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76
article
stringlengths
52
32.7k
【地球圖書館】「我們都低估了社會上的蠢人數量」經濟史學者寫《蠢人基本定律》
契波拉認為,大家身邊都有蠢人,而且大家可能都曾經懷疑過自己身邊的人是不是有點蠢。然而,有些人會依據對方的職業教育程度等原因,來評估對方可能沒有那麼蠢,這就會讓人們低估了自己身邊的蠢人人數,一直誤以為自己身邊應該沒有這麼多愚蠢的人。而且,契波拉認為人們沒有辦法做更多事情來對抗愚蠢,如果要防止一個社會不會因為愚蠢的人、愚蠢的行為而招致滅亡,唯一的辦法就只有讓不蠢的人用聰明的方式,也就是要用「不只有利於自己還有利於他人」的方式,來填補這些愚蠢的事情。本文摘選自卡洛.M. 契波拉著作《蠢人基本定律:認清、接受、抵擋人類愚蠢的本質與破壞力》, 以下為本書摘要。蠢人基本定律把人類分成四大類別:弱者 (the helpless)、智者 (the intelligent)、土匪 (the bandit) 和蠢人 (the stupid)。眼尖的讀者很快就會發覺,這四類正好對應 H、I、B、S 四個象限。上圖是以某人為例子,我們姑且就叫他湯姆 (Tom) 吧。X 軸衡量湯姆從自身行為中得到的損益,Y 軸顯示他人或群體從湯姆的行為中得到的損益。利益的値可以是正數、零或負數,負數實際上就是損失。X 軸的値落於原點 O 右側代表湯姆的利益,落於原點左側代表湯姆的損失;Y 軸的値落於原點 O 的上下方,表示湯姆來往對象 (個人或群體) 的損益;O 點上方表示利益,O 點下方則為損失。為了更淸楚地說明,我們參考圖一來假設以下的情境:湯姆採取的某項行動影響到迪克 (Dick)。假如湯姆從中獲益,而迪克卻有所損失,這項行動就會被標示為上圖 B 象限中的一個點。不過尙有一點必須釐淸:思考湯姆的行動時,當然要採用湯姆的價値觀,但要確定迪克是損失 (負數) 或獲利 (正數), 判斷標準是迪克的價値觀,而非湯姆的。這條公平原則太常遭人遺忘,老是有人缺乏這種基本的文明素養,因而引發一大堆麻煩。容我再舉一個常見的例子:湯姆敲了一下迪克的腦袋,從中獲得了滿足感。他也許會一廂情願地認為迪克也很開心被敲頭。但迪克可能不贊同湯姆的看法,反而覺得被打令他不爽。迪克被打這件事,對迪克而言究竟是獲益還是損失,要由迪克來決定,而不是湯姆。想必各位都碰過這樣的事:某人採取行動後只有他一人得利,周遭的我們全都有所損失,這表示我們得要對付土匪;大家絕對也有類似的經驗:有個人採取行動後害了自己而他人得利,意味著我們得與一個弱者打交道;諸位應該也能憶起在某些情境中,有人採取行動後利人利己,那人便是智者。生活中確實有這種智者存在。但深思熟慮過後,想必你也不得不承認,日常生活中出現智者的頻率並不高,而是多半充斥著這種情況:我們失去了金錢、時間、精力、食慾、快樂和健康,只為疲於應付某種荒唐人類的離譜行徑;這種人明明自己一無所得、半點好處也撈不到,卻會讓我們尷尬又難受,甚或傷害我們。沒有人能夠知道或理解為何有人可以離譜至此,當然也就無法解釋其所作所為。說穿了,這根本無解──唯一的理由就是此人很蠢。階級 (class) 和種姓制度 (caste) 都是社會安排結構 (social arrangement) 的一,在工業革命來臨前的社會長河中,這種結構有利於蠢人一再取得位高權重的地位,而宗教也是主因之一。在當代工業世界中,階級、種姓制度等相關詞彙與概念都遭到廢止,宗教逐漸式微;但取代階級和種姓的是政黨和文官體系,取代宗教的則是民主。在民主制度中,確保當權者中的蠢人仍能維持在一定比例 的最有效手段即是選舉。別忘了,根據,選民當中也有 σ 的比例是蠢人,選舉無疑給所有蠢人一個損人又不利己的大好機會;在蠢人的推波助瀾之下,當權者之中的 σ 比例始終穩定不變。本文摘自著作《蠢人基本定律:認清、接受、抵擋人類愚蠢的本質與破壞力》, 繁體中文版由拾青文化代理。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博客來 (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誠品線上金石堂 Q: 我也想看《蠢人基本定律》!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12/13 中午 12 點截止送出名額:2 名 (限寄送台澎金馬) 活動方式:贊助 DQ 滿額成為 DQ VIP (月定期贊助 100 元或年度贊助 1200 元)⁣: 贊助網址由此去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 DQ VIP 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蠢人基本定律》⁣: 社團由此去 Q: 什麼是地球圖書館?「地球圖書館」是由 DQ 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性侵衣物展》打破大眾對於受害者穿著的負面迷思
近期在松菸舉辦「完美受害者 (the ideal victims) 性侵衣物展」的團隊說道。他們是來自台灣臺師大與全國青年們自發性組成的團體,籌備了半年的時間在 12 月 3 日至 11 日於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藝巷空間展出 24 套衣物與 38 件故事。2018 年,比利時為了破除性侵案件中,受害者常常被責怪「你為什麼不穿多一點?」讓受害者產生自我懷疑,甚至相信自己得為一部分的性侵或性暴力擔起責任。於是為了強調受害者不需要為任何「挑起」性侵或性暴力事件而受到譴責,傳達「我們想穿什麼就能穿什麼」的理念,比利時團隊舉辦了「你們穿了什麼呢?」(What Were You Wearing) 為題的展覽。「當你走進這裡,你很快會注意到這些都是大家平常會穿的衣服。」參與展覽策劃、在受害者支持團體工作的肯尼斯 (liesbeth kennes) 說:「這裡甚至還有一件寫著『彩虹小馬』的兒童 T-shirt。這也是殘酷的現實之一。」追本溯源,「性侵衣物展」最早的靈感來源是 2017 年 9 月美國堪薩斯大學一場展覽。展覽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衣服,其中有一件紅白相間小洋裝的簡介上寫到:「在幾個月後,我媽站在我的衣櫥前面,抱怨我為什麼再也不穿洋裝了。我當時 6 歲。」另外則是一件 T-shirt 和牛仔褲的故事:「事情發生後我有好幾天沒去上班。當我向老闆說的時候,她問了我這個問題 (你當時穿了什麼), 我說:『一件 T-shirt 和牛仔褲啊,不然你打籃球的時候會穿什麼?』我離開以後再也沒有回去了。」比利時展覽策劃肯尼斯在接受 BBC 訪問時說:「在那些 (性侵) 數據後面是人們的肉與血,不論女人、男人、小孩,我們所處的社會並不鼓勵受害者出來陳述他們遭遇了什麼。」「但只有一個人必須為整件事負責,一個可以阻止性侵事件發生的人,就是犯罪者。」
「X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還是電影嗎?日本快電影遭判賠上億日圓
2021 年 6 月宮城縣警察於北海道札幌市,以及東京都澀谷區逮補了 3 名違反《著作權法》的男女,這是日本第一次有人因上傳「快電影」遭到逮補。這三名被逮補的人透過上傳「快電影」得到影音平台的廣告收入,從 2019 年開始,約兩年總共獲取 450 萬日幣以上的利益。他們重新編輯了包含《新・哥吉拉》、《嫌疑犯 X 的現身》等 54 部電影,製作成快電影盈利。為影片配旁白的神奈川縣男子也在被送檢後,遭到電影公司要求超過 1000 萬日幣的賠償金,而後雙方達成和解。提起民事告訴的 13 家電影公司主張,賠償的計算方式應為每播放一次造成約 200 日圓的損害,由於被告三人上傳的影片播放總數超過 1000 萬,因此要求 20 億日圓的民事賠償。原先三名被告在同年 11 月判決有罪定讞,而民事賠償則先於 5 月由電影公司提出訴訟,東京地方法院認定有侵害之事實且因此獲得暴利,於 11 月 17 日判決侵害著作權,要求被告近 5 億日圓的賠償。內容流通促進機構 (CODA) 理事長表示:「對於快電影在年輕族群中越來越受歡迎,我們希望透過此次訴訟,讓觀眾理解版權保護的重要性。」面對多屏世代,邊看螢幕上的 Netflix 一邊滑著手機,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而網路上大量的訊息,也侵襲著人們的注意力、耐心。根據《哈芬登郵報》指出,2000 年平均每人的注意廣度 (Attention Span) 是 12 秒,三年後迅速下降至 8 秒。而快電影的出現與崛起,反映的是現代人無法消化網路上排山倒海資訊。因注意力下降、沒有耐心,想要快一點知道「結果」, 用最有效率甚至是「無痛」的方式,快速看完一部電影或劇集,也讓快電影成了網路影片難以被消失的原因。2022 年律政日劇《石子與羽男:這種事能告嗎?》, 第三集中便描述一名大學生使用電影畫面製作「快電影」, 因而遭到電影公司控告。片末以大快人心的台詞,為快電影給予一記當頭棒喝。:「覺得想看,但真的會去看電影的人有多少呢?應該有更多的人看完影片之後就覺得不看也沒差了。網路上的觀影心得應該也有影響吧,進影廳觀影的人次這麼少,影評網站上的心得卻非常多,還有只看了快電影就留言的人佔絕大多數。他們應該是覺得自己看完電影了吧。只看了十分鐘的影片就覺得看過了,這樣就滿足了,根本不想費心了解內容,因為不想浪費時間。最後還把導演投注十年心力的電影毀於一旦。參與電影的所有人都身受其害,你所染手的『快電影』的世界罪孽有多深重,你現在明白了嗎?」擅自複製原電影的畫面,也就是使用的盜版畫面的部分,使用畫面沒有取得授權。〈翻案權〉指的是作品本身被翻拍、重製的權利,〈同一性保持權〉主要保障原作者人格權,也就是不能違反原作者意願,因此擅自重新編輯影片侵犯了以上兩個權利。電影公司擁有「向公眾發布作品」的權利,也就是台灣的〈公開傳輸權〉, 擅自在影音平台上傳影片並且盈利,侵犯了電影公司的權利。時間倒回至 2017 年,「谷阿莫事件」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YouTuber 谷阿莫製作多部「X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影片,其中包含《屍速列車》、《動物方程式》等院線熱門電影,在 2017 年遭到 5 家片商提告。谷阿莫自認影片作品為合理使用,有達到評論、解說、研究和報導的效果,並且強調「二次創作」的創作自由。有谷阿莫粉絲舉例國外頻道「誠實預告」(Honest Trailers), 同樣有嘲諷劇情為何谷阿莫會觸法?但「誠實預告」的影片並無法讓人看完得知結局,谷阿莫影片則是將結局直接於影片中揭露。事實上,谷阿莫除了造成片商損失、自己圖利之外,也包含了違法取得片源進行再製的疑慮。電影《腦漿炸裂 Girl》就因谷阿莫製作「5 分鐘看完腦漿炸裂 Girl」影片,影響到觀眾觀影意願,片商直接宣布無限期延期上映,等於直接取消在台上映的規劃,《近距離戀愛》也受波及只上映短短幾天便慘淡下映。台北地檢署認為谷阿莫涉嫌改作、當中有商業利益,違反《著作權法》第 92 條起訴,最重可判刑 3 年,併科 75 萬元罰金。最終谷阿莫與片商達成和解,並且發出道歉公告,和解條件由於保密條款並未對外公開。「快速電影」在法律上侵犯了創作者、電影公司的相關權益,在日本以及台灣的兩個判例中,都可以看到除了《著作權法》的實質侵害之外,「快電影」也連帶影響到電影原本會帶來的利益受到影響。與鼓勵觀眾看電影的預告不同,快電影的本質仍是「破壞」, 犧牲電影的細節與過程,以結果論的方式重塑。只要上傳快電影,即構成侵權,毫無疑問成了映画泥棒。使用「未經授權」的電影畫面製作約 5-10 分鐘的短片,自行加上旁白或字幕進行後製編輯,讓觀眾在短時間內了解整部電影的劇情以及結局,大多「快速電影」的風格偏向幽默、嘲諷,也因此能吸引許多觀眾點閱。
國仇當前豈能不報 匈牙利vs蘇聯的水中血戰
政治歸政治,運動歸運動這句話,一直都是人們爭論的焦點。1956 年 12 月 6 日,第十六屆在澳洲墨爾本舉辦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一場匈牙利男子水球隊 VS 蘇聯男子水球隊爭奪總決賽席位的比賽中,原本肢體互動就相較激烈的水球比賽,卻在比賽「開打」後變成一場真正的水上械鬥。匈牙利球員眼角更是在被打傷、滿臉是血後,在倒數一分鐘前強行中止。這場充滿暴戾之氣的水球比賽,史稱水中血戰。而打架的理由,只因開賽前爆發匈牙利十月事件,蘇聯從運動場上的敵人,變成真正的敵人。作為奧運史上最悠久的團體賽,水球比賽自 1900 年第二屆奧運開始便成為主要比賽項目之一,是結合游泳、手球、籃球與橄欖球的水中球類運動。作為上一屆水球比賽冠軍的匈牙利,其賽事是眾人矚目的焦點,然而,當他們在奧運開賽前進行特訓前,匈牙利學生因不滿共產黨的佔領與統治,自 10 月 23 日起推倒了史達林的銅像,舉行大規模街頭抗議,揭開匈牙利十月事件序幕。當時正處冷戰時期,英法兩國也忙著處理蘇伊士危機,而蘇聯則選擇將坦克車開進城,血腥武力鎮壓抗議的民眾,傷亡人數高到兩萬多人。因此,當匈牙利水球隊訓練結束、抵達澳洲時,才得知自己的國家和親友們,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面對代表國家出賽的運動員們來說,為國家的尊嚴爭一口氣,是他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在這個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坦克甚至是戰鬥機的運動競技場地。一路過關斬將打到四強賽的匈牙利,也在球場上與他們的宿敵蘇聯狹路相逢。不少居住在墨爾本的匈牙利人,在觀眾席上高喊「匈牙利加油!」。而從小就受蘇聯體制教育的匈牙利人來說,俄語也成了他們的母語,因此在場上匈牙利球員也不斷用俄語叫囂「你們這些轟炸我們國家的混蛋。」伴隨著仇恨的情緒,匈牙利遙遙領先蘇聯四分,直到比賽前一分鐘,當匈牙利球員扎多爾埃爾溫 (Zádor Ervin) 正在防守一名蘇聯球員時,卻遭到對方趁他不注意時朝他臉上揮出一拳,且結實地打到眼角。當他滿臉是血地爬出泳池時,頓時全場激憤,憤怒的觀眾直接跳過圍欄衝向蘇聯隊。比賽不得提前中止,蘇聯隊也在澳洲警方的護送下離場。最後不負眾望,匈牙利打贏蘇聯報了國仇,同時也在決賽時以一比二戰勝南斯拉夫,拿下他們第四面水球金牌。奧運結束後,一百多名的代表團決定在西方尋求政治庇護。半個世紀過後,尋求政治庇護的運動員仍不是個例...。
「活更久就該工作更久」馬克宏堅持退制改革 法國社會不滿蔓延
2022 年法國朝野對峙、社會動盪,一時間山雨欲來。《重點週刊》(Le Point) 形容這個冬天,法國瀰漫著奇怪的政治氛圍。「這是一個新的『兩者皆不』: 既不革命也不改革。自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4 月連任後,國家似乎停擺了。法國政策顯得猶豫不決、凌亂且優柔寡斷。」4 月法國總統大選,馬克宏成功連任,6 月 19 日國會選舉,執政黨喪失絕對多數,加上俄羅斯進犯烏克蘭後,歐洲面對一連串經濟、能源、外交和軍事危機,內外夾擊,法國許多政策自此或開始空轉,或陷入強大反對勢力阻擋的僵局。9 月中,國會下半年開議,剛當選的國會朝野新血摩拳擦掌,迎接能源轉型、退休制度、國家預算等馬克宏第二任大刀闊斧改革的重要法案,等待一輪廝殺。10 月初,法國煉油廠罷工要求調薪,石油運送不出來,全國三成加油站被迫休業,其他加油站則大排長龍,甚至出現駕駛為加油大打出手的景象;10 月 16 日,在馬克宏死對頭、極左派領袖梅蘭雄 (Jean-Luc Mélenchon) 號召下,上萬人走上巴黎街頭抗議高物價與氣候無作為;10 月 18 日更有跨產業聯合大罷工與全國示威,所幸規模不大,但足見社會不滿已醞釀成形,隨時可能再次爆發。緊接著,在歷經數週的國會辯論,2023 年預算法案仍舊沒有共識。面對 3,000 多條待審的修正法條與對話停滯,總理柏納 (Elisabeth Borne) 10 月 19 日動用憲法第 49 之三條,即不需經過議員投票,立即於國民議會一審通過 2023 年預算法案的主要部分。左翼「新民眾生態和社會聯盟」(NUPES) 也在幾分鐘後根據法律提出不信任動議,準備倒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極右派國民聯盟 (RN) 在最後一刻表示加入左翼倒閣,但 10 月 25 日投票結果最終仍差 50 多票,總理暫時逃過一劫。但梅蘭雄一派仍兩、三度提出不信任案,內閣如坐針氈。法國政府 10 月底公布數據顯示,受能源、食品和製成品價格上漲推動,10 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 6.2%, 創自 1985 年 10 月以來新高,經濟成長大受影響,「購買力」成為法國民眾最關心的議題。此外,俄烏戰爭擾亂糧食供應鏈,法國大型零售商 U 集團表示,產品缺貨率已從 2% 上升到 10~12%。俄國切斷天然氣不僅使得物價上漲,能源供給也是另一大問題。法國過去自詡為歐洲能源大國,依靠核能不僅保障國內用電,甚至還有多餘賣給鄰國。然而能源危機爆發後,法國政府也開始請民眾節約用電,並預告企業有可能面臨限電。10 月 26 日,馬克宏接受「法國第二電視台」專訪,親上火線回應所有燙手議題。在能源方面,他預期天然氣與電價將出現 15% 通膨,「很多,但已比原本應該的低了許多」。政府設立價格上限,並補貼民眾與小企業。但馬克宏也拒絕對因戰爭等外部因素而獲取暴利的企業加收暴利稅,引發反對黨不滿。至於萬眾矚目的退休制度改革,馬克宏在專訪中強調將進行到底。政府規劃 2023 年初開始,以每三年後調一歲的速度,將請領全額退休金的最低年齡從現行的 62 歲到 2031 年提高至 65 歲,但在某些條件下,「開放」提高至 64 歲可能性的討論。這意味年輕世代將得工作更久。退制改革在 2018、2019 年曾引發全國抗議與罷工,幾乎可謂引發社會對立與僵局的保證,被視為對政府能耐的最終測試。馬克宏在專訪中說:「若今天不改革,那就必須提高退休金提撥額度,不然就減少發放額度。只有一個辦法:若我們活得更久,那就該拉長工作時間。」此話一出,極右派議員巴德拉 (Jordan Bardella) 隨即跳出來重申反對,「64 或 65 歲退休既無用也不可取,這完全不公正⋯⋯我們將反對它,法國民眾能信任我們」; 極左派議員奧丹 (Clémentine Autain) 則高喊,「馬克宏要求的 65 歲退休,是被大多數人民反對的。這是挑釁、是硬來」, 並號召再度罷工與示威。缺電、通膨、罷工、示威、改革、僵局、倒閣,在這陰雨不定的詭譎政治氛圍與動盪循環中,法國分裂日益嚴重。馬克宏義無反顧推動改革,梅蘭雄當仁不讓反對到底,極右派甚至在緊要關頭不排斥與極左合作:社會意識形態的對立恐怕正醞釀一場冬季颶風。內憂外患,法國作為歐盟大國,疲於協調歐洲對抗俄羅斯在門外騷擾之際,內政也如臨大敵。法媒寫道:「法國這艘船現在只能祈求風的憐憫。船長可能有個方向,但他卻不跟團隊溝通⋯⋯就讓我們希望不會上演新一集的高盧戰爭。」
日本對西班牙那球出界沒,科技說了算? AI、VAR、門線技術,足球場上的三位老大哥監控中
1986 年,阿根廷球員馬拉度納 (Diego Maradona) 的「上帝之手」事件,爭論多年,一度引起英國與阿根廷之間的緊張氣氛,奈何裁判沒看清。直至多年之後,馬拉度納本人受訪時承認是「手球」才塵埃落定。隊友傳出一記高吊球後,馬拉度納在空中偷偷用左手把球給送進球門,但裁判仍判定這球成功得分。此外,在廣大的足球賽場上,各種違規、演戲、難以判斷的進球也不斷上演,裁判有多少眼睛都不夠用。為了減少這些爭議,科技終於開始介入賽事,引進科學技術,協助裁判更有效率地掌握場上狀況,強化執法精準度。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球門線技術 (Goal-Line Technology) 與影像輔助裁判 (VAR,Video Assistant Referee) 皆已成為大型賽事中的抓漏機器。今年卡達世界盃更加入最新 AI 技術,讓判斷更加精準。誤將球踢進自家球門的「」, 白白送對手分數雖讓人哭笑不得,但乍看像踢進球門了,但其實沒過門線的「幽靈球」, 才真正令人氣惱。歷史上幾顆著名的「幽靈球」都影響甚遠,像是 1966 年的世界盃決賽,英格蘭對決西德,上半場加時賽英格蘭前鋒靴斯 (Sir Geoff Hurst) 一踢,球射中門楣落地彈出,裁判判定該進球有效,英格蘭憑藉這球成功反超,最終加時後以 4:2 擊敗西德。29 年後,透過電腦技術分析才證實了當時為誤判,但一切也都晚了。直至 2010 年,世界盃十六強賽事,同樣是英格蘭對上德國,上半場結束前,英格蘭林柏特 (Frank James Lampard) 從禁區遠射一球,同樣擊中門楣落地彈出,但被判定為未進球。這場比賽最終為英國飲恨落敗,該球還被足球迷們笑稱為「還債」。1966 年的世界盃決賽,英格蘭對西德,英格蘭前鋒靴斯的射門是否為有效進球引發爭議。此外,2018 年世界盃,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外圍賽中,巴拿馬對上哥斯大黎加,也同樣出現幽靈球。不只讓巴拿馬成功挺進小組賽,也連帶讓美國在外圍賽中宣告出局。雖然整體來說,幽靈球出現的頻率也不算多,但每有出現就讓人捶心肝。因此作為輔助的門線技術也應運而生。2012 年,克服各種對準確率質疑的聲音,國際足球協會 (FIFA) 最終還是妥協,全票通過決議,將此項技術運用於正式比賽中。門線技術 (Goal-Line Technology) 簡單說就是在球上植入晶片,並在禁區下與球門線加裝感應纜線,當球進入球門時,感應器便會將球的位置訊號傳送給球場周圍的接收器,再透過中央處理器計算是否通過球門線,確認得分便會向裁判配戴的專用智能錶發送入球訊息,直接了當的顯示「GOAL」字樣。所有運算只在幾之間,不會影響比賽節奏,並且能作為裁判的第三隻眼,協助做出更精準的執法。2014 年,巴西世界盃分組賽 E 組,法國對決宏都拉斯,下半場法國球員本澤馬 (Karim Benzema) 於禁區出腳,球擊中門柱內側,打到宏都拉斯門將巴利亞達雷斯左手並彈向球門,雖說門將迅速將球撈出,但依據門線技術所顯示,球已經通過了門線,並將此項判定結果傳到裁判手錶中,這帳當然記在宏都拉斯身上。這球不僅讓本澤馬表演了一齣漂亮的,也成為世界盃史上第一個透過門線技術而非裁判所判斷的進球。本屆世界盃用球內部安裝了 3D 感測器 (3D sensor), 因此需要充電。圖為充電中的足球。除了門線技術,還有一種更花錢的影像輔助裁判 (Video Assistant Refere, 簡稱 VAR), 又稱「鷹眼」。簡單來說就是在球場周圍設置多個高速攝影機,以多角度捕捉球員動作並且紀錄分析。當有爭議時,即可調出畫面回放,協助裁判判斷。國際足球協會於 2018 年批准使用,自此開始,每當賽事遇有爭議,我們就可以看到,主裁判雙手在空中畫個大方框,然後跑到場外,這就表示他要去看回放。不過此舉確實會干擾比賽節奏,因此最初也是充滿爭議。為了避免動不動就要跑去場外看回放,導致比賽時程延到天荒地老,是否要看回放將是由主裁判決定,而非強制。目前只有針對「進球是否有效」、「是否該判罰十二碼」、「直接紅牌」、「錯誤確認身份」四種狀況可以調閱。例如,今年 (2022) 世界盃小組賽中伊朗對戰威爾斯,比賽陷入僵局時,威爾斯門將亨尼西 (Wayne Hennessey) 下半場傷停時間於禁區外阻擋對手單刀進攻,本來遭裁判判黃牌,後來因 VAR 介入而改判紅牌出場,成為本屆第一個領紅牌的選手,也讓威爾斯陷入球員 10 打 11 的困境,最終被伊朗破防,於比賽結束前一分鐘連進兩球,威爾斯含恨以二比零敗給伊朗。此外,12 月 2 日,本屆世界盃 E 組的賽事,日本對上西班牙,球賽第 51 分鐘時,日本邊鋒三笘薰將看似衝出邊線的球撈回,負角度出腳,回傳田中碧,進而成功射破西班牙大門。然而球當下是否出界引來眾多討論,無論裁判、邊審、看直播的球迷,甚至三笘薰本人都無法判斷。在經過 VAR 計算後,認定球體並未完全越過邊線,根據規定並不算出界,因此判定進球。這也讓日本隊最終以 2:1 擊敗西班牙,順利晉級 16 強。但這爭議的一球迅速成為網路熱議,引發了針對 VAR、AI 技術的各種討論。甚至有日本網友模擬計算,球體應有 1.88 毫米在邊線上,可這「1.88 毫米的奇蹟」註定成為永恆的懸案,或網路迷因。此外,大家是否覺得這次世界盃遭判「越位」的比例變高了呢?這是因為繼門線技術、VAR 後,FIFA 宣布 2022 世界盃引入由 AI 攝影機與感應器組成的半自動越位裁判技術。12 支追蹤攝影鏡頭追蹤裝有感應器的官方比賽用球,同時 AI 會透過學習,蒐集場上球員身上高達 29 個資料點,並持續將數據傳送到 VAR 系統。當發生越位時,系統會將補捉的數據回傳賽事人員,提供裁判參考。此外還能重建球員立體動態,作為更清楚的判斷依據。然而,說到足球場上的 AI, 可能有些人會想起 2020 年蘇格蘭足球聯賽中,場邊主要用來記錄賽事的 AI 攝影機,把光頭裁判的頭當成球,追著拍了九十分鐘的事情。但 AI 技術一日千里,加上本次足球中安裝了感應器,準確度大增,也成為這次賽事一大利器。例如本次小組賽葡萄牙對烏拉圭的比賽中,「C 羅」羅納度 (CristianoRonaldo) 於 54 分鐘左右的空氣頭槌,便是 AI 科技上場的時候了。科技執法如虎添翼,但人有失手,馬有亂蹄,高科技也有出包的時刻。2019 年英超聯賽,阿斯頓維拉 (Aston Villa) 對雪菲爾聯 (Sheffield United) 的賽事中,阿斯頓維拉的門將判斷落點失誤將球抱入懷中,一時失去重心,又被回防的隊友撞倒,雖說抓著門柱,但還是連人帶球倒在門線內。觀眾們都清楚看見他人球都掛在門內,但因裁判視線被遮擋,當下也僅比著手錶,表示並未顯示「GOAL」字樣,加上鷹眼七個攝影鏡頭全被擋住無法分辨,最終還是判斷未入球,阿斯頓維拉因此成功晉級。這也成為英超引入門線技術與 VAR 後首次的嚴重失誤。雖說透過科技輔助能夠讓裁判獲得更多資訊、協助判斷,但科技雖能減少誤判,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判斷與觀測仍有極限,尚無法稱百分之百準確。不過,我們也不用急著因為偶為之的失誤而完全否定科技的介入,畢竟以整體比例來說,現代科技確實大幅提高了判斷的精準度。
牛津辭典票選2022年度關鍵字,歐洲版「我就爛」成網友最愛
雖然元宇宙這個詞早早誕生於 1992 年出版的科幻小說《潰雪》(Snow Crash) 中,但直到 2021 年底起才開始大量被使用。牛津辭典對元宇宙的定義如下:「一個假說上的 (hypothetical) 虛擬實境,在裡面,用戶可以用身歷其境的方式與彼此的虛擬化身 (Avatar) 以及周邊環境互動。」你覺得這個定義是否符合你對元宇宙的想像呢?在後疫情時代,我們開始討論起混合工作模式、全然虛擬實境的可能性與道德辯論,這種對未來的科幻式想像遍地開花,怎麼可能跳過元宇宙不談?無論你在這一年間,對元宇宙的看法是褒是貶,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確造成熱議,相較於 2021 年 10 月,元宇宙一詞的使用率又翻倍了。社群媒體的出現,讓大家都更能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IStandWith」這個 hashtag 從 2009 年開始應運而生,用以表達對特定事業、團體或個人的聲援。表態並非壞事,然而社群平台背後挾帶的演算法所創造出的同溫層效應,卻造成了人們只願意接受與自己立場相近的觀點,讓對立雙方之間的對話變得更加困難。影片中,牛津辭典的專家針對 Hashtag 的詞能否作為一個字詞,作了一番解釋。而到了 2022 年,「#IStandWith」這個 hashtag 的使用隨著烏克蘭戰爭、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訴訟等爭議議題的出現逐漸增加,社群上人們紛紛站隊,不僅促使激進主義的出現,更讓仇恨言論充斥在討論之中。哥布林 (Goblin) 是一種傳說的類人類的生物,以綠色皮膚、尖耳、鷹勾鼻和金魚眼為主要形象。他們主要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世界,個性貪婪且卑劣,可以說是最弱的怪物。在《魔戒》和《哈利波特》出現的家庭小精靈,都有哥布林的身影。牛津辭典對於這個詞的定義:「毫無歉意地自我放縱、懶惰、邋遢或貪婪的行為。」如果翻譯成華文世界的用語,就等於「躺平」、「不想努力了」, 還有「我就爛」。當疫情逐漸明朗,全世界的人們看似要恢復以往的生活了,但這一切似乎沒那麼容易。過著兩、三年在家工作、社交孤立、戴口罩的日子,辛苦歸辛苦,但或許大多數人也發現這樣不受他人眼光影響的生活其實也挺自在的,一時之間要擺出架子來,反而做不到。看看美國各大企業不願意回辦公室工作的人有多少,就知道哥布林模式對大家的影響深遠啊投票從 11 月 22 日截至月底,牛津辭典推特上 2,470 名網友的投票,即便有許多網友表示,這三個字詞完全不具代表性,但最終「哥布林模式」以 49.1% 近乎過半的比例,成為網友們心 中代表 2022 年的代表字。
「立即停火,不要玩火!」俄烏戰爭核電廠頻遭砲擊 國際原能署嚴厲警告
隨俄烏戰事曠日持久,位於烏克蘭南部的歐洲最大核電站札波羅熱核電廠 (Zaporizhzhia Nuclear Power Plant) 周邊乃至部分廠內設施自今年夏天起就不斷遭到砲擊,俄烏互控對方肇禍,就算國際原子能總署 (IAEA) 9 月初派員視察後情況仍未見明顯改善。由於擔心核災,烏克蘭及鄰國波蘭政府甚至開始發放碘片,以便萬一發生核災時民眾能有免受甲狀腺癌等疾病的基本防護措施。俄烏戰爭到 11 月底已延續超過九個月,札波羅熱核電廠附近的烏南地區始終是烏克蘭反攻重點之一。烏克蘭指責俄軍部署在廠內拿核電廠作掩護,俄軍則拒絕撤出核電廠,反控是烏軍刻意把核電廠當目標,藉以製造施壓俄國的口實。俄羅斯今年 3 月初在入侵烏克蘭後的第二週旋即奪下札波羅熱核電廠。雙方當時交火引起電廠內一棟非核心區的建物著火,引發全歐洲關注。札波羅熱核電廠內有六個壓水反應堆及數個核廢料儲存庫,自 3 月淪於俄國手中後,札波羅熱核電廠就一直由俄軍控制,但仍由烏克蘭的人員運營。從 7 月中開始,俄烏雙方在電廠附近交火頻率增加,電廠其中一座反應爐 9 月 1 日一度因砲擊而被迫關閉。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 (Antonio Guterres) 8 月初前往日本廣島出席原子彈轟炸 77 週年活動時警告,任何對核電廠的攻擊都是自取滅亡。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葛羅西 (Rafael Mariano Grossi) 9 月初率領一支 14 人調查團前往札波羅熱核電廠視察,事後發布調查報告。葛羅西說,他看過並標記對核電廠建築砲擊後留下的孔洞,確認核電廠的實體完整性「數度遭破壞」。核電廠的安全與保安系統仍可運作,備援的柴油發電機也都運轉正常,輻射偵測與緊急因應系統也都良好,但對負責運營電廠的烏克蘭人員得在俄國監視下工作的氛圍感到憂心,也直言任何對核電廠的攻擊都讓人無法接受。他在視察完後於維也納舉行的記者會宣布,會有兩名國際原能署檢查人員常駐札波羅熱核電廠,提供更可靠的安全通報。葛羅西另於 9 月 6 日與聯合國安理會視訊並發表調查報告,稱國際原能署調查人員全都對情況嚴重憂心,「各方在玩火,很可能發生一些極具災難性的事故」。國際原能署在調查報告指出,廠內烏克蘭運營人員得在砲火陰影下工作,檢查人員發現俄國把軍事裝備放在核電廠建物內,廠內存放新核燃料和放射性廢棄物的建築均有損壞。電廠烏方操作員無法進入包含冷卻池在內的某些區域,甚至電廠應變中心也有破壞,現正被俄軍人員使用。調查報告疾呼在電廠周邊闢建安全區,寫道:「現在亟需臨時措施以防核災意外⋯⋯這可透過即刻建立核子安全和防護區來達成。」俄國在 10 月 5 日宣布將札波羅熱核電廠收歸國有。葛羅西隔天在訪問基輔時表示,俄方人員要廠內的烏克蘭工作人員與俄國核能機構簽新的僱傭合約,而烏克蘭核能機構則喊話要他們抗簽到底,這會導致廠內工作人員因「不知該聽誰的」而困惑與兩難,工作人員在這樣的心理下不利核電廠安全。國際原能署已將常駐人員由兩人增為四人。11 月 19、20 兩日,札波羅熱核電廠頻遭猛烈砲擊,俄烏雙方皆指責對方先發動攻擊;國際原子能總署警告應盡快停火,避免引發無可挽救的核災。英國廣播公司 (BBC) 指出,核反應堆最明顯的風險是若其中之一受到砲彈或火箭襲擊,外部的保護殼可能受損。雖然反應堆在設計時是可以承受一定的外部壓力和破壞,但卻無法承受實彈打擊。如反應堆的外殼或是冷卻系統破損,幾可肯定會發生核輻射外洩甚至爆炸風險。俄國物理學家奧扎洛夫斯基 (Andrey Ozharovsky) 專門研究核廢料安全處理問題。他說,一旦核電站發生事故,將會釋放出大量放射性銫 - 137, 它是核分裂的副產品,素以通過空氣長距離散播聞名。銫 - 137 擴散將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災難性後果,還可能汙染農業用地從而影響未來幾年的收成,而隨天氣以及風力影響,核汙染還會波及更遠的國家。《紐約時報》指出,國際原能署的報告凸顯幾乎沒人能對札波羅熱核電廠危機插手,國際原能署不僅無力阻止電廠周邊的持續交戰,甚至檢查人員還在電廠時都會遇到砲擊,一度還得被迫找掩蔽。《日內瓦公約》禁止交戰各方蓄意攻擊核電廠。根據《日內瓦公約》1949 年第一議定書的內容,在可能引發洪水或核輻射造成「重大」平民損失的情況下,禁止攻擊水壩及核電站,但在此同時如電廠為軍事而非民間用途,則可視情況在必要時改列合法打擊目標。烏克蘭屢次請求國際社會在札波羅熱核電廠上方空域劃設「禁飛區」, 卻遲不得國際呼應,因為西方國家擔心此舉會被俄羅斯解讀為直接參與戰事。
【地球萬年曆】起身讓座給白人!一句NO點燃美國黑人平權運動
位處中東歐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是有著完善社會福利,年均 GDP 位處前段班的民主共和國,但過去這兩個地方曾經是一個國家,共同經歷一段共產黨專政的時代。1989 年 11 月 28 日,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宣布將取消一黨專政,重新建立新的政府,隔日政權和平轉移,史稱天鵝絨革命 。英國歷史學家 Timothy G. Ash 曾說:「波蘭革命十年、匈牙利革命十個月,東德革命十週,捷克斯洛伐克只用了十天。」回顧 1989 年,雖然中國六四事件抹殺了天安門前的民主運動,但在另一頭的中東歐,贏來的卻是如同天鵝絨絲綢 般滑順,沒有大規模武裝衝突與性命喪失的和平轉移與分裂。一戰後、二戰爆發前,捷克斯洛伐克曾是世界前七大工業國,但是共產主義接手後,人民的生活卻沒有過得比較好,而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一書記杜布切 (Alexander Dubček) 似乎也聽見人民的聲音,1968 年初「帶有人性面孔的社會主義」, 解除媒體審查、推動往自由靠攏的各項民主化改革的布拉格之春。然而,民主化的過程隨即在同年八月,隨著蘇聯超過 6 千輛坦克、8 百架飛機武裝入侵後戛然而止。七零年代末期,和一旁的波蘭或羅馬尼亞相比,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狀況和政權相對穩定,儘管生活水平落後西歐國家,也沒有迫使工人階級轉而加入知識份子的反共抗爭運動。因此,當時沒有人想得到共產政權隨即會在 1989 年瓦解。天鵝絨革命爆發前一年,抗議極權統治的 燭光示威 活動引爆警方的武力鎮壓,但同年數場集體示威、紀念活動仍是在政府的批准下和平進行。1989 年 1 月 25 日,為紀念在 1969 年抗議蘇聯入侵而自焚的揚・帕拉赫 (Jan Palach) 逝世 20 週年,大批民眾聚集在布拉格瓦茨拉夫廣場,沒想到卻遭到高壓水槍和催淚瓦斯等前所未有的暴力鎮壓。隨著對暴力鎮壓與共產黨不滿的情緒不斷上升,促使應援學生的人民走上街頭,高喊「自由」與「民主」的示威活動。11 月 17 日,為紀念 1939 年因參與反納粹示威而身亡的學生的 50 周年紀念,首都開始爆發大規模反共產黨的學生運動,人數從 500 人不斷新增至上萬人。隔日,警察暴力鎮壓學生運動的消息傳開後,許多民眾也紛紛走上街頭以及長達一周的罷工。示威活動開始第二天,瓦茨拉夫哈維爾帶領過去曾簽署 <77 憲章> 的異議人士,成立了公民論壇 政黨。長達 11 天的示威抗議,都有數十萬人走上街頭示威。面對其他共產主義政權相繼垮台,以及示威民眾連日的抗議下,11 月 28 日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拉吉斯拉夫・阿達麥茨宣布,放棄權力壟斷、取消一黨專政,重新建立新的政府。11 月 29 日,經過長達六個小時的會議後,通過取消社會主義憲法的憲法修正,共產黨的統治也宣布終結。一個月後,瓦茨拉夫・哈維爾成為捷克斯洛伐克首位民選總統。受到天鵝絨革命的影響,東歐與獨立國協也相繼發生沒有造成劇烈社會動盪、政權和平轉移的「顏色革命」。1992 年,捷克和斯洛伐克選擇和平分手,史稱天鵝絨分離,也是唯一一個能以非暴力方式處理國家分裂的前共產國家。◉「XXX 之春」怎麼來?回到五十年前的布拉格如何成為《間諜家家酒》裡面人見人愛的間諜?懂得使用隱形墨水或許是一招。1775 年 11 月 29 日,美國政治家詹姆斯傑伊 (James Jay) 發明了隱形墨水,只要使用特殊的藥水就可以讓原本隱形的墨水顯現。而這種墨水在獨立戰爭 期間,開始被廣泛使用。18 世紀時,有醫學背景的詹姆斯在踏入政治圈後,某天收到將軍的指令,希望他能發明一個不被敵軍發現的特殊墨水。回顧隱形墨水的歷史,其實早在公元前 217 年前,費隆就曾在《機械原理手冊》一書中提及用櫟五倍子和硝酸鹽製作鐵膽墨水 (Iron gall ink); 公元 600 年和十六世紀的歐洲,檸檬也被阿拉伯人作為有機墨水。文藝復興時期的煉金術師 Giovanni Battista della Porta, 則是首位使用明礬和醋製作隱形墨水,撰寫一本關於隱形墨水和秘密寫作的書籍。而後隱形墨水的發行隨著戰爭史不斷被改進,尤以在獨立戰爭期間,英國和美國開始積極地研發。英國人會在信封底部放小紙條,告知收件人該如何解開隱藏的訊息,例如 F 要用火燒加熱、A 需要使用酸性成分。因此,當詹姆斯接到任務時,喬治華盛頓 就希望能製作,只需要使用一種獨特的特殊配方,就能顯示的墨水。使命必達的詹姆斯,最後也成功製作出一種混合化學藥劑的交感墨水,並用於喬治華盛頓組織的間諜組織庫爾珀組 (Culper Ring), 包括美國第一位間諜班傑明・塔爾米奇 (Benjamin Tallmadge) 都曾使用隱形墨水作為秘密通訊。而詹姆斯也曾使用這種特殊墨水告訴他的弟弟約翰傑伊 (John Jay), 英國將使用強硬的手段讓殖民地屈服。只可惜,詹姆斯發明的隱形墨水的配方,只有他自己知道、絕對保密,現在也沒有人知道其墨水配方,而後詹姆斯被獨力支持者背叛而入獄,對革命失望的他也和弟弟不再往來。日後約翰傑伊則成為美國開國元老之一。時至今日,隱形墨水早成為小朋友的科學玩具,反觀大人們早已把腦子動到隱形斗篷上....。◉距離隱形斗篷不遠了!加拿大公司推出隱形材質德國啤酒好喝的秘訣,或許要歸功於啤酒純度法。1487 年 11 月 30 日,慕尼黑明文規定啤酒只能由三種原料釀造 - 水、大麥和啤酒花。違反此條法律或無視者,一律沒收其釀造桶,此法堪稱是啤酒純度法的前身。1506 年,慕尼黑與巴伐利亞公國統一合併後,此法也被納入法條中並於 1516 年 4 月 23 日正式頒布啤酒純度法。在啤酒花被用作啤酒的防腐劑之前,有些無良的廠商為了增加酒精濃度,會在裡面添加具致幻效果的曼陀羅、杜香,甚至是毒品罌粟。因此,1516 年頒發的啤酒純度法,主旨是為了避免飲用者喝到劣質或是危險的啤酒,另一方面,也詳細地規定啤酒的建議售價,以確保啤酒不會被不良廠商抬高價格。但此法最主要的目的可能是為了,避免啤酒釀造廠和烘焙師的的惡性競爭。讓啤酒只限用大麥,而小麥與黑麥則用於麵包製作,保障物價不會因為原物料不足上漲。而後俾斯麥統一了德國,1906 年《巴伐利亞啤酒純度法》成了《德國啤酒純度法》, 同時也在酵母被發明後,被重新列入德國啤酒的必備原料。雖然這條法律可以保障消費者不會喝到不良啤酒,但無形之中也變相地抑制啤酒的多元發展。時至今日,德國成了純正啤酒的代名詞,這條《啤酒純度法》也早已被廢除,但目前仍有許多德國釀酒商仍遵從此規範,作為正宗德國啤酒的指標。◉「讓這群納粹乾渴」 德國居民買光啤酒抗議極右翼音樂節◉運動也不忘小酌 「啤酒瑜珈」正夯讓座給有需要的人是常識,但黑人必須讓座給白人是絕對的歧視。1955 年 12 月 1 日,美國東南部的蒙哥馬利 (Montgomery), 一名非裔美國婦女羅莎帕克斯 (Rosa Parks) 拒絕讓坐給白人,以違法種族隔離法遭到逮捕。她的一句 NO, 引爆的是美國首次大規模種族歧視抗議,種下黑人平權運動 的火種。讓我們將時光倒回到 67 年前的那個晚上,剛從百貨公司下班的羅莎是一名女裁縫,但當她拖著疲憊的身軀搭上回家的公車,卻被白人司機要求讓座。只因 1900 年,蒙哥馬利通過一項城市條例:12 月 1 日,當時羅莎是坐在有色人種隔離牌第一排,在幾位白人上車後,司機拿著隔離牌示意要他們起身讓座時,一旁的三位黑人照做了,除了羅莎。​ ​ ​ ​ ​司機:「你不站起來嗎?」​ ​ ​ ​ ​羅莎:「不!」​ ​ ​ ​ ​司機:「如果你不站起來,我會報警抓你」​ ​ ​ ​ ​羅莎:「你就去吧。」這不是羅莎第一次被命令讓座給白人,早在 12 年前她就曾因為上車後,沒有遵守黑人必須從後門重新上車的條例後,被司機要求重後門上車。但是當羅莎下車後,司機卻沒有等她便直接開走。而這位司機正是 12 年後再度要求她讓座的 詹姆斯 F 布萊克 (James F. Blake)。被捕後羅莎因違反種族隔離法被帶到警察局,罰款 10 美元以及 4 美元法庭費用,儘管以技術層面來看,她一開始的確是坐在有色人種區。當晚,有色人種協會主席和她的律師朋友,將她保釋出獄。「大家都說,我是太累了才不讓坐的。其實我累得不是身體,而是對於『歧視』這件事感到厭煩罷了。」—— 羅莎帕克斯在此之前,其實發生過很多起黑人不願讓座而被捕的事件,但羅莎是第一個「起身」反對不平等條例的女性。很快地,羅莎被捕的新聞傳遍了整座城市,至少 4 萬名的黑人發起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其領導者也包括未來帶領黑人走上民權之路的馬丁路德金恩。1956 年 6 月 5 日,蒙哥馬利法院裁定,公車上的種族隔離座位違法美國憲法第 14 條,同年 12 月 21 日,公車抵制活動第 382 天宣布結束。半個世紀過後,有色人種的歧視問題依舊存在...。◉​沒消費想上廁所 美國星巴克報警趕黑人想必大家還沉浸在日本逆轉西班牙的精彩對決,但此次世界盃的贏家不是贏了主辦權、輸了球賽的卡達,而是一旁即將歡慶 45 周年國慶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1 年 12 月 2 日,阿布達比、夏爾迦、杜拜、阿吉曼、富吉拉、烏姆蓋萬等六個酋長國宣布獨立,隔年拉斯海瑪加入,正式組成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過去曾被葡萄牙統治,又因阿曼蘇丹國內亂而在各地建立獨立政權的阿聯,在 16 世紀時成了不得隨意闖入的海盜海岸。1820 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確保印度到埃及的航線暢通,與此地區各部落首領 (英國稱之停戰諸國 Trucial States) 簽訂《波斯灣總和平條約》, 停止海上掠奪的休戰協議;1853 年再簽訂永久休戰合約,條件是接受大英帝國的保護,雖然不會過度干涉部落的內部爭端,但諸國不得與英國以外的國家外交來往。因為酋長之間缺乏領域邊界的認知與協定,內部紛爭不斷並逐漸分裂成七個酋長國。英國為了方便管理同時也為了取得石油開發權,1952 年成立召集酋長國成立海岸停戰議會 希望各邦走向聯邦國家發展。1968 年,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 (Harold Wilson) 因國內經濟問題,宣布將終止相關休戰條約與協定、並撤出軍隊。雖然因歷史因素,伊朗反對巴林 與卡達加入聯邦兩國先自行宣布獨立。1971 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正式成立。雖然國土不大,但時至今日阿聯靠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成為波斯海灣上的經濟大國,大家所熟知的阿聯酋航空 也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專門提供往來杜拜的民航。時間快轉到 2022 年,首次來到中東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由卡達獲得主辦權,雖然被戲稱為最弱地主國 但耗資 2290 億美元也創下史上最貴世界盃紀錄。開幕後直接連輸三場,得了面子失了里子的卡達,反倒讓一旁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坐收漁翁之利。雖然距離阿聯踢進世界盃已經是 1990 年的事情,此次熱身賽更以 5:0 大輸阿根廷,但面對卡達境內飯店客房數嚴重不足,加上一晚要價八千台幣,內部卻十分簡陋的球迷村,許多球迷紛紛湧進搭乘飛機只要一小時,住宿卻也相對高檔的杜拜。儘管杜拜的飯店價格不斷飆漲,但現在依舊一間難求。而當地的咖啡廳和餐館,也必須向消費者收取至少 20 美元的低消,才能打平賽事轉播的播映費。面對受新冠肺炎影響,嚴重衝擊觀光與旅遊業的杜拜,世界盃也為他們賺進不小的收益。當然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卡達憲法以伊斯蘭教為主要法源,雖然允許喝酒但不得在公共場合飲用。面對開幕前夕頒布禁酒令的卡達,球迷們寧可回到相對寬鬆的杜拜大肆地慶祝。根據 BBC 報導,每天會有 500 個航班進出卡達,其中阿聯就佔據了 120 個航班。毫無疑問,將會成為史上碳排放量最多的世界盃。卡達到底有多顧人怨,DQ 延伸閱讀一次告訴你。◉為什麼連續 7 國與卡達斷交?◉雪崩式斷交三年後 阿拉伯國家和卡達同意重修舊好
法國第一份女性主義報紙 只僱用女性且與男性同工同酬
為什麼我們需要一份女性寫的報紙?一百年前,她們回答是「因為社會上不允許女性發聲」。1897 年 12 月 8 日,新聞記者瑪格麗特杜蘭 (Marguerite Durand) 創辦法國第一份女性主義日報《La Fronde》, 員工全數都是女性,同時也是繼 1894 年美國《女人的時代 The Woman's Era》世界上第二份由女性出版的報紙。La Fronde 一詞為「投石器」之意,同時也是 17 世紀法國反對王室專制而爆發的投石黨之亂 的運動名稱。瑪格麗特以 La Fronde 反諷女性權力,只能被限制在以家庭為中心的父權下,希望取其抗爭的精神,要求法國社會給予女性平等的公民權、投票權。法國新聞媒體 RetroNews 與法國電視台 France Télévisions 聯手推出一系列節目《回到新聞的未來》(Retour vers le futur de l’info), 回顧了法國歷史上新聞工作所面臨的種種挑戰。作為一名劇場出身的「高調」女演員,瑪格麗特成功運用自己的影響力與知名度,吸引很多女性知識份子為報紙寫專文。例如,法國人類學協會首位女性 Clémence Royer;19 世紀首位能進入議會的女性政治記者 Hélène Sée; 為女性爭取投票與墮胎權的 Séverine。《La Fronde》相信即使沒有男性,她們也可以在這個以男性主導的新聞界,取得成功。《La Fronde》除了警衛之外,沒有雇用任何一名男性,標榜全部由女性編寫、管理、製作與發行,為女性而生、而寫的報紙。當然,這也代表她們必須竭盡所能地闖入,原本不對女性開放的地方,例如議會或巴黎證券交易所。此報刊登的意義,不是為了對抗男性,而是主張權利平等。她們「投石」的對象是那過時、帶有偏見與歧視的法律。1897 年出版後,印刷量曾達到 20 萬份高峰。該報主要圍繞在女性權益的倡議,消彌對單親媽媽、女性勞工的歧視,同時也積極批判文學和媒體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幻想。最後因財務問題而縮減成月刊,並於 1905 年停刊。創辦人瑪格麗特而後仍致力於為女性爭取權利,雖然為女性爭取投票權的運動宣告失敗,但她在 1931 年將所有婦女史的文獻捐給巴黎,隔年巴黎以她為名建立瑪格麗特杜蘭圖書館 (Bibliothèque Marguerite Durand), 館內收藏一系列法國女權革命資料,以及諸多女性知識份子的作品。瑪格麗特於 1936 年逝世,而她生前養了一隻寵物獅並將牠取名為老虎,因為瑪格莉特時常帶牠在巴黎街頭散步而聞名,死後則被葬在塞納河左岸的動物公墓。或許因為天生性別的差異,女性的力氣打不贏男性,但是文字和筆桿的力量,卻不分性別。
世界神獸圖鑑 擁有預測能力的動物們
11 月 23 日,日本與德國足球比賽前,東京品川水族館 (Maxell Aqua Park Shinagawa) 準備了三個顏色的水桶,分別代表了:日本、德國與平手,並交給水獺太陽 (たいよう) 一顆迷你足球,看牠會將球投入哪一個桶子來預測比賽結果。水獺太陽接到工作人員丟給牠的球后,在場上繞了一下,毫不猶豫地將球投入象徵日本的藍色桶子。一年一度的土撥鼠日 (Groundhog Day) 已經有超過 130 年的歷史。每到這一天,數以千計的人就會來到美國賓州小鎮旁蘇托尼 (Punxsutawney), 看看剛結束休眠的土撥鼠菲爾 (Phil) 有沒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土撥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那麼北美的冬天還有 6 周才會結束;如果牠看不到影子,便諭示了春天將會在不久後來臨。透過土撥鼠日的現場影片,可以看到在宣告當下,土撥鼠菲爾會被帶到一個放有兩個小卷軸的平台上,卷軸裡分別寫了「我有看到自己的影子」、「我沒看到自己的影子」。但,根據土撥鼠俱樂部的統計,歷任「菲爾」一共預測過 104 個會晚點結束的冬天,以及 20 個早春 (有 10 年的數據散佚), 科學新聞網站 Live Science 在比對歷年氣候,發現菲爾的準確率只有 39% 左右。2019 年,美國國家環境資訊中心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在研究菲爾這 10 年的預測準確率時,也只有 40%。
【地球圖書館】「我們笑起來都一樣」《芝麻街》讓民族世仇的孩子們相遇了
2002 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製作兒童電視節目《芝麻街》的「芝麻街工作坊」接洽,詢問他們是否願意替科索沃製作該節目的另一個版本。科索沃的大小和康乃狄克州相仿,當時是聯合國保護區,但有些人將之視為塞爾維亞的一省,當時剛剛脫離一場毀滅性的種族衝突。在那場戰爭中有一萬多人被殺害或是失蹤,將近一百萬名阿爾巴尼亞人和十五萬名塞爾維亞人逃往鄰近國家,有時是乘坐曳引機和拖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官員認為《芝麻街》也許是設法解決民族仇恨的一種方式。雖然一項針對科索沃成年人的和解活動似乎沒有發生效果,但是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和解活動或許能夠奏效。《芝麻街》在美國的種族融合中發揮過作用,或許也能在科索沃取得成功。當時,塞爾維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在地理上是隔離的:各民族居住在不同的地區,孩童去上不同的學校。許多科索沃的孩童甚至從未遇見過另一個民族的孩童。當一個塞爾維亞小女孩被問到:「為什麼妳和阿爾巴尼亞小孩上的是不同的學校?」她回答:「因為我們是塞爾維亞人,而他們是阿爾巴尼亞人。」「差別在哪裡呢?」小女孩想了一下說:「我不知道。」訪問她的人問:「妳會想要見一見阿爾巴尼亞小孩嗎?」「不會。」她說。她不知道差別在哪裡,只知道這些差別非常重要。《芝麻街》同意了,並且招募了包含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的製作群來協力製作這個節目。製作人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一度甚至不確定這兩群人能否同意聚在同一個房間裡來打造這個節目。然而,在接下來那幾個月裡,該團隊的確協力合作了。在他們製作該節目的那個小房間裡,窗戶加裝了鐵柵欄,以保護他們免受街上騷亂的影響。一度曾有一場暴亂爆發,使得該計畫中斷了好幾個月。製作群在製作之初就決定替該節目取兩個不同的名字,分別是阿爾巴尼亞語的 Rruga Sesam 和塞爾維亞語的 Ulica Sezam, 將分別用相對應的語言來配音。該節目省略了《芝麻街》教導字母和字詞的基本單元,因為阿爾巴尼亞裔的父母不會接受塞爾維亞文和西里爾字母,而塞爾維亞裔的父母也不會接受阿爾巴尼亞文和拉丁字母。由於無法以視覺呈現字詞,製作群創造出一部「圖畫辭典」。如果要教「太陽眼鏡」這個詞,節目中的孩童會戴上奇形怪狀的太陽眼鏡,並且用不同的語言說出這個詞。就連要把節目名稱放上螢幕都會在政治上掀起波瀾,於是製作群最終決定就只讓孩童大聲喊出節目名稱。由於科索沃的孩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有限,該節目的課程有著直接的實際目標,像是教導孩子數數以及注意安全。而一個主要的中心思想是學習尊重並欣賞不同族裔的孩童。他們從未在現實生活中相遇,但他們也許能透過《芝麻街》這個節目相遇。製作團隊拍攝了幾十段實況影片,分別拍攝了塞爾維亞兒童和阿爾巴尼亞兒童和祖父母一起烹飪、慶祝節日、和家人相處,或是玩遊戲。這些畫面和傳統的《芝麻街》招牌內容互相穿插,像是布偶短劇和動畫。實景鏡頭的重點在於讓孩童認識彼此,甚至也許能夠認同彼此。那個小孩和她奶奶一起烘焙,就跟我一樣。我和我的兄弟姊妹一起玩,就像那個小孩一樣。製作群也希望孩童去認識敵對族群,但不要把他們的注意力全放在兩個族群之間的差異上,因為這可能會加深刻板印象。對另一個族群了解太少會導致恐懼和憎恨,而過度強調是什麼使人屬於「另一邊」則可能會導致偏見。夏洛蒂。科爾 (Charlotte Cole) 當時擔任「芝麻街工作坊」國際教育部門的主管,她說要平衡這兩個目標很難。製作團隊需要將這兩個族群區分開來,同時也要呈現出每一個族群本身的多樣性。他們也需要呈現出這兩個對立族群的共同點。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們在實景鏡頭中盡可能納入人數眾多的不同兒童。在一段影片中,分別拍攝了一群塞爾維亞孩童、一群阿爾巴尼亞孩童和一群吉普賽孩童,同時有一個小孩唱著:「我們是小孩,我們也許和彼此不同」,「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地方」,「有些人精力旺盛,有些人很安靜」, 但是「我們都會生氣...... 我們笑起來都一樣」。孩童被呈現為個體,有不同的經驗,但本質上沒有差異。一個獨立研究小組被請來研究該節目的效果,檢視這些孩童是否學會了數數、辨識數字、安全地過馬路。但該小組同時也檢視了那個關鍵性的問題:這個節目是否改變了科索沃的孩童對彼此的想法?它是否發揮了某種人際接觸的作用,讓孩童對另一個族群有了更細緻的概念?就像洛杉磯瓦茨區參與「社區安全合作夥伴計畫」的警察對於他們所服務的社區有了更完整的概念一樣?這項研究找來了五百多名五、六歲的孩童,其中大多數在這之前不曾看過這個節目。(在作這項研究之前,只有 2% 的塞爾維亞兒童和 23% 的阿爾巴尼亞兒童看過這個節目。) 在他們觀賞這個節目之前,這些小觀眾被問到他們對於不同的小孩有什麼感覺。接著半數的小孩觀賞了至少 12 集以他們母語播放的《芝麻街》, 另外半數的小孩則沒有看。研究人員發現:在阿爾巴尼亞孩童和塞爾維亞孩童當中,那些觀賞過《芝麻街》的孩子面對其他人的態度更加開放。他們更可能想要和一個吉普賽小孩互動,也更願意和不會說自己語言的小孩玩耍。在塞爾維亞孩童當中,表現出互相尊重的百分比從 37 提高到 68; 在阿爾巴尼亞孩童中,這個百分比從 23 提高到 33。經過此一介入,觀賞過《芝麻街》的孩童也比較樂意去幫助屬於一個敵對族群的小孩。當孩子被問到他們為什麼可以這樣做,他們提出的理由表示出他們在想像另一個孩子的內心經驗。「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他們說。還有別的理由嗎?那些孩童回答:在一些細微之處,他們開始認同敵對族群的小孩。我們都會生氣,我們笑起來都一樣。電視節目和電影中的呈現能夠改變一個人看待「他者」的方式。而這些呈現能做的事還不僅如此:它們也能改變一個群體看待自己的方式。本文摘自著作《隱性偏見:為什麼我們無法平等看待每個人?打破「慣性思維」的認知陷阱》, 繁體中文版由皇冠文化代理。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博客來 (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誠品線上金石堂 Q: 我也想看《隱性偏見》!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12/05 中午 12 點截止送出名額:2 名 (限寄送台澎金馬) 活動方式:贊助 DQ 滿額成為 DQ VIP (月定期贊助 100 元或年度贊助 1200 元)⁣: 贊助網址由此去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 DQ VIP 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隱性偏見》⁣: 社團由此去 Q: 什麼是地球圖書館?「地球圖書館」是由 DQ 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科索沃 (Kosovo) 位於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原為南斯拉夫的一個自治區。1992 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 1992 年解體,分裂成塞爾維亞等多個國家,科索沃也成為的一部分。但是,科索沃地區約有 95% 的人口屬阿爾巴尼亞裔,且境內多數民眾使用阿爾巴尼亞語,信仰伊斯蘭教,跟塞爾維亞其他地區不同,因此部分民眾爭取獨立卻遭到塞國鎮壓。1996 到 1999 年的「科索沃戰爭」後,依據聯合國與芬蘭擬定的「昂提撒里計畫」(Ahtisaari Plan), 科索沃在歐盟監督下組成自治政府,但由於塞爾維亞與俄羅斯堅持否認該計畫,科索沃於在 2008 年 2 月 17 日在自組的議會中宣布獨立。雖然科索沃已經宣布獨立,但是塞爾維亞至今仍不願意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
登月史的新篇章由她們來寫 NASA首位女發射總監
自 1969 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下文簡稱 NASA) 的阿波羅計畫後,人類已有約半個世紀未踏上窟窿不平的月球表面了。然而,NASA 在 2017 年揭露了他們新的登月計畫,並且將之冠以希臘神祇阿波羅的雙胞胎姐妹 —— 阿提米斯之名。NASA 的命名策略,似乎暗示了這個以女神為名的計畫也將以女人為首:他們承諾這次會把史上首批女性太空人送上月球。不僅如此,今 (2022) 年 11 月 16 日,當升空的火箭宣告著名為「阿提米斯 1 號」的無人飛行測試任務順利啟動,在地面上監管著數據、發號著施令的查理・布萊克維爾 - 湯普森 (Charlie Blackwell-Thompson), 也是 NASA 史上首位女性發射總監。布萊克維爾 - 湯普森於 1988 年畢業於南卡羅來納州克萊姆森大學 (Clemson University in South Carolina), 並取得電腦工程學位 (Computer Engineering)。當年,她正準備從校園投入職場之際,前往甘迺迪航太中心應徵波音公司的職缺,在面試的途中,她參訪了名聲烜赫的 1 號發射室,並被其中的發現號太空梭深深地吸引:「我想加入那個團隊,我想爭取在那個發射室裡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個場景彷彿是女神對未來的預示。2004 年,布萊克維爾 - 湯普森加入 NASA, 擔任發射與降落部門的測試總監。2016 年,她更成為史上第一位擔綱發射總監的女性航太工程師。「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很幸運自己做到了。」布萊克維爾 - 湯普森說。雖已成為發射總監數年,但本次的阿提米斯 1 號發射計畫才是布萊克維爾 - 湯普森第一個正式的發射任務,而這趟將火箭送上太空的路途也十分顛簸。本來發射火箭的日子訂在 8 月 29 日,但當天引擎無法下降到升空所須的溫度,因此在倒數 40 分鐘時,她沉著地做了艱難的決定 —— 對發射任務喊卡。9 月 3 日,NASA 再度嘗試發射火箭,卻又遭遇了嚴重的液化氫外洩,只好繼續延期。好事多磨,發射時間一延再延,及至美東時間 11 月 16 日,她終於能說出「發射!」(Go for launch.), 阿提米斯 1 號順利從甘迺迪太空中心順利升空。即使過程波折,但布萊克維爾 - 湯普森卓越的能力與堅毅的性格卻是眾人皆有目共睹的。發射前,多次面臨「是否發射火箭」這種進退維谷的處境,必須當機立斷做出決策,她展現了冷靜沉著的領導者風範;及至火箭順利升空時,她也不居功,將所有榮譽獻給團隊,儼然一位發射台上的王者。布萊克維爾 - 湯普森出任發射總監一事,可謂為航太界中的性別平權運動立下了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布萊克維爾 - 湯普森認為自己成為第一位 NASA 女性發射總監一事,向年輕女性傳遞了一個訊息:「妳可以在這個發射室擁有一席之地,更有甚者,妳能夠領導一整個團隊。」如果翻找 1969 年阿波羅計畫留下的無數照片與影像,應該會發現登月史是一部被男人壟斷的歷史,其中幾乎不見女人的身影。航太業的門檻是高超的邏輯與運算能力,在平權意識尚不普及的半個世紀前,這種理科腦是男人的專利。這種社會背景下,女人要擠進 NASA, 並與男人有齊平的地位已是難上加難,更遑論成為居關鍵性領導地位的總監。接受 Mashable 採訪時,布萊克維爾 - 湯普森也精確地給出了阿波羅計畫的性別比數據:「整間發射室 450 個男人中,只有 1 個女人,就 1 位。」她即是現年 81 歲的喬安。摩根 (JoAnn Morgan)。據傳,當年摩根加入團隊時,她的主管召集了所有男性工程師,並且提醒他們不可以把她當辦公室的助理使喚,叫她去煮咖啡。由此可知,60 年代的航太業對女性而言並不友善。現今,阿提米絲計畫中女性成員則約佔了整體團隊的 3 成。雖不完美,但可能也稱得上是人類社會的一步了。「毫無疑問,在這個項目的領導層和運營領域,甚至是項目本身名稱 (阿提米斯) 中,都有女性成員,」布萊克維爾 - 湯普森堅定地說:「近 50 年來,我們勞動力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 團隊性別比的改變反映了 NASA 逐漸擁抱多元與開放,而這背後更體現了整個社會的價值接納越來越多種可能性。事實上,在這次的阿提米絲計畫中,NASA 不僅承諾要送首批女性太空人上月球,他們也認為觀賞「地出」(earthrise) 不該是白人專屬的權利。在 NASA 所公布之登陸月球的候選太空人中,也可見到不同膚色、族裔的人。或許,屆時 NASA 將這群外貌各異的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回望地球時,他們希望藉由太空人之眼看到的不是人與人間的差異,而是一個由 80 億人共同所居住、治理,宇宙中絕美的星球。
六四之後 中國最大的反共聲音:白紙運動
11 月 27 日,台灣自由廣場也有民眾自發性齊聚,他們在網路上聯繫、得知消息後,到場點起蠟燭、寫下文字標語、獻上鮮花以悼念新疆烏魯木齊火災受難者,並為北京、上海民眾,以及富士康工人高喊「加油」。
「打理花園,存在法國人的DNA裡」法國浪漫園藝文化
下班時間人行匆匆,巴黎黃昏最常看到人們手臂上夾了一根棍子麵包,有時空出來的手還會拿著一束美麗的鮮花,無論男女。從前初抵法國時,曾借住在朋友家,偶爾看到男主人帶著一束花回家,詢問是否為特殊節日,朋友父親卻笑著回答:「只是路過花店看到美麗的花,就順手帶回家給老婆。」法國,愛情與浪漫的象徵。根據花卉網購平台 2018 年底的調查,83% 的法國人有買花習慣;2022 年調查則顯示,法國人 2020 年總共買了 3,400 萬枝花,顯示法國人對花卉的熱愛並未因時代變遷而消失,特別喜歡送人美麗的花束。尤其是在大巴黎法蘭西島和布列塔尼兩個地區,其中 83% 的受訪者認為,送花這種向所愛之人展現體貼的小動作仍是一種法式傳統。更有趣的是,59% 的民眾透露送花也是道歉的好方法,是求生慾滿點的重要小訣竅。不過法國人在買花時,還是講求在地與當季。76% 受訪者表示,他們堅持購買「法國製造」的花,甚至還有農業部認證的「法國之花」標章。例如情人節送的紅玫瑰 80% 都從荷蘭進口,因此據調查僅有 14% 的受訪者會特別在情人節送花,其中部分人認為在寒冷 2 月購買溫室玫瑰,不是對環境負責的消費選擇。除了買花,法國人更愛自己動手。如今,「都市園藝」一詞正夯,九成住在城市的法國人,都對動手做園藝有興趣。今年 6 月 3 至 5 日,法國文化部舉辦的第 19 屆「相約在花園」(Rendez vous aux jardins) 熱烈展開,超過 2,200 座大型公園和城堡打開大門,與演奏會等不同文化活動搭配、串連,並請來園藝與植物專家為民眾導覽並傳授知識,讓更多人欣賞法式花園,以及保存、修繕和經營花園的重要性。 從過去法國王公貴族傾巨資打造法式園林造景,到凡爾賽宮精心設計和修剪得宜的樹叢,再到印象派畫家莫內親手打造的花卉天堂「莫內花園」, 紫藤花、睡蓮和藍天相映,被畫進了永恆。花藝和法國文化,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不僅在公園庭院,「園藝」可謂是法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法國公眾意見機構 (IFOP) 2021 年「法國人與園藝」民調出爐,69% 的法國家庭都擁有一座花園,即使沒有庭院,也會在陽台或露台打造出自己的小花園;而其中幾乎所有人 (96%) 都會圍出空間,種些花草蔬果,果真如同報告標題所形容:「打理花園,存在法國人的 DNA 裡。」 同一份調查還發現,不少法國人和植物感同身受,若盆栽死了,主人必定傷心難過。2020 年 11 月,記者前往巴黎凡爾賽門展覽中心的法國最大空中農場採訪,一個面顯嚴肅的銀髮族女性在得知訪問緣由後,立刻笑逐顏開,親切地講解每一株植物的狀況與需求,並驕傲地摘下小番茄讓記者試吃,「這個菜圃在封城期間真的救了我,讓我還能感受到生命」。的確,法國兩年三度封城讓園藝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菜園,栽種不僅紓壓,還能解決封城時一度出現的糧食緊張。85% 家中有庭院、天台或陽台的受訪者表示,園藝占據了「封城生活的中心」。2020 年 5 月疫情期間,園藝線上購物平台 Promesse de fleurs 驚喜地發現,過去兩個月營業額暴漲三倍,網站造訪人數高達 400 萬人,是平常的兩倍。蒔花弄草,歲月靜好?不,園藝在法國可不是退休族群專屬,其魅力風靡年輕世代,蔚為流行,例如調查發現,在封城時期栽培綠色小夥伴的,21 到 40 歲族群高達 69%; 更有 81% 受訪者從中發現樂趣,表示解封後會繼續他們的綠手指研修之旅。即使家中真的沒有空間開疆闢土也沒關係,因為巴黎近年來「共享花園」或「共享菜圃」興起,在政府與民間團體努力下,把舊鐵道旁等的荒廢之地規劃成花園地,由周邊居民認領,在都市生活之餘能享受園藝的樂趣,更有專人帶領協助,新手也不用擔心。「共享花園」計畫大受歡迎,不僅把原有安全疑慮的幽暗荒蕪之地改造成綠意盎然的綠洲,推動綠化城市減少熱島效應,也能促進地方居民向心力,更讓民眾享受到最新鮮的自耕蔬果。有些收成豐饒的花園,也開始和當地餐廳合作,形成充滿活力的社區生態系。下次來法國,不妨花點時間在巴黎聖母院旁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花藝市場」逛逛,請店員按照喜好幫你配束當季鮮花,或帶盆法國人家幾乎必備香草回家,藉著拈花惹草,走進法國隱藏版的浪漫文化歷史中。
【地球萬年曆】一騙就是40年 考古史上最大騙局 大英博物館有眼不識頭骨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但在人類演化史上卻有一場騙局,一騙就是 40 年。1953 年 11 月 21 日,英國大英博物館內被當作人類祖先化石,可能是 50 萬年前的皮爾當人 (Piltdown Man), 經研究人員精密的實驗測試證實,只是中古時代人類頭骨以及紅毛猩猩的下顎與牙齒,組裝而成的贗品。這場世紀騙局始於 1912 年一名業餘古生物學家查爾斯道森 (Charles Dawson) 宣稱,在英國薩塞克斯發現疑似古人類的化石,其顱骨像極半猿半人的化石,而這正是考古學家極力想證實猿進化成人所缺失的那塊拼圖。隨著越來越多人類化石出土,考古學家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與皮爾當人毫無相似之處,遲至 40 年後才經由科技證明了皮爾當人是造假的贗品。其中,最大的嫌疑人極有可能是查爾斯道森本人,雖然他早在宣稱發現化石的 4 年後逝世,但他早年就有偽造前科,此外,他是每次發現化石時唯一在場的人;但當他不在場時,卻什麼也沒發現,而他死後再也沒有發現任何相關化石。道森並沒有因為發現化石而從中獲利,因此也有人猜測他偽造化石或許只是渴望科學界的名聲認可。只要有人類就有騙局,而化石騙局不管到哪一國都有呢。◉現出你的原形!日本學者將解開 300 歲人魚木乃伊之謎對黎巴嫩的第一印象,莫過於小時候歷史課本裡的腓尼基人文化,他們曾是地中海霸主,也是黎巴嫩的祖先。1934 年 11 月 22 日,歷經被各國統治、佔領的歷史,二戰後宣布脫離法國統治,並於 1946 年正式獨立。首都貝魯特有中東巴黎之稱的黎巴嫩,因位處戰略要道,而擁有複雜的宗教和值敏歷史背景,但也造就另一個神奇的光景,走在貝魯特街上可以看見保守、頭戴頭巾的女子,但另一頭卻也能看見一身短裙的摩登女性,堪稱中東最開放的國家之一。然而這樣的光景,自 2020 年貝魯特大爆炸後,黎巴嫩陷入目前還看不見盡頭的經濟危機,而這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非核武爆炸事件,死傷超過七千人、46 億美元損失的世紀災難,也都歸因於前政府的貪腐與怠忽...。◉爆炸過後,黎巴嫩政府總辭 總理:貪腐規模比國家還巨大◉貝魯特大爆炸一年後 黎巴嫩怎麼樣了?有看過盧貝松的《碧海藍天》嗎?1976 年 11 月 23 日,有海豚人之稱的 Jacques Mayol 不靠任何潛水器具成功潛下水下 100 米,而他的故事也成為電影《碧海藍天》的原型,同時將自由潛水推廣至大眾。出生於上海的法國人 Jacques Mayol,1955 年遇見他的人生 Soulmate, 一隻住在邁阿密水族館的瓶鼻海豚 Clown, 每到午休時 Jacques 會偷偷跑進水池和 Clown 一起游泳,而海豚教會他的不只是如何長時間屏住呼吸,更是如何成為 海豚人的生活哲學。生物學家發現海豚的肺與人類的肺幾乎無異,而人在深海裡血液會集中流至肺部血管,因此人類是可以像海豚一樣遨遊於大海。1976 年 Jacques 靠著冥想控制讓自己的心跳維持在 27 下,在他 49 歲的時候打破人類自由潛水的紀錄。目前自由潛水世界記錄為,法國好手 Arnaud Jerald 今年花費 3 分 34 秒潛下水深 120 尺。Jacques 之所以能長時間屏氣,靠得是冥想控制心跳,但是在東南亞有一個原住民族群巴瑤族 (Bajau), 可以潛下數十公尺捕魚,而且在水裡一待就是好幾分鐘,則是因為他們天生擁有極端的生理特徵。◉「一口氣」能在海裡待上好久 巴瑤族優異潛水能力之謎◉與海豚共游成絕響?夏威夷擬禁止劫機犯想要贖金但不想被抓到該怎麼辦,那就從飛機上一躍而下吧。1971 年 11 月 24 日,一名神秘的男子挾持了一架波音 727 型飛機,在拿到 20 萬美金後,便穿上降落傘跳機,從此人間蒸發。作為美國史上最離奇的劫機案,「D・B・庫柏案」早已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完美犯罪。當時剛好是感恩節前夕,一名以丹庫柏 (Dan Cooper) 名義買了一張從波特蘭飛往西雅圖的單程機票的白人男子,在飛機起飛後遞給空服員一張紙條,對方原以為是搭訕,直到男子示意自己公事包裡面有炸彈後,便聽從對方的指示準備:一萬張不連號的 20 美元紙鈔、四個降落傘,以及飛機的燃油。飛機降落後,丹・庫柏拿到要求的降落傘和贖金,便釋放機上所有的乘客和幾名機組人員,只是他再次要求馬上將飛機開往墨西哥,且詳細指令飛行的高度和速度。當飛機重新起飛升空到 1500 公尺後,丹・庫柏趁著暴風雨來襲後,將 20 萬美金綁在胸前、穿上降落傘、打開機艙後門一躍而下,從此從這個世界上銷聲匿跡。即便 FBI 地毯式的搜索他可能降落的地點,仍沒有一絲發現,直到 1980 年 2 月,當時年僅 8 歲的 Ingram, 在河邊找到 290 張殘缺的 20 美元鈔票,經對照鈔票上的號碼,正是丹・庫柏當時所要求的贖金的一部分。而這些贖金、降落傘碎片,甚至是丹・庫柏遺留在飛機上的一條領帶,成了 FBI 至今唯一的線索。劫機事件發生後,美國開始嚴格的安檢措施,安裝金屬探測器 檢查行李、額外檢查當天現金交易購買機票的旅客。而在當時波音 727 是客機中唯一可以從後機艙開門的飛機,事件後,也改裝成無法從裡面打開的設計。2008 年,當時撿到鈔票的 Ingram, 以 3 萬 7 千美元的金額,出售他當時找到的 15 張鈔票。媒體也因為誤報,將 Dan Cooper 的名字錯寫成 DB Cooper。D・B・庫柏的傳奇事蹟也影響許多流行文化,包括許多小說與漫畫,以及 2021 年漫威影集《洛基》第一集中,D・B・庫柏最後到底去了哪裡,成了史上最大的懸案。Netflix 也在今年推出《消失的劫機客》紀錄片。D・B・庫柏案被喻為最完美的犯罪,但是在埃及有一場劫機,則是被笑稱最笨的劫機犯...。◉埃及男穿炸彈在身上劫機 表示要送信給前妻 1960 年 11 月 25 日,這一天是多明尼加共和國米拉瓦爾三姐妹被獨裁統治者暗殺的日子,聯合國為了紀念「女權不畏強權」, 便將每年的 11 月 25 日訂為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提醒主旨是提醒各國有責任消除對女性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雖然時至 2021 年,平均每小時至少有五名女性會被殺掉,性別平權仍有一段路要走,但在 60 年前的多明尼加,有三名姐妹為了對抗獨裁者拉斐爾・特魯希略的極權統治,用她們寶貴的性命誓死捍衛女性尊嚴。◉秘魯選美拒報三圍 選美小姐:我們大聲唸出受虐婦女統計數字!◉「法國之恥」: 女性遭家暴殺害破百人
(2023更新)今年的天選火雞是誰呢?白宮舉行感恩節傳統「赦免火雞儀式」
每年受到眷顧的火雞,會分別被取上名字,在眾人見證下獲得總統特赦。火雞們的名字,為每年儀式的亮點之一,例如去年的火雞名為「巧克力」&「脆片」、2021 年是「花生醬」&「果凍」、2019 年則是「奶油」&「麵包」。2023 年,白宮的特赦火雞儀式於 11 月 20 日舉行,恰逢總統拜登 (Joe Biden) 的 81 歲生日。兩隻來自明尼蘇達州的火雞「自由」(Liberty)&「貝爾」(Bell) 踏上白宮草地,由於牠們的名字取自位於費城的「自由鐘」(Liberty Bell), 拜登在儀式上開玩笑地說:「這些鳥兒使『讓自由之聲響起』(Let freedom ring) 這句話,有了新的詮釋。」拜登也提到,自由與貝爾克服了艱難的旅程來到白宮,「牠們必須非常努力,展現耐力並願意長途跋涉 1,000 英里。」至於儀式結束後,自由與貝爾將再次返回家鄉,由明尼蘇達大學接手照顧。最後,拜登舉起右手,向著眾人宣布:「我特此赦免自由與貝爾。鳥兒們,恭喜你們!」「白宮赦免火雞儀式」的傳統究竟從何而來?這些被特赦的火雞都被送到哪裡去了呢?請看 DQ 製作的精彩趣味圖文報導。2022 年的天選火雞是「巧克力」&「脆片」!
