸、燃燒、分解等很多化學現象。金屬是灰碴與燃素的化合物,加熱釋放了燃素而剩下灰碴。總的說來,燃素為一切可燃物體的根本要素,油、脂、木、炭及其他燃料含有特別多的燃素。當這些物體燃燒時,燃素便釋出,或則進入大氣中,或則進入一個可以與它化合的物質中如灰碴,從而形成金屬。到1740年,燃素理論在法國被普遍接受;十年以後,這種觀點成為化學的公認理論。然而,燃素說未能合理解釋定量實驗的結果;根據燃素說,鎂在燃燒後會釋出燃素,但實際上質量不減反增。其後拉瓦節證明氧在燃燒過程中必不可少,解釋了鎂燃燒後增加重量的現象,並為其後的熱質說奠下基礎。至於許多有機化合物燃燒後重量變輕的原因,則是因為燃燒產物為氣體,消散在空氣中,因此只留下無法燃燒的灰碴,才會有燃燒後重量變輕的錯覺。 | 454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燃素說",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40"
} |
北京大學醫學部,簡稱北醫,是北京一所以醫藥衛生為主的高等院校,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號,原名北京醫科大學,2000年5月4日併入北京大學。歷史沿革.北醫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於1912年10月26日,是中國政府開辦的第一所國立醫學院校。是民國早期九所著名“國立”高校之一。其歷史淵源可以上溯到1903年-1907年之間曾經存在過的京師大學堂醫學實業館。1913年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首批學生72人,到1917年首批畢業學生共22人。1923年,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1927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率安國軍進入北平,進京後的張作霖改組高等教育,把當時北平“國立”九校合併為“京師大學校”,北醫更名為京師大學校醫科;1928年國民黨的北伐大軍兵臨城下,張作霖離開北京,之後一些高校覆校,包括北醫在內未復校的高校成為北平大學的一部分,北醫成為北平大學醫學院。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北平各高校紛紛西遷南遷,北平大學大部撤離到了古都西安並在那裡和北洋大學等華北名校一起組成了西北聯合大學。與此同時,部分未撤離北平的醫學院教師在日佔區繼續行醫、教學,並組建了北京大學醫學院,院長為鮑鑑清。太平洋戰爭後北京大學醫學院吸收了美屬北平協和醫學院的部分師資。如林巧稚,諸福棠等均曾在這任過職。有人也把1937-1945年這段時期稱為“偽北京大學”醫學院。194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在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和國立武漢大學四所高校設立醫學院。原北京大學醫學院改組為北平臨時大學補習班第六分班,該班連同附屬醫院再次組成北京大學醫學院。院長為馬文昭。部份原醫學院教授遭解職。而新聘師資中雲集了一大批歐美留學博士。這些人代表當時學界最高水平,後來均成為學界泰斗。如原北平大學醫學院的師生未回北平,而是留在西安建立了西安醫科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學院。1954年,北京醫學院成為全國六所重點院校之一。1958年,原中央醫院併入北醫,成為第二附屬醫院。從北大醫院、建工醫院和平安醫院新組建了北醫三院。1959年,北京醫學院成為全國十六所重點院校之一。1960年,北京醫學院組建北京第二醫學院。同時大批骨幹師資西行洛陽、蘭州、內蒙、酒泉等地支援地方建設。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併成為全國10所重點建設院校之一。1996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援的醫科大學。2000年4月,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北京醫科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現在的北京大學醫學部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醫療服務於一體,“醫”“教”“研”並重。醫學部主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北醫學科齊全,科研突出。發表的科技論文,自然科學基金多年來保持中國大陸醫學院校首位。中國的乙肝疫苗,試管嬰兒,變性手術,丙肝疫苗,自身血液回收系統,骨髓移植,頸椎病的治療,腎臟移植等等均率先誕生在北醫。北醫科學家還發現一批世界級的科研成果,如針刺鎮痛的物質基礎,雌激素和諾瓦得士誘發婦科腫瘤的機制等。幾十年來北醫為國家培養了幾萬名畢業生,代表人物如錢壯飛、賀誠、王炳章、林幾、王忠誠、曲綿域、鍾南山、屠呦呦、王存玉和錢煦等。北醫附屬醫院從原先的一所綜合醫院發展成三所綜合型加三所專科醫院。原“深圳市中心醫院”和“首都鋼鐵公司醫療所”在21世紀加入北醫,成為其附屬醫院。 | 454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北京大學醫學部",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41"
} |
語文,是中文語境中一個多義的合成詞,包括語和文,「語」指代語言,而「文」則有多種解釋,不同情況下指代文學、文字或者文化等等。比如1949年後中國大陸中小學的語文課指代的就是語言文學。日常生活中,語文兩字並無嚴格指口頭語及書面語而混用之,如英語和英文、日語和日文。學科名.清末1904年頒佈《奏定學堂章程》,設國文科。五四運動前後,小學設國語課,教材為白話文,中學設國文課,教材為以文言為主,新文學作品為輔。1949年後中國內地將國語和國文統稱為語文,是中國大陸學校的一種主要科目,常指代漢語言文學,以白話文為主,輔以文言文,隨著年級增加文言文比例逐漸提高。一般漢民族語文科目在中小學通常被簡稱為語文,在大學則常常不簡稱而只使用全稱。少數民族學習的科目則分別為對應民族語文以及單獨的漢語文科目,少數民族的漢語文科目也通常比漢族學習的內容更簡單、考試難度更低。“語文”作為學科名最早由葉聖陶和夏丏尊於1949年提出,既作為學科名,也作為教材名,受到教育界認同。1950年,中國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出版了首套語文教材,從此廢除“國文”“國語”等名稱。 | 456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語文",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64"
} |
大英博物館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布盧姆茨伯裡的綜合性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自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首個國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且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館內現有800多萬件藏品,大批藏品因館內空間限制未能公開展出。大英博物館的緣起可追溯至17–18世紀的英國醫生暨自然歷史學家漢斯·斯隆爵士,他在去世前立下遺囑,將他所收藏的近8萬件珍貴物什全部捐贈給國家,由此奠定了大英博物館的基礎。在經過公眾籌款募得建造資金後,大英博物館最終於倫敦的蒙塔古宮落成。此後的250年間,英國透過在海外殖民擴張收穫了大量文物,使得大英博物館的藏品不斷增多,並促成了幾個博物館分支機構的誕生。1880年,大英博物館將文物與自然歷史類藏品分離,館內主要收藏文物,而自然歷史類藏品則轉入其分館——位於倫敦南肯辛頓的自然史博物館。該分館成立於1881年,是大英博物館的首個分支機構。至19世紀初,蒙塔古宮有限的空間已顯得不敷使用,於是1824年博物館決定在蒙塔古宮北面建造一座新館。1840年代新館建成後,原先的蒙塔古宮隨即被拆除。1973年,大英博物館將其儲存書籍、手稿和期刊的圖書館部門剝離,以館內的圓形閱覽室為基礎,成立大英圖書館。1997年,大英圖書館從大英博物館中遷出,轉移至倫敦聖潘克拉斯新建的圖書館大樓。由於大英博物館的許多文物皆系英國殖民時代自他國劫掠所得,因此這些文物的所有權與歸屬問題一直存在爭議,其中最突出的例子為埃爾金石雕。簡史.18世紀:建館.大英博物館的建立源於內科醫生、博物學家和收藏家漢斯·斯隆爵士的遺願 。斯隆一生中共收藏了71000多件物品。他希望在自己去世後,這些藏品仍然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儲存下來。因此他將自己全部的收藏以捐獻國家的名義遺贈予當時的國王喬治二世,而其繼承人則獲得了兩萬英鎊作為回報,當時,斯隆的藏品包括約 71,000 件各類物品,其中包括 40,000 冊印刷書籍、7,000份手稿、廣泛的自然歷史標本,包括 337 卷幹植物、印刷品和繪畫,埃及,希臘,羅馬的古代近和遠東地區和美洲地區的文物,當遺贈被接收後,國會隨之在1753年6月7日通過了法案,批准以此批藏品為基礎建立大英博物館。建館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書籍、手稿以及自然標本,還有少量古物和人類學材料組成。1757年,國王喬治二世捐予國家的也進入了館藏。大英博物館於1759年1月1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其原址為倫敦布魯姆斯伯裡區一座建於17世紀的大宅——。如今這裡依然是博物館的所在地,也仍然像建館之初一樣,向所有"好學求知者"免費開放。19世紀:擴充與探索.博物館在19世紀早期已擁有許多知名度很高的藏品,其中包括羅塞塔石碑等。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將其父親的藏書——都已落成,組成了博物館今天的主體建築。為了容納日益增多的藏品,自然歷史類收藏品在19世紀80年代時被分流至南肯辛頓的一處新建館址,也就是後來的自然史博物館的所在地。 與此同時,博物館開始大規模參與海外的考古發掘工作。由此進入館藏的亞述文物成為了人們認識楔形文字的基礎。同樣地,羅塞塔石碑帶來了對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奧古斯塔斯·沃拉斯頓·法蘭克斯爵士是館史中這一時期的關鍵人物。他於1851年被委任為博物館英國和中世紀收藏的負責人。弗蘭克斯不僅充實了館內的英國和中世紀文物收藏,還進一步把館藏範圍擴闊至來自歐洲的史前器物、民族學收集品和考古材料,以及遠東的藝術品和器物。 19世紀期間,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公共假期,博物館吸引了大批各個年齡段和所有社會階層的觀眾。20世紀:提供公共服務.20世紀見證了公共服務領域的大規模發展。到19世紀的最後幾年,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已經增加到其建築容量不足。1895年,受託人購買了博物館周圍的69座房屋,並拆除它們而在博物館的西、北和東側建造增建工程。第一階段是從1906年開始建造北翼。1903年,大英博物館的首部簡明導覽出版。1911年,首位講解員上任。 1923年,大英博物館首度迎來了超過一百萬的參觀者。到了1970年代,博物館已有了積極的展廳修葺計劃,併成立了一所負責提供教育與出版服務的公司。一系列的建築專案也為博物館帶來了新的公共空間和設施,其中包括用於展示帕特農神廟石雕的杜威恩展廳的新址。原館內圖書館的位置則成為了以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命名的伊莉莎白二世大中庭。這一部分的建築由福斯特建築事務所設計反映了博物館最近的公共空間擴容。整個大中庭佔地達兩英畝,是歐洲最大的室內公共空間。大中庭的中部矗立著修復後的圓形閱覽室,其四周及地面以下則是新建的展廳和一處教育中心。21世紀:博物館近況.進入21世紀後,大英博物館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且還在繼續擴充和改善其公共空間與設施。2008至2009年間,四個新的常設展館相繼落成開放,博物館的另一項主要新建專案——世界文保與展覽中心,也已於2014年落成並投入使用。博物館已不再保留自然歷史藏品,曾經陳列的書籍和手稿現已成為獨立的大英圖書館的一部分,然而,大英博物館在其代表世界各地文化的文物收藏中仍然保留著其普遍性,廣泛涵蓋古代到現代。從最初的1753年藏品,博物館的收藏已從當初的數量擴充套件到如今超過1300萬個物品,其中7000萬個存放於自然史博物館,而大英圖書館內則儲存著1.5億個物品。由建築師於1857年設計並開放的圓形閱覽室。在完工後近150年來曾作為研究人員前來查閱圖書重要場所。然而,1997年,圓形閱覽室被關閉,當時的國家圖書館遷至新的聖潘克拉斯建築中。如今,這個空間已經改造為沃爾特和李奧諾爾·中心。儘管中央庭院的書架已經空無一物,但則由建築師諾曼·福斯特設計的玻璃屋頂大庭院的拆除工作已經開始進行。最終,重新整建的大庭院於2000年開放,並改善了博物館周圍的流通,但在博物館面臨嚴重的財政困境且許多展廳對公眾關閉的情況下,大庭院卻因缺乏展覽空間而受到批評。同時,曾位於的非洲藏品獲得了新的畫廊,這一項2500萬英鎊的捐款來自盛博理家族。目前,大英博物館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之一,作為其龐大網站的一部分,截至2012年初,該資料庫中紀錄了200萬個個別物品,其中650,000個已提供線上瀏覽的圖片。此外,還有一個「精選」資料庫,對超過4000個物品進行了詳細介紹,以及幾個專業的線上研究目錄和線上期刊,所有這些都能夠免費訪問 。2013年,博物館的網站接待了1950萬次訪問,較前一年增加了47%。同樣在2013年,博物館迎來了創紀錄的670萬名遊客,較前一年增長了20%。於2014年,博物館宣佈與公眾成員合作,在電子遊戲Minecraft中重現整個建築和所有展品。此外,許多電影也在大英博物館內進行拍攝,2017年末,何鴻卿爵士中國及南亞展廳在兩年的修繕後重新對外開放。新的伊斯蘭展廳和日本展廳也將於2018至2019年間陸續竣工並開放。建築和結構.大英博物館以其壯觀的建築而聞名於世。館舍外觀為希臘復興式建築,主入口面向大羅素街,外觀由建築師羅伯特·斯默克爵士設計。這座建築擁有44根高達45英尺的愛奧尼柱式,這些柱子密切參考了小亞細亞普里耶涅的雅典娜神廟的設計。而位於主入口上方的三角形山牆飾則是由爵士所創造的雕塑裝飾,描繪了《文明的進步》。該作品展現著15個寓言式的人物,這些人物在1852年被安裝完成。大英博物館的建設工程最初從東翼於1826年至1831年間也進行了工程,並於1842年拆除了,為西翼的最後一部分騰出空間。這一部分工程於1846年完成,而南翼則以宏偉的柱廊而著稱,始於1843年,完成於1847年,當時正廳和大樓梯開放供公眾參觀。該博物館的外牆使用了波特蘭石,而周圍的牆壁和其他部分則使用了來自南德文郡達特穆爾的建造,並透過特殊的運輸運送。在建築的演變過程中,斯默克的職位在1846年被他的兄弟取代,他主要設計了圓形閱讀室,該閱讀室在1854年至1857年間興建,直徑達140英尺,是當時世界上第二大的圓頂,僅次於羅馬的萬神廟。此外,博物館的擴建還包括了白色翼樓的新增,該翼位於南立面的東端後方,於1882年至1884年間建造,由建築師爵士設計。1895年,議會向博物館受託人提供了20萬英鎊的貸款,用於購買貝德福德公爵擁有的位於博物館建築背後的五條街道的69棟房屋。這些房屋位於大羅素街、蒙塔古街、蒙塔古廣場、貝德福德廣場和布盧姆斯伯裡街周圍。受託人計劃拆除這些房屋,並在博物館站立的街區的西側、北側和東側築造新的畫廊。然而,由於資金不足,該計劃只有北立面中央的愛德華七世畫廊得以建造,該畫廊於1906年至1914年間由爵士設計,並於1914年由喬治五世和瑪麗皇后開幕。這些畫廊現在用於展示博物館的版畫、素描和東方古董藏品。杜汶廳位於埃及、希臘和亞述雕塑廳的西側,該大廳以男爵的名稱命名,由美國著名藝術建築師約翰·羅素·波普所設計,旨在展示額爾金石雕。儘管於1938年完工,然而在1940年遭受炸彈襲擊,隨後閉館長達22年,直至1962年重新開放。除了杜汶廳,博物館在二戰期間的受損區域還包括其他區域:1940年9月,愛德華七世畫廊遭受兩枚未爆彈襲擊,國王圖書館遭到高爆炸彈直接命中,而圓形閱覽室的圓頂上掉下一些燒夷彈,但所造成的損害並不嚴重;在1941年5月10日至11日的夜晚,幾顆燒夷彈落在博物館西南角,摧毀了書庫內的15萬冊書籍,以及大樓梯頂部周圍的畫廊。這些損害直到1960年代初才得以完全修復。伊莉莎白二世大庭院則是大英博物館中心的一個帶頂的廣場,由標赫和建築師福斯特建築事務所共同設計 。大庭院於2000年12月開放,是歐洲最大的有蓋廣場之一。由一家奧地利鋼結構公司建造,使用了1656片獨特形狀的玻璃片。大庭院的核心是原大英圖書館的閱覽室,現已遷至聖潘克拉斯。所有渴望閱讀的公眾皆可進入閱覽室。今天,大英博物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博物館之一,佔地超過92000平方公尺。其中包括21600平方米的室內儲存空間和9400平方米的室外儲存空間。然而,僅不到1%的整個藏品向公眾展示。博物館內有近百個對公眾開放的展廳,總計佔地2英里的展覽空間。不過,較不受歡迎的展廳開放時間較為有限。為彌補大型臨時展覽空間的缺失,博物館斥資1350萬英鎊建設了世界保護和展覽中心,提供臨時展覽場地,並將博物館的保護設施集中在一個中心。該專案於2007年7月宣佈,由理察·羅傑斯擔任建築師。並於2014年3月的維京展覽會前完成。2017年,該中心因其在建築領域的卓越成就而入圍史特靈獎。除此之外,大英博物館還在西肯辛頓的進行小型和中型文物的室外儲存,以及在東倫敦的弗蘭克斯豪斯進行「早期史前時期」的工作,包括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以及其他藏品的儲存。大英博物館目前分為10個研究和專業館:閱覽室,原屬於大英圖書館,但圖書館閱覽室已經搬到了圖書館大樓,現在為博物館的閱覽室。開放訊息.地址:大羅素街,可乘坐倫敦地鐵在霍本站、託登罕宮路站、古吉街站或羅素廣場站下車。倫敦地鐵中央線曾經設有,但已於1933年廢止。大英博物館,入場免費。開放時間:著名藏品.埃及和蘇丹館.自從大英博物館於1753年從漢斯·斯隆爵士收到160件埃及物品後,埃及文物便成為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部分。至今,大英博物館共收藏了世界上最大和最全面的埃及古物收藏的歷史,已經橫跨約11000年的歷史。大英博物館共有七處埃及展區,其中埃及館二樓的展區展示館方收藏的140具木乃伊和棺材,是開羅以外最多的收藏品。而大部分藏品皆是來自墓葬或與亡靈崇拜相關的背景,當前仍然是博物館參觀最熱切追捧的區域之一。希臘和羅馬館.大英博物館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古希臘和古羅馬藏品,共有超過100,000件的文物。這些文物大多發軔於古希臘青銅時代之間的一段時期。亞洲館.大英博物館亞洲館的藏品既多且雜,這近75,000件藏品見證了亞洲大陸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的物質文明的發展。這裡有為數眾多的藏品大不列顛帝國早期殖民地的官員和探險家。例如,東方陶瓷學會會長、英國希臘裔收藏家尤摩弗帕勒斯在20世紀三十年代帶走了大批中國的古董;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查理斯·斯圖爾特、詹姆斯·普林塞普等人收藏了大量印度的文物。源自中國.大英博物館中總計收藏了2.3萬件來自中國的各種文物。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館.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來自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民族古物,代表了世界各地土著人民的文化。這些共達350,000 多件物品描述了來自三大洲的人類歷史和許多豐富多樣的文化;現代文物的收集工作則正在進行中。該部門的物品大多在地面和較低樓層的幾個畫廊中展出。不列顛、歐洲和史前時期館.不列顛、歐洲和史前時期館陳列的藏品見證著廣闊和悠久的人類歷史。這些藏品包括兩百萬年前非洲人類最早的手工製品、許多地區史前時期和新石器時代的遺物、歐洲許多重要的歷史遺蹟的發掘成果等。這些文物代表了東起黑海,西至西班牙,北達斯堪的納維亞,南望北非的廣闊區域的歷史和文明。中東館.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大約330,000件中東展品,擁有除了伊拉克以外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美索不達米亞古物收藏。其中包含亞述、巴比倫和蘇美爾文明,這些藏品代表了古代近東及其鄰近地區的文明的發展。也涵蓋了美索不達米亞、波斯、阿拉伯半島、安納託利亞,高加索,中亞,部分敘利亞的聖地和腓尼基和地中海地區從史前時期,包括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的歷史。1825年,克勞迪烏斯·裡希(Claudius James Rich)收藏了第一批重要的美索不達米亞物品。 後來,隨著奧斯丁·亨利·萊亞德在1845年至 1851年間在尼姆魯德與和尼尼微地區亞述遺址的發掘,使得收藏急劇擴大。使得宮廷浮雕、石碑,包括沙爾馬那塞爾三世的黑色方尖碑也被帶到了大英博物館。繪畫和印刷品館.自1808年成立以來,這裡收藏的繪畫和印刷作品已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收藏。該館藏有近50,000件畫作和超過兩百萬幅印刷製品。館藏繪畫作品涵蓋了西方繪畫史的最主要的藝術家的最高質量的作品,這些著作可以從14世紀追溯到當下。而印刷品系列則包括了版畫、出版物、諷刺漫畫等在內的各種各樣、內容極其豐富多彩的人類最高水平創造集合。爭議.文物歸還爭議.大英博物館因收藏了許多來自其他國家的文物,而且當中不少是在殖民年代透過盜竊或強取等方式取得,因此部分文物備受爭議,現在不少國家都要求將這些文物歸還其本國。當中的羅塞塔石碑、貝南青銅器、額爾金石雕及衣索比亞塔博特等最具爭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支援希臘的宣稱,要求歸還額爾金石雕給希臘,但最終大英博物館方面仍然拒絕歸還埃爾金石雕。當中的部分來自中國的文物也存在爭議,因為這些是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遠徵軍摧毀北京圓明園時竊取的文物,這一事件在當年已經引起許多知識份子的反對,比如維克多·雨果就曾抗議英國的行為。中國自2009年以來起就要求大英博物館及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開放相當檔案,以供中國調查人員團隊進行調查,以記錄流失到國外的中國國寶。2010 年,大英博物館前館長尼爾·麥格雷戈表示望英國和中國的調查人員能夠共同研究這個有爭議的藏品。2020 年,博物館任命了一名策展人來研究其藏品的歷史,包括有爭議的物品。面對爭議大英博物館明確反對歸還,表示︰「歸還主義的前提是指,在一個國家製造的任何東西都必須返回到原來的地理位置,這將清空大英博物館和世界上其他偉大的博物館。」博物館還辯稱指1963年的大英博物館法禁止任何物品一旦進入其收藏品就不得離開。 不過大英博物館還是退回了塔斯馬尼亞原住民墓葬等物品。2023年8月大英博物館文物被盜事件發生後,中國大陸有媒體呼籲,要求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此後以該事件為題材的網路劇《逃出大英博物館》上線播出,引發網民關注,表示“沒有一箇中國人,能笑著走出大英博物館”。具有爭議的藏品.藏品中的爭議物品引起了廣泛關注。以下是其中一些爭議性物品:賀歲活動爭議.2023年1月,大英博物館官方推特釋出了“韓國春節”活動預告,導致中國人在社媒批評該博物館。恐怖襲擊事件.2023年8月8日,一名男子在排隊進入大英博物館時突遇襲擊被刺傷,一名男性嫌疑人已被逮捕。8月10日下午,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都市報記者,該名男性遇襲者是中國公民。盜竊.1990年,一件17世紀的酒井田柿右衛門雕像被盜。1991年,地下室兩個明治時期的雕像被盜走。1993年,十五枚羅馬時期的硬幣被盜。1996年,一個日本箱子和兩本波斯時代的書籍被盜。.2002年7月,一座大理石雕像被盜。該雕像價值5萬英鎊。2023年8月16日,博物館發現有一些存放在儲藏室的黃金、珠寶被盜,同時博物館解僱了一名員工。倫敦警察廳隨即介入調查。8月25日,大英博物館館長因文物盜竊事件宣佈辭職。 | 4579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大英博物館",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79"
