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 size: 9,420 Bytes
5851ea7
 
 
 
 
1
2
3
4
5
6
{"id": "AST civics - 112 - 28", "question": "某民主國家為舉辦國際級運動會, 決定在首都興建全新的大型主場館, 場館預定地內的一座社會住宅因而須強制拆除。該社宅的居民大多是高齡人士, 且該國政府並未提出合宜的安置計畫, 許多居民因而拒絕搬遷。當地市政府為迫使居民遷出, 未經法律授權即切斷社宅的自來水供應。此外, 興建全新大型主場館消耗過多政府預算, 導致出現嚴重赤字; 而某連鎖商店預期國際旅客湧入, 大量開設新店面而推升店面租金, 致使傳統小型店家經營困難。\n這些事件引發該國民眾強烈不滿; 某團體為表達不滿, 在通勤尖峰時間, 發動數次讓大眾運輸無法運作的抗議行動, 許多民眾因而無法上班、上學或回家。另外, 國際賽事期間電視和網路媒體轉播的高收視率, 抬高當地電視媒體廣告費用, 也使得國內廠商行銷部門怨聲載道。請問:\n當地市政府促使社會住宅居民遷出所採取的作為, 從法治國原則的角度來看,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該作為屬於給付行政, 因此只要未違反信賴保護即屬合法", "B": "政府作為應追求公益, 斷水措施是實現該公益的最佳手段", "C": "該作為侵害個人權利屬干涉行政, 因而違反法律保留原則", "D": "興建主場館帶來公益大於人民損失, 政府未違反比例原則", "E": null, "F": null, "answer": "C", "explanation": "1. (A)該作為涉及限縮人民居住權,屬於干預行政,不僅須符合信賴保護,尚有其他諸多行政法一般原理原則應遵守,故(A)錯誤。 \n2. (B)政府的斷水措施並無法律依據,因此違反法律保留原則,是不當且違法的行政行為,故(B)錯誤。\n3. (C))斷水強迫搬遷的做法侵害人民居住權利,屬於干涉行政的手段,且缺乏法律做為依據,因此違反法律保留原則,故(C)的敘述正確,應選(C)。\n4. (D)比例原則下有三項子原則(適當性、必要性、衡量性)。興建主場館帶來的公益大於人民損失的見解,可說明政府做法具有衡量性,但可能違反必要性,故(D)錯誤。", "metadata": {"timestamp": "2023-10-23T17:22:03.047780", "source": "AST civics - 112", "explanation_source": "https://public.ehanlin.com.tw/pre-exam/astn/112分科測驗公民解析.pdf"}, "human_evaluation": {"quality": "", "comments": ""}}
{"id": "AST civics - 111 - 27", "question": "據媒體報導, 因飼料價格上涱, 加上禽流感肆虐、蛋商囤貨等因素, 即便今年年初蛋價已上涱三成, 市場依然一蛋難求, 民眾苦不堪言。為了因應市場缺蛋現象, 各方採取多項措施, 例如: (甲) 店家限制顧客每次只能購買 2 盒雞蛋, 政府 (乙) 亦公告補貼蛋農生產的獎勵措施, (丙) 宣布蛋價凍浱, 要求售價不得超過每台斤 35 元, 並(丁) 進行現場稽查, 嚇阻蛋商击積行為。不過蛋商普遍反映收購價格及運輸成本均不斷提高, 钑價為不得已, 除非政府提高補貼才可能「凍涱」。另外運輸業不滿政府只補貼蛋農, 因為他們也面臨油價大涱的壓力。請問:\n題文哪項措施最無助於解決市場雞蛋供不應求的現象?", "A": "乙", "B": "丁", "C": "甲", "D": "丙", "E": null, "F": null, "answer": "D", "explanation": "1. 甲的的措施為市場上廠商對消費者採行 的限量措施,避免消費者囤積雞蛋,可解決供不應求的現象。\n2. 乙的措施為政府透過補貼措施,提高蛋農生產雞蛋的誘因,有助於增加產量,可解決供不應求的現象。\n3. 丙的措施為訂定「價格上限」的措施,當市場原先的均衡價格高於上限時,如果生產者生產的機會成本比價格上限高,便會沒有意願出售產品,且因為價格被壓低,產品的需求量隨之增加,因而造成供不應求。\n4. 丁的措施,為政府直接管制措施,避免蛋商的囤積行為,可解決供不應求的現象。\n5. 結合上述對甲、乙、丙、丁措施的分析得知,最無助於於解決市場雞蛋供不應求的現象的為丙措施,故應選(D)。", "metadata": {"timestamp": "2023-10-23T17:22:03.048765", "source": "AST civics - 111", "explanation_source": "https://public.ehanlin.com.tw/pre-exam/astn/111分科測驗公民解析.pdf"}, "human_evaluation": {"quality": "", "comments": ""}}