拒絕獨裁者的求歡,蝴蝶三姊妹遭政治暗殺
根據聯合國關於女性被殺害的最新數據,2021 年「每小時就有超過 5 名婦女和女孩被家庭成員殺害」, 性別平權仍有一段路要走。但在 60 年前的多明尼加,有三名姐妹為了對抗拉斐爾・特魯希略 (Rafael Trujillo Villar) 的極權統治,用她們寶貴的性命誓死捍衛女性尊嚴。原本出生於菁英世家的米拉瓦爾姐妹 (Mirabal sisters), 之所以會走上革命之路,全都是被集權主義逼出來的。1930 年特魯希略發動軍事政變,以血腥鎮壓與個人崇拜,讓多明尼加進入最黑暗的 30 年,而他也將貪得無厭的色慾伸進每一個家庭裡。在他統治的時期,特魯希略便僱用選美小組,積極尋找年輕女孩作為他的「祭品」。註:米拉瓦爾一家有四姐妹,因二姐並無積極參加抗爭,故統稱三姐妹。當時年僅 23 歲的密涅瓦 (Minerva Mirabal Reyes), 受邀參加特魯希略的舞會,而她的美貌成了他的目標,但最後因為密涅瓦拒絕對方的「邀請」開始她的被迫害之路。她的父母在隔天就被抓起來,一家人也反覆進出監獄,密涅瓦和母親也曾被關進旅館,唯有和特魯希略上床才能被釋放。雖然最後密涅瓦成功逃了出來,也成為多明尼加首位從法學院畢業的女性,但她的文憑和執業執照,依舊被特魯希略給撤銷。漸漸地,密涅瓦開始走上革命的道路,同時也包括另外兩位姐姐,三人均和反特魯希略的男性結婚。米拉瓦爾三姐妹積極參與推翻極權統治運動,並以蝴蝶三姐妹 (Las Mariposas) 之名,成為反威權團體的精神領袖。在刺殺計劃宣布失敗後,特魯希略因國際輿論壓力,釋放所有參與暗殺計畫的女性後,但特魯希略將問題歸咎於米拉瓦爾三姐妹,便下令殺了她們。1960 年 11 月 25 日,三姐妹的丈夫被轉移到位於偏遠山區的監獄,在她們探監結束回程的路上,三人被特魯希略派來的祕密警察以棍棒打死,最後還刻意製造成是一場死亡車禍。其實早在她們前往探監時,就有猜想這可能是個陷阱。在祕密警察出現後,她們趕緊跑向附近的卡車,對著司機大喊「我們是蝴蝶三姊妹,請將我們的事情告訴大眾。」才讓她們的死,不會成為山谷裡的冤魂。米拉瓦爾三姐妹的死很快就傳遍全國,她們的犧牲也成為推翻集權的催化劑,另一方面,多明尼加遭到國際社會的經濟封鎖與制裁,六個月後特魯希略被暗殺,其政權宣告瓦解。米拉瓦爾三姐妹成了多明尼加的偶像,整個城鎮幾乎都有以她們為名的紀念碑、學校或街道,而多明尼加所使用的 200 元紙鈔上,印得正是三姐妹的肖像。其中,唯一沒有積極參加政治運動的二姊 Dede, 也在她們死後代為撫養其兒女。1979 年聯合國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並在 1999 年宣布每年 11 月 25 日為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紀念這三位勇敢且美麗的蝴蝶。
王者與造王高手,《王者製造》裡的金大中與嚴昌祿
在談金大中前,不妨先大致回顧一下韓戰後的南韓景況。第二次世界大戰於 1945 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終結,1947 年在聯合國的監督之下,南韓舉行首次普選,是年 8 月,大韓民國「第一共和」於漢城正式成立,李承晚成為首位總統。然而在李承晚上任後不久,金日成便在平壤宣布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半島不僅分裂為南北兩國,更為稍後於 1950 年爆發的韓戰埋下導火線。韓戰不僅是繼二戰後規模最大的戰爭,更全面地加速促成國際冷戰局勢。韓戰結束後,由於李承晚持續獨裁專制且貪瀆舞弊之事層出不窮,因此在 1953 至 1960 年間,全韓各地接連發生學生暴動,即使在李承晚下台後由張勉出任總理並成立「第二共和」, 社會的反對聲浪依舊沸騰。於是,1961 年張都暎與朴正熙發動了「五一六軍事政變」, 同時下令全國進入非常戒嚴時期。1963 年,朴正熙當選南韓總統,開啟了「第三共和」時期,他亦是南韓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直至 1971 年,雖然朴正熙執意主導修憲引來學生的激烈反對,但依然險勝當時被歧視為最大威脅的有力競爭對手金大中,順利取得第三次總統連任。一直要到 1997 年金大中才終於熬過了在朴正熙和之後的全斗煥軍政獨裁期間,多年的政治迫害當選總統,完成南韓史上又一次民主和平的政權轉移。而《王者製造》裡的主角金澐範 (薛耿求 飾) 就是以金大中為原型,講述這段艱困的政治生涯。1979 年 10 月為要求廢除維新憲法回歸民主,釜山大學和馬山大學生先後展開激烈的示威抗議,史稱「釜馬民主抗爭事件」。該事件更直接導致當時的中央情報部長金載圭開槍刺殺朴正熙。朴正熙被殺後,蠢蠢欲動的國軍保安司令全斗煥趁勢上位,採取高壓統治,一時間南韓再次陷入又一波軍政獨裁的黑暗之中。直到 1981 年南韓獲得國際奧會總會通過,將在 1988 年於漢城舉辦奧運會,南韓終於盼見民主化的一線曙光。1988 年全斗煥下台後,盧泰愚就任。此前一年,南韓就面對來自美國、國際奧會的外部壓力,尤其是國際奧會直接表明,如若南韓國內持續動盪,將不惜取消舉辦漢城奧運會。這讓盧泰愚不得不順應民意,發表了「六二九宣言」, 承諾推行包括總統民選、落實新聞自由等多項民主化政策。也因此,金大中於此次的選戰中再次落敗,盧泰愚當選第十三任總統,南韓進入「第六共和」。1990 年初,執政的「民主正義黨」與在野的以金泳三為首的「統一民主黨」和金鍾泌為首的「新民主共和黨」宣布合併,組成「民主自由黨」。在朝野領袖相互靠攏壯大勢力之時,金大中所領導的「平和民主黨」卻被孤立了。果然,在 1993 年,金泳三便挾著巨大優勢成為南韓第十四任總統,金大中再次敗北。實自統一新羅時期以來,地域對立一直存在朝鮮半島各道之間。位於西南方的百濟人與新羅、高句麗人的矛盾,後來成為全羅道人和慶尚道人的對立,現代韓國,多數總統皆來自慶尚道,而金大中則是唯一來自全羅道的總統。從 1992 年的總統大選結果,就能明顯看出,在地域對立的操作下,金大中僅在首爾及全羅道地區獲得支持,金泳三則拿下其餘大部分地區,金大中成為了被朝野孤立的百濟人。《王者製造》也將這種地域對立的複雜情結,放入電影之中。 然而,電影更著重刻畫的其實是主角金澐範與其影子操盤手徐昌大 (李善均 飾), 兩人如何相互配合,一步步走向角逐總統之位的過程。片中的徐昌大,即是現實世界裡的造王高手 — 嚴昌祿。和電影所搬演的形象相去不遠,嚴昌祿非常擅長打心理戰,像是煽動地域對立情緒就是他特別拿手的戰略之一。「重要的不是如何獲勝,關鍵是知道自己為何非贏不可。」-《王者製造》《王者製造》裡的徐昌大還曾在選戰期間因為金澐範的資金不足而想出了「草船借箭」的妙招。他讓金澐範陣營的人員假借敵對候選人陣營以「送錯了」之名義回收贈予選民的禮物,接著將外包裝全換成金澐範的標誌後,再回贈給選民。現實中的嚴昌祿亦是如此!他一邊採取負面手法瓦解對方候選人形象,一邊營造金大中的正面形象成功拉攏選民的心。這些獨特新鮮的選戰手法,也讓嚴昌祿得到了「選舉的狐狸」的稱號。然而,嚴昌祿終究沒能看到金大中於 1998 年當選南韓第十五任總統的那一刻。早在 1988 年時,嚴昌祿便因呼吸道疾病離開人世。回到《王者製造》, 電影一開始徐昌大在初見金澐範的時候,金澐範曾引用過亞里斯多德的話:「正義就是社會的秩序。」徐昌大則以亞里斯多德的老師柏拉圖的話回應:「為了正當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電影使用大量寓言和象徵,皆意在展示金澐範與徐昌大之間,光明和黑暗的互補關係,令人印象深刻。同時,電影也帶領觀眾回顧了金大中坎坷的從政之路,以及站在他身後的嚴昌祿,鮮少人知的傳奇人生。韓國第 15 任總統,執政時間為 1998 年至 2003 年,是韓國由威權統治邁向民主政治的關鍵人物。1954 年棄商從政的他,政治生涯十分坎坷,遭受政治迫害多年被關六年。1980 年戒嚴期間,身為獨裁政府反對派領袖的金大中被捕,間接引發「光州事件」。1987 年參選總統失利,終於在 1998 年完成韓國首次政權交替。金大中任職期間推動韓國金融體制改革,並改善韓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2009 年 8 月 18 日,金大中因肺炎逝世。享年 85 歲。韓國自 1945 年後脫離日本殖民統治,開始實行共和制。第一共和國為李承晚時代,因選舉舞弊引發四一九學生運動而垮台;第二共和國只維持短短一年,1961 年被五一六軍事政變推翻;第三共和國由實行鐵腕統治的朴正熙執政,恢復總統直選且修訂允許總統三連任憲法;1972 年實施全國戒嚴,第四共和國在朴正熙被槍殺後瓦解。1981 年全斗煥接替上任,將總統任期改為七年,儘管在經濟與外交上有所成就,卻以威權統治血腥鎮壓光州民主化運動,史稱第五共和國;1987 年重新修訂民主化憲法,同時也是沿用至今的第六共和國憲法,先後經歷盧泰愚、金泳三的總統任期,1997 年金大中當選第 15 任總統。目前,第六共和國為韓國至今歷時最長的韓國共和體制。1979 年,某貿易公司惡性倒閉後,200 多位女工佔領新民黨總部,當局出動了一千多名抗暴警察鎮壓。而後朴正熙拘禁金大中,同時褫奪國會唯一在野黨 —— 釜山人出身的金泳三的議員資格後,引爆釜山人的不滿。同年 10 月 16 日,釜山大學學生開始示威,位於馬山的慶南大學也加入示威活動,而當局也出動軍方武裝鎮壓,史稱「釜馬民主抗爭事件」。長達四日的釜馬民主抗爭事件成為了壓垮朴正熙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了看世足賽 印度村民集資88萬買房
本屆賽事於台北時間 21 日凌晨開踢,直到 12 月 18 日閉幕。印度未獲世界盃足球賽參賽資格,且民眾多半熱衷於板球運動,但在克勒拉省,基於第 15 世紀葡萄牙人航海交易帶來的影響,足球卻一直是很受歡迎的運動項目。根據印度國際亞洲新聞社 (ANI) 報導,在克勒拉省最大城及主要港口柯枝 (Kochi) 的一座村莊,有 17 名村民籌集 230 萬盧比 (約新台幣 88 萬元), 買下一棟平房,並把它漆成阿根廷、巴西和葡萄牙等 3 支隊伍的隊色。ANI 引述村民說,由於這棟房子剛好廉價出售,他們就決定把它買下來,再安裝一台大螢幕電視機,聚在一起觀看比賽,為喜歡的球隊放聲吶喊加油。一名買主說,等世界盃足球賽結束後,他們打算讓這棟房子成為社交中心,以後每逢足球賽事,村民都可以來這裏觀賽,凝聚感情。早在 11 月初,克勒拉省街頭已經出現大型足球明星海報,昨天在開幕典禮之前,柯枝街頭就已聚集大批足球迷,身穿各自支持的球隊在街上狂歡,鑼鼓聲震天,相當熱鬧。克勒拉省還爆發偶像立牌高度之爭,吸引到國際足球總會 (FIFA) 的注意,還把照片放上推特。在卡利克特城 (Calicut) 的一條小溪流旁,有球迷為阿根廷球星梅西 (Lionel Messi) 豎起 30 英呎的人形立牌,不久後內馬爾 (Neymar) 的球迷在同一處立起 35 英呎的內馬爾人形立牌,而葡萄牙球星羅納度 (Cristiano Ronaldo) 的粉絲不甘示弱,隨即架起 50 英呎高的「C 羅」立牌。但球隊之爭也不是一直如此和諧。上週,在馬拉普蘭縣 (Malappuram) 一個小茶攤,兩名男子因支持哪支足球隊而大打出手,民眾調解時發現原來兩人竟是親兄弟。他們被架開後揚言,直到 12 月 18 日之後才願恢復兄弟關係。
從抗疫到抗議,不被清零的中國人民之聲
作為新冠病毒爆發的地方,湖北省的武漢首當其衝成為首個被封城的地區。2020 年 1 月 23 日,人口約 1100 萬的武漢宣布大眾運輸工具全面暫停營運,住宅小區實施封閉管理,無特殊情況不得外出。政府沒有任何民生對策,一切只能靠人民自救。封城,說封就封。人民的不滿也隨著菜商惡意提高菜價、官僚只顧作秀與拍馬屁不顧民生、必須排隊領親友骨灰等荒謬事件不斷加劇。3 月 10 日,《人物》雜誌發布一篇〈發哨子的人〉的訪談,幾個小時後隨即被迫刪除,只因文章提及中國官方沒有第一時間正視肺炎,在層層隱瞞與封殺令之下,才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全球大流行。同年 2 月,中國公民記者張展也因報導武漢爆發的實際狀況後,被判尋釁滋事罪、刑期四年。〈發哨子的人〉被中共刪帖後,網民將自身對封城的不滿,轉而在社群網路發動一場「文章復活」的動手玩創意接力賽。從李文亮死訊再到〈發哨子的人〉, 中國人民憤恨的聲音,首先在網路上爆發。2020 年 4 月 8 日,武漢封城在第 76 天宣布解封,成了「清零政策」下相對成功的犧牲品,但長痛不如短痛的結果,換來的是嚴重被打擊的民生需求。自武漢後,大規模封城加上核酸檢測成為一套 SOP, 一旦發生疫情,500 萬以下人口的城市,兩天內完成全員核酸檢測,500 萬以上人口的城市,3 天內完成。各地方單位遵從的是李克強在常務會議「健全應急處置機制,堅決遏制疫情擴散」的清零守則,尤以位處皇都「北京」周邊的河北省,勢必要當個稱職的護城河。2021 年 1 月,以河北省石家莊為首,超過 2200 萬的人民被要求待在家裡,實施湖北省的全域封鎖。原本的「絕對清零」也開始轉為滾動式調整的「動態清零」。但相較於武漢地方政府的執政效率,中共的動態清零也開始引發疫情之外的民怨。2021 年 12 月,陝西省西安市爆發 Delta 變異株的社區傳播,一夕之間整個城市宣布封城。當所由人都以為有武漢作為前例,應對措施可以相對完善時,地方政府依舊規定是「除了做核酸之外,一律不准出門」。動態清零的弊端也就此產生。元旦晚上,一名即將臨盆的孕婦因為沒有核酸檢測報告被醫院拒收,最後導致大量出血、胎兒流產;醫院同樣以只接收「發熱門診」為由,拒收突發性心絞痛的男子,最終延誤就醫而搶救無效;中共官方控制疫情的「西安一碼通」因流量過大而爆掉;許多人民無法採購食材,甚至因為離家買饅頭而被檢疫工作人員毆打。面對地域廣大的中國,疫情檢驗反而考驗各地方城市的治理能力。防疫漏洞與民不聊生,很快地將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可以一天不吃飯,但不能一天不做核酸」成了中國的日常。《紐約時報》諷刺「中國式清零,只是一場專為習近平表演的政治運動。」相較於國外早已選擇施打疫苗、與病毒共存,中國的最高指導方針仍是動態清零,而非「強制接種疫苗」。時至今日,多數的中國人已經認清「比起新冠,更可怕的是為了防疫而犧牲的代價。」2022 年 3 月 28 日,號稱全中國最自由的上海也封城了。牛牽到上海還是牛,一樣的事情即便換到一線城市,依舊民不聊生,人民就連「聊」生命的可貴,也不行。上海人民被迫在環境惡劣、毫無隱私的「方艙醫院」隔離、集體遷移城鎮所有居民到「集中隔離點」, 其中寵物被撲殺、延誤就醫、跳樓身亡、搶不到物資等「」, 讓上海儼然成為一座大型的難民營,甚至可以說是毫無人道可言的集中營。而官媒在新聞裡面播放「假的」上海現況,以及問題廠商生產的酸臭豬肉,再次催化一場屬於上海的網路革命 ——「四月之聲」兩個月後,上海解封,現在換內陸區了。2022 年 8 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西藏自治區,兩大長年受到人權侵犯指控的行政區,換來的是更艱困的封城日記。對人均 GDP 敬陪末座的兩大區,當地居民的生活多以出門打工維生,一天被關等於一天沒有收入,就連牲畜也被強制克離,不是餓死就是被賤賣,嚴重影響人民的生計,當地卻也不時傳出中共官員利用疫情發大財、賺取肉品的中間利潤。只是疫情第三年,中國人民的聲音已經從網路世界,成了現實中即便剩下一口氣仍不吐不快的聲嘶力竭。2022 年 9 月 18 日,一台從貴州省開往荔波的隔離大巴,在凌晨遇難跌落至橋下深溝,27 條人命不幸喪生。其中,也無法確認多少人是真的陽性,卻在凌晨強行被拉上載往天堂的隔離大巴。事件發生後,微博出現大量「清零大於人命」、「死在隔離的路上」的批評,比起新冠而死的人,那些因極端防疫政策而死的冤魂,點燃了中國人民的怒火。時間來到 10 月,被封城將近三個月的新疆與西藏,邁入的是季節上的寒冬,以及毫無人性的人權問題。位於新疆伊犁州的人民,一天只能吃一餐,許多營養不良而餓死的人,成了官方數據的病死。而中共最擅長的網路「禁言」, 反而促使中國人民「罕見地」直接走上街頭,拿起大聲公直接表達不滿,包括廣東深圳、西藏拉薩城、新疆烏魯木齊都開始爆發大批民眾衝上街頭抗議。西藏拉薩更是傳出一起,一名 14 歲少女被三名男性玷污的「隔離性侵案」。人民的抗議需要多大聲,才會被政府聽到?中共的三天每天一檢,期間不聚餐、不聚會、不聚集的「三天三檢三不」, 成了 10 月 13 日,北京四通橋上「不要核酸要吃飯 / 不要封控要自由 / 不要謊言要尊嚴 / 不要文革要改革 / 不要領袖要選票 / 不做奴才做公民」以及「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的布條。一如過往,這位四通橋上不知姓名與身分的孤勇者,成了微博與官媒口中的佛地魔。即便抗議標語很快就被「清理」, 其精神卻也沒有消失。四通橋事件三天後,中共二十大落幕,習近平三連任到手,這波完全不輸給「病毒」的反習口號,也有如骨牌效應般迅速在中國,甚至是世界各地發酵。各式反習標語透過海外華人的創意,成了中國原本以聽話聞名的中國 Z 世代,學會「發聲」的契機。11 月 1 日,中國甘肅省蘭州市一名三歲男童因一氧化碳中毒,緊急和醫院求救卻被院方回以該區為「高危險區」無法出動救護車,最後是社區民眾群起抗議,父親衝出路障送醫,才抵達這間步行僅 10 分鐘的醫院。遺憾地,男童最後仍宣告搶救無效。因過度防疫而延後就醫的新聞,成了動態清零的 Dejavu。2021 年《英國醫學期刊》發表一篇來自中國疾控中心的研究:封城管理下,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減少了 37%, 但自殺與跌落的死亡率分別上升了 66% 與 43%。面對出不了城也出不了門的絕望,一躍而下也成了中國人民的解脫之路。2022 年 11 月,廣東深圳大學與內蒙古呼和浩特分別傳出女子墜樓身亡的悲劇:一個是領不到工資的打掃阿姨;一個是患有焦慮症的母親,女兒想破門而入卻被鎖死的防疫鐵門阻擋在外。還有更多的「死訊」是我們所看不見的國家機密。11 月 14 日,以農民工、約聘工人為大宗的廣州市海珠區,因連日封控的不滿引發上百人上街遊行,高喊「解封」, 甚至一度推倒護欄與警車,而中共則出動大批警力鎮壓。面對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被剝奪,人民的反撲,廣州人民率先用自己的肉身犧牲。回望 10 月底,曾經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口貿易重鎮的河南省鄭州,因中共過度封鎖消息、造成人心惶惶,導致富士康員工萬名員工徒步返鄉出走,河南政府只好號召退役軍人維持生產線運作。廣州的暴動,同樣是在長期的封控與物資不足,人民沒有工作甚至是被隔離完後,被迫露宿街頭,才會引發疫情爆發以來最嚴重的一場暴動。年輕人的勇氣,是四通橋的孤勇者給的;大人的勇氣,則是政府給逼出來的。三年過後,一連串的人道悲劇成了中國網友口中的「掩耳到零」。與,成了疫情之下的熱門用語,背後隱藏的貧富問題,也在疫情中悄悄浮上檯面。2022 年 11 月 14 日,河北省石家莊成了首度鬆綁、解封的「試金石」, 但面對中共長年宣傳「新冠病毒」的可怕,即便取消每天核酸檢驗、恢復出門上班上課,人民對中共的封城恐懼,仍有一大段路要走。為什麼要封城?推特上一則擷取 2013 年中國電視劇《趙氏孤兒案》的片段,也成了中國網友口中最貼切的答案。
疫後全球最貴城市大洗牌 以色列特拉維夫躋身「上流」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一系列因素推高了全球通膨。由於供應鏈緊張和消費者需求變化,全球許多大城市生活成本大幅上漲。世界上最貴的城市不是巴黎或蘇黎世,也不再是新加坡,而是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去年底,當「經濟學人資訊社」(EIU) 公布特拉維夫在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第一後,多數以色列人其實不意外,有些更是有「我就說嘛」的反應,記者有位朋友甚至用典型的以色列式幽默加嘲諷語氣說:「難得以色列被世界肯定,躋身歐洲『上流社會』!」以色列的高物價其實一直是 20 年以來持續的趨勢。2011 年夏天,一群以色列年輕人受到「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影響,決定在特拉維夫高昂生活成本象徵的羅斯柴爾德林蔭大道設立帳篷營,抗議高房價和房租。這個行動很快引起全國響應,各大城市都開始設立帳篷營,全國近 50 萬人走上街頭。10 多年來,以色列政府一直承諾降低不斷攀升的房價,但沒有實際成效。根據中央統計局 4 月的一份報告,2022 年 1、2 月房價較去年同期上漲了 16%。今年暑假,又有一群年輕人發起類似 11 年前的帳篷營大運動,但規模和影響範圍不及上次。以色列人應對高物價的策略之一是線上購物,尤其是透過國外網站。剛開始是 eBay, 後來阿里巴巴的 AliExpress 成了新寵。2019 年 Amazon 讓以色列客戶享有訂單逾 45 美元免運費服務後,造成熱潮,曾經讓以色列郵局癱瘓、無法處理大量包裹。2016 年 eBay 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以色列人在 2015 年創下紀錄,至少 95% 的人使用線上購物,其中 60% 是國外網站。當被問及他們為什麼在網上購物時,大多數以色列人的回答是生活成本高。三分之二的購物者表示,從網上購物有助於他們省錢,因為國外時尚服裝和電子設備的價格往往較低。以色列農業高度發展,是重要的農產品外銷國,但食品價格卻比歐洲高出 25%, 主要原因是以色列對農業強烈的保護主義,以及最大食品企業、隸屬瑞士雀巢集團的 Osem 公司的壟斷,讓原本在歐美平價的產品到了以色列成了奢侈品。不像衣鞋或家電用品等可以上網採購,對於食品的價格,以色列人只能咬牙吞下去。有些人會到傳統市場購物省錢,也有些猶太人會專程到阿拉伯村購買。新冠疫情改變不少人的消費和就業模式,外送服務業原是年輕人的過渡期行業,在疫情期間卻成了許多人維生的選擇。疫情前就擔任 Wolt 外送員的丹尼爾說,這兩年加入外送員行列的人各個年齡層都有。近年來,二手衣物也漸受歡迎。位處特拉維夫 Ramat Aviv 區、由「錫安主義國際婦女組織」(WIZO) 經營的非營利二手店,這兩年在疫情衝擊下,生意反而變得興隆,主要原因是經濟考量和環保意識的提升。根據以色列國民保險局今年初公布的數據,將近 200 萬人口處於貧困門檻以下,占總人口近 23%, 比疫情前增加 7%, 同時生活水準也跟著降低 4.4%。由於薪資沒跟著物價成長,許多家庭成了「貧困中產階級」。總部位於特拉維夫的非政府組織 Lasova, 除了運作 13 個遊民收容所、21 所為邊緣青少年設立的活動中心外,還有三家免費供餐的 Soup Kitchen 餐廳,工作人員都是志工或是被判社區服務的輕罪犯。Lasova 副執行長李卡 (Nira Lipka) 表示,特拉維夫的 Soup Kitchen 在疫情前每天提供 200~300 份餐點給獨居老人、陷於困境民眾、遊民等。疫情爆發後,每天平均供餐 800~1,000 份,接受供餐者有愈來愈多新臉孔,家庭和年輕人也增多。以色列最家喻戶曉的慈善機構是 Latet, 取自希伯來語「給予」的意思,1996 年由法國移民到以色列的達蒙 (Gilles Darmon) 成立,致力於減少貧困和促進更公正的社會。Latet 營運全國領先的食物銀行 (Food Bank) 並與 180 個社區團體合作,每月向 6 萬個家庭和 1,000 位大屠殺倖存者提供援助。疫情期間,Latet 發揮了重要角色,除應對突增的大量需求,也見證以色列公民社會的團結力量。達蒙表示,Latet 的規模在疫情期間擴大兩倍。這場全球性危機,一方面讓需要援助的人數增加,另一方面也讓以色列社會覺醒,參與慈善的志工和捐獻也不斷提高。
細菌人是熱量救星?丹麥與英國團隊研發無脂肪鮮奶油
曾聽說,對一杯過於苦澀的的咖啡,搶救方法之一就是加入牛奶,讓黑咖啡搖身一變成拿鐵;倘若加牛奶也無力回天了,那就再試試擠上乳脂成分更高的鮮奶油,華麗地變成一杯維也納咖啡吧!原理大抵是牛奶與鮮奶油中的乳脂成分能讓咖啡更加順滑。鮮奶油甜膩柔滑,入口即化實在叫人喜愛,不過高達 38% 甚至以上的脂肪含量,根本就是白色惡魔。對鮮奶油又愛又恨的複雜心情,科學家都聽到了,並想出辦法化解了。丹麥哥本哈哥大學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的聯合研究團隊,宣佈研發出一種無脂肪的打發鮮奶油,無論想單吃,或者擠滿滿在飯上做成鮮奶油丼飯,都不用擔心完食後得去健身房待到天荒地老。而讓這一切成為可能的,是細菌。鮮奶油 Cream 其實是從生乳中分離出來的乳脂肪的統稱,一般規範乳脂含量在 10% 到 80% 之間。隨著成分不同,名稱會有些微妙的差異,而目前常見除了運用在咖啡飲料中,乳脂含量大約 10% 的咖啡專用鮮奶油外;另一種更美味誘人的,除了蛋糕上的裝飾,還有星冰樂、摩卡、維也納咖啡、愛爾蘭咖啡等飲品上會擠一大圈乳脂含量大約 38% 的打發鮮奶油。雖說不管哪一種鮮奶油都帶能滿足味蕾,但高脂肪與高熱量著實令讓人憂慮。雖然也有間諜鮮奶油 —— 植物性鮮奶油可選,只是有一好沒兩好,反式脂肪也讓許多人擔憂。這時候,無脂肪、低熱量的細菌鮮奶油,或將成為甜食怪的未來心頭好。哥本哈根大學食品系的副教授 Jens Risbo, 在《Food Hydrocolloids》期刊中,宣佈為熱愛鮮奶油,又擔心脂肪與熱量的人們帶來福音。他表示,目前研究團隊已經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態的無脂肪打發鮮奶油,如同打發鮮奶油的天鵝絨般質感,但無脂肪,熱量更低。基本上沒毛病,就是用了點細菌而已。Risbo 表示:「我們只使用了四種成分,水、細菌、一點牛奶蛋白 (milk protein) 和一種增稠劑。」而成品也如同鮮奶油一般可以攪拌、打發成形,並保有打發鮮奶油般蓬鬆且濕潤的質地。「是啦,我們通常不會想把細菌跟食物混在一起。」Risbo 說。可就像廣告文案所說:「菌有分好菌壞菌」, 研究團隊使用了兩種在食品工業中已經習以為常,用於製作優格的乳酸菌。乳酸菌 (Lactic acid bacteria) 無處不在,有些生活在植物上,有些則存在於人類和動物的粘膜以及消化道中。在食品工業中,這些菌種被用來製作優格以及當作冷盤的防腐劑。「我們以在自然界中發現的益菌創造出令人喜愛的食品。」Risbo 說。而且更棒的是,這個能帶來更健康、低熱量、無脂肪打發鮮奶油的菌種,是可以簡單培養出的可再生資源,這是不是挺不賴的?就像未來肉,最難的是重現肉的口感。Risbo 也指出「開發替代食品最困難的,就是獲得正確的質感。」鮮奶油是生牛乳擠出後頂層脂肪含量較高的部分,而打發鮮奶油顧名思義就是 —— 打發它。藉由快速攪拌將空氣打入鮮奶油中,進而形成綿密如氣泡但又堅挺的質感。「高飽和脂肪含量是打發奶油的關鍵之一。那麼,我們如何創造一個避免高脂肪,同時仍能保持鮮奶油成形的替代方案?這就事我們需要思考與克服的地方。」Risbo 解釋著。為此,研究團隊使用了兩種乳酸菌種 —— 德氏乳桿菌 (LBD) 和捲曲乳桿菌 (LBC), 來創造如同打發鮮奶油的口感。兩個菌種不同的表面特性為泡沫提供了不同的結構:其中一種具有親水性,會吸引水分形成薄弱的連結,從而產生柔軟如泡沫的成分;另一種菌種則會排斥水分,更類似於脂肪,會形成相對硬挺的泡沫質感。讓細菌鮮奶油得以拉出與真正打發奶油般的尖端,並且保持形狀完整。除了食用之外,在作為食物裝飾上也能有很好的表現。不過現在就急著享用以細菌奶油裝飾的蛋糕,或擠滿細菌奶油的星冰樂,還有點言之過早。Risbo 表示這項研究只是個概念的驗證,並不會也不該被視為新產品的開發,而是一種新的知識與探索領域。「我們已經證明細菌可以用來創造形同鮮奶油的結構。」Risbo 認為透過這研究,在瞭解了物質的特質與脈絡後,也為如何將自然界各種產物更好的運用開了新的大門。這有可能是使用啤酒釀造過程中產生的酵母殘渣,也可以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成份,無論如何,關於這項研究以及所能成就的成果都是極富發展性的。
【地球圖書館】「用畫作充當餐費」甜點師教你如何成為印象派的收藏大戶
雷諾瓦接受穆勒的肖像畫委託時,曾經被狠狠給殺價。不過因為穆勒對雷諾瓦的高度讚揚與認同,加上性情溫和開朗的雷諾瓦人太好,兩人始終維持好交情。成名前的雷諾瓦也運用多樣性的技巧真實傳達穆勒的外在和感性特質。多虧雷諾瓦的神乎其技,小氣鬼穆勒看起來就像溫文爾雅的巴黎公子哥。畫面裡的穆勒有著濃密的棕褐色頭髮,和精心修剪過的淺棕色鬍鬚,看起來他為了讓雷諾瓦製作肖像畫,事先特地做了造型,畢竟肖像畫不僅記錄個人形貌,還要流傳後世供子孫瞻仰,不好好打理門面怎麼可以?雷諾瓦在棕色調的毛髮裡頭,又添上了橄欖綠色、灰色、橘色、黃色和淺紫色,使得看似鬆散隨意,實則得心應手、游刃有餘的筆觸堆疊上更多層次,襯托出穆勒五官的立體感和精緻度。再看穆勒乾淨斯文的帥臉上其實夾雜絲絲筆觸,有藍色、灰色、黃色和粉色,尤其是眼睛下方、太陽穴、鼻子周圍和綠褐色眼珠上的淺藍線條,更是傳遞出眼神的穿透力,賦予他不凡的特質。既然要描繪肖像畫,服裝當然也不能馬虎。穆勒穿著講究時髦的黑色外套和背心,打上深藍色絲綢領結,胸口還有條看起來隨便塞入,其實是有練過的型男必備粉色口袋巾。不過若從外套袖口看來,尺寸似乎有點太大,顯得他瘦弱無辜之外又多加了敏感脆弱的憂鬱氣質。看來真是我見猶憐,讓人想給他呼呼 (誤)。這是一幅非正式卻相當傑出的肖像畫,即使此時 35 歲的雷諾瓦尚未成名,卻已經成功地以多樣性的技巧真實傳達人物的外在和感性特質。與穆勒之間的親近關係,更使得雷諾瓦捕捉到這些隱性內涵。雷諾瓦和穆勒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使他能夠精準傳達穆勒這些隱而不顯的個人素質?雷諾瓦曾為不少金主繪製過肖像畫,穆勒先生卻是其中背景較為特別的一位。穆勒雖是 1870 年代末期重要的印象派藏家,也是雷諾瓦的贊助人,但是實際上他並非如傳統藏家那般祖上有德、家財萬貫,而是一位從外地來到巴黎學藝的甜點師,而且還有著與父母疏離,只好被阿嬤撫養長大的那種心酸童年。幸虧穆勒的甜點生涯過得還算如意,從甜點學徒出師後,1866 年在巴黎第 11 區伏爾泰大道 95 號 (95 boulevard Voltaire) 開設甜點店和餐廳,開始經營起自己的生意。除此之外,穆勒也身兼小說家、詩人和畫家的多重身分。由於和印象派畫家阿爾芒德。基約曼 (Armand Guillaumin, 1841 -1927) 為童年好友,兩人在 1872 年於巴黎重逢,透過基約曼,穆勒對於剛剛出現,仍須努力獲取認同的印象派產生了興趣。不過此時穆勒手頭還不夠闊綽,要等過幾年,甜點店和餐廳生意漸漸興隆、盈餘更多時,他才得以投入印象派的懷抱。但是在大量收購畫作之前,穆勒已逐漸與印象派小圈圈建立起交情,雷諾瓦和他的印象派友人有時也會來到穆勒的餐廳用餐。到了 1870 年代後期,穆勒對於印象派的興趣更加濃厚,經濟能力也足以收藏畫作,便從 1877 年到 1879 年間,展開他的收藏巔峰期。他每週三夜晚在店裡舉辦晚宴聚會,邀來藝文圈前衛人士共聚,席中吃飯飲酒談論交流,喧騰又熱鬧,大概還有許多當天沒賣完的美味甜點可以隨你吃到飽?與會的人包括雷諾瓦、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 1903)、塞尚 (Paul Cézanne, 1839-1906)、希斯黎 (Alfred Sisley, 1839-1899)、作家左拉 (Émile Zola, 1840-1902) 等人,以及藝術收藏家保羅。嘉舍 (Paul Gachet) 醫生。梵谷一開始認識嘉舍醫生時,曾經認為這位醫生本身就是個病人,而且神經質的狀況比他嚴重多了。在給弟弟西奧的信裡,梵谷說道,找嘉舍醫生來照顧他不是一個好主意,因此嘉舍醫生被他畫成一副愁容滿面的模樣,顯得悲傷又溫柔,卻同時流露睿智與溫暖。而梵谷既是病人,同時又是極具開創性的畫家,嘉舍醫生自然是好好照顧與陪伴,絲毫未曾怠慢。大概是嘉舍醫生的「誠意」感動了他,幾天之後,梵谷又在另一封信裡說了,嘉舍醫生是一位真正的好朋友,甚至就像另一個兄弟,無論精神或者肉體上都與他相似。前後態度竟然轉變這麼大,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太好奇了!話說回來,穆勒收藏印象派畫作的手法其實蘊含不少心機。他雖然一股腦投入印象派收藏,卻常常挑在這些窮畫家房租到期前到訪工作室,再趁勢入手,短短幾年間,穆勒便以這種看似拔刀相助,卻好像有點趁人之危的方式,累積收購上百幅印象派作品。據說他在 1880 年已經很得意地對莫內說道,自己在家裡被上百幅印象派作品圍繞的感覺非常之好。是說,如果生活起居放眼所見都是這麼賞心悅目的繽紛色彩,心情當然好得不得了啊~穆勒的收藏之豐,就連當代人對於一位甜點師的公寓牆上掛滿印象派畫作,都感到浮誇又讚嘆。很愛寫作的穆勒曾經撰寫早期印象派展覽回顧文,甚至連 1879 年第 4 次印象派展覽,都需要向他商借五幅作品展出。可見他的收藏有多麼「新鮮」即時,並且具有代表性。而這一回來看展的人次幾乎是第一次展覽的 4 倍,從 1874 年首度開展被奚落嘲笑,熬了 5 年後,印象派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逐漸打開知名度和建立認同感,快要出運了!不過,狂熱歸狂熱,穆勒畢竟沒有豐厚家產可供揮霍,他的大量收藏多半得利於時機。那時正值印象派眾人苦苦煎熬、掙扎求生時,畫作價錢自然可親許多。不像印象派畫家兼藏家,也是雷諾瓦的好朋友,巴黎富家公子卡耶博特 (Gustave Caillebotte, 1848-1894) 時常以慷慨的價錢買下朋友的畫作「救濟」他們;穆勒卻是拿相對低廉的價格購入這些作品,可能有時讓他們用畫作充當餐費在自家餐廳用餐,因而收藏豐富。由此可見,開餐廳真是門好生意!關於這一點,你當然可以說他小氣又愛算計,然而對於若賣掉一張畫就能少挨幾頓餓的窮畫家來說,肯定也是即時 (小) 雨。何況如果穆勒不入手,很多印象派畫作一開始也是乏人問津,因此孰是孰非,難以定論。1877 年,穆勒同時委託雷諾瓦和畢沙羅分別為自己和家人,包含他的姊妹與兒子製作肖像畫,《歐仁。穆勒肖像》即是因此而來。一下子接到 3 幅肖像畫委託,當然會是筆收入。雷諾瓦原來開價一幅 150 法郎,但是穆勒只願意出價 100 法郎,礙於形勢比人強,有得畫總比餓肚子好,雷諾瓦只好含淚咬牙 (?) 接受了。依照穆勒的想法,「購買畫作是對藝術家對大的讚賞」, 即使他出手並不大方,不過他對印象派的支持卻是顯而易見。到 1887 年止,也就是他開始收藏印象派約 12 年後,他已經擁有 122 件作品,其中包含 15 件雷諾瓦之作。1887 年的雷諾瓦總算朝向功成名就的目標邁進,身價水漲船高,不過穆勒一開始就把他視為是「本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甜點師金主雖然小氣又愛計較,好歹還有雙慧眼。要知道,就在雷諾瓦為穆勒繪製肖像畫的那一年,因為迫於生活壓力,無奈之下,曾經落魄到試圖謀求省級博物館策展人的職位,打算棄畫謀生。幸虧未能如他所願,世界畫壇才不至於折損一名傑出的藝術家。仔細觀察《歐仁。穆勒肖像》裡,穆勒的姿勢和眼神是否與梵谷《嘉舍醫生肖像》頗有幾分神似?若是細細推敲起來,這兩件畫作之間還真頗有淵源。1870 年代末期,大約是沉浸於收藏印象派畫作之時,穆勒曾經生過一場大病,於是接受嘉舍醫生建議,搬到瓦茲河畔奧維 (Auvers-sur-Oise) 養病,後來甚至在那蓋了一座房子,和嘉舍醫生成為鄰居。1890 年 5 月,梵谷在弟弟西奧的陪同下來到奧維小鎮,他也是來養病,也是來給嘉舍醫生照顧。在嘉舍醫生的引薦下,穆勒認識了梵谷。穆勒的慧眼再度發功,即使梵谷當時仍未受到大眾認同,他卻認為梵谷是繼雷諾瓦之後,最偉大的色彩大師。你或許會好奇雷諾瓦這時候在幹嘛?人家還活著,而且早已搬到南法,悠哉享受豔陽和成名的光環,自在畫畫去了。按照穆勒和嘉舍醫生的好交情,梵谷可能剛抵達奧維小鎮,便藉由嘉舍醫生見到了這幅雷諾瓦在 13 年前為穆勒繪製的肖像畫。於是當他於 6 月畫起了嘉舍醫生時,便參考雷諾瓦之作,調轉人物姿勢方向,比如撐起頭部的手換成另一邊,再加上象徵主角的元素和自己獨創的筆觸與表現方式,從而成就這幅世界名作。據說穆勒的日記中記載了梵谷生前最後幾小時的狀況,不過由於事發當時,梵谷是獨自一人,究竟事實如何?穆勒一個局外人恐怕也無法窺得全部真相。梵谷真正死因至今仍眾說紛紜,仍舊只有天曉得與事主本人最清楚。19 世紀末的法國畫壇,可以說是個熱鬧紛呈的年代,許多人與許多事在不經意之間都彼此有所牽連。《嘉舍醫生肖像》所創造的拍賣高價和後世鉅細靡遺的分析解評,對照梵谷生前的辛酸淒涼,看來著實諷刺更讓人感慨。而《歐仁。穆勒肖像》或許看似占了雷諾瓦的便宜,卻也可能暫時挽救了雷諾瓦的經濟危機,讓他得以繳交房租或支付餐食,不至於流落街頭餓肚子,或者乾脆拋棄畫筆轉向其他領域。穆勒最後也和梵谷一樣,逝世於奧維小鎮。他生命中最後十年多半從事繪畫創作,只是畫技並不算十分出色,儘管如此,奧賽美術館還是收藏了一幅他的畫作。穆勒後來賣掉了許多收藏,藉此獲取不少利潤,但這幅雷諾瓦為他繪製的肖像畫一直留存身邊,直到去世為止,終其一生,他與雷諾瓦的情誼也始終維持良好。《歐仁。穆勒肖像》雖然並非雷諾瓦的知名作品,然而不只記錄穆勒年輕時的倜儻風采,也見證了雷諾瓦與梵谷彼此的奇妙聯繫。本文摘自著作《東西縱橫記藝 —— 名畫真的很有事!》, 作者為 Junie Wang, 大塊文化出版。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博客來 (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誠品線上金石堂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11/18 中午 12 點截止送出名額:2 名 (限寄送台澎金馬) 活動方式:贊助 DQ 滿額成為 DQ VIP (月定期贊助 100 元或年度贊助 1200 元)⁣: 贊助網址由此去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 DQ VIP 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東西縱橫記藝 —— 名畫真的很有事!》⁣: 社團由此去「地球圖書館」是由 DQ 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行李箱的貓?薛丁格的貓?比機票難求的是讓毛小孩上飛機
11 月 16 日,約翰・甘迺迪國際機場 (John F. 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t) 正在進行托運檢查,突然 X 光機的警報器響起,地勤發現監視螢幕上疑似肉品的「橘色」物體。當他們打開行李箱後,才發現其實是一隻活生生的橘色貓咪。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 (TSA) 馬上聯繫這個行李箱的主人,但乘客則表示「這隻貓不是他的,而是家中另外一個室友的。」雖然這隻橘貓的偷渡計畫宣布失敗,但牠也平安地回到了家,即使這也導致這位乘客錯過了他的班機。這不是寵物誤入行李箱首例,差點被帶上飛機的還有一隻吉娃娃。2021 年的德州,當時一對夫婦正準備托運行李,地勤卻告知他們的行李超重,而當他們打開箱子時驚訝地發現,一隻約莫 5 磅 (2.2 公斤) 的吉娃娃,躲在丈夫的一雙牛仔靴裡。這隻偷渡狗疑似是趁著主人收拾行李時,偷偷跳進靴子裡才會被裝進行李箱。當時好心的地勤人員也提出可以代替他們在旅行的時候照顧吉娃娃,最後同樣是在親戚的幫助下,小狗才順利被送回家。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寵物都這麼幸運,2017 年就有一名旅客帶著被醫生證明為 (Emotional Support Animals) 的倉鼠登機時,卻被航空公司拒絕,在場的服務人員建議她「把倉鼠放生,或是放進機場馬桶裡沖掉。」過去,美國曾發生多起乘客被鄰座情緒支持動物咬傷,或是引發爭執的事件,但也因為情緒支持動物的定義寬鬆,加上可以免費登機,讓謊報的案例層出不窮。2021 年 1 月 11 日,美國運輸部修訂攜帶情緒支持動物 (Emotional Support Animals) 乘坐飛機的規定:航空公司可以拒絕,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服務性動物與主人一同登機。航空公司同時也可以拒絕過大或過重的動物進入客艙,因為這些動物有可能會對旅客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脅,也可能造成空服員在服務時受到嚴重干擾。目前美國許多航空公司,已無提供情緒支持動物的登機服務,如要帶家中寵物上飛機,必須支付相關且高額的費用,並符合航空公司的規定,例如足以讓寵物站立的堅固籠子,以及動物出入境與疫苗注射證明。近年越來越多人選擇帶著自家寵物一起出國,但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 (TSA) 提醒各位主人,愛你的寵物請千萬不要把毛小孩放到行李箱,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讓牠們變成。高空飛行,對於人類來說已經是極大的生理考驗,大氣壓力會隨著飛行的海拔高度升高而下降,人能夠自主呼吸的能力也會跟著下降,當血液中血氧飽和度降低時,就會產生缺氧的風險。而飛機下降時連帶發生的耳鳴,也是因為人體內的氣體膨脹使得耳膜向外鼓起,必須靠吞嚥、喝水等強制動作,才能重新開啟耳咽管平衡壓力。面對飛行過程中的低氧環境與極端溫度,就連人類都有可能受不了,更何況是必須待在貨艙,甚至是可能被塞進小小行李箱的小動物。別輕易把寵物當成托運行李,把 X 光片留給獸醫吧。並不是每間航空公司,都允許將寵物帶入客艙,大部分都必須以託運行李的方式運送,此外,特殊品種例如鬥牛犬、鬆獅等短皮犬,或是短毛貓、摺耳貓等短鼻貓,因為基因的關係氣管管道較短,對溫度和氣壓的變化非常敏感,容易導致呼吸困難或是中暑、失溫等意外。情緒支持動物是經過醫生認證,能夠提供患者心靈支持的動物,並且能為患者排解憂鬱不安等負面情緒。如果要為自家動物取得情緒支持動物的認證,得先證明自身有心理上的障礙,需要情緒支持動物的幫助。通常,情緒支持動物會由常見的貓狗擔任,不過,也有出現過松鼠、綿羊等非常見寵物的例子。特別的是,情緒支持動物不需要經過特別訓練,只要能夠穩定患者情緒,經過醫生認證後就可以被歸類為情緒支持動物。
你的故鄉稅不是你的故鄉,繳稅就可以拿土產?
「ふるさと納税」中文直譯為「故鄉稅」, 只要捐款給都道府縣、市區町村,繳交固定的個人負擔額 2000 日圓,就可以扣除所得稅以及住民稅,還可以拿到各捐贈地區所提供的回禮。比起捐款給一般的自治團體只能抵掉部分的所得稅以及住民稅,故鄉税則是可以在規定的上限內全額抵銷。(規定的上限主要是參考家族人數、年收入而定) 許多人在故鄉長大的過程中使用該地區的教育、醫療、服務等相關居民資源,但隨著升學、就職,多數人移居到都市中,繳稅也變成向都市地方政府繳納。都市因為人口數大,收到的稅也多,反而是從小長大的故鄉無法得到稅收。因此,為減少因人口外移產生的城鄉稅收差距,2008 年日本開始實施故鄉稅,同時也致力推動「地方創生」相關政策。2021 年度日本的「故鄉稅」總額為 8302 億日圓,相較 2020 年增加了 23% 的稅收,並且連續兩年突破過去紀錄,總件數也增加 27% 來到 4447 萬件。獲得最多捐款的是北海道紋別市,高達 152 億日圓,其次是宮崎縣都城市和北海道根室市的 146 億。北海道紋別市主要以海鮮以及米作為回禮品,宮崎縣都城市則是以肉品以及酒類為主。大多地方自治體準備的,以地方的肉品、海鮮、農作物為最大宗,各大平台的排行榜前幾名幾乎都是螃蟹、和牛、米。打開日本故鄉稅平台,從飛驒牛、和牛、干貝、螃蟹到哈密瓜、水蜜桃等季節水果,品項應有儘有,也有體驗型的票券例如旅券、溫泉券、體驗券,不只可以幫助地方的事務,也可以透過回禮品進一步深入不同地方的風土民情。不限定是曾經住過或是正在居住的地區,可以直接在故鄉税的平台上直接選擇想要捐款的地區以及想要的禮品。回禮通常是當地土產或者特色紀念品,也可以到當地參加在地活動,增加地方人潮的同時也讓外地人有機會前往了解當地故事。依照捐贈的金額不同,可以選擇的品項也越多。地方自治團體會在故鄉稅平台上寫上這些捐款有哪些用途,在捐款時可以自由選擇希望的用途,大多包含在地的長照資金、古蹟修復、商店街振興... 等各式各樣用途,讓支持者可以知道自己的捐款用在哪裡。除了有吃有禮券拿之外,故鄉稅之所以在近幾年成為話題的原因,不外乎是越來越多地方團體,開始推出令人摸不著頭緒,非常「日本」卻又非常「鬧」的回禮。在日劇《鴉色刑事組》裡,這些有趣的故鄉稅回禮也成了劇中被吐嘲的梗。例如三重縣四日市的あすなろう鐵道,是日本少數僅存使用特殊窄軌的火車,在經過列車汰舊換新後,當地自治團體也決定將車內的握環再利用。只要捐贈 5 千日圓,就可以獲得あすなろう鐵道的手把握環。網站還特別標註,由於是實際使用過的物件,可能會有髒汙、傷痕等狀況。此外,還會附贈一張「吊環證明書」, 數量有限,贈完為止。故鄉稅,顧名思義就是以「故鄉」當地的特色名產,因此許多自治團體也將故鄉內引以為傲的東西製成商品。奈良縣櫻井市便將當地最著名的觀光勝地,將據說是 248 年左右逝世的邪馬台國的女王卑彌呼的墳墓 – 箸墓古墳,做成了等比縮小的抱枕。故鄉稅網站沒有限制捐款人的身分,不論是日本人或外國人都可以使用並且拿到回禮品,若是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也同樣可以透過捐款故鄉稅折抵稅金。外國人也可以透過故鄉税的平台參與賑災,經由故鄉稅回禮深度了解地方文化,進一步參與地方復興的活動。從每年捐款的比例中可以看到,大多民眾選擇支持的地方自治團體通常來自擁有自然資源、農牧業、漁業興盛的地區,由於回禮非常豪華且實用性高,因此大量的款項流向人口較低的地區。而大都市例如東京、大阪等所得到的支持金額與人口相差甚遠、不成比例,導致大都市稅收不足,甚至是損失破百億日圓。許多地方自治體也為了吸引民眾支持,推出許多高 CP 值的返禮品組合,但也間接導致定價過低影響市場、民眾爆買的行為發生。雖然「故鄉稅」造成部分社會問題,但確實也讓許多以一級產業為主的地方得到許多關注以及稅收,促進城鄉的交流,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有得拿又可以減稅也何樂不為,故鄉稅所產生的弊端目前只能靠調整政策降低可能造成的問題。除了可以扣除所得稅以及住民稅之外,故鄉稅最吸金的莫過於可以拿到各捐贈地區所提供的回禮。例如北海道的海鮮、岐阜縣的飛驒牛,都是地方縣市的人氣回禮。此外,也有一些自治團體會推出各式新奇,甚至是不可思議的回禮,吸引網友注意。故鄉稅網站沒有限制捐款人的身分,不論是日本人或外國人都可以使用並且拿到回禮品,若是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也同樣可以透過捐款故鄉稅折抵稅金。外國人也可以透過故鄉税的平台參與賑災,經由故鄉稅回禮深度了解地方文化,進一步參與地方復興的活動。原本希望減少城鄉稅收差距的故鄉稅,卻也變相導致大都市稅收少於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地區。
「不花錢就不怕通膨」紐約11口之家每月只花11K
高通膨席捲全球,美國也陷入數十年來最嚴重通膨危機,迫使許多民眾縮衣節食。一些原本就過著嚴格撙節生活的人成為當前不受衝擊的「異類」, 他們說節儉的生活習慣彷彿是專為應對通膨所打造,但多數人在了解他們苦行僧般的生活方式後都敬謝不敏。美國紐約州伯恩希爾斯鎮 (Burnt Hills) 的謝里託 (Shillito) 一家有 11 口人,房子自有、無債一身輕的他們,靠著自己種菜、向批發商和餐廳供應商以批發價購物、杜絕一切非必要支出度日,做到一個月全家開銷僅 364 美元 (約新台幣 1 萬 1,110 元), 在當前的美國堪稱奇蹟。謝里託一家說,應對當下的高通膨,就得像他們這樣幾乎不花錢。一家之主謝里託 (Art Shillito) 說:「由於我們的購物方式,(高通膨) 對我們沒什麼影響。」他和妻子珍奈兒 (Janelle) 不像別的美國家庭會列購物清單,平常主要是買降價商品。夫婦倆表示,今年平均每月花費 364.74 美元來養活他們 11 口之家,開銷比去年的每月平均 500 美元更低。《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高通膨累及許多美國民眾荷包,原本一些熱衷超級節儉生活的人又重新吸引眾人目光,聚焦他們的勤儉策略:對批發商大減價的包裝損壞食品興致勃勃、排定不買非必需品的零消費月、定時審核各種類型支出,從中挑出還可在哪些方面削減生活成本。謝里託夫婦有九個孩子,年齡從六個月到 19 歲不等。他們在五個花園裡種植大部分蔬菜和一些水果。夫婦倆都是向批發商購物壓低價格,他們曾在一家食品批發經銷商處以 14.96 美元買到一袋 50 磅重的麵粉。謝里託太太在她的 YouTube 頻道記錄家庭雜貨開箱、園藝技巧和各種自己動手做的品項,頻道有超過 2.1 萬訂閱者;謝里託先生則會在筆記本記錄每一筆消費,還會對某些自覺漂亮的交易感到陶醉,例如用 7 美元買到 1,000 個杯子蛋糕內襯。夫婦倆指出,現在一加侖牛奶價格是 3.89 美元,比今年初的 3.59 美元上漲約 8%, 但他們不想少喝牛奶,所以找上當地一家奶製品公司的牛奶俱樂部來省錢,對方讓他們購買五加侖牛奶後另免費提供半加侖。謝里託一家還養了 38 隻雞,為他們提供雞蛋,而雞蛋也是當前美國另一價格上漲的食物。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像謝里託一家這種節儉狂真的非一般人所能及。49 歲的謝里託先生說:「人們一開始對我們能少花錢都很感興趣,不過當他們發現竟要過得如此辛苦時,他們就不感興趣了。人們想要的只是一些簡單的省錢方法,不是我們這種。」他舉例最近自己修屋頂只花了 1,065.34 美元 (約新台幣 3 萬 2,518 元), 而相同程度的修繕,一般要價 7,356.08 美元 (約新台幣 22 萬 4,526 元)。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NPD 集團今年 5 月對 1,014 人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逾 80% 的受訪美國消費者表示計劃透過購買更便宜或更少的東西來削減開支,各類省錢措施正在引起人們興趣。家住德州艾爾帕索 (El Paso) 的葛羅斯曼 (Amanda L. Grossman) 是一名認證的金融教育講師,在賓夕法尼亞州一個牧場長大的她自幼養成節儉習慣。她在 20 多歲時就創立一個分享節儉生活的部落格,教人各種近乎瘋狂但有效的省錢撇步,例如把一雙破舊皮鞋放入冰箱去除異味和細菌,「這讓我又多穿了五年」。葛羅斯曼說:「現在節儉絕對能流行起來,但要在有錢和沒錢時都保持節儉,這才是能成功的方式。」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當地的通膨達 40 年新高,不到 20 歲的年輕媽媽韋佛 (Emma Welford) 出於需要也學會節儉,比如將便宜的番茄醬倒入知名品牌番茄醬瓶裡,好騙過只鍾情特定品牌番茄醬的丈夫,她也會把店家自有品牌的廉價玉米片放進家樂氏的盒子裡騙過女兒。韋佛說這雖有點偷偷摸摸,但確實有效,能省不少錢。她和丈夫提前 10 年還清抵押貸款,「我們存到了錢,工作升職但沒有增加支出」。韋佛家都是把衣服掛在外面晾乾,並剪掉塑膠牛奶瓶底部,為小植物建造溫室。數據顯示,許多美國民眾已削減日常大額採購,航班預訂量下降 2.3%, 汽車銷量下降 4% 也證明美國人開始縮衣節食。他們認為當前高通膨帶動高物價,是減少度假、外食、美髮理容和房屋清潔等常規服務的好時機。曾任職美國財政部的經濟學家的薩默斯 (Larry Summers) 警告,到 2023 年底前就會看到美國經濟衰退,認為拜登政府需採取行動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一些緩解。
【地球萬年曆】首隻被活捉到美國的貓熊,要喬裝狗才能上船
作為影史上票房收入 (計入通貨膨脹) 最高的電影《亂世佳人》,1939 年在美國上映至今,白瑞德與郝思佳的名字早已成為亂世愛情的代名詞。本片隔年在英國上映後,也同樣獲得觀眾的喜愛。60 年代電視逐漸普及後,《亂世佳人》也終於在 1976 年 11 月 7 日在 NBC 電視台首播。這部長達 221 分鐘的史詩電影,在當時分兩天播映,分別獲得 47.7% 和 65% 的超高收視,據悉 NBC 電視更以 500 萬美元購買《亂世佳人》的電視播映權。但這部二十世紀最偉大電影,卻在 2020 年被影音串流平台 HBO Max 下架,原因是:過度美化黑人奴隸制度。◉全球最賣座電影涉種族歧視 HBO Max 將《亂世佳人》下架每次看醫療劇集時,一定會出現醫生和病人講解 X 光片的橋段。毫無疑問,X 光的存在是讓人類醫學大躍進的發現。1895 年 11 月 8 日,德國物理學家倫琴 (Wilhelm Conrad Röntgen), 在進行陰極射線實驗時,意外發現某種不知名的新射線,他決定用數學裡代表未知數的 X 命名,因此人類史上第一張 X 光片,就是倫琴妻子的右手,而上面也清楚地拍到戴在她無名指上的婚戒。X 光除了可以應用在醫療外,安檢時檢查旅客是否有帶違禁品、工業工程裡的缺陷分系或圖紙比對,以及用「用 X 光找到真愛」、「畢卡索畫作的秘密」。◉在別人的作品上畫畫 用 X 光穿透畢卡索《蜷坐的乞丐》◉他們用 X 光找到真愛的秘密貓熊作為中國特有的動物,更是最重要的「動物外交」。但你知道嗎?第一隻來到美國的貓熊,不是中國送的,而是一名美國服裝設計師露絲・哈克尼斯 (Ruth Harkness) 在中國活捉到的。出境時,還是以「狗狗」的名義帶上船。1936 年露絲為了完成丈夫的遺願,隻身來到中國尋找貓熊,花了 7 個月的時間才終於在四川活捉到一隻出生不到十天的小貓熊,並取名蘇琳。為了偷渡小貓熊上船,露絲在朋友的幫助下,以十美元 (也有資料顯示為兩美元) 賄賂海關,而蘇琳的通行證上寫得不是貓熊而是一隻狗。最後,露絲順利帶著蘇琳回到美國舊金山。芝加哥 Brookfield 動物園以 9 千美元不到的價格買下,也為動物園創下一天五萬人的入場,只為了一睹這隻來自中國的神獸。半個世紀的保育有成,現在的貓熊已經不再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了。◉動物界好消息!大貓熊不再瀕危◉變身貓熊的鬆獅犬為什麼住飯店時,很常會在抽屜裡看到一本聖經呢?這不是飯店為了驅邪,而是一百年前有兩個男人,和飯店經理求來的。1908 年 11 月 10 日,福音派基督教組織「國際基甸會」, 將二十五本聖經放到美國西部蒙大拿州的高級飯店的抽屜裡。這一切的開始要從 1899 年開始說起。兩個旅行商人被安排住在同一個房間,相談甚歡下發現彼此都是基督徒,決定一起創立「國際基甸會」向世人傳授福音。其中一個成員,提出可以仿效別的協會,將聖經偷偷塞到飯店房間的作法,於是他和經常下榻的飯店經理,提出可以擺放聖經的想法。而聖經是以捐贈的名義,飯店無須負擔任何費用。從那時候起,國際基甸會已在全球世界各地的飯店房間放入 20 億本聖經,但他們同時也鼓勵飯店放置其他的宗教經典。但不只是飯店,其實美國白宮每周都會舉辦「聖經研討會」。◉大多是內閣成員 美國白宮的聖經研讀會都在做什麼?音樂史上最具話題性的 Couple, 莫過於披頭四主唱約翰藍儂和藝術家小野洋子。1968 年 11 月 11 日,約翰藍儂和小野洋子,發行首張共同創作的專輯《Unfinished Music No. 1: Two Virgins》, 封面是兩人全裸的正面照片,唱片行不得不加上牛皮封套販售。當約翰藍儂愛上小野洋子,並決定一同製作一張專輯時,這張一點也部披頭四的前衛專輯《Two Virgins》, 成了他們口中未完成的音樂。19668 年 10 月,兩人在蒙塔古廣場 34 號 (成員 Ringo Star 租用的公寓), 使用倒數自拍的相機拍下這張兩人一絲不掛的全裸照。專輯正反面,分別是約翰藍儂和小野洋子正反面的全裸照。專輯發售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雖然有加上牛皮封套,但在紐澤西州仍是被當作「淫穢品」被扣押三萬份。不管你認不認同這張專輯的藝術設計,時至今日,約翰藍儂是時代的象徵,「藍儂」也成為自由言論的代表。◉不要再亂畫了!捷克政府推出新法管理布拉格藍儂牆美國有黑色星期五購物節,亞州的年度購物祭典則是著名的「雙十一」, 各大網路購物平台以 11 月 11 日為主,舉辦大型商業促銷活動。最早濫觴於 2009 中國阿里巴巴旗下購物網站 #淘寶網 (後更名為「天貓」), 以「光棍節」為促銷時點,舉辦了「淘寶商城促銷日」, 在被業界普遍認為銷售淡季的 11 月,淘寶商城交易額一舉突破 5200 萬元 (約台幣 2 億 2500 萬), 是當時平日交易額的 10 倍;眼見成效頗佳,次年 11 月 11 日便繼續舉辦促銷活動,一舉創造了 9.36 億 (約台幣 40.5 億) 的銷售額。此番商業榮景也刺激了同行,並進而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成功把光棍節變成購物節。2021 年,天貓「雙十一」公布最終交易額達到人民幣 5,403 億元 (約 2.32 兆台幣) , 創歷史新高並突破 5 千億元關卡。然而,因去年中國加強隊網購平台的監管,加上 2022 年中共二十大之後,習近平提倡的「公私合營」(國企民企合營) 政策加速且加大實施力度,官媒入股民間網路平台公司,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遭國企合營,顯示中國政府正加強對民營企業以及市場的控制。對今年雙十一所帶來的商機熱潮、市場預期普遍偏低,根據彭博 (Bloomberg) 估算銷售額將會史無前例下跌。DQ 貼心提醒:刺激經濟循環應有度,請理性消費。 ◉網購借貸超前消費 中國 90 後「負翁」激增
《螢火蟲之墓》水果糖宣布停產,但其實還有個同名的胞胎分身
日本點心製造商佐久間惣次郎,為了製作出不輸給外國的糖果,從英國進口由煮沸的糖和香料,「滴落」至烤盤上凝固而成製成的 Drops。在他的努力下,終於在 1908 年製作而成擁有獨特風味的水果糖,不同於日本過去生產的 Drops, サクマ式ドロップス擁有「即使在夏天也不易融化」、「晶瑩剔透的透明感」兩大特點,而他也將水果糖的製作方法命為「サクマ式製法」並註冊專利。1913 年開始將糖果放到鐵罐裡,成了不管是台灣還是日本,大人小孩都愛的水果糖罐,而後更成為日本第一個加入天然果汁的水果糖。1988 年高畑勲執導、描繪戰爭下倆兄妹遭遇的《螢火蟲之墓》, 片中妹妹節子最喜歡的糖果,哥哥甚至會把水倒入罐中變成糖水,讓佐久間式水果糖再次受到矚目,而後更發行印有節子圖像的《螢火蟲之墓》復刻版。水果糖因描述戰爭的動畫電影爆紅,佐久間鬧商標雙胞的原因卻也是因為戰爭。1940 年代,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白熱化,佐久間製菓包括東京池袋總公司、大阪和滿州的工廠都相繼在戰火中化為灰燼,最後在物資與砂糖供應不足,以及日本政府頒布企業整備令而被迫關閉。戰後,佐久間製菓雖然透過企業家横倉信之助的幫助下東山再起,但就在前一年,前社長的兒子在東京惠比壽先行開設サクマ製菓 (サクマ為漢字佐久間的片假名拼音)。「創始店」和「創始分店」之爭最後也鬧上了法院,雙方都想爭取「サクマ式ドロップス」的註冊商標。最後,由創始店佐久間製菓取得商標權;サクマ製菓則保有其公司名稱,改使用「サクマドロップス」。不過畢竟本是同根生,兩家之後也決定各退一步讓,現在「サクマ式ドロップス」的商標為兩家共同持有。為了有所區隔,佐久間製菓和サクマ製菓的糖罐分別以紅色和綠色區分,而糖果的口味也有所不同。除了草莓、檸檬、柳橙、鳳梨、蘋果、薄荷外,佐久間另外兩種口味是葡萄和巧克力;サクマ則是李子和哈密瓜。不同於佐久間製菓專注水果糖販售,サクマ製菓則是不斷開發新的商品。包括巧克力糖 (チャオ)、可以咬的草莓牛奶糖果 (いちごみるく) 相繼成為公司的熱門商品。近年更與《鬼滅之刃》、《咒術迴戰》等動漫合作聯名商品。佐久間製菓和サクマ製菓,目前雖然是完全沒有資本和人物關係的兩間獨立公司,但是在佐久間製菓宣布歇業後,本身同樣持有「サクマ式ドロップス」商標權的サクマ製菓,仍有可能讓紅色糖果罐的「サクマ式ドロップス」起死回生。商標爭議,其實一點也不並不少見。在日本,最著名的商標案例莫過於 SONY 巧克力事件。1964 年,東京淺草販售糖果的老闆,發現全國知名的 SONY 公司,僅將「Sony 」品牌名稱申請註冊取得商標類別第 9 類 (科技、電腦相關) 的商標權。突發奇想成立「Sony Foods」的食品公司,並將公司名稱申請註冊取得第 30 類 (食品相關) 的商標權。同時使用與 SONY 商標類似的包裝販售 Sony Chocolate。巧克力推出後受到廣大的回響,但也導致許多消費者產生混淆,誤以為是「Sony 進軍食品界」。根據商標法,商標申請人可以將與他人商標名稱相同或相似的商標,在不同商標類別中申請註冊取得商標權。因此 Sony Foods 的行為似屬合法。但當時 SONY 的商標早已廣為人知,為捍衛商標權,SONY 向對方提起民事訴訟,也是日本第一起「不正競爭防止法」的官司。歷經 5 年多的訴訟仍未做出判決,最後在 Sony Chocolate 同意變更商標以及停止販售商品,雙方才正式達成和解。SONY 也從中吸取教訓,在全球 170 個國家中註冊所有的商標類別。日本的商標法起源,據傳是根據 701 年的《大宝律令》, 規定刀劍生產必須在上面刻印生產者的名字。1884 年,日本正式制定商標法。1885 年,在京都販售藥品的平井祐喜,成為日本第一個登記商標的人。商標是一個廚師割傷自己的手,代表只要塗了平井的藥,就可以痊癒。1908 年由日本點心製造商佐久間惣次郎設立,改良國外的滴落製糖法,製作出「即使在夏天也不易融化」、「晶瑩剔透的透明感」的糖果。1913 年改以鐵罐包裝販售,同時也是日本日本第一個加入天然果汁的水果糖。1988 年,高畑勳導演第六部劇情長片,以第二次大戰的日本神戶市為背景,描述一對孤苦無依的兄妹,在戰爭下遇到的人情冷暖。片中,妹妹節子最喜歡的糖果正是佐久間製菓販售的水果糖。
「討厭馬斯克」去中心化的社群網路Mastodon成Twitter使用者新大陸
自馬斯克 (Elon Musk) 10 月 27 日完成 Twitter 收購後,就有少部分湧向其他社群平台,規模很小但有升溫趨勢。雖然多數使用者對馬斯克接掌 Twitter 採觀望態度,沒有完全刪除帳號,但有相當多人正在找尋 Twitter 替代方案,之一即是 Mastodon (萬象), 是類似 Twitter 的去中心化社群網路,馬斯克收購 Twitter 後的 28 日,Mastodon 就有超過 7 萬個新註冊使用者,到了週末 Mastodon App 下載量更創新高。Mastodon 並不是全新社群平台,2016 年 3 月首次亮相,為社群網站提供不同選擇。Mastodon 使用者介面和操作方式與 Twitter 相似,用戶可追蹤他人並發表可轉發、打星的貼文 (以 Mastodon 平台的說法稱為「toot」), 還能上傳影音內容、加註主題標籤等。但與 Twitter 不同的是,Mastodon 是,並非由一家公司或個人掌控。任何人都可開設 Mastodon 網站稱為 instance, 註冊獨立伺服器或節點,每個 instance 有各自主題、規則、語言及審核政策;目前最受歡迎的 mastodon.social 擁有超過 81 萬名用使用者,日本 pawoo.net 緊跟在後,擁有超過 76 萬名使用者。由於 Twitter 經營權轉變造成使用者擔憂,Mastodon 確實從中受益。10 月 28 日起 Twitter 平台流行趨勢開始流行 #mastodon 主題標籤,還有許多使用者發表 #TwitterMigration 相關推文。Mastodon 創辦人 Eugen Rochko 表示,Twitter 被收購前就有人開始關注 Mastodon。Twitter 收購當週 (10 月 20-27 日), 有 10,801 人註冊 Mastodon 帳號,到 28 日當天更暴增至 70,849 人註冊。新使用者湧入也推動 Mastodon App 下載量,分析機構 Sensor Tower 數據顯示,App 10 月 29 日創單日下載量最高紀錄,iOS 和 Android 新下載量達 34,000 次。28~30 日三天,新下載量約 91,000 次,與前三天 (25~27 日) 12,000 次相比,大幅成長 658%。不過下載量與 Twitter 目前超過 2 億用戶規模相比還非常小。進一步分析,Mastodon 最大市場為德國,下載量占整體 37%, 美國占 19%、日本占 7%。Eugen Rochko 表示他每天工作 12~14 小時,由於使用者湧入導致系統乘載超過預期,他已購買更強大的硬體設備升級 Mastodon 伺服器。此外,Mastodon 並無廣告機制增加收入,而是透過個人或特定組織贊助維持平台營運,這點與 Twitter 盈利模式大大不同。除了 Mastodon, 其他社群平台如 Discord、Plurk (噗浪) 等也在這一小波 Twitter 逃難潮受網友討論,儘管各有特色,但要真正取代 Twitter 的日常社交、娛樂角色,恐怕沒那麼容易。
無辜入獄的伊朗三兄弟,掀起國際聲援浪潮
2018 年前後,伊朗幣值重跌、物價攀升,各地紛紛爆發針對經濟問題的示威,從東北方聖城馬什哈德 (Mashhad) 開始延燒,是 2009 年以來伊朗最嚴重的示威潮。一對來自伊朗城市設拉子 (Shiraz) 的三兄弟:大哥瓦希德 (Vahid Afkari)、二哥哈比卜 (Habib Afkari)、小弟納維德 (Navid Afkari), 也曾參加過幾次抗議;該年 7 月 31 日,在一場大規模的示威之後,他們被控參加這場示威且殺害一名保全,遭到官方監禁。根據伊朗海外獨立媒體《Iranwire》報導,一名水利公司的保全曾身處抗議現場,回家途中遭到不明機車騎士攻擊,就醫後不治死亡。40 多天後,當地警方在沒有逮捕令的情況下,逮捕了大哥瓦希德與小弟納維德,並以多項罪名起訴。從報導來看,警方的辦案手法頗為荒謬,他們取得當天在抗議現場的所有手機號碼,一番篩選之後,就認定瓦希德與納維德是嫌犯,並表示定罪的證據是手機的定位軌跡。但是,根據目擊者說法,瓦希德當天並沒有參與抗議,而確實有前往抗議現場的納維德,是為了幫瓦希德修手機。由於證據不足、強迫認罪,外界大多認為謀殺的罪名是捏造的,連受害家屬都表示願意原諒;在伊朗司法體系中,受害家屬可以透過原諒來減輕犯人的刑責。然而,警方拒絕三兄弟的家屬自行雇用律師,僅能從「官方律師名單」裡挑選。外界認為,設拉子的情報部門受到上級壓力,儘管證據漏洞百出,仍希望能盡快找到這名保全死亡的「罪魁禍首」。之後,伊朗當局又逮捕了二哥哈比卜,並將這對三兄弟分別單獨監禁、施以酷刑,納維德遭判死刑,而瓦希德和哈比卜則遭判數十年刑期、74 下的鞭刑。為何小弟納維德的刑罰最重?其實,納維德是國際知名的摔角選手,他曾公開批評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Ali Khamenei), 又曾在路上推撞一名教士,這些都讓他成為當局的眼中釘。納維德入獄後,包括國際奧委會、國際摔角總會 (United World Wrestling)、國際足球總會 (FIFA)、多名摔角選手都為他發聲,甚至前美國總統川普都曾加入,呼籲伊朗當局放人。然而,納維德入獄兩年後,在 2020 年遭到秘密處決,且他本人、家人、律師都未事先收到通知。這場處決在伊朗和世界各地激起民眾的怒火,並加劇全球聲援瓦希德和哈比卜的力道。2022 年 3 月,哈比卜在經歷 550 天的單獨監禁後,終於獲釋,外界的關注則回到仍在獄中的瓦希德身上。平常是水泥工的瓦希德在獄中曾試圖自殺,所幸及時送到醫院救治,但之後又絕食了兩次。他分別在三個不同的法庭遭到指控,包括謀殺、非法參與集會、破壞警方維持秩序,以及在遭到起訴「對政權抱持敵意與破壞國家安全」和「污辱最高領袖」等 —— 總共遭判將近 60 年的有期徒刑。在伊朗三兄弟案裡,呈現了伊朗當下的許多問題:缺乏證據就逮捕普通人、任意安插罪名、司法程序不公與不透明、情報部門利用案件迫害不聽話的平民。任何遭到極權政府關押的人士,最需要的莫過於國際關注;國際關注是讓極權政府不敢肆意妄為的一種方式,也是支持受關押人士最直接的方式。對於受害者本身,這些關注可以讓他們知道自己並沒有被世界遺忘,而可以堅持活下去,並抵抗當權者的行為。國際關注不應是只有各國政府或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才能做的事情,普通人也應該要有參與的機會,而國際特赦組織的「寫信馬拉松」正是依這個目的所發起。每年的「寫信馬拉松」, 都在全球各地募集信件,支持 10 名需要聲援的對象。許多人會懷疑,寫信真的有用嗎?我也這麼懷疑。這封信,極權政府大概不會看,甚至可能無法送達收信人手上。然而,一人寫信或許無關緊要,但若一百人、甚至幾萬人同時發出聲援,那麼即便極權政府充耳不聞,也能更好地匯聚國際社會對案件的注意力。對於這對伊朗三兄弟,仍被關押的瓦希德就是我們最能發揮「寫信」影響力的案件。瓦希德已堅強地撐過兩年,但無法保證能撐完整個刑期,若他知道全世界有這麼多人關注他的命運、知道他的故事,願意提筆寫信給他,或許在昏暗的處境之中,就能看到一絲亮光。讓我們持續關注像瓦希德這樣無故受到誣陷的普通人,為更好的世界盡一份心力。國際特赦組織邀請你立即參加 2022 寫信馬拉松,要求伊朗當局釋放瓦希德!