} |
華北官話,相較於西北官話,是漢語官話分割槽方式中分出的官話的一個分支。不同於一般的從語音特點劃分之方式,華北官話是從地域分佈進行劃分的。它是指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境內的漢語的總和。由於中國語言地圖集裡的官話分割槽方式已成為中國大陸方言學界的事實標準,而官話研究集中於中國大陸,因此舊分割槽方式使用的術語“華北官話”在方言學界已不再被使用。 | 458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華北官話",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83"
} |
閩語之一。閩語實質上是一群相互關聯的聲調語言,主要分佈於福建除開閩西客家話地區之外絕大多數地區、海南、廣東東南部和南部、浙江南部、臺灣,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海外閩南人群。閩語是漢語的一支。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兼之閩語內部分歧難以互通而視閩語為獨立一語支的話,則其下再分為沿海閩語與沿山閩語兩語組,兩語組下則有數支閩語的語言。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閩語是它的一級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片。關於閩語的起源目前存在本土起源說和齊語分化說兩套理論。本土起源說認為,閩語的歷史悠久,其源頭可追溯到5000年前福州曇石山文化以及後期的閩越文化。閩語在其他國家華人居住地區也有相當鉅大的影響力。截止至2002年,以各種閩語為母語的總人口數大約在7500萬以上,比粵語使用人口多,但在海外的分佈範圍不如粵語廣。閩語也是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閩語的形成是多源流的。其中存在閩越語的詞彙也有留存。後來在六朝和唐末五代時期,先後由中原移民帶來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中原漢語因素,逐漸形成定型的系統。閩語也是漢語族中保留上古漢語特色較多的一個語言。齊語分化說認為,現代漢語的各主要方言基本是因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分化形成的。由於福建移民的要是中原的河南,而河南歷史上受齊國文化影響最深,語言上出現了獨特的演化方向,最有特色的是翹舌音變成了普通舌尖塞音。衣冠南渡的福建人保留了齊語口音,並在此基礎上分化為各種閩語。閩語被看作是漢語族中語言現象最複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支;尤其是在福建中部的山區,方言分佈極為複雜,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稱。1955年,中國大陸學術界將閩語作為一個語支,下分閩南、閩北兩語;1963年則合而為一,下分閩東、莆仙、閩南、閩北、閩中、五種語言。閩語的中心地帶是福建,隨福建人的移民而傳播。日本、美國等地的華人以福州人移民居多,當地所稱的福建話指閩東語裡的福州話。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的華人以閩南人移民數量最多,當地所稱的福建話指閩南語的泉漳話。歷史.福建最早是百越族的七閩地,春秋時期屬越國地界。戰國後期,越國被楚國所滅,越國王族退到現今的福建境內建立閩越國,與當地原住民融合為閩越族,形成閩越語。古代閩越語與現代壯侗語系存在一定血緣關係,閩越語的詞彙成份在各閩語中有所保留,這是語言學界的共識。透過語言比較可以發現,閩語底層詞彙中含有一些壯侗語系的詞彙。例如,在邵將語的白讀中,把「人」,就與壯語同義單詞「--」相近;武夷山有地名「拿口」、「拿坑」,「拿」在壯侗語系中是「田」的意思,壯語讀「--」。閩語、客家語和粵語中均存在大量「有音無字」的詞彙,這些是從壯侗語系語言中保留下來的詞彙底層。前110年,漢武帝滅閩越,將大量閩越族遷往江淮一帶居住。福建之地空虛,只有漢朝的駐軍駐守在此。這些駐軍多為江東的吳人和江西的楚人,他們將自己的母語——古吳語和古楚語帶入福建地區,融入了閩越語元素,最後形成原始閩語。正因為如此,今日的閩語各分支的常用詞中,都或多或少地保留有古吳語和古楚語的成分。西晉末年,發生永嘉之亂,大量中原的漢人遷入福建避禍,晉安郡的人口激增,史稱“八姓入閩”。這些移民帶來大量中原漢語的音素。唐朝時期,因科舉制度的影響,切韻的音系被引入福建。後來到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又有兩批中原人來到福建。669年,陳政、陳元光父子率軍自河南固始遷入福建,平息“蠻獠嘯亂”,設立漳州,在閩南發展。固始人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隨光壽軍攻入福建,後來又建立閩國,割據福建達四十餘年。閩國末期,殷帝王延政據閩北的建州,與福州的閩國朝廷分庭抗禮。閩國滅亡後,閩地三分,分屬南唐、吳越和清源軍。這些事件都對閩語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閩語支主要通行的福建地區多山,交通不便,因此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稱。閩語的祖語是原始閩語,而原始閩語是從上古漢語或中古漢語中分化而來的,這與四川境內已經滅亡的巴蜀語的形成非常相似。至於原始閩語何時開始分化為各種互不相通的語言,今日的語言學界存在很大的爭議。不過,從對《集韻》中語音的分析可以發現,閩語分化的時間在宋朝初年以前,當時建州三地的方言已經出現了不少差異。學者李如龍認為各閩語的分化時間是在唐末五代時期。此後,由於戰爭導致的人口大規模遷徙,使原閩北語使用地區變化頗大。吳語使用者遷入閩北浦城縣,浦城北部被吳語化;贛語使用者遷入邵武軍由於與省城福州交往密切,吸收大量閩東語元素,形成莆仙語。閩東、閩南、閩北、閩中、莆仙五區自此逐漸形成。明清時期,大量閩南人乘船移民到浙江南部、廣東南部以及海南和臺灣,將閩南語傳播到沿海各地,形成了現今的格局。也有不少福建人移民到海外的東南亞等地,因此東南亞國家也有相當數量的說各種閩語的族群。分支.閩語支內部差異巨大,各語言之間基本上無法相互通話。閩語大致可以分為閩東、閩南、閩北、閩中、莆仙五大支系,西方學者多將它們視為獨立的語言,而中國大陸學者則多將它們視為漢語閩方言的不同「區」。關於語言學家對閩語分割槽的歷史,可伯慧1995年的《關於閩方言研究的一些思考》。侯精一編的《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中,將閩語劃分為如下八個片區:其他分類法.早年提出的閩南、閩北分割槽法.1937年,語言學家李方桂在研究閩語時,首次將閩語分為“閩北方言”和“閩南方言”兩支。1955年,中國大陸語言學界延續了這種兩區的分割槽方法。袁家驊在1960年所著的《漢語方言概要》中,也是採用這種分割槽方法。閩語的兩區分割槽法是按照“有無鼻化母音”、“次濁聲母m、n、ng在口母音前念b、l、g”的規則,把閩語簡單的分為“閩北方言”、“閩南方言”兩種方言:其中,“閩南方言”中又有幾種情況:「閩南、閩北分割槽法」是基於福州話和廈門話的異同而立論的。然而,根據這種劃分方式,這兩種“方言”內部仍然無法互通。而根據1957年中國大陸進行的漢語方言普查發現,閩語之間的差別主要是在東西。這種分割槽法今日已被國際學界大部分學者接受。在臺灣,曾長期沿用閩語的「閩南、閩北分割槽法」,將福州話稱作“閩北語”。不過近年來已經漸漸被淘汰,改用國際學界通用的分割槽方法。新近提出的沿海、沿山分割槽法.今日有部分語言學者將閩語的各支語言歸為“沿海閩語”和“沿山閩語”兩類。閩東語、閩南語、莆仙語、瓊雷語等沿海地區的閩語支統稱為沿海閩語,閩北語、閩中語、邵將語統稱沿山閩語。其中,沿海閩語是較典型的閩語,保留的文白異讀也較多;沿海閩語在多音連讀的時候,廣泛存在著連讀變調、連讀變聲的現象,閩東語中還存在連讀變韻的現象。相對地,沿山閩語的文白異讀比較少,而多音連讀現象在沿山閩語中基本不存在。在常用詞彙方面,沿山閩語或保留古代的特殊說法。由於歷史緣故,在沿山閩語中,既有閩語的共同特徵,又有因客贛語支音素影響而產生的特徵。發音.註:該表列出的僅為代表方言的音素。閩語中的許多語言,在其各方言中聲母、韻母乃至聲調數上都存在差異。語音特色.閩語雖然內部差異性頗大,主要表現在音韻方面,卻仍有不少彼此相通之處。中國大陸學者李如龍將閩語的共同特徵歸納如下:而在聲調方面,各閩語多為7個聲調,少數語言有8個聲調或者6個聲調的。閩北語和閩中語多為6個聲調,而海南語、雷州語多為8個聲調。大部份閩語入聲調共有兩個。詞彙.語音差異以外,如下表所示,各地詞彙有一定差異,影響彼此交流。通行地域.閩語使用者主要通行於福建、臺灣、海南、廣東和浙江南部及江西、江蘇、安徽四省的個別地區,也在東南亞及歐美各地零星分佈。根據中國大陸學者李如龍的統計,閩語的使用者人數在中國大陸約為4200萬;在臺灣,約有1800萬;在海外,使用者人數在1500萬以上。福建.福建使用閩語的區域約佔其面積的3/4:鼓樓、臺江、倉山、晉安、馬尾、閩侯、長樂、福清、平潭、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古田、屏南、蕉城、霞浦、周寧、壽寧、福安、柘榮、福鼎、城廂、涵江、荔城、秀嶼、仙遊、思明、海滄、湖裡、集美、同安、翔安、鯉城、豐澤、洛江、泉港、晉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薌城、龍文、龍海、長泰、華安、南靖、平和、漳浦、雲霄、東山、詔安、新羅、永定、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元、沙縣、建甌、南平使用閩東語侯官片。廣東.廣東東部地區使用閩語的區域約佔其面積的1/4:汕頭、潮州、澄海、饒平、南澳、揭陽、揭西、普寧、惠來、潮陽、汕尾、海豐、陸豐,以及惠東、豐順、大埔的一部分,雷州半島有6個縣市使用閩語: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遂溪、雷州、徐聞。此外,主要通行粵語的中山市沙溪、大涌、火炬區張家邊、南蓢和三鄉鎮等及珠海市拱北,淇澳島等通行中山閩語;廣州市白雲區的竹料鎮;惠東縣的吉隆、稔山等鎮;豐順縣的湯坑、留隍鄉鎮等;大埔縣光德鎮九社、高陂鎮古埜蒲田等村,大約1600萬人。海南.海南有13個縣市使用閩語: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瓊中、屯昌、定安、澄邁、昌江、東方,大約500萬人。臺灣.臺北市、高雄市、臺中市、臺南市、新竹市、苗栗縣海線地區、基隆市、嘉義市、嘉義縣、新北市、桃園市、彰化縣、雲林縣、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南投縣、澎湖縣,大約1500萬人。臺灣島及澎湖的閩南語方言族群主要使用閩南語泉漳片,迄今仍為臺灣第二大母語、及使用量第二的語言。根據2009年中華民國年鑑,臺灣大概有73%的人會使用閩南語 。由於地域與中國大陸區隔且曾為日本殖民地,因此部分語言已融入日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用法從日文發音「--,Gasu」而來、摩托車稱為等,而閩南語也音近日語),甚至彼此影響而形成臺灣國語。為了區隔此不同也有稱為臺灣閩南語或臺灣話。香港.香港有200萬以上人口屬閩海民系,祖籍福建閩南泉漳者約85萬至100萬,祖籍閩東福州者約20萬,祖籍福建其他地方的約15萬,祖籍福建的總共大約120萬至160萬。而祖籍廣東潮州以及海陸豐總共約80萬至100萬,在歷代以至現今的人口普查中以福建話(學術名為閩南語,香港、東南亞稱閩南語為福建話)為母語的約潮州話的1.7倍(參香港粵語),閩東語福州話的人口則比上海話更少,列入其他方言的選項,香港的閩民系以閩臺片閩南語、潮州話、閩東語為母語。根據歷代以至現今的語文資料,閩東人不在五甲之內,但香港亦有一定數量的閩東人,以及政府公佈以至全國政協常委省籍成份資料,香港、福建、臺灣、南洋閩籍人約總人口的1/5,華中人口約1/8,華北人口約1/6,南方人(廣東、廣西、江西、兩湖、四川雲南等)總和接近半數的香港人口。早期香港語言情況較為複雜,但隨逃港潮,大量廣東人口進入香港,而廣州人認為廣州話是廣東最有代表性的方言,力勸香港政府以粵語廣州話作為香港通用語,而且冠以廣東話之名。香港在教育、廣播、政府部門只使用粵語廣州話,不少閩語人口及其後代在廣州話成為香港官方的通用語後放棄閩語,令50歲以下的閩語人口絕大多數都變成粵語廣州話人口,雖然不少仍懂得聽閩語,但很多都不懂得說閩語,很多連一句簡單的閩語句子亦說不出來,大多像各省籍的香港人一樣以中英夾雜的港式粵語與父母或祖父母的閩語溝通,很多在中學中文堂(香港的中文科即廣州話為本的中文)時亦學會粵語正音以應付考試(特別是中文會話科),只有較少比例對語文有興趣的年輕人口的懂流利閩語,很多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仕亦改以廣州話和子女溝通,但50歲以上的閩籍港人很多都懂得閩語,不過部份因長年沒說閩語而有些生疏,對閩文化較重視的人口以及年紀較大的人仕仍以閩語作為母語,他們保持閩南習俗如信奉天后等,在說起廣州話的時候或有閩語口音。部份中老年原籍福建或潮州的閩語人口,與較不相熟的同鄉說話時以大多廣州話溝通,但與非常相熟的同鄉以及近親溝通時不少50歲以上人士仍以閩語溝通。五十年代,香港市區有來自中國南方北方各民系各語系的語言,但都以粵語和閩語為主,六十年代末期,香港化運動後,各民系亦推廣標準漢語,現代標準漢語亦是多數華人的通用語,很多閩民系的後代的標準漢語比閩語更好,而香港的廣州話以外各方言已經變得很式微,但在歷屆的人口普查中,福建話的人口在華語中只比廣州話低,因為祖籍閩南人口基數是在廣府人以外中最大群體,在六十年代以前,在香港市區亦經常會聽到閩南話。香港的福建籍人口在民國以及二戰後曾接近總人口的40%,但逃港潮人口中絕大部份來自廣東各地區,廣東省以外的人口比例一直下降,但各省籍的人士亦有把家屬申請到港,因為福建籍人口在民國合法移民大約佔總香港人口的40%,所以申請來港者亦大約有40%為福建籍(但在60年代香港人口即以廣東籍為大多數,因為逃港人口已達總人口的30%,但逃港者居港權未定,在1980年以前極少有逃港者成功把親屬申請到港,家屬移民以民國時來港的廣東福建籍人口為主),加上福建籍人口亦有從東南亞新加坡等地遷居,人口下降得沒其他省籍人口快,現今社會各界上流、富豪以及非常重要的人物才可參加的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籍的亦佔1/4以上,香港的福建籍人口由民國時代的接近40%一直下降至現今的25%。由香港移居外國(如歐美)的福建籍人口,特別是五十歲以下的人士,他們大多數以廣州話在外國溝通。其他省籍的總人口比例亦一直下降。香港人口普查語言分類以及全國政協委員比例大可代表了各族群在港的人數,在廣東籍以外的主要為福建籍,其次則為浙江籍、江蘇籍以及山東籍。福建鄰近的其他地區.明末清初有部分泉州人流入浙江溫州府南部的泰順、蒼南、洞頭、玉環、平陽西部等地。在太平天國戰爭之後,浙南閩語人口又流入浙東舟山群島普陀、嵊泗部分地區,以及浙西湖州西北部山區。江蘇、安徽、江西、廣西也有閩語使用者。太平天國戰爭之後,浙南閩語人口除流向本省其他地區之外,一部份也播遷至蘇南宜興、溧陽山區以及皖南宣州、徽州山區。但這些人對外都使用當地方言,只有內部才使用閩語。此外,江西的玉山、鉛山、上饒、廣豐等地,廣西的桂平、北流等地亦有閩語人口分佈。差異.福州話在福州福州人社群之間可以互相溝通,與鄰近的福安話也有一定的相近程度,但與閩南語、莆仙語等其他閩語方言則無法互相溝通。因福州民系的人口基數於在歐美和日本且分佈廣泛。在歐美地區和日本,福建話即指福州話。閩中、北地區,向來有十里不同音的說法,有的甚至僅相隔一山便無法對談。通常越往沿海地區移動,隨著交通的便利和受官話影響,口語的互通程度就越高。閩南地區的泉州、廈門、漳州、臺灣所使用的泉漳話,和東南亞的閩臺片閩南語可以彼此溝通,與潮汕地區的潮州話也能有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性。因閩南民系的人口基數於福建各民系中最為龐大,且分佈廣泛,使之成為具影響力的一支閩語分支。在東南亞地區,福建話即指閩南語。研究史.福建地區在唐宋時期曾是漢語音韻學興盛的地區之一。唐宋年間的兩部早期韻圖《韻鏡》和《七音略》都跟福建人有著很密切的關係。《韻鏡》的刊印者三山張麟之可能是福州人,《七音略》的刊印者鄭樵是莆田人。但唐宋時期人們關心的只是如何解釋《切韻》,而對方言口語並不關心。已知最早福州話韻書是明嘉靖年間的《戚參將八音字義便覽》。清朝康熙年間,又出現了福州話韻書《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聲》、閩南語韻書《渡江書十五音》和《拍掌知音》。其中《渡江書十五音》是參照兩部福州話韻書編成的。乾隆年間,《戚參將八音字義便覽》與《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聲》這兩部福州話韻書合訂為《戚林八音》並出版刊行,該書系統地記載了18世紀福州話的音系,對其他閩語的韻書影響甚大。後來的《安腔八音》、《建州八音》等閩北、閩東地區韻書便是受到《戚林八音》很大的影響。民國初年,廣東饒邑隆都人張世珍參照《渡江書十五音》,編寫了潮州話韻書《潮聲十五音》。福州、廈門、汕頭、海南、臺灣等地開埠後,西方傳教士紛至沓來。為了便於傳教,他們創造了福州土腔羅馬字,併為臺灣話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1930年代,中國學者用現代語言學理論描寫、解釋閩語的著作日益增多。陶燠民的福州話著作《閩音研究》,都是早期的現代語言學著作。這些著作多注重語音研究方面,且並未涉及各閩語之間的相互比較。之後的《四個閩南方言》等著作,也多著重研究單點方言語音分析。1950年代以後,臺灣學者首先開始詞彙語法調查研究,出版《福佬話詞彙》等書籍。不久中國大陸學者也展開類似研究,發表《福建省漢語方言概況》、《福建漢語》等著作。這一時期是兩岸方言調查的一個高峰期,閩語的比較語言學有了很大發展。1970年代以後,語言學界對閩語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有較大進展,蠻話、海南話所通行的較為邊遠的地域,乃至海外各國華人所操的閩語方言,原先都處於研究空白狀態,此時也逐漸開始有了基礎調查材料。隨著方言調查點的密佈,語言學家們得以對其展開更深入地研究。此後,學者們對閩語產生了比較準確的認識,達成了不少共識。目前,閩語的研究規模和研究水平在漢語族各語言中居於比較領先的地位。注釋. | 4584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閩語",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84"
} |
河陰之變是北魏權臣、太原王爾朱榮策劃並實施的一起針對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殺事件。因事件發生在河陰縣,北魏大將爾朱榮在洛陽對慕容紹宗說:“洛中人士繁盛,驕侈成俗,不加芟翦,終難制馭。”於是採納部屬費穆的建議,計劃盡殺朝中百官。事變過程.四月,爾朱榮擁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孝莊帝,年號「建義」,又以“入匡朝廷”為名向洛陽進兵,四月十一日,爾朱榮從河內到達高頭驛,元子攸從雷陂北渡奔赴榮軍大營,北魏河橋守將李神軌、鄭季明等人開門投降。四月十二日,爾朱榮駐軍於邙山之北,河陰之野,先“沉胡太后及幼主於河,趁之不備,以契胡鐵騎包圍,飛矢交加,馬蹄踐踏,屠戮殆盡。當時漢人及漢化的鮮卑文武百官約七千餘人,在京約二千三百餘人,死者竟達一千三百人,以至於次日孝莊帝入洛陽城登基時,只有散騎常侍山偉一人在南闕謝恩。屠殺之後,胡太后的妹妹胡玄輝收了太后和幼主元釗的屍體,葬於雙靈寺。朝中倖存官僚“人情駭怨”,或隱居避禍。魏收亦曾親歷河陰之難,成為少數倖存者。爾朱榮將兵馬駐紮於洛陽永寧寺,盡掌朝政,大量武將進入政治舞臺,填補北魏的權力真空。死難者和人數.北魏諸王中,元雍、元欽、元略、元劭等人皆遇害,其他遇害者有李瑒、崔忻、崔勵、袁翻、盧仲宣等。死亡人數至今成謎,目前學術界能考證出來的遇害者名單已不超過百人。影響.藉助這場軍事政變,爾朱榮把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政權中的漢族大家消滅殆盡,他的勢力由此更加強大,從而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爾朱榮派人將元子攸送至洛陽,自己則因殺人太多,民憤極大,不敢進洛陽,只能據晉陽,等待時機篡位。孝莊帝不滿爾朱榮專權,永安三年九月,在明光殿計殺爾朱榮及其黨元天穆。爾朱榮死後,其餘黨爾朱兆再殺死孝莊帝。一年之後,爾朱氏餘黨又被高歡和河北大族擊敗。軍政大權遂落入高歡和宇文泰手中,北魏名存實亡,政權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 458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河陰之變",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88"
} |
合金,就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質混合而成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一般由各組分熔合成均勻的液體,再經冷凝而得。合金至少是以下三種中的一種:元素形成的單一相固態溶液,許多金屬相形成的混合物,金屬形成的金屬互化物。固態溶液的合金其有單一相,部份為溶液的合金則是有二相或二相以上,其分佈可能是均勻,也可能不均勻,依材料冷卻過程的溫度變化而定。金屬互化物一般會有一種合金或純金屬包在另一種純金屬內。由於合金一些特性比純金屬元素要好,因此會用在特定的應用中。合金的例子包括鋼、銲料、黃銅、白鑞、磷青銅及汞齊等。合金的成份一般是以質量比例來計算。合金依其原子組成的方式,可以區分為替代合金或間質合金,又可以進一步區分為勻相。概述.合金的生成常會改變元素單質的性質,例如,鋼的強度大於其主要組成元素鐵。合金的物理性質,例如密度、反應性、楊氏模量、導電性和導熱性可能與合金的組成元素有類似之處,但是合金的抗拉強度和抗剪強度卻通常與組成元素的性質有很大不同。這是由於合金與單質中的原子排列有很大差異。例如合金的熔點通常比組成合金的金屬熔點要低是因為各種金屬原子半徑有所差異,較不易形成穩定的晶格。少量的某種元素可能會對合金的性質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鐵磁性合金中的雜質會使合金的性質發生變化。不同於純淨金屬的是,多數合金沒有固定的熔點,溫度處在熔化溫度範圍間時,混合物為固液並存狀態。因此可以說,合金的熔點比組分金屬低。共熔混合物。常見的合金中,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青銅是錫和銅的合金,常用於雕象、裝飾品和教堂鐘; 鋼則為鐵和碳的合金。一些國家的貨幣都會使用合金。合金是一種溶液,固態的溶液特稱為固溶體 。如鋼中,鐵是溶劑,碳是溶質。合金屬於混合物,與一般混合物不同的是,合金有固定的熔點,其原因是合金有固定的組成。鋼是目前為止用量最大,用途最廣泛的合金。素碳鋼中的含碳量越低,鋼的韌性越好:含碳量越高,鋼的硬度越大。 | 459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合金",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92"