{"id": "AST civics - 112 - 5", "question": "某日發生殺人案, 警方經調查後召開破案記者會, 指出有充分證據顯示甲應為兇手, 並在回答媒體問題時, 說明甲的姓名、家庭狀況等個資。記者根據警方提供的個人資料,報導甲家人的新聞, 之後甲被起訴, 並經法院判決有罪確定。對於本案中警方與記者的行為, 下列評論哪項最適切?", "A": "記者報導甲家人的相關新聞, 其行為明顯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 "B": "警方提供記者與公益無關之嫌疑人個資, 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 "C": "因法院判決有罪, 警方洩漏個資行為並未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 "D": "破案記者會的時間在起訴前, 故警方並未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 "E": null, "F": null, "answer": "B", "explanation": "1. 偵查不公開原則的台灣法律依據為《刑事訴訟法》第 245 條第 1 項規定:「偵查,不公開之。」明文約束檢警調等偵查機關,在偵辦刑事案件過程中所取得的偵查資料,於審判前禁止對外公開。 \n2. 偵查不公開原則的約束對象為負責偵查行為的檢警調機關,故(A)錯誤。\n3. (B)敘述正確,應選(B)。\n4. 偵查不公開原則對於檢警單位的要求不因該案件最終是否被判決有罪而有差別,故(C)錯誤。\n5. 在起訴前的洩漏資訊已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故(D)錯誤。", "metadata": {"timestamp": "2023-10-23T17:22:03.047664", "source": "AST civics - 112", "explanation_source": "https://public.ehanlin.com.tw/pre-exam/astn/112分科測驗公民解析.pdf"}, "human_evaluation": {"quality": "", "comments": ""}}
{"id": "AST civics - 111 - 6", "question": "小華為完成「公民與社會」報告, 閱讀美國民權運動和我國太陽花學運等社會運動事例, 以探究公民不服從的正當性。下列何者最適合當作這份報告的立論基礎?", "A": "為免代議民主失靈,公民不服從與集會遊行都是人民平常維護憲政秩序的手段", "B": "為保障政治平等, 每個人基於自由意志都可以拒絕服從自己認為不正義的法律", "C": "侵犯人民權利的惡法是國家暴力,人民以暴制暴對抗政府可彰顯惡法非法精神", "D": "政府權力來自人民, 若政府未保障人民權利與實現公平正義則人民可抵抗政府", "E": null, "F": null, "answer": "D", "explanation": "1. 「公民不服從」的定義是公開、非暴力且基於良知的違法行為,其正當性主要來自於人民是國家的主權者。\n2. 「公民不服從」是挑戰法律的公開違法行動,通常只有在嘗試集會遊行或其他體制內的方式後,仍無法使國家修正其政策時,人民才會選擇採取此行動方式,故(A)錯誤。\n3. 「公民不服從」是基於良知,為了追求公平正義而 採取的行動,維護私益或是拒絕服從自己認為不正義的法律,則不屬於公民不服從,故(B)錯誤。\n4. 「公民不服從」是以非暴力的方式來伸張基本權利,故(C)錯誤。\n5. (D)敘述正確,應選(D)。", "metadata": {"timestamp": "2023-10-23T17:22:03.048689", "source": "AST civics - 111", "explanation_source": "https://public.ehanlin.com.tw/pre-exam/astn/111分科測驗公民解析.pdf"}, "human_evaluation": {"quality": "", "comments": ""}}
{"id": "AST civics - 111 - 35", "question": "今年初基本工資上調到 25,250 元, 原本理論預測調高基本工資會引發失業, 但臺灣今年面對的卻是缺工潮來襲。論者認為這是因為全球半導體短缺, 臺灣相關產業的人才需求旺盛, 間接吸走了其他產業的人力, 加上疫情後有些人選擇離開職場, 各行各業突然都缺人。請問:\n下列何者最能正確描繪題文所述近來臺灣勞動市場狀況?", "A": "受疫情影響, 臺灣的勞動參與率逐漸增加, 因而帶動薪資上涱", "B": "提高基本工資有助於生產設備自動化, 進而提高整體平均薪資", "C": "缺工引發換工潮, 會出現一些摩擦性失業, 但循環性失業減少", "D": "臺灣受惠於全球半導體短缺, 因而使結構性失業人口大幅減少", "E": null, "F": null, "answer": "C", "explanation": "1. 疫情應會導致失業情形增加,勞動參與率逐漸下降,故(A)錯誤。\n2. 從題文無法判斷提高基本工資是否有助於廠商將生產設備改為自動化,故(B)錯誤。\n3. 「摩擦性失業」則是指人們在尋找工作或轉換工作過程中所產生的短期失業現象,與題文相符,故因選(C)。\n4. 「結構性失業」是指因為經濟結構改變,導致產生失業的現象,與題文不合,故(D)錯誤。", "metadata": {"timestamp": "2023-10-23T17:22:03.048883", "source": "AST civics - 111", "explanation_source": "https://public.ehanlin.com.tw/pre-exam/astn/111分科測驗公民解析.pdf"}, "human_evaluation": {"quality": "", "comments": ""}}