「請不要舔科羅拉多河蟾蜍」 國家公園管理局關心您的健康
就像小時候,會被教導不要隨便把東西放到嘴巴裡一樣,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根據澳洲媒體報導,甘蔗蟾蜍 (Cane Toad) 在 1935 年作為外來入侵種被引進澳洲,從當初的 3 千隻,急速繁衍至 2 億隻,對當地造成極大的威脅。不是因為牠們會吃掉別的物種,而是所有物種都不想要吃牠們。當甘蔗蟾蜍感受到威脅時,牠們會從頸部腮腺分泌出有毒的物質,而這種毒素具有致幻性。由於狗在發現蟾蜍時,會下意識地舔或咬牠們,毒素便會快速進入狗的體內,進入「迷幻世界」, 輕微導致口吐白沫、頭暈、痙攣,嚴重的話很有可能會直接導致死亡。狗或許很難控制自己的貪玩,但為什麼人類也要跟著舔蟾蜍?原因很簡單,科羅拉多河蟾蜍分泌出的毒液,與迷幻藥 5-MeO-DMT 擁有相同的成分。舔蟾蜍可以達到產生幻覺的效果,早從 1959 年開始就發現南美洲的印地安人,會從植物、蟾蜍提煉出致幻生物鹼到鼻菸裡。1960 年代後期享樂主義盛行,嬉皮 (Hippie) 會直接舔舐蟾蜍的表皮的毒腺,達到心靈上的解放。而近年,5-MeO-DMT 開始在歐美年輕人之間大受歡迎,美國目前將其列為 A 級管製藥品。因為可以放大人類的中樞神經,又被稱為上帝粒子 (God molecule)。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警告,絕對不只是玩笑。報導指出,雖然 5-MeO-DMT 可以從科羅拉多河蟾蜍提煉而出,但如果直接舔食的話,會立即出現嘔吐、頭痛和胸痛等中毒狀況,嚴重者同樣會直接死亡。科羅拉多河蟾蜍,是目前唯一已知可製作成迷幻藥的蟾蜍毒液。現今北美最大的蟾蜍、長度可達 18 公分,主要分布在美墨交界索諾拉沙漠 (Sonoran Desert)。 因為具有突出、可分泌強烈毒素的腮腺,不管是抓起蟾蜍或是讓毒素進入口中,都有可能讓人類生病。牠們大部分時間都躲在地底下,夏天雨季開始交配,在小水池中產卵,一個月後會從蝌蚪孵化成蟾蜍。1960 年代,一位義大利藥理學家發表一份蟾蜍皮膚的化學分析,開啟了德州一名研究員 Ken Nelson 大膽的實驗計畫。他透過類似像擠痘痘的「擠壓」方式,獲取蟾蜍脖子上的毒液,他發現只要將毒液蒸發,就可以消除其毒性,最後再將毒液乾燥成晶體,地球上最強的迷幻劑,就此產生。前世界重量級拳王泰森 (Mike Tyson)、美國總統拜登的兒子杭特・拜登 (Hunter Biden)、知名主持人克里斯蒂娜 (Christina Hall) 都曾公開表示是蟾蜍毒液的愛用者。吸食科羅拉多河蟾蜍提煉而成的毒品後,會產生強烈的幻覺和幻聽,且「毒效」在幾秒鐘內就會發作。但對於新手來說可能會產生高血壓、心跳和心率過速、換氣過度等狀況,嚴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險。DQ 提醒您,以身試毒,一點都不 Cool。2015 年,一名墨西哥醫生 Octavio Rettig 在 YouTube 上傳一部 <Getting High with a Hallucinogenic Toad Prophet> 影片,紀錄他在墨西哥社區推廣科羅拉多河蟾蜍毒液的過程,影片上傳至今已累積 384 萬點閱率。2007 年美國密蘇里州一名青年,因為飼養科羅拉多河蟾蜍,並舔舐其毒液獲得快感而遭到警察拘捕,現在羅拉多河蟾蜍已無法在大部分寵物店購買。該毒液在美國被列為非法毒品,因此許多吸食者會到墨西哥試圖合法取得。現在,「蟾蜍盜獵」成為日益嚴重的新問題,1970 年後就曾因過度捕獵讓科羅拉多河蟾蜍自加州絕跡;2006 年墨西哥州將其列為受威脅物種。雖然野生科羅拉多河蟾蜍的數量有下降的趨勢,但尚未被美國和墨西哥列入瀕危或受威脅物種。爬蟲學會主席 Robert Villa 則表示,「蟾蜍是為了防禦才分泌這些物質,那是牠們感到壓力和被傷害的情況下。最終,人類是以犧牲另一生物作為代價,作為自我藥療。」
成人動畫始祖!美國首部X級動畫電影《怪貓菲力茲》
菲力茲是一隻貓,但牠比任何的貓都還要「不正常」。牠和很多男人打過架,也和很多女人打過交道;牠不只吸毒更控制不了自己的下半身;牠批評政府也藐視警察法律。1965 年,美國漫畫家羅伯特・克朗姆 (Robert Crumb) 以擬人化的方式,賦予菲力茲生命,並先後在美國諷刺雜誌《Help! 》《Cavalier》登場,1965 年後《怪貓菲力茲》成為地下漫畫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那個年代,被迪士尼主宰的動畫世界裡,這隻生長在 60 年代後期紐約市的貓,1972 年被拉爾夫・巴克希 (Ralph Bakshi) 改編成電影。但導演首先遇到的是原著作者羅伯特不願交出版權,最後在電影製作人一番說服下,變相與羅伯特的妻子簽署同意書。《怪貓菲力茲》製作過程中,原作者羅伯特始終與電影保持距離,直到電影上映後,羅伯特對於電影的成品感到十分震驚,並畫出《怪貓菲力茲:超級巨星》 作為回應。《怪貓菲力茲》製作過程同時也遇到預算不足的問題。原本同意提供資金並協助發行的華納電影,因導演巴克希回絕對方必須淡化電影的「情色」要求,華納電影退出了製作。使得製作團隊不得不在只有一百萬美元不到的預算下,捨棄鉛筆草稿測試 (pencil testing) 製作分鏡,且除了主要角色外,他們也因為付不起昂貴的配音員費用,改而直接尋找素人配音,包括街頭的噪音、瓶子破裂聲,都是直接在紐約市街頭直接錄製而成,也意外地為電影營造出最真實的紀錄風格與真實感。此外,巴克希支付兩名建築工人 50 美元,與他們一起喝蘇格蘭威士忌,將他們的對話直接放到電影裡。這也成為《怪貓菲力茲》精彩的開場。1972 年 4 月 12 日,《怪貓菲力茲》在美國正式上映。即便得到褒貶不一的評價,電影的創新以及批判性,創下九千萬美元的票房紀錄,成為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獨立動畫電影。一夕之間,這隻無惡不作的菲力茲成為電影明星,而這隻活在 1960 年代紐約市的美國貓,是反主流文化的縮影,也是享樂主義的代表,一如片中的菲力茲厭倦了無聊的學生生活,決定遵從內心的慾望,投入性與毒品的懷抱。「是的,二十世紀的 60 年代是歡樂的時光也是沉重時光」–電影《怪貓菲力茲》《怪貓菲力茲》反映的是最真實的美國,是 60 年代末期至 70 年代,嬉皮文化當道、自由主義壟罩、民權運動、黑人權益與反戰思想興起的年代。電影中菲力茲不是貓,而是不折不扣活在 60 年代的中產階級白人;警察是兩頭笨豬、黑人是黑烏鴉、女人和娼妓 (Whore) 是馬 (Horse), 透過動物形象嘲弄過度的性解放、種族歧視、毒品氾濫、嬉皮文化以及學生運動。《怪貓菲力茲》可以說是思想極度開放卻又充滿渾沌與矛盾的嬉皮 (Hippie) 文化再現,同時也是美國影史中,第一部將諷刺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的電影。例如,片中的女性看似接受烏鴉 (黑人), 一言一行中仍充滿了歧視與刻板印象;當菲力茲為了躲避警察逃到一座教堂時,廣播裡宣布的是美國決定輸入更多的武器進入以色列;嗑藥嗑嗨的菲力茲,跑到街頭慫恿人民反資本主義,最後卻以一場烏鴉們被警察以暴力反制的悲慘收場。電影上映後,雖然獲得大部分的好評,仍因為片中對於色情、暴力、大麻的寫實描繪,引來負面的評價,也成為美國第一部獲得的動畫電影,並成為美國成人動畫的先驅。即便導演巴克希對美國電影協會將電影評為 X 評級表達抗議,認為「動物之間的性行為並不是色情內容」, 但對方則予以駁回。在過去,《怪貓菲力茲》被評為是挑戰世俗價值觀的電影,導演巴克希則是將小時候在貧民區親眼目睹的種族歧視,化為動畫裡最真實的影像。當《馬男波傑克》和《南方四賤客》成為電視上可以播放的主流文化時,離經叛道、被不理性的衝動驅使的菲力茲,舉起的則是一面照妖鏡,映照出美國乃至於全世界仍未消失的社會問題。
「逃離工作 珍惜生命」富士康鄭州員工大逃亡 蘋果:努力恢復生產
時序已接近年末,為了趕上每年年末的外國購物季,以及明年初的農曆新年檔期,此時消費性電子廠商皆在加速生產產品;此時如果發生產線員工逃難潮,勢必會對接下來的購物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富士康鄭州廠在爆發員工逃難潮時,富士康為了要留住員工,便直接將出勤獎金提高兩倍多;且針對願意放棄 11 月所有休假的員工,富士康也願意將最高 1,500 元人民幣的全勤獎金,提高到 15,000 元人民幣。外界指稱,富士康員工爆發逃難潮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就是廠區內有員工染疫,但隔離措施做得不夠充分,飲食與醫療用品皆相當短缺,且有部分員工認為,廠區內的工作條件過於極端;種種因素讓員工們對於染疫的恐懼大增,讓員工開始拒絕輪班,甚至上演出逃潮。蘋果在聲明稿中指出,中國當地針對新冠疫情的限制政策暫時影響了蘋果位於中國鄭州的主要 iPhone 14 Pro 與 iPhone 14 Pro Max 的組裝工廠;蘋果持續看到市場對於 iPhone 14 Pro 與 iPhone 14 Pro Max 型號的強勁需求,但是此二款機型現在的出貨量將低於該公司先前的預期。蘋果強調,現在正與供應商密切合作,以恢復正常的生產水準,並同時確保每位員工的健康與安全。
薪資跟不上物價 美民眾動用積蓄力抗40年最嚴重通膨
物價飆漲,利率竄升,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升高,消費者信心跌落數十年來谷底,但近期消費支出穩健。仔細探究,COVID-19 大流行初期累積的民間儲蓄正在減少,民眾寅吃卯糧,景氣前景不妙。過去一年多,美國經濟逐漸擺脫疫情陰影,通貨膨脹一路衝上 40 年高點。起初,物價因供應鏈大亂、貨幣與財政政策寬鬆帶動消費需求而飆漲。到了今年 2 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如火箭般飆升,通膨怪獸更形巨大且危害全球。在美國,勞動市場吃緊帶來更多隱憂。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數據顯示,今年夏季,美國工資中位數較去年同期成長 6.7%, 為 1990 年代開始統計以來最高年增率。企業付出更多勞動成本,可能以漲價轉嫁給消費者,使得通膨壓力更難減輕。聯邦準備理事會 (Fed) 半年來五度升息,緊縮力道為 1980 年代以來最猛,且尚無止步跡象。借貸成本升高,民間需求可能降溫,愈來愈多人擔心經濟正朝衰退邁進。不過,物價飆漲雖侵蝕民眾消費力,占美國經濟產值約三分之二的消費支出依舊穩健。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 8 月消費支出成長 0.4%, 扭轉 7 月經修正下滑 0.2% 的態勢。如考量通膨因素,消費支出成長率縮減至 0.1%。這份數據另一焦點在於,聯準會決策參考的個人消費支出 (PCE) 物價指數年增 6.2%, 漲幅小於 7 月的 6.4%。但如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核心個人消費支出 (Core PCE) 物價指數年增率從 4.7% 升至 4.9%, 遠高於聯準會設定的長期目標 2%。這凸顯通膨效應已廣泛散布,聯準會積極緊縮貨幣政策只是亡羊補牢。在房租、電價及民生用品齊漲的情況下,老百姓口袋愈來愈淺,動用積蓄支撐消費變成普遍現象,家庭財務緩衝跟著縮小。根據商務部轄下經濟分析局數據,美國 8 月個人儲蓄率保持在 3.5%, 高於 6 月的 3%, 但低於一年前的 9.5%。這項數據接近 2007 年至 2009 年經濟衰退時期水準,低於 2010 年代平均值,更與 2020 年 4 月破紀錄的 34% 相差甚遠。穆迪分析公司 (Moody’s Analytics) 估計,從 COVID-19 疫情爆發到 2021 年底,美國家庭累積 2.7 兆美元 (約新台幣 86 兆元) 超額儲蓄。這與疫情初期民眾被迫關在家、無處消費,政府大方灑錢振興經濟,民眾在低利時期投資股票、房地產賺錢關係密切。如今情勢逆轉,通膨居高不下,工資漲幅已跟不上,而且少了振興支票,股票等資產價格大幅回檔,民眾儲蓄減少合情合理。全美最大銀行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執行長戴蒙 (Jamie Dimon) 6 月表示,拜 COVID-19 大流行後財政刺激所賜,美國消費者銀行帳戶仍剩餘六至九個月的消費力。老百姓持續花錢,但他眼中的經濟「颶風」正在醞釀,民眾必須做好準備。經濟學家也對美國民眾持續增加消費的能力不抱樂觀。聯準會積極升息,美股已連跌三季、三大指數跌幅超過 20%, 房市則隨房貸利率飆升而急凍,導致家庭財富縮水。今年夏季,美國房價在眾多購屋者考量貸款成本而卻步的背景下走跌,為多年來首見。房屋銷售下滑效應擴及經濟各層面,有如整體景氣及就業市場降溫的縮影。一般來說,民眾購屋後也會添購家具、家電等產品。COVID-19 大流行後,美國房市欣欣向榮,因為居家辦公蔚為風潮,許多購屋族為增加生活空間而四處找房,沙發、窗簾、地毯等產品買氣熱絡。此外,疫情期間民眾宅在家的時間變長,取消出遊和外出用餐而省下的錢用來裝修房屋或增加裝飾,居家用品搶購熱潮一直延續到 2021 年底。如今情況丕變。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 8 月家具與居家用品店銷售年減 1.6%, 家電與電子用品店業績降幅則達 5.7%。勞工部數據顯示,近幾個月家具產業持續裁員,與整體經濟就業成長趨勢相左。由於閒錢變少、物價又飆漲,許多消費者開始精打細算,購物集中在雜貨、日常用品或疫情期間錯過的服務上,如旅遊、外食。部分零售商才熬過供應鏈瓶頸,現又面臨庫存過剩、必須打折出清的困境,接連發布獲利預警。運動用品大廠耐吉 (NIKE) 9 月底公布庫存激增 44%, 利潤率又因打折、運費增加而受擠壓,單日股價暴跌 13%, 就是血淋淋的例子。但零售業中仍有亮點。好市多 (Costco) 具有量販優勢,無論是 COVID-19 疫情嚴重或是步向後疫情時代物價飆漲的此時,會員忠誠始終不變,最近一季營收成長 15%, 優於市場預期,鞏固高物價時期老百姓找優惠的避風港地位。即將邁入 2023 年的此時,升息是現在進行式,即使如此,物價漲勢短期內仍難緩和。民眾看緊荷包、消費日趨保守,經濟是否因此陷入衰退,還很難說。可以肯定的是,零售業歷經疫情大洗牌,將隨著民眾消費習慣進一步改變,進入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
世界最長 瑞士打造全長2公里火車創下世界紀錄
上周六 (29), 一家瑞士鐵路公司打破了世界最長載客火車的金氏世界紀錄,該公司將 25 輛電動火車連結在一起,組成擁有 100 節車廂、4,550 個座位、全長 1.9 公里長的載客火車,在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Swiss Alps) 的知名阿爾布拉線 (Albula Line) 上行駛,展開僅此一次的世界紀錄之旅。影片中,由 100 節車廂組成的世界最長載客火車,流暢地行進在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阿爾布拉線上。阿爾布拉線在 2008 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UNESCO World Heritage), 是世界最壯觀的火車路線之一,能盡收阿爾卑斯山脈的美麗景色。這次打破紀錄的火車便是在這條路線上行駛,從普雷達村莊 (Preda) 啟程,延著下坡路段經過阿爾卑斯山區海拔最高隧道 —— 阿爾布拉隧道 (Albula Tunnel), 再通過著名景點蘭德瓦薩高架橋 (Landwasser Viaduct), 全程耗費約 1 小時,最後到達目的地菲利蘇爾 (Filisur), 沿途並有數千名火車愛好者舉著相機與手機共襄盛舉。瑞士民間私營的雷蒂亞鐵路公司 (Rhaetian Railway) 表示,他們策劃此次活動是為了慶祝瑞士鐵路成立 175 周年,並藉此讓世界看見瑞士鐵路的美。雷蒂亞鐵路公司總裁法西埃蒂 (Renato Fasciati) 說道:「我們在 COVID-19 疫情期間經歷到一些挫折,失去了 30% 的載客收入,這讓我們想積極尋找一個好的契機來增加人們對這條世界遺產路線的關注度,而金氏世界紀錄就是我們向世界展現這條路線的絕佳理由與機會。」法西埃蒂表示,為了打破世界紀錄,雷蒂亞鐵路公司花費了將近 8 個月的時間做足準備。首先,他們選擇火車製造商 —— 施泰德鐵路公司 (Stadler Rail) 旗下的摩羯座電聯車 (Capricorn EMUs) 作為此次挑戰的主角,將 25 輛電聯車組裝在一起,成為世界最長的火車。接著,他們要面對許多技術性的挑戰,最大問題便是,要如何控制好這麼長的火車。法西埃蒂解釋,這個世界最長火車並不是專為此次活動設計,而是臨時組裝而成。因此,為了要讓火車順利開動,他們替火車配置了 7 位司機,這 7 位駕駛要分別在各自的崗位上共同合作,一起運轉列車。擔任火車頭駕駛、46 歲的克萊默 (Andreas Kramer) 表示:「我們都非常熟悉阿爾布拉線,每個彎道與每個坡度變化。不過我們在駕駛時必須 100% 同步,每個人都要控制他們的速度和系統。」然而,在第一次試運轉上,他們發現緊急煞車系統 (emergency brake system) 不但無法啟動,連列車在行經隧道和山谷間時,司機之間的無線通訊、手機也通通失效。為了使司機間能通暢無阻的傳遞訊息,雷蒂亞鐵路公司另外徵召了 21 名技工,協助司機們改用瑞士民防組織 (Swiss Civi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在當地建立的臨時電話系統進行通訊。此外,雷蒂亞鐵路公司還碰到另一個問題是阿爾布拉線充滿了無數的下坡道。火車行駛中需要不斷地煞車,但因現代電動火車配備了「再生式電力煞車」(Regenerative Braking), 會將煞車的動能轉換為電能,並將電力回收、回饋給電網,雷蒂亞鐵路公司擔心太過頻繁的煞車會對當地電網產生巨大影響,出現超載現象,必須要事先調整摩羯座電聯車的軟體設定,限制電力回饋的程度。為了寫下新的世界紀錄,並且讓社會大眾更認識阿爾卑斯山上的鐵路觀光,雷蒂亞鐵路公司挑戰在高山上開動世界最長的載客火車。影片是從各個角度紀錄此次瑞士火車的行進模樣。最後,在一切準備就緒後,雷蒂亞鐵路公司也打鐵趁熱,在鄰近的貝爾金城鎮 (Bergün) 舉辦了一場鐵路節,在創下世界紀錄之際,同時讓 3,000 名持有幸運票券的民眾,能一邊享受當地美食行程,一邊透過直播欣賞世界最長載客火車開動的盛況。而在締造世界紀錄後,該火車將功成身退,被拆回到原來的狀態,重新用於常規的行駛中。在此之前,世界最長載客火車的紀錄保持者是比利時國家鐵路公司 (National Belgian Railway Company), 於 1991 年寫下的紀錄。當時他們啟動長達 1.7 公里、70 節車廂的火車,從根特 (Ghent) 開到奧斯坦德 (Ostend), 行駛約 62.5 公里,該旅程是為了幫助比利時癌症研究中心 (Belgian cancer research) 而促成。而目前,在所有類型的火車中保持世界最長火車紀錄的,是 2001 年一家礦業公司必和必拓 (BHP) 擁有的澳洲貨運列車,全長 7.2 公里。
「要結婚,請訴訟」跨國同性伴侶的荊棘路:專訪台灣首對跨國同婚勝訴伴侶信奇與阿古
回到 2019 年 5 月 17 日,一大清早已見逾萬名支持婚姻平權的群眾守候在立法院外,等待同婚專法的三讀結果。儘管天公不作美,飄起細雨,然而人潮仍不斷湧入,從青島東路一直蔓延至中山南路、濟南路。信奇、阿古和其他對跨國同性伴侶當時也在人潮之中。他們站在青島東路上,隨著眾人高呼「表決不能輸」等口號,阿古左手牢牢地牽著信奇,右手高舉「跨國同婚,全面合法」的牌子,殷殷期盼跨國同婚可以一同解套。隨著關鍵的三讀通過,雨不再落下,天空劃出一道彩虹,眾人開始歡騰,然而跨國同性伴侶們依然在等待,「那天 (草案) 總共有 28 條,前面都過了...... 但我們還在等第 27 條。」草案第 27 條為臨時動議,提議若國人的伴侶來自於未承認同性婚姻國家,還是能依照本國法來台進行結婚登記,是影響跨國同婚能否解套的關鍵法條。最終,第 27 條以 6 票贊成、84 票反對的結果被否決。周遭歡悅欣喜,但在場的跨國同性伴侶們僅餘沈默,「當下真的講不出話,大家都在掉眼淚。」 阿古苦笑道:「那時候我突然想到的一句話,『你們手上的車票是到終點站的,絕對不可以中途下車』, 我當下就覺得怎麼好像大家都下車了,只有我們被留在車上。」阿古來自澳門,2014 年透過交友軟體認識在台灣的信奇,隔年兩人確定伴侶關係,交往頭兩年過著遠距離的戀愛生活,拜網路所賜打開手機就能見面,但想要相互擁抱就非得搭飛機到對方的城市,而這是許多跨國伴侶都得一直面對的困難。「其實我們算還好了,」阿古說,許多跨國同性伴侶的境遇比他們更艱辛,「像有一個台灣人,要搭飛機再搭船再搭車,經歷 40 個小時才終於能夠見到他另一半」, 和這些人相比,他稱自己與信奇的經歷「根本只是小 case。」<飄洋過海來看你> MV, 由梁靜茹和艾怡良重新翻唱,在同婚通過一週年前夕由「伴侶盟」和「愛最大慈善光協會」兩個 NGO 發布。MV 內容據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呈現了跨國同性伴侶所面臨的現實困境。2017 年,阿古來到台灣,和信奇一起創業,在高雄經營蛋糕店,也因此取得合法居留權。婚後,阿古至今仍未將他的居留身分改為「依親居留」, 信奇笑稱:「阿古就是吞不下這口氣,他要證明自己並不是如網友所說的『只是想要台灣的居留權』。」因工作而取得合法居留權後,阿古得以順利的留在台灣,然而對許許多多的跨國同性伴侶而言,能否合法結婚仍是影響他們能否與愛人相聚的關鍵。阿古說,過去三年世界發生很多事,除了疫情的影響,在台灣同婚專法上路不久後,香港就發生了反送中運動,泰國也有反政府示威,緬甸有反叛軍事政變示威,及至今年初爆發的俄烏戰爭。「很多事都是無法預料的,很多人沒想到這麼一分別可能就要兩年、三年,甚至可能永遠無法相見。」 「遠距離其實真的不簡單,」阿古說道,「我們一開始創的 (跨國同性伴侶) Line 群組,在疫情爆發以後人數就一直掉,今天看到某某某退出,明天又某某某退出,許多人都默默退出群組,我們看到就知道大概是怎麼一回事了。」分隔異地,相愛的人僅能以視訊、通話的方式維繫感情。有的伴侶難以忍受無法相見的煎熬,不得不結束,有的伴侶卻還是苦撐下去,儘管生活嚴峻,對彼此的感情依舊堅定不移,殷殷期盼著終於能相聚的一天。專訪中,信奇與阿古也與我們分享了一對台灣、烏克蘭同性伴侶 Joe 和 Ivan 的故事:「在戰爭爆發前,他們已經計畫要在台灣一起生活,」Ivan 的台灣簽證僅差十天就能送抵俄羅斯的辦事處,不料砲火一響,Ivan 便無法離開,只能受困在烏克蘭,「想像一下,你的另一半生活在每一天都可能會有飛彈砸下來的地方...... 真的會很不安,非常不安。」「其實他們早就在美國登記結婚了,但是嘗試申請很多次,依然無法用依親的方式讓 Ivan 進來台灣,」相隔兩地僅能透過視訊確認伴侶的安危,Joe 無時無刻都在擔心受怕,卻也只能不斷祈禱對方平安無事。「對有些人而言,無法結婚、無法讓伴侶用依親的方式來台灣,其實真的攸關生死,」阿古緩緩說道。在疫情、戰爭的影響下,無法在台灣合法登記的跨國同性伴侶,想要跨越國界與愛人團聚,是件極其困難的事。然而,為何在同婚已通過三年的台灣,還會有部分跨國同性伴侶面臨無法結婚的狀況?全世界 197 個國家中 (包含台灣), 目前僅有 33 個國家承認同性婚姻,台灣是亞洲第一個,也是唯一個通過同婚的國家,然而,台灣卻也是唯一一個對跨國同婚設有限制的同婚合法國。以國界為線,跨國同性伴侶被劃分為可以結婚與不可結婚的兩群人,又因為外國伴侶國籍的差異而面臨四種不同的狀況。●依據內政部函釋,跨國伴侶在台灣結婚,受《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簡稱《涉民法》) 限制。涉民法第 46 條指出,國人與外國人要在台灣結婚,必須要依照結婚雙方「當事國」的本國法,換言之,婚姻關係僅有在雙方本國法均承認的情況下才可以成立。如果台灣同志的外國伴侶來自同婚合法的其他 32 國,結婚就不會是個問題。●同婚合法的其他 32 國大多位於歐洲與美洲,作為亞洲唯一的同婚合法國,台灣周遭的國家皆不承認同婚。若想要與他們結婚,就會受到涉民法的限制,因對方的國家不承認同婚而無法結婚。●依現行法,針對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等 21 個國家,台灣設有特別的跨國婚姻規定,要求婚姻移民抵台前要先在各國的境外外交單位進行面談,以確認「婚姻真實性」; 換言之,必須先在當地完成結婚登記,才能夠完成境外面談,進一步申請在台灣登記。然而,在對方國家不承認同婚的情況下,跨國同性伴侶在第一步就已卡關。●台灣人與中國人的婚姻關係並不適用《涉民法》, 而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依此條例,婚姻可依照「行為地」之規定,因此,只要雙方能在台灣結婚,婚姻關係就能成立。然而,針對中國籍配偶,台灣設立了「機場面談」制度,要求雙方先在中國完成婚姻登記,才能申請入台,而中國配偶抵台後,還得先在機場進行「機場面談」, 面談通過後兩人才能辦理在台灣的結婚登記。依此規定,便與狀況三一樣,將卡在對方國家不承認同婚,而無法順利登記。綜上所述,可以在台灣合法登記的跨國同性伴侶,僅限於台灣本國人與其他 32 個承認同婚的國家;多數跨國同性伴侶因受涉外法、境外面談或機場面談制度的限制,而無法享有婚姻權的保障。依據台灣現行制度,由於澳門尚未承認同婚,阿古和信奇同樣面臨了無法在台灣合法結婚的狀況。 同婚專法通過後,阿古和信奇曾兩次前往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第一次是在同婚專法上路第一天,2019 年 5 月 24 日,他們與其他 12 對同性伴侶一同在高雄滿天星婦女團體的安排下,前往高雄新興區戶政事務所聯合登記。然而,阿古和信奇卻成為當天唯一一對無法完成登記的同性伴侶。雖然失落,但他們並不氣餒,「其實早有心理準備,就是想來試試看,如果無法,也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對這件事的關注。」同年 10 月 1 日,他們來到台北中正區戶政事務所,這一次同樣遭到承辦人員以內政部函釋拒絕辦理。但這次,他們決定更積極地爭取婚權。在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簡稱伴侶盟) 的幫助下,他們提起了行政爭訟,「那時候我們在短時間內就集結了 100 多對的跨國同性伴侶,有這麼多人都和我們一樣」阿古認為,爭取跨國同婚也是爭取婚姻平權,和過去爭取同婚本質上並無不同,皆是為了「想結卻不能結的人」。這一次的行動成功引起社會更多的關注,他們也因此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直面社會上那些對跨國同婚議題的反對聲音。相關新聞底下滿佈對他們的批評留言,更甚的是,有一天阿古和信奇打開社群平台,赫然發現自己遭到肉搜,資訊被攤開在網路上一覽無遺,自此之後充滿惡意謾罵的私訊不斷湧入信箱,「像是說阿古要結婚只是為了居留權,或是一些更難聽的人身攻擊」提起這件事,兩人仍然心有餘悸。信奇說,他們可以理解一般社會大眾對此議題的不諒解,然而較令人難過的是,反對跨國同婚的聲音,其實主要來自於同志社群。「爭取同婚一路走來,本來都站在同一陣線,同婚通過以後卻不一樣了。」阿古憶起,兩年前到台北參加同遊,他左手舉高雄同遊的旗子,右手舉支持跨國同婚的旗子,走著走著突然遭到其他同志謾罵「藍甲滾回去!」當下阿古十分錯愕,「一直以來我這麼爭取民主自由、致力於人權,只因為爭取跨國同婚,就被貼上藍甲的標籤。」儘管爭取跨國同婚的路上滿佈荊棘,阿古與信奇仍然堅定前行,而在經歷長達 20 個月的爭訟煎熬後,他們的堅持與努力終於迎來曙光。2021 年 5 月 6 日台北高等法院判決戶政所必須准許 2 人登記結婚,成為跨國同性伴侶爭取結婚的第一個全部勝訴判決。睽違兩年多,兩人再次來到中正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也再一次交換戒指。「其實,專法通過那天我們就為彼此戴上戒指了,但直到這一天戒指才真的名正言順成為『婚戒』。」信奇說道。在阿古與信奇的勝訴案之後,台灣至少已有 4 起跨國同婚勝訴案,分別為台灣國人與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日本籍人民結婚。然而,內政部認定 4 起跨國同婚皆為個案,無法擴及至其他同類情狀的當事人。因此,其他擁有相同處境的跨國同性伴侶,至今仍然無法結婚。若想結婚,他們仍需要像阿古與信奇般,經歷漫長的爭訟過程,才能如願以償。阿古認為這樣的過程是不必要也不合理的,「已經有 4 起勝訴,代表法院也認定內政部 (對跨國同婚) 的行政解釋是錯的,司法院也提出了修正草案,監察院的報告也已經指出缺失,過去陸委會也曾表示會對兩岸狀況研擬可行方案,不會有問題,可是到現在跨同同婚卻還在卡關。」2021 年 1 月底,司法院已針對《涉民法》第 46 條進行跨國同婚修正草案並送進行政院。監察院在今年 2 月 22 日公布的跨國同婚調查案報告,肯定跨國同性伴侶的婚姻自由受憲法保護,且指出司法院修法的延宕,已影響了 3、400 對跨國同性伴侶的權益。除此之外,該報告也籲請行政院和陸委會依照現行法規定,儘速研議辦理兩岸同性婚姻的登記及依親居留措施,以保障跨國同性伴侶的家庭團聚權。現今,跨國同婚修正草案仍止步於行政院,尚未提請立法院審議,而兩岸同婚的登記及依親居留措施修正也尚未調整修正。 那麼,台灣社會對跨國同婚議題的態度現在又是如何?根據彩虹平權大平台於 2022 年的民調顯示,民眾對於跨國同婚的議題支持度較前年度低,從 56% 微降至 51.7%。多數反對意見者主要考量為台灣的「國安問題」, 擔憂台海局勢愈趨緊張,跨國同婚若是修法,可能會讓中國滲透台灣的可能性變高。另外,也有反對者擔憂,外國伴侶所屬國家若未承認同婚,恐將導致婚權產生不平等的狀況,若台灣國人與外國伴侶因婚姻產生糾紛,相關權利將無法在國外獲得保障。然而,阿古認為跨國同婚關乎的是人權,「(跨國同婚) 就是還沒補齊的婚權,」對此,阿古說,過去在爭取婚姻平權時,支持者皆高呼「結婚是基本人權」, 若是基本人權,就應該是不分國籍、性別、種族等差異的,「難道異性戀的跨國婚姻,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嗎?」阿古指出社會不該對異性戀婚姻和同性婚姻持有不同的標準,在於「(跨國同婚) 關乎人權,(跨國同婚) 就是還沒補齊的婚權,」離阿古信奇勝訴成婚也已過了一年,在專訪的最後,我們關心詢問,是否現在還會被網友攻擊呢?「會啊!」信奇斬釘截鐵地回答:「直到現在,網友們只要看到阿古的名字,就會在底下留言:『那個澳門的又來了』。」「嗯,我就是『那個澳門的』,」阿古苦笑道「(可能在他們眼裡) 永遠都是『那個澳門的』。」對於因自己的國籍屢遭批評者放大檢視,阿古感慨地說:「我覺得我的感受與很多新住民一樣,像在走鋼索,要步步為營,好像我有一點點做得不符合別人預期的時候,我過去的努力就會被抹得一乾二淨,我就只是『那個澳門的』。」「這幾年社會對跨國同婚的態度還是一樣,一樣反對。但沒關係,我希望我們大家還是可以好好對話,」阿古稍作停頓,接著說,「如果無法對話,這個議題很難進步。(過去爭取同婚時) 大家一起努力這麼久,彼此之間不該只剩下謾罵。」來台灣五年,作為新住民的時間雖不算長,但阿古自認自己為台灣、也為同志社群付出了許多努力,而未來他依然會和信奇一起,在這片土地上打拼,為人權、為民主、也為自由。
【地球圖書館】國文課本沒教的事,《紅樓夢》其實是一部酷兒小說
兩千多年來,有關同性戀的古文學詞彙的連續使用證明,在前現代中國看待男男關係的某些基本方式具有很強的適應力。在歷史記載和哲理故事中,我們可以找到這些根本性的觀念早期的結晶形式,他們形成了同性戀關係的「典故」, 其發人深省的力量仍然存在於現代語言裡。從最早的文獻來源中,他產生的基本假設之一是:少年的男色堪比女色,並且成為男性欲望之自然的和合法的目標。這一自明之理在政治上產生的必然結果是;對君主和國家而言,男寵和愛妃同樣是危險的。君主的男色之好,如同對女色之好一樣,在政治上是不利的因素,他可能因此變得墮落,不知不覺地限於狂熱的癡迷,從此不理朝政。這種評價從根本上影響了史學家司馬遷的立場,他在《史記》裡描述皇帝的男寵之好時,專闢《佞幸傳》。司馬遷的後繼者班固,在《漢書》中同樣有《佞幸傳》, 裡面記載了「斷袖」的故事,直到如今,源自於他的「斷袖」這一文學表達,仍然能夠令人聯想到男同性戀關係。自十六世紀後半葉開始,印刷業的迅速發展以及與之密切關聯的通俗小說興起成為帝國晚期最流行的文學體裁之一。從而前所未有地產生了關於性別模式和性風俗的大量描述,它們呈現出來的社會圖景比之前任何時期都更加廣博和複雜。無論是小說還是其他類型的文獻,它們通常都表明,男同性戀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實踐。在明清小說作品裡,男同性戀是熱門的話題,他同時被呈現為性慾望和浪漫愛情。例如,在晚明的情色文學裡,我們可以發現三部專門描述同性戀的作品。除了專門的作品之外,晚明以及之後的 (大多是異性戀) 豔情小說並不乏關於男同性戀的內容,而且該主題同樣經常出現在其他類型的小說裡。文學領域對描述男男關係的興趣也受到男妓行業的影響,該行業始終明顯存在著。男性的性消遣通常和戲院和男旦相關,這在整個晚期帝國時代的都市中心頗為盛行。《紅樓夢》不是簡單地描述少年與少女之間的性,或講述他們之間美滿結局的故事,它更感興趣的是呈現慾望,一種渴望而不是滿足,一種墜入愛河的狀態而不是慾望對象的肉身佔有。因此,除了其他新穎性,《紅樓夢》提出了一種將傳統愛情故事重新精細化的模式,它被概括在備受爭議的「意淫」這一表述裡,意淫通常表現為「心靈的慾望」, 但它也可以被理解為「想像的淫」(或「淫的傾向」甚至是「淫慾」) 這個術語是賈寶玉夢由於「太虛夢境」時,警幻仙子為了定義它特殊的「淫」而採用的新詞;誠如她所言,這個詞最接近的同義詞是「癡情」。她還進一步認為,沒有任何形式的「淫」比「情」更強烈。誠如她所言,「好色即淫,知情更淫。」《紅樓夢》的主要關注點正是這種「淫」, 最重要的是,它使小說的主角賈寶玉成為「新風流浪子」。《紅樓夢》對言情小說和言情小說傳統採取的論戰性姿態,最明顯地體現在賈寶玉這個人物身上。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說,賈寶玉既是豔情小說裡的風流浪子,又是言情小說傳統裡的才子,但它與這兩類文學範疇的先輩們有著本質的區別。從小說結構來看,關於賈寶玉的主要修辭模式是豔情小說裡的風流浪子,他耽於聲色,後來意識到它的空虛而轉向禁慾主義,以尋求拯救之道。但是,賈寶玉的愛慾使它與西門慶以及所有其他密切相關的文學先輩相區別。《紅樓夢》從根本上顛覆了男性氣質,並且前所未有地論證了與女性氣質相比,男性氣質具有的低劣性。賈寶玉之所以厭惡男人,這是因為他們缺乏情感的敏銳性而且因循守舊、審美遲鈍,並維護僵化的等級制度。由於賈寶玉抗斥用來界定儒家男性氣質的教育和官僚職業,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是他抗斥男性認識論本身。與賈寶玉蔑視男性氣質的規則和角色相對的是他認同女性氣質的情感和價值觀。在賈寶玉看來,女性核心的意識形態原則是情感性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賈寶玉贊成的是陰柔的男性氣質理想。《紅樓夢》裡女性氣質的重要地位和女性化的男性氣質的理想最終是與小說裡愛情的核心地位相關聯的。這部小說的愛情觀主要以兩位 (男性) 知己之間的平等主義關係為標誌,並且無差別地運用於異性戀情感和同性戀情感,這與晚明時期的表述方式相吻合。這種平等主義的情感理想構成了賈寶玉與秦鐘之間同性愛慾關係的敘述基礎,小說的第七回到第十六回明確描述了這種關係,這使我們傾向認為,也正如人們後來發現的那樣,在小說初稿 (即《風月寶鑑》) 的情節裡,它可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關於曹雪芹或早期讀者反同性戀意圖的假設似乎不太可能成立,其原因有二:首先,儘管曹雪芹對原稿進行了修改,但同性戀遠沒有從小說中刪盡;其次,小說最早的評論者 (包括與小說齊名的脂硯齋) 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反同性戀的偏見。曹雪芹的修改可能想減少一般性的性愛敘述的角色,這是審美而不是道德選擇的結果,也就是說,它更多地是由於曹雪芹的愛情觀和反艷情文學的審美觀,而不是對同性愛慾的倫理關注,更不是同性戀恐懼症,換言之,小說將情愛重新定義為終極的意淫,這是去色情化過程的主要原因,這個過程最後影響異性戀主義和同性戀主義;《紅樓夢》通常簡略地提及普遍意義上的性,而不僅是男人之間的性。可以肯定的是,《紅樓夢》並不缺乏我們所說的同性戀敘事形式。事實上,同性戀關係牽涉到賈府內外的各類男人:叔姪、主僕、親王與平民。毫無疑問,在涉及主人公賈寶玉時,同性戀的觀念具有獨特含義,如我已指出,賈寶玉代表了新型風流浪子。但是《紅樓夢》裡還有許多與同性戀有密切聯繫的「舊式」風流浪子,他們都讓人聯想起熟悉的傳統角色。例如賈璉似乎跟隨著西門慶,這位女性化的風流者也喜歡與少年發生性關係的足跡,當無法得到女性時,他通常會去找他們。賈璉的妻子王熙鳳完全知道他對待美男侍的示好,但還是忍生吞氣,因為這沒有威脅到她根本性的支配地位。這些風流浪子通常既追求女性也追求少年,因此,他們的同性戀取向本身並不代表他們是墮落的。甚至賈寶玉的表兄弟薛蟠,他被描述為酷愛與少年發生性關係,小說先是講述他為了女人而殺人,到後來再度出現時,恰好是在涉及同性戀的那一章回裡,他利用賈府學堂作為「契弟」的狩獵場。同性戀慾望和異性戀慾望在一次棲居於同一個身體內,而沒有任何明顯的衝突。當我們仔細思量賈寶玉與秦鐘之間的緋聞時,這是《紅樓夢》裡唯一詳細描述的同性戀關係,男同性戀話語呈現出明確的傾向。賈璉和薛蟠代表傳統型風流浪子,他們只能確立階序性的愛慾關係,而新風流浪子賈寶玉則對平等關係情有獨鍾。因此,他與秦鐘的關係是基於平等,而不是年齡和社會地位的差距。賈寶玉強調戀人之間同一性的愛情觀,實際上這可被視為先天性同性戀;他首先被吸引的是與他一樣的人,一種神祕的鏡像和融合的身分成為他的愛慾渴望的標誌。《紅樓夢》透過將濫情作為淫的終極形式,敘述了以失敗告終的情感,他一方面採納了言情小說和艷情小說的傳統,另一方面也破壞了該傳統。結果,後來的小說已不斷增強的理想主義來修復這種破壞,以至於將言情小說帶回到更傳統的路徑上。誠如其他學者所指出的,《紅樓夢》的創傷性結局產生了一系列的改寫和續集,試圖為這部小說的情感難題提供更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在這項拯救性的事業中,同性戀愛情也所有體現,因為在《紅樓夢》地寫作品裡,也存在同性戀愛情。本文摘自著作《風流浪子的男友:晚明到清末的同性戀與男性氣質》, 繁體中文版由時報出版代理,王晴鋒翻譯。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博客來 (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誠品線上金石堂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11/4 中午 12 點截止送出名額:2 名 (限寄送台澎金馬) 活動方式:贊助 DQ 滿額成為 DQ VIP (月定期贊助 100 元或年度贊助 1200 元)⁣: 贊助網址由此去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 DQ VIP 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風流浪子的男友:晚明到清末的同性戀與男性氣質》⁣: 社團由此去「地球圖書館」是由 DQ 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不是黑更不是白,是現在比日本黑道還難管的「準暴力團」
2022 年 10 月 16 日,一間位於日本池袋的高級餐廳發生一起百人鬥毆事件,根據警方表示,起因為「準暴力團」組織中國龍,為了幫一名出獄的夥伴接風聚餐,最後卻因引爆口角意外演變成一場幫派大亂鬥。新聞報出後「準暴力團」一詞成為推特上的熱門話題。準暴力團又稱半グレ,根據紀實記者溝口敦 2011 年的著作《ヤクザ崩壊 侵食される六代目山口組》一書中,對於半グレ的解釋:「半グレ是介於正直的人與黑道之間。グレ (Gure) 是灰色的 Grey; 是愚連隊 (Guren tai); 是非黑飛白;更是灰色地帶。」1992 年日本全面掃黑實施《暴力團對策法》, 規定只要加入黑道集團 (暴力團) 便無法申請銀行戶頭、信用卡、保險、手機門號。但是「準暴力團」在狹義的定義上,並不等於暴力團黑道集團,兩者雖然都是由不良份子組成,專門從事違法活動,但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是否有「系統化」。準暴力團,因為流動性高、並無明確上下組織關係,狹義定義上不同於黑道,加上無法明確規範其組織勢力、難以取締,並不列入《暴力團對策法》規範內。2013 年,日本警視廳將這些同樣從事非法行為的半グレ集團,正式命名為「準暴力團」。過去黑道之於大眾的魅力,已不再是人們嚮往的 icon, 這個世代面對和不良份子劃上等號的黑道不再感興趣,更不願被黑道裡各式各樣的規定所綁住。對於在繁華街上玩樂的上班族,乃至於企業家或藝人,準暴力團的勢力範圍相較於黑道,更容易接觸到一般民眾。此外許多準暴力團會以企業家自居,成為地下社會裡有頭有臉有錢的「成功」人士,讓準暴力團變相成為千禧年後滋養犯罪者的溫床。比起義氣,他們更崇尚金錢;比起兄弟,他們更相信自己的手段。社群媒體的發達,也讓只看見光鮮亮麗與五光十色一面的人,誤入非法世界,準暴力團的勢力,開始深入日本各個角落。準暴力團之所以難以像黑道集團被管束,其主要原因:●無明確上下關係準暴力團的核心成員多由暴走族、地下格鬥選手,或是前黑道成員組成,同一個集團彼此間並無絕對的上對下階級,除了少部分的獨裁統治,多數的準暴力團是以志同道合的夥伴為基礎,或是衍生出類似直營店與加盟主的關係:各分店聽命店長,店長聽從總公司,總公司社長尊從首腦。因為準暴力團無明確上下關係,不只無法套用《暴力團對策法》的連帶責任法,即便抓到一個「分店」, 其他分店也無法被查緝,導致要殲滅準暴力團組織,變得困難重重。●成員流動性高以黑道為題材的電影之所以好看的原因,莫過於他們將組織視為一個「大家族」。在日本,會以おやじ (音:Oyaji / 譯:老爸) 和あにき (音:Aniki / 譯:大哥) 稱呼老大和大哥,彼此間是歃血為盟的忠誠關係,如果想要金盆洗手,就必須切斷手指以示與兄弟尊長的骨肉分離。根據調查,高達 45% 的黑道成員都曾切過手指頭。反觀準暴力團,彼此之間是平行的夥伴關係,刺龍紋鳳全憑個人意願喜好,且無須斷指就能全身而退。這也使得成員之間的流動性很高,警方也難以追蹤組織動向。黑道的收入來源,主要靠組員和幹部以勒索、非法賭場或是毒品買賣的收入,向上繳納上納金 (會費) 維持。但是自《暴力團對策法》與《暴力團排除條例》實施,明訂不能收保護費、銀行不得與黑道有所往來後,黑道日益走向「沒錢途」的陌路。對於「我不想要成為黑道,但我想要輕鬆地賺錢」的年輕人,準暴力團會以新人研修的名義洗腦並灌輸他們錯誤的金錢觀,成了一條引領他們進入這條不歸路。●特殊詐欺 (譯:電信詐騙) 許多準暴力團大多和詐騙集團脫離不了關係。根據警方統計,在日本以特殊詐欺作為主要業務內容的準暴力團,全國約 80 個團體、約 4000 人,這個數字正好是日本最大的黑道組織山口組六代,2021 年統計出的成員數。他們會以電話、簡訊或網路為媒介,向被害者詐取金錢,包含日本曾流行一段時間,一接起電話就喊著「オレオレ (是我是我)」的電話詐騙。或是冒充銀行、公職人員,要求向指定帳戶轉入多筆費用。●風俗業、剝皮酒店準暴力團主要的活動範圍多為都市的繁華街,經營非法風俗產業,欺騙年輕女性下海也成為準暴力團的主要手段。首先招募想要賺錢的年輕男性,要求對方透過搭訕或交往關係,把女性騙到準暴力團經營的酒吧或剝皮酒店,結帳時再以不實的帳單要求付款,進而逼迫對方賣身還債。●闇營業闇營業,意指藝人隱瞞所屬公司、違反合約私下承接工作。而之所以稱為「闇」, 不外乎是因為這些工作大多是由準暴力團或是黑道所提供。2019 年日本演藝圈最大條的新聞,莫過於日本擁有最多搞笑藝人的吉本興業,遭《週刊 FRIDAY》踢爆旗下搞笑藝人受邀參加由詐騙犯罪集團所主辦的年末尾牙,涉案的知名搞笑藝人宮迫博之,後續更被爆料與福岡市犯下「7 億金塊竊盜事件」的準暴力團成員野口和樹來往。●IT 企業、AV 製片公司依據地方區域的不同,準暴力團的主要業務內容也有所不同。例如以東京為勢力範圍的「関東連合」, 趕上 1990 年後的網際網路泡沫經濟,與當時的 IT 企業經營者、資產家有所往來獲得龐大資金,成員也開始經營高利貸、IT 企業、AV 製片公司等事業,其勢力影響至今。●怒羅權是日文片假名ドラゴン (Dragon) 的發音對應漢字取名而成,傳聞也是取自憤怒、羅漢、權利之意。1980 年後,由一群戰後被遺留在中國的日本人二代 (日譯:中國殘留後代) 又稱遺華日僑組成,他們多是在中國出生長大,有機會返回日本,卻因語言和成長背景不同,而遭受日本社會排擠。吉林省出生的汪楠,便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與同樣經歷相似的殘留孤兒後代成為暴走族,成立了怒羅權。因手段兇殘、逞兇好鬥,以菜刀作為主要兇器,在 90 年代成為惡名昭彰的菜刀軍團,全盛時期人數甚至達到 300 人。2000 年,汪楠以詐欺罪被捕入獄 13 年,出獄後決定金盆洗手並成立 NPO 組織,專門協助殘留孤兒後代等社會弱勢團體。2011 年日本將其原名「怒羅権」改成片假名拼寫的 Chinese Dragon (中國龍),2013 年正式被列入準暴力團防範對象,犯罪內容多為勒索中國人開的店、偽造信用卡、販毒、竊盜與詐騙。至今,因許多中心成員相繼被捕,加上內部紛亂不斷,其勢力已不復過往。●成立於 1973 的關東連合,是少見擁有明確上下關係,也是當時與怒羅權齊名的準暴力團。雖然曾於 2003 年解散,但前成員之間仍透過上下關係重新建立並團結起來,而後關東聯合衍生的團體便稱為關東連合 OB 團體。關東聯合從東京世田谷區一個 30 人的暴走族,演變成幾乎參與以新宿、 六本木為中心發生的殺人、暴力事件脫離不了關係的準暴力團。其中,包括 2010 年與相撲選手朝青龍、歌舞伎演員十一代目市川海老藏,酒醉後與關東聯合發生衝突事件,以及 2012 年以金屬球棒將人毆打致死卻發現殺錯人的「六本木俱樂部襲擊事件」, 進而促使日本警方制定準暴力團相關監控與取締。與暴力團 (黑道) 一樣由不良份子組成,並透過違法活動,如竊盜、勒索、詐欺等八大行業謀財。但相較於黑道,因為成員流動性高,並無明確上下組織關係,因此難以管束更不受《暴力團對策法》規範,成為日本最猖狂的社會問題。又稱遺華日僑。指二戰時,日本為了侵略中國向東北與內蒙古等地移民將近 150 萬人。日本戰敗後,大量的移民被遺棄在東北因而喪命,1946 年後,部分移民順利回國,也有部分遺華日僑未能歸國,在中國成立家庭。但即使順利回國,仍有許多人因為不諳日文,而受到當地人排擠與霸凌。●特殊詐欺 (譯:電信詐騙)●風俗業、剝皮酒店●闇營業●IT 企業、AV 製片公司
跟福爾摩斯學記憶法 加拿大團隊用VR打造「記憶公寓」
在《生活大爆炸》、《新世紀福爾摩斯》這些影視作品裡,聰明的角色往往都很迷人,有道是「smart is the new sexy」, 無論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底下,他們總是能用自己超強的記憶力,從腦海翻出知識來解決問題,實在蠻令人羨慕的。大腦裡裝不了那麼多資訊的我們,多虧了現在有手機和電腦的存在,透過從網路搜尋,還是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算是堪用堪用。不過,生活中總有些狀況讓人措手不及,譬如主管突然要你明天上台簡報,更過分的是,為了以示專業,還不准你讀稿;這種時候才在哀嚎「年紀大了看書都記不住」、「學的知識都還給老師啦」都已經來不及啦。如果你想在日常生活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比爾蓋茲有推薦,他認為透過一種源自古希臘、名為「記憶宮殿」(Mind Palace) 的記憶訓練,無論是任何人,都可以記住更多事情。英國 BBC 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中,主角夏洛克福爾摩斯在腦中打造一座記憶宮殿 (mind palace), 來存取資料與線索。2005 年,美國記者 Joshua Foer 到「美國記憶大賽」進行報導,在這裡的每個人看起來好像都有超能力,有些人隨口就能背出整本書籍,有些則在比較誰能更快記住整副撲克牌。其中一位參賽者告訴他,其實他們也不是天生記憶力就很好,可以這麼會背,完全來自平常就在用「記憶宮殿」訓練自己記住事情。Joshua Foer 將自己如何學習、運用記憶宮殿法書寫成書《與愛因斯坦月球漫步:三步喚醒你的驚人記憶力》()「記憶宮殿」真的有這麼神嗎?好奇的 Joshua Foer 決定親身實驗,經過一整年來不間斷練習的成果,讓他成功地拿下下一屆美國記憶大賽的冠軍。其實,人類天生就能記住自己去過什麼地方、在那裡看過哪些事物,而所謂的「記憶宮殿」就是應用這個原理,在腦海裡想像出一座建築物,再將需要記住的事物「放置」在裡面,有了視覺化的聯想,之後要從腦海中提取資訊就很方便 —— 你只需要想起它們被放在記憶宮殿的哪裡就好了。首先,在腦海裡想像出一座建築物,這「視覺化」不就是 VR 的強項?無論是被汽車設計師用來設計超跑原型產品,還是有藝術家想要復刻宛若真龍的恐龍模型,只要你敢想像,好像沒什麼是不能在虛擬實境裡呈現出來的;以前學「記憶宮殿」的人,就只能在腦海裡幻想畫面,如果可以用 VR 創造出一個空間,加強我們「真的來過」這棟建築物的印象,那麼存放在這裡的記憶,會不會更加深刻呢?來自加拿大謝里登學院 (Sheridan college) 的研究人員做了這個實驗,他們用 Unity 在 VR 裡搭建一座公寓,裡面有餐廳、浴室、起居室...... 等不同功能的房間,並盡可能讓受試者像日常生活一樣,用雙腳在 VR 裡自由走動,希望透過視覺與肢體動作,讓大家儘可能沒有負擔地走進「記憶宮殿」實驗一開始會隨機抽取 30 個單字,讓大家在 15 分鐘內,用平常習慣的方式來背單字,在這個階段裡,有人試圖靠重複唸出這些單字來記住它們、有的人利用這些單字字首的字母編了故事;到了下個階段,研究人員讓受試者戴上 VR, 並抽出 30 個新單字,讓受試者憑喜好選擇與單字相對應的圖片,做成單字卡,並按照順序將它們隨意擺在公寓的角落,再透過沉浸在「記憶宮殿」的方法,用 VR 練習把它們記起來。說實在,這方法還蠻有效的,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在第一次「VR 記憶宮殿」的訓練裡,成功記住單字表的機率,比起普通的學習方式還要多上 20.4%; 而且學習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在隔週的第二次實驗裡,受試者不僅更習慣 VR 裡的環境、同時也更熟悉這種記憶方式,第二次實驗的結果,大家成功記住新單字的機率又更成長到 22.2%! 可貴的是,在實驗結束之後,受試者都在意見調查問卷裡表示,他們很樂意繼續使用「VR 記憶宮殿」來練習記憶事情。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說到學習,那可是要持續一輩子的事呀!我們的大風吹微濕之前曾在 VR 專題「精神時光屋」裡,<孩子的教育不能等,用 VR 開發天才基因> 一文中分享過虛擬實境能帶來的學習效果,尼尼我想,VR 帶來的幫助,莫過於讓學習這回事變得更有趣、沒有負擔,如此一來,大家的學習意願自然也會提高啦。不知道大家看完文章,是不是也和尼尼我一樣,想立刻來練習一下神奇的「VR 記憶宮殿」呢?如果我早幾年前就知道這個方法的話,想必考試都可以考一百分了吧?