} |
卡爾·馬克思 FRSA,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也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被譽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主要開創者。馬克思的工作是從經濟學的角度解釋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而這一工作為後來諸多經濟思想奠定了基礎。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一生出版過大量理論著作,包括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特里爾的一個比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先後就讀於波恩大學、柏林大學和耶拿大學學習法律系和哲學系,並於1841年獲取哲學博士學位。在柏林時,他開始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觀點產生興趣。大學畢業以後,馬克思開始為科隆地區一家報社撰稿,與此同時,其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思想開始萌芽,並逐漸成形。1843年馬克思結婚並移居巴黎,繼續在其他報社從事專欄寫作;1844 年,馬克思在巴黎寫下了《"1844 年經濟和哲學手稿》",並結識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成為他往後餘生重要的朋友和合作者。後來馬克思遷居布魯塞爾,積極參與革命運動,併成立了共產主義聯盟。與此同時,馬克思已經從黑格爾的理論中發現一些端倪,發表了《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來猛烈地抨擊黑格爾學說。在1848年,同恩格斯撰寫了《共產黨宣言》。由於其政治思想與當地政府不合而慘遭多次驅逐的馬克思於1849年又被普魯士政府驅逐,被迫與妻兒遷居到倫敦,並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餘生。但馬克思依然堅持寫作,並開始構建他關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理論。同時馬克思也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運動,並很快在第一國際中成為重要人物。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他主張: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以及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的。他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而這一點又常常被視為大眾的公共意志,並預言國家必然會走向消亡。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它自身的滅亡,並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而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得到終結,最終建立工人所管理、形成無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馬克思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長期以來受到各個方面的讚美和批評,他也被人們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卡爾·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並列為新哲學學說的奠基者;他還與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塗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建立者。早年.家族史和馬克思童年.馬克思於1818年5月5日出生在普魯士王國下萊茵省的小鎮特里爾,父親是當地律師海因裡希·馬克思。馬克思的父親原本名叫赫歇爾。不太篤信宗教的海因裡希本身是啟蒙主義者,對於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和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等人的思想十分感興趣。同時他也支援古典自由主義論點,進而參與要求君主專制的普魯士王國推動憲政改革的運動。1815年他開始從事律師的工作,1819年全家便搬到了靠近尼格拉城門的一棟10間居室的住處。後來他娶了荷蘭猶太婦女亨麗埃塔·普萊斯堡為妻,後者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家庭事務和清潔工作上。她本人具有些許識字能力,但是與丈夫不同的是其選擇繼續維持猶太教信仰。亨麗埃塔來自從事商業、後來建立飛利浦公司的富有家庭,也因此她與安東·飛利浦、與弗裡茨·飛利浦有著血緣關係。她的弟弟班傑明·飛利浦是有錢的銀行家和實業家,以至於後來馬克思和妻子燕妮·馬克思在倫敦流亡期間還常依靠他的借款以維持生計。後人對於卡爾·馬克思的童年所知不多,馬克思本來是家中9個孩子中的第三個;1819年他的哥哥莫里茨還是馬克思父親的朋友。由於聘用了諸多人文主義人士來中學擔任老師,維滕巴赫招致了當地保守的政府不滿。隨後警方在1832年對這所學校進行突擊檢查,並發現聲援政治自由的文學作品在學生中廣為流傳。政府將這些作品的流通視為嚴重的煽動行為,因而在馬克思就讀的這段期間內學校裡的許多職員都被撤換。1835年10月,17歲的馬克思在波恩大學旅行並且萌生在此學習哲學和文學的想法,可是他的父親堅持認為,學習法律對馬克思而言是個更加實際的選擇,而由於某種胸悶疾病使得馬克思18歲時被允許免去兵役。在就讀波恩大學期間,馬克思加入為警察嚴密監控的激進政治社團詩人俱樂部。同時馬克思還是飲酒俱樂部「特里爾客棧」的一員,甚至還一度擔任該組織的副會長。除此之外馬克思還多次參與爭論,並且逐漸激進;甚至在1836年8月,在大學和一名普魯士軍人決鬥。儘管馬克思在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成績不錯,但是後來成績迅速下滑,為此他的父親強行要他轉學到學術風氣更好的柏林洪堡大學。黑格爾主義.在特里爾度過了夏秋兩季之後,1836年馬克思開始嚴肅地思考他的學術與生活發展。同一時間他與從小結識、後來成為社會學家的燕妮·馮·威斯伐倫訂婚了。燕妮出生於1814年的貴族家庭中,本身是普魯士統治階層的女男爵。但由於燕妮是取消與另一名年輕貴族的訂婚關係後才與馬克思訂婚,以及兩人無論在民族還是所屬階層上都存在差異,使得馬克思和燕妮的關係備受社會爭論。但馬克思則與燕妮的父親、同時是開明貴族的成為了朋友,後來馬克思也會提交自己的博士論文給燕妮的父親檢視。到了1843年6月19日,馬克思與訂婚7年之久的燕妮·馮·威斯伐倫在巴特克羅伊茨納赫的新教教堂上正式結為夫妻。1836年10月,馬克思抵達柏林並就讀於柏林洪堡大學法律系,還在當地的中央大街租了一間房間。儘管馬克思所學習的專業是法律事務,但他依舊著迷於哲學並試圖把哲學與法學結合。對此他認為「要是沒有哲學,什麼也做不到」,並對才剛逝世不久、在歐陸哲學圈引起廣泛爭論的德國哲學家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的思想深感興趣。1837年時,馬克思在康復期間加入了主要探討黑格爾思想的學生團體「博士俱樂部」,團體成員後來成為著名的「青年黑格爾派」。青年黑格爾派主要圍繞在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和布魯諾·鮑威爾周圍,同時馬克思與發展出親密的友誼。包括馬克思在內的青年黑格爾派成員們對於黑格爾在形而上學的論點抱有批判態度,但也接納他的辯證法觀點,進而從左派的觀點出發評論既有的社會、政治和宗教體系。1838年5月馬克思的父親逝世,這導致家庭收入減少許多,而馬克思和父親的情感聯絡緊密,並且在父親逝世後也經常懷念。自1837年開始,馬克思撰寫了數篇小說和文章。這其中包括有短篇小說《蠍子和費裡克斯》、戲劇《》,以及一些專門寫給燕妮的情詩,不過這些早期的作品都沒有在馬克思生前獲得出版。馬克思很快就放棄了小說的寫作工作,並且捨棄包括英語和義大利語、美術史研究和拉丁語典籍的翻譯工作。1840年時,他和鮑威爾開始合作編整黑格爾的《》,隨後鮑威爾更幫助馬克思撰寫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比鳩魯的自然哲學之區別》。同一年由於普魯士新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除了迫害異議份子外,新國王還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須透過嚴格審查,這使得大學失去了學術自由。其中由新國王任命的柏林洪堡大學教授弗里德里希·謝林將審查馬克思的博士論文,但馬克思博士論文裡哲學高過神學的立場很難被反對黑格爾的保守派教授所接受,所以馬克思將博士論文改寄給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大公國的耶拿大學用以審查博士資格,最後於1841年4月由該學校教授授予哲學博士學位。馬克思和鮑威爾都是無神論者,1841年3月兩人開始計劃創辦雜誌《無神論檔案》,但是最終沒有實際行動。同年7月,馬克思和鮑威爾從柏林前往波恩。藉由喝醉嘲笑教會人士,還騎著驢子在街上飛奔以表達反對自身階級。畢業後的馬克思曾經考慮繼續從事學術生涯,但是隨著政府反對古典自由主義和青年黑格爾派的態度日益增長而最終放棄。1842年馬克思搬到科隆並且成為《萊茵報》的主編,他在報紙上發表多篇自己早年對於社會主義的看法的文章,並且逐漸對於經濟發展問題感到興趣。在這期間他強烈批評右翼的歐洲政府、自由主義人士和社會主義運動,並且認為三者常常失去功效或者適得其反。該份報紙隨即吸引了普魯士政府的注意,並且開始在報紙印刷前針對所有煽動性的話語與議題實施內容審查,對此馬克思感嘆說:「我們的報紙必須提交給負責審查的警方,如果被警方聞到任何非基督教或者反普魯士的內容,報紙就不允許出版。」不過馬克思在《萊茵報》上發表一篇強烈批評俄羅斯沙皇的文章後,引起尼古拉一世的不滿並且要求普魯士政府予以取締。1843年,普魯士國王在接到俄羅斯帝國方面的抗議後下令查禁《萊茵報》並且撤銷發行許可,馬克思也因而失去工作。撰稿和研究.巴黎時期.1843年,馬克思和德國社會主義人士共同在法國巴黎創辦新的左派期刊《》,並且集結了當時德國和法國的左派成員擔任作者。為此年輕的馬克思和他的妻子在同年10月移居巴黎,剛開始夫妻兩人與盧格一家共同居住在10號。不過兩人發現該社群生活條件困難,因此在1844年女兒珍妮出生後便搬到其他寓所。儘管《德法年鑑》原本希望能夠吸引來自法國和德國各州的作家參與,但最後刊物的主導力量仍然以德國作家為首,而唯一的非德國籍作家是流亡俄羅斯的無政府共產主義者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巴枯寧。馬克思亦為這份期刊撰寫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和《》2篇文章草稿,其中在《論猶太民族問題》中介紹他的共產主義信念,內容主張無產階級將是革命的力量。但是《德法年鑑》在出版一期刊物並且獲得關注後,因為刊載了德國詩人海因裡希·海涅為諷刺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所寫的頌歌,導致德國各州禁止期刊販售以及複製影印。之後更由於盧格拒絕進一步為期刊提供贊助、以及他與馬克思的友誼決裂,使得《德法年鑑》停止出版。之後馬克思開始為總部設在巴黎且唯一一個未經審查的德語左派雜誌《》從事寫作工作,而該份報紙又與由勞工和手工業者組成的空想社會主義秘密團體正義者同盟有著密切關聯。馬克思因而出席過數次正義者同盟的會議,但是並沒有決定加入。在《前進週刊》中寫作的過程中,馬克思參考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思想,而逐步完善其對於社會主義的觀點,同時他也批評自由主義人士和歐洲其他社會主義者。1844年8月28日,馬克思在與到訪巴黎的德國社會主義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會面,開始兩人深厚的友誼。恩格斯向馬克思介紹他在同一年出版的《》,說服馬克思承認工人階級將是歷史上最後的革命和組成成員。恩格斯之後於9月時前往巴黎居住,並且和馬克思兩人一同開始對社會主義展開研究。其中在1845年發表的《神聖家族》一書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對其以前朋友布魯諾·鮑威爾的哲學思想給予批判。雖然鮑威爾對於促成馬克思與麥克斯·施蒂納和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等青年黑格爾派思想親近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最終馬克思和恩格斯仍捨棄費爾巴哈的思想。在居住在巴黎瓦尼烏街38號的這段時間,馬克思開始著手深入研究政治經濟學及法國歷史,並因此最終成為一名社會主義學者。對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後來成為馬克思的研究主軸,並且促成其後來出版重要的經濟著作《資本論》。在1844年秋季時,馬克思在巴黎逐漸架構有關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架構以及理解資本主義的內部運作;其中馬克思主義受到其早年對於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的辯證法研究,很大程度上結合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的辯證法、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和英國經濟學理論。馬克思在其書房從事有關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同時,同樣繼續擔任激進派刊物的編輯,後來更協助組織和指導主張發起公民起義的政黨,不過馬克思仍然盡可能花費時間在自己的經濟研究上。在1844年下半年馬克思心目中的「馬克思主義」大致上已經完成後,許多針對世界政治和經濟所提出的馬克思主義觀點也非常詳細地陸續提出。然而馬克思為了記錄自己的經濟世界觀細節以進一步明確自己設想的新的經濟理論,因此馬克思開始撰寫《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4月至8月期間《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逐漸完工,但這份手稿一直到1933年才被發現並發表。這些手稿涉及許多主題並詳細介紹了馬克思的勞動異化概念,然而1845年春天時馬克思開始認為對於政治經濟、資本和資本主義的領域仍必須繼續研究,這使得信奉科學社會主義的他認為必須在徹底的唯物主義發展觀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新的政治經濟理論。1845年馬克思在《前進週刊》中對德國的專制主義發表尖銳的批評,對此普魯士政府感到非常不滿。其中普魯士國王要求法國政府查禁《前進週刊》,並且要求法國部長會議首席弗朗索瓦·基佐驅逐馬克思。隨後馬克思被法國政府所派遣的流氓毆打,最終在4月遭到驅逐出境的馬克思被迫從巴黎搬到比利時布魯塞爾,不過馬克思繼續從事他的資本主義和政治經濟學研究。對此馬克思承認《1844年哲學和經濟學手稿》已經受到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其許多不一致的想法影響,進一步認識到有必要自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哲學主張的歷史唯物主義做出突破,因此馬克思從巴黎搬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後開始撰寫了總共11篇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包含了馬克思對於唯物主義的思考、理想主義理論與實踐理念的關係、以及抽象現實凌駕於物理世界的批判等,其中在11條中更提出著名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論點。在此馬克思首次提出對於歷史唯物主義的想法,認為世界的改變並非基於想法概念,而是透過實際的、物理的、物質性的活動和實踐進行。布魯塞爾.1845年2月,馬克思移民到比利時布魯塞爾,他承諾在比利時將不針對當代政治主題發表相關意見。很快地,他便與德國哲學家莫塞斯·赫斯、德國作家、普魯士新聞工作者約瑟夫·魏德邁等來自歐洲各地的社會主義者會面。1845年4月,恩格斯從德國搬到布魯塞爾,並與馬克思會面,同時,正義者同盟內部也越來越多幹部成員前往布魯塞爾並且以此為據點。1845年7月中旬,馬克思和恩格斯離開布魯塞爾,前往英國訪問憲章運動領導人。馬克思則趁著這次旅行的契機,大量研究收藏在倫敦和曼徹斯特的各種經濟相關資料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為了研究社會主義運動而共同前往英格蘭考察,在這之前,恩格斯從1842年11月至1844年8月便花了2年的時間住在曼徹斯特。這使得恩格斯不僅已經懂得英語,並且曾與許多憲章運動的領導人有著密切關係。事實上恩格斯過去作為英語報刊的記者,曾經發表許多憲章運動和社會主義的文章。1845年12月,馬克思宣佈脫離普魯士國籍。其後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著手撰寫新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這本書籍也常常被視為其歷史唯物主義觀唸的重要著作。其中馬克思打破過去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布魯諾·鮑威爾、麥克斯·施蒂納和青年黑格爾派的主張,同時也反對如德國記者和其他社會主義者提出的部分「理想主義」理念。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黑格爾的辯證法與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從而首次系統地闡述他們所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其中認為唯物主義是歷史上唯一的動力,並且明確提出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進而為社會主義從原本的理想奠定初步理論基礎。《德意志意識形態》大體上是以幽默諷刺的形式撰寫,即便如此,仍然沒有獲得審查機關透過。就像馬克思許多早期著作一樣,《德意志意識形態》在馬克思生前始終沒有獲得發表,並且一直到1932年才首次出版。《德意志意識形態》完成後,馬克思開始將自己的工作主軸從原本的科學唯物主義理念的確定,轉向至以此角度澄清他對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真正的理論和策略,而其目的在於區分空想社會主義者和馬克思自己的科學社會主義哲學之間的差異。其中烏託邦主義者認為必須要說服過去有著不同信仰的人們願意在同一時間參加社會主義運動,然而馬克思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經濟權益而有所行動。因此馬克思計畫在新的著作中針對以勞工為首的階級撰寫具龐大吸引力的論述,透過該階級所重視的物質利益提供動員大量群眾之能量,進而發展成為變革和改變社會的最佳方式。不過為了使手稿得以透過政府機關的審查,馬克思透過這本書回應法國無政府主義者皮耶-約瑟夫·普魯東於1840年的著作《經濟矛盾的體系,或貧困的哲學》,批評其「小資產階級哲學」並且將書命名為《》,這本書後來更成為馬克思和恩格斯最著名的作品《共產黨宣言》之基礎。1846年,居住在布魯塞爾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並且繼續與秘密激進組織正義者同盟有所交流。其中馬克思認為正義者同盟作為激進組織,應當促進歐洲各地的工人階級發起群眾運動,進而擴大成為工人階級的革命;然而如果要組織工人階級並且擴充套件成為群眾運動,意味著正義者同盟不得不放棄「秘密」或「地下」性質,並且作為政黨開始從事相關行動。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應邀參加正義者同盟,而正義者同盟成員最終則被兩人的主張所說服。在1847年6月舉行成員改組會議,正式公開組織並且呼籲工人階級投入社會政治運動,而該新成立的政治團體則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馬克思和恩格斯參與共產主義者同盟的規章制定和組織架構建立,並且在從1847年12月至1848年兩人則開始為共產主義者同盟撰寫共同行動綱領。1848年2月21日由馬克思起草的《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內容中確立了新成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其主要信念。其中不再是秘密社團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不應該如過去正義者同盟繼續隱藏其信念,相反地應當把目的和方針明確朝向廣大的市民。在《共產黨宣言》中的一開頭便是由馬克思所提出的「至今所有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之後馬克思則描述資產階級之間的利益衝突將會產生對立。同時在宣言中還認為相較於其他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政黨和團體,僅有共產主義者同盟提出的主張才真正能保障無產階級的利益,進而推翻資本主義並且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科隆時期.1848年時,歐洲經歷一系列的抗議和暴力動亂,後來被稱為1848年革命。其中法國爆發二月革命推翻帝制,從而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馬克思則在最近剛獲得繼承他父親的6,000法郎,並且以此支援相關活動。據稱他曾經使用這筆錢三度支援比利時工人籌備武裝並且策劃發起革命行動,不過相關指控的真實性仍有待商榷,隨後馬克思則遭到比利時政府驅逐。最後,在同年3月法國臨時新政府的邀請下,馬克思一家人被迫回到法國巴黎居住,並且認為已經建立新共和政府的法國將能夠保障他的人身安全。暫時安頓在巴黎後,恩格斯也在不久跟著返回巴黎居住。