西班牙人午休兩小時太爽?超現實主義大師靠午睡得靈感
每當有人問起西班牙特殊的生活文化時,我總回答兩個西班牙文單字:fiesta 和 siesta。前者是派對,後者是午睡,用這兩檔事來拼湊西班牙人的生活樣貌,雖稍嫌以偏概全,倒也不全無道理。如果說 fiesta 是西班牙人與生俱來的熱情展現,舉國上下絕無異議;但若說 siesta 是西班牙人不可或缺的文化傳統,可會引發許多歧異。其實 siesta 是從拉丁文 sexta 演變而來,意指日照時間中第六個小時。源自古羅馬人將白天分為 12 個小時,日出而作至第六個小時停工休息。西班牙人雖繼承了古羅馬人這項生活習慣,但 siesta 能在西班牙流傳至今,多虧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具足到位。西班牙的夏天酷熱如火烤,南部安達魯西亞地區,盛夏時常在豔陽下測得超過攝氏 50 度的高溫。農人會避免在一天中最炎熱的下午 2 到 4 時下田,人們也不會在此時出門走動採買辦事,只能躲在室內用餐且休息。此外,午餐是西班牙人最重要的一餐,通常吃得豐盛。端看家常餐館一套商業午餐包括前菜、主菜、酒水、甜點,且絕不在分量上虧待客人,叫人酒足飯飽後不昏昏欲睡也難。但 siesta 能夠名正言順成為西班牙文化代表,則是傳統上特殊的工作時間造成的。一般西班牙人工作和商店營業時間為早上 9 時到下午 2 時,視工作性質有兩到三小時的午休,下午 4 到 5 時繼續上工,晚上 7 到 8 時收工關門。據說這是因為西班牙內戰後,多數人民貧困到得兼兩份工,早班上完得趕去午班。為了讓人們在通勤趕路之外,還能有充足時間用餐休息,逐漸演變出比其他國家更長的午休時間。二戰期間,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 (Francisco Franco) 為向德國納粹領導人希特勒 (Adolf Hitler) 表達友好,將本該與英國同時區的西班牙時鐘調快一小時,與納粹德國同步。從此夏夜 10 時才日落,人們更晚吃飯,電視黃金時段更晚開播,將近午夜才能就寢,但隔天仍要早起上班啊!這種生活作息,導致西班牙人普遍睡不飽,白天就更加需要午睡了。現代西班牙人還午睡嗎?根據 BBC 數年前報導,其實 60% 的西班牙人從不睡午覺,僅約 18% 會在午飯後小眠。當我任職於馬德里某商學院時,也曾認為 siesta 是世人對西班牙人的一大誤解。對於在大城市工作的上班族來說,辦公室沒有趴在桌上小睡的風氣,也極少有人能趕回家補眠。事實上,當時同事們多對兩小時午休感到不滿,既無法真正休息,還導致更晚下班。近年來,有不少西班牙企業在專家鼓吹下,與歐盟作息接軌,縮減午休時間,讓員工得以早點下班。而自 COVID-19 疫情爆發後,在家上班、混合辦公模式成為顯學,近來有市調發現,西班牙人午睡比例漸增,47% 西班牙人會在週間午睡、55% 會在週末午睡。出於好奇,我訪問了各行各業的鄰居朋友,以確認 siesta 是否重返光榮。在法國酒商任銷售經理的 Sergio 有一個半小時的午休,但他通常會在 7 時下班回到家時補眠 20 分鐘。夏天度假時,午餐前先睡一場、午餐後再睡一場。任職於西班牙國寶品牌 LOEWE 總部的 Blanca 說,她有一小時的午休,但在辦公室的氛圍中無法放鬆。倒是在家上班時,若真的太累會午睡片刻。好友 Olmo 是心理治療師,有三小時的午休,診間與住家距離不遠,足夠讓他回家午餐並午睡將近一小時後,再回診間繼續看診。身為 siesta 捍衛者的他說,小時候同學們都知道,午睡時間千萬不能找他玩,他會大發雷霆。他至今仍保持午睡習慣,以便下午看診時維持專注力。他自豪地說,一年 365 天裡,他有 364 天會午睡!藥局老闆娘 Soledad 在 2 到 4 時關門休息,雖想午睡但環境不允許,飯後頂多坐著休息。肉鋪老闆 Antonio 也說,雖然市場在 2 到 5 時休市,但他只能到倉儲間坐坐小憩。不過兩人皆表示,週末一定會午睡!夏天度假時更不用問,假期就是要用來午睡的啦!不少專家為午睡背書,強調每日午睡不超過半小時,對健康好處多多。不僅促進血液循環、穩定情緒、舒緩壓力、有益學習表現、增強記憶力,最重要的是,為下半場的工作減低疲勞感、提升工作意願。西班牙最大牌的 siesta 代言人,非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 (Salvador Dalí) 莫屬!他曾在《成為畫家的 50 個神奇奧祕》一書中推崇「微午睡」, 實行方式為:坐在椅子上手握鑰匙,正下方放個鐵盤。當進入夢鄉時,手不自覺放鬆,鑰匙滑落到鐵盤發出聲響,人就會立刻驚醒。而在鑰匙跌落鐵盤前,徘徊於夢境和清醒之間,正是創意找上門的神奇片刻。午睡真的有召喚靈感的效用嗎?端看達利一生創作逾千件作品,且享高壽 84 歲過世,我想,siesta 應該是利多於弊,值得效法。
他說洗澡會帶來霉運 伊朗「世界最髒男」逾半世紀首次洗澡 不久便染病逝世
上周日 (23), 根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slamic Republic News Agency) 報導,被媒體冠上「世界最髒」封號、長達 67 年沒有洗澡的伊朗獨居男子,幾個月前被村民半哄半推地帶去洗澡,卻在那之後過沒多久就染病逝世,享耆壽 94 歲。伊朗男子被媒體稱為「全世界最髒的男人」,60 年來首次嘗試洗澡,卻在身體洗乾淨不久後就染病逝世。這名伊朗男子被村民暱稱為哈吉 (Amou Haji) 或是哈吉叔叔 (Uncle Haji), 住在伊朗南部法爾斯省 (Fars) 的德加村 (Dezhgah village)。根據當地官員表示,哈吉沒有妻子也沒有家人,長年對洗澡充滿了恐懼,不但拒絕洗手、連只用清水沖洗也不願意。哈吉生前透露,他認為肥皂和水會導致他的不幸,更擔心洗澡會害他生病。不過當地村民之間卻流傳另一種說法,認為哈吉其實是年輕時候遭遇到情感上重大的挫折,內心有了創傷才開始拒絕洗澡。除了不洗澡令村民頭痛外,哈吉也因為堅信新鮮食物會導致他生病,總是只撿路邊腐爛的豪豬屍體果腹,就連日常飲用水也只喝留在生鏽油罐裡的髒水。此外,他也曾被媒體拍到奇特的吸菸癖好,他會將動物糞便放入舊煙管中,一口一口地吸,或是一次豪邁地點燃 4 根菸,放入嘴裡抽。哈吉在村莊中頗有名氣,過去村民因為看到他老是隨意睡在地上的凹洞裡,決定聯手替他蓋一間小磚房供他棲身。村民也有幾次嘗試想帶哈吉去沐浴,有次他們將哈吉綁上車,打算將他載到當地的河水洗澡,不過,當哈吉察覺他們目的後,當機立斷選擇跳車,躲開了那次洗澡之旅。不過,今年年初,村民再度嘗試勸哈吉洗澡,告訴他如果再不洗澡會交不到女朋友。哈吉勉為其難地答應,在長達 60 多年後第一次沐浴,洗乾淨後的他不久後卻陷入身體不適,幾個月後便溘然長逝。影片為多年來拒絕用肥皂和水清洗自己的哈吉,攝於 2018 年。令人意外的是,哈吉雖然外表髒亂不堪,但曾受過良好的教育。他曾經與來訪遊客討論法國大革命和俄國革命的利弊,也十分留意國際上近期幾位政治人物的動向。哈吉也曾透露,雖然村民們多很尊重他,但偶爾還是會有人嘲笑他,或向他丟石頭。而哈吉的故事也在 2013 年被製成記錄短片《阿穆哈吉的奇怪生活》(The Strange Life of Amou Haji)。有趣的是,今年年初,德黑蘭醫學大學 (Tehr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的公共衛生教授莫拉維 (Gholamreza Molavi) 被哈吉獨特的生活方式吸引,召集一支研究團隊,對哈吉進行一連串的健康檢測。團隊在得到報告後很驚訝地發現,哈吉除了吃生肉感染到旋毛蟲症 (Trichinosis) 外,其他部分看起來都十分健康,沒有任何細菌感染,也沒有得到愛滋病毒。莫拉維表示:「這麼多年來,哈吉之所以能夠如此健康,可能是因為在這麼多年嚴苛的生活條件下,他已發展出了強壯的免疫系統功能。」根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導,在哈吉不幸離世後,「世界最髒」的封號將換由印度 67 歲男子辛格 (Kailash Singh) 繼承。辛格住在印度聖城瓦拉那西 (Varanasi), 據稱已有 39 年沒有洗過澡。他不用水洗澡而是用火浴 (fire bath) 的方式來清潔身體,每天晚上他會單腿站在篝火旁,向濕婆神祈禱。「這就像用水洗澡一樣,」辛格說:「火浴有助於殺死體內的細菌。」他表示,這樣能為國家效勞,解決國家遇到的一切問題。旋毛蟲感染症主要是由豬旋毛蟲 (Trichinella spiralis) 所引起,可寄生於豬、人及許多常見的哺乳類動物。 旋毛蟲是一種細小的線蟲,成熟的母蟲長 3-4 mm, 約為公蟲的兩倍大,寄生於十二指腸及空腸,生殖的母蟲 2-6 週間可產下 500-1000 個仔蟲,幼蟲寄生於橫紋肌內,並形成包囊。
【地球圖書館】分裂的朝鮮半島 韓戰並非從「開戰那一天」開始
歷來對 1950 年 6 月戰事爆發過程的敘述,大多會讓人覺得戰爭始於北韓於拂曉時分在三十八度線全線發動攻擊,對付完全未有防備的敵人。但韓戰的起始地,正是 1949 年許多其他戰事的發生地,即從地處偏遠的甕津半島開始,幾小時後,戰火沿著三十八度線往東蔓延,及於開城、春川、東海岸。誠如美國某官方史書所說,1950 年 6 月 24 至 25 日那個寧靜的夏夜,在甕津半島這個與南韓其他地區不相毗鄰的地方,第十七團的士兵站崗值哨。一個多星期以來,三十八度線附近一直未有嚴重事故...... 然後,早上 4 點,猝不及防地......(火炮、迫擊炮的炮彈) 轟然打入韓國防線。北方的官方電台有不一樣的說法。(6 月 26 日) 該電台說,南韓部隊於 6 月 23 日下午 10 點開始炮擊,直到 6 月 24 日上午 4 點才停止炮擊,期間動用了榴彈炮和迫擊炮。6 月 25 日凌晨,姜道建 (Kang Togŏn, 音譯) 所統領、防衛甕津半島斗落山的部隊,遭韓國第十七團的「猛虎」部隊攻擊,但姜道建部隊擊潰來犯之敵。到了 6 月 25 日下午 2 點半,這支北韓部隊已推進到甕津半島的首洞;同時游擊隊也迅即出手,擾亂南韓的警察局和部隊。 反之,南韓方面的資料堅稱,第十七團士兵為了反擊,掌握了海州市。海州是三十八度線以北唯一據稱被南韓軍隊拿下的重要地點。於 6 月 26 日早上 11 點宣布此事。這一宣布時機,說明了後續為何會有多篇報紙報導說韓國軍部隊已占領海州,被人拿來暗示可能是南韓先出手攻擊。第十七團不是韓國軍的普通部隊。它的團長是白仁燁,白仁燁把許多西北青年會的團員帶入軍中,係領導軍中西北派的白氏兩兄弟之一;他的兄長白善燁是韓國軍第一師師長。這兩支部隊都是南韓的精銳部隊。軍中大部分單位根據地域之別編成,這支部隊的成員全是對共產主義深惡痛絕的北方人。6 月 25 日上午 3 或 4 點左右,戰事始於甕津半島,5 點時已開始往東擴散,越過三十八度線。那天早上,三十八度線上只有一個地方有美軍軍官在場,那就是。當時,派駐韓國第十二團的美軍顧問約瑟夫。達里戈 (Joseph Darrigo), 就在松岳山下。松岳山腳位在韓國境內,但山頂位在三十八度線以北,由北韓炮兵部隊占領。那天早上 5 點,炮聲震天,他立即跳下床,然後一如其他許多早上,飛快跳上吉普車,奔往南邊開城附近的韓國軍基地。1950 年,聯合國部隊從朝鮮首都平壤撤離時,開著卡車穿越 38 度線。後來達里戈報告,「炮聲之響,表明敵人進犯。」開城一名美籍傳教士聽到炮擊聲,聽到達里戈的吉普車呼嘯駛過他家,但這樣的事他早已見怪不怪,於是翻身繼續睡。達里戈最初未看到敵軍身影,後來在市中心火車站,才看到下火車的北韓部隊。那位傳教士後來醒來,赫然發現朝鮮人民軍士兵往他窗子裡張望。朝鮮人民軍第六師第十三、十五團已於 5 點半展開主力攻擊,早上 9 點半已幾乎兵不血刃拿下該城。遠在開城東方的邊城春川,南韓人無疑已事先掌握 6 月 25 日要開打的情報,而且當然是北韓會進攻。美國情報官托馬斯。麥斐爾 (Thomas D. McPhail) 已從他送進北韓的南韓特務那兒得到「豐富情資」。由於情資內容非同小可,6 月 22 日星期四,他離開其位於春川附近的崗位,南下漢城,以提醒美國陸軍 情報部門的人員,北韓已把居民移離三十八度線,已在「」藏匿了施加偽裝的坦克和大炮。麥斐爾的情資促使第六師師長取消士兵的所有短期休假,「這個週末全員留守」。由於這番「防備」, 北韓初次進攻遭擊退。在東海岸,南韓第八師也打了漂亮的一仗。這裡也沒有美國人在三十八度線上;韓國人於早上 5 點叫醒駐韓美軍顧問喬治。凱斯勒 (George D. Kessler), 告訴他北韓已出手。據羅伊。艾珀曼的說法,北韓的決定性攻擊,始於朝鮮人民軍從三十八度線上、鐵原的南邊進攻韓國軍第七師第一團;第一團潰敗,死傷慘重,然後在某個不明時刻,朝鮮人民軍第三、第四師,加上一支裝甲旅衝破防線,開始向漢城進軍,氣勢逼人。麥克阿瑟的司令部 7 月底經由聯合國對外報告戰況,說北韓以數支加強了戰力的邊防旅攻擊三十八度線東段、西段,以各一個師進攻開城和春川 (但誠如前文所述,並非一開始就如此), 用八千至一萬兵力和五十輛坦克穿過議政府走廊──換言之,總兵力約三萬八千。因此,初期的進攻兵力並非特別龐大;6 月 25 日朝鮮人民軍動員的兵力,不及其全部兵力的一半。他們的當面之敵是位在漢城附近或漢城北邊的五個韓國師,兵力共約五萬。美國的官方立場,始終是認定蘇聯和北韓暗中準備發動一場堪稱全面入侵的無故攻擊。但是,6 月 26 日,金日成指控南方越過三十八度線發動「總攻」。他說,李承晚老早就想引發兄弟相殘的內戰,在前線「不斷挑起衝突」; 準備「北伐」時,「甚至勾結我們不共戴天的敵人──日本軍國主義。」這些指控有一部分屬實,但越過三十八度線發動總攻一說不實:情況是,北韓的確出兵攻擊,而且在三十八度線全線進攻,最晚在早上 6 點時就已是這樣的情況。南韓在甕津挑起戰事以奪取海州一說,本書還是無法百分之百予以推翻;但沒有證據證明南韓在 6 月 25 日時有意全面入侵北韓。金日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締造者、朝鮮人民軍的主要創建者。自 1945 年起擔任北韓最高領導人至 1994 年,被譽為朝鮮「永遠的主席」。照片拍攝於 1950 年。李承晚:韓國首任總統 (1948 年 - 1960 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首任總統 (1919 年 - 1925 年) 1960 年辭去總統職務,1965 年逝於夏威夷檀香山。攝於 1942 年。學者如今掌握的證據 (尚未公開的檔案還會提供更多證據), 支持了北韓無故入侵一說 (如前所述,在北韓、蘇聯的計畫裡已有此跡象), 也符合把 1949 年夏的情勢和 1950 年 6 月的情勢相互關聯的說法:亦即北韓一如南韓,想拿下甕津半島和開城,然後伺機而動,等到其已掌握從中國返回的大部分精銳兵力,且得到史達林或毛澤東支持或默許時才動手。北韓部署好兵力,趁 1950 年 6 月南韓第一次挑釁時名正言順出擊,或者就是要出手攻擊,再聲稱受到直接挑釁 (如前所述,新的蘇聯文件顯示金日成渴盼南方出手)。金日成要為將南北韓內戰升高到全面戰爭程度,有意或無意造成無人能料到的後果,負起重大責任。如果說這是先前幾場鬥爭的最後結果,或者說李承晚也想這麼做,的確沒錯,但接下來的可怕後果,金日成難辭其咎。零星的蘇聯方面資料已表明,史達林於 1950 年 1 月勉為其難同意金日成動武後,蘇聯對入侵行動之準備、籌劃的參與程度,高於學者先前所認為,但我們所知仍然太少,無法斷定北韓、蘇聯、中國在發動六月戰事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即使擁有了蘇聯方面的所有文件,我們還是需要南韓的檔案、北韓的檔案、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檔案、美國情報機關、信號、密碼電文檔案,才能真正有憑有據地議論我們每個人都想忘掉的問題,即「誰發動南北韓內戰?」不管 6 月 25 日當天或之前發生了什麼事,當下有一點非常清楚,這場戰爭是「朝鮮人入侵朝鮮」的戰爭;不是越過公認之國境線的侵略。這天也不是這場內戰的起始點。「誰發動韓戰?」這個充滿意識型態炸藥的疑問問錯了。它不是單純的內戰問題,而是直接受苦於同胞相殘的那幾代人,撕心裂肺想探究的問題。如同美國史,美國人不再在乎南軍在薩姆特堡 (Fort Sumter) 先開槍一事;但他們的確仍關注奴隸制和南方十一州脫離聯邦。沒人想知道誰發動越戰。總有一天,南韓人和北韓人會和美國南方人和北方人那樣重修舊好,體認到內戰並非哪一方單獨造成。美國人花了約一百年南北方才重修舊好;因此,韓戰過去五十年,朝鮮人仍尚未重修舊好,也就不足為奇。▋戰爭發生的那一天 —— 從《朝鮮半島現代史》談起【系列一:左轉場】講座講者 | 魏龍達 (台大社會所博士候選人,中研院社會所與台史所博士培育,榮獲 The Korea Foundation Fellowship for Field Research Program 獎助,在延世大學進行十個月的交流參訪) 時間 | 2022 年 10 月 29 日 (六) 15:00-16:30 地點 | 左轉有書 TouatBooks 主辦 | 左岸文化本文摘自著作《朝鮮半島現代史:一個追尋驕陽的國度》, 繁體中文版由左岸出版代理,黃中憲翻譯。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博客來 (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誠品線上金石堂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10/28 中午 12 點截止送出名額:1 名 (限寄送台澎金馬) 活動方式:贊助 DQ 滿額成為 DQ VIP (月定期贊助 100 元或年度贊助 1200 元)⁣: 贊助網址由此去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 DQ VIP 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朝鮮半島現代史?》⁣: 社團由此去「地球圖書館」是由 DQ 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非常律師》建功亞洲訂閱大增!但Netflix的自製遊戲卻只有1%用戶使用
根據《CNBC》報導,雖然用戶數成功止跌反升,但 Netflix 財務長史賓塞。紐曼 (Spencer Neumann) 坦言,目前的成長速度還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我們正在形成成長動能,也對取得的進展感到滿意,但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Netflix 指出,這次用戶能夠繳出高成長,主要是因為《非常律師禹英禑》、《怪奇物語》第四季、《灰影人》、《紫心愛戀》等作品取得成功,帶動了用戶加入。 這一季主要的用戶成長也是來自亞洲地區,有 143 萬新用戶訂閱,而北美市場面臨飽和,只有 10 萬用戶加入。Netflix 表示,他們預期下一季用戶成長將達到 450 萬人。不過同時也預告,從今年第 4 季財報開始,將不再提供訂閱用戶成長預測,代表未來 Netflix 希望將財務成績的重點,從訂閱用戶數的增減,轉移到營收的成長上。「如同先前在信中討論的,我們開始把營收作為衡量收入的指標。」Netflix 在財報會議上指出,「即將邁入 2023 年時,我們開發了新的營收來源,如廣告和付費共享,因此這變得格外重要,會員只是我們營收成長的一部分。」而用戶數成長的好消息,也帶動 Netflix 股價在盤後大漲,一舉從約 240 美元上升到 275 美元,漲幅多達 14% 以上。為了促進營收成長,Netflix 已預計 11 月將在包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在內,總計 11 個市場推出含廣告的付費訂閱方案,定價為 6.99 美元,比目前美國 9.99 美元的基本方案月費低上 30%。不過,使用廣告方案的用戶每小時影片需觀看 4 到 5 分鐘的廣告,同時會有部分內容因授權限制而無法觀看。Netflix 表示,他們非常看好廣告業務的發展,但預計對第 4 季財報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我們的目標是給予潛在新用戶更多選擇,而不是要讓既有用戶改變他們的方案。」Netflix 表示,他們認為廣告方案逐漸吸引更多用戶加入。另外,Netflix 也透露將從 2023 年開始打擊帳號共享,目前已開放資料轉移功能,讓帳戶擁有者能夠建立自己的個人帳號,並保留用戶資訊,經年累月的觀看紀錄與個人化推薦。同時擁有者還可以透過子帳號增加共享成員,每個子帳號會有自己的名稱、個人資料與影片推薦。按照先前測試時的資訊,每個月不到 3 美元就可以增加兩個子帳號,因此可能仍比單獨訂閱更省錢。雖然 Netflix 想打擊共享帳號,藉此創造更多營收,但據他們估計光是北美市場,就有多達 3,000 萬戶家庭利用共享帳號,因此他們勢必不希望給用戶帶來太大衝擊。「我們正在嘗試提供支持客戶選擇的選項。」Netflix 產品長葛萊格。彼得斯 (Greg Peters) 強調。儘管先前有報告指出,Netflix 只有不到 1% 用戶利用他們的遊戲服務,他們仍舊積極投入遊戲領域。Netflix 透露,他們至今已為所有訂閱用戶提供 35 款免費手機遊戲,現在還有多達 55 款遊戲正在開發當中。 Netflix 指出,遊戲能夠提高用戶續訂的意願,「我們看到一些正面跡象顯示,遊戲能夠導致更高的用戶留存率。」且在科技媒體《TechCrunch》舉辦的 TechCrunch Disrupt 活動上,Netflix 遊戲副總裁麥克。維爾杜 (Mike Verdu) 透露,他們正在認真評估進軍雲端遊戲領域,希望未來無論用戶身處何地,都能隨時隨地遊玩遊戲。雖然近期 Google 才宣布關閉雲端遊戲服務 Stadia, 維爾杜認為這些新服務陷入困境的原因,不是因為技術不到位,而是商業模式所致。「Stadia 在技術上很成功,在 Stadia 玩遊戲很有趣。」維爾杜表示,「但它的商業模式存在一些問題。」另外,Netflix 還透露計畫在南加州成立一間新的遊戲工作室,也是他們第 5 座遊戲工作室,並希望未來發布的遊戲中,能有 50% 是 Netflix 自製的產品。Netflix 強調,投資遊戲是一件長遠的任務,認為自己仍處在計畫中非常早期的階段,換句話說短期內的表現不佳,並不會影響 Netflix 對遊戲的持續投入。
用Minecraft重現整個宇宙 美國玩家複製出從太陽系到黑洞的天文奇觀
Minecraft 是一款知名電玩遊戲,玩家能在遊戲中無拘無束地使用各種方塊道具來創建自己的世界,而近期有一位來自美國加州聖地牙哥 (San Diego) 的 18 歲年輕玩家,大膽地利用方塊建立還沒有人挑戰過的景色 —— 宇宙。這位玩家的名字是斯雷頓 (Christopher Slayton), 是 Minecraft 的長期愛好者。他花費將近 2 個月的時間,在遊戲世界裡成功地重現包含地球在內的太陽系、新星雲、超星系團 (super cluster) 還有黑洞,也就是整個已知的銀河系。影片為斯雷頓用 Minecraft 打造的宇宙完成品,發布於 Reddit 論壇上。斯雷頓表示,他過去從未感受到宇宙的浩大,但在他努力地重現整個宇宙後,「我深刻意識到宇宙竟然是那麼的美麗」。斯雷頓以 Chris DaCow 之名,將所有創建的過程和最終成果盡數展現在 YouTube 頻道和 Reddit 論壇上,他的作品迅速受到廣大注目,被 Xbox 的英國官方 Twitter 轉推,也吸引到《紐約時報》與《泰晤士報》的採訪。斯雷頓一直是 Minecraft 的忠實玩家,他的社群帳號 Instagram、TikTok 上張貼的內容全是他在 Minecraft 裡建造的獨特建築。這次,他趁著 2022 年年初剛從高中畢業,決定給自己設定全新的挑戰 —— 創建宇宙。斯雷頓的第一步先從建造地球模型開始,而他認為「真正能欣賞到我們星球的唯一方法,就是從飛機上跳下來」。為了幫助他徹底了解地球的表面並體會這顆星球的美,他決定冒險嘗試高空跳傘。雖然那一跳得到了不少收穫,但在重現地球的細節上,斯雷頓還是倚靠最能信賴的工具 —— 地球儀,幫助他可以按照等比例縮放,確實地複製出地球上每一塊大陸。而斯雷頓認為,用 Minecraft 重現太空的星球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如何在一個沒有光源的遊戲世界裡,單單運用暗色和亮色的方塊去展現一顆星球發光的模樣,以及它另一端的陰暗面。耗費將近 3 天成功重現出地球後,斯雷頓下一個遇到的挑戰便是如何用同樣的手法打造出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外行星的行星環,而這些行星的大小與距離,也同樣按照已知的太陽系行星,做等比例的縮放。斯雷頓表示,因為所有行星都有一定傾斜的角度,這使得他在創造行星環時也得比照辦理。為了能正確的呈現土星環與土星之間的角度,他甚至不得不重學畢氏定理 (Pythagorean theorem)。他表示,光是建造土星環,就整整花費了他快 1 天的時間。而在打造太陽上,斯雷頓鋪上了 Minecraft 中所有最亮的方塊,添加太陽閃焰 (solar flares) 等細節,只為了讓太陽能看起來栩栩如生。在完成太陽系之後,斯雷頓表示,他接著著手打造銀河系中的星雲 (nebula), 而他也坦承,一直到準備動手重現鷹星雲 (Eagle Nebula) 內的「創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 那一刻才真正驚嘆到這些星際氣體與塵埃原來有多麼巨大,創生之柱的存在竟然是前面太陽系的 1,175 倍大。圖為近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釋出的創生之柱清晰圖片,由韋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斯雷頓隨後邁向重現天文科學上最奇特的物體 —— 黑洞。他參考 2014 年科幻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中巨大的「巨人黑洞」(Gargantua), 作為創建黑洞的範本,然而他卻在呈現黑洞獨特的景象 —— 光被重力彎曲的現象上,碰到 9 年遊戲生涯裡最困難的挑戰。斯雷頓解釋道,巨人黑洞有 3 圈折射的光,光是在紙上計算要怎麼利用方塊建構出這個吸積盤 (accretion disc) 的形狀,就足足耗掉他 5 個小時。而在實際拼裝上,如何讓每圈不同大小的光線折射後完美地連結在一起,又耗費他將近 8 小時的時間。最終,他才突然頓悟到解決方法,好不容易將光線彎曲的樣子準確地表現出來。他說道,打造黑洞的成果讓他得到很大的成就。最後,斯雷頓一一補上其它的螺旋星系 (spiral galaxies), 並為整個宇宙加入絲線一般的網狀結構 —— 宇宙網 (cosmic webb), 使作品看起來更加真實。斯雷頓表示,全部的工程皆靠 Minecraft 遊戲本身完成,在 MOD 模組上,他則額外使用了 OptiFine 和 WorldEdit 兩套工具。在 YouTube 影片中,斯雷頓最後在打造的銀河系中穿梭,就像在宇宙太空中遨遊一般。截至目前為止,影片已經累積 490 萬的瀏覽次數。斯雷頓在《泰晤士報》的採訪中表示,未來,他希望利用 Minecraft 探索更多的宇宙主題,像是計畫打造第四度空間、多元宇宙等。他說:「我不想做其他人在 Minecraft 社群中或遊戲社群中做過的事,我想講述一種讓人們真正感到有趣並覺得興奮的故事,我有點想將 Minecraft 創建的標準提高更多。」2022 年 10 月,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19 日發布了,由韋伯太空望遠鏡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捕捉到「創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 的壯麗奇觀。「創生之柱」指的是溫度極低、密度極高的氫氣團等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型柱狀體,位於距離地球約 6500 光年巨蛇座的鷹星雲 (M16) 內,裡面孕育了許多正在形成的年輕恆星。畢氏定理,又稱勾股定理、商高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是人類早期發現並證明的重要數學定理之一。畢氏定理說明,平面上的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長度的平方和等於斜邊長的平方;反之,若平面上三角形中兩邊長的平方和等於第三邊邊長的平方,則它是直角三角形。
抱怨父母也抱怨投錯胎,日本年輕人的「父母扭蛋失敗」
扭蛋,在日本被稱作ガチャ (Gacha), 取自轉動扭蛋機旋轉鈕時,會發出的聲音,近年ガチャ也逐漸取代カプセル (Capsule) 成為扭蛋的正式稱呼,日本官方也以 GACHA 之名,積極向國外推廣日本的扭蛋文化。但這可愛的名稱,近年卻成為日本時下年輕人的流行語:用扭蛋來形容這不是自己能決定,一切都是隨機且不能選擇的天注定、是「命運的安排」。當日本街頭排滿一個個扭蛋機時,日本社群媒體上也出現越來越多的扭蛋用詞,例如:父母扭蛋鄰居扭蛋上司扭蛋學校扭蛋老師扭蛋國家扭蛋送貨員扭蛋分發地扭蛋那我們該怎麼使用呢?當你想在 SNS 抱怨時可以這樣寫:「零用錢好少喔,我真的是父母扭蛋失敗。」此外你還可以加上遊戲世界裡卡牌的稀有度,標示扭蛋的好壞:「太慘了,我居然抽中 SSR 級的鄰居扭蛋,凌晨還在敲敲打打吵死了。」正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但千金和網軍的確可以指引你走向安穩的陽關道。尤其是針對住宅和鄰居,便有網友架設和,讓你在買房和租房前可以領到一張免死金牌。即便抽到稀有級的鄰居扭蛋,至少還有搬家這個選項,然而出生後便無法選擇的父母扭蛋,卻成為日本網友們爭相抱怨的眾矢之的。過去我們說小孩不能選擇父母,或是用含著金湯匙出生形容家境的好壞。來到日本,「父母扭蛋」一詞的語氣則近似於投錯胎或輸在起跑點,負面與抱怨的成分居多。父母扭蛋一詞,開始在以年輕人為中心的推特群體被廣泛使用,2021 更入圍年度流行語大賞。父母扭蛋失敗一詞,是將自己所有的失敗「怪罪」到原生家庭上,從父母的年收、個性、職業,都是父母扭蛋被抱怨的範圍,甚至還有網友將父母年收做成一張扭蛋表格。而日本新聞節目《スッキリ》分析日本推特上年輕人對於父母扭蛋成功或失敗的主因,大多跳脫不了經濟、出身地、外貌。父母扭蛋失敗,真的錯了嗎?但事實上,面對那些可以出國留學或是不用擔心升學學費的人來說,含著金銀銅湯匙出生的人的確比家境不好的人擁有更多的選擇。明明父母也不能選擇自己的孩子,但為什麼父母扭蛋這個詞,這幾年才開始流行?筑波大学的土井隆義教授分析,社群平台的普及、貧富與階級差距拉大以及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是父母扭蛋一詞在年輕族群興起的原因。年輕人越來越無法離開推特與 IG, 且時常透過社群平台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與同儕之間的比較心態,便容易讓年輕人產生對社會和出身的不平等心理,進而將一切都怪罪給父母。然而,當上一代的父母,是沒有趕上泡沫經濟,大學畢業後隨即遇上就業冰河期的「冰河期世代」, 下一代兒女所面臨到的便是最殘酷的貧窮世襲,尤以家庭收入狀況更是影響下一代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很常在日劇或電影看到,小孩為了是否要考大學而和父母爭吵,實際上,在日本要念完一所公立或私立大學必須花費 50 萬到 150 萬日圓。根據 OECD 調查顯示,日本的高等教育費用佔家計負擔的 52.7%, 不僅遠遠高於許多國家,父母的年收入也會反映在下一代的教育程度。書念得越多身上的債務卻也變得更多的年輕人日益增加,這也使得年利率高達 17% 的學生貸款依舊趨之若鶩,也不能怪「父母扭蛋失敗」一詞會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善階級差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相較於 1980 年代,只有 25% 的高中生會回答「與其改變現狀,選擇接受與面對還比較容易」,2011 年卻已倍增至 57%, 現在日本的年輕人面對的是「即使努力也無法翻身,那就選擇躺平吧」的風氣。是現在年輕人不努力、不肯吃苦嗎?透過以上數據或許可以發現,日本現在的年輕人普遍認為現狀無法改變,卻又對於現在生活沒有太多不滿,彷彿已經對世俗有所頓悟。面對經濟不斷衰退,物價漲得永遠比薪水快的日本,代替「寬鬆世代」的是無欲無求的悟世代 (日:さとり世代)。父母扭蛋的背後,一方面是把一切推給家庭因素的情緒宣洩,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日本現代年輕人之於社會整體的不安。然而,父母扭蛋失敗衍生而出的而兒童虐待問題,或許才是最該被關注的焦點。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指出,2021 年日本發生的虐童事件數達到 20 萬 7659 件,主要以心理虐待佔 6 成、身體虐待 2 成,數字更是刷新過往新高。當日本逐漸步入少子化,虐童事件反而不減反增。2022 年,一名年僅 17 歲的日本漫畫家七海東句,在推特上發表了《父母轉蛋》的短篇漫畫,描述政府為了解決家庭暴力問題推出「父母轉蛋法」, 青少年可以申請參加重抽父母,雖然記憶可能會喪失,但運氣好抽到五顆星父母的話,就可以遺傳其優秀的基因,過上衣食無憂的全新人生。該漫畫發表後隨即獲得網友關注,同時也獲得 Yanmanga 漫畫網站 6 月「ちばてつや賞」佳作的肯定,同時也令人省思,父母扭蛋這個詞真正的意義。孩子會出生在什麼家庭,是隨機且不可選擇的,就像是轉扭蛋一樣。日本年輕人開始用「父母扭蛋」表達自己對現狀的不滿,即便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贏過生在好人家的孩子。對物質、戀愛、理想沒有興趣,甘於穩定的現狀且只做能力範圍的事情,彷彿有了「即便努力也無法改變什麼」的頓悟。出生於 1970~1983 年間,雖然小時候經歷過泡沫經濟的蓬勃,卻在剛出社會後面臨日本經濟衰退期,導致許多人無法成為正式員工,即便找到工作後,也置身於企業削減經費和裁員的惡劣環境。冰河期世代又稱作「失落的世代」。
靈魂之窗的守護者 美科學家研發24小時追蹤眼壓的智能隱形眼鏡
你曾有過眼壓突然升高的經驗嗎?眼壓升高時,你可能會感到頭痛、噁心、眼睛脹痛和視力模糊,這時需要親自到醫院給醫生進行檢測,才會知道確切的眼壓變化。但如果有一款智能隱形眼鏡,能讓你戴上後即刻追蹤你的眼壓數值,你會想戴看看嗎?近期,美國普渡大學 (Purdue University) 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李志煥 (Chi Hwan Lee, 音譯), 研發了一款能 24 小時測量病人眼壓變化的新型智能隱形眼鏡,而他將這項技術研究,發布在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青光眼是一種因眼壓升高而導致視神經受損的眼部疾病,就如小偷一樣無聲無息地奪取患者視力。根據美國加州的青光眼研究基金會 (Glaucoma Research Foundation) 數據顯示,全球約有 8,000 萬人受到這個疾病的影響。目前,已知的治療方式是利用藥物減緩眼球壓力,降低視力衰退的風險,但對於許多醫生和患者來說,眼壓測量技術一直有其侷限性,這類技術缺乏一種能長時間監測患者眼壓變化的儀器,使得患者往往得花時間跑到醫院,才能讓醫師掌握到他們確切的狀況,進而對症下藥。李志煥表示,新型的智能隱形眼睛能滿足這個需求,不只能 24 小時測量患者的眼壓,甚至在患者睡覺的時候也能進行測量。他說:「眼壓增加的時間,大部分是發生在人們躺下的時候,夜晚的眼壓會比白天多出 10% 到 20% 左右,而視力往往也在患者沒有意識到的睡眠期間慢慢消失,即便白天在診所和在家中自行測量時,數值看起來一切正常。」為了有效追蹤人們夜晚入睡時的眼壓,李志煥用 6 年的時間研發智能隱形眼鏡,他專注在貼紙式電子產品 (sticktronics) 的研究 —— 一種在有如貼紙的體積中攜帶電子產品或智能科技的技術,以此開發出一套獨特的可穿戴式生物醫學器材,能方便地追蹤慢性病人或一般人的健康狀況。李志煥表示,「我們設計了一種智能隱形眼鏡,能保留隱形眼鏡的既有特色,像是生物相容性、柔軟、無色透明、濕潤、透氧,此外還可以在晚上入睡時配戴。上述這些條件對青光眼的照護至關重要,但這些條件幾乎是目前的眼壓計都缺乏的功能」。李志煥補充,也因為新型智能隱形眼鏡中的眼壓計不是用微晶片製成,而是採用了薄而柔軟、具備延展性的彈性體 (elastomers), 使用起來會比一般的眼壓計舒適許多。另外,新型智能隱形眼鏡能十分方便地將收集到的數據以無線的方式傳送到附近的接受器,而這個接受器可以配置在一副眼鏡或是睡眠使用的眼罩上,也可以透過網路與遠端的醫師共享。對隱形眼鏡技術有深入研究並長期與李志煥合作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 (Indiana University) 驗光副教授柯爾 (Pete Kollbaum) 說道:「新型智能隱形眼鏡在測量眼壓的舒適度上,確實比目前市面上任何一款眼壓計都來得好,這是因為李志煥研發的眼壓感應器技術能以非常薄的型態放在隱形眼鏡上,而他的隱形眼鏡也經過臨床實驗測試,不僅能舒適地讓人配戴,商業上也能被大量製造。」李志煥表示,新型智能隱形眼鏡就像一般的隱形眼鏡一樣,可讓患者選擇適當的鏡片度數配戴,而他相信,這個產品能為患者和眼科專家帶來很大的幫助,讓人們能以更經濟實惠的價格以及更舒適的方式監控眼睛的健康。李志煥與同事下一步也準備將智能隱形眼鏡運用在臨床實驗上,對患有乾眼症和開刀過的青光眼患者進行測試。2022 年 5 月,美國新創公司 Mojo Vision 發表一款智能隱形眼鏡,將 LED 螢幕與隱形眼鏡做結合。不過有趣的是,李志煥並不是第一個想出智能隱形眼鏡的人,近來有許多爭相與隱形眼鏡結合的新科技問世,帶來一股智能隱形眼鏡的開發潮。其中,一家美國新創公司 Mojo Vision 就宣稱,能將 LED 螢幕縮至最小,並以球面的樣子配置在隱形眼鏡上,讓使用者在戴上隱形眼鏡時也能邊走邊瀏覽螢幕上的內容,有如將 AR 眼鏡打造成 AR 隱形眼鏡。
【地球圖書館】觀看展覽就成為殖民幫凶?揭開博物館避而不談的暗黑故事
老虎獲勝,牠蹲在男子胸膛上,咬著他的喉嚨。兩者近乎實物大小,是由上了鮮豔色彩的木頭製成:老虎一身彎曲的黑條紋,男子身著紅色外套,藍灰色馬褲,白色長統襪,黑色鞋帽 (雖然受到捶壓,帽子還是不可思議地戴在頭上)。轉動從老虎肩膀處伸出的把手,那名男子就會以痛苦的姿勢徒勞地舉起左臂,老虎體內的風琴則會模仿他們的嘶吼與呻吟。「邁索爾的老虎」(The Tiger of Mysore) 是 1790 年代初位蒂普蘇丹 (Tipu Sultan) 製作的,他是邁索爾 (Mysore) 的統治者,那隻老虎最初是跟蘇丹的樂器收藏擺在一起 - 打開側邊的面板,你就能演奏風琴 - 但它也是蘇丹政治圖像學裡的重要文物。1799 年,蘇丹去世並被東印度公司的武力擊敗之後,老虎來到英國,成為來自該城的珍寶典藏之一。第一次展出是在該公司的印度博物館,1808 到 1858 年間,一般大眾可以在週六免費欣賞。隨著帝國統治接替商業殖民主義,以及東印度公司的財產移交給政府,博物館也逐漸結束,它的典藏變成南肯辛頓博物館的一部分,該館後來改名為維多利亞暨亞伯特博物館。老虎是蒂普的個人象徵。蘇丹的寶座上有一個真實大小的老虎頭像,他的士兵穿著虎紋軍服,老虎的圖像出現在他的旗幟甚至槍托上。老虎是迷人的象徵物,在伊斯蘭與印度傳統裡都和聖戰與力量有關,對蒂普這位大多數子民為印度教徒的穆斯林統治者而言,相當有用。鑲嵌寶石的文物是蒂普蘇丹王位上的三個倖存的虎頭頂飾之一,已收藏於英國城堡至少 100 年。 2009 年該文物在倫敦進行拍賣,估價約為 800,000 英鎊 (約新台幣 29,032,940 元) 這個老虎風琴將代表他的圖符與 1792 年一名英國年輕中尉遭老虎殺死的故事結合起來。修・孟羅中尉 (Lieutenant Hugh Munro, 或寫做 Munrow) 是在加爾各答附近被殺,當時他正在獵鹿。他的死是這隻老虎最常被引用的,到了 1800 年代,可看到與蒂普老虎極其類似的陶瓷雕像在英國販售,名為「孟羅之死」。孟羅之死或許一直和這隻老虎綁在一起,但除此之外,那隻野獸也被視為蒂普一個隱喻,代表蒂普擊敗敵人 (弱小的) 身體。對英國士兵而言,老虎素以無端殘暴聞名,在蒂普死後,老虎也變成印度對抗英國統治的普遍象徵,出現在繪畫與徽章之上。蒂普出生於 1750 年,是印度西南部邁索爾王國的統治者,1782 到 1799 年間,統治區域約莫涵蓋了今日卡納塔卡邦 (Karnataka) 的下半部。從 1768 年開始,蒂普與他的父親海德・阿里便與東印度公司及其盟軍交戰連連,歷經了東印度公司在克萊武之後日益著重軍事的年代。在整個十八世紀下半葉,邁索爾始終是抵抗東印度公司貿易與影響力的大本營,阻止了該公司鞏固對該區的控制。雙方的第四場衝突,隨著蒂普在斯里蘭加帕特納 (Srirangapatna) 的死亡而結束。這場衝突有個外部誘因:蒂普與法國結盟。隨著拿破崙軍隊在 1798 年揮軍埃及並望向亞洲,英國就將法國視為一大威脅,認為法軍有可能以邁索爾做為攻擊起點,挑戰英國在印度的威權。至少這是一個正當理由,可讓東印度公司總督理查・威爾斯利下令開戰,繞過小威廉・皮特的 1784 年印度法案,該法案禁止東印度公司的武力在未遭挑釁的情況下攻擊印度各邦。邁索爾是阻礙東印度公司控制權的絆腳石,所以,即便當時根本沒有法軍入侵的危險,公司還是在 1799 年 4 月圍攻,圍城持續了一個月,最後在 5 月初展開攻擊。蒂普在會戰中陣亡,邁索爾王國改朝換代,由效忠公司的統治者接任。拿下斯里蘭加帕特納後,該城與宮殿遭到洗劫:「城裡幾乎沒有房舍未遭掠奪」, 亞瑟・威爾斯利 (Arthur Wellesley)(註:理查的弟弟,帶領此次攻擊的上校,日後的威靈頓公爵) 如此說道。在公司士兵肆虐了兩天之後,指揮官稍加收斂,開始清點分割蒂普的財寶。搜刮之後就是封賞,官方將剩餘的財寶沒收,部分分給士兵,其他賣掉做為公司盈餘。這是當時東印度公司的慣例,每次戰後就會提供額外獎賞,雖然這種做法並非公司官員發明的,但他們的封賞基金確實造成變革。英文的「loot」(洗劫、搶掠) 一詞,其實是來自印度文的「lût」, 意指「戰利品」: 該詞是在 1788 年首次出現在公司的用語中 (1850 年代變成英國的常用語), 由此可見洗劫的行為在當時有多盛行。如果物件具有物質價值之外的珍奇價值,例如老虎風琴,公司可能會將它買下,送到倫敦總部,陳列在 1790 年代擴建的新博物館裡。很難估算從斯里蘭加帕特納掠奪來的文物數量,因為即便到了今日,還陸續有據稱屬於蒂普蘇丹的文物被「發現」。東印度公司的士兵後代,將這些文物轉換成遺物,成為傳家之寶的一部分或捐贈給博物館,舉凡有老虎設計的品項都特別有價值。顯然,從斯里蘭加帕特納取得的文物都因為象徵了英國對印度的統治而具有價值,特別是與蒂普有關聯的,因為它們代表了東印度公司神話學裡最大的一隻怪獸被擊敗。自此之後,老虎迅速在其他圖像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頒贈給參與斯里蘭加帕特納會戰士兵的勳章上,是一頭代表英國紋徽的獅子正在與老虎搏鬥 - 獅子佔上風,與老虎風琴恰好相反。到了 1850 年代,老虎已成為印度的通用圖像:它重新出現在愛德華・阿米塔吉 (Edward Armitage) 的畫作《復仇》(Retribution, 1858) 裡,被揮舞寶劍的不列顛妮雅制服。這幅畫是參照一群英國婦孺遭到印度士兵屠殺的事件,是英國即將復仇的象徵。蒂普本人也成為杜莎夫人 (Madame Tussaud)「恐怖屋」(Chamber of Horrors) 裡的一件蠟像。這個故事在通俗文化中栩栩如生,來自斯里蘭加帕特納的大量文物,讓蒂普在人們的想像中活靈活現。我 (作者) 桌上有一件飾品。它很小,毛氈做的,「公平交易手工藝品,來自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 標籤上如此寫道。有些細節在翻譯中消失,但這件飾品毫無疑問是蒂普的老虎,可以用 17.5 英鎊從維多利亞暨亞伯特博物館的商店買到,你也可以擁有一件邁索爾怪獸的遺跡。博物館的精選展品當然會製作成商品。你也可以買到那隻老虎的明信片和琺瑯別針,還可以買到迷你紙模型的組裝套件。 對帶有殖民史的文物,或與暴力盜竊相關的文物而言,商品化帶有額外的政治重量。蒂普老虎的毛氈飾品再次重申了博物館的控制權。以此方式販賣它的形象,剝除它的歷史,將它改造成某個新物件 - 飾品的包裝袋上只說它是「維多利亞暨亞伯特博物館最著名最迷人的文物,陳列於南亞展間」等於是確認它在這個典藏裡的地位純粹是美學上的,它所在的機構將自身呈現為非政治性和教育性的。它是英國剝削南亞歷史的最高潮,以不當方式重演 (re-enactment) 東印度公司早年的商業殖民主義。對博物館而言,用一件在戰爭中非法取得、強行帶走的文物來獲取利益,是令人反感的行為,但在這同時,也有可能藉由那件飾品的推廣,將那隻老虎視為抵抗與異議的恆久象徵。擁有這件飾品的每個人,都可用某種微小方式參與老虎故事的重構。他們可以顛覆它的媚俗暴力,將它視為對博物館的非公開譴責,也可曲意順從那個「迷人的」敘事,繼續扮演暴力的旁觀者。本文摘自著作《誰的博物館?: 讓殖民史現形,揭開頂尖博物館避而不談的暗黑故事 & 觀看思辨》, 繁體中文版由原點出版代理,吳莉君翻譯。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博客來 (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誠品線上金石堂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10/21 中午 12 點截止送出名額:2 名 (限寄送台澎金馬) 活動方式:贊助 DQ 滿額成為 DQ VIP (月定期贊助 100 元或年度贊助 1200 元)⁣: 贊助網址由此去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 DQ VIP 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誰的博物館?》⁣: 社團由此去「地球圖書館」是由 DQ 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川普任內惡化的德美關係 因俄烏戰爭而回溫
俄羅斯出兵烏克蘭,讓歐美同仇敵愾,西方世界出現少見的團結,聯手推出一連串制裁措施。回顧近年德國與美國的互動可發現,雙邊關係在川普 (Donald Trump) 任內明顯惡化,拜登上台後才好轉。真正改變的轉捩點是俄烏戰爭:德國終於意識到沒有美國的領導,光靠自己根本沒有能力維繫歐洲的和平與安全。德國位居歐陸地理中心,冷戰時曾是美蘇對立的最前線。直到今天,境內的蘭斯坦空軍基地 (Ramstein Air Base) 仍是美軍在歐洲最重要的據點,對美軍在歐洲、中東、非洲的任務扮演關鍵角色;相對的,歐洲的繁榮和穩定則仰仗美國為首的軍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不過,自從 2017 年川普出任美國總統以來,兩國關係就每況愈下。川普不時抨擊德國對美國提供的軍事保護傘不知感激,威脅要離開北約,還動不動對歐盟的產品開徵懲罰性關稅,用貿易戰來迫德國就範。據華府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 調查,高達九成的德國民眾不信任川普,僅三成對美國有好印象。在德國人的心目中,川普比俄羅斯總統蒲亭 (Vladimir Putin) 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不受歡迎。德國前外長嘉布瑞爾 (Sigmar Gabriel) 直言,大西洋兩岸意見相左是常見的事,但二戰結束以來,雙邊關係從來沒有這麼糟過,「我們真的還互相需要嗎」? 德美關係瀕臨崩盤,最具體的象徵就是德國與俄羅斯合建的天然氣管線北溪二號 (Nord Stream2)。美國以避免歐洲受制於俄國為由,用盡制裁等手段阻撓這條天然氣管的興建;但從德國觀點來看,北溪二號既可保障歐洲的能源供應,又可促進歐洲和平,畢竟俄羅斯不至於攻打歐洲這個大客戶,美國只是為了推銷自產的液化天然氣才從中作梗。面對美國一再施壓,德國外長馬斯 (Heiko Maas) 有次訪問莫斯科時,忍不住當著俄國外長的面批評:「沒有國家可以指導歐洲的能源政策。」2020 年美國總統大選,拜登 (Joe Biden) 成為繼任者。拜登過去長年擔任參議員,一向支持鞏固大西洋兩岸的盟邦關係。他接任總統後,再三肯定歐美同盟的重要性,重申美國對歐洲的安全承諾,讓歐洲人鬆一口氣,雙邊關係明顯改善。根據去年底的民調,高達七成德國民眾認為德美關係良好,一年前僅兩成的人這麼認為。對美觀感改變真正的轉捩點是今年 2 月 24 日,俄軍出兵烏克蘭這一天,讓歐洲人從和平的夢中驚醒。德國被迫調整過去半世紀多來以二戰和解及能源合作為主軸的對俄政策,走出當年發動戰爭的歷史陰影,第一次接受唯有反抗俄羅斯才能確保歐洲的安全。三天後,柏林街頭 10 萬人走上街頭,聲援被入侵的烏克蘭,現場多人將發動戰爭的蒲亭比擬為納粹德國的獨裁者希特勒 (Adolf Hitler)。同一天,德國總理蕭茲 (Olaf Scholz) 在國會舉行的一場歷史性演說中宣示,為捍衛歐洲的民主和自由,將編列 1,000 億歐元 (約新台幣 3 兆元) 的特別預算,打造歐洲首屈一指的軍隊。德國承平日久,軍備廢弛,早已備受盟邦詬病。雖然理論上被納入北約的核保護傘,民間反戰情緒高漲,多數民眾反對美軍在境內部署核彈。如今俄國大舉進軍烏克蘭,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是蒲亭的下一個目標,一夕之間民意和政策大轉彎。德國首度有過半民意支持美國在境內部署核武,政府也宣布將向美國採購 F-35 戰機,在緊急狀態時可攜帶核彈頭,嚇阻俄國的威脅。曾被川普譏稱「愛睏喬」(Sleepy Joe) 的拜登,在俄軍出兵後突然振作,展現強大意志帶領西方國家軍援烏克蘭;連蕭茲都坦言,德國主要是跟進美國,才決定交付給烏克蘭什麼武器。看來歐洲總算覺悟沒有美國,俄軍可能早已攻下烏克蘭,心甘情願接受美國的領導。不僅在軍事,德國和美國在能源上也愈走愈近。為報復歐盟的制裁,俄國多次以維修和設備故障為由,中斷北溪一號的天然氣供應,天然氣市場價格隨之水漲船高,讓即將迎接冬天的歐洲人心急如焚。俄國打破數十年來穩定供氣的承諾,拿天然氣當武器,對歐洲予取予求,只會讓歐洲加快腳步中斷能源合作。德國原本是俄國天然氣的最大客戶,依賴程度高達五成,現在只好加速動工在海岸興建接受站,準備向美國大買液化天然氣,預計 2023 年底可完全擺脫對俄國的依賴。獨裁國家不可信賴是德國從這場戰爭學到的主要教訓。政府智庫學術暨政治基金會 (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俄國經濟專家克魯格 (Janis Kluge) 挖苦說,我們應該要感謝美國的制裁,不然北溪二號今年冬天應該已經完工,到時將是更大的災難。
怎麼這樣吃 1 》意想不太到的危險網路食物挑戰
一分鐘內吃完 6 片蘇打餅乾的「蘇打餅挑戰」(saltine cracker challenge) 的規則是:挑戰者只要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將 6 片以上的蘇打餅乾嗑完,完全不喝水就代表成功通過挑戰。該挑戰通常會選用卡夫食品旗下那貝斯克 (Nabisco) 生產長寬各 5 公分的「原味優質蘇打餅乾」進行。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要不喝水就吞下大量蘇打餅乾,其實十分有難度。因此,一般挑戰者在未經訓練的狀態下很難通過挑戰,頂多只能吃兩到三片左右。雖然有些人會嘗試一次將多片蘇打餅乾疊在一起,再送入口中咀嚼,但卻常常還是無法把餅乾吞下肚。因為當吃進蘇打餅乾時,人體口腔內原本分泌的唾液會遭蘇打餅乾吸走,導致經牙齒磨碎的蘇打餅乾持續停留在嘴巴裡,變得難以下嚥。不過如果今天是患有的患者,則有可能因口腔內缺乏唾液分泌,導致連在一分鐘內吃完兩片蘇打餅乾都有困難。如果趕著要喝完某種飲料,無論是茶、奶茶、果汁還是水,只要超過一定的量就會導致胃部不適,以及頭痛或噁心想吐的情況,牛奶當然也不例外。在 2000 年開始竄紅的灌牛奶挑戰 (one gallon milk challenge) 就是要看誰能夠在一小時內,把美國常見一加侖 (約 4.5 公升) 牛奶瓶內的全脂牛奶整瓶喝完卻不會吐出來的比賽。灌牛奶據說最早出現在 1997 年,但到了 2000 年,美國以惡搞和極限挑戰為名的當紅影集《無厘取鬧》(Jackass) 第二季,由特技表演者英格蘭 (Dave England) 及麥蓋尼 (Ehren McGhehey) 等共三人進行比賽,一人一「灌」不同口味的牛奶,雖然最後吐的滿場都是,但也讓整個灌牛奶挑戰賽在青少年、青年和明星間成為熱門的話題和競賽項目。當時在北卡羅萊納州州立大學 (NC State) 主修工業工程的薛佛 (David Shaffer) 以科學之名,和幾名同學決定要蘭嘗試灌牛奶挑戰,但最終同樣宣告失敗。受到激烈的嘔吐反射的影響,牛奶如瀑布般從他們嘴巴跟鼻子裡噴了出來。在挑戰結束後薛佛說:「這就像是你去吃餐廳吃到太撐,知道自己再多一口就要準備吐出來的感覺。」參加挑戰的人多數在進行到一半時,就會覺得很痛苦,但對於站在旁邊目睹挑戰者噴射性嘔吐的同學來說,卻反倒覺得整場挑戰都顯得搞笑。主修行銷的學生阿克貝爾 (Crystal Archbell) 說:「沒有什麼事可以比看自己朋友耍蠢吐全場還要來得有趣。」即使比賽狂飲牛奶後狂吐,看起來十分無厘頭,也不見得會對身體造成明顯傷害,但整個挑戰還是引起不小爭議及討論。對此,北卡州立大學營養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艾許 (Sarah Ash) 就點出,一般人胃的大小只能裝得下半加侖 (約 2.25 公升) 左右的液體,當超過時,胃就會感應到內部空間已經容納不下,如果再繼續吃或是喝就會誘發嘔吐反應。不少人誤以為是牛奶內的乳糖,是導致短時間大量飲用後不適嘔吐的兇手,但其實是因為牛奶本身含有蛋白質及脂肪,要能夠經胃進入小腸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因此如果是喝水,因為水本身無脂肪也無蛋白質,要胃裡排出至小腸所需的時間較短。雖然比較不會引起不舒服或反胃的感覺,但過量喝水卻也可能會導致。接續灌牛奶挑戰,2014 年開始逐漸在網路上掀起風潮的香蕉雪碧挑戰,激烈程度也是不在話下。參加這項挑戰的參賽者,需要準備一至兩瓶 600ml 以上的雪碧及幾根香蕉,在開始挑戰後就必須先吃完香蕉再以幾近乾杯的方式喝掉雪碧 (或邊吃邊喝), 看是否能夠順利將兩者吞下肚,不打嗝或瘋狂嘔吐。不過,從網路上各式參賽者拍攝的影片其實可以看出,大家吃到後來幾乎人前一個垃圾桶,幾乎沒有人能夠成功在吃完幾根香蕉後,順利喝光雪碧而不狂吐。該香蕉雪碧挑戰在今 (2022) 年開始轉往 Tiktok 發酵,不少網紅和 Tiktok 使用者都爭相嘗試挑戰,而戰場也從原本的房間內轉往車內,形成一股在車上狂飲雪碧的潮流。不同於幾年前以香蕉搭配雪碧的喝法,近期的挑戰方式捨棄了香蕉,挑戰者純粹靠是否能迅速喝完雪碧而不打嗝,來判定是否完成雪碧挑戰 (Sprite challenge)。這樣的挑戰方法與過往相比,雖然較不容易引起挑戰者嘔吐的問題,但卻仍會造成嚴重打嗝與噁心等狀況。只要一提到肉桂粉大挑戰 (Cinnamon challenge), 多數人腦中應該就會浮現出肉桂粉從嘴巴裡噴出來的畫面。在網路上流傳的各種挑戰中,從 2001 年就出現的肉桂粉挑戰可說是十分知名,但該挑戰真正在 YouTube 等平台上引發話題,則是在 2012 年左右。當時還甚至出動《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 的凱莉。拜倫 (Kari Byron)、格蘭。今原 (Grant Imahara) 以及托瑞。貝雷奇 (Tory Belleci) 三人親自嘗試。雖然最後只有托瑞。貝雷奇成功不喝水就把整匙肉桂粉吞下肚,但整個過程花了近三分鐘。要開始這項肉桂粉大挑戰,首先需要準備一支湯匙及一罐肉桂粉。將肉桂粉倒滿湯匙,在一分鐘內不喝水的情況下吞下肉桂粉,才算完成。許多人認為這項挑戰看起來很簡單,只要能夠含住一匙的肉桂粉,慢慢用口水潤濕後吞下,但其實不然。肉桂粉因為吸水能力強,一放入口中就會迅速將口腔水分吸光,讓人難以繼續吞嚥,甚至經常導致挑戰者吞到一半時,因吸氣而遭肉桂粉嗆傷等意外,或造成吸入性肺炎。除可能會從鼻中噴出肉桂粉,對鼻腔粘膜產生巨大刺激外,部分參加者甚至還會因為吸入肉桂粉而導致肺炎。像是美國密西根州就有高中生因為肉桂粉大挑戰而住院,導致學校校長須寄信給家長警告該挑戰的危險性,呼籲學生勿模仿。
希望是什麼形狀?2022移工之聲Voice of Migrant年度攝影展
嗨,你好嗎?當整個世界似乎都不站在我這邊時,我浮現了放棄目標、放棄一切的想法。我是一個固執的女人,總是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有時候我希望能達成所有目標,卻忘了我的身體也需要休息。這是一個有著遠大夢想的鄉村女孩的故事,她夢想著在國外工作並取得成功。然而,旅途並不像用說的那麼順利。在這趟旅程中,我發生了一場車禍,導致我身體麻痹,臉上也有許多傷口。哭泣、悲傷、憤怒、失望和徹底失敗的感覺充斥著我的腦海,我問自己:「天啊,為什麼這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為什麼要經歷這些?我才剛開始在這裡組織新的生活,我還不夠強大,無法獨自經歷這一切。」我的日子陷入灰暗。半年過去了,看著這個自己也不認識的面貌,我感到非常困惑,甚至不想再照鏡子。我覺得自己不再漂亮了。那時我真的很脆弱,也沒有任何後盾能支持我。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還要活著。我只是想著:我好醜。這件事情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星期過去了,我的腦袋開始平靜下來。我站在鏡子前,用勇氣和信念看著自己。「嘿,這只是人生的開始,這才是真正的人生。生命有自己的安排,儘管很多是無法預期的,別軟弱,別被現在的情況打敗,否則你會在人生旅途半路上就完蛋。懊悔並不是解決辦法,醒來才是出路。你的生命太寶貴了,不能放棄。現在開始,面對它,解決它。」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活著是為了什麼?活得快樂,活得接受,活得激勵人心、為別人作出貢獻,因為生活是一場不停的搏鬥,所以試著保持創造性、為生活找出解決方法。有時嘈雜,有時安靜。這就是我進公司以來一直聽到的。三年來我從未有一天沒有聽到輸送機的聲音。即使在睡夢中或是放假,我仍然能聽到。有時我會想,輸送機有沒有生命?它會不會累?它會不會抱怨?它是不是悲傷。我意識到,移工的生活就像是輸送機一樣。嘈雜的聲音,就像是主管的咆哮,但它也會在休息時間或放假時安靜下來。總是工作得很辛苦、不能夠抱怨,總是感到悲傷因為思念著那些在母國的愛人。但是像傳送帶一樣,我們不會在辛苦時停下。有時候進度慢一點,有時候快一點,但重要的是,我們從不會放棄這些對生命的試煉。不論是慢或快,努力堅持下去,總有一天,生命就會獲得改善。哇,你在國外工作嗎?很厲害耶!有錢!聽到那些還在菲律賓的親戚和朋友說的這些話,感覺是蠻好的。我希望這也是像我這樣的海外移工所體驗到的。但事實上,我們在這邊流汗、非常努力的工作,希望能真的實現我們的夢想,而我們面對的苦難和挑戰都有結束的一天。你還能做些什麼?這困難嗎?想起來是很痛苦,但這就是國外生活的現實。更長的工作時間和努力的存錢,讓我們可以回到那些在等待的家人身邊。你還撐得下去嗎?我想這是可以的,因為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這也將持續好幾年。你還可以嗎?我想是可以的,因為我有上帝給我的支持,引導我面對通往成功必須經歷的挑戰。上帝與我同在,上帝一直與我同在。陰性,這是在等待測試結果時的內心祈禱。這個等待的時間,彷彿是我人生中最長的一個小時。在等待結果的同時,你不禁會思考如果結果是陽性怎麼辦、那些依靠你的家人怎麼辦、如果要隔離怎麼辦,所以你只能全心祈求結果是陰性。你的期待跟著紅色的線往前,每當線往前移動,你只希望結果是陰性的。這張照片呈現的是菲律賓海外移工的生活現況。你可以在這張照片裡看到一位父親和孩子,父親手上拿著他要寄回去菲律賓給孩子當學費的錢。這反映了一個失去父親的家庭,但儘管這些與家人分離的悲傷和煎熬,我們還是堅強撐著,因為這所有的犧牲都是為了我們愛的、仰賴著我們的家人。這也是我在台灣生活的一部分,無論發生什麼事,為了我的家人,我都不會感到疲憊。我夢寐以求的另一半...... 首先我感謝主,讓我遇見了你,我們注定會在台灣某個時間和地點相遇...... 自從遇見他以來,他成了我每一天的動力。發薪水日時,我們就會見面、去教堂,一起吃飯。我們總是深入的談論我們的未來。我們喜歡在安靜而浪漫的地方聊天,就像照片中的那樣。我們經常吵架,但都會心軟而原諒彼此。我們經常說話、經常笑,直到我們餓了、一天也結束了。我們回到宿舍,睡得很香,醒來時微笑著,我們回到工作崗位,再等一個月再見面。再過個幾年我們就會有一個孩子,所以我們決定今年七月他會先回菲律賓。我們決定在台灣拍張照片留念,然後在我們出生的土地上結婚。希望這張照片是對年輕男女的啟發,談論和計劃未來非常重要。開齋節之夜,是所有穆斯林慶祝勝利與表達上帝偉大的夜晚。 有時會被煙火聲音打斷,美化夜晚的天空。然而,台灣特別是屏東地區的開齋節之夜活動有一些獨特之處,會製作一座清真寺與駱駝形狀的雕像,並且加上燈飾。那天晚上,雕像遊行在屏東地區進行。從清真寺出發,經過屏東火車站到屏東公園前。 那天晚上,在台灣的印尼移工演奏手鼓樂器,讓開齋節的夜晚更加熱鬧。台灣的市民也走出家門,看到伊斯蘭文化的多樣性、拿起手機來綠影片。雖然不是在自己的國家慶祝,但我們很高興能夠在台灣慶祝,來代替在家鄉慶祝開齋節的渴望。們總是會說 Alhamdulillah 來表達感激,即使我們在台灣是個少數群體,但台灣人的高度包容讓我感到自豪。我們請求時間休息一下,即使只有十分鐘,對我們來說還是很寶貴,因為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我們可以做禮拜。即使我們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他們也很尊重我們。在我們作為工廠工人的忙碌生活中,我們幾乎沒有休息時間,Alhamdulillah 我們仍然可以進行禮拜履行穆斯林的義務,我們在有限的條件下感恩,而這不會減少我們的感恩。在休息時我們可以與家人交流和禮拜,這種感恩真的永無止境,這是神最美麗的恩典。我們都想實現自己的夢想。作為在台灣的移工,我們不僅是工作,也學習台灣人的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這樣在台灣期間的生活才不會太困難。我從台灣人身上學來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收集在商店消費後的發票。不丟棄這些發票以避免污染,這也是一種自律的行為。保存發票成了我的愛好,至少我可以贏得新台幣兩百元或更多的安慰獎。這個行為使我更加自律,這是我學到的一件大事。每當早上你醒來,覺得自己要失去希望時,你總會認為生活就像一道菜。它需要調味料或香料才有好的滋味。你只要每天早上都祈禱或懇求,看看窗外新的早晨,你就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感謝上帝讓你看到世界的美麗。不管你面臨的問題有多嚴重、不管你的工作有多累、不管與人相處有多困難、不管在國外工作時離開家人有多難過。你可以撐過,你絕對可以撐過去。生活的調味料就在你眼前。你可以選擇你想要品嚐的料理,所以你應該永遠選擇快樂。繼續生活吧同伴們!>>2022 移工之聲 Voice of Migrant 年度攝影 <<One-Forty 自 2019 年開始,於每年舉辦「移工之聲 Voice of Migrant」攝影徵件,向台灣的東南亞移工們徵集攝影作品,並用策展的形式呈現優選作品。 當我們站在一張張的照片面前,便能透過移工的鏡頭,看見他們眼中的台灣,同時也彷彿能感受到,在鏡頭背後的那雙眼睛,流露出對這塊寶島的熱情與思鄉的情懷。One-Forty 希望藉由這項計畫,讓移工用影像為自己發聲;希望藉由展覽,讓台灣民眾重新認識移工,與這塊美麗的土地。
「才不讓演算法主導創作 」拒絕迎合IG 藝術家考慮出走
近年,Instagram 逐漸放棄如照片、插畫等靜態圖像的版圖,幾次改版下來都以發表或升級影片功能為主。Instagram 負責人莫瑟里 (Adam Mosseri) 甚至在他的帳號宣布 Instagram 將正式脫胎換骨,以方形照片為主流的時代已去,未來他們也將並重影片之發展。言論一出,很多人都感到心灰意冷,因不管他們怎麼抱怨被推播沒興趣的影片,或看不到親友發布的貼文,Instagram 似乎都不願傾聽用戶的心聲,修正越來越糟糕的使用者經驗。而在眾多的嘆息聲中,有一群人更是心死,他們便是曾藉 Instagram 博得曝光、贏取名聲的攝影師、插畫家、漫畫家等靜態圖像藝術家。以往,Instagram 精準的演算法可以將他們推送至潛在的粉絲與客戶前,但在 Instagram 選擇影片、放棄照片後,他們的貼文與帳號便顯得無人問津。下降的觸及意味著銳減的收入,藝術家們面臨一個進退兩難的窘境:他們該留在仍有粉絲的 Instagram, 抑或離去,投奔其他社群平台?比起被 Instagram 和演算法牽著鼻子走,攝影師 Tatiana Bruening 更希望可以將改變的契機賭在溝通上。她在 Instagram 上貼了一張白底黑字的圖片,上頭寫著「讓 Instagram 回歸 Instagram」(Make Instagram Instagram Again), 並在 Change.org 上發起相關請願活動。貼文一出,很多用戶都覺心有戚戚,目前已累積了超過兩百萬個讚。以藝術家為服務對象的非營利組織 Artists Support Pledge 也轉載了 Bruening 的貼文,並表達了更明確的訴求,其中包含照片與影片平權、回歸以前的演算法、移除「推薦的連續短片」功能等。即便如此,Instagram 對用戶的客訴卻遲遲沒有動作,直到金・卡戴珊 (Kim Kardashian) 與凱莉・珍娜 (Kylie Jenner) 等明星級的用戶也分享此文,他們才出面稍作回應,澄清他們依然歡迎各種靜態圖像,試圖撫平用戶的怨氣。有些藝術家則已另尋新出路。插畫家 Deb JJ Lee 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便不諱言地表明此刻他已把經營社群的重心放至 Twitter。Instagram 雖有試著提出解決方案,願意付費請藝術家與網紅們繼續使用 Instagram, 但他們開出的價碼太低,甚至不敵他在外接案的費用。另一名插畫家 Maddy Mueller 則透露,Twitter 讓她找到更蓬勃的藝術家社群,也有了更豐富的工作機會,但在她正式跳槽前,她每天都得過著與標籤 (hashtag) 和演算法拼搏的生活。從推廣作品的角度來看,Instagram 和 Twitter 的差異究竟有多大?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以拍攝落日與濃霧聞名的英國景觀攝影師 Sam Binding 便曾在兩款社群上傳相同照片做實驗。他發布了一幅從紫色薰衣草田中捕捉太陽輪廓的照片,兩天後他統計了一下,該則貼文在 Instagram 上共累積了 5595 人次的流量,約等於他半數的粉絲;在 Twitter 上則吸引了 5611 人來觀看,但弔詭的是,他當時在 Twitter 上的粉絲只有 333 人。另名英國攝影師尼克。沃普林頓 (Nick Waplington) 也曾做過實驗,與 Instagram 的演算法鬥智。以往,他每個月都會增加最少一百名粉絲,可惜這樣的光景已不再。在某則貼文開出了創新低的觸及率後,他決定在網路上隨手抓取模特兒坎達兒・珍娜 (Kendall Jenner) 的照片並將其張貼。最後,這張照片竟成了他在 Instagram 上最多人按讚與觀看的貼文,令他倍感意外。Instagram 上的低觸及率與對特定內容的偏好使藝術家紛紛倒戈,轉向其他社群經營事業。Twitter 相對公平且合理的演算法使其成為新的熱門,而緊接其後的是同樣頗具人氣的視覺化社群 VSCO、BeReal, 及更專業的 Artfol 和 Bubblehouse 等。另,也有人拒絕再受社群上的演算法綁架,自行架設網站,開闢自己的新天地,如上述的 Deb JJ Lee、Maddy Mueller、Sam Binding 和 Nick Waplington 都有自己的網站供人搜尋。
「Rap不可擋」唱歌免驚坐牢 美國加州立法讓藝術表達除罪化
2000 年,一位 19 歲的少年在路易斯安那州斯萊德爾 (Slidell) 的俱樂部被槍殺,即便一位在現場工作的保安已承認自己就是兇手,但檢察官仍將嫌疑對準當晚在場演唱的麥金利。菲普斯。雖然,檢察官並無實質上的任何物證或武器將麥金利。菲普斯與這起謀殺案聯繫起來,他們唯一能呈上法庭的就是:菲普斯的歌詞。儘管麥金利。菲普斯過去沒有犯罪紀錄,沒有任何物證將他與槍手聯繫起來,但檢察官在斷章取義、錯誤引用他的歌詞後,他仍被判有罪,判處 30 年徒刑。「這太不真實了,」當檢察官在法庭上誦讀麥金利。菲普斯創作的歌詞時,他十分震驚:「嘻哈是我面對城市生活的方式,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照顧家人的方式。在法庭上,(檢察官) 以我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來對付我,我感覺自己被我喜愛的東西狠狠的打了臉。」至於檢察官於法庭引用的歌曲 <Murda, Murda, Kill, Kill>, 他也解釋了此曲是與另一位歌手 (Mystikal) 共同創作的:「這是一種結合了文字遊戲 (word play) 與饒舌對決 (battle rap) 的演奏,就像軍隊行軍時互相搖旗吶喊一樣。」他也直言,多數饒舌歌手所唱的歌詞多是純虛構,或是高度誇張、為了戲劇效果所作:「你不必用藝術來描繪現實,但你可以畫出你想看到的世界。藝術給了我們一個逃離現實的機會。」他說:「當這種逃生機制被定為犯罪時,這就是一場暴行」至今,他仍在努力尋找、捍衛自己的聲音。9 月 30 日,美國加州州長紐森 (Gavin Newsom) 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案,使加州成為全美第一個在刑事案件的訴訟中,限制將饒舌歌詞作為審判時的呈堂證供,讓藝術性表達回歸於藝術本身。 這個法案正式名稱為加州議會「AB 2799 法案」(California Assembly Bill 2799), 又被稱為《藝術表達除罪化法》(The Decriminalizing Artistic Expression Act)。該法案限制在刑事訴訟案件中,檢察官將另一方創作的「藝術性表達作品」, 例如音樂、書籍、詩歌、電影與饒舌歌詞等,視作是法院審判時的證據。該法規定,如果像是饒舌歌詞在審判中被用作證據時,法官必須先進行審查,確認這段饒舌歌詞與案件有直接的關聯,並具備作為證據的價值,才能予以批准採用。在加州州長的線上簽署儀式中,許多饒舌歌手如米克米爾 (Meek Mill)、殺手麥克 (Killer Mike)、Ty Dolla $ign 等,皆一同參與連線,支持法案通過。北美歌曲創作者協會 (Songwriters of North America,SONA) 的聯合創辦人拉波爾特 (Dina LaPolt) 表示,「多年以來,加州的檢察官常利用饒舌歌詞中帶有的種族、刻板印象,來干擾刑事司法的審判。這次的立法設下了重要的防護網,有助於法院追究檢察官的責任,並防止檢察官將黑人的藝術性表達入罪化。感謝州長紐森設下這個標準,並希望美國國會也能通過類似的法案,畢竟這個問題是全國性的問題」。 加州州長紐森也發表聲明表示:「各類型的藝術家應該要能自由地創作,免於遭到不公正起訴的恐懼。加州的文化與娛樂事業引領世界潮流,我們作為國家的領頭羊率先保護創作性的表達,並確保藝術家不會因為偏見的政策而被定罪,是再適合不過。」圖為美國加州州長紐森 (左上一) 和其他饒舌歌手一同參與《藝術表達除罪化法》線上簽署的過程。此次《藝術表達除罪化法》是由加州眾議院的民主黨議員瓊斯索耶 (Reggie Jones-Sawyer) 提出。他表示,當他從唱片出版事業代表那邊得知,過去 30 年來有數百人因為所寫的饒舌歌詞或是作為饒舌歌手而被定罪入獄,這事實令他感到震驚,而且當事人幾乎是黑人與拉丁裔。 過往的例子中,較為人熟悉的是知名饒舌歌手史努比狗狗 (Snoop Dogg), 他曾被指控涉入保鑣的謀殺案。在 1996 年的審判中,當時的檢察官將史努比狗狗創作的饒舌歌詞「因為它是 187 的臥底」(Cause it’s 1-8-7 on a undercover cop), 與加州刑法第 187 條 —— 謀殺罪,做出連結,認為這是史努比狗狗運用創作表達出他犯罪企圖的關鍵。雖然史努比狗狗最後被判無罪,但根據相關研究人員的估計,過去 30 年以來,檢察官在法庭上利用饒舌歌詞當作犯罪證據的案子多達 500 多件,而這也包含近期掀起巨大爭議的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 (Atlanta) 饒舌歌手「年輕暴徒」(Young Thug) 一案。2022 年 5 月,饒舌歌手年輕暴徒被以打擊黑幫暴力犯罪的《犯罪組織條例》(Racketeer Influenced and Corrupt Organizations Act,RICO) 起訴。該案的檢察官在起訴書上將對方創作的大量饒舌歌詞,視作他涉入幫派犯罪的重要證據,這個作法隨後引起音樂界的譁然,也讓法律專家與學者對此表示不滿。圖為近期面到重大刑責的饒舌歌手年輕暴徒,他所創作的歌曲與歌詞被當作指控他犯罪的證據。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校區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在 2016 年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即便參與研究的受試者拿到的是相同的歌詞,但當一些人被告知所拿的歌詞擷取自饒舌歌曲,而另一些人則被告知他們的歌詞擷取自鄉村歌曲時,被告知拿到饒舌歌詞的受試者明顯表達了他們覺得手上歌詞較具威脅性的印象,並且認為這些歌詞應該需要被多加管制。美國布朗大學 (Brown University) 研究非裔美國人文化與政策的專家蘿絲 (Tricia Rose) 解釋道:「人們對饒舌的偏見來自於對黑人種族長久以來存在的刻板印象,覺得他們是暴力、好色、愛犯法跟愚蠢無知的。」「對於黑人來說,在藝術與文化中表現出這種犯罪的身分,已經是一種固定和畸形的慾望。黑人種族的真實性已經與虛構的黑人犯罪者交織在一起,饒舌歌手只有在特定凸顯他們犯罪的面具時,才會被順利簽約,而嘻哈的粉絲,特別是白人的嘻哈粉絲則認為,那些東西才正是讓嘻哈可以那麼備受歡迎的原因。」蘿絲補充道。而在年輕暴徒被起訴一案後,全美各地也開始關注藝術性表達被保護的重要。2022 年 7 月,美國國會眾議院也準備對被稱為《恢復藝術保護法》(The Restoring Artistic Protection Act,RAP) 的法案進行投票,該法案和加州《藝術表達除罪化法案》十分相似,主要禁止在法律訴訟中使用歌詞作為證據,避免藝術家在創作性藝術表達中面臨到可能的指控。最早起源於 1980 年代的美國東岸,饒舌歌手等幾個人面對面或圍成圈,透過「你 rap 一段,我 rap 一段」來回的方式,呈現出一種類似互嗆的比賽感,勝負則主要是看饒舌歌手在 rap 過程中的技巧。幾個比較有名擅長的 battle rapper 為 MC Hammer、Dr. Dre、Snoop Dogg、Ice Cube 和 LL Cool J 等人。不見得。雖然饒舌歌裡面經常提到錢、毒品、槍枝、性等議題,但很多饒舌歌手創作的歌詞都是為了戲劇效果純虛構,或是刻意想要表現得比較誇張,並非一定是在描繪現實。加州州長紐森 (Gavin Newsom) 在今年 9 月底,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AB 2799 法案」(California Assembly Bill 2799), 又被稱為《藝術表達除罪化法》(The Decriminalizing Artistic Expression Act)。這也使加州成為全美第一個在刑事案件的訴訟中,限制將饒舌歌詞作審判時的呈堂證供,讓藝術性表達回歸藝術本身。另外像是音樂、書籍、詩歌、電影等藝術創作內容,也同樣適用。
影音巨擘搶當嗅覺科技領頭羊 氣味數位化裝置明年上市
Sony 本次開發的技術稱作「Tensor Valve」技術,可以提供複數種氣味樣本,讓使用者更簡單就可以聞到特定氣味,以目前開發中的 NOS-DX1000 為例、就內建 40 種氣味可選擇。而氣味容易在空間當中擴散,本款裝置的特點即在於能「瞬間消除氣味」, 而且氣味單純不混淆。Sony 嗅覺事業推進室的藤田修二室長表示,本次的產品可說是將現行耳鼻喉科進行的嗅覺測試加以數位化的裝置。BUSINESS INSIDER Japan 報導提到,過往的嗅覺測試必須依照氣味的種類與強度,自試驗瓶中將多種氣味樣本一一滲入試紙,再讓受試者嗅聞測試。然而,該種測試若使用傳統作法,為了避免氣味在室內擴散、混合,就必須在特殊設計的房間、或裝設除氣味設備。不僅耗時、往往也很傷本。使用 NOS-DX1000 進行測試,只要受試者靠近裝置,醫師利用平板上的 APP 等方式操作、並選擇氣味,味道就會從裝置釋出、自動停止並消除味道、再度釋出下一個氣味。由於消除氣味只需 3 秒,因此可減短超過一半以上的測試時間。除了釋放氣味的方式外,由於讓受試者嗅聞氣味後,也需要在平板的裝置上作答、而該作答也會自動存檔在病歷中,因此連醫事人員的輸入作業也一併在數位化過程簡化了。NOS-DX1000 在 2023 年上市時,暫時將以「研究」用途銷售。正式發售後,將再對於用在嗅覺測試的「氣味匣」取得醫藥品的認可、目標為獲得可適用保險給付的認定。只要能被認可為醫藥品,就可以使用更簡單的方式進行嗅覺檢查,或許也能在像健康檢查等場合、以更大規模實施氣味測試。在醫療領域之外,暫時尚未確定發售時間、如何提供服務均仍未定。Sony 也希望與外部企業合作,共同進行研發。由於釋放氣味是依靠「氣味匣」(類比近似印表機的「墨水匣」概念), 因此也可以置放入非「嗅覺檢查」項目的氣味匣,進行客製化。Sony 的新規商務・技術開發本部、副本部長櫨本修也表示,在娛樂領域,「我們內部已經開始驗證將嗅覺應用在 VR 的可能性了」。由於現行技術已經可以在不同地點體驗相同的聲音與影像,未來可望也可以透過氣味裝置,在 VR 中共享「氣味」(嗅覺)。明年春季上市後,將會與嗅覺測試大廠「第一藥品產業」合作,開始向醫療院所與研究單位銷售。機台本身預期價格約 230 萬日圓 (約新台幣 50 萬), 而更換用的「氣味匣」, 則是一組味道約 20 萬日圓 (約新台幣 4 萬多)。
韓國人壓力山大睡不著 來去寺廟住一晚
「韓國是全世界睡眠最不足的國家之一,同時在先進國家中自殺率也居冠」, 英國廣播公司 (BBC) 過去在報導韓國社會壓力問題時如此寫道,如同高工時、過勞等議題,韓國人的睡眠不足狀況在全球也是數一數二「知名」的國家。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統計,2016 年韓國人每天平均睡七小時 41 分鐘,低於 OECD 會員國的平均八小時 22 分鐘。韓國國民健康保險公團統計則顯示,韓國睡眠障礙患者從 2014 年的 42 萬人,成長至 2021 年的 72 萬人,每年平均成長 8.1%; 面對國人日益嚴重的失眠問題,韓國當局更在 2018 年將睡眠障礙診斷所需的「睡眠多元檢查」列為健保給付項目。而在 COVID-19 疫情爆發後,韓國人憂鬱傾向增強,失眠狀況也更加惡化。學者指出,因無法外出而減少活動量、生活壓力增加而陷入憂鬱的人增加,且韓國至今超過 2,000 萬人曾確診,可能對鼻腔、喉嚨帶來後遺症,進而影響睡眠,加深韓國人憂鬱傾向。韓國保健福祉部在疫情爆發後的 2020 年 3 月起提高實施國民精神健康調查的頻率,而憂鬱傾向中等以上、罹患憂鬱症風險高的受訪者占比在 2021 年 3 月達到 22.8% 高點;今年 8 月公布的最新調查雖降低至 16.9%, 但仍是疫情爆發前 3.2% 的五倍之多。隨著受到睡眠問題困擾的人數增加,相關消費規模也隨之成長。韓國睡眠產業統計,國內相關市場規模已從 2011 年的 4,800 億韓元 (約新台幣 114 億元) 增長至 2021 年的 3 兆韓元 (約新台幣 714 億元)。為改善睡眠推出的產品層出不窮,從床墊、枕頭等最基本的寢具,到醫療機器、藥品、顧問諮詢及治療、照明音響及家具、香氛產品等都加入睡眠產業行列,近來甚至開始出現向「睡眠科技」進化的傾向,包括助眠耳機、可偵測並分析睡眠中動作的智慧枕頭、分析個人睡眠規律的睡眠燈等,從 2017 年起在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展 (CES) 就有專館展出。不過,韓國人還有一項特別的選擇─寺廟寄宿 (Temple Stay)。寺廟寄宿是 2002 年韓日世界杯足球賽舉行時,韓國政府為解決住宿地點不足問題,與韓國最大佛教宗派曹溪宗合作推出的文化旅遊商品。在寄宿寺廟期間,可以短期體驗修行僧生活,感受韓國山林自然與歷史文化,至今已有 200 多萬人次參與,據韓國媒體報導,其中約 60 萬人次是韓籍旅客。過去在韓國,參與佛教活動的大多是較年長族群。不過,近來在深受失眠、壓力困擾的年輕族群中,逐漸成為一種治療方案。寺廟寄宿分為體驗型、休憩型及當日型,體驗型寄宿可更多元體驗寺廟生活,包括 108 拜禮佛,製作蓮燈、念珠等活動;休憩型則相較自由,除了吃齋時間外,其他日程基本上是自由活動,早、中、晚的禮佛也是自由參與。而三種選擇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讓人學著放鬆、回歸本我的冥想時間。搜尋寺廟寄宿心得,可以看到不少後記寫到寄宿體驗中的冥想,讓人身心放鬆,甚至聲稱失眠困擾獲得改善。「每次來到寺廟,心靈就會獲得平靜」, 一名參與寺廟寄宿的年輕女性表示,寄宿期間就好像「脫離繁瑣的日常、找回悠閒的感覺」, 也有人因幼時參與寺廟寄宿的回憶,長大後也帶著孩子來到寺廟體驗。位於釜山的弘法寺負責人說,近期預約寺廟寄宿的族群中,外國人及 20、30 多歲族群都有增加趨勢;在位於江原道、地處偏僻的禾巖寺,也能看到許多到深山寺廟參拜、參與寺廟寄宿的韓國家庭。韓國全國提供寄宿服務的寺廟從 2002 年的 33 處,至今已擴增到 135 處,藉由寺廟寄宿及冥想活動緩解生活壓力的韓國人、甚至外籍人士愈來愈多,韓國佛教文化事業團體也著手與大型醫院合作研究,證實參與寺廟寄宿的人員比一般人的壓力承受度更高,效果甚至能持續到三個月之久,對精神健康具有長期療效。
瑞典長達20年研究發現 地中海飲食無法預防失智症
過去一些研究認為,人們可以採用健康的飲食方式避免老化失智症找上門,然而,根據瑞典研究人員發布一份歷時 20 年的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對於預防失智症,事實上並沒有太大的幫助。所謂的地中海飲食,指的是義大利、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居民流傳的傳統飲食習慣。該地區居民以植物性飲食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和被稱為「健康脂肪」的不飽和脂肪,像是魚和橄欖油。多年來,地中海飲食被認為是有效促進長壽的健康飲食方法,美國知名新聞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 從 2018 年至今、連續 5 年將地中海飲食標榜為世界最佳的飲食法。過去一些研究相信,地中海飲食能降低心臟疾病、糖尿病,以及與認知功能相關疾病如失智症,但近期瑞典的研究人員卻發現,並沒有足夠證據支持地中海飲食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該研究於今 (2022) 年 10 月 12 日發布在醫學期刊《神經病學》(neurology) 上。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瑞典隆德大學 (Lunds universitet) 的臨床記憶研究部門的研究人員格蘭斯 (Isabelle Glans) 表示:「在這次的研究中,我們並沒有找到地中海飲食與失智症發病率有關的聯繫。」格蘭斯分析的數據採用了從 1990 年代啟動的一項計畫,該計畫針對瑞典馬爾默城市 (Malmö) 的 2 萬 8,000 名參與者進行長達 20 年的飲食、疾病追蹤。這些參與者平均年齡為 58 歲,研究開始時,他們當中沒有人被診斷出失智症,而在研究過程裡,他們會定期填寫飲食日誌、飲食頻率問卷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 與接受訪談。根據該研究的結果顯示,所有參與研究的人之中約有 7%, 也就是 1,943 人,後來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包含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和血管型失智症 (vascular dementia)。而堅持遵守地中海飲食的人,在得到失智症的機率上,並沒有比沒遵守地中海飲食的人來得低。此外,研究人員在 740 位認知功能下降的參與者中,也並未找到飲食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任何聯繫。該研究的結論表示:整體而言,這次研究並未發現飲食對於晚年認知功能的影響。為什麼有些研究顯示飲食能減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例如 2018 年的一個研究指出,長時間遵守地中海飲食的人比起傳統西方飲食者,可以延遲約 3.5 年才得到阿茲海默症。但也有些研究卻表明,健康飲食無助於預防失智症,例如 2015 年一項長期研究,調查了遵守地中海飲食的女性、她們的認知功能是否有顯著改善,而研究結果發現,飲食對於避免認知功能下降和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並沒有太大關聯。未參與此次研究、美國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的小兒科臨床助理教授艾約布 (Keith-Thomas Ayoob) 解釋,大部分地中海飲食和大腦健康的研究是靠觀察性研究得到結果,不像西班牙的國家級臨床研究 ——「地中海型飲食研究」(Prevención con Dieta Mediterránea study,PREDIMED study), 對參與者進行長期營養的干預,每天給予他們額外的初榨橄欖油和堅果食用,來評估這些食物對降低心臟疾病、第二型糖尿病 (Type 2 Dabetes)、高血壓的益處。「要將這類臨床研究方法用在失智症研究上有難度,因為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而且這些參與者是自由生活在人群之中,他們的依從性往往很低。」艾約布說道。亦即,地中海飲食和大腦健康的研究多半倚靠參與者的自我陳述、報告他們吃了什麼,而有時候這些陳述可能不夠準確,並影響到後續的結果。一直以來,涉及失智症的因素頗多,包含生活方式、遺傳基因與飲食,該研究的作者之一、瑞典克林賀斯蘭登醫院 (Klinik Hirslanden) 的中風醫療中心的神經專家彼得斯 (Nils Peters) 表示:「飲食不是對認知功能產生影響的單一因子,通常要與其他因素一起被看待。」因此,相較於單一控制飲食,規律的運動、避免抽菸、適度飲酒和定期檢測血壓,這些方法較能預防失智症,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老年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s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的資料顯示,有證據支持規律的運動和控制血壓能防範認知功能下降,而這兩者比吃地中海飲食更為有效。所謂的地中海飲食,指的是義大利、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居民流傳的傳統飲食習慣。該地區居民以植物性飲食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和被稱為「健康脂肪」的不飽和脂肪,像是魚和橄欖油。多年來,地中海飲食被認為是有效促進長壽的健康飲食方法,美國知名新聞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 從 2018 年至今、連續 5 年將地中海飲食標榜為世界最佳的飲食法。一直以來,涉及失智症的因素頗多,包含生活方式、遺傳基因與飲食。因此,相較於單一控制飲食,規律的運動、避免抽菸、適度飲酒和定期檢測血壓,這些方法較能預防失智症,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老年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s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的資料顯示,有證據支持規律的運動和控制血壓能防範認知功能下降。
【地球萬年曆】首個「滑鼠」成功申請專利 「對不起我忘記為什麼取名滑鼠了」
過去如果要從歐洲前往英國,飛機和渡輪是唯二的選擇。但現在想要來一趟跨國旅行的話,橫跨英吉利海峽的歐洲之星無疑是最方便的選擇。1994 年 11 月 14 日,世界第二長的海底隧道 (50.5 公里) 正式開通上路。自拿破崙時代開始,法國便提議要建造一條能橫越英吉利海峽的海底隧道。然而,中間經過一連串的技術突破與測試,以及英國各種安全與政治考量,最後終於在 1988 年正式動工。為盡快挖通隧道,英國與法國同時開工,並使用衛星定位系統不斷確保誤差,1990 年 12 月 1 日,在媒體的見證下兩國的工人,終於在海峽的中間挖通隧道。英法海峽的開通,無疑對兩國間的觀光有有著卓越的貢獻。但另外一方面,許多試圖從海底隧道偷渡到對岸的非法移民和難民,成了兩國之間難以解決的問題。到達終點即是天堂,卻也如天堂路,一不注意便可能真的上天堂。◉通過後是天堂?移民拚死夜闖英法海底隧道成為國際孤兒什麼感覺?或許北賽普勒斯最懂箇中滋味。1983 年 11 月 15 日,位於地中海東部的一座小島的「北部」自行宣布獨立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但地球上只有土耳其承認其主權。而小島以南的賽普勒斯共和國卻是聯合國與歐盟成員,被國際所承認的主權國家。位處交通要衝的賽普勒斯,整座島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卻因歷史殖民關係,加上島內希臘裔和土耳其裔之間衝突不斷而一分為二。且自柏林圍牆倒塌後,尼古西亞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有兩個國家主權的首都。即便聯合國也曾為賽普勒斯統一提出解決方案,卻在南部賽普勒斯共和國的反對下宣告失敗。而曾經,位於北賽普勒斯的渡假勝地瓦羅莎 (Varosha) 也在近年宣布重啟,卻引發了國際以及賽普勒斯共和國的不滿...。◉46 年鬼城再迎觀光客 土耳其力挺北賽普勒斯重啟瓦羅莎海灘出國旅行除了會收集各大旅遊網站之外,該地是否被列為世界遺產也成為旅客們參考的指標。1972 年 11 月 16 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立定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正式通過。《世界遺產公約》旨在保護歷史或地理上,盼具有特殊意義的地區或遺址能傳於後世。半個世紀以來,這些理當被保護的世界遺產,卻也因為極端氣候、戰爭、過度開發,面臨是該選擇促進經濟還是保護世界遺產的課題。大家知道現在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國家是哪一個呢?答案就是地大物博的中國 。而台灣之所以沒有任何的「世界」遺產,主要原因為,我們不是聯合國成員。◉挖地見寶的土耳其 遭揮霍的文化祖產◉西非象牙海岸遭恐攻 世界文化遺產染血◉秘魯馬丘比丘國際機場開工 專家:毀掉印加古蹟的第一步如果大家是用電腦看到這篇貼文,手上用的滑鼠就是在今天被發明出來的。1970 年 11 月 17 日,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 (Douglas Carl Engelbart) 成功為滑鼠申請專利,而他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取名為滑鼠,「有時候我會想要不要為取了這種名字道個歉,反正我們一開始這樣叫之後,就再也沒改口了。」雖然道格拉斯被後世稱為「滑鼠之父」, 但其實滑鼠應該是,道格拉斯發想設計草圖,並由英格利西 (William English) 實際製作而成的。而世界上第一個滑鼠的設計,是一個小木頭盒子,底下有一顆可以帶動樞軸轉動的小球,上面裝有紅色的按鈕,且需要連結一條外部電源連接線。1983 年把滑鼠的技術授權給蘋果公司,賈伯斯也將滑鼠正式帶到個人電腦市場。但兩位發明人卻也從未拿到一筆專利費。◉滑鼠之父 恩格爾巴特逝世◉碰到滑鼠就害怕 前內容審查員得 PTSD 狀告 Facebook 台灣和日本的緊急求救電話均為 119 和 110, 據說是因為在轉盤式電話上,1 是距離最近可以最快撥號的數字,而 9 和 0 則是距離最遠,可以提供求救者時間冷靜思考,這是以轉盤式為出發點的選擇。1963 年 11 月 18 日,貝爾電話公司向他們的客戶,提供第一部按鈕式電話,轉盤式電話逐漸被取代。雖然起初按鈕式電話是做為一種「高級服務」, 且相較於原本的轉盤式,每月必須多支付 1.5 美元 (約為現今 11.5 美元), 直至 1968 年美國已經有 400 萬部按紐式電話,但直到 1980 年代才正式走進多數美國人的家庭。手機發明後,簡訊和通訊軟體又再次取代電話,比起「講電話」更多的人傾向用訊息聯絡,電話恐懼症成了一種病。◉不想打也不想接 你有「電話恐懼症」嗎?
把便便化成灰 比爾蓋茲與三星聯手推動廁所革命
人類的糞便中因為含有細菌與病原體,如果不經過專業的處理而直接排放到大自然時,往往會導致其他動物或是人類感染疾病,嚴重時甚至會污染附近的水源。幸好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已有一套完善的汙水系統處理人類的糞便,但仍有少數開發中國家缺乏這套系統。近期,南韓三星集團宣布,他們與比爾蓋茲 (Bill Gates) 的基金會共同合作,開發出一款新型馬桶,不需要消耗一滴水就能有效地處理人類的排泄物,將人們上完廁所後遺留下的糞便化為灰燼。退休後的比爾蓋茲,放入許多心力在人類面臨到的公共衛生及健康議題上。圖為比爾蓋茲 (左) 與他推動的「廁所創新大賽」中所研發的產品。8 月 25 日,三星集團發布新聞稿表示:「歷經了 3 年的研究,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 (Samsung Advance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AIT) 從基礎設計到開發零件與模組化,最終成功研發出一個家用的馬桶原型。該產品能節省能源,也符合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期望革新家用馬桶並量產化的需求。」三星集團表示,他們設計的原型產品使用到的核心技術包含熱處理 (heat-treatment) 與生物製程技術 (bioprocessing technologies), 這兩者能殺死人類排泄物中的病原體,讓那些排泄物能被安全地釋放到環境之中,即便當地沒有適當的汙水處理設施,也能避免排泄物造成環境汙染或是疾病傳播。因此,三星設計的馬桶會將人類的糞便經過脫水、乾燥後焚燒成灰燼;尿液部分則會經過生物淨化處理,而處理過後的液體還可以被回收再利用。自從 1596 年,英國人約翰哈靈頓 (John Harington) 發明沖水馬桶後,幾個世紀以來,馬桶的設計本身並沒有發生太大的革新變化,而在開發中國家的一些偏遠農村地區中,人類的排泄物仍然造成顯著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的分析報告指出,全球大約有 3/10 的人,也就是 21 億人,在家中無法直接獲得安全的飲用水;有 6/10 的人,也就是 45 億人,缺乏基本的公共衛生設施,這使得全球每年有 30 多萬、5 歲以下的兒童,因為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和安全飲用水而死於腹瀉。數十年來,比爾蓋茲努力想替落後地區的馬桶帶來創新的技術,他所創辦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從 2011 年就發起「廁所創新大賽」(Reinvent the Toilet Challenge), 期望可以解決人們的如廁問題,讓公共衛生條件極差的國家的廁所能夠普及化。2013 年和 2014 年,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曾先後資助中國與印度兩個國家的一些組織投入新型廁所的研發。到 2018 年,比爾蓋茲選定在中國北京舉辦「新世代廁所博覽會」, 將他們資助開發的各種新型汙水處理器和馬桶在博覽會裡一一亮相,並藉此吸引更多企業投資並加入到廁所經濟之中。那次博覽會中,一款小型的汙水處理工廠 —— 全能處理器 (Omni Processor) 獲得了極大關注,該處理器可以將人類的排泄物用於發電,同時能生成乾淨的飲用水,而由比爾蓋茲親自喝下將人類排泄物淨化過後的水,也成為推動這款汙水處理器時的熱門話題。而三星集團在 2019 年加入比爾蓋茲基金會的廁所專案,在此次發布成果後,也大方承諾會繼續改良產品,並採用免授權金的方式,願意開放給其他製造商一起加入生產行列,同時也會盡全力讓全球低收入地區的某些家庭能負擔得起這款新型馬桶。影片為美國傑尼克生質能源公司 (Janicki Bioenergy) 研發的全能處理器,由比爾蓋茲基金會資助,該設施在中國、西非國家塞內加爾試行。在影片最後,比爾蓋茲飲用了從這款機器生產出的淨化水。離開微軟後的比爾蓋茲,投入許多心力在更新衛生設施和馬桶的技術上,對此,他曾在新世代廁所博覽會的開幕致詞時揶揄自己道:「我從未想過,這 10 年來我可以對人的大便了解到如此透徹,而我也絕對沒想過,我會逼得梅琳達要在餐桌上阻止我太深入討論馬桶,還有人類的糞便到底要如何處理的這些話題。」
《絕地求生PUBG》成極權政府的新戰場?當電玩、線上遊戲不只是娛樂
塔利班 (Taliban) 在去 (2021) 年成功推翻了阿富汗政府,也推翻了當地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女性就學與就業的權益。此外,近期塔利班通訊傳輸部除更大動作宣布,希望跟上印度及巴基斯坦兩國的腳步,於 30 天後將禁止民眾使用 Tiktok 應用程式,並在 90 天後全國禁玩常被稱為「吃雞」的熱門槍戰電玩《絕地求生 PUBG》。這款年年下載次數破 1 億、每日用戶上線量高達 3000 萬的線上遊戲會遭禁,主因塔利班政權認為,該遊戲具有宣傳暴力的意圖已違反伊斯蘭教法,且會進而誤導幼童及青少年。非為抵命,或非因在地上發現罪惡而殺人的,那如同是殺死全人類了;救活一人的,如同是救活全人類了。我的列使確把種種異跡現給他們了。但是他們許多人複又在地上妄為。《古蘭經》-- 筵席章:第 32 節對此通訊傳輸部官員表示:「年輕一代的人會迷失在這些 app 裡面。」並強調絕地求生 PUBG 等電玩遊戲,也將助長境內民眾的道德恐慌,有礙國家及政權發展。除了掌控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大禁相關電玩遊戲外,讓緬甸境內動盪不安的軍政府最近也下令,禁止並下架國內人民防衛軍 (PDF) 相關遊戲如《》、《》、《》以及《》等愈來愈熱門的反軍政府遊戲。其中,光是 War of Heros 自三月上架以來,沒多久就突破 39 萬下載,付費版排名更是一路衝上 Apple Apps Store 遊戲前十名。一名在政變發生前就已離開緬甸的遊戲開發者郭圖特 (Ko Toot) 表示:「全世界的緬甸人都在下載這些遊戲。」這類槍戰電玩不僅能模擬戰時的對戰狀態,也讓玩家體驗在戰場上射殺緬甸國防軍 (Tatmadaw) 最高領導人敏昂萊 (Min Aung Hlaing), 以及捍衛軍政府的緬甸前總理梭溫 (Soe Win) 等人。不同於一般遊戲課金買裝備或看廣告換寶物,暢遊人民防衛軍電玩的玩家,則是透過看廣告換錢換子彈,助前線約 6 萬名作戰的人民保衛軍一臂之力。「雖然我不能實際把這些濫殺無辜的軍政府士兵殺掉,但在遊戲裡面我可以,這滿療癒的。」一名 72 歲的緬甸退休歷史教師余顯林說,自己之前從來沒有玩過任何電玩遊戲,但從他開始接觸這個遊戲之後,一玩就玩到現在。不過,緬甸軍政府邊境管制局上校溫天梭 (Win Tin Soe) 於 9 月 21 日宣布,即刻起禁止任何模擬人民防衛軍的槍戰遊戲。這項政策主要拿來對付手機內有下載這些遊戲的民眾,目前軍政府已指示各地政府廣設檢查站,對民眾手機內的應用程式展開審查、教育青少年玩槍戰遊戲可能造成的隱憂,並宣稱這類遊戲的目的是在資助「恐怖組織」。同時,針對試圖宣傳相關應用程式的公司,邊境管制局也提出警告,只要一旦被抓到,該公司該就會遭到軍政府政權「揭發」。中國民眾與電玩遊戲之間複雜的關係,其實一部分也是源自於高壓教育、、等現狀,而這些現狀衍生出的現象,也造就了這個全世界最大電玩遊戲市場。2015 年,中國整體遊戲用戶數就已經突破 5.34 億人,而據近期統計及媒體報導,中國未成年網路使用用戶有 1.8 億人,其中遊戲又戶又佔 1.1 億人左右。雖然人數龐大,但對於像是電玩產業業者如騰訊等,未成年用戶並非是主要族群。不過,這幾年來中國電玩的蓬勃發展,卻也讓官員及不少家長們對孩子的未來感到擔憂,甚至視這些遊戲為「精神鴉片」。面對電玩,家長深怕自家孩童如果接觸過多,可能會導致思想偏差或沈迷上癮;政府官員則認為,電玩遊戲可以只是一種對小孩的干擾,也可以是荼毒中國的一項社會弊病,茲事體大,勢必得嚴厲整治。對此中國原於 2019 年 11 月 19 日,推出《》, 試圖規範未成年的網路遊戲使用,規定網路遊戲業者提供遊戲服務的時間。後續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加大管制力道,於去年 8 月 30 日宣布,自同年 9 月開始,將開始實施《》。該管理通知除限制境內所有網路遊戲公司只能在週五、六、日及法定假日,提供每日晚間 8 點至 9 點共一小時的線上遊戲服務外,更要求所有網路遊戲公司必須接入官方的「防沈迷實名驗證系統」, 嚴格控管未成年者使用網路的時間,防止成迷。如此大動作的限制、管控及稱網路電玩遊戲為精神鴉片的一連串措施,造成軟體遊戲類產業股票總市值,短期內蒸發了近 3000 億人民幣。中國官方防止未成年沈溺的通知嚴重衝擊電玩遊戲相關股市,也導致後續電玩遊戲廠商陸續跟進管制或下架產品。因官方宣布相關遊戲不得包含違反憲法、危害國家統一、煽動民族仇恨、宣揚色情、邪教、暴力及賭博等內容,讓中國知名電子商務公司京東發布「關於禁售遊戲的公告」, 一口氣禁售《俠盜獵車手》、《人中之龍》、《雷神之鎚三》、《十三號星期五》、《FIFA21》以及《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等共 87 款電玩遊戲,引發民眾不滿。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大購物平台上也陸續開始有賣家開設相關商品頁面,提供民眾購買或出租帳號使用。10 月 2 日台灣知名遊戲實況主「爆哥 Neal」, 在南韓「跑跑卡丁車聯賽 Season 2」中奪得個人賽冠軍,讓不少跑跑玩家和粉絲感到十分激動。台灣線上遊戲玩家數約有 1500 萬人,雖然相關不像中國有諸多嚴格的限制,而多數玩家也願意掏出白花花的鈔票,在遊戲創造出的虛擬空間內內升級自己的裝備,或解鎖角色的能力。不過,根據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統計,去年消費者申訴調解案件數與前 (2019) 年相比多出了 1939 件,其中有達成調解件數從前年的 3482 件,上升至去年的 4251 件,增加 769 件。在眾多民眾所提出申訴的案件中,去年為線上遊戲、健身、食品三類,分別位居案件類別前三名,其中又以線上遊戲第一、二次申訴加調解案件數量共計 5967 件為最多。先前遊戲實況主丁特就提出控訴,韓服版《天堂 M》中有公佈道具「傳說製作書」(紫布) 製作成功率為 10%, 但台灣遊戲橘子 (Gamania) 所代理的同款遊戲內,卻出現製作紫布成功機率僅有 0.75%。除製作成功機率明顯偏離常態分佈範圍,台版也與韓版宣稱的獲獎及製作成功機率不一致。因此,丁特高度懷疑是否帳號可能因短期內製作太多紫布等道具,將導致成功率會遭遊戲業者蓄意調降的質疑。此事件一出引發輿論譁然,也引起外界對於「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俗稱轉蛋法) 等相關規定的關注,而遊戲橘子則遭公平交易委員會則以原先宣稱的「台韓版機率應相同」為依據,依據《公平交易法》處以新台幣 200 萬元罰鍰。有關線上遊戲類易遭民眾投訴的原因,主要有「遊戲帳號無故遭凍結」、「遊戲伺服器穩定性差,頻繁斷線」、「未成年人使用家長行動裝置購買遊戲點數致帳單費用暴增」以及「機會中將商品機率不透明」四項。針對遊戲轉蛋機率未公開,導致課金玩家權益受損,就有民眾提議希望政府單位完善虛擬抽獎相關法案,要求各大遊戲業者遵守以提供玩家 (消費者) 保障。後續消費者保護會通過經濟部研擬的「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 6 點修正草案,增訂業者應提供中獎商品獲得的可能性,並以 (一) 要求遊戲業者應該揭露中獎機率 (二) 明定中獎機率定義、(三) 明定中獎機率應揭露的範圍,以及 (四) 明定中獎機率揭露方式四項內容作為修正重點,若違反者則可處最高 50 萬元罰鍰。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消基會) 則於近期舉行記者會,呼籲全台電玩及線上遊戲玩家,透過實際玩遊戲以及試辦抽查的方式,來揭開線上遊戲「轉蛋機率」的面紗。現階段消基會預計將的 10 款新上市、熱門且具轉蛋功能的線上遊戲,分別為:《天堂 M》、《賽馬娘 Pretty Derby》、《Fate/Gran Order 繁中版》、《陰陽師 Onmyoji》、《原神》、《Garena 傳說對決》、《神魔之塔》、《幻塔》、《爆走兄弟:急速奔跑》、《超異域公主連結☆Re:Dive》。雖然多數人認為電玩和線上遊戲對於玩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遠大於正面,但無論如何,玩家只要能控制好自己在線的「時間」與「荷包」, 就能夠達到紓壓和體驗的效果。限制中國境內所有網路遊戲公司只能在週五、六、日及法定假日,提供每日晚間 8 點至 9 點共一小時的線上遊戲服務,並要求所有網路遊戲公司,必須接入官方的「防沈迷實名驗證系統」。1. 遊戲帳號無故遭凍結 2. 遊戲伺服器穩定性差,頻繁斷線 3. 未成年人使用家長行動裝置購買遊戲點數致帳單費用暴增 4. 機會中將商品機率不透明 1. 要求遊戲業者應該揭露中獎機率 2. 明定中獎機率定義 3. 明定中獎機率應揭露的範圍 4. 明定中獎機率揭露方式
【地球圖書館】是民權還是特權?當種族已成為美國文化的全部
在美國人口改變的同時,一種「明日必屬於我」的氛圍也油然而生。火矩已傳到新一代美國人手中,他們對前輩傳遞了一個訊息,這個訊息就是:「去死吧。」「我們常常公開談論,」CNN 的評論員格蘭德森 (LZ Grandson) 在二○一四年說道:白人歧視、白人失敗與單純是白人之間的界限已是模糊不清。「隨著白人逐漸變成少數族群,在廣大選民中所占比率也是益趨下降,」英國衛報的加里。尤恩格 (Gary Younge) 寫道,「這樣的訊息必然變得更加直接與粗魯,尤其是現在還有一位黑人總統。」評論員法里德。札卡利亞 (Fareed Zakaria) 將美國白人勞工階級與蘇聯解體後的俄國人比較:「他們原是美國經濟與社會的中心,這是他們的基本地位,」他寫道,「但是他們現在不是了。」他還引述普林斯頓大學一位社會學家的論調,美國白人是被寵壞了才這麼愛抱怨,他接著又將美國白人與貧困的黑人與移民做了不利的對比,後者「認為整套體制不是為他們設立的。」但是難道一個共和國的公民不應該認為體制是為他們而設的嗎?蓋茲堡演說就指出它是為他們而設的。白人政治人物開始表明,他們從未忘記說過這樣的話。在此同時,主流政治的言論中也出現了自一九六○年代以來就未曾有過的挑釁與好鬥的語調。緬因州州長保羅。勒佩吉 (Paul LePage) 在布里奇頓 (Bridgton) 一次冬至市政會議上解釋毒犯如何利用鴉片危機賺錢獲利,並且造成當該地年輕人喪命。他說:勒佩吉的發作令人意想不到,不只是因為他所傳達的訊息,還有他冷漠無情的態度。在當時種族就是一切的新型態下,任何對種族的暗示或影射,都是一種冒犯,除非是出自沉悶的官員談話。「在保德信,我們堅信所有的才能來自所有的種族、性別、起源、宗教與性向,」這是二十一世紀典型的宣示,「因此,我們會從各方尋覓我們的員工、供應商與商業夥伴。」在一個任何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會因為在種族方面自陳有其他的信念而被告進法院的時代,這樣的宣示到底是否具有誠意,不無疑問。民權承諾帶給非黑人 (non-blacks) 的一個禮物,是讓種族這個令人厭煩的主題從此消失。大家都受邀「自精神奴役中解放自我」巴布。馬利 (Bob Marley) 在他短暫的生命接近尾聲時唱道。他此一歌詞是引用黑人民族主義人士馬科斯。加維 (Marcus Garvey) 一九三○年代在新斯科細亞 (Nova Scotia) 的一次演說內容。在經過幾年的自我否定之後,美國民眾終於可以互相公開談論敏感話題,但是卻不知怎麼回事,他們對於種族與性別,卻是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民權初始的目的是要杜絕南方對種族與「血」的執迷不悟,然而現今民權卻將其概念散播至這個國家的每個角落。整個文化、所有的新聞媒體、藝術與書籍都沉浸其中。在勒佩吉發表此一關於毒販的談話幾週後,距離當地有一小時車程的鮑登學院 (Bowdoin College) 大學有一場龍舌蘭酒派對,主持人在派對中分發小型的墨西哥闊邊帽,然而此舉卻被校園內一些種族激進分子視為一種貶低墨西哥人的文化挪用行為。「文化挪用」(Culture Appropriation) 此一定義並不明確的概念最近才開始流行起來,主要是與種族或民族文化的剽竊有關,牽涉到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利用與剝削。在龍舌蘭酒派對事件中,有兩名學生因為這樣的行為被判緩刑,還有兩名學生因為參加派對而被趕出學生自治會。有幾位學生接受華盛頓郵報記者的採訪談論此事,他們都要求在報導中不要公布他們的名字。文化挪用為什麼是一件壞事,原因從來不明。這不就是所有人在成功的文化風格與產品上所做的事情嗎?事實上,他們現在就在這麼做。許多流行文化都會重新詮釋與刪改自文藝復興到共產主義崩潰之間五百年的文化與歷史,讓它們符合二十一世紀多元化的意識形態。二○一五年的《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Star Wars VII: The Force Awakens) 為一九七七年原創的《星際大戰》添加了多位多種族演員;二○一六年翻拍一九八四年喜劇電影《魔鬼剋星》(Ghostbusters) 的影片,其中主角都換成女性。英國廣播公司 (BBC) 最近宣布要重拍肯尼斯。克拉克 (Kenneth Clark) 與大衛。艾登堡 (David Attenborough) 一九六○年代末期製作的經典系列《文化》(Civilisation), 新系列的文化會更為多元 (新系列的名稱是《多種文化》〔Civilisations〕)。在二○一五年的某一個時間點,華盛頓郵報稱黑人煽動家塔 — 尼西斯。科茨 (Ta-Nehisi Coates) 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公共知識分子。」它可能是對的,因為種族已成為這國家精神生活的全部。華盛頓郵報與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每天都對種族此一主題大發議論,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讀者多是瘋子,而是這麼做,對於從哥倫比亞特區克里夫蘭帕克 (Cleveland Park) 的助理國務卿到布魯克林區威廉斯堡 (Williamsburg) 的時髦信託基金經理人等新的權勢集團都有好處。現在大家都會有一種感覺,即是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無所不在。熱心的公民必須將它們揪出來,就像一九五○年代反共產主義的強硬派一樣,只是規模還要更大。偶爾真的揭露一些事情,就會當作是敵人所施的詭計。但是不像共產主義有實際的組織與成員,種族歧視的定義卻是充滿彈性。社會學家安德魯。哈克 (Andrew Hacker) 就指出,共和黨普遍有一個看法:「如果黑人多努力一些,他們就會和白人過得一樣好。」這就是種族歧視的證據。但是,當然,如果不同意這個說法,那麼更是種族歧視了。然而對於種族歧視的舉證責任卻是輕如空氣。哈佛出身的電視與廣播節目主持人法瑞。奇德亞 (Farai Chideya) 二○一五年在衛報上寫道:這已經超越感嘆某人處境或是遭到不公待遇的界限。奇德亞是在暗示醫治她姐母的醫師對她施以「肢體暴力」, 並且明白表示醫師對黑人施以肢體暴力已是常態。內森。格萊澤 (Nathan Glazer) 早在一九七○年代就曾預見會有這樣的誤會,某些激進的民權人士會認為「任何在統計均等上的偏差,可以也應該為違憲的歧視。」所有的差別與所有的不公,都成為可以起訴的原因。但是現在根本就不需要差別或不公。種族主義已成為報紙、電視與網際網路的官方敘事。任何曾與其接觸的都會銘記在心。美國民眾對黑人人口過度高估。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在本世紀交替之際,黑人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二左右。但是一項蓋洛普調查顯示,美國一般民眾認為美國人口有百分之三十三是黑人。有六分之一的美國民眾更是認美國是一個人口大多數為黑人的國家。碩士以上學位的人對美國人口的估計最接近事實,但是即使他們也猜測美國黑人數目是實際數字的兩倍。他們怎麼可能猜對呢?大部分民眾不會把整天的時間花在人口統計或是計算黑人的數目上。如果黑人在美國人口中僅占八分之一,那麼政治人物與新聞界如此著迷於種族議題也就沒有什麼道理可言。在同性戀的議題方面,政治人物與新聞記者也是如此。在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平均而言,美國民眾都認為全國人口中有百分之二十三到百分之二十五的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大約是一比四的比率。同樣地,以總統與法院大張旗鼓地推動同性婚姻,還有報紙與電視報導對於此一議題的任何進展都採取緊迫盯人的情況來看,他們怎麼不會如此認為?誰又會想到實際上美國人口中僅有百分之三點八的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大約是一比二五的比率?美國民眾顯然對於社會現實的看法錯亂,這一點由他們的語言就反映出來。本文摘自 著作《爽拿的時代:一九六○年代美國民權改革的貽害》, 繁體中文版由時報出版代理,王曉伯翻譯。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博客來 (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誠品線上金石堂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10/07 中午 12 點截止送出名額:2 名 (限寄送台澎金馬) 活動方式:贊助 DQ 滿額成為 DQ VIP (月定期贊助 100 元或年度贊助 1200 元)⁣: 贊助網址由此去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 DQ VIP 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爽拿的時代》⁣: 社團由此去「地球圖書館」是由 DQ 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心繫傳承與流變—阿美族馬太鞍部落文物返鄉展出
在部落頭目的祈福儀式、古調的吟唱聲中,《心繫 Fata’an》共作展在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部落熱鬧開幕!這檔展覽由馬太鞍部落與中研院民族所黃宣衛研究員、劉璧榛研究員共同策劃,離家超過一甲子的文物終於再度踏上故鄉的土地。本次共展出 48 件文物,另搭配研究手稿與影像紀錄,皆源自中研院民族所創所所長凌純聲帶領研究人員多次前往馬太鞍部落,與族人共同進行田野調查的結果。當時除了末代大頭目與總祭司 Unak Tafong (何有柯先生), 還有耆老 Isin Tafong (連再芳先生)、Loho Det (張阿湖先生) 皆應邀前來民族所講述祖先流傳的神話傳說、歷代神譜與家族系譜,並示範工藝技術及相關知識。再藉由部落年輕人陳阿順、吳阿民與王文荣的翻譯協助,讓研究團隊得以留下珍貴的文字、影音紀錄,並典藏 500 多件傳統生活物件。究竟馬太鞍經歷了什麼樣的文化變遷?本次展出哪些重要文物?族人們對於展覽有何感想?首先,讓我們從馬太鞍部落的起源與形成開始探索。馬太鞍 (Fata’an) 在阿美族語是「樹豆」的意思。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大洪水淹沒世界,一對兄妹躲進打穀用的長形木臼內,一路漂流到 Cacora’an 山上,等水退去後下山來到馬太鞍一帶居住並繁衍後代。那時馬太鞍溪匯流入花蓮溪的沖積平原上長滿 Fata’an (樹豆), 遂以此作為部落名稱。馬太鞍的幅員遼闊,主要範圍涵括大馬、大平、大同、大華、大安與大進共 6 個行政村。隨著人口增長,族人移往鄰近的鳳林鎮、瑞穗鄉、壽豐鄉與萬榮鄉,創立分支部落,形成阿美族少見的大型部落。黃宣衛研究員進一步分析馬太鞍的可能成因。事實上,早從 17 世紀就有馬太鞍的紀錄,當時即是阿美族著名的大型部落。由於布農族、泰雅族東移侵襲北邊的阿美族,迫使阿美族必須不斷遷移。當時要在沒有屏障的平原生存並不容易,需要眾人一起抵禦外敵,逐漸形成由不同地方族人聚集而成的馬太鞍。這樣一個由幅員廣闊的族人組成的大型部落,要怎麼凝聚眾人的歸屬感?關鍵在於阿美族傳承至今的年齡組織制度。傳統上,男子年滿 13、14 歲必須住進集會所,接受各類知識、勞務、軍事訓練,再按照不同年齡階層分擔各種任務,包含防衛部落安全、執行公共事務、舉辦祭儀活動等,也讓來自不同地方的族人可以彌平親屬差異、彼此互助合作。此外,馬太鞍還發展出特殊的領袖制度。每個區域會選出一位領袖,區域領袖之上再推舉一位全部落的最高領袖,集政治兼宗教權力於一身。處理政治事務時,稱之為 Afelo’ay (大頭目); 處理宗教事務時,稱之為 Sapalengaw (總祭司)。這位最高領袖需傳承歷代神譜、家族系譜、神話傳說等知識,凝聚族人認同大家都是同祖先繁衍的後代。然而 1950 年代後,隨著基督宗教的傳入,加上農業逐漸沒落、工商業持續發展,族人紛紛追求新的信仰與生活方式,導致政教合一領袖制度難以延續。正是在這個時候,民族所造訪了馬太鞍,積極記錄即將消失的傳統文化。當時,末代大頭目與總祭司 Unak Tafong 已幾乎退出部落儀式事務,但仍心繫祖先代代相傳的文化,因此毫無保留地傳授所有知識,甚至將自己的大禮冠盤帽、權杖、祭儀與日常服飾等重要物件交由民族所保存。近年來,部分族人開始嘗試復振傳統文化,民族所當年編寫的專刊《馬太安阿美族的物質文化》、《秀姑巒阿美族的社會組織》、《末代 Sapalengaw 的話》成為重要的參考資料。這次共作展也有發現出人意料的文物,讓艱辛的復振之路能再往前邁進。穿過族人以茅草搭建的展場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充滿朝氣的橘色主視覺,壯觀的高山流水向前延伸出 Fohkad (五片流蘇裙), 這是馬太鞍男子在 Ilisin (年祭) 穿著的代表性服飾。山間另有大冠鷲翱翔天際,其羽毛是製作大禮冠盤帽的重要材料。展覽呈現族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介紹馬太鞍特殊的物質文化與社會組織,以及部落族人與中研院合作研究的故事。馬太鞍擁有豐富的濕地生態,族人自古即發展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展場陳列多件傳統漁撈工具,例如漏斗狀的 Rakar (魚筌), 可於內部放置炒過的花生、烤過的地瓜當作誘餌,吸引魚蝦聞香入內。通常黃昏時放入河中,次日早晨即可確認漁獲。另一種是馬太鞍獨有的 Palakaw 捕魚工法,相傳是神靈 Solol ‘Alimolo 教導族人使用。首先,在濕地水源充沛處挖出方形水塘,並在水塘內布下三層適合魚蝦生存的 Lakaw。下層以中空的竹筒或筆筒樹,建造供泥鰍、土虱、鰻魚等棲息的基地。中層以九芎樹枝營造蝦子、小魚、螃蟹生活的空間。上層則以竹枝或棕櫚葉覆蓋,吸引吳郭魚、鯽魚等較大魚類居住。Palakaw 展現馬太鞍與自然共生的智慧,讓自然生態永續長存、確保食物取之不竭。在部落舉辦婚喪喜慶的最後,也會以 Palakaw 來舉行 Mali’alac (漁撈) 儀式,讓喜事圓滿、為喪事除穢,更藉此凝聚家族情感。本次展出的文物中比較特殊的是 Kakitaan 祭司祖屋模型。Kakitaan 其實源自荷蘭語,為 17 世紀荷蘭人對原住民頭目的稱呼,中部阿美族人則用來指稱部落的祭司,以及作為信仰中心的祭司祖屋。馬太鞍原有三間祭司祖屋,但歷經日本統治及社會宗教等變遷,早已不復存在。民族所現存的祭司祖屋模型是耆老們 1958 年來院內參與研究時,特別沿用傳統家屋工法手製而成,模型中還藏著意想不到的驚喜!劉璧榛研究員回憶從庫房拿出,發現模型內部牆柱圖紋的過程。在模型出現以前,族人只能透過文獻推測馬太鞍祭司祖屋的樣貌,或是參考隔壁太巴塱部落的祖屋樣式。直到族人來民族所挑選文物,才赫然發現這件祖屋模型,用手電筒往屋內一照,樑柱上疑似還刻有圖像。接著,館員善惠與攝影師意外注意到屋頂邊緣竟設有手把,可以將屋頂掀開,清楚看到屋內格局,以及 11 根祖靈柱,上頭畫有祖先起源神話、歷代英雄臉譜,以及第一代祭司、獵首祭與婚姻習俗等圖紋。「就像打開珠寶盒一樣!」劉璧榛研究員興奮地說:「如果不是因為這次共作展,我們也不會去動這件文物,這是一個很神奇的收穫!」其中,大門左側編號 7 的祖靈柱繪製了神靈 Solol ‘Alimolo 與凡間妻子 Lapas Ngotseh 的圖像。相傳天神屬意 Lapas 做自己的兒媳,於是讓兒子 Solol ‘Alimolo 從天而降、藏匿於楠木中。某天,Lapas 的父親聽聞山上有楠木會哀嚎,決定砍樹一探究竟。樹倒後 Solol ‘Alimolo 現身,告知天神指示 Lapas 與自己結婚。但是 Lapas 並不喜歡這個年輕人,Solol ‘Alimolo 只好畏縮在大門左邊的立柱下,形成男子嫁到女方家需坐在此柱下的習俗。Solol ‘Alimolo 是一名非常受歡迎的神靈,傳說他教導族人捕魚、耕種小米和稻子,後來成為首位頭目,部落在其帶領下日漸富庶,可說是 Kakitaan 與 Sapalengaw 傳統的濫觴。Sapalengaw 的原始字意為「使發芽的人」, 是主持農耕祭儀者,必須精通部落歷史、系譜與神話傳說,同時還需熟悉祭儀程序、行事曆法、戒律及部落事務。本次展覽特別修復了末代 Sapalengaw 的大禮冠盤帽,族人專程送來大冠鷲的羽毛,也透過直播關心文物的修復情況。仔細觀賞大禮冠盤帽,可看到帽前鑲有貝殼串與巨型山豬獠牙,象徵著海洋與陸地。盤帽周圍成排的大冠鷲羽毛,則代表保衛部落的男性年齡階層,帽子後方還紮有人髮。大禮冠盤帽僅在主持重要祭儀時穿戴,象徵大頭目與總祭司的氣勢威望及崇高的領導地位。文物返鄉前,末代大頭目與總祭司 Unak Tafong 的家族後代特別來到民族所參與文物點交,經歷展覽籌備的層層難關後,終於能帶著 Faki (男性長輩尊稱) 的遺物回家了!Unak Tafong 的孫女陳玉蘭女士 (Afo Saomah) 還記得 Faki 一行人前往民族所參與研究的事蹟,如今她也踏上一樣的旅程,見證文物返鄉展出的重要時刻。她期許部落的孩子能透過展覽認識馬太鞍的傳統,將祖先的文化傳承下去。曾孫女陳杜芳女士 (Hafad Lahok) 回憶家族成員第一次戴手套接觸文物的情景:「長輩們幾乎都快哭了,這讓我更確定這些文物一定要回去。對長輩來說,這是一種懷念,對部落其他長輩來說一定也是。」在挑選文物時,陳杜芳與族人也選了許多重要的生活用品,希望部落的年輕人可以把消失的技藝再找回來。玄孫女宋宛臻小姐 (Lahok Hafad) 是部落年齡組織的一份子,她認為這次展覽對年紀較小的階層會是很大的震撼!過去都只能看照片,現在終於可以看到實體,尤其看到年代久遠的族服與今日樣式相同,可以真切體認到自己是 Pangcah (阿美族) 的後代子孫。近年來,許多青年族人開始投入文化傳承工作,宋宛臻認為,文物的返鄉再加上耆老的回憶,會對傳承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她有感而發地說:這些文物不只是博物館藏品,而是生活用品,活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會給我們很大的感觸,更願意去學習部落的事物。《心繫 Fata’an》共作展將在馬太鞍展出半年之久 (2022.9.3-2023.3.4), 部落後續也有多項計畫正在一步步實現。族人代表蔡依靜議員手上翻著《馬太安阿美族的物質文化》, 暢談共作展可以為部落帶來的新可能性:「我們很感謝當年民族所能留下這些紀錄,但我還是鼓勵將這些當作一把鑰匙,不要認為這就是聖經。」蔡依靜希望這把鑰匙能開啟族人對傳統文化的回憶,引發進一步的交流對話。例如看了展覽後發現家中也有寶物,或進一步詢問長輩後,得知傳統物件還有其他款式或不同做法。她期待能藉由工作坊將這些新的發現仔細記錄下來:「看有沒有機會從誰家搬出長輩的東西、發現不一樣的地方,應該會滿好玩的!」60 多年前,民族所研究人員為馬太鞍留下許多珍貴紀錄;今日,族人們正準備為部落寫下新的歷史。對傳統文化的珍視與傳承,正悄悄地重新萌芽。
上傳一張IG照就讓你無所遁形?比利時藝術家用創作關注網路隱私問題
比利時藝術家 Dries Depoorter 的新創作「The Follower」, 藉由用戶在 Instagram 分享的自拍照,以及公開的網路攝影機所拍攝到的內容,進而追蹤到該名用戶。Depoorter 希望透過此項作品,能引起大眾對網路公開照片的安全性進行反思。Depoorter 分享創作背後的靈感,他有次看到一位路人花 20 分鐘在自拍,他後來試著在 Instagram 上找出該路人卻不成功,此經驗激發他打造一款臉部辨識的軟體。該軟體讓 Depoorter 在看到一張 Instagram 自拍照後,藉由公開的攝影機,就可找到自拍照拍攝過程的影片。 而作品中所藉助的公開攝影機內容,是開放給大眾使用,像 EarthCam 等網站,皆是在路人不知情下拍攝他們。這項作品揭露了一張 Instagram 生活照可洩露多少資訊,同時也提醒大眾在身處公眾場合時可能隨時都被錄影。在下方的案例中,一位女性在愛爾蘭街道轉角處拍照並分享至 Instagram,Depoorter 便藉由街道轉角上方的攝影機,找出該用戶。第二個案例則是兩名男性在紐約時代廣場拍攝的照片,Depoorter 也同樣藉由廣場上方的攝影機,找出照片拍攝過程。不過 Depoorter 也表示,在攝影機拍攝的影片中找到照片裡的用戶,並非只要坐著等軟體偵測即可,他承認找出用戶的過程是極其困難的。Depoorter 長久以來都藉由公開攝影機的內容來創作,在 2018 年他曾推出一項作品「Jaywalking Frames」, 同樣透過監視器和自製軟體,捕捉亂穿越馬路的行人。去年的作品為「 The Flemish Scrollers」,Depoorter 以 AI 軟體追蹤比利時政客在佛拉蒙議會 (Flemish Parliament) 中的表現,拍下在議會中滑手機的政客,並在 Twitter 上標註這些分心的政客,呼籲他們開會要專心。Depoorter 提醒大眾,儘管他能取得的數據和資訊有限,卻能找出 Instagram 用戶,大型科技公司和政府藉攝影機取得資料後,能應用的層面則更為廣泛。像 Clearview AI 是款飽受爭議的臉部辨識公司,其藉由掃描網路上的照片來打造大型的臉部辨識資料庫,公司後續也將服務賣給國家執法機構。
美國仇恨犯罪不見盡頭 亞裔只能習武自保
COVID-19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大流行兩年半來,美國社會動盪,仇恨犯罪盛行。在白人掌握主要資源、非裔奮力爭取公平的背景下,亞裔淪為代罪羔羊,屢屢成為社會底層宣洩不滿的箭靶,就算集體站出來發聲,仍難撼相對弱勢的處境。疫情爆發之初,時任美國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以「中國病毒」等詞彙稱呼 COVID-19, 將防疫不力以致經濟深陷泥淖的責任推給中國。久而久之,美國社會的反亞裔情緒高漲,鎖定亞裔的暴力犯罪層出不窮。有好一段時間,東方人走在美國街頭都不免提心吊膽,深怕淪為下一個受害者,即使出門戴口罩也是如此。2021 年 3 月,一名白人槍手在亞特蘭大地區多家按摩院和水療中心行凶,喪命的八人中有六名亞裔女性。美國亞裔社群忍無可忍,不想再被歧視,各地掀起「停止仇恨亞裔」(Stop Asian Hate) 運動,和 2020 年夏季「黑命關天」(Black Lives Matter) 運動相比,聲量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在紐約,由亞裔維權大聯盟主辦的一場遊行吸引上萬人參加,遊行者高喊「停止仇恨亞裔」口號,高舉「仇恨才是病毒」、「我們也是美國人」等標語,從曼哈頓下城出發步行至布魯克林,紐約地標布魯克林大橋車道擠滿人群,沿途不少民眾停下腳步聲援,車輛駕駛猛按喇叭表達支持。但亞裔大團結似乎只是曇花一現,時隔幾個月,紐約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不減反增。2021 年 11 月,華裔婦女馬桂英在紐約皇后區遭一名遊民以石塊重擊頭部,昏迷數週,約三個月後逝世;今年 1 月,亞裔女性高慧民 (Michelle Alyssa Go) 在時報廣場站月台等地鐵時被一名遊民推落軌道,遭進站列車輾斃;2 月,曼哈頓華埠居民李尤娜 (Christina Yuna Lee) 被尾隨她進入寓所的一名非裔男子刺死,身上有 40 多處刀口。這些事件過後,亞裔團體和不分政黨的民選官員都出面要求當局更努力阻止憾事發生,紐約州長侯可 (Kathy Hochul) 也召集亞裔意見領袖共商對策,但要怎麼有效打擊反亞裔仇恨犯罪,遲遲沒有定論。傳統派主張加派警力,更嚴格執法;自由派則反對這麼做,主張以具進步色彩的措施因應困擾紐約已久的精神疾病和遊民問題。前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屬於前者,任內堅決反對曼哈頓華埠增建遊民收容所,紐約市政府推動的興建計畫暫時喊卡。但遊民增加、亞裔遭歧視、暴力犯罪頻傳等社會問題並未因此遠離。COVID-19 大流行後紐約亞裔族群活在恐懼中其來有自。數字會說話,據紐約市警局統計,2020 年傳出 28 起針對亞裔的暴力事件,其中 23 件嫌犯遭逮捕;2021 年暴增至 131 件,僅 58 件嫌犯遭逮捕。有些事件因當事人或目擊者未報案而沒有被察覺,因此實際件數可能高於警方數字。出身警界的紐約市長亞當斯 (Eric Adams) 年初上任,紐約客指望他入主市府後大刀闊斧改善治安,卻失望不已。最鮮明的例子是高慧民遭推落地鐵軌道喪命後,亞當斯與侯可 2 月要求警局加派人手巡邏,並驅逐棲身地鐵站或列車內的遊民,未料 4 月卻發生非裔男子在地鐵車廂內隨機開槍的重大社會事件。亞當斯與紐約州政界都認為從教育著手,有助淡化亞裔在美國社會的「他者」形象,進而減少相關仇恨犯罪發生的機會。首位台裔女性聯邦眾議員孟昭文認為光是加強打擊犯罪,不足以解決針對亞裔的暴力事件;台裔紐約州參議員劉醇逸辦公室近期雖收到「滾回你的中國,沒用的垃圾」等歧視留言,但他認為紐約治安惡化不見得與保釋規定放鬆絕對相關;台灣出生的紐約州眾議員牛毓琳也曾收到死亡威脅、性騷擾等具攻擊和歧視性質的言論,但她同樣不改進步派主張。從教育改變一般美國人看待亞裔的眼光需要時間,潛移默化並非一蹴可幾。在人身安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部分亞裔民眾開始化被動為主動,學習自衛防身技能。紐約中華公所 3 月和 Stand Out 等非營利組織合辦免費自衛防身課程。一個半小時課程中,教練傳授融合詠春拳、柔術等門派的防身技能,鼓勵學員以柔克剛,靈活運用手、腳、膝蓋防身,不要畏懼近距離接招及身材比自己高大的攻擊者。身為行銷顧問的李小琪坦言,紐約現況讓亞裔女性缺乏安全感。她高中時曾學過跆拳道,防身課程讓肌肉恢復記憶,她也因此知道側邊出拳能阻擋且順便攻擊,經過練習後近距離接招感到更自在,學到有用的防身技巧。李小琪說:「都已經 2022 年了,我們還得學這些東西維護自身安全,坦白說有點嚇人。」
英國王室演說出場率最高 查爾斯三世最愛的劇作家——莎士比亞
伊麗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於本 (9) 月 8 日逝世,隔 (9) 日,查爾斯三世 (King Charles III) 便透過王室官網發表談話,雖流露出失去母親的哀傷,但仍承諾將繼承女王的意志,並強調,其餘王室成員將以強大的家人之愛,相互扶持,度過難關。結尾時,查爾斯三世以兒子的身分向母親獻上最後的祝福:願天使歌唱著送你安息。影片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逝世後,查爾斯三世首次以國王身分向全國發表的預錄談話。這句話引用自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的劇本《哈姆雷特》(Hamlet), 其情節講述丹麥王子哈姆雷特 (Hamlet) 發現叔父克勞底阿斯 (Claudius) 謀殺父親、篡奪王位後所展開的報仇。在故事尾聲,哈姆雷特雖成功替父親雪恨,但他也因被毒劍所傷而亡。哈姆雷特斷氣後,其知己何瑞修 (Horatio) 在悲痛中宣告王子的任務終了、靈魂昇華時,口中說的便是這句話。故而,查爾斯三世在緬懷伊麗莎白二世時,借用此段台詞的用意鮮明 —— 身為女王與母親,她的任務已完滿結束了,生命將朝下一個階段邁進。12 日,查爾斯三世前往國會,除了以家人的身份接受議員弔唁外,也以國王的身份接受議員宣示效忠。之後,他首度以新國王的身份在國會發表演說。他一一追憶女王與國會之間的點滴,並援引了莎士比亞的劇作《亨利八世》(Henry VIII), 表達了對伊麗莎白二世的頌揚:與她同時代的和以後繼起的所有的君王中的模範在《亨利八世》劇中,坎特伯里大主教克蘭默 (Cranmer) 對當時仍年幼的伊麗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作出這番預言,而歷史上的發展也應證了其準確性。伊麗莎白一世引領英國擊敗西班牙、拓展殖民地,將她的國家推向新的巔峰。這樣的讚譽放在伊麗莎白二世身上也是實至名歸,她雖身處秩序崩毀、價值更迭的時代,依然能以穩定沉著的態度帶領英國度過重重危機。從以上兩次演說不難察覺,查爾斯三世對莎士比亞情有獨鍾,而其劇本確實伴隨著國王成長。當國王仍年幼,在蘇格蘭就讀寄宿學校時,他就曾出演莎士比亞的《馬克白》(Macbeth) 與《亨利五世》(Henry V) 兩部劇本。當他被冊封為威爾斯親王後,他也擔任了皇家莎士比亞劇團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的主席 (president), 且不單只是掛名而已。他會定期出席年會,甚至曾於 2016 年在舞台上驚喜現身,短暫地表演了《哈姆雷特》中最廣為人知的獨白。另外,他也曾出版《王子的選擇》(The Prince’s Choice), 書中收錄他最喜愛的莎士比亞作品。從查爾斯三世對莎士比亞的喜愛中可以知道,這位文豪對於英國有著絕對且不可忽視的影響力。然而,自古以來,莎士比亞就是個被團團迷霧包圍的劇作家,關於他的流言蜚語即使時至今日也不曾間斷。沒有人可以掌握他的真實身份,甚至連他是否存在也是眾說紛紜。少數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出現確實改變了文學與戲劇日後的發展,甚至大幅度地形塑了英文現今的樣貌,也提供了英國王室後代認識自己家族歷史的管道。根據莎士比亞出生地信託基金會 (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 的統計,莎士比亞至少發明了 1700 個英文字,其中不乏現在仍然常用的單字,如「房間」(bedroom)、「樓下」(downstairs)、「時尚的」(fashionable)、「傳統的」(traditional)、「脫衣」(undress) 等。另,牛津大學學者 Emma Smith 接受標準晚報 (Evening Standard) 訪問時也透露,英國王室其實非常仰賴莎士比亞的作品來學習整個家族與國家的歷史。莎士比亞寫了一系列歷史劇,記錄了英國從約翰王到亨利八世等不同君主的統治下經歷了哪些轉變。即便劇本與史實可能略有出入,但對於王室後代而言,莎士比亞流傳下來的經典劇本就像一面鏡子,可以讓他們照見自己,且身為創造歷史的人,可以不要再走前人走過的冤枉路。根據莎士比亞出生地信託基金會 (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 的統計,莎士比亞至少發明了 1700 個英文字,其中不乏現在仍然常用的單字,如「房間」(bedroom)、「樓下」(downstairs)、「時尚的」(fashionable)、「傳統的」(traditional)、「脫衣」(undress) 等,形塑了英文現今的樣貌。《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哈姆雷特》(Hamlet)《李爾王》(The King Lear)《馬克白》(Macbeth)《奧賽羅》(Othello)
【博弈專題.裏透視】詐欺、洗錢、殺豬盤,台灣線上博弈代理商現身說
身為 DQ 裏世界情報員,有時會收到一則消息、一段情報,有時也會收到一個故事,有些宛如吉光片羽彌足珍貴,有些則亂無章法支離破碎。在分享情報之前,先與大家分享一個真實且殘酷的故事。蝗蟲點開近期不斷跳出的報牌 Line 群,依照「老師」的指示,進入指定娛樂城旗下的系統、房號,並依照建議押閒或押莊,在十分鐘內,就獲利了兩萬。「老師」旋即表示:體驗結束,接著要收指導費用,每小時收費 4000 元;蝗蟲心裡雖響起見好就收的警鈴,但也有另一個聲音:「反正都淨賺兩萬了,不如就試試看?」蝗蟲便續購一小時服務,才重新登入系統回到賭桌,10 分鐘內馬上倒輸三萬。錯愕的蝗蟲詢問「老師」, 收到的回覆卻是:「平台已經偵測到你的帳號異常,認為你使用作弊的自動算牌機制,故意風控 (封鎖) 你的帳號,所以你才無法贏。」聽了蝗蟲的故事,周笑稱這是最常見的手段:「接著他就會推薦另一個現金版,說『很軟』、很好贏,你可以試試。他的目的就是把玩家洗去他自己經營的版,繼續剝下一層皮。」事實上,老師 (報牌仔) 也沒那麼神,輸贏根本無法掌控,他們隨口推薦,贏了就邀功,引誘玩家繼續儲值;如果輸了,他就順勢推說線上賭博平台偵測到了自動算牌機制,故意將你的帳號風控,「講實在的,根本沒有這種事!全亞洲的玩家同時在下這一檯,下注量可能到幾百萬,怎麼可能特別針對你這個賭資才幾千塊的賭客,不可能。」周說,這一切都是話術。除了以利誘人上鉤,也有動之以情、以美色釣魚的吸客方式。利用現代人的空虛寂寞,在交友軟體上佈局,正妹不斷噓寒問暖、各種問候關心,投其所好的從本週氣象聊到政治風向,取得對方信任之後便開始推薦、推銷「我最近在玩這個 (線上賭博), 要不要一起玩?」或是「我報牌很準喔,你要不要試試看?」周笑說,這種釣魚的方法其實多是男性假扮的,有時為了取信於客人,還要造假正妹照片。貪財食色,以人類原始的慾望來招攬賭客到自已經營的版 (線上賭博系統) 玩,接下來就磨刀霍霍準備剝皮了。許多人質疑賭博的真實性,實體的賭博就質疑莊家做手腳,網路賭博則懷疑後台操控、直播有時差、有機器人暗樁、輸贏都是後台操控...... 但其實,多數線上賭場都會刻意強調現場直播,包含在賭桌上放置時鐘以茲證明,確保全球的賭客都有公平的機運。那究竟,所謂的「詐欺」手法為何呢?一般常見的線上賭博多是現金版。賭客預先儲值,不論是到超商用 ibon、買點數,或是用虛擬貨幣儲值,換取線上籌碼來下注,輸了就一翻兩瞪眼,運氣爆棚贏牌的話,賭客就可以選擇申請「出金」, 將帳號中的籌碼,依據匯率兌換成現金。而「不出金」便是最常見的線上賭博詐欺方式。「不出金」便是最常見的線上賭博詐欺方式。例如,當賭客儲值 1 萬元金額在系統中,贏錢後系統也順利「出金」, 賭客拿到錢也漸漸信任這個系統,逐漸增加儲值金額,5 萬、10 萬、30 萬、50 萬......100 萬,當金額大到一定程度,系統商便開始「收網」, 對賭客謊稱「帳號異常」、「電腦或工程師監測到你不正當投注 」等理由,將帳號以「風控」為由封鎖,拒絕兌現賭客的籌碼。當賭客感覺到苗頭不對,向平台系統提出申訴也不獲置理。這種不出金的模式變成了新型態的詐欺手法,因而衍生許多社會案件。「神也是它 (平台系統), 鬼也是它。它就沒有打算要給你錢,就算提出申訴,還是不會給你錢。 」養肥了再宰,這便是典型的養、套、殺三絕招。事實上,「不出金」對系統商來說也有一定風險。受害者若是報警,「如果金流沒有安排妥當,就會被電信警察追查到」周說「他們 (系統商) 會做這些事情 (不出金), 代表他們的 VPN 跳板、金流等所有的流程都做得很細,基本上如果被抓到,都已經賺了好幾千萬,是值得的。 」因此,系統商通常也會精算賭客的加碼底線,根據賭客下蛋的數量與頻率,判斷是否殺雞取卵的時機到了。周說明了「不出金」在台崛起的緣由:「當年一票人在中國專『做詐的』, 遭嚴打後回到台灣,沒路子好走,就做現金版線上賭博。剛開始他們也都正常出金,後來發現很多人都很會贏錢,贏到他們很疲勞,乾脆就不出金。」周說這群人多出沒在台中七期,在豪宅裡設個總部,還整理出一套教戰方法。這種不出金的模式變成了新型態的詐欺手法,因而衍生許多社會案件。一桶金可以成為叱吒股市的本金、房子的頭期款,也可以成立一個線上賭博平台系統。打開的網頁會出現兩個選項:會員介面與代理介面,將分別通往賭桌的不同位置,前者是來博輸贏,後者則是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只要每月支付娛樂城「系統費」, 就能夠使用所有娛樂城的平台系統、客服、金流以及廣告介面,甚至能導入娛樂城的所有流量,後端所有問題包含軟體、美編、介面等等娛樂城都會好好維護。彷彿加盟娛樂城,成為旗下的一個平台系統,唯一需要處理的就是招攬賭客、開發客源、行銷自己的平台系統。「起個桶子 (成本) 大概 15、20 萬元,看你規模想做多大。」周形容就像組隊冒險打怪,系統、行銷、金流、話術...... 團隊需要各種人才「 有人負責寫廣告文案、灑文拉客,講師負責報牌,以及客服和客戶聊天。」分工可廣可細,端看發展規模。「只要後台做好,前端拉客一個人也可以做起來。」雖然這種類似加盟的方式,直接使用娛樂城既有的後台便利性較高「但系統費其實很貴,」周說「是以每月金流來計算,而不是固定金額。」因此也有些人選擇自己建立後台,尤其是金流。台灣就有一間名叫「奕智博數位娛樂開發」的軟體資訊公司 (以下簡稱奕智博公司), 提供博弈代工的專業服務,能協助建構整套娛樂城後端的平台系統介面。奕智博公司位在汐止的遠雄科技園區,外觀是間嶄新的辦公大樓,窗明几淨。周曾為了事業開發造訪該公司,他回想甫踏入益智博,就被其裝潢給驚艷:「一走進辦公室很像周杰倫《東風破》的 MV, 那種超級古色古香的場景」, 巴洛克式的豪華水晶吊燈、明朝風格的太師椅、雕花縷空的隔間、原木質感的牆面和地板,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絲毫沒有違和感,只差辦公桌沒擺上文房四寶。「科技公司能搞成這副德性,背後一定不簡單!」周說。接待周的是公司的執行長潘玉玲,她坐在空曠偌大、約莫 80 坪的辦公室正中央,邊悠哉地泡茶、邊親切地詢問周的來意。她告訴周,只要籌備 150 萬左右,除了前端的客源要自己處理,後端所有文字客服、廣告推廣、網站維護、VPN 跳板 (虛擬私人網路)、金流等,奕智博公司都可以一條龍統包。她還帶周參觀直播間的場地,裡頭備有數量不少的全新賭桌,現場發牌、現場直播。她稱公司持有經營許可,試圖說服周開一桶金來投資,還保證不會被抓,「結果馬上被抓!」周說。 以詐欺 (不出金) 方式獲取的錢為非法所得,要如何「把髒錢洗乾淨」, 金流的安排是關鍵。「如果你用自己的本子 (帳戶), 被抓到就直接卡一條詐欺。」因此這個過程需要安排很多本子 (人頭戶), 分散風險。本子又分為「會死的本子」跟「不會死的本子」。前者就是「今天這本子收下來就是要讓它出事的。」因此價格也較高:「我一本給你 12 萬,你不要管什麼用途,反正你最後去開庭就知道你被告什麼東西了」; 後者保證不會涉及刑事責任,頂多做個筆錄,但收價就比較低,周說本子又稱為「車子」, 行話稱「兩百車、三百車」分別指一天可以洗 200 萬額度的車子,或 300 萬額度的車子;依照順序又分成一車、二車、三車,被害人將錢直接匯給第一本,接著再將錢拆分轉到其他本。將大車變小車,拆帳、分散轉到其他本,要安排幾車會依據金額大小判斷,「通常大概是三車而已。」警察大多只會抓到並風控、警示第一本帳戶 (第一車), 後面就很難追索了。「第一車 (第一本) 最容易出事,因為會直接對到被害人。」當檢察官抓到第一車的帳戶持有者,詢問關於本子的使用,「你要講得出來喔,否則這條錢就是你要揹,你就得扛詐欺 (罪)。」周粗略分享了目前各車本子的行情:「第一車的本子 (帳戶) 價格也較高,通常一本的價格落在 12-15 萬左右;走尾車比較安全,但價格比較低,第二、三車大概一本 3-5 萬。」「價格也是根據刑期來決定的。」在這個個資保護呼聲很高的時代,本子 (存摺、帳戶) 對個人如此重要的資料,難以想像本子搜集的管道為何?周說:「就直接明講有在收,缺錢的人就會來。 」需求就是商機,專門組織金流的人或單位,又稱為「水公司」或「水商」; 走水,洗錢、金流...... 講的就是水商,所謂的「水房被沖」就是洗錢的駐點被警察抄了。「為什麼會『走水』, 就是這筆錢不希望留下任何銀行紀錄。」因此,很多水房洗的錢不只是詐欺非法所得,「他們連那些逃漏稅的也幫忙洗,從大陸回來,或者是換匯,很多水商也是幫忙洗。他們主要就賺新台幣、人民幣的匯差而已。」水商最大宗的客戶還是詐騙集團。舉例來說,當詐騙集團取得贓款 1000 萬,並且和水商談妥分利 15%, 那 150 萬扣除收本子的成本後,就是水商的獲利。水商的關鍵就是要收到足夠量的本子來「兌水」(俗稱洗錢), 周說:「厲害的水公司同時和很多詐騙集團合作,假設這個月 A 集團有 3000 萬的量,B 集團也有 3000 萬的量,那水公司就得想辦法把這全部 6000 萬洗乾淨,就需要有足夠多的本子去洗。」兌水的方法有許多種,前述大車換小車算是基本常見的方法。有些水商也會以購買昂貴但攜帶方便、保值性高的精品,例如高單價的機械錶:「你在中國賺的人民幣要怎麼帶出來?直接買一支 RICHARD MILLER 錶飛回台灣賣就好了,市價幾千萬新台幣,還能不斷增值,因為單價高,隨便增值個 1%、2% 就賺到了。而且錶又輕,大概才兩個 50 元硬幣重量。勞力士等級還不夠,它不夠貴。」隨著虛擬貨幣的興起,因其跨境流通方便、電子錢包使用者身分隱密等特性,近年來也成為水商愛用的兌水工具之一。周說:「現在有很多都做走 U () 的,把騙進來的錢換成 U 幣,再透過虛擬貨幣平台交易,快速且不斷轉手,轉到最後再將 U 幣轉成新台幣,匯到自己的帳戶裡,就都是乾乾淨淨身家清白的錢了。」因虛擬貨幣的特性,檢警單位也追索困難,「走 U 的比較難抓,比純走本子安全多了。」經過多方的研究,考量獲利機率、客源管理以及金流穩定度,周現在經營的主要是「信用版」博弈。不同於現金版主要賭客為一般大眾,且要求預先儲值;信用版並無要求玩家預先充錢,而是直接於網站後台設定一定金額提供賭客直接下注,每月或是每週結算。 而每一位玩家能設定多少金額,就會依照信用與關係來判斷了。信用版需要有熟識的人推介才能加入成為玩家,「但我還是會去徵信、調查一下對方的底。」周舉例「調查名下的資產,有房有車,那金額就會再調高一些」有時,介紹人也得負連帶責任,變相成為擔保人。「一個牽一個,你介紹的人跑掉了,我就找你要錢。 」目前周手上約有 6 個客戶,「不要以為這樣很少,要看下注金額。」周打開手機分享戰果,並稱現在手上的玩家都很敢玩,高峰時期下注金額超過五千萬,光是水錢 (手續費) 就讓周賺了一、兩百萬。周經營信用版的線上博奕已超過十年,平均一個月水錢約落在 30 萬上下,雖然手上客戶流動率高,但也有很多固定回流的老客戶。「就像放暑假手癢,一年只玩兩個月,開一塊板 (金額) 給他玩,大概兩三個禮拜就輸光,就又潛水了。」「賭博就像癌細胞,是會復發的。」「半年後,他有錢就再次浮出水面換氣,要求我再開版給他,輸光再潛下去......」如此循環往復,周手上已有足夠的客戶,已經不需要特別費力去開發新客戶、向客戶推廣,穩紮穩打經營,水錢便能按時入袋。不過周也自嘲,自己同樣也是賭客,體內渴望賭博的癌細胞仍不時發作:「不要賭就好,像我會自己白目,手賤去賭。」結果周就把一個月的水錢,將近 30 萬元全部輸光了「但其實,我也不會心疼難受,起伏久了就知道,反正有落也有起,不會有太大感覺......」時常在新聞上看到許多因賭博而產生凶殺案,周說那些幾乎都是玩信用版的:「現金版都是線上,跑了就跑了,找不到人。」信用版產生兇殺的機率較高,因為它不要求預先儲值,而是形同預借現金的設定額度直接下注。「例如,有人要求我開一個 50 萬額度的版 (金額) 給他,但實際上他根本沒有 50 萬,可能連 5 萬都沒有。可是如果對方第一個禮拜就贏 50 萬,那他就有本錢跟玩第二個禮拜。」周說。如果對方第一個禮拜就輸 50 萬,結算時又拿不出錢來還,那就是江湖的問題了。「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今天是要來拚的是不是?」周解釋,之所以會發生兇殺案,關鍵多半不是錢的多寡,而是態度 —— 你是不是「來拚的」。周經營信用版多年,已是賭場老江湖的他,稱自己本性善良,討債時頂多拍桌罵髒話:「我把你當兄弟,你把我當什麼!」偶爾發揮一下藝術細胞在牆壁上噴鐵樂士 (註:鐵樂士牌的噴漆) 即興創作。周分享自己之前曾有一個以兄弟相稱的朋友,此人曾因做未上市股票詐欺而被抓,找他借錢、夫妻吵架請他說情、毒品吸食過量甚至被仇家追殺都找周幫忙,但有天他請周開了一塊 30 萬的版 (金額), 輸光後就鬧自殺,然後落跑消失了。周說:「找不到人也沒辦法,只能提列在江湖呆帳、人情呆帳。」「信用就是面子問題,如何賺錢就是你的信用。」正因為重關係、講義氣,周才選擇做信用版。靠的是朋友與朋友間的信用,如同短兵交接,在第一線與人打仗,性質項業務兼客服。現金版則完全是資本運作,直接用資本吸金、賺手續費,甚至直接詐欺、詐騙。 「善良的人講信用,就會做代理,好好經營。但邪惡的人只想快速地賺一筆,就會選擇做系統。」 周稱自己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以做詐欺,「但我就是沒辦法做傷天害理的事情,即使一隻腳在灰色一隻腳在黑色,偶爾玩玩女人、打打手槍... 這都是人性,但就是不會去偷人家錢、去欺負別人...」談及自己所代理的九州娛樂城,他也是信心滿滿。「許多人笑稱義氣是三小,但做生意就是要講義氣。就像九州娛樂城已經撐了 10、20 年了,大家都會在他那邊下,那就是穩的啊!品牌的熟悉也是一種信用,信用在,才有辦法繼續往下做。」周說。【DQ 提醒您】以上言論及圖片僅供參考,博弈相關描述不代表本台立場。博弈仍屬犯罪行為,請勿模仿。搜集人頭帳戶購買高單價的奢侈品虛擬貨幣通常會分為「第一車 (本)」、「第二車」以及「尾車」三種,被害人將錢匯至第一本帳戶後,洗錢就靠後面的二車和尾車拆帳,以分散風險。第一車:該帳戶直接對接被害人,較容易遭警方查緝。因危險度高本子的價格也較高,一本約落在 12 至 15 萬區間。第二車及尾車:第一車的錢將拆分至不同的第二車與尾車,危險度相對較低,因此價格也較低,通常為 3 至 5 萬元不等。水公司洗錢的據點遭警方破獲。
【博弈專題.國粹】從實體到線上 追尋方桌上的麻雀
路上的機車與汽車呼嘯而過。佈滿煙蒂的騎樓旁,地上放了兩個空罐,裝滿了煙屁股。印著「XX 棋牌社」的粉橘色 A4 紙上牢牢地黏在牆壁上,與一旁斗大的「No smoking」貼紙相隔不遠,緊鄰的是一扇鏤空的門。不說,可能會以為這扇門通往的只是影印店或足部按摩店,但它其實是一間麻將館。推門後沿著樓梯往下,白色的牆面與白光燈反射,區隔了地上和地下的空間。還沒走到樓梯最後一階,店員已迎向前,詢問人數與。離櫃檯不遠處的牆壁上寫著大大的「嚴禁賭博」四字,以及一張約一公尺寬的禁菸海報,但每桌的塑膠茶几上,都嵌著一個小小的煙灰缸。收取入場費後,店員交給每一位入場者一疊面額分別為 20、50、100、500 的籌碼。在這幾乎座無虛席的麻將館裡,麻將唰唰唰聲此起彼落,男女老少在一格又一格的小空間裡,圍著麻將桌東南西北的坐,東南西北的打,東南西北的聊。Jason 推了一下自己面前的牌尺,說自己從小開始打麻將,年近 40 歲的他,麻將資歷已有三十餘年,身體已經養成一些習慣。只見他數著手上的籌碼,身體才靠近麻將桌,手就已經流暢地按下電動麻將桌上的圓形按鍵,伴隨麻將在桌子裡攪動碰撞發出的喀啦喀啦聲,聽得出洗好的牌依已照東南西北四方位,在暗中整齊堆疊。「月豐收」三個字的紅燈在桌子正中間亮著,沒有過山車的推牌橋段,短短不到三秒的時間,四排洗好的麻將就已經乖乖地躺在桌上。Jason 稱自己還在媽媽肚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受麻將的教育。「我媽在懷孕的時候還是會到處打麻將,去別人家的啦,去麻將館的啦都有。」Jason 接著補充,不只媽媽,爸爸也很常去萬華一間老字號的麻將會館打牌「你去查就知道,那間老字號的很有名,被警察抓過很多次,到現在還在營業。」從胚胎期就接收國粹的薰陶,耳濡目染之下,自己也就順勢跟著開始打起麻將來。Jason 回想以前想打麻將的時候,通常會直接找親戚和朋友,幫自己的姐姐代打或跟著媽媽的場子。不過麻將也不是想打就能打,除了有些人家裡會反對外,人數湊不足也是一個問題,所謂麻將「三缺一」也就是這樣來的。面對這樣的狀況,Jason 說:「很多人家裡沒辦法打,就會連上網跑到 PTT 的 MJ 板 (麻將板) 找揪牌咖或三缺一的團,以前大家想打就會用這樣的方式去找。」直到後來 MJ 板在 2007 年 3 月 5 日起,限制板友徵麻將咖不得收,線上徵人打麻將的風氣就開始有了些轉變。Jason 緊接著說,板上甚至在 2012 年 2 月過後,更是直接全面改為禁止徵人打麻將,讓他只好轉往在 Facebook 上的牌友俱樂部,找可以去打麻將的場子。雖然 PTT 麻將板揪人打麻將的時代已在 2012 年結束,但這樣的改變對 Jason 來說其實也不是件壞事。「我比較喜歡 Facebook, 因為 PTT 的話如果還沒成局,場主就不會給其他聯絡方式,就要一直守在 BBS 站內信那邊等,很沒效率。」他說。「一般他們 (場主、牌友等) 都會寫個大概的地址,在 Facebook 揪牌咖社團上面徵人。和價格很多,50/20、300/50、1000/100 都有,然後你再私訊他們問。」Jason 邊說邊看著自己小米手環上不斷跳出的訊息。Jason 也曾玩過德州撲克、百家樂、俄羅斯輪盤等各式博弈遊戲,但他對麻將情有獨鍾。他說主要是因為麻將容易上手,他一面解說麻將的各國玩法,一邊分享自己曾看過一篇文章,國外一個老人安養機構將院內的老人分成玩麻將與不玩麻將的兩群對照組,經過一段時間後檢測發現,玩麻將的老人反應較靈活、思緒也較清晰。「你看麻將也是老人的首選啊。因為它簡單、順序固定,只要湊齊牌組就好,其實很直覺,根本不用記。」Jason 說完笑了一聲;此外,比起德州撲克上賭桌就一定會輸錢或贏錢,在麻將桌上不只有輸贏兩種結果,如果其他牌友沒有自摸,自己也沒「放槍」讓其他人胡牌,其實打一將下來也可能像玩一般遊戲一樣,沒賺也沒虧,這也是吸引 Jason 的特點之一。回想年輕的時候,Jason 都是去新店附近「跑場子」, 後來隨著工作需要到外縣市出差,就擴大了原本的守備範圍,變成北中南都會跑。「有時去高雄出差,工作結束後基本上就是自己的時間了,啊很無聊嘛。」Jason 笑說,這時候他就會上網找當地的場子,打發時間。Jason 接著說,台灣雖然不大,但北中南的麻將打法還是會有差。北部通常打 130 元,南部因為抽花 (把拿掉) 跟北部比起來,更不容易拿台數,打底就可以把錢加到 150 元,而中部的話則是可以融合北部和南部的打法,端看在場的人怎麼選。「一開始進去中南部的場我其實有點緊張,因為裡面清一色都是肩膀跟背會有刺青的人,就是那種穿吊嘎的 8+9。」Jason 說。不過自稱「觀察系玩家」的他,除了很快就觀察出了同桌牌友的表情和動作,一兩小時之後就能跟整桌的人有說有笑,也能眼尖分辨是不是有人想要詐賭。「就會有人想要用手遮著換牌或做伙牌,啊牌太多,人都在忙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Jason 說完,用手蓋住一張牌,伸到牌堆裡再拉回來翻開,手裡的牌又多了一張。那些常被詐賭慘輸的玩家,在他眼裡也都是因為沒有注意周遭環境,培養觀察檯面和對手出牌的習慣,才會連牌被動手腳都不知道。面對詐賭,Jason 說這種情況處理的標準流程,通常都是抓現行犯,當場喊「你等一下」, 接著一一比對上家以及台桌上已出的牌,確認有詐就報請「場主」處理,通常以詐賭的人賠錢作收。像先前香港遊戲實況主 Toyz (劉偉健) 在私人賭局中,透過使用透視撲克牌詐賭,最後還須倒賠 600 萬元就是一個案例。Jason 指著麻將桌說,要能夠突破老千的萬千做牌手法,就會需要懂得觀察和記牌。對 Jason 來說,打麻將純粹就是一種「打發時間」的娛樂,其中最有趣的地方莫過於與朋友「互相嘴砲」的感覺。不過,Jason 認為如果現金賭注,與其說是為了贏錢,更多的是希望為遊戲增加緊張刺激感。幾十年實體麻將打著打著,前年卻遇到了 COVID-19, 不少麻將館不敵政府疫情暫停營業規定而倒閉,Jason 也因此從麻將桌上轉往線上。「疫情時,我們就會用 Line 語音,去開神來也線上的麻將,然後底台開 50/20 邊玩邊聊。」說完,Jason 也自豪地分享自己戰果:「雖然好友局只會有計分,但我們就是每局結束之後,就用 Line Pay 結帳。那個時候我還一次就贏了三、四萬。」1. 在遊戲主畫面中找到好友廳的選項。2. 選擇「入桌」或「開桌」, 其中入桌須輸入其他開桌者的桌號,開桌則為設定好底 / 台數等資訊後,以 Line 或是 Facebook 的方式邀請朋友入桌。3. 完成!(每款線上麻將遊戲設定方式不同) 線上麻將與實體麻將各有愛好者,有的人因為喜歡和朋友打麻將聊天、享受麻將沈甸甸的重量與觸感;有的則會因為自己常遇到三缺一的問題、想輕鬆與不同牌友對戰、時間不夠,或因為疫情不得已等原因,而選擇線上麻將。Jason 就認為,實體麻將可以聯絡感情,因為一次打下來通常四到五個小時跑不掉。線上麻將則看不出其他牌友出牌的狀態和表情,但夢幻牌組像是或其他大牌,出現頻率較高,讓無論是贏錢還是輸錢,都雙雙變得更容易。不過 Jason 也強調,線上麻將作弊機率高,與其跟陌生人玩,他還自己寧願跟朋友打就好。無論線上還是實體,多數時候麻將仍與賭博脫不了勾,但 Jason 並不認為自己是在賭博,當然也沒有賭癮。「朋友之間小玩幾千塊,不會冒很大的風險。」他說,但在消磨時間與贏錢的天秤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把麻將放在消磨時間秤上。牌桌上不乏有自己手頭已經很緊,但還是背水一戰,有多少就賭多少的那種人,但也有打到一半就喊「不打了」的人。Jason 就有認識牌友身上錢不夠,牌沒打完人輸的差不多就收手離席。這樣的行為雖然是一種風險控管,但在麻將圈的潛規則中,還沒打完就走人,可是嚴重違反了麻將禮儀,不僅會讓其他牌友不知所措,也會造成場主的麻煩。Jason 接著解釋,大家會認為賭博不好,或覺得賭博是條不歸路,主要是因為會有人下了「太高」的注碼,把自己的人生都押在一張桌子上。「真的就是注碼太高啦。」因為很重要,幾分鐘後 Jason 又再說了一次。不過,賭博在台灣並不合法,除境外各式大型賭場外,境內只要有兩桌以上明顯可以看出盈利的私人場所或麻將館等,如果都可能會因違反《刑法》賭博罪第 268 條,面臨遭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九萬元以下罰金的後果;賭客也會被處以五萬元以下罰金。多數麻將館會以麻將協會、橋牌社等名義向內政部申請商業登記,提倡不賭錢健康打麻將運動。雖然在場內檯面上看不到現金,但部分麻將館私底下,卻可以透過籌碼或點數卡的方式兌現,以及在檯面下向牌友收東錢等行為。像先前基隆就有麻將館遭警方蒐證多月後破獲,館方以清潔費為由向賭客收取一將 400 元頭金,而賭客則藉由桌上贏來的籌碼卡來進行兌現。對於一般大家常去的麻將館,Jason 則說,雖然他們多半不太會或,但不管怎麼樣「莊家」一定永遠都是賺錢的。同時,也因為整個行業本身就卡在灰色地帶,場主可能與警界熟識,有時即便館內有賭博事實,警察卻不見得會抓。如果今天是私人民宅內的麻將局,單一桌開賭雖不會有刑事責任的問題,但卻有可能會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84 條「於非公共場所或非公共得出入之職業賭博場所,賭博財物者,處新臺幣九千元以下罰鍰。」規定。當被問及以前有沒有被警方抓過,Jason 笑瞇了眼稱自己運氣還算不錯「之前頂多是有被警察敲門過,鄰居嫌太吵。」雖然自己一般都是找幾個朋友一起打,有時候去找只有一桌的場,但他偶爾還是會聽到有朋友的場被抄。只是通常隔一陣子之後,又會看到他們在在到處揪牌咖。【DQ 提醒您】以上言論及圖片僅供參考,博弈相關描述不代表本台立場。博弈仍屬犯罪行為,請勿模仿。