之後馬克思向積極參與位於巴黎的共產主義者同盟行動總部活動,並且還與其他同樣居住在法國的德國社會主義者成立了德國工人俱樂部之傳單,在內容中重新審視《共產黨宣言》所主張的10項做法,認為德國資產階級必須在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前,先行推翻當時的封建君主和貴族制度。6月1日,馬克思透過他近期從父親繼承來的財產創辦日報《新萊茵報》。其中發表的內容主要取材自歐洲各地的新聞事件以及馬克思他自己的馬克思主義解釋。而受到馬克思同時擔任主要作家和編輯的主導和影響,儘管其他共產主義者同盟成員對於該份報紙有所貢獻,不過恩格斯對此仍認為是「馬克思的簡單專政」。不過包括馬克思和其他革命社會主義者由於擔任報紙編輯而經常定期遭到警方騷擾,馬克思本人便曾因侮辱首席檢察官、報導違法新聞內容、涉嫌透過抵制稅收煽動武裝叛亂等指控而遭到審訊,不過每次他都獲得無罪釋放。同時由普魯士重要人士組成的法蘭克福國民議會遭到解散,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則提拔了原本反對改革措施的成員,並且排除普魯士新內閣內部的左派成員和其他改革分子。因此《新萊茵報》很快遭到注意,隨後幾乎所有的編輯陸陸續續遭到司法逮捕或者是遭驅逐出境。1849年5月16日,馬克思接到普魯士政府的驅逐令而被勒令離開普魯士。在5月19日用紅色油墨刊印的《新萊茵報》最後一號出版後,馬克思在6月初時回到了巴黎。然而當時巴黎則因為反革命運動和霍亂疫情爆發的影響,使得馬克思很快被市政府認為是政治威脅而要求其驅逐出境,或者選擇囚禁在法國布列塔尼。在他的妻子燕妮生下第四個孩子後,在不能夠搬回德國或者比利時的情況下,1849年8月被法國政府驅逐的馬克思一家流亡至英國倫敦。流放後.前往倫敦.1849年8月馬克思移居至英國倫敦並且在此度過餘生,隨後共產主義者同盟總部也搬到了倫敦。然而馬克思在倫敦度過一生中最困難的日子,經常因為經濟和債務問題而精神焦慮,並且受疾病所苦導致情緒不佳。而原本馬克思和燕妮·馮·威斯伐倫兩人總共有7個孩子,但是因為倫敦生活條件過差使得全部只有3個孩子長大成人。兩人所生育的孩子包括有,其中蘅琳在馬克思被迫遷往布魯塞爾前便跟著燕妮作為陪嫁女僕,之後才解除主僕關係。馬克思在英國期間,仍然時常被普魯士政府派往英國的密探所監視。而為了使其行蹤難以被政府追蹤,馬克思經常使用假名租借房屋或公寓。在巴黎期間他用「藍波先生」。另外傳記作者家認為他從來沒有學會正確的英語,並且在最後生活英國30年這期間也從未前往英國的工廠。在1849年至1850年,總部移往倫敦的共產主義者同盟分裂,其中德國社會主義者奧古斯特·維利希和卡爾·沙佩爾領導的一派主張立即起義。維利希與沙佩爾認為一旦共產主義者同盟發起起義後,歐洲各地的工人階級將會自發性的跟進發起行動,因此在歐洲將能爆發革命。馬克思與恩格斯則在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反對這一想法,認為這樣並未完善計劃的起義是「冒險主義」,並最終導致共產主義者同盟自身毀滅。他認為維利希與沙佩爾一群人主張的起義,很容易被歐洲保守政府之警、軍隊所壓制,對此他認為如此進行將會造成共產主義者同盟的覆滅。馬克思認為社會改變並非少數人在一夜間便能實現,相反地則是對社會經濟狀況科學分析後,隨著社會不同發展階段而發起革命。在1848年歐洲各地革命失敗後,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應該鼓勵工人階級團結,與新興資產階級的進步分子合作共同擊敗封建貴族,並且提出具有自由選舉而成的議會、男性公民投票權的立憲共和國政府之改革要求;這也意味著工人階級必須與資產階級民主勢力合作才能促使資產階級革命成功,不過最終仍以工人階級主導並且組織階級革命。共產主義者同盟在經過長期內部鬥爭後,馬克思主張將造成組織瓦解的觀點佔了上風,最終維利希和沙佩爾等人離開共產主義者同盟。同時,馬克思也積極參與了同樣支援社會主義的德國工人教育協會,該協會主要在倫敦市中心的娛樂區倫敦蘇荷區舉行會議。然而就如同共產主義者同盟因為行動問題而發生內部分裂,德國工人教育協會內部成員也分成支援馬克思想法者以及跟隨沙佩爾和維利希做法兩派。最終在這次與沙佩爾和維利希一派的鬥爭中,馬克思失去了德國工人教育協會內部成員的支援,並且於1850年9月17日退出協會職務。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馬克思以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為基礎撰寫了《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在此他擴大了他的歷史唯物主義、階級鬥爭概念和無產階級專政想法,並且認為無產階級最終將能夠粉碎資產階級的國家而獲得勝利。寫作維生.在倫敦期間馬克思投身工人階級革命組織的工作,而由於被許多國家驅逐而被迫到處流亡,他曾自稱自己是「世界公民」。然而剛搬入英國的前幾年,他和他的家人則面臨極端貧困的生活困境。他的主要收入他好友恩格斯的資助,當時恩格斯從他的家族生意獲得龐大收入。後來馬克思和恩格斯開始為英國、美國、普魯士、奧地利和南非的6家報社撰寫文章,其中馬克思大多數的新聞寫作主要是作為《紐約每日論壇報》的歐洲地區記者。過去馬克思便透過擔任自己報刊的編輯或者為其他支援其哲學論點的報紙撰寫文章,來和廣大的工人階級民眾得以進行溝通。然而前往英國倫敦後,馬克思無法自費或者與其他人共同合資創辦報紙,因此他試圖藉由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等「資產階級」報紙撰寫文章並和公眾交流。起初馬克思的文章是由威廉·皮柏從德語翻譯到英語,不過最後馬克思具備英語寫作能力後,就不再藉由翻譯寫作發表文章。《紐約每日論壇報》是美國著名新聞工作者霍勒斯·格里利在1841年4月於紐約創辦,而馬克思則是透過該報編輯部的記者與《紐約每日論壇報》接觸。不過之後查爾斯·達納則辭去《紐約每日論壇報》的工作,並且在1868年加入與之競爭的《紐約太陽報》團隊而成為首席主編。馬克思的論點獲得《紐約每日論壇報》的公開支援,同時他也把該報紙視為重要的傳播媒介。其中《紐約每日論壇報》自創辦以來便定位為每份只需花費2分的廉價報紙,因此它本身很受美國廣大的工人階級群眾的歡迎,並且以每天出版50,000份的速度成為當時美國流傳最廣的報紙。《紐約每日論壇報》的社論主要以格里利的反奴隸制主張為主,這使得該報廣泛的讀者群除了來自美國工人階級外,讀者也包括有支援工人階級的社會大眾。1852年8月21日,馬克思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其第一篇介紹英國議會選舉的文章。《紐約每日論壇報》一開始僅把馬克思視為歐洲新聞之特派記者,然而在1850年代中後期美國對於奴隸制度的衝突加劇、以及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使得美國社會大眾對於歐洲事務的關注程度下降。因此馬克思很早就開始撰寫關於美國的議題討論,特別是奴隸制度危機或者國家之間的戰爭等問題。原本馬克思之所以願意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文章,一部分的原因在於該報編輯方針主張漸進改革。然而查爾斯·德納於1861年年底離開總編輯工作後,改組過後的編輯部提出新的編輯政策。《紐約每日論壇報》不再強烈支援廢奴主義並且主張聯邦應取得完全勝利,新編輯部轉而支援聯邦和美利堅邦聯達成直接和平以結束內戰,同時位於美國南部的邦聯則繼續維持奴隸制度。馬克思強烈反對這種新的政治立場,並在1863年被辭去《紐約每日論壇報》作家的工作。學術研究.結構馬克思主義相關的學者主張從1850年代至1860年代期間,馬克思的論點從原本的唯心主義、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思想的主義,在著作內容上轉換成科學精神較為成熟的後期馬克思,但並非所有學者都認為這段期間有思想改變存在。1848年至1849年的系列革命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思維的重要出發點,他們認為其經濟歷史發展觀點是唯一能夠充分解釋如1848年一連串革命等歷史事件的有效論證。1848年過後,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段時間開始試想整個革命完全爆發的狀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開始認為除非將會發生另一次經濟衰退,否則新的大規模革命將不會發生。然而馬克思和其他革命成員對於是否必須在經濟衰退後,社會開始出現革命形勢後才能夠發動革命產生爭論;馬克思指責主張革命不必在經濟衰退時發起的革命成員為「冒險家」,因為他們認為革命形勢可能是革命群眾的純粹「意志力」憑空生成,而不須考慮當前的經濟形勢之現實。1852年美國經濟陷入低迷時,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懷疑革命風潮即將出現。然而美國經濟由於仍然在快速成長使得革命無法如設想的爆發,而美國西部邊疆仍然能夠讓許多遭到打壓的民眾前往發展,同樣的情況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則會由於無法發洩而引發社會動盪。也因此自美國爆發的任何經濟危機將不會導致革命爆發,除非歐洲的古老經濟體系因為美國經濟而受到打擊。當時馬克思將世界經濟仍視為單個國家系統,並且相隔著各個國家的國界而緊密相連。則打破過去對於世界經濟的思維模式,該次經濟恐慌從在美國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事實上1857年的經濟大恐慌也是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經濟危機。這時從1844年離開學術研究並且忙於其他工作的馬克思,開始渴望回到自己的經濟研究計畫上。對此他認為透過重新回到經濟學的研究中,他將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件。由於工人革命和相關運動的多次失敗和挫折,馬克思也試圖透過學術研究瞭解資本主義;其中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閱讀室研究,並且重新反思先前政治經濟學家的作品和蒐集到的經濟資料。到了1857年,馬克思已經積累了超過800頁的筆記和短文,內容則包括有資本、不在地主所有權、僱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和國際市場。馬克思並沒有把這些工作整理出版,直到1939年才經他人整理後以《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發表。1859年時馬克思則出版了自己首本較為嚴肅的經濟研究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這本著作原本是打算僅作為後來才發表的3卷《資本論》的序言。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接受英國政治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倡導的勞動價值理論,但儘管李嘉圖已經把使用價值和商品價值有所區分,但一直未能確定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間的真正關係。馬克思則在這本著作中明確界定了使用價值和商品價值之間的實際關係,他也提出了金錢和貨幣流通的資本主義經濟之科學理論。這使得《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正式對社會大眾發表後引起熱烈討論,這本書的許多版本也很快便銷售完畢。第一國際.1864年9月28日,馬克思參與了第一國際成立大會,並且獲選進入領導委員會中。在第一國際中,馬克思便為第一國際起草《成立宣言》、《臨時章程》和其他重要檔案,並且曾經與無政府主義者重要人物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巴枯寧發生鬥爭。儘管馬克思在這次爭論中獲得大多數成員的支援,但是在馬克思支援下領導委員會將總部從原本的英國倫敦轉移至美國紐約後,反而使得第一國際的重要性下滑。而在當時國際社會上最為重要的政治事件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期間巴黎的公民反抗法國政府並且自行接管市鎮長達2個月,但是最終則遭到鎮壓結束。針對這次流血叛亂行動,馬克思則撰寫其最著名的小冊子《法蘭西內戰》以為巴黎公社辯護。另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銷售成功,促使得馬克思在1860年代初期開始計畫研究並撰寫大型著作。其中在後來的《資本論》和《》著作中,馬克思討論瞭如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政治經濟理論家。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正式出版,該書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活動。同時在書本中馬克思闡述了他的勞動價值理論,而該理論則深深受到英國社會主義作家的影響;對此馬克思在《資本論》一書中,特別評論霍吉斯金的著作《反對資方的要求而為勞方辯護》做出了「令人欽佩的貢獻」。事實上馬克思引述霍吉斯金所提出的,認為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使得勞動發生異化,進而出現「但是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叫做個人勞動的自然報酬。每個工人只生產整體的一個部分,由於每個部分單獨就其本身來說沒有任何價值或用處,問題所在。因此沒有東西工人可以拿來說:『這是我的產品,我要留給我自己。』」的情況。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思還概述了他對於剩餘價值和自然資源開發的構想,他認為這最終會導致利潤的下降和資本主義工業的崩潰。《資本論》第一卷也引來社會大量討論,1871年秋天時德語版本的《資本論》第一卷首刷版本即將銷售完畢時,第二版隨即投入印刷並且販售。而對於《資本論》第一卷的需求,使得3,000多本俄語版的書籍很快便於1872年3月27日出版並發表。馬克思之後生活仍然繼續整理《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所需要的資料,但是在他逝世以後相關的內容仍然僅有草稿,因此最後在恩格斯對於後2卷手稿編整後才獲得出版。1885年時《資本論》第二卷經由恩格斯整理後發表,1893年7月又以「資本論·第二卷:資本的流透過程」後正式對外發表。1870年10月,馬克思與移居倫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並且持續合作。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則常常被稱作《資本論》第四卷,並成為馬克思對於經濟思想史首個全面的論文。其中主要以馬克思在1861年至1863年的經濟學手稿彙編而成。其中1905年和1910年時,德語版本的《剩餘價值理論》節選版才正式發表,到了1951年該刪減部分內容的版本在翻譯成英語後在英國倫敦出版。不過收錄完整內容而未刪減的《剩餘價值理論》版本,則一直到1963年和1971年才在蘇聯莫斯科視為《資本論》第四卷發行。另外對於數學有所興趣的馬克思在倫敦撰寫《資本論》期間,曾經為了工作需要而複習代數、解析幾何、微積分學等數學概念,其中他特別關心微積分和辯證法之間的關係。1968年時,蘇聯數學史家在將手稿彙整後出版了《》。晚年生活.馬克思在他生命最後10年健康每況愈下,這使得他不能繼續把過往許多工作計畫接續完成。此時他則經常對於當代政治撰寫評論和整理意見,特別是針對德國和俄羅斯的政治局勢發展發表看法。他在《哥達綱領批判》反對他的追隨者威廉·李卜克內西和奧古斯特·倍倍爾的態度,認為兩人不應當為統一社會主義派系的觀點、而與斐迪南·拉薩爾提出的國有社會主義做出妥協,而在這著作中馬克思也提出其著名的名言:「各盡所能、各取所需。」1881年3月8日,馬克思在寫給俄羅斯社會主義作家查蘇利奇的信中提到如何在俄羅斯直接繞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而在現有村莊土地採取共同所有權制的基礎上建立共產主義的村社。雖然馬克思在信中承認從俄羅斯農村建立的組織公社是俄羅斯社會復興的出發點,但是他也表示在未經歷資本主義階段而直接轉移至社會主義階段時,應當以和平行動方式作為主要手段。其中馬克思認為首先必須消除各方可能對於組織公社的質問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在全面解決負面影響後馬克思所提到的組織公社自行正常發展的情況才可能存在。不過在同一封寄給查蘇利奇的信中,馬克思也指出:「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所在……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的完全分離。」而在這封信中,馬克思則表達其對於人類學發展的熱情,並且認為這將能夠激勵未來的共產主義成立,並且相較於過去的共產主義模式有更高的水平。對此他寫道:逝世.1881年12月馬克思的妻子燕妮逝世,而馬克思在他生命最後15個月則因為罹患而健康欠佳。然而粘膜炎隨後引發支氣管炎和胸膜炎,最終馬克思在1883年3月14日時於倫敦寓所逝世。當時馬克思為無國籍者,他的家人和朋友把他的遺體與燕妮合葬在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在1883年3月17日舉辦其葬禮時共有9名至11名親友參與葬禮,除了他2個女兒愛蓮諾·馬克思和以及好友恩格斯外,馬克思的2名女婿、同時也是法國社會主義支持者的沙爾·龍格與保爾·拉法格也參與這次葬禮。其中他幾位最親密的朋友還在葬禮上發表演講,這包括有威廉·李卜克內西和恩格斯等人。其中恩格斯在演說中提到:在葬禮中除了恩格斯的講話外,也發表其他來自各地的宣告內容。其中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創始人暨領導人李卜克內西用德語演說,另外在法國工人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龍格也用法文發表簡短宣告,而法國和西班牙的2個工人政黨也發表致敬電報。其他參與馬克思葬禮、但並非其熟識親友者還包括有共產主義的3名支援人士,包括曾經支援,1852年遭判處3年有期徒刑的德國政治家;被恩格斯視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資深成員的G·洛赫奈;以及本身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並且曾經參與德意志1848年革命的曼徹斯特化學教授。在葬禮中另一名參與者是英國動物學家雷·蘭克斯特,他後來因為無脊椎動物與演化等研究而聞名。馬克思的墓碑上雕刻著《共產黨宣言》最後一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並且註記了由恩格斯主編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第十一條:「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1895年恩格斯逝世後,將自己留下價值4,800,000美元的絕大部分遺產轉交給馬克思2名倖存的女兒。原本馬克思的墳墓僅有簡陋的裝飾,不過在1954年大不列顛共產黨邀請英國雕塑家為馬克思立下馬克思半身肖像。而在1970年,則發生有人嘗試以自製炸彈破壞該紀念碑。已故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者艾瑞克·霍布斯邦指出儘管馬克思沒有在英國有大批追隨者,但是不能因此說馬克思逝世後的人生面臨失敗,因為實際上馬克思的作品後來對德國和俄羅斯左翼運動有所影響。同時在他逝世後25年,在歐洲各國陸續出現公開承認受過馬克思影響自身政治觀點的社會主義政黨,並且在代議民主制的選舉中贏得15%至47%的得票率。思想.理論發展.馬克思經常對於過去的思想家予以批判,他也因此被稱為「社會科學方法批評第一人」。其中馬克思曾經批評具有形上學和意識形態的思辨哲學,並試圖透過這一作法讓思想得以從意識形態的偏見分離,這使他與許多當代哲學家有所不同。不過馬克思的思想也受到許多思想家的影響,這包括有:歷史學者經常把馬克思的觀點稱作歷史唯物主義,不過一些批評認為恩格斯和列寧將其哲學改編成辯證唯物主義。其中馬克思肯定黑格爾的說法,認為應當對於作為現實的歷史影響力透過辯證法驗證。然而黑格爾作為唯心主義者而把思想列為最重要之物,而本人是唯物主義者的馬克思則改變原本辯證法的前提,主張物質觀唸的首要地位。其中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的存在掌握了歷史程序,不過馬克思則認為此舉是不必要的神秘化,試圖模糊人類和其物理行為改變世界的現實。對此他寫道黑格爾顛倒了原本現實中的行動,因此需要重新訂立基礎建構之。儘管馬克思不喜歡在一些著作中使用哥德小說式的神秘術語,不過在《資本論》中他仍然指稱資本主義為「勞動產品拜物教」。雖然馬克思的靈感來自法國社會主義和社會學思想,但是他也批判當時的空想社會主義支持者;其中他認為空想社會主義者青睞小規模的社會主義社會,反就導致其被邊緣化並且面臨貧困問題,對此馬克思認為只有大規模變革經濟體系才可以帶來真正的變化。另外恩格斯在1844年的著作《》也大大影響馬克思對於黑格爾思想的詮釋,從而導致馬克思透過歷史辯證法而設想出階級鬥爭衝突,並且認為現代工人階級作為革命最為進步的力量。馬克思認為在學習歷史和社會科學後將能夠洞悉歷史發展,進而發現推動發展結果的社會矛盾因素;也因此馬克思的一些追隨者做出結論,認為共產主義革命將必定會發生。但是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第十一條中提到他著名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名言,仍然認為必須要實際付出行動以改變世界。人性主體.如同法國政治社會學家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提出匿名且暗中獨裁的官僚專制主義,馬克思則反對過去許多古典思想家對於專制的理論,這包括有曾經提出單一專制的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對此馬克思認為哲學是人類思想的解放,這也意味著其將成為無產階級挑戰社會制度的精神武器。其中馬克思開始分析「資本專制」,並且進一步認為人類歷史將會改變人性,這包括有個人存在與實際事物等。其中馬克思在年輕時受到當時德國著名的哲學家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的辯證觀點影響,認為萬物皆是由演變而成。但是不同於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觀點,馬克思的哲學思想比較偏向科學化的無神論和唯物主義思考模式。其中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個論點最大的差異在於對於物質與意識的看法,前者認為意識決定物質,也就是說人的意識將決定對於物質的看法與解釋,隨著人意識的改變也將改變對物質的定義;而後者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人在週遭遇到的事物真正決定人們對於物質的定義。馬克思認為人類將認識到他們同時具有實現的和潛在的自我,而人們透過自己的物質實踐活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其自身也在這種實踐活動中得到改造、進而獲得自己新的質量和素質。對此馬克思和黑格爾都主張自我發展的開端,源自於內部異化的經驗認識而自動生成,接著產生作為主體行動者的真實自我感覺,並且得以確認潛在的對應客體。馬克思進一步認為透過期望形式而成形的自然界,主體將繼續讓客體成為其自身,並讓個體得以實現而成為完整的人。同時在馬克思的主張,認為人類勞動的功能在於建構作為特殊存在的。