【博弈專題.表揭密】合法的金錢遊戲:專訪歐洲大型跨國博弈集團總經理
歐洲線上博弈營收光是去 (2021) 年就已經達到 360 億歐元 (約新台幣 1.1 兆) 與前年相比增加了 19%; 亞太地區的線上博弈市場在 2019 年,Covid-19 疫情爆發前約為 150 億美元 (約新台幣 4600 億)。美國博彩協會 (AGA) 的商業博彩收入年度報告,2021 年創下了美國商業博彩業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一年。除收入達到 530 億美元,總額更打破了 2019 年 436.5 億美元的行業紀錄,增幅超過 21%。Pete: 大約 20-30 年前,英國的餐廳、酒吧就隨處可見各種吃角子老虎機。早在 70 年代左右,關於博弈娛樂場所的法規放寬,加上當時旅遊業發達,帶動了整個博弈產業的蓬勃發展,對英國民眾而言,小賭怡情的娛樂習慣已經內化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在全世界的博弈產業歷史中,英國算走得非常前面,法規與相關制度都已發展得相當完善。2000 年左右,全世界的資訊媒介從傳統媒體快速轉換到網路,而英國在政策明確的環境中,不僅讓當地的博弈產業鏈發展完備,還造就了許多白手起家、靠創立博弈平台致富的超級富豪。很多博弈公司、廠商也運用累積的經驗、先發優勢,積極出海在世界各地插旗,搶佔巨大的全球博弈份額。Pete: 很多人覺得這個 (博弈) 產業很神秘。事實上,在合法的國家經營博弈平台與一般網頁或手機遊戲設計相比,沒太大區別。從初期產品開發到後期營運,邏輯都是相同的,核心都是在做遊戲,一樣會需要前後端工程師、美術設計、遊戲設計、PM、行銷和客服這些相關人才。相同的邏輯、核心以及營運範圍之外,博弈平台與遊戲公司最大的差異,同時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就是 ——「金流」。錢對任何博弈公司都是最敏感的,每日的營業額都很巨大,怎麼收玩家的錢?怎麼出款給玩家?如何與金流服務商合作,結算帳款並且把錢收回來?這些都比一般非博弈的遊戲公司麻煩很多,也更需嚴謹處理。此外,還需要熟悉當地法律的法務,這很重要,不然滿地的雷一定踩不完。 Pete: 嗯...... 要說比較特別又非常重要的角色,那應該就是數學家了吧,在我們這行又稱為「機率工程師」。一個有在開發新遊戲又有一定規模的博弈平台,通常都會需要很多位數學家。現在,隨著網路、線上博弈平台發展,玩家的遊戲選擇愈來愈多,對於挑選遊戲的標準愈來愈高。傳統的棋牌遊戲的機率雖比較單純,但對於許多玩家而言,已太過無趣。所以,為了滿足玩家求新求變的需求,我們就必須持續研發更多在視覺體驗、玩法或是更刺激性更強的新遊戲,以持續吸引玩家。而且,我們 (博弈平台) 畢竟與外面純娛樂性的遊戲不同,玩家會使用金錢來進行遊戲 。當遊戲的勝負涉及金錢時,人類這種生物便會發展自身無限潛能,來鑽機率漏洞、找尋遊戲的 BUG。因此,「機率」的計算就更顯重要了,一旦算錯數字,差個 0.1% 損失的金額都會造成無法想像的損失。Pete: 以產品開發來說,我從先前所舉的職能隨便挑一、兩個來分析。遊戲設計工程師,在歐洲的年薪約落在要 6-7 萬歐元;機率工程師的話,如果要請業界資深的人才,年薪可能會比遊戲設計工程師貴兩倍,15 至 20 萬歐元都有可能。要開發一項水準優秀的遊戲,就會需要多位工程師。除了遊戲開發成本,還有很多東西都很燒錢,例如,當遊戲做出來了之後,為了符合法規跟公信力,要把遊戲設計的「數學」(包含機率、演算法) 送至國際認證的檢驗公司,檢驗費用也是一筆不小但必要的開銷。比較知名的檢驗公司有 BMM (bmm testlabs) 和 GLI (Gaming Labs International), 檢驗所需費用會與遊戲需要驗證項目的數量,以及遊戲所設計的複雜程度正相關;每個遊戲的檢驗費用平均約為 1 萬歐左右...... 其實有很多公司為了節省這筆成本,就一直使用同一套「數學」, 重複「」換個皮就變成新遊戲了。這樣的話,費用就會大幅降低。此外,各個國家也會有不同的牌照相關費用的規定。博弈產業是國家特許產業,包含國家特許或地方特許。像美國的實體賭場,就是多年前以立法方式通過保障原住民「印地安部落」的法規,定居於 28 個州內特定保留區的原住民可以申請。線上博弈的牌照規範又不一樣了。我記得之前美國只有 6 個州能申請,但因為疫情,實體賭場生意慘澹,因此法令放寬,開放到左右。博弈牌照申請也有些要求與規定,有些國家會要求申請人 (單位) 在指定地點有 Server、辦公室以及在當地銀行有帳戶。遵循這些申請規範,自然也相應產生了額外的支出。雖依各地政策要求不同,執照申請的成本不一,但平均來說,取得一張經營牌照,大約要 10 至 30 萬歐元不等。Pete: 當產品上線後,最大的考驗就是 —— 要怎麼讓玩家知道並且玩你的遊戲,這關乎了這項遊戲究竟能否成功。因此,會衍伸一堆宣傳推廣的開銷。通常我會建議,新遊戲推出後一定要去參加,像是 ICE London, Sigma Malta, G2E Asia, G2E Las Vegas, 這四個博弈展規模較大,在全球都比較有公信力。其中 G2E Las Vegas 參展商屬性比較多為實體機台,宣傳的次序可以排後面一些,之後再去。參加博弈展也需要攤位、場地租金等開銷;但也有一種取巧的方式,那就是不花錢租場地、設攤位,直接攜帶平板和一些宣傳印刷品到現場發放,花俏一點也可以請 Showgirl 在場,主動造訪參展廠商。即使不參展,也可以買一些展商釋出的實體或是官網上的廣告版位,除了面向玩家的增加曝光之外,也有機會被其他平台看中,進一步買斷或是代理你設計的遊戲。走 B2B, 將遊戲賣給不同市場的平台也是一種賺錢的方式。但是,綜觀上述這些方法,宣傳、行銷推廣依然是很花錢,包含博弈展期間出動許多人力參展或參觀,機票和住宿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其實,合法線上博弈因為規則比地下化的博弈網站公開透明,相對的競爭也會更激烈,所以想進入這個產業門檻一定不低的。剛提到的都還只是新遊戲在行銷中的一個小環節而已。哈哈講到這裡你還想往下聽嗎?要花錢的地方真的太多了,講不完啦!Pete: 當然會啊!其實以平台來說,就是專心開發遊戲,並且針對不同市場的喜好與文化,根據各地玩家喜好,將遊戲內容稍微調整,最後再分發到各個海外市場運營。其實,在哪裡開發或修改遊戲,對我們 (公司) 來說都是一樣的。因此,我們會針對不同的工作任務與需求,將任務移往成本較低的地區或國家執行,尤其是「人的成本」, 例如台灣的工程師平均能力好,但薪資要求又相較歐美低,所以有很多中國或東南亞的線上博弈平台,不分合法與否,多會將網站維運相關的人力往你們 (台灣) 那裏擺。其實這跟傳統製造業的邏輯差不多,就像 Apple 產品的所有部件生產,其實都來自不同國家。除了降低成本的考量,因為博弈網站公司一定會有很多敏感資料,為了保護資料、分散風險,有些公司也會將不同任務的部門分散在不同辦公室,甚至不同國家,畢竟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嘛。 Pete: 東西方玩家比較大的差異在主題設計,以老虎機為例,考量人們對自己較為熟悉的東西會更容易產生同情共感,因此,老虎機的機台也會依據不同國情、地域的文化習慣來設計風格。例如亞洲國家特有的農曆年、潑水節、中秋節等,歐美國家也有萬聖節、亡靈節、耶誕節、啤酒節、奔牛節。當然也有通俗性主題,在全球都很熱賣。例如足球、泰拳、北歐神話、非洲草原,以及日本動漫主題。Pete: 嗯...... 以玩法類的差異來說,過去,亞洲玩家的確比較偏好類實體機台的節奏、手感與玩法。但近年來,隨著手機、平板等手持裝置更加普遍,加上進入 4G、5G 時代網速更快,全球玩家的喜好已漸漸朝向快節奏、類手遊的玩法靠攏。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東西方在賭博文化與習性,差異已經漸漸縮小了。除了博奕遊戲本身吸引人的倍率與線數變化,一般手遊常見的堆疊、延展,以及像 Candy Crush 類型的消除玩法...... 等玩法在各種博奕遊戲中也越來越常見。從老虎機所衍生的「捕魚遊戲」, 在亞洲國家非常風行;同樣的核心玩法,在歐美則變成以二戰、塔防、喪屍等主題來包裝、設計。棋牌類遊戲產品,在亞洲地區玩法上則頗具變化,中國流行的「三公」、「鬥地主」、「牛牛 (妞妞)」都是與當地文化結合所誕生的熱門產品;越南則流行玩法更簡單、節奏更快的「番攤」類型遊戲。至於運動投注和真人牌桌類的產品,各地玩家雖自有偏好,但遊戲類型的差異較小。另外,東南亞也有一些在歐洲市場較罕見的類型,例如鬥雞或鬥狗。Pete: 許多賭徒總是信心滿滿,認為自己能夠破解博弈遊戲的設計。的確,偶爾還是會出現遊戲設計缺陷,或是程式開發瑕疵,遇到這種情況,莊家真的可能會因為被真人大隊,或是機器人大軍趁虛而入破解遊戲,而在短短時間內慘遭鉅額套利。但事實上,這樣的情況終究是少數。畢竟莊家可不是吃素的,他們就是靠著機率在賺錢,因此,幾乎所有的博弈遊戲在面世之前,都已經過數百萬、數千萬次的模擬,盡可能地降低不預期風險的發生。博奕遊戲的核心概念在於機率的設計與控制。在我們這行,遊戲設計與機率工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對遊戲極富熱情,且能身兼遊戲設計的機率工程師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們再舉老虎機為例,即使玩家只是按下旋轉 (Spin) 鈕,但有些遊戲就是能夠讓你覺得:「哇,我前面幾輪輸了十幾把後,都馬上贏回更多,那現在剛開始輸是不是要趕快押更多,等等就會直接回來一把更大的?」能夠讓玩家陷入這種自我催眠的迷思中,這遊戲就往成功邁進一大步了。Pete: 遊戲是如何讓玩家產生這樣的感覺呢?事實上,遊戲勝負的波動率 (Volatility)、玩家在遊戲中能得分的次數比例 (Hit Rate) 甚至玩多少次能觸發免費遊戲或其他小遊戲 (Feature Frequency) 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結果,透過遊戲機制、玩法與數學的設計,儘可能微調,達到「激發玩家心癢難耐,想繼續玩下去」的目標,培養玩家「持續玩下去」的手感。玩家心中浮現「我看出規律了!」、「再玩十把就可以回本了!」其實這都是經過我們精心設計的結果。【DQ 提醒您】以上言論及圖片僅供參考,博弈相關描述不代表本台立場。博弈仍屬犯罪行為,請勿模仿。全球合法線上博弈網站的消費數字,光是 2021 年就超過 620 億 (約新台幣 2 兆), 大約相當於阿曼 (Oman) 國家的全年 GDP (約 623 億美金)。美國博彩協會 (AGA) 的商業博彩收入年度報告,2021 年創下了美國商業博彩業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一年。除了收入達到 530 億美元,總額更打破了 2019 年 436.5 億美元的行業紀錄,增幅超過 21%。. 遊戲設計 (前後端工程師、美術設計、遊戲設計). 行銷宣傳 (PM、行銷和客服). 金流相關。機率工程師 (數學家) 在合法的國家經營博弈平台與一般網頁或手機遊戲設計相比,其實沒有太大區別,最大的差異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就是 ——「金流」, 因涉及複雜的金錢計算,博弈公司也會需要聘請具有專業數學背景及經驗的工程師來協助設計遊戲。ICE LondonSigma MaltaG2E AsiaG2E Las VegasNo。合法線上博弈因為規則比地下化的博弈網站公開透明,相對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所以入行門檻並不低。依循「不把雞蛋放在同個籃子裡」的策略,博弈公司會將各部門設置在不同國家或地點以分散風險。如金流部門設在新加坡或香港;技術研發設在科技人才聚集的台灣或印度;行銷則會設在更接近主要市場的國家地區,例如歐洲或美國;行政客服則是選人力費用成本較低的印度或中國。
【博弈專題.賭徒】「回過神來,三百萬就不見了」資深賭徒的心理帳戶
老 K: 我當時手上剛好有一個生意結束,賺了一些錢,朋友來跟我借錢,他借了又輸,輸了又借,這雖讓我心生疑惑「他怎麼會又輸了?他怎麼不見好就收?」但也給了我做這件事的靈感。因為我自己本身有些人脈關係,可以拿到很便宜、很好條件的籌碼,加上自己也有經營線上賭博代理,我一邊下注、一邊輸贏,還可以一邊做莊家賺取賭場佣金。玩家每投注一萬塊,我就可以抽 90 元。我沒有「一夕之間」破產啦!要輸掉 300 萬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的,陸陸續續的一直玩、一直輸,大概半個月就噴掉了十萬美金。直播賭博就像真人直播打 LOL 或打 CS 一樣,我打算線上直播真人百家樂。當時我還特意去三創組了一台水冷電腦,斥資十萬多,聽說跑起來比較順。結果都還沒開始直播,自己輸到破產了。老 K: 如果有克制的話,水錢是賺得到的。但是,你怎麼可能只賺這個水錢,當然博弈還是最好玩的啊!玩家下注一萬元,我才賺水錢 90 元,但如果我下去賭,下注 1 萬塊,下一秒可能就變 2 萬塊。現在 (線上博弈入口系統) 競爭激烈,加上還有許多做詐 (詐欺) 的人來亂,我就想經營賭博直播 youtuber, 讓大家看了手癢也想玩一把;此外,這個行業很吃信用、招牌,露臉也能加強公信力。做灰色產業的人多半比較少露臉,但見面三分情,大家會比較敢跟你輸贏,這也是露臉的紅利。老 K: 我光是做代理,一個禮拜平均來回的流水有一、兩千萬了!不需要那種塞牙縫的錢。當一個人會在 YouTube 上鍵入「百家樂」或是「卡西諾」等詞,就代表他的賭癮要發作了。你為什麼會搜尋百家樂,是不是手癢?你為什麼想看別人賭博,其實就是自己想賭嘛。我就是想透過賭博直播,吸引那些體內有賭博癌細胞的人,這就是精準行銷。直播形式都不是重點,主要還是「賭」吸引人,自古以來稱「賭戲」, 看人賭博就像看戲一樣。我跟你講,看「會賭博的人」賭博,真的是很好看。例如,如果一個人下注 1 美金,贏了 1 美金之後,下一把依然下注 1 美金,那就不好看;但有些人就是很敢賭,假設他贏了 1 美金,下一把就下 2 美金,贏了之後再押 4 美金,接著再押 8 美金...... 等比級數的持續加碼,這就很好看。有些人天生就有「賭徒的性格」, 那就是「贏的時候很敢衝」。就是當你推出去的那筆金額,有可能會影響到你接下來一年或是兩年的生活,但你還是很有種的推出去了。這就是為何賭戲這麼吸引人。老 K: 那就不算是賭徒,那就像是抽盲盒、轉扭蛋。我認為就是輸了之後會「出事」的才叫賭徒啊。輸贏就是要有傷亡,才會有刺激感。老 K: 其實就是「推出去」的那一瞬間。老實說,就算贏錢了,我們也不會把錢帶走,你會想要再戰,會想要封頂。賭徒有不同的層次,當你曾經經歷過一個晚上輸掉幾千萬,就不會在乎輸幾十萬,這些小小的輸贏其實都只是過程而已。為什麼都說賭博不會贏錢,原因在於,你永遠都沒辦法戰勝那個「贏了就走」的心情,我自己是做不到。此外,我以前也曾遇到一些情況,例如有許多年輕人找長輩們對賭,我內心也會覺得「贏好就收吧,長輩為什麼接受跟年輕人對賭?」但長輩必須承接並回應這樣的挑戰,那就是當年輕人已經當著他的面,把籌碼押下來問道:「你接不接?」身為長輩,他一定要有所回應。這樣你聽得懂嗎?輸錢有時候也是為了輸而輸。你沒有輸到這個地步,人家還不相信你是老大,要證明自己是有能力承擔輸的後果。但是,其實「輸贏」也是虛的啊,在江湖上,大家都是看「面子」、用「信用」來賭,沒有一個人是真正拿自己的現金去下注,輸贏也都是江湖上的大家「捧場」起來的。老 K: 我跟你講,這就是賭博最可怕的地方。為什麼說賭博會把你清光,就是當你不斷加碼下注時,你心裡知道自己的家產、信用額度、父母收入、老婆收入等等加起來有多少,所以就會很敢下,不會停。所以當我第一週輸掉 60 萬時,我非但沒有打住,還是繼續下注。當然,我也不是一路輸。一定是有贏有輸才會繼續,贏錢反而會激發「贏更多」的慾望。我也曾經運氣爆棚一直贏。有一次,我向同樣經營線上賭博代理的朋友兌換了 5 萬的信用版籌碼,一下子就贏了 3 萬,我就叫朋友幫我「鎖帳號」, 朋友反而勸說「再一萬多塊就可以 (註) 了,還是你試試看?」見好就收這件事我也懂,但是,一但你曾經嚐到「封頂的快感」, 你心裡就會想要湊一個整數,討個吉利。結果我非但把 3 萬輸掉,還把 5 萬籌碼都輸光,瞬間變成負債。這也是賭博很邪門的地方,前一天我怎麼下都贏,後來就一直輸,沒有贏過。老 K: 有些人或許會回家睡一覺,明天再來。但心態上還是「輸掉的,我一定會贏回來的!」輸的損失永遠比不上贏的痛快。人不喜歡輸的感覺,所以會一直努力追求「贏」。但其實當你輸得慌了手腳、失去理智,反而更贏不了。投資也常聽到一句話「保護本金」, 當你已經輸掉本金,就會失去理智、豁出去,陷入失心瘋的狀態。在這樣盲目的狀態,就像玩小鋼珠或是拉霸機,習慣性的投入硬幣,麻木地點擊下注,彷彿被催眠地相信著:連出幾次莊就該出閒了,連出幾次紅色就該出現黑色了,連輸幾次就該贏了...... 這種偏離大數法則的心理偏差就是玩家的謬誤 (gambler’s fallacy)。今天公平地擲硬幣,連續 99 次都是人頭,接下來會是人頭還是十元?其實,除非作弊對硬幣動手腳,否則機率還是一半一半,各佔 50%。我覺得,賭博就是一個詐欺的行為。因為賭博就是負利率,賭場不做一局定江山的賭注,而是小刀鉅大樹,就是賭場永遠賺錢的數理依據。不管你的心態有多正,你也不可能把錢帶走,因為賭博遊戲的設計就是,最後一定會清空你的口袋。老 K: 是啊。但這就是「賭戲」啊!你懂嗎?這就是為什麼線上賭場都要稱為「娛樂城」, 如果你抱持著「去把錢帶走」的想法,那就會非常痛苦;但如果你的心態就是去那邊開心消費,就會很快樂。回想我當時的心態應該是,想要帶一些錢走,但錢帶不走之後就變成去那邊把身家都輸光。過程中有痛苦也有歡樂,這就是,痛並快樂著。 老 K: 就錢而已啊。我跟你講,每一次破產,你都會離成熟更近一點。沒有破產過,怎麼當男人。人生就活一次,幾百萬又如何,都是數字、都是身外之物啦。老 K: 我人生經歷很多次大起大落很多次。我過去平均兩年可以賺到一兩千萬,但接著會在幾個月內把錢全都花光、輸光...... 其實,我這次有檢討一下,如果我不去這樣亂賭,可能現在已經有破億的資產。可能是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穩定、舒服的生活吧?否則我怎麼會讓一直把自己推向危險與經濟窘迫的狀態?而且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好幾次。是不是我心裡面不認為自己可以當一個「有錢的退休人士」? 我也有投資,但當槓桿開到最大,其實也與賭博無異。賭博的心理狀態其實潛藏在社會中很多的行為裡面,買股票也是賭博、玩電動也是賭博。只要你上了槓桿,基本上就有賭博的成分在裡面,就是財務的遊戲,賭博跟投資證券、比特幣買賣都是一樣,都在評估未來的漲跌、預期未來的輸贏。賭博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一但打開之後,賭博的癌細胞就開始蔓延了。我以前也覺得賭博是傻子的行為,但後來還是敵不過慾望與人性,這就是人的弱點啊。有錢就賭一下,沒有錢就不要想了。我也不認為人人都需要「克服人性弱點」, 就是與它相處、共存,有能力的話就滿足慾望。應該是這樣子說,如果你沒有更積極、正面的事可以做,對未來沒有期待時。賭癮發作機會比較高,也會更難抵擋。老 K: 就是「一切都很順利」, 跟「一切都很不順利」的時候。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可能出於無聊就想賭,也可能因事事順利,想趁自己運氣爆棚時賭一把試試;一切都不順利的時候,也可能想賭一把翻盤。為什麼國外合法的賭場裝潢得漂漂亮亮,裡面的服務也都盡善盡美,就是要讓玩家覺得一切都很順利,讓他過得很舒服,玩最漂亮的女人,嗑最猛的藥,下最重的注。就是這樣子啊,就你一切都很順利嘛;如果一切都很不順利的時候,你就會有另外一個想法:「可惡,我就剩 20 萬,那我就要去那邊 (賭場) 把這筆錢變成 100 萬。」其實,20 萬要變 100 萬不難,你只要連續中兩把、三把、五把,中三把你就 100 萬,20 萬變 40 萬...... 我曾親眼看過荷官連續 20 幾把都開出「莊」贏,這麼低的機率還是有可能發生。但賭場還是有設定贏錢額度的上限,就是有個 100 倍的限紅。他就是你最小的注碼是一千塊的話,那你限額就是 10 萬。老 K: 不會怎麼樣啊,我自己賺的錢我自己面對,這是我必須要自己去承擔的。我老婆不會在乎這種事,錢是身外之物。說到破產對生活品質的影響,我就這樣說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布萊德彼特就算是破產,還是比你有錢。但這陣子我也看開了,我也下定決心要出國發展。老實說,沒有發生這件事,自己也不會想再出國拚一把。老 K: 每個人都在賭啊,交男朋友也是賭,你怎麼會知道自己不會遇到一個渣男?人生中所有的一切都是賭博,防疫或是確診、購買保險、結婚、成功率低的手術、玩線上遊戲衝裝備...... 只是我們把選擇變得更大,而且這個選擇會直接影響到我們未來生活的發展。所謂的前進就是進入風險更大的市場,迎戰下一場賭局。畢竟,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嘗試任何風險啊。作為一位賭徒,老 K 對自己所選的人生有獨特的哲理:「很多人都以為賭徒是好吃懶做、投機取巧;事實上,賭徒活得比每一個人都還認真,因為我每一分、每一秒都認真地在關注賽局。」賭場上瞬息萬變,時間的單位被拆分成最小單位,專注力與決斷力宛如箭在弦上,在臨界點上拚輸贏,賭徒自認比任何人都活在當下。投資家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說:「當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投資人因貪婪而投資,因虧損而惜售,因希望而等待,因恐懼而收手。但對賭徒來說,不論恐懼或貪婪,唯一解答就是將手中的籌碼「推出去」。「贏錢會激起贏更多的慾望,輸錢則會喚起不顧一切翻回來的勝負欲。」對老 K 來說,年輕時當過賭徒,賭博就會一輩子跟著你,如果賭博是一場流動的饗宴 aka 流水席,那吃得飽撐、心滿意足離席的時刻似乎永遠不會到來。【DQ 提醒您】以上言論及圖片僅供參考,博弈相關描述不代表本台立場。博弈仍屬犯罪行為,請勿模仿。大數法則 (Law of large numbers) 又稱平均律。在數學與統計學中,描述相當多次重複實驗的結果的法則:樣本數量越多,則其算術平均值就有越高的機率接近期望值,它說明了一些隨機事件的均值的長期穩定性。在重複試驗中,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發生的頻率趨於一個穩定值,亦即偶然之中包含著必然。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將「賭博成癮行為」依照嚴重性及型態分為「娛樂性」、「問題性」與「病態性」, 其中「病態性」賭博,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賭博成癮」, 在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II) 中,已被列為心理疾病之一。依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告,雖然國內沒有相關篩檢可作為「病態賭博」的判斷工具,但如果民眾因賭博行為造成家人、工作等影響,甚至有下列情形發生,建議儘快尋求專業人員協助:儘管家人或朋友勸我不要再做了,我還是停不下來。我試著不要去做,但不做就覺得坐立不安、情緒低落甚至容易生氣。儘管做這件事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例如:跟別人吵架、把錢都花光了甚至要跟別人借錢等) 我還是無法停止。我常常會想到這件事,也想要去做,而且花在上面的時間越來越多。
全球首宗黑猩猩寶寶綁架案 不付贖金就撕票或賣給中國商人
9 月 9 日,位於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盧邦巴希 (Lubumbashi) 的一間動物收容中心 ——JACK 靈長類復健中心 (JACK Primate Rehabilitation Center), 出現了一起不可思議的綁架案件。該中心共同創辦人羅珊娜 (Roxane Chantereau) 表示,復健中心裡有 3 隻黑猩猩寶寶遭到綁架,是全世界第一起黑猩猩寶寶的綁架勒贖案。9 月 9 日,非洲剛果傳出首宗黑猩猩的綁架案,圖為被綁的其中一隻黑猩猩寶寶 —— 凱薩。羅珊娜表示,9 月 9 日的凌晨 3 點鐘,綁匪闖入園區,帶走 3 隻年幼的黑猩猩寶寶,並在接近天亮的時候,傳送多則訊息到她的手機中。當她起身檢視手機時,她看到了令人震驚的影片,影片中有 2 隻黑猩猩寶寶在桌椅散亂的房間裡驚慌地亂竄、找尋地方躲藏,而影片中的第 3 隻黑猩猩寶寶雙手被高舉過頭,遭繩子綁住,垂吊在天花板上。影片中的 3 隻黑猩猩寶寶是羅珊娜與她的丈夫今年初從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中救援出來的黑猩猩,牠們的名字是莫加 (Monga)、凱薩 (César) 和海珊 (Hussein)。而在羅珊娜收到的其他訊息中,綁匪告訴他們必須支付大約 6 位數的贖金,如果不交付贖金,就會殺害這 3 隻黑猩猩寶寶。影片為羅珊娜手機中收到的 3 隻黑猩猩寶寶被綁畫面。「綁匪還告訴我們,他們原本計畫綁架我的親生孩子,但因為發現孩子們不在,他們決定綁走 3 隻黑猩猩作為人質,並向我們要求巨額贖金。」羅珊娜補充道。剛果民主共和國因長年飽受戰亂之苦,加上官員腐敗和缺乏公權力監管,一直以來,該國的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和擄人勒贖的綁架案層出不窮。先前 2021 年 11 月,南基伍省 (South Kivu) 和伊圖里省 (Ituri) 的礦場公司曾先後遭到武裝分子襲擊,總共 15 位中國礦工被綁架。而在今年 1 月下旬,武裝團體除了擄人之外,又發展出新形態的綁架模式 —— 挾持瀕危物種向保育人士勒索。根據先前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 的報導,1 月 26 日,一隻原本生活在森林的穿山甲無端被武裝分子挾持,沒多久武裝分子就向剛果的保育人士寄發數張照片,威脅他們,表示如果想要這隻瀕危穿山甲活命,就要支付牠的贖金。剛果的野生動物專家坦言,在這兩次的綁架案之後,他們開始擔心綁架野生動物勒贖的方法,在未來可能會成為當地犯罪集團的一種慣用手法。剛果保育團體「保育剛果」(Conserv Congo) 的負責人卡辛加 (Adams Cassinga) 就認為:「這次 (黑猩猩) 的綁架很罕見,對非洲和這個世界來說都是第一次,我們看過人們利用野生動物來達到政治或社會政策的目的,但這是我們第一次真的看到有人綁架野生動物,用牠們來要脅贖金。」對於此次是否會支付綁匪贖金,換回 3 隻黑猩猩寶寶的安全?羅珊娜表示,「顯然,我們是不會支付贖金的,不僅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錢,而且我們也明白,如果我們開了這次的先例,大概 2 個多月後,就會再有另一起綁架案。況且就算支付贖金,也無法保證那些綁匪會讓黑猩猩寶寶們會平安歸來」。羅珊娜也進一步解釋,交付贖金這一先例的大門如果真的打開,可能還會導致剛果民主共和國其他 23 個保護區碰到類似的遭遇。在那之後,綁匪另外再傳訊息給羅珊娜。綁匪表示,他們準備斬首其中 1 隻黑猩猩的頭,並會將其他 2 隻黑猩猩賣給中國商人,但收到訊息的羅珊娜堅持原則,並未給予任何回覆。羅珊娜說道:「從那時候起,綁匪就沒有再聯絡了。後來我們都沒有任何新的消息,這讓我們有點感到不安......。」羅珊娜的丈夫、JACK 靈長類復健中心的創辦人法蘭克 (Franck Chantereau) 為 3 隻黑猩猩寶寶感到難過,他認為這幾隻黑猩猩寶寶好不容易才從北部的貿易商手中逃出來,卻命運多舛又被綁架。他說:「牠們原本有了第二次活命的機會,現在又遇上這種可怕的事情。」法蘭克也說明,綁架案之後,他們認為復健中心已不再安全。根據負責留守 JACK 靈長類復健中心的武裝守衛說詞,當晚綁匪闖入時,沒有任何人察覺到絲毫動靜,而警方調查結果顯示,復健中心確實沒有被強行闖入的痕跡。法蘭克表示,種種因素讓他們懷疑綁匪有和他們當中的一名員工私下聯繫,而這也讓他們決定,將剩下的黑猩猩寶寶從園區帶回到他們居住的家中安置。剛果民主共和國雖然擁有豐富的自然與生物資源,卻逐漸成為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中心,許多象角、犀牛角和穿山甲鱗片紛紛從該國走私出去,近年,又有中國、巴基斯坦、埃及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家,喜歡將黑猩猩寶寶作為飼養的對象,使得剛果當地的盜獵活動更加猖獗。法蘭克表示,這些有錢人並不了解他們購買這些黑猩猩寶寶背後的代價。那些獵捕黑猩猩寶寶的走私者,往往為了抓到目標物,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殺掉叢林中其他 8-10 隻的成年黑猩猩,就只為了抓到 1 隻黑猩猩寶寶。雖然剛果政府在了解此案後已積極介入調查,但根據法蘭克所知,目前黑市中的 1 隻黑猩猩寶寶價格大約落在 1 萬英鎊 (約新台幣 34 萬 3,062 元) 左右,也因為這個價格,法蘭克對於被綁的黑猩猩寶寶的未來並不感到樂觀。
下班還要指導孩子寫功課?法國推動在校完成作業
「社會公平」與「機會平等」為法國立國重要精神。基於孩童身心發展與家庭差異,1950 年代起,「手寫作業」的存廢一直具有爭議,甚至一度有行政命令規定教師不得給學生手寫的回家作業,只能要求溫習或記誦。2017 年,時任教育部長布朗凱 (Jean-Michel Blanquer) 上任後宣布,11 月正式啟動「完成作業」(Devoirs faits) 計畫,免費讓需要的國中生中午時間或課後留下來在學校做完當日的作業,且現場有老師或課輔人員協助,依據學校資源不同,每週進行一到四個小時。法國教育界人士認為,放學後有家長協助作業的學生,及必須單獨面對數學習題的學生,兩者間的不平等是很大的。計畫的目的便是避免讓學生與半懂不懂的作業孤軍奮戰,給予學生自己完成作業的時間和可能需要的協助。據教育部官網,「完成作業」不僅可以推進社會公平、減少學習落差,更有強化學生自主、鼓勵同學合作等多重意義,且在校完成當天作業後,回家就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或進行課外閱讀等活動。在 2019 年,約有 70 萬名國中生參與,其中四成為國三生。2020 到 2021 學年度則有 77 萬學生,等於全國每三位國中生中就有一位參與,平均每人每週參與兩小時,其中 62% 的時間向輔導老師尋求協助。與時俱進,2019 年 1 月,教育部下的全國遠距教學中心打造應用程式 Jules, 也就是「完成作業」的線上版,讓學生無論在哪都能隨時向線上輔導人員提出法文與數學問題。2020 年 COVID-19 席捲歐洲,疫情期間線上課業輔導需求暴漲。以楠蒂阿市 (Nantiat) 的一所中型學校為例,420 名學生中超過半數在今年登記加入「完成作業」計畫,比 2020 年增加 67%。計畫獲得成功,2021 年 5 月起措施擴大。原來提供協助者皆為體制內的老師、課輔人員,或是教育協會的相關專職人員,將招募大學生加入機制,有償協助輔導,時薪稅後可實領約 12 歐元。這不僅能減少國中生的學習落差,更可以緩解大學生的經濟壓力。這是第一批招募的輔導老師,若計畫成功,將再擴大編制。政策立意雖良善,執行卻有待改善。法國民主工會聯盟 (CFDT) 負責教育政策的全國祕書托謝 (Alexis Torchet) 向法媒表示,整個決策過程非常匆促,相關行政命令與支援到位緩慢。統一教師工會聯盟 (FSU) 發言人維內提泰 (Sophie Venetitay) 也說,「尤其在近 2,000 名教師職位遭砍,班級爆滿、教學零碎化後,這個並未回應當前需求的措施來得猝不及防」。她指出,有同事說「完成作業」機制可能因為經費不足而取消,然而如今卻宣布擴大辦理,「我們又再度透過媒體才知道消息」。參與教師表示,「完成作業」概念不錯,但治標不治本。缺點之一,就是由於採自願形式,最需要的學生通常不願意參加。由於報名學生通常都是「好學生」, 因此,完成作業是否要強制性,也成了老師間的討論議題。另外,老師參與課輔也採自願形式,無法準確回應學生需求也是可能問題。一名西班牙文教師坦言,「若學生問我法文或英文可能還行,但要我解釋三角函數,可能還要先幫我複習一下」; 歷史老師巴席爾 (Basile) 也說,很多教師都只能協助自己的科目,「因此我們這裡每週一小時『完成作業』的附加效果並不是很大」。據政府 2021 年數據,重點發展區域內,43% 的國中生都參與了這項計畫。《費加洛報》(Le Figaro) 今年 6 月的報導指出,政府將再挹注每年 4,000 萬歐元協助中學協助作業輔導。目前「完成作業」每年花費 5,850 萬歐元,並希望能在未來五年執政中倍增預算,擴及八成學子。如今已邁入第五年的「完成作業」計畫雖有資源分配不均、行政支援緩慢、人手不足等問題,但整體而言,仍獲得師生和家長的正向回饋。國中生歐蘭 (Orlane) 跟法國藍色電台 (France Bleu) 坦言,當初是在媽媽的催促下才報名參加,但最後很高興做了這個決定。她說:「和能幫我們的老師一起做作業比較好,因為爸媽也不是什麼都知道!」對已經參加第三年的基利昂 (Kylian) 來說,完成作業讓他回家後更輕鬆,「這讓我可以複習之前封城時漏掉的功課,特別是法文」。史地教師里榭 (Manuel Riché) 則表示,努力有所回報,「過去幾年參與學生的成績明顯改善」。此外,他發現計畫對師生還有另一個好處,即改變師生彼此的看法與關係,「看著他們寫作業,我更能了解他們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學生看老師的眼光,「也更像是能幫助他們,而非管制他們的人了」。
【地球圖書館】父親要為胎兒的健康負責?揭開男性生殖醫學的父體效應
長期以來社會對男性生殖健康缺乏關注,反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分析當大家看到健康和精子這兩個鮮少相連的詞被湊在一起時,會有什麼反應?美國民眾絕對習慣了在頭條新聞讀到有關生醫研究的最新結果,也常聽到衛生官員提供的各種建議。但是不同於保健與醫療領域裡爭辯已久的課題 —— 例如運動可以遠離阿茲海默症嗎?吃蛋有益健康嗎?對於男性身體攸關生殖結果的新證據,大家卻覺得意外。事實上,研究員與科學家一直持續鑽研並記錄所謂的「父體效應」, 亦即男性的年紀、行為、暴露物等可能有害他們的精子並影響下一代的健康。大家之所以覺得意外,不僅因為這類知識比較新,是一般大眾不熟悉的領域,也因為它徹底挑戰了大家根深柢固、普遍接受的想法:女性身體對生殖結果有壓倒性的重要性。男性 (也許是生平第一次) 聽到父體效應這類健康資訊,不知會有何反應?我希望找到一本易於病患閱讀、有關父體效應的小冊子,結果只在 CDC 網站找到短短一頁的男性備孕須知,而且這一頁未包括精子若受損可能對孩子造成風險的詳盡資訊。所以我自己設計了小傳單。我參考了生醫文獻,並沿用公衛運動慣用的語言,製作了一頁的傳單,取名「健康的精子」。傳單內文用圓點標示出重點,難易度符合十年級 (高一) 的閱讀水平,並清楚道出男性自身的身體健康攸關生殖結果。內文具體點出「受損的精子會提高小孩先天性缺陷與兒童疾病的風險」, 並在結語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生出健康孩子的機率」。我要求每個受訪者先閱讀傳單,然後逐一說明他們的反應。傳單是公衛慣用的宣傳方式,內容強調個人,包括個人的身體、個人的行為、個人的責任等等,而非結構性以及環境因素。女性習慣聽到這類個人化的建議與規定,這一切都指向自己得承擔更大責任,肩負辨識以及管理潛在的生殖風險。但是現在換成男性收到這類訊息,不知他們會做何反應。他們會願意接受傳單上的訊息以及背後的意涵嗎?抑或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身體和生殖結果有任何關係?男性們的回應顯示,他們非常熟悉和女性相關的生殖健康訊息。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許多男性詳細談到了高齡產婦的風險,以及孕婦需要正確飲食、運動、避免壓力、遠離酒精、藥物、以及有毒物質。但是男性不太熟悉近來有關父體效應的醫學研究。從傳單上,了解到自己年紀與健康可能對小孩造成的潛在影響後,男性表示,為了孩子好,要他們做什麼,他們都願意。不過他們同時也指出涵蓋文化、經濟、結構、環境等一系列障礙,橫亙在他們個人與「健康精子」之間。長期以來,社會把生殖風險主要放在女性身體上,一般男性也延續這樣的傳統,所以非常熟悉當代公共衛生的訊息,知道母體攸關生殖結果。儘管我提出的問題裡,完全沒有提到女性生殖健康,但是這話題在我訪談紀錄裡,占了很大比重,男性 (不管學歷高低) 都提到了女性的年齡、健康、暴露物對孩子健康的重要性。實際上,在我拿傳單給他們看之前,我問了個問題,希望確定男性是否知道父體效應這類訊息:「若有對夫婦計畫懷孕生子,你知道可以做什麼,提高生出健康孩子的機率?」逾百分之七十受訪者說,男性可做的是確保健康。近一半男性提到與女性年紀相關的風險;約三分之一男性提到支持懷孕的另一半很重要,它們呼應了一個討論的重點:男性是提供者的說法。所謂支持,包括了陪在身邊、「穩定」、「凌晨兩點幫孕妻張羅花生醬、肉乾等零食」。特別是,多名男性提到在另一半懷孕期間需要盡量減少她的壓力,以免影響胎兒。有幾位男性用自己的邏輯消化了這些呼籲個人改變行為的公衛訊息後,赤裸裸地把小孩的健康問題歸咎於女性。例如,東尼 (之前稱卵子是「殼」, 等著被男人精子填充), 對於以下的假設性情況 (孩子被診斷患有唐氏症) 提出自己的看法。唐氏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這種病似乎與母親或父親的行為無關:在這些沒有提示的討論裡,男性透露,他們很難在討論生殖時,不談到女性,這顯示生醫界產製有關生殖風險的知識時,僅關注女性的身體。接下來,我將關注男性是否聽過或看過任何強調父體效應的新訊息。雖然男性十足肯定母體健康的重要性,但有些男士被我問到「男方是否可以做什麼以利提高生下健康寶寶的機率」時,大膽猜測自己行為也許扮演重要角色。整個情況差不多就是:他們一聽到這個詞,就開始滔滔不絕說起自己被灌輸的各種標準建議。例如德肖恩 (Deshawn) 列出以下內容:「我會說,不碰尼古丁、酒精、菸草,若要健康,務必吃得健康、多運動等等。」和德肖恩一樣,保羅也是高中畢,有一個孩子,用口號般的一句話總結自己的答覆:「健康的父親生出健康的兒子。」下方圖片總結了一長串男性認為可提高他們生出健康孩子機率的行為。媒體的確偶爾會針對精子提供建議,諸如避免泡熱水澡、勿穿緊身內褲、不要久騎自行車,因為熱會導致精蟲數下降。但是訪談時,這些因素都只被提到一次 (被三個不同的人提出)。與公衛往個人化方向推動的趨勢一致,每一個受訪男性都提到個人的健康行為。僅百分之十五提到了環境毒素或其他可能影響男人生出健康孩子的超個人因素 (supraindividual factors)。這些答案可能顯示,男性對於最近生醫界有關父體效應的研究知之甚詳,但接下來看到傳單訊息後的反應,清楚顯示,多數人只是誤打誤撞猜對了,而非陳述已知的事實。例如護士馬克 (Mark) 看完傳單後笑道:「嘿,我說的很多竟然都是對的!」實際上,許多男性被問及這問題時,明確表達了不確定、不清楚的態度。例如派崔克對於男人可以做什麼,稱「不太確定」, 只能用猜的。由於社會不夠努力宣傳有關父體效應的訊息,所以不意外多數男性並不清楚自己的健康可能影響小孩的健康。不過進行訪談時,有關高齡為人父以及「男性也有生物時鐘」的主張至少已見諸報章的頭條新聞十年之久,所以我在問完關於「男人能做什麼」的一般性問題後,又接著問了關於男性年紀的具體問題:「一些研究顯示,高齡女性當母親更有可能生出唐氏症寶寶,你認為男人的年紀是否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多數男性不熟悉高齡為人父的潛在風險,不同於前一個問題,他們不太可能猜到年紀是重要因素。實際上,約三分之一受訪男性指出,即便男人很老也能有孩子,例如羅伯從媒體報導得知,名人米克。傑格 (Mick Jagger) 七十多歲都還能當爹。他說道:我聽說幾個高齡七十的男人成功讓女伴懷孕。我想男人的年紀不像女人的年紀那麼重要。我想只要男人健康,可以製造足夠的精子,年紀真的不是那麼重要。一些男性確實表達了「老了才當父親」的不安與憂慮,但這些擔心主要是怕照顧不來小孩,沒有體力陪小孩玩耍。二十三歲的丹尼爾希望能夠抱著未來的小孩時,「有十足的體力,而非痠疼的背部」。三十三歲的湯姆不確定他和新任丈夫是否「要有個孩子」, 不過如果真的要,他希望「趁早有,因為我希望能和他一起做些事,不要等年紀大了,無法出去陪他玩捉迷藏,因為到時我可能有關節炎之類的毛病。」另一位受訪者布魯斯目前沒有女友,但他曾想過再有一個孩子的可能性。他續道:「現在我三十八歲,覺得自己的時間滴答滴答地流逝。我不希望六十歲的時候,兒子才五歲!」這個生物時鐘的隱喻長期以來被用於指涉女性的生殖系統逐漸衰老,但布魯斯是受訪男性中唯一一個用它形容男性的身體。不過,不同於臨床醫師用這隱喻提高大家重視高齡人父的問題,布魯斯不擔心生育力下降或精子受損。畢竟他預想自己未來會生個 (兒子), 想必是個活潑的五歲兒子。他擔心的是自己上了年紀才生子,不知能不能跟得上年輕兒子的節奏與步調。儘管男性對「上了年紀」才為人父的定義因人而異,但是鮮少人在「老」的定義中,考慮到精子衰老的問題。本文摘自雷內。阿爾梅林 (Rene Almeling) 著作《父產科:孩子的健康不能只靠卵子,男性生殖醫學重磅登場》, 繁體中文版由時報出版代理,鍾玉珏翻譯。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博客來 (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誠品線上金石堂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09/30 中午 12 點截止送出名額:2 名 (限寄送台澎金馬) 活動方式:贊助 DQ 滿額成為 DQ VIP (月定期贊助 100 元或年度贊助 1200 元)⁣: 贊助網址由此去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 DQ VIP 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父產科》⁣: 社團由此去「地球圖書館」是由 DQ 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還可以再戰4年」美國最後一間賣3.5磁碟片的公司仍然健在
隨著 USB、硬碟等各種儲存裝置興起,加上雲端發展迅速,許多人沒看過 3.5 磁碟,甚至多數使用者都認為 3.5 磁碟完全消失了。但有趣的是,3.5 磁碟至今仍「活在」部分產業,甚至還有「碩果僅存」的 3.5 磁碟片公司,靠販賣空白 3.5 磁碟片維生,且估計最少還能經營 4 年。英國科技網站 The Register 報導,公司名為 Floppydisk.com, 創辦人 Tom Persky 戲稱自己是「3.5 磁碟產業的最後一人」。業務含 3.5 磁碟數據傳輸、回收等,但最大收入來源還是販售空白 3.5 磁碟片。究竟地球上誰還在用 3.5 磁碟?畢竟就連日本政府都宣布,修改要求企業和大眾使用磁碟片、光碟片提交資料的過時規定,以便數位化計畫順利進展。Persky 表示,有些工業設備、醫療設備仍需要 3.5 磁碟片。不過最大客戶可說是航空產業,因世上可能有一半飛機歲數 20 多年,機上電腦設備都還能用,但無法輕易與新軟體結合,加上汰換成本十分高昂,許多航空公司的飛機仍靠磁碟片軟體加載與數據傳輸。除了上述產業,客戶還有 3.5 磁碟片愛好者,這些人常會一次買 10、20 片甚至 50 片磁碟。Persky 指公司約有 50 萬張庫存,含各種格式如 3.5 磁碟、5.25 磁碟還有 8 吋磁碟等 (甚至還有更稀有的規格)。公司一直靠這些庫存維生,當然也會與「清理倉庫時發現堆滿磁碟片」的企業組織聯繫收購,以增加庫存量。不過現在各產業紛紛轉型,加速淘汰 3.5 磁碟片,供應也愈來愈枯竭,究竟 Floppydisk.com 還能靠販賣 3.5 磁碟片活多久?Persky 透露,公司至少還能再撐 4 年。
生化蟑螂出動!日本開發地震後救災新兵 操控蟑螂潛入瓦礫堆搜救
台灣近期連日發生有感地震,適逢九二一震災週年,地震救災議題再度引發關注。日本文部省轄下的研發法人自然科學研究所「理化學研究所 (以下簡稱理研)」, 日前發表一項「裝載可利用光能充電零件的生化昆蟲」研究,透過連結蟑螂的神經系統的太陽能電子零件刺激蟑螂、可使蟑螂往特定方向移動。理研期待未來可用於都市型救災用途。如同影片所示,裝配上電子背包的蟑螂在實驗者按下無線控制器上的按鈕後,隨即變更了行走方向而轉彎。這是透過裝置刺激在蟑螂尾部左右對稱的感覺器官「尾葉」, 促使蟑螂依刺激方向轉向的結果。由於零件裝設有太陽能電池,因此只要昆蟲仍然存活,就可以持續充電。昆蟲可以維持長時間、遠距離活動,再加上體積小,可用範圍相當廣泛。理研指出,尤其是在都市型搜索救難、環境監測、危險區域的探查等用途,很適合利用具備行動控制模組的昆蟲進行。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 團隊由理化學研究所染谷隆夫、福田憲二郎研究員,早稻田大學梅津信二郎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佐藤裕崇副教授等人所組成。成員分別以薄膜電子元件、機械工學等領域見長。研究表示,要長時間無線控制生化昆蟲、以取得相關的環境資訊,至少需要發電量在 10mW 以上的太陽能電池等裝置。但太陽能電池的輸出會與面積成正比,而裝置的大小、重量,會影響昆蟲的運動能力。因此本次研究設計出不影響昆蟲運動能力的超薄型 (4μm) 柔軟有機太陽能電池模組,製作出可以重複充電、並具備無限通訊功能的生化昆蟲。儘管實驗結果已能順利控制蟑螂行動,但福田憲二郎研究員也坦承,「現階段的系統還只是利用無線控制動作的系統,還未達到能應用在都市型救災的用途」。但是「只要組裝上感測器或相機鏡頭,就可以讓生化昆蟲應用在需要的用途」。雖然要驅動相機需要大量的電力,但目前也有像實裝中的零件這類的低耗能感測器。只是解像度仍有其極限。另外,目前以光能充電約 30 分鐘後,僅可無線控制蟑螂行動約 2 分鐘。日本網路對本項研究也提出各種想像,有網友五味雜陳的表示:「不太想被蟑螂救援」, 也有網友認真指出是否有淪為軍用、或情蒐間諜功能的風險?特別是蟑螂對放射能的耐受性比人類高出數百倍,又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長時間生存。然而無庸置疑的,小體積的昆蟲確實可以到達過去人力與救難犬所無法觸及的災害現場,如瓦礫堆下等極端場景。繼早先美國萊斯大學改造蜘蛛版「死靈機器人」後,生化機器動物的研究所在多有,或許在比想像更快的未來,能在災害後達到人命救援的效果。
地球上的螞蟻有多少?科學家研究:至少2萬兆
你曾經好奇過地球上的螞蟻有多少隻嗎?過去從未有科學家計算全球螞蟻的數量,但近期有 6 位科學家合力接下了這個挑戰,他們花費 6 年的時間估算出全球螞蟻的總數。本周一 (19), 來自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上發布一份研究,推算出地球上的螞蟻總數至少有 2 萬兆隻,轉換成數字就是 ——20,000,000,000,000,000。而研究團隊認為,雖然這個數字看起來十分驚人,卻仍可能低估了這種昆蟲的總數。研究團隊表示,他們並非實際到各地採集計算,而是透過分析各個國家的報告,從中找到 489 份可用的研究來預估全球螞蟻的數量,而他們採用的這些研究報告皆使用了嚴謹方法調查過當地的螞蟻數量。此次研究的第一作者、前香港大學的生物科學學院研究員舒爾泰斯 (Patrick Schultheiss) 表示,這次的研究「真的是集全世界科學家的努力而成」, 對於能得出 2 萬兆這個數字,他覺得十分吃驚。因為如果將這個數字換算成重量來看,地球上所有螞蟻的總重量就會遠超過地球上所有鳥類與哺乳動物的重量總和,也相當於全世界人口總重的 1/5。另外,研究團隊也在分析 489 份的研究後得到新發現。他們觀察到,螞蟻雖然在世界各地且隨處可見,但牠們數量最多的地方,其實集中在熱帶和亞熱帶區域,而在寒冷的地帶,像是南極和北極,牠們的數量分布反而呈現最少。此外,科學家還發現,無論是森林或沙漠地區,螞蟻的數量都十分豐富,但在人造的建築城市中,螞蟻的數量會明顯少於前者。但研究團隊也坦承,他們採用的數百份研究數據中,收集到的螞蟻資訊多數來自於地面的樣本,換言之,他們缺少關於樹上或地底下的螞蟻研究資料,而這可能會影響到最後推算出的結果。過去,美國著名昆蟲學家、螞蟻權威研究者威爾森 (Edward O. Wilson) 就曾稱「螞蟻是支配這個世界的最小生物」。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螞蟻種類有 1 萬 5,700 種,牠們在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角色,可以協助散播種子、增加土壤的養分,或是作為其他生物賴以維生的食物。研究團隊也表示,由於近年全球昆蟲的棲息地慢慢消失、破碎化、化學藥物使用率高、外來種入侵與氣候變遷等因素,導致了昆蟲數量銳減,他們認為,科學家有必要監測昆蟲數量與全球分布情形,如此一來,才會知道那些物種面臨到威脅。此次研究的共同作者、德國符茲堡大學 (Julius Maximilian University) 的昆蟲學家紐特 (Sabine Nooten) 表示,「這次研究讓我們對全球螞蟻的數量和分布有了比較的基準。在未來,我們可以不斷重複地研究,到同一個地方,使用同樣的研究方法,觀察牠們逐年的變化」。研究團隊也希望喚起更多人對螞蟻的關心。舒爾泰斯表示,在他們分析的數百份研究數據中,多數研究都不是關注螞蟻本身,而是研究某一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或了解其生態進化時,因需要計算到螞蟻的數量,才留下相關的數據樣本。「我們希望這個研究能提高人們對螞蟻在全球分布情形的意識,並激勵到其他的科學家和公民動身前往我們最不熟悉的地方,研究那裡的螞蟻。那些計算螞蟻的方法並不難,而我們的研究表明,再簡單基本的數據也能給出驚人的訊息。最終,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全球性的資料,幫助我們知道未來到底該怎麼做、我們應該要保護什麼。」舒爾泰斯說道。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 2022 年 9 月發布的最新研究推估,地球上至少有 2 萬兆隻螞蟻。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擁有最多的螞蟻數量。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螞蟻種類有 1 萬 5,700 種之多。
茶金歲月後,臺灣茶文化出現哪些新創的傳統?
臺劇《茶金》帶我們回顧二戰後政局與經濟動盪的臺灣社會,劇中張家的原型是新竹北埔的姜阿新家族,自日治時期至 60 年代,靠著茶葉外銷創造茶堪比黃金的輝煌時期,卻在戰後面臨南洋茶產區崛起、茶葉削價競爭、投資借貸周轉不靈等一連串打擊,在國際市場上拚搏的最後身影令人無限惋惜。臺灣茶的外銷之路於 70 年代中期後逐漸走到盡頭,但並沒有就此消聲匿跡,而是從傳統中開創新內銷市場與飲茶形式,自 70 至 80 年代後逐漸走入大部分臺灣人的生活,並再度走向世界。在臺灣茶開創新局的過程中,「高山茶」與「茶藝」的興起扮演了關鍵角色。現在就跟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余舜德研究員,從認識茶葉、學習泡茶與喝茶做起,了解茶金歲月後,臺灣茶文化出現哪些新創的傳統。想找一款具臺灣特色的茶品嗎?「高山茶」會是不錯的選擇!高山茶一般是指海拔 1000 公尺以上生產的茶。高山上午充足的陽光為茶樹生長所需,午後雲霧繚繞能減少曝曬、降低葉內茶鹼、咖啡因等苦澀物質生成,再加上日夜溫差大、平均氣溫低,讓茶葉生長較慢、葉片肥厚、果膠質含量高,製成茶後可轉化出豐富的滋味。然而,並非使用高山茶菁製作的茶就是高山茶,正統的高山茶有其製作工序,是農政單位、製茶師傅與消費者長時間探索後,於 80 年代初期開發出的茶品。以鹿谷烏龍茶的製作工序為基礎,藉由降低發酵度,只施以輕度烘培,呈現高山環境賦予茶的特殊風味。今日市面上高達一半的茶品都是高山茶,也是平均價格最高的茶。這股「清香」風潮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我們對高山茶最深刻的感官印象,更影響了其他茶品的製作,臺灣盛行的「部分發酵茶」紛紛降低發酵度。過去流行的高發酵、重烘培反而被形容成濃妝豔抹,趨近紅茶的濃厚味道及焙火香味蓋掉了茶的原味。西方國家習慣喝全發酵的紅茶,日本喜好未發酵的綠茶,而臺灣則包含上述未發酵、全發酵茶品,更開發出介於兩者之間的「部分發酵茶」, 如白茶、包種茶、高山茶、凍頂烏龍、鐵觀音、東方美人等眾多茶品。這些茶品的製作皆考驗製茶師傅對茶葉發酵程度的精準控制。烏龍茶、包種茶、紅茶等茶品的分類主要基於製作工序,其實可用同一品種的茶葉做出各種茶。例如「青心烏龍」在臺灣可謂一枝獨秀,是製作凍頂烏龍、高山茶及包種茶的主要茶種,不過也有師傅用其製作紅茶、白茶及綠茶。以文山包種茶的製作工序為例,剛採下的茶菁需先經過陽光曝曬,紫外線會促發葉內的化學物質開始與酵素作用。接著進行長達 10 小時左右的室內萎凋,讓葉內的水份由氣孔排出,茶菁內逐漸濃縮的化學物質也開始轉化出怡人的香味與口感。師傅每隔數小時會進行「浪菁」, 用鼻聞茶菁香氣變化、用手指攪動茶菁讓葉緣相互摩擦,破口有利氧氣進入,加速俗稱「發酵」的氧化作用。浪菁的時間與次數會依萎凋的進程逐漸增加,每個師傅各有其浪菁的手法與判斷的依據,而這也是師傅做出獨特茶香及滋味的秘訣。當茶香達到高點就可以進行殺菁,以高溫破壞酵素,停止葉內的氧化作用,最後再經揉捻及乾燥。各種部分發酵 (氧化) 茶的製作過程大同小異,重點就在如何精準控制氧化過程,以製作出不同的風味。凍頂烏龍、鐵觀音等則會再烘焙,並依焙火程度烘出不同風味的茶品。余舜德研究員從人類學的「文化分類」概念出發,說明任一種茶的問世,乃是文化與歷史的產物。舉例來說,光譜是連續的,我們稱某段波長的顏色為紅色,另一段是黃色,不同文化在連續的光譜上分出的顏色不盡相同。類似地,部分發酵茶在連續的發酵度上,切出不同風味的茶。不同文化找到的風味特色常不同,風味也常因著時空而變化。臺灣茶經過專家、製茶師傅、消費者長時間交流、產生共識並歷經市場考驗,才能成為文化分類的一環,茶品的多樣性為其他地方所未見,也代表了臺灣文化的多元性。臺灣擁有種類多樣、風味別具特色的部分發酵茶品,相當適合以細緻的「工夫茶」泡法呈現。工夫茶發源於廣東潮州一帶,流行於閩南地區。跟隨閩南移民傳入臺灣後,一直是文人雅士習慣的品茗方式,並成為 70 年代「茶藝」發展的基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認識茶藝之前,我們先回到源頭,認識工夫茶的傳統茶具。古代大戶人家擁有一套完整的工夫茶具組,包含閩南磚胎茶灶,可裝上磚胎涼爐與灌模煮水壺,再加入木炭來煮水,一旁還可收納煮水與泡茶的器具。水煮好後,備上 1 只茶壺、3 至 4 只薄胎小杯,以及碗狀的「茶船」, 就可以開始泡茶。茶船除了用來盛裝茶壺,也可避免泡茶時水流四處。因為在傳統工夫茶泡法中,為了維持茶壺的熱度,讓茶葉較快張開、釋放香氣,會將滾水反覆淋在茶壺表面預熱。喝茶時採取「小杯多巡」的方式,茶葉可以沖泡多次,利用小杯細細品嚐每泡茶的層次變化。從欣賞茶具可發現,臺灣「茶藝」沿襲工夫茶傳統,也兼容日本茶文化,更自行發明多樣茶具。泡茶者可依照自身喜好選擇茶具,像是江蘇宜興的紫砂壺,或是日本的白磁壺,能以銀壺煮水,也可將鐵壺懸掛於自在鉤上,就著火缽煮水。臺灣也發展出「茶海」, 可先將壺中茶湯倒入茶海,再分到各個小杯之中,讓各杯濃淡一致。不銹鋼雙層茶盤曾流行一時,現於一些茶行仍可見;俗稱「隨手泡」的電壺煮水器,也方便我們享受居家泡茶的樂趣。近年來,茶藝也向外傳播,對茶的原鄉中國產生顯著影響。究竟茶藝如何興起?有何不同於傳統工夫茶之處?「茶藝」一詞是臺灣茶界於 70 年代中到 80 年代初發明的新詞,標示臺灣茶文化的風格有別於日本正式、嚴謹的「茶道」。我們常以「茶餘飯後」、「以茶會友」、「柴米油鹽醬醋茶」形容有茶相伴的日常時光。從古畫中也可看到「文人雅集」, 文人們邊喝茶邊作詩、寫書法、欣賞古董或討論事情。由此可知,華人喝茶的風格存在生活當中,隨性自在,是一種生活藝術的體現。「茶藝館」作為茶人齊聚交流的場域,在推廣茶文化上扮演關鍵角色,但是在營運初期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臺灣承襲自日本的喫茶店文化,臺灣又稱作「阿公店」、「茶店仔」。店家除了賣茶、咖啡、酒和餐點,還有女仕作陪,讓茶館一度被歸類為特種行業。為了擺脫汙名,茶藝館一方面響應政府因應文革所推動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將茶藝與傳統中華文化結合;一方面強調正派經營,籌組茶藝團體、舉辦茶藝比賽。茶藝館老闆在賣茶之餘也身兼老師,教客人品茶、泡茶及事茶的方法,客人也會反覆練習,直到能心無所住、從容優雅地泡出好茶,這讓臺灣茶藝逐漸往美學化、藝術化與儀式化的方向發展。你可能會好奇,同樣是將泡茶與身心修養結合,臺灣茶藝和日本茶道有何不同?茶文化學者吳智和在《明清時代飲茶生活》一書中,清楚指出兩者在文化思想上的差別:國人向來不輕言道,認為那是一種至為崇高的義理,茶是飯後餘事,謂之藝術猶可,若謂之道則遠矣。因此,臺灣發展出的茶藝保有一種生活感,容許泡茶者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學風格。例如使用各種材質的茶具、在茶席與茶空間的設計上發揮創意,以木頭、鐵片、石板、磚塊等不同素材襯托茶具,茶桌可高、可低、也可席地而坐。茶會也常搭配古琴、古典音樂、爵士樂、臺語歌曲,或現代舞蹈等其他藝術型態,深具儀式及展演性的茶會也常被稱為「劇場型茶會」。茶藝從日常生活藝術出發,近年的發展則愈見儀式性。許多人也走進茶藝教室「學茶」, 泡茶時需聚精會神,將水注拉高、有力量地沖入茶壺,且不能讓水滴到桌上。端茶給茶客時,手勢要優雅穩重,不能緊張抖動。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動作都需要長久靜心練習才做得好,一些茶人也積極賦予哲學思維,因而學茶不只是學習如何泡茶、品茶,也可說是一種修練身心的方式。「身體規訓」也是茶會重要的一環。為了讓茶成為活動的重心,舉辦茶會時常要求茶客不擦香水、不聊八卦、手機關機、靜坐待茶,大家一起專心喝幾泡好茶。余舜德研究員將此互動稱作一種「無形的非正式契約」, 參與者約束自己的身心,與茶人共同成就喝茶這件雅事。由此可見,臺灣茶文化從早年的飯後餘事,轉變成強調美學、意境與哲思的喝茶儀式,也越來越有茶道的味道。余舜德研究員從打禪七的過程中,開始對「身體感」這個主題產生興趣,2002 年的一場茶會也讓他開始從身體感的方向探索臺灣的茶文化。那場茶會提供了兩泡滋味非凡的頂級老茶,第一泡是「凍頂烏龍」, 由知名茶師陳阿蹺製做的 20 年老茶;第二泡是「紅印普洱」, 為雲南勐海茶廠生產近 50 年的老茶。這場茶會讓余舜德研究員開始關注「茶陳年風味」的課題。過去認為,茶久放會產生質變,味道流失、出現怪味;曾幾何時,過去認為放壞掉的味道反被現代社會視為值得欣賞的風味。陳年的風味是在怎樣的文化及歷史背景下出現、被賦予價值,成為一個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也關係到「文化如何形成」這個人類學長期關注的議題,我們通常會從環境、社會、人際交流等面向去分析成因,卻忽略了「身體學習」是形塑文化的最直接方式。「身體不只是經驗的媒介,更是掌握文化概念的關鍵」, 想了解文化怎麼形成,就要先了解人們如何感受這個世界,以及感受的方式如何轉化。余舜德研究員透過實際學習品茶與事茶,訓練自己鑑賞與品味不同茶品的感官能力,規訓自己事茶時,應具備的身體技能與心態,經由身體力行體會臺灣茶藝的文化內涵與發展趨勢。近十年來,臺灣茶藝對中國的茶文化有很大的影響,某些中國茶人認為,許多傳統文化歷經文革浩劫而蕩然無存,臺灣還保存了中國茶文化傳統,因此積極向臺灣學習,來臺灣買茶具、茶葉,甚至來上課,臺灣的茶藝老師也大量前往中國教學。一個原本只流行於閩粵地區的工夫茶傳統,在臺灣經歷創新後,反而對中國茶界產生全面性的影響。余舜德研究員分享對臺灣茶界的觀察與期許:臺灣自 70 年代中期到現在,發展出「茶藝」這個「新創的傳統」。與傳統比較,茶藝有許多面向實屬新創,卻被今人視為原即如此的傳統。希望臺灣茶界能夠認知自身 40 年來的貢獻,共同確認臺灣茶藝的歷史定位。臺灣茶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幾經波折,卻也在每一波危機中生存下來,以不同面貌重現世人眼前。有空來泡茶吧!我們喝的不只是茶,還是歷史與文化交織而成的無窮滋味。
【地球圖書館】容易聽信謠言,其實不是你的錯?
提出謠言公式「R~i×a」的奧爾波特 (Floyd Henry Allport) 與波特曼 (L.Postman), 將謠言視為資訊的衰敗過程,並以記憶與證詞的相關實驗為基礎,總結出衰敗的機制。這個實驗就像傳話遊戲。他們給其中一個人看了一張圖片,並要求這個「目擊者」用口頭方式將內容描述給沒看過圖片的人聽。聽完描述的人,再以相同方式,將自己聽到的內容描述給另一個沒看過圖片的人聽。如此這般,一個傳一個,最後大家會描述出什麼樣的圖片呢?根據奧爾波特等人的論點,被目睹的資訊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過程中,將沿著簡化 (leveling)、強化 (sharpening)、同化 (assimilation) 三種趨勢漸漸轉變。「簡化」, 指的是。比方說,在下方圖片中,包含小嬰兒在內,總共有八個人。但隨著資訊漸漸被省略,最後的報告只會針對站在中間的兩個人。「同化」, 指的是。站在中間的兩個人之中,拿著剃刀的是右邊的白人男性 (拿在左手); 但如果針對白人群體進行這個實驗,傳話的結果通常會是「拿著剃刀的人是左邊的黑人」, 這是因為白人群體的「期望」改變了剃刀的持有人。資訊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過程中逐漸失真。複雜的內容變得很簡單,強調留下來的片段,使內容變得極端。資訊漸漸傾向傳播者的偏見和興趣,這或許也是「人們為什麼會聽信謠言?」的答案吧。不對,「人們為什麼會聽信謠言?」這種提問方式其實不恰當。相反地,是。根據奧爾波特等人的觀點,謠言就是散布者依照自我偏見和興趣所扭曲過後的資訊。這項研究的背景是出自心理學觀點,意思是對於法院等場合上的目擊證詞的可信度有所存疑。心理學實驗的結果顯示,。相對於屬於個人記憶的目擊證詞,奧爾波特等人將謠言定義為集體記憶,並試著摸索出謠言扭曲的特徵。在這裡,讓我們再稍微探討一下目擊證詞的明確性。我們通常會認為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即所見所聞,都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針對證詞的心理學研究,卻揭示了人類的感知與記憶的脆弱性。首先,我們一起來聊聊關於感知。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和曾經出現在同個場合的人聊起當時的事情,卻發現兩人的對話兜不攏。這時,你會想:「奇怪?是他說的那樣嗎?」然後開始思考是不是自己看錯或記錯了。即使原本是自己相當確信的事,但在被許多人否定後可能也會失去信心。或者,我們也可以用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 或是由黑澤明導演翻拍的電影《羅生門》為例。。接下來是記憶。不重要的事情通常記不得,記憶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模糊──多數人應該都認同以上說法吧!比方說,即使你記得昨天晚餐吃了什麼,但問起三個月前的晚餐,絕大部分的人大概都想不起來了吧。不過,如果這天恰巧是你或親朋好友的生日、剛好出門旅行,或是活動或專案的慶功宴呢?在某些情況下,或許你可以伴隨著快樂的回憶一起想起來。有個實驗是這樣的,給受試者觀看汽車撞車的影片後,推測出當下的車速。但相較於被問到「汽車撞到的時候......」的人,被問到「汽車發生猛烈撞擊的時候」的人所回答的車速有偏高傾向。而就算影片中沒有拍攝到,大多數人在被問及「你有看見汽車玻璃破裂嗎?」時,都會回答:「有。」也就是說,人們並不會將所見事物完整記憶下來,無論是在記憶或回想的時候,都會和腦袋裡既有的語言、文化、知識等做連結。此外,和他人擁有相同經歷,記憶卻兜不攏的時候,大家通常會怎麼做呢?大家應該會在聊天過程中,確認當時所發生的事吧。「那個時候,A 是不是說了 **」、「沒有吧,那是 B 說的,A 那時候不在位子上啊」、「是嗎?啊,A 那時候好像去接電話......」。這樣的過程會修正自己一開始的「記憶」(A 的發言), 在確認「發言者為 B」是「事實」之後,重新改寫記憶。記憶是一種集合體,同時,也能夠事後塗改。我不打算繼續深入探討感知和記憶的脆弱性。我想證實的是,一些我們通常認為是「事實」的感知和記憶中,其實也有一部分是相當不明確的。只因為「我親眼看到了」。就將某件事視為絕對,是件很危險的事,當然,我們也不需太過擔心。正因為事情擁有不明確性,我們需要和周圍的人討論、共享記憶,接著證實。在法庭審判之類的情況下,物證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不希望被感知和記憶的不明確性左右的話,最重要的是,必須「認知」到的,面對謠言時也是如此。再讓我們回到謠言。謠言確實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過程中,以合理的形式逐漸轉變。然而,謠言只有被曲解的情況嗎?社會學家澀谷保將謠言定義為:陷入模稜兩可狀況中的人們集結了自身知識,為了對眼前情況做出有意義的解釋而進行的溝通。在戰爭期間或災後這種緊急狀況下,只依靠政府官方公告和大眾媒體等資訊流通渠道的新聞往往是不足的,人們會尋求一個解釋來填補資訊與事實之間的空白。當人們在「試圖定義模糊狀況」的討論過程中,會針對各種資訊進行評估、比較和探討,最後只保留最合理的內容。所以。常見的是,謠言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過程中,變得越來越準確。過去曾經流傳過以下謠言:麥克阿瑟的祖先是日本人。這則謠言在 1946 年的春夏之間蔓延開來。他的祖母是日本人,他是日本女性生的庶子,由美國繼母撫養長大;他的褓姆是日本人,他在京都出生;他的母親雖然是美國人,但是在日本出生。雖然細節都不盡相同,但不管哪一個都宣稱麥克阿瑟有日本血統。當然,這個謠言是有違事實,現在看起來荒謬至極。但澀谷保表示,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這個故事巧妙地填補了資訊與事實之間的空白。在戰爭期間,日本人被灌輸了「美國人殘暴又好色」的觀念。此外,麥克阿瑟因為在菲律賓臨陣脫逃而備受藐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麥克阿瑟成為總指揮官並占領日本。起初,許多日本人都很害怕,認為占領日本的舉止肯定會演變成可怕的報復行動。然而,日本被占領後美國士兵態度相當友善,推動各種民主化的政策。1946 年春天還提供了大量糧食援助。被占領之前日本人料想的可怕報復行動和美方實際上執行的占領政策出現落差,為了彌補這段差距,「麥克阿瑟的祖先是日本人」這則謠言才會散播開來。日本人認為麥克阿瑟之所以對日本「盡心盡力」到這種程度,一定是因為本身和日本有什麼淵緣。而這樣的謠言,似乎最能合理解釋這之間的「矛盾」。本文摘自松田美佐著作《跑得比真相更快的謠言:要判讀的是訊息,還是人心?點出正確知識道路的「資訊傳播心理學」》, 繁體中文版由一起來出版代理,林以庭翻譯。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博客來 (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誠品線上金石堂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09/26 中午 12 點截止送出名額:2 名 (限寄送台澎金馬) 活動方式:贊助 DQ 滿額成為 DQ VIP (月定期贊助 100 元或年度贊助 1200 元)⁣: 贊助網址由此去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 DQ VIP 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跑得比真相更快的謠言》⁣: 社團由此去「地球圖書館」是由 DQ 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從科技首富到全美最大阿土伯 比爾蓋茲囤地為哪樁?
對多數人而言,農地並不在可投資的雷達範圍內,直到去年初,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 (Bill Gates) 與前妻梅琳達 (Melinda Gates) 被揭露是全美私有農地最大戶。眾人滿頭問號:「比爾。蓋茲買農地的動機是什麼?」「和他標榜的永續農業策略有關嗎?」比爾。蓋茲以慈善工作聞名,致力於解決世上迫切的公衛問題和氣候變遷,然而他坦言,投資美國農地並不在他拯救地球的廣泛計畫中。說穿了就是「投資」。原來,美國農地是一種投資獲利工具,不過有別於台灣農地變更建地的模式。在美國,農地投資有諸多障礙,包括農地高度分散、多由家族持有,約 97% 農場屬於中小型家族企業。儘管美國農業發達,過去卻一度缺乏鑑別農地價值的專業人士。公元 2000 年是一個分水嶺,大型的法人投資機構開始關注農地。特別在 2008 年至 2009 年金融危機期間,投資人迫切找尋有別於黃金和債券等傳統型安全投資標的時,農地基金如雨後春筍般上市。根據 Valoral Advisors 統計,2005 年全球僅 19 檔農地型投資基金,到了 2020 年相關基金 166 支,大幅成長近九倍。2013 年開始投資農地的比爾。蓋茲算是加入了這股「瘋農地」的潮流。2014 年《華爾街日報》報導,蓋茲在加州、伊利諾州、愛荷華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州至少擁有超過 10 萬英畝農地。他旗下的控股公司近 10 年來悄悄買下大筆農地。2021 年 1 月《土地報告》(The Land Report) 指出,比爾。蓋茲透過 Cottonwood Ag Management 和 Cascade Investment 兩家投資管理公司在美國 19 個州擁有 24 萬 2,000 英畝農地,相當於四個台北市之大。比爾。蓋茲另外還有 2 萬 5,750 英畝過渡型土地,以及 1,234 英畝休閒農地,地點遍及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和亞利桑那州。美國農業部 2021 年報告指出,以全美農地 8 億 9,530 萬英畝來計算,比爾。蓋茲擁有的農地比為 0.027%。精準一點說,他並非美國最大的農地主,而是「私有農地最大地主」。身為全球軟體巨擘微軟公司共同創辦人、美國科技業先驅者,比爾。蓋茲即使不再掛首富,今年 7 月仍以財富淨值 1,120 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五大富豪,多了全美「私有農地最大地主」頭銜,也是一項成就。比爾。蓋茲的好友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早對農地情有獨鍾。巴菲特在 1986 年就已買下內布拉斯加州 400 英畝農地,並寫道:「我不需要特殊知識或智慧就能結論,這項農地投資不會有下跌風險,且可能有很大的漲幅。」億萬富豪巴菲特在今年度旗下投資機構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東會議上,再度提起農地是他購買的兩種資產之一,而非比特幣。美國畢竟是重要的農業國家,農地兩大可觀的獲利來源是租金和作物收入,而當農地出售時通常有升值的利潤。曾任美國農業部經濟學家的蒙大拿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畢格羅 (Daniel Bigelow) 告訴《紐約時報》, 農田投資有其吸引力,因其往往和股市形成反週期,達成對沖策略。換句話說,當經濟不景氣時,農田的價值一般不會貶值。很多事情可以虛擬,但人們活著永遠需要飲食,當乾旱日益嚴重、氣候變遷難解,農地確實有其價值。美國全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委員會 (NCREIF) 農地指數統計,1992 年至 2020 年,美國農地年均投報率為 10.9%、股市 7.87%、黃金 6%; 對比波動率股市 16.9%、黃金 14.8%, 但農地波動率僅 6.84%, 因此是長期投資組合中分散風險的工具之一。想像一下,麥當勞的薯條、世界最大紅蘿蔔商、美國人晚餐的洋蔥都來自比爾。蓋茲投資的農地時,負評也隨之而來。替他工作的農民無法耕者有其田,同時因為他整併許多農地,可能帶動更多科技化農業。當農業生產愈來愈昂貴時,富豪投資農地對年輕的農民帶來威脅,難以在價格上與大規模的農地主競爭。有句俗諺說,農夫不能是悲觀者。當比爾。蓋茲投入大量資產做公益,或許也不能忽略大規模的農地投資未來可能運用在永續農業發展的可能性。今年 1 月,比爾暨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宣布成立 Gates Ag One 非營利單位,計畫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小農獲得農業技術、改進農具,協助女性及農業創新,學習提高作物產量及適應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華盛頓農地基金 (Washington Farmland Trust) 執行主任康貝爾 (Melissa Campbell) 說,基於比爾。蓋茲是氣候復原力的倡導者,在面對氣候變遷的議題上找到許多有趣的解決方案,期望他在農地的投資也能帶來良善的變化。
演算出來的畫作,還能算是藝術嗎?AI畫作奪冠,藝術家的生存之戰
九月初,遊戲公司 Incarnate Games 的執行長暨董事長 ——Jason Allen 以 AI 繪圖工具 Midjourney 所繪製的作品《太空歌劇院》(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 (Colorado State Fair) 舉辦的 Fine Arts Exhibition 中,奪得數位藝術組 (digital arts category) 之大獎。本為美事一樁,但當 Allen 得獎的作品與消息傳至推特時,輿論開始發酵。讓網友言詞針鋒的原因是,人們只需要輸入關鍵字提示,Midjourney 便會生成構圖、用色皆屬上乘的圖片。因而有人懷疑 Allen 得獎的正當性,反駁者則主張 Midjourney 也只是創作工具之一。至此,這份勝利的宣言演變成支持與反對 AI 繪圖工具兩派的論戰。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支持者認為使用 Midjourney 作畫與利用 Photoshop 修圖其實相去不遠。有人甚至將此事件與 19 世紀相機初發明時,藝術圈的反感態度作對比,暗示著在新科技問世時,藝術家的態度時常都是比較意興闌珊的那方。然而,反對派的憤懣也不是沒有道理。透過 AI 繪圖工具,人們只需要付出極少的成本便能獲得品質極好的圖片;相比之下,聘用真人來創造美,反而成了一個相對耗費金錢與時間的選擇。故而,有人擔憂此類 AI 繪圖工具的推出,可能會對人類藝術家的活路造成威脅。但,更多批評聲浪是衝著 Allen 而來。他們不認同《太空歌劇院》是 Allen 的創作,反而覺得他的行徑是一種作弊,同時也是對藝術的褻瀆。雖然 Allen 拒絕提供自己為了製作《太空歌劇院》而輸入 Midjourney 的關鍵詞,但他有出面澄清,自己於報名時便充分揭露了自己的作品是由 Midjourney 所製作的事實。事後,二位評審也坦承評選時他們並不知曉 Midjourney 的運作機制,即便如此,他們也表示,在充分理解後,依然認為 Allen 的作法沒有問題,奪得大獎仍是實至名歸。同樣於本 (9) 月初,在中國網路上,AI 繪圖工具也製造了一場鬧劇。名為「槽邊往事」的微信公眾號貼出了一幅山水畫,聲稱由 AI 繪成,邀請網友們鑑定一下 AI 繪圖工具的火候。多數網友毫不領情地寫下「意境不佳」、「線條生硬」、「構圖缺乏留白」等批評,但最後都被發文者反將一軍,因為他揭曉了謎底 —— 山水畫其實截取自元朝畫家黃公望的《天池石壁圖》。這樣的作法也招徠其他網友議論。有人指責他有「誤導民眾的嫌疑」, 也有更多人為那些把注意力放在構圖上的網友辯護,認為發文者截取原畫一隅的行為確實是造成沒有留白的主因,且畫作之賞析本來就該看整體而非局部,因此這些批評皆屬有憑有據。該文現已刪除。公眾號「槽边往事」的意圖鮮明,無非是打著「AI」的旗幟測試網友對行家與名畫的識別度與鑑賞力,而顯然在他的標準下,多數網友都沒有通過這場測驗。但,這樣的實驗結果,是否透露著人們面對 AI 所作之藝術,會很自然地產生排斥、抗拒的心理呢?這是否也反應了,面對 AI 的強勢,人類所產生的恐懼與焦慮呢?當人們在談論藝術時,人們在談論的到底是什麼?如果藝術的標準是「美」, 那 Jason Allen 的《太空歌劇院》似乎有達到門檻,這幅爭議之作混合了洛可可 (Rococo) 與超現實 (Surréalisme) 兩種風格,圖中明亮巨大的圓圈彷彿有吸引人墜入的魔力。如果藝術的底線是人類的「工藝」, 換言之,所有被認定為藝術者皆需出自凡人之手,那《太空歌劇院》肯定不符合這項規定,但其他數位藝術也該被驅逐出藝術的範疇之外。又,如果藝術需要「名氣」的背書,在這越來越水平、分眾又沒有共識的網路時代,真正的藝術似乎正在凋亡。AI 繪圖工具所掀起的風波,看起來在短期內只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藝術的定義,更是亙古以來人們未解的難題之一。少數可以肯定的是,如 Jason Allen 為自己的事件所總結的 ——AI 繪圖工具已經誕生,人們能做的只有承認並接受這件事。
失眠大國日本 慘賠15兆日圓「睡眠負債」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2021 年調查,日本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為七小時 22 分,在經合組織 30 多個成員國中敬陪末座,遠低於全體平均的八小時 24 分。厚生勞動省 2019 年實施的「國民健康暨營養調查」也顯示,每天睡不到六小時的日本人當中,30 至 50 多歲男性以及 40 至 50 多歲女性占了半數。這些人可能因為必須兼顧工作與家庭、通勤時間長等因素,導致沒有充分的睡眠。東京家政大學睡眠行動科學研究室負責人岡島義表示,睡眠與營養、運動並列為健康三大要素,高品質的睡眠可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睡眠負債」是慢性化的睡眠不足。人如果睡眠負債過多,就會精神不濟,導致認知、行動、情感、注意力、記憶力、身體機能受影響。這些問題將導致人際關係惡化,學習或工作表現變差、效率低落,甚至可能與罹患憂鬱症、糖尿病、失智症等疾病有關。岡島指出,日本人幾乎處於睡眠負債的狀態。有研究顯示,長期只睡四小時的人,其工作表現與連續熬夜九天的人相當。相較於熬夜的人,處於睡眠負債的人缺乏自我察覺力,不覺得自己精神不濟,也不以為意。至於一個人一天應睡幾小時才適當,則是因人而異,如果白天不會精神不濟,就算是適當睡眠。有人指出,睡眠負債一詞流行後,導致高級床墊、高級枕頭、助眠保健食品的銷售狀況變好。此外,購買「持續性正壓呼吸器」(CPAP) 來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也增多,助眠市場變得蓬勃。根據日本市調公司 Seed Planning 數據,截至 2021 年,日本與睡眠相關的市場規模達到 1 兆 6,200 億日圓,其中睡眠科技占 28%, 約 4,600 億日圓。日本與睡眠科技有關的新創公司中,NeuroSpace 開發企業導向的睡眠改善計畫,協助逾 100 家企業提高生產力;BrainSleep 則是制定獨家的睡眠數值,予以商業化,也開發並銷售可提升睡眠品質的枕頭。日本大型企業也跨足睡眠科技領域,如大金 (DAIKIN) 與京瓷 (KYOCERA) 共同研發營造舒適起床氛圍的系統、Panasonic 推出標榜能改善睡眠品質的空調、華歌爾 (Wacoal) 推出「睡眠科學」系列睡衣等。除了穿戴式裝置、寢具等領域,與睡眠有關的行業還有空調、照明、營養補充品、機能性食品、音響、音樂、芳香商品、冥想放鬆等領域,範圍相當廣泛,若能再與科技相結合,還可創出更多商機。日本市面上標榜提升睡眠品質的食品不斷推陳出新,尤其自 COVID-19 疫情以來,民眾健康意識提高,比以往更重視睡眠。其中,以養樂多公司的「養樂多 1000」最有名,去年 4 月上市後,經訂戶口耳相傳,在社群網站上成為熱門話題,經常一上架就秒殺,被喻為「夢幻飲料」, 更有人在網路上以逾三倍價格轉賣。自動販賣機時常缺貨,甚至許多人早起等待補貨購買的「夢幻飲料」——「養樂多 1000」為何如此搶手呢?廠商廣告顯示,一瓶「養樂多 1000」(100 毫升) 含有 1,000 億個活性乳酸菌代田株,可直達腸內,有助抒壓、提升睡眠品質、改善腸道健康。記者經常出入東京鐵塔附近的地鐵赤羽橋站,最近看到站內自動販賣機的「養樂多 1000」乳酸菌飲料排成一排,但下方亮著紅燈標示「準備中」, 代表等待補貨。有民眾說,可能要一大早補貨員上架後,立刻搶購才能得手。記者的友人說,「喝了這款飲料後,真的睡得比較好,醒來覺得舒服」, 還說有幾位知名藝人也大讚有效。森永乳業 9 月中旬也推出標榜可減輕起床時疲勞感、助眠的機能飲料,商品包裝上就寫著「睡眠改善」四個大字。這款商品含茶氨酸 (L-Theanine), 具有放鬆神經緊張及抑制「興奮性的神經細胞」功能,可改善睡眠品質。這些標榜助眠、抒壓、減輕疲勞的飲料真那麼有效嗎?這可能是心理作用,能買到、喝到就是小確幸,但如果為此要一大早衝到自動販賣機或超商購買,或許反而會導致失眠。
笑到哭「😂」仍最多人愛用 Emoji年度報告出爐
為了了解美國人使用 emoji 的偏好,Adobe 近期發表「2022 Emoji 趨勢報告」針對 5,000 名 emoji 用戶進行調查,91%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使用表情符號以和緩對話的氛圍;73% 的受訪者表示,使用 emoji 的人比不使用者更友善、有趣,也更酷。當中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如果訊息內容包含表情符號,他們更容易回覆。根據調查,71% 的受訪者認為 emoji 是互相理解的重要對話工具,也有 75% 的人表示他們與使用 emoji 者感覺更親密。71% 的 emoji 用戶在工作中也會使用 emoji,68% 的人喜歡他人工作中使用 emoji。Adobe 釋出 2022 年美國表情符號使用趨勢的調查報告。這次調查也統計在各地區最夯的五個 emoji, 總排前五名分別是 😂(笑到哭)、👍(豎起大拇指)、❤️(紅心)、🤣(在地上打滾的笑臉) 和😢(哭臉)。雖然先前根據外媒針對 TikTok 的影片與留言進行討論,發現 Z 世代 (泛指 1996 年後出生的世代) 已經開始覺得「😂」不酷了,但顯然在總體用戶還是非常喜歡使用 😂 Face with Tears of Joy。至於超過一個以上的表情組合,調查最熱門的配對是 「🤣😂」、「🥰😘」 和 「😘❤️」。至於美國最不受歡迎的表情符號分別是: 💩(便便)、😠(生氣) 和 😳(臉紅), 各州有不同的排名,在調查中一併列出。60% 的受訪者同意使用表情符號在對話中,可以提升心理健康。69% 的 Z 世代與千禧世代用戶認為比起純文字,含有 emoji 的訊息讓他們感覺更舒適。88% 的人認為,他們會對使用 emoji 的對象更多同理心,更有 92 % 的人認為 emoji 的使用能打破語言隔閡。雖然能助於突破語言障礙,不過部分 emoji 的意思也常被誤解、誤用。有 50 % 的受訪者認為們使用表情符號的方式與原本預先設定的含義不同。調查也指出最常被誤解的表情符號前三名分別是 「🤠」(牛仔帽)「🍒」(櫻桃) 和「🙃」 (顛倒的笑臉)。根據 emoji 表情貼的網站 EmojiAll 解釋,🤠 頭戴牛仔帽,可以用來表示直觀意思;🍒 櫻桃除代表水果,也可以用來形容有青春與活力的少女,後來也被用於一些性暗示。🙃 顛倒笑臉則和呵呵類似,帶著一些諷刺和不屑的氛圍。你都如何使用 emoji 呢?是否也有無法完整表達情緒,不小心誤用,被誤會的經驗?洞察更多表情符號使用的習慣,可以直接觀看完整報告!
中國情報組織已滲入內部 前Twitter資安主管赴參議院報告
據外媒報導,揭露 Twitter 內部問題的前資安主管 Peiter Zatko, 綽號又稱「Mudge」的吹哨者,於 9 月 13 日在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作證,指出 Twitter 公司內部有效力於外國情報組織的人員,且公司系統時常遭遇資安攻擊。Zatko 在爆料文件中稱 Twitter 收到過來自美國政府的消息,警告公司內有員工同時在為外國的情報局工作,而在聽證會上參議員查克。葛雷斯 (Chuck Grassley) 證實,FBI 曾警告過 Twitter 公司人員中恐有中國間諜。Mudge 說那些間諜來自中國的國家安全部,是中國主要的情報組織。Twitter 約 4000 名工程師都具有取得公司數據的權限,因此外國的間諜也能取得用戶資訊和公司敏感資料,這些資料包括 Twitter 在特定區域審查平台內容的計畫等。我了解到公司的安全團隊曾被聯繫,並受知會 Twitter 內部的人員名單中,至少有一名員工來自中國的情報組織之一,中共國家安全部。另外,因 Twitter 也沒有仔細紀錄下員工對資料的取得紀錄,Mudge 說如此一來很難掌握確切有哪些數據已被外國間諜取得。Twitter 員工之中的間諜並不只來自於中國,Mudge 指出印度政府也成功將間諜安插進公司內部,且印度間諜有直接控制公司系統和取得用戶數據的權限。今年 8 月一名 Twitter 前員工收賄於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去取得反政府用戶的數據後交給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因此被判有罪。Mudge 表示,Twitter 用來記下員工登入紀錄的系統,每星期都會遭受數千次駭客攻擊 (攻擊並未成功), 每日的攻擊次數高達 3000 次,Mudge 認為這是資安的重大警告,但 CEO 帕拉格・阿格拉瓦爾 (Parag Agrawal) 當時任職於技術長時,並未派遣任何人去修補漏洞。Mudge 說,Twitter 缺乏公司內部的紀錄,顯示 Twitter 在建設和工程方面的落後,而工程師也沒有被賦予足夠能力,來將公司帶往現代化。Twitter 並不完整了解其蒐集來的用戶數據。他指出公司蒐集到的數據包括:用戶手機號碼、用戶過去和現在使用的 IP 地址、過去和現在的 email、用戶大約所在的地理位址,以及關於用戶使用裝置的細節,像型號和使用的語言等。Mudge 認為這些用戶個人資訊,可能會讓外國情報單位得以鎖定特定族群,同時也讓情報組織掌握,Twitter 對他們派遣過去的間諜了解多少。Mudge 也警告這些用戶數據可能會成為 (Influence Operation) 中的一大利器,在用戶未注意的情況下左右他們。他還說這些數據可能會與曾被洩漏的資料相互結合,像先前美國第二大醫療保險公司 Anthem 所洩漏的顧客個資。Mudge 也指責美國的聯邦機構不適任規範科技公司,其中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無法確實得實施 2011 與 Twitter 共同協議的內容,且由於 FTC 只執行一次性罰款,Twitter 對於國外立法單位的害怕程度甚至勝過 FTC。Twitter 承認在 2013 到 2019 年間,曾要求用戶提供私人資訊來增加帳號的安全性,但同時也將那些私人資訊用於推送個人化行銷,在今年 5 月,Twitter 答應支付 1 億 5000 萬元,與 FTC 達成和解。
「提及屁股的書不是色情就是戀童?」失控的德州禁書大戰
2021 年的一個夏日午後,德州草原郡 (Llano) 圖書館內,有一群人坐在一張張的紅色塑膠椅上,討論著那些「給孩子們看」的書。圖書館員史奈德 (Rhonda Schneider) 提出,她發現其他分館的書架上,居然放著一些名為《My Butt Is So Noisy》、《I Broke My Butt》以及《I Need a New Butt》等不合適且內容令人擔憂的書籍。史奈德認為,這樣的書籍隱藏了戀童癖隱晦地博取小孩信任的邪惡陰謀:「我們可不能讓這些書出現在圖書館裡」她說。不過,另一位圖書館館員凱斯特蘭 (Tina Castelan) 在花了幾小時詳細閱讀這些討論屁股的書之後,她不認為這本書在講色情相關的議題或是戀童,內容也沒有覺得不妥的地方。館員凱斯特蘭稱自己從 5 歲開始就是圖書館的忠實讀者。高中時,她在分館借了一本由艾倫・霍普金 (Ellen Hopkins) 所寫的小說 ——《Impulse》刻畫了三位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生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該書幫助她面對自身的抑鬱與疏離感。雖然凱特斯蘭透過分享這段經驗,肯定該書的價值與意義;但仍有部分反對者認為書中充斥性、暴力與毒癮藥癮,並主張兒童不應該閱讀這麼明確描述自殺的書籍。但凱特斯蘭還是認為,對孩子而言能夠接觸到這樣的資訊和書籍是重要的「如果我那時候沒有看這些書的話,我現在可能已經不在了」她說。以保守派為主的德州,繼去年 3 月通過的《》(Heartbear act), 以及在 9 月搬出全美最鬆的槍枝管制法後,接著又迎來了另一項讓外界感到震驚的法案 —— 即去年 9 月生效的及後續替代的 SB3 法案。透過 anti-CRT 法案本身的約束力及法條的解釋空間,學校圖書館或教室裡的書籍,未通過審查者皆遭到下架,就連學校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都受到了該法條的限制。德州共和黨參議員克勞詩 (Matt Krause) 先前直接寄信給德州教育教育部 (TEA), 詢問當地學校的圖書館館藏是否還有不應上架的書籍,包含了《Black Lives Matter: from hashtag to the streets》、《Cinderella Is Dead》、《Jane Against the World: Roe v. Wade and the Fight for Reproductive Rights》、未來即將由怪奇物語女主角米莉巴比布朗 (Millie Bobby Brown) 出演的電影原著《The Girls I’ve Been》, 以及被紐約公共圖書館評為年度好書的《The Magic Fish》等 16 頁落落長的書單,共計有 850 本書籍。「根據去年被質疑的書籍名單,我需要這些書全部從圖書館和教室裡撤除。請找一個地方,把這些書收起來。」德州凱勒獨立學區 (Kellr ISD) 執行長普萊斯 (Jennifer Price) 在先前寄給學區校長的信裡這樣寫道。凱勒獨立學區相關董事會會議指出,有提及性和裸露等含「淫慾」意象的出版品、明顯令成年人反感且不適宜給孩童閱讀的內容,以及對未成年者無任何社會價值等被視為有害的書籍,將「不會被使用、散佈或提供」給學生閱讀。先前曾於 FB 社群上傳出《聖經》與《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兩書可能遭下架一事,凱勒獨立學區發言人麥考曼 (Nicole McCollum) 後續向《今日美國》(USA Today) 表示:「這個資訊是錯誤的。」後續證實,《安妮日記》確實曾經送審,並於審查通過後現已重返書架;《聖經》及先前旅遊生活頻道 (TLC) 跨性別相關實境節目「我是女生」(I am Jazz) 同名書籍在審查結束後,同樣也已回到架上。美國筆會資料顯示,在全美 26 州約 2899 所學校實施的禁書令,光是去年 7 月到今年 3 月,就直接讓 1586 本書從校園圖書館和教室的書架上消失,並直接導致 1145 本書被迫更改書名。另外,根據美國圖書館協會 (ALA) 統計,自 1990 年開始,平均每年會有 300 到 350 件有關書籍內容不當的投訴;但光是去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就接到 729 起投訴,總計遭投訴的書高達 1597 本,「投訴量增加這麼多真的是史無前例。」美國圖書館協會知識自由辦公室主任卡德瓦史東 (Deborah Caldwell-Stone) 說。面對每年有愈來愈多的書被禁,全球知名出版社「企鵝藍燈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 今年就和美國暢銷書作者愛特伍 (Margaret Atwood) 合作,推出了一本材質特殊、燒不毀的《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象徵「充滿力量的文字是無法被毀滅」。對於凱勒獨立學區限制孩童及青少年閱讀的書籍內容,家有四個小孩的家長豪絲 (Laney Hawes) 也表示,自己能夠理解部分家長可能不希望自家的小孩閱讀那些不適合他們年齡所閱讀的書,但她也不認為將這些書從書架上撤下是個好的作法。獨立書籍網站 Book Riot 作者編輯愛麗絲 (Danika Ellis) 在統計德州近期被禁的書籍名單時發現,書單上的 850 本書中,有 62.4% 的禁書內容涉及 LGBTQ 議題、14.1% 為性教育相關討論,另外有 8.3% 為種族及種族歧視相關的主題。這些被視為不當的書籍,其中更有 71.3% 的目標讀者屬青少年;若以虛構與非虛構書寫方式區分的話,則以虛構創作居多 (59%)。針對愈來愈多書的內容遭質疑或被禁,愛麗絲就認為,學校應該要拒絕向透過霸凌,以及審查制度威脅人的德州政府等單位低頭。「學校圖書館裡有反種族歧視的書、有關性的書,以及 LGBTQ 相關的書本身就有必要性。」愛麗絲說,因為處在青少年階段的學生,很有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卻不敢和家長或老師開口,這時學校圖書館所提供的書便成為他們的心理支持與幫助。愛麗絲也批評德州州政府通過的 HB3979 法案,導致種族、政治、多元性別相關的書籍從學校架上撤除,其實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下架書籍美其名是在避免讓孩童,及青少年在校園課堂和圖書館架上接收到「令人不適」的內容,但事實上卻也忽略了那些正面臨種族歧視、性向歧視的學生們心理的感受。此外,書籍的封面本身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有書名看起來可能屬於「普遍級」、無涉爭議的書,內容可能又另藏玄機。像書籍《Pugdog》講述主角麥克以為常和自己玩的狗是公的,但後來發現牠其實是母狗時,就立刻要求牠要符合一隻母狗的樣子。這本書談論的性別刻板印象主題的書籍,書封也僅繪製了巴哥犬頭像。此外,荒謬的是,德州政府及相關單位要求學校教師在教導過往大屠殺內容的時候,必須要能夠同時提供相反角度的書籍,但有關大屠殺主題的書如《Life, Death and Sacrifice: Women and Family in the Holocaust》卻已經遭禁。禁書的概念在歐美源自於各類宗教領袖和組織,而英國當時登陸美國後,也展開了一連串的書籍審查。1650 年,美國麻薩諸塞州 (Massachusetts) 殖民者品欽 (William Pynchon) 發表了一本叫《The Meritorious Price of Our Redemption》的小冊子,告訴讀者無論是誰,只要遵守上帝的旨意和基督教的教義,就能夠上天堂。只是,這樣的內容對信奉「只有特定少數人才能進天堂」的其他喀爾文主義清教徒來說,品欽所出版的這本冊子無疑是異端邪說,後來遭到禁止甚至燒毀。同樣也是禁書令,在台灣,則以戒嚴時期於 1953 年公頒布的,以及民國 19 年 (1930 年) 2 月 16 日制定公布,並於民國 88 年 (1999 年) 1 月 25 日廢止的《出版法》較廣為人知。《出版法》第 2 條將出版品主要分為三類:新聞紙類 (新聞及雜誌)、書籍類,以及其他出版類。根據該法 32 條,如果出版品觸犯煽動他人、觸犯內亂及外患、觸犯褻瀆祭典、妨礙風化、妨害公務罪、投票罪或妨害秩序罪時,就可能會面臨警告、罰鍰、沒入禁售、停止發行或撤銷登記等規定。2019 年,時任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的郝明義進一步說明併整理了當年書籍遭禁的十大原因:一、內容談及共產黨相關資訊;二、1949 年後留在中國的作家之作品;三、在海外或香港和中國有聯繫者的著作;四、與日治時期及二二八事件相關的人事物;五、白色恐怖階段受害者等相關書籍;六 、得罪蔣家的人所撰寫的書籍;七、反抗社會體制者的著作;八、思想較偏向左派者;九、提倡民主運動相關書籍,以及十、內容含色情淫穢描述,被認定有傷風害俗嫌疑之書。綜上理由,魯迅的《阿 Q 正傳》、雷震的《自由中國》、吳濁流的《無花果》以及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及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等書或雜誌,各因為與共產黨關聯人士名稱相近,或能引發聯想等等相關原因,而出現在當時台灣禁書的名單當中。相關禁書的限制在 1992 年 8 月台灣警備總司令部 (又名警備總部) 宣布裁撤後,書籍出版、閱讀限制才獲得解禁。對於禁書令,《台灣禁書的故事》作者廖為民於書中自序引用了歷史作家房龍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的話:「禁書是一件極其愚蠢之事,查禁圖書與迫害作者的結果,只會使那些根本就不會引起公眾注意的圖書,反而因此備受矚目。」人類對知識的渴望與文字的力量,不會因為書籍遭禁的而瓦解,反而激起了更多人想要閱讀的好奇心。依據現任大塊出版董事長郝明義整理當年十大禁書理由:一、內容談及共產黨相關資訊;二、1949 年後留在中國的作家之作品;三、在海外或香港和中國有聯繫者的著作;四、與日治時期及二二八事件相關的人事物;五、白色恐怖階段受害者等相關書籍;六 、得罪蔣家的人所撰寫的書籍;七、反抗社會體制者的著作;八、思想較偏向左派者;九、提倡民主運動相關書籍;十、內容含色情淫穢描述,被認定有傷風害俗嫌疑之書。德州 (Texas)、賓州 (Pennsylvania) 和佛羅里達 (Florida)。
靠左靠右?誰先誰後?原來都有邏輯
還記得小時候第一個學到的交通安全規則嗎?一定有提到過:行人、車子要「靠右走」。但其實,臺灣在日據時代曾經是左行制,直到民國 35 年,才改成右行制。再往前推 200 年,甚至更早遠,在使用馬匹、馬車的古代,人類共同習慣大多是「靠左走」, 為什麼呢?騎士騎馬時,由於施力方向,常會以左腳先踩上馬鐙,右腳再跨過馬背。因此為了路邊安全、方便上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靠左邊走」的習慣,也影響人們日後車輛的通行方向。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車輛行進方向」寫進法規的國家。直到法國大革命時期,將行進方向改成「靠右走」, 竟成為推翻貴族表徵的行動之一,又隨著拿破崙企圖征服歐洲的行為,將觀念推行到全歐洲。美國則在 18 世紀先後,出於去英國殖民的因素,逐漸與法國一樣,採行了「靠右行駛」的規範,再透過其汽車工業的發達,將右行制擴展至其他大陸。「臺灣變成『靠右走』也與美國有關。」湯儒彥老師說到。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接收了大批美國援助的汽車,因為花費資金改裝並不明智,便開始大力推動靠右行駛。行人呢?原來早在民國 60 年代以前,臺灣真的有明文規定,行人於人行道上需「靠右走」! 但後來考量到步行時的靈活彈性,已經刪除條文,不再限制,行人在人行道上的行走就變得非常自由。那麼行人不走在人行道時,怎麼辦呢?湯儒彥老師強調:這部分規定從來都沒有變,就是「靠邊走」, 而且最好的做法是「面向來車靠邊走」, 才能隨時注意來車狀況,確保自己安全。路口常見的紅綠燈,最早出現在英國,一開始是為了防止馬車去撞行人,而且當時只有紅燈和綠燈 2 種顏色,沒有黃燈。「黃燈的出現,一是要讓汽車駕駛,有足夠緩衝時間來煞車;二是讓已經在路口裡面,但還沒通過路口的車輛,有充足的時間來做淨空。」湯儒彥老師回答。沒有紅綠燈的路口,老師則指出:「可以藉由 (1) 閃光紅燈號誌;(2)「停」標誌、標線;(3)「讓」標誌、標線;(4) 車道數多寡等設施,判斷自己身處於支道,那就一定要讓幹道先行。」道路上的標誌、標線、號誌,都是道路在向用路人「說話」, 身為用路人要時刻注意,尤其透過它們可以判斷自己與其他用路人的關係,再依照路口的用路優先權來行駛。更別忘記,每到路口要慢看停,確認安全後再續行,掌握正確用路方式,也就不必苦惱如何上路了。【EP3. 靠左走?靠右走?】
「很累、壓力大、無聊」美國高校生活和影集演得不一樣
光看電影或影集,影視作品中的美國校園生活充滿令人嚮往的元素:自由開放的課堂氣氛與多元化的課外活動;相較於台灣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補習文化,美國高中生看似過著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幸福日子,每天上四到六節課,下午 4 時開始從事社團活動。但少了一體化的入學考試主導,美國學生為了申請理想大學,進入中學開始就必須注重課堂表現,投入課外活動與社區服務,每天時間表同樣填得滿滿,甚至高中生睡眠不足影響健康的問題都受到主管機關的重視。耶魯大學情緒商數中心及兒童研究中心 2020 年研究發現,將近 75% 美國高中生自我評估上學經驗得到負面的結果。這份研究的範圍遍及全美,共 2 萬多名高中生參與調查。研究又再鎖定 472 名康乃狄克州高中生進行二次抽樣調查,要求這些高中生在上課日的不同時段記載當下的感受,得到了類似的故事:大約 60% 高中生在不同時段都有負面感受。耶魯大學教授艾薇絲維克 (Zorana Ivcevic) 說:「這比我們預期的要高得多。跟學生交談的時候我們知道,他們覺得很累、壓力大和無聊,但我們很驚訝這個程度大到令人喘不過氣來。」參與研究的高中生涵蓋美國 50 州,包括都會區與鄉村、公立學校與私校。研究顯示,無論是哪一個人口分類都顯示,學生對學校有負面感受,其中女生的負面程度略高於男生。總體來說,學生把學校當作一個他們接收負面情緒的地方。研究人員分析,不管是累、壓力大或無聊等這些情緒,等同於學生對於校園生活提不起精神、失去活力,都不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看不到感興趣、好奇心等有利於深度學習的要素。產生這些感受不只影響到學生們的課業表現,更影響這些年輕人的心理健康。艾薇絲維克說:「學生們醒著的時間大多在學校,各種情緒會對他們的注意力產生重大影響。當你感到很無聊的時候,別人講話的內容你會怎麼接收?」美國近年來吹起一股把上學時間往後延的潮流,不少學校把第一堂課的時間從原先的早上 8 時左右延後 30 分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學生因為家庭作業繁重又必須一大早到學校上課,長期為睡眠不足所苦。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 (CDC) 網站公開列出,學校把第一堂時間排得太早,對學生的健康會造成不良影響,容易染上飲酒、抽菸、藥物濫用等不良習慣。CDC 建議學校應該把上學時間訂在早上 8 時 30 分以後。加州最新法律明文規定,學校上課時間不得早於 8 時 30 分。近兩年,美國各大學名校陸續取消申請入學需提供 SAT (學術能力測驗) 或 ACT (大學入學考試) 等考試成績,部分原因來自疫情影響。隨著疫情趨緩,取消入學考試似乎已經是各大名校的趨勢。包括加州大學 (UC) 系統的九個分校、加州州立大學 (CSU) 系統 23 所大學已經宣布取消提交入學考試成績。相較於台灣重視入學考試的成績,美國學生申請大學要提供高中在校成績、申請文章、推薦信,更要有豐富的社團活動、社區服務、競賽獎項等呈現一個學生在領導力、解決問題與融入群體等全方位能力的評估。申請入學考量多個不同的條件,相較於台灣的課後補習文化,美國家境富裕的人家則是聘請升學顧問,從高中選課開始,協助學生選擇能夠吸引入學委員目光的課程,並搭配難度較高的大學先修課程 (AP)。顧問會修改申請文章,甚至幫忙安排課外活動,取得特殊成就或獎項。美國高中生之所以忙得沒時間睡覺,對學校產生倦怠感,部分原因是在沒有一致的入學考試成績評判下,學生必須對於高中課堂的分數斤斤計較,平時就承受考試與家庭作業的壓力。另一方面雖然下課時間早,但必須花費大量時間在課外活動,在學術社團、團隊運動、社區服務或營隊當中尋求表現,累積成就與個人的獨特性。相對開放的大學之門,鼓勵學生在課餘時間發展個人興趣,培養解決問題、帶領團隊、服務社區的實務能力,確實鼓勵年輕人在課業成績之外闖出一片天。美國在疫情之後已經有上千所大學加入行列,不再要求學生提供標準考試成績,這樣的後考試時代的來臨,與企業界新一波的聘用人才趨勢頗為呼應,不少矽谷的科技公司面試新人的時候已經不看學歷,更重視人才的好奇心、學習力與社交能力。
【地球圖書館】在威而鋼發明前,那個努力想幫男人抬頭的科學家
賈爾斯。布林德利 (Giles Brindley) 是個怪胎科學家,清瘦、禿頭、戴著眼鏡,在科學界有一定地位。他既是眼球功能的專家,也是作曲家,發明了他命名為「邏輯低音管」(logical bassoon) 的樂器。另外,他對男性的勃起也有強烈興趣,這也讓他成為科學史上的奇譚。事情發生在 1983 年拉斯維加斯一場泌尿科醫學會上,他穿著一套寬鬆的藍色運動服走上講台,俯視底下大約八十名觀眾,開始發表他的最新發現。他用他的英國口音對觀眾說,他要談的主題是勃起功能障礙。在 1980 年代,這對泌尿科醫生是一個大問題。在那個時代,沒有人知道勃起究竟是怎麼發生的,也不知道該怎麼治療勃起障礙。沒有人明確知道究竟是哪些系統跟哪些系統相互影響,更不知道牽涉到哪些化學物質。人們只知道,很多男人有勃起障礙,而這種障礙好像會隨著年齡漸趨嚴重。當時唯一找得到的解決方式,是從力學的角度出發,以手術植入各式各樣的幫浦、氣球、塑膠條和金屬,而後充氣、摺疊或按壓就定位,製造人工勃起。研究人員費盡千辛萬苦,想找出一個讓各方面都滿意的方案,只是大部分都失敗了。如今看來或許有趣,可是對於因為某種程度勃起功能障礙受苦的廣大男性,這種事一點都不好笑,對他們來說,這是嚴重的醫學問題。於是布林德利登場了。他既是博學之士,又是邏輯低音管演奏家,更是醫學自我實驗這個古老而高尚的傳統所剩無多的實踐者之一。從帕拉塞爾蘇斯和他的勞丹,到發現迷幻藥的瑞士化學家艾伯特。霍夫曼 (Albert Hofmann), 自古以來有不少醫生會拿自己做實驗,避免讓無辜的病人試藥。當時五十多歲的布林德利用自己的陰莖做實驗。他對陰莖注射藥物,想要以化學而非物理方式刺激勃起。他告訴拉斯維加斯那場會議的觀眾,他的實驗已經有點進展。他用大約三十張幻燈片展現成果。即使是在泌尿科會議上,看見別人若無其事地分享老二的照片,仍舊相當刺激 (至少在還沒有社群媒體的時代是如此), 不過當時的觀眾處之泰然。圖為英國科學家賈爾斯。布林德利,在 1983 年的那場泌尿科會議上,他發布了以自己陰莖做實驗的「研究成果」, 讓在場觀眾驚為天人、久久不能忘。但那是在布林德利覺得有必要親自演示之前。幻燈片播放完畢後,他告訴觀眾在下樓發表報告前,在飯店房間為自己打了一針。他在講台上來回走動,把運動褲往上拉緊,對慌亂的觀眾展示他的研究成果。有個當時在場的觀眾後來回憶說:「那時我震撼極了,相信在場每個人都跟我一樣...... 我不敢相信台上發生的事。」這時布林德利看看台下,搖頭說:「很可惜,這樣的展示不夠清楚。」於是把長褲往下拉。整個會場鴉雀無聲。當時另一個與會者回憶道:「所有人都忘了呼吸。」布林德利戲劇性地停下腳步,說道:「我想找幾位觀眾來確認勃起的硬度。」他讓長褲掛在膝蓋附近,拖著腳步走下講台,向觀眾席推進。有些坐在前排的女性揮舞雙手,驚聲尖叫。觀眾的叫喊聲好像喚醒了布林德利,他意識到自己製造的恐慌,連忙拉起長褲,回到台上結束演講。布林德利對陰莖注射藥物的點子沒有被接納,其他研究人員宣揚的塑膠或金屬小發明倒是流傳下來了,但主要是當成醫學奇觀。這些東西都被新一代藥物取代。站在這些藥物最前端的,是一顆舉世聞名的藍色藥丸。而且正如藥物發現史上屢見不鮮的案例,藍色小藥丸的出現也是一場意外。桑威治 (Sandwich) 是英國南部海岸的小鎮,主要特色是保存良好的中世紀市政廳和幾家雅致的觀光咖啡館。這裡也有頂尖製藥公司輝瑞 (Pfizer) 的研究中心。1985 年,那裡的科學家正在研究心絞痛的新療法。心絞痛是心臟病導致血流量減少,引發胸腔和手臂的劇烈疼痛。桑威治團隊想找出可以擴充血管的新藥,好讓血流更為通暢,藉此緩解心絞痛。沒想到這件事的難度極高。血管會對人體許多化學物質起反應,每種化學物質各自與一系列反應連動 (一種化學物質刺激另一種化學物質的分泌,那一種再刺激另一種,以此類推), 而每一系列反應卻是由身體其他部位的化學物質促發。不過,輝瑞的桑威治團隊勇敢地摸索前進。專注研究他們已知牽涉其中的反應,找出他們還不知道的,並且研發既能讓心臟附近血管放鬆,又不至於造成嚴重副作用的藥物。到了 1988 年,研究數千種化學物質後,他們終於找到頗具前瞻性的東西:UK-94280。UK-94280 可以阻斷一種酵素,那種酵素會摧毀另一種跟血管鬆弛有關的化學物質 (一切都是極其複雜的機制的一部分), 看起來值得進行人體實驗,於是他們讓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試用這款新藥。只是正如處於早期開發階段的大多數藥物,UK-94280 徹底失敗。有個研究人員說,UK-94280 初期的臨床表現「不如我們的預期」。這是委婉表示這款實驗藥物的效果太難捉摸,副作用太多。劑量偏高時,受試者會產生各種副作用,從消化不良到劇烈頭痛,不一而足。還有另一種跟血流有關的副作用,只發生在男性受試者身上:UK-94280 會造成勃起。根據男性受試者回報,他們服藥幾天後,心臟症狀雖然沒有改善,但性生活卻肯定精彩得多。有個研究人員回憶說:「我們這些輝瑞研究人員聽見這個副作用,都沒有放在心上。我記得當時在想,就算真有這種作用,有誰會喜歡這種星期三吃藥、星期六勃起的效果?」而後桑威治團隊裡,有人意識到機會來敲門。輝瑞這種大公司的高階主管隨時都在留意下一款熱銷新藥,關鍵就是在最恰當的時機為市場製造出最好的藥物。1980 年代,人們關注重點是一個潛力最大的市場:步入中年的戰後嬰兒潮。戰後嬰兒潮是指二戰後出生的世代,那是歷史上最巨幅的人口成長。這些人已經四十多歲,慢慢接近退休年齡。等到這些人退休,製藥業希望能提前做好準備,分食這塊老化疾病的大餅。在那十年之間,製藥業投注大筆研究經費,致力尋找能治療老年人最大問題的藥物。心臟病是必然的,但還有關節炎、心智退化、腎臟問題、掉髮、皺紋、白內障等。他們並不是想要找到化學青春之泉,或找到徹底根治這些問題的良藥,他們要做的是處理症狀、緩解疼痛、減輕病症,將疾病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改善生活品質。這樣的藥物還有延長壽命的附加效益:延長病人的壽命,更重要的是延長藥物的壽命。緩解老人病症狀的藥物比較像維生素,可以無限期使用,獲利因此長達數十年。這點有別於只需要短期服用的抗生素,這種「生活品質藥物」, 才是豐厚利潤之所在。中老年男性最大的問題之一,正是勃起功能障礙,六十多歲的男性有 60% 偶爾都會發生某種程度的不舉,而且比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此時 UK-94280 和它出乎意料的副作用正好出現。輝瑞決定繼續研究這款藥物,不過現在他們的目標不是心絞痛。像這樣的藥物該怎麼測試效果?可以這麼做:找一群有勃起功能障礙的男性,在他們的陰莖綁上某種測量周長和硬度的裝置,讓他們服用不同劑量的 UK-94280, 再讓他們看色情片。套用臨床術語,實驗的結果「令人振奮」。它的效果令人驚訝。男性勃起是相當複雜的現象。堅挺的陰莖是心理與生理相互影響的結果,涉及大量血流和讓人眼花繚亂的化學反應。性興奮本身看似自相矛盾:它並非喚醒陰莖,而是抑制某種將流向陰莖的血液控制在最少量的信號。它的作用並不是輸送更多血液,而是類似打開水壩的閘門。但那只是開始。血管還得變鬆弛,陰莖才能充滿血液,變得堅硬。性興奮的過程示意血管的神經啟動連鎖化學反應,這串連鎖反應的末端是環磷酸鳥苷 (cGMP); 身體分泌這種化學物質來放鬆動脈平滑肌,血管才能充血。當然,這個機制必須能反向運作,否則受試對象一旦勃起,一整天都得帶著昂然堅挺的小弟趴趴走。必須有某種物質讓這個程序逆轉。人體會分泌一種酵素,阻斷環磷酸鳥苷,當環磷酸鳥苷濃度降低,勃起就會退場。西地那非的作用就在這裡,它能抑制阻斷環磷酸鳥苷的酵素,好讓環磷酸鳥苷這個關鍵性化學物質濃度得以維持,勃起因而能延續。它對無法分泌環磷酸鳥苷的男性特別有效,而某些心臟病患者就有這種問題。它無法獨力促成勃起,需要搭配情色刺激才能發揮作用,但能延長勃起時間。正當輝瑞摩拳擦掌準備推出西地那非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送來一份大禮。在 1992 年的一項會議上 (1994 年又得到一份權威研究報告的支持), 專家決定放寬勃起功能障礙的醫學定義。勃起功能障礙不再專指完全無法勃起 (過去所謂的「性無能」), 只要勃起程度不足以做到「滿意的性行為」, 都包括在內。至於何謂「滿意的性行為」, 就留給醫生和病人自行解釋。有了這個更主觀、更寬廣的診斷依據,勃起功能障礙患者這個族群突然龐大許多。1992 年以前大約一千萬人的性無能市場,一夕之間成長三倍,六十五歲以上的男人有四分之一都包括在內。對輝瑞而言,這件事的時間點無懈可擊。於是他們又提撥幾億美元,找了數千名受試者,加快腳步進行西地那非的人體實驗。有個研究人員說,實驗結果「超出我們最大膽的想像」。這款藥物發揮該有的藥效,而且副作用出奇地少。現在它需要訂定一個能刺激銷售的商品名。輝瑞回頭翻找過去的檔案,最後出線的是 Viagra (威而鋼)。這個名稱在早先大家腦力激盪時曾被提出,後來建檔保留,等待合適的藥物。這是一個完美的商品名,既隱含代表男性力量的精力 (vigor), 又有滔滔奔湧的激流尼加拉瓜瀑布 (Niagara)。本文摘自湯瑪斯。海格 (Thomas Hager) 著作《食藥史: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塑造人類歷史與當代醫療的藥物事典》, 繁體中文版由聯經出版代理,陳錦慧翻譯。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博客來 (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誠品線上金石堂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09/16 中午 12 點截止送出名額:2 名 (限寄送台澎金馬) 活動方式:贊助 DQ 滿額成為 DQ VIP (月定期贊助 100 元或年度贊助 1200 元)⁣: 贊助網址由此去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 DQ VIP 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食藥史》⁣: 社團由此去「地球圖書館」是由 DQ 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加拿大有史以來最兇狠的隨機殺人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這起堪稱近幾年來加拿大最嚴重的殺人案件,發生在僅有 200 人的小鎮威爾頓 (Weldon), 以及約有 3400 人居住的原住民居地「詹姆斯史密斯克里部落」(James Smith Cree Nation), 兩地距離超過 1 小時車程。考量案情地域跨度以及嚴重性,加拿大集合了薩斯喀徹溫、曼尼托巴 (Manitoba) 及亞伯達 (Alberta) 三省的警力聯合調查。薩省皇家騎警 (RCMP) 表示,涉案的兄弟倆人中,哥哥達米安。桑德森日前被發現陳屍於當地一間房子外的草叢中,身上佈滿刀傷,研判為他人所致。副警長布雷克摩爾 (Rhonda Blackmore) 在記者會上表示,警方認為兇手其實有鎖定確切攻擊對象,其他受害者則是無端遭到殺害。但也表示兇手的動機仍有待釐清。對此,主權原住民聯盟 (Federation of Sovereign Indigenous Nations) 主席卡麥隆 (Bobby Cameron) 發布聲明為本次事件的罹難者表示哀悼,並於聲明中指出:「非法藥物在社區的出現是造成這次混亂的主因。」本次事件受害者之一海德 (Lana Head), 是一名育有兩位女兒的母親。案發前,她才在 Facebook 發文分享罐頭濃湯及番茄的特價資訊,之後寫下:「生命裡有太多東西值得去好好珍惜。」幾個小時候,她便慘遭殺害。案發過後海德的家人和朋友在得知消息後感到十分震驚,紛紛在她的臉書上發文悼念。「我不希望她是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世界。」海德的好友懷特凱普 (Melodie Whitecap) 感嘆,她原先計畫案發當天要去拜訪海德,結果卻發生這樣的事,讓她感到萬分不捨。海德的前任伴侶在接受當地原民電視網 (APTN) 受訪時,也同樣表示:「藥物跟酒精這種東西,真的可以摧毀很多人。」意味著這次的砍殺事件很有可能與毒品有關。案發後,兇手中的弟弟邁爾斯仍逍遙法外。根據警方鎖定的位置,邁爾斯先前,應該是在距離詹姆斯史密斯克里部落約 3 小時車程外的里賈納市 (Regina) 內,但後來行蹤成謎,造成小鎮居民人心惶惶。警方當時也在 Twitter 上呼籲,民眾應採取不要靠近嫌疑人士,若遇到則應儘速報警等措施以保護自己。今 (8) 日,警方宣布已逮捕弟弟邁爾斯。桑德森 (Myles Sanderson), 不過他在落網後不久便身亡了。薩省省長莫 (Scott Moe) 旋即發表聲明,強調沒有任何言語可以形容本次事件所造成的傷害、苦痛與遺憾:「所有的薩省的民眾對死者及其家屬表達哀悼。」他說。加拿大總理杜魯道 (Justin Trudeau) 也表示,整起攻擊令人感到驚駭和心碎,他也將為死者致哀。不同於傳統殺人案多發生在家人、朋友、情侶等互相認識、熟識的對象間,無差別殺人案因缺乏錢財與感情等殺人動機,且犯案時兇手與被害人互不認識,讓此類事件蒙上了一層讓人不解的迷霧。2011 年 7 月 22 日,挪威首都奧斯陸大樓在下午時發生一起嚴重爆炸,造成 8 人死亡,30 人受傷。在短短不到三小時的時間內,策劃爆炸案的兇手布列維克 (Anders Behring Brevik) 變裝成警察,持槍前往奧斯陸西邊約 40 公里的一座烏托亞島 (Utøya), 朝島上正在參加挪威工黨 (AP) 青年團營隊成員開槍射擊,造成 69 人死亡,66 人輕重傷。整起爆炸與烏托亞島屠殺事件一共造成 77 人不幸身亡,被稱為挪威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暴力事件。但事件並未隨著兇手落網而落幕,仍持續發揮影響,造成了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恐怖。德國及紐西蘭於 2016 年及 2019 年發生隨機殺人案,兩起事件的兇手於落網時,皆坦言受到布列維克的影響;挪威則去 (2021) 年再度傳出大規模無差別殺人事件,丹麥籍男子布拉森 (Espen Andersen Brathen) 於距離奧斯陸約 1 小時車程的孔斯貝格 (Kongsberg) 市區,以弓箭展開隨機攻擊,當場造成 5 人死亡,2 人受傷。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 (UNODC) 2019 年統計結果顯示,相較於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國家為南美地區如智利、薩爾瓦多、阿根廷,以及歐洲蒙特內哥羅及摩爾多瓦等國,位於亞洲的日本犯罪率極低。低犯罪率的日本,也發生過的各種無差別殺人事件。除了人格障礙、生活狀態及社會價值的壓迫扭曲外,受到日本文化影響,也是日本容易發生自殺及無差別殺人的原因之一。2008 年 6 月 8 日發生的「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秋葉原通り魔事件), 兇手加藤智大開著租來的卡車,衝進秋葉原車站附近的步行者天國,後續更下車持刀砍殺路過民眾,釀 7 死、10 人輕重傷。犯案後,加藤智大經法院審判一二審皆維持死刑判決,2015 年則由東京最高裁判所判定死刑定讞,於今 (2022) 年 7 月 26 日處決。其他如山口縣下關火車站無差別殺人事件 (1999)、茨城縣取手車站無差別攻擊事件 (2010)、神奈川川崎殺傷事件 (2019)、川崎多摩隨機刺傷案 (2021)、東京都上野車站隨機刺傷案 (2021)、扮裝成小丑隨機砍人縱火的京王線襲擊事件 (2021), 以及國中少女澀谷隨機砍人案 (2022) 等數十起無差別殺傷事件,也對日本社會產生不小的衝擊。日本的低犯罪率,更加凸顯了無差別殺人事件所造成國際社會震驚程度,日本社會更是對於這類隨機殺人犯發展出了的稱呼。在台灣,據內政部警政署《警政統計通報》資料顯示,今年國內刑事案件發生數為 15 萬 2130 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1 萬 6582 件,而破獲率則由去年的 98.8%, 下降至 96.38%。事實上,近五年刑案發生數量整體則呈現下降趨勢。從 2017 年的 29 萬 3453 件,減少至 2021 年的 24 萬 3082 件,總共降低 17.16%。其中在暴力犯罪內有關故意殺人的件數,亦有逐步減低,從 2017 年的 399 件,降至 2021 年的 212 件。回顧台灣過往較為重大的隨機殺人事件有:黃富康隨機殺人事件 (2009)、曾文欽隨機殺人事件 (2012)、柳營隨機殺人案 (2013)、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2014)、龔重安女童割喉案 (2015)、北捷中山站隨暴力犯罪雖下降機砍人事件 (2015)、小燈泡事件 (2016)、王秉華隨機殺人事件 (2020)、宜蘭隨機殺人事件 (2022) 等。2000 年科幻驚悚電影《入侵腦細胞》(The Cell) 的心理師主角凱薩琳。迪恩 (Catherine Deane), 希望能夠透過進入變態殺人魔史塔格 (Carl Stargher) 的潛意識中,了解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成為了他現在的樣子。就像這部電影一樣,面對一名非因金錢糾紛、情殺、仇殺,而是隨機殺人或連續殺人的犯罪者,餘悸猶存的社會大眾,難免對罪犯的原始動機和養成感到不解與困惑。隨機殺人犯的動機難以收束於常見的恩怨情仇,有可能是因為憎恨、精神疾病,甚至也有兇手宣稱自己單純想吃牢飯...... 諸多原因而選擇對陌生人下手,但這些犯案動機的背後,卻也可能由更根本的問題所導致。依據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犯罪防制中心報告,分析了鄭捷於北捷殺人案犯罪的成因,大抵可分為「家庭功能失調」、「校方危機意識不足」兩大原因。台大醫學院教授吳建昌也分析了其他國內與國外相關無差別殺人案成因,從個人層面來檢視,可透過「社會學習理論」、「社會控制理論」、「緊張理論」等進行探討。依據社會學習理論,犯罪者的行為大多是從家庭或生長環境中習得。如果從小就成長在充滿暴力的家庭或社區,長大後同樣複製暴力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提高。社會控制理論則認為,當一社會的經濟、人口流動等出現不穩定情況,導致社會連結變弱時,就有可能會造成個人因社會控制能力降低,而出現暴力行為。緊張理論則是強調,如果個人在社會中經常接收到負面的回饋、無法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或情緒長期被忽略時,就有可能會產生暴力相關行為。隨機殺人犯的動機與成因,目前雖是個謎,但仍然是我們人類共有的課題。犯罪雖然可以被減少或有效控制,但無法完全消滅。身為一般人的我們也只能保持警戒、注意可疑人物,並善用隨身攜帶的物品,作為可能的抵禦武器。黃富康隨機殺人事件 (2009)、曾文欽隨機殺人事件 (2012)、柳營隨機殺人案 (2013)、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2014)、龔重安女童割喉案 (2015)、北捷中山站隨暴力犯罪雖下降機砍人事件 (2015)、小燈泡事件 (2016)、王秉華隨機殺人事件 (2020)、宜蘭隨機殺人事件 (2022) 等。台大醫學院教授吳建昌提出:「社會學習理論」、「社會控制理論」、「緊張理論」依據「社會學習理論」, 犯罪者的行為大多是從家庭或生長環境中習得。如果從小就成長在充滿暴力的家庭或社區,長大後同樣複製暴力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提高。「社會控制理論」則認為,當一社會的經濟、人口流動等出現不穩定情況,導致社會連結變弱時,就有可能會造成個人因社會控制能力降低,而出現暴力行為。「緊張理論」強調,如果個人在社會中經常接收到負面的回饋、無法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或情緒長期被忽略時,就有可能會產生暴力相關行為。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 (2008)、山口縣下關火車站無差別殺人事件 (1999)、茨城縣取手車站無差別攻擊事件 (2010)、神奈川川崎殺傷事件 (2019)、川崎多摩隨機刺傷案 (2021)、東京都上野車站隨機刺傷案 (2021)、扮裝成小丑隨機砍人縱火的京王線襲擊事件 (2021), 以及國中少女澀谷隨機砍人案 (2022) 等。
VTuber吸金千萬 可愛外表背後卻藏情緒過勞、低薪黑暗面
上週五,玉米片品牌 Frosted Flakes 的吉祥物東尼虎 (Tony the Tiger) 作為 VTuber (又稱虛擬直播主) 在直播平台 Twitch 上首次亮相,勾起許多人小時候吃玉米片的回憶。雖然有外媒形容東尼虎的直播「很尷尬」, 但與最近祖克伯在元宇宙的「自拍」相比起來,還是自然多了。而且,這也不可避免地彰顯了虛擬直播主在 Twitch、YouTube 等平台上已經掀起的文化浪潮。圖為東尼虎於 8 月 19 日首次開台。自 2020 年疫情爆發以來,人們上網的時間劇增,直播文化也趁勢而起。而結合遊戲和動漫元素創造出的「虛擬直播主」VTuber 更是成為焦點。《華爾街日報》曾經形容虛擬直播主是「日本傳統漫畫和動畫的演變,為漫畫和電視螢幕上的人物提供了即時互動」。VTuber 的原理是捕捉直播主本人 (被稱為「中之人」或「魂」) 的動作或面部表情之後,投射到 2D 的圖層或 3D 模型上。背後的製作者或是團隊會給予投射出的角色人格背景設定,經常會容有奇幻、科幻元素,並且圍繞這些設定來直播和互動。對觀眾而言,有趣的直播、結合貼近角色的扮演,更具魅力。根據 YouTube 數據分析平台 PLAYBOARD 去年的統計,2021 全年的「抖內」(Donation, 字面意義為「贊助」) 榜單中,前十名就有九位是 VTuber, 第一名就由所屬 Hololive 的虛擬直播主潤羽露西婭 (潤羽るしあ) 奪得,高達 5000 萬新台幣。對 VTuber 經紀公司來說,除了粉絲抖內,還可以推出不同類型的周邊。根據日本知名 VTuber 事務所「彩虹社 (にじさんじ)」的母公司 ANYCOLOR 今年四月釋出的財報,周邊販售就占了營收的 44%, 超過了直播收入 (31%), 廣告業配則有 14%, 可見 VTuber 直播外巨大的商機。雖然疫情危機已經在 2022 年暫時緩和,但 VTuber 的風潮仍然不減。以 YouTube 為例,Hololive English 旗下的 VTuber「Gawr Gura」今年訂閱數突破 400 萬,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虛擬直播主。而今年五月出道的現象級 VTuber「壹百滿天原莎樂美 (壱百満天原サロメ)」, 也在出道 13 天後就超過 100 萬訂閱,成為訂閱數爬升最神速的虛擬直播主。同時,不只玩遊戲,VTuber 也可能精於繪畫、擅長聊天,甚至是專業歌手。Hololive English 旗下的「Mori Calliope」(YouTube 逾 200 萬訂閱) 就在今年與環球音樂簽約,在主流音樂市場出道,並推出專輯,也在七月於日本舉行了現場演唱會。圖為 Hololive English 旗下的 Vtuber 成員,4 位組成以海為共同話題的團體「UMISEA」, 展開一連串直播活動。VTuber 產業的崛起主要是由較大規模的經紀公司所推動,例如 Hololive、彩虹社和 VShojo。由經紀公司推出的直播主通常被稱為「企業勢」VTuber, 他們通常擁有較多資金和資源,也能憑藉經紀公司在娛樂產業的影響力,參與更多營銷和廣告活動。相較之下,單打獨鬥的 VTuber 就被稱為「個人勢」, 可能就較為辛苦,但產出內容的過程也相對自由。不過這一年內,有許多大型企業也開始推出屬於自己的 VTuber, 以和觀眾建立更親切的連結。例如,串流平台 Netflix 推出了宣傳大使「N-ko Mei Kurono」, 她的設定是一個半羊半人的角色,主要在 YouTube 的 Netflix Anime 頻道上為即將上映的動漫或其他日本節目宣傳。甚至連台灣的電子硬體品牌微星也有面向日本市場的 VTuber「美星メイ」, 目的是在於將最新的硬體零件推廣到日本市場。但營銷和 VTuber 領域專家 Teddy Cambosa 指出,儘管粉絲黏著度高,要吸引 VTuber 粉絲群並不只是參與那麼容易。「想要進入 VTuber 領域的品牌要了解,對於這個產業的研究不該只是短期的」,Cambosa 這樣說,「一旦他們了解粉絲的文化和行為,他們就可以利用粉絲的忠誠度,將他們變為潛在客戶並長期留住他們。」回過頭看,這次東尼虎 VTuber 可能就因企業對虛擬直播領域或是 Twitch 文化不熟悉,被外媒 PCGAMER 酸溜溜地評論是「毫不修飾的廣告直播,懷疑能不能吸引到年輕人」, 畢竟家樂氏也曾想跟風玩 TikTok 卻弄得「尷尬又老梗」。而 VTuber 背後就算有再多技術和資金支持,還是必須要「真實」才能與粉絲建立連結;儘管互動的只是虛擬的圖層或建模,但要產生與觀眾的共鳴,終歸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共享歡樂、支持甚至痛苦和悲傷。光鮮亮麗的皮、精湛的角色扮演之下,VTuber 仰賴的虛擬設定和匿名也是產業的雙面刃。由於只由虛擬角色呈現,很多觀眾其實不在乎背後的人是誰,對於「中之人」的真實生活所知甚少,且獲得的薪酬並不透明,粉絲甚至會忘記帥氣或可愛的 2D 皮背後,終究還是一個有血有淚、會疲憊的「人」。今年五月,中國演藝經紀公司「樂華娛樂」與「字節跳動」旗下的虛擬女團 A-SOUL 就炸出了薪資和過勞的醜聞。根據報導,除了這些 VTuber 背後的的月收入僅不到 1.2 萬人民幣,且身染職業病,甚至有 VTuber 以私人帳號抱怨「被動態捕捉服裝劃傷」, 公司也不聞不問。另一方面,角色扮演帶給觀眾的親切感與真實感,因此會有觀眾模糊了虛擬與真實的界線,或忘記了自己與直播主之間的距離。彩虹社所屬的 VTuber 新星「Vox Akuma」就曾在表達這種困擾,「有些過度崇拜的粉絲,已經到了如果我請假超過一天,就會出事,產生爭執」。上週 (8 月 18 日), 另一位彩虹社虛擬直播主 Axia Krone (アクシア・クローネ) 就無預警宣布暫停活動,除了因毀謗與惡意中傷,也公開影片自述「過激粉」(指過度投射個人情感或價值觀等的粉絲) 和將他當成小孩對待的粉絲如何造成困擾,有時粉絲會過度指點他在直播上「該有與不該有」的行為,或是惡意攻擊與他合作的其他直播主,令他相當為難。但由於 VTuber「中之人」在業界體系當中,都是「合約聘員」, 不算是公司員工,因此很多福利或是輔導體系仍不完善。要等到經紀公司有完善相關條例,或是像演藝公司一樣提供直播主完整身心理輔導系統,或許還有很長的改革之路要走。
在3個孩子失明前 加拿大父母帶全家環遊世界
培列提耶 (Sebastien Pelletier) 和李梅 (Edith Lemay) 夫妻倆定居在加拿大魁北克省 (Quebec), 結婚至今 12 年,育有 4 名子女。原本,他們只是一個普通的加拿大家庭,但當他們得知 4 個孩子之中的 3 個孩子,未來可能在 30-40 歲左右會失去視力,他們決定為此執行一項特別的任務 —— 趁孩子年幼、視力還健康之際,全家一起踏上環遊世界的冒險旅程,他們盡可能地把握時間,為孩子建立豐富的「視覺記憶」。圖為加拿大父母與 4 個小孩踏上環遊世界的旅行,一家人在蒙古體驗住蒙古包。多年前,培列提耶和李梅在最大的孩子米亞 (Mia) 3 歲時,就留意到她不太對勁,一到晚上就有視力不佳的問題。起初,他們以為米亞只是罹患夜盲症,但在送到醫院仔細檢查後,米亞被醫生診斷出罹患遺傳性「視網膜色素變性」(retinitis pigmentosa), 這是一種隨著患者年齡增加、視力會逐漸惡化,甚至失明的罕見疾病,目前醫學對此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僅能靠藥物延緩病程的速度。之後,更讓這對父母驚訝的,是他們接連發現另外 2 個兒子 —— 柯林 (Colin) 和勞倫 (Laurent), 出現跟姊姊米亞一樣的症狀,最終也獲得同樣的診斷結果。培列提耶和李梅隨後接受基因檢測,釐清原來是他們各自攜帶的隱性 PDE6B 突變基因,導致孩子會有 1/4 的機率罹患視網膜色素變性。李梅表示,「一開始你會拒絕相信,然後告訴自己,可能有什麼地方搞錯了。接著你會否認、感到生氣、認為不公平,並質問『為什麼是我的孩子?』」。但當事已成定局,這對父母決定把一切的精力重新擺在孩子身上。他們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孩子做好所有的準備。李梅最初想到要讓米亞先學會點字,但學校裡的一位專家提醒她,在這個階段學習點字,對這些孩子並沒有太大幫助,反而該把握機會,讓孩子視力還良好時多聽、多看,建立寶貴的「視覺記憶」。「我聽到以後就想『我才不要指著書中的大象,告訴他們這是大象,我要帶他們去見識真正的大象』, 我要盡一切的努力,讓我的孩子擁有最棒、最美的視覺記憶。」李梅說道。李梅從事醫療後勤的工作,而丈夫培列提耶則在金融業上班,他們很快地制定出用一年的時間帶小孩一起環遊世界的計畫,並將這趟旅程的起點安排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並在遊遍俄羅斯後,接著南下到蒙古和中國。然而,就在一家人準備出發的前 1 個月,2020 年 2 月初爆發了 COVID-19 疫情,各國紛紛關閉邊境。3 月,加拿大在總理杜魯道 (Justin Trudeau) 一聲令下也發布了旅遊禁令,要求加拿大國民非必要避免前往其他國家。李梅一家人決定暫緩環遊世界的計畫,改從自家土地魁北克探索,一家人共乘休旅車,展開公路之旅。2020 年 7 月,他們在 Instagram 上寫道:「今天原本是重要的出發日,心情有點沉重,但我們還是決定好好享受夏天、探索美麗的魁北克,重新倒數 365 天,準備環遊世界。」2020 年 7 月,李梅一家人宣布因疫情暫緩環遊世界的計畫。經過漫長的等待,2022 年 3 月,李梅一家人總算正式啟程環遊世界,經過疫情三番兩次的攪局後,他們安排行程的方式已經與原先大不相同。李梅表示,「我們離開時沒有規劃行程表,我們有想去的地方,但都是在抵達後或是 1 個月前,再做更詳細的規劃」。而他們第一個到訪的國家,從俄羅斯改成了非洲的納米比亞 (Namibia)、尚比亞 (Zambia) 和坦尚尼亞 (Tanzania), 在非洲之後,他們飛往了土耳其、蒙古與印尼。也由於這趟環遊世界的焦點放在 4 個小孩身上,李梅也讓 4 個孩子在出發前列出一張清單,寫下他們在旅程中想要獲得的經驗。「我們努力讓小孩見識到在家鄉不會看到的東西,帶給他們最不可思議的體驗。我們很重視讓他們體會到當地的動植物生態,在非洲和土耳其,我們都看到了很多的生物。」培列提耶補充道。除了看見美景與美麗的生態相之外,這對父母也期盼此次旅程能讓小孩磨練出更多應對未來的能力。李梅說道:「你可以從旅行中學習,既好玩又有趣,但有時候也不輕鬆,你可能會覺得不太舒服,也會覺得很累,也會有挫折。所以,在旅行的過程中,你確實能學到很多。」不過,對這對父母來說,他們的旅程中也要開始面對 4 個孩子提出的一些疑問。大女兒米亞今年 12 歲,已經明白疾病將會帶給她的影響,而 7 歲的柯林和 5 歲的勞倫還在試圖理解「失明」對他們將來的生活意味著什麼。李梅表示,當最小的兒子問她「媽媽,失明是什麼?以後我還可以開車嗎?」的問題時,雖然那些問題再正常不過,卻還是讓她的心揪緊了一下。這對夫妻也表示,在環遊世界時,他們也希望小孩在接觸不同的國家與文化後,能意識到他們其實相當幸福。李梅說道:「不論他們未來的生活有多困難,我希望讓他們知道,他們已經很幸運了,家裡隨時有自來水可以用,每天可以帶著彩色的課本去上學。」這一家人近期已出發前往印尼探險,整個環遊世界的旅程大約還有 6 個月才結束。2 周前,李梅在 Instagram 上寫道:「小兒子慢慢了解到未來要面對的挑戰。明天,我們會重整旗鼓、抬起下巴、咬緊牙關繼續生活。儘管生活中有很多的陰影和挑戰,但只要看向光明處,就會看到生命美好的一面。」
一個烤肉各自解讀?法國議員稱男人為顯陽剛不願少吃肉
「烤肉」最近成為法國人民討論不休的話題。上周六 (27), 法國左派歐洲生態綠黨 (Europe Écologie–Les Verts,EELV) 的國會議員盧梭 (Sandrine Rousseau), 在一場由政黨舉辦的暑期營隊活動中宣稱,「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思想,讓吃烤肋眼牛排不再是陽剛的象徵」。盧梭在談話中引用一份研究表示,在這個擁有牛排配炸薯條 (steak frites)、紅酒燉牛肉 (beef bourguignon) 的國家中,男性比女性吃下更多的紅肉,而他們所吃的紅肉數量也比起女性高出了兩倍。她認為,男性喜歡動手烤肉和吃烤肉是受到男子氣概潛移默化地影響,此外,從研究報告中還可以觀察到,大量的肉類消費市場已經對地球的氣候和自然環境帶來莫大的影響。盧梭的發言經過媒體報導後,隨即掀起全國的熱議,Twitter 上也冒出「烤肉門」(#Barbecuegate) 的熱門標籤。法國右派政黨馬上抨擊盧梭的「烤肉是陽剛象徵」的發言。右派政黨認為盧梭對法國傳統的屠夫工藝不敬,也侮辱了法國男性,更為此製造了兩性對立。右派政客紛紛在 Twitter 上反擊,法國右派共和黨 (Les Républicains) 的國會議員薛帝 (Eric Ciotti) 在他的 Twitter 上寫道:「停止這種瘋狂的行為!」共和黨的國會議員魯塞爾 (Fabien Roussel) 也表示:「我們吃多少肉是根據口袋裡的錢來決定的,不是根據內褲裡的東西決定的。」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的國會議員奧杜爾 (Julien Odoul) 則替男性為什麼需要比女性吃更多的肉,給出一段解釋,「從古至今,男性所擁有的肌肉量讓他們需要比女性攝取更多的肉 (蛋白質)。這不該是男子氣概使然,這是自然的發展」。圖為法國「民族陣線」國會議員奧杜爾 (左二) 與友人一起烤肉的畫面,他表示,對一般法國民眾來說,烤肉就只是一種傳統的聚會,無關乎什麼男子氣概。盧梭後來也在法國第一電視台 (LCI television) 的訪談中坦承,她沒有料到關於烤肉的發言會引發社會的喧然大波。她再次強調那段發言的重點,旨在改變大家的飲食習慣,「如果你想解決氣候危機,你就必須減少肉類的消費,但只要吃肉這件事仍和男子氣概掛帥,它就不容易達成」。而在一群反對聲浪中,法國極左派不屈法國 (La France Insoumise,LFI) 的國會議員歐檀 (Clémentine Autain) 罕見地力挺盧梭的想法。她表示:「女性確實比男性少吃將近一半的肉。」由於法國今年夏天面臨嚴重的旱災和野火肆虐,歐洲生態綠黨便希望人民多加關注氣候變遷的議題。該黨近幾周努力提出許多政策,包含禁止建造更多的私人游泳池、對私人飛機實施限制令;如今,他們也希望從人們的飲食習慣下手。盧梭表示:「從我個人角度來看,對抗氣候變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少吃肉,這個辦法比減少汽車的數量還有效。」但盧梭認為,要讓法國人少吃肉可能困難重重,「從那些男人的反應來看,勸他們少吃肉好像是要他們撕心裂肺一樣。但經歷過這次天災不斷的夏天後,我們得好好思考,烤肉這種社交性活動該如何被取代?我們能不能改成烤甜椒,甚至是野餐,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什麼是有價值的活動」。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法國人第一次為吃什麼、喝什麼而爭辯,食物被政治化的情形從今年的法國總統大選中就已漸露端倪,人們決定把什麼東西吃下肚,與他們支持的政治立場有關。在法國,大部分支持吃紅肉的民眾多為支持右派政黨的立場,而支持歐洲生態綠黨的民眾,則傾向吃藜麥、豆腐、堅果類和素食。這類的區分也導致有「美食之都」之稱的法國,在討論食物的議題時,往往容易演變成激起民眾對立和政治衝突的導火線。不過,近年除了能源議題之外,肉類的消費問題也成為面對氣候危機需要處理的關鍵之一。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了全球暖化的局面,而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糧食生產就占了 35%, 其中,又以生產肉類所造成的碳排放量遠大於蔬菜、水果和穀物生產的碳排放量,有兩倍之多。今年 4 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也發布一份報告,敦促已開發國家的領導人在面對迫在眉睫的氣候危機上,必須設法為國家的飲食轉型,協助國民的飲食能逐步邁向永續、健康、低碳的方向,以此減緩糧食生產對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本周二 (6), 位於荷蘭西部的一個城市哈倫 (Haarlem) 就率先宣布將在 2024 年禁止肉類廣告出現在大眾場合之中,包含公眾運輸系統和螢幕看板,皆不再刊登肉品的行銷廣告,希望藉此降低民眾對肉類市場的需求。提出這項議案的荷蘭左派綠黨 (GroenLinks) 議員克拉茲 (Ziggy Klazes) 表示,「我們不是要管制人們在自家廚房裡煮什麼、烤什麼,如果人們想吃肉,當然沒有問題,但當肉品已經成為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不能繼續鼓勵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那些肉品」。
你今天吃蛋了嗎?回到鴨蛋風行年代,揭開雞蛋崛起之謎!