而在馬克思思想中最為基礎的命題為從事有意義之勞動,因為為了使主體能夠與所疏遠的物件得以對應,它首先必須在主體的世界施加文字或者實物影像。馬克思認為黑格爾掌握了工作的本質和了解客體概念者,並且表示在他的著作中得以推匯出本質即現實的結果,但是他也認為黑格爾自我發展的主軸過於精神性和抽象。因此馬克思在從黑格爾的觀點加以延伸後出發,並且認為人的自然存在是「肉體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現實的、感性的、物件性的存在物,這就等於說人有現實的、感性的物件作為自己的本質——自己生命表現的物件,或者說人只有憑藉現實的、感性的物件才能表現自己的生命。」因此馬克思把黑格爾原先所提的「工作」改稱作「勞動」,並且將在人能力範圍內改造自然的能力稱作「勞動力」。異化理論.同時馬克思進一步提出人類與動物之所以得以區別,在於人可以有效地計畫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也因此當人進行有計畫的勞動生產,他就能夠與其它動物在根本上有所區別。而因為勞動的緣故,使得人們必須事先結成生產關係和其它社會關係。人們的勞動生產力制約著他們在其中活動的生產方式,也因此生產方式將塑造下面的社會關係。而生產方式、社會關係等又構成了社會的基本架構,並決定著人們的社會意識,不過當社會意識形成後便反過來制約人的活動之客觀力量。最終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勞動人口的勞動行為,而勞動人口則構築了自然規律。也因此儘管社會發展表面上並無依定規則,但是它和自然界一樣也具有內在客觀趨勢的規律。對此馬克思有特別關注人們與其勞動力發展,並且針對異化問題撰寫大量內容。如同辯證法般,馬克思也是從黑格爾的著作中開始引用異化的概念,但特別是依據其唯物主義歷史觀進行推導。其中馬克思注意到資本主義主導了所塑造的社會關係,其中包括勞動力等商品得以在市場上購買和販售,而具體的情況如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關係。對於馬克思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人們因而放棄自己所擁有的、具改變世界能力的勞動力,也因此自己的心性遭到異化而成為一種精神上的損失。馬克思將這種損失稱作商品拜物教,也就是在人們生產東西成為大眾商品後,人類和其行為似乎必須只能適應這樣生活與活動進行。對此馬克思認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活在恩格斯所提到的虛假意識中,並且和人們對於意識形態的理解有著緊密關係。其中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所謂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只是由家庭、文化、民族等外在物質因素交錯而成的產物。這意味著它一方面反映了特定階級在歷史特定時間的利益,但是在它同時代中有可見到普遍性和永恆性。兩人的觀點認為這類意識形態並非只有信念真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夠成為重要的政治工具。換句話說,在針對階級訓練時並非單單僅提供食品生產或者商品製造等生產資料,同時也有包括生產理念等因素以控制之。同時這也解釋當個人為某個階級的從屬成員時,有時候會發生所擁有的想法違背自身利益的情況。另外馬克思認為類似的虛假意識還有像是對宗教等事物的分析,其中馬克思於1843年的著作《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序言中提到:儘管馬克思在文理中學的畢業論文表示宗教其主要目的是促進社會有機團結,不過之後他則轉向指出宗教的社會功能在於凸顯和維護政治和經濟現狀的各方面不平等。社會體制.對於虛假意識隨著時間的經過便成為社會意識而成為制約人類活動的客觀力量,馬克思亦認為意識會隨著外在因素的演變而改變,人類社會本身就是在類似的思想改變中持續進化著。對此他把黑格爾的辯證思維與自己的唯物主義予以整合,自行發展出獨特的歷史唯物主義。其中馬克思相信經過時間的演進,人類將因為無產階級思想而徹底解放,進而完成對人本質的真正佔有;在這之後人類的生產模式隨之改變並且發展成為自由王國,全人類進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社會。對此馬克思將哲學的開端與人的本性結合,並且認為哲學本身應該是不可被挑戰的真理,透過正確的哲學能有效帶領無產階級脫離矛盾社會的惡性迴圈以獲得解放。其中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序言中提到:馬克思將勞動視為其首要探討的議題,並且強調經濟關係能夠確定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社會發展。其中馬克思認為塑造,同時社會變遷則是由於彼此對立的利益衝突而驅動的,而在背後最為重要的運作者即為經濟力量,這論點後來更成為許多衝突理論著作內容的出發點。在馬克思所觀察到的歷史進化過程中,他認為世界歷史一開始源自於自由、生產性和創造性的工作,但是隨著時間的進展開始受到控制和非人性化對待,這種趨勢在資本主義制度中更為明顯。馬克思指出這並非特意安排的過程,相反地任何個人甚至國家都無法違背經濟的力量。同時社會組織取決於生產資料,這包括有土地、天然資源、技術、生產必要的物質商品和生產關係等等,換言之社會關係源自於人們獲得並且投入生產資料中。這些元素共同構成生產方式,而馬克思以生產方式的不同區分歷史各個時期。馬克思並且進一步區分出以經濟體制為主的下層建築,以及包含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上層建築。同時馬克思認為經濟為首的下層建築和社會為首的上層建築間如果發生衝突的話,將會造成社會混亂並且成為後續衝突的開端。其中社會中長期的階級變動發展,便源自於剝削階級對勞動人民剝削的程度以及勞動人民對剝削階級依附的具體方式的變化。但儘管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予以批判,並且針對應當取代資本主義的共產主義社會提出相關討論,不過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批判仍然極為謹慎,因為他認為與過去社會上的奴隸制度和封建制度相比,資本主義改良了許多缺失。馬克思也從來沒有明確地討論有關道德和公平正義等問題,儘管學者們一致認為他的著作中仍蘊涵著這些概念的討論。資本主義.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持負面看法,一方面馬克思是19世紀對於資本主義系統其非人性化性質予以最深層批判者,並且具體指出資本主義的特徵包括有異化和剝削等問題,並且經常且週期性地陷入經濟蕭條而導致大規模失業;但是另一方面資本主義還是具有進步特徵,其中馬克思便指出資本主義具革命化、工業化和普世發展、成長與進步等層面,而實際上當時資本主義便已經推動工業化、城市化、技術變革、提高生產率、經濟增長、理性思維和科學革命等影響。馬克思認為資本家階級是歷史上最具革命性的階級,因為它不斷地改進生產手段而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階級,同時還主導推翻封建制度並促使社會朝向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本身可以大大促進成長,原因在於資本家可以透過投資新技術與機器而獲利,並且再度投資以獲得更多利潤。過去國家社會的經濟往往視為該國家社會的勞動力,但馬克思認為此一觀點被資本主義扭曲,進而認為在資本主義架構下勞動力已經成為一種消耗性的日用品。其中傳統商人藉由轉手買賣以賺取商品的差價,而資本家則是透過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間的價格差異賺取利潤。馬克思指出每一個成功的產業其投入的單位成本都較輸出的單位成本還要來得低,並且將這兩者的差異稱作「剩餘價值」。對此他認為剩餘價值源自於,也就是維持工人生存的成本和工人生產的產品間的差異。進一步地說資本家透過壓榨勞工的方式,藉由降低製造成本來賺取利潤,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任何事物都能夠透過生產取得。也因此隨著勞工的成本越趨便宜、資本家的利潤也就越高,而資本家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將會盡可能降低勞工成本以博取最大的利益。因此根據馬克思的想法,當資本家唯一關心的是如何用最低成本養活勞工來從事勞動生產工作,勞工的待遇自然也就不是資本家所會關心的問題。從馬克思對於資本家的描述可以見到其所塑造的資本主義兩種面向,儘管馬克思承認資本主義是歷史上最具生產力的社會結構,同時他亦認為資本主義最大的缺陷在於勞工遭到日用品化,進而異化了無產階級勞工本身的人類特質。但在批評資本家透過將勞工視為機器賺取利益的同時,馬克思也指出獲取利益本身並非不公正的行為,同時資本家自身也無法對抗整個制度框架。對此他認為資本主義的真正問題源自於資本本身的缺陷,其中並非原本關於財產和裝置間的所有問題,而是一般工人與所有者間架構的經濟體制關係。同時馬克思也提到資本家為了更大化生產力與利潤,勢必隨著時間的進展投資更多的金錢與資源在新的科學技術研發上,並且逐漸減少勞動人力的投入。由於馬克思認為從勞動力取得的剩餘價值是資本家的利潤這一方面意味著勞工的利益將因為科技的進步而遭到貶低,但是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即便經濟成長仍然會使得利潤率往後將會下降。這使得馬克思最終推論出其所強調的資本主義本身並不穩定論點,並且表示該制度容易出現週期性的經濟危機。馬克思認為隨著週期時間的增長和伴隨而來的重複崩潰,持續性地景氣迴圈將會使得經濟危機日益嚴重。此外他認為從長遠角度來看,這過程必然讓資本家階級獲得利益和權力,相對地無產階級則持續處於貧困狀態。其中在《共產黨宣言》第一節中,馬克思描述了封建制度、資本主義、以及內部角色矛盾所造就的社會歷史發展:階級鬥爭.馬克思認為在人類歷史上,科技的進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從而讓剩餘生產物增多而使得人類有可能在自身中實行腦體分工。這種分工一方面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使人類從原始社會的階段發展進入文明時期;另一方面腦體分工本身就是最初階級劃分的基礎,由於分工和私有制而出現了壟斷精神生產的剝削階級分子與承擔全部體力勞動的勞動階級,兩者處在根本利益上相互對抗的關係中,人類自此進入階級社會。馬克思認為人類歷史發展的階段中階級鬥爭無法避免,而階級鬥爭本身就構成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推動力量。只有聯絡生產力發展以及由生產力決定的社會關係結構的變化,才能徹底解決階級鬥爭的問題。其中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到:「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在其階級理論中特別強調階級屬於經濟範疇,現代階級關係的產生源於勞動者將自己的生產資料分離,但階級的產生又會在文化、宗教等領域出現與其他階級利益衝突的狀態,因此階級有時候可視為社會範疇看待。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的階級關係從早期的簡單走向複雜,然後又走向現代社會的簡單化。同時他指出講究功利的資本主義社會必然發生階級的對立,而和平式的協商辦法無法完全解決階級間的對立。因此在進入共產主義之前,無產階級將進行短暫的無產階級專政,透過多層面的革命以盡可能重新分配社會資源,也因此普遍認為馬克思並不反對暴力革命。其中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大多遭到資本家剝削,不過部分人認為無產階級經過某種方式取得政權後會轉化成資產階級,認為馬克思就階級轉化的情況並沒有提供足夠的理論解釋。根據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他意識到資本主義的種種現象是階段性的演變,其中資本主義將自我毀滅、而無產階級則因為思想的解放而逐漸取代資產階級,其過程就如同封建社會末期資產階級推翻王室貴族階級般。馬克思認為此時勞動人口將成為主角而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其中如果無產階級必須獲得生產資料,並將鼓勵社會關係朝向能夠使所有人受益、廢除剝削階級以及引進較少壓迫的生產制度,進而避免週期性的經濟危機發生。而馬克思在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認為資本主義會最終會因為國際工人階級有組織的行動而遭到取代:政治制度.基於對於資本主義的種種分析,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應當團結。同時他也認為資本主義內部的結構性矛盾將使得其自行瓦解,取而代之的則會是社會主義、後資本主義或者是共產主義社會。其中在《共產黨宣言》中便提到:「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佔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儘管資本主義社會監督城市化、工人階級、無產階級等各種層面,甚至如同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所說的:「舊的國家是一種『以其無處不在的複雜的軍事、官僚、宗教和司法機構像蟒蛇似地把活生生的市民社會從四面八方纏繞起來的中央集權國家機器』。」然而馬克思認為隨著階級人數成長和發展階級意識,將能夠認識到他們必須且有能力改變整個系統。而馬克思階級鬥爭理論緊密相關的還有其所提出的無產階級政黨理論,對此他認為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需要由無產階級的政黨來領導,而無產階級政黨則必須帶領無產階級行動,同時代表著組織、領導和宣傳等作用。其中馬克思在其理論中指出在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建立社會主義或者共產主義制度間,必須經歷由工人階級掌握政治權力、強制實施社會生產的無產階級專政時期,作為促進社會改革的手段。對此馬克思在著作《哥達綱領批判》中寫道:不過馬克思認為如英國、美國和荷蘭等長久實施民主體制的國家,便有可能在體制內和平過渡而轉型成為社會主義社會;相對地在法國和德國等具有強大且中央集權傳統的國家,他則建議透過革命等方式予以行動必要的能量。而馬克思對於無產階級社會的觀點主要從階級與階級鬥爭理論開始思索後,對此他認為私有制社會中對立階級間的鬥爭具有不可調和的特點,因此統治階級需要以強制性手段來治理被統治階級,這些強制性的方法往往成為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榨取和剝奪工具。同時統治階級為了保持階級之間的平衡,把階級關係維持在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秩序和範圍內,進而促成國家和法律的出現。因此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要獲得自由的解放就要必須團結,進行思想革命以革新包括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舊有價值,最終消滅剝削而進入無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其中馬克思認為所有民眾都具有選舉權的民主社會,在這個新的烏託邦世界中幾乎沒有需求所產生的自我異化,人類可以不受限於勞動力市場而採取行動。影響.個人評價.馬克思被廣泛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並且對世界政治及學術思想產生重大影響。撰寫過馬克思傳記的英國作家弗朗西斯·惠恩認為20世紀的歷史是「馬克思的遺產」,而澳洲哲學家彼得·辛格認為馬克思的影響可以與世界上兩大主要宗教的建立者耶穌和穆罕默德相比,同時辛格還指出馬克思的觀點導致了現代社會學的產生、促使歷史研究發生轉變、並且深刻影響了哲學、文學以及藝術等領域。菲利普·斯托克斯認為馬克思的觀點使他「直到1960年代一直是歐洲和美國知識分子的寵兒」,並且對各種學科持續產生影響;這當中包括有考古學、人類學、媒體研究、政治學、歷史、社會學、教育學、經濟學、地理學等社會科學外,同時他也對哲學、文化研究、戲劇、文學批評、美學以及心理學等有著深遠影響。從學術角度來看,馬克思的學說促進了現代社會學開始發展。他除了與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共同視為19世紀「懷疑派」中的3位大師之一外,並且也和法國社會學家愛米爾·涂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的主要奠基者。與其他哲學家相比,馬克思提出可以經常採納科學方法測試的理論。馬克思和法國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在科學哲學和歷史哲學方面,努力嘗試推進歐洲世俗化後科學理性意識並且促進其發展;不過受到黑格爾著作的影響,馬克思拒絕孔德試圖透過社會學實證主義來建構社會科學,對此德國哲學家卡爾·洛維特認為馬克思和丹麥神學家索倫·奧貝·齊克果是黑格爾哲學中2個最偉大的繼承者。而在現代社會學理論中,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被公認是重要的經典觀念之一;其中英國哲學家以賽亞·伯林認為任何人都可以引用其學說,並且將其視為現代社會學真正的創始人。馬克思也受到來自各方廣泛的評價。無政府主義者一般反對馬克思主義,這其中也包括自由傾向最為顯著的馬克思主義流派。原因在於無政府主義者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於專制,而且過於關注經濟問題而缺乏對於國家力量不可缺少的基本反抗能力。另外包括美國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英國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海耶克等許多奧地利經濟學派學者也就哲學、倫理和經濟等方面全面批判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説,這當中包括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階級鬥爭學說、勞動價值理論等等都有所爭辯。學術派別.馬克思的思想和主張對19世紀中後期至今的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馬克思的追隨者經常彼此間討論如何解讀馬克思的著作,並且將這些概念應用在現代世界中。而發展至今日,許多學者依據馬克思這一脈絡發展成許多面向,其中有數個學派就是否準確解釋馬克思的思想而相互爭辯,同時許多分支學說都認為自身為馬克思的正統繼承者。主要原因在馬克思的學說範圍包括政治、哲學、經濟、社會等廣泛領域,因此在這世界上存在著許多不一樣版本的解釋和陳述,對此美國近代馬克思主義學者哈爾·卓普便提到「在人類歷史上,少有學說像馬克思思想一般被不一樣的人嚴重扭曲」。同時許多不同的學術研究也受到馬克思主義影響而出現不同派別,這包括有導致結構馬克思主義、歷史馬克思主義、現象學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分析式馬克思主義分析、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黑格爾式馬克思主義。其中發展至今日,從馬克思原本著作發展出比較有影響力和主要的分支主義包括有列寧主義以及其下的托洛斯基主義、史達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西方馬克思主義以及常劃歸其中的後現代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等;自由馬克思主義和青年馬克思派等等。其中列寧主義為代表的東方流派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分歧源自於20世紀初歐洲革命的失敗,對此匈牙利哲學家盧卡奇·捷爾吉、德國理論家卡爾·柯爾施等學者認為列寧的「庸俗經濟決定論」是失敗成因,因而從馬克思的著作《1844年哲學和經濟學手稿》的勞動異化理論作為主要發想,開始闡述馬克思思想的人道主義、人文主義關懷和人類中心主義理論,透過自身理論架構出早期的西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的哲學思想被普遍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重要其中他對近代哲學的形上學理性主義的批判,連同弗里德里希·尼采、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和埃德蒙德·胡塞爾的學說架構出現代思想的基礎,對於現象學、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等運動產生影響。其中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便表示:「體驗異化時深入到歷史的本質性維度中去了,因此,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優越於其他的歷史學。」甚至認為現象學或存在主義都沒有達到與馬克思主義進行建設性談話的程度。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於馬克思的《1844年哲學和經濟學手稿》開始出現法蘭克福學派、布達佩斯學派等有影響力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他們在馬克思的反資本主義立場上提出對人類現存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的批判性理論。被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哲學家包括有赫伯特·馬爾庫塞、尤爾根·哈伯馬斯、麥克斯·霍克海默、狄奧多·阿多諾、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華特·班雅明、埃裡希·弗羅姆、尚-保羅·沙特、詹明信等人。其中到了20世紀至21世紀,許多思想家主要透過兩種策略來讓自己的社會理論得以與馬克思呼應。其中一個方法為將內容定調為對於核心的分析上,並且針對內容中最有趣和令人費解的思維處進行探討。另外一種比較常見的做法則是減少引用馬克思在社會理論的主張,並且強調社會和經濟生活各方面的「相對自主性」;除了認為社會和經濟生活兩者之間沒有直接關係外,並且否定馬克思所提出的「生產力量」發展與「生產方式」繼承之主要敘述概念。其中透過這方法使得許多歷史學家透過馬克思的社會理論獲得靈感,例如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奠基者英國歷史學者E·P·湯普森和艾瑞克·霍布斯邦。這樣的思考模式也獲得如義大利思想家安東尼奧·葛蘭西等人的支援,除了透過馬克思的理論試圖瞭解政治實踐的機遇和變革外,同時也注意到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的光明面。社會政治.在政治領域上馬克思所帶來的影響更為複雜許多,其中在這些不同的政治觀點包括有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斯大林主義、托洛斯基主義、毛澤東思想、胡志明思想、霍查主義、鐵托主義、盧森堡主義、卡斯特羅主義、格瓦拉主義、歐洲共產主義和等等。整個20世紀中便有數十個國家轉型並稱呼自己為「馬克思主義」,最引人注目的是1917年俄國革命而促使的蘇俄成立。同時許多世界上重要的領導人也都被馬克思所影響,這包括有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楚、智利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主席約瑟普·布羅茲·狄託和非洲聯盟主席誇梅·恩克魯瑪等人,同時馬克思還認為全世界的政黨將會共同發動「馬克思主義革命」。在一些與馬克思主義主張有關的國家中,一些事件導致一些人指責馬克思主義已經造成數百萬人死亡;不過這些革命家、領導人和政黨對於馬克思著作的解釋準確度往往具有高度爭議,並且受到許多馬克思主義者拒絕。今日常見的觀點是是將馬克思的價值觀點與具體影響區分開來進行討論,並且認為一部分受到馬克思觀點影響者則是因其政治目的的思考方式而有所不同。不過馬克思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理論仍然被美國共產黨、法國共產黨、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等絕大部分共產黨視為「指導思想」,以及被德國社會民主黨、英國工黨等許多社會民主主義政黨視作理論一。直至今日,世界各地仍有許多支援馬克思主義的人士,同時馬克思主義在各國產業工人、中產階級和左翼知識分子中擁有很大的影響力。不過馬克思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社會意識的形態推斷仍然受到相關學者的質疑,其中馬克思所認為的人類社會未來必然會進步到共產主義階段的正確性便經常受到討論。而儘管馬克思對於社會發展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有著種種貢獻,其所發表的大量著作也對於後來世界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但是總體來說馬克思及其主義的影響相較20世紀初仍然有所式微。不過近年來由於西方世界陸續遭遇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馬克思的理論重新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在歐美世界開始出現閱讀馬克思著作和研究其思想的風潮。除了馬克思撰寫的《資本論》等著作在西方世界重新廣泛受到歡迎外,包括英國文化評論家泰瑞·伊格頓、法國解構主義提倡者雅克·德希達等西方哲學家紛紛著書以重新審視馬克思的思想。人物傳記.人物評論. | 459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卡爾·馬克思",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95"