吃飯時來一份雞蛋料理,補充每日營養所需的蛋白質,是多數人從小養成的觀念。早餐煎一顆荷包蛋,準備好一天的活力;午餐便當除了肉類、蔬菜,還要一份番茄炒蛋;下午茶來一顆雞蛋布丁休息一下;晚餐來一碗暖呼呼的蛋花湯,結束繁忙的一天。在 21 世紀的今日,「雞蛋」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食物,更是「營養」的代名詞。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清末民初的中國,端上桌來的通常會是「鴨蛋」料理,想吃雞蛋?抱歉,那要拿去跟賣貨郎換針線、鹽巴、頭花等日用品,或是要孵出小雞賣來貼補家用的。究竟雞蛋如何取代鴨蛋,一舉躍上我們的餐桌?中研院近史所張寧研究員回憶對「蛋」這個題材感興趣的起源。最初是在寫博士論文時注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雞蛋逐漸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貿易商品,就此埋下日後研究的根基。一直到結婚後發現,高雄旗山出生的先生小時候主要吃的是鴨蛋、鹹蛋;而來自外省家庭的她則從沒直接單吃過鴨蛋,反而習慣吃加工過的皮蛋。不同的生活經驗勾起張寧研究員對「蛋」飲食文化的興趣,進而揭開了從蛋品出發的食物全球化謎團。要解開謎團的第一步必須先從蛋的產地說起,回到那個「鴨蛋」一枝獨秀的時代。古人會依各地的氣候環境、雞鴨的生活習性,選擇養雞或養鴨,例如華北氣候較為乾旱,養雞多於養鴨;華南則河湖遍布,適合喜歡水生環境的鴨子。在飼養方式上,雞通常是各戶農家零星飼養,而鴨則可交由趕鴨人一大群放養。再看蛋的產量,1930 年間,雞一年產蛋不到百顆,而鴨養得好的話,每年的產蛋量高達 200 多顆。如果將雞蛋和鴨蛋放在一起比較會發現,雞蛋的體積小、殼薄、易碎;而鴨蛋的體積大、殼厚,可以做出比較多料理,也適合加工製成鹹蛋、皮蛋長期保存。事實上,養雞鴨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吃肉,而蛋則因為節日、奉神、驅邪、解毒等民俗需求而被賦予特殊意義。像是襄陽到江西一帶有端午節送鹹蛋給親友的習俗;江浙一帶則會在立夏給孩子吃鹹蛋加白水蛋,祈禱遠離病痛、滾過一夏平安;而粵語文化圈則會在中秋月餅內包鹹蛋黃。一直到清代以後,由於人工孵化技術的成熟,讓農人可以大批養殖雞鴨,再加上鴨蛋加工技術的進步,蛋才逐漸成為可獨立販售的商品。當中同時受到華南與華北歡迎的加工蛋品,非「皮蛋」莫屬!皮蛋於明崇禎年間見諸文獻,最初稱作「牛皮鴨子」, 多由農家自行製作,清代以後才由作坊量產、銷往城鎮。據說皮蛋剛從南方傳入北京時,北方人不喜歡其又乾又澀的口感,於是透過阻斷鴨蛋熟成的技術,改良出外表凝固、中心軟嫩的「溏心松花」皮蛋。在清光緒年間,「溏心松花」大受北方人歡迎,反倒笑稱南方的皮蛋為「乾心 / 死心松花」。鴨蛋的興起也有賴輪船航運的開通,1860 年代從上海到漢口的輪船通商開放,只需 2 至 3 天便可往返兩地,讓漢口成為名副其實的九省通衢、中國內陸重要的農場品集散地。當時流傳著一句諺語「鴨蛋客管飯吃、雞蛋客乾著急」, 說明鴨蛋交易市場的火熱程度,可以讓賣鴨蛋的商人先領錢、還包吃包住。根據 1928 年福州府的統計,每月的銷蛋量高達 140 萬顆,當中有 70% 是鴨蛋,僅有 30% 是雞蛋。與此同時,隨著 20 世紀初鐵路網的興建,洋商開始沿著鐵路深入中國各地,利用既有的收購網絡大量採買雞蛋,並在鐵路沿線開設蛋品加工廠,展開以「雞蛋」為主的蛋品工業。民初的蛋行以買賣鴨蛋為主,但洋商卻只收雞蛋,讓蛋業界一度「驚為異事」! 當時的雞蛋為各戶農家少量生產,以春、秋兩季產量最豐,自古以來就有賣貨郎、農人於農閒時兼作挑夫來買賣雞蛋。洋商利用此收購網絡,由挑販挨家挨戶收購雞蛋,再賣給蛋販或蛋行棧,後交給通商口岸的蛋行,最後將各處收來的蛋送往蛋廠加工後出口。至於要怎麼把大量的買蛋錢在短時間內送往鄉下?蛋廠想出了開立「蛋票」的交易方式,首先找到鎮上最大的中藥行、布行等商行,用蛋票換取小額現金,再往下換成更小的幣值,依序送往下游供應商。這些商行為何願意收蛋票?這就要看蛋行的本事了,必須保證絕不跳票,商行只要拿著蛋票就能找蛋廠換錢。當初雞蛋在中國難以成為商品,主要是因為其殼薄、易碎、不好保存,更別提要出口到歐美,那麼蛋廠又是怎麼延長雞蛋的保存期限?當時共有 3 種加工方式:蛋粉、濕蛋、冰蛋。蛋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歡迎,因為其體積小、重量輕、方便運送。製作方式為先將蛋打在鋅盤上,再放入烤窯,並定時翻面、將蛋搗碎。因窯內的溫度很高,工人多不穿衣服,每當要幫蛋翻面時,就衝進去作業後,再衝出來跳入冷水降溫。德國是起初最大的進口國 (佔 33-54%), 除了作為食品,雞蛋也是重要的工業材料,例如乾蛋白可用來製作照相軟片、印染顏料、漁網及醫藥等;乾蛋黃則可硝製皮革、提煉蛋黃油,用於製作香皂、鞋油等商品。然而,自 1915 年起,由於同盟國開始圍堵德國,導致輸往德國的通路中斷,英國就此取而代之,成為中國蛋品的最大進口國。英國當地的最大買家是「Lyon’s Corner House」, 這是一家下午茶連鎖餐館,受益於中國蛋品大量且低價的輸入,讓下午茶必吃的司康、瑪芬、瑞士捲、三明治等點心可以平價供應。換句話說,。中國蛋品工業的另一波變動發生在一次大戰結束後,歐美各國開始對食品內含的重金屬與防腐劑嚴格控管,讓蛋粉、濕蛋的市場日漸萎縮,而投資成本較高的冰蛋卻趁勢崛起,成為日後主要的出口蛋品。冰蛋是把蛋打開後,依客戶需求,將蛋白和蛋黃分開或混合,裝入馬口鐵的罐子後直接進入冷藏,不像蛋粉有鋅汙染問題,也不像濕蛋要加硼酸防腐。1930 年代,蛋品工業成為中國出口品項的第 2、3 名 (第 1 名是大豆), 平均年輸出量高達 4 萬噸,最高可達 8 萬噸。可惜好景不長,隨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阻斷了歐美跨國貿易,外資陸續撤出、加工廠也接連關閉,只剩少數華人廠商持續經營,直到 1970 年代後逐漸退出市場。蛋品工業的興起影響了中國城市居民的飲食,雞蛋和鴨蛋開始分庭抗禮,人們不再是有什麼吃什麼,而是可以選擇要吃雞蛋或鴨蛋。但是如此分庭抗禮的局面只限於城市,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廣大的農村居民還是吃鴨蛋為主。洋商爭相搶購的雞蛋,為什麼不是農村居民的首選?張寧研究員從飲食文化的成因分析關鍵因素:各地的飲食都是長期演變的結果,跟其環境、物產、經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一開始多半是有什麼吃什麼,等你能夠吃飽後就開始講究口味,接著就開始關注怎麼吃才是懂得吃、吃得好,這就形成了飲食文化。對農村居民來說,吃雞蛋不是難事,家家戶戶多少都有養雞,但是現實狀況是雞蛋無法讓全家吃飽,反而賣給洋商還能換錢買玉米、麵粉,做成餅來餵飽全家。人們要能選擇吃什麼、甚至吃得好,必須先改善自身的經濟狀況,還要能接受「教育」來學習新的飲食觀念。清末民初的中國飽受列強侵略,卻也讓人民有學習西方知識的契機。特別是 1909 年以後,庚子賠款補助許多中國青年前往美國留學,帶回眾多改變中國現況的新觀念。「營養學」就是這麼進到中國的,「雞蛋」自此與「營養」畫上等號,逐步養成人們吃雞蛋攝取營養的觀念。這位將營養學帶入中國的學者名為吳憲 (1893-1959 年), 他出生在福建閩侯,是鴨蛋的重要產地。1911 年,吳憲透過庚子賠款留學美國,主修化學、副修生物,並於 1920 年後回到中國,進入北京協和醫學院任職。回國後的吳憲開始對營養學感興趣,他調查了北京 30 戶中等家庭的膳食,另採用山東齊魯大學竇威廉教授以濟南為單位做的類似調查,透過研究這兩份資料,在 1926 年 9 月發表了論文〈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中國飲食〉(Chinese diet in the light of modern knowledge of nutrition)。這是第一次有人用科學方法分析中國的飲食。之後,吳憲出版了一本經典著作《營養概論》, 詳細分析中國飲食的特色、缺點與改善方式。首先,他發現中國人的飲食人們的主食多為玉米、大麥、稻米等以澱粉為主的穀物,少從魚肉蛋奶獲取豐富的動物性蛋白。而這也導致人們,嚴重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吳憲認為,中國人長期營養不良的結果,造成人民體格弱小、壽命短、抵抗力差,連帶讓沙眼、肺結核等流行病氾濫,嬰兒與成人的死亡率偏高。營養不良也影響到人民的行為,因為身體欠佳,人只能安於自我、沒有積極行事的心力,長期養成「懦弱、無恆、不進展、不探險,適於苟安」的性格。這份研究讓中國知識份子為之一振,原來中國無法與列強匹敵是因為吃的東西不對!這讓營養學不僅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學科,還多了「強國保種」的時代色彩。那麼要怎麼改善中國人營養不良的問題呢?如何改善中國人營養不良問題?吳憲建議「牛乳」是最佳選擇,若不易取得,則應多吃「雞蛋」。這裡有一個弔詭,吳憲生長在鴨蛋的產地福建閩侯,應該知道在華南地區中國人較常吃鴨蛋,而根據他對蛋類的營養分析,雞蛋、鴨蛋的營養成份其實相去不遠,為何他只強調多吃雞蛋?張寧研究員認為可能原因有兩點:第一,吳憲最初採集的樣本多來自北京,而北方人比較常吃到雞蛋。第二,研究的發表對象主要是英美學界,且營養學是以西方營養為基礎所建立的學科,在其架構下沒有鴨蛋的位置,因此在吳憲以西方營養學基礎推動的膳食計畫中,無法放入鴨蛋,更別提皮蛋、鹹蛋了。雖然後續有許多學者提倡不分雞鴨蛋、兩者都鼓勵食用的論點,但是「牛奶和雞蛋最有營養」的觀念隨著教科書、報章雜誌、商人的推廣行銷,日漸成為人們的飲食常識。營養學就像一副眼鏡,架設在西方飲食習慣所形塑的價值系統上,我們已習慣戴上這副眼鏡,用營養成份來看待食物,評估這樣食物是否合格、是否有不足或不良的地方。如果說蛋品工業是帶入西方飲食習慣的敲門磚,營養學就是奠定吃雞蛋趨勢的基石,兩者聯手推動近代中國從鴨蛋到雞蛋的轉變,將華人的飲食納入全球系統,灌輸「雞蛋最營養」的價值觀。至於鴨蛋則華麗轉身,成為華人飲食文化的特色料理,我們可以在麵攤點一盤皮蛋豆腐、吃清粥小菜時來一顆鹹鴨蛋,品嘗端午粽子、中秋月餅內的鹹蛋黃。或許某天早餐也來顆香煎荷包鴨蛋,感受清末民初、早期臺灣農村那個屬於鴨蛋的時代。
強生接班人出爐 特拉斯上任英國首相大位
雖然前英國首相強生 (Boris Johnson) 因違反疫情規定參加聚會,手下官員性醜聞及關說等問題頻傳,但身為外交大臣的特拉斯卻始終如一,以沈著冷靜的態度帶領英國前進。2021 年,英國政府公布了針對英國國防、安全及外交策略的綜合評估報告 (Integrated Review), 這是英國這幾十年來,在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做的最全面的一次評估報告。該報告將中國列為「系统性競爭對手」(Systemic competitor), 雖然意味著中國具有威脅性,但英國仍將持續投資,並持續與中方建立積極的貿易關係。希望能藉此更透徹地了解中國,同時確保國家安全和價值觀得到保障。不過,近日據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 報導,特拉斯在就任首相後,對中國的態度可能會有所轉變,更有意將其提升至與俄羅斯相當的 ——「急迫威脅」(Acute threat) 等級。此舉相當於宣告了中英經濟夥伴關係的破裂。其實這樣的態度轉變也是有跡可循。因為在特拉斯擔任外交大臣期間,對中國立場強硬,曾多次批評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的不當管控、忽視香港的人權問題,以及中國對台海關係的威嚇。特拉斯日前接受 LBC 電視台採訪時也強調:「我們需要汲取烏克蘭的教訓。那就是,我們本可以更早地確保烏克蘭擁有防禦能力。」特拉斯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也可以進一步延伸至緊張的台海關係上。特拉斯主張,應該要盡全力協助台灣增強對抗強權入侵的能力,她說:「我們也需要確保能夠提供台灣充足的防禦物資。」關於與中國的商業合作,特拉斯則在 BBC 所舉辦的電視辯論上提出:「我們該研究如何確保不會出口某些技術,然後被用來對我們不利。我們得把投資審查明確化,我們已經開發了相關制度,確保不會有關鍵戰略資產被併購。」特拉斯主張英國應當打擊、取締部分有潛在危險的中資企業,例如社交媒體海外版抖音 TikTok,「當然我們還是會繼續和中國有貿易往來,但我們會需要注意,不要變得太仰賴中國。」她說。英國於 1973 年 1 月 1 日加入歐盟 (當時為歐洲共同體), 但主張脫歐的聲音也從未停歇,如英國獨立黨 (UKIP) 及保守黨 (Tory Party) 中的脫歐派等。1996 年,從民主黨 (LibDems) 開啟政治生涯的特拉斯,一開始的立場是支持英國留歐的,即便之後轉往保守黨發展,在 2016 年 6 月的英國脫歐公投時,特拉斯的立場仍是支持英國應該繼續留在歐盟。特拉斯曾說:「我不希望我的女兒,生長在一個她們需要拿簽證才能在歐洲其他國家工作的世界。身為歐盟的一員,能夠幫助我們去捍衛我們寶貴的資源,像是乾淨的水、空氣和自然景觀等等。」後續特拉斯也在 Twitter 上表示,她支持那些希望能夠讓英國留在歐盟的人,因為這符合英國當時的經濟利益,也能讓人們更專注於英國本土的社會及經濟改革。不過,特拉斯先前支持留歐的立場維持不久,卻變成了脫歐的支持者。《CNN》歐洲政治評論家麥吉 (Luke McGee) 對此指出,特拉斯在政壇上就像變色龍一樣。從原本的左派換到右派,又從原本支持留歐變成脫歐,也讓人懷疑特拉斯是否擁有她自己的一套原則,還是只是一味支持大眾與輿論的看法。對於外界批評特拉斯搖擺不定,與特拉斯認識多年的老師克朗曲 (Roger Crouch), 則認為特拉斯的想法其實是始終如一的。「特拉斯的主張其實一直都是比較偏向私有化,像以前跟她討論的時候,特拉斯還說路燈應該要能夠私有才對。」克朗曲說。特拉斯先前對於脫歐態度大轉彎雖然引發了不小爭議,但保守黨議員弗朗索瓦 (Mark Francois) 等人還是非常支持特拉斯擔任首相。弗朗索瓦日前於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 評論中表示:「特拉斯在政策上的直覺就跟柴契爾一樣,都是希望能夠維持世界的和平。」他也直言,自己早就把票投給特拉斯了。除了後續提出的政策及外交作風,被外界譽為現代版柴契爾外,特拉斯在選前所展現出的樣子,也被眼尖的民眾發現其實和柴契爾有幾分神似。無論是服裝或風格,特拉斯都完美複製了柴契爾在任時的姿態。像四月時,特拉斯穿著的一身黑色西裝,搭配上白色的大蝴蝶結,就和柴契爾先前的穿搭有些雷同。事實上,特拉斯 8 歲時真的曾在話劇演出中扮演柴契爾夫人,並在從政後以「鐵娘子」柴契爾為榜樣。不過,現在仍有許多英國人,對特拉斯這個名字感到陌生。英國當地媒體《東方日報》(Eastern Daily Press) 拿著特拉斯的照片,到英國諾福克郡的道納姆市場 (Downham Market) 詢問了當地 30 位選民,卻僅有 9 人有辦法認出照片上的人是特拉斯。甚至還有一名保守派的 82 歲女性,指著特拉斯照片說:「這可能是柴契爾或是文翠珊吧。」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報導,當特拉斯被問到自己的缺點時,「我的朋友可能會認為我有點無情。」她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在場媒體爆出一陣笑聲。或許有人認為政治人物有點冷漠、有點無情或有些距離,但就像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 (Nancy Pelosi) 喜歡吃冰淇淋一樣,同樣也是人的特拉斯,在生活上其實也有著一些鮮為人知的小趣事。在 2014 年至 2016 年間,擔任環境食物及鄉村事務大臣 (環境大臣) 特拉斯,除了熱愛馬鈴薯外,臭烘烘的「臭主教乳酪」(Stinking Bishop)、「賓罕藍紋乳酪」(Binham Blue) 和適合拿來做成起司小火鍋的「威爾斯高山乳酪」(Wells Alpine), 也都在她愛吃的食物名單裡。「當你在品嚐一款當地產的起司時,嚐到的不僅是那個地方的傳統,也能夠嚐到當地的牲畜和地景的變化。」她說。特拉斯對起司的熱愛,也一不小心就延伸到了工作上,像她在訪談及演講中,就曾多次不經意或刻意講出跟起司相關的話題。只是提到起司的次數之多,還讓特拉斯在 2018 年的一場記者會上被下了「起司封口令」。另外,特拉斯在和其他人講話時,似乎會有有站得比較近的傾向。一名未具名的議員就表示,特拉斯在和人說話的時候,都會站的非常近,甚至還有人認為特拉斯在社交場合上表現出的行為,其實有些怪異。在 2020 年 2 月 1 日英國宣佈正式脫歐時,強生的人氣也正旺,但因為疫情英國確診死亡人數暴增,使得當時強生政府不得不宣布封城。只是在封城期間,卻傳出首相官邸及其他政府單位仍在舉辦聚會。首相發言人後續也坦承,強生本人在當年 6 月 19 日下午 2 點,參加了一場約 30 人的聚會,而此舉也遭外界批評「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後續強生內閣成員如副黨鞭品契爾 (Christopher Pincher)、議員阿曼德汗 (Imran Ahmad Khan)、派瑞許 (Neil Parish) 等人也陸續傳出性騷、性侵或上班時看色情影片等醜聞;議員考克斯 (Geoffrey Cox) 及派特森 (Owen Paterson) 也傳出關說遊說的情形。排山倒海的負面新聞接踵而至,不僅重挫強生形象,也成為眾人施壓他主動請辭的導火線。這也使得強生於今年 7 月 7 日時,正式宣布請辭。雖然特拉斯在當時也有希望成為領導者的野心,但她在擔任外交大臣期間對強生卻始終忠誠,直到最後幾個禮拜仍堅守崗位。特拉斯盡責的態度,也讓她贏得前下議院領袖兼樞密院議長里斯摩格 (Jacob Rees-Mogg), 以及數位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杜慧詩 (Nadine Dorries) 兩名強生死忠支持者的認可。
吃飯老是剩一口 西班牙立法打擊浪費食物
筆者的另一半是西班牙人,當我們上館子用餐不小心點太多菜吃不完時,我總毫不猶豫地提議將剩菜打包回家,但外子老是覺得困窘。除非眼前的菜實在太難吃,否則為了避免我向餐館提出外帶的要求,他會努力清盤直到剩菜量不足以打包的程度。看著他吃到飽脹難受的樣子,讓我又翻白眼又好笑。我總問說:「打包是對食物的尊重,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但在西班牙的飲食文化裡,打包剩食的確不是符合用餐禮儀的選項。這幾年來,我們對於處理剩食的文化衝突達成了和解,外子已習慣我將中餐廳的剩菜打包回家隔餐食用,但和家人朋友在西式餐館聚餐時,我仍只能眼睜睜看著侍者收走某些人盤裡剩下的食物。有人吃不完豐盛美食的同時,入夜後的馬德里街頭,卻有愈來愈多弱勢家庭、長者和街友聚集在超市前,翻找撿拾垃圾桶裡被丟棄的食物。根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數據,即使在 COVID-19 疫情前,光是馬德里地區就有 100 萬人面臨貧困;受到疫情影響,2021 年西班牙國民面臨貧困和社會排斥的風險更增加了 27.8%。面對全球、甚至西班牙國內的「食物不公平」, 以及糧食危機的可能性,西班牙在左翼聯合政府領導下,今年 6 月宣布加入法國和義大利的陣容,擬定「反浪費食物」法案,試圖改善糧食分配不均的系統性問題。西班牙農業、漁業和食品部部長普拉納斯 (Luis Planas) 表示,這是一項開創性的法案,目的並不在於懲罰或制裁,而在於「預防」食物供應鏈的缺失,規範企業行為、提高國民意識。食物供應鏈的缺失,造就了 20% 的食物耗損。為了減低這個比例,法案將強制大型食物零售通路,提交防止食物浪費的計畫,如與社區組織和食物銀行合作,以解決大量丟棄即期食品導致的食物浪費問題。面積超過 1,300 平方公尺的連鎖超市,必須針對即將下架的食物,提出具體的處理措施。如果要捐贈給食物銀行,只能在有效期限內捐贈。至於過熟的水果,政府建議製成果醬或果汁產品銷售,或轉利用於動物飼料、生產肥料和生物燃料。違反法規丟棄食物的公司,可能面臨最高 6 萬歐元 (約新台幣 184 萬元) 的罰款;屢犯者甚至可被處以最高 50 萬歐元的罰款。針對餐飲業者,法案規定餐廳酒館有義務告知顧客,並且提供免費容器讓顧客打包帶走吃剩的食物。這個做法雖不符合西班牙人用餐習俗,但藉由法案的推動,或許也能逐漸改變西班牙人未來面對剩食的態度。普拉納斯指出,20% 的食物浪費中,有 40% 發生在小型零售店和消費者家裡。2020 年,西班牙家庭扔掉了 13.64 億公斤的食物,平均每人每年就扔掉 31 公斤。其中 75% 食物,尚未來得及處理就被丟進垃圾桶了。最常被丟棄的食物,第一名是水果占了 32.1%, 第二名是蔬菜 13.6%。西班牙人的飲食文化中,除了不存在打包剩食的觀念,和「惜食文化」衝突之外,他們還有一種令我匪夷所思的習俗─吃飯必定「留一口」, 因為他們認為,把盤子裡的食物吃光光,是一件「不禮貌」的事─與我們從小背誦「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觀念大相徑庭。在西班牙,不論是家中設宴或在外用餐,只要遇到較為正式的「分食」場合,每人各有一盤前菜、主菜、甜點時,大家都會在吃到最後一口時放下叉子,讓盤子裡留下一點食物,留待服務生收走,才不會顯示自己是個沒禮貌的愛吃鬼。只有和最熟悉的家人朋友聚餐時,才能肆無忌憚地吃得精光。但即便如此,每當服務生來收盤時,外子總也要補上一句反話「看看我們剩下多少菜吃不完」, 博君一笑來化解他的文化困窘。西班牙人也是喜愛「共食」的民族,當一群人合吃一盤西班牙小吃 Tapas 時,仍有留下最後一塊或最後一口的「剩食情結」。在西班牙文裡,甚至將共享盤中的最後一口食物稱為那「羞愧的一口」(la de la vergüenza)。要吃掉它之前,總得先數次詢問並且昭告在場所有人士,才能不羞愧地吞進嘴裡。西班牙政府積極立法變革糧食供應系統,期望反浪費食物法案能於 2023 年初在國會通過並開始實行。而面對家庭生活中根深蒂固的「剩食文化」, 普拉納斯表示,全民的社會意識,將是法案能否成功的支柱。為此政府也將推動更多教育宣導活動,來改變家庭和個人的消費行為。我則期待未來有天,西班牙的家人朋友也會懂得將盤裡的大鍋飯 (Paella) 一粒一粒吃得精光,那便是惜食文化的精神勝利了。
【地球圖書館】拜倒在兔腳下 誕生於世界各地的可愛兔子用語
各位聽過「binky」這個俚語嗎?這是指兔子因為幸福高興而蹦蹦跳跳的模樣。初次聽聞這個詞彙,即引起我的強烈共鳴。一想到全世界的兔迷,出於憐愛兔子的心情,忍不住編織出全新單字,透過兔子,我確實感受到傳遞至全世界的歡樂喜悅。本篇收錄與寵物兔過日子的現代飼主用語、視兔子為馳騁山野的美麗動物的古代人用語,以及各式各樣的「兔子用語」。想將這份美好的悸動,獻給正在閱讀此文的您。如果您家中正好有養兔子,我也希望將這篇內容獻給您家中的寶貝兔。據說人們飼養兔子的紀錄,可以追溯至西元前 750 年的古羅馬時代。人們圈養兔子作為毛皮製裘料或食物來源,後來才培育改良成供玩賞的品種。近年,兔子更以寵物之姿融入我們的生活。有別於貓狗,兔子是純草食性動物,必須食用大量牧草、多多運動。只有兔子這種生物才有的獨特行為,以及與習性相關的肢體語言,多不勝數。為了讓其他人更容易理解、更能感同身受,兔迷創造出許多特別的詞彙形容有兔相伴的生活。本篇對資深兔迷致上最高敬意,儘管冒昧,這些與兔子相關的詞彙將被統稱為兔子用語。下面將介紹飼主與兔子共處時所創造的詞彙。把臉埋進兔子軟綿綿的身體,懷抱著想將兔子融入體內般的渴望,深深吸一口氣。所謂的「吸兔子」, 是在飼主和寵物兔建立起深厚的信任關係後,才能辦到的祕密儀式。兔子展現出「請盡量吸吧!」的態度,毫無反抗乖乖被吸的模樣,可是許多飼主求之不得的呢!傳說月亮上住著玉兔,「歸月」便是用來代指兔子的死亡。雖然這是極其悲傷的事情,但是人們和兔子的壽命長短不同,我們只能目送牠們離去。不過,別擔心。請抬頭仰望夜空中的月亮,您的兔子將會在那裡靜靜等待。在日本文化中,有許多諺語及慣用語與兔子息息相關。圖為本文繪者森山標子分享的日本新年賀圖。自古以來,日本就有野生兔子棲息。對於習慣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日本人而言,和現在相比,以前的兔子其實是更貼近生活、令人倍感親切的存在。下面將介紹日本的兔子用語。除了諺語和慣用句之外,還有許多和兔子相關的植物名與地名,從中國傳進日本的詞彙更是多不勝數。請細細體會和風洋溢的兔子用語。日文數兔子的說法是一羽、二羽、三羽......, 就跟數鳥類一樣,會用「羽」這個量詞。箇中原由則是眾說紛紜。有一說是前人把長長的兔耳誤認為鳥類;另有一說則是古代禁食獸肉的和尚為了一嚐兔肉的滋味,故意牽強附會地主張能用雙腳站立的兔子是鳥類。不過,真正原因如今已無從得知。英文則有「動物集合名詞」的用法,例如一群魚是「a school of fish (魚的學校)」。指稱一群兔子,則是「a colony of rabbits」或是「a nest of rabbits」。「colony 」為群體或村莊,「nest」則有巢穴之意,讓人不禁聯想到兔子聚集於巢穴中的景象呢。兔子的後腿肌肉發達,無論何種坡道都能穩穩地登上去。「如兔上坡」便是從兔子輕鬆上坡的模樣所衍生出來的日本諺語,用來形容一切事物在萬事具備的情況下進行得很順利,或是在擅長領域發揮應有實力的意思。除了日本之外,世界各地的文化中也能發現到兔子用語的無處不在。世界各地都能發現兔子的蹤跡。牠們的棲息地遍布全球,因此在歐美、亞洲、俄羅斯、非洲等地都能發現兔子用語的存在,證明兔子與當地人共同生活為時已久。透過至今仍流傳於各國各地的兔子用語,一窺兔子們悠然自得的百般姿態。為了度過美好人生,請工作如犬;進食如馬;思考如狐。然後,遊玩如兔。For a good life: Work like a dog.Eat like a horse. Think like a fox.And play like a rabbit.— George Allen 這是美國知名美式足球教練 —— 喬治。艾倫曾說的名言。除此之外,他還說過許多名言金句。這段話主要是在提醒我們如同兔子般朝氣蓬勃地過生活,是人生中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化身為兔子旅行 Matkustaa jäniksenä. 芬蘭諺語。沒有買票就踏上旅途。即使兔子試圖模仿人類用兩隻後腿站立,仍顯矮小,通過驗票口時也不會被察覺,可以輕而易舉地進行「免費」旅行。這句諺語便是由此典故演變而來。本文摘自 Graphic-sha 編輯部、繪者森山標子著作《兔言兔語:來自世界各地的可愛兔子用語》, 繁體中文版由遠流出版發行。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博客來 (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誠品線上金石堂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09/12 中午 12 點截止送出名額:2 名 (限寄送台澎金馬) 活動方式:贊助 DQ 滿額成為 DQ VIP (月定期贊助 100 元或年度贊助 1200 元)⁣: 贊助網址由此去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 DQ VIP 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兔言兔語》⁣: 社團由此去「地球圖書館」是由 DQ 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關於臺灣的道路速限,你了解多少?
為了行車安全,道路上對交通工具行駛的速度加以限制,就成了最基本的交通安全規則 —— 速限。不同類型道路,速限也不一樣,我國市區道路速限通常為 50 公里、郊外道路常為 60 公里,而高速公路則多為 100 或 110 公里。在德國,有著「無速限」高速公路,成為許多愛好速度感朋友的朝聖地。早在第三帝國時期,希特勒開始大力推動公路發展,包括建設高速公路、發展汽車工業等,還頒布公路的交通法規,其中部分公路採高標準建成,就成了今日「無速限」公路的濫觴。實際上,德國高速公路並不是「完全沒有」速限,而是有著「建議速限 130 公里」的規定,並且近四成的路段,基於道路安全、地理環境、都市車流等考量,都會設定速限。「無速限」的議題,年年在德國被爭論,歷經數次的修法,還被形容成「無速限高速公路爭議之於德國,如同槍枝爭議之於美國」。德國因為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嚴格的考照制度,才讓其他國家至今都很難仿效同樣的公路無速限制度。在臺灣,道路受到其設計時的參數決定所影響,都會有一個:能維持車輛可以自始至終都能安全通過的最高速率,稱之為「設計速率」。「如同蓋房子前,建築師要先決定耐震係數;建造馬路前,工程師也會先制定設計速率。」呂文玉老師表示,這一切都是經過科學的計算,才能確保通車後,不會發生重大的公共安全疏失。臺灣的山區道路就是經典的例子,不僅有著崎嶇彎道,視距上也常會受地形遮蔽,而難以看到對向來車。所以在決定道路速限時,也盡量採統一的速限,以避免整條路的行車速率忽高忽低,反而增加駕駛的負擔與壓力,萬一疲勞分心更容易導致危險。現代許多車輛,一面雖強化其性能,但也一面增加了許多輔助駕駛人的防衛駕駛功能,但無論如何,用路安全最終還是得有賴駕駛人留意自身車速,才能不讓自己與他人都陷入了高度風險的情境。速限的制定,既能規範駕駛在安全的速率下行駛道路,降低意外事故,也能讓其他用路人可以預期自己的車速狀況,預為因應防禦,形成道路上彼此的安全保護傘。【EP5. 關於台灣的速限,你了解多少?】
圓環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20 世紀,圓環在歐美大力推行下,逐漸風行世界,成為一種普遍的路口型式,許多地方都可看的到它們的身影。至今,誕生過許多具紀念性的圓環,尤其大型圓環中心常見會設置名人雕像、特色建築、藝術作品或照明光影設計等,屢屢成為拍照景點觀光勝地。例如,在法國人心中有崇高地位的凱旋門圓環,不僅是古蹟,也是巴黎的城市意象。在臺灣,現存的圓環以大型圓環較多,像臺北仁愛圓環、高雄三多圓環、新竹東門圓環等均屬之,其在交通疏導的功能上,通常較小圓環好。小型圓環則常見於歐美的鄉間,讓車輛行經車流量較少的路口時,透過環繞的設計可減慢行車速度。圓環與紅綠燈設置,並非互斥的設施或命題,尤其當考慮行人過路口的保護需求時,圓環上設置紅綠燈,則顯得更加必須,否則讓行人自己設法穿越過不間斷的車流,對行人來說將變得異常危險。像紐約的哥倫布圓環,就有在圓環內設置紅綠燈,不僅行人更安全,還能一併有效管理車流。圖為號稱紐約的第一座圓環 —— 哥倫布圓環。在臺北,有些圓環為了配合鐵路地下化和捷運工程,遭到拆除,並改成十字路口,助益交通管理。拆除圓環,雖然讓路口少了一點柔軟,但卻也能將空間分配到路口截角,增加了人行空間,或變成小廣場供民眾活動,其實也帶來另一種意外的好處。考量到臺灣交通特性,機車雖然占了大宗,但機汽車混合的車流,常對欠缺鐵殼外衣保護的機車騎士保障較小,且內環車道轉彎半徑小、視野死角多,因此透過交通管理措施,加以區隔不同車流,會是較安全的做法。「我就曾建議臺九線上設置圓環。」賀陳旦老師提到。由於花東縱谷路段的交通量不高,路口又常是通往景點或部落的必經之處,如果能用小型圓環設計,並在圓環中央設計一些景點藝術,或部落意象,將可使圓環既有旅遊行銷功能,還能藉此讓車流減速,一舉兩得。國人駕駛習慣「趕、快」, 常讓路口成為危險地點。要順行安全,還是需要民眾放慢速度,並遵守「讓行」規定,才能確實改善路口交通,而圓環的設計恰好就可以幫忙達到這個目的。【EP1. 圓環好難懂?由設計與歷史,認識圓環的知識】【EP2. 圓環不難懂!認識台灣圓環的交通安全設計】
「不想努力了!」安靜辭職是擺爛還是對職場心累?
「不多做、不加班、不往上爬」是安靜辭職者在工作時抱持的態度。最初安靜辭職會紅,是因為 Tiktok 上一名名叫 Zaid K (zaidleppelin) 的用戶在 7 月 25 日時,上傳了一支討論安靜辭職的影片。影片中 Zaid K 說:「我最近學到一個新的詞彙叫做安靜辭職,是指你不是直接辭職,而是辭掉你心中那個在職場上,期待追求卓越超群的自己。」這意味著,奉安靜辭職心態為圭臬的上班族或勞動者,雖然每天都還是待在辦公室裡工作,但在心理層面上,卻已經不再把工作視為自己生活的核心。對於老闆、創業家跟公司主管階層來說,安靜辭職可能不會出現在他們的字典裡;但如果今天換成是員工的話,那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據履歷諮詢公司 Resume Builder 整理的資料,在 1000 名員工中,有 26% 的人承認,自己拒絕向讚揚工作狂的「奮鬥文化」(Hustle Culture) 低頭;另外更有 21% 的人表示自己正在安靜辭職,只會選擇做符合他們薪水份量的事情。這些年齡約在 25 至 44 歲正在安靜辭職的員工,只會完成自己份內的事情,可以少做,絕不多做。這種「低耗能」的上班模式,也反映出了現代對過去「努力一定會有收穫」正向心態的反芻與省思。在同一份調查中,安靜辭職者之所以會選擇安靜辭職,有 46.1% 是認為,自己獲得的薪水與工作時付出的時間精力不成正比;其中也有 45.6% 的人認為現階段的工作,很有可能危及自己個人的心理健康;有 40.8% 則擔心目前的工作型態,會拖垮自己現階段生活與工作間的平衡。回到最初觸發遠距工作及安靜辭職的開關,其實和 2019 年年底爆發的 COVID-19 疫情息息相關。因為疫情迫使各大企業,在短時間內切換成遠距工作的方式,也讓許多勞工對職場和工作樣態的想像有了不小的改變。一部分的員工會因此而對自己的工作及職場感到疏離,將重心轉往家庭和個人生活的面向,而這也導致員工浸浴在奮鬥文化的意願下降。對於安靜辭職這個名詞和它所代表的意義,其實不全然是字面上呈現的意思,而是一種面對自己工作的「態度」。美國職涯教練佩克 (Allison Peck) 認為:「安靜辭職的本意其實不是『辭職』, 而是一種照顧自己身心健康的表現。」佩克直言,這個安靜辭職現象的出現,其實就是個人生活「優先順序」的問題。「現在的人已經不會再像以前一樣,犧牲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竭盡全力只為滿足上司和工作的需求,而是做到符合自己薪水的工作量或份內的事。」佩克說。也就是說,安靜辭職所隱藏的意涵,不僅是不攬下更多工作,或不繼續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加班而已。反而,更像是為工作與生活設定了界線,一個避免自己陷入過勞 (Burnout) 的機制。美國一間媒體顧問公司創辦人西創 (ED Zitron) 認為,安靜辭職的概念旨在反抗那些剝削員工的公司,因為許多這類型的公司都是靠著不給員工加班費,但又變相要求員工要加班來達到公司所要求的業績。「如果你希望員工達到『卓越超群』的目標,那就應該要為此給他們補貼,讓他們的努力是能獲得回報的。」西創說。同時西創也指出,Z 世代 (Gen Z) 並不是第一個經歷過勞的世代,而安靜辭職也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現象,他說:「『安靜辭職』這個字實在是太激進了,因為這個字把勞工們形容的好像是壞人一樣。」倫敦大學學院管理學教授克羅茲 (Anthony Klotz) 也表示,雖然這個詞彙是由年輕一代所提出,但它其實是一個「舊詞換新裝」的概念。「有關這個心態的研究已經進行好幾年了,只是套用的詞彙不一樣,像是脫離釋放或是工作退縮等。」克羅茲說。在英國一家零售傢俱公司擔任行銷的瑪曲 (Georgia Gadsby March) 就直言,自己經常性加班,但完全沒有收到任何額外的酬勞。當瑪曲又再接下公司內的另一份職務時,光是一個禮拜,她的工作時間就逼近 60 個小時。面對加班沒錢拿,瑪曲也曾向主管反應,也收到了將會為她調薪的回覆。只是,主管承諾的調薪,最後卻淪為一場空。瑪曲還是拿著一樣的薪水,做超時的工作。「我覺得我被羞辱了,這也讓我在疫情期間下定決心要安靜辭職,然後試著去找到另一份工作。」瑪曲說,當時的她正處在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而且在她決定向「多餘且不再原本工作項目內」的工作事項說不的時候,反而還被指控在偷懶。然而即便遭到公司貼上「偷懶、不認真」的標籤,瑪曲也不會想要再投入更多的心力了,「安靜辭職讓我慢慢拿回我自己應該擁有的權力。」瑪曲說,最終,她還是離職了。當員工認為自己的狀態已經瀕臨過勞邊緣,有些人可能就會選擇安靜辭職。不過職涯策略教練兼專家豪勒 (Stacie Haller) 則表示,上班族或勞工認為自己的狀態卡住了,或是不滿意現在的工作,就不會有興趣想要在工作上有所提升或超越。這些員工可能會想要透過安靜辭職的方法,來達到讓自己不那麼心累的效果。只是,這樣的工作態度可能也有風險,因為當公司面臨裁員壓力時,裁員的第一順位,可能就會是這些選擇安靜辭職的員工。職場禮儀專家伊賽 (Pattie Ehsaei) 也反對員工在上班時抱有這樣的態度,並強調如果以安靜辭職的心態上班,在工作上絕對不會成功。對此,豪勒等專家皆建議,員工如果自覺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應該要能夠與上級反應,嘗試透過溝通來調整現有的工作內容,以改善目前的狀況,或是尋找其他更能激發個人熱情的工作內容。不止歐美,安靜離職的概念,也早悄悄地蔓延至各大亞洲國家。與日本的「悟世代」、中國去年出現的「躺平主義」聲浪,以及先前出現的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各國的經濟下滑,商業及社會階層流動趨緩,再加上疫情、戰爭和部分企業奉行的更讓許多年輕族群逐漸對社會感到失望。進而衍生出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低度消費等方式過生活,拒絕成為資本家賺錢的工具及奴隸,或將原本投注在工作的精力轉回到自己身上。身處在亞洲的台灣,當然也是逃不了。同樣受到疫情及戰爭造成的通貨膨脹影響,台灣的薪資漲幅,已經愈來愈追不上樣樣都漲的物價。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結果顯示,消費者物價指數 (年增率) 從從去年 (2021) 七月的 1.95%, 到今年則上升至 3.36%, 其中又以食物及外食類漲幅 6 至 7% 位居一二名。除了物價,食衣住行中「住」的房價更是居高不下,讓首購族即便有錢也須背負高額房貸,而還沒存到第一桶金的 20 幾歲年輕人,就更不用說了。不過,面對公司可能會有員工出現像是躺平、擺爛或安靜離職的症頭該怎麼解呢?據 Resume Builder 製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其實只要能夠為員工「調薪」就可以達到讓員工恢復「健康」效果。因為根據統計,有近 75% 的安靜辭職者認為如果他們可以拿到更多薪水,工作意願就會提升,其餘像是提供更多休假、升遷、更好的健康照護制度或更好的職位頭銜等,都能夠促進持續為工作付出的動力。不過,無論安靜辭職一詞的描述是否精確,或所蘊涵的心態到底正不正確,依然掩蓋不了當前正在發生的職場風暴。安靜辭職的概念及心態並非憑空出現,現在的藍領、白領勞工們,希望能不再只被工作牽著走,而是要拿回對自己工作及生活的主控權。
酸言酸語通通變不見 日本開發「小雞阻斷器」把網路攻擊、謾罵擋好擋滿
日本開發 APP 的新創公司 bondavi 25 號發表一款瀏覽器外掛「小雞阻斷器 (ひよこフィルター)」, 可將網頁上顯示的負面言詞轉換成小雞叫聲 (「PiYo PiYo (ぴよぴよ)」為小雞叫聲的擬聲語) 與圖案,讓生存在網路世界的現代人不因負面言詞而受傷。支援 Google Chrome 等瀏覽器,PC 環境可應用在包含 Gmail、Twitter 等網頁。該公司指出,本產品的製作初衷是為了解決 bondavi 社長個人的煩惱,「即使使用者很嚴格、也不能忽視他們的意見。可是,我又不太想受傷」。社長戸田大介做出試作品後在社群媒體上提到此事,發現該功能或許能協助很多在網路社會上、對不當言論相同煩惱的人,因此將這款產品免費公開。bondavi 新聞稿說明,作為開發 APP 的公司,每天都會有許多使用者意見湧入。值得慶幸的是,其中大多數都是言詞平穩的內容。但偶爾仍會有尖銳意見。為了 APP 的成長,原本不應該無視這樣的意見,但 bondavi 社長只是個平庸的男性,心理素質很弱,所以決定「做一款即使接觸嚴厲詞語也不會受傷的軟體」。該功能在概念上會先阻斷「(自己) 害怕的詞語」, 而當使用者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想要「看」的時候,就可以開啟被阻斷的內容。使用方式為:先在 PC 安裝「小雞阻斷器」、並開啟為有效按下瀏覽器右上的小雞圖案、並登錄自己害怕的詞語只要在網頁出現登錄過的詞語,就會自動變成小雞。而按下小雞、就會變回原本的詞語圖為網友下載了 「小雞阻斷器」後,關鍵字詞被小雞圖案遮擋的畫面。原本是社長個人用的軟體,但一句「我做了這種東西喔!」意外在社群受到廣大迴響。「仔細思考,我發現對於在網路社會生存的現代人來說,在看不見對方表情的情況下會接觸到大量的詞語,所以當然會為了言詞的事情而煩惱」。根據科技媒體 ITmedia 報導,戸田社長原本是廣告代理商出身,創業後曾開發過協助集中精神在作業上的 APP 「集中 (集中)」、以及克服三分鐘熱度的 APP 「持續的技術 (継続する技術)」等,累計已有 400 萬下載數。
「自信就是最美的妝容」英國百年選美比賽首見女性以素顏參賽
在選美比賽上,各國佳麗為了能在舞台上豔冠群芳,通常會替自己畫上精心雕琢的妝容。上周一 (22), 在百年歷史的英國英格蘭小姐 (Miss England) 選美大賽上,一位來自倫敦的女大學生卻史無前例地以素顏上陣。這位女大學生成為英格蘭小姐比賽開辦 94 年來首位沒有化妝的佳麗,不但在社群媒體上引發熱烈討論,她也成功受到評審青睞,晉級 10 月 17 日的最後一輪決賽,將與其他 16 位佳麗一同角逐后冠。圖為以素顏之姿參加英格蘭選美比賽的拉爾芙。今年 20 歲出頭的拉爾芙 (Melisa Raouf), 是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攻讀政治系的女大學生,她表示,自己決定以不化妝的方式出賽,是為了讓大家意識到內在美的重要,並挑戰目前社群媒體上對於女性的審美觀。拉爾芙在自己的 instagram 上寫道:「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覺得不化妝的自己就是不夠美,直到最近,我才開始接受內在擁有的自信其實比任何一種妝容都來得更加閃耀。然後,當我開始這麼做時,我得到解放。」英格蘭小姐自 1928 年起舉辦,是英格蘭的全國性選美大賽。2019 年時,主辦單位曾於賽程中加入「素顏超模」(bare face top model) 的環節,旨在鼓勵參賽者展現她們擁有的自然美;不過,當時也只是單純地讓每位佳麗分享自己的素顏照,拉爾芙才是第一位以素顏面貌站上選美舞台比賽的人。但拉爾芙強調,她並沒有要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樣不化妝,她只是希望藉此能鼓舞更多的女性,能夠自己決定是否要上妝,「我覺得不同年紀的女性在化妝上多半感受到一些壓力,因為她們被迫要這麼做」。「如果有人對自己的皮膚感到滿意,我們不該要求她們上妝去蓋掉原本的皮膚。我們臉上的缺陷讓我們每個人顯得如此不同,我們應該要擁抱和愛上我們自己的缺陷,因為我們知道,真正的美是回歸基本。」拉爾芙說道。拉爾芙認為,青少年時期的她也經歷過很多的掙扎,看著社群媒體上那些美化的照片,覺得自己永遠不夠美、達不到標準,甚至影響了心理健康。她說:「我從來不覺得自己符合美的標準,我是近期才接受不化妝的自己也很美,這正是為什麼我決定用素顏的方式參賽。」拉爾芙也表示,心理健康是一個很大的議題,她希望讓所有女孩都知道自己很棒,並藉著這次素顏的舉動去動搖社會大眾的審美標準。她的行動也收到了許多女性的支持,「各個年齡層的女性給了我訊息,有些是來自 40-50 歲女性的回饋,她們告訴我,她們現在不化妝時同樣覺得很有自信」。面對即將到來的決賽,拉爾芙仍會選擇以素顏的方式參賽。未來,從英格蘭小姐選美比賽中脫穎而出的獲勝者,將會代表英格蘭,與威爾斯小姐 (Miss Wales)、蘇格蘭小姐 (Miss Scotland) 還有其他各國的百名佳麗,共同角逐國際級的世界小姐 (Miss World) 選美大賽。英格蘭小姐選美總監比斯利 (Angie Beasley) 說道:「我們祝她 (拉爾芙) 好運,在所有參賽者都化妝上場時,她勇於讓自己素顏,為年輕的女性們帶來重要的訊息。」環球小姐 (Miss Universe)、世界小姐、國際小姐 (Miss International) 和地球小姐 (Miss Earth) 被稱為世界四大選美賽事,每年 12 月左右相繼舉辦選美盛會。不過,這些選美比賽近年屢遭批評,有物化女性之嫌,女權團體也多次批判這些選美比賽對於誰能參選的資格早已過時,甚至帶有歧視。事實上,世界小姐從 1951 年舉辦至今,有些規定從未改變,包含全球參賽者年齡不得超過 27 歲,且參賽者必須沒有生過小孩。2018 年時,代表烏克蘭參賽的烏克蘭小姐 (Miss Ukraine) 迪杜森科 (Veronika Didusenko), 就因為被發現育有小孩而被褫奪后冠。迪杜森科事後發起「我有權作母親」(@righttobeamother) 的活動,並決定對世界小姐採取法律途徑,認為該組織的規定過時且對女性不平等。而世界小姐對此也曾發布聲明,表示之所以限制參賽者的年齡,跟要求參賽者不得有小孩,是因為擔任世界小姐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這個規定符合他們的宗旨,希望找到一位隨時能飛往全世界、致力幫助長期受災的弱勢群體和有疾病的人。但迪杜森科反駁這個說法,認為世界小姐這個組織無權評斷一個人能否兼具母親的角色和世界小姐的職責。不過,相較於世界小姐,環球小姐則在參賽的資格上願意作出較多的改變。2013 年,環球小姐首開先例,允許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參加選美大賽,2022 年 8 月初,他們也宣布,自 2023 年開始,已婚和育有子女的女性將不再被拒絕參賽。環球小姐 (Miss Universe)、世界小姐 (Miss World)、國際小姐 (Miss International) 和地球小姐 (Miss Earth)。
人民保母誰來守護?讓波麗士大人殉職的危險邊緣
在鐵路殺警案、台南殺警案等事件發生後,內政部長徐國勇強調未來員警若遇緊急狀態,可不經鳴槍直接使用槍械。針對立法院通過的「警械使用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 涵蓋以下四項內容:一、增加警械使用彈性明定警察為達成任務,於緊急情況時,得使用警械以外的各種物品,彈性靈活運用,以符合勤務現場實際需要。二、設置「警械使用調查小組」為釐清警察使用警械的妥適性及適法性,增訂設置「警械使用調查小組」。由內政部遴聘鑑識、法律、彈道、射擊、心理、精神醫學、行為科學等領域,或人權團體、警政團體、律師等專家學者或社會公正人士及第一線警察人員組成,調查警察人員使用警械致人死亡或重傷的爭議案件,以協助釐清真相,保障當事人權益。三、使用警械賠償適用國家賠償法由於員警執勤場所充滿危險,使用警械也容易面臨司法訴訟,對維護社會治安及員警士氣造成影響,加上現行員警執行職務所生損害賠償及損失補償採定額制,未能完全填補被害人所受損害或損失。因此,這次修法針對警察違反警械使用規定侵害民眾權益的賠償,適用國家賠償機制,不僅讓用槍員警免於直接面對訟累,也更能保障民眾權益。四、使用槍械逕行射擊時機明確化明文列舉員警執勤時,為保障自身或他人生命、身體之危急情形,得不經鳴槍警告,使用槍械逕行射擊,讓員警用槍不再遲疑,並兼顧人權之保障。原本只是追查一件機車竊盜案,最後卻造成兩名員警遭追緝對象割喉砍殺,當場傷重不治。這起發生在 22 日的台南殺警案,經警調同仁鑑識,由台南市警察局局長方仰寧於記者會上口述還原。方仰寧指出,當日執行巡邏職務未配槍的基層員警曹瑞傑,駕駛警車載著另一名配槍員警凃明誠,從台南中西區開到安南區,要追查一輛失竊機車下落。因失竊機車無法被確切定位且地處偏僻,一開始是由凃明誠在附近一座墓園先下車,步行找到車牌 369-PGB 的失竊機車,以及涉嫌偷車後坐在路邊喝酒的林信吾。因當時瞥見林信吾手上握有一把彈簧刀,在不敢大意的情況下,凃明誠大喊不准動後,林信吾拒絕逮捕並反抗,雙方便展開對峙。後續凃明誠以噴灑辣椒水的方式,試圖制服對方,不料林信吾遭噴辣椒水後暴怒,拿刀就是一陣揮砍。凃明誠隨即鳴槍一聲警告,但即遭林信吾以彈簧刀割喉猛刺,還成功搶走凃明誠身上的配槍。最後凃明誠遭砍 17 刀,傷口遍佈頸部及胸部,不幸當場殉職。後續巡邏員警曹瑞傑駕車到案發現場,發現凃明誠已經全身是血倒臥路邊,決定開警車衝撞林信吾。不過林信吾在搶到槍後,直接朝警車連開四槍,導致曹瑞傑開的車失控。在警車撞進旁邊的草叢後,曹瑞傑便下車與林信吾徒手搏鬥,但依然難敵林信吾手上拿的彈簧刀,遭砍 38 刀殉職身亡。這起造成兩名員警死亡的台南殺警案,又再次喚起了台灣民眾、各大媒體以及政府單位對於人民保母自身安全的關注。像先前分別在李克良殺警案 (1994)、蕭新財殺警案 (2000)、鄭性澤案 (2002)、施漢濤殺警案 (2004)、汐止殺警案 (2005)、戴偉華殺警案 (2009)、夜店殺警案 (2014) 以及台南練歌場殺警案、鐵路殺警案 (2019), 都是員警在追查毒品、臨檢、KTV 等場所執行勤務時,遭拿刀刺死或開槍射殺的案件。在近幾年發生的重大殺警事件中,又以 2019 年 7 月 3 日發生的鐵路殺警案引起較為廣大的關注。因當時鐵路警察李承翰,在接獲列車長通報後,前往車廂內處理補票問題,遭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鄭姓男子以紅柄鋼接刀刺傷左腹。導致李承翰嚴重內出血,最終送醫不治。後續兇手鄭姓男子因精神疾病經法院一審後宣判無罪,不僅在當時引發輿論譁然此案「輕判」外,也掀起檢討員警配槍及用槍的規定。有關「警察用槍」, 根據《警械使用條例》第一條、第四條第一款及第六條,在一般情況下,員警依法使用警械必須遵守「穿著制服,或出示足資識別之警徽或身分證件。」的規定。在用警刀槍械部分,除應遵守「基於急迫需要,合理使用槍械,不得逾越必要程度。」也須在以下情形時,才得使用:為避免非常變故,維持社會治安時。騷動行為足以擾亂社會治安時。依法應逮捕、拘禁之人拒捕、脫逃,或他人助其拒捕、脫逃時。警察人員所防衛之土地、建築物、工作物、車、船、航空器或他人之生命、身體、自由、財產遭受危害或脅迫時。警察人員之生命、身體、自由、裝備遭受強暴或脅迫,或有事實足認為有受危害之虞時。持有凶器有滋事之虞者,已受警察人員告誡拋棄,仍不聽從時。有前條第一款、第二款之情形,非使用警刀、槍械不足以制止時。只是因條例中的「基於急迫需要」本身,對於執行勤務的員警來說,要如何判斷什麼情況是急迫,什麼情況是不急迫,有一定的難度。另外,像是員警開槍後須撰寫報告說明,且有可能會遭調查及因公涉訴等問題,也讓第一線執勤員警在用槍上較為小心謹慎。因此員警遇到危急狀況須用槍時,較常以對空鳴槍的方式進行嚇阻,但這樣的用槍方式無法達到自我防衛的功能,反而容易激怒嫌犯,增加員警在對峙時殉職的可能。殺警案的發生當然不只台灣有,沒有民眾擁有槍枝的美國,一直以來也常發生警察遭攻擊殉職的問題。從 2010 年到 2021 年,每年平均約有 160 名員警在執勤時身亡。根據美國全國執法人員紀念基金會 (NLEOMF) 報告指出,去 (2021) 年於執勤時殉職的警察人數為 458 人,其中因槍擊與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警察人數,就高達 120, 其他死亡則多數與 COVID-19 有關。從今 (2022) 年開始截至目前為止,總共有 165 名警員因公殉職。其中因交火 (含意外)、車禍衝撞以及警匪追逐過程中身亡者,就佔了 82 人。排除因染疫去世的警察人員後,則以德州 12 名執法人員的死亡人數屬全美第一,加州則以 7 人位居第二。這樣的數字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降低了 30%, 而車禍殉職的死亡數量也減少了 9%, 但在因槍枝交火殉職的警察數量,卻反倒增加了近 20%。美國全國執法人員紀念基金會指出,光是在今年六月,就有 12 名員警遭到槍殺。這些槍擊通常發生在家庭暴力相關的通報中,且以手槍犯案為主。當然警察在執勤時,因突發狀況或遭攻擊而殉職的案例不生枚舉。不過將視角反過來看,由警方所造成的平民百姓傷亡也不在少數。像菲律賓、巴西、委內瑞拉、印度、敘利亞、薩爾瓦多、美國、奈及利亞、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都經常傳出民眾或毒梟等,因警方執法而死亡的事件。其中又以 2020 年 5 月所引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fe Matters) 示威活動,不僅彰顯出美國警方長年以來的執法過當等問題,也讓警方與大眾反思第一線人民公僕對有犯罪之實,或有犯罪嫌疑民眾執行公權力時,使用警械及逮捕手段的適當性,與合理性之間的界線該如何拿捏。這些震驚全國的殺警案件,幾乎每三四年就會有一起。顯示出了目前台灣警察在防衛突發的攻擊時,在自我保護能力及裝備配戴上,依然有不小地改善的空間。在台灣,過去幾年間發生的花蓮三棧派出所殺警案 (2001)、夜店殺警案 (2014) 等案件中,最後被判處死刑的殺警犯,除了教唆殺警但有可能是背黑鍋的王信福、被判死 17 年至今仍未伏法的王柏英及蕭新財三人外,其餘殺警者未被判處死刑。這樣的判決結果,也讓許多殉職員警的家屬感到十分憤怒與不解。不論後續法律判決結果為何,已逝去的生命仍無法挽回。因此,在警察與罪犯進行對峙或交火時,相關警用裝備的增加,以及執行後的因公涉訟如何解決,都將成為台灣第一線警力執勤時有利的後盾。先前鐵路殺警案時,總統蔡英文即在臉書上發文說明,已要求警政署「增加公共運輸警力,保障乘客安全,也增加警察執勤時的支援。」以及「檢討第一線職的裝備,增加同仁面對風險時的安全。」不過時隔三年,原本在 2019 年 2 月 11 日發布,10 月 29 日修正的《警察勤務裝備機具配備標準》, 僅在第四條第二款蒐證攝影機,第五條第二款警用行動電腦兩處,標示因地區治安狀況需要者,「得酌予增加」。然而,在實際能協助第一線人員防身,防備性較高的中,如電氣警棍 (棒)(電擊器) 及防暴網兩項裝備,卻更改為「因地區治安狀況需要者,得著於增加或『減少』。」增加了有關單位可酌情減少的選擇,是否與蔡總統當初所提相悖。針對這次台南兩名警察因公殉職,內政部長徐國勇在記者會上表示,兩人撫恤金約為新台幣 3000 萬。在第一線員警用槍自保的部分,徐國勇則是強調:「在緝兇的時候要注意自身安全。遇有反抗,我們大膽使用槍械,決不客氣!」後續警政署也指出,警方依法進行逮捕、取締、拘提等勤務時,如果有因此涉入訴訟案件,將會依照《公務人員因公涉訴補助辦法》聘請律師及組成審查小組進行協助。目前已受理相關因公涉訴補助共計 294 件,補助金額約新台幣 2621 萬元。李克良殺警案 (1994)、蕭新財殺警案 (2000)、鄭性澤案 (2002)、施漢濤殺警案 (2004)、汐止殺警案 (2005)、戴偉華殺警案 (2009)、夜店殺警案 (2014) 以及台南練歌場殺警案、鐵路殺警案 (2019)、台南殺警案 (2022) 警察用槍根據《警械使用條例》第一條、第四條第一款及第六條,員警使用警械須:1. 穿制服、出示警徽或身分證件 2. 遵守基於「急迫需要」,「合理」使用槍械 3. 為避免非常變故、維持社會治安、避免生命受到危害等情形時使用其中,導致員警不敢實際用槍而多僅對空鳴槍是因為:1. 如何衡量急迫需要有難度 2. 員警開槍後須撰寫報告說明 3. 可能因公涉訴
時隔50年NASA即將重返月球 登月火箭「阿提米斯1號」升空(2022/11/17更新)
時隔 50 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下文簡稱 NASA) 將重返月球,以「阿提米斯計畫」(Artemis program) 締造屬於我們這個新世代的太空之旅。NASA 將重新運送太空人登月,並以月球為基地,朝向遙遠的火星邁進。「阿提米斯計畫」正式展開關鍵的第一步,測試執行登月使命的火箭「阿提米斯 1 號」(Artemis I)。NASA 直播阿提米斯 1 號的發射過程。阿提米斯火箭在 2024 年會載送 4 位太空人登月,而在歷史性的載人任務之前,阿提米斯 1 號會先以無人飛行的方式,從美國佛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 (Kennedy Space Center) 39B 發射台進行發射,展開試航。如果發射成功且順利升空,這艘有著 32 層樓高的火箭會帶著 800 萬磅的推力持續向上,並在遠離地面的 2 分鐘後飛離地球、卸除兩側的側邊推進器,按著原先精密計算的方向脫落核心的橘色火箭體,只剩前端的太空艙隻身進入月球逆行軌道,執行環繞月球多圈、航行約 210 萬公里的任務,並預計 42 天後才返回地球。最終,無人搭載的太空艙會在 10 月 10 日以「海面濺落」(splashdown) 的形式張開降落傘,讓太空艙減速降落在美國聖地牙哥 (San Diego) 海岸外的太平洋上。此次,外界除了關注阿提米斯 1 號能否順利升空,它還有兩個重要的核心技術值得關注 —— 太空發射系統 (Space Launch System,SLS) 和獵戶座太空艙 (Orion spacecraft)。阿提米斯 1 號的太空發射系統是基於 1970 年代的舊有技術所改造,造價約 238 億美元 (約新台幣 7,235 億), 是 NASA 有史以來火力最強、體型最大的火箭,比當年負責阿波羅任務的土星 5 號 (Saturn V) 火力還要強大 15%。甘迺迪太空中心的主要承包商、雅各太空營運集團 (Jacobs Space Operations Group) 的副總裁凱娜 (Lorna Kenna) 如此形容道,「這枚火箭會比你以往見過的火箭都來得更大、更響亮,並且印象更加深刻」。而之後帶著太空人飛往月球和火星的關鍵太空艙,就是專為阿提米斯計畫所設計的獵戶座太空艙,它的外型呈鐘形,由知名飛機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 (Lockheed Martin) 所打造,能用在長時間的飛行旅程,會提供太空旅行所需要的設施,如睡袋、太空廁所和儲備太空食品的空間,造價約 204 億美元 (約新台幣 6,202 億)。雖然此次阿提米斯 1 號是無人飛行,但這不代表獵戶座太空艙內空無一物。NASA 把握了阿提米斯 1 號的試航機會,在駕駛座中放置配有精密感應器的 3 具人體模型。先前,NASA 曾請社會大眾為即將進行試航的假人命名,最終票選出坎波斯 (Moonikin Campos) 這個名字,作為人體模型中的指揮官名稱。為期 42 天的旅途,這 3 具假人會替未來的人類太空人收集旅途中所有的數據,包含人類在太空中會遭遇到多少的輻射量,以及穿戴的太空裝備能否有效地抵禦太陽風暴,以便降低未來飛行過程中人類可能遭遇到的任何風險。圖為乘坐在阿提米斯 1 號的指揮官座位上的假人坎波斯。而除了 3 具人體模型外,太空艙中還有 2 位特別的乘客 —— 史努比 (Snoopy) 和笑笑羊肖恩 (Shaun the Sheep)。史努比是美國漫畫家 (Charles M. Schulz) 筆下的狗明星,它與 NASA 的登月任務頗有淵源。1969 年,阿波羅 10 號 (Apollo 10) 是由登月艙和指揮艙組成,當時的登月艙就以史努比為名,而指揮艙的名字正是查理布朗 (Charlie Brown), 兩個太空艙合作無間完成登月的試航任務,促成之後阿波羅 11 號 (Apollo 11) 人類太空人阿姆斯壯 (Neil Armstrong) 的登月大成功。此次,阿提米斯 1 號沿襲這段歷史傳統,讓史努比再次登上太空艙,成為試航的乘客。不過,史努比這次不會與查理布朗一起出任務,而是有著自己的使命,它與肖恩兩個玩偶身上裝設了零重力指示器 (zero gravity indicator), 會讓地面的機組人員知曉太空人何時進入零重力的狀態。圖為阿提米斯 1 號的另外一位重要乘客 —— 史努比。有趣的是,獵戶座太空艙中這次還有一個仿似電影《2001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中智慧電腦豪爾 (HAL 9000) 的角色 —— 美國科技公司亞馬遜 (Amazon) 的語音助理 Alexa, 一起進行試航。NASA 與亞馬遜、思科系統 (Cisco) 合作,把 Alexa 放在 iPad 的裝置裡,並設計了一個名為卡利斯托 (Callisto) 的虛擬 AI 程式,以狩獵女神阿提米斯的隨從侍女為名。未來,它會在阿提米斯計畫中作為協助和陪伴人類太空人的輔助系統。對 NASA 而言,阿提米斯計畫並不是重複阿波羅的登月計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的太空政策研究所創始人洛各森 (John Logsdon) 說道:「阿波羅計畫是冷戰背景下的一次行動,為了向世界展示美國的力量,是一場與蘇聯的競爭,比賽誰會第一個先登上月球。所以,一旦我們登陸月球,就沒有任何理由再繼續登月了。」阿提米斯計畫的目標並非要打敗其他的國家,而是要建立人類長期向太空探索的可能性。如果試航一切順利,阿提米斯 1 號會為接下來的兩個任務 —— 阿提米斯 2 號、阿提米斯 3 號奠定基礎。阿提米斯 2 號會在 2024 年,由人類太空人乘坐進行環繞月球的旅行,接著 2025 年,會由阿提米斯 3 號承載著首位女性登陸月球表面,而這名女性很有可能是有色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