} |
倫敦地鐵,名稱車輛在像管道一樣的圓形隧道裡行駛。今天倫敦已經建成總長402公里的地鐵網,其中160公里在地底,共有11條路線、272個運作中的車站,每日載客量平均高達304萬人。2004至2005年度總載客人次為9億7600萬。2003年起,倫敦地鐵成為倫敦運輸局一部份,該公司同時營運市內巴士及倫敦地上鐵系統。倫敦地鐵是國際地鐵聯盟成員。歷史.建立.倫敦地鐵最初的一部份:都會鐵路,是世界上首條市內載客地下鐵路,該條鐵路在柏靈頓於1890年建成。倫敦地下電氣鐵路公司年代.20世紀初,當時六間營運商經營不同地鐵線,乘客轉乘十分不便,有些站的乘客必須在地面行一段距離到另一月臺轉車。與此同時這些鐵路系統的營運成本也十分昂貴,為了擴充套件路線到郊區和將早期蒸汽運作的路線電氣化,很多公司開始尋找資本家來尋求資金。這當中成果最顯著者為美國大亨鄭京士,他在1900到1902年間獲得了大都會區域鐵路。1913年1月1日,倫敦地下電氣鐵路公司將另外兩條獨立的地鐵線——城市及南倫敦鐵路、中央倫敦鐵路併入,後者建立於1900年7月30日,是重要的城市東西貫穿線,現為中央線一部份。倫敦客運委員會年代.1933年,倫敦客運委員會,旨在擴充套件部份路線,並取得當時仍由他人營運線路的控制權。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迫使計劃終止。到了1940年代中期,德國空軍發動倫敦大轟炸迫使很多地鐵車站充當防空洞。倫敦公共交通管理局年代.戰後,交通擁擠情況持續惡化。後來經過精心規劃的維多利亞線,呈東北-西南對角線穿越倫敦中心區,吸引了大量戰後擴張引起的過量交通,有效緩解了交通壓力。大倫敦議會年代.1970年1月1日,大倫敦議會接手地鐵事務。1975年2月發生沼澤門地鐵撞車事故,數十人死亡。1977年皮卡地利線延伸到希斯路機場。1979年朱比利線通車,它由從貝克街站到查令十字站的新隧道和部份貝克盧線路段組成。倫敦區域交通局年代.1984年,倫敦區域交通局成立。1994年4月,英鐵滑鐵盧及倫敦城鐵路轉交倫敦地鐵營運,並改稱滑鐵盧及城市線。在1999年,朱比利線從綠園站經碼頭區延長至斯特拉特福站,同時停止服務綠園站至查令十字站路段。延長段車站是倫敦地鐵首批設有月臺幕門的車站。國王十字站大火.1987年11月18日,國王十字站發生大火,未熄滅火柴點燃了垃圾和電扶梯木面油脂,31人死亡。事故後整個地鐵系統開始禁煙,換走了木質電扶梯,以及採取了大量其他預防措施來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倫敦交通局年代.2000年,倫敦交通局成立。非接觸式電子票證智慧卡牡蠣卡自2003年開始使用。2007年,東倫敦線停止服務,由倫敦地上鐵取代並延長。2009年12月,環城線延長至鹹思密。2014年9月,其他型別的非接觸式電子票證智慧卡也可用於支付車資。2005年炸彈襲擊.2005年7月7日,一系列炸彈在倫敦地鐵車廂內爆炸,爆炸涉及到利物浦街站、羅素坊站、英皇站、雅哲華道站與柏靈頓站。同時一輛位於塔思鐸廣場的雙層巴士也在此次爆炸中遭到襲擊。事件導致52死,700多傷。兩週後的7月21日,第二輪規模較小的爆炸發生在牧林墟站、華隆街站、木球會站的地鐵車廂和和在修迪治的一輛巴士上。後來發現四顆炸彈均未成功引爆。票務.地鐵站內有售票視窗及自動售票機,可以接受visa、MasterCard、美國運通發行的卡片或現金購票。倫敦地鐵站一律採用自動驗票閘門,但各站出入口均有職員駐守提供協助。交通局鼓勵乘客使用非接觸式的牡蠣卡及小童/學生/學徒/長者/傷殘/退伍軍人適用優惠,其他非接觸式付費如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以及信用卡直接感應支付的話系統會自動結算行程並以最低價位收取。倫敦地鐵使用倫敦軌道運輸收費區計算票價,票務與倫敦地上鐵、輕鐵、伊利沙伯綫和部份大倫敦內的英鐵通勤服務相容,即是說不論中途有否換乘上述任何鐵路系統都當一程計算。第一收費區大部份在市中心,其邊界剛好超過環線的環形段。第六收費區大部份在倫敦偏僻的地方,包括希斯路機場。收費區一到六覆蓋了整個大倫敦區域。大倫敦區以外也有大都會線延伸到收費區七至九。穿梭的收費區數量越多,票價亦相應增加。如果起點或目的地車站同時位處兩個收費區,票價以穿梭最少收費區計算,例如從諾丁山門站或星期一至星期日的車費超過一個指定上限就不會再從隨收隨付卡扣除金額。車費上限同樣按穿梭多少收費區、是否來往第一區和是否在繁忙時段有異,又牡蠣卡與其他非接觸付費的車費上限計算有出入導致蠔卡在某些場合下會套用較昂貴的普通成人車費上限。部份特殊區域不支援牡蠣卡,僅能以感應式信用卡出入站。指定兩個或以上車站的付費區雖然不相連,但它們之間設定了站外轉乘網路,即是說乘客在這些指定車站之間以同一張隨收隨付卡出站再進站轉乘,整段旅程就當作一程計算。來往第一區的票價最貴,非繁忙票價較為便宜。為了鼓勵乘客轉乘地上鐵以繞過經常擠擁的第一區,交通局在第二和第三收費區的地上鐵車站內設定了粉紅驗票機讓使用隨收隨付卡的乘客確認該旅程沒有進入過第一區而收取較便宜的車費。設施.月臺資訊.經樓梯、電梯或扶手電梯進入地下月臺,按照路線圖找到所乘線路和方向。月臺有電子熒幕顯示等候時間及該車終點,首節車廂上也會顯示終點。倫敦地鐵線路複雜,同一條線會有不同路線、不同終點,還有區間車,必須看清才上。車輛到站門自動開啟,過一定時間自動關閉。到站時,大部份市中心車站會發出廣播:「--」,港鐵列車到站時也有類似的英文廣播。「--」這一短語儼然成為倫敦地鐵的聽覺標誌。車內有該線列車路線圖以及倫敦市中心換乘圖。車在行駛當中晃動很厲害,必須抓緊坐好。根據到站月臺位置,兩側車門都有可能開啟,要注意安全。到達目的地車站後,尋找寫有黃字「出口」的標誌到驗票口即可離開。換乘站都有明顯的標誌指引通向其他線的路線。通風與冷卻.1906年,貝克盧線啟用時,自稱最高氣溫只有16度,惟隧道後來卻變得更熱。1938年,通風系統獲準安裝,託登罕宮路站升降機槽安裝了冷卻系統。2006年歐洲熱浪時,隧道氣溫曾升至47度。2006年6月,維多利亞站安裝了地下水冷卻系統。2012年,綠園站月臺也安裝了地下水冷卻系統。倫敦地鐵系統亦因列車內無通風以及空調系統為人詬病。升降機/扶手電梯.深層隧道路線剛投入服務時,乘客必須用升降機前往月臺。所有升降機均有人看守,1920年代在一些人流較少的車站內,售票處甚至就在升降機內,或將升降機設計成可由售票處職員控制。1911年,伯爵宮站安裝了倫敦地鐵首條扶手電梯,該梯連線區域線和皮卡地利線月臺。自此以後,很多深層隧道車站均由安裝升降機改為扶手電梯。1921年,倫敦地鐵錄製了錄音提醒乘客在扶手電梯上靠右,以騰出左面空間予其他乘客透過。1920至1930年代,很多升降機由扶手電梯取代。1987年國王十字站大火後,所有扶手電梯由木製改為金屬,以減低火災風險。2015年,所有木製扶手電梯更換完畢。整個地鐵系統共有426條扶手電梯,當中最長的在天使站,有60米長。而最短的在斯特拉特福站,垂直距離為4.1米;升降機則有184部,數字在近年更因建設無障礙車站而不斷增加。在未來十年,將會有超過28個車站加裝升降機,屆時無障礙車站數目將超過100個。Wifi及流動通訊.2012年夏天,維珍移動在倫敦地鐵很多站點試行免費無線熱點覆蓋,但服務無法擴充套件到隧道裡。試行成功使計劃延伸到2012年底,並最終成為了一項提供給維珍移動以及其他使用者的付費服務。曾有計劃在2012年奧運會之前擴建行動網路,但經濟和技術問題使計劃最終放棄;然而,2020年3月,朱比利線西敏和簡寧鎮間部份車站和隧道開始提供4G訊號。經營商的下階段採購將很快開始,以便在整個網路其餘部份提供4G服務,從而使整個倫敦地鐵網路在2020年代中期實現移動連線。路線.倫敦地鐵共11條路線、270個車站,其中16個在大倫敦外,全長402公里,是全球路線長度第四的地鐵系統,地鐵隧道有淺有深。環線、區域線、漢默史密斯及城市線,和大都會線為淺層隧道路線。隧道僅位於地面以下,而且體積與英鐵相近。漢默史密斯及城市線、環線、大都會線和區域線分別共用大部份地鐵站和路軌。貝克盧線、中央線、朱比利線、北線、皮卡地利線、維多利亞線,和滑鐵盧及城市線則為深層隧道路線。列車體積較小,並在直徑約3.56米的圓形隧道內行駛。這些路線大部份均使用獨立路段。服務時間.地鐵在平日深夜暫停服務,但自2016年起,部份路線開始在星期五及星期六深夜提供通宵服務。列車每日約由早上5時服務至約深夜1時,而週末頭列車將較遲開出。地鐵在深夜時間將暫停服務以作日常維修,但部份路線在除夕夜或有公眾活動時會延長服務時間。部份路線更會定期在週末關閉維修。地鐵在平安夜只提供有限度服務,而在聖誕節更會全線關閉。自2010年起,地鐵在聖誕節翌日亦只作有限度服務。通宵地鐵.原定2015年8月會有5條地鐵線提供週末通宵服務,但由於相關路線駕駛員所屬公會不滿意倫敦交通局提出的執勤待遇調整而發起罷工,令計劃推延到2016年8月19日實行並縮減到兩條路線投入通宵營運。參與通宵營運的路線不一定完整執行。在英國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肆虐期間,通宵地鐵臨時停運。視覺形象.倫敦地鐵路線圖及其圓形標誌是經典設計,為全英國乃至全球所熟知,標誌亦常出現在紀念品中。圓形標誌.人們對倫敦地鐵圓形標誌,即早年稱作「牛眼」作為早期的企業形象標識。1919年,愛德華·約翰斯頓微調了標誌。現在,倫敦地鐵所有月臺均有圓形標誌,並在中間配以站名。在2013年,倫敦交通局更將圓形標誌配上不同顏色並用於其它交通工具,例如倫敦巴士、倫敦電車連線、倫敦地上鐵、碼頭區輕便鐵路。2018年啟用的橫貫鐵路亦用了圓形標誌。路線圖.現在普遍流傳的倫敦地鐵路線圖最早由電子工程師哈利·貝克於1931年設計並向地鐵公司自薦,於1933年得到採用而發行了70萬份。該圖設計極具創新,與一般道路地圖不同,特色為該圖只顯示地鐵站位置、連線和路線,而不按實際地理位置所繪,因此地圖可以只用直線及45度角作基本設計元素,加上每條路線有獨特顏色,使查詢和使用極其方便。這設計思想是拓撲學的好例子,現在應用於全球各大城市的鐵路網,並影響到巴士路線圖的設計。現今為了標榜地鐵系統與其他同屬倫敦交通局的鐵路網互通,特別是由於制定了出站免費換乘以疏導乘客,路線圖不再只標示地鐵本身的網路,而是加入了碼頭區輕便鐵路、倫敦地上鐵和橫貫鐵路伊利莎伯線。字型.愛德華·約翰斯頓在1916年同時也為倫敦交通公司設計了一套無襯線體,字型後來加入小寫字母的新版本「New Johnston」沿用至今,字型特點在於在小寫字母「l」底部有捲曲,與多數無襯線體不同;另一特點是i和j的圓點、以及句點等標點符號皆為菱形。倫敦交通公司聲稱擁有字型版權,但也有字型與新約翰斯頓體十分類似,如Paddington。 | 4597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倫敦地鐵",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97"
} |
世界觀的涵義則是「著眼世界之上」,是德國知識論中所使用的詞彙,指的是一個「廣泛世界的觀念」。世界觀指涉的是一種人類知覺的基礎架構,透過它,個體可以理解這個世界並且與它互動。世界觀和認知哲學.世界觀是認知哲學和生產科學中的重要概念。這個詞表達的是人所擁有的廣泛世界的認知,而這源於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獨特經驗,或者更狹義地說,是民族經過長久時間以來對於世界的詮釋。人的語言即反映了他們的世界觀,這個意義由一些語言學的層次上展開,語句上的結構、無法翻譯的內涵和它的外延。一個以世界觀繪成的世界地圖將會跨越政治領域的障礙,因為世界觀除了是人類政治活動的產物之外,同時也是共同人類經驗、地理區域、自然氣候條件、可用的經濟資源、社會文化系統和語言系族的產物。人口遺傳學者路易吉·路卡·卡瓦利-斯福扎便指出了人類基於血緣和語言而開展出來的共同文明進化的理論。一個世界觀的地圖將會更加接近世界的語族地圖。世界觀能夠以一個穩定,並且提供一個生產、維護和應用知識的框架。班傑明·李·沃爾夫的薩丕爾-沃夫假說指出了語言的句法語義結構乃是人們世界觀最重要的基礎,這透過對世界的因果關係知覺的組織化、以及語言對於事物的分類來達成。由於語言的分類乃是世界觀與因果關係的表現,它便同樣能影響社會知覺,隨後造成在語言與知覺兩者之間,不斷互動的過程。這個理論在1940年代廣泛受到歡迎,但是十年後便不再流行,直到1990年代有了新的研究,荷蘭的馬克士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的史蒂芬·列文森和他的團隊找到新的資料支援所謂的「語言相對論」。另外斯坦福大學的Lera Boroditsky也使得這個理論受到某些重視。「整合世界觀的建構」開始於各種不同世界觀提供給我們的知識碎片:不同的科學原則、任何系統性的知識。它由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文化給予的不同觀點進行整合。這便是Center Leo Apostel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的研究主題。世界觀與民間史詩.自然語言如果是對世界知覺的體現,那麼民族的文學便能揭露民族對於世界知覺的整體特徵。因此民間史詩中的限度和共通性便會成為一個世界觀的限度和共通性。史詩常為跨越政治和世代障礙的人們所共享著,例如條頓民族和斯堪的納維亞民族的「尼伯龍根之歌」、南印度民族的「西拉巴提伽拉姆」故事、美索不達米亞、蘇美人和居住在肥沃月灣民族的「基加美修」史詩,以及阿拉伯民族的「一千零一夜」、非洲民族的「孫迪亞塔」故事。世界觀的影響.此一名詞指稱對於世界作為人類實作以及人類存有的中介性,即一個綜合意見的集合。世界觀作為框架影響人類的知覺和經驗,以及社會的許多層次:知識、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科學和道德。舉例來說,對於因果關係的理解的世界觀有各式各樣的面貌,它可能是單向的,或迴圈的,或是螺旋性的。這樣一個認知結構便反映了對於世界的不同系統性理解,在中文中,我們指稱這樣的世界觀為「世界史觀」。一個單向的世界史觀會是一種一神教的觀點,認為世界歷史只有一種方向,世界有究極的初始狀態,並且將會在某個時間點結束,如同基督教所說「我是開始亦是終結」,回教亦有相同觀點。而迴圈史觀則認為世界的狀態是系統性而不斷迴圈的,如同四季不斷更迭,例如祆教、波斯拜日教和印度教。對於因果關係的世界觀理解不只影響宗教傳統,還有人類思想的其他層面,例如歷史的目的、政治和經濟理論、還有許多其他系統性思想:民主、獨裁、無政府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有了線型史觀和非線型史觀的不同理解,便會產生在科學思考上各具特徵的抽象機構。舉例來說,對於世俗普遍行動和事件的不同理解,便會產生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種種對立。自由意志的世界觀認為,世界的原則是簡單的法則,他們總是維持穩定不變,在科學上它們稱作經驗主義;相反地,決定論的世界觀認為世界的原則是由動態的系統組成,在科學方法上稱作理性主義。某些形式的哲學自然主義和唯物論反對實體會因為本身的限度而無法從事自然科學的命題,他們認為科學方法是最可信賴、建立模型以理解世界的最佳方法。文藝作品中的世界觀.作為與民族學“世界觀”不同的用法,在日本出版界以漫畫和輕小說為物件的後現代文藝評論用語“世界觀”,用來表示“虛構的世界設定”。根據大塚英志所說,198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用“世界觀”替代“設定”的說法。這個意義上的世界觀不僅限於作品本身的世界設定,還被續篇作品和衍生作品等二次創作作品所繼承。其他意義.在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語言中,"Weltanschauungen"一字指的是納粹以特定觀點理解地理和政治問題的方法,透過一個對於更高理想的追求,這讓他們有足夠理由進行侵略、扭曲事實或者侵犯人權。在一些宗教的非判斷態度中可以找到相悖的觀點。 | 459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世界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598"
} |
《家有囍事》票房打破。《家有囍事》為香港中文片票房排行榜的第十一名。《家有囍事》五年後拍成續集,名為《97家有囍事》。2016年農曆年,天馬電影把當年韓國版加插的槍戰片段重新包裝上映,名為《家有囍事加長版》故事簡介.常家三兄弟與父母同住在祖產大屋中。老大常滿為一有家庭有事業之成功人士,其妻程氏因多年來穩定的婚姻生活而外表變得不修邊幅,故常滿在外找了一個情婦。常滿因一次約會後酒醉,Sheila送他回家時被大嫂發現,大嫂一怒之下出走。老二常騷為一偏向女性化之男子,常與偏向男性化的梁無雙鬥氣,鬧出不少笑話。老三常歡為一電臺DJ,他只著重得到異性的肉體,從來不明白什麼叫真愛。一天,何裡玉致電到他主持的節目,相見以後認為跟她心目中的常歡有很大差距故失望而回,但此行動卻激起常歡想得到她的肉體的慾望。故事一路發展下去,鬧出了不少笑話,最後大團圓結局收場。名句.由於此片為無釐頭喜劇片,當中不乏令人摸不著頭腦但又惹人發笑的對白。這些對白在粵語社會文化中影響深遠,成為開玩笑常用的名段。註:常歡被樹上掉下來的蛋打中頭部,由於他20多歲人腦門,致使腦震盪。此為戲中此病之學名。當時常歡騙何裡玉說自己只穿內褲是模仿《南拳北腿孫中山》下集之《醉拳甘迺迪》註:常歡與何裡玉互相接吻,由於何裡玉會反轉升起,形成像巴黎鐵塔一樣的畫面。 | 461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家有囍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610"
} |
河北工業大學,簡稱河工大,為一所位於中國天津市的全日制公辦本科高等院校,但行政上由河北省政府舉辦,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前身是1962年河北工學院與原天津工學院合併組建的新的天津工學院。而其中辦學歷史最悠久的河北工學院,肇始於1902年冬季袁世凱在天津任直隸總督期間推行新政、採納周學熙建議,委令天津知府凌福彭籌建的工藝學堂,即1903年在天津老城東南角貢院東草廠庵堂址上成立的北洋工藝學堂。河北工業大學的校訓是“勤慎公忠”,辦學特色為“工學並舉”,大學章程確定法定住所地址為天津市北辰區西平道5340號北辰校區,另有紅橋校區,廊坊國際校區以及2020年開始招生的芬蘭校區。校名沿革.河北工業大學校名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03年成立的北洋工藝學堂,1904年改稱直隸高等工業學校,1929年改稱河北省立工業學院,在當時是中國唯一命名工業學院的高校,故有“全國唯一之工業學院,可享榮於海內也乎”的說法。1951年與北洋大學合併,成立天津大學,停止辦學。1958年,從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抽調力量重新建立河北工學院,1962年併入天津工學院,1971年改名為河北工學院,1995年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並沿用至今。歷史.清末初辦時期.1901年,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後,從八國聯軍手中接管天津,並在天津推行包括教育改革、城市建設、交通建設等在內的北洋新政。1902年,袁世凱應周學熙的創辦直隸工藝總局暨附設工藝學堂的建議,命天津知府凌福彭擬定工藝學堂章程、籌辦工藝學堂。凌福彭接受袁世凱委令後,聘請日本工學士藤井恆久為總教務長,選定天津城東南角貢院以東草廠庵為校址,擬定了《工藝學堂詳訂暫行章程》,該章程中提出了“學堂為人才根本,工藝為民生至計,兩者固宜並重;而講求之道,亦屬相資;工藝非學不興,學非工藝不顯”,這一“工學並舉”教學理念的雛形。1903年2月16日,袁世凱批准了凌福彭關於開辦工藝學堂的暫行章程及申請經費的稟文。北洋工藝學堂第一批學生僅招30名,招生條件嚴格,應考者有二三百人,時任天津知府凌福彭親任主考,須經面試、初試、複試三輪遴選後方能被錄取。3月19日,北洋工藝學堂正式開學,袁世凱曾到工藝學堂現場視察學堂各項舉辦情況。當時設有化學、染織及普通各科,學制三年。周學熙以直隸工藝總局的身份兼任總辦,提出“工藝非學不興,學非工藝不顯”的辦學主張,創辦了全國最早的高校校辦工廠,首開“工學並舉”工業教育思想之先河。北洋工藝學堂正式開學後,陸續建築新房舍數十間作為講堂、辦公室、教務室。其中貢院前建化學和機器兩場20餘間,備實習用,修建好的化學場和機器場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校辦工廠。1904年,遵照學部章程,北洋工藝學堂更名為“直隸高等工業學堂”。1907年,直隸高等工業學堂共50名學生成為了第一批畢業生,其中14名優秀學生被選派去日本學習深造。此時,學校已設化學科、機器科、化學制造科、化學專科、機器專科、繪圖科等6科和甲乙兩班預備科。9月,由於校舍不敷使用,學校在河北新區黃緯路孫家花園旁建設新校舍,1908年6月竣工,7月遷入新址。學生數增加至200餘名,教司13人,其中日本教司5人。民國時期.1912年8月,直隸高等工業學堂改稱直隸高等工業學校,改為秋季始業。1913年2月,直隸高等工業學校改為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1914年8月,因財政困難,機械科停招新生,並撤銷中學實科,已有中學實科學生轉入南開中學繼續學業。1916年6月,機械科恢復招生。8月,學校各科成績在北京參加賽會,經教育部審查,均獲優秀,列為甲等,發給一等獎狀。1928年9月,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隨直隸省改稱河北省,改名為“河北省立工業專門學校”。1929年5月,升格學院,定名河北省立工業學院,招收高階中學男女畢業生,學制四年。設化學制造、機電工程、市政水利三個系,魏元光任院長。1930年5月,河北省立第一職業學校改為工業學院附屬高階職業部。1931年3月,北洋鐵工廠舊址20畝連同舊有廠房44間、住室34間撥歸工業學院作為分院。接收後,即將機電系工廠移至分院。同時在該址建築職員宿舍、客室及輔助建築物、製革廠等。1934年,學院與全國棉業統制委員會商定,合作棉業教育。1934年5月,第三屆全國鐵路沿線生產產品展覽會在北平舉辦,學院應北寧鐵路局及津浦鐵路局的徵集將機械、製革、紡織印染各廠產品運往參展,銷路頗暢。6月,學院開設水利學系,與北洋工學院、華北水利委員會、導淮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委員會、太湖流域水利委員會、中央模範灌溉局等7個單位商訂合辦水利實驗工作,並建立了中國第一水工試驗所。1935年11月,“中國第一水工試驗所”竣工建成,並在當年孫中山誕辰紀念日11月12日舉行落成典禮。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侵華戰爭,7月28日天津淪陷,河北省立工業學院也遭到破壞,中國第一水工試驗所被炸燬,歷年文書卷宗、圖書儀器更被搶劫一空,教學事業被迫中斷。同年8月,學院秘書路蔭檉攜帶公章及經費餘款到天津英租界慈惠學校暫避,並辦理資送教職員轉移及學生轉學、借讀等事宜。佔領天津的日軍勒令學校復課,但遭到學校負責人路蔭、楊十三的拒絕,故校舍被改作日軍陸軍醫院,該校也由此停辦八年。1938年3月,河北省立工業學院師生楊十三教授、馬灃教授、洪麟閣、連芬亭等組成“華北人民抗日自衛委員會”所屬“工字團”,參加冀東抗日聯軍,同日偽軍隊戰鬥。10月,洪麟閣犧牲。1939年7月,楊十三在太行山區犧牲。戰後重建時期.1945年,抗戰勝利後,河北省立工業學院停辦八年後開始覆校,並於1946年開始招生,設化學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水利工程、紡織工程等5個系,學制四年,同時附設高階職業部,設化工、機工、土木、染織和電機5個科。同年10月21日,舉行開學典禮。1946年,路蔭檉任院長,天津市立第一圖書館多批次送還原河北工學院所藏書籍。6月,大悲禪院將河北工學院分院佔用該寺院的土地20畝,自願無償奉送;產權契約即日移交予工學院。10月,中央教育部將河北省立工業學院改名為河北省立工學院。1949年1月,天津地區政權更替後,河北工學院由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撤銷訓導處,實行院長負責制。1951年4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召開北洋大學和河北工學院負責人及教職工代表、學生代表座談會,宣佈成立並校委員會、成員會。1951年6月2日,時任教育部部長馬敘倫簽發檔案,將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自1951年8月1日起正式成立新校,初步意見擬定名為天津大學9月26日,在北洋大學南院大禮堂舉行了天津大學成立暨開學典禮。同時,學校在原屬南開大學校產土地的七里臺地區建設天津大學新的校舍。因此,在1951年至1958年間,河北工學院辦學活動中斷。天津工學院時期.1958年,天津成立了一批高等院校,包括天津建築工程學院、天津化工學院、天津海洋化工學院、天津機電學院和河北工學院。1958年,在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支援下,河北工學院在天津河北區元緯路成立,自天大、南開共抽調十九名教授、講師和三十名青年教師,此外還分配五十餘名應屆畢業生到新成立的河北工學院從事教學工作。1959年12月,河北工學院曾計劃遷往邯鄲市,新校址定位於邯鄲市規劃中心廣場的東北。1961年4月,河北科技學院停辦,校舍移交河北工學院使用,417名在校學生轉入該院相應專業、班級學習。1961年,天津機電學院、天津化工學院與天津建築工程學院合併,定名為“天津工學院”。1962年2月,河北省決定,河北工學院不再遷往邯鄲,邯鄲基建工程按下馬專案處理。7月,河北工學院併入天津工學院,但由於天津工學院為三所院校新合併組建,且組建動作尚未落實完成,故又稱“四院合併”,由天津市領導。1962年,調整合並後的天津工學院設有機械工程、農業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建築工程5個系19個專業,在校生4884人,教職員工3380人,其中專任教師978人。8月,河北省決定,河北工學院不再遷往邯鄲,已施工所建的校舍由邯鄲市統一安排。1964年,天津工學院東院建成化工大樓,總面積達1,100平方米。1965年2月,中央高等教育部確定天津工學院為全國六十所實行半工半讀教育制度的高等工業學校中之一,次年3月,學校在部分專業低年級學生開始試點半工半讀。1966年6月底,文化大革命時期,學校被迫停課。1967年1月,因“備戰、備荒”和擔憂天津會成為戰場,河北省遂將省會遷回保定,天津市恢復為中央直轄市。1969年10月,河北省釋出《關於河北省在天津市十所大專院學隸屬關係的通知》,確定將位於天津市的天津工學院和河北大學、天津中醫學院三校由河北省領導。1969年11月,因中蘇交惡,中央為戰備疏散城市人口,故天津工學院計劃遷至河北涉縣索堡鎮的深山中,但師生反對和抵制情緒嚴重。河北工學院時期.1971年11月29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天津工學院改名為河北工學院。1978年,由於河北省政府仍未放棄令河北工學院遷至河北省的想法,但該計劃遭到師生的反對和抵制,河北工學院原院長潘承孝致信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並陳述了搬遷的利弊,鄧小平批示“高校搬遷宜慎重再慎重”。1979年6月11日,河北省委決定:河北工學院繼續在天津辦學,邯鄲部分調整撤銷,天津市委決定,河北工學院按駐津單位對待,在物資供應、參加會議、閱讀檔案、保健醫療等方面給予照顧。1980年3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與煤炭工業部簽定協議,將河北工學院邯鄲校址轉交給河北煤礦學院。1992年5月,河北省省長辦公會決定,河北工學院在廊坊設立分院並於當年招生。10月14日,廊坊分院舉行首屆學員開學典禮。1993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致函國家教委,申請將河北工學院更名河北工業大學。1994年6月,河北省決定將河北工學院與河北大學列為河北省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時期.1995年2月,國家教委批准河北工學院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4月28日,“河北工業大學”之新校名告啟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題寫了新校名。2004年5月,學校舉辦建校百年紀念活動。2014年1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簽署共建協議,三方共同建設河北工業大學。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下,2019年10月,河北工業大學與紅橋區教育局合作,位於紅橋區的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學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附屬紅橋中學。2021年1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原由河北工業大學管理的獨立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脫離該校管理,與高專學校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兩校合併轉設,重新組建為公辦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由河北省人民政府領導管理。2022年10月,河北工業大學與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政府合作辦學,天津市第八十中學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文化傳統.河北工業大學的校訓是“勤慎公忠”,辦學特色為“工學並舉”。河北工業大學的校色為工業藍。學校紀念日為公曆3月19日,學校慶祝日為公曆10月的第二個星期日。2023年10月15日將是河北工業大學的120週年校慶日。行政管理.創辦人.河北工業大學前身之一、學緣歷史最悠久的河北工學院,肇始於1902年冬季袁世凱在天津任直隸總督期間推行新政,採納實業家周學熙關於建立直隸工藝總局暨附設工藝學堂的建議,委令天津知府凌福彭籌建的工藝學堂,即1903年在天津老城東南角貢院東草廠庵為堂址成立的北洋工藝學堂。故河北工業大學的創辦與直隸總督袁世凱、實業家周學熙和天津知府凌福彭有關。管理者.1903年,凌福彭受命創辦北洋工藝學堂,主持招生考試並任學堂總辦。同年7月,周學熙繼任學堂總辦。12月,周學熙辭職,薦毛慶藩繼任總辦。次年3月,毛慶藩辭任,周學熙復任。1904年9月,北洋工藝學堂更名直隸高等工業學堂。1907至1909年,孫多森任學堂總辦。1909至1912年,邢端任學堂監督。1912年,學堂更名直隸高等工業學校,邢端延續繼續擔任校長。1913年,學校更名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武淩源任校長。1917至1926年,楊育平任校長。1926至1928年,魏元光擔任校長。1928年,學校更名河北省立工業專門學校,魏元光繼續擔任校長。1929年,學校升格為河北省立工業學院,魏元光繼續擔任院長。1936至1946年,路蔭檉代理院長,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學院停辦。1946年,河北省立工學院覆校後,路蔭檉任院長。1949年,天津市政權更替後,趙今聲任院長,直至1951年學院撤銷,併入天津大學。1958至1962年,河北工業大學的河北省決定新建河北工學院,潘承孝任院長。同一時期,李中垣任天津機電學院院長,閆子亨任天津建築工程學院院長,袁血卒任天津化工學院院長。1961年,天津工學院成立,1962年,河北工學院併入天津工學院,潘承孝擔任合併後的天津工學院院長。1971年,天津工學院更名河北工學院。1978年7月14日,林牧調任河北工學院院長。1983年,邱澄一任院長。1986年,張閩任院長。1991年,馮其標擔任院長。1994年,顏威利擔任河北工學院最後一任院長,並推動河北工學院升格為大學。1995年,河北工學院升格為河北工業大學,顏威利擔任首任校長。2002年,高峰任校長。2004年,傅廣生任校長。2012年,李強任校長。同年,展永任校長。2015年11月,郭健擔任校長。2016年9月,韓旭任河北工業大學擔任副校長,並於2017年9月起升任校長。辦學經費.1903年2月16日,袁世凱批准凌福彭關於開辦工藝學堂的暫行章程及申請經費的稟文。2014年1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簽署共建協議,三方共同建設河北工業大學。師生規模.截至2021年9月,河北工業大學有教職員工2,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近1,600人。河北工業大學也不斷引進優秀人才,並致力於培養優秀學者。教師中獲評為“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人才等國家級人才20人,此外,校內還有320餘名教員獲評“國家級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等省部級以上專家稱號。全日制本科在校學生23,000人,研究生7,500餘人。校園環境.河北工業大學共有校區三處,分別為北辰雙口新校區、紅橋區丁字沽老校區和廊坊分校區。紅橋校區佔地面積約一千畝,位於北運河畔桃花堤南,環抱丁字沽一號路與光榮道交口共有三個校園分別稱為東院、南院和北院。東院位於原北洋大學舊址之上,校門在丁字沽一號路以東的光榮道上,北院校門位於丁字沽一號路,南院校門在丁字沽一號路以西的光榮道上,校門上有“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字樣銘牌。新校區總面積2500畝,位於北辰區雙口鎮津保高速公路入口旁。1992年5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在廊坊市成立分校,延續至今,為天津市主校區外的第一個校區;2023年起稱為“廊坊國際校區”,定位為未來河北工業大學國際化辦學主體區域。2019年12月,河北工業大學與芬蘭的拉彭蘭塔工業大學及達成協議,共同建設河北工業大學芬蘭校區,並於2020年招收學生。另外,學校也有興趣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合作,在雄安新區建立分校。學術研究.學科設定.2021年,河北工業大學設有21個教學機構,並開設62個本科招生專業。以理工專業方向為主,也適度發展經濟、管理、文學、法學、藝術類專業。其中,有30個專業列入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1個國家“世界一流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河北省級“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專案,4個河北省級“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專案,7個學科列入天津市重點學科。2014年以來,河北工業大學也依據區域發展需要,以促進專業結構最佳化和辦學特色培育,推進“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提高人才質量。並適度剔除就業率較低的專業。學術資源.圖書館.河北工業大學丁字沽校區圖書館於1986年10月建成,橋樑工程專家茅以升為圖書館題寫了館名。2004年,校圖書館在北辰校區設立臨時圖書館,北辰校區正式的圖書館於2014年開工建設,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2018年投入使用,建築面積13100平方米,外表為磚紅色,形狀呈不規則多面體,獲得了在校師生一定的積極評價。校辦工廠.校辦工廠是河北工業大學及其前身之一的河北工學院的辦學特色。河北工業大學的校辦工廠成立較早,與其他高校的校辦工廠紛紛於五·七指示之後建成不同。1979年,河北工學院校辦工廠研製出中國第一套可控矽靜止勵磁裝置,填補了中國當時這一領域的空白,在葛洲壩電廠眾多的勵磁裝置中,兩臺最大的勵磁裝置裝置即由河北工業大學校辦工廠生產製造,其銘片鐫刻著“河北工學院校辦總廠製造”字樣。排名.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2019年的資料,河北工業大學位居中國大陸地區第98名,亞洲地區451-500名之間。知名校友.根據《河北工業大學章程》第七十四條,河北工業大學的校友包括在學校學習過的學生和工作過的教職工,以及被學校授予各種名譽學位和名譽職銜的中外各界人士。1988年10月8日,河北工學院校友總會成立,統籌河北工業大學校友事務。1910年,李叔同曾在北洋高等工業學堂任教。河北工業大學建校初期的校友有湖南勞工會駐會幹事和教育部主任,革命烈士黃愛,中共天津地委早期的重要領導人、陝西渭華起義領導人之一盧紹亭;造紙專家、抗日民族英雄、冀東抗日領袖楊十三,著名抗日將領洪麟閣等。河北工業大學在政界的知名校友有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任第十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賈慶林,外經貿部原副部長孫廣相等。河北工業大學在學術界的校友有兩彈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核工業部副部長姜聖階,河北工業大學名譽校長,中國汽車、內燃機教育奠基人潘承孝,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物理及科學技術史學家柯俊。河北工業大學在商界的知名校友有美國波音公司決策部部長楊明輝等。 | 4612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河北工業大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612"
} |
巖手縣是日本本州東北地方東北部的一個縣,其總面積15,278.88平方公里,在全日本的都道府縣之中排行第二,僅次於北海道,是日本面積最大的縣。人口雖有129萬多,不過密度只有84.7人/km²,人口密度在47個都道府縣之中僅高於北海道,是本州密度最低的地方。首府為盛岡市。歷史.巖手縣早於繩文時代就已經有人居住的紀錄,於一戶町就有御所野遺跡之發現,並挖出了一些當時的土器。自奈良時代以後,巖手曾是陸奧國的一部分,但千百年來,卻一直都被視作邊境之地,純粹是徵討北方蝦夷族時的主要戰事重鎮。在明治維新時代,由於實行廢藩置縣政策,陸奧國一部分領域,被拆成青森縣和巖手縣兩個部分。地理.巖手縣位於本州的東北部,東臨太平洋,內陸部多山嶽,與秋田縣交接。山上有北上川,是東北地方第一大河。主峰巖手山高約海拔2,041米;東部為北上山地,其最高峰早池峰山位山地中部,海拔1,914米。東側沿海有狹小的海岸平原,漁業、農業發達。市.盛岡市 - 宮古市 - 大船渡市 - 水澤市 - 花捲市 - 北上市 - 久慈市 - 遠野市 - 一關市 - 陸前高田市 - 釜石市 - 江刺市 - 二戶市 - 八幡平市 - 奧州市 - 瀧澤市郡.巖手郡 - 紫波郡 - 和賀郡 - 膽澤郡 - 西磐井郡 - 氣仙郡 - 上閉伊郡 - 下閉伊郡 - 九戶郡 - 二戶郡經濟.由於位處日本東北部,距關東甚遠,巖手縣的經濟一直是以農業為主。比較突出的事業是乳牛之養殖。由於直面對太平洋,巖手縣沿海一帶都發展了漁業和水產養殖業。宮古和釜石是主要漁港,主要漁獲有鰹魚、秋刀魚、金槍魚、鯖魚等。工業較稀少,一般都集中於盛岡市。 | 462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巖手縣",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621"
} |
在生物學和醫學中,胚胎學是研究動物胚胎的形成和早期發育的分支。研究範疇只限縮在受精之後到個體孵化出來,或者生出來的那段期間所產生的變化。起源.近代胚胎學可以從威廉·哈維於1651年出版的《動物的發生》開始。哈維採納了亞里士多德的胚胎漸成論,主張動物胚胎總的說來從不定形的與同質的物質逐漸發展為一個由分化的和異質的各部分形成的綜合有機體。相反,機械論學派的科學家則大部分採納了先成論;按照這個學說,有機體在其種子內就已經分化並完全形成了,胚胎的發育不過是預成的微型動物的擴大,沒有任何分化,或增加新的部分。參考書目. | 4625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胚胎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625"
} |
}-抗原的物質,不只是從病原體那裡取得,一般來說體內發現分子夠大的有機物就有可能作為一個適合的抗原,這樣也就會導致例如過敏等問題。外來分子可經過B細胞上B細胞受體的識別而“直接”活化B細胞;或經抗原呈現細胞的處理,並與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結合成複合物後,再經過T細胞上T細胞受體的識別而“間接”活化T細胞,引發後續的免疫反應。免疫原性.抗原的重要特性就是它的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指能誘導體液性與細胞性媒介免疫應答在機體內發生的特性,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質可稱為免疫原。不同免疫原的免疫性強弱不同。免疫原通常為蛋白質或多醣類,以蛋白質為最強的免疫原,其次為多醣類。脂質與核酸並不能成為免疫原,除非與蛋白質結合才能活化免疫反應。就蛋白質而言,經過特定的抗原呈現細胞處理後,形成小分子的肽結合,才能被辨識而活化免疫系統。半抗原.半抗原是一種小分子,只有在跟大分子結合後才能激發免疫反應,產生對應此半抗原的抗體;半抗原單獨存在時,卻無法有效地激發免疫反應。它多半不是蛋白質,進入體內後不會刺激抗體產生。半抗原與具抗原性的大分子化合物或蛋白質結合後,便可刺激抗體產生,並與完全抗原所產生之抗體起反應。脂質抗原可分為2種:半抗原。經由CD1的呈現,這些脂質便能被TCR辨識。脂質的辨識作用在某些對抗病原體的免疫反應上十分重要。T細胞能辨識結核分枝桿菌和痲瘋分枝桿菌細胞壁的脂質,進行細胞媒介免疫反應,防止受病原菌感染。免疫佐劑.除了抗原本身性質對免疫反應的影響因子外,一些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免疫反應,包括:免疫佐劑是可以加強抗原所引發免疫反應的一類物質。利用佐劑的新增,可以降低疫苗內抗原的需要量,達到比較好的效果。佐劑本身可以有反應原性,沒有免疫原性。應用時可與抗原同時或預先注射於機體。用佐劑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抗原對有機體的免疫原性,從而提高抗體的效價。顆粒性抗原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不使用佐劑即可取得較好的免疫效果。 可溶性大分子量的蛋白質免疫原、人工抗原,初次免疫時必須使用佐劑才能取得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佐劑的具體功能可能包括:免疫佐劑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佐劑常混有微量的其他物質,這些物質進入有機體後也可引起抗體的產生,影響抗體的特異性。注射完全佐劑可引起區域性炎症反應,使區域性組織壞死。抗原與抗體之結合模式.除了與抗體結合之外,抗原還可以被B細胞受體的識別,不受三級結構破壞的影響。 | 4638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抗原",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638"
} |
黃道帶,並且以太陽在春分時的位置作為經度的原點。在羅馬時代已經有黃道帶了,這是繼承自希臘天文學並可追溯至巴比倫天文學和迦勒底人時代已經有黃道結構的描述。黃道帶這個名詞也可以代表行星在天球上動作路徑的區域,它涵蓋了黃道上下各8度的範圍。 對應於不同的行星,黃道帶也有不同的寬度,例如,"月球的黃道帶"是黃道上下5度的區域。 再擴大範圍,"彗星的黃道帶"可以包括大部分短週期彗星的路徑。黃道帶的英文,"zodiac",起源於拉丁文的"zōdiacus",而這個字又是從希臘文的--",是從--轉變來的,指的是小型的"動物"--。天文學除了使用赤道座標系統外,也使用以黃道帶為基礎的黃道座標系統,同時這些名詞和12個符號的名稱也被用在占星術的天宮圖中。歷史.黃道帶符號是早期的現代傳統圖形表示法,證明來自希臘時期。這些符號的Unicode編碼位置介於U+2648和U+2653之間。早期的歷史.用黃道符號區分黃道起源於巴比倫",還有其他的例子。巴比倫天文學家大約在公元前1千年早期的這個時間點上將黃道均分為12個相等的天球經度"區域",創造了已知的第一個天球座標系統:自誇比現代的座標系統。由於這個原因,即使春分點已經因為地球繞日軌道的歲差從白羊座移開了,占星符號的第一宮仍然稱為"白羊宮"。巴比倫的黃道帶知識也反映在希伯來聖經。根據E. W. Bullinger的解讀,出現在以西結書的這些生物是黃道帶對應四個季節的中間跡象,以獅子代表獅子座,公牛代表金牛座,人代表寶瓶座,老鷹代表天蠍座。有些作者會將以色列十二支派或者希伯來曆法中月曆年內的12個月份和12星座符號聯絡到一起。Ernest L. Martin和一些其他人則認為環繞著聖龕。Thomas Mann接受了這些說法,並在他的小說Joseph and His Brothers中再現艾薩克祝福雅各布時,將黃道星座的符號特徵對應到各個支派。黃道星座.古人觀察星空,發現天體分作兩類:一類固定在天球上,組成各個星座,形成一幅永恆的天空背景,稱之為恆星;另一類天體在黃道附近執行,不斷穿過黃道上的十二個星座,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個肉眼可見的經典行星。太陽在黃道上一年執行一圈,太陰在黃道上一個月執行一圈。各個文明對星座的劃分方法與行星軌跡密切相關:西方文明中,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十二段,每月一段,每段一個星座組成黃道十二宮。中國文明中,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四段,每個季度一段,即天空的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而太陰的軌跡把黃道分作28段,每天一段,即天空的二十八宿;然後結合太陽和太陰的劃分,四象=28宿,每一象被分作七宿,這七宿分別對應陰陽金木水火土七大行星,組成一個星期七天,因此每個月被四象分成四個星期。以下表格列出了13個黃道星座以及12個古典星宮,其中的蛇夫座是直到1930年才由國際天文聯會官方確認的黃道星座。雖然天文學上的十三個IAU黃道星座有相對於中氣春分點相比已經有約36.85°的歲差,但是西洋占星術所使用的等分星宮卻沒有歲差問題,因為白羊宮的起點就設在中氣春分點上。現代科學認為西洋占星術是偽科學,將這些與實際星座毫無關係的十二中氣的間隔說成是星座,將十二個中氣點說成是星座的起始點。西洋占星術通常分為兩支,但偽恆星年派只不過是基於中氣年派的每個等分時間點再加上25.5日,與真正的恆星年或恆星時毫無關係。春分點的進動.占星學系統在大約2,500年前在新巴比倫上。西方占星學採用熱帶方法,而印度占星術採用恆星方法。這導致最初統一的黃道座標系統逐漸分離,以每世紀1.4度的順時針進動。對於在西方天文學和占星術中使用的熱帶黃道,這意味著白羊座的熱帶"星座"目前位於"星座"雙魚座。恆星座標系統考慮了阿亞納姆薩,"阿亞"意為"過境"或'運動',"姆薩"意為'小部分',即小部分的春分點運動。印度人何時意識到春分點的進動尚不清楚,但巴斯卡拉二世在12世紀的著作"Siddhanta Shiromani"中給出了測量春分點進動的方程,並表示他的方程基於一些已失傳的"Suryasiddhanta"方程和Munjaala的方程。春分點的發現被歸因於公元前130年左右的希巴克勒斯。托勒密在他的2世紀天文學著作大圓定的第七冊中引用了希巴克勒斯的現已失傳的作品論黃赤交點的偏移,在那裡他描述了春分點的進動現象並估算了它的值。 托勒密澄清了希臘數學天文學的傳統,即從春分點開始黃道,將這一點始終稱為白羊座的"第一度"。 這被稱為"熱帶黃道",因為其起始點隨著時間在背景星座的圓圈中旋轉。希臘天文學家的春分點原則作為黃道的第一度與公元前1世紀的格米努斯的天文學文字中有所描述。格米努斯解釋說,他那個時代的希臘天文學家將黃道星座的第一度與兩個至點和兩個春分點相關聯,與較舊的迦勒底系統相對立,後者將這些點放在黃道星座中。 這說明托勒密只是澄清了希臘天文學家的傳統,而不是像有時人們認為的那樣創造了熱帶黃道的原則。托勒密證明了熱帶黃道原則在他的占星學文字Tetrabiblos中為他的前輩所熟知,在那裡他解釋了為什麼將季節對齊的黃道的規則間隔星座與可見星座的不規則邊界關聯起來將是錯誤的:在現代天文學中.黃道帶定義了一段空間範圍,向北和南延伸8°或9°的天文緯度,位於ecliptic的北部和南部,其中包括月球和主要行星的軌道。 它是黃道座標系的特徵,這是一種以黃道為中心的celestial coordinate system。 黃道在角度上很狹窄,因為大多數太陽的行星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平面的傾角只有輕微的差異。 黃道內的恆星受到occultations的影響,這些事件可以用來估算minor planet的橫截面尺寸,或者檢查恆星是否有一個緊密的伴星。太陽在每年的3月21日左右的春分點上,定義了測量的起點,其第一度被歷史上稱為"白羊座的第一點"。沿著黃道的第一個30°被名義上指定為白羊座,但由於歲差的影響,它不再位於白羊座星座附近,而是位於雙魚座星座的末端,自公元2世紀以來一直位於該星座內。 接下來的30°被名義上指定為金牛座,依此類推,透過黃道十二宮來分割整個黃道的大圓,每個宮佔用黃道的1⁄12。黃道宮位於黃道附近的天文星座的邊界從未用來確定天文學上的星座邊界,這些星座一直都是不規則的大小和形狀。在19世紀中期,測量各個星座內的天文經度的傳統仍然在使用中, 但現代天文學現在將天文經度的度數連續從0°到360°進行編號,而不是在每個宮內從0°到30°進行編號。 這個座標系統是天文學家用來觀測太陽系物件的主要方式。黃道作為確定天文測量的手段一直是西方天文學家定義天體位置的主要方法,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當時首選的方法轉向了赤道座標系,該座標系透過right ascension和declination來測量天文位置,而不是使用黃道為基礎的天文經度和celestial latitude定義。"黃道"這個詞是指zodiacal cloud,這是一群在行星之間運動的塵埃顆粒,以及來自它們散射太陽光的zodiacal light。 儘管它的名稱黃道,但黃道光覆蓋了整個夜空,某些方向有增強效果。註釋. | 4640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黃道帶",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640"
} |
黃道是太陽在天球上的視運動軌跡,它是黃道座標系的基準。另外,黃道也指太陽視運動軌跡所在的平面,它和地球繞太陽的軌道共面。太陽的視運動軌跡並不能經常被觀測到,地球自轉產生了日出與日落的變化。黃道是在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看起來它在群星之間移動的路徑,明顯的也是行星在每年中所經過的路徑。更明確的說,它是球狀的表面與黃道平面的交集;以幾何學來描述,它是包含地球環繞太陽執行的平均軌道平面。西方的黃道發生的地方延伸出來的。由於地球公轉受到月球和其他行星的攝動,地球公轉軌道並不是嚴格的平面,即在空間產生不規則的連續變化,這種變化包括多項短週期的和一項緩慢的長期運動。短週期運動可以透過一定時期內的平均加以消除,消除了週期運動的軌道平面稱為瞬時平均軌道平面。黃道的嚴格定義是:地月系質心繞太陽公轉的瞬時平均軌道平面與天球相交的大圓。太陽視運動.前面描述的日地運動較為簡單,實際上,地球還在圍繞地月引力中心運動,這導致太陽的視運動以一個月為週期發生微小的偏移。另外,由於太陽系其他天體的影響,地月二體系統的中心也在進行著複雜運動。因此,黃道實際上是一年中太陽的視運動軌跡。地球繞太陽執行的週期為一年,因此太陽的視位置在黃道上執行一圈也要花費這麼多時間。一年比365天多一點,每天太陽向東移動的角度略小於1°一天之中,太陽的位置相對恆星發生了微小的變化,因此,地球表面上一點追上太陽所花費的時間要比地球自轉週期23小時56分(恆星日)長一些,大概為24小時(太陽日)。當然,這種計算方法也是簡化的,它假設地球繞太陽執行的速度是恆定不變的。實際上,在一年中地球公轉的速度是變化著的,這導致了太陽在黃道上的移動速度也是變化的。比如,太陽在天球赤道北側執行的時間為185天,而在南側執行的時間僅為180天左右。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產生了均時差。黃道與赤道.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公轉平面並不垂直,因此,黃道面和地球赤道面並不重合,而是有大約23.4°的夾角,通常被稱為黃赤交角。把赤道投影到天球上得到天球赤道,天球赤道與黃道的兩個交點被稱為晝夜平分點。一年之中,太陽沿著黃道運動會兩次穿過天赤道。太陽由南向北穿過天赤道的點被稱為春分點或黃道升交點,也被稱為白羊座第一點 ,由北向南穿過的點被稱為秋分點或黃道降交點。地球自轉軸和赤道在空間中的位置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大約以26000年為週期圍繞著黃極運動,這種運動被稱為"日月歲差",日月歲差大部分是由日月引力作用在地球赤道的隆起部分造成的。另外,黃道本身在空間中的位置也是變化的,太陽系中其他天體對地球公轉軌道會產生一個比較小的影響,這導致了黃道的進動,被稱為"行星歲差"。這兩種作用合起來稱為"總歲差",導致了晝夜平分點每年變化50角秒左右。由於太陽和月球相對於地球的位置會週期變化,日月引力使得地球自轉軸產生了短週期小幅度的擺動,這被稱為章動。由於地球自轉軸的章動,晝夜平分點的位置也會隨之發生週期變化。考慮了實時的歲差和章動得到的赤道和平分點被稱為「真赤道真春分點」,不考慮章動作用得到的赤道和春分點被稱為「平赤道平春分點」。黃赤交角.黃赤交角這個概念在天文學上被用於描述黃道與地球赤道的夾角,也相當於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法線的夾角。黃赤交角現約為23.4°,由於行星歲差的影響,黃赤交角目前每百年減少0.013度。透過長期觀測地球和其他行星運動可以得到黃赤交角的角速度。隨著觀測精度的提高和對動力學模型的深入理解,天文學家產生了新的星曆錶。因此,由這些星曆錶衍生出來的天文資料也不一樣,比如黃赤交角。黃道和行星.太陽系的大多數天體幾乎在同一個平面內圍繞太陽轉動,這可能是因為太陽系來自於一個原行星盤。這個原行星盤也被叫做太陽系的不動面。地球軌道與不動面的夾角比1度大一點,太陽系主要天體的軌道平面與不動面的夾角都在6度以內。因此,從地面上看,太陽系的大多數天體都非常靠近黃道。黃道面由太陽的運動來確定,太陽系不動面由整個太陽系的角動量來確定,本質上它體現了太陽系內所有軌道上的運動和旋轉,這需要獲得所有天體精確的運動資料。因此,一般選擇黃道作為太陽系的參考平面,而不是太陽系不動面。古人觀察星空,發現天體分作兩類:一類固定在天球上,組成各個星座,形成一幅永恆的天空背景,稱之為恆星;另一類天體在黃道附近執行,不斷穿過黃道上的十二個星座,稱之為行星。這些行星包括七顆,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個肉眼可見的經典行星。太陽在黃道上一年執行一圈,太陰在黃道上一個月執行一圈。對星空的劃分方法與日、月的執行軌跡密切相關:古巴比倫人注意到,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十二段,每月一段,每段一個星座組成黃道十二宮。古代中國將日、月相會稱為「辰」,一年十二個月就有十二辰,古代又用北斗七星斗柄指向的十二辰方位確定月份,稱為月建;另外月亮繞行一週後回到同一位置的週期是27.33天,因此把星空分作27或28宿,即印度的二十七宿或中國的二十八宿。因為是日、月停留、休息處,所以稱為「次」、「宿」、「舍」。 | 464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黃道",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641"
} |
杭州市,簡稱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金融中心及交通樞紐,長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杭州古稱“餘杭”、“臨安”、“錢塘”、“武林”等;現名“杭州”始見於隋朝,取餘杭縣之“杭”字,改該縣所在的錢唐郡為杭州,此名輾轉沿用至今。據《郡國志》等古籍記載,「杭”之得名則相傳當年大禹在此處停靠過船泊,故其地稱“禹航”,諧音為“餘杭”;清代學者李慈銘則以為“禹航”乃是後人附會,“餘”字與“無錫”之“無”、“勾吳”之“勾”一樣,實為古吳越語中的發語詞,江浙地名中常見。又有公尺。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及嶽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積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島嶼,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人工小島鼎立於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西湖十景通常是指南宋時期形成的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雙峰插雲、雷峰夕照、三潭印月以及柳浪聞鶯這十個景點。由於其在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風景名勝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評選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西湖東岸的湖濱公園東臨湖濱路,公園南北長約1公里,包括6個大小不等的園地,從南到北依次為一公園、二公園、三公園、四公園、五公園和六公園,園內有垂柳、松柏、香樟等濃蔭覆蓋,也有美人蕉、月季等各色花卉,湖濱公園是遊人欣賞西湖的主要聚集地之一,西湖音樂噴泉也設於公園附近的湖面中。太子灣公園位於西湖西南角,北臨南山路和花港觀魚公園,總面積80公頃,園內種植有許多鬱金香,是杭州著名的婚慶公園和鬱金香展地。特色街區.歷史文化特色街區河坊街、歷史文化商業街中山路、金融商務街慶春路、商貿街區百井坊巷、家居特色街秋濤路、汽車貿易街石祥路、傳統民居街區小河直街、都市休閒街區曙光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御街和延安路。特色商業步行街南宋御街曾是南宋時期專供皇帝通行的道路,為當時京城中最繁華的商業街。御街與另一著名老街河坊街十字相交,共同組成了杭州歷史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市中心的延安路全長3300米,南接吳山腳下的吳山廣場,北至武林廣場,與開元路、解放路、平海路、慶春路、鳳起路相交,由於該街距離西湖很近,而且彙集了各類品牌專賣店和知名商業大廈,因此是杭州人氣最旺盛的商業街。博物館.杭州的博物館主要有浙江省博物館、西湖博物館、浙江美術館、中國絲綢博物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浙江省科技館和浙江自然博物館等。浙江省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11月,位於西湖孤山南麓,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收藏有十萬餘件文物,其中的精華包括: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和象牙製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王劍,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青瓷,會稽鏡和湖州鏡,吳昌碩、黃賓虹、沙孟海等著名書畫家的作品,以及元朝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自2004年1月1日起常年對公眾免票開放,位於西湖文化廣場E區的浙江博物館新館——武林館區於2009年12月正式開放。西湖博物館位於南山路89號,緊鄰錢王祠,佔地面積23889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為中國第一座湖泊類專題博物館,2005年10月1日起免費開放。由“天開畫圖”、“鍾靈毓秀”、“浚治之功”、“天堂明珠”四個部分組成,分別介紹西湖的自然歷史、人文歷史、湖泊疏浚史和影響。浙江自然博物館新館位於西湖文化廣場B區,2009年7月28日建成開放。館內有近13萬件珍貴的標本,是一座以“自然與人類”為主題,以提高民眾的自然科學文化素質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為宗旨,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閒於一體的自然博物館。三大展示版塊為“地球生命故事”、“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和“綠色浙江”。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著名人物.杭州自古名人輩出。軍事政治人物有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創立人錢鏐、明朝兵部尚書于謙、明朝抵禦後金名將毛文龍、唐朝政治家兼書法家褚遂良。文學家有唐朝詩人賀知章、北宋詩人林逋、北宋末期著名詞人周邦彥、清朝詩壇泰斗厲鶚、清朝詩人兼散文家袁枚、清朝劇作家洪昇。科學家有北宋《夢溪筆談》作者沈括、北宋發明活字版印刷術的畢昇。晚清以降的人物有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學家龔自珍、篆刻家厲良玉等。民國以來的本地人物還有教育家兼外交家厲麟似,文學家鬱達夫、梁實秋,思想家章炳麟,實業家陳叔通,劇作家夏衍等斯人出於斯處。燕京大學創校之校長、前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亦出生於杭州,2008年歸葬於杭州;司徒雷登在華五十餘年,在杭州度過童年,能說且喜愛說杭州話。現當代著名人物包括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外交家厲聲教,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等企業家。女演員俞飛鴻、袁立、葉璇、湯唯,中國第一位女子奧運會冠軍、射擊運動員吳小旋,奧運會游泳冠軍羅雪娟、孫楊與葉詩文,兩屆奧運會男子跳馬冠軍樓雲等人。虛構人物有電子遊戲《仙劍奇俠傳》第一代男主角李逍遙與第二代男主角王小虎,皆生於唐朝餘杭縣盛漁村。友好城市.截至2019年9月,杭州共與31個國外城市建立了“國際友好城市”關係,還與46個國外城市結成了“友好交流關係城市”,以及與多個城市結成“友好交流往來城市”。 | 4651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杭州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651"
} |
天文觀測是以各類儀器以各種波段接收來自宇宙各類目標天體的輻射與電磁輻射,具體觀測其可見光或特殊波長影像、光譜影像等,藉此研究其狀態、變化、距離、化學組成等的一種重要途徑,而實地取樣分析也屬天文觀測的範疇內。以科學的方法進行天文觀測.所謂科學的方法 包括下列這些步驟:觀察的行為會不斷的進行上表的前四個步驟,信賴五官的感受:視覺的、 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和測量的技術。同時也要了解,在做觀測時總是有所侷限的。天文觀測則以視覺和儀器的能力為主。範例- 大爆炸.在 宇宙論,原始的觀察是我們似乎是居住在被半球形的天空覆蓋著的一個平坦的地球上。太陽在我們的世界中似乎是在巨大的透明碗中執行者,每天東昇西沒。有許多不同的學說在解釋我們的世界,最後似乎認為宇宙是穩定的。連愛因斯坦起初都相信這樣的宇宙。觀察:哈伯的紅位移.在1920年代,威爾遜山天文臺的埃德溫·哈勃,觀察了一些星系,發現這些星系彼此都在互相遠離。因此,我們相信宇宙在誕生之初經歷了大爆炸。膨脹的速率顯然是一個常數(哈勃常數),證據則在來自星系的光都有多普勒效應,在光譜上顯示出紅移。愛因斯坦因此修正了他的愛因斯坦方程。宙常數關於元素豐度的假說.如果宇宙是膨脹的,那麼原本的宇宙一定比現在更小、更熱和密度更高。喬治·伽莫夫便假設在週期表上的元素都是在早期高密度的環境下經由核反應生成的,那麼應該可以算得出來含量是多少。他與創造出大爆炸這個名詞的弗雷德·霍伊爾辯論這個問題,要證明誰才是對的。但是恩里科·費米和其他一些科學家證明只有最輕的元素(氫與氦)能在早期的宇宙中產生,其他的重元素不會在宇宙早期的階段中出現。蓋莫夫預言:宇宙的溫度會因為膨脹而降低,結果是宇宙現在的溫度應該相當於55–10 kelvin的黑體輻射。觀察:微波背景輻射.在1965年,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與伽莫夫的預言相符。他們二人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大爆炸假說的確認.在這些證據出現之後,蓋莫夫的假說就更可能是正確的了。現在對宇宙的年齡最好的預測值是大爆炸發生在137億年前。最近的觀測.更精密的觀測,例如來自宇宙微波背景探測衛星的觀測資料就與2.7k的黑體完全符合。未來的觀測.當然,整個觀測的結果在未來可能還會有不同的理解與認知。未來的人們在回顧大爆炸的理論時,或許會像我們嘲笑早期地心說的理論一樣的嘲笑我們。只要有證據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J.A. Peacock, A.F. Heavens, A.T. Davies (eds.), 1989. Physics of the Early Universe.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Scottish Universities Summer School in Physics (SUSSP). ISBN 0905945190.專業天文觀測.天文學上的天文觀測以一米以上大口徑固定望遠鏡射電望遠鏡接收可見光和能透過地球大氣到達地表的輻射,以觀測其強度變化和合成其影像,由此發展出光譜天文學射電天文學。而觀測目標亦多種多樣,近至月球、太陽活動、各行星表面變化、衛星、化學組成等,更甚者包括星系距離、位置測定和監測等。由於地球大氣組成部分吸收部分波段宇宙輻射致不能觀測,而且礙於地球大氣的流動對影像的幹擾影響清晰度致未能發揮望遠鏡的理論極限,1950年代以美國、蘇聯為首的太空科技競賽開始,不斷發射探測飛行器到各行星近距離觀測,甚至降落其表面為地面天文觀測作佐證。而1960年代開始,美國研究把地面各種觀測儀器、望遠鏡送上地球大氣層外作觀測,由1980年代至今各國已有多架太空望遠鏡送上地球衛星軌道執行。現今更發展出全球聯合干涉陣觀測,以各地射電望遠鏡觀測據點收集資料,藉助電腦分析並有效提高觀測精度和解析度,成為廣泛的觀測手段。而實地取樣分析包括在隕石坑旁採集隕石碎片、發射載人穿梭機或行星際深測器到行星或衛星表面上採集樣本並送回地球,現有部分發射並降落到行星表面上的探測車上皆有撿拾與即場分析裝置,把透過中轉衛星把分析資料傳回地球。業餘天文觀測.業餘天文愛好者大多以肉眼、雙筒望遠鏡或半米以下較大口徑望遠鏡觀測和攝影;觀測地點大多在地球表面上選擇較佳的位置,相對於專業天文觀測不需太嚴格但機動效能比較好,分佈也較廣;但多數集中在都市或市區近郊地方活動,較受光害與城市化衍生的煙塵所影響。業餘天文觀測因礙於儀器關係,頗集中在可見光波段觀測,亦因此天氣狀況、尤其是雲量對業餘天文觀測來說起了極關鍵的作用。天文愛好者概嘆因天氣影響致重要天象觀測泡湯者不計其數。而觀物件也較集中在當月所發生的天文現象中,例如行星衝日、流星群極盛、日月食與彗星等,較富裕的天文愛好者並會在自家中興建私人天文觀測圓頂並添置望遠鏡、赤道儀作觀測和攝影,甚至經常驅車到觀星地點追蹤拍攝天體或自費遠赴別國觀測日全食,亦有涉及至光譜觀測等。 | 4653 |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天文觀測